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动物饲料安全控制措施

浅谈动物饲料安全控制措施

一、浅议动物饲料安全的控制措施(论文文献综述)

陈冬金,陈岩锋,孙世坤,桑雷,谢喜平[1](2016)在《饲料对畜产品安全的影响及对策》文中研究表明动物饲料对畜产品安全影响极大,饲料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畜产品的质量高低,进一步影响畜禽养殖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和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畜产品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近些年来食品安全事故频频发生,使得人们对畜产品安全生产状况更加关注。本文介绍动物饲料对畜产品安全的重要影响,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与探讨,找出解决的对策,提高动物饲料的安全性,从源头上保证畜产品安全。

魏佳美(Atigornjutasiri Korapat)[2](2016)在《中泰农产品贸易风险研究》文中认为中国与泰国都是农业大国,在国际农产品市场上都占据重要地位。农产品是中泰双边贸易的重要产品。随着两国在农产品贸易上的快速发展,尤其是目前各国对农产品质量标准要求较高的情况下,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风险度提高。农产品贸易每个过程都有各种不可控制的因素影响农产品贸易,使得农产品贸易的风险扩大。为了减少中泰农产品贸易风险,应该研究中泰双边农产品贸易风险管理,建立农产品贸易风险评价体系。本文通过中泰农产品贸易现状的数据分析,分析中泰两国农产品贸易结构,总结中泰农产品贸易的特点,分析中泰农产品贸易风险分析。通过静态与动态分析方法识别中泰双边农产品贸易风险,提出中泰农产品贸易风险管理和双边农产品贸易风险防范对策及控制措施,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中泰农产品贸易风险管理评价体系。由于自然、地域差异、供应链和质量安全、价格、合同、技术贸易壁垒和政治等因素,中泰两国农产品贸易风险是必然存在的,在农产品贸易风险发生时,需要相应的对策防范风险。本文认为任何风险的防范措施,都需要政府和企业互相协调。

杨汉卿[3](2013)在《陕西省饲料产品质量安全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陕西饲料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成绩显着,饲料产品质量安全水平逐年提高,饲料产品中违禁药物连续6年未检出,但重金属超标问题仍然存在,随着全国市场新型β激动剂等出现,饲料中违禁药物监管形势依然严峻。本研究主要从陕西省饲料产品质量安全入手,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文献查阅与实证考察相结合,以及定性描述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饲料生产企业、质量控制管理体系、产品质量检测结果的系统调研,分析饲料生产企业的原料控制、人员文化素质、企业科研投入、企业管理以及政府监管体系、监管手段等对饲料产品质量安全的影响。结果表明:企业原料把关不严、行业准入门槛低、企业科研投入和员工素质偏低等因素是制约陕西饲料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关键因素,饲料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不健全,影响了饲料质量安全监管效率,是影响饲料产品质量安全的主要因素;另外,监测能力滞后,检测资金投入不足,致使质量监测开展不平衡,也是影响饲料产品质量安全的一个环节。本研究进一步针对陕西省饲料产品质量安全中存在的问题,结合陕西省省情,提出了加强饲料质量安全工作,提高饲料质量安全水平的5项对策建议:(1)以新的《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的宣传惯彻为契机,严把企业准入门槛,大力提升企业自身管理能力。(2)尽快理顺管理体制,完善监督管理机制,进一步提升监管效率。(3)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4)加强饲料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强化饲料产品质量安全监测。(5)完善信息公示制度和信息发布渠道,使饲料产品质量安全信息更加顺畅。本项目的开展,将为提升陕西饲料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奠定基础,同时对促进陕西畜产品产业升级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吴英民[4](2013)在《饲料与畜产品安全关系》文中研究说明动物饲料与畜产品安全关系十分密切关系,饲料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畜产品的质量高低,而畜产品直接关系到人类生命安全与健康。随着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畜产品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近些年来食品安全事故频发,使得人们对畜产品安全生产状况愈加关注,绿色安全的畜产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本文简要介绍国内饲料与畜产品安全生产现状,探讨饲料与畜产品安全的关系,为提高畜产品安全质量提出建议。

