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幼稚细胞型嗜酸粒细胞白血病1例(论文文献综述)
刘逸豪[1](2020)在《基于AEM评价体系分层观察老年白血病中西医互补治疗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建立白血病患者一般健康状况的评分方法,用于判断患者在接受不同化疗剂量时的耐受能力;以该评分方法为载体建立函数预判模型辅助临床化疗决策,探讨中西医互补治疗老年白血病的临床疗效;归纳中医药治疗老年白血病的有效的中医治则治法与基本方药配伍。方法:研究一,基于年龄、体力状况和重要器官功能积分制定AEM评价体系量表(下文简称AEM量表)并采集2013年至2020年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住院行化疗的白血病患者临床资料。分别对AEM量表进行信度检验及效度检验。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量表模型拟合度。分析在不同化疗剂量下AEM总分项、ECOG积分项与化疗结局的线性回归关系。分析在不同化疗结局与不同化疗剂量下AEM总分项百分比分布。分析并总结出在限定各积分项条件的前提下,化疗剂量、化疗结局、每组化疗剂量下化疗结局的各组人数及频率的分布规律。研究二,收集2013年至2020年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住院收治的老年白血病患者进行AEM量表评价,使用Fisher判别分析法建立对于化疗结局的预判函数模型。依据在住院期间是否辨证口服中药汤剂辅助化疗将老年白血病病人分为西医对照组和中西医互补组,分析化疗后骨髓象有效率、中性粒细胞数最低值、粒缺持续时间及肝肾功能指标的显着性水平,观察辨证口服中药汤剂辅助化疗对于老年白血病患者的影响。研究三,收集2013年至2020年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住院化疗后有效的老年白血病患者依据是否辨证口服中药汤剂分为西医对照组与中西医互补组,比较两组CR率、中性粒细胞最低值、粒缺持续时间及肝肾功能等指标的显着性,探究中医药参与治疗的优势作用点。收集中西医互补组中药汤剂处方,依据中医辨证论治组方思路分析君、臣药物种类及出现频率,君、臣药物支持度与置信度,归纳中医治则治法。结果:研究一1.AEM 量表 Cronbach’s Alpha 系数=0.725,Kaiser-Meyer-Olkin 系数=0.760 且Bartlett显着性水平P=0.00。2.使用AEM量表评价研究行化疗的白血病患者临床资料,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AEM量表各积分项与化疗结局的模型拟合度,Hosmer-Lemeshow检验显着性P=0.427且总计百分比=63.0%,ECOG积分的显着性P=0.021且回归系数B=3.013,优势比Exp(B)=20.342。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AEM量表各积分项理想程度分布状况与化疗结局的模型拟合度,Hosmer-Lemeshow检验显着性P=0.377且总计百分比=70.8%,单项积分为3的个数的显着性P=0.025且回归系数B=-0.819,风险比率Exp(B)=0.441;单项积分为1的个数的显着性P=0.025且回归系数B=-0.357,优势比Exp(B)=0.700;单项积分为0的个数的显着性P=0.000且回归系数B=-0.717,优势比Exp(B)=0.488。应用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AEM量表各积分项与化疗结局的模型拟合度,模型拟合信息显着性P=0.00且平行线检验显着性P=0.461;ALT评分项的显着性P=0.022且影响系数=1.543,凝血酶原延长时间评分项的显着性P=0.002且影响系数=2.097。应用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AEM量表各积分项理想程度分布状况与化疗结局的模型拟合度,模型拟合信息显着性P=0.02且平行线检验显着性=0.404;单项积分为3的个数显着性P=0.002且影响系数=1.315,单项积分为2的个数显着性P=0.039且影响系数=0.557。3.使用AEM量表评价研究行化疗的白血病患者临床资料,在中高剂量化疗的情况下,AEM 总分组 R 方=0.428,显着性 P=0.008,Pearson 系数=0.654,影响系数为 0.230;ECOG积分组R方=0.348,显着性P=0.021,Pearson系数=0.590,影响系数为0.770。