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加坡:精雕碧玉圣淘沙(论文文献综述)
赵颖[1](2012)在《新加坡华文旧体诗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新加坡华文文学作为世界华文文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学界长期以来都有探讨,但作为华文文学一支的旧体诗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本研究是在对新加坡文学史进行深入关照的宏观指导下,以不同类型的旧体诗作者的创作为切入点,进行微观研究,并运用比较文学影响研究的研究范式,通过文本细读与社会学研究的思路,对不同类型的个案进行归纳比较,重返新加坡华文旧体诗演变的历史文化语境,并关注不同时期的旧体诗生存状况和精神诉求。绪论部分分析新加坡华文旧体诗的研究在世界华文文学研究领域中所具有的代表性和可操作性。海外华文文学不属于中国现当代文学,因此对其研究的出发点应该是“海外华文中心”。目前新加坡华文文学研究的现状表现出的问题,一方面是研究文体的不均衡,华文旧体诗的未入史。另一方面是研究理论范式单一的问题。本文的研究意义通过对新加坡华文旧体诗史料进行梳理、归类并进行重新审视,打破长久以来只针对小说、散文和现代诗歌这类主流文体进行研究的单一格局,指出华文文学研究的多样性,抛砖引玉以引起学界对此类边缘文学的关注。进一步对旧体诗边缘状态原因及其文学精神的考察,探寻旧体诗在新加坡文学版图中的位置与特殊意义,并由此思索旧体诗在现代文化中存在的可能。第一章对新加坡华文旧体诗作者的时代背景与身份背景进行回顾。并将这些作者分为“过客”、“流寓”者和新生代新加坡诗人。与此同时,总结新加坡华文旧体诗的传播途径即报纸及其副刊、诗集、社团传播和网络传播。第二章分析的是作为新加坡“过客”所创作的旧体诗。这一类作者指的是那些在中国出生,具有中国本土公民身份背景而没有新加坡的国籍归属,并且由于各种原因短期驻扎或者途径新加坡的文学作者的作品。如曾在新加坡任职的左秉隆、黄遵宪;有出访南洋的文人诸如潘飞声、许南英、丘逢甲;有出使海外的晚清政客如何藻翔、王芝、斌春;有流亡至此的革命者如康有为、郁达夫。本章通过对这四类创作者的作品进行解读,归纳出此类诗人作品中的新加坡形象,最后得出结论:就文学隶属关系而言,新加坡“过客”诗人创作的旧体诗作品,应该属于中国国别文学的组成部分。就文本创作趋势而言,新加坡“过客”诗人创作的旧体诗作品是与中国社会发展同步的。就文本创作整体风貌而言,新加坡“过客”诗人创作的旧体诗作品开始展现一定的南洋风貌。就创作形式而言,广泛地延用以往的诗歌题目命名方式之外,“过客”诗人创作的一个非常突出特点就是擅于长题。第三章分析的是作为新加坡“流寓者”所创作的旧体诗。这一类作者是出生于中国本土又长年侨居海外的中国近代知识分子。他们所扮演的是中国与新加坡文学中介者的角色,表现出流寓文学的特色。代表人是“南洋才子”邱菽园和“国宝诗人”潘受。“流寓”诗人既坚持中华文化,同时又吸收了南洋文化的特征,形成有别于中国本土文化的文学风貌。政治认同上既响应中国革命运动,又积极参与南洋本土的文教活动。通过对邱菽园和潘受的创作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此类诗人的创作具有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的意义,其创作主题具有和与中国政治同步的特征,这是早期华人思想情感的一种表达方式,在流寓异域之后以主人公的心态对于南洋社会的客观反映,而他们的作品中亦表现出对新加坡和中国两地的共同关照。第四章分析的是当代新加坡华文旧体诗作者的创作。当代旧体诗的创作作为“边缘中的边缘”的异质文化,表现出与中国本土文学有一定差异的同时,成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他者。最具代表性的创作群体是新声诗社和随笔南洋网的论坛创作。此类诗人的创作表现出为写诗而写诗、对汉语的坚守的特点。其文学归属性应该隶属于新加坡国家文学。