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微生物污染肉品的途径和防治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田璐,张宁,段保宁,杨玉增,赵志强,杨威,王华健,李杰峰[1](2022)在《我国市场生鲜畜禽肉微生物污染情况分析——基于中国知网数据库》文中研究说明生鲜畜禽肉消费在大众日常生活中占据着重要支出,而生鲜肉常常受到沙门氏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微生物的污染,存在食品安全隐患。本文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为统计源,检索"肉,污染"等关键词,选择2000-2019年的文献,按照生鲜肉种类、采样地区、采样量、采样时间、微生物类型、检出率等内容对我国市场生鲜畜禽肉微生物污染情况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市场生鲜畜禽肉存在多种微生物污染;各种微生物在不同肉类中检出率存在差异,沙门氏菌在禽肉中检出率最高,空肠弯曲杆菌在猪肉和羊肉中检出率最高,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在牛肉中检出率最高;不同地区生鲜肉受污染情况各有差异,华东地区主要受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华北地区主要受单增李斯特菌和空肠弯曲杆菌污染,华中地区主要受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华南地区主要受沙门氏菌污染,西北地区主要受沙门氏菌、单增李斯特菌污染,东北地区沙门氏菌检出率最高。各地应加强肉品卫生管理,保障肉品安全。
彭静[2](2019)在《肉制品厂消毒方案设计及有效性控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熟肉制品作为受欢迎的食品,其安全性十分重要。为了提高肉制品的品质和安全,使企业拥有市场竞争力,控制生产环境卫生是必要条件,也是其他安全控制措施得以实施的前提和基础。如何控制生产现场环境卫生,是食品生产企业重要的课题。提高环境卫生质量,可降低食物中毒的风险,提高合格率,减少浪费和提高经济效益。本研究首先针对我国熟肉制品微生物抽检结果进行分析,并对其菌落总数、大肠菌群、主要致病菌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菌落总数清洁后的合格率为12%,消毒后的合格率为96.9%;大肠菌群、金黄色葡萄球菌,李斯特氏菌、霉菌和酵母菌消毒后的合格率均达到100%,说明清洗不能完全杀死微生物,只能达到部分除菌的效果,而消毒可以达到完全合格。其次,针对以上微生物对新建肉制品厂进行清洗消毒方案设计,首次提出在受试企业实施生产环境卫生控制过程中,对生产环境做四个区域划分,制定不同区域的清洗消毒方法和频率,通过环境微生物验证计划分析检测结果,结果表明整体合格率与环境温度、湿度成反比关系,当温度降至16℃、湿度降至77%时,整体合格率由0上升至44.4%。在上述结果的基础上,对不合格点采取纠偏措施,并比对整改前后的检测结果,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对纠偏前后的效果进行比较研究,探索各消毒剂的消毒效果,结果表明含氯消毒液的稳定性差,对设备的腐蚀性强,季铵盐稳定性强,不腐蚀设备;酒精价格高,安全系数高,消毒快速。综合考虑季铵盐、次氯酸钠可做为清洗后涂抹点的消毒剂,酒精可作为生产前涂抹点的消毒剂,以此依据为受试企业制定最有效最实惠的环境控制措施。此外,本研究初步利用电解水进行了消毒和效果验证,结果表明用含150 ppm200 ppm有效氯的电解水消毒生产环境的不同界面,均能达到卫生控制标准要求,实验结果达到了国家卫生标准,效果良好,而且电解水是一种新型的消毒剂,其安全便捷,对生产环境有很好的消毒效果,应用于食品企业的环境卫生控制中即有很大的实用性,也能节约成本。
陈飞[3](2018)在《郑州市售生鲜猪肉及待宰生猪主要食源性致病菌污染检测与分析》文中研究表明我国拥有全世界最大的猪肉市场,是最大的猪肉生产国、消费国。因此猪肉以及猪肉制品的产品安全和国民健康密切相关,然而,猪肉市场上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制约着整个产业的健康发展,致病菌的污染存在于猪肉从生产、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中,主要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沙门氏菌、单增李斯特菌和大肠杆菌O157:H7等,这些污染可以发生在生猪的养殖、屠宰、分割、加工、储藏和运输等众多环节中,这其中的每一个环节均有受到微生物污染的可能。本论文对郑州市售生鲜猪肉和待宰生猪主要食源性致病菌进行了污染情况的调查。通过相关的国家检测标准以及MALDI-TOF-MS等高效实验技术初步分析了郑州部分市售生鲜肉5种主要食源性致病菌的分布情况,同时还对河南省内部分县市的规模化养殖场生猪肠道将主要致病菌进行了分离鉴定。