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法国适宜梅鹿辄品种的砧木选择(论文文献综述)
刘思凡[1](2020)在《欧亚种与欧山种红色酿酒葡萄果实中花苷积累的差异研究》文中提出本试验以16个欧亚种与欧山种红色酿酒葡萄品种的果实为材料,采用HPLC法测定果实中5种单体花色苷含量,并结合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果实花色苷合成相关结构基因与调控基因的表达水平,以探索不同种酿酒葡萄品种果实品质、花色苷积累的差异,以期为提高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果实的品质、新品种的引种或选育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种酿酒葡萄品种果实品质存在显着差异。在葡萄果实成熟期,欧亚种葡萄中‘品丽珠623’和‘赤霞珠170’果实百粒重较小,‘马瑟兰’果实可溶性总糖含量较高,‘黑比诺’、‘赤霞珠169’和‘马瑟兰’分别在采收期积累较多可滴定酸和单宁、总酚、总花色苷含量;欧山种葡萄中‘北玺’果实百粒重较小,‘北馨’果实可溶性总糖含量显着高于其他品种,‘北红’果实中可滴定酸和酚类物质含量最高,与欧亚种葡萄相比,欧山种葡萄呈现出高糖高花色苷特性。2.在5种单体花色苷含量方面,不同种酿酒葡萄品种间存在显着差异。在成熟采收期,欧亚种葡萄‘小味儿多’果实中花青素-3-O-葡萄糖、花翠素-3-O-葡萄糖和甲基花翠素-3-O-葡萄糖含量均为最高,‘马瑟兰’果实甲基花青素-3-O-葡萄糖含量较高,‘西拉’果实二甲花翠素-3-O-葡萄糖含量较高;欧山种葡萄‘北红’果实甲基花翠素-3-O-葡萄糖含量较高,‘北醇’果实具有较高二甲花翠素-3-O-葡萄糖。欧业种葡萄果实中单体花色苷含量高于欧山种葡萄。3.在花色苷合成相关酶活性方面,与欧亚种葡萄相比,采收期欧山种葡萄果实PAL,C4H,4CL酶活性均较高,其中‘北红’葡萄果实中各酶活性均为最高。4.在花色苷合成相关基因表达方面,不同种酿酒葡萄品种存在显着差异。采收期欧亚种葡萄‘马瑟兰’果实相对表达量VvPAL显着高于其他品种;VvC4H相对表达量以欧亚种葡萄‘桑娇维塞’为最高;欧山种葡萄果实VvF3’H相对表达量均显着低于欧亚种葡萄,欧亚种葡萄‘西拉’VvF3’H相对表达量为最高;欧亚种与欧山种葡萄果实VvF3’5’H相对表达量均较低,欧山种葡萄除‘北红’外其余葡萄品种与对照相比,均表达下调;VvUFGT相对表达量以欧山种葡萄‘北玺’和欧亚种葡萄‘品丽珠623’为最高,且不同种葡萄均为上调表达;与欧亚种葡萄相比,欧山种葡萄果实VvMybA1相对表达量较高,‘新北醇’和‘北玺’的基因表达量最高。因此,不同种间葡萄通过VvPAL、VvF3’H、VvF3’5’H和VvUFGT等基因表达,调控PAL、C4H和4CL合成相关酶,影响果实中5中单体花色苷的积累。在宁夏贺兰山东麓地区本试验的条件下,欧亚种葡萄‘马瑟兰’和欧山种葡萄‘北红’果实中花色苷积累量明显高于其他试验品种。
韩晓[2](2018)在《不同葡萄砧穗组合设施栽培适宜性的评价》文中认为本研究以11种砧木嫁接的‘夏黑’葡萄和9种砧木嫁接的‘87-1’葡萄为试验材料,通过比较不同砧木对‘夏黑’和‘87-1’的环境适应性、产期调节特性、新梢生长特性、产量特性和品质特性的影响,评价20种砧穗组合的设施栽培的适宜性,为设施葡萄适宜砧穗组合的筛选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1.11个‘夏黑’砧穗组合中,‘夏黑’/SO4环境适应性指数最大,其环境适应性最强。9个‘87-1’葡萄的砧穗组合,‘87-1’/3309C组合环境适应性指数最大,其环境适应性最强。2.11个‘夏黑’砧穗组合中,夏黑/140Ru的产期指数最大,产期最短,夏黑/5BB组合产期指数最小,产期最长。9个‘87-1’砧穗组合中,‘87-1’/抗砧1号的产期指数最大,产期最短,‘87-1’/SO4组合产期指数最小,产期最长。3.11个‘夏黑’砧穗组合中,‘夏黑’/华葡1号组合新梢省力化指数最大,管理最为省工。‘夏黑’/140Ru组合新梢省力化指数最小,管理最为费工。9个‘87-1’砧穗组合中,‘‘87-1’/华葡1号组新梢省力化指数最大,管理最为省工。‘87-1’/5C组合新梢省力化指数最小,管理最为费工。4.11个‘夏黑’砧穗组合中,‘夏黑’/101-14M、‘夏黑’/抗砧1号可溶性固形物、Vc含量高,酸含量低,‘夏黑’/SO4的单粒重最大,‘夏黑’/抗砧1号果实硬度最大,‘夏黑’/5BB脆性最大,‘夏黑’/1103P组合果实品质指数最大,品质最好。‘夏黑’/140Ru组合果实品质指数最小,品质最差。9个87-1砧穗组合中,‘87-1’/抗砧1号组合可溶性固形物最高,‘87-1’/1103P组合Vc含量最高,‘87-1’/101-14M组合硬度最大,‘87-1’/3309C组合单穗重最大,‘87-1’/5C组合单粒重最大,‘87-1’/华葡1号组合酸含量最低。‘87-1’/3309C组合果实品质指数最大,果实品质最好,‘87-1’/贝达组合果实品质指数最小,果实品质最差。5.11个‘夏黑’砧穗组合中,‘夏黑’/华葡1号组合产量指数最大,产量特性最好,‘夏黑’/140Ru组合产量指数最小,产量特性最差,9个‘87-1’砧穗组合中,‘87-1’/华葡1号组合产量指数最大,产量特性最好,‘87-1’/1SO4组合产量指数最小,产量特性最差。6.11个‘夏黑’砧穗组合中,设施栽培适宜性顺序依次为:‘夏黑’/华葡1号>‘夏黑’/SO4>‘夏黑’/420A>‘夏黑’/101-14M>‘夏黑’/抗砧1号>‘夏黑’/3309C>‘夏黑’/5BB>‘夏黑’/贝达>‘夏黑’/140Ru>‘夏黑’/1103P>‘夏黑’/5C。9个87-1砧穗组合中,设施栽培适宜性顺序依次为:‘87-1’/SO4>‘87-1’/3309C>‘87-1’/华葡1号>‘87-1’/5C>‘87-1’/101-14M>‘87-1’/1103P>‘87-1’/贝达>‘87-1’/抗砧1号>‘87-1’/140Ru。
