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蔬菜种子播前处理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邵长勇,王德成,张丽丽,李艳,唐欣,惠云婷,徐特[1](2020)在《现代物理种业工程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文中研究指明健康是优质种子的重要标志,是保证增产的根本内因。传统种子播前处理容易造成土壤的污染和环境的破坏,具有很大的弊端和局限性,在实际农业生产上的开发与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在这种情形下,物理技术开始在种子处理方法上得到研究与应用。为此,介绍了现代物理种业工程技术及冷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阐述了冷等离子体种子播前处理技术取得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并提出了一种基于冷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技术的作物育种新方法,将冷等离子技术真正应用于种子的播前处理;最后,总结了该项技术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合理化建议,旨在为现代物理种业工程技术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霍文雨[2](2018)在《蛭石引发对番茄种子发芽及幼苗耐盐性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是植物遗传学和茄科作物研究中的模式作物,是世界上重要的蔬菜作物之一,我国南北普遍栽培。番茄属于中度耐盐作物,种子萌芽期和幼苗期对盐胁迫比较敏感,种子能否在盐胁迫条件下健康成苗是植株生长发育的前提,引发后的种子处于准备发芽的代谢状态,且引发后能提高种子活力、增强抗逆性、加速出苗且出苗整齐、可节约种子用量,减少生产成本。为此,开展种子引发与番茄耐盐性生理机制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在人工气候室中,研究了 NaCl胁迫对2个番茄品种(‘大红合作909’和‘粉红合作906’)在种子吸胀期、幼苗期对蛭石引发后淀粉酶活性、发芽指数、光合色素、抗氧化酶活性及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1.以番茄品种‘大红合作909’和‘粉红合作906’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含水量蛭石及不同浓度的KNO3、NaCl对番茄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平均发芽时间和抗氧化酶活性(SOD、POD、CAT、APX)的影响。结果表明,蛭石引发处理在含水量为70%、引发时间为5 d时,番茄种子发芽势、发芽率最高,发芽时间短,抗氧化酶活力最高,引发效果最好。2.与未引发种子相比,吸胀期番茄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在引发后显着提高,平均发芽时间明显缩短。此外,引发能显着降低NaCl胁迫下种子吸胀期间细胞膜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提高抗氧化酶、a-淀粉酶活性,积累较多的蛋白质,但2个品种可溶性糖含量对NaCl胁迫和蛭石引发表现不一致。以上结果表明:蛭石引发提高了 NaCl胁迫下种子吸胀期间的抗氧化酶活性,促进渗透调节物质的合成,降低膜透性和膜脂过氧化水平,从而提高番茄种子在吸胀期间的抗逆能力。3.在番茄幼苗期,与未引发种子相比,蛭石引发能显着提高幼苗茎、根干重和鲜重。此外,蛭石引发能显着降低NaCl胁迫下茎、根中丙二醛含量,提高根、茎脯氨酸含量、抗氧化酶活性(SOD、POD、CAT),积累较多渗透调节物质(游离氨基酸、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提高了叶绿素含量;且发现叶绿素b(Chlb)比叶绿素a(Chla),类胡萝卜、素(Car)比叶绿素(a+b)在盐胁迫下稳定。结果表明:蛭石引发能够提高盐胁迫下番茄幼苗不同部位抗氧化酶活性,促进渗透调节物质的合成,降低膜透性和膜脂过氧化水平,保护光合器官及细胞膜结构的稳定性,从而提高番茄幼苗的耐盐能力。