刘钰[5](2013)在《转基因作物生产应用安全审批制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转基因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的核心。转基因农作物在1996年首次被商业化应用,此后发展迅速,至今全球已有24种转基因作物被批准商业化种植。可以说,各国已经把转基因技术已做为增强农业国际竞争力和抢占科技制高点的战略重点。与此同时,转基因技术研究与应用也被我国高度重视,并且在转基因新品种培育、重要基因发掘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就。特别是2009年农业部颁发了抗虫转基因水稻“华恢1号”和“Bt汕优63”的生产应用安全证书,更是为转基因作物产业化奠定了先决条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加深。农产品贸易也日趋频繁。欧盟和美国是我国重要的农产品贸易伙伴。然而,不论欧盟还是美国,转基因水稻及其他作物的种子和食品进口前,都应当经过当地主管机构的安全审批。我国同其他国家(或组织)尤其是欧盟、美国转基因作物生产应用安全审批制度不尽相同,在申请主体、申请费用、申请材料、申请流程上存在较大差异。理顺并比较我国与欧盟、美国制度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采取差别化的申请策略,适时调整国内审批制度,是解决我国转基因作物及产品出口的关键。此外,鉴于我国湖北省最有可能成为转基因水稻的种植区域,而出口欧盟、美国转基因水稻更多以食品(米制品)为主,即出口加工产品,所以欧盟、美国转基因加工产品安全审批制度成为重点研究内容。针对上述内容,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第一,转基因作物生产应用安全审批制度的基本理论研究。从基本概念的界定入手,明确研究内容和研究方向。从社会学、经济学、法学的角度,分析转基因作物生产应用安全审批制度的必要性,并对制度设计提供指示性的参考。第二,域外转基因作物生产应用安全审批制度的考察。主要是对国外转基因作物生产应用安全审批制度的介绍以及对亮点的评述和对我国的启示上。以欧盟和美国为样本探寻安全审批的形式要件、实质要件以及程序做具体评述。同时进一步挖掘转基因作物生产应用安全审批制度的相关国际条约。第三,我国转基因作物生产应用安全审批制度的考察。分别对现行的法律、法规、规章进行分析,尤其是审批主体、安全标准、评价原则、审批程序等。第四,转基因作物生产应用安全审批制度的比较及我国转基因作物国际化进程中生产应用安全审批制度的应对。从国内、国外转基因作物生产应用安全审批制度的规定以及运行现状出发,对比和分析国内外转基因作物生产应用安全审批制度在管理机关、形式要件、实质要件、审批程序的差异。此外,从适格主体、基本程序、材料要求、费用分担等方面提出我国申请国外转基因作物生产应用安全证书的对策。建议我国政府,建立转基因作物提请国外生产应用安全审批的保障,对转基因作物提请国外审批的予以资金支持并积极探索数据上的外交互认。

郭可汾[6](2010)在《基于食品安全法的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文中研究表明在我国实行多年的《食品卫生法》的基础上,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结合我国具体实际,经充分调研,在吸收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历经多年修改、审议而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终于在2009年6月1日正式实施。这不仅将进一步完善我国的食品安全法律制度,也将为我国建立起保障食品安全的长效机制和法律屏障提供依据。特别是在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状况尚不令人满意,水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屡屡发生的背景下,对于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本文分析的背景材料,首先就食品安全法的出台背景和具体沿革以及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现状进行了分析。随后,通过运用不完备法律理论对新近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进行了分析,并对食品安全法在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的适用进行了初步的介绍;通过引入信息不对称理论和博弈论,对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进行了经济学分析。从三个方面为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研究建立相应的理论基础。作为经验借鉴,本文从管理机构、法律法规、标准、检测、认证、危险性分析、可追溯制度、产品召回制度和危险性预警系统等着手,对美、欧、日在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积累的先进经验进行了归纳总结。随后,对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对与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有关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进行了梳理;对我国具体监管水产品质量安全的机构进行了归纳;从相关法律对标准的规定、我国水产标准化发展历程和我国水产标准化工作现状三方面对我国水产标准化工作进行了总结;通过对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食品检验检测体系和水产品质量检测体系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对我国水产品检验检测体系的现状进行了总结;从我国认证认可的发展及相关法律法规对认证认可的规定、我国水产养殖领域产品认证和体系认证的现状着手,分析了我国水产品认可认证的发展现状;还对我国的水产品可追溯、水产品召回、水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公布的现状进行了探讨。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现状,对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思考,并结合食品安全法出台后带来的在监管方面的变革,就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最后,从大菱鲆事件着手,以大菱鲆养殖过程的监管作为实例,分析了大菱鲆养殖过程的监管现状。对大菱鲆养殖过程中与环境、投入品和初级产品有关的监管部门和法律、法规、部门规章以及标准的相关规定进行了总结,对相关认证在大菱鲆产业中的实施情况进行了分析,总结了我国大菱鲆养殖过程的监管现状,并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孟菲[7](2009)在《食品安全的利益相关者行为分析及其规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而食品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公众健康,确保食品安全是体现以人为本的基础。可以说,食品安全问题是民生问题、是政治经济问题,也是社会科学发展问题,食品安全成为关系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作为经济转型中的发展中国家,我国需要在一段时期内应对和处理食品安全问题。生产技术的改进、生物技术的发展、工业化的推进,促进了食品行业的发展,食品数量安全得到了缓解。与此同时,消费者对食品质量安全的重视和认知程度越来越高,更加注重食品的质量、营养和卫生安全。进入20世纪中后期以来,食品安全事件的屡屡发生加重了各国消费者的心理负担,世界范围内的各种食品安全问题,如英国的“疯牛病”、欧洲的“口蹄疫”、亚洲的“禽流感”等,不仅对人类的身体和健康构成潜在威胁或造成重大损害,也给消费者和相关产业造成了十分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提高食品的质量安全水平,世界各国政府纷纷制定严格的食品安全技术法规和标准,加强对食品质量安全的监管,增强对食品生产各个环节的控制,广泛实施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质量管理。这就要求涉及食品安全的各利益相关者紧密协作,发挥整体优势,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水平。食品安全问题千头万绪,涉及面极为广泛和复杂,目前我国还缺乏对食品安全的全面系统研究,学术界的研究和各级政府的管理重点主要在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和实施方面(即从外部对食品安全如何实施有效监控),对食品安全的生产者、消费者、监管者等利益主体的具体行为选择状况研究不多,对消费者的需求特性、消费意愿及其对安全食品供给的带动作用缺乏准确把握,从而在引导和培育安全食品市场方面所做的理论和实践工作明显欠缺。本论文运用基本经济学理论,以及环境经济学、制度经济学、信息经济学等相关原理,采用将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食品安全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博弈分析,就关系食品安全生产、消费与流通环节的影响因素及影响程度进行实证调研及检验,探讨优质食品开发的经济诱因和深层制度因素,提出相应的开发策略与管理对策,为政府提高食品安全水平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本文得出的结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保障食品安全具有多主体的利益相关性。在保证食品安全的各个的行为主体中,生产者、消费者和监管者三者的关系处理至关重要。农户的生产供给是源头,是基础;企业的生产组织是核心,是关键;消费者需求的满足和企业经济效益的实现是动力,是目标;而政府、第三方组织以及社会媒体的监督是后盾,是保障。(2)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关键在于消费者意识和消费者需求对食品安全不断提高的客观要求。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和认知是促使企业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前提。(3)具有现代意义的生产组织形式,以“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基地+协会+农户”等多种方式使得农户可以依托于各种各样的行为主体,共同构成我国安全农产品生产者的利益集团,食品生产者组织模式选择、成本收益和对政府规制的反应是影响食品生产者行为的主要因素。(4)食品安全管理的过程就是食品安全各利益相关者不断博弈的过程,基于第七章的博弈分析以及国际经验,我国未来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安排,应该基于各方的博弈分析结果之上。(5)信息不对称情况的存在,使得安全食品优质优价的机制难以实现,因此,要解决市场失灵问题就需要政府介入。政府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一般能带来正的社会净福利,而政府行为的不作为和监管失效,可能造成食品安全风险事件的发生。