在标准剂量化疗的情况下,AEM总分组R方=0.024,显着性P=0.020,Pearson系数=0.155,影响系数为0.036;ECOG积分组R方=0.012,显着性P=0.104。在减低剂量化疗的情况下,AEM 总分组 R 方=0.228,显着性 P=0.004,Pearson 系数=0.477,影响系数为 0.121;ECOG积分组R方=0.252,显着性P=0.002,Poearson系数=0.502,影响系数为0.428。4.使用AEM量表评价研究行化疗的白血病患者临床资料,随着化疗结局损伤程度加重,AEM总分项的均值与中值随着增加;随着化疗剂量的减少,AEM总分项的均值与中值随着增加;AEM量表评分项中任何单项积分≥3时,因化疗结局死亡占比为25%,不建议行化疗。如考虑行化疗则推荐使用标准剂量的化疗。AEM量表评分项中任何2项积分之和≥4时,因化疗结局死亡占比为13.48%,建议谨慎行化疗。如考虑行化疗则推荐使用标准剂量的化疗。AEM量表评分项中2≤任何2项积分之和<4时,建议使用标准剂量的化疗。AEM量表评分项中任何3项积分之和≥6时,因化疗结局死亡占比为11.76%,建议谨慎行化疗。如考虑行化疗则推荐使用标准剂量的化疗。AEM量表评分项中3≤任何3项积分之和<6时,建议使用标准剂量的化疗。AEM量表评分项中任何4项之和≥8时,因化疗结局死亡占比为13.79%,建议谨慎行化疗。如考虑行化疗则推荐使用标准剂量的化疗。AEM量表评分项中AEM总分≥10时,因化疗结局死亡占比为16.67%,建议谨慎行化疗。如考虑行化疗则推荐使用标准剂量的化疗。研究二5.使用AEM量表评价研究行化疗的老年白血病患者临床资料,使用Fisher判别分析法建立对于化疗结局的预判函数模型,其中典型判别函数1的特征值为1.134且P=0.04;现有预判函数模型显示对于化疗结局预判正确的准确率为79.1%;西医对照组与中西医互补组化疗后有效率显着性P=0.106,不存在显着差异;西医对照组与中西医互补组UA指标独立样本T检验P=0.066,不存在显着差异;西医对照组与中西医互补组Fg指标独立样本T检验P=0.000,存在显着差异且中西医互补组Fg均值3.7842显着中高于西医对照组Fg均值2.9918;西医对照组和中西互补组在中性粒细胞数最低值、PT、APTT指标上P值均<0.05,存在显着差异,中西医互补组中性粒细胞数最低值中位数 0.06(0.02,0.22)、PT 指标中位数 12.50(11.60,13.88)、APTT 指标中位数 31.95(27.25,38.93);西医对照组中性粒细胞数最低值中位数0.01(0.00,0.09)、PT指标中位数 11.4(10.55,12.88)、APTT 指标中位数 27.5(23.38,31.78)。研究三6.使用AEM量表评价研究行化疗后有效的老年白血病患者临床资料,西医对照组与中西医互补组化疗后OR率卡方检验显着性P=0.592、卡方值为0.287,不存在显着差异。西医对照组与中西医互补组中性粒细胞最低值、粒缺持续时间、PT及APTT四项标Mann-Whitney U值分别为230.5、159、284、315,均存在显着差异;Fg指标显着性P=0.017,存在显着差异。西医对照组中性粒细胞最低值中位数0.02(0.00,0.22)、粒缺持续时间中位数 12.5(7.8,16.3)、PT 中位数 11.1(10.4,12.2)、APTT 中位数 27.3(23.4,31.6)、Fg均值2.9±0.74;中西医互补组中性粒细胞最低值中位数0.21(0.08,0.44)、粒缺持续时间中位数75(50,93)、PT中位数12.2(11.3,13.3)、APTT中位数30.7(25.5,35.2)、Fg均值 3.6±1.3。7.收集化疗后有效的老年白血病患者中药处方,其中医治法为化疗期以补肾解毒祛瘀为主、骨髓抑制期以补肾清热解毒为主、化疗间期以补肾解毒散结为主,总体辨证治法为补肾解毒法。化疗期、骨髓抑制期及化疗间期君、臣药物配伍组合共计4294种。其中支持度≥50%的君、臣药物配伍相同,以金银花、连翘、白花蛇舌草、麦冬、五味子相互配伍为主。结论:1.AEM量表包含了.ECOG评分的优势并结合了患者年龄、重要器官功能等评分项,较为全面的判断了患者对于化疗的耐受程度,能在一定程度上预归化疗的结局并给予相关的化疗建议。对于化疗结局损伤的发生与否以及化疗结局损伤的严重程度,在AEM量表中均有可供预测的指标用来参考。2.使用AEM量表评价老年白血病患者并以Fisher判别分析法建立对于化疗结局的预判函数模型,此函数模型对于预判化疗结局具有能效性且预判正确的准确率较为理想,并可通过不断扩充数据提升预判模型的准确率。3.对于老年白血病患者西医对照组与中西医互补组化疗后有效率不存在显着差异,辨证口服中药汤剂参与化疗对于纤维蛋白原(Fg)、中性粒细胞数最低值均具有显着的提升作用,对于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具有显着的延长作用。对于化疗后有效(CR+PR)的老年白血病患者,辩证口服中药汤剂参与化疗对中性粒细胞最低值、粒缺持续时间指标上分别具有显着的提升和缩短作用,在Fg、PT、APTT指标上均具有显着的提升与延长作用。4.收集化疗后有效(CR+PR)老年白血病患者中药汤剂处方分析显示,化疗期以补肾解毒祛瘀为主、骨髓抑制期以补肾清热解毒为主、化疗间期以补肾解毒散结为主,总体辨证抬法为补肾解毒法;分析化疗期、骨髓抑制期及化疗间期君、臣药物配伍规律(取支持度≥50%),以金银花、连翘、白花蛇舌草、麦冬、五味子相互配伍为代表。
