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新增邮政储蓄余额超10亿元

宁夏新增邮政储蓄余额超10亿元

一、宁夏新增邮储余额突破 10亿元(论文文献综述)

行颖[1](2021)在《绿色金融助推宁夏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分析与思考》文中研究说明发展绿色金融是实现"30·60"目标的重要推动力,也是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在要求。对于欠发达省份,如何在生态环境脆弱、倚重倚能特征明显、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等约束下探索一条金融支持绿色低碳转型发展道路成为当前的紧迫任务。本文主要结合宁夏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重大历史机遇,阐述发展绿色金融的必要性,分析绿色金融存在的短板和不足,并探索发展绿色金融的实现路径,有效助推区域经济结构加快转型。

周正[2](2020)在《秦皇岛银行发展战略研究》文中指出秦皇岛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秦皇岛银行”)位于秦皇岛市,是秦皇岛市唯一一家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截至2019年末,秦皇岛银行各项指标数据增量增幅均居省、市前列,市场占比稳居市内第一,主要监管指标优良,发展态势良好。虽然秦皇岛银行在近几年取得了不错的发展,但在金融常态化的大环境下,传统的发展模式已无法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需要。面对复杂多变的局面,如果不及时调整战略布局,往往会影响自身业务的发展,引发一系列的困难与危机。本文以秦皇岛银行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战略管理相关理论和科学的研究方法,通过内外部环境分析,为秦皇岛银行的未来发展提出可行的战略规划。首先,运用PEST分析法及波特“五力”模型分别分析了秦皇岛银行所处的外部宏观环境及行业竞争环境,识别出秦皇岛银行面临的关键机会和威胁;其次,对秦皇岛银行的主要业务和经营资源等内部环境分析,识别秦皇岛银行存在的关键的优势和劣势;再次,在内外部分析的基础上进行SWOT分析,进而提出了秦皇岛银行的战略目标以及公司层和经营层战略;最后,提出战略实施保障措施,为秦皇岛银行战略的实施落地提供保证。本文运用科学的工具详细分析了秦皇岛银行所处的外部和内部环境,理论结合实际,提出秦皇岛银行发展战略及保障措施。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秦皇岛银行未来战略方案的制定带来启示,为同规模的其他同业银行战略方案制定提供借鉴。

齐稚平,董治,孙爽,刘洋[3](2020)在《2020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报告(摘要)》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9年,新中国迎来了七十华诞。七十年来,党和国家的事业取得了伟大成就,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现代开放型金融体制基本建立并不断完善。2019年初,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重要指示,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一个热门话题,也成为金融部门行动的方向,相应的落实措施接连而出。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体系的重要支柱,做好去杠杆、防范系统性风险等各项供给侧结构性调整工作责任重大。

冯志良[4](2020)在《普惠金融发展中的地方政府作用分析 ——以清远市为例》文中指出普惠金融立足于机会平等要求和商业可持续原则,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可以让不同区域的不同群体平等地享受金融服务,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有利于促进金融业可持续均衡发展,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助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升级,增进社会公平和社会和谐。中共中央高度重视普惠金融的发展,2013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将发展普惠金融作为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2015年12月,国务院印发《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明确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的方向与目标。2016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出台《广东省推进普惠金融发展实施方案(2016-2020年)》,推动广东普惠金融发展。但广东普惠金融较为不均衡,发达的珠三角区域无论是金融服务的供给,还是群众的使用方面均领先于其他区域。本文选择清远市作为研究对象,是因为该市接壤珠三角区域,但金融服务相对落后,与珠三角差异较大。2013年,清远市启动农村金融改革创新综合试点工作,其中普惠金融是改革的重要工作之一,拟通过试点工作建立和完善农村信用体系,建立健全农村金融要素市场,完善金融政策、财政支持等保障体系、农村金融知识的宣传教育体系,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本文运用文献分析法、文本分析法,重点从清远市普惠金融试点中各政府部门的职责分工入手,深入挖掘各项普惠金融试点工作的推动安排及落地情况,从使用情况维度、可得性维度及质量维度三个方案充分肯定试点推进中的亮点。运用多变量综合评价法构建普惠金融评价指标体系,全面评价试点效果,全面分析普惠金融试点推动中地方政府存在的问题。最后结合国内外经验,有针对性的提出完善政府推进普惠金融发展的建议,为国内其他地区的政府部门提供借鉴经验。

姚宣腾[5](2020)在《农行蓬莱支行个人金融业务发展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农业银行把促进个人金融业务的转型发展摆在日益重要的战略性任务和位置,先后成功提出了3510规划、营业网点管理模式转型、信贷金融业务转型、数字化金融业务转型等具体实施方案,并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和成效,但单一的发展负债个人金融业务的自身优势已逐渐被金融机构弱化,个人金融业务的健康发展需要农行拥有更加完善的金融业务考核绩效管理机制、营销管理体系、产品以及服务体系。对农行蓬莱支行来说,怎样正确认识自身的优势,提升和发展个人金融业务的自身核心价值和竞争力,促进个人的金融业务稳健而快速的健康发展已经刻不容缓。本篇采用了文献分析法、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法、案例分析法等,结合真实的数据与典型实际业务,细致地深入研究了农行蓬莱支行的个人金融业务发展,为其个人金融业务的发展转型提供了有益的参考,提出的个人金融业务优化管理对策也预期能够为其他个人金融机构的发展和促进个人金融业务发展提供参考借鉴。本论文主要得出了以下结论和研究成果:第一,经对农行蓬莱支行个人金融业务发展的优势与其现状的分析,该行个人金融业务的发展总体上具有明显的品牌优势、客户服务优势和金融科技创新的优势,同时也总体上存在金融产品的更新不及时、缺乏意识形态和技术层面的金融服务理念创新意识、人才的竞争力未充分显现、客户的管理和维护服务水平不高等明显劣势。在蓬莱支行客户业务拓展的过程中其拓展已经形成了利用物理金融服务网点转型业务拓展、利用互联网代收代付银行业务网点拓展、利用互联网和电子信息化银行业务网点拓展、利用金融服务网点转型业务拓展四个阶段,各个拓展阶段的金融业务发展既逐渐巩固和有效维护了一定存量中低端客户,又逐渐吸引了一定规模数量的新客户、高端客户转向了农行蓬莱支行,客户金融业务规模与固定资产快速增长。其业务发展总体上呈现出以下的特征:经营模式和理念不断的革新,业务的发展进入快车道,技术持续革新,金融服务日益走向智能化,公私业务联动推进,金融营销模式呈现多元化,产品推陈出新,客户服务价值的提升最大化。第二,经对农行蓬莱支行个人金融业务发展存在的问题揭示,其存在储蓄存款增长不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不足,个人贷款增长缓慢,产品更新速度慢,服务理念落后,个人中间业务增长点不多,个人客户质量有待提升的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个人金融业务发展的速度,也削弱了其市场竞争地位。第三,经对中国农行蓬莱支行的个人金融业务在建设和发展中出现的存在一些问题的主要成因进行分析,定位认识与规范化管理的局限导致了该行个人金融市场业务发展的拓展缓慢;综合考核与绩效管理资源配置的局限严重影响了该行的个人金融业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个人金融产品与其服务的局限不能够很好地满足中高端客户日新月异的个人金融投资的需求、业务后续办理的需求,影响了客户的忠诚度;市场营销管理体系的局限限制其个人金融业务的营销一直都处于较低的水平,严重地制约了其个人的金融业务发展和市场营销的有效拓展;对高端客户维护的局限导致其始终无法为理财客户、财富客户及私行客户提供更具差异化和针对性的个人金融服务。第四,为了促进农行蓬莱支行金融机构个人金融业务的发展,农行蓬莱支行各营业金融网点应进一步提升其个人财富和金融业务长期发展的定位,设计其个人财富和金融业务长期的发展战略规划;进一步改善其个人对金融业务的考核与其激励机制,科学地制定其综合金融业务考核办法,资源配置适当向个人倾斜;进一步加强金融业务产品组合与营销,挖掘个人与高端客户的价值,加强其产品与金融服务的创新、提升其核心的竞争力;公私加强联动,合力营销,构建完整的农行个人财富和金融业务组合营销管理服务体系;扩户提质,有效引导管户、全员积极参与,成立个人财富和金融管理服务中心,提升对农行高端个人客户的金融业务维护与管理。

