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为现代远程英语教学服务(论文文献综述)
田圆圆[1](2021)在《JITT云教学模式在中职《基础会计》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广泛背景下,我们的会计教学正经历一个变化期。本文于2020年4月10日至2020年5月30日期间对中职学校会计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调查对象和单位是云南十余所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的师生,采取问卷和访谈的形式,此次共计发放调查问卷3000份,有效问卷2902份,访谈以电子邮件和电话访谈进行,共访谈60名中职会计教师(含校级领导),其中25名电话访谈,35名电子邮件。主要从被调查者情况、JITT和云教学模式在会计教学中的基本情况、会计教学现状几方面分析,发现中职会计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会计教学方式不佳;2.教学媒体创建缺乏渠道、教学策略层次不分;3.教学缺乏情境、教学资源质量存疑;4.教学过程能动性差、教学活动难度大;5.教学反馈机制不完善。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将“JITT”和“云教学模式”相结合,形成全新的一种教学模式“JITT云教学模式”,它可以把特别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应用于中等职业会计教学。其中JITT即“及时教学”、“适时教学”或“即时反馈适应性教学”,英文名称为Just-in-Time Teaching,它通过及时的学情反馈来引导会计教师教学,对学生课前已有的学情、课中的学习效果、课后巩固的承成效反馈及时掌握,以提升教学效果。“云教学模式”是基于网络的,由人工智能、云计算、云数据和移动互联网在教学的中的融合与应用,它主要以云教材为介质,构建云教学资源,师生可践行逆向翻转课堂和对教师的教学效果和行为的定量评估。本文先从教学目标与内容、教学策略与媒介、教学的情境与资源、教学的过程与活动和教学的反馈5个方面,对中职会计专业主修科目《基础会计》课程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再以《会计凭证》为例,展示了完整四节课(4课时)实施过程。JITT云教学的研究开展于XX学院中专部,历时3个月,共12周一起和师生参与教学。教学对象为2019级会计中职生一共8个班489人,其中四个班作为对照班,随机抽取其余4个班作为新模式实施的对象(实验班),采用两组被试比对的方法,对效果进行评价,看新模式是否解决了上述中职会计存在的主要5个教学问题,并延伸出此研究的局限与展望。
王奕祯[2](2021)在《“互联网+汉语教学”模式在泰国的应用研究 ——以泰国北标中学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随着中泰友好合作关系在经贸、人文交流等领域的不断推进,汉语在泰国的发展受到了来自政府和民间的双重支持,汉语学习热情持续升温。如何抓住这一机遇,突破汉语在泰进一步发展的阻碍,对泰国的汉语教学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信息技术革命的触角正在向各行各业延伸,教育领域包括语言教学领域都在谋求与互联网接轨。在此趋势下,汉语教学在泰国面临的现实困境若要取得实质性的突破,也离不开互联网技术的辅助。论文首先从泰国汉语教学现状出发,剖析其在教学管理、师资、教材及教学方式方面的不足,分析互联网在泰国汉语教学中的适用性,进而提出互联网在泰国汉语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接着以泰国的汉语学习需求、互联网发展现状、教育信息化进程及汉语学习平台的发展为基础,分析“互联网+汉语教学”在泰国应用的可行性。在前述背景下,再结合研究者自身的教学实践,通过互联网在汉语课堂内外的应用及效果反馈探析其优势与应用推广的障碍。最后,从借力方向、平台建设、教师及学生的层面提出应用推广的建议。在研究过程中,论文得出以下结论:第一,互联网自身具有的特性可在很大程度上弥补泰国汉语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难题;第二,根据泰国的汉语学习需求和互联网发展程度,“互联网+汉语教学”具备在泰国实施的条件;第三,通过课堂反馈和体验反思,研究发现互联网在泰国汉语教学中的运用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吸引学生注意与兴趣以及在课外辅助学生学习汉语方面都发挥着积极作用,为汉语教学方式的转型提供了良好的工具支持。第四,针对“互联网+汉语教学”在泰国的应用与推广,政策与科技、云服务平台的建设、教师的信息素养和学生信息辨别能力的提高缺一不可。
杜鹏[3](2021)在《COVID-19背景下K中学实施“互联网+教育”的案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全球范围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使我国包括学校教育在内的众多领域活动遭受较大冲击,近162个国家约14亿学习者面临无法到校进行课堂学习的窘境。新冠疫情防控期间,跨时空的“互联网+教育”为“停课不停学”开展提供了在线教学的可行方案。COVID-19(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背景下,大规模开展的在线教学是“互联网+教育”的典型应用和突出体现,在线教学成为疫情期间学校教学的主要形式。研究从三方面展开:(1)通过文献研究,梳理了国内外“互联网+教育”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在此基础上,分析归纳出在线教学的核心要素为“基础环境、教学支持、教学模式”。对三个核心要素展开分析,归纳出疫情期间四类“同步、异步、智慧、混合”典型在线教学模式,根据分析得出的特点构建出基于“互联网+教育”的在线教学模式,阐述了在线教学模式的内涵,指出在线教学模式的应用原则。(2)对疫情期间K中学在线教学进行案例研究,在课堂观察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在线学习情况的问卷调查,对教师进行在线教学组织及实施的访谈,对问卷、访谈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得出超90%的学生对疫情期间K中学在线教学感到满意,但同时也反应出学生对更适切、有效、良好学习体验的在线教学需求依然存在,教师和学生在线教学活动过程中存在“网络拥堵和设备不均衡、师生教育技术能力不足、在线教学理解认识不到位、教学效果弱化”的困境。(3)针对COVID-19背景下K中学实施在线教学的困境,从“持续改善基础环境、提高教学支持水平、探索家校教学模式”三个方面,提出“提高网络资源有效性、尝试新技术教学终端、建设统一教学平台、提升师生信息素养、共享优质教学资源、增加家校教学模式”的中学“互联网+教育”发展策略。本研究在文献研读的基础上对K中学“互联网+教育”的组织和实施进行了探索,旨在为学校开展“互联网+教育”的实践和研究提供参考,提升“互联网+教育”与传统教育协调融合以形成校内外应对紧急事件的合力,为在线教学发展提供思路和策略,最终促进“互联网+教育”的变革和创新发展。
