一、香菇深加工及综合利用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沈皓明[1](2021)在《泰州市香菇产业发展现状与策略分析 ——以姜堰区桥头镇为例》文中提出香菇(Lentinusedodes)营养丰富、口感适宜,药食同源,营养价值极高,具有不与农争时、不与粮争地的特点,是一种高产高效栽培作物;属木腐菌,生长所需营养物质主要有碳源、氮源以及少量矿物盐类和维生素,大多数树木均可用于种植香菇。我国香菇栽培约有千年历史,自古以来是闽浙山区的特产,山区优良的气候环境和大量的菇木资源为香菇的生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姜堰区地处长江下游平原河网区,菇木资源短缺,市场上的香菇主要来自福建、浙江等地区,价格高,供需矛盾突出。1995年,姜堰区引进、吸收转化闽浙山区香菇栽培经验,成功利用本地资源丰富的胡桑枝条栽培香菇,在此基础上,持续选育香菇新品种、完善栽培技术、建设成品深加工生产线、主动提升管理水平,以点带面,助推泰州市形成了特色食用菌产业。2018年,泰州市菇业总产量达25880吨,其中姜堰区菇业产量达3350吨,产值达4856万元,鲜香菇1930吨、干香菇1420吨。桥头镇是姜堰区菇业主产地,经过20多年的发展,香菇种植面积达1300亩,建立有千亩香菇产业园,以及江苏省最大的香菇生产与交易基地。探究桥头镇香菇产业发展模式,对提升区域性香菇生产水平、加快高效农业发展、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区、提高农民纯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季节和生产场所,香菇栽培细分为层架栽培模式、林下栽培模式、覆土栽培模式、半覆土栽培模式等,栽培技术经历了砍花法栽培、段木栽培和木屑栽培3个阶段。香菇栽培需要选择优质菌种,配置培养基料时注意碳氢比,灭菌要及时、充分。香菇是低温和变温结实性的菇类,需要温差刺激才能结实,生长过程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通风顺畅,无杂菌感染和鼠害、虫害。香菇采摘后及时出售,干制时合理控制好烘干温度和时间。姜堰区桥头镇香菇产业发展呈现园区化、产业化、标准化、品牌化的特点,园区内龙头企业为菇农统一购置菌种和原料,统一市场销售,订单生产面积达1100亩,投入2000多万元购置菌棒制作流水线及冷藏保鲜库,可实现年制作菌棒800万袋。创立了“苏福”品牌,主持修订了泰州市无公害香菇标准化生产规程,每年培训菇农1500人次。改善了菇农年龄结构,45周岁及以下青壮年占比达30%,经济效益明显,种植香菇亩均纯收益23950元,远超传统稻麦种植收益1155元,科技含量增强,安全高效生产技术和周年栽培技术分别获得省、市农业推广奖项,获得各项专利、认证20多项。桥头香菇在取得上述成效的同时,仍然存在产业粗放程度高、产品价值链条短、营销方式不完善、服务管理不到位的问题,香菇生产仍处在初级加工阶段,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小,无延伸产业链,销售渠道较为传统,易造成产品滞压,市场竞争力不强,基层从事香菇专业人才断档等,影响了桥头香菇的进一步发展。提升桥头镇香菇产业优化发展策略为:优化提升香菇生产技术,推广无公害生产技术,提高反季节香菇栽培比例,推广香菇—芋头轮作的栽培模式,拓展香菇精深加工业务,提高香菇干制储藏技术,实现废弃菌棒的综合利用,强化行政服务保障工作,制定中长期产业发展规划等。
谢佳艺[2](2020)在《陕北风味香菇小米酒的酿造工艺及抗氧化功能初探》文中提出香菇(Lentinus edodes)是极具营养价值的食药用真菌,富含多糖、嘌呤、多酚、蛋白质、维生素等多种活性成分,有防治肿瘤、增强免疫力、降血脂、抗血栓等功效。陕北风味香菇小米酒是以新鲜香菇和陕北米脂小米“晋谷21号”为原料经发酵而制成的黄酒,该酒既保留了香菇多糖等有效成分又增添了特别风味。本研究能够为香菇副产品的深加工提供新的途径,同时为开发陕北风味香菇小米酒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本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对陕北风味香菇小米酒的发酵工艺和澄清工艺分别进行了优化,并对澄清后的陕北风味香菇小米酒进行了理化性质的检测,对比分析了陕北风味香菇小米酒、传统小米酒(不添加香菇浆)、市售黍米酒(北方传统黄酒)的营养价值、活性成分以及抗氧化活性。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单因素试验得到陕北风味香菇小米酒的最佳香菇浆与小米质量比1:1,最佳发酵时间30℃,最佳白砂糖添加量7.0%,最佳柠檬酸添加量0.08%。以感官评分为指标,对陕北风味香菇小米酒的发酵条件进行响应面试验优化,确定了回归模型Y=95.2+1.5A+1.42B+1.83C+3.08D+0.5AB+0.5AC+1.5AD-1BC+2.25BD+0.5CD-5.23A2-4.85B2-4.97C2-4.6D2,发酵的最佳工艺参数为:香菇浆与小米质量比1:1,温度31℃,白砂糖添加量7.5%,柠檬酸添加量0.08%。在此最优发酵条件下酿制的陕北风味香菇小米酒感官评价96分、酒精度11%vol、多糖含量3.28 mg/mL。(2)通过对陕北风味香菇小米酒澄清工艺的优化,得到使用硅藻土澄清的最佳工艺参数为:硅藻土用量0.06 g/L、澄清温度35℃、澄清时间40 h。澄清后的陕北风味香菇小米酒透光率可达90.5%。此时酒中总糖含量1.4 g/L、非糖固形物含量24 g/L、总酸含量5.7 g/L、pH值3.8、氨基酸态氮含量2.42 g/L,各指标均符合GB/T13662-2008《黄酒》中要求。测定分析陕北风味香菇小米酒、传统小米酒以及市售黍米酒中氨基酸含量,得出陕北风味香菇小米酒的SCR(氨基酸比值系数分)值为69.35,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且风味氨基酸比例更高,更易获得人们喜爱。(3)测定分析陕北风味香菇小米酒、传统小米酒以及市售黍米酒的活性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陕北风味香菇小米酒中香菇素、膳食纤维、γ-氨基丁酸、多糖、多酚以及黄酮的含量分别为56.24μg/mL、2.13 g/100g、163.67 mg/L、3.28mg/mL、283.47μg/mL、87.23μg/mL,均高于传统小米酒与市售黍米酒;对二苯代苦味酰自由基(DPPH·)、超氧阴离子(O2-·)、羟自由基(·OH)的清除率分别达到了85.43%、82.64%、78.83%,是传统小米酒的1.412.46倍,是市售黍米酒的1.813.02倍;对铁氰化钾还原力较强,达到0.465,极显着高于后两者(p<0.01);对金属螯合能力较弱,螯合率仅为19.64%,且三者无显着差异(p>0.05)。提示香菇浆的添加明显增强了陕北风味香菇小米酒的抗氧化能力,陕北风味香菇小米酒的抗氧化活性优于相同工艺以及相同种类的黄酒。