常玉栋[6](2020)在《信贷减贫及对农户收入的影响研究》文中提出贫困和农村低收入人群在我国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城乡收入差距大,东西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依然严峻。在制约广大农村地区发展和农户收入增长的因素中,信贷资金投入是一项重要的资源因素。我国农村地区普遍存在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农户金融需求被满足程度较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关注金融扶贫,信贷减贫的发展经验值得进行总结,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不断地调整和完善。信贷资源对农户收入是否带来影响,影响程度为多大,主要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在地域、环境等有较大差别的不同农村地区,其信贷资源的投入差别和发展趋势如何,是需要进一步分析和讨论的问题。本文以农村金融发展理论、贫困与反贫困理论、要素分配理论、区域非均衡发展理论、信贷配给理论等作为理论基础,对国内外农村金融供给与需求、农户信用、农村金融与农户收入的关系、农村金融支持产业扶贫等进行了文献回顾。通过分析美国、韩国、孟加拉等国家的农村金融发展及促进农户增收方面的经验,发现发达国家更多关注农村金融机构的信贷与合作社、农户的紧密联系,强调政策性金融作用和农村合作金融体系,推进合作社专业化并带动区域产业发展;发展中国家更多关注的是贫困群体,以提高贫困农户的自身发展能力为目标,从而提升金融支持农户的自我“造血”能力。这些经验给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带来的启示是,农村金融发展既要推动农村产业化发展水平,也需要关注贫困农户的各种金融需求,注重农村金融体系建设。本文从宏观和微观层面对于信贷支持农户减贫的减贫效应进行详细的分析。在宏观层面,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为基础,对正规金融、非正规金融对农户收入差异的影响进行了比较分析。在微观层面,基于中国社会科学院2016年百村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农户成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对于影响农户收入的影响因素和影响程度进行了量化的分析。在宏微观分析做出了分析判断后,结合地区发展实际案例,对分析结果进行验证和评价,从而更加准确的剖析信贷影响农户收入增长问题。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了以下的主要结论:第一,在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信贷的减贫上,扶贫贴息贷款的商业化运作方式难以使贫困农户获得贴息贷款的支持,小额信贷的广泛普及扩大了信贷在贫困农户中的覆盖范围,非正规金融在农村仍发挥。信贷资金的使用有偏向于工业和服务业发展的特点,信贷资金在农村的供给和需求存在规模、结构上的双重不均衡,农村仍存在资金外流的现象。信贷资金不能在农村地区找到有效的投向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正规金融在农村地区仍存在功能缺位。非正规金融是正规金融的重要补充,但对极度贫困农户的金融支持仍有许多不足。第二,信贷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关联程度低。信贷本身对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无法单独发挥作用,需要在与农户特征、地区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相结合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提升农村地区教育水平和保障农户身体健康是实现农户脱贫的重要因素。信贷对农业产业链条优化升级与创新的支持不足。第三,在信贷对农户收入的影响上,农户借款选择正规金融还是非正规金融并不关键,非贫困农户易于从正规金融获得贷款支持,贫困农户更易于从非正规金融获得贷款。贷款金额大小与农户能否脱贫关联度不高,而贷款用途和借款经历对于农户增收影响显着。农户借款用途用于生产的,对于农户增收的正向效应显着。农户对于贷款便利性的要求不高。农村地区工资性收入对于非农业经营收入有一定的替代效应,但工资性收入的增加可以有效抵消非农业经营收入的减少。这对信贷支持产业发展带动区域经济增长提供实证支撑。第四,信贷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合作的减贫的效果显着。信贷支持农业产业化扶贫成功实践在于由地方政府主导、依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结合本地资源优势,按照市场经济逻辑发展农业产业。细化产业链条分工,让专业人干专业事,做好基层干部的激励引导,用好用活支持三农发展的金融政策。在分析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以下政策建议:第一,厘清信贷与政府的边界。加大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扩大农村正规金融规模,规范发展农村非正规金融。通过政府信用和银行信贷资金的支持和背书,撬动更多的社会资本,与农户形成有效的利益联合体,形成发展合力共同推动农村特色产业发展,从而弥补信贷资金单独发挥作用支持农村发展的诸多不足。政府政策的制定应关注改善产业发展相关的经济和制度环境,给市场稳定的预期,减少政府意志的补贴激励。第二,加强信贷对农业产业的支持深度。强化金融对农业产业的理解程度,重视对产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信息流、资金流的收集和数字化,建设基于完整产业链数字信息的供应链系统。建立和完善农村信用评价系统,通过互联网技术赋能农业产业链,为金融在农业产业中的应用建立完善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加强科技创新对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支持。第三,加强农村组织与配套设施对信贷的支持。政府进行积极引导,强化农村合作社的功能与作用,逐步拓展以农村合作社为基础的产业发展闭环。金融机构要加强金融知识普及,与农户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渠道,提高农户对金融机构的信任度。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的相关制度与配套措施,保障金融机构处置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的权益。第四,以市场化为基础强化信贷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支持。大力扶持贴合市场发展规律的农业龙头企业,推动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创新政府、农户、农业企业、合作社、金融机构的利益联结机制,强化农户贷款与龙头企业的利益绑定,使信贷与农业生产经营周期匹配,提升贷款的支农效率。注重农产品的品牌打造,优化产品体验,加强龙头企业在农产品品牌打造中发挥的作用,政府给予政策支持和信贷倾斜。

袁雪[7](2020)在《互联网金融冲击下信用卡业务创新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信用卡作为获得广大认可与接受度的金融工具,已经成为数银行的重点业务,是银行进行零售战略转型的主力战场。伴随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各类新型支付、信贷方式不断涌现,悄然改变人们的生活。在此背景下,互联网金融对传统信用卡业务势必带来一定的冲击与影响,对此问题进行研究具有现实意义。文章从互联网金融与创新两方面基础理论入手,借助金融脱媒理论、长尾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创新扩散理论等理论为后续分析提供理论支撑。在互联网金融对信用卡业务的影响探析中,从社会网络视角出发,通过产品趋同性、信用卡获客渠道来说明,互联网金融在发展长尾客户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抢夺信用卡业务客户。截至2018年12月,我国信用卡发卡量达6.86亿张,信用卡授信总额15.40万亿元,发卡量及授信总额增速方面自2018年都有所回落。在市场集中度方面,卡量CR4指数超过70%,交易额CR4指数未达50%,交易额占比第一名的招商银行在技术应用方面具有优势。在风险管理方面,网络交易的复杂性与隐蔽性为客户信息泄露、欺诈交易提供温床,使银行对刷卡资金流向监管更为困难。网络贷款平台问题频出的同时,互联网金融风险向信用卡传导,共债风险使得2019年上半年大部分银行的不良率较2018年有所攀升。在银行进行信用卡创新的环境分析中,通过PEST理论宏观层面分析外部环境条件,在政治法律层面,国家实施科技赋能经济战略,并鼓励互联网金融与银行业公平竞争;经济环境方面,随着中美贸易摩擦的持续,消费对于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性更为突出;社会环境方面,通过发卡数据分析,信用卡消费群体是80后为主占42%,但90后的增长趋势不可忽视已达28%;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信用卡创新提供了技术支持。为应对互联网金融带来的激烈竞争,邮储银行积极从自身业务实际出发,查找问题,对症下药。通过对标同业,丰富自己的信用卡产品体系与用卡权益;通过STP市场细分,锁定重点发展方向为三四线中青年客户,并开展针对性营销策略;运用大数据分析,提升信用卡贷前袋中与贷后全生命周期客户管理;借助智能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为客户提供更为精细化的服务。结合邮储银行信用卡创新实践,为信用卡业务创新提供一些理论与实际支撑。