为了解我市市售生鲜猪肉中主要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及分布情况,我们以郑州市金水区为主随机采集多家综合性超市、生鲜肉品销售点和冷鲜肉专柜,共获得314份生鲜肉样本。将样本按照国家规定(GB)的检测方法同时结合“基质辅助飞行时间质谱”以及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结果显示:沙门氏菌阳性1份,阳性率为0.318%,大肠杆菌O157:H7 0份阳性,阳性率为0%,金黄色葡萄球菌0份,阳性率为0%,李斯特氏菌0份,阳性率为0%,耶尔森氏菌0份,阳性率为0%。为了解生猪养殖场中主要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及分布情况,我们采集了4个不同地县市,不同养殖规模的7个育肥猪养殖企业。共得到鼻腔拭子161个,肛门拭子149个。按照国家检测标准(GB)方法同时结合基质辅助飞行质谱及分子生物学方法对致病菌进行分离鉴定,结果为大肠杆菌O157:H7阳性1份,阳性率为0.671%。大肠杆菌O157:H7的作为具有重要意义的致病菌,不仅在兽医临床会出现急性传染性疾病,造成动物的感染和死亡,同时在公共卫生方面更应该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防止其在食品中的传播而造成人员的感染。将经过常规细菌学鉴定和MALDI-TOF-MS及分子生物学分离鉴定出的阳性大肠杆菌O157:H7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本次实验的分离株ZM E26a属于STs10。分型的结果可为生鲜肉中污染源的确定及其在养殖、运输、分割、加工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的传播规律提供数据支持。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发现市售的生鲜猪肉整体安全,除检出1株沙门氏菌外,其他主要的食源性致病菌均未检出,这表明生鲜猪肉被细菌污染仅存在于个例。但是,从我们的检测结果来看,多种条件性致病菌存在与生鲜肉中,例如奇异变形杆菌、克雷伯氏菌、产气芽孢杆菌等,这些条件性致病菌具有潜在的食品安全风险,应该引起公众和相关部门的足够重视。在育肥猪养殖场主要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中,发现1株大肠杆菌O157:H7,这对于食品安全意义重大,应关注其在食物链中的转移和污染情况,防止其由养殖环节流通进入消费环节,提防由其污染而引发的食用风险,保障食品安全。
杨琴[4](2016)在《泡椒凤爪中兼性厌氧产气微生物的分离、鉴定与控制研究》文中认为为了研究引起泡椒凤爪胀袋的兼性厌氧产气微生物,以经辐照杀菌处理后的市售泡椒凤爪为原料,采用厌氧袋培养法、碱性连苯三酚法、液体石蜡蜡封法对胀袋后的产品进行兼性厌氧微生物分离,经过初步筛选,结合微生物的培养、形态和生理生化特征,对分离得到的4种兼性厌氧产气微生物进行了初步的鉴定,同时优化了泡椒凤爪生产过程中常用的食品防腐剂,以期对上述分离得到的兼性厌氧产气微生物产生更好的抑菌效果。具体工作如下:1.泡椒凤爪中兼性厌氧产气微生物的分离。采用厌氧袋培养法、碱性连苯三酚法、液体石蜡蜡封法三种方法对胀袋泡椒凤爪中的兼性厌氧产气微生物进行分离,共计分离得到19株微生物,其中马铃薯培养基分离得到11株,营养琼脂固体培养基分离得到8株。接种于斜面用液体石蜡蜡封后,发现从马铃薯培养基中分离得到的11株微生物中有4株菌种属于兼性厌氧产气型微生物,分别编号为①、②、③和④。2.泡椒凤爪中兼性厌氧产气微生物的初步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分别对上述分离得到的4种微生物进行形态特征、培养特征以及生理生化特征观察。结果表明,4种微生物的培养特征具有一定相似性,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显微镜观察发现它们在形态上也存在明显的不同,其中微生物②和③具有一定的运动特性。4种微生物的最适生长温度均在30℃左右,但它们对pH和盐浓度的敏感性不尽相同。结合4种微生物的生理生化特征以及参考文献[105,110-112],初步鉴定它们分别是微生物解脂耶氏酵母(Y.lipolytica)、毕赤氏酵母(P.guilliermondii)、肠膜明串珠菌(L.mesenteroides)、产朊假丝酵母(Candida utilis)。3.泡椒凤爪兼性厌氧产气微生物的抑菌试验。为了研究泡椒凤爪中常用食品防腐剂对4种微生物的抑制效果,并优化最佳配方,在单因素试验(不同食品防腐剂)的基础上,选择抑菌作用较好的山梨酸钾、脱氧乙酸钠、乳酸链素菌素和溶菌酶为试验因素,以4种微生物混合菌悬液生长24h后于600nm处的吸光度为响应值,采用四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进行试验,优化4种食品防腐剂的最佳抑菌配方。研究结果表明,对4种微生物的抑制效果次序为:乳酸链球菌素>脱氢乙酸钠>山梨酸钾>溶菌酶,4种食品防腐剂的最佳抑菌配方为:山梨酸钾66.8mg/L、脱氢乙酸钠2470mg/L、乳酸链球菌素392mg/L和溶菌酶397mg/L。在此条件下4种微生物混合菌悬液培养24h后在λ=600nm处的吸光度为0.177(n=3),与预测值0.172相近,相对误差为2.82%。