刘勇翔[3](2017)在《干旱胁迫下不同砧木对酿酒葡萄光合特性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文中认为本试验研究了盆栽嫁接葡萄苗和自根葡萄苗在干旱胁迫下光合特性、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荧光特征的变化,探讨在干旱胁迫下砧木与葡萄接穗光合特性、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荧光特征的关系。试验主要结果如下:1.随干旱胁迫程度的加深,不同砧木嫁接组合葡萄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均降低,表现为赤霞珠/贝达>赤霞珠/5BB>赤霞珠/SO4>赤霞珠自根苗、梅鹿辄/贝达>梅鹿辄/5BB>梅鹿辄/SO4>梅鹿辄自根苗、西拉/贝达>西拉/5BB>西拉/SO4>西拉自根苗。而细胞间隙CO2浓度升高,表现为赤霞珠/贝达<赤霞珠/5BB<赤霞珠/SO4<赤霞珠自根苗、梅鹿辄/贝达<梅鹿辄/5BB<梅鹿辄/SO4<梅鹿辄自根苗、西拉/贝达<西拉/5BB<西拉/SO4<西拉自根苗。2.干旱胁迫下,所有供试葡萄光合速率日变化均呈现双峰曲线,在14:00净光合速率出现明显的"午休"现象,而砧木能明显提高接穗此时的净光合速率,从而缓和葡萄的光合"午休"现象。3.随干旱胁迫程度的加深,不同砧木嫁接组合葡萄的总叶绿素含量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降低,表现为赤霞珠/贝达>赤霞珠/5BB>赤霞珠/SO4>赤霞珠自根苗、梅鹿辄/贝达>梅鹿辄/5BB>梅鹿辄/SO4>梅鹿辄自根苗、西拉/贝达>西拉/5BB>西拉/SO4>西拉自根苗。4.随干旱胁迫程度的加深,不同砧木嫁接组合葡萄的Fv/Fm、qP、Yield值均降低,表现为赤霞珠/贝达>赤霞珠/5BB>赤霞珠/SO4>赤霞珠自根苗、梅鹿辄/贝达>梅鹿辄/5BB>梅鹿辄/SO4>梅鹿辄自根苗、西拉/贝达>西拉/5BB>西拉/SO4>西拉自根苗。
王珍[4](2017)在《叶幕厚度对晋中地区赤霞珠及梅鹿辄葡萄与葡萄酒质量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前,我国人工作业效率及质量都无法满足高速扩大的葡萄种植需求,亟待机械化管理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作业质量,但缺乏相应的机械化叶幕修剪技术。本试验以山西晋中地区赤霞珠及梅鹿辄为试材,结合人工去副梢与机械修剪设置不同叶幕厚度,研究各处理下葡萄叶幕微气候、光合作用及浆果品质与葡萄酒质量,最终筛选出适合该地区赤霞珠及梅鹿辄葡萄叶幕机械化修剪的最佳厚度。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未除副梢,叶幕厚度增加对叶幕层温、湿度影响不大,但显着降低了果际光照强度,果实发病率增加。赤霞珠果实总酚、总花色素含量差异不大,随着叶幕厚度增加单宁含量在14.02-19.5 mg/g之间依次升高,叶幕厚70 cm处理单体花色苷、单体酚总量较100 cm处理显着增加28.85%、52.43%,香气降低19.8%。梅鹿辄叶幕厚70 cm处理,果实总酚、单宁含量较100 cm处理显着下降23.97%、45.83%,总花色素提高24.12%,单体花色苷总量提高76.91%,单体酚及香气总量无显着差异。(2)未除副梢,叶幕厚度增加显着降低了葡萄酒总酚、单宁、总花色素含量,单体花色苷、单体酚及香气物质总量具有品种差异。叶幕厚70 cm处理的赤霞珠葡萄酒总酚、总花色素及单宁含量较100 cm处理分别提升83.11%、21.9%、85.94%,单体酚、单体花色苷及香气总量差异不大。梅鹿辄葡萄酒在叶幕厚85 cm时表现最好,其总酚、单宁含量较100 cm处理分别增加37.85%、63.91%,单体花色苷总量提升38.25%,香气总量提升35.7%,总花色素及单体酚总量差异不大。(3)去除副梢处理对叶幕层微气候影响不大,但显着增强了果际光照强度。较未除副梢、叶幕厚70 cm处理,赤霞珠果实总酚、单宁、总花色素及单体花色苷总量显着增加,但单体酚及香气总量有所下降;梅鹿辄果实总酚、单宁含量显着增加,但总花色素及单体花色苷、香气总量显着下降。(4)去除副梢处理较未除副梢、叶幕厚70 cm处理,赤霞珠葡萄酒总酚显着提高53.28%、单体花色苷总量提升20.23%,单体酚总量显着降低22.34%,总花色素及单宁含量有所降低;梅鹿辄葡萄酒总酚、总花色素分别提高11.67%、15.12%,单宁、单体花色苷、单体酚、香气总量无显着差异。(5)综合评价,除副梢及叶幕厚70 cm处理均能提升葡萄及葡萄酒品质。综合考虑人力成本,建议该地区赤霞珠和梅鹿特夏季机械修剪叶幕厚度选择70 cm,优质葡萄酒酿造原料可采用机械修剪与人工除副梢相结合的方法。
李双岑,马文婷,王振平[5](2016)在《不同砧木对葡萄品种梅鹿辄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为比较不同砧木对葡萄品种梅鹿辄(Vitis vinifera L.cv.Merlot)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通过在7个砧木品种3309-144、SO4-762、SO4-CL-762、1103P-VCR119、1103P-VCR107、1103P-CFC60-30、1103P-CFC57-34上分别嫁接梅鹿辄,观测不同砧穗组合枝条生长量、光合参数和叶绿素相对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不同砧木对梅鹿辄葡萄长势和光合特性均有不同影响。其中1103P-VCR107嫁接的梅鹿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叶肉瞬时羧化效率(Pn/Ci)均较高,胞间CO2浓度(Ci)较低,表现出较好的光合能力,其光合效率明显高于其他砧穗组合;同时,叶绿素相对含量和枝条生长量也高于其他砧穗组合。由此认为,1103P-VCR107是气候干旱、土壤盐碱化地区最适合嫁接梅鹿辄的砧木品种。
