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UML的构件建模研究

基于UML的构件建模研究

一、基于UML的组件建模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彭寒,张晓丽,刘洲洲,曹国震,景月娟,王瑾,李添锐[1](2021)在《基于Event-B的软件工程形式化方法综述》文中研究说明在当今泛在计算和软件定义的大趋势下,形式化方法逐步成为指导软件需求定义、分析软件设计方案、验证软件制品正确性的重要方法,渗透到软件工程的全寿命周期. Event-B作为一种"构造即正确"的方法,为软件工程形式化方法的应用提供了支撑.本文对现有的基于Event-B的软件工程形式化方法进行了分类阐述,主要分为Event-B控制结构、面向对象的Event-B、可重用的Event-B以及实时Event-B模型,并对各种Event-B模型对软件开发全寿命周期的支持进行了汇总,为软件工程形式化方法提供参考和借鉴.

钱文高,马红岩,耿宏[2](2021)在《动态重组子网的Petri网飞机虚拟维修过程建模与仿真》文中研究指明针对大型民用飞机虚拟维修仿真中部件繁多、维修行为关系复杂、模型庞大等问题,提出可动态重组子网的Petri网飞机虚拟维修过程建模方法。使用UML状态机建立维修实体状态迁移元模型,以规范维修实体的维修行为,并将其转化为Petri网子网模型;依据部件间的联结关系构建双向邻接矩阵,约束各子网间的维修行为关系,进而建立可动态重组子网的虚拟维修过程模型。通过空客A320飞机交输活门作动筒组件的拆卸仿真实例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

李德辰[3](2021)在《基于PREEvision的汽车电子电气架构建模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

徐聪[4](2021)在《移动终端应用界面代码自动生成方法的研究与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移动终端应用系统已经深入到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其中界面设计与开发的工作量在整个移动应用开发中所占的比重较大。目前大部分的移动应用开发都是面向特定平台(如Android、i OS等)的,同一应用系统界面的开发要针对不同的平台开发不同的版本,这需要花费较大的代价。而且传统开发方法以手工编码为主,普遍存在开发效率低、难以维护等问题,还导致应用程序在扩展性和健壮性等方面不能满足系统开发需求。采用模型驱动架构(Model Driven Architecture,MDA)的思想,通过提升建模抽象层次并使用模型转换的方式,实现移动终端应用界面代码的自动生成,可以有效提高移动应用界面的开发效率,同时还能增强移动应用的可移植性和可维护性。本文基于MDA思想,研究移动终端应用界面建模和代码自动生成的方法,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工作包括以下几点:(1)通过对移动终端应用系统进行分析研究,对平台无关模型的描述方法ASLP(Architecture,Static,Logic,Presentation)进行了扩充,使其能对移动端的应用系统界面进行模型描述,并开发实现了建模工具。(2)分析了Android应用系统的代码目录结构及界面构建方式,提出了由静态模型、动态模型以及展示模型组成的Android平台相关模型,建立了ASLP平台无关模型到Android平台相关模型的映射规则。(3)采用基于模板的代码生成方法,设计并实现了面向Android平台的目标代码生成器,提出了依据界面模型描述实现界面代码主体结构自动生成的算法,搭建了Java代码生成器框架。(4)通过一个口罩预订APP的开发实例,验证了所提模型描述方法和代码生成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该口罩预订APP包括登录、注册、展示口罩列表、提交订单、修改订单、查看订单、删除订单、查看个人资料、修改个人资料等页面,依靠高抽象层次的建模工具和代码生成器,通过模型转换实现了代码自动生成。实例应用研究表明,本文的研究成果和所开展的工作,对移动终端应用系统的界面建模和开发实现提供了支持,进一步丰富了MDA模型驱动架构,提升了移动终端软件开发的层次,提高了开发效率,同时代码自动生成方法和平台的实现也可对智能软件开发的研究提供支持。

