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成都市泡桐树小学(论文文献综述)
成都市泡桐树小学大邑分校[1](2021)在《有情有趣 自由舒展——成都市泡桐树小学大邑分校小记》文中研究说明成都市泡桐树小学大邑分校(即大邑县北街小学西区)占地40亩,现有36个教学班,学生1590余人,教师90余人。2020年7月开始,由成都市泡桐树小学挂牌领办。学校以"让教育有情有趣,让生命自由舒展"为办学追求,以"办有特质的学校、育有情趣的学生"为办学目标,以"德能兼美、科艺双馨"为校训,树文明勤学之风,行积极向上之路,创建具有"科创梦想、艺术色彩、生命灵性"的教育家园。
谭琳娟[2](2021)在《文化翻译理论视角下的《成都街巷志》(节选)翻译报告》文中研究表明《成都街巷志》是第一部从街巷历史文化的角度展示成都文化风采的着作,由巴蜀文化研究学家袁庭栋所着。近年来,随着成都的全方位快速发展,成都的文化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翻译此类文化着作已成为必然趋势,有助于国外读者了解成都深厚的历史文化,促进成都文化的传播,并提升成都的国际影响力。笔者负责独立翻译该书824至842页的内容。该部分主要讲述和展示了银杏路、桂花巷、东桂街、梨花街等街巷的历史由来以及相关的风俗轶事。通过对原文本的分析和翻译,笔者发现原文本主要陈述了大量文化史实,且包含许多文化负载词,这也正是翻译的难点和重点所在。苏珊?巴斯奈特的文化翻译理论认为翻译的目的在于文化交流,强调要实现文化功能等值。鉴于原文本包含各类文化负载词,且主要讲述了成都的街巷文化,译者选择在文化翻译理论视角下进行翻译实践。另外,译者根据尤金?奈达的文化分类法将原文本的文化负载词分为五类,分别是生态文化负载词、物质文化负载词、社会文化负载词、宗教文化负载词及语言文化负载词。本报告除了陈述翻译项目相关情况、翻译过程及理论基础外,着重以大量译例分析了译者如何在文化翻译理论的指导下来解决翻译难点。文化翻译理论强调必须注重文化因素,翻译目的在于文化交流。因此译者尽可能保留原文本的文化特色。此外,该理论提出需注重译入语读者的感受,实现文化功能对等。因此,在文化翻译理论的指导下,译者旨在加强译文的可读性,尽可能保证译入语读者能理解原文中的文化负载词,以实现文化功能对等。本文最后得出如下结论:以文化翻译理论为指导,译者在翻译时能从文化的视角去分析和翻译原文,有利于更好地传达原文本的文化信息,帮助译入语读者更深入地理解成都街巷文化,并加强成都历史文化的传播,也可为之后成都街巷文化的相关研究和翻译提供参考。
孙彬嘉[3](2021)在《初中生物学研学旅行实践与研学方案优化研究》文中指出2016年,教育部等11部门联合发布关于研学旅行的意见,关于研学旅行的研究与实践接连开展。几年来,研学旅行取得了相关的成就,如界定了研学旅行的概念、原则,说明了研学旅行的价值等。同时,在实践中也暴露出不少问题,如:研学旅行目标模糊、课程体系不健全、缺乏教师指导、课程评价体系不完善等,这些问题直接导致了学生在研学中“游而不学”。本研究以生物学内容与生物核心素养为例,通过实践、文献分析、案例整理等方式,来探索研学旅行与生物学相结合的活动方式。本文主要做了以下研究:(1)对成都市泡桐树中学研学旅行的实践调查与案例整理本文收集了泡桐树中学的研学案例,并于2019年作为研学教师进行了研学实践调查,从中汲取出初中生物学研学旅行的优秀活动方案,归纳整理后以“微案例”呈现出来以供问题解决参考。(2)成都市初中生物学研学旅行的实践现状及实施价值调查与分析对成都市泡桐树中学的师生进行教师访谈和学生问卷调查,初步了解成都市研学旅行的课程现状及学生诉求。(3)初中生物学研学旅行方案的优化设计和案例分享本文通过文献和相关理论,梳理出初中生物学研学旅行课程设计流程及方案优化。通过教师访谈,讨论优化后研学方式及案例的价值。通过以上研究,本文主要获得以下结论:(1)对成都市泡桐树中学案例的整理本文通过研学实践调查和对中学优秀案例的收集,汲取出初中生物学研学旅行的相关活动方案,以供解决问题的参考。案例包括“研学前——先学后研,激发兴趣”、“研学中——多元任务促成发散思维”、“研学后——晚间课堂,小组活动与个人展示相结合”、“教师引导贯穿研学过程”。(2)成都市初中生物学研学旅行现状调查通过教师访谈,发现成都市初中研学旅行课程由研学课题组负责,学科教师参与度低、活动规划较随意等问题;通过学生问卷调查,看出学生对研学旅行的参与度很高,对生物学科内容也有较高期待,但现挖掘的生物学科内容不能满足于学生需求、教师对于学生的指导和评价也较为缺乏。(3)初中生物学研学旅行方案的优化本文根据泰勒的现代课程理论,确定了课程设计流程为:“确定研学旅行目标、选择及组织研学资源、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同时,设计了研究性学习和体验性学习两种研学模式,并以生物学知识为内容依托,在泡桐树中学已有研学课程上,优化设计了两种研学模式的案例“遇见恐龙”和“醋味正浓”供参考。