放眼旧体诗在新加坡未来的发展趋势,表现出依旧边缘的特点,而这种边缘性还将一直持续。结论部分对全文进行总结。首先,新加坡华文旧体诗表现出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受容与变异。其次,在多元化的新加坡社会,旧体诗面临着生存环境与自身发展的矛盾与困境。再次,对新加坡华文旧体诗的文学史定位及其价值进行分析。指出新加坡华文旧体诗是海外华文文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旧体诗海外创作的行为意义大于写作意义。
朱昌都[2](2000)在《新加坡:精雕碧玉圣淘沙》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凡到过新加坡的人几乎无人不去圣淘沙,凡到过圣淘沙的人几乎无人能忘怀她那秀丽的景色和无穷的魅力。圣淘沙坐落在新加坡主岛以南半公里的海面上。站在主岛花柏山上远眺圣淘沙,只见一片郁郁葱葱,宛如一块翠绿的碧玉镶嵌在马六甲海峡南端的洋面上。圣淘沙东西长4公里,南北最宽处1.6公里,山丘横贯东西,海岸滩头狭窄,岛上有5个不同主题的旅游区——阳光情趣、探险乐园、自然奇观、历史遗迹和浪漫星夜,把新加坡的风光、历史、文化、习俗、艺术、科技以及精神风貌一股脑儿地在岛上铺陈开来,给无缘享有
杨晓铎[3](1995)在《张靖和风棱石》文中研究说明 经朋友介绍,我慕名拜访了风棱石收藏家张靖。张靖年近七旬,身体颇健,精神很好,他的陈列室是一间二十多平方米的房子,屋里的桌子上、柜子里、箱子中、地面上到处都是石头,绝大多数是风棱石,他说有四千多块,而且仅仅是他藏品中的一小部份。这时我才明白朋友的介绍并非无据之谈。
二、新加坡:精雕碧玉圣淘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新加坡:精雕碧玉圣淘沙(论文提纲范文)
(1)新加坡华文旧体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相关概念和出发点 |
第二节 新加坡华文文学研究的现状与问题 |
第三节 新加坡华文旧体诗的研究意义及基本思路 |
第一章 吟到中华以外天——新加坡华文旧体诗作者的时代背景与身份背景 |
第一节 中国与新加坡交往史略 |
第二节 新加坡华文旧体诗作者分类 |
第三节 新加坡华文旧体诗的传播途径 |
第二章 诗在南洋——新加坡“过客”的旧体诗 |
第一节 中华风景记桃符:出使海外的晚清官员 |
第二节 我视新洲成旧洲:任职异域的新加坡总领事 |
第三节 更望佗城作故乡:出访南洋的文人 |
第四节 去国离家岁又终:政治原因流亡到新加坡的诗人 |
第五节 小结 |
第三章 新移民的浪子——新加坡“流寓者”的旧体诗 |
第一节 “流寓者”的身份背景特征 |
第二节 星洲明月无古今:“南洋才子”邱菽园 |
第三节 翠墨新挥海国篇:“国宝诗人”潘受 |
第四节 小结 |
第四章 新土地、新生活、新经验——当代新加坡华文旧体诗 |
第一节 词流星散文坛寂:当代新加坡华文旧体诗作者的创作背景 |
第二节 海国欣传径有阴:当代新加坡华文旧体诗的诗社传播 |
第三节 重光汉学见天开:当代新加坡华文旧体诗的网络传播 |
第四节 小结 |
第五节 旧体诗在新加坡的发展趋向 |
结论 |
第一节 合同异:新加坡华文旧体诗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受容与变异 |
第二节 辨东西:新加坡华文旧体诗的选择与困境 |
第三节 学理攸同:新加坡华文旧体诗的文学史定位及其价值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四、新加坡:精雕碧玉圣淘沙(论文参考文献)
- [1]新加坡华文旧体诗研究[D]. 赵颖. 陕西师范大学, 2012(10)
- [2]新加坡:精雕碧玉圣淘沙[J]. 朱昌都. 党员干部之友, 2000(01)
- [3]张靖和风棱石[J]. 杨晓铎. 地球, 199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