柏俊彦[3](2020)在《南漳县有机农业发展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提出现代人类社会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严重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人们的身体健康也受此影响,在经济水平得到巨大提升的现代,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越发重视,对有机农业的研究逐渐成为热点。我国倡导可持续发展观,在农业发展方向上,也进行了有机农业发展的探索与研究。湖北省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大省,襄阳市是湖北省的农业大市,其农业发展的水平和质量,对我国农业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同时,襄阳的自然环境,包括气候、地形地貌、土壤特性和农业基础等因素对于有机农业的发展都有明显的优势,适合发展有机农业。本文首先对国内外有机农业的研究现状和研究所得成果进行了基本的梳理与总结,关于“何为有机农业”这一基本的概念,参考了国内研究者普遍认同的定义,随后根据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理论对南漳县有机农业发展的现状做了总结。通过分析南漳县有机农业发展现状,分析了当前南漳县有机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是基地建设质量不高、有机产品附加值不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效益不高三个问题。针对这几个主要问题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可以判断出南漳县有机基地普遍规模小且分散,有机产品种类多但缺乏“拳头产品”,消费者因信息不对称缺乏对有机产品的消费信心才是这些问题的根源。于是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本文创新点在于收集并整理了南漳县有机农业相关的最新数据,在研究南漳县有机农业发展现状的同时,从生产者、消费者和市场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为有机农业发展的研究提供一些实践经验。
袁艳[4](2019)在《河南九顺达食用菌产品营销组合策略研究》文中认为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再次聚焦三农,食用菌作为我国“短平快”的农业特色产业,再次被1号文件提及。我国是食用菌生产大国,年产量已经超过3000万吨,在出口创汇方面,食用菌相比较其他的农业产业而言更具有竞争优势。西峡香菇是河南“卖全球”的知名农产品。河南九顺达实业是专业从事食用菌种植研发生产销售的现代化农业企业,公司采用出口加内销的发展战略。自从加入WTO以来,随着国际金融环境的不断变化,以及关税政策的不断调整,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到一些新型贸易壁垒,食用菌产品在国际市场营销方面面临的竞争压力不断加大。在此情况下,找到适合食用菌产业发展特点、充分发挥公司综合实力的市场营销组合策略,才能化被动为主动,将公司推向良性发展的轨道,最终促进食用菌国际贸易的繁荣发展。本论文以河南九顺达实业食用菌产品的海外市场营销为研究对象,以4P营销组合策略和PEST环境分析框架为理论指导,对公司的内外营销环境进行分析研究,找出公司在市场营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改进建议。希望借助此次研究,帮助河南九顺达实业更快地实现占领海外市场,提高食用菌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的目标。
王琦,张立娟,王玥玮,张弘,杨建礼[5](2019)在《香菇柄营养成分分析及高值化利用研究》文中指出香菇柄是香菇采收过程中的副产物,产量大,价格便宜,常用于加工香菇酱、饲料等,附加值低。香菇柄除纤维含量明显比菇盖多外,其他营养成分都只稍低于香菇盖,故对香菇柄进行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呈味核苷酸是香菇柄中主要的呈鲜物质,其中鸟苷酸的含量最为丰富。香菇柄中的活性成分多被以纤维素为主构成的细胞壁所包裹而很难得以释放。对香菇炳营养成分、药用价值及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为香菇炳的改性研究及高值化利用奠定基础。