陆芝浩,王瑞,孔辉,关永,施智平[5](2021)在《Ptolemy离散事件模型形式化验证方法》文中提出Ptolemy是一个广泛应用于信息物理融合系统的建模和仿真工具包,主要通过仿真的方式保证所建模型的正确性.形式化方法是保证系统正确性的重要方法之一.提出了一种基于形式模型转换的方法来验证离散事件模型的正确性.离散事件模型根据不同事件的时间戳触发组件,时间自动机模型能够表达这个特征,因此选用Uppaal作为验证工具.首先定义了离散事件模型的形式语义;其次设计了一组从离散事件模型到时间自动机的映射规则;然后在Ptolemy环境中实现了一个插件,可以自动将离散事件模型转换为时间自动机模型,并通过调用Uppaal验证内核完成验证;最后,以一个交通信号灯控制系统为例进行了成功的转换和验证,实验结果证实了该方法能够验证Ptolemy离散事件模型的正确性.

姚文姣[6](2021)在《基于μC/GUI的可重构数控系统人机界面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智能化数控系统作为现代制造业的核心,多功能化需求愈发凸显。传统数控系统产品及其开发理念具有一定的封闭性,依赖于制造商,且难以灵活适应变化的应用需求。具有开放性和可重构性结构的数控系统的出现使数控领域进入了新的研究发展阶段。人机界面是用户与数控系统的通信渠道,界面实现的成功与否直接决定着系统工作成果的优劣。优秀人机界面的研究与开发不仅能够提高生产效率,也有利于我国研发出更高品质的制造装备。本文在对数控系统国内外发展现状及可重构数控系统研究的基础上,根据人机界面的功能需求,确定了可重构数控系统人机界面的实现方案。借鉴了日本OSEC、欧洲OSACA等项目的研究成果,基于模块化设计思想,对数控系统进行模块划分,保证各模块的相对独立性,对人机界面模块进行单独开发,通过接口实现模块间通信。探讨分析人机界面的可重构目标,结合面向对象的软件设计方法,分析界面功能结构及需求,采用UML(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技术和静态结构描述与动态行为模型相结合的建模方法创建界面模型,描述界面的结构、功能需求和交互行为,为模块化、组件化提供支持。基于可重构性、可扩展性的目标,结合软件开发的理念,本文采用COM(Common Object Model)技术开发人机界面组件,在COM规范下定义标准化组件接口,实现模块间的互操作,使得人机界面具有功能可扩展性、可重构性等特点,能够灵活适应不同终端用户的不同需求,用户无需了解内部结构,只需按照系统规范进行简单的程序开发即可实现界面的扩展定制。在μC/GUI界面开发工具的支持下完成了人机界面的设计实现。通过测试验证,证明本文开发的数控系统人机界面具有较好程度的可行性。

徐小强[7](2021)在《从外网突破到内网纵深的自动化渗透测试方法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人类生产和生活提供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网络安全挑战。渗透测试技术通过模拟黑客攻击方法来检测系统漏洞,可以快速发现网络安全问题,避免造成不可逆损失。近年来,网络安全行业高速发展,涌现出了众多渗透测试工具,大大方便了渗透测试人员对企业网络进行安全性测试的工作。但是,大多数工具只能针对可以直接访问的网络进行渗透测试,而绝大部分安全问题往往存在于测试工具无法直接访问的内部网络。针对这一问题,本文结合PTES渗透测试执行标准和ATT&CK攻击矩阵模型,设计了一种从外网突破到内网纵深的自动化渗透测试系统。该系统包含信息收集、漏洞探测、漏洞利用、权限提升、后渗透测试和痕迹清理六个部分。在信息收集环节,系统会对给定目标进行子域名信息收集、端口扫描和服务识别,特别是针对网站服务进行CMS指纹识别,为漏洞探测和漏洞利用奠定基础。在后渗透测试环节,为了规避WAF、IDS、IPS等安全设备的检查,系统构建了基于HTTP协议的隐蔽信道,打通了从外网到内网的流量转发路径,实现了对内网的自动化安全测试。在痕迹清理阶段,系统会自动清理在渗透测试过程中产生的临时文件,避免这些文件被恶意利用。本文模拟中小型企业内网拓扑结构,构建了存在漏洞的靶场环境,并在这种环境下进行了系统功能测试。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实现了自动发现外网安全漏洞、自动构建内外网流量转发信道、进一步对内网进行自动化渗透测试的功能。达到了对企业内外网进行自动全面、高效准确的漏洞检测的标准,从而协助企业尽早进行漏洞修复和网络加固,避免因为安全漏洞造成的严重损失。