郭东坡[4](2021)在《数字教育资源众包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在线教育的持续发展,尤其是在后疫情时代,对数字教育资源的质量和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目前的数字教育资源现状还不能满足学习者学习活动的需求,尤其是面对互联网中高速增长的数字化资源,如何对大量的网络信息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和管理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以在线教育环境下的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为研究主题,把“众包”概念引入到数字教育资源融合、建设和管理中,借鉴布迪厄的社会实践理论,深入探索数字教育资源众包的理论机制,构建数字教育资源众包的生成模型,并在理论探究的基础上,充分利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实证分析法等多种教育研究方法,对构建的模型开展实证研究。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充分利用现有的数字教育资源,并通过众包的形式发挥了群体参与资源建设的优势,有利于满足学习者个性化的需求,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动机。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之处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1)针对数字教育资源出现信息孤岛的问题,本文提出基于数字教育资源众包的资源融合机制。该机制首先构建了数字教育资源众包下的资源集聚框架,包括资源集聚的流程和方式,在资源集聚流程中提出以众包为主导的贡献者参与动力机制、质量保证机制和组织机制。然后,针对数据异构和多样性问题,提出基于众包的知识元标引模型。最后,设计数字教育资源众包下的资源共享过程和调节机制。通过众包参与资源共享,不仅可以提高对已有数字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还可以提高群体参与众包共享资源的积极性。通过对数字教育资源众包平台中资源融合的应用分析,发现能有效激发群体力量参与数字教育资源融合,扩大参与数字教育资源融合的主体。(2)针对数字教育资源在建设过程中出现供给主体同质化、供给模式单一、供给过程缺乏共享和反馈、供给质量效能不高等问题,本文提出基于众包的数字教育资源建设机制。数字教育资源众包建设机制是基于社会实践理论构建的,主要是基于学习者需求,生成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的个性化资源;众包建设主体具有多样性,包括但不限于学习者、贡献者、用户等,在建设主体的人群层次上具有可扩展性;众包建设资源对已经存在的数字教育资源具有转化和增值的可能性。通过实验研究表明,学习者利用众包方式建设资源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并增强学习动机。(3)针对众包产生的数字教育资源相对分散,不同知识点之间缺乏明确的前后逻辑关系以及缺乏由学习者主导的数字教育资源管理方法,本文在原有目录式资源管理方法的基础进行了优化,提出了基于地图的数字教育资源众包的资源管理方法,在具体操作步骤上分为四步,选择课程和数据准备、地图的生成、地图的管理和地图可视化。同时也提出在对数字教育资源进行管理的过程中需要遵循的原则。相比于静态的概念图和树状目录式知识组织形式,基于众包的地图个性化呈现知识,能充分利用众包的协作共建、自主演化等优点,强调贡献群体的智慧和力量,优化知识的动态协作构建。实证部分选择了高等教育中的高等数学、数据结构和英语三门课程,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师生对基于地图的资源管理方式的接受度较高,并提出看法和意见,希望为以后的资源管理提供更好的方式。
教育部[5](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认为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董星胜[6](2020)在《互联网资源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21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进入信息化时代,互联网技术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互联网技术不但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还促进了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教育作为社会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在教学模式、手段上也发生了非常大的改变,因此我们要不断探索互联网+教育行之有效的方式和方法,加快现代教育模式的创新。体育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增强学生体质,传授体育知识技能培养意志品质的重要教育过程。而体育教学是学校实现体育教育目标的主要途径,它是在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中,运用合适的教学手段方法,指导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知识,基本的体育技能,最后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的活动。体育教学多在室外进行,由于在教授内容、方式和场景上的特殊,体育技能动作的教授大多依靠教师的详细讲解和亲身示范。但在实际教学中,示范动作过程短暂,学生在示范后的模仿仅能依靠自己初步印象,遗忘的速度相对较快。