郭玲玲,王艳华[6](2019)在《香菇加工技术研究现状及应用展望》文中研究指明香菇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用真菌,具有较好的营养及药用保健价值,是一种对人体健康非常有益的菌类食物。叙述了香菇的营养成分及功效、药理及药用价值,对香菇的加工技术及产品进行了总结,对加工现状及应用前景进行了论述,探讨了香菇加工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张弘,王琦,姚骏,佟永薇,郑琳琳,李辉,张冠宇,王艳,冯娜,张璐,郭森,王玥玮,张立娟[7](2019)在《香菇柄营养成分及生物活性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香菇(Lentinus edodes)是一种药食两用的真菌,含有多糖、氨基酸和一些微量元素,具有良好的营养保健作用。香菇柄中各种营养活性成分的含量也相当丰富,但是由于香菇柄纤维化程度高,咀嚼性差,在加工过程中没有被充分利用,造成资源浪费。以香菇柄为研究对象,对香菇柄营养成分进行分析,综述香菇柄中营养成分及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为香菇柄相关食品的开发及综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刘增强[8](2018)在《气流膨化香菇脆片的工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以新鲜香菇为原料,以新型的气流膨化技术为手段,经过挑选--清洗--沥干--切分--护色--沥干--摆盘--速冻--预干燥--软化--气流膨化--调味--包装对香菇脆片进行处理。对气流膨化香菇脆片的预处理、护色、膨化参数进行深入研究,确定并优化了气流膨化香菇脆片干制技术。同时还以此为基础,分析比较了不同干燥技术对香菇脆片营养成分及微观结构的影响。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1.由于气流膨化香菇脆片主要是在压力和温度双重变化的基础上进行的,为有效减少香菇在此过程中的营养流失,改善香菇色泽,对气流膨化香菇脆片的预处理工艺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比较了热风干燥、真空干燥、真空冷冻干燥三种预干燥方式对香菇组织形态的影响,同时对香菇的预干燥水分、护色液的配方进行了优化,确定最佳的预干燥工艺。试验表明,通过真空冷冻技术进行预干燥的香菇具有更加均匀的多孔结构,能有效增加气流膨化过程中香菇脆片的酥脆度。通过单因素试验设计,获得气流膨化香菇的最佳预处理工艺为:香菇预干燥水分含量30%,护色液中柠檬酸浓度2%、抗坏血酸1.5%、焦亚硫酸钠0.2%。2.通过单因素及响应面分析,优化气流膨化香菇脆片的工艺参数。以停滞时间、膨化压力差、膨化温度、抽空温度、抽空时间、切片厚度为自变量,香菇脆度、硬度、感官评分及香菇多糖含量为应变量进行单因素试验,得到相对科学的气流膨化工艺参数。同时选取单因素中对应变量影响最大的三个因素:停滞时间、抽空时间、切片厚度,进行三元二次回归分析,得到的最佳范围分别为915 min、4080 min、610 mm,并研究其对香菇脆度、硬度、感官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回归方程和模型影响都非常显着,有助于预测气流膨化香菇脆片的脆度、硬度和感官评分。在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抽空时间、切片厚度及其交互作用对其模型贡献最大,停滞时间对模型影响较小。通过数据分析,得到气流膨化香菇脆片的最佳工艺参数:停滞时间12min、膨化压力差0.2MPa、膨化温度90℃、抽空时间68min、抽空温度80℃、切片厚度7mm。使用气流膨化所制作的香菇脆片,其营养、色泽、酥脆性都有一定的提高。3.为进一步分析气流膨化香菇脆片的优势及其不足之处,比较了气流膨化、真空冷冻、真空油炸三种加工方式生产的香菇脆片的营养成分及微观结构。气流膨化香菇脆片具有更加均匀的海绵状结构,对其酥脆性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另外气流膨化香菇脆片有更高的香菇多糖含量、总酚含量和总还原性,其香菇多糖和总酚含量分别为1.78mg/g、5.39mg/g。同时通过电子舌比较,表明香菇脆片的鲜味和弱酸味远高于其他两种加工方式,但其苦涩味也较为严重,推测其可能与脆片中香菇多糖、多酚的含量及其组成有关。
余洋洋[9](2018)在《金针菇深加工及副产物的综合利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金针菇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口感鲜美,具有抗肿瘤、抗病毒、及免疫调节等功效,是一种集营养保健功能于一身的食药两用菌,但是金针菇不宜咀嚼、难消化。目前金针主要以鲜售为主,货架期短,且市场上加工产品单一。针对金针菇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粗纤维,本文用金针菇开发出类似于肉松色泽金黄、形态蓬松的金针菇素肉丝新产品,并通过对其生产工艺的优化获得了品质优良的金针菇素肉丝,克服了传统营养易于流失的难点问题,丰富金针菇产品的多样性、具有极大的市场推广价值;金针菇菇脚富含蛋白质、多糖等丰富的营养物质、但作为畜禽饲料,适口性差,大多被作为废弃物抛弃。本文用植物乳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对金针菇菇脚发酵工艺进行研究,开发出菇脚发酵饲料,提高金针菇副产物的利用率,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金针菇素肉丝加工工艺的探究通过单因素实验,以感官评定为标准,确定了金针菇素肉丝的加工工艺的关键技术:金针菇脱水过程中加入15%食品粉E,脱水温度70℃,脱水量为65%。通过白砂糖、食用油、食盐正交实验,确定了金针菇素肉丝调味过程中,调味料的最佳加入量分别为白砂糖6%,食用油8%,食盐6%。(2)金针菇素肉丝营养成分及理化性质的测定开发出的金针菇素肉丝产品,具有肉松色泽金黄,形态蓬松,口感松软,咸甜可口的特点。测定金针菇素肉丝的营养成分为:蛋白质含量为26.61%、粗脂肪含量为1.53%、总糖含量为52.48%,表明了金针菇素肉丝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通过对金针菇素肉丝中的微生物检测,菌落总数为1.6×104 CFU/g,没有发现霉菌生长,结果显示符合食用标准。(3)金针菇菇脚发酵菌株的选择为改善金针菇菇脚中粗蛋白含量,改善金针菇菇脚口感,用枯草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单菌发酵和植物乳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混合菌发酵,以蛋白质、粗纤维的含量作为评价标准,选出金针菇菇脚发酵菌株。