邵长勇,王德成,刘亮东,尤泳,王光辉,唐欣,梁凤臣,赵立静[3](2014)在《冷等离子体种子播前处理技术研究动态及展望》文中研究说明等离子体是物质存在的第4种状态,即物质第4态,是一种能量更高的物质聚集态,将冷等离子体技术应用到农作物种子播前处理上,是现代物理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最新应用。在农作物种子播种前用冷等离子体处理机对种子进行特殊处理,达到使农作物显着增产和抗逆性增强的效果。研究冷等离子体种子播前处理国内外研究动态,可以借鉴前人研究成果,开始新的有益研究。
游向阳[4](2013)在《百合小鳞茎抽薹机理及活性调控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百合(lilium spp.)为百合科百合属,具有鳞茎的一类多年生草本植物,可食用、药用和观赏。欧美各国百合栽培历史悠久,从20世纪初便开展育种工作,以增强其观赏特性,使百合成为现代最具魅力的“球根花卉之王”。本研究以百合鳞茎为材料,首先从百合小鳞茎抽薹生化特性、抽薹活性生理和差异表达蛋白质等方面,揭示百合鳞茎的抽薹机理;然后应用低温层积、热激处理、激素调控、渗调处理、老熟培养等调控百合种球并分析其活力。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抽薹是百合鳞茎生长发育的独特需求,临界期是小鳞茎由营养生长过渡到生殖生长的关键节点。小鳞茎抽薹生理生化与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结果,表明百合小鳞茎抽薹发育的进程可细分为:逆境响应期一后熟生理期—低温诱导期—缓慢抽薹期—快速抽薹期—花芽抚育期,其中抽薹临界点处于低温诱导期和缓慢抽薹期之间。2.百合小鳞茎抽薹过程中的活性氧指标分析结果发现,在低温处理下,小鳞茎的呼吸强度陡降,于休眠后熟期至谷底,低温诱导期有所提升,强烈抽薹期陡升并维持高峰;脯氨酸(Pro)和MDA短时间内累积至峰值。POD的第一次跃升高峰出现在低温逆境期,进入后熟期则加速下降至低谷并维持,第二次高峰出现在低温诱导的中后期,且CAT也开始上升,并在缓慢帛薹后期双双出现下降于谷底并徘徊,表明POD和CAT出现峰值对应抽薹临界期,可作为鳞茎抽薹的活性指标。激素含量分析结果发现低温和时间层积互作影响GA、IAA、ABA含量的变化,特别是GA含量发生突出变化,促使GA发挥主效因子作用,主导植株向抽薹方向发展;抽薹前EC值跃升与休眠解除直接关联,可作为小鳞茎低温诱导后、破除休眠的生化临界指标。低温处理下,淀粉含量体现持续下降,直链淀粉先行降解,支链/直链数值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淀粉酶和硝酸还原酶活性跌入低谷,但在后熟生理期结束时跃升,同时在低温诱导期开始持续下降,并在缓慢抽薹期低水平徘徊;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复杂,抽薹前后发生剧烈变化并对氨基酸含量产生影响,游离氨基酸持续累积达到高峰值维持稳定,相对应的是低温诱导期,抽薹临界点出现在游离氨基酸高峰期阶段的中期;小鳞茎束缚水含量在低温诱导期出现跃升,并在快速抽薹到来时达到峰值,当自由水/束缚水低于2.57时休眠破除,是后熟完成的标志。因此,百合鳞茎的低温抽薹发育过程可分为两个生理反应过程,一为低温抗逆的生理响应,二为低温诱导的熟化。3.百合鳞茎抽薹过程的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鉴定出11个差异蛋白质点,包含2个伴侣蛋白质、4个参与能量代谢的蛋白质、1个胁迫诱导表达的cDNA产物、3个百合花中的cDNA片段和1个未知蛋白质。结果分析表明在百合抽薹过程中,参与能量代谢的蛋白质表达量受到调控,为抽薹过程重新合成储能物质,这与生理生化研究结果相一致。同时,研究发现HSP70的表达量在抽薹后显着降低,可作为低温春化植物的活力检测指标。4.不同化学和物理方法对小鳞茎的播前预处理结果表明,低温和时间层积互作影响小鳞茎活力的表达,2℃和-2℃为有效低温,层积时间135d时活力达到高峰值,-2℃处理更有效的保存了小鳞茎活力,小鳞茎完全解除休眠的低温层积至少需要90d以上。