李益众[4](2021)在《成都市泡桐树小学大邑分校 名校领办,共创美好教育生活》文中认为西岭雪山下的公园城市大邑县,有一所有着悠久历史和美好传统的百年名校——北街小学。1917年,大邑县"县立女子小学"诞生,这是北街小学的缘起。百年来,北街小学始终引领大邑小学教育,培育无数英才。2015年7月,大邑县城西学校由北街小学领办,挂牌为"北街小学西区",这所地处城乡接合部的学校借力百年名校焕发出新的活力。
余可蕊[5](2020)在《合作学习在走班制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以成都市泡桐树中学为例》文中指出《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合作精神”是情感态度方面的一个重要培养指标。在初中英语课堂推行合作学习,有助于学生英语能力的培养。国内外的众多研究表明,合作学习可以在学生多方面的发展上起到促进作用,同时可以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但是国内中学的很多英语教师,在课堂推行着缺乏科学性和理论支撑的合作学习模式,没有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同时国内的部分学校,实行有别于传统学校的合作学习模式,为合作学习展开添加了新的疑问。本文主要探究如何通过科学有效的合作学习模式,帮助走班学校的初中学生学业提高英语学业水平测试能力。研究者首先通过文献阅读,总结了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和实施要素,然后通过对走班制初中学校的英语教师进行访谈,挖掘值得借鉴的合作学习策略,之后通过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合作学习模式的看法与期待,最终提出一种遵从社会心理学及其他教学理论并切实可行的合作学习模式并进行实践。结果表明,这种合作学习模式对走班制初中学校学生的英语学业水平测试成绩,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本研究对走班制初中英语教师不断完善合作学习模式,提升学生学业成绩方面,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黄艺竹,何红梅[6](2020)在《四川省成都市泡桐树小学:以系统思维推进劳动教育》文中指出劳动教育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人类劳动的形态有不同之处,劳动教育的内涵也会随之发生变化。成都市泡桐树小学坚持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的育人理念,通过多种方式实施劳动教育,让学生在劳动中动心动情、出力流汗、磨炼意志,培养出了一批批具有勤俭、奋斗、合作、创新、奉献等优秀品质的新时代好少年。一、多维设计,开发劳动教育新课程
李佳玲[7](2020)在《基于儿童友好理论的小街区街巷空间活力提升研究 ——以成都市少城片区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城市不仅是成年人的,也是属于儿童的。儿童作为城市中的弱势群体以及国家未来发展的希望,其成长环境备受瞩目,良好的公共空间与儿童健康成长息息相关。在城市大规模更新改造的背景下,宽马路、大街区的城市规划让城市被车辆交通填满,城市街坊间的人情味逐渐丢失,街道上再很少看见儿童嬉戏玩耍的踪影。针对大数据呈现出的当前国内儿童的诸多生理及心理问题,儿童需要更加安全、便利的非正式游戏空间以促进其进行户外活动行为与交往。街巷空间作为城市的毛细血管,是城市中使用频率居高、密集度较大的一种典型公共空间,为儿童建设更安全有趣的街巷空间,有助于提升街巷空间活力。因此,本文选取成都市少城片区这一颇具小街区雏形的小街区作为调研范围,调查范围内的街巷空间现状与儿童户外活动行为,并提取评价影响因子,探讨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为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下的小街区街巷空间设计提供依据。在以上背景下,本文梳理了儿童友好理念及小街区街巷空间的相关基本概念,在理论综述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二者之间的关系,即建设小街区街巷空间对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街巷空间尺度上,儿童的成长发展需要街巷空间这样的非正式游戏空间来补充儿童户外活动场所;在尺度更大的街区层面上,也需要小街区规制这一种模式来为儿童提供便利且可达性强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促进街道的儿童可步行性。