陆珍芳[2](2017)在《不同原因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并肺动脉栓塞3例并文献复习》文中提出目的:提高对不同原因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HES)并肺动脉栓塞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3例不同原因的HES并肺栓塞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以“嗜酸性粒细胞/嗜酸粒细胞,肺栓塞/肺动脉血栓”为中文关键词,以“eosinophi 1 ic/hypereosinophi 1 ic, pulmonary, embolism/thrombosis”为英文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万方及PubMed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结果:(1)本文报道的3例患者均为中青年男性,突出症状为呼吸困难、或合并咳嗽、咯血、胸痛、皮疹、关节肿痛、发热等,2例白细胞升高1例正常,但嗜酸细胞比例及绝对值[分别为(0. 17~0. 423)%,(1. 82~7. 38)×109]显着增高,2例血小板显着减少,可伴ESR、CRP增高。骨髓、皮肤、肺组织、胸腔积液嗜酸细胞比例增高。确诊为寄生虫引起的反应性HES、胶原病致继发性HES、特发性HES各1例。CTPA均证实肺动脉栓塞存在,同时出现肺部实变影或胸腔积液。单纯溶栓、抗凝治疗改善不明显,加予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及治疗原发病,均病情好转。(2)文献检索结果:检索出从1970年1月到2017年3月间符合HES并肺栓塞的中文及英文文献25篇,报道25例病例,中文10篇,英文15篇,男19例,女6例,年龄在9至6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0岁。白细胞计数(5. 3~28. 32)×109嗜酸细胞计数(2. 19~20 . 09) X 109,血小板明显下降(12/15例)。ESR、CRP、IgE升高,特发性7例、继发性/反应性8例、克隆性3例、未明确病因7例,因累及部位不同,临床表现多样。多合并其他部位的动静脉血栓(20例),肺部或胸膜受累13例。患者经抗凝及HES病因治疗,联合糖皮质激素或加用免疫抑制剂治疗后,19例病情好转,死亡2例。结论:(1)无论何种原因所致的HES,任何年龄段均可发生肺栓塞。(2)外周血嗜酸细胞及炎症指标增高、血小板减少、多动静脉血栓形成、骨髓、肺实质或胸膜受累为多数HES并肺栓塞共同的临床特征。(3) HES并肺栓塞治疗上除抗凝、糖皮质激素降低嗜酸细胞,同时针对HES病因治疗,预后一般良好。
冯晓倩,潘玉玲,康慧媛,刘改霞,李绵洋,王成彬[3](2016)在《儿童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文中指出嗜酸粒细胞白血病是以高嗜酸细胞为特征的克隆性的细胞遗传学异常病变。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按形态学分为3种类型:原始细胞型,幼稚细胞型和成熟细胞型。本病发病急,具有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症状:发热、乏力、贫血、皮肤紫癜,需要排除寄生虫病、过敏性疾病、结缔组织病及其他原因引起的嗜酸粒细胞增多,结合骨髓涂片和活检以及组化检查。慢性型者常