热激(35℃-40℃)预处理改善了小鳞茎活力的表达,处理温度的高低和处理时间的长短影响小鳞茎活力,且温度的作用大于处理时间,经过最优热激处理后小鳞茎活力能够得到充分提高,37℃处理3h小鳞茎活力最高。激素渗透处理也有助于小鳞茎活力的表达,单个和复合激素处理对百合小鳞茎在低温层积条件下活性表达产生促进作用,GA3处理可以显着提高小鳞茎活力指数,含有 GA3 的复合配方作用更明显,IAA(100mg/L)+6-BA(100mg/L)+GA3(50mg/L)是处理的最佳方案。PEG渗调处理促进小鳞茎活力的表达,PEG渗调处理与低温层积起互作效应,用30%PEG处理3h取得的效果最优。不同规格的小鳞茎其活力表达存在差异。不同大小鳞茎的活力指数差异达到极显着水平,并与低温层积的互作效果显着;3-4g以上小鳞茎发芽率能满足生产要求,随着鳞茎重量的增加,活力指数明显递增。不同繁殖途径的小鳞茎其活力表达存在差异,珠芽、分生鳞茎和扦插的小鳞茎成熟度好,整体活性生理指标表现好于试管鳞茎;珠芽和分生鳞茎质量最好,其次是扦插小鳞茎,而试管鳞茎无后熟经历;鳞茎扦插是现阶段实现小鳞茎工厂化繁殖的首选方式。不同老熟处理的小鳞茎活力表达存在差异,通过小鳞茎老化培养可以有效改善小鳞茎的活力,老化培养在5.5个月以上的小鳞茎,发芽率和活力指数都能长时间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培养周期和低温层积对小鳞茎指数活力互作显着,采用试管结鳞茎并进行充分老化培养,超过5.5个月以后才能适用。不同变温回缩处理的小鳞茎活力表达存在差异,不同温度处理对小鳞茎的活力指数变化和发芽率产生显着影响。各处理发芽率的总体趋势相同,呈现“Z”型上升趋势,后期各处理活力指数呈现“∧”变化趋势,最高活力点出现在135d的强烈抽薹期,其中15-25℃维持高活力的时间范围最长,表达的水平高。本文探讨了百合鳞茎抽薹的生理生化与分子机理,分析了诱导小鳞茎活力表达的化学和物理处理方法,同时对试管小鳞茎的老熟培育做了技术优化,为操纵百合鳞茎的抽薹、也为调控鳞茎活力以获得高质量开花种球的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邵长勇,尤泳,王光辉,王志琴,唐欣,刘亮东,王德成[5](2013)在《现代物理工程技术在种子播前处理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在农业生产上一般都采用精选、晒种、浸种、拌种、催芽等种子播前处理。经过种子播前处理,确实起到了促进发芽,提高出芽率,确保苗齐、苗壮,预防病虫害和促使某些作物早熟的效果,但也存在着造成土壤环境的破坏和开发与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等诸多弊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电、热和机械为代表的物理技术处理种子的方法开始得到研究与应用,一种以物理手段为植物生长发育促进因子的新型农业技术应运而生。文章从农作物种子具有电、热和机械三大物理特性入手,阐述了现代物理技术在农作物种子播前处理上取得的效果,对现代物理工程技术对于种子产业发展的前景进行了展望,并提出了政策性建议。
王德成,邵长勇,方宪法,张东兴[6](2013)在《现代物理工程技术在种子播前处理上的应用》文中指出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电、热和机械为代表的物理技术处理种子的方法开始得到研究与应用,一种以物理手段为植物生长发育促进因子的新型农业技术应运而生。从农作物种子具有电、热和机械3大物理特性入手,阐述了现代物理技术在农作物种子播前处理上取得的效果,对现代物理工程技术促进种子产业发展的前景进行了展望,并提出了政策性建议。
姚蓉,李佳新[7](2010)在《蔬菜种子播前常用处理方法》文中研究说明介绍了蔬菜种子播前常用的处理方法,主要包括清洗、消毒、浸种和催芽等环节,以供蔬菜种植户参考。
张莉莉,姜丽静,于锡宏,蒋欣梅[8](2009)在《蔬菜种子播种前预处理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种子播种前预处理是蔬菜生产中一项重要的技术环节,包括种子的精选、种子消毒方法、种子的促早熟、高产方法以及浸种催芽等。通过播种前预处理,不仅能够打破种子休眠、提早萌发、增强种子活力、提高发芽率及幼苗抗寒能力,对提高蔬菜的早熟高产具有积极的作用,而且通过种子的消毒,可以防治苗期病虫害发生。
