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锯缘青蟹的育肥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黄伟卿,林小金,钟传明,陈云月,张艺,王永贵,臧蔓,施蕾,周振平[1](2020)在《软颗粒饲料对拟穴青蟹成活、生长和肌肉氨基酸组分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在水温24~28℃下,将体质量(34.9±15.50)~(38.65±16.31)g的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饲养在循环水养殖车间中,一蟹一盒,每组3个平行,每组30只,投喂由37%鳀、37%鱼粉、10%水、7%复合多维、5%脱壳素和4%石花粉组成、经100℃水蒸汽蒸煮15 min制成的软颗粒饲料70 d,对照组投喂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投喂量为2%~5%,研究了软颗粒饲料对拟穴青蟹成活、生长和肌肉氨基酸组份的影响。结果显示:拟穴青蟹摄食软颗粒饲料时,成活率为(82.4±6.72)%,极显着高于对照组(79.3±2.57)%(P<0.01);甲壳长和体质量的特定增长率分别为(0.34±0.12)%·d-1和(0.80±0.29)%·d-1,显着高于对照组(0.20±0.16)%·d-1和(0.56±0.37)%·d-1(P<0.05);脱壳隔时间为(28.5±6.36)d,比对照组低(33.0±7.07)d(P<0.05);肌肉中氨基酸总量为(13.06±5.23)%,极显着高于对照组(9.95±3.45)%(P<0.01),必需氨基酸(4.33±1.64)%和呈味氨基酸(5.35±2.02)%的含量也显着高于对照组(3.36±1.06)%和(3.99±1.25)%(P<0.05),但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为70.44,小于对照组(71.72)。本研究结果可为拟穴青蟹人工饲料的制备提供借鉴。
方怀义,林海涵,王秀娟,吴玉波[2](2019)在《青蟹营养需求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青蟹具有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经济效益高等特点,已成为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海水养殖的重要蟹类之一。然而,青蟹池塘养殖主要投喂鲜杂鱼、低值贝类等,饵料利用效率低、养殖水体污染严重。因此,青蟹配合饲料的研制是青蟹健康养殖的研究重点。文章简单总结青蟹的生物学特征、营养需求及现有养殖模式,旨在为青蟹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龙晓文[3](2019)在《盐度对中华绒螯蟹性腺发育、渗透压调节和生理代谢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华绒螯蟹(Ericcheir sinensis)是我国重要的养殖蟹类之一,属降河产卵物种,生殖蜕壳后通常洄游到河口区低盐度海水中进行繁殖。盐度可以促进中华绒螯蟹的性腺发育,尚不清楚盐度对其性腺发育、渗透压调节和生理代谢的调控机制。本文首先系统评价了四种水体盐度(0、6、12和18)对中华绒螯蟹成体性腺发育、渗透压调节、生理代谢和脂类组成的影响,筛选性腺发育期间的适宜盐度。其次,采用基于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GC-TOF/MS)代谢组学探讨雌蟹卵巢发育过程中,主要营养物质的代谢规律。最后,设计0和6盐度,对生殖蜕壳后的雌蟹进行盐度适应实验,采用实验生态、生理生化和代谢组学等方法初探盐度调控雌蟹卵巢发育、渗透压调节和生理代谢的可能机制。主要的研究成果总结如下:1)盐度(0-18)升高可提高雄蟹的性腺指数,血清渗透压及主要离子浓度。血清苏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β-丙氨酸、色氨酸、鸟氨酸和总游离氨基酸含量在0盐度组最高。后鳃Na+/K+-ATP酶活及其mRNA表达量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随盐度升高而下降,而∑n-6PUFA含量随盐度升高而上升。血清葡萄糖和尿酸含量随盐度的升高而下降,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尿素含量呈上升趋势。结果表明,盐度升高可加快雄蟹性腺发育,降低机体代谢水平。2)盐度12和18可提高雌蟹的性腺指数,导致其在未交配的情况下发生抱卵。盐度12和18可提高血清主要离子浓度,而血清中大部分游离氨基酸和总游离氨基酸含量在6盐度组最高。后鳃中的∑n-3PUFA含量在0盐度组最高,而∑n-6PUFA含量随盐度升高而上升。血清葡萄糖含量随盐度的升高而降低,血清Y-谷氨酰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和酸性磷酸酶活力及肝胰腺葡萄糖、尿素含量和酸性磷酸酶活力均在1 8盐度组最高。结果表明,盐度12和18可加快雌蟹卵巢发育,导致其在未交配的情况发生抱卵和降低机体代谢水平。3)经过40 d盐度适应后,12盐度组中华绒螯蟹肝胰腺中的总脂和中性脂及肌肉总脂含量最高。肝胰腺脂肪酸组成受盐度变化的影响较大。雄蟹肝胰腺中性脂和极性脂中的∑n-6PUFA含量在18盐度组最高,而肝胰腺中性脂和极性脂∑n-3PUFA含量随盐度的升高而显着降低。对雌蟹而言,肝胰腺中性脂和极性脂中的饱和脂肪酸总含量在0盐度组最高,而肝胰腺中性脂和极性脂中的∑n-3PUFA及∑n-6PUFA含量均在12盐度组最高。结果表明,盐度升高可促进中华绒螯蟹肝胰腺中总脂和中性脂的积累,显着影响肝胰腺的脂肪酸组成。4)代谢组学研究显示,从Ⅰ~Ⅴ期,雌蟹肝胰腺中的氨基酸分解代谢较为旺盛,且在Ⅲ~Ⅴ期代谢强度进一步增加;Ⅰ~Ⅲ期,肝胰腺中糖类分解和能量代谢水平较低,亚油酸合成代谢水平较高,但Ⅲ~Ⅴ期,肝胰腺中的糖类分解和能量代谢水平逐渐加强。从Ⅰ~Ⅳ期,河蟹血清中的游离氨基酸及糖类分解代谢产物不断升高;从Ⅳ~Ⅴ期,血清中的游离氨基酸、亚油酸含量下降,糖类分解代谢加强。从Ⅰ~Ⅳ期,卵巢中蛋白质和糖类合成代谢大于分解代谢,Ⅳ期与Ⅴ期卵巢中的物质代谢水平接近。5)在盐度6中适应60 d后,雌蟹卵巢快速发育;生理生化研究显示,血清和肝胰腺中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类的分解代谢水平降低。代谢组学研究显示,血清和肝胰腺中涉及氨基酸和碳水化合物代谢的大部分中间代谢物或终产物显着下调。结果表明,盐度6有利于雌蟹肝胰腺积累营养物质,从而促进卵巢发育。