特别是对于一个完整的、相对独立的体育技术动作组合,实际教学中往往没有办法或很难做到分解教授,教师只能重复的进行动作技能的示范,结果导致一节课只能讲授一个知识点或者甚至多节课都讲授同样的知识点,严重影响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针对这一问题,互联网运用于体育教学可以很好的解决:互联网上的教学资源可以使学生完整详细的了解某一套技术动作组合和分解技术动作,解放学生的学习时间,使学生能随时随地巩固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如此,可以有效的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互联网资源在山东省潍坊市部分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得出如下主要结论:1.互联网体育资源在体育教学中的普及程度较小,有些学校的体育教学甚至还没有涉及到利用互联网的体育资源。2.网上的体育教学资源全面丰富,可以满足学生的日常使用,但体育资源质量优劣不等,存在体育资源内容分散,缺乏系统性和易用性的问题,学生理解有一定的难度。3.学校虽然支持学生利用互联网学习体育,仍有一部分学生不喜欢使用互联网学习,且使用互联网的学生更多集中于体育娱乐搜索上,很少通过体育资源学习体育技能。4.教师已经可以有效地将互联网资源与备课结合起来,丰富备课的内容,但方法手段单一,未能充分利用互联网在课上的优势。5.家长的网络监督意识强,但与教师的沟通相对较少且很少和学生共同参与。通过对结果的分析提出以下发展对策:1.促进学校互联网体育教学专业化,提高普及率。2.加快互联网体育教学资源的归纳和整合。3.学校加强投资建设,结合学生兴趣爱好创新体育教学,提高学生参与主动性。4.教师要提升网络素质,运用互联网优势,分析学生运动状况并针对教学。5.家长加强与教师的沟通,主动参与,统一家校教育影响。
崔安娜[7](2020)在《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的研究 ——以莫斯科国立大学为例》文中指出在当今,全球化和一体化的更新加速导致需要个人的主动性,不断补充专业知识与教育管理。知识的迅猛发展,技术及其互联网资源的增加极大地改变了现代教育的世界。这体现在形成获得新知识的优先途径,包括大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各个阶段。自主学习被广泛认为是在个人和职业生活中取得成功的最重要的人类活动。每个现代的大学生都需要学会学习能力,对现实的批判性理解的能力与在教育过程中解决出现的问题。如今,自主学习是教学方法的主要方向之一,包括学习外语。自主学习是指大学生完全独立学习,以及学生自己获得的知识、技能和学习能力。自主学习的主要原则是整个学习过程集中在大学生的个性上,使他在所有教育领域有更多的自由选择。本研究的目的是如何提升大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怎么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本文说明了,传统学习与自主学习之间的区别、介绍自主学习的基本特征、阐明了大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的特征。为了研究论文的题目,对国外研究做出调查,分析最近十年中教育学领域的国际期刊和会议的文章与材料。分析了,在组织独立工作中教师的作用,并考虑到大学生的专业培训,确定了自主学习的任务。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了解现代大学生自主学习的状况、自主学习的主要任务、自主学习的主要影响因素。在自主学习教育过程中大学生可以面临什么困难。在现代教育中怎么使用互联网资源为提高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研究结论显示在现代教育社会中自主学习的重要应用。自主学习怎么提高大学生的教育能力。在教育过程中,自主学习如何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我监控性,自我评价性。调查了莫斯科国立大学的自主学习教育情况,并且按照莫斯科国立大学外语学院的自主学习,可以提出一些建议:如何通过互联网资源促进大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对于教师指导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建议。
刘爽[8](2020)在《基于泛在学习理论的X大学硕士研究生在线学习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泛在学习是指在网络学习资源极大丰富的情况下,学习者能够充分运用互联网科技提供的各种技术手段,更加便利地去获取自己所需要的学习资源,以达到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地方都可以进行知识获取的学习活动。该理论由美国学者马克.维瑟(Mark Weiser)于1991年提出,其呈现的核心就是强调一种“人人、时时、处处”的学习特征,即学习者的学习不再会受到时间、地点、设备的限制。当前,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泛在学习理念正在悄然改变着高校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不仅仅局限在传统课堂,利用互联网信息媒体学习已经成为当代高校学生的学习生活常态,这种借助计算机网络进行知识获取的学习方式,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在线学习”。本研究中笔者选取X大学作为研究案例,在对泛在学习理论和在线学习进行相关文献分析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对X大学硕士研究生的在线学习现状、问题进行调查,根据呈现的问题对目前X大学硕士研究生的在线学习进行原因分析,进而有针对性的提出硕士研究生在线学习的优化建议。正文共分为四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对泛在学习的理论研究,分别阐述了泛在学习的内涵、学习方式、学习模式及对本研究的理论支撑。第二部分是对X大学硕士研究生在线学习现状及问题进行调查与分析。通过对硕士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了解当前硕士研究生在线学习的使用人数、时间占比、学习内容和学习动机四方面现状,随后分析当前硕士研究生在线学习存在的问题。第三部分是基于泛在学习理论对X大学硕士研究生在线学习呈现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通过对硕士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基于泛在学习理论,笔者认为,在线学习呈现问题的主要原因包括:网络优质学习资源开发有限、高校资金和技术支持不足;学习者缺乏学习主动性,工具性动机占主导;学习平台个性化教学功能开发不足,多元化在线学习建设机制不健全。第四部分是针对硕士研究生在线学习的优化建议。主要从建立健全网络学习平台体系、提高硕士研究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索“线上+线下”的混合教学模式三方面对当前硕士研究生的在线学习提出优化。