张魏巍[8](2019)在《中国邮政H省分公司代理金融业务发展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国内互联网发展迅速,移动支付、金融市场快速扩张,给传统金融市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竞争冲击,不但我国传统四大行的业务压力不断增大,邮储银行的业务压力及风险也越来越高。代理金融业务仍依托原有邮储行业资源与渠道错位经营,主要业务包含:储蓄、理财、保险基金、国债,其中仍然是以储蓄类短期负债类金融业务为主,提供的代理金融服务长期处在基础阶段。中共中央十九大报告中所提出的“深化体制改革,加快构建现代化金融体系”,对整个金融产业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特别是经济水平欠发达地区且金融业务结构相对落后的邮政储蓄机构,发展道路的规划十分关键。H省地处我国东北部,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为真正解决H省邮政代理金融业的深化改革、业务扩展、转型升级的问题,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从现状的实际数据了解目前邮政储蓄代理金融业务存在的发展困境,从内部管理体制、员工业务技能、绩效考核、产品认知度、信用体系及金融服务六方面提出了H省邮政储蓄代理金融业务存在的问题。在了解H省邮政代理金融业务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利用宏观环境PEST分析法,分析邮储代理金融业务的政治、法律、经济、技术等环境,借助SWOT分析法深入剖析H省邮政代理金融业务。发现H省邮政代理金融业务的资产具有一定规模,发展速度与潜力比大多数同行业或其他省份平均水平要高,同时发现H省邮政代理金融业务应从盈利能力与风险控制能力提升整体竞争力。提出包括战略目标和战略实施方案在内的H省邮政代理金融业务发展战略,发掘H省邮政代理金融业务优势,针对优势提出H省邮政代理金融业务优势发展的策略。