沈向华[8](2008)在《动物检疫制度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伴随着国家兽医管理体制改革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的动物检疫工作得到了长足发展。各级兽医主管部门和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依法履行职责,加大监督执法力度,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有力地保护了畜牧业生产安全,为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做出了贡献。但需要指出的是,我国当前动物检疫制度在运行过程中也不断凸现了许多问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加以研究、分析和解决。本文在收集资料、考察调研的基础上,对国内外的动物检疫制度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认真的比较研究,特别是通过重点研究分析世界畜牧业发达国家的动物检疫制度,比较、研究、分析和参照国际动物检疫标准、规则,并结合我国动物检疫实际情况,找出了我国动物检疫制度与世界畜牧业发达国家动物检疫制度存在的差异。提出我国应当转变动物检疫监管理念;制定动物检疫的对象、范围和规范;规范动物检疫行为;设计更加科学合理的动物检疫证明;推进国家动物疫病监测计划的实施以及重新确立动物移动检疫监管区域范围。该论文的研究成果,对促进我国现行动物检疫制度与国际规则接轨,增强我国动物和动物产品对外贸易的竞争力,提高我国的动物卫生水平,保护人民身体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刘建军,靳烨[9](2007)在《浅议微生物与畜产品安全及控制措施》文中指出综述了微生物在我国畜产品质量安全中存在的问题,提高畜产品质量和安全性微生物的控制措施,建议对食源性病原微生物污染监控,加强各领域的国际合作研究。

刘建军,魏晓燕,靳烨[10](2007)在《浅议微生物与畜产品安全及控制措施》文中研究表明综述了微生物在我国畜产品质量安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提高畜产品质量和安全性的微生物控制措施,建议对食源性病原微生物污染进行监控,并加强各领域的国际合作研究。

二、浅议动物饲料安全的控制措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议动物饲料安全的控制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饲料对畜产品安全的影响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动物饲料对畜产品安全的重要意义
3 国内饲料与畜产品安全现状
4 影响饲料安全的主要因素
    4.1 饲料自身含有毒素或者处理不当
    4.2 饲料添加剂的违规添加和滥用
5 措施
    5.1 确保优质的饲料原料
    5.2 保证饲料添加剂的合理使用
    5.3 完善饲料加工工艺
    5.4 研究新技术,开发新产品
6 结语