何玉云[6](2015)在《杨凌地区主要酿酒葡萄品种的综合性状研究》文中提出本研究以杨凌地区的主要酿酒葡萄品种爱格丽、雷司令、霞多丽、小芒森、丹菲德、嘉年华、媚丽、梅鹿辄、马瑟兰和西拉为研究对象,初步调查和分析了各供试品种的植物学性状、经济生物学性状、成熟曲线以及各品种单品种葡萄酒的感官质量,以期为杨凌地区酿酒葡萄的栽培和研究提供基本的品种资料,并为接下来的品种推广提供初步依据。本研究所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1、植物学性状研究结果表明:各品种的嫩梢、新梢、幼叶、成龄叶、果穗和果粒等性状之间均存在差异,其中各品种的平均穗重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为,白色品种:爱格丽(209.60g)>雷司令(171.63g)>小芒森(132.50g)>霞多丽(125.87g);红色品种:丹菲德(305.51g)>媚丽(294.70g)>梅鹿辄(200.75g)>马瑟兰(181.60g)>西拉(178.40g)>嘉年华(140.86g)。2、在生长结果习性方面,所有品种的萌芽率和结果枝百分率均超过60%,其中嘉年华的萌芽率(84.83%)、结果枝百分率(92.73%)、每结果枝果穗数(2.68)和坐果率(70.39%)均处于较高水平。3、物候期:霞多丽、丹菲德、嘉年华和梅鹿辄均在4月1日前萌芽,其余品种均在4月9日左右萌芽。几乎所有品种均在5月下旬进入开花始期,只有嘉年华于5月中旬进入开花始期。最先进入成熟期的品种是嘉年华和丹菲德,随后是霞多丽、梅鹿辄和媚丽,其他品种则相对较晚。4、在杨凌地区的气候条件下,综合抗病性(霜霉病)较强的品种有爱格丽、媚丽、小芒森、丹菲德和嘉年华,其中丹菲德和嘉年华是因为其具有早熟的品种特性而使其具备了避病的抗病特性。霞多丽、雷司令和梅鹿辄的综合抗病性次之,马瑟兰和西拉则最差。5、浆果成熟度:在杨凌地区,早熟的葡萄品种往往具有更好的成熟度,在所有供试品种中,嘉年华的成熟度最好,其果实的含糖量、含酸量和成熟系数分别为207.90g/L、5.52g/L和37.66。6、对所有供试品种的单品种葡萄酒的感官分析结果表明:单品种酒酒质较好的有嘉年华、丹菲德、雷司令和霞多丽,其评分均在80分以上。综上所述,在所有供试品种中爱格丽和媚丽是杨凌地区的主栽品种,具有优良的综合性状。此外,丹菲德、嘉年华和小芒森也可以很好地适应杨凌地区的气候条件,因此可以和爱格丽、媚丽一起作为在杨凌地区品种推广的第一梯队。雷司令、霞多丽和梅鹿辄也较能适应杨凌地区的气候条件,作为杨凌地区品种推广的第二梯队。而马瑟兰和西拉的适应性则较差,作为该地区品种推广的第三梯队。
张彪[7](2014)在《不同砧穗组合对戈壁区酿酒葡萄生长和品质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试验以2年生‘赤霞珠’、‘赤霞珠/5BB’、‘赤霞珠/贝达’、‘梅鹿辄’、‘梅鹿辄/5BB’、‘梅鹿辄/贝达’、‘贵人香’、‘贵人香/贝达’、‘威代尔’、‘威代尔/贝达’、‘霞多丽’、‘霞多丽/贝达’、‘5BB’和‘贝达’为试材,研究不同嫁接组合对葡萄生长、荧光参数、果实品质和根系分布的影响,以确定适宜在嘉峪关戈壁区栽培的酿酒葡萄嫁接组合。主要结论如下:1.嫁接于‘贝达’砧上的接穗,节间长度显着小于自根苗,株高和新梢长也有所减小;而嫁接于‘5BB’砧木上的接穗,节间长度显着大于自根苗,‘赤霞珠/5BB’嫁接苗的株高和新梢长显着大于自根苗。‘5BB’可促进植株的生长,‘贝达’砧减少了植株生长量。2.‘梅鹿辄/5BB’嫁接苗的光能捕获效率和光能转换效率显着大于自根苗,NPQ显着小于自根苗,对光系统的保护能力较弱;以‘贝达’为砧木的嫁接苗中,‘赤霞珠/贝达’、‘威代尔/贝达’、‘霞多丽/贝达’光能捕获效率和光能转换效率显着小于自根苗,NPQ显着大于自根苗,对光系统的保护能力强。光能捕获效率和光能转换效率较高时,光系统较健全,但对光合机构的保护能力下降。3.‘5BB’砧木可显着提高果实还原性Vc含量,‘赤霞珠/5BB’果实中可滴定酸含量和单宁含量显着高于‘赤霞珠’自根苗;‘贝达’砧木可显着提高果实单粒重,但果实可滴定酸含量和单宁含量低于自根苗,酿酒品质差。‘赤霞珠/5BB’、‘梅鹿辄/5BB’、‘威代尔’、‘贵人香/贝达’酿酒品质较好。4.以‘5BB’为砧木的嫁接苗,其根系水平分布比以‘贝达’为砧木的嫁接苗及自根苗广,在40cm的水平分布范围内仍有较多根系分布,而根系垂直分布比以‘贝达’为砧木的嫁接苗及自根苗浅;以‘贝达’为砧木的嫁接苗与自根苗相比较,嫁接苗与自根苗水平分布差异不大,嫁接苗垂直分布更深。以‘5BB’为砧木的嫁接苗,其总根量较大,显着大于以‘贝达’为砧木的嫁接苗和自根苗;‘贝达’砧的嫁接苗与自根苗相比较,‘梅鹿辄/贝达’的总根量显着大于‘梅鹿辄’自根苗,‘霞多丽/贝达’的总根量显着小于‘霞多丽’自根苗,其它以‘贝达’为砧木的嫁接苗与自根苗总根量无显着性差异。‘贝达’为深根性砧木,而‘5BB’根系水平分布较广,根系生长量大;根系生长较好的嫁接组合为‘赤霞珠/5BB’、‘梅鹿辄/5BB’、‘梅鹿辄/贝达’、‘威代尔/贝达’、‘贵人香/贝达’。5.‘5BB’砧木根系的分支角度较大,水平分布范围较广,而‘贝达’砧木的分支角度较小,水平分布范围小。根系扫描结果显示,以‘5BB’为砧木的嫁接苗总根长和根表面积显着大于自根苗;‘梅鹿辄/贝达’的总根长显着大于自根苗,‘贵人香/贝达’的总根长、根表面积和根体积显着大于自根苗,‘霞多丽/贝达’的总根长和根表面积显着小于自根苗。6.从生产成本和收入的角度考虑,嫁接苗‘赤霞珠/贝达’和‘霞多丽/贝达’不适宜栽培于该区域,而‘赤霞珠/5BB’、‘梅鹿辄/5BB’、‘梅鹿辄/贝达’和‘贵人香/贝达’在该地区有推广栽培价值。
周龙[8](2014)在《优质抗寒酿酒葡萄新品系‘龙紫旺’的性状调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以河北省昌黎地区酿酒葡萄新品系‘龙紫旺’为试验材料,以‘龙紫宝’、‘赤霞珠’、‘北玫’、‘贝达’、‘梅鹿辄’、‘威代尔’6个品种做为对照品种,于2013年进行了‘龙紫旺’的植物学性状、生物学性状调查,测定了浆果品质,通过试验鉴定了‘龙紫旺’抗寒性和抗冻旱性。初步得到了以下结果:1.系统描述酿酒葡萄新品系‘龙紫旺’的叶、梢、花序、枝条、种子等植物学性状,表现了其植物学特性。2.‘龙紫旺’的萌芽期、开花期、转色期、浆果完全成熟期均比‘赤霞珠’早,生长结果习性中‘龙紫旺’的萌芽率最高,属高水平;果枝率‘龙紫旺’低于‘赤霞珠’和‘龙紫宝’,但仍属于高等水平;每结果枝果穗数‘龙紫旺’低于‘赤霞珠’,属中等水平;‘龙紫旺’的坐果率最高,属于高等水平;生长势较强于‘赤霞珠’等对照品种;从整体来该品种在昌黎表现生长发育正常,生长结果习性能够满足生产需要。3.‘龙紫旺’的果穗长度小于对照品种‘赤霞珠’,果穗重量小于‘赤霞珠’,属于中等水平;但是‘龙紫旺’的果粒大小却大于‘赤霞珠’,属于中等水平;‘龙紫旺’的果实颜色较深,为紫黑色。4.‘龙紫旺’的成熟果实含糖量245.53g/L,处于最高水平;含酸量各品种均在5g/L~8g/L之间,糖酸比各品种均高于30‘,龙紫旺’达到了最高的42.70;pH值各品种差异不大;出汁率‘龙紫旺’高于‘赤霞珠’,各品种间差异不大。5.电解质渗出率配合Logistic方程计算半致死温度可以有效评价葡萄抗寒性,‘龙紫旺’达到了较高水平,远高于‘赤霞珠’;‘龙紫旺’在低温处理后根段的培养成活率也高于‘赤霞珠’等品种,处于较高水平;‘龙紫旺’的枝条保水能力显着大于‘赤霞珠’等越冬性差的品种;随着温度的降低,不同品种枝条和根系中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与葡萄越冬性正相关,说明其抗寒性较强。
