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美国六家天然气公司获科技进步PACESETTERS奖(论文文献综述)
梁晨[1](2020)在《我国上市公司跨境并购的融资方式选择及并购绩效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我国上市公司为了提升企业竞争力和加快技术革新,越来越多地并购国外优质企业。其中,并购融资方式的选择是决定跨境并购成败及其效果的关键因素。本文采用理论和案例分析结合的研究方法,对上市公司跨境并购融资方式及选择原因、跨境并购融资效果进行深入分析,并指出优化上市公司跨境并购融资方式选择的建议。首先,在分析总结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本文从总体上对我国上市公司跨境并购的现状、并购动机和特点进行讨论。接着,阐述了我国上市公司跨境并购融资方式类型和特点,并以六个跨境并购案例为样本,分析我国上市公司跨境并购融资方式的选择依据和偏好。然后,以20112019年我国上市制造业企业的跨境并购案例为研究样本,分析融资约束和行业全球价值链对企业跨境并购绩效的门槛效应和影响。最后,从完善制度建设、提升中介机构水平和丰富融资方式等几个方面,本文提出了我国上市公司科学、有效选择跨境并购融资方式的建议。通过本文的研究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在进行跨境并购时应综合考虑并购时长、资本结构、融资风险和成本等因素,制定适应公司现状的并购融资方式,并分析企业规模、上市年限等融资约束以及全球价值链对跨境并购绩效的影响。本文的研究为我国上市公司跨境并购融资方式的选择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孙灿[2](2019)在《中国与津巴布韦经贸合作研究(2000-2018)》文中提出近年来,中国与非洲大陆之间日益密切的经济联系受到各方的重视。本文以津巴布韦为个案探讨新时期的中非经贸合作。中国与津巴布韦之间的关系,可以追溯到津巴布韦独立前中国对其的支持。在中非贸易合作不断深化的同时,中国和津巴布韦的经贸合作也获得了快速发展。中津的双边经贸合作表现在许多领域和层面,如贸易、投资、技术合作等,尤其是在采矿、烟草、建筑、农业、交通、能源、资讯科技、纺织、旅游和军事等领域。2000年,津巴布韦因为推出的“土地改革快车道”计划政策遭到西方世界孤立,津巴布韦继而推出了“向东看”政策,重视向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关系。同时中国坚持不干涉政策,与津巴布韦的双边关系不断加深,中国成为津巴布韦重要的贸易伙伴和国际支持者。2007年后,津巴布韦实行本土化政策,对中津贸易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本文以采矿业和烟草业为主要案例,结合近十年来津巴布韦的本土化政策,分析研究了2000年以来中国与津巴布韦的双边的经贸合作关系。第一章主要回顾了1980年至1999年间早期的中津关系。在1980-1999年的这段时间里,中国向津巴布韦提供了大量帮助,成为后来中津关系发展的基石。第二章讲述了在2003年后中国与津巴布韦的经贸关系获得了长足的进步,以及分析这种发展背后的原因与表现。同时也回顾了津巴布韦在2007年之后陆续推出的多项本土化政策,并且分析本土化政策对中津贸易产生的影响。这些法案面向所有在津巴布韦的外国投资者,并非只针对中国,但严重的打击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投资者的积极性。第三章以具有代表性的个案作为研究切入点,分别对中国与津巴布韦在采矿业和烟草业领域的合作进行了深入的观察与研究,分析了两个行业的在津投资情况。结语部分总结了中津经贸发展中面临的挑战,并做出了相应对策的建议,给予了中津贸易一个客观的评价。文章通过研究中国与津巴布韦的双边经贸合作关系,有益于促进两国在经贸方面的下一步合作。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举世瞩目的新兴大国和全球第二大经济体,通过与非洲国家的合作,也有利于非洲国家在世界体系中的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国与津巴布韦经贸关系的合作与发展,有利于践行南南合作,为构建世界的政治经济新秩序做出贡献。
李玉斌,谢利昌,初琦,李玲珊[3](2019)在《第2章 压缩机市场发展分析》文中提出随着近几十年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建筑业、冷链物流、工业制造等领域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些领域的飞跃也带动了制冷(热泵)压缩机使用量的增长,推动着制冷压缩机技术的变革。在整个制冷行业链条当中,压缩机作为制冷设备的心脏,其作用不仅仅是提供制冷循环的动力,还可直接对国家节能环保、食品安全、提升人居舒适水平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俞珂[4](2019)在《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盈利能力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由要素驱动转为创新驱动,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在国家大力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更加注重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形势下,我国铝行业在产能基本稳定的基础上已经由快速规模扩张向结构优化方向转变。随着铝行业的供给侧改革,对于铝业企业盈利能力的分析变的至关重要。其根本宗旨是通过选取一家组织或者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对该组织或者公司的经营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对组织或者公司的财务结构进行改善,使公司的经营水平得以有效提升,进而使公司的盈利能力提高,推动公司长远发展。本文共分为七个章节,从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开始,整理了国内外相关的文献综述,并结合盈利能力相关理论,进而分析整个铝行业的现状,最后选取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作为重点分析对象,基于战略发展、会计和财务等视角,分析评价中国铝业的盈利能力,对该公司盈利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为中国其他铝业企业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刘拓[5](2019)在《电子科技大学成都校友创新创业调查》文中提出服务社会是电子科技大学“十三五”发展规划的主要任务之一,为更好的服务成都经济社会发展,本文对成都地区电子科技大学校友的创新创业活动进行多维度的调查,并根据调查的结果提出对策及建议。本次调研通过三种方式进行,一是针对成都市校友进行问卷调查。二是对成都校友67家新三板和A股上市公司、41家教师创办企业、70家校友创业企业分别进行二手数据调研。三是针对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不同发展阶段的六家典型校友创业企业进行访谈调研。调研发现:电子科大校友企业是成都市“双创”重要力量,而且是成都市新经济领域开拓的主力军。另外校友企业发挥了高端人才领军作用和专业人才“吸附”作用、校友企业有力的支撑了成都市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发展,提升了产业成熟度、为成都市提供就业,扩大税基做出贡献。校友有效链接产学研,获取政策性创新资源。另外还发现一些问题:新创企业技术成果转化不力;校友服务工作不到位;校友和校友企业在与学校合作方面还不是很顺畅,没有与学校进行更多的产学研对接;另外校友间以及校友企业间的合作也是寥寥无几;电子科技大学校友企业上市地和上市时间集中,创新创业活动受政策影响较大;创新引领能力不足,产业影响力不高;自主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还有相关支持政策推行不到位。针对这些问题,本文给出了几点建议:对电子科大来讲:加大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力度,促进大学知识溢出;升级校友服务平台,让校友网络发挥价值;与企业建立良性合作的长效机制;积极参与成都“校院企地”合作创新模式探索;提升教师和校友在成都经济发展中的影响力;加强学生创新创业理论知识的培养;为师生提供创新创业平台并构建保障体系;与政府加强合作。对成都市政府建议:持续推进对创新创业的鼓励政策、激发创新活力,打造样板标杆;加强政策宣传力度,优化创新创业服务;大力开展相关知识培训工作;起好牵头作用,构建产学研合作机制、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及知识产权保护的培训工作等。本次调研通过对成都地区校友创新创业活动系统的分析,在推断校友和校友企业对成都经济贡献的同时,也为电子科大建设“双一流”高校提供借鉴,同时有助于让校友企业群体更好的服务于成都市经济社会转型发展。