因此,该回归模型能真实的反应实际过程,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丁燕霞[5](2015)在《市售鲜肉中细菌污染的安全评价和耐药性分析》文中认为鲜肉是经检验符合市场鲜销的、经过屠宰加工后未经冷冻的畜禽肉。鲜肉中富含丰富的蛋白质、营养物质、水和微量元素等,在其存放过程中,自身的有利条件为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提供了营养物质和适宜环境。被微生物污染的鲜肉易腐败变质进而影响食用,甚至由于食用方法不当引起人类疾病。菌落总数是我国原卫生部颁布的肉类微生物检测指标,对于肉类清洁与否、货架期长短具有直接的指示作用。肉类的质量安全中细菌的污染是重要指标,而肉类的质量安全与否又直接影响着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本实验采用平板培养法,对在不同地点不同季节采集的216份猪肉样本表面的细菌总数进行分析,并得出超市肉品的合格率为89.86%,明显高于农贸市场72.72%的合格率,同时高于餐馆的84.39%合格率。不同季节样本分析的结果为7月份市售肉污染率较高,这与当季的温度有着密切的关系。对鲜肉污染细菌进行分离鉴定,共得到市售鲜肉常见的污染菌种类有23种,分别为:变异库克菌,缓慢葡萄球菌,格式乳球菌,血链球菌,头葡萄球菌,科氏葡萄球菌,葡萄球菌,中间葡萄球菌,克氏库克菌,绿浅气球菌,无乳链球菌,溶血性葡萄球菌,阴沟肠杆菌,蜂房哈夫尼亚菌,大肠杆菌,植生拉乌尔菌,奇异变形杆菌,居泉沙雷氏菌,香味菌,阪崎肠杆菌,液化沙雷氏菌,少动鞘氨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并通过分析近几年这些种类细菌的致病情况对鉴定的种类进行了食品安全风险分析。为改善肉类食品的销售卫生管理,建立屠宰的HACCP体系,提高产品质量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对可能引起人类疾病风险的几种细菌做了药敏试验,结果发现除了缓慢葡萄球菌和植生拉乌尔菌对大部分药敏片敏感外,其余的几株测试菌株如无乳链球菌、大肠杆菌、阪崎肠杆菌、阴沟肠杆菌、奇异变形杆菌、鲍曼不动杆菌等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多重耐药,尤其是鲍曼不动杆菌几乎对所有检测药敏片都耐药,说明市售肉中细菌的耐药情况还是比较严重的,各部门应该对兽药使用源头进行严格的控制,减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为人类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王静慧,韩剑众,曲道峰[6](2012)在《肉制品生产中细菌生物被膜的危害及其控制》文中指出细菌生物被膜是细菌为适应自然环境有利于生存的一种生命现象,由微生物及其分泌物积聚而形成。形成生物被膜的细菌具有极强的抗药性、抗吞噬及抗趋化作用,对肉制品加工业的危害极大,可使微生物残存增加,普通的清洗和消毒无法达到除菌的效果。本文主要阐述细菌生物被膜的形成过程及特点,重点阐述其对肉制品行业的危害和控制方法。
陈雪莲[7](2012)在《新疆某屠宰场羊肉微生物污染的检测及肉品中两种致病菌双重PCR检测方法的研究》文中提出本试验首先对羊屠宰中微生物污染情况进行检测,以GB/T4789.2-2010《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GB/T4789.3-2010《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计数》作为参考,期望为屠宰企业对屠宰加工中的卫生监管提供依据。通过对典型的规范屠宰场与传统屠宰场的羊胴体表面及屠宰环境中的微生物进行采样测定,数据显示,传统屠宰方法羊胴体表面平均菌落总数与规范屠宰方法羊胴体表面平均菌落总数分别为3.54Logcfu/cm2和3.36Logcfu/cm;传统屠宰羊胴体表面平均大肠菌群与规范屠宰的羊胴体表面平均大肠菌群分别是2.84LogMPN/cm2和2.60LogMPN/cm2。其中,规范屠宰的羊胴体清洗后表面菌落总数及大肠菌群分别降至3.13Logcfu/cm2和2.47LogMPN/cm2,检测结果表明清洗工序前后胴体表面微生物污染程度具有显着差异(P<0.05)。同时也表明,即使是规范屠宰场,其屠宰加工中依然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本试验还对常见致病菌的快速检测方法做了较为系统的研究,选择金黄色葡萄球菌与沙门氏菌作为目的菌株,对金葡菌与沙门菌双重体外扩增快速检测方法进行探索,通过引物的设计、特异性验证及对扩增体系中Taq酶、dNTP、退火温度等影响因素进行优化,确立的快速检测体系为10×buffer2.5μL, MgCL2(25mmoL/L)2μL,模板DNA2μL, dNTP (2.5mmoL/L)2μL,引物(10pmoL/L)金葡菌0.7μL、沙门菌0.5μL,Taq酶(5U/μL)0.6μL,其余由去离子水补足至25μL;扩增程序为预变性94℃5min,94℃变性30s,60.2℃退火45s,72℃延伸1min,进行35个循环,72℃后延伸5min。并对传统屠宰场羊胴体表面微生物样品及羊肉样品中的微生物进行检测,参照GB/T4789.10-2010《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GB/T4789.4-2010《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同步测定,结果显示双重PCR检测方法准确性局。