刘紫薇[8](2021)在《基于MVVM设计模式的在线教育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在互联网技术持续向好发展的态势下,在线教育越来越受到家长和学生们的关注。与传统线下教学相比,利用电子计算机和互联网信息技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对教学双方而言都更灵活,更自主,更多样化。受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在线教学成为新常态,更刺激了市场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思考如何在这一领域开拓新进展,这也让教育市场更多元化、更具创新性、更健壮。本文将前沿的技术模式与热门的商业模式相结合,旨在为市场提供方案应用思路。本文采用软件开发瀑布模型,首先分析系统需求,明确参与角色与业务内容,借助UML用例图表述系统功能性需求,提出非功能性需求以确保系统正常运营;明确需求任务后,对系统整体架构进行设计,研究学习MVVM设计模式的原理和实现方式,了解相关框架工作机制,阅读框架底层源码,在此基础上确定前后端分离开发模式,将系统分为View层、ViewModel层和Model层,并为各层进行技术选型,明确各层任务、职能,再设计项目部署方案,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系统网络结构设计;然后从系统需求出发,借助UML实体关系图(E-R图),对系统进行抽象,完成数据库表设计;至此,整体系统可划分为独立的功能模块,各模块边界与参与角色也逐渐清晰,各功能模块内部详细设计通过UML时序图和类图进行说明,阐明所使用的类及类之间的关系,明确各功能工作流程中涉及的参数与方法,为系统编码理清思路;最后,对系统进行端到端测试,验证View层成果是否满足设计准则,系统各模块间是否正常协作,功能开发是否符合需求要求。从测试结果与实际应用情况来看,本文所完成工作运作良好,工作成果符合预期的功能性、非功能性需求,能投入使用。

蒋琦敏[9](2021)在《基于GUI的Android应用程序中WebView页面自动化测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移动设备的快速发展以及Android平台的不断完善,移动应用成为了互联网品牌的标准输出模式。如何在瞬息万变的互联网环境中快速、低成本的上线应用功能也成为了应用开发人员的基本追求之一,因此hybrid应用应运而生。hybrid应用使用web模式开发核心功能,在原生开发框架上使用WebView(Android)、UIWebView(iOS)等控件运行web程序代码,集成了 web的跨平台开发和原生应用的良好交互的优势。为了保证应用的质量,自动化遍历测试技术的研究成为当前研究热点。然而现有的自动化测试技术以控件为最小细粒度进行动态测试,并不能完全覆盖hybrid应用中WebView控件内容。因此对hybrid应用程序的WebView页面进行事件自动化测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阈值优化的GUI模型遍历算法的WebView自动化测试方法,验证了遍历算法的有效性,并将自动化遍历测试应用于WebView的安全检测。该方法的目的是通过自动化测试遍历WebView页面的事件,从而为WebView组件自动化测试提供新的切入点。该技术使用静态分析筛选处使用WebView控件的hybrid应用,然后动态运行过程中出现的WebView页面进行GUI事件树简化,构建GUI模型,并根据测试过程中事件实时反馈的信息不断调整模型树,计算出合适的探索路径,以最少的事件触发完成页面遍历测试。本文的主要工作包括:1、通过静态分析技术分析测试应用,获取Activity以及对应的事件回调接口信息,通过以上信息为出现的Activity建立对应的输入事件集合。针对WebView中的HTML页面,获取当前的DOM树信息,然后在此基础之上通过获取到的Activity GUI信息构建能够覆盖WebView页面的GUI模型。2、针对已经建立好的GUI模型进行内外层状态空间简化,提出了一种同层比对节点特征的分组算法,简化GUI模型所需的树结构,从而减少GUI模型内层空间,改进了基于Q-learning算法的在遍历GUI模型的同时能根据反馈结果动态调整模型的路径探索方法。3、基于上述方法设计并实现了一个能够对WebView页面进行自动化遍历测试的系统GADroid,并将其与现有遍历测试工具进行对比实验,验证了有效性。然后将系统应用于WebView安全检测中,验证了系统的实用性。