郝美林[4](2019)在《饲料中不同水平豆油替代鱼油对拟穴青蟹脂类代谢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是我国青蟹的常见种,是华南地区主要的养殖蟹类。近些年水产养殖产业发展迅速,饲料原料日益紧张,水产动物饲料供需矛盾逐年增加。为缓解国际鱼油资源短缺,本研究以拟穴青蟹为研究对象,在室内循环水系统进行养殖实验,以观察不同比例豆油替代鱼油的饲料对拟穴青蟹生长、体成分、组织脂肪酸组成和脂质代谢相关酶活指标的影响,以及青蟹肝胰腺和肌肉组织中脂肪酸合成、转运和分解关键基因的表达水平差异。并以高不饱和脂肪酸合成关键基因Δ6脂肪酸去饱和酶(Δ6 Fatty acyl desaturase,Δ6 Fad)启动子为切入点,筛选并克隆调控Δ6 Fad基因的主要转录因子,在此基础上探讨豆油替代鱼油的饲料中脂肪酸对拟穴青蟹脂质代谢的调控机理。本研究有助于为拟穴青蟹人工配合饲料的研发提供数据参考,为甲壳动物脂质代谢提供理论资料。对于开发营养均衡、成本经济的青蟹饲料有重要意义。本文的研究内容和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饲料中豆油替代鱼油对拟穴青蟹生长性能及生化组成的影响以鱼粉、酪蛋白、复合维生素、复合矿物质等为基础饲料原料,并分别添加8%水平的不同比例鱼油和豆油混合的油脂,配制成6种等氮等脂(粗蛋白45%,粗脂肪9.5%)配合饲料饲喂青蟹(20.19±0.82 g)10周,豆油替代鱼油比例分别为0%(SO0)、20%(SO20)、40%(SO40)、60%(SO60)、80%(SO80)及100%(SO100)。实验青蟹共设6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60只蟹。结果表明:青蟹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随饲料中豆油替代水平升高均呈减低趋势,其中SO60、SO80和SO100三个处理组显着低于其他处理组(P<0.05);综合考虑,豆油最佳替代量不宜超过40%。肝胰腺中SO60、SO80和SO100组粗脂肪含量显着上升(P<0.05),肝胰腺中SO0组的粗蛋白含量显着高于SO20、SO40和SO60组。肌肉组织中,粗脂肪含量总体上随着饲料中豆油替代水平的上升而下降;肝胰腺EPA含量随着豆油替代鱼油比例的升高而逐渐降低,最低值出现在SO100处理组,DHA含量在各处理组之间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肌肉组织中,SO0和SO20组中EPA含量显着高于其他试验组(P<0.05),SO0组中DHA含量显着高于SO80和SO100试验组(P<0.05)。肌肉和肝胰腺中HUFA含量与饲料脂肪酸中C18:2n-6含量呈现负相关,肝胰腺中C18:2n-6和HUFA含量与肌肉中的含量均呈现正相关;肝胰腺中甘油三酯含量、脂蛋白脂酶和肝脂酶活性在各处理组之间差异不显着(P<0.05)。2.饲料中豆油替代鱼油对拟穴青蟹脂肪酸代谢相关基因的影响随着大豆油替代鱼油比例的升高,肝胰腺中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ase,FAS)和乙酰辅酶A羧化酶(Acetyl Co A carboxylase,ACC)的表达水平均呈现上升趋势。替代比例达到80%和100%时,肝胰腺FAS基因的表达水平相对于SO0分别上调2.48倍和2.23倍,ACC基因分别上调2.25倍和2.53倍,均与SO0组间有显着性差异(P<0.05)。肌肉组织中,各处理组间FAS基因表达水平差异不显着(P>0.05),ACC基因SO80和SO100处理组相对于SO0组分别上调1.98倍和1.71倍(P<0.05);肝胰腺和肌肉组织中SO0和SO20处理组中脂肪酸结合蛋白3(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FABP3)基因表达水平显着低于其它处理组(P<0.05),脂肪酸转运蛋白(fatty acid transporter protein,FATP)基因的m RNA表达水平随着饲料中豆油替代比例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SO60和SO80处理组显着高于其他处理组(P<0.05)。肌肉组织中的FATP基因表达水平在SO0组显着低于其它处理组(P<0.05),FABP9基因的m RNA整体表达水平随着豆油替代比例的增加而上升。肝胰腺中,替代比例达到80%和100%时,脂蛋白脂肪酶(lipoprotein lipase,LPL)基因表达水平显着降低(P<0.05),替代水平比例达到60%、80%和100%时,肉碱脂酰转移酶I(carnitine palmitoyltransferase-1,CPT-1)基因表达水平显着降低(P<0.05);肌肉组织中,SO0处理组CPT1基因的m RNA表达水平显着低于SO40、SO60、SO80和SO100处理组(P<0.05)。3.