梁曼[9](2014)在《几个酿酒葡萄品种在陕西杨凌地区的引种表现研究》文中提出本试验以WH10-11、WH10-12、WH10-14、小味儿多、马瑟兰,5个红色酿酒葡萄品种,和WH10-13、小芒森,2个白色酿酒葡萄品种为研究对象,以黑比诺、梅鹿辄为红色对照品种,以爱格丽为白色对照品种,在陕西杨凌地区的气候管理条件下研究以上酿酒葡萄品种在该地区的引种表现。本试验的主要从各品种的物候期、植物学特性、生长结果习性、果实品质、抗病性及酿酒特性等几方面经行调查研究。研究结果为:1.2013年,在陕西杨凌地区,5个红色试验品种和2个白色试验品种在杨凌地区表现为晚熟品种。WH10-12、WH10-14和小味儿多的开花始期早于梅鹿辄,除此以外,红色试验品种的各物候期均比两对照品种晚;从萌芽采收的天数较梅鹿辄长7-14d;而相对黑比诺的整体生长期而言,WH10-12、WH10-14和小味儿多比其少2-5d,马瑟兰与其相等,WH10-11比其长2d。小芒森的萌芽时期、开花始期、盛花期、浆果开始生长期均早于对照品种爱格丽,而转色期和浆果生理完熟期较爱格丽晚;WH10-13的各物候期均晚于爱格丽;WH10-13和小芒森从萌芽到采收均为149d,比爱格丽少5d。2.根据生长结果习性指标的调查,WH10-12各方面表现均不错。马瑟兰在5个红色试验品种中生长势最强,萌芽率、结果枝百分率和结果系数均最高,但其平均果穗重比较小,影响其产量不太理想。WH10-11与WH10-14平均果穗重和平均株产表现不错,但其萌芽率均较低。小味儿多萌芽率、结果枝百分率和结果系数适中,但平均单穂重和平均株产较差。白色品种中,WH10-13的结果枝百分率、平均果穗重和平均株产最高,但其萌芽率和结果系数较低;小芒森则各方面均优于爱格丽。3.红色品种中各果实含糖量均>170g/L,而WH10-11、WH10-12和WH10-14的果实含酸量略低于6g/L。并且WH10-11的成熟度不太一致,果皮着色以紫红为主,同时还有粉红色和黄绿色。白色品种中,WH10-13在杨凌地区表现为糖低酸低;小芒森则是糖高酸高。两者成熟度均不太一致。4.各品种对霜霉病的抗性研究中发现,在霜霉病流行盛期,红色品种中WH10-14对霜霉病表现为抗病;WH10-11、WH10-12、小味儿多和马瑟兰均表现为感病。白色品种中,小芒森对霜霉病抗性表现为抗病,而WH10-13表现为感病。5.红色酿酒葡萄品种中,各品种单品种酒都为干型红葡萄酒,各项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其中,马瑟兰的干浸出物较高,为33.22g/L;WH10-12的总酚和单宁含量最高,分别为1.067g/L和244.10mg/L。白色酿酒葡萄品种中,因WH10-13果实低糖低酸的特点,选择尝试酿造汽酒。各单品种酒各项理化指标达国标要求。感官评价方面,5个红色试验品种的感官品尝总分均高于黑比诺,而低于梅鹿辄,其中WH10-14得分最高,小味儿多得分最低;白色品种中,小芒森得分最高,WH10-13最低,低于爱格丽。综上,西班牙品种中,WH10-12在陕西杨凌表现最优,适合大面积推广;WH10-11丰产性较高,但果实着色不均一,需改善栽培技术或研发新的酒种;WH10-14酒的感官评价不错,需改善栽培技术提高其丰产性;WH10-13果实低糖低酸,不适合酿制优质葡萄酒,鉴于其极高的丰产性,后续需尝试其他酒种。法国品种中,马瑟兰和小芒森综合表现最优,适合在杨凌地区推广栽培;小味儿多丰产性、酿酒特性表现不好,不适宜在该地区栽培。
管雪强,王恒振,孙玉霞,张将[10](2014)在《中国葡萄品种资源概况》文中指出概述了中国葡萄品种的资源现状、生产上品种结构状况;简介了主要的栽培葡萄品种;分析了中国葡萄品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方向和对策。
二、法国适宜梅鹿辄品种的砧木选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法国适宜梅鹿辄品种的砧木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1)欧亚种与欧山种红色酿酒葡萄果实中花苷积累的差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写词目录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酿酒葡萄品种 |
1.2 花色苷的研究进展 |
1.3 花色苷的生物合成 |
1.4 不同种酿酒葡萄果实花色苷的差异性研究 |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6 技术路线图 |
第二章 不同种酿酒葡萄品种果实品质的差异研究 |
2.1 材料与方法 |
2.2 测定指标与方法 |
2.3 数据处理 |
2.4 结果与分析 |
2.5 讨论 |
第三章 不同种酿酒葡萄品种果实花色苷组分的差异研究 |
3.1 材料与方法 |
3.2 测定指标与方法 |
3.3 数据处理 |
3.4 结果与分析 |
3.5 讨论 |
第四章 不同种酿酒葡萄品种果实花色苷合成相关酶活性的差异研究 |
4.1 材料与方法 |
4.2 测定指标与方法 |
4.3 数据处理 |
4.4 结果与分析 |
4.5 讨论 |
第五章 不同种酿酒葡萄品种果实花色苷合成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差异研究 |
5.1 材料与方法 |
5.2 试验方法 |
5.3 数据处理 |
5.4 结果与分析 |
5.5 讨论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2)不同葡萄砧穗组合设施栽培适宜性的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表 |
第一章 引言 |
1.1 国内外葡萄砧穗组合的研究现状 |
1.2 砧木对接穗的影响 |
1.2.1 砧木对接穗品种环境适应性的影响 |
1.2.2 砧木对接穗品种需冷量及需热量的影响 |
1.2.3 砧木对接穗品种果实品质的影响 |
1.2.4 砧木对接穗品种产量特性的影响 |
1.2.5 砧木对接穗品种新梢生长特性的影响 |
1.3 设施葡萄砧穗组合综合评价方法 |
1.3.1 四种综合评价方法 |
1.3.2 Topsis综合评价法 |
1.4 设施葡萄砧穗组合研究意义 |
第二章 不同砧穗组合的环境适应性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材料 |