钱珣[10](2021)在《校园地震逃生虚拟仿真演练系统设计》文中提出近年来四川省加强了对在校学生的地震逃生能力的培养和教育。传统的地震逃生演练存在着实施成本高、涉及到的各类资源较多、协调组织不方便等缺点,虚拟现实技术的出现可以通过3D虚拟环境进行在线逃生演练,可以解决传统演练模式中存在的问题。绵阳职业技术学院为了加强学生的地震逃生能力和意识,组织实施了一套基于3D虚拟场景的地震逃生演练系统。在本文中对该系统的设计和实现过程进行了详细分析。本文主要进行了如下工作:(1)按照系统的功能定位,对其中比较关键的技术进行了原理分析,包括虚拟环境下的刚性碰撞检测技术、路径轨迹检测技术、场景渲染技术等,为系统开发提供技术支持。(2)基于Unity3D、3Ds Max等3D建模工具和服务引擎,对系统的3D虚拟场景创建过程进行详细研究,对系统的3D虚拟场景进行设计与开发。结合C#编程技术对场景中的内置逻辑进行设计开发,构建一套完整的3D虚拟地震逃生演练环境。同时对系统服务器端的Web服务功能进行设计分析,考察系统的总体功能运行模式。(3)基于学校信息机房软硬件环境对系统进行功能部署和上线,其中客户端3D虚拟环境功能基于C/S模式进行开发和部署,服务器端功能基于Web服务进行部署和发布。同时对系统进行功能和性能测试,得到系统全部达到了预期的所有开发目标。地震逃生演练系统目前已经在绵阳职业技术学院内部得到了应用,为学生提供了基于PC端的地震逃生训练的线上环境支持,解决了传统演练模式中存在的成本较高、开展不方便等问题和不足。

二、基于UML的组件建模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UML的组件建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2)动态重组子网的Petri网飞机虚拟维修过程建模与仿真(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1 UML状态机虚拟维修建模
    1.1 状态机概述
    1.2 维修实体状态迁移元模型
        1.2.1 维修部件状态迁移元模型
        1.2.2 维修资源状态迁移元模型
2 Petri网虚拟维修过程建模
    2.1 Petri网子网模型
    2.2 部件间的约束关系
        2.2.1 约束关系概述
        2.2.2 多部件约束关系的表达
        2.2.3 约束关系的更新
    2.3 Petri网虚拟维修模型
3 虚拟维修过程实现
4 仿真实例
5 结 语

(4)移动终端应用界面代码自动生成方法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移动应用开发的三种模式
        1.2.2 代码自动生成技术与模型驱动架构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论文组织结构
第2章 相关技术与理论
    2.1 模型驱动开发概述
        2.1.1 MDA概述
        2.1.2 MDA的框架
        2.1.3 MDA的技术标准
        2.1.4 MDA的开发过程
    2.2 Android平台简介
        2.2.1 Android平台架构
        2.2.2 Android控件架构
        2.2.3 Android四大组件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移动应用界面建模及模型映射
    3.1 平台无关模型
    3.2 代码自动生成系统
        3.2.1 软件体系结构
        3.2.2 对象模型
        3.2.3 功能模型
        3.2.4 界面交互模型
        3.2.5 表示模型
    3.3 Android平台模型
        3.3.1 Android应用代码目录结构
        3.3.2 Android应用用户界面构建方式
        3.3.3 Android应用建模
    3.4 ASLP模型到Android平台模型的映射
        3.4.1 映射规则
        3.4.2 ASLP模型到Android模型的映射关系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代码自动生成方法和过程
    4.1 代码生成方法
    4.2 代码生成过程
    4.3 通用支持工具
        4.3.1 代码容器
        4.3.2 输出流包装器
    4.4 界面模板中交互对象关联信息的获取方法
    4.5 页面视图的生成
        4.5.1 Android应用界面布局方式
        4.5.2 视图生成模型
    4.6 Java代码的生成
        4.6.1 Java代码生成器框架
        4.6.2 Java数据类型模型
        4.6.3 页面控制器的生成
        4.6.4 业务对象的生成
    4.7 配置信息的生成
    4.8 代码生成算法
        4.8.1 代码自动生成主算法
        4.8.2 部件代码生成算法
        4.8.3 用户界面代码生成算法
        4.8.4 界面元素代码生成算法
    4.9 代码生成器的工作流程
    4.10 本章小结
第5章 应用实例——口罩预订APP
    5.1 口罩预订APP的需求分析
    5.2 模型创建
        5.2.1 功能视图
        5.2.2 静态视图
        5.2.3 交互视图
        5.2.4 界面展示视图
    5.3 界面实例
    5.4 开发方法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所取得的成果