许春娟[6](2018)在《河北肥尔得肥料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指出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优先发展三农事业,给农业经济大力提供制度和政策支持。2017年的一号文件强调科技创新驱动,提出要加快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以此来加快农业经济发展。在科技迅猛发展的环境下,作为农业发展先锋的农业科技企业,对现代农业的发展、农民的增产增收、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起着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2017年3月,河北省科技厅发布《河北省农业科技小巨人企业培育工作指引》中指出农业科技小巨人企业是指能够独立完成从研发到生产销售一体化并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小型农业科技企业,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扶持政策,以促进农业科技企业的发展。而河北肥尔得肥料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是河北省的一家典型中小型农业科技企业,以生产高科技精品配方肥料为主,依托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农业资源环境研究所而建。面对良好的政策环境的同时,行业环境的变化,以及企业自身发展中的诸多问题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因此,本文通过对河北肥尔得企业进行调研,在了解该企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梳理了企业发展以及农业科技企业、肥料科技企业的相关文献,通过对企业的经营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探究出企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目的是为该企业的长期发展提供参考。本文主要基于企业发展的相关理论,在研读国内外对农业科技企业和肥料科技企业的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首先对中小型农业科技企业进行概念界定,同时简单介绍本文使用的理论基础,然后对肥尔得企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梳理,运用PEST分析法、五力模型以及SWOT分析法对该企业的外部环境、行业竞争环境以及企业整体的现状进行综合分析,总结了企业当前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根据所探究出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通过对肥尔得企业综合的分析发现,该企业当前的主要问题有四个:第一,资金薄弱,融资困难;第二,管理守旧,发展较慢;第三,销售方式单一,不能与时俱进;第四,技术人员比重较少,影响发挥技术优势。本文从企业角度出发,首次对河北肥尔得企业的现状进行分析,探究出企业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为企业发展提供参考,同时,也可以供与河北肥尔得企业相似的中小型农业科技企业的发展进行借鉴,这是本文创新之处。但是过去没有对河北肥尔得企业的研究可供参考,本文主要对该企业的宏观环境进行分析,在数据方面又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对该企业发展情况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分析。
程瓯[7](2016)在《中国电信产业的R-SCP分析》文中指出电信产业是中国近十几年来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把电信产业视为自然垄断产业,电信服务的基础性、网络的完整性以及电信运营的规模经济性决定了电信产业的自然垄断属性。1994年,中国联通的进入打破了电信业的垄断,之后中国电信业经历了几次大的拆分,电信市场的竞争格局基本形成。2008年电信产业融合重组,形成电信、移动和联通三足鼎立的局面。随着产业的发展和通信技术的进步,特别是“三网融合”政策的推进和移动互联网时代商业模式的变革,中国电信产业市场结构失衡、业务增长乏力的问题己经显现出来,在这些现象的背后,隐藏着规制与竞争方面的深层次的问题。因此,在打破垄断引入竞争以后,如何形成均衡的市场竞争格局,如何进一步规范市场行为,如何进一步完善电信监管机制,为电信运营商之间的有效竞争营造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是急需解决的问题。对垄断性较强但又具有一定竞争性的电信产业来说,单纯用规制理论或产业组织理论进行分析,都是有失偏颇的。因此,本文在“SCP”范式的基础上,结合电信产业的经济特性,将产业组织理论和规制理论相融合,构建了“政府规制-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的"R-SCP"理论分析框架,并通过这个理论框架对电信产业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以及电信产业规制进行研究,结合“三网融合”、移动互联网等新态势,对电信产业进行全面的实证分析,为我国电信业的产业组织发展、电信产业政策和规制改革等提出新的建议,为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提供参考。本文的研究内容归纳起来主要分为以下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和理论基础部分,包括第一章和第二章的内容。主要对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作了介绍。对相关理论进行考察,在回顾自然垄断理论、规制理论和产业组织理论的基础上,分析“SCP”范式对自然垄断产业的适用性以及局限性。第二部分构建电信产业"R-SCP"理论分析框架,包括第三章和第四章的内容。介绍了我国电信产业的发展历程,分析电信产业面临的新形势和新问题,结合电信产业所具有的自然垄断与竞争特性,构建"R-SCP"理论分析框架,在该理论框架内,规制、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都是电信产业的内生变量,规制影响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同时也受到市场结构、市场行为与绩效的影响。第三部分是实证研究部分,包括第五章、第六章和第七章的内容。运用"R-SCP"理论分析框架对中国电信产业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进行实证分析。重点分析不对称规制、“三网融合”对市场结构的影响,分析“移动通信转售”、手机实名制等产业政策变化以及放松规制对市场行为的影响,结合电信产业几次大的拆分和重组,对各个阶段的市场绩效进行实证分析。第四部分是移动互联网对电信产业组织及规制的影响,主要是第八章的内容。分析移动互联网对电信产业市场行为、市场绩效的影响,并以“微信”为例分析移动互联网对电信产业语音、短信业务的替代作用,指出移动互联网时代电信产业组织变革和转型方向,探索移动互联网时代电信产业的商业模式创新。并分析移动互联网时代电信产业规制的新特点。第五部分是中国电信业产业组织有效化及规制合理化建议,包括第九章和第十章的内容。介绍了电信产业组织有效化的内涵及目标,规制合理化与产业组织有效化的关系,以及产业融合对电信规制的影响,借鉴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的电信规制与改革经验,对中国电信业产业组织有效化及规制合理化提出政策建议。最后,对全文的主要结论进行总结,对下一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本文研究表明,中国电信业的产业组织受到政府规制和市场机制两方面的共同影响,随着产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和进一步放松规制,市场机制对电信产业组织的影响将越来越强。但由于电信产业所具有的网络特性,政府规制仍然有必要保持。政府需要改变直接用行政手段参与电信业产业组织调整的状况,更多地借助市场机制实现对电信产业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的调整,重点关注对公平竞争环境的塑造和保护。
胡运林[8](2016)在《金发科技价值评估研究》文中认为企业价值评估,目的是分析和衡量企业的公平市场价值,帮助企业在进行并购重组和股权投资等金融活动时做出正确合理的决策;帮助投资者在逐步市场化的证券市场中识别优秀的投资标的,以合理的价格买入和卖出。因此,不论是企业经营还是个人投资活动,公司价值评估都是非常重要的前提和基础。本文首先阐述了哈佛分析框架,包括战略分析、会计分析、财务分析和前景分析等,介绍了企业价值评估方法;接着,理论联系实际,采用案例分析法,运用哈佛分析框架和自由现金流贴现模型对金发科技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价值评估。具体内容包括:第一,对金发科技进行了战略分析,包括宏观环境分析、行业分析、竞争对手分析、管理层战略和运营结果的切合度分析等;第二,从资产质量、利润质量和股东权益报酬率等视角对金发科技进行了财务分析,并根据战略分析和财务分析的结果对金发科技进行前景预测;第三,运用自由现金流贴现模型对公司进行了价值评估,并结合市盈率方法,对以上估值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评价。本文通过定性和定量研究以及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金发科技的价值进行了评估,研究方法对于化工行业特别是塑料子行业的企业价值评估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研究结论还有利于企业改进战略发展方向和经营策略,同时也帮助投资者形成正确的投资决策。