刘森,张书维,侯玉洁[9](2020)在《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文中研究说明根据国家对职业教育深化改革的最新要求,解读当前"三教"改革对于职教教育紧迫性和必要性,本文以3D打印技术专业为切入点,深层次分析3D打印技术专业在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时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并对"三教"改革的一些具体方案可行性和实际效果进行了探讨。
王静[10](2020)在《郑州市S中学英语信息化教学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说明21世纪的今天,随着现代IT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信息化也在快速地推进,网络课程以及在线教学已经成为现代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潜力无可限量。2020年2月以来,由于新冠病毒在我国的肆虐,大陆中小学学生延期返校上课期间的“停课不停学”活动,不仅验证了中国大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水平,而且业已成为世界范围内信息化教学发展的里程碑。信息化教学之实质是以传统的面授教学向在线教学转型,它不仅从知识获取到教与学均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而且也在推动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学习的形态重构。英语信息化教学实践则是信息化教学在英语课程的具体展现,是英语课程在信息化时代顺应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多元化教学手段方法应用到教学实践中的有益探索。论文遵循教学主体的学生的研究视角,按照“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思路,处理的中心问题在于如何运用信息化教学模式应用到初中英语课程并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提高英语学习成绩。本研究的基本框架如下:首先,论文从初中英语信息化教学发展历程出发,具体分析郑州市S中学英语信息化的现状,分析英语课程信息化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原因以及在教学实践中具体解决方式。这给一线英语教师的启示在于英语信息化教学在实践中有外部环境和教学主要参与者内在两方面因素。其次,在如何解决方面,论文从理论基础方面进行阐述和分析英语信息化教学,结合理论基础,用问卷调查得来的数据显示S中学当前英语信息化教学的现状并结合发展信息化教学的优劣势和机遇与挑战进行正反剖析。最后,综合分析结果得出,S中学英语信息化教学实践中的主要问题在于外部环境因素和教学主要活动者教师、学生方面,结合两方面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必须从内外两方面解决英语信息化教学实际中的问题,最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在信息化课堂中提高英语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论文的创新点在于通过学生的主体地位来分析问题,从学生在初中英语信息化教学中的映射到教师、学校、学校主管部门和社会大环境等方面。这不仅拓展了英语信息化的研究视角,也加深了人们对初中英语信息化的认知,丰富了教学实践的研究领域,也为我国初中英语信息化教学实践探索更多模式。
二、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为现代远程英语教学服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为现代远程英语教学服务(论文提纲范文)
(1)JITT云教学模式在中职《基础会计》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研究内容、方法与理论基础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三、技术路线 |
第三节 文献综述 |
一、JITT教学模式 |
二、云教学模式 |
三、文献述评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一节 相关概念 |
一、云教学模式 |
二、云教学模式的介质 |
三、“及时教学(JITT)云教学”模式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一、脱域理论 |
二、情境认知理论 |
三、认知双加工理论 |
四、资源依赖理论 |
第三章 中职《基础会计》课程会计教学的现状分析 |
第一节 中职学校会计教学现状调查设计 |
一、调查的组织实施 |
二、调查目的与调查方法 |
三、调查对象与调查单位 |
四、调查内容 |
第二节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会计教学现状调查结果 |
一、调查结果的可靠性分析 |
二、调查主要结果分析 |
三、在中职《基础会计》课程中引入“JITT云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分析 |
第四章 “JITT云教学模式”在中职《基础会计》课程中的教学设计 |
第一节 教学的目标与内容 |
一、教学目标设计 |
二、教学内容设计 |
第二节 教学策略与媒介设计 |
一、教学策略设计 |
二、教学媒介设计 |
第三节 教学的情境与资源设计 |
一、教学情境设计 |
二、教学资源设计 |
第四节 教学的过程与活动设计 |
一、教学过程设计 |
二、教学活动设计 |
第五节 教学的反馈设计 |
第五章 中职《基础会计》“JITT云教学模式”实施的课例展示 |
第一节 以原始凭证为例的“JITT云教学”实施简介 |
一、实施原则 |
二、实施步骤 |
第二节 实施环节课例展示 |
一、基于网络的学习任务布置 |
二、JITT 激励活动 |
三、学习者主动学习课堂 |
四、及时反馈 |
第三节 实施课例简评 |
一、后台学习数据分析结果 |
二、评价 |
第六章 中职《基础会计》“JITT云教学模式”实施效果评价 |
第一节 从教师角度看JITT云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 |
一、评价方法与过程 |
二、结果分析与总结 |
第二节 从学生角度看JITT云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 |