通过对比,植物乳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混合发酵效果最好:蛋白质的含量提高18.45%,粗纤维含量降低42.86%,感官评分提高54.05%。因此,选用枯草芽孢杆菌和植物乳杆菌的混合菌株作为金针菇菇脚发酵菌株。(4)金针菇菇脚发酵饲料显着性因素的筛选及发酵饲料工艺优化为提高金针菇菇脚中粗蛋白含量,改善金针菇菇脚禽畜的适口性,以植物乳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混合菌株为发酵液,以金针菇菇脚发酵后粗蛋白含量为响应值,通过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对影响金针菇菇脚发酵效果的诸多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成功筛选出主效应因子,即发酵时间、接菌量、水分含量。在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基础上,根据主效应因子作用大小与方向进行了最陡爬坡试验,确定了金针菇菇脚发酵最佳条件的集中范围:水分含量15%,接菌量3%,发酵时间8天;根据爬坡试验结果设计Box-Behnken试验,对金针菇菇脚发酵条件优化。结果表明,金针菇菇脚发酵饲料制备最佳工艺条件为:接菌量3%,水分含量15%,发酵时间9天。(5)金针菇菇脚发酵饲料营养成分测定通过电子鼻对金针菇菇脚发酵前后挥发性气味的比较,结果表明金针菇菇脚发酵后的挥发性气味种类增加。金针菇菇脚发酵后,蛋白质的含量达到21.23%,比发酵前提高了21.43%;粗纤维的含量降到16.72%,比无菌发酵降低26.48%;此外发酵后菇脚感官品质明显改善,感官评分比无菌发酵提高了32.43%。而对自由基DPPH和·OH基自由基的清除作用没有明显的改变,表明发酵对菇脚抗氧化活性的影响较小。
宋丹妮[10](2018)在《农产品加工企业三产融合创新个案研究 ——以裕国菇业为例》文中认为我国是一个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消费大国,随着近几年来我国农业建设加快以及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农产品加工也随之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最具潜力的其中一个增长点。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发展现代食品产业,引导加工企业集中发展。这就要求农产品加工企业要质量兴农,提升增加农产品效应,其中农产品加工企业三产融合可以提升企业综合效益。随着“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5大发展理念的提出,农产品加工企业更应该顺应时代的变化发展,加大技术投入,引进先进设备,开发新产品,把产业链、价值链等现代产业组织方式引入农产品加工企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实现产业升级。然而,我国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相对比较滞后,不少传统农产品加工企业面临转型升级的考验,自身发展还存在一些障碍,阻碍了农产品加工企业为了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转型。为了促进农产品加工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实现企业转型升级,需要对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受资金、技术和政策等多种因素的约束,国内中小型食用菌生产加工企业发展普遍面临做强做大、转型升级的困境,裕国菇业通过创造性开展三产融合成功跨越发展瓶颈,其发展经验非常值得总结和借鉴。论文以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湖北裕国菇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裕国菇业)为典型案例,通过对裕国菇业发展现状和三产融合成功经验总结,探讨农产品加工企业三产融合创新发展模式。论文主要分为七个章节。第一章为绪论,介绍了论文选题背景以及研究的意义、思路和方法。第二章为产业融合的理论概述,对国内外产业融合的发展现状、影响因素和路径选择来进行文献回顾与述评。第三章分析了农产品加工企业三产融合发展趋势,剖析了农产品加工企业当前发展存在的普遍问题和原因,以及当前农产品加工企业融合发展的新机遇。第四章对裕国菇业的三产融合背景和动因进行分析,结合企业面临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和竞争优势,总结企业积极主动探索三产融合发展实现企业转型升级发展战略的内生动力。第五章对裕国菇业三产融合发展路径分析,通过对裕国菇业创业历程的全面回顾,总结裕国菇业三产融合创新发展的形成机理和发展路径,主要包括实现过程、影响因素和产业内部关系等。第六章对裕国菇业三产融合发展的措施及其成效进行了评价,总结出裕国菇业三产融合成功转型中所采取的三类措施,以及其给企业带来的综合效益。第七章总结了裕国菇业成功案例对其他农产品加工企业三产融合发展的启示和借鉴。
二、香菇深加工及综合利用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香菇深加工及综合利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泰州市香菇产业发展现状与策略分析 ——以姜堰区桥头镇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2 香菇的营养价值 |
1.3 我国食用菌产业现状 |
1.4 我国香菇产业发展现状 |
1.5 典型省份香菇产业特征 |
1.5.1 浙江省香菇产业 |