金珊珊[9](2014)在《金砖国家科技创新金融支持体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金砖国家因在21世纪前十年的优异表现而成为全球新兴经济体中的典型代表,也成为拉动世界经济的引擎。然而近年来,金砖国家经济增速下滑、整体表现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除了世界经济复苏艰难、外部环境不佳之外,主要还是自身增长潜力的局限性、经济结构的严重不合理性,以及随之而来的内在经济脆弱性和非稳定性。目前,通过发展创新经济、尽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已经成为金砖国家保持稳健增长的重要途径。而金融资本在创新技术的产生、成长和壮大,并最终形成主导范式推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说,科技创新依靠稳定持续的金融供给,而一个有效的金融体系能够聚集资金并且将其配置到最有竞力的主体中去。金砖国家政府在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发展的过程中,已经初步形成了以政府作用为主导其他金融部门为补充的科技创新金融支持体系,依靠不断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和加强金融政策扶持来弥补科技创新资金供给的“麦克米伦缺欠”。然而,过度的政府干预往往抑制了市场的自发调节作用,金融体系对科技创新支持的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因此,研究金砖国家科技创新金融支持体系不仅能够对金砖国家以金融手段支持科技创新的作用与效果得出初步结论,而且可以进一步分析影响金砖国家科技创新金融支持体系的因素,从而为中国科技创新金融支持体系的优化提供镜鉴与政策参考,同时也为其他发展中国家以金融手段促进科技创新,进而实现内生性增长提供理论依据。全文共六章,具体结构安排如下:第一章为绪论。主要阐述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并且在梳理和评述国内外有关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相关研究基础上,提出本文的思路与内容。第二章为金融体系对科技创新支持的作用机理。首先,分析了由于科技创新的基本属性决定了政府对其实施金融支持的必要性,进而探讨了在发展中国家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金融抑制等问题。最后,论述了高效完善的科技创新金融支持体系内不同供给主体对科技创新的支持作用。第三章为金砖国家科技创新金融支持体系的演进与特征。首先对金砖国家科技及金融支持科技的历史背景进行了简要回顾;其次,从政府、金融中介、创业风险投资及多层次资本市场四个供给主体的层面,对金砖五国科技创新金融支持体系的特征进行详细地梳理与总结。第四章为金砖国家科技创新金融支持体系比较。首先,从金砖国家科技创新金融支持体系的政府层面,比较了政府支持科技创新的作用、强度、实施手段及方法;其次,对科技创新金融支持体系内供给主体和需求主体的主要结构、参与程度及能力与作用进行比较;之后,对金砖国家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效果进行比较;最后,在横向与纵向比较结果的基础上归纳出金砖国家科技创新金融支持体系存在的问题。第五章为优化中国科技创新金融支持体系的对策建议。在前文理论和经验分析的基础上,本章首先提出了优化中国科技创新金融支持体系的思路、结构与原则;然后,针对科技创新金融支持体系内的各个供给主体的现状,提出具体的政策建议。第六章为结论。本章对全文的主要结论和重要观点进行了归纳总结。本文创新性集中体现在研究视角与研究对象两个方面。一是研究视角。已有研究单方面讨论高科技企业的需求,往往难以确定何种金融部门更有利于促进科技企业发展。本文从金融市场上需求主体的特性和供给主体的作用两方面入手,探讨市场机制下科技企业在不同生命周期的金融需求以及不同金融部门在动员储蓄、分散风险和配置资金方面的作用机制与方式的利弊,为发现供给主体与需求主体结合的最优路径奠定基础。二是研究对象。已有研究大多以发达国家或地区为研究主体,尽管近年来针对部分金砖国家具体部门支持科技创新的作用与效果的相关研究也不断出现,但将金砖国家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的却较为鲜见。本文以金砖五国为研究对象,不仅可以使中国在科技创新金融支持体系的优化与完善过程中获得重要的镜鉴与启示,还可以得出一个比较具有一般性的发展中国家以金融手段支持科技创新的经验与理论概括。由于本人在基础理论知识及科研能力方面的局限,论文的写作尚存在一些遗憾和不足,归纳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缺少定量分析的支持与检验。由于受限于金砖国家企业微观数据的可得性,论文的研究缺少对金砖国家金融支持体系效果的实证检验。第二,缺乏更为深入全面的理论分析。研究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支持科技创新涉及宏观、微观经济学、金融学、管理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等多学科理论,科技创新金融支持体系亦是一个系统化、复杂化的研究领域,本文的研究内容只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一般性的、概括性的论述,一些观点与见解尚显朴素与稚嫩。
敦忆岚[10](2014)在《新时期中国企业对外投资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指出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近几十年来获得快速发展,已经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也推动着我国与世界各国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但是随着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结构及投资规模呈现出高端化和扩大化的发展趋势,在新时期世界宏观环境和国内经济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的过程中,也面临着各种新老问题的交织和愈加严峻的挑战,较之以往更具复杂性和风险性。通过不断提升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水平作为实施我国强国战略的重要途径之一,是一项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工作,需要包括政府、金融机构、社会组织尤其是各类企业的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和共同努力。本论文旨在学习借鉴国内外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和文献的基础上,按照系统综合分析框架,从五个不同方面分析新时期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本论文初步提出全面系统分析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全球竞争力提升理论模型-WEPFCL六力分析模型雏形,研究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特点和经验,尤其是存在的问题和面对的挑战,借鉴美国、日本、欧洲和“亚洲四小龙”等国家和地区对促进对外直接投资的有益实践和对我们的启示,并以加拿大特大型钾矿资源投资开发项目具体案例分析存在的问题和思考,最后上升到普遍性,对未来5~15年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目标和模式进行预测,并提出促进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相关对策建议,以期使我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事业能够健康可持续地发展。其中,全面系统地论述了新时期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困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国内整体环境方面:对外直接投资强国战略缺失、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在世界占比低、区域选择不合理、投资领域层次低等。(2)政府和社会支持方面:对外直接投资法律法规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缺少统一权威的国家级管理机构、国家对外直接投资中长期规划缺失、政府管理体制不能完全满足企业要求、缺乏对民营企业的相关支持政策、外交保护和国际双多边和区域合作协调机制有待进一步加强、对外直接投资社会服务体系缺失、行业组织协调机制缺位造成我国企业间的恶性竞争时有发生。(3)国内财税金融体系保障方面:国家财政资金支持力度有待加强、金融机构相关产品和服务尚未满足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需求、民间金融机构的积极性和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缺少对外直接投资税收方面更加优惠的政策、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保险制度不够健全。(4)世界外部环境方面:世界经济复苏基础脆弱、全球投资保护主义升温,“中国因素”引发独特的政治风险、发达国家通过各种政策调整设置投资障碍、国际安全形势复杂、法律规则和劳资纠纷等社会风险制约。