(6)基于μC/GUI的可重构数控系统人机界面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可重构数控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概述
        1.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可重构数控系统人机界面概述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5 论文组织架构
第2章 可重构数控系统软硬件平台方案
    2.1 嵌入式操作系统分析及选型
    2.2 人机界面开发环境
    2.3 硬件结构
        2.3.1 ARM概述及其特点
        2.3.2 S3C2410处理器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可重构数控系统软件开发环境
    3.1 可重构数控系统软件开发模式
    3.2 可重构数控系统软件开发环境
    3.3 μC/OS-II和μC/GUI的移植
        3.3.1 μC/OS-II操作系统的移植
        3.3.2 μC/GUI移植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可重构数控系统人机界面的建模
    4.1 概述
    4.2 模块划分及功能需求分析
    4.3 静态结构描述与动态对象行为模型相结合的模型
        4.3.1 静态结构模型
        4.3.2 动态对象行为模型
    4.4 界面模型的构建
        4.4.1 基于功能划分的静态模型
        4.4.2 静态结构模型
        4.4.3 动态行为模型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可重构数控系统人机界面的实现
    5.1 COM组件的基本概念及特性
    5.2 基于COM技术的人机界面组件的设计
    5.3 组件在系统环境中的运行
    5.4 人机界面的设计实现
        5.4.1 界面外观及框架设计
        5.4.2 按键消息处理机制
        5.4.3 界面闪烁问题的解决
        5.4.4 界面实现
    5.5 功能测试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总结
    6.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7)从外网突破到内网纵深的自动化渗透测试方法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课题研究内容
    1.4 论文整体结构
第二章 相关技术
    2.1 PTES渗透测试执行标准
        2.1.1 前期交互阶段
        2.1.2 信息搜集阶段
        2.1.3 威胁建模阶段
        2.1.4 漏洞分析阶段
        2.1.5 渗透攻击阶段
        2.1.6 后渗透测试阶段
        2.1.7 漏洞报告阶段
    2.2 代理技术
        2.2.1 正向代理
        2.2.2 反向代理
    2.3 隐蔽信道
        2.3.1 ICMP协议隐蔽信道
        2.3.2 DNS隐蔽信道
        2.3.3 HTTP协议隐蔽信道
    2.4 ATT&CK攻击矩阵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从外网到内网渗透测试系统设计
    3.1 整体设计
    3.2 自动化渗透测试流程设计
        3.2.1 信息收集模块设计
        3.2.2 漏洞探测模块设计
        3.2.3 漏洞利用模块设计
        3.2.4 权限提升模块设计
        3.2.5 后渗透测试模块设计
        3.2.6 痕迹清理模块设计
    3.3 人机交互模块设计
    3.4 数据库设计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自动化渗透测试系统实现
    4.1 自动化渗透测试平台整体实现方案
    4.2 人机交互模块实现
        4.2.1 访问控制模块实现
        4.2.2 系统配置模块实现
        4.2.3 插件管理模块实现
        4.2.4 任务下发模块实现
        4.2.5 任务监控模块实现
        4.2.6 结果展示模块实现
    4.3 自动化渗透测试模块实现
        4.3.1 信息收集子模块实现
        4.3.2 漏洞探测子模块实现
        4.3.3 漏洞利用子模块实现
        4.3.4 权限提升子模块实现
        4.3.5 后渗透测试子模块实现
        4.3.6 痕迹清理模子模块实现
    4.4 第三方插件模块实现
        4.4.1 子域名收集插件
        4.4.2 端口服务识别插件
        4.4.3 漏洞插件
        4.4.4 权限提升插件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测试与实验分析
    5.1 靶机实验环境构建
    5.2 系统功能测试
    5.3 后台功能模块测试
    5.4 实验结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工作总结