(2)中泰农产品贸易风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和选题的意义
    第二节 研究的目的和研究的内容
        一、研究的目的
        二、研究的内容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四节 论文的创新点与不足
第一章 文献综述和相关论文理论
    第一节 与论文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风险的定义
        二、农产品贸易风险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国内相关文献
        二、国外相关文献
第二章 中泰农产品贸易现状分析
    第一节 中泰农产品贸易现状
        一、中国农产品贸易现状
        二、泰国农产品贸易现状
        三、中泰农产品贸易现状
    第二节 中泰农产品贸易的特点
        一、中泰农产品贸易的互补性
        二、中泰交通运输便利
        三、关税政策优惠
第三章 中泰农产品贸易风险分析
    第一节 中国与泰国农产品贸易风险的识别
    第二节 中泰农产品贸易的静态风险
        一、自然灾害风险
        二、地域差异风险
        三、供应链风险
        四、质量安全风险
    第三节 中泰农产品贸易的动态风险
        一、价格风险
        二、合同风险
        三、技术贸易壁垒风险
        四、政治风险
第四章 中泰农产品贸易风险防范对策
    第一节 中泰农产品贸易风险管理
    第二节 中泰农产品贸易静态风险的防范
        一、加强农产品农业人员对自然灾害防范的知识
        二、政府部门再加关注自然灾害的管理体系
        三、完善农业在供应链之间的系统
        四、加强政府职能,降低供应链风险
        五、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疫的体系
        六、加强农业人员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疫的培养
    第三节 中泰农产品贸易动态风险的防范
        一、利用期货市场完善农产品的价格风险
        二、政府加强农产品价格保护政策
        三、了解贸易伙伴的情况
        四、选好对国际贸易的人才
        五、加强农产品贸易合同欺诈的防范
        六、加强农产品贸易的技术壁垒的防范
        七、了解贸易伙伴国的政治与政策变化
    第四节 中泰农产品贸易风险控制
        一、质量安全控制水平
        二、检验检疫
第五章 中泰农产品贸易风险管理评价体系
    第一节 中泰农产品贸易风险管理的评价体系
    第二节 中泰农产品贸易风险管理评价
        一、中泰农产品贸易风险识别
        二、中泰农产品贸易风险衡量
        三、中泰农产品贸易风险评价
        四、中泰农产品贸易风险决策
        五、中泰农产品贸易风险监控
    第三节 中泰农产品生产基地风险管理评价
        一、中泰农产品生产基地风险识别
        二、中泰农产品生产基地风险衡量
        三、中泰农产品生产基地风险评价
        四、中泰农产品生产基地风险决策
        五、中泰农产品生产基地风险监控
    第四节 中泰农产品贸易风险因素评价
        一、中泰农产品贸易风险因素的风险识别
        二、中泰农产品贸易风险因素的风险衡量
        三、中泰农产品贸易风险因素的风险评价
        四、中泰农产品贸易风险因素的风险决策
        五、中泰农产品贸易风险因素的风险监控
结论及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3)陕西省饲料产品质量安全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附表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图目录
表目录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饲料产品质量安全关系畜产品安全和消费者身体健康
        1.2.2 饲料产品质量安全关系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1.2.3 饲料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的发生影响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
        1.2.4 对陕西饲料产品质量安全进行研究的意义
    1.3 饲料质量安全的范畴
        1.3.1 饲料质量安全的含义及特性
        1.3.2 饲料质量安全的范畴
    1.4 国内外关于饲料产品质量安全研究现状
        1.4.1 国外有关饲料安全的法律法规
        1.4.2 国外饲料监管体系
        1.4.3 国内有关饲料安全的法律法规
        1.4.4 国内饲料监管体系
    1.5 研究内容与方法
        1.5.1 研究目标
        1.5.2 研究内容
        1.5.3 研究方法
第二章 陕西省饲料产品生产及质量安全现状
    2.1 陕西省畜牧业概况
        2.1.1 陕西省地理概况
        2.1.2 陕西省畜牧业主要种类和产量
    2.2 陕西省饲料产业现状
        2.2.1 陕西省饲料产品的种类和产量
        2.2.2 陕西省饲料企业情况
    2.3 陕西省饲料产品质量安全现状
        2.3.1 检测范围
        2.3.2 检测品种
        2.3.3 检测项目
        2.3.4 结果判定
        2.3.5 监测结果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影响陕西省饲料产品质量安全的主要因素分析
    3.1 饲料生产企业因素
        3.1.1 企业管理
        3.1.2 从业人员素质因素
        3.1.3 安全意识因素
        3.1.4 科技水平因素
    3.2 监督管理因素
        3.2.1 监管机制
        3.2.2 监管保障体系
        3.2.3 质量监测检验
        3.2.4 经费保障
    3.3 养殖环节饲料保存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提高陕西省饲料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对策建议
    4.1 加强企业管理,确保饲料质量安全
        4.1.1 注意生产环境控制
        4.1.2 强化企业管理
        4.1.3 加强从业人员的素质
        4.1.4 提高安全意识,加强安全管理
    4.2 完善管理体制,加强饲料监督
        4.2.1 完善法律体系,加强法律法规的打击力度
        4.2.2 完善管理体制,加强饲料监督
        4.2.3 完善信息公示制度,建立有奖举报制度
    4.3 加强技术指导和法律法规的培训,提高终端饲料质量
    4.4 强化饲料产品质量监测
        4.4.1 加强饲料监测体系建设
        4.4.2 保障饲料监测经费,加强饲料检测,确保饲料产品质量安全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5.1 陕西省饲料产品质量安全现状
    5.2 影响陕西省饲料产品质量的主要因素
    5.3 提高陕西省饲料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对策
    创新点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4)饲料与畜产品安全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一、国内饲料与畜产品安全现状
二、饲料与畜产品安全关系
    1. 优质的饲料原料是保证畜产品安全的前提
    2. 合理添加饲料添加剂, 提高畜产品产量
    3. 完善饲料加工工艺, 提高畜产品安全质量
三、结语