2.1.2 试验方法 |
2.2 数据分析 |
2.3 结果分析 |
2.3.1 不同砧木对‘87-1’和‘夏黑’耐弱光能力的影响 |
2.3.2 不同砧木对‘87-1’和‘夏黑’耐低浓度CO2能力的影响 |
2.3.3 不同砧木对‘87-1’和‘夏黑’耐高温能力的影响 |
2.3.4 不同砧穗组合环境适应性综合评价 |
2.4 讨论 |
第三章 不同砧穗组合的产期调节特性 |
3.1 试验材料和方法 |
3.1.1 试验材料 |
3.1.2 试验方法 |
3.2 数据分析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不同砧木对‘夏黑’和‘87-1’需冷量的影响 |
3.3.2 不同砧木对‘夏黑’和‘87-1’需热量的影响 |
3.4 讨论 |
3.4.1 不同模型对‘夏黑’和‘87-1’需冷量拟合数值的分析及模型的选择 |
3.4.2 不同砧木对‘夏黑’和‘87-1’需冷量、需热量及果实发育期的影响 |
第四章 不同砧穗组合新梢生长特性 |
4.1 材料和方法 |
4.1.1 试验材料 |
4.1.2 试验方法 |
4.2 数据分析 |
4.3 结果分析 |
4.3.1 不同砧木对‘夏黑’和‘87-1’葡萄新梢生长参数的影响 |
4.4 讨论 |
第五章 不同砧穗组合的产量特性和品质特性 |
5.1 材料与方法 |
5.1.1 试验材料 |
5.1.2 试验方法 |
5.2 数据分析 |
5.3 结果与分析 |
5.3.1 不同砧木对‘夏黑’和‘87-1’葡萄产量特性的影响 |
5.3.2 不同砧木对‘夏黑’果实品质的影响 |
5.3.3 不同砧木对‘87-1’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 |
5.3.4 不同砧木对‘夏黑’和‘87-1’品质影响的综合评价 |
5.4 讨论 |
第六章 不同砧穗组合设施栽培适宜性的综合评价 |
6.1 试验材料 |
6.2 数据分析 |
6.3 结果分析 |
6.4 讨论 |
第七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3)干旱胁迫下不同砧木对酿酒葡萄光合特性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干旱胁迫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 |
1.2 葡萄及葡萄砧木抗旱性研究进展 |
1.3 本试验研究目的及意义 |
2 试验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2 试验方法 |
2.3 试验指标测定 |
2.3.1 土壤含水量测定 |
2.3.2 干旱胁迫下不同嫁接组合光合作用的测定 |
2.3.3 干旱胁迫下不同嫁接组合光合日变化的测定 |
2.3.4 干旱胁迫下不同嫁接组合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测定 |
2.3.5 干旱胁迫下不同嫁接组合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
2.4 数据处理与方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干旱胁迫下土壤水分变化规律 |
3.2 干旱胁迫下不同嫁接组合对光合特性的影响 |
3.2.1 净光合速率的变化 |
3.2.2 气孔导度的变化 |
3.2.3 细胞间隙CO_2浓度的变化 |
3.2.4 蒸腾速率的变化 |
3.2.5 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 |
3.3 干早胁迫下不同嫁接组合光合特性的日变化 |
3.3.1 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 |
3.3.2 气孔导度的日变化 |
3.3.3 细胞间隙CO_2浓度的日变化 |
3.3.4 蒸腾速率的日变化 |
3.4 干旱胁迫下不同嫁接组合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3.4.1 总叶绿素含量的变化 |
3.4.2 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变化 |
3.5 干旱胁迫下不同嫁接组合对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
3.5.1 PSⅡ光化学效率Fv/Fm的变化 |
3.5.2 光化学猝灭系数qP的变化 |
3.5.3 PSⅡ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Yield的变化 |
4 讨论 |
4.1 干旱胁迫下不同砧木对酿酒葡萄光合作用及总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4.1.1 干旱胁迫下不同砧木对酿酒葡萄光合作用的影响 |
4.1.2 干旱胁迫下不同砧木对酿酒葡萄光合日变化的影响 |
4.1.3 干旱胁迫下不同砧木对酿酒葡萄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4.2 干旱胁迫下不同砧木对酿酒葡萄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
5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4)叶幕厚度对晋中地区赤霞珠及梅鹿辄葡萄与葡萄酒质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葡萄叶幕管理技术 |
1.2 葡萄叶幕管理研究进展 |
1.2.1 叶幕管理对葡萄植株营养生长的影响 |
1.2.2 叶幕管理对葡萄及葡萄酒质量的影响 |
1.3 本研究简介 |
1.3.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3.2 研究内容 |
1.3.3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1.1 试验地概况 |
2.1.2 供试品种 |
2.2 试验方案 |
2.3 研究方法 |
2.3.1 葡萄叶幕微环境的研究 |
2.3.2 葡萄产量及果实病害调查 |
2.3.3 葡萄果实采样 |
2.3.4 葡萄果实品质分析 |
2.3.5 葡萄酒酿造及质量检测 |
2.4 试剂与仪器 |
2.4.1 实验仪器 |