黄彦琳[9](2019)在《财政在我国普惠金融发展中的作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重大论断: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经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生活水平显着提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强烈,提出了更平衡、更充分发展的需求,但目前金融发展存在诸多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普惠金融的研究对解决这个难题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普惠金融致力于解决上述不平衡、不协调的发展的问题。普惠金融旨在推进金融服务更加普及,使低收入人群、小微企业等群体都能获得更加便利、更加快捷、更加实惠和更加安全的金融服务。普惠金融的服务目标群体为那些较少享受传统金融服务的低收入人群及中小企业,在我国这部分群体主要为农户、城镇弱势群体和中小企业。财政一方面通过资源配置来作用于普惠金融的发展:普惠金融可以视为一种金融资源,财政天然具备的资源配置职能,可以将部分金融资源引入弱势产业、落后地区和弱势群体,从而实现国家宏观层面更为有效的资源配置;另一方面财政可以缓解普惠金融的市场失灵问题,帮助其更好地发展。财政具有经济稳定发展的职能,从中长期角度看,普惠金融的发展也能助推经济的包容性增长,促进经济的稳定发展,最终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此外,普惠金融的普惠性本质与促进收入公平分配的目标高度契合。与传统金融相比,普惠金融更加强调公平(居民无论收入高低都能够享受到金融服务),金融机构可以为高收入者提供理财、保险、投资等高端服务,也可以为低收入人群提供其所需要的储蓄、结算、贷款等收入,满足所有人群的需要。中国在发展社会经济中提倡公平、和谐、可持续发展,这与普惠金融所倡导的观念一致。本文紧紧围绕“财政在我国普惠金融发展中的作用研究”这一主题,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分析两者的作用关系,理顺财政对普惠金融发展的作用机理,最终得出研究结论,财政通过对“量”、“质”和“结构”等多方面作用,可以更好地支持普惠金融的发展,实现普惠金融从规模数量转向高质量发展。一方面财政推动我国普惠金融供需平衡,促进普惠金融规模的增长,另一方面财政积极营造发展环境实现普惠金融发展质的提升,并不断优化结构,全方位多层次促进普惠金融的发展。财政作用于普惠金融的最终现实目标是实现收入的再分配,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帮助弱势群体增加收入,发挥普惠金融造血功能,实现财政解决分配问题的生产性手段,促进创业就业、助推脱贫攻坚。本文的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是“绪论”。本章主要对论文的选题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基本研究思路和方法等进行了简要介绍和阐述。同时,本章还对文章的创新与不足进行了说明。第二章是“文献综述”。本章本文的文献综述部分按照“什么是普惠金融?——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如何,如何进行测度?——财政如何影响普惠金融?”的逻辑展开,从普惠金融发展、普惠金融的测度与影响因素、财政与普惠金融发展的关系等四个方面递进阐述。通过总结国内外专家学者对普惠金融问题的研究成果,可以发现已有文献较少地从财政政策角度分析对普惠金融的作用,且多数都是仅仅停留在定性分析层面上,从定量的层面上分析的较少。第三章是“财政作用于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的理论基础”。本章主要分析了财政作用于普惠金融发展的理论分析基础。从西方经济学中福利经济学和市场失灵的角度分析财政作用于普惠金融发展的必要性,财政通过产生正外部性企业补贴来缓解普惠金融的市场失灵问题,帮助其更好地发展。从国家分配论的角度分析财政作用于普惠金融发展的有效性,财政通过资源配置来作用于普惠金融的发展:普惠金融可以视为一种金融资源,财政天然具备的资源配置职能,可以将部分金融资源引入弱势产业(中小企业等)、落后地区(农村地区等)和弱势群体等,从而实现国家宏观层面更为有效的资源配置。财政的职能主要有四个方面: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保障社会和谐稳定和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财政拥有经济稳定发展的职能,通过制度性的安排,发挥“自动稳定”的作用,普惠金融的发展也能助推包容性增长,促进经济的稳定发展,与财政的职能高度契合,最终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和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财政发挥收入分配的作用,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效率,通过财政收入分配职能积极实现公平分配的目标,普惠金融的普惠性本质与促进收入公平分配理念高度契合,此外,普惠金融也有助于实现社会公平分配,帮助财政发挥收入分配的职能,最终促进经济的稳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和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第四章是“财政作用于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现状”。本章主要对财政作用于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我国普惠金融的服务对象是农村及偏远地区低收入群体、城镇低收入群体、中小微企业。我国普惠金融主要经过几个重要阶段的发展:(1)20世纪90年代:公益性小额信贷阶段;(2)2000年-2005年:发展性微型金融阶段;(3)2006年-2010年:综合性普惠金融阶段;(4)2011年之后,创新性互联网金融阶段,目前在普惠金融机构体系、支付体系建设、金融创新以及互联网金融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发展。财政作用于普惠金融的制度安排包括税收优惠及减免、贷款贴息(扶贫贷款奖补和贴息、小额担保贷款贴息等)、专项资金(技术创新基金、中小企业发展专项基金、普惠金融发展专项基金等)和其他的相关财政政策,并且也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财政扶持普惠金融政策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如:普惠金融专项资金的利用率受限、财政专项资金申报门槛较高、财政专项资金反向激励问题,总体来看,普惠金融的财政政策的受益面有限。下一步发展中亟需解决信用体系建设不完善、普惠金融风险逐渐暴露、和普惠金融可持续性发展等问题。第五章是“财政作用于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的机理分析”。财政对普惠金融发展的作用主要在量的增长、质的提升和结构优化等方面。财政推动我国普惠金融供需平衡,促进普惠金融规模的增长。财政作用于我国普惠金融供给方和需求方,从而缓解目前我国普惠金融市场存在供需不平衡的问题。财政积极营造普惠金融发展环境。一是加强培育竞争性市场,推进普惠金融市场健康发展。二是完善担保体系,实现普惠金融发展与风险防范双重效果。三是鼓励发展征信系统,构建普惠金融受众群体依法诚信履约的环境。财政有效推进普惠金融发展结构优化主要体现为财政积极促进普惠金融发展的平衡。一是加强普惠金融区域发展的平衡,推进普惠金融在各区域间平衡发展。二是加强普惠金融城乡发展的平衡,努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和金融排斥,推进普惠金融在城乡平衡发展。三是加强普惠金融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平衡,普惠金融的发展和社会发展之间天然存在高度一致性,社会发展的终极目的是提倡全面共享,鼓励“人人享有”的概念,普惠金融致力于解决发展的不充分和不平衡问题。财政作用于普惠金融来缩小收入差距是最终的现实目标。一是财政可以通过作用于普惠金融,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帮助弱势群体增加收入;二是财政可以通过作用于普惠金融,发挥普惠金融造血功能,实现财政解决分配问题的生产性手段,促进创业就业;三是财政可以通过作用于普惠金融,推进生活性补助和生产性金融服务措施并举,助推脱贫攻坚。第六章是“财政作用于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的实证分析”。本章主要是从实证分析的角度来论证财政作用于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的。首先,本章对普惠金融发展规模指数进行了测算,测算的步骤主要有是无量纲化、确定权重分析和指数合成。本文测算的普惠金融发展规模指数基本特征有:(1)在各省的发展差距,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缩小;(2)指数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程度的地区差异,一般而言,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普惠金融发展规模指标的程度也越高。本文指数框架和指标选取维度主要参考了国内学者的相关文献,在此基础上,引入了保障性金融服务覆盖程度,弥补了对保障性金融服务测度的不足;该指数与焦瑾璞等2015年编制的传统金融普惠指数之间的相关系数高达0.8,这也从某种程度上说明了本文编制的中国普惠金融发展规模指数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可靠性,但指数更多地侧重于描述普惠金融发展规模情况。本章通过实证的方法研究了普惠金融专项资金对普惠金融发展规模的作用。首先建立财政作用于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的理论模型,然后运用2016年-2017年我国31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定量刻画财政与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的因果关系。最后,对实证结论进行分析和解读。本文实证分析的主要结果有:1.财政对普惠金融发展的整体作用。财政作用于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的实证结果表明,财政对普惠金融发展变动情况存在正向冲击,可以从一定程度上证实普惠金融发展受到财政的正向作用。2.财政作用于普惠金融发展的“量”、“质”方面。目前我国在普惠金融发展的渗透性、使用性和保障性金融服务的覆盖程度方面成效较大(更多地体现为“量”的方面),而普惠金融服务的效用性效果较弱(更多地体现为“质”的方面)。此外,财政的普惠金融专项资金与普惠金融发展“量”的维度得分的相关性系数更大,与普惠金融发展“质”的维度得分的相关性系数更小。可以从一定程度说明:普惠金融发展量的增长(规模方面的增长)是更容易通过财政的普惠金融专项资金来促进其发展,而普惠金融质的提升(服务质量、服务环境等方面)仅仅从财政的普惠金融专项资金支持的方法提升更困难。3.财政作用于普惠金融发展的结构方面。在经济发达的组别,财政的普惠金融专项资金与普惠金融发展水平之间的相关系数更大,在经济欠发达的组别,系数较小。可以从一定程度说明:经济发达地区的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更容易通过财政的普惠金融专项资金支持来促进,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普惠金融发展水平仅仅从财政的普惠金融专项资金支持的方法提升更困难。第七章是“财政作用于普惠金融的案例分析”。本章主要聚焦在财政作用于普惠金融发展的案例和财政作用于普惠金融来缩小收入差距的案例分析。案例分析的方法有助于阐述财政助推普惠金融发展,以及财政作用于普惠金融发展缩小收入差距的现实目标。财政作用于普惠金融发展方面选择了“财政引导农业保险服务”和“江苏农业风险补偿基金缓解农民合作社融资难”的案例。“财政惠农信贷通助力家庭农场规模翻番”的案例印证了财政作用于普惠金融而增加居民收入的观点;“财政惠农信贷通圆创业梦”的案例印证了财政作用于普惠金融而促进创业的观点;“宁夏固原市蔡川村早拔穷根”的案例印证了财政作用于普惠金融而助推脱贫攻坚的观点。第八章是“国际普惠金融发展经验”。本章主要是介绍国际普惠金融发展经验。普惠金融的发展主要从代理银行、移动支付、多样化的供应商、国有银行改革、消费者保护、金融身份认证等6个方面开展,且目前国际上致力于全球普惠金融发展的组织主要有国际金融公司(IFC)、扶贫协商小组(CGAP)、联合国资本发展基金(UNCDF)等。欧美发达国家、亚洲和美洲的发展中国家以及全球的其他国家都在为普惠金融的发展做出努力。国际发展经验为我国财政作用于普惠金融发展提供了一些借鉴意义。财政作用于普惠金融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政府对普惠金融相关立法制度的支持、以政府为主导的普惠金融体系建设、通过财政政策加强金融服务设施建设、税收优惠政策、财政支持科技创新以及政府对相关行业进行监管、财政支持小额信贷和新型普惠金融产品的发展等。第九章“结论和政策建议”,是全文研究的落脚点。本文的主要结论如下:1.财政从“量”、“质”和“结构”多方面影响普惠金融的发展,且财政作用于普惠金融来实现收入差距缩小的现实目标。财政通过对“量”、“质”和“结构”多重作用,来支持普惠金融的发展。一方面财政推动我国普惠金融供需平衡,促进普惠金融规模的增长,另一方面财政积极营造发展环境实现普惠金融发展质的提升,且不断优化结构,多层次多角度支持普惠金融的发展。财政作用于普惠金融的最终现实目标是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帮助弱势群体增加收入,发挥普惠金融造血功能,实现财政解决分配问题的生产性手段,促进创业就业、助推脱贫攻坚。2.实证结果表明,财政对普惠金融发展的整体水平存在正向作用。此外,财政作用于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的实证结果显示,财政对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的变动存在正向冲击,可以从一定程度上证实普惠金融发展受到财政的正向影响。3.财政作用于普惠金融发展的“量”、“质”方面。目前我国在普惠金融发展“量”的增长(规模方面的增长)方面成效较大,而普惠金融“质”的提升(服务质量、服务环境等方面)效果较弱,从下一步计划和中长期发展角度看,还需要在普惠金融“质”的方面加大扶持力度。普惠金融发展“量”的增长是更容易通过财政的普惠金融专项资金来促进其发展,而普惠金融“质”的提升仅仅从财政的普惠金融专项资金的方法提升更困难。“质”的提升更多需要综合性财政手段的协同配合,以及中长期的持续发展。4.财政作用于普惠金融发展的结构方面。实证结果表明,经济发达地区的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更容易通过财政的普惠金融专项资金来促进,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普惠金融发展水平仅仅从财政的普惠金融专项资金的方法提升更困难,更多需要财政金融手段的协同配合。此外,不考虑直辖市的地区普惠金融发展受到财政的正向冲击程度更小。因此,在直辖市增加财政对普惠金融的支出,可能取得效果更佳。5.财政作用于普惠金融发展来缩小收入差距。财政作用于普惠金融来缩小收入差距是最终的现实目标。一是财政可以通过作用于普惠金融,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帮助弱势群体增加收入;二是财政可以通过作用于普惠金融,发挥普惠金融造血功能,实现财政解决分配问题的生产性手段,促进创业就业;三是财政可以通过作用于普惠金融,推进生活性补助和生产性金融服务措施并举,助推脱贫攻坚。6.财政政策需要兼顾“量”、“质”和“结构”,保持和优化作用于普惠金融“量的增长”的相关政策、发展和创新作用于普惠金融“质的提升”的相关政策,不断进行“结构优化”,才能更好地实现我国普惠金融从规模数量转向高质量发展、质效全面提升的局面。针对我国普惠金融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具体建议:一是应通过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促进普惠金融的供给。可以通过适当调整财政政策扶持的门槛和力度,通过推进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来促进基础金融服务条件的完善;此外,拓宽财政支持的覆盖面,有助于推进普惠金融区域性的协调发展。二是应优化财政投入的结构,明确普惠金融的创新导向。多支持普惠金融业务模式的创新,多鼓励金融机构创新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积极培育科技创新企业等。此外,运用金融科技创新为普惠金融事业赋能。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可以有助于流程精简、改善融资慢和资金需求时效性强之间的矛盾。三是应丰富财政支持的形式,积极营造普惠金融良好的发展环境。首先,财政具有分类引导金融资源的重要作用,推动城乡平衡发展。财政可以积极支持大中型金融机构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积极开展普惠金融业务;引导中小金融机构的金融资源流向普惠金融体系;财政应积极引导县域金融机构加大涉农贷款投放力度;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服务项目的投资等。财政可以支持担保、征信体系的完善,积极培育多层次资本市场等,帮助企业获得直接融资渠道。此外,财政政策应该保证这方面政策的持续性、连贯性和一致性。四是需要理顺普惠金融发展的“量”、“质”和“结构”之间的关系,使得“量”、“质”的发展相统一,相互促进、“结构”不断优化的良性循环,财政推进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可以有效地提高普惠金融服务效率,支持创业带动就业,充分发挥普惠金融的生产性功能。财政通过拓宽普惠金融受益面,可以积极营造金融服务机会公平的良好局面。综上所述,普惠金融的财政政策支持要有战略性的思维和眼光,为力争实现我国普惠金融发展规划要求的“2020年建立相匹配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提供高效的保障,强有力地支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赵婷[10](2019)在《YC银行SX分行银行金融IC卡营销策略研究》文中指出金融IC卡作为现代信息技术与金融服务高度融合的重要金融产品,具有安全性、便利性、经济性、拓展性等特点,其中非接支付作为重要的技术创新领域,在人民群众生活的各个环节,日益发挥着愈加重要的作用,使得大力拓展金融IC卡成为银行卡发展的必然趋势。YC银行作为大型国有银行,目前在传统借记卡业务市场中处于主导地位。由于金融IC卡不断进行改革,银行卡的业务市场也出现了巨大的变化,所以,YC银行更加重视金融IC卡的业务拓展渠道,同时也更加迫切需要提升自身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本文以YC银行SX分行为研究对象,以磁条卡向IC卡迁移为研究背景,以互联网金融为切入,通过对历史数据的深入分析和研究,找到适合YC银行SX分行的营销突破点。论文首先对研究背景、研究意义、主要内容和技术路线进行整体概述,并对国内外现有研究成果进行了详细梳理;其次阐释了包括4Ps营销理论、STP理论、PEST分析法、以及SWOT分析法等营销策略相关理论;接着利用PEST分析法对银行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技术环境进行分析,并利用SWOT分析法对其营销的优势、劣势、机遇以及挑战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现阶段SX分行存在无效个人客户占比较高、有效客户中VIP客户占比较低且整体客户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等问题,主要原因是营销力度不够、营销思路不明、营销模式单一;为此研究在明确市场细分的基础上,确定YC银行SX分行金融IC卡业务目标市场、目标客群、市场定位和竞争战略,并将4Ps营销理论和YC银行SX分行自身发展的特点相结合,制定了银行金融IC卡的具体营销策略。现阶段我国关于金融IC卡业务的营销策略并不丰富,更多研究是基于银行整体营销策略或不同业务类型展开的,为此本文基于金融IC卡视角进行探究,具有一定创新性,以期为YC银行SX分行金融IC借记卡业务营销工作提供指导,也为同行业务拓展提供借鉴。