(5)转基因作物生产应用安全审批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缘起
        1.1.1 问题的提出
        1.1.2 选题的目的
        1.1.3 选题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述评
        1.2.1 转基因作物生产应用安全审批制度的基础理论
        1.2.2 对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中的审批制度的研究
        1.2.3 对国际条约中转基因生物安全审批制度的研究
        1.2.4 述评
    1.3 研究设计与分析进路
    1.4 研究的创新点与难点
        1.4.1 研究的创新点
        1.4.2 研究的难点
第二章 转基因作物生产应用安全审批制度的基础理论
    2.1 基本概念界定
        2.1.1 转基因作物的界定
        2.1.2 安全审批的界定
        2.1.3 转基因作物生产应用安全审批制度的界定
    2.2 转基因作物生产应用安全审批制度的理论基础
        2.2.1 社会学理论
        2.2.2 经济学理论
        2.2.3 法学理论
第三章 欧盟转基因作物生产应用安全审批制度的考察
    3.1 概述
        3.1.1 欧盟转基因法规体系概览
        3.1.2 相关主管机构
        3.1.3 欧盟法规中所涉及到的基本概念
    3.2 转基因封闭使用审批
        3.2.1 确定GMM的有害特性(危险)
        3.2.2 对风险进行初步分类
        3.2.3 确定最终的分类和控制措施
    3.3 转基因生物环境释放及投放市场审批
        3.3.1 通报前的准备性评估
        3.3.2 通报的基本形式
    3.4 越境转移审批
        3.4.1 用于环境释放的越境转移的审批
        3.4.2 用于加工转基因生物及已经加工完成的食品和饲料的越境转移审批
    3.5 产品上市审批
        3.5.1 概述
        3.5.2 基本程序和要求
        3.5.3 有关方法有效性的确认问题
        3.5.4 对特殊饲料或食品的豁免
第四章 美国转基因作物生产应用安全审批制度的考察
    4.1 概述
        4.1.1 管理协调框架的形成
        4.1.2 管理框架的完善和细化
    4.2 农业部的安全审批制度
        4.2.1 关于《作为植物有害生物或有理由认为植物有害生物的转基因生物和产品的引入》
        4.2.2 关于《特定转基因生物的进口、洲际转移和环境释放》
    4.3 食品安全局的自愿咨询程序
        4.3.1 FDA相关指导的制度概览
        4.3.2 转基因食品自愿咨询程序的特色
        4.3.3 转基因食品自愿咨询程序的内容
    4.4 环境保护部的植物内置式农药限量免除程序
        4.4.1 植物内置式农药登记
        4.4.2 残留限量的容忍和豁免
第五章 国际条约中转基因作物生产应用安全审批制度的考察
    5.1 条约概述
    5.2 各条约中的具体制度
        5.2.1 WTO框架下相关协定
        5.2.2 联合国(包括联合国下设组织)
        5.2.3 CAC安全指导(FAO/WHO)
    5.3 特别分析:以SPS协定为核心的WTO转基因安全审批制度
        5.3.1 SPS协定对转基因农产品的基本态度
        5.3.2 SPS的对转基因农产品规制的核心内容
    5.4 特别分析:以BSP协定为核心“事前知情同意”的预防主义
        5.4.1 BSP协定背景
        5.4.2 BSP协定的适用对象
        5.4.3 事前知情同意程序
        5.4.4 BSP协定的效力
        5.4.5 BSP协定的核心内容——转基因生物越境转移管理的行政许可
第六章 我国转基因作物生产应用安全审批制度与欧盟、美国的比较
    6.1 我国转基因作物生产应用安全审批制度的考察
        6.1.1 我国转基因安全管理立法现状
        6.1.2 我国转基因作物生产应用安全审批制度的主要内容
    6.2 我国转基因作物生产应用安全审批制度与欧盟、美国的共性
        6.2.1 具有总体性的部门和法规支撑
        6.2.2 实现了全面覆盖转基因作物的安全审批制度
        6.2.3 形成了“层次多样、宽严相济”的审批制度
        6.2.4 要求符合国际惯例和标准
    6.3 我国转基因作物生产应用安全审批制度与欧盟、美国的差异
        6.3.1 对转基因作物的基本态度不同
        6.3.2 转基因作物生产应用安全审批的主要负责机关不同
        6.3.3 转基因作物生产应用安全审批的程序和实质要件不同
        6.3.4 转基因作物生产应用安全审批过程中的公众参与程度不同
    6.4 评析
第七章 我国转基因作物申请国外生产应用安全审批的应对——以转基因水稻为例
    7.1 我国转基因水稻申请欧盟及美国安全审批的条规适用、申请材料及程序
        7.1.1 欧盟
        7.1.2 美国
    7.2 我国转基因水稻申请国外生产应用安全审批的必要条件
        7.2.1 申请的适格主体
        7.2.2 申请的时间
        7.2.3 申请的材料要求及数据互认
        7.2.4 申请的费用分担
    7.3 我国转基因水稻申请国外生产应用安全审批的应对
        7.3.1 策略选择:在初期适度放弃欧洲市场,以美国为主要申请国
        7.3.2 策略支持:实施与国际条约相一致的安全审批制度
        7.3.3 策略实施:主体确定、资金支持与数据互认
        7.3.4 策略救济:妥善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
第八章 结语
    8.1 研究结论
    8.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研究生在读期间主要学术成果
附录二:研究生在读期间主要学术活动及获奖情况
致谢