一、评价方法与过程 |
二、效果分析 |
第三节 研究总结与展望 |
一、研究回顾 |
二、研究局限 |
三、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传统会计教学设计的模板 |
附录2 《中职会计教学现状问卷》调查问卷(教师) |
附录3 《中职会计教学现状问卷》调查问卷(学生) |
附录4 会计行业发展现状访谈 |
附录5 教师课堂教学评价量表 |
附录6 云课堂教学反馈表 |
附录7 教师责任感量表 |
附录8 JITT云教学模式在中职《基础会计》课程中的应用效果调查 |
附录9 《基础会计》课程期末考核试卷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与的研究项目 |
致谢 |
(2)“互联网+汉语教学”模式在泰国的应用研究 ——以泰国北标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1.1 研究目的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相关概念阐释 |
1.3.1 互联网+ |
1.3.2 互联网+汉语教学 |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1.4.1 研究方法 |
1.4.2 创新点 |
第二章 “互联网+汉语教学”模式在泰国应用的必要性 |
2.1 泰国传统汉语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 |
2.1.1 汉语教学管理体系不健全 |
2.1.2 汉语师资力量缺乏 |
2.1.3 汉语教材选择缺乏统一性 |
2.1.4 汉语教学方式传统且单一 |
2.2 互联网在泰国汉语教学中的适用性 |
2.2.1 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 |
2.2.2 共享开放的教学资源 |
2.2.3 创新教学的方式方法 |
第三章 “互联网+汉语教学”模式在泰国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
3.1 泰国的汉语学习需求 |
3.1.1 经济发展催生语言需求 |
3.1.2 政府引导支撑语言需求 |
3.1.3 文化魅力吸引学习人群 |
3.2 泰国的互联网发展现状 |
3.2.1 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 |
3.2.2 互联网用户规模及结构 |
3.3 泰国的教育信息化发展 |
3.3.1 教育信息化战略规划 |
3.3.2 教育信息化的进程 |
3.4 泰国互联网汉语学习平台的发展 |
3.4.1 线上与线下学习相结合的平台 |
3.4.2 自主学习网站 |
3.4.3 移动学习应用 |
第四章 “互联网+汉语教学”模式在泰国北标中学的应用与反馈 |
4.1 泰国北标中学及其汉语教学情况概述 |
4.1.1 学校的基本情况 |
4.1.2 学校的汉语教学设施配置概况 |
4.1.3 学校汉语教师教学与管理概况 |
4.1.4 学校中学生汉语学习概况 |
4.2 “互联网+汉语教学”模式在课堂内的应用 |
4.2.1 通过视频录制进行教学 |
4.2.2 通过翻转课堂创新教学 |
4.2.3 通过在线测试评估教学 |
4.3 “互联网+汉语教学”模式在课堂外的应用 |
4.3.1 通过汉语学习软件或网站自主学习 |
4.3.2 通过社交通讯软件或网站答疑解惑 |
4.3.3 通过休闲娱乐软件或网站寓教于乐 |
4.4 “互联网+汉语教学”模式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 |
4.4.1 提升课堂的丰富性和趣味性 |
4.4.2 吸引学生注意力及激发积极性 |
4.4.3 升级学生汉语学习效果评估方式 |
4.4.4 拓宽学生获取汉语学习资源的渠道 |
4.5 “互联网+汉语教学”模式在实际应用中的阻碍 |
4.5.1 校园教学与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不齐全 |
4.5.2 汉语学习与管理平台尚未建立 |
4.5.3 汉语教师的现代化教育技能参差不齐 |
4.5.4 学生的知识辨别与整合能力不一 |
第五章 “互联网+汉语教学”模式在泰国的应用推广建议 |
5.1 加大对汉语教学信息化的支持力度 |
5.1.1 政策支持 |
5.1.2 技术支持 |
5.2 开发汉语学习与管理云服务平台 |
5.2.1 校校合作 |
5.2.2 校企合作 |
5.3 加强汉语教师的信息化教育素养 |
5.3.1 组织培训 |
5.3.2 实践总结 |
5.4 提高学生的有效信息筛选与整合能力 |
5.4.1 教师加强学习指导 |
5.4.2 学生发挥能动作用 |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
(3)COVID-19背景下K中学实施“互联网+教育”的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第1节 研究背景及研究问题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问题 |
第2节 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第3节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1.3.1 研究方法 |
1.3.2 技术路线 |
第2章 研究综述与理论基础 |
第1节 核心概念界定 |
2.1.1 互联网+教育 |
2.1.2 自主学习 |
第2节 研究现状及研究述评 |
2.2.1 国内研究现状 |
2.2.2 国外研究现状 |
2.2.3 研究述评 |
第3节 理论基础 |
2.3.1 终身学习理论 |
2.3.2 学习金字塔理论 |
2.3.3 个性化学习理论 |
第3章 COVID-19 背景下“互联网+教育”要素分析与模式构建 |
第1节 COVID-19 背景下“互联网+教育”的构成要素 |
3.1.1 大规模的在线教学实践 |
3.1.2 核心要素 |
第2节 COVID-19 背景下“互联网+教育”基础环境分析 |
3.2.1 基础设施与网络接入 |
3.2.2 在线教学的硬件环境 |
第3节 COVID-19 背景下“互联网+教育”教学支持分析 |
3.3.1 教学平台 |
3.3.2 教学工具 |
3.3.3 教学资源 |
第4节 COVID-19 背景下“互联网+教育”典型在线教学模式分析 |
3.4.1 同步在线教学模式 |
3.4.2 异步在线教学模式 |
3.4.3 智慧在线教学模式 |
3.4.4 混合在线教学模式 |
第5节 COVID-19 背景下“互联网+教育”模式的构建 |
3.5.1 模式的内涵 |
3.5.2 模式应用原则 |
第4章 COVID-19 背景下K中学“互联网+教育”的案例研究 |
第1节 K中学实施“互联网+教育”的案例分析 |
4.1.1 K中学的基本情况 |
4.1.2 K中学“互联网+教育”的基础环境 |
4.1.3 K中学“互联网+教育”的教学支持 |