拟穴青蟹Δ6Fad基因的启动子克隆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克隆获得Δ6 Fad启动子区序列共3258bp,其中包括第二个外显子的部分序列(ATG上游,70bp)、第一个内含子(228bp)、第一个外显子(126bp)和第一个外显子上游序列(2833bp)。启动子预测网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序列有启动子特征,并且有多个可能与脂类代谢有关的组件,包括:NF-1、HNF-4、CEBPB、SREBP、Sp1、AP1和P53等,并在-958~-856bp处发现一个102 bp的Cp G岛。4.SREBP-1基因的c DNA全长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克隆获得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binding protein,SREBP)转录因子c DNA全长3361bp(不包括Poly A尾)(Gen Bank登录号:MH910503),包括118bp的3’非翻译区,123bp的5’非翻译区以及3202bp的开放阅读框,共编码1039个氨基酸。SREBP-1基因的氨基酸序列比对发现,具有典型的碱性螺旋-环-螺旋亮氨酸拉链结构(b HLH-zip),通过氨基酸序列相似性比较发现,拟穴青蟹SREBP-1氨基酸序列与克氏原螯虾的相似度最高,为61.17%,与斑马鱼和大西洋鲑的相似度分别为31.84%和32.57%,与人、小家鼠、原鸡的相似度在11.07-33.30%之间。组织表达谱结果显示,SREBP-1基因在检测的所有组织中均有表达,脑神经节和眼柄中表达量最高且与其他组织差异显着(P<0.05),其次是肝胰腺、心脏、鳃和肠的表达量较高,在肌肉、胸神经节和胃中的相对表达量较低。5.饲料中豆油替代鱼油对拟穴青蟹Δ6 Fad和SREBP-1基因m RNA表达的影响随着大豆油替代鱼油比例的升高,肝胰腺中Δ6 Fad基因表达水平呈现上升趋势。当替代比例达到80%和100%时,Δ6 Fad基因表达水平相对于SO0处理组分别上调2.76倍和2.58倍(P<0.05)。肌肉组织中,替代比例达到20%和40%时,Δ6 Fad基因相对表达水平最高,与SO0处理组差异显着(P<0.05),但与SO60、SO80和SO100处理组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肝胰腺中,替代比例达到80%和100%时,与SO0处理组相比,SREBP-1基因表达水平分别上调2.25倍和2.87倍(P<0.05);肌肉组织中SREBP-1基因表达整体水平随着豆油替代水平的增加而升高,替代比例达到60%、80%和100%时,与SO0组相比,分别相对上调了2.03倍、1.86倍和2.13倍(P<0.05)。不同比例豆油替代鱼油的饲料对青蟹肝胰腺中Δ6 Fad、SREBP-1基因表达量的影响要比在肌肉组织中显着。综上所述,本论文的研究结果显示:(1)饲料中不同比例豆油替代鱼油对生长具有一定的影响,对肝胰腺体成分及脂肪酸组成具有显着影响;在油脂添加8%的基础上,豆油替代鱼油比例不宜超过40%。(2)脂肪酸合成、转运相关基因整体表达水平上升,分解相关基因表达量下调。肌肉组织中各基因的表达水平变化整体上与在肝胰腺中一致。(3)Δ6 Fad启动子区含有保守的NF-Y、SREBP结合位点,在此基础上克隆了转录因子SREBP-1,并研究了其在豆油替代鱼油的表达效果。肝胰腺中Δ6 Fad和SREBP-1基因的表达量随着豆油替代鱼油比例的升高而升高,且肝胰腺中Δ6 Fad、SREBP-1基因表达量的影响要比对肌肉组织中的影响大。
林沛然[5](2018)在《红树林下人工养殖拟穴青蟹养殖性状及营养成分研究》文中认为本研究采用铁笼养殖技术比较研究在红树林和光滩两种样地人工养殖拟穴青蟹对养殖性状、营养成分及其基底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挑选平均体重为(11.78±2.40)g的拟穴青蟹作为种苗,共设置4个实验组,分别为:(1)光滩不投饵组、(2)光滩投饵组、(3)红树林林下不投饵组、(4)红树林林下投饵组,每个实验组设计三个平行重复,每个重复放养5只,以新鲜小杂鱼作为饵料。铁笼的规格(长×宽×高)为1 m×0.8 m×0.4 m,铁笼内部隔4个铁板,形成5个独立空间,每个空间大小为0.2 m×0.8 m×0.4 m,采用单养模式。养殖周期60 d,实验结束时进行存活个体计数和体重、甲壳宽、甲壳长等养殖性状的测量,并取肌肉进行营养成分测定。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养殖性状:林下投饵组、光滩投饵组、林下不投饵组和光滩不投饵组终末平均体重分别为(83.36±7.14)g、(76.00±7.05)g、(42.99±9.39)g和(19.54±3.10)g,体重分别增长了6.87、6.25、3.32和1.32倍;出肉率分别为30%、29%、22%和20%;肥满度分别为0.64、0.64、0.63和0.60;成活率分别为40%、40%、33.3%和20%。4组中投饵养殖方式的各项养殖性状较好,以红树林下投饵养殖方式最优。2.营养成分:各组实验蟹肌肉的粗蛋白含量均较高(77.00%-80.14%),粗脂肪含量均较低(0.91%-1.73%),符合高蛋白、低脂肪的营养特点,红树林下养殖两组实验蟹肌肉的粗蛋白含量高于光滩养殖两组和池塘养殖组,粗脂肪低于光滩养殖两组和池塘养殖组,接近于林下野生组。各组实验蟹肌肉的氨基酸总量为68.03%-76.10%,其中必需氨基酸总量为31.25%-35.53%,非必需氨基酸总量为36.80%-40.57%,必需氨基酸总量占氨基酸总量的比值为45.22%-47.29%,必需氨基酸占非必需氨基酸的比值为84.34%-89.77%,鲜味氨基酸的总量为33.59%-38.20%,占比高达48.35%-50.20%。不同生长条件下的拟穴青蟹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缬草氨酸或蛋氨酸+胱氨酸;氨基酸支链/芳香比值在1.87-2.02,接近鸡蛋蛋白标准。