(6)基于食品安全法的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0 前言
    0.1 研究背景
        0.1.1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出台背景
        0.1.2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沿革
        0.1.3 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现状
    0.2 研究内容和方法
        0.2.1 研究内容
        0.2.2 数据来源
        0.2.3 研究方法
        0.2.4 研究目的
        0.2.5 国内外研究现状、发展动态
        0.2.6 学术构想与思路
        0.2.7 本研究可能的创新和不足
    0.3 关键术语
        0.3.1 食品卫生
        0.3.2 食品安全
        0.3.3 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
        0.3.4 无公害水产品
        0.3.5 绿色水产品
        0.3.6 有机水产品
        0.3.7 良好农业规范
        0.3.8 良好作业规范
        0.3.9 水产养殖认证委员会
        0.3.10 危害分析及关键控制点
        0.3.11 ISO 9000
        0.3.12 ISO 14000
1 理论分析
    1.1 基于不完备法律理论的食品安全法分析
        1.1.1 我国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的现状
        1.1.2 运用不完备法律理论对食品安全法的分析
        1.1.3 食品安全法出台后可能面临的问题
    1.2 食品安全法在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的适用
        1.2.1 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测
        1.2.2 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1.3 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经济学分析
        1.3.1 运用信息不对称理论对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分析
        1.3.2 水产品供给链中的水产品安全——博弈分析
2 国外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2.1 美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2.1.1 与水产品质量安全相关的管理机构
        2.1.2 与水产品质量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
        2.1.3 危险性分析与标准和技术法规
        2.1.4 检验检测和认证
        2.1.5 危险性预警系统、可追溯制度和产品召回制度
    2.2 欧盟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2.2.1 欧盟食品安全运作的管理机制
        2.2.2 欧盟食品安全标准和法律体系
        2.2.3 风险分析
        2.2.4 检验、检测及认证体系
        2.2.5 预警系统、水产品链可追溯和食品召回
        2.2.6 教育和培训
    2.3 日本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2.3.1 日本的食品安全管理机构和执行机构
        2.3.2 相关法律法规
        2.3.3 标准、检验检测和认证
        2.3.4 风险信息沟通、食品可追溯制度和食品召回
3 我国大菱鲆养殖过程中的质量安全监管
    3.1 从大菱鲆事件说起
    3.2 大菱鲆事件发生前后产业的情况
        3.2.1 大菱鲆事件发生前产业的情况
        3.2.2 大菱鲆事件发生后产业所受的影响
    3.3 大菱鲆养殖过程各环节的监管现状
        3.3.1 环境
        3.3.2 投入品
        3.3.3 初级产品
        3.3.4 认证工作在大菱鲆产业中的开展
        3.3.5 信息发布与产品召回
    3.4 存在的问题
        3.4.1 我国对大菱鲆养殖过程的监管存在的问题
        3.4.2 在法律法规方面存在的问题
        3.4.3 在标准方面存在的问题
        3.4.4 检验检测存在的问题
        3.4.5 认证刚刚起步,诸多方面存在不足
        3.4.6 信息与产品召回中存在的不足
    3.5 相关的监管建议
        3.5.1 完善监管体制
        3.5.2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3.5.3 加大大菱鲆养殖标准化步伐
        3.5.4 完善我国水产品检验检测体系
        3.5.5 认证体系、信息交流和产品召回制度的完善
4 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4.1 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
        4.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渔政渔港监督管理局
        4.1.2 食品安全综合协调与卫生监督局
        4.1.3 食品生产监管司和食品流通监督管理司
        4.1.4 食品许可司和食品安全监管司
    4.2 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
        4.2.1 相关法律
        4.2.2 行政法规
        4.2.3 部门规章
    4.3 我国的水产标准化管理
        4.3.1 相关法律对标准的规定
        4.3.2 我国水产标准化发展历程
        4.3.3 我国水产标准化工作现状
    4.4 我国的水产品检验检测体系
        4.4.1 我国食品检验检测体系的现状
        4.4.2 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
        4.4.3 我国水产品质量检测体系
    4.5 水产品认证认可
        4.5.1 我国认证认可的发展及相关规定
        4.5.2 我国水产养殖领域认证发展现状
        4.5.3 产品认证
        4.5.4 体系认证
    4.6 水产品可追溯
    4.7 水产品召回
    4.8 水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公布
5 对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的思考
    5.1 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5.1.1 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5.1.2 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法律体系存在的问题
        5.1.3 我国水产品标准存在的问题
        5.1.4 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5.1.5 我国水产品质量认证存在的不足
        5.1.6 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信息体系存在的问题
        5.1.7 可追溯体系难以建立的主要原因
    5.2 对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建议
        5.2.1 建立和完善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5.2.2 逐步完善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体系
        5.2.3 积极推进我国水产标准化的进展
        5.2.4 完善我国水产品检验检测体系
        5.2.5 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体系的建设
        5.2.6 加大水产品质量安全信息体系建设
        5.2.7 建立完整有效的水产品可追溯性体系
        5.2.8 建立水产品召回制度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7)食品安全的利益相关者行为分析及其规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内容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内容
        1.2.3 主要观点
        1.2.4 本研究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2.5 论文结构
    1.3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3.1 研究方法
        1.3.2 数据来源
    1.4 研究的可能创新与不足
        1.4.1 研究的可能创新
        1.4.2 研究的主要不足
第二章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2.1 食品安全问题的经济学特征
        2.1.1 监管的时机
        2.1.2 监管工具的选择
    2.2 以食品安全利益相关者的合作为前提,建立部门间的协调机构
        2.2.1 利益相关者概念
        2.2.2 各国对利益相关者的管理实践
    2.3 生产者对食品安全问题的行为反应
        2.3.1 企业食品安全影响因素研究
        2.3.2 企业食品安全生产行为研究
    2.4 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反应
        2.4.1 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总体认识
        2.4.2 男性和女性对食品安全认知的比较
        2.4.3 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反映
    2.5 食品安全管理方面的研究
        2.5.1 食品安全监管的相关理论研究
        2.5.2 发达国家食品安全监管实践
    2.6 简要的评述
第三章 食品安全概述及利益相关者分类
    3.1 食品与食品安全:几个问题的界定
        3.1.1 相关概念的界定
        3.1.2 食品安全研究的学科与技术体系
        3.1.3 食品安全研究的原理
    3.2 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3.2.1 当前我国食品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
        3.2.2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产生原因
    3.3 食品安全的利益相关者
    3.4 各国食品安全利益相关者的责任和义务
        3.4.1 政府的责权
        3.4.2 检验机构的责权
        3.4.3 食品企业的责权
        3.4.4 消费者的责权
        3.4.5 国际机构的责权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食品安全的生产者行为分析
    4.1 相关理论
        4.1.1 安全食品的供求理论
        4.1.2 企业动机理论
        4.1.3 企业行为经济学理论
        4.1.4 食品质量管理理论
        4.1.5 小结
    4.2 食品生产者质量安全控制行为的分析模型
    4.3 食品生产企业采取食品安全行动的决策分析
        4.3.1 影响食品生产者质量安全控制的因素
        4.3.2 企业采取食品安全控制措施的方法
        4.3.3 企业采取食品安全行动的决策
    4.4 食品生产企业采取食品安全措施的成本收益分析——以山东莱阳龙大企业集团生产的冷冻菠菜应对日本SPS 为例
        4.4.1 冷冻菠菜常规生产成本分析
        4.4.2 企业采取相应质量控制措施的新增成本分析
        4.4.3 企业实行有效应对措施后新增收益计算
    4.5 企业申请实施HACCP 的成本收益分析
        4.5.1 企业申请和实施HACCP 的成本分析
        4.5.2 企业实施HACCP 的主要收益分析
        4.5.3 相关案例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食品安全的消费者行为分析
    5.1 相关理论
        5.1.1 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意识
        5.1.2 食品安全治理过程中的消费者反映及其效应
        5.1.3 影响食品安全治理过程中消费者行为的因素
        5.1.4 安全食品购买行为的理论分析
    5.2 食品安全消费者行为的调查分析
        5.2.1 数据与方法
        5.2.2 调查主要内容
        5.2.3 描述性分析
        5.2.4 调查结论
        5.2.5 食品安全消费的影响因素分析
    5.3 安全食品的购买选择行为实证模型分析
        5.3.1 模型的理论假设
        5.3.2 模型及估计方法
        5.3.3 回归模型结果分析
    5.4 保障食品安全消费的对策建议
        5.4.1 政府应实行疏导式管理,引导消费者对食品安全信息的需求
        5.4.2 企业应切实提高安全食品的质量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食品流通渠道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分析——以生鲜食品为例
    6.1 生鲜食品的流通渠道
        6.1.1 农贸市场的生鲜食品流通渠道
        6.1.2 连锁超市流通渠道
    6.2 生鲜食品流通渠道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6.2.1 农贸市场生鲜食品流通渠道中的食品安全
        6.2.2 连锁超市生鲜食品流通渠道中的食品安全
    6.3 我国连锁超市食品安全的现状及问题
        6.3.1 连锁超市食品安全的现状
        6.3.2 超市行业食品安全方面需要正视和解决的突出问题
    6.4 连锁超市与农户的连接
        6.4.1 “超市+生产基地+农户”
        6.4.2 “超市+农业合作社+农户”
        6.4.3 “超市+农户”
        6.4.4 “超市+批发市场+农户”
    6.5 食品安全与食品贸易的相互影响
        6.5.1 国际食品贸易中的技术壁垒
        6.5.2 日本的“肯定列表制度”
        6.5.3 对策思考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食品安全的利益相关者博弈分析
    7.1 食品安全博弈中的行为主体归类
    7.2 主要利益相关者的博弈分析
        7.2.1 公司与农户之间的博弈
        7.2.2 食品生产企业之间的博弈
        7.2.3 食品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博弈
        7.2.4 食品生产企业和监管者的博弈
        7.2.5 监管人员与主管部门之间的博弈
    7.3 本章小结
第八章 食品安全的政府规制
    8.1 食品安全规制基本问题
        8.1.1 政府规制的概念
        8.1.2 食品安全规制的概念与实施主体
        8.1.3 食品安全规制的经济学依据
        8.1.4 食品安全规制方法和标准
    8.2 食品安全规制的成本收益分析
        8.2.1 规制影响评估的方法
        8.2.2 食品安全规制的收益分析
        8.2.3 食品安全规制的成本分析
        8.2.4 食品行业管制重点领域的确定原则——成本收益比较
    8.3 政府规制对食品行业发展的影响分析
    8.4 他山之石——美国政府对食品安全的规制
        8.4.1 美国食品安全规制的组织体系
        8.4.2 美国食品安全规制的法律法规体系
        8.4.3 HACCP 管理技术监管
        8.4.4 缺陷食品召回制度
    8.5 我国的食品安全规制现状及存在问题
        8.5.1 我国食品安全规制现状
        8.5.2 我国食品安全规制存在的问题
    8.6 加强我国食品安全政府管制的对策
        8.6.1 政府需要强化食品安全规制
        8.6.2 推广采用“风险性分析”的方法
        8.6.3 对食品安全市场失灵的政府矫正
        8.6.4 对食品安全政府失灵的自发矫正
        8.6.5 建立和完善有效的政府规制基础环境
        8.6.6 加大对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研发投入
        8.6.7 加强食品安全监管领域的国际合作
        8.6.8 加强对规制者的规制
    8.7 本章小结
第九章 结论
    9.1 论文主要结论
    9.2 可以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作的相关研究
附录二:我国安全农产品认证情况
附录三:消费者安全食品购买行为调查表