2.4.2 实验试剂 |
2.5 数据处理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3.1 叶幕厚度对葡萄微环境与产量的影响 |
3.1.1 不同叶幕厚度下的葡萄叶面积 |
3.1.2 不同叶幕厚度下葡萄叶幕层的微环境 |
3.1.3 不同叶幕厚度下叶幕层的光合作用 |
3.1.4 不同叶幕厚度下葡萄产量和发病率 |
3.2 叶幕厚度对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 |
3.2.1 叶幕厚度对葡萄果实成熟进程的影响 |
3.2.2 叶幕厚度对葡萄果实基本品质的影响 |
3.2.3 叶幕厚度对葡萄果皮花色苷单体酚类物质的影响 |
3.2.4 叶幕厚度对葡萄果皮非花色苷单体酚类物质的影响 |
3.2.5 叶幕厚度对葡萄果实香气物质的影响 |
3.3 叶幕厚度对葡萄酒质量的影响 |
3.3.1 叶幕厚度对葡萄酒基本品质指标的影响 |
3.3.2 叶幕厚度对葡萄酒花色苷单体酚类物质的影响 |
3.3.3 叶幕厚度对葡萄酒非花色苷单体酚类含量的影响 |
3.3.4 叶幕厚度对葡萄酒香气物质的影响 |
3.3.5 叶幕厚度对葡萄酒感官质量的影响 |
3.4 果实品质与葡萄酒质量的综合评价 |
3.4.1 不同叶幕处理下赤霞珠葡萄及葡萄酒品质综合评价 |
3.4.2 不同叶幕处理下梅鹿辄葡萄及葡萄酒品质综合评价 |
第四章 讨论 |
4.1 葡萄叶幕层微气候及光合指标与叶幕厚度 |
4.2 葡萄果实品质与叶幕厚度 |
4.3 葡萄酒质量与叶幕厚度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缩略词 |
致谢 |
作者简介 |
(5)不同砧木对葡萄品种梅鹿辄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地生态条件 |
1.2 材料 |
1.3 项目测定 |
1.3.1 叶片光合速率的测定 |
1.3.2 叶绿素含量和生长量测定 |
1.4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砧木对梅鹿辄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的影响 |
2.2 不同砧木对梅鹿辄胞间CO2浓度和叶肉瞬时羧化效率的影响 |
2.3 不同砧木对梅鹿辄气孔导度的影响 |
2.4 不同砧木对梅鹿辄枝条长度和叶绿素相对含量的影响 |
3 小结与讨论 |
(6)杨凌地区主要酿酒葡萄品种的综合性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葡萄的起源与分类 |
1.1.1 葡萄的起源与传播 |
1.1.2 葡萄的分类 |
1.1.3 葡萄栽培品种的分类 |
1.2 现代葡萄性状研究的特点及影响葡萄生产的自然因素 |
1.2.1 现代葡萄性状研究的特点 |
1.2.2 影响葡萄栽培的自然因素 |
1.3 本研究涉及的酿酒葡萄品种的文献综述 |
1.3.1 白色品种 |
1.3.2 红色品种 |
1.4 目的和意义 |
1.4.1 目的和意义 |
1.4.2 技术路线图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地概况 |
2.2 材料与试剂 |
2.2.1 供试品种 |
2.2.2 试剂与仪器 |
2.3 研究方法 |
2.3.1 葡萄植物学性状的描述方法 |
2.3.2 葡萄经济生物学性状研究与评价方法 |
2.3.3 成熟度监控 |
2.3.4 单品种酿酒实验 |
2.3.5 理化实验 |
2.3.6 感官品尝实验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3.1 植物学性状 |
3.1.1 嫩梢和新梢性状 |
3.1.2 幼叶 |
3.1.3 成龄叶 |
3.1.4 果穗 |
3.1.5 果粒 |
3.2 葡萄经济生物学性状 |
3.2.1 生长结果习性 |
3.2.2 物候期 |
3.2.3 果实理化指标 |
3.2.4 抗病性(霜霉病) |
3.3 成熟曲线 |
3.3.1 白色酿酒葡萄品种的成熟曲线 |
3.3.2 红色酿酒葡萄品种的成熟曲线 |
3.4 葡萄酒主要理化指标 |
3.5 感官品尝结果 |
第四章 讨论 |
4.1 植物学性状 |
4.2 经济生物学性状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介 |
(7)不同砧穗组合对戈壁区酿酒葡萄生长和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Summary |
缩略词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葡萄嫁接发展史 |
1.2 砧木对接穗的影响 |
1.2.1 砧木对接穗生长的影响 |
1.2.2 砧木对接穗光合的影响 |
1.2.3 砧木对接穗抗逆性的影响 |
1.2.3.1 砧木对接穗抗病虫害的影响 |
1.2.3.2 砧木对接穗抗寒性的影响 |
1.2.3.3 砧木对接穗抗旱性的影响 |
1.2.3.4 砧木对接穗耐盐碱性的影响 |
1.2.4 砧木对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
1.3 接穗对砧木的影响 |
1.4 砧穗互作及其机制 |
1.5 研究区域概况 |
1.6 试验品种简介 |
1.6.1 ‘5BB’ |
1.6.2 ‘贝达’(Beta) |
1.6.3 ‘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 |
1.6.4 ‘梅鹿辄’(Merlot) |
1.6.5 ‘威代尔’(Vidal) |
1.6.6 ‘霞多丽’(Chardonnay) |
1.6.7 ‘贵人香’(Italian Riesling) |
第二章 不同砧穗组合对葡萄生长和荧光参数的影响 |
2.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地点及材料 |
2.1.2 试验方法 |
2.1.3 数据处理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不同砧穗组合对葡萄生长的影响 |
2.2.1.1 不同砧穗组合对‘赤霞珠’生长的影响 |
2.2.1.2 不同砧穗组合对‘梅鹿辄’生长的影响 |
2.2.1.3 不同砧穗组合对‘威代尔’生长的影响 |
2.2.1.4 不同砧穗组合对‘贵人香’生长的影响 |