    6.2 问题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8)基于MVVM设计模式的在线教育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课题背景
    1.2 课题任务
        1.2.1 课题内容
        1.2.2 本人承担任务
    1.3 论文结构
第二章 相关技术介绍
    2.1 MVVM设计模式
        2.1.1 MVVM基本概念
        2.1.2 MVVM实现方式
        2.1.3 MVVM优势
    2.2 VUE.JS
        2.2.1 虚拟DOM
    2.3 SSM框架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系统需求分析
    3.1 系统需求分析概述
        3.1.1 系统业务背景
        3.1.2 系统业务需求概述
    3.2 系统用户角色分析
    3.3 系统功能性需求分析
        3.3.1 系统基本功能
        3.3.2 个人中心功能
        3.3.3 学员个人中心功能
        3.3.4 首页管理功能
        3.3.5 课程管理功能
        3.3.6 门店管理功能
        3.3.7 购物车管理功能
        3.3.8 订单管理功能
    3.4 系统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3.4.1 性能
        3.4.2 易用性
        3.4.3 安全性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统概要设计
    4.1 系统网络结构设计
    4.2 系统MVVM架构设计
    4.3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4.4 系统数据库设计
        4.4.1 E-R图设计
        4.4.2 数据库表设计
    4.5 系统界面设计
        4.5.1 基础组件设计
        4.5.2 用户相关界面设计
        4.5.3 产品相关界面设计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功能模块详细设计与实现
    5.1 MVVM设计模式代码组织
    5.2 系统基本功能模块详细设计与实现
        5.2.1 系统基本功能模块详细设计
        5.2.2 系统基本功能模块MVVM实现
    5.3 个人中心功能模块详细设计与实现
        5.3.1 个人中心功能模块详细设计
        5.3.2 个人中心功能模块MVVM实现
    5.4 学员个人中心功能模块详细设计
    5.5 首页管理功能模块详细设计与实现
        5.5.1 首页管理功能模块详细设计
        5.5.2 首页管理功能模块MVVM实现
    5.6 课程管理功能模块详细设计与实现
        5.6.1 课程管理功能模块详细设计
        5.6.2 课程管理功能模块MVVM实现
    5.7 门店管理功能模块详细设计与实现
    5.8 购物车管理功能模块详细设计与实现
        5.8.1 购物车管理功能模块详细设计
        5.8.2 购物车管理功能模块MVVM实现
    5.9 订单管理功能模块详细设计与实现
        5.9.1 订单管理功能模块详细设计
        5.9.2 订单管理功能模块MVVM实现
    5.10 MVVM设计模式实现优势
    5.11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系统测试
    6.1 系统界面及应用情况
    6.2 系统测试环境
    6.3 系统功能测试
    6.4 系统非功能性测试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束语
    7.1 论文工作总结
    7.2 问题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9)基于GUI的Android应用程序中WebView页面自动化测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论文组织
第二章 Android系统框架及自动化测试技术研究
    2.1 Android系统
        2.1.1 Android系统框架
        2.1.2 Activity组件
        2.1.3 WebView控件
        2.1.4 WebView安全
    2.2 Android自动化测试
        2.2.1 自动化测试分类
        2.2.2 自动化测试工具
    2.3 测试模型
        2.3.1 有限状态机模型
        2.3.2 UML模型
        2.3.3 马尔科夫链模型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WebView的GUI模型遍历及调用安全
    3.1 Hybrid应用的GUI状态复杂度分析
        3.1.1 页面GUI模型分析
        3.1.2 结合WebView的GUI模型
    3.2 简化GUI状态模型
        3.2.1 Activity外部状态空间简化
        3.2.2 简化DOM树的Diff算法
    3.3 遍历WebView状态空间的路径选择算法