4.1.4 K中学“互联网+教育”的教学模式 |
第2节 K中学实施“互联网+教育”的学生问卷调查 |
4.2.1 问卷设计 |
4.2.2 问卷调查实施 |
4.2.3 调查结果分析 |
第3节 K中学实施“互联网+教育”的教师访谈 |
4.3.1 访谈目的及访谈对象 |
4.3.2 访谈过程 |
4.3.3 访谈结果分析 |
第4节 K中学开展“互联网+教育”的困境及原因 |
4.4.1 基础设施方面:网络拥堵设备不均衡 |
4.4.2 教学支持方面:师生教育技术能力不足 |
4.4.3 教学模式方面:教学模式认识不清 |
第5章 “互联网+教育”在中学的发展策略探究 |
第1节 持续改善基础环境 |
5.1.1 提高网络资源有效性 |
5.1.2 尝试新技术教学终端 |
第2节 提高教学支持水平 |
5.2.1 建设统一教学平台 |
5.2.2 提升师生信息素养 |
5.2.3 共享优质教学资源 |
第3节 探索家校教学模式 |
5.3.1 调整校园教学模式 |
5.3.2 增加家校教学模式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节 研究结论 |
第2节 研究不足与改进 |
第3节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A:学习情况调查问卷 |
附录B:教师首轮访谈提纲 |
附录C:教师二轮访谈提纲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4)数字教育资源众包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提出问题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问题 |
1.1.3 研究目标 |
1.1.4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数字教育资源融合的相关研究 |
1.2.2 数字教育资源建设的相关研究 |
1.2.3 数字教育资源管理的相关研究 |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方法 |
1.3.2 技术路线 |
1.4 研究创新 |
1.5 文章结构 |
第2章 数字教育资源众包的理论基础 |
2.1 引言 |
2.2 数字教育资源的演化分析 |
2.2.1 数字教育资源的概念 |
2.2.2 数字教育资源的特征 |
2.2.3 数字教育资源的演化 |
2.3 数字教育资源众包的研究 |
2.3.1 数字教育资源众包的概念 |
2.3.2 数字教育资源众包的策略 |
2.3.3 数字教育资源众包的动机 |
2.4 数字教育资源众包的理论基础 |
2.4.1 建构主义理论 |
2.4.2 社会交换理论 |
2.4.3 社会实践理论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于数字教育资源众包的资源融合机制研究 |
3.1 引言 |
3.2 数字教育资源众包下的融合目标与原则 |
3.2.1 数字教育资源融合目标 |
3.2.2 数字教育资源融合原则 |
3.3 数字教育资源众包下的资源集聚 |
3.3.1 数字教育资源集聚流程 |
3.3.2 数字教育资源集聚方式 |
3.3.3 数字教育资源集聚策略 |
3.4 数字教育资源众包下的资源共享 |
3.4.1 数字教育资源共享过程 |
3.4.2 数字教育资源共享调节 |
3.4.3 数字教育资源共享激励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数字教育资源众包的资源建设机制研究 |
4.1 引言 |
4.2 数字教育资源众包建设机制的提出 |
4.2.1 数字教育资源众包建设的相关文献综述 |
4.2.2 基于社会实践理论生成数字教育资源众包建设的动因 |
4.2.3 基于社会实践理论生成数字教育资源众包建设的基础 |
4.3 数字教育资源众包建设机制的构建 |
4.3.1 数字教育资源众包建设机制的构建过程 |
4.3.2 数字教育资源众包建设机制的构成要素 |
4.3.3 数字教育资源众包建设机制的主要特征 |
4.4 基于数字教育资源众包的资源二次开发 |
4.4.1 数字教育资源二次开发的内涵与必要性 |
4.4.2 数字教育资源二次开发的挑战与策略 |
4.4.3 数字教育资源二次开发的分析框架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基于地图的数字教育资源众包的资源管理机制研究 |
5.1 引言 |
5.2 数字教育资源的管理过程 |
5.2.1 资源管理一般过程 |
5.2.2 数字教育资源管理过程分析 |
5.2.3 数字教育资源管理应用的影响因素 |
5.3 基于地图的数字教育资源众包的资源管理模型构建 |
5.3.1 选择课程和数据准备 |
5.3.2 地图的生成 |
5.3.3 地图的管理 |
5.3.4 地图可视化 |
5.4 基于地图的数字教育资源众包的资源管理模型构建原则 |
5.4.1 以学习者为中心和匹配相结合原则 |
5.4.2 以呈现可视化和创新性相结合原则 |
5.4.3 以符合教育规律和易用性结合原则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数字教育资源众包的技术验证与应用 |
6.1 引言 |
6.2 数字教育资源众包的系统开发 |
6.2.1 数字教育资源众包系统概述 |
6.2.2 数字教育资源众包平台的功能 |
6.2.3 数字教育资源众包系统与现有系统工具的集成分析 |
6.3 基于数字教育资源众包的资源融合应用分析 |
6.3.1 数字教育资源众包下的资源集聚 |
6.3.2 数字教育资源众包下的资源共享 |
6.3.3 数字教育资源众包下的初步效果 |
6.4 基于数字教育资源众包的资源建设实证研究 |
6.4.1 研究设计 |
6.4.2 研究步骤 |
6.4.3 研究工具 |
6.4.4 数据分析与结果 |
6.4.5 研究结果的分析 |
6.5 基于地图的数字教育资源众包的资源管理实证研究 |
6.5.1 研究设计 |
6.5.2 研究假设 |
6.5.3 数据分析 |
6.5.4 研究结论 |
6.6 本章小结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7.1 研究总结 |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基于TAM模型的初中生的技术接受度问卷调查 |
附录2 基于ARCS模型的初中生的学习动机问卷调查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等 |
致谢 |
(6)互联网资源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背景 |
1.2 选题依据 |
1.3 选题意义 |
1.4 文献综述 |
1.4.1 相关概念界定 |
1.4.1.1 体育教学 |
1.4.1.2 互联网资源 |
1.4.1.3 网络教学 |
1.4.1.4 网络教学平台 |
1.4.2 国内研究现状 |
1.4.2.1 体育教师信息素养的研究 |