于小乔[8](2012)在《屠宰和分割工序对真空包装冷却牛肉贮藏过程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文中提出本研究选取国内三家屠宰加工卫生条件存在显着性差异的肉牛屠宰企业,对最终冷却牛肉产品所有可能接触的加工表面进行微生物取样,同时对相应生产批次的冷却牛肉的西冷部位进行取样,并进行真空低温贮藏。采用传统微生物分析技术和PCR-DGGE技术,分析肉牛屠宰过程中各个关键点及真空包装牛肉低温贮藏过程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及种群的变化,通过分析在肉牛屠宰过程污染的微生物与冷却牛肉贮藏期间微生物种群相似性,找到真空包装冷却牛肉主要污染微生物种群在肉牛屠宰加工过程中主要污染环节的来源。对于进一步深入了解真空包装冷却牛肉的微生物多样性、肉牛屠宰关键控制点的确定和针对主要腐败菌和关键控制点的减菌和保鲜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的主要试验结果如下:1、通过对国内三家企业肉牛屠宰和分割过程中主要接触面的微生物污染情况研究,得出三家企业的各环节的微生物污染情况存在显着差异(P<0.05)。且很多接触面的菌落总数超过104CFU/cm2,未达到国内外相应规定标准,导致生产的冷却牛肉的初始菌落总数超标(>104CFU/g),产品货架期缩短至4-6周。2、通过对三家企业肉牛屠宰和分割过程中主要接触面的微生物多样性和相关性分析,发现企业各环节间和不同企业同一环节间的微生物污染情况存在差异,各工序间胴体表面的微生物数量存在极显着的相关关系,与贮藏肉样的菌群存在相似性。综合三家企业数据分析得出,屠宰环节的去内脏刀、屠宰工人手和分割间的剔骨刀、剔骨围裙、修整刀、修整工人的手、修整案板、修整围裙、传送带的表面微生物污染情况与贮藏末期的肉样的微生物多样性最为相似,可以确定为主要的污染来源。特别是修整环节是最为主要的微生物污染环节。3、真空包装牛肉低温贮藏过程中,乳酸菌的含量呈上升趋势,并快速成为绝对优势菌群,达到108CFU/g。同时抑制了假单胞菌、热死环丝菌和肠杆菌的生长,其中假单胞菌和热杀索斯菌受到的抑制作用最明显。相较于菌落总数,乳酸菌数(108CFU/g)更适合作为指示真空包装冷却牛肉腐败的微生物指标。4、不同企业生产的真空包装冷却牛肉的的初始菌群结构存在差异,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不同企业的贮藏肉样的菌群多样性降低,相似性上升,菌群结构日趋相似。5、通过序列分析,鉴定出不同生产企业的真空包装冷却牛肉产品在贮藏末期存在共同的优势菌群:乳杆菌属、肉食杆菌属、嗜冷杆菌属、热杀索斯菌和明串珠菌,其中清酒乳杆菌是贮藏期间的最主要的优势菌。
唐爱明,王辉[9](2011)在《长沙地区肉品微生物安全与对策》文中指出从肉品微生物污染来源,畜禽的屠宰加工状况,肉品微生物检验法规与标准,结合长沙市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结果,对长沙市肉品中微生物污染现状进行分析,阐明肉品生产中微生物污染和肉品卫生检验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保障肉品安全的对策。
武深树[10](2010)在《湖南省畜禽养殖场粪便污染治理意愿及其环境成本控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畜禽养殖发展迅速,规模化、集约化养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畜禽粪便污染物排放量及其污染威胁不断增大。运用生态经济学、环境经济学、技术经济学、行为学理论,研究畜禽养殖场粪便污染治理意愿和环境成本控制,对科学制定畜禽粪便污染治理政策,指导畜禽粪便污染治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研究以湖南省的畜禽饲养量为基数,估算畜禽粪便产生量及其农地风险状况,构建畜禽粪便污染环境成本、环境成本控制等评价指标体系及其相关评估模型,分析了畜禽养殖场的粪便污染治理意愿,测算了畜禽粪便污染的环境成本及其不同污染治理模式下的环境成本控制。主要结果如下:1、湖南省畜禽粪便排放量逐年增长。从年际间的变化情况看,1996-2006年的10年间,湖南省畜禽粪尿总量、BOD5、COD、NH3-N的年排放总量变化分别在12 251.49-17 517.54万t、277.98-411.21万t、313.19-461.17万t、29.21-43.70万t之间,年际间逐年增长,但变化幅度不大。单位养殖场的养殖规模越大,其粪便排放量越大。不同区域的畜禽粪便猪粪当量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相差1倍多,各地间的畜禽粪便年猪粪当量相差较大,分布不均。2洞庭湖区畜禽粪便对环境不构成污染威胁。