(5)企业自身实力方面: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战略不明确决策盲目、竞争实力不强议价能力较弱、企业管理机制尚不健全;缺乏核心技术和优秀人才、民营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弱,中小企业投融资能力建设不足。本论文通过对美国、日本、欧洲和“亚洲四小龙”等国和地区的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成功经验的分析,得出其成功经验的启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确立对外直接投资战略在国家经济强国战略中的重要地位;放松管制鼓励对外直接投资主体多元化;设立专门的对外直接投资促进管理机构;完善财税、金融等支持体系和保险制度以支持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把握国际机遇和国际双多边协调政策主动权为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提供保护;企业重视制定对外直接投资战略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是对外直接投资成功的基础。本论文又对未来5~15年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目标和模式进行了初步的预测。我国必将实现成为世界第一大对外直接投资强国、占据世界经济主导地位的目标,形成全球投资体系和国际宏观形势利好局面,建成完善的对外直接投资促进和保障体系,形成多元化、全方位、多领域的对外直接投资体系,培育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集团。最后,提出了新时期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战略和对策:(1)要持续保持开放型经济的快速发展、增强对外直接投资内生动力、完善顶层设计和制定对外直接投资战略;(2)成立国家级统一的对外直接投资促进管理机构、建立以出台《对外直接投资法》为基础的法律体系;(3)制定《国家中长期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4)建立和完善对外直接投资促进、服务和监管体系;(5)进一步完善财政金融支持政策、建立与国际市场竞争相适应的外汇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保险体系、创设对外直接投资专项基金、建立民营企业控股的金融机构、提供贷款优惠和便利的金融服务;(6)企业明确对外直接投资战略、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增强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充分利用国际组织改善投资环境、增强防控风险能力和注重对外直接投资国际化人才队伍建设。本论文在尽可能广泛吸收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该选题进行了力所能及的研究。由于受个人学识水平、时间和研究条件等的限制,论文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如对以全球视野看待国际对外直接投资的历史和理论研究得还很不够深入,虽然在分析西方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对中国的适用性的基础上,提出了系统分析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方法框架和WEPFCL国际竞争力理论模型的雏形,但没能进一步完善和深化,需要今后进一步加以研究和完善。
二、美国六家天然气公司获科技进步PACESETTERS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美国六家天然气公司获科技进步PACESETTERS奖(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上市公司跨境并购的融资方式选择及并购绩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的背景和意义 |
1.1.1 课题背景 |
1.1.2 课题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上市公司跨境并购融资方式 |
1.2.2 上市公司跨境并购融资方式的影响因素 |
1.2.3 上市公司跨境并购融资方式的效果 |
1.2.4 上市公司跨境并购融资方式的风险 |
1.2.5 文献评述 |
1.3 研究目的、内容和技术路线 |
1.4 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
第2章 上市公司跨境并购融资的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并购以及跨境并购 |
2.1.2 并购融资和跨境并购融资概念 |
2.2 并购融资的理论基础 |
2.2.1 效率理论 |
2.2.2 信息理论 |
2.2.3 代理理论 |
2.2.4 交易费理论 |
2.2.5 市场势力理论 |
2.3 跨境并购动因的理论基础 |
2.3.1 企业价值低估论 |
2.3.2 基于非生产性的规模经济理论 |
2.3.3 产业组织理论研究 |
第3章 上市公司跨境并购融资方式的选择 |
3.1 上市公司跨境并购融资方式类型 |
3.2 上市公司跨境并购融资方式的选择依据 |
3.2.1 案例介绍 |
3.2.2 并购动机对融资方式选择的影响分析 |
3.2.3 并购金额对融资方式选择的影响分析 |
3.2.4 并购方资本结构对融资方式选择的影响分析 |
3.2.5 上市公司融资风险 |
3.2.6 上市公司融资成本 |
第4章 我国上市公司跨国并购融资绩效分析 |
4.1 理论分析与假设 |
4.1.1 企业融资约束与跨国并购绩效的关系 |
4.1.2 全球价值链与跨国并购绩效的关系 |
4.1.3 全球价值链、融资约束与并购绩效的相互关系 |
4.2 样本选取、变量定义与模型设定 |
4.2.1 样本选取 |
4.2.2 变量定义 |
4.2.3 模型设定 |
4.3 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
4.3.1 融资约束影响跨国并购绩效的门槛效应 |
4.3.2 全球价值链对融资约束与跨国并购绩效的影响 |
4.3.3 不同发展水平国家跨国并购绩效的差异 |
4.3.4 融资以及支付方式对跨境并购绩效的影响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优化上市公司跨境并购融资方式选择的建议 |
5.1 建立和完善海外并购融资制度 |
5.1.1 完善并购融资相关法律法规 |
5.1.2 适当缓解上市公司融资约束 |
5.2 鼓励中介机构参与跨境并购融资 |
5.2.1 大力发展私募股权基金 |
5.2.2 提升中介机构的专业水平 |
5.2.3 鼓励中介机构参与海外并购 |
5.3 丰富跨境并购融资方式力度 |
5.4 加快提升我国各行业全球价值链地位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1 2011 ~2019年我国上市制造业企业的跨国并购案例 |
个人简历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2)中国与津巴布韦经贸合作研究(2000-2018)(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概况 |
三、本文框架、主要创新点及不足 |
第一章 中津关系的简要回顾(1980-1999) |
第一节 中国对津巴布韦独立运动的支持 |
第二节 1980-1999 年间中津经贸合作 |
第二章 中国与津巴布韦经贸快速发展(2000-2018) |
第一节 中国与津巴布韦贸易大发展的背景 |
一、经济全球化浪潮 |
二、中非合作论坛的成立与发展 |
三、津巴布韦土地改革、西方制裁与“向东看”政策 |
四、中国对土地改革的积极反应与不干涉政策 |
第二节 中国与津巴布韦贸易大发展的表现与特点 |
一、中国与津巴布韦贸易大发展的表现 |
二、中国与津巴布韦贸易大发展的特点 |
第三节 本土化对中津关系的影响 |
一、本土化政策出台的背景和目的 |
二、本土化政策的主要内容 |
三、本土化政策对中津贸易的影响 |
(一)本土化政策使津巴布韦经济面临困境 |
(二)本土化政策冲击中国在津巴布韦的矿业投资 |
(三)本土化政策导致津巴布韦美元现金短缺 |
四、津巴布韦新变化 |
第三章 中津贸易合作个案研究 |
第一节 中津矿业合作 |
一、安津公司在津开展矿业开采 |
二、安津集团在津树立良好形象 |
三、本土化政策波及安津公司 |
第二节 中津烟草业合作 |
一、天泽烟草公司在展开业务 |
二、天泽烟草公司对津社会发展贡献情况 |
三、天泽烟草公司获本土化豁免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3)第2章 压缩机市场发展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2.1压缩机整体市场发展情况介绍 |
2.2按压缩机产品类型分析 |
2.2.1转子式压缩机市场分析 |
2.2.2全封活塞式压缩机市场分析 |
2.2.3涡旋式压缩机市场分析 |
2.2.4半封活塞式压缩机市场分析 |
2.2.5半封螺杆式压缩机市场分析 |
2.2.6工业制冷压缩机市场分析 |
(4)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盈利能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一、国外文献综述 |
二、国内文献综述 |