2.2.1.5 不同砧穗组合对‘霞多丽’生长的影响 |
2.2.1.6 不同砧穗组合对葡萄嫁接亲和力的影响 |
2.2.2 不同砧穗组合对葡萄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
2.2.2.1 不同砧穗组合对‘赤霞珠’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
2.2.2.2 不同砧穗组合对‘梅鹿辄’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
2.2.2.3 不同砧穗组合对‘威代尔’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
2.2.2.4 不同砧穗组合对‘贵人香’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
2.2.2.5 不同砧穗组合对‘霞多丽’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
2.3 讨论 |
2.3.1 不同砧穗组合对葡萄生长的影响 |
2.3.2 不同砧穗组合对葡萄叶片荧光参数的影响 |
第三章 不同砧穗组合对葡萄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
3.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地点及材料 |
3.1.2 试验方法 |
3.1.3 数据处理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不同砧穗组合对‘赤霞珠’果实品质的影响 |
3.2.2 不同砧穗组合对‘梅鹿辄’果实品质的影响 |
3.2.3 不同砧穗组合对‘威代尔’果实品质的影响 |
3.2.4 不同砧穗组合对‘贵人香’果实品质的影响 |
3.2.5 不同砧穗组合对‘霞多丽’果实品质的影响 |
3.3 讨论 |
第四章 不同砧穗组合对葡萄根系生长的影响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试验地点及材料 |
4.1.2 试验方法 |
4.1.2.1 根系剖面图绘制方法 |
4.1.2.2 挖根测定方法 |
4.1.2.3 根系扫描的测定方法 |
4.1.3 数据处理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根系剖面分析 |
4.2.1.1 不同砧穗组合对‘赤霞珠’根类组成的影响 |
4.2.1.2 不同砧穗组合对‘梅鹿辄’根类组成的影响 |
4.2.1.3 不同砧穗组合对‘威代尔’根类组成的影响 |
4.2.1.4 不同砧穗组合对‘贵人香’根类组成的影响 |
4.2.1.5 不同砧穗组合对‘霞多丽’根类组成的影响 |
4.2.1.6 不同砧穗组合对‘赤霞珠’根系垂直分布的影响 |
4.2.1.7 不同砧穗组合对‘梅鹿辄’根系垂直分布的影响 |
4.2.1.8 不同砧穗组合对‘威代尔’根系垂直分布的影响 |
4.2.1.9 不同砧穗组合对‘贵人香’根系垂直分布的影响 |
4.2.1.10 不同砧穗组合对‘威代尔’根系垂直分布的影响 |
4.2.1.11 不同砧穗组合对‘赤霞珠’根系水平分布的影响 |
4.2.1.12 不同砧穗组合对‘梅鹿辄’根系水平分布的影响 |
4.2.1.13 不同砧穗组合对‘威代尔’根系水平分布的影响 |
4.2.1.14 不同砧穗组合对‘贵人香’根系水平分布的影响 |
4.2.1.15 不同砧穗组合对‘霞多丽’根系水平分布的影响 |
4.2.1.16 不同砧穗组合根系分布剖面图 |
4.2.2 挖根测量指标分析 |
4.2.2.1 不同砧穗组合对‘赤霞珠’根系生长和分支角度的影响 |
4.2.2.2 不同砧穗组合对‘梅鹿辄’根系生长和分支角度的影响 |
4.2.2.3 不同砧穗组合对‘威代尔’根系生长和分支角度的影响 |
4.2.2.4 不同砧穗组合对‘贵人香’根系生长和分支角度的影响 |
4.2.2.5 不同砧穗组合对‘霞多丽’根系生长和分支角度的影响 |
4.2.3 根系扫描分析 |
4.2.3.1 ‘赤霞珠’不同砧穗组合根系扫描指标 |
4.2.3.2 ‘梅鹿辄’不同砧穗组合根系扫描指标 |
4.2.3.3 ‘威代尔’不同砧穗组合根系扫描指标 |
4.2.3.4 ‘贵人香’不同砧穗组合根系扫描指标 |
4.2.3.5 ‘霞多丽’不同砧穗组合根系扫描指标 |
4.3 讨论 |
第五章 生长相关性分析及经济效益评价 |
5.1 结果与分析 |
5.1.1 生长相关性分析 |
5.1.1.1 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生长相关性分析 |
5.1.1.2 植株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相关性分析 |
5.1.1.3 叶片生长及光合指标与果实品质相关性分析 |
5.1.2 经济效益评价 |
5.2 讨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导师简介 |
(8)优质抗寒酿酒葡萄新品系‘龙紫旺’的性状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1.1 葡萄起源与种群分布 |
1.1.2 葡萄性状研究的意义 |
1.2 葡萄的性状研究 |
1.2.1 葡萄的植物学性状和经济生物学性状研究 |
1.2.2 葡萄品种间性状差异研究 |
1.2.3 葡萄的抗寒性研究 |
1.3 国内外酿酒葡萄品种现状 |
1.3.1 国外酿酒葡萄品种 |
1.3.2 国内酿酒葡萄品种 |
1.4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地与试验材料 |
2.2 试验方法与技术路线 |
2.2.1 品种性状描述记载 |
2.2.2 品种的抗寒性试验 |
2.2.3 品种的冻旱能力试验 |
2.2.4 生理指标的测定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3.1 植物学性状 |
3.1.1 嫩梢、幼叶及新梢 |
3.1.2 成熟叶片 |
3.1.3 花序 |
3.1.4 枝条 |
3.1.5 种子性状 |
3.2 生物学性状 |
3.2.1 物候期 |
3.2.2 生长结果习性 |
3.3 果穗果粒性状 |
3.3.1 果穗性状 |
3.3.2 果粒性状 |
3.4 果实理化性状 |
3.5 抗寒性 |
3.5.1 枝条电解质渗出率变化和半致死温度 |