2006年湖南洞庭湖区畜禽产生粪1 616.93万t,尿液1 248.30万t,BOD572.41万t,COD79.33万t,NH3-N4.84万t。洞庭湖区农地畜禽粪便实际承载量平均为19.25 t/hm2,对环境不构成污染威胁。但是泪罗市、云溪区、岳阳楼区的农地有污染或稍有污染。3畜禽粪便污染环境成本高。以畜禽粪便对大气、水体、土壤、兽药和重金属残留、疾病传播5个方面造成的经济损失进行评估。结果表明,2006年湖南洞庭湖区畜禽粪便的环境成本为25.60亿元,相当于该区域当年畜牧业生产总值的14.08%。4不同区域、不同规模的生猪养殖场粪便污染治理意愿差异明显。洞庭湖区绝大部分规模养殖场愿意进行沼气工程治理畜禽粪便污染,生猪优势产区和中小规模养殖场自主配套资金进行畜禽粪便污染治理的积极性高。5畜禽粪便污染治理控制环境成本的效果明显。(1)沼气工程治理畜禽粪便污染控制环境成本的潜力。假定湖南洞庭湖区的畜禽粪便均采用沼气项目进行污染治理,年出栏5000头以上的生猪规模养殖场均进行沼气发电,其它畜禽养殖场的沼气全部用畜禽养殖场及周边居民的供热和照明使用,则2006年可减少环境成本16.09亿元。(2)生猪发酵床养殖控制粪污环境成本的潜力。假定湖南洞庭湖区适宜进行发酵床养殖的年出栏生猪100-5000头的养殖场全部采用发酵床养殖,则2006年可减少环境成本6.29亿元。(3)土地完全消纳畜禽粪便控制环境成本的潜力。假定湖南洞庭湖区的畜禽粪便完全被土地消纳,且没有粪便流失,则2006年可减少环境成本11亿元。
二、微生物污染肉品的途径和防治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微生物污染肉品的途径和防治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市场生鲜畜禽肉微生物污染情况分析——基于中国知网数据库(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1.2.1 检索方法 |
1.2.2 全国市场生鲜肉微生物污染整体情况分析 |
1.2.3 生鲜肉污染季节影响因素分析 |
1.2.4 我国不同地区主要微生物污染情况分析 |
2 结果 |
2.1 全国市场生鲜肉微生物污染整体情况 |
2.2 生鲜肉污染季节影响因素分析 |
2.3 我国不同地区主要微生物污染情况 |
3 讨论 |
3.1 全国生鲜肉微生物污染情况 |
3.2 我国生鲜畜禽肉微生物污染控制对策 |
3.2.1 坚持绿色发展 |
3.2.2 建设肉品溯源系统[14] |
3.2.3 加强市场检疫监督 |
4 小结 |
(2)肉制品厂消毒方案设计及有效性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肉制品污染的原因分析 |
1.2 肉制品的卫生管理现状 |
1.3 控制肉制品污染的方法 |
1.4 电解水用于肉制品企业环境的清洗消毒 |
1.5 研究目的 |
1.6 研究意义 |
1.7 研究内容 |
1.8 创新点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仪器及试剂 |
2.2 工厂生产环境微生物的鉴定标准及规范 |
2.3 微生物检测方法及鉴定 |
2.4 实验设计及安排 |
2.5 结果处理与分析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3.1 工厂环境微生物的整体状况分析 |
3.2 工厂生区环境微生物的分析 |
3.3 工厂熟区环境微生物的分析 |
3.4 电解水消毒后对环境微生物的影响 |
第四章 讨论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3)郑州市售生鲜猪肉及待宰生猪主要食源性致病菌污染检测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文献综述 |
1 河南省生猪产业规模现状 |
1.1 我国生猪产业现状 |
1.2 河南生猪产业概况 |
1.3 我国现阶段猪肉消费特征 |
2 我国动物性食品污染现状及其危害 |
2.1 食品污染与食源性致病微生物 |
2.2 我国动物性食品微生物污染现状 |
2.3 污染猪肉的微生物来源与途径 |
2.3.1 污染猪肉产品的微生物来源 |
2.3.2 致病性微生物污染猪肉制品的途径 |
2.4 猪肉中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及其危害 |
2.4.1 沙门氏菌 |
2.4.2 金黄色葡萄球菌 |
2.4.3 单核细胞増生李斯特氏菌 |
2.4.4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 |
2.4.5 大肠杆菌O157:H7 |
3 食源性致病微生物分子生物学鉴定 |
3.1 传统生物学鉴定 |
3.2 分子生物学鉴定 |
3.2.1 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 |
3.2.2 聚合酶链式反应 |
3.2.3 染色体 DNA 的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技术 |
3.2.4 多位点序列分型 |
3.3 其他 |
试验一 市售生鲜猪肉中主要食源性致病微生物的检测 |
1.试验材料 |
2.试验方法 |
3.结果 |
4.讨论 |