1.4.2.2 互联网+体育教学的研究 |
1.4.2.3 家长参与互联网体育教学的研究 |
1.4.2.4 互联网资源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应用研究 |
1.4.3 国外研究现状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访谈法 |
2.2.3 问卷调查法 |
2.2.3.1 问卷的效度检验 |
2.2.3.2 问卷的信度检验 |
2.2.3.3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
2.2.4 数理统计法 |
2.2.5 逻辑分析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互联网资源现状分析 |
3.1.1 互联网资源的类型 |
3.1.2 互联网资源的特征 |
3.1.2.1 可调节性特点 |
3.1.2.2 交互性特点 |
3.1.2.3 广泛性特点 |
3.2 学校互联网相关教学设备的配置现状 |
3.3 学生应用互联网的学习现状 |
3.3.1 学生查找互联网体育资源的现状 |
3.3.1.1 学生利用互联网查找体育资源的人数情况 |
3.3.1.2 学生对运用互联网学习体育的态度 |
3.3.1.3 学生查找体育资源的工具分析 |
3.3.1.4 学生查找体育资源的原因 |
3.3.2 学生对互联网体育资源的评价 |
3.3.2.1 学生对互联网体育资源丰富性的评价 |
3.3.2.2 学生对互联网查体育资源满意度的评价 |
3.3.2.3 学生对互联网体育资源难易度的评价 |
3.4 教师应用互联网资源教学的现状 |
3.4.1 互联网体育教学教师群体分析 |
3.4.1.1 不使用互联网资源教学教师的分析 |
3.4.1.2 使用互联网资源教学教师的分析 |
3.4.2 体育课堂状况分析 |
3.4.2.1 体育教学课前分析 |
3.4.2.2 体育教学课上分析 |
3.4.2.3 体育教学课后分析 |
3.4.3 教师应用互联网体育资源教学存在问题的分析 |
3.4.3.1 体育教师运用互联网能力薄弱 |
3.4.3.2 互联网平台及软件使用少 |
3.4.3.3 体育教师对流行体育文化的关注少 |
3.5 家长对互联网资源应用到体育教学的态度 |
3.5.1 家长对应用互联网体育资源教学的态度分析 |
3.5.1.1 家长对体育教师应用网络资源教学的态度 |
3.5.1.2 家长对学生应用网络资源学习体育的态度 |
3.5.2 家长对学生使用互联网体育资源学习存在的问题分析 |
3.5.2.1 家长对学生上网的监督 |
3.5.2.2 家长和学生共同学习体育资源的分析 |
4 结论与对策 |
4.1 结论 |
4.2 对策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致谢 |
(7)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的研究 ——以莫斯科国立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一)大学生自主学习研究的缘起 |
(二)俄罗斯高校自主学习的概况 |
第一章 大学生自主学习的理论研究 |
第一节 传统学习与自主学习区别 |
一、传统学习的主要任务 |
二、自主学习的主要任务 |
三、传统学习与自主学习的分别 |
第二节 自主学习理论研究 |
一、关于自主学习内涵的研究 |
二、自主学习的三个类型 |
三、自主学习的三个阶段 |
四、自主学习的理论基础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莫斯科国立大学外语自主学习的现状 |
第一节 莫斯科国立大学的自主学习情况 |
一、教育方法:自主学习的环境 |
二、社会认知方法:自我监控在教育中 |
三、社会认知方法:自我管理在教育中 |
四、在外语自主学习中教师的角色 |
第二节 互联网资源下的自主学习方式 |
一、串联式配置学习外语的方法 |
二、自我调节学习外语的互联网资源 |
三、在自主学习外语过程中使用互联网 |
第三节 莫斯科国立大学自主学习的影响因素分析 |
一、莫斯科国立大学自主学习体系组织活动的管理 |
二、通过自主学习策略提升大学生的能力 |
三、莫斯科国立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影响因素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促进大学生自主学习的建议 |
第一节 为大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环境的建议 |
一、大学生自主学习的人文环境的建议 |
二、大学生自主学习的互联网资源环境建设 |
第二节 为大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建议 |
一、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
二、对于教师指导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建议 |
本章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
(8)基于泛在学习理论的X大学硕士研究生在线学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问题提出 |
(二)文献综述 |
(三)研究设计 |
(四)研究方法 |
(五)创新之处 |
(六)概念界定 |
一、泛在学习理论 |
(一)泛在学习的内涵 |
1.泛在学习的基本含义 |
2.泛在学习的基本要素 |
3.泛在学习的基本特征 |
(二)泛在学习方式 |
1.远程学习 |
2.数字化学习 |
3.移动学习 |
4.在线学习 |
(三)泛在学习模式 |
1.非正式资源学习 |
2.准正式主题学习 |
3.正式的课程学习 |
(四)泛在学习理论对本研究的理论支撑 |
1.在线学习是泛在学习理论在学习方式上的一种体现 |
2.泛在学习的特征决定在线学习的普遍应用 |
3.泛在学习的基本要素决定在线学习效果的发挥 |
二、X大学硕士研究生在线学习现状及问题 |
(一)问卷的调查与实施 |
1.调查目的 |
2.问卷编制与实施 |
3.信度和效度 |
(二)X大学硕士研究生在线学习现状 |
1.在线学习成为硕士研究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选择 |
2.在线学习成为课堂学习的良好辅助 |
3.在线学习内容以专业知识和未来就业相关知识为主 |
4.在线学习动机源于内部兴趣和外部需求 |
(三)X大学硕士研究生在线学习存在的问题 |
1.学生学习需求无法得到充分满足 |
2.交互学习过程中学生自我约束能力不强 |
3.学生的整体学习效果欠佳 |
三、泛在学习理论下X大学硕士研究生在线学习呈现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网络学习资源支持层面 |
1.优质学习资源开发有限 |
2.高校资金和技术支持不足 |