1.5.2 甘肃省香菇产业 |
1.5.3 河北省香菇产业 |
1.5.4 辽宁省香菇产业 |
1.5.5 湖北省香菇产业 |
1.5.6 其他地区香菇产业 |
1.6 技术路线 |
第2章 香菇的栽培技术 |
2.1 菌种选育与栽培管理 |
2.1.1 菌种选育 |
2.1.2 栽培基料 |
2.1.3 装袋、接种 |
2.1.4 发菌管理 |
2.1.5 转色管理 |
2.1.6 出菇管理 |
2.1.7 栽培模式 |
2.1.8 栽培环境控制与过程管理 |
2.2 香菇保鲜与加工 |
2.2.1 保鲜与加工 |
2.2.2 干香菇的分级标准 |
2.3 栽培技术规程 |
2.4 小结 |
第3章 泰州市农业基本情况 |
3.1 泰州市概况 |
3.2 泰州市农业发展现状 |
3.3 泰州市农村产业发展模式 |
3.4 姜堰区桥头镇概况 |
3.4.1 桥头镇概况 |
3.4.2 桥头镇农业基本现状 |
3.4.3 桥头镇特色农业 |
第4章 桥头镇香菇产业特征 |
4.1 桥头镇香菇产业发展现状 |
4.1.1 香菇发展园区化 |
4.1.2 香菇发展产业化 |
4.1.3 香菇发展标准化 |
4.1.4 香菇发展品牌化 |
4.2 桥头镇香菇发展成效 |
4.2.1 社会影响不断扩大 |
4.2.2 经济效益不断提升 |
4.2.3 科技含量不断增强 |
4.3 桥头镇香菇产业的现实挑战 |
4.3.1 产业粗放程度高 |
4.3.2 产品价值链条短 |
4.3.3 营销方式不完善 |
4.3.4 专业技术人才少 |
4.4 小结 |
第5章 泰州市香菇产业发展的应对策略 |
5.1 优化出菇过程管理 |
5.2 推广无公害生产集成技术 |
5.3 提高反季节香菇栽培比例 |
5.4 推广香菇—芋头轮作的栽培模式 |
5.5 拓展香菇精深加工业务 |
5.6 提高香菇干制储藏技术 |
5.7 实现废弃菌棒的综合利用 |
5.8 加大科技支撑力度 |
5.9 拓宽香菇销售渠道 |
5.10 小结 |
第6章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陕北风味香菇小米酒的酿造工艺及抗氧化功能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香菇和小米概述 |
1.1.1 香菇概述 |
1.1.2 香菇的活性成分 |
1.1.3 香菇的药理功能 |
1.1.4 小米概述 |
1.1.5 小米的保健功效 |
1.2 香菇和小米的加工利用现状 |
1.2.1 香菇开发利用现状 |
1.2.2 小米加工利用现状 |
1.3 黄酒的研究现状 |
1.3.1 黄酒的功效 |
1.3.2 黄酒的发展与前景 |
1.4 黄酒的澄清工艺 |
1.5 黄酒的抗氧化性 |
1.5.1 抗氧化机制 |
1.5.2 体外抗氧化检测方法 |
1.6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
1.6.1 研究内容 |
1.6.2 研究意义 |
1.7 创新点 |
第二章 陕北风味香菇小米酒发酵工艺的研究 |
2.1 引言 |
2.2 试验材料、试剂和仪器 |
2.2.1 试验材料与试剂 |
2.2.2 试验仪器 |
2.3 试验方法 |
2.3.1 陕北风味香菇小米酒的酿造工艺流程 |
2.3.2 操作步骤 |
2.3.3 单因素试验 |
2.3.4 响应面试验优化香菇小米酒发酵条件 |
2.3.5 分析测定方法 |
2.3.6 数据分析 |
2.4 结果与分析 |
2.4.1 陕北风味香菇小米酒发酵工艺单因素试验结果 |
2.4.2 陕北风味香菇小米酒发酵工艺的响应面优化试验结果 |
2.5 陕北风味香菇小米酒发酵工艺验证试验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陕北风味香菇小米酒澄清工艺及营养价值研究 |
3.1 引言 |
3.2 试验材料、试剂和仪器 |
3.2.1 试验材料与试剂 |
3.2.2 试验仪器 |
3.3 实验方法 |
3.3.1 不同澄清剂处理陕北风味香菇小米酒 |
3.3.2 最佳澄清剂作用于陕北风味香菇小米酒的澄清条件 |
3.3.3 陕北风味香菇小米酒的品质检测 |
3.3.4 陕北风味香菇小米酒的氨基酸测定 |
3.3.5 数据分析 |
3.4 结果与分析 |
3.4.1 不同澄清剂处理的澄清效果 |
3.4.2 响应面试验优化硅藻土澄清条件 |
3.4.3 陕北风味香菇小米酒的品质检测结果 |
3.4.4 陕北风味香菇小米酒氨基酸的测定结果及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陕北风味香菇小米酒活性成分及抗氧化能力研究 |
4.1 引言 |
4.2 试验材料、试剂和仪器 |
4.2.1 试验材料与试剂 |
4.2.2 试验仪器 |
4.3 试验方法 |
4.3.1 活性成分的检测 |
4.3.2 香菇小米酒对二苯代苦味酰自由基的清除能力 |
4.3.3 香菇小米酒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 |
4.3.4 香菇小米酒羟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 |
4.3.5 香菇小米黄酒对铁氰化钾的还原力 |
4.3.6 香菇小米酒对金属离子的螯合能力 |
4.3.7 数据处理 |
4.4 试验结果与分析 |
4.4.1 活性成分测定结果 |
4.4.2 香菇小米酒对二苯代苦味酰自由基的清除能力 |
4.4.3 香菇小米酒对超氧阴离子的清除能力 |
4.4.4 香菇小米酒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 |
4.4.5 香菇小米酒对铁氰化钾的还原能力 |
4.4.6 香菇小米酒对金属离子的螯合能力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3)南漳县有机农业发展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导论 |
(一)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1. 研究背景 |
2. 研究意义 |
(二)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