二、宁夏新增邮储余额突破 10亿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宁夏新增邮储余额突破 10亿元(论文提纲范文)

(1)绿色金融助推宁夏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分析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宁夏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面临较强的资源环境硬约束
    (一)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
    (二)发展不足仍是最大区情,加快发展任务迫切
    (三)GDP能耗逐年增加,“双控”目标压力加大
二、绿色金融助推宁夏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总体情况
    (一)加强绿色金融发展的政策引导
    (二)金融机构大力开展绿色金融实践
    (三)绿色金融发展成效明显
三、绿色金融助推宁夏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一)绿色信贷整体规模小、增速慢
    (二)绿色金融业务种类单一,信贷产品和专营机构少
    (三)法人机构绿色贷款占比低,差异化发展定位并不清晰
    (四)绿色企业和项目识别难,财政增信和激励机制缺失
    (五)绿色金融政策宣传培训少,各方认知理解待提高
四、绿色金融助推宁夏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实现路径
    (一)强化影响评估和政策引导,加强政策宣传和培训
    (二)建立绿色企业(项目)库,出台贴息奖补政策
    (三)完善绿色金融业务流程,丰富绿色金融业态
    (四)加大支持清洁能源生产,优化地区能源结构

(2)秦皇岛银行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文献总结评述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战略管理基础理论与分析方法
    2.1 战略管理内涵
        2.1.1 战略管理概念与特征
        2.1.2 战略管理过程
        2.1.3 战略管理层级结构
    2.2 战略分析的方法与工具
        2.2.1 PEST分析
        2.2.2 波特五力模型分析
        2.2.3 SWOT分析
        2.2.4 外部因素评价矩阵
        2.2.5 内部因素评价矩阵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秦皇岛银行发展外部环境分析
    3.1 宏观环境分析
        3.1.1 政治环境分析
        3.1.2 经济环境分析
        3.1.3 科技环境分析
        3.1.4 社会文化环境分析
    3.2 行业竞争环境分析
        3.2.1 供应商的谈判能力分析
        3.2.2 购买者的议价能力分析
        3.2.3 行业现有竞争者分析
        3.2.4 潜在进入者分析
        3.2.5 替代品分析
    3.3 外部因素评价矩阵分析
        3.3.1 关键因素权重确定
        3.3.2 关键因素量化评分
        3.3.3 外部因素评价矩阵加权分数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秦皇岛银行发展内部环境分析
    4.1 秦皇岛银行概况及现状
        4.1.1 秦皇岛银行概况
        4.1.2 秦皇岛银行股东及组织构架
        4.1.3 秦皇岛银行经营现状
    4.2 主营业务发展状况分析
        4.2.1 公司业务发展状况分析
        4.2.2 零售业务发展状况分析
        4.2.3 金融市场业务发展状况分析
        4.2.4 资产管理业务发展状况分析
        4.2.5 网络金融业务发展状况分析
    4.3 秦皇岛银行内部资源能力分析
        4.3.1 人力资源分析
        4.3.2 财力资源分析
        4.3.3 网点及客户资源分析
        4.3.4 信息科技资源分析
        4.3.5 无形资源分析
    4.4 内部因素评价矩阵分析
        4.4.1 关键因素权重确定
        4.4.2 关键因素量化评分
        4.4.3 内部因素评价矩阵加权分数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秦皇岛银行发展战略方案
    5.1 秦皇岛银行SWOT分析
        5.1.1 优势分析(S)
        5.1.2 劣势分析(W)
        5.1.3 机会分析(O)
        5.1.4 威胁分析(T)
        5.1.5 SWOT组合分析
    5.2 秦皇岛银行发展战略目标
        5.2.1 企业愿景和使命
        5.2.2 总体战略目标
        5.2.3 阶段性战略目标
    5.3 秦皇岛银行公司层多元化战略
        5.3.1 业务板块多元化发展
        5.3.2 多业务间协同发展
    5.4 秦皇岛银行业务层差异化战略
        5.4.1 产品差异化
        5.4.2 营销差异化
        5.4.3 服务差异化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秦皇岛银行发展战略的实施保障措施
    6.1 强化创新机制
    6.2 加大信息科技投入
    6.3 建立科学人力体系
    6.4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6.5 稳固资金保障
    6.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3)2020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报告(摘要)(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公司治理
    商业银行上市情况
    股东会履职情况
    董事会、监事会履职情况
    信息披露情况
资本实力
    全国性商业银行资本状况
    城商行资本状况
    农商行资本状况
    商业银行资本补充情况
    商业银行二级资本债发行情况
盈利能力
    净资产收益率
    资产收益率
    成本控制水平
    中间业务收入水平
风险管理
    资产质量
    不良贷款率
    逾期贷款率
风险抵补
    拨备覆盖率
    贷款拨备率
流动性分析
    流动性比例
    流动性覆盖率
    合规风险分析
市场影响力
    资产规模
    存款市场占有率
    贷款市场占有率
    投资银行业务占有率
    信用卡业务市场占有率
    私人银行业务规模
金融科技
    顶层设计与战略定位
    科技投入与成果
人力资源
    员工基本素质
    员工培训
    员工薪酬
    人均创收
社会责任
    绿色金融
    普惠金融
    精准扶贫