杨明,迟春花,胡健[4](2016)在《肾细胞癌并嗜酸粒细胞型类白血病反应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文中研究表明肾细胞癌可引起各种类型的副肿瘤综合征包括内分泌紊乱和血液学改变等;类白血病反应是机体对某些刺激因素所产生的类似白血病表现的血象反应,多种恶性肿瘤可引起类白血病反应;肾细胞癌引起类白血病反应曾有个别病例报道,但均为中性粒细胞型类白血病反应。本文报道了1例罕见的以异常嗜酸粒细胞升高为表现伴肉瘤样分化的肾细胞癌患者的诊断及治疗过程,并结合文献复习,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类疾病的认识。
夏淑兰,陈平,黄信刚,孔祥龙,罗红[5](2013)在《肺鳞癌并发嗜酸粒细胞型类白血病反应1例并文献复习》文中指出目的提高临床医师对肺癌伴类白血病反应(1eukemoid reaction,LR)的认识,减少漏诊、误诊。方法报道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呼吸内科2011年10月收治的1例肺癌并嗜酸粒细胞型LR,对国内外文献共报道的55例肺癌伴LR的临床症状、外周血象、骨髓学特征、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国内共报道了16例肺癌伴LR,国外近10年共统计和报道了39例肺癌伴LR。55例LR中仅3例为嗜酸粒细胞型,50例为中性粒细胞型,2例未报道具体类型。以"肺癌"和"类白血病反应"为主题词检索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结果有相关文献12篇,共报道16例肺癌合并LR,有13例取得肺癌病理组织类型,14例行骨髓学检查。以"lung cancer"和"leukemoid reaction"加时间限制"10 years"在Pubmed里可检索到6篇相关文献,共统计39例肺癌并LR,均取得肺癌病理类型及骨髓学结果。以"lung cancer"和"eosinphil"为主题词检索Pubmed,无相关报道。结论肺癌合并嗜酸粒细胞型LR尚属罕见。LR一般发生在肿瘤晚期,骨髓检查对其诊断很重要,一旦出现提示疾病预后差,大多在16个月内死亡。
闫建军[6](2012)在《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皮炎一例报道并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文献复习》文中指出目的:分析HES的临床特点,探讨该病的治疗方法,分析该病的预后,对该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确诊为HED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检索自2000年~2011年发表在CNKI、Pubmed、CBM等数据库中的国内外关于HES的病例报道,并重点对国内近10年报道的关于HES的53篇文献中资料较完整的46例患者进行分析,收集报道病例的性别、年龄、临床表现、病程、辅助检查、治疗方案及预后等一般资料,分析我国HES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组织病理检查及骨髓细胞学检查等,与国外相关报道进行比较,对我国HES的好发人群、发病年龄、临床特点、并发症、治疗、预后及与其他合并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疾病的联系与区别等问题进行进一步的分析。结果:HES病因不明,临床表现复杂,可伴有多系统损害及出现各种各样皮疹,首诊常易误诊,预后有较大差异。(1)我们报道的该病例为淋巴细胞型HES,临床表现以皮肤受累为主,对糖皮质激素治疗反应较好,甲磺酸伊马替尼对该患者有一定疗效。目前该患者仍在随访之中。(2)复习相关文献报道的46例患者中,男性34例,女性12例,男女发病率之比约为3:1。(3)年龄:最小2岁,最大92岁,中位发病年龄36岁,平均发病年龄39岁。其中8例小于18岁,19例大于40岁。(4)46例患者中,21例出现皮疹,19例发热,11例伴有明显瘙痒症状,11例出现胸闷、咳嗽、咯痰及胸痛,10例出现头晕、乏力,8例出现腹痛、腹泻,2例累及肾脏,1例出现消瘦。(5)皮肤、骨髓及心脏、肺部、腹部、神经系统均可受累。(6)国内外HES在发病年龄及系统受累等方面无明显差异。我国发病率男女之比约为3:1,与国外报道9:1相差较大。M-HES好发于中老年男性,L-HES无明显性别差异。(7)实验室检查:FIP1L1-PDGFRA融合基因阳性率在10%~15%;IgE或其他免疫球蛋白水平升高:胸腺和活化调节因子(TARC)水平升高;异常T细胞亚群;IL-2、IL-3、IL-5及GM-CSF等细胞因子水平升高;TCR基因重排部分病历可发现单克隆性淋巴系统疾病。(8)免疫分型:分为骨髓型和淋巴细胞型两型;M-HES可有多种染色体异常;L-HES也可存在染色体异常。