各组实验蟹肌肉中氨基酸组成以林下野生组为最佳,红树林下养殖两组的氨基酸组成优于光滩养殖两组和池塘养殖组,其中红树林下投饵组接近于林下野生组。各组实验蟹肌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总量占8.80%-13.60%,多不饱和脂肪酸占37.34%-41.14%,两者约占50%左右,其中多不饱和脂肪酸中EPA和DHA的相对含量较高,占30%左右;n-3/n-6的比值在2.5以上,说明脂肪酸营养均衡,并具有较好的保健功能。各组实验蟹肌肉中PUFA含量以红树林下投饵最高,红树林下养殖两组高于光滩养殖两组。3.土壤理化性质:不同养殖方式对土层深度为0-10 cm和10-20 cm土壤理化性质都会产生影响,对土层深度0-10 cm的影响大于土层深度10-20 cm,各养殖实验组都能提高土壤的有机碳、总磷和总氮的含量,其中以红树林下投饵养殖组的影响最为显着;除了林下投饵组能显着提高土壤pH外,其他养殖组对pH值和盐度均无显着影响。综上所述,与光滩养殖拟穴青蟹相比,红树林下养殖拟穴青蟹在养殖性状和营养成分上更具有优势,且能提高土壤肥力,促进红树树生长。研究结果可以解决红树林恢复种植和当地渔民滩涂养殖的矛盾,既可以增加当地渔民的经济收入,又可以更好地保护红树林,实现红树林的可持续性发展。
姚兴南[6](2018)在《拟穴青蟹人工育苗技术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青蟹是广泛分布于我国沿海地区的主要海水养殖品种之一。拟穴青蟹在海南是被称之为海南“四大名菜”之一的“和乐蟹”。目前,青蟹养殖苗种绝大多数依靠自然海域的捕捞。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野生苗种数量严重不足,且给拟穴青蟹自然资源带来了极大的压力。人工育苗技术尚不稳定,无法进行规模化生产。这从根本上制约了“和乐蟹”养殖业的发展。本文对野生和养殖拟穴青蟹产卵、孵化、幼体培育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旨在为拟穴青蟹苗种的工厂化培育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本试验主要结果如下:第一,不同盐度、干露、切除眼柄、季度对野生和养殖拟穴青蟹产卵的影响。盐度共设置18、21、24、27、30、33六组;干露刺激分为不干露、干露2h和自然干露三组;切除眼柄分为不切除、切除右侧眼柄、切除左侧眼柄和切除两侧眼柄四组;季度分为第一、二、三、四季度。结果表明,盐度为30时池塘和野生拟穴青蟹产卵个体数均最大,盐度为27时次之。盐度为18和24实验组没有野生种蟹产卵,池塘种蟹产卵个体数亦较少。催产间隔期最短的是24盐度下的养殖种蟹,催产间隔为3.0天;催产间隔期最长的是18盐度下的养殖种蟹,催产间隔为13.0天。27盐度下的野生种蟹产卵量和抱卵量均最大,两者分别为1974581和1922262。33盐度下养殖和野生种蟹产卵比率较低,分别为0.12和0.15。切除两侧眼柄与不切除眼柄对青蟹在产卵个体数上没有显着影响,切除左侧或者右侧单一眼柄对青蟹产卵个体数存在一定影响。自然干露下野生和养殖种蟹产卵个体数均大于不干露和干露2h实验组。野生和养殖种蟹产卵比率在不干露、干露2h、自然干露三组实验中均依次增大。二季度(4-6月)是拟穴青蟹繁殖最旺盛的季节,其次是三季度(7-9月)。四季度(10-12月)养殖种蟹抱卵率最低,抱卵率为74.35%,而流产率高达25.65%;因此,拟穴青蟹适宜的产卵盐度为27-30之间,可以采取切除任一单侧眼柄的方式进行催产。第二,不同温度、盐度下拟穴青蟹的孵化。温度设置为24℃、27℃、30℃三组;盐度设置为24、27、30三组;胚胎发育分为10期。30℃下拟穴青蟹胚胎发育时长显着小于24℃和27℃两组中的胚胎发育时长(p<0.05),30℃下拟穴青蟹胚胎发育时长最短,其发育时长为227.3±3.0h。30℃下拟穴青蟹卵径最大,其卵径为306.7±5.8um。24℃下拟穴青蟹各期胚胎发育时长显着大于27℃和30℃两组中的各期胚胎发育时长(p<0.05)。30℃时受精卵经过7.0±1.0h即开始进入卵裂期,123.0±2.5h时出现复眼色素带,227.3±3.1h时幼体孵化。30盐度下拟穴青蟹胚胎发育时长显着高于27和24盐度下的胚胎发育时长(p<0.05)。24盐度下的胚胎发育时长最短,发育时长为239.0±13.2h。随着盐度的升高,各期胚胎发育时长逐渐增加。水温在24-30℃,盐度在27-30的条件下,拟穴亲蟹胚胎发育时长最长为279.0h。第三,不同亲本的幼体和不同养殖密度对幼体成活率和蜕壳间隔的影响。不同亲本幼体分野生和养殖种蟹幼体两组;养殖密度分为100ind/L、150ind/L、200ind/L三组。野生亲蟹幼体Z1-M最终成活率为8.43%,养殖亲蟹幼体Z1-M最终成活率为6.38%。养殖密度为100ind/L时野生和养殖亲蟹幼体最终变态成活率均最高,其最终变态成活率分别为7.64%和5.03%。野生亲蟹幼体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其Z1-M间期逐渐增加,三个密度下分别为19.7天、22.0天、23.2天。
孙晓飞,花勃[7](2017)在《室内工厂化循环水立体养殖锯缘青蟹技术》文中提出用室内工厂化循环水立体养殖模式,育肥、养成和软壳蟹的成活率分别提高了13.3%,200%,63.6%,养殖密度提高了10983.3%,软壳蟹的肥满度也得到了提高。锯缘青蟹S cylla serrata(Forskl)属甲壳纲、梭子蟹科、青蟹属,俗称青蟹、朝蟹、红膏蟳。分布于中国、日本、东南亚各国、澳大利亚及新西兰沿海到红海及非洲东、南部,整个太平洋至印度洋区。
王桂忠,李少菁,陈志刚[8](2016)在《青蟹(Scylla spp.)养殖现状及拟穴青蟹(S. paramamosain)种群生物学研究》文中认为综述了国内外青蟹养殖的基本情况,包括养殖模式、养殖历史、人工育苗的现状,我国青蟹养殖在海水养殖中的地位及其特点,以及我国拟穴青蟹种群生物学研究现状及其在养殖中的重要性.