试验二 河南省部分地县市育肥猪场主要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 |
1.试验材料 |
2.试验方法 |
3.结果 |
4.讨论 |
试验三 基于MLST技术对检出的食源性致病菌的分析研究 |
1.试验材料 |
2.结果 |
3.讨论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英文摘要 |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相关科研论文 |
(4)泡椒凤爪中兼性厌氧产气微生物的分离、鉴定与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综述 |
1.1 食品(熟肉制品中)微生物研究现状 |
1.1.1 熟肉制品中的微生物污染 |
1.1.2 微生物污染导致熟肉制品腐败变质的现象 |
1.1.3 熟肉制品的保藏 |
1.2 肉制品的微生物检验 |
1.3 食品中(熟肉制品中)微生物的分离 |
1.3.1 好氧微生物的分离 |
1.3.2 兼性厌氧微生物的分离 |
1.3.3 兼性厌氧微生物的分离 |
1.4 泡椒凤爪的研究现状 |
1.4.1 泡椒凤爪简介 |
1.4.2 泡椒凤爪的微生物污染 |
1.4.3 泡椒凤爪的杀(抑)菌方法 |
1.4.4 泡椒凤爪的防腐保藏 |
1.4.5 泡椒凤爪的微生物分离 |
1.5 研究目的及创新点 |
1.5.1 研究目的 |
1.5.2 创新点 |
第二章 泡椒凤爪中产气微生物的分离 |
2.1 材料和方法 |
2.1.1 试验材料与药品 |
2.1.2 试验仪器与设备 |
2.1.3 试验方法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泡椒凤爪中微生物的分离 |
2.2.2 泡椒凤爪中分离所得微生物产气验证试验 |
第三章 泡椒凤爪兼性厌氧产气微生物的初步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
3.1 材料和方法 |
3.1.1 试验材料与药品 |
3.1.2 试验仪器与设备 |
3.1.3 试验方法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形态特征观察 |
3.2.2 培养特征研究 |
第四章 泡椒凤爪兼性厌氧产气微生物的抑菌试验 |
4.1 材料和方法 |
4.1.1 试验材料与药品 |
4.1.2 试验仪器与设备 |
4.1.3 试验方法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不同浓度食品防腐剂对4种微生物的抑制作用 |
4.2.2 食品防腐剂组合的响应面法优化 |
第五章 结论 |
5.1 泡椒凤爪中兼性厌氧产气微生物的分离 |
5.2 泡椒凤爪中兼性厌氧产气微生物的初步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
5.3 泡椒凤爪兼性厌氧产气微生物的抑菌试验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市售鲜肉中细菌污染的安全评价和耐药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篇 文献综述 |
第一章 我国动物性食品安全现状及对策 |
1.1 动物性食品的污染现状 |
1.2 引起动物性食品污染的因素 |
1.3 动物性食品安全控制的对策 |
1.4 小结 |
第二章 动物源性细菌耐药性与人类健康 |
2.1 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
2.2 细菌耐药性与人类健康 |
2.3 细菌耐药机制 |
2.4 细菌耐药性传播机制 |
2.5 降低细菌耐药性的措施 |
2.6 小结 |
第二篇 研究内容 |
第一章 市售鲜肉污染细菌的调查与安全评价 |
1.1 材料 |
1.2 方法 |
1.3 结果 |
1.4 讨论 |
1.5 小结 |
第二章 肉品分离细菌的耐药性分析 |
2.1 材料 |
2.2 方法 |
2.3 结果 |
2.4 讨论 |
2.5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导师简介 |
个人简介 |
致谢 |
(7)新疆某屠宰场羊肉微生物污染的检测及肉品中两种致病菌双重PCR检测方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动物性食品微生物检验方法及研究进展 |
1.1 研究背景 |
1.2 本试验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本试验研究内容 |
第2章 羊屠宰中微生物污染状况的检测与分析 |
2.1 试验材料 |
2.2 试验方法 |
2.3 结果与分析 |
2.4 讨论 |
第3章 金黄色葡萄球菌与沙门氏菌的双重PCR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 |
3.1 试验材料 |
3.2 试验方法 |
3.3 结果与分析 |
3.4 讨论 |
第4章 应用双重PCR方法对样品中两种致病菌的检测与分析 |
4.1 试验材料 |
4.2 试验方法 |
4.3 结果与分析 |