三、文献述评 |
第三节 研究内容及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三、研究框架 |
第二章 盈利能力相关理论 |
第一节 盈利能力概述 |
一、盈利能力的概念 |
二、盈利能力分析的意义 |
第二节 盈利能力影响因素 |
一、财务因素 |
二、非财务因素 |
第三节 盈利能力分析方法 |
第三章 我国上市铝业企业盈利情况概述 |
第一节 上市铝业企业盈利情况现状 |
一、铝行业的基本介绍 |
二、行业政策概述 |
三、近几年铝价变动分析 |
四、上市铝业企业盈利情况 |
第二节 铝业行业存在的共性问题 |
第四章 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概况 |
第一节 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简介 |
一、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发展状况 |
二、中国铝业股本结构 |
第二节 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业务构成与基本财务状况 |
一、主要业务构成情况 |
二、中国铝业的基本财务数据 |
第五章 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盈利能力综合分析 |
第一节 战略分析 |
第二节 会计分析 |
第三节 财务分析 |
一、中铝盈利性分析 |
二、中铝获现性分析 |
三、中铝成长性分析 |
第四节 前景分析 |
第六章 中铝盈利能力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建议 |
第一节 中铝盈利能力存在的问题分析 |
一、资产规模庞大,经营效率低下 |
二、产品成本居高,市场竞争力弱 |
三、存在闲置资金,不能充分利用 |
四、融资结构不合理,财务杠杆难以发挥 |
第二节 增强中铝盈利能力的对策建议 |
一、剥离不良资产,淘汰落后产能 |
二、降成本增效率,精简组织管理 |
三、建立风险投资标准,充分利用闲置资金 |
四、完善营销创新机制,调整优化采购策略 |
五、加强财务风险防控,开拓融资渠道增效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二节 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电子科技大学成都校友创新创业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调研背景 |
1.2 调研目的及意义 |
1.3 调研设计 |
1.3.1 调研问题 |
1.3.2 研究方法 |
1.3.3 调研过程 |
1.3.4 数据分析方法 |
1.4 研究内容与论文框架 |
1.4.1 研究内容 |
1.4.2 论文框架 |
1.5 本文创新之处 |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型大学校友创新创业调查经验 |
2.1 MIT校友创新创业调查 |
2.2 斯坦福大学校友创新创业调查 |
2.3 清华大学校友创新创业调查 |
2.4 浙江大学创新创业生态蓝皮书 |
2.5 经验总结 |
第三章 电子科技大学成都校友创新创业现状分析 |
3.1 电子科大校友企业对成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
3.1.1 被调查企业的基本情况 |
3.1.2 “双创”重要力量 |
3.1.3 新经济领域开拓的主力军 |
3.1.4 发挥高端人才领军作用和专业人才“吸附”作用 |
3.1.5 支撑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发展,提升产业成熟度 |
3.1.6 解决就业,扩大税基 |
3.1.7 连接产学研、获取政策性创新资源 |
3.2 电子科大校友创新创业情况 |
第四章 校友企业创新创业典型案例 |
4.1 迈普通信 |
4.1.1 迈普通信及创始人简介 |
4.1.2 迈普通信的创新历程 |
4.1.3 迈普通信持续创新的秘诀 |
4.1.4 案例小结 |
4.2 华气厚普 |
4.2.1 华气厚普及创始人简介 |
4.2.2 华气厚普创业发展路线 |
4.2.3 华气厚普如何一步一步突破产业瓶颈 |
4.2.4 华气厚普面临的挑战 |
4.2.5 案例小结 |
4.3 极米科技 |
4.3.1 极米科技和创始人简介 |
4.3.2 极米科技创业发展简史 |
4.3.3 极米科技快速发展的动因 |
4.3.4 案例小结 |
第五章 电子科大成都校友创新创业存在的问题 |
5.1 科技成果转化不力 |
5.2 校友服务工作不到位 |
5.3 企业与高校合作不紧密 |
5.4 经济贡献持续性不足 |
5.5 校友企业创新引领能力不足,产业影响力不高 |
5.6 相关政策推行不到位 |
第六章 提升校友创新创业对成都市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的措施 |
6.1 对电子科大的建议 |
6.1.1 加大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力度 |
6.1.2 升级校友服务平台 |
6.1.3 与企业建立良性合作的长效机制 |
6.1.4 提升教师和校友影响力 |
6.1.5 加强学生创新创业理论知识的培养 |
6.1.6 为师生提供创新创业平台并构建保障体系 |
6.1.7 与政府加强合作 |
6.2 对成都市政府的建议 |
6.2.1 持续推进针对创新创业的鼓励政策 |
6.2.2 激发创新活力,打造样板标杆 |
6.2.3 加强政策宣传力度,优化创新创业服务 |
6.2.4 大力开展相关知识的培训工作 |
6.2.5 牵头构建产学研合作机制 |
6.2.6 加大对科技服务企业的支持力度 |
第七章 结论与不足 |
7.1 结论 |
7.2 研究不足之处与展望 |
7.2.1 本次研究不足之处 |
7.2.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6)河北肥尔得肥料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企业发展理论相关研究 |
1.3.2 农业科技企业相关研究 |
1.3.3 肥料企业发展问题相关研究 |
1.3.4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1.4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与技术框架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4.3 技术框架 |
1.5 创新点与不足 |
1.5.1 创新点 |
1.5.2 不足之处 |
1.6 本章小结 |
2 基本概念界定和相关理论基础 |
2.1 基本概念 |
2.1.1 中小型企业 |
2.1.2 中小型农业科技企业 |
2.2 相关理论概述 |
2.2.1 资源基础论 |
2.2.2 市场结构论 |
2.2.3 能力理论 |
2.2.4 可持续发展理论 |
2.3 企业内外部环境分析工具 |
2.3.1 SWOT分析法 |
2.3.2 PEST分析法 |
2.3.3 五力模型 |
2.4 本章小结 |
3 河北肥尔得肥料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发展现状 |
3.1 基本情况 |
3.1.1 发展历程 |
3.1.2 河北肥尔得企业的特点 |
3.2 河北肥尔得企业经营现状 |
3.2.1 企业资源 |
3.2.2 企业能力 |
3.3 本章小结 |
4 河北肥尔得肥料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发展情况综合分析 |
4.1 河北肥尔得企业的PEST分析 |
4.1.1 政治环境分析 |
4.1.2 经济环境分析 |
4.1.3 社会环境分析 |
4.1.4 技术环境分析 |
4.2 河北肥尔得企业的五力模型分析 |
4.2.1 同行业的竞争 |
4.2.2 潜在竞争者进入的能力 |
4.2.3 替代品的替代能力 |
4.2.4 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 |
4.2.5 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 |
4.3 河北省肥尔得企业的SWOT分析 |
4.3.1 外部机会(Opportunity) |
4.3.2 外部威胁(Threat) |
4.3.3 内部优势(Strength) |
4.3.4 内部劣势(Weakness) |
4.3.5 河北肥尔得企业SWOT分析结论 |
4.4 河北肥尔得企业发展中的问题 |
4.5 本章小结 |
5 推动河北肥尔得企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
5.1 充分利用政策扶持,缓解企业资金压力 |
5.2 合理利用企业资源,增强企业发展实力 |
5.2.1 企业资产整合,提高利用效率 |
5.2.2 注重人力资源建设,加强人才管理 |
5.3 增强企业能力,加强科学管理 |
5.3.1 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增强产品质量 |
5.3.2 建设现代企业制度,提升管理能力 |
5.3.3 制定品牌战略,形成营销优势 |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致谢 |
中文详细摘要 |
(7)中国电信产业的R-SCP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创新点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本文研究的思路、方法与内容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3.3 研究内容 |