(9)骨髓型HES常有血液学异常,包括血小板减少,贫血,骨髓纤维化,F/P融合基因,染色体异常,高免疫球蛋白血症等,有转化为CEL的风险,病程恶性,预后不好,死亡率较淋巴型高。淋巴型HES常以皮肤受累表现为主,有转化为淋巴瘤的可能,应予密切随访。(10)治疗以糖皮质激素、细胞毒药物为主;可以使用干扰素;甲磺酸伊马替尼对FIP1L1-PDGFRA (+)患者效果最好,对40%FIP1L1-PDGFRA(-)可能有效;美泊利单抗(IL-5的人源化抗体)和SCH55700单抗,能与IL-5结合,从而阻断IL-5与嗜酸性粒细胞表面上IL-5受体的相互作用;白介素2受体对特定HES有效;体外光化学疗法可能有效;有报道使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对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HES)有效。结论:随着对该病认识的逐渐深入,更倾向认为该病系一组病谱性疾病,病谱的一端为良性疾病,即仅累及皮肤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皮炎(HED),另一端为病程恶性的慢性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CEL),预后较差。F/P融合基因的发现及多种染色体异常支持HES为造血系统的恶性克隆性疾病,并可转化为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及淋巴瘤。该病临床表现多样,容易误诊、漏诊,临床诊断应综合分析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并作血常规、骨髓细胞学检查、F/P融合基因检测、病理检查、染色体检查及免疫分型等,做到早诊断,个体化治疗,改善预后,注意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以及随访,预防疾病恶变,降低患者死亡率。
韩秀娟,巩丽,张伟,朱少君,赵建业,尚凤霞,兰淼[7](2009)在《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浸润性巨脾1例报道及其临床病理特点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报道1例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浸润性巨脾,结合文献探讨其临床及病理组织学特点。方法:对1例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浸润性巨脾进行常规病理、免疫组化分析。结果:手术切除巨脾一个,体积35cm×20cm×8cm,切面呈红褐色,有多发性梗死灶。镜下可见脾正常组织结构破坏,脾小结消失,嗜酸性粒细胞弥漫浸润,以成熟型嗜酸性粒细胞为主,并可见较多幼稚嗜酸性粒细胞。免疫组化瘤细胞表达CD15(+),不表达CD5(-)、CD20(-)、CD30(-)、CD34(-)、CD45RO(-)。结论: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十分少见,临床病理检查遇到巨脾时,应进行详细的组织病理学观察,避免误诊。
郭智,刘晓东,马晶莹,陈鹏,谭晓华[8](2008)在《慢性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1例并文献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介绍和分析1例慢性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从而分析总结该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慢性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病临床特点主要为贫血以及嗜酸细胞破坏后释放出大量细胞因子引起全身各脏器损害的相关症状,细胞遗传学改变为血小板衍生的生长因子受体基因(FIP1L1/PDGFRа)阳性,预后不佳,患者放弃治疗。结论: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特点除有白血病表现外,主要为嗜酸细胞浸润各脏器,遗传学上有嗜酸性粒细胞克隆性增殖的表现。
王凡平,李辰蕊,景本年[9](2005)在《嗜酸粒细胞白血病并颅内出血1例》文中提出
王毅力,邓秀芝,高健,张静[10](2004)在《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复发转为嗜酸性粒细胞性白血病1例》文中认为