肖斌,臧壮望,李峰[9](2009)在《蔬菜种子播前处理方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介绍了蔬菜种子播前处理方法,主要包括除粘液、消毒、浸种和催芽等环节,以供蔬菜种植户参考。
许祥凯,祁明利[10](2009)在《蔬菜种子的播前处理方法》文中认为种子是植物生长的基础,为了使种子发芽更快更好,出苗整齐迅速,并预防由种子带菌而引起苗期病害,应对种子进行播前处理。介绍了常见的种子处理方法,包括选种晒种、去掉黏液、消毒处理、浸种等,以为蔬菜种子播前处理提供参考。
二、蔬菜种子播前处理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蔬菜种子播前处理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现代物理种业工程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1 机械处理 |
1.2 热特性处理 |
1.3 电磁特性处理 |
2 研究进展 |
2.1 开辟育种思路,创新培育种子的手段 |
2.2 获得多项奖励,得到业界认同 |
2.3 争取项目支持,深入开展研究 |
1)促壮复生,提高种子活力。 |
2)抗旱耐盐,提高作物抗逆性。 |
3)促进生长,提高作物产量。 |
4)促进早熟,改善作物品质。 |
3 存在的问题 |
4 研究目标和建议 |
4.1 研究目标 |
4.1.1 规模化生产的大型冷等离子体种子处理作用机理及成套设备优化 |
4.1.2 建立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冷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成套设备的智能测控系统 |
4.1.3 建立种子的冷等离子体种子处理工艺数据库 |
4.2 建议 |
(2)蛭石引发对番茄种子发芽及幼苗耐盐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种子活力的生理与遗传机理 |
1.1 种子活力的生理机理 |
1.2 种子活力的遗传机理 |
2 种子引发技术的研究进展 |
2.1 种子引发的方法 |
2.2 种子引发的机理 |
3 引发处理效果 |
3.1 促进生长 |
3.2 增强抗逆性及老化种子的活力 |
3.3 打破种子休眠 |
第二章 KNO_3、NaCl浓度及蛭石含水量对种子引发效果的筛选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种子引发 |
1.3 试验方法 |
1.4 测定项目及方法 |
1.5 数据处理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引发剂处理对番茄种子活力的影响 |
2.2 3% KNO_3、6% NaCl、70%含水量蛭石引发处理对番茄幼苗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2.3 3% KNO_3、6% NaCl、70%含水量蛭石引发处理对番茄幼苗MDA含量和EC的影响 |
3 结论与讨论 |
第三章 NaCl胁迫下吸胀期间番茄种子对蛭石引发的响应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种子引发 |
1.3 试验方法 |
1.4 测定项目及方法 |
1.5 数据处理与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蛭石引发对NaCl胁迫下番茄种子活力的影响 |
2.2 蛭石引发对NaCl胁迫下种子吸胀期间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2.3 蛭石引发对NaCl胁迫下种子吸胀期间EC、MDA含量的影响 |
2.4 蛭石引发对NaCl胁迫下种子吸胀期间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
2.5 引发对NaCl胁迫下种子吸胀期间α-淀粉酶活力的影响 |
3 结论与讨论 |
3.1 NaCl胁迫下蛭石引发番茄种子活力 |
3.2 NaCl胁迫下蛭石引发番茄种子MDA、EC的产生及抗氧化酶活性 |
3.3 NaCl胁迫下蛭石引发番茄种子α-淀粉酶活性及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 |