1.4 本文的创新点 |
第2章 理论基础 |
2.1 自然垄断理论 |
2.1.1 早期自然垄断理论 |
2.1.2 传统自然垄断理论 |
2.1.3 现代自然垄断理论 |
2.2 规制理论 |
2.2.1 规制公共利益理论 |
2.2.2 规制俘获理论 |
2.2.3 规制经济理论 |
2.3 产业组织理论 |
2.3.1 产业组织理论概述 |
2.3.2 产业组织理论的SCP范式 |
2.3.3 传统SCP范式对自然垄断产业的适用性分析 |
2.4 中国电信业的产业特性 |
2.4.1 中国电信业的技术经济特征 |
2.4.2 电信业技术经济特征的变化 |
2.4.3 电信企业行为的经济学分析 |
第3章 中国电信业的发展历程及面临的新问题 |
3.1 中国电信产业的发展历程 |
3.1.1 中国电信产业发展初期 |
3.1.2 中国电信业市场拆分重组历程 |
3.2 中国电信产业监管政策演进 |
3.2.1 从垄断到调整市场结构引入竞争 |
3.2.2 从调整市场结构转向规范市场行为 |
3.2.3 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提高市场绩效——成立中国铁塔公司 |
3.3 中国电信产业面临的新形势和新问题 |
3.3.1 移动互联网对电信业传统商业模式形成挑战 |
3.3.2 “三网融合”政策推进加剧了电信市场竞争 |
3.3.3 电信运营商在产业链中的主导地位逐渐弱化 |
3.3.4 防范打击电信诈骗对运营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第4章 构建“R-SCP”电信产业分析框架 |
4.1 电信业规制的目标 |
4.2 电信业规制的主要内容 |
4.3 中国电信产业规制的现状 |
4.4 现有理论在电信产业组织研究中的局限性分析 |
4.4.1 “SCP”范式在电信产业组织研究中的局限性 |
4.4.2 规制理论在电信产业组织研究中的局限性 |
4.5 电信产业组织的研究思路 |
4.5.1 决定电信产业组织变迁的重要因素 |
4.5.2 电信产业组织研究的主要思路 |
4.6 构建基于规制的“R-SCP”理论分析框架 |
4.6.1 “R-SCP”框架的逻辑关系 |
4.6.2 “R-SCP”理论框架对电信产业的适用性 |
第5章 基于规制的中国电信产业市场结构分析 |
5.1 影响市场结构的主要因素 |
5.2 中国电信产业市场结构分析 |
5.3 政府行为对电信市场结构的直接塑造 |
5.3.1 放松进入规制与引入竞争 |
5.3.2 电信纵向拆分对市场结构的影响 |
5.3.3 电信南北拆分对市场结构的影响 |
5.4 不对称规制对市场结构的影响 |
5.4.1 进入者策略与在位者优势 |
5.4.2 不对称规制对市场份额和价格的影响 |
5.4.3 不对称规制与联通CDMA手机补贴 |
5.4.4 不对称规制对市场结构的影响——3G/4G牌照发放 |
5.4.5 “单向携号转网”规制政策对市场结构的影响 |
5.5 企业行为对电信市场结构的影响 |
5.5.1 中国电信的限制性定价对市场结构的影响 |
5.5.2 中国移动的差异化策略对市场份额的影响 |
5.5.3 中国联通的技术创新行为 |
5.6 产业融合对电信业市场结构的影响 |
5.6.1 三网融合对电信产业市场结构的影响 |
5.6.2 中国三网融合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
5.6.3 中国广电成为第四大电信运营商影响市场格局 |
第6章 基于规制的中国电信产业市场行为分析 |
6.1 市场行为的影响因素 |
6.1.1 影响电信企业市场行为的主要因素 |
6.1.2 规制条件下企业行为特征分析 |
6.1.3 中国电信企业各阶段行为分析 |
6.2 规制与放松规制对电信市场行为的影响 |
6.2.1 规制失效下电信企业的排他性行为 |
6.2.2 不对称规制下的电信市场竞争行为 |
6.2.3 电信企业对规制的突破与放松规制 |
6.3 市场结构对市场行为的影响——以中国联通为例 |
6.3.1 中国联通3G市场定位 |
6.3.2 中国联通3G六统一运营策略 |
6.3.3 中国联通价格行为分析 |
6.3.4 中国联通非价格行为分析 |
6.3.5 中国联通组织调整行为分析 |
6.4 产业政策对电信企业市场行为的影响 |
6.4.1 “移动通信转售”对电信企业行为的影响 |
6.4.2 手机实名制对电信企业行为的影响 |
第7章 基于规制的中国电信产业市场绩效分析 |
7.1 中国电信产业市场绩效的评价方法 |
7.1.1 产业组织理论对经济绩效的评价内容 |
7.1.2 竞争和规制对电信产业市场绩效的影响 |
7.1.3 中国电信产业市场绩效的衡量指标 |
7.2 中国电信产业绩效的实证分析 |
7.2.1 完全垄断阶段的绩效分析(1994年之前) |
7.2.2 双寡头垄断阶段的绩效分析(1994-1998年) |
7.2.3 引入竞争阶段的绩效分析(1999-2001年) |
7.2.4 扩大竞争阶段的绩效分析(2002-2008年) |
7.2.5 电信业重组后的绩效分析(2009年至今) |
7.3 中国电信产业市场绩效的总体评价 |
第8章 移动互联网时代电信产业的新特征及其规制 |
8.1 移动互联网发展现状及趋势 |
8.2 移动互联网对电信产业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的影响 |
8.2.1 电信运营商产业主导权丧失 |
8.2.2 电信运营商进一步被管道化 |
8.2.3 移动互联网业务替代传统电信业务——以“微信”为例 |
8.2.4 免费模式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成为主导 |
8.3 移动互联网时代电信产业组织变革与转型 |
8.3.1 从全业务运营商转向综合信息服务商 |
8.3.2 运营重心从传统语音转向数据应用 |
8.3.3 由纯管道经营向智能管道转型 |
8.4 移动互联网时代电信产业市场竞争行为 |
8.4.1 开展4G流量价值经营提升市场绩效 |
8.4.2 搭建应用平台与OTT企业合作运营 |
8.4.3 重视应用服务——以移动支付为例 |
8.4.4 以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新技术提升电信产业竞争力 |
8.5 移动互联网时代电信产业规制的新特点 |
第9章 中国电信业产业组织有效化及规制合理化建议 |
9.1 电信产业组织有效化的内涵及目标 |
9.2 规制合理化与产业组织有效化的关系 |
9.3 产业融合对电信业规制的影响 |
9.3.1 电信产业和广电产业的市场化程度分析 |
9.3.2 相关市场主体存在各自的利益诉求 |
9.3.3 行业监管者维护部门利益以及职责有所差异 |
9.4 外国电信产业规制与改革经验 |
9.4.1 英国电信产业规制与改革 |
9.4.2 美国电信产业规制与改革 |
9.4.3 国外电信产业规制与改制的启示 |
9.5 中国电信产业的规制改革建议 |
9.5.1 产业融合背景下规制重构的保障机制 |
9.5.2 电信产业市场竞争政策的趋势 |
9.5.3 中国电信业产业组织有效化建议 |
9.5.4 中国电信业规制合理化建议 |
第10章 总结与展望 |
10.1 研究结论 |
10.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
后记 |
(8)金发科技价值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
第2章 价值评估理论和方法综述 |
2.1 哈佛分析框架 |
2.1.1 战略分析 |
2.1.2 会计分析和财务分析 |
2.1.3 前景分析 |
2.2 企业价值评估方法 |
2.2.1 自由现金流量贴现法 |
2.2.2 股利贴现法 |
2.2.3 剩余收益法 |
2.2.4 倍数估值法 |
第3章 金发科技的战略分析 |
3.1 金发科技内部情况分析 |
3.1.1 金发科技的基本情况 |
3.1.2 金发科技2014年总体经营情况 |
3.2 竞争环境分析 |
3.2.1 宏观环境分析 |
3.2.2 行业分析 |
3.2.3 竞争对手分析 |
3.3 管理层战略分析 |
3.3.1 商业模式 |
3.3.2 管理层战略 |
3.3.3 管理层战略与运营结果的切合度分析 |
第4章 金发科技的财务分析 |
4.1 财务报表分析 |
4.1.1 资产质量分析 |
4.1.2 利润质量分析 |
4.1.3 杜邦财务分析 |
4.2 前景分析 |
4.2.1 金发科技的未来发展前景简述 |
4.2.2 金发科技的发展潜力预测 |
4.2.3 金发科技的风险因素分析 |
第5章 金发科技基于自由现金流的估值分析 |
5.1 估算自由现金流 |
5.2 估算加权平均资金成本 |
5.3 自由现金流估值结果分析 |
5.3.1 估算永续增长率 |
5.3.2 自由现金估值结果 |
5.4 估值结论分析 |
5.4.1 市盈率(PE)估值分析 |
5.4.2 估值对比分析 |
第6章 结论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1 上证综指年度指数 |
卷内备考表 |
(9)金砖国家科技创新金融支持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图表目录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
1.2.1 研究现状 |
1.2.2 对已有研究的简要评述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文章内容与结构安排 |
1.3.3 研究方法 |
1.4 创新与不足 |
1.4.1 创新点 |
1.4.2 本文的不足 |
2 金融体系对科技创新支持的作用机理 |
2.1 科技创新的基本属性 |
2.1.1 公共性、正外部性和溢出效应 |
2.1.2 不确定性和高风险性 |
2.2 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抑制与政策性金融 |
2.2.1 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抑制对科技创新的负面作用 |