二、幼稚细胞型嗜酸粒细胞白血病1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幼稚细胞型嗜酸粒细胞白血病1例(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AEM评价体系分层观察老年白血病中西医互补治疗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研究一 AEM评价体系的建立 |
1 资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方法 |
1.2.1 诊断标准 |
1.2.2 疗效评价标准 |
1.2.3 纳入标准 |
1.2.4 排除标准 |
1.2.5 治疗方案 |
1.2.6 常用化疗药物标准剖量如下 |
1.2.7 统计学分析 |
1.2.8 实施步骤 |
1.2.8.1 AEM量表制定及信度、效度检验 |
1.2.8.1.1 对AEM量表进行信度检验以检测量表的内部一致牲 |
1.2.8.1.2 对AEM量表进行效度检验以检测原始数据是否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
1.2.8.2 应用logisiic回归分析AEM评价体系量表预测化疗结局的模型拟合度 |
1.2.8.2.1 设定化疗结局为应变量并定义化疗结局未出现损伤为0,结局出现损伤为1; 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AEM量表各积分顶、各积分顶理想程度分布状祝与化疗结局的模型拟合度 |
1.2.8.2.1.1 AEM量表各积分顶与化疗结局的模型拟合度 |
1.2.8.2.1.2 AEM量表各积分项理想程度分布状况(即将每例次的各积分项C?4分归纳转换为单项积分为0分的个数,单项积分为1分的个数、单项积分为2分的个数、单项积分为3分的个数、单项积分为4分的个数)与化疔结局的模型拟合度 |
1.2.8.2.2 剔除化疗结局未损伤的案例,应用多元有序hgistic回归分析AEM呈表各积分项、各积分项理想程度分布状况与化疗结局的模型拟合度 |
1.2.8.2.2.1 AEM量表各积分项与化疔结局的模型拟合度 |
1.2.8.2.2.2 AEM量表各积分项理想程度分布状况与化疗结局的模型拟合度 |
1.2.8.3 在中高、标准、减低化疗剂量下,分别分析AEM总分顶、ECOG积分顶与化疗结局的线性回归关系 |
1.2.8.4 分析在不同化疗结局与不同化疗剂量下AEM总分顼百分比分布 |
1.2.8.4.1 分析不同化疗结局下AEM总分项目分比分布 |
1.2.8.4.2 分析不同化疗剂量下AEM总分项百分比分布 |
1.2.8.5 在AEM量表评分项满足特定条件的前提下,分析化疗剂量、化疗结局、每组化疗剂量下化疗结局的各组人数及频率的分布规律 |
1.2.8.5.1 在任何单项积分≥3时,分析并总结出在化疗剂量、化疗结局、每组化疗剂量下化疗结局的各组人数及频率的分布规律 |
1.2.8.5.2 在任何2项积分之和≥4时,分析并总结出在化疗剂量、化疗结局、每组化疗剂量下化疗结局的各组人数及频率的分布规律 |
1.2.8.5.4 在任何3项积分之和≥6时,分析并总结出在化疗剂量、化疗结局、每组化疗剂量下化疗结局的各组人数及频率的分布规律 |
1.2.8.5.6 在任何4项之和≥8时,分析并总结出在化疗剂量、化疗结局、每组化疗剂量下化疗结局的各组人数及频率的分布规律 |
1.2.8.5.7 在AEM总分≥10时,分析并总结出在化疗剂量、化疗结局、每组化疗剂量下化疗结局的各组人数及频率的分布规律 |
2 结果 |
2.1 一般资料 |
2.2 AEM量表制定及信度、效度检验 |
2.2.1 AEM量表的信度检验 |
2.2.2 AEM量表的效度检验 |
2.3 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AEM评价体系量表的模型拟合度 |
2.3.1 应用二元logis tic回归分析AEM量表模型拟合度 |
2.3.1.1 AEM量表各积分项与化疗结局的模型拟台度 |
2.3.1.2 AEM量表各积分项理想程度分布状况与化疗结局的模型拟合度 |
2.3.2 应用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AEM量表的模型拟合度 |
2.3.2.1 AEM量表各积分项与化疗结局的模型拟合度 |
2.3.2.2 AEM量表各积分项理想程度分布状况与化疗结局的模型拟合度 |
2.4 在中高、标准、减低剂量化疗下,分别分析AEM总分、ECOG积分与化疗结局的线性回归关系 |
2.5 不同化疗结局与不同化疗剂量下AEM总分项百分比分布 |
2.5.1 不同化疗结局下AEM总分项百分比分布 |