(二)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支持层面 |
1.缺乏学习的主动性 |
2.工具性动机占主导 |
(三)泛在计算技术支持层面 |
1.个性化教学功能开发不足 |
2.多元化在线学习建设机制不健全 |
四、硕士研究生在线学习的优化建议 |
(一)建立健全网络学习平台体系 |
(二)提高硕士研究生自主学习能力 |
(三)探索“线上+线下”的混合教学模式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1 X大学硕士研究生在线学习调查问卷 |
附录2 访谈提纲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9)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面临的突出问题 |
1.1 师资团队的教学素养相对偏差 |
1.2 3D打印技术专业教材不成体系,资源匮乏 |
1.3 教法难以提升学生参与的主动性 |
2 3D打印技术应用专业“三教”改革措施 |
2.1 通过“名师引领、双元结构、分工协作”的准则塑造团队 |
2.1.1 依托有较强影响力的带头人,有效开发名师所具备的引领示范效果 |
2.1.2 邀请大师授教,提升人才的技术与技能水准 |
2.2 推进“学生主体、育训结合、因材施教”的教材变革 |
2.2.1 设计活页式3D打印教材 |
2.2.2 灵活使用信息化技术,形成立体化的教学 |
2.3 创新推行“三个课堂”教学模式,推进教法改革 |
2.3.1 采取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法 |
2.3.2 构建与推进更具创新性的“三个课堂”模式 |
(10)郑州市S中学英语信息化教学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 问题的提出 |
二 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三 现有研究文献综述 |
(一)关于“网络学习空间”的研究 |
(二)关于信息化教学中翻转课堂的研究 |
(三)现有研究评述 |
四 主要内容与研究假设 |
(一)主要内容 |
(二)研究假设 |
五 概念界定 |
(一)网络学习空间 |
(二)教学模式 |
(三)信息化教学模式 |
(四)翻转课堂 |
六 理论依据 |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三)多元智能理论 |
七 研究方法 |
(一)文献研究法 |
(二)问卷调查法 |
(三)实验研究法 |
八 基本思路、重点、难点 |
九 研究框架 |
第一章 S中学英语信息化教学的发展历程 |
一 郑州市S中学 |
二 信息化教学发展 |
(一)教育信息化1.0时代 |
(二)教育信息化2.0时代 |
(三)多媒体环境下教学新模式 |
(四)网络环境下教学发展 |
三 初中英语信息化教学发展 |
(一)网络学习空间的应用 |
(二)英语学习APP的应用 |
(三)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 |
第二章 S中学英语信息化教学的现状 |
一 郑州市S中学英语信息化教学优、劣势分析 |
(一)优势资源分析 |
(二)劣势资源分析 |
二 郑州市S中学英语信息化教学存在的机遇和挑战 |
一 S中学英语信息化教学存在的际遇 |
二 S中学英语信息化教学存在的挑战 |
第三章 S中学英语信息化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和学生实际操作问题 |
(一)信息化教学认知能力和教学设计水平的需要加强 |
(二)信息化教学实施能力有待加强,教学评价体系有待完善 |
(三)学生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有待提升 |
二 学校环境和信息化产品自身问题 |
(一)学校信息化教学大环境需要改善 |
(二)信息化产品自身问题 |
三 S中学英语信息化教学产生问题的原因浅析 |
(一)外部环境因素 |
(二)学校内部因素 |
第四章 加强和改进中学英语信息化教学的对策建议 |
一 加强信息技术和英语教学的深度融合 |
(一)优化网络空间和资源 |
(二)加强信息化教学辅助的支持 |
二 引导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实践 |
(一)加深英语教师信息化教学理念 |
(二)鼓励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提高信息化教学水平 |
(三)减少教师非教学任务量 |
(四)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和培训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 A 中学生英语信息化教学情况调查表 |
附录 B 中学生英语信息化课堂教学模式学生调查表 |
附录 C S中学英语信息化教学模式教师访谈提纲 |
致谢 |
四、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为现代远程英语教学服务(论文参考文献)
- [1]JITT云教学模式在中职《基础会计》中的应用研究[D]. 田圆圆.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2]“互联网+汉语教学”模式在泰国的应用研究 ——以泰国北标中学为例[D]. 王奕祯. 西安石油大学, 2021(12)
- [3]COVID-19背景下K中学实施“互联网+教育”的案例研究[D]. 杜鹏.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4]数字教育资源众包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 郭东坡. 华中师范大学, 2021(02)
- [5]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
- [6]互联网资源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应用研究[D]. 董星胜. 曲阜师范大学, 2020(02)
- [7]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的研究 ——以莫斯科国立大学为例[D]. 崔安娜. 黑龙江大学, 2020(05)
- [8]基于泛在学习理论的X大学硕士研究生在线学习研究[D]. 刘爽. 渤海大学, 2020(11)
- [9]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J]. 刘森,张书维,侯玉洁. 数码世界, 2020(04)
- [10]郑州市S中学英语信息化教学实践研究[D]. 王静. 郑州大学, 20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