王华青,张志杨,陈雯雯[9](2015)在《锯缘青蟹室内池反季节育肥养殖技术》文中提出锯缘青蟹即青蟹,因其前侧缘两边各有侧齿9枚,形似锯齿而得名。自然海区的青蟹广泛分布于我国南北沿海,喜栖息于温暖的浅海中,善游泳,适宜于盐度较低的水域中生活生长,能离水多日不死。青蟹苗人工繁殖逐渐成熟后,为大力发展青蟹养殖创造了条件。青蟹养殖方式以围塘养殖为主,一般情况下,浙江地区10月下旬青蟹就要穴居而不再上市,而利用室内池育肥养殖,不仅可增加其肥满度,还可反季节上市,提高养殖品质和市场价
卓齐辉,伍腾龙,辜迅翔,顾志峰,石耀华[10](2014)在《锯缘青蟹分段式池塘健康养殖》文中研究说明海南万宁属于热带地区,与其他省份的沿海地区具有明显的气候差异,温度适宜,锯缘青蟹全年都可以保持较快生长,锯缘青蟹正是在这样十分理想的独特环境中生长的,不仅决定了其优良的品质,而且也决定了需要采用适宜的健康养殖模式才能培育出优良的品质和较高的产量,提高养殖的经济效益。海南万宁克莱布水产科技有限公司和"和乐蟹"保育中心经过细心的比较研究和实践,建立了有效的锯缘青蟹分段式池塘健康养殖模式。
二、锯缘青蟹的育肥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锯缘青蟹的育肥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软颗粒饲料对拟穴青蟹成活、生长和肌肉氨基酸组分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软颗粒饲料配方及制备 |
1.2 拟穴青蟹来源及试验设计 |
1.3 养殖管理 |
1.4 数据采集和分析 |
1.5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软颗粒饲料对拟穴青蟹成活率和生长的影响 |
2.2 软颗粒饲料对拟穴青蟹肌肉氨基酸组分的影响 |
2.3 软颗粒饲料对拟穴青蟹肌肉营养评价的影响 |
3 讨论 |
3.1 用软颗粒饲料养殖拟穴青蟹采的可行性 |
3.2 软颗粒饲料对拟穴青蟹存活和生长的影响分析 |
3.3 软颗粒饲料对拟穴青蟹肌肉蛋白质和氨基酸组分的影响 |
(2)青蟹营养需求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青蟹的生物学特征 |
2 青蟹的营养需求 |
2.1 青蟹的天然饵料 |
2.2 青蟹的人工配合饲料 |
3 青蟹的养殖模式 |
4 展望 |
(3)盐度对中华绒螯蟹性腺发育、渗透压调节和生理代谢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甲壳动物的渗透压调节 |
1.1.1 甲壳动物的渗透压调节类型 |
1.1.2 甲壳动物的渗透压调节器官 |
1.1.3 甲壳动物渗透压调节途径和作用机制 |
1.1.4 甲壳动物渗透压调节与物质代谢 |
1.2 盐度对甲壳动物卵巢发育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
1.2.1 盐度对甲壳动物卵巢发育和激素分泌的影响 |
1.2.2 盐度对甲壳动物卵巢发育的影响可能与脂质代谢密切相关 |
1.2.3 盐度对甲壳动物卵巢发育的可能调控机制 |
1.3 代谢组学在甲壳动物盐度适应和卵巢发育研究中的应用 |
1.3.1 代谢组学的概念及其主要分析技术 |
1.3.2 代谢组学在甲壳动物盐度适应和在性腺发育研究中的应用 |
1.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盐度对中华绒螯蟹成体雄蟹性腺发育、渗透压调节和生理代谢的影响 |
2.1 前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2.1 实验用蟹及实验设计 |
2.2.2 养殖管理 |
2.2.3 样品采集 |
2.2.4 血清渗透压、离子浓度和游离氨基酸含量测定 |
2.2.5 鳃Na~+/K~+-ATP酶活力及其mRNA表达水平和脂肪酸测定 |
2.2.6 肝胰腺和血清生理代谢指标测定 |
2.2.7 数据处理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雄蟹的成活率、性腺指数和肝胰腺指数 |
2.3.2 雄蟹血清的渗透压、离子浓度和游离氨基酸含量 |
2.3.3 雄蟹的鳃Na~+/K~+-ATP酶活及其mRNA表达水平和脂肪酸组成 |
2.3.4 雄蟹的血清生理代谢指标 |
2.3.5 雄蟹的肝胰腺生理代谢指标 |
2.4 讨论 |
2.5 小结 |
第三章 盐度对中华绒螯蟹成体雌蟹卵巢发育、渗透压调节和生理代谢的影响 |
3.1 前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2.1 实验用蟹及实验设计 |
3.2.2 养殖管理 |
3.2.3 样品采集 |
3.2.4 血清渗透压、离子浓度和游离氨基酸含量测定 |
3.2.5 鳃Na~+/K~+-ATP酶活及其mRNA表达水平和脂肪酸测定 |
3.2.6 肝胰腺和血清生理代谢指标测定 |
3.2.7 数据处理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雌蟹的成活率、性腺指数、肝胰腺指数和抱卵 |
3.3.2 雌蟹的血清渗透压、离子浓度和游离氨基酸含量 |
3.3.3 雌蟹鳃Na~+/K~+-ATP酶及其mRNA表达水平和脂肪酸组成 |
3.3.4 雌蟹的血清生理代谢指标 |
3.3.5 雌蟹的肝胰腺生理代谢指标 |
3.4 讨论 |
3.5 小结 |
第四章 盐度对中华绒螯蟹成体脂类及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
4.1 前言 |
4.2 材料与方法 |
4.2.1 实验用蟹及实验设计 |
4.2.2 养殖管理 |
4.2.3 样品采集 |
4.2.4 总脂提取和分离 |
4.2.5 脂肪酸组成分析 |