2.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
3. 文献评述 |
(三)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1. 研究内容 |
2. 研究方法 |
3. 技术路线 |
(四) 创新与不足 |
二、基本概念和相关理论 |
(一) 相关概念界定 |
1. 传统农业的定义及特点 |
2. 常规农业的定义及特点 |
3. 有机农业的定义及特点 |
4. 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的定义与区别 |
(二) 相关理论 |
1. 农业循环经济理论 |
2. 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理论 |
3. 信息不对称理论 |
4. 外部性理论 |
三、南漳县有机农业发展的现状 |
(一) 南漳县有机农业发展的优势条件 |
1. 有优良的自然资源 |
2. 有深厚的人文底蕴 |
3. 有优越的交通区位 |
4. 有较好的前期基础 |
(二) 重点工程 |
1. 生态建设工程 |
2. 产业建设工程 |
3. 有机标准建设工程 |
4. 三产融合观光工程 |
5. 有机谷+互联网工程 |
(三) 保障措施 |
1. 强化组织领导 |
2. 强化资金保障 |
3. 强化舆论宣传 |
4. 强化精准扶贫 |
5. 强化督办落实 |
(四) 南漳县有机农业发展中的主要成效 |
1. 有机产业快速发展 |
2. “一二三”产逐步融合 |
3. 产业效益逐步显现 |
4. 招商引资成效凸显 |
5. 科技农业成为焦点 |
6. 总部框架搭建形成 |
四、南漳县有机农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
(一) 南漳县有机农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
1. 基地建设质量不高 |
2. 有机产品附加值不高 |
3.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效益不高 |
(二) 南漳县有机农业发展问题的原因分析 |
1. 有机农业和产品的宣传不到位 |
2. 有机农业发展条件受到制约 |
3. 消费者信任度和销售渠道建设水平不足 |
五、促进南漳县有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
(一) 基于政府主体和有机谷引导组织作用的对策思考 |
1. 建立健全有机产业发展的长效机制 |
2. 建立组织有力、合力推进的工作机制 |
3. 建立政府引导、市场主体多元投入机制 |
4. 建立科技创新推广服务机制 |
5. 建立有机产业发展的绿色考评机制 |
(二) 基于企业与消费者层面的对策思考 |
1. 推行有机的生产方式 |
2. 推行有机的生活方式 |
3. 推行有机的生态治理方式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河南九顺达食用菌产品营销组合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2 论文研究理论基础 |
2.1 PEST环境分析框架 |
2.2 4P营销组合策略 |
3 河南九顺达食用菌产品营销现状及问题分析 |
3.1 河南九顺达食用菌产品营销现状 |
3.1.1 河南九顺达实业公司简介 |
3.1.2 产品类别 |
3.1.3 市场布局 |
3.1.4 经营现状 |
3.1.5 公司的困境 |
3.2 河南九顺达实业食用菌产品营销PEST分析 |
3.2.1 政治环境分析 |
3.2.2 经济环境分析 |
3.2.3 社会环境分析 |
3.2.4 技术环境分析 |
3.3 河南九顺达实业SWOT分析 |
3.3.1 .优势分析 |
3.3.2 劣势分析 |
3.3.3 .机会分析 |
3.3.4 威胁分析 |
3.4 河南九顺达食用菌产品营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3.4.1 品牌意识欠缺产品组合不丰富 |
3.4.2 产品同质化严重定价机制欠科学 |
3.4.3 代理出口是常态销售渠道单一 |
3.4.4 营销队伍建设乏力缺乏促销活动 |
4 河南九顺达食用菌产品营销策略改进建议 |
4.1 产品策略 |
4.1.1 积极创新丰富核心产品 |
4.1.2 合理配比优化产品组合 |
4.1.3 优化品牌升级改良包装 |
4.2 价格策略 |
4.2.1 实施“差异化”定价策略 |
4.2.2 基于产品角度的定价策略 |
4.2.3 基于客户角度的定价策略 |
4.3 渠道策略 |
4.3.1 优化现有食用菌产品的营销渠道 |
4.3.2 进一步拓宽食用菌产品的销售渠道 |
4.3.3 多元化互联网渠道 |
4.4 促销策略 |
4.4.1 经销商促销策略 |
4.4.2 终端消费者促销策略 |
4.4.3 促销手段的选择 |
5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河南九顺达服务营销4p's营销策略调查问卷 |
致谢 |
(5)香菇柄营养成分分析及高值化利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文格式: |
1 香菇柄中的营养成分 |
1.1 香菇柄中的糖类物质 |
1.2 香菇柄中的氨基酸和核苷酸 |
1.3 香菇柄中的微量元素 |
1.4 香菇柄中的其他营养成分 |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技术发展趋势 |
2.1 药用价值研究 |
2.2 市场需求分析 |
3 香菇柄综合利用 |
3.1 香菇多糖的利用 |
3.2 香菇柄的利用 |
3.3 香菇系列产品的开发 |
3.3.1 香菇烘焙食品的开发和加工 |
3.3.2 香菇膨化食品的开发和加工 |
3.3.3 香菇饮料的开发和加工 |
3.3.4 香菇发酵产品的开发和加工 |
3.3.5 其他香菇食品的开发和加工 |
(6)香菇加工技术研究现状及应用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香菇的营养成分及功效 |
1.1 营养成分 |
1.2 药理作用及药用价值 |