(8)动物检疫制度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动物检疫制度比较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相关定义
        1.2.1 动物检疫的概念
        1.2.2 动物检疫制度的概念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国际组织对动物检疫的规定
    2.1 OIE 简介
    2.2 OIE 动物检疫相关标准和建议
        2.2.1 OIE 对动物检疫的规定
        2.2.2 OIE 在动物和动物产品进出口程序中涉及到的动物检疫要求
        2.2.3 兽医职业道德
        2.2.4 OIE 国际兽医证书
    2.3 小结
3 国外动物检疫制度
    3.1 美国动物检疫制度
        3.1.1 美国动物检疫管理体系
        3.1.2 美国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人员
        3.1.3 美国动物检疫法律法规
        3.1.4 美国动物检疫制度的运行机制
        3.1.5 小结
    3.2 加拿大动物检疫制度
        3.2.1 加拿大动物检疫机构
        3.2.2 加拿大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人员
        3.2.3 加拿大动物检疫立法情况和相关法律
        3.2.4 加拿大动物检疫制度的运行机制
        3.2.5 小结
    3.3 国外动物检疫制度的特点与共性
        3.3.1 “严进宽出”的进出境检疫
        3.3.2 风险评估制度
        3.3.3 将国家监测计划的结果作为检疫出证的条件
        3.3.4 区域化管理
4 我国的动物检疫制度
    4.1 我国动物检疫工作机构
        4.1.1 行政管理机构
        4.1.2 动物卫生监督机构
        4.1.3 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
    4.2 我国动物检疫人员
        4.2.1 官方兽医
        4.2.2 动物检疫员
    4.3 我国动物检疫法律规范
        4.3.1 动物检疫行政法律规范
        4.3.2 动物检疫技术法规
    4.4 我国现行动物检疫制度的运行机制
        4.4.1 产地检疫
        4.4.2 屠宰检疫
        4.4.3 运输检疫
    4.5 我国现行动物检疫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4.5.1 动物检疫监管理念存在误区
        4.5.2 动物检疫对象缺失
        4.5.3 动物检疫范围不明确
        4.5.4 动物检疫规范亟待制定
        4.5.5 动物检疫证明有待改进
        4.5.6 动物移动检疫监管区域范围确定为出县境缺乏科学性
5 动物检疫制度的比较
    5.1 动物检疫定义
    5.2 动物检疫管理体制
    5.2 动物检疫执法主体
    5.3 动物检疫立法及法律体系
        5.3.1 立法模式
        5.3.2 行为模式的设置
        5.3.3 制裁体系
    5.4 动物移动检疫监管区域范围
6 对策和建议
    6.1 转变动物检疫工作理念
        6.1.1 对动物、动物产品实施全过程监管
        6.1.2 进出境检疫引入风险管理
        6.1.3 强化跨省运输和出入境流通检疫控制
        6.1.4 加强动物、动物产品的可追溯监管
    6.2 制定动物检疫对象
        6.2.1 制定动物检疫对象的必要性
        6.2.2 制定动物检疫对象的基本原则
        6.2.3 制定动物检疫对象的基本思路
    6.3 明确动物检疫范围
    6.4 规范动物检疫活动
        6.4.1 规范官方兽医人员的检疫行为
        6.4.2 对检疫行为的规范
    6.5 设计更加科学合理的动物检疫证明
    6.6 重新界定动物移动的检疫监管区域范围
        6.6.1 重新界定我国动物移动检疫监管范围的法律依据
        6.6.2 改革我国动物移动检疫监管区域范围的具体思路
    6.7 推进国家动物疫病监测计划的实施
7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对象(草案)
    附录2 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范围(草案)
    附录3 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规范(草案)
作者简介