4.2.6 数据处理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总脂、中性脂和极性脂含量 |
4.3.2 性腺中的脂肪酸组成 |
4.3.3 肝胰腺中的脂肪酸组成 |
4.3.4 肌肉中的脂肪酸组成 |
4.4 讨论 |
4.5 小结 |
第五章 中华绒螯蟹雌体不同卵巢发育时期的比较代谢组学研究 |
5.1 前言 |
5.2 材料与方法 |
5.2.1 实验用蟹和养殖管理 |
5.2.2 样品采集 |
5.2.3 血清、肝胰腺和卵巢的代谢组学分析 |
5.2.4 数据处理 |
5.3 结果与分析 |
5.3.1 雌蟹血清、肝胰腺和卵巢的代谢谱分析 |
5.3.2 雌蟹血清、肝胰腺和卵巢中的差异代谢物筛选 |
5.3.3 雌蟹血清、肝胰腺和卵巢中的代谢通路分析 |
5.4 讨论 |
5.5 小结 |
第六章 基于代谢组学初探盐度调控中华绒螯蟹卵巢发育和生理代谢的机制 |
6.1 前言 |
6.2 材料与方法 |
6.2.1 实验用蟹与实验设计 |
6.2.2 样品采集 |
6.2.3 渗透压、离子浓度和生理代谢指标测定 |
6.2.4 血清、肝胰腺和卵巢中的代谢组分析 |
6.2.5 数据处理 |
6.3 结果与分析 |
6.3.1 雌蟹的性腺指数和肝胰腺指数 |
6.3.2 雌蟹的血清渗透压和离子浓度 |
6.3.3 雌蟹的生理代谢指标 |
6.3.4 血清、肝胰腺和卵巢的代谢组学分析 |
6.4 讨论 |
6.5 小结 |
第七章 结语 |
7.1 本文主要结论 |
7.2 本文主要创新点 |
7.3 研究的不足之处及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博士在读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及成果 |
致谢 |
(4)饲料中不同水平豆油替代鱼油对拟穴青蟹脂类代谢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 |
第一章 前言 |
1.1 脂类物质的生物活性和生理功能 |
1.1.1 脂类的定义和分类 |
1.1.2 脂肪酸分类和来源 |
1.1.3 脂类物质的生物学功能 |
1.1.3.1 提供机体生长代谢所需能量 |
1.1.3.2 提供必需脂肪酸 |
1.1.3.3 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利用 |
1.1.4 脂肪酸在甲壳动物体内的生物学功能 |
1.2 甲壳动物的脂类营养需求 |
1.3 甲壳动物脂肪酸的代谢 |
1.3.1 脂肪的合成代谢 |
1.3.2 脂肪的分解代谢 |
1.3.3 脂肪的转运 |
1.3.4 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合成代谢 |
1.4 饲料中豆油替代鱼油对甲壳动物的影响 |
1.5 拟穴青蟹的生物学特性 |
1.6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二章 饲料中豆油替代鱼油对拟穴青蟹生长性能及生化组成的影响 |
2.1 引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2.1 试验动物 |
2.2.2 试验饲料 |
2.2.3 试验设计与饲养管理 |
2.2.4 样品采集与测定方法 |
2.2.4.1 生长指标计算方法 |
2.2.4.2 饲料及蟹体常规成分测定 |
2.2.4.3 饲料及组织脂肪酸组成测定 |
2.2.4.4 脂质代谢指标测定 |
2.2.4.5 数据统计与分析 |
2.3 实验结果 |
2.3.1 不同比例豆油替代鱼油对拟穴青蟹生长性能的影响 |
2.3.2 不同比例豆油替代鱼油对拟穴青蟹常规成分的影响 |
2.3.3 不同比例豆油替代鱼油对拟穴青蟹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
2.3.4 不同比例豆油替代鱼油对拟穴青蟹脂质代谢的影响 |
2.4 讨论 |
2.4.1 不同比例豆油替代鱼油对拟穴青蟹生长发育的影响 |
2.4.2 不同比例豆油替代鱼油对拟穴青蟹体成分的影响 |
2.4.3 不同比例豆油替代鱼油对拟穴青蟹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
2.4.4 不同比例豆油替代鱼油对拟穴青蟹脂质代谢的影响 |
2.5 小结 |
第三章 饲料中豆油替代鱼油对拟穴青蟹脂肪酸代谢相关基因的影响 |
3.1 引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2.1 实验材料 |
3.2.1.1 主要试剂 |
3.2.1.2 其它试剂的配制 |
3.2.1.3 主要的仪器设备 |
3.2.2 拟穴青蟹脂肪酸代谢关键基因部分片段克隆 |
3.2.2.1 RNA的提取 |
3.2.2.2 CDNA的第一链合成 |
3.2.2.3 引物设计及PCR扩增 |
3.2.2.4 PCR产物胶回收 |
3.2.2.5 连接与转化 |
3.2.2.6 阳性克隆子的鉴定及测序 |
3.2.2.7 实时荧光定量PCR |
3.3 实验结果 |
3.3.1 豆油替代鱼油对拟穴青蟹幼蟹脂肪酸合成相关基因的影响 |
3.3.2 豆油替代鱼油对拟穴青蟹幼蟹脂肪酸转运相关基因的影响 |
3.3.3 豆油替代鱼油对拟穴青蟹幼蟹脂肪酸分解相关基因的影响 |
3.4 讨论 |
3.4.1 豆油替代鱼油对拟穴青蟹幼蟹脂肪酸合成相关基因的影响分析 |
3.4.2 豆油替代鱼油对拟穴青蟹幼蟹脂肪酸转运相关基因的影响分析 |
3.4.3 豆油替代鱼油对拟穴青蟹幼蟹脂肪酸分解相关基因的影响分析 |
3.5 小结 |
第四章 拟穴青蟹Δ6FAD基因的启动子克隆和生物信息学分析 |
4.1 引言 |
4.2 材料与方法 |
4.2.1 试验材料 |
4.2.2 实验方法 |
4.2.2.1 基因组DNA的提取 |