2 香菇加工技术及产品 |
2.1 香菇保鲜 |
2.2 香菇干制 |
2.3 香菇冷冻食品 |
2.4 香菇深加工产品 |
2.4.1 香菇罐头 |
2.4.2 调味品 |
2.4.3 以香菇为主料的加工食品 |
2.4.4 香菇即时食品 |
2.4.5 液态产品 |
2.4.6 以香菇为辅料的产品 |
2.4.7 香菇柄系列产品 |
2.5 香菇保健及药用品加工 |
3 香菇加工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应用展望 |
(7)香菇柄营养成分及生物活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香菇柄营养成分研究 |
1.1 香菇全菇与香菇柄营养成分对比 |
1.2 香菇柄中的多糖 |
1.3 香菇柄中的氨基酸 |
1.4 香菇柄中的微量元素 |
2 香菇柄的生物活性研究 |
2.1 抗氧化 |
2.2 抗肿瘤 |
2.3 免疫调节 |
2.4 抑菌 |
2.5 抗突变 |
2.6 其他 |
3 前景展望 |
(8)气流膨化香菇脆片的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香菇简介 |
1.2 香菇的营养及药用价值 |
1.2.1 香菇的营养价值 |
1.2.2 香菇的药用价值 |
1.3 香菇脆片的研究进展 |
1.3.1 真空油炸膨化 |
1.3.2 真空冷冻干燥技术 |
1.4 气流膨化技术 |
1.4.1 气流膨化技术 |
1.4.2 气流膨化技术的产品优势 |
1.4.3 气流膨化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5 本课题的选题目的与意义 |
1.5.1 选题目的 |
1.5.2 选题意义 |
1.6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1.6.1 气流膨化香菇脆片预处理方式研究 |
1.6.2 气流膨化香菇脆片的工艺研究及其优化 |
1.6.3 不同加工方式的香菇脆片主要营养成分及组织结构比较 |
2 气流膨化香菇脆片的预处理工艺研究 |
2.1 前言 |
2.2 实验材料与仪器 |
2.2.1 原料 |
2.2.2 试剂 |
2.2.3 实验仪器 |
2.3 实验内容与方法 |
2.3.1 气流膨化香菇脆片的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
2.3.2 香菇预处理工艺研究 |
2.3.3 香菇护色工艺设计 |
2.3.4 色度的测定 |
2.3.5 香菇脆片的感官评价 |
2.3.6 实验数据统计分析 |
2.4 结果与分析 |
2.4.1 香菇预干燥方式的确定 |
2.4.2 预干燥水分含量的确定 |
2.4.3 香菇脆片的护色配方研究 |
2.5 本章小结 |
3 气流膨化香菇脆片的工艺优化 |
3.1 前言 |
3.2 实验材料与仪器 |
3.2.1 原料 |
3.2.2 试剂 |
3.2.3 实验仪器 |
3.3 实验内容与方法 |
3.3.1 气流膨化香菇脆片的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
3.3.2 气流膨化香菇脆片的工艺设计 |
3.3.3 水分含量测定 |
3.3.4 质构测定 |
3.3.5 香菇脆片的感官评价 |
3.3.6 香菇多糖含量测定 |
3.4 结果与分析 |
3.4.1 单因素试验结果 |
3.4.2 响应面分析法对气流膨化香菇脆片工艺进行优化 |
3.4.3 最佳工艺条件的确定及验证实验结果 |
3.5 本章小结 |
4 不同加工方式对香菇脆片营养成分及微观结构的影响 |
4.1 前言 |
4.2 实验材料与仪器 |
4.2.1 原料 |
4.2.2 试剂 |
4.2.3 实验仪器 |
4.3 实验内容与方法 |
4.3.1 三种加工方式的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
4.3.2 色度测定 |
4.3.3 香菇多糖含量 |
4.3.4 感官评价 |
4.3.5 香菇脆片酸、苦、涩、咸、鲜味及涩、苦和鲜味回味的测定 |
4.3.6 多酚含量及其抗氧化性测定 |
4.3.7 微观结构观察 |
4.4 结果与分析 |
4.4.1 不同加工方式香菇脆片的微观结构 |
4.4.2 不同加工方式香菇脆片的多糖含量及其感官评价 |
4.4.3 不同加工方式对香菇脆片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 |
4.4.4 不同加工方式香菇脆片的多酚含量及其抗氧性 |
4.4.5 不同加工方式香菇脆片的电子舌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5 结论与展望 |
5.1 主要结论 |
5.1.1 气流膨化香菇脆片的预处理工艺研究 |
5.1.2 气流膨化香菇脆片的工艺优化 |
5.1.3 不同加工方式对香菇脆片营养成分的影响研究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9)金针菇深加工及副产物的综合利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金针菇简介 |
1.2 金针菇主要的营养成分 |
1.3 金针菇的保健功能 |
1.3.1 金针菇的抗癌作用 |
1.3.2 保肝作用 |
1.3.3 抗病毒作用 |
1.3.4 抗氧化作用 |
1.3.5 抗疲劳作用 |
1.3.6 降胆固醇作用 |
1.3.7 其它作用 |
1.4 金针菇加工及副产物综合利用进展 |
1.4.1 金针菇加工 |
1.4.2 金针菇副产物的综合利用 |
1.5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6 技术路线 |
2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2 主要试剂及培养基配制 |
2.3 主要仪器设备 |
2.4 常用药品与试剂 |
2.5 实验方法 |
2.5.1 金针菇素肉丝制备方法 |
2.5.2 金针菇素肉丝产品的感官评定和营养指标测定 |
2.5.3 金针菇菇脚发酵 |
2.5.4 发酵前后挥发性气味的比较 |
2.5.5 金针菇菇脚发酵后营养成分的测定 |