    3.4 WebView动态调用安全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自动化遍历测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4.1 系统模块设计
    4.2 系统模块的实现
        4.2.1 静态分析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4.2.2 信息收集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4.2.3 GUI模型处理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4.2.4 任务分配及执行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4.2.5 结果存储与展示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实验验证及结果分析
    5.1 系统环境部署
    5.2 系统测试
        5.2.1 测试应用
        5.2.2 测试配置
        5.2.3 测试过程
    5.3 测试结果分析
        5.3.1 遍历测试结果分析
        5.3.2 系统的应用场景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10)校园地震逃生虚拟仿真演练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虚拟现实技术现状
        1.2.2 国外灾害逃生演练现状
        1.2.3 国内灾害逃生演练现状
    1.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4 研究内容
2 系统关键技术
    2.1 碰撞检测技术
    2.2 路径轨迹检测技术
    2.3 3D场景渲染技术
    2.4 本章小结
3 系统需求分析
    3.1 系统需求概述
        3.1.1 系统研发背景
        3.1.2 系统结构分析
    3.2 系统功能需求
        3.2.1 客户端功能需求
        3.2.2 服务器端功能需求
    3.3 系统性能需求
    3.4 系统可行性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系统设计
    4.1 系统总体设计
        4.1.1 网络结构设计
        4.1.2 功能模型设计
    4.2 客户端功能设计
        4.2.1 登录验证功能设计
        4.2.2 3D环境建模功能设计
        4.2.3 人机交互服务功能设计
        4.2.4 演练成绩以及成绩记录功能设计
    4.3 服务器端功能设计
        4.3.1 人机交互功能设计
        4.3.2 网络通信功能设计
        4.3.3 数据库功能设计
    4.4 系统数据库设计
    4.5 本章小结
5 系统实现与测试
    5.1 系统实现环境
    5.2 客户端功能实现
        5.2.1 3D环境建模功能实现
        5.2.2 人机交互服务功能实现
        5.2.3 客户端3D场景展示
    5.3 服务器端功能实现
    5.4 系统测试分析
        5.4.1 系统测试环境
        5.4.2 系统功能测试
        5.4.3 系统性能测试
        5.4.4 系统测试结果
    5.5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四、基于UML的组件建模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Event-B的软件工程形式化方法综述[J]. 彭寒,张晓丽,刘洲洲,曹国震,景月娟,王瑾,李添锐. 计算机系统应用, 2021(09)
  • [2]动态重组子网的Petri网飞机虚拟维修过程建模与仿真[J]. 钱文高,马红岩,耿宏.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2021(07)
  • [3]基于PREEvision的汽车电子电气架构建模研究与实现[D]. 李德辰. 南京邮电大学, 2021
  • [4]移动终端应用界面代码自动生成方法的研究与应用[D]. 徐聪. 曲阜师范大学, 2021
  • [5]Ptolemy离散事件模型形式化验证方法[J]. 陆芝浩,王瑞,孔辉,关永,施智平. 软件学报, 2021(06)
  • [6]基于μC/GUI的可重构数控系统人机界面的设计与实现[D]. 姚文姣.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 2021(08)
  • [7]从外网突破到内网纵深的自动化渗透测试方法设计与实现[D]. 徐小强. 北京邮电大学, 2021(01)
  • [8]基于MVVM设计模式的在线教育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刘紫薇. 北京邮电大学, 2021(01)
  • [9]基于GUI的Android应用程序中WebView页面自动化测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蒋琦敏. 北京邮电大学, 2021(01)
  • [10]校园地震逃生虚拟仿真演练系统设计[D]. 钱珣. 西南科技大学, 2021(08)

标签:;  ;  ;  ;  ;  

基于UML的构件建模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