第四章 NaCl胁迫下番茄幼苗对蛭石引发的响应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种子引发 |
1.3 试验方法 |
1.4 测定项目及方法 |
1.5 数据处理与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蛭石引发对NaCl胁迫下番茄幼苗生长的影响 |
2.2 蛭石引发对NaCl胁迫下番茄幼苗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2.3 蛭石引发对NaCl胁迫下番茄幼苗MDA、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
2.4 蛭石引发对NaCl胁迫下番茄幼苗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
2.5 蛭石引发对NaCl胁迫下番茄幼苗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 |
3 结论与讨论 |
全文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文章 |
致谢 |
(3)冷等离子体种子播前处理技术研究动态及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
2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
3 分析 |
4 冷等离子体种子播前处理技术的前景展望 |
(4)百合小鳞茎抽薹机理及活性调控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引言 |
2 抽薹生理生化基础 |
2.1 百合鳞茎形态、繁殖和生长发育基础 |
2.2 种子(种球)活力 |
2.3 鳞茎春化、抽薹和花芽分化生理基础 |
3 抽薹分子机理 |
3.1 基因表达和转录 |
3.2 蛋白质组学研究 |
3.3 植物激素作用机理 |
4 种球活性调控措施 |
4.1 遗传改良 |
4.2 温度调控抽薹 |
4.3 植物生长物质调节抽薹 |
4.4 种球活力调节 |
5 研究内容、目的和意义 |
6 试验设计 |
7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小鳞茎抽薹的生化特性 |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抽薹过程中小鳞茎主要营养物质含量的变化 |
3.1.1 抽薹过程中淀粉总含量变化 |
3.1.2 抽薹过程中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含量变化 |
3.1.3 抽薹前后鳞片淀粉粒结构变化 |
3.1.4 抽薹过程中可溶性糖变化 |
3.1.5 抽薹过程中可溶性蛋白变化 |
3.1.6 小鳞茎抽薹过程中游离氨基酸量的变化 |
3.2 抽薹过程中核酸和主要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 |
3.2.1 抽薹过程中核酸含量的变化 |
3.2.2 抽薹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 |
3.3 抽薹过程中不同繁殖途径的小鳞茎主要营养物质的变化 |
3.3.1 淀粉含量的变化 |
3.3.2 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 |
3.3.3 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 |
3.4 抽薹过程中不同成熟度的小鳞茎主要营养物质的变化 |
3.4.1 淀粉含量的变化 |
3.4.2 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 |
3.4.3 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 |
4 讨论 |
5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小鳞茎活性生理 |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低温层积对小鳞茎活性生理影响 |