2.5.6 金针菇菇脚发酵后抗氧化能力的测定 |
3 实验结果 |
3.1 金针菇加工 |
3.1.1 金针菇素肉丝加工工艺 |
3.1.2 金针菇素肉丝的营养成分 |
3.1.3 金针菇素肉丝的微生物检测 |
3.2 金针菇菇脚发酵 |
3.2.1 金针菇菇脚发酵菌株的比较 |
3.2.2 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筛选关键因素结果 |
3.2.3 最陡爬坡试验 |
3.2.4 Box-Behnken试验 |
3.2.5 优化条件下金针菇菇脚发酵饲料验证结果 |
3.2.6 发酵前后挥发性气味的比较 |
3.2.7 金针菇菇脚发酵饲料的营养物质的质量评价 |
3.2.8 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测定 |
3.2.9 ·O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测定 |
4 讨论与结论 |
4.1 讨论 |
4.1.1 金针菇脱水的必要性 |
4.1.2 金针菇脱水时添加食品粉E的必要性 |
4.1.3 金针菇菇脚发酵菌种的选择 |
4.1.4 微生物发酵对金针菇菇脚品质的改善 |
4.1.5 菇脚发酵条件的讨论 |
4.2 结论 |
4.3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10)农产品加工企业三产融合创新个案研究 ——以裕国菇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1.3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内容与思路 |
1.5 本文的创新点 |
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2.1 农产品加工业相关研究 |
2.2 产业融合相关研究 |
2.2.1 理论形成与发展历程 |
2.2.2 产业融合发展动因 |
2.2.3 产业融合实施路径 |
2.3 文献述评 |
3 农产品加工企业三产融合发展的趋势前瞻 |
3.1 农产品加工企业存在问题 |
3.1.1 农产品加工结构仍不合理 |
3.1.2 农产品加工企业产业聚集不高 |
3.1.3 农产品加工企业缺乏品牌效益 |
3.2 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存在问题的原因 |
3.2.1 原料基地建设滞后 |
3.2.2 技术创新能力弱 |
3.2.3 企业融资困难 |
3.2.4 产品销售途径单一 |
3.3 农产品加工企业三产融合发展机遇 |
3.3.1 全球经济回暖 |
3.3.2 国家政策的支持 |
3.3.3 企业生产技术的革新 |
3.3.4 市场需求的变化 |
4 裕国菇业三产融合发展背景及动因分析 |
4.1 裕国菇业三产融合发展背景 |
4.1.1 随县香菇食用菌产业优势 |
4.1.2 随县全域旅游开发优势 |
4.1.3 香菇种植加工技术创新 |
4.1.4 管理团队具有创新精神 |
4.2 裕国菇业三产融合的动因分析 |
4.2.1 扩大再生产受资源约束 |
4.2.2 资金有限叠加融资困难 |
4.2.3 香菇行业国内外竞争加剧 |
5 裕国菇业三产融合的发展路径 |
5.1 裕国菇业发展历程 |
5.2 裕国菇业三产融合实现过程 |
5.2.1 夯实一产业,打牢产业发展基础 |
5.2.2 做强二产业,加快支柱产业转型升级 |
5.2.3 加强“接二连三”功能,促进产业链融合 |
5.3 裕国菇业三产融合的影响因素 |
5.3.1 生产技术的革新 |
5.3.2 政府政策的支持 |
5.3.3 香菇消费市场需求 |
5.4 裕国菇业三产融合关联分析 |
6 裕国菇业三产融合措施及其效果评价 |
6.1 裕国菇业三产融合措施 |
6.1.1 增强香菇加工转换能力 |
6.1.2 壮大香菇产业化集群规模 |
6.1.3 延伸香菇产品服务范围 |
6.2 裕国菇业三产融合效果评价 |
7 对农产品加工企业三产融合的启示 |
7.1 提高企业深加工能力 |
7.2 完善企业品牌建设 |
7.3 加强企业技术投入 |
7.4 加快运用“互联网+”技术 |
7.5 积极争取政府及相关部门支持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香菇深加工及综合利用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泰州市香菇产业发展现状与策略分析 ——以姜堰区桥头镇为例[D]. 沈皓明. 扬州大学, 2021(05)
- [2]陕北风味香菇小米酒的酿造工艺及抗氧化功能初探[D]. 谢佳艺. 延安大学, 2020(12)
- [3]南漳县有机农业发展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 柏俊彦.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2)
- [4]河南九顺达食用菌产品营销组合策略研究[D]. 袁艳.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9(05)
- [5]香菇柄营养成分分析及高值化利用研究[J]. 王琦,张立娟,王玥玮,张弘,杨建礼.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9(15)
- [6]香菇加工技术研究现状及应用展望[J]. 郭玲玲,王艳华. 微生物学杂志, 2019(02)
- [7]香菇柄营养成分及生物活性的研究[J]. 张弘,王琦,姚骏,佟永薇,郑琳琳,李辉,张冠宇,王艳,冯娜,张璐,郭森,王玥玮,张立娟.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9(07)
- [8]气流膨化香菇脆片的工艺研究[D]. 刘增强. 武汉轻工大学, 2018(01)
- [9]金针菇深加工及副产物的综合利用研究[D]. 余洋洋. 华南农业大学, 2018(08)
- [10]农产品加工企业三产融合创新个案研究 ——以裕国菇业为例[D]. 宋丹妮. 武汉轻工大学, 20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