3.5.2 根段低温处理后成活率 |
3.5.3 根系电导率变化和半致死温度 |
3.6 抗冻旱性 |
3.6.1 枝条含水量 |
3.7 生理指标与越冬性 |
3.7.1 可溶性糖含量变化 |
3.7.2 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 |
第四章 讨论 |
4.1 龙紫旺的植物学性状以及经济生物学性状 |
4.2 龙紫旺的越冬性 |
4.2.1 含水量与葡萄越冬性 |
4.2.2 电解质渗出率和葡萄越冬性 |
4.2.3 可溶性糖和越冬性 |
4.2.4 可溶性蛋白和越冬性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几个酿酒葡萄品种在陕西杨凌地区的引种表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中国葡萄栽培历史、发展与现状 |
1.1.1 我国葡萄栽培产业的由来与发展 |
1.1.2 目前我国葡萄产业的主要特点 |
1.1.3 我国葡萄酒产业存在的问题 |
1.1.4 陕西省葡萄栽培历史与现状 |
1.2 影响葡萄生长的因素 |
1.2.1 品种 |
1.2.2 生态条件 |
1.2.3 栽培管理技术 |
1.3 目前我国葡萄品种选育的技术与成果 |
1.3.1 引种 |
1.3.2 育种 |
1.4 葡萄浆果成熟过程中主要成分物质的变化 |
1.4.1 糖 |
1.4.2 酸 |
1.4.3 多酚 |
1.4.4 芳香物质 |
1.5 本试验的目的和意义 |
1.5.1 目的和意义 |
1.5.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地概况 |
2.2 试验材料 |
2.3 研究方法 |
2.3.1 品种性状观察 |
2.3.2 各品种成熟度监控 |
2.3.3 单品种酿酒实验 |
2.3.4 常规理化指标分析方法 |
2.3.5 单品种酒感官质量评定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3.1 各酿酒葡萄品种的物候期调查结果 |
3.2 各品种植物学特性描述 |
3.3 生长结果习性 |
3.4 各酿酒品种果实品质研究 |
3.4.1 各酿酒品种的浆果实成熟过程中含糖量与含酸量的变化分析 |
3.4.2 果实性状及理化指标描述 |
3.5 各品种对霜霉病抗性比较研究 |
3.6 各品种的酿酒特性评价 |
3.7 感官评价 |
3.7.1 感官品尝结果 |
3.7.2 香气特征感官量化强度测定 |
第四章 讨论 |
4.1 各品种农业生物学特性讨论 |
4.2 各品种所酿单品种酒的酿酒特性讨论 |
第五章 结论 |
5.1 西班牙品种在陕西杨凌地区的综合表现评价 |
5.2 法国品种在陕西杨凌地区的综合表现评价 |
参考文献 |
附录 |
1.各葡萄品种的梢尖图 |
2.各葡萄品种的成龄叶图片 |
3.各品种果穗的图片 |
致谢 |
作者简介 |
(10)中国葡萄品种资源概况(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国葡萄品种资源现状 |
1.1 葡萄品种的来源 |
1.2 葡萄品种资源现状 |
1.2.1 引进的品种 |
1.2.2 培育的品种 |
2 中国栽培葡萄品种结构现状 |
2.1 鲜食和制干品种栽培面积较大, 酿酒品种栽培面积较小 |
2.2 鲜食葡萄呈现以巨峰和红地球为主、众多品种丰富市场的格局 |
2.3 酿酒葡萄中赤霞珠、蛇龙珠、梅鹿辄等红葡萄酒品种占主栽地位 |
2.4 部分地方开始出现特色品种 |
3 中国主要栽培葡萄品种简介 |
3.1 鲜食品种 |
3.1.1 巨峰 |
3.1.2 红地球 |
3.1.3 夏黑无核 |
3.1.4 金手指 |
3.2 酿酒品种 |
3.2.1 赤霞珠 |
3.2.2 蛇龙珠 |
3.2.3 梅鹿辄 |
4 中国葡萄品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4.1 品种结构不尽合理, 成熟期过于集中, 区域化工作不足 |
4.2 葡萄名称混乱, 缺乏统一标准 |
4.3 从引种、中试到推广的流程和评价机制不合理 |
4.4 育种工作比较落后, 过于急功近利;酿酒葡萄优良品系的评价和选择不足 |
5 中国葡萄品种的发展趋势与对策 |
5.1 以市场为导向, 根据产区自然社会条件, 优化品种结构 |
5.2 制定标准, 规范葡萄品种命名 |
5.3 重视品种选育, 规范引种流程 |
四、法国适宜梅鹿辄品种的砧木选择(论文参考文献)
- [1]欧亚种与欧山种红色酿酒葡萄果实中花苷积累的差异研究[D]. 刘思凡. 宁夏大学, 2020
- [2]不同葡萄砧穗组合设施栽培适宜性的评价[D]. 韩晓.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8(01)
- [3]干旱胁迫下不同砧木对酿酒葡萄光合特性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D]. 刘勇翔.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7(01)
- [4]叶幕厚度对晋中地区赤霞珠及梅鹿辄葡萄与葡萄酒质量的影响[D]. 王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7(01)
- [5]不同砧木对葡萄品种梅鹿辄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J]. 李双岑,马文婷,王振平. 湖北农业科学, 2016(20)
- [6]杨凌地区主要酿酒葡萄品种的综合性状研究[D]. 何玉云.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5(04)
- [7]不同砧穗组合对戈壁区酿酒葡萄生长和品质的影响[D]. 张彪. 甘肃农业大学, 2014(05)
- [8]优质抗寒酿酒葡萄新品系‘龙紫旺’的性状调查[D]. 周龙.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2014(10)
- [9]几个酿酒葡萄品种在陕西杨凌地区的引种表现研究[D]. 梁曼.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4(02)
- [10]中国葡萄品种资源概况[J]. 管雪强,王恒振,孙玉霞,张将. 落叶果树, 20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