2.5.2 不同化疗剂量下AEM总分项百分比分布 |
2.6 在AEM量表评分项满足特定条件的前提下,分析化疗剂量、化疗结局、每组化疗剂量下化疗结局的各组人数及频率的分布规律 |
2.6.1 AEM量表评分项中任何单顶积分≥3时 |
2.6.2 AEM量表评分项中任何2项积分之和≥4时 |
2.6.4 AEM量表评分顶中任何3项积分之和≥6时 |
2.6.6 AEM量表评分项中任何4顶之和≥8时 |
2.6.7 AEM量表评分项中AEM总分≥10时 |
3 小结 |
研究二 基于AEM评价体系分层观察中西医互补治疗者年白血病的临床研究 |
1 资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方法 |
1.2.1 诊断标准 |
1.2.2 疗效评价标准 |
1.2.3 纳入标准 |
1.2.4 排除标准 |
1.2.5 治疗方案 |
1.2.6 常用化疗药物标准剂量如下 |
1.2.7 统计学分析 |
1.2.8 实施步骤 |
1.2.8.1 利用已收集老年白血病病例资料进行AEM量表评价,使用Fisher判别分析法建立对于化疗结局的预判函数模型,对5例化疗病人进行模型预判验证 |
1.2.8.2 依据在住院期间是否辨证口服中药汤剂辅助化疗将老年白血病病人分为西医对照组和中西医互补组,观察辨证口服中药汤剂辅助化疗对于老年白血病病人的影响 |
1.2.8.2.1 对西医对照组和中西医互补组化疔后骨髓象(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未缓解NR)的有效(CR+PR)率进行两独立样本卡方检验以判断是否存在显着差异 |
1.2.8.2.2 比较西医对照组和中西医互补组在中性粒细胞数最低值、粒缺持续时间、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血尿素氮、肌酐、尿酸、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各项指标上有无显着性差异 |
2 结果 |
2.1 函数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
2.1.1 具有能效性的函数模型 |
2.1.2 函数模型质心 |
2.1.3 函数模型预判准确率 |
2.2 西医对照组和中西医互补组显着性差异结果 |
2.2.1 西医对照组和中西医互补组化疗后有效率 |
2.2.2 西医对照组和中西医互补组在中性粒细胞数最低值、粒缺持续时间、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血尿素氮、肌酐、尿酸、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各项指标上显着性差异 |
3 小结 |
研究三 基于中西医互补治疗老年白血病疗效归纳中医治则治法的临床研究 |
1 资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方法 |
1.2.1 诊断标准 |
1.2.2 疗效评价标准 |
1.2.3 纳入标准 |
1.2.4 排除标准 |
1.2.5 治疗方案 |
1.2.6 常用化疗药物标准剂量如下 |
1.2.7 统计学分析 |
1.2.8 实施步骤 |
1.2.8.1 依据是否辨证口服中药汤剂分为西医对照组与中西医互补组,比较两组CR率、中性粒细胞最低值、粒缺持续时间及肝肾功能显着性,探究中医药参与治疗的优势作用 |
1.2.8.2 收集中西医互补组中药处方,依据中医辨证论治组方思路分析君、臣药物种类及出现频率,君、臣药物支持度与置信度,归纳中医治法 |
2 结果 |
2.1 西医对照组与中西医互补组CR率、中性粒细胞最低值、粒缺持续时间、PT、APTT、Fg指标的中值、均值与显着性结果 |
2.2 中西医互补组辨证口服中药汤剂处方方药分析 |
2.2.1 所收集71付处方中涉及的药物种类 |
2.2.2 化疗期、骨髓抑制期及化疗间期君、臣药物种类及出现频率分析 |
2.2.3 化疗期、骨髓抑制期及化疗间期君、臣药物配伍分析 |
3 小结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AEM评价体系量表 |
综述 中医药调节中性粒细胞功能状态与机体免疫关系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2)不同原因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并肺动脉栓塞3例并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个人简历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病例报道 |