2.2.2 发展中国家的政策性金融对科技创新的“双刃剑”作用 |
2.3 科技创新金融支持体系的主体结构与作用机制 |
2.3.1 科技创新金融支持体系的需求主体与供给主体 |
2.3.2 高效完善的金融体系对科技创新的支持作用 |
3 金砖国家科技创新金融支持体系的演进与特征 |
3.1 巴西 |
3.1.1 简要的历史回顾 |
3.1.2 政府是科技创新金融支持的主导力量 |
3.1.3 开发性银行是支持科技创新的主要金融中介 |
3.1.4 创业风险投资对科技创新的支持 |
3.2 俄罗斯 |
3.2.1 简要的历史回顾 |
3.2.2 政府是科技创新金融支持体系的绝对主导 |
3.2.3 支持科技创新的专业性开发性金融机构 |
3.2.4 政府支持创业风险投资发展 |
3.2.5 非政府资金支持下的研发和科技活动 |
3.3 印度 |
3.3.1 简要的历史回顾 |
3.3.2 政府对科技创新的金融支持 |
3.3.3 中小银行和小额信贷对科技创新的支持 |
3.3.4 快速发展的创业风险投资为科技创新提供重要支持 |
3.3.5 完善的多层资本市场对科技创新的支持 |
3.3.6 支持科技创新的其他形式——基层创新网络 |
3.4 中国 |
3.4.1 简要的历史回顾 |
3.4.2 政策性金融对科技创新的支持 |
3.4.3 金融中介为科技创新提供多元化支持 |
3.4.4 蓬勃发展的创业风险投资助推科技创新的发展 |
3.4.5 多层次资本市场是自主创新的重要平台 |
3.5 南非 |
3.5.1 简要的历史回顾 |
3.5.2 政策性金融惠及范围广泛但力度不足 |
3.5.3 银行体系发达但为科技创新提供的支持有限 |
3.5.4 较为完善资本市场尚未成为科技创新的主要供给主体 |
4 金砖国家科技创新金融支持体系比较 |
4.1 金砖国家科技创新金融体系中的政府角色 |
4.1.1 政府在科技创新金融支持体系中的主导作用 |
4.1.2 政府在科技创新金融支持体系中的作用差异 |
4.2 金砖国家科技创新金融支持体系的主体 |
4.2.1 供给主体的现状与作用 |
4.2.2 企业成为主要需求主体 |
4.3 金砖国家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效果 |
4.3.1 创新能力 |
4.3.2 科技投入与产出 |
4.4 金砖国家科技创新金融支持体系存在的问题 |
4.4.1 巴西:宏观经济环境的制约 |
4.4.2 俄罗斯:苏联遗留体制的阻碍 |
4.4.3 印度: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合力尚未形成 |
4.4.4 中国:供给主体的作用与功能有待提升 |
4.4.5 南非:政策实施力度不强 |
5 优化中国科-技创新金融支持体系的对策建议 |
5.1 优化中国科技创新金融支持体系的思路、结构与原则 |
5.1.1 思路 |
5.1.2 结构 |
5.1.3 原则 |
5.2 中国科技创新金融支持体系的优化 |
5.2.1 政府支持体系 |
5.2.2 金融中介支持体系 |
5.2.3 创业型风险投资支持体系 |
5.2.4 多层次资本市场支持体系 |
6 结论 |
在学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
参考文献 |
后记 |
(10)新时期中国企业对外投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 本论文的研究背景 |
(一) 本论文的研究背景 |
(二) 新时期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
(三) 本论文研究的现实意义 |
二、 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
(一) 国外研究现状 |
(二) 国内研究现状 |
(三) 本论文研究的理论意义 |
三、 本论文研究的内容、逻辑和方法 |
(一) 主要内容 |
(二) 逻辑思路 |
(三) 研究方法 |
四、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对外直接投资基本理论对本论文的指导与应用 |
一、 对外直接投资的内容和特点 |
(一) 对外直接投资的内容 |
(二) 对外直接投资的评判标准 |
(三) 对外直接投资的特点 |
二、 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对本论文的指导与应用 |
(一)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对本论文的指导与应用 |
(二)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对本论文的指导与应用 |
(三) 对外投资周期理论对本论文的指导与应用 |
(四) 边际产业扩张理论对本论文的指导与应用 |
三、 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竞争力分析模型理论的借鉴和应用 |
(一) 本论文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竞争力分析模型的借鉴 |
(二) 本论文系统分析的框架体系的构成 |
四、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实践和存在的问题 |
一、 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总体发展情况和经验教训 |
(一) 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总体发展情况 |
(二) 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取得的成就 |
(三) 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失败案例 |
二、 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新机遇 |
(一) 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具有较好的综合比较优势 |
(二) 国际经济格局深度变革带来的机遇 |
(三) 国内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带来的机遇 |
(四) 建立“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全方位开放新格局 |
(五) 上海自贸区模式的试点是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新亮点 |
(六) 企业国际竞争力提升增强了对外投资的信心 |
三、 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
(一) 国内环境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支持有待加强 |
(二)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管理体制有待健全 |
(三) 我国财税金融政策不能充分满足对外直接投资的要求 |
(四) 国际投资环境变化增加了对外直接投资的难度 |
(五) 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国际竞争力不强 |
四、 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问题和挑战的产生原因 |
(一) 政府在促进对外直接投资中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
(二) 财政金融支持政策没能完全解决企业的现实问题 |
(三) 发达国家试图阻碍我国成为对外直接投资的强国 |
(四) 企业缺乏对发展对外直接投资全面清晰的认识 |
五、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国外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成功经验与启示 |
一、 美国的经验 |
(一) 国家强力实施对外投资战略支持和推动企业对外投资 |
(二) 政府制定企业海外利益保护机制保障企业对外投资的安全 |
(三) 设立专门机构促进企业对外投资 |
(四) 健全的对外直接投资法律体系保障企业对外投资的权益 |
(五) 完善金融体系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
(六) 制定优惠的税收政策激发企业对外投资的积极性 |
(七) 企业实施跨国并购和本地化战略提高了对外投资的国际化水平 |
二、 日本的经验 |
(一) 依国内经济发展的变化灵活调整对外投资的战略 |
(二) 打“经济外交”牌促进企业对外直接投资 |
(三) 建立对企业对外投资的金融支持和保险机制 |
(四) 成立专门机构向对外投资企业提供财政资助 |
(五) 企业严格而灵活的科学管理制度增加了对外投资的适应能力 |
三、 欧洲的经验 |
(一) 自由化的对外直接投资政策为企业提供便利 |
(二) 健全的对外直接投资政策体系为企业提供助力 |
(三) 组建专门机构为企业提供便利的融资服务 |
(四) 优惠的税收政策减轻企业对外投资的负担 |
(五) 积极参与国际协调为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提供有力保护 |
(六) 建立完善的保险制度为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解除后顾之忧 |
四、 以韩国为代表“亚洲四小龙”的经验 |
(一) 政府放松或取消对外直接投资的管制 |
(二) 设立专门促进机构为中小企业对外投资提供资金和服务 |
(三) 建立保险制度帮助企业规避对外投资的风险 |
(四) 完善税收优惠和对外直接投资损失准备金制度 |
(五) 产业高度集中增强了大型企业的规模和技术优势 |
五、 美日欧等国对外直接投资成功经验的比较 |