4.4 讨论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8)屠宰和分割工序对真空包装冷却牛肉贮藏过程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我国冷却肉的消费现状及发展趋势 |
1.1.1 冷却肉的特点 |
1.1.2 冷却肉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
1.1.3 我国冷却肉产业存在的问题 |
1.2 肉品的微生物污染与危害 |
1.2.1 微生物污染对肉品安全性危害 |
1.2.2 微生物污染对肉品的致腐作用 |
1.2.3 真空包装肉品中特定腐败菌 |
1.2.4 肉类微生物的污染来源 |
1.3 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方法 |
1.3.1 传统方法 |
1.3.2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微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
1.3.3 PCR-DGGE 的发展和技术原理以及在食品微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
1.4 存在的问题和本研究的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2 仪器和设备 |
2.3 实验方法 |
2.3.1 肉牛屠宰加工过程接触面的微生物评价 |
2.3.2 真空包装冷却牛肉贮藏过程中主要微生物的分离和理化鉴定 |
2.3.3 屠宰和贮藏过程中微生物的种群结构和多样性研究 |
3 结果与分析 |
3.1 不同企业肉牛屠宰、分割线微生物污染状况 |
3.1.1 肉牛屠宰线微生物污染状况 |
3.1.2 胴体分割线微生物污染状况 |
3.2 真空包装冷却牛肉在 2℃下主要微生物的变化 |
3.2.1 冷却牛肉初始菌相构成 |
3.2.2 真空条件下冷却牛肉的菌相消长情况 |
3.3 屠宰和贮藏过程中微生物的种群结构和多样性 |
3.3.1 细菌 16S rDNA 的 V3 可变区 PCR 结果 |
3.3.2 屠宰和分割环节污染源与贮藏过程中细菌的 DGGE 图谱和多样性比较 |
3.3.3 真空包装冷却牛肉在贮藏过程中微生物 DGGE 指纹图谱中主要条带的 DNA序列分析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情况 |
(9)长沙地区肉品微生物安全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肉品中的微生物污染来源 |
1.1 内部来源 |
1.2 外部来源 |
2 畜禽屠宰加工业的现状 |
2.1 畜禽屠宰现状 |
2.2 畜禽屠宰加工和检验人员状况 |
2.3 长沙市畜禽产品加工的管理现状 |
2.4 我国肉品的微生物标准和依据 |
3 畜禽屠宰加工微生物污染控制的对策 |
3.1 建立高水准的畜禽屠宰生产企业 |
3.2 加强肉食品安全检验人员的学习和培训 |
3.3 进一步完善肉品卫生安全保障体系 |
3.4 畜禽从屠宰出售过程中的HACCP管理体系 |
3.5 建立合理的肉品卫生检验标准体系 |
(10)湖南省畜禽养殖场粪便污染治理意愿及其环境成本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畜禽粪便污染理论与实践研究进展 |
1.1 畜禽粪便污染物的排放量 |
1.1.1 畜禽粪便污染物排放量的计算方法 |
1.1.2 全国畜禽粪便污染物的排放量 |
1.1.3 部分省区畜禽粪便污染物的排放量 |
1.2 畜禽粪便污染物的环境影响 |
1.2.1 水体污染 |
1.2.2 大气污染 |
1.2.3 土壤污染 |
1.2.4 畜产品污染 |
1.2.5 微生物污染 |
2 畜禽粪便污染治理理论与实践研究进展 |
2.1 畜禽粪便污染治理的政策措施 |
2.2 畜禽粪便污染治理的技术措施 |
2.3 畜禽粪便污染治理的效果 |
3 畜禽粪便污染治理意愿理论与实践研究进展 |
3.1 意愿调查评估法的概念 |
3.2 意愿调查评估法的调查设计 |
3.3 畜禽粪便污染治理的意愿 |
4 畜禽粪便污染环境成本控制理论与实践研究进展 |
4.1 环境成本概念 |
4.2 环境成本的评估方法 |
4.3 畜禽粪便的环境成本控制 |
5 研究选题与研究内容 |
5.1 研究目的 |
5.1.1 理论意义 |
5.1.2 方法意义 |
5.1.3 政策意义 |
5.1.4 实践意义 |
5.2 研究内容 |
5.3 研究方法 |
5.3.1 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
5.3.2 实地调查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法 |
5.3.3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
第二章 湖南省畜禽粪便排放的时空分布特征 |
1 研究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数据来源 |
1.2.1 畜禽饲养量 |
1.2.2 畜禽粪便排泄系数 |
1.3 估算方法 |
1.3.1 畜禽粪便产生量的计算方法 #22、 |