文献复习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儿童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辅助检查 |
1.3 检查及治疗措施 |
2 结果 |
2.1 诊断结果 |
2.2 治疗结果 |
3 讨论 |
(4)肾细胞癌并嗜酸粒细胞型类白血病反应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1病例简介 |
2讨论 |
(6)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皮炎一例报道并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前言 |
病例报告 |
病史摘要 |
查体 |
实验室检查 |
皮肤病理检查 |
诊断 |
治疗 |
文献复习 |
一:HES的临床特点 |
二: HES与其他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的鉴别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附图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及发表的论文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10)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复发转为嗜酸性粒细胞性白血病1例(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2 讨论 |
四、幼稚细胞型嗜酸粒细胞白血病1例(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AEM评价体系分层观察老年白血病中西医互补治疗的临床研究[D]. 刘逸豪.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0(03)
- [2]不同原因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并肺动脉栓塞3例并文献复习[D]. 陆珍芳. 广西医科大学, 2017(02)
- [3]儿童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J]. 冯晓倩,潘玉玲,康慧媛,刘改霞,李绵洋,王成彬.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6(21)
- [4]肾细胞癌并嗜酸粒细胞型类白血病反应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J]. 杨明,迟春花,胡健. 中国全科医学, 2016(19)
- [5]肺鳞癌并发嗜酸粒细胞型类白血病反应1例并文献复习[J]. 夏淑兰,陈平,黄信刚,孔祥龙,罗红. 国际呼吸杂志, 2013(18)
- [6]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皮炎一例报道并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文献复习[D]. 闫建军. 山东大学, 2012(01)
- [7]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浸润性巨脾1例报道及其临床病理特点分析[J]. 韩秀娟,巩丽,张伟,朱少君,赵建业,尚凤霞,兰淼. 现代肿瘤医学, 2009(04)
- [8]慢性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1例并文献分析[J]. 郭智,刘晓东,马晶莹,陈鹏,谭晓华.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08(09)
- [9]嗜酸粒细胞白血病并颅内出血1例[J]. 王凡平,李辰蕊,景本年. 贵阳医学院学报, 2005(06)
- [10]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复发转为嗜酸性粒细胞性白血病1例[J]. 王毅力,邓秀芝,高健,张静. 罕少疾病杂志, 2004(03)
标签:白血病论文; 粒细胞论文; 显著性论文; 拟合度论文;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