六、 美日欧等国对外直接投资成功经验的启示 |
(一) 对外直接投资战略是国家经济强国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
(二) 放松管制是鼓励对外直接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基础 |
(三) 设立专门的促进管理机构是对外直接投资的有力支撑 |
(四) 完善的财税、金融等支持政策是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保障 |
(五) 把握国际环境机遇为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争取了主动 |
(六) 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是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成功的重要前提 |
七、 本章小节 |
第五章 案例分析—加拿大特大型钾矿投资项目 |
一、 加拿大特大型钾矿投资项目 |
(一) 全球和中国钾肥产业现状 |
(二) 我国企业国际钾矿投资合作情况简介 |
(三) 加拿大特大型钾矿投资项目简介 |
(四) 必和必拓收购加拿大钾肥公司案例的特殊启示 |
二、 我国企业投资加拿大钾矿项目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
(一) 国内环境缺乏提供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力 |
(二) 对外钾矿投资政策影响企业快速决策 |
(三) 不完善的财税金融保险体系增高企业的融资成本 |
(四) 国外投资环境的变化加剧企业对外钾矿投资的风险 |
(五) 企业缺乏竞争力阻碍企业对外钾矿投资的发展 |
三、 对我国企业投资加拿大钾矿项目的具体建议 |
(一) 深化对外钾矿投资战略 |
(二) 完善对外钾矿投资的法律、机构和服务体系 |
(三) 创新对外矿业投资的财税金融保险机制 |
(四) 营造有利于对外钾矿投资的国际环境 |
(五) 提升企业对外钾矿投资的国际化能力 |
四、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新时期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目标和模式 |
一、 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总体目标 |
(一) 我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对外直接投资强国占据世界经济主导地位 |
(二) 我国将形成全球投资体系和国际宏观形势利好局面 |
(三) 早日进入“对外投资周期理论”中的最高阶段 |
(四) 形成多元化、全方位、多领域的对外投资体系 |
(五) 建成完善的对外直接投资促进和保障体系 |
(六) 培育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企业集团 |
二、 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发展战略的具体目标模式 |
(一) 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主体战略目标 |
(二) 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布局战略目标 |
(三) 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战略目标 |
(四) 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进入方式战略目标 |
(五) 对外直接投资促进和保障体系建设目标 |
(六) 健全的各类社会机构体系为企业对外投资提供优质服务 |
(七) 企业对外投资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培育战略目标 |
三、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对策建议 |
一、 打造我国新优势以创建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更好环境 |
(一) 利用良好的国内政治优势促进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 |
(二) 利用已有的经济基础优势提高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水平 |
(三) 发挥独特的社会文化优势为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打造和谐环境 |
(四) 加快制定对外直接投资国家战略为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奠定坚实基础 |
(五) 打造开放型经济提升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国际竞争力 |
二、 完善体制的顶层设计促进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健康发展 |
(一) 成立国家级统一的对外投资促进管理机构 |
(二) 制定《国家中长期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发展规划纲要》 |
(三) 建立和完善对外直接投资促进、服务和监管的法律体系 |
(四) 以市场配置资源的原则创新对外直接投资管理体制改革 |
(五) 确立多元化的对外直接投资主体地位 |
(六) 鼓励企业创新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式 |
(七) 健全对外直接投资的服务保障体系 |
三、 创新我国财税金融体系以增加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经济可行性 |
(一) 加大对外直接投资的财政支持力度 |
(二) 给予对外直接投资企业更多的税收优惠 |
(三) 完善对外直接投资的金融支持体系 |
(四) 健全对外直接投资的权益保险体系 |
(五) 发挥民间金融机构的积极性和优势 |
(六) 增强利用国际金融市场融资的能力 |
四、 改善国际投资环境以把握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机遇 |
(一) 创造良好的国际政治环境 |
(二) 抓住良好的国际经济机遇 |
(三) 完善国际经贸投资协调体系下的外交保护机制 |
(四) 主动应对国际投资保护主义 |
(五) 积极参与国际体系变革和规则制定 |
五、 提升企业自身能力以增强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国际竞争力 |
(一) 制定明确的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战略规划 |
(二) 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并增强企业科技创新能力 |
(三) 增强对外直接投资风险的防控能力 |
(四) 加强公共外交,提升企业品牌形象 |
(五) 开展跨国并购,增强企业实力 |
(六) 建设对外直接投资的高端人才队伍 |
六、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结论 |
一、 本论文的主要贡献和基本结论 |
(一) 本论文的主要贡献 |
(二) 本论文的基本结论 |
二、 本论文缺陷和不足 |
(一) 以全球视野对国际对外投资的历史和理论研究得不够深入 |
(二) 分析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问题和国外成功经验有待深入 |
三、 对外直接投资理论进一步研究的展望和个人今后努力的方向 |
(一) 继续对国内外相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 |
(二) 进一步深化对“WEPFCL 六力模型”国际竞争力理论模型的研究 |
(三) 继续关注并对我国企业对外投资提供参考对策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四、美国六家天然气公司获科技进步PACESETTERS奖(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上市公司跨境并购的融资方式选择及并购绩效分析[D]. 梁晨. 华东交通大学, 2020(01)
- [2]中国与津巴布韦经贸合作研究(2000-2018)[D]. 孙灿. 上海师范大学, 2019(08)
- [3]第2章 压缩机市场发展分析[J]. 李玉斌,谢利昌,初琦,李玲珊. 制冷技术, 2019(S1)
- [4]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盈利能力研究[D]. 俞珂. 云南师范大学, 2019(01)
- [5]电子科技大学成都校友创新创业调查[D]. 刘拓. 电子科技大学, 2019(12)
- [6]河北肥尔得肥料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D]. 许春娟. 河北农业大学, 2018(12)
- [7]中国电信产业的R-SCP分析[D]. 程瓯. 武汉大学, 2016(01)
- [8]金发科技价值评估研究[D]. 胡运林. 华东理工大学, 2016(05)
- [9]金砖国家科技创新金融支持体系研究[D]. 金珊珊. 东北财经大学, 2014(06)
- [10]新时期中国企业对外投资问题及对策研究[D]. 敦忆岚.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