(4)普惠金融发展中的地方政府作用分析 ——以清远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研究述评
    1.3 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核心概念
        2.1.1 概念的形成
        2.1.2 概念的对比
    2.2 理论基础
        2.2.1 公共产品理论
        2.2.2 政府间关系理论
        2.2.3 政策性金融理论
        2.2.4 金融排斥理论
第三章 普惠金融发展历程及政府作用框架分析
    3.1 普惠金融发展历程
        3.1.1 国外普惠金融发展历程
        3.1.2 国内普惠金融发展历程
    3.2 政府间关系框架下的普惠金融发展利益相关方分析
        3.2.1 货币政策机构
        3.2.2 金融监管机构
        3.2.3 财政机构
        3.2.4 政策性金融机构
        3.2.5 商业性金融机构
    3.3 普惠金融政府发展规划及运行情况
        3.3.1 我国普惠金融发展规划
        3.3.2 我国普惠金融运行情况
        3.3.3 广东省普惠金融实施规划
第四章 清远市普惠金融发展现状与政府作用体系
    4.1 清远市普惠金融试点发展的政策背景
    4.2 清远市政府试点推进普惠金融发展的主要工作
        4.2.1 加快信息化在金融领域的应用
        4.2.2 创新农村融资方式,探索开展多种形式农村产权抵押融资
        4.2.3 加快推进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
        4.2.4 扎实开展金融扶贫工作
    4.3 清远市普惠金融试点各政府部门职责分工
    4.4 清远市普惠金融试点工作推进安排
第五章 清远市政府推进普惠金融发展的成效评价分析
    5.1 清远市普惠金融试点体系构建及发展现状
        5.1.1 使用情况维度
        5.1.2 可得性维度情况
        5.1.3 质量维度情况
    5.2 清远市政府推进普惠金融发展的评价
        5.2.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5.2.2 普惠金融指数测算
    5.3 清远市政府推动普惠金融发展的评价结果分析
        5.3.1 政策决策层与执行层缺乏有效推动落地机制
        5.3.2 金融供给层缺乏动力
        5.3.3 金融需求层面缺乏观念
第六章 国内外经验借鉴
    6.1 国外普惠金融发展中的政府作用经验
        6.1.1 印度政府对普惠金融需求方及供给方两端发力
        6.1.2 巴西通过代理银行制提高普惠金融服务覆盖面
    6.2 国内普惠金融发展的政府作用经验
        6.2.1 河南开封兰考县首创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
        6.2.2 浙江台州为小微企业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
    6.3 经验借鉴
第七章 普惠金融发展中地方政府作用的优化建议
    7.1 进一步健全普惠金融发展的保障机制
    7.2 进一步强化各级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的普惠金融相关职能
    7.3 进一步强化普惠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7.4 增强普惠金融服务对象的金融需求
    7.5 鼓励多方参与,充分发挥科技对普惠金融发展的支撑作用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5)农行蓬莱支行个人金融业务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研究述评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创新与不足之处
        1.5.1 创新之处
        1.5.2 不足之处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个人金融
        2.1.2 个人金融业务转型发展
    2.2 理论基础
        2.2.1 金融创新理论
        2.2.2 生命周期理论
        2.2.3 成本收益理论
        2.2.4 市场营销理论
3 农行蓬莱支行发展个人金融业务优势及现状
    3.1 农行蓬莱支行发展个人金融业务优势
        3.1.1 品牌优势
        3.1.2 客户优势
        3.1.3 科技创新优势
    3.2 农行蓬莱支行个人金融业务发展现状
        3.2.1 当地同业个人金融业务发展情况介绍
        3.2.2 当地同业个人金融业务发展情况比较
        3.2.3 农行蓬莱支行个人金融业务开展情况
    3.3 农行蓬莱支行个人金融业务发展呈现出的主要特点
        3.3.1 经营理念不断革新,业务发展进入快车道
        3.3.2 技术持续革新,金融服务日益智能化
        3.3.3 公私联动推进,金融营销呈现多元化
        3.3.4 产品推陈出新,客户价值提升化
    3.4 蓬莱农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发展现状评价
4 农行蓬莱支行个人金融业务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和原因
    4.1 农行蓬莱支行个人金融业务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4.1.1 储蓄存款增长不稳定
        4.1.2 个人贷款增长缓慢
        4.1.3 产品响应市场速度慢,服务理念落后
        4.1.4 个人中间业务收入波动大
        4.1.5 个人客户质量有待提升
    4.2 农行蓬莱支行个人金融业务发展中主要问题的原因
        4.2.1 定位认识与管理局限
        4.2.2 综合考核与资源配置局限
        4.2.3 产品与服务局限
        4.2.4 营销体系局限
        4.2.5 贵宾客户维护局限
5 促进农行蓬莱支行个人金融业务发展的对策
    5.1 提升个人金融业务发展定位,完善管理体系
        5.1.1 制定个人金融业务长期发展规划
        5.1.2 加强网点管理,推进个人金融发展软转型
    5.2 改善个人金融业务考核与激励机制
        5.2.1 科学制定综合考核办法
        5.2.2 资源配置适当倾斜
    5.3 加强产品与服务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
        5.3.1 加强产品组合营销,挖掘个人客户价值
        5.3.2 加强服务管理,提升客户体验与认同
    5.4 构建完整的个人金融业务营销体系
        5.4.1 公私条线强强联动,合力开展营销
        5.4.2 加强营销队伍建设,培养专业的营销人员
    5.5 提升对高端客户的维护管理
        5.5.1 扩户提质,有效管户、全员参与
        5.5.2 成立财富管理中心,提升对高端客户的维护管理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6)信贷减贫及对农户收入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问题的提出
    第三节 研究目标与研究思路
        一、研究目标
        二、研究思路
    第四节 研究方法、结构与数据来源
        一、研究方法
        二、逻辑与结构
        三、数据来源
    第五节 创新与不足之处
        一、研究创新
        二、研究不足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第一节 文献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简要评述
        三、国外研究现状
        四、国外研究简要评述
    第二节 相关概念界定
        一、贫困
        二、反贫困
        三、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
        四、金融扶贫与信贷减贫
        五、龙头企业
        六、兼业农户
    第三节 理论基础
        一、农村金融发展理论
        二、贫困与反贫困理论
        三、要素分配理论
        四、区域非均衡发展理论
        五、信贷配给理论
第三章 信贷减贫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第一节 发达国家信贷减贫经验
        一、美国的减贫方式
        二、韩国的减贫方式
    第二节 发展中国家的信贷减贫经验
        一、孟加拉的减贫经验
        二、小额信贷2.0模式
    第三节 其他国家信贷减贫经验
        一、其他主要发达国家减贫经验
        二、其他主要发展中国家减贫经验
    第四节 经验总结与评价
第四章 我国信贷减贫的历史进程、成效及问题
    第一节 我国信贷减贫的基础环境
        一、信贷减贫的外部环境变迁
        二、信贷减贫的政策环境变迁
    第二节 我国信贷减贫的历史实践
        一、扶贫贴息贷款的实施
        二、扶贫小额贷款的实施
    第三节 当前我国的信贷减贫实践
        一、信贷减贫的政策体系
        二、信贷减贫的资金支持体系
        三、多样化的金融支持形式
    第四节 当前信贷在农村地区的投入情况
        一、涉农信贷资金分布
        二、从农村存贷款余额分析资金流出
        三、信贷资金在扶贫中的作用
    第五节 新金融形式的补充
        一、互联网金融在农村的布局
        二、农村发展互联网金融的必要性
        三、金融科技的作用
        四、农业供应链金融顺势发展
    第六节 我国信贷减贫效应的总结与评价
第五章 信贷对农户收入的影响机制及弹性分析
    第一节 信贷对农户收入的间接作用机制
        一、模型构建
        二、模型分析
        三、农村经济增长与农户收入关系
    第二节 信贷对农户收入的直接作用机制
        一、正规金融直接作用分析
        二、非正规金融直接作用分析
        三、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作用机制的关系分析
        四、信贷发挥作用的配合机制分析
    第三节 信贷对农户收入的弹性分析
        一、思路和方法
        二、模型、变量和数据
        三、实证结果分析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信贷对农户收入影响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 数据基本情况
        一、数据来源与概况
        二、所使用的调查问卷说明
        三、数据描述性分析
    第二节 农户贫困的影响因素及信贷减贫方式分析
        一、理论分析
        二、变量选取
        三、模型选择
        四、模型估计结果与分析
    第三节 农户收入与信贷的关联分析
        一、概述
        二、变量统计特征
        三、模型选择
        四、模型估计结果
    第四节 主要结论
第七章 信贷支持产业化扶贫的典型案例
    第一节 菏泽牡丹产业发展案例
        一、菏泽牡丹产业介绍
        二、信贷对菏泽牡丹产业的作用分析
        三、信贷支持牡丹产业对农户收入的影响
    第二节 龙头企业与贫困县携手并进的“镇平模式”
        一、合作背景
        二、关于“产业+资本”项目运作模式
        三、以信贷为纽带的收益模式
        四、正在实施的“想念农场”模式
    第三节 信贷支持产业化扶贫的评价
        一、信贷支持产业化扶贫的不足
        二、信贷支持产业化扶贫的成功经验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一节 结论
        一、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信贷的减贫作用
        二、信贷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关联程度低
        三、信贷对农户收入的影响
        四、信贷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合作的减贫效果
    第二节 政策建议
        一、厘清信贷与政府的边界
        二、加强信贷对农业产业的支持深度
        三、加强农村组织与配套设施对信贷的支持
        四、以市场化为基础强化信贷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支持
参考文献
后记
在学期间学术成果情况