4.2.2.2 引物设计 |
4.2.2.3 启动子区PCR扩增 |
4.2.2.4 启动子区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候选转录因子筛选 |
4.3 实验结果 |
4.4 讨论 |
4.5 小结 |
第五章 SREBP-1 基因的CDNA全长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
5.1 引言 |
5.2 材料与方法 |
5.2.1 实验材料 |
5.2.2 实验方法 |
5.2.2.1 RNA的提取 |
5.2.2.2 CDNA的第一链合成 |
5.2.2.3 引物设计 |
5.2.2.4 CDNA末端快速扩增 |
5.2.2.5 生物信息学分析 |
5.2.2.6 拟穴青蟹SREBP-1基因的组织表达特异性 |
5.3 实验结果 |
5.3.1 拟穴青蟹SREBP-1 全长CDNA及其氨基酸序列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5.3.1.1 SREBP-1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的一级结构 |
5.3.1.2 SREBP-1的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析 |
5.3.1.3 系统进化树分析 |
5.3.2 SREBP-1基因的组织表达特性 |
5.4 讨论 |
5.4.1 拟穴青蟹SREBP-1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的结构特性 |
5.4.2 拟穴青蟹SREBP-1基因的组织特异性分布 |
5.5 小结 |
第六章 饲料中豆油替代鱼油对拟穴青蟹Δ6 FAD和 SREBP-1 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 |
6.1 引言 |
6.2 材料与方法 |
6.2.1 实验材料 |
6.2.2 实验方法 |
6.2.2.1 RNA的提取 |
6.2.2.2 CDNA的第一链合成 |
6.2.2.3 引物设计 |
6.2.2.4 实时荧光定量PCR |
6.2.2.5 数据统计与分析 |
6.3 实验结果 |
6.4 讨论 |
6.5 小结 |
第七章 全文结论和创新点 |
7.1 全文结论 |
7.2 本研究创新之处 |
7.3 本研究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读博期间发表论文、交流会议论文情况 |
(5)红树林下人工养殖拟穴青蟹养殖性状及营养成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1.1 红树林林下养殖研究 |
1.1.1 红树林下养殖优势研究 |
1.1.2 红树林林区大型底栖动物研究 |
1.1.3 红树林下养殖技术研究 |
1.1.4 红树林下养殖对红树林土壤影响的研究 |
1.2 拟穴青蟹的养殖研究 |
1.2.1 拟穴青蟹的生物学研究 |
1.2.2 拟穴青蟹养殖技术研究 |
1.2.3 蟹类肌肉营养成分的研究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目的意义 |
1.3.1 主要内容 |
1.3.2 目的意义 |
第2章 红树林下人工养殖拟穴青蟹养殖性状的研究 |
2.1 材料和方法 |
2.1.1 实验样地的选择 |
2.1.2 实验时间 |
2.1.3 实验材料 |
2.1.4 实验方法 |
2.2 结果和分析 |
2.3 讨论 |
2.3.1 不同养殖条件对拟穴青蟹养殖形状的影响 |
2.3.2 拟穴青蟹的饥饿胁迫反应 |
2.4 小结 |
第3章 不同养殖条件下拟穴青蟹肌肉营养成分分析 |
3.1 材料和方法 |
3.1.1 实验材料 |
3.1.2 实验方法 |
3.1.3 氨基酸的营养评价方法 |
3.1.4 数据处理 |
3.2 结果和分析 |
3.2.1 不同养殖条件下拟穴青蟹肌肉的常规营养比较 |
3.2.2 不同养殖条件下拟穴青蟹肌肉的脂肪酸组成比较 |
3.2.3 不同养殖条件下拟穴青蟹肌肉的氨基酸组成比较 |
3.2.4 不同养殖条件下拟穴青蟹肌肉氨基酸评分及F值 |
3.3 讨论 |
3.3.1 不同养殖条件对拟穴青蟹一般营养成分的影响 |
3.3.2 不同养殖条件下拟穴青蟹肌肉的脂肪酸组成差异 |
3.3.3 不同养殖条件对拟穴青蟹脂肪酸品质的影响 |
3.3.4 不同养殖条件对拟穴青蟹肌肉氨基酸组成的影响 |
3.4 小结 |
第4章 不同养殖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
4.1 材料和方法 |
4.1.1 实验材料 |
4.1.2 实验方法 |
4.1.3 数据处理 |
4.2 结果和分析 |
4.2.1 不同养殖方式对土壤的总有机碳增量的影响 |
4.2.2 不同养殖方式对土壤的总磷增量的影响 |
4.2.3 不同养殖方式对土壤总氮增量的影响 |
4.2.4 不同养殖方式对土壤pH值和盐度的影响 |
4.3 讨论 |
4.4 小结 |
第5章 结论和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6)拟穴青蟹人工育苗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 青蟹简介 |
1.1 青蟹的种类组成 |
1.2 青蟹的分布情况 |
2 青蟹的养殖 |
3 拟穴青蟹的苗种繁育研究进展 |
4 立题背景和研究内容 |
4.1 立题背景 |
4.2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拟穴青蟹催产技术的研究 |
1 材料 |
1.1 材料与处理方法 |
1.2 主要实验试剂 |
1.3 主要仪器设备 |
1.4 养殖系统 |