3.1.1 POD、CAT活性的变化 |
3.1.2 淀粉酶活性和硝酸还原酶(NR)的变化 |
3.1.3 对呼吸强度的影响 |
3.1.4 对丙二醛(MDA)和脯氨酸(PrO)含量的影响 |
3.1.5 对小鳞茎电导率(EC)的影响 |
3.1.6 含水量的变化 |
3.2 热激处理对小鳞茎低温层积活性生理影响 |
3.2.1 POD、CAT活性的变化 |
3.2.2 淀粉酶活性和硝酸还原酶(NR)的变化 |
3.2.3 对呼吸强度的影响 |
3.2.4 对脯氨酸(PrO)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 |
3.2.5 对电导率(EC)的影响 |
3.3 不同繁殖途径的百合小鳞茎低温层积一些活性生理 |
3.3.1 硝酸还原酶(NR)和淀粉酶活性的变化 |
3.3.2 对呼吸强度的影响 |
3.3.3 含水量的变化 |
3.4 不同成熟度的百合小鳞茎低温层积一些活性生理 |
3.4.1 对丙二醛(MDA)含量和电导率(EC)的影响 |
3.4.2 对呼吸强度的影响 |
3.4.3 含水量的变化 |
4 讨论 |
5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小鳞茎抽薹的差异蛋白质组学分析 |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抽薹前后百合小鳞茎的蛋白质表达图谱分析 |
3.2 抽薹前后百合小鳞茎的差异表达蛋白质的质谱鉴定 |
4 讨论 |
4.1 小鳞茎总蛋白质的提取与制备 |
4.2 抽薹后表达量下调蛋白质的功能分析 |
4.3 抽薹后表达量上调蛋白质的功能分析 |
4.4 小结 |
5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小鳞茎活性调控技术研究 |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低温层积对小鳞茎活力的影响 |
3.1.1 温度和层积时间对小鳞茎活力的影响 |
3.1.2 温度和层积时间对小鳞茎顶芽抽长的影响 |
3.1.3 低温层积过程鳞茎活力的动态变化 |
3.2 理化处理调节小鳞茎活性 |
3.2.1 热预处理对低温层积过程小鳞茎活力的影响 |
3.2.2 外源激素处理对小鳞茎活力指数和萌发率的影响 |
3.2.3 PEG引发处理对小鳞茎活力的影响 |
3.2.4 低温对不同重量小鳞茎活力的影响 |
3.3 试管小鳞茎老熟培养处理对活力影响 |
3.3.1 不同培养周期对试管小鳞茎活力的影响 |
3.3.2 变温回缩培养对试管小鳞茎活力的影响 |
4 讨论 |
5 参考文献 |
第六章 结果分析 |
1 总结 |
1.1 低温层积下抽薹发育的进程划分 |
1.2 抽薹发育进程的低温适应 |
1.3 抽薹发育进程的营养基础变化 |
1.4 抽薹发育进程的活性变化 |
1.5 抽薹前后的差异蛋白质组表达 |
1.6 小鳞茎活力调控 |
2 论文创新点 |
致谢 |
附录1: 缩写词和英汉对照表 |
附录2: 攻博期间发表的论文 |
(5)现代物理工程技术在种子播前处理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传统种子播前处理方法的弊端 |
1.1 化学方法 |
1.2 生物方法 |
2 现代物理工程技术处理播前种子简介 |
2.1 电特性 |
2.1.1 冷等离子体处理 |
2.1.2 磁化处理 |
2.2 热特性 |
2.3 机械特性 |
3 现代物理工程技术处理播前种子的效果 |
3.1 等离子体技术处理种子的效果 |
3.1.1 提高种子活力 |
3.1.2 提高作物抗逆性并对种子消毒 |
3.1.3 促进作物生长 |
3.1.4 提高作物产量 |
3.1.5 促进早熟 |
3.1.6 改善品质 |
3.2 种子磁化技术处理的效果 |
4 现代物理工程技术对于种子产业发展的前景展望 |
4.1 克服传统育种的育种时间过长、效率较低等局限性 |
4.2 发展趋势 |
5 几点建议 |
(6)现代物理工程技术在种子播前处理上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传统种子播前处理方法的弊端 |
1.1 化学方法 |
1.2 生物方法 |
2 现代物理工程技术种子播前处理简介 |
2.1 电特性 |
2.1.1 冷等离子体处理 |
2.1.2 磁化处理 |