(9)浅议微生物与畜产品安全及控制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微生物造成畜产品安全问题主要有以下原因
    1.1 细菌性病毒和真菌及其毒素的污染
    1.2 微生物超标
    1.3 与动物有关的微生物造成的畜产品安全
        1.3.1 动物源畜产品的病原微生物的污染造成人类的疾病
        1.3.2 畜产品动物的疾病与人类共患, 威胁人类健康
        1.3.3 病原微生物通过动物饲料进入动物体内, 继而传染给人
    1.4 微生物酶制剂的安全
2 畜产品中微生物的安全控制对策
    2.1 保证畜产品安全需要多学科、多部门的合作
    2.2 严格控制饲料中的外源性污物, 防止病原微生物对饲料的污染。
    2.3 运用新型的微生物控制技术和加工技术提高畜产品质量和安全
    2.4 在畜产品保藏中对微生物进行限制
3 建议
4 结束语

四、浅议动物饲料安全的控制措施(论文参考文献)

  • [1]饲料对畜产品安全的影响及对策[J]. 陈冬金,陈岩锋,孙世坤,桑雷,谢喜平. 中国畜禽种业, 2016(05)
  • [2]中泰农产品贸易风险研究[D]. 魏佳美(Atigornjutasiri Korapat). 中央民族大学, 2016(05)
  • [3]陕西省饲料产品质量安全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 杨汉卿.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3(12)
  • [4]饲料与畜产品安全关系[J]. 吴英民. 农民致富之友, 2013(18)
  • [5]转基因作物生产应用安全审批制度研究[D]. 刘钰. 华中农业大学, 2013(12)
  • [6]基于食品安全法的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D]. 郭可汾. 中国海洋大学, 2010(06)
  • [7]食品安全的利益相关者行为分析及其规制研究[D]. 孟菲. 江南大学, 2009(04)
  • [8]动物检疫制度比较研究[D]. 沈向华.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8(11)
  • [9]浅议微生物与畜产品安全及控制措施[J]. 刘建军,靳烨. 肉类研究, 2007(07)
  • [10]浅议微生物与畜产品安全及控制措施[J]. 刘建军,魏晓燕,靳烨. 农产品加工(学刊), 2007(07)

标签:;  ;  ;  ;  ;  

浅谈动物饲料安全控制措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