(7)互联网金融冲击下信用卡业务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实际应用价值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一、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二、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三、文献评述
    第三节 主要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论文结构安排
    第五节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一、创新之处
        二、不足之处
第二章 基础理论
    第一节 互联网金融基础理论
        一、金融脱媒理论
        二、长尾理论
        三、信息不对称理论
        四、“普惠金融悖论”理论
        五、交易成本理论
    第二节 创新理论
        一、协同创新理论
        二、创新扩散理论
        三、创新双螺旋理论
        四、社会网络理论
第三章 互联网金融对信用卡业务的影响分析
    第一节 互联网金融对信用卡用卡环境的冲击
        一、对客户营销的冲击
        二、对支付环境的冲击
        三、对授信额度的冲击
    第二节 互联网金融对信用卡获客渠道的影响
        一、对信用卡市场份额的影响
        二、对信用卡市场集中度的影响
        三、对信用卡产品趋同性的影响
        四、对信用卡差异化定价的影响
    第三节 互联网金融对信用卡风险管理的影响
        一、对信用卡支付使用带来的变化
        二、对信用卡风险指标带来的变化
        三、对征信监管执行带来的变化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信用卡业务创新环境分析
    第一节 外部创新环境分析
        一、政治及法律环境
        二、经济环境
        三、社会环境
        四、技术环境
    第二节 内部创新环境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内部创新环境机遇
        二、内部创新环境挑战
    第三节 信用卡业务创新的制约因素分析
        一、用卡资金管控趋严
        二、市场竞争愈发激励
        三、信息获取存在局限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信用卡业务创新案例——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信用卡业务分析
    第一节 邮储银行信用卡业务现状
        一、发卡规模
        二、同业对比
    第二节 邮储银行信用卡业务问题分析
        一、信用卡产品体系待完善
        二、营销获客手段较传统
        三、风险管理手段待丰富
        四、用卡支付环境待整合
        五、客户服务体验待提升
    第三节 邮储银行信用卡业务创新措施
        一、邮储银行信用卡业务产品权益创新
        二、邮储银行信用卡业务营销策略创新
        三、邮储银行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创新
        四、邮储银行信用卡业务支付环境改善
        五、利用先进技术实现精细化客户管理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发展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8)中国邮政H省分公司代理金融业务发展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现状评述
    1.4 研究方法与内容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框架
        1.4.3 研究内容
第2章 中国邮政H省分公司代理金融业务发展现状及问题
    2.1 中国邮政H省分公司规模
    2.2 中国邮政H省分公司代理金融发展现状
        2.2.1 代理金融网点现状
        2.2.2 代理金融业务现状
        2.2.3 代理金融业务客户规模现状
    2.3 中国邮政H省分公司代理金融业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2.3.1 内部管理松懈
        2.3.2 员工业务技能不足
        2.3.3 绩效考核不规范
        2.3.4 代理金融产品普及率低
        2.3.5 信用体系不健全
        2.3.6 金融服务效率不高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中国邮政H省分公司代理金融业务发展环境分析
    3.1 宏观环境PEST分析
        3.1.1 政治环境
        3.1.2 经济环境
        3.1.3 社会环境
        3.1.4 技术环境
    3.2 行业环境分析
        3.2.1 潜在竞争者进入能力
        3.2.2 同行业竞争力
        3.2.3 替代能力
        3.2.4 供应商议价能力
        3.2.5 客户议价能力
    3.3 内部环境分析
        3.3.1 优势分析
        3.3.2 劣势分析
        3.3.3 机会分析
        3.3.4 威胁分析
    3.4 H省邮政代理金融业务竞争力量化分析
        3.4.1 代理金融业务竞争力量化指标及方法
        3.4.2 代理金融业务竞争力量化结果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中国邮政H省分公司代理金融业务发展策略
    4.1 发展策略的实施目标
    4.2 内部发展问题解决策略
        4.2.1 增强内部管理水平
        4.2.2 组织员工业务技能培训
        4.2.3 规范绩效考核标准
        4.2.4 深入推广代理金融产品
        4.2.5 保障信用体系的可靠性
        4.2.6 提升金融服务效率
    4.3 区域优势发展策略
        4.3.1 开展农商户专项走访活动
        4.3.2 启动农资融合发展项目
        4.3.3 重视中短存续期到期资金承接工作
        4.3.4 加快期交保险业务转型发展
        4.3.5 加速基金理财转型发展
        4.3.6 提升中老年客户服务质量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个人简历