2.2 热特性 |
2.3 机械特性 |
3 现代物理工程技术种子播前处理的效果 |
3.1 冷等离子体技术处理的效果 |
(1) 提高种子活力。 |
(2) 提高作物抗逆性并对种子消毒。 |
(3) 促进作物生长。 |
(4) 提高作物产量。 |
(5) 促进早熟。 |
(6) 改善品质。 |
3.2 种子磁化技术处理的效果 |
4 现代物理工程技术对种子产业发展展望 |
5 建议 |
6 结束语 |
(7)蔬菜种子播前常用处理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 清洗 |
2 消毒 |
3 浸种 |
4 催芽 |
(8)蔬菜种子播种前预处理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蔬菜种子的精选 |
2 蔬菜种子的消毒 |
2.1 温汤浸种消毒法 |
2.2 热水烫种消毒法 |
2.3 药剂浸种消毒法 |
2.4 药粉拌种消毒法 |
3 蔬菜种子的促早熟、高产处理方法 |
3.1 雪水浸种 |
3.2 微量元素浸种 |
3.3 种子低温或变温处理 |
3.4 种子干热处理 |
4 蔬菜种子的浸种催芽 |
(9)蔬菜种子播前处理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 除掉粘液 |
2 消毒 |
2.1 日光消毒 |
2.2 干热消毒 |
2.3 药剂消毒 |
2.3.1 药剂浸种。 |
2.3.2 药剂拌种。 |
2.4 热水消毒 |
2.5 漂白粉泥浆消毒 |
2.6 氢氧化钠溶液消毒 |
3 浸种 |
3.1 温水浸种 |
3.2 温汤浸种 |
3.3 热水浸种 |
4 催芽 |
(10)蔬菜种子的播前处理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 选种晒种 |
2 去掉黏液 |
3 消毒处理 |
3.1 物理方法 |
3.1.1 洗涤法。将种子用清水多次淋洗、揉搓, 使种子表面沾附的各种病原物随水冲掉。 |
3.1.2 汰洗法。用手选、筛选, 或用14%~20%食盐水或20%~30%硫酸铵水汰洗, 而后用清水冲洗多次。 |
3.1.3 热力消毒法。 |
3.2 化学方法 |
3.2.1 药粉拌种。 |
3.2.2 药水浸种。 |
3.2.3 熏种法。 |
4 浸种 |
4.1 清水浸种 |
4.2 溶液浸种 |
4.2.1 福尔马林浸种。 |
4.2.2 磷酸三钠浸种。 |
4.2.3 多菌灵浸种。 |
4.2.4 氢氧化钠浸种。 |
4.2.5 氯化钠 (食盐) 浸种。 |
4.2.6 代森铵浸种。 |
4.2.7 高锰酸钾液浸种。 |
4.2.8 甲基托布津浸种。 |
4.2.9 农用链霉素浸种。 |
四、蔬菜种子播前处理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 [1]现代物理种业工程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 邵长勇,王德成,张丽丽,李艳,唐欣,惠云婷,徐特. 农机化研究, 2020(08)
- [2]蛭石引发对番茄种子发芽及幼苗耐盐性的影响[D]. 霍文雨. 南京农业大学, 2018(07)
- [3]冷等离子体种子播前处理技术研究动态及展望[J]. 邵长勇,王德成,刘亮东,尤泳,王光辉,唐欣,梁凤臣,赵立静. 中国种业, 2014(12)
- [4]百合小鳞茎抽薹机理及活性调控技术研究[D]. 游向阳. 福建农林大学, 2013(05)
- [5]现代物理工程技术在种子播前处理中的应用研究[J]. 邵长勇,尤泳,王光辉,王志琴,唐欣,刘亮东,王德成. 种子世界, 2013(08)
- [6]现代物理工程技术在种子播前处理上的应用[J]. 王德成,邵长勇,方宪法,张东兴. 农业工程, 2013(S1)
- [7]蔬菜种子播前常用处理方法[J]. 姚蓉,李佳新. 现代农业科技, 2010(13)
- [8]蔬菜种子播种前预处理的研究进展[J]. 张莉莉,姜丽静,于锡宏,蒋欣梅.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9(08)
- [9]蔬菜种子播前处理方法[J]. 肖斌,臧壮望,李峰. 现代农业科技, 2009(07)
- [10]蔬菜种子的播前处理方法[J]. 许祥凯,祁明利. 现代农业科技, 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