1.3.2 耕地畜禽粪便承载量的计算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1996-2006年10年的畜禽粪便产生量变化趋势 |
2.2 不同畜禽的粪便产生量 |
2.3 不同养殖规模的畜禽粪便产生量 |
2.4 不同区域的畜禽粪便产生量及其耕地承载量 |
3 小结与讨论 |
第三章 农地畜禽粪便承载量估算及其风险评价 |
1 研究方法 |
1.1 数据来源 |
1.1.1 畜禽饲养量 |
1.1.2 农地面积数 |
1.1.3 畜禽粪便排泄系数 |
1.2 估算方法 |
1.2.1 畜禽粪便产生量的计算方法 |
1.2.2 农地畜禽粪便承载量的计算方法 |
1.2.3 农地畜禽粪便承载预警值的计算方法 |
2 洞庭湖区农地畜禽粪便承载量分析 |
2.1 畜禽粪便产生量 |
2.2 农地畜禽粪便承载量分析 |
2.3 农地畜禽粪便承载风险状况分析 |
3 小结与讨论 |
第四章 畜禽粪便污染的环境成本评估 |
1 研究方法 |
1.1 畜禽养殖环境成本的评估指标 |
1.2 畜禽养殖环境成本评估方法 |
1.2.1 产生温室气体的环境成本评估方法 |
1.2.2 影响人体健康的环境成本评估方法 |
1.2.3 水体污染的环境成本评估方法 |
1.2.4 农田土壤污染的环境成本评估方法 |
1.2.5 农作物重金属污染的环境成本评估方法 |
1.2.6 畜产品兽药等残留的环境成本评估方法 |
1.2.7 影响畜禽生长的环境成本评估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大气污染的环境成本 |
2.2 水体污染的环境成本 |
2.3 土壤污染的环境成本 |
2.4 兽药等残留的环境成本 |
2.5 微生物污染的环境成本 |
3 小结与讨论 |
第五章 生猪规模养殖场粪便污染治理与标准化改造的意愿分析 |
1 研究方法 |
1.1 数据来源 |
1.2 数据整理 |
1.3 规模养殖场的地域分布 |
1.4 规模养殖场的规模结构情况 |
2 规模养殖场粪便污染治理与标准化改造的意愿分析 |
2.1 生猪规模养殖场粪便污染治理与标准化改造的总体意愿 |
2.2 不同区域规模养殖场的粪便污染治理与标准化改造意愿 |
2.2.1 栏舍改扩建意愿 |
2.2.2 沼气池建设意愿 |
2.2.3 粪污处理设施建设意愿 |
2.2.4 防疫设施建设意愿 |
2.2.5 良种引进意愿 |
2.3 不同规模养殖场的粪便污染治理与标准化改造意愿 |
2.3.1 栏舍改扩建意愿 |
2.3.2 沼气池建设愿意 |
2.3.3 粪污处理设施建设意愿 |
2.3.4 防疫设施建设意愿 |
2.3.5 良种引进意愿 |
2.4 不同养殖区域粪便污染治理与标准化改造的自主配套投资意愿 |
2.5 不同养殖规模粪便污染治理与标准化改造的自主配套投资意愿 |
3 小结与讨论 |
第六章 不同畜禽粪便污染治理模式的环境成本控制潜力评估 |
1 湖南省畜禽粪便污染治理的主要模式 |
1.1 沼气工程模式 |
1.2 发酵床养殖模式 |
1.3 粪肥还田模式 |
2 沼气工程治理畜禽粪便污染的潜力评估 |
2.1 研究方法 |
2.1.1 数据来源 |
2.1.2 评估指标 |
2.1.3 评估方法 |
2.2 结果与分析 |
2.3 小结与讨论 |
3 生猪发酵床养殖控制粪污环境成本的潜力评估 |
3.1 研究方法 |
3.2 结果与分析 |
3.3 小结与讨论 |
4 基于土地完全消纳畜禽粪便的环境成本控制潜力评估 |
4.1 研究方法 |
4.2 结果与分析 |
4.3 小结与讨论 |
第七章 全文总结 |
1 主要结论 |
2 主要创新点 |
3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理论文章 |
四、微生物污染肉品的途径和防治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市场生鲜畜禽肉微生物污染情况分析——基于中国知网数据库[J]. 田璐,张宁,段保宁,杨玉增,赵志强,杨威,王华健,李杰峰. 山东畜牧兽医, 2022(01)
- [2]肉制品厂消毒方案设计及有效性控制[D]. 彭静. 河北北方学院, 2019(01)
- [3]郑州市售生鲜猪肉及待宰生猪主要食源性致病菌污染检测与分析[D]. 陈飞. 河南农业大学, 2018(02)
- [4]泡椒凤爪中兼性厌氧产气微生物的分离、鉴定与控制研究[D]. 杨琴. 江西农业大学, 2016(04)
- [5]市售鲜肉中细菌污染的安全评价和耐药性分析[D]. 丁燕霞. 吉林大学, 2015(08)
- [6]肉制品生产中细菌生物被膜的危害及其控制[J]. 王静慧,韩剑众,曲道峰. 食品科学, 2012(21)
- [7]新疆某屠宰场羊肉微生物污染的检测及肉品中两种致病菌双重PCR检测方法的研究[D]. 陈雪莲. 新疆农业大学, 2012(04)
- [8]屠宰和分割工序对真空包装冷却牛肉贮藏过程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D]. 于小乔. 山东农业大学, 2012(02)
- [9]长沙地区肉品微生物安全与对策[J]. 唐爱明,王辉. 肉类工业, 2011(02)
- [10]湖南省畜禽养殖场粪便污染治理意愿及其环境成本控制研究[D]. 武深树. 湖南农业大学, 20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