(9)财政在我国普惠金融发展中的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意义
    1.3 概念界定
        1.3.1 普惠金融概念的提出
        1.3.2 普惠金融概念辨析
    1.4 论文逻辑和研究方法
        1.4.1 论文逻辑
        1.4.2 研究方法
    1.5 文章的创新与不足
        1.5.1 论文的创新之处
        1.5.2 本文的不足之处
2 文献综述
    2.1 普惠金融内涵及发展的文献综述
    2.2 普惠金融测度与影响因素的文献综述
        2.2.1 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的测度
        2.2.2 普惠金融的影响因素
    2.3 财政政策扶持普惠金融发展理论的文献综述
    2.4 财政政策影响普惠金融发展的文献综述
    2.5 文献研究动态评述
3 财政作用于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的理论基础
    3.1 财政的必要性:财政解决普惠金融市场失灵的问题
        3.1.1 正外部性理论
        3.1.2 不完全信息理论
    3.2 财政的有效性:财政对普惠金融发挥资源配置作用
        3.2.1 国家分配论
    3.3 财政职能与普惠金融属性
        3.3.1 财政与经济发展:财政职能与普惠金融促进经济稳定发展的属性
        3.3.2 财政与社会和谐发展:财政职能与普惠金融促进收入公平分配的属性
    3.4 本章小结
4 财政作用于我国普惠金融的发展现状
    4.1 我国普惠金融发展阶段和基本情况
        4.1.1 普惠金融机构体系建设
        4.1.2 支付体系的建设
        4.1.3 金融创新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
    4.2 财政作用于普惠金融的制度安排及成效
        4.2.1 税收优惠及减免
        4.2.2 贷款贴息
        4.2.3 专项资金
        4.2.4 其他财政政策
    4.3 我国普惠金融发展面临的问题
        4.3.1 财政支持普惠金融的相关政策存在的问题
        4.3.2 普惠金融未来发展亟需解决的问题
    4.4 本章小结
5 财政作用于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的机理分析
    5.1 量的增长:财政推动我国普惠金融供需平衡
        5.1.1 普惠金融市场供需不平衡的问题
        5.1.2 财政作用于我国普惠金融供给方
        5.1.3 财政作用于我国普惠金融需求方
    5.2 质的提升:财政积极营造普惠金融发展环境
        5.2.1 加强培育竞争性市场,推进普惠金融市场健康发展
        5.2.2 完善担保体系,实现普惠金融发展与风险防范双重效果
        5.2.3 鼓励发展征信系统,构建依法诚信履约的环境
    5.3 结构优化:财政促进普惠金融平衡发展
        5.3.1 财政促进普惠金融区域发展平衡
        5.3.2 财政促进普惠金融城乡发展平衡
        5.3.3 财政促进普惠金融发展与社会发展平衡
    5.4 现实目标:财政作用于普惠金融来缩小收入差距
        5.4.1 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中等收入群体比重
        5.4.2 发挥普惠金融“造血式”的生产性功能,促进创业
        5.4.3 生活性补助与生产性金融服务并举,助推脱贫攻坚
    5.5 本章小结
6 财政作用于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的实证分析
    6.1 普惠金融发展规模的测算
        6.1.1 指数测算的作用
        6.1.2 指数测算的基本框架
        6.1.3 指标的选取与数据采集
        6.1.4 指标权重确定方法
        6.1.5 指标的无量纲化
        6.1.6 指数的计算
        6.1.7 指数的主要结果
        6.1.8 指数评价
    6.2 普惠金融专项资金作用于普惠金融发展规模的计量分析
        6.2.1计量分析框架
        6.2.2 模型的设定
        6.2.3 变量的选取与数据说明
        6.2.4 计量方法的选择
        6.2.5 实证结果及分析
        6.2.6 稳健性检验
        6.2.7 模型结论与评价
    6.3 财政作用于普惠金融发展的“量”、“质”维度的实证分析
        6.3.1 普惠金融发展情况的分维度测算
        6.3.2 普惠金融发展情况的分维度分析
    6.4 财政作用于普惠金融发展结构的实证分析
        6.4.1 普惠金融发展情况的地域性分析(行政区域划分)
        6.4.2 普惠金融发展情况的地域性分析(经济发展划分)
    6.5 实证结论
7 财政作用于普惠金融的案例分析
    7.1 财政作用于普惠金融发展的案例分析
        7.1.1 财政引导农业保险服务“三农”见成效
        7.1.2 江苏农业风险补偿基金缓解农民合作社融资难
    7.2 财政作用于普惠金融缩小收入差距的案例分析
        7.2.1 财政作用于普惠金融来增加居民收入的案例分析
        7.2.2 财政作用于普惠金融来促进创业的案例分析
        7.2.3 财政作用于普惠金融来助推脱贫攻坚的案例分析
    7.3 本章小结
8 财政作用于普惠金融的国际发展经验
    8.1 国际普惠金融发展概况和发展阶段
    8.2 普惠金融国际组织
    8.3 欧美发达国家
        8.3.1 发展概况
        8.3.2 财政支持普惠金融发展的重点案例
    8.4 亚洲发展中国家
        8.4.1 发展概况
        8.4.2 财政支持普惠金融发展的重点案例
    8.5 美洲、非洲发展中国家
        8.5.1 发展概况
        8.5.2 财政支持普惠金融发展的重点案例
    8.6 财政作用于普惠金融发展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9 结论及政策建议
    9.1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促进普惠金融的供给
        9.1.1 适当调整财政政策扶持的考量标准和力度
        9.1.2 推进互联网金融发展,支持基础金融服务条件的完善
        9.1.3 拓宽财政支持覆盖面,推进普惠金融区域性协同发展
    9.2 优化财政投入结构,明确普惠金融的创新导向
        9.2.1 鼓励金融机构创新普惠金融产品
        9.2.2 运用金融科技创新为普惠金融发展赋能
        9.2.3 大力支持小微企业中的科技创新企业
    9.3 丰富财政支持形式,营造普惠金融发展环境
        9.3.1 财政分类引导金融资源,推动城乡平衡发展
        9.3.2 支持保险行业发展,持续完善担保、征信体系
        9.3.3 进一步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
    9.4 统筹财政资源,激发普惠金融生产性来缩小收入差距
        9.4.1 理顺普惠金融量、质、结构关系,合理配置财政资源
        9.4.2 支持创业带动就业,充分发挥普惠金融的生产性功能
        9.4.3 财政拓宽普惠金融受益面,营造金融服务机会公平的良好局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研究生期间科研成果
后记

(10)YC银行SX分行银行金融IC卡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银行金融IC卡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IC卡发展与研究现状
        1.3.2 国内IC卡发展与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
第二章 银行营销策略相关理论
    2.1 4 PS营销策略
        2.1.1 4 Ps营销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2.1.2 4 Ps营销理论的主要内容
    2.2 STP理论
        2.2.1 STP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2.2.2 STP理论的内容要义
    2.3 PEST分析法
        2.3.1 政治环境
        2.3.2 经济环境
        2.3.3 社会文化环境
        2.3.4 技术环境
    2.4 SWOT分析法
        2.4.1 SWOT分析法的产生
        2.4.2 SWOT分析法的主要内容
    2.5 金融IC卡行业标准
        2.5.1 EMV迁移理论
        2.5.2 PBOC行业规范
第三章 YC银行SX分行金融IC卡业务发展研究
    3.1 YC银行SX分行简介
    3.2 YC银行SX分行金融IC卡业务发展情况
        3.2.1 YC银行SX分行金融IC卡业务发展基本原则
        3.2.2 YC银行SX分行金融IC卡业务发展基本思路
        3.2.3 产品开发情况
    3.3 YC银行SX分行金融IC卡营销情况
        3.3.1 营销人员配置情况
        3.3.2 金融IC卡营销现状及特点
    3.4 YC银行SX分行金融IC卡营销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第四章 YC银行SX分行金融IC卡营销环境分析
    4.1 宏观环境PEST分析
        4.1.1 政治环境
        4.1.2 经济环境
        4.1.3 社会文化环境
        4.1.4 技术环境
    4.2 微观环境SWOT分析
        4.2.1 优势分析
        4.2.2 劣势分析
        4.2.3 机会分析
        4.2.4 威胁分析
第五章 YC银行SX分行金融IC卡营销策略研究
    5.1 目标市场与产品定位
        5.1.1 市场细分
        5.1.2 目标市场
        5.1.3 产品定位
    5.2 4PS营销策略
        5.2.1 产品策略
        5.2.2 定价策略
        5.2.3 渠道策略
        5.2.4 促销策略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四、宁夏新增邮储余额突破 10亿元(论文参考文献)

  • [1]绿色金融助推宁夏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分析与思考[J]. 行颖. 北方金融, 2021(09)
  • [2]秦皇岛银行发展战略研究[D]. 周正. 燕山大学, 2020(06)
  • [3]2020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报告(摘要)[J]. 齐稚平,董治,孙爽,刘洋. 银行家, 2020(10)
  • [4]普惠金融发展中的地方政府作用分析 ——以清远市为例[D]. 冯志良.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5]农行蓬莱支行个人金融业务发展研究[D]. 姚宣腾. 山东农业大学, 2020(01)
  • [6]信贷减贫及对农户收入的影响研究[D]. 常玉栋.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20(12)
  • [7]互联网金融冲击下信用卡业务创新研究[D]. 袁雪.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20(01)
  • [8]中国邮政H省分公司代理金融业务发展策略研究[D]. 张魏巍.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9(02)
  • [9]财政在我国普惠金融发展中的作用研究[D]. 黄彦琳.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 2019(01)
  • [10]YC银行SX分行银行金融IC卡营销策略研究[D]. 赵婷.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9(02)

标签:;  ;  ;  ;  ;  

宁夏新增邮政储蓄余额超10亿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