2 方法 |
2.1 不同盐度对拟穴青蟹催产的影响 |
2.2 切除眼柄对拟穴青蟹催产的影响 |
2.3 干露对拟穴青蟹催产的影响 |
2.4 不同季度对拟穴青蟹催产的影响 |
2.5 数据分析 |
3 结果 |
3.1 不同盐度下拟穴青蟹的产卵 |
3.2 切除眼柄下拟穴青蟹的产卵 |
3.3 干露下拟穴青蟹的产卵 |
3.4 不同季度拟穴青蟹的产卵 |
4 讨论 |
4.1 盐度对拟穴青蟹产卵的影响 |
4.2 切除眼柄和干露刺激对拟穴青蟹产卵的影响 |
4.3 拟穴青蟹产卵的时间差异 |
第三章 拟穴青蟹孵化技术的研究 |
1 材料 |
1.1 材料与处理方法 |
1.2 主要实验试剂 |
1.3 主要仪器设备 |
1.4 孵化系统 |
2 方法 |
2.1 不同温度对拟穴青蟹孵化的影响 |
2.2 不同盐度对拟穴青蟹孵化的影响 |
2.3 拟穴青蟹胚胎发育的显微观察 |
2.4 数据处理 |
3 结果 |
3.1 不同温度对拟穴青蟹孵化的影响 |
3.2 不同盐度对拟穴青蟹孵化的影响 |
3.3 拟穴青蟹胚胎发育的显微观察 |
4 讨论 |
4.1 不同温度下拟穴青蟹胚胎发育 |
4.2 不同盐度下拟穴青蟹胚胎发育 |
4.3 胚胎发育分期 |
第四章 拟穴青蟹幼体培育技术的研究 |
1 材料 |
1.1 材料与处理方法 |
1.2 主要试剂 |
1.3 主要仪器 |
2 方法 |
2.1 亲蟹种源对幼体培育的影响 |
2.2 养殖密度对幼体培育的影响 |
2.3 数据处理 |
3 结果 |
3.1 不同亲蟹种源幼体的生长发育 |
3.2 不同养殖密度下两种亲蟹种源幼体的生长发育 |
4 讨论 |
4.1 亲本选择的重要性 |
4.2 幼体养殖环境的重要性 |
结论与展望 |
结论 |
创新点 |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缩略语表 |
附录 |
致谢 |
(7)室内工厂化循环水立体养殖锯缘青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一、材料与方法 |
1. 实验设备与材料 |
2. 实验方法 |
(1) 指标检测 |
(2) 科学投喂 |
(3) 水质调控 |
二、结果与分析 |
1. 室内工厂化循环水立体养殖模式和水泥池方式对锯缘青蟹成活率影响 |
2. 室内工厂化循环水立体养殖模式和水泥池方式对锯缘青蟹养殖密度影响 |
3. 室内工厂化循环水立体养殖方式和水泥池方式对锯缘青蟹肥满度影响 |
三、讨论 |
1. 室内工厂化循环水立体养殖模式和水泥池方式对锯缘青蟹成活率影响 |
2. 肥满度 |
(8)青蟹(Scylla spp.)养殖现状及拟穴青蟹(S. paramamosain)种群生物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国内外青蟹养殖的现状 |
1.1 国内外青蟹养殖的基本情况 |
1.2 国内外青蟹的养殖模式 |
1.2.1 根据养殖用蟹的发育阶段划分 |
1.2.2 根据养殖的场地(所)划分 |
1.3 国内外青蟹人工育苗的基本情况 |
2 我国青蟹养殖在海水养殖中的地位及其特点 |
3 我国拟穴青蟹种群生物学研究 |
(9)锯缘青蟹室内池反季节育肥养殖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场址选择与暂养设施的建设 |
1.1 场址选择 |
1.2 暂养设施建设 |
1.2.1 室内暂养池 |
1.2.2 沉淀池 |
1.2.3 简易保温加热设施 |
1.2.4 其他设备 |
2 青蟹的收购与放养 |
2.1 放养前的准备工作 |
2.2 青蟹的收购与放养 |
2.3 运输和放养 |
3 日常管理 |
3.1 饵料与投喂 |
3.1.1 饵料品种 |
3.1.2 投饵量 |
3.1.3 投饵方法 |
3.2 换水与吸污 |
3.3 巡池 |
4 收获和出售 |
(10)锯缘青蟹分段式池塘健康养殖(论文提纲范文)
一、养殖场地 |
1.养殖场地选择 |
2.池塘建设 |
二、标粗养殖 |
1.晒塘和池塘修整 |
2.消毒与培水 |
3.放苗 |
三、移塘精养 |
四、育肥养殖 |
五、起捕 |
六、养殖案例 |
四、锯缘青蟹的育肥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软颗粒饲料对拟穴青蟹成活、生长和肌肉氨基酸组分的影响[J]. 黄伟卿,林小金,钟传明,陈云月,张艺,王永贵,臧蔓,施蕾,周振平. 水产学杂志, 2020(06)
- [2]青蟹营养需求的研究进展[J]. 方怀义,林海涵,王秀娟,吴玉波. 饲料研究, 2019(10)
- [3]盐度对中华绒螯蟹性腺发育、渗透压调节和生理代谢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研究[D]. 龙晓文. 厦门大学, 2019(01)
- [4]饲料中不同水平豆油替代鱼油对拟穴青蟹脂类代谢的影响[D]. 郝美林. 华南农业大学, 2019(02)
- [5]红树林下人工养殖拟穴青蟹养殖性状及营养成分研究[D]. 林沛然. 集美大学, 2018(01)
- [6]拟穴青蟹人工育苗技术的研究[D]. 姚兴南. 海南大学, 2018(08)
- [7]室内工厂化循环水立体养殖锯缘青蟹技术[J]. 孙晓飞,花勃. 中国水产, 2017(05)
- [8]青蟹(Scylla spp.)养殖现状及拟穴青蟹(S. paramamosain)种群生物学研究[J]. 王桂忠,李少菁,陈志刚.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5)
- [9]锯缘青蟹室内池反季节育肥养殖技术[J]. 王华青,张志杨,陈雯雯. 水产养殖, 2015(05)
- [10]锯缘青蟹分段式池塘健康养殖[J]. 卓齐辉,伍腾龙,辜迅翔,顾志峰,石耀华. 科学养鱼, 201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