小街区的建设和发展也有必要将儿童这一社会弱势群体考虑进去,将规划设计标准以儿童的角度出发,才能建设出满足所有人群的城市空间。本文采取多元回归分析法,选取多个影响因子作为小街区街巷空间活力的自变量,街巷空间活力为因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根据各项影响因子的权重值,得出对街巷空间活力的影响大小由强到弱依次为儿童活动丰富度、街巷视觉丰富度、儿童设施完备度、交通安全度、绿化种植情况、街巷空间尺度、地域文化表达、交通可达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儿童导向下的小街区街巷空间活力提升策略。综上,形成以儿童环境行为、小街区街巷空间环境、多元回归分析为主要内容的研究框架。
侯琳[8](2020)在《社区资源在少先队活动中的利用研究 ——基于成都市宽巷子社区的调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少年先锋队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就在基础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少先队教育,培养了一代代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少先队活动是少先队教育的基本途径,是少先队组织工作的核心,其创新不仅依赖于学校,同时还应打破学校围墙的束缚,在社区根植与发展。社区中所特有的资源环境为少先队活动创新和少先队组织成长提供了重要支撑。因此,在小学少先队活动中运用社区资源,对于少先队活动的创新,优秀精神文化的传播,少先队员的全面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建立在笔者参与成都市宽巷子社区的实践调研基础上,分析了社区资源在小学少先队活动中的利用现状、问题及原因,吸收国内外少年儿童组织社区活动的先进经验,提出了优化建议。力求将少先队活动与社区资源相结合,社区、学校与少先队相结合,从而促进少先队组织更好地发挥独特教育功能,发挥社区教育在建立学习型社会中的作用。首先,本研究以宽巷子社区为例,采用了个案分析、文献研究、问卷调查等方法,深入了解社区资源在小学少先队活动中的利用情况。结果表明:在主体意识观念方面,学校对运用社区资源的态度不明确、总体意识水平偏低、对社区资源和少先队活动相结合的执行力不足;利用形式方面呈现出资源利用形式单一、缺乏创新性的特点;利用内容方面,较多利用社区物力资源和文化资源开展活动、对人力资源、财力资源和组织资源的利用存在不足;管理方面,缺乏专门的活动管理机构、社区与学校管理未形成系统。其次,对在小学少先队活动中利用社区资源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对社区资源融入少先队活动的重视度不足,具体表现在外部环境、专业队伍建设和安全保障方面;管理体制不健全,管理职能不够清晰;少先队、学校、社区尚未完全形成合作机制,合作形式较单一、活动缺乏共同计划与评价等。最后,根据问题与原因剖析,在吸收国内外少年儿童组织社区活动的优秀经验基础上,提出社区资源在小学少先队活动中的利用对策:加强意识教育,提高社区资源融入少先队活动的重视度;发挥管理促动作用,为少先队活动利用社区资源提供保障;与其他部门合作,强化少先队志愿者队伍建设;整合社区资源,丰富活动开展的内容和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强化社会参与力量。
李燏[9](2020)在《成都市青羊区无泳池小学实施游泳课程教学的案例分析 ——以泡桐树小学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游泳运动是一项可长期坚持的运动健身项目,学生学会游泳这项技能,能够满足其终身参加体育锻炼的需要,同时,也能够减少学生溺水事故的发生。近些年国家越来越重视学生的运动技能掌握,个别省市对学生掌握游泳技能不断提出新要求。教育部提出,未来校园游泳将逐步展开。四川省个别市将游泳纳入体育中考选考项目,成都市也在开展相应的校园游泳课。2013年5月开始,成都市新津县中小学开始开设游泳课,四所学校在新津县游泳池开展每周4节游泳课教学活动。2014年,成都市青羊区也采取学校与学校合作,采用政府补贴+学校补贴+家长出资共同开展游泳课的模式,选取了青羊区泡桐树小学、金沙小学等11所小学试点开设游泳课程,让学生以兴趣班的形式开展了游泳课程教学。经过6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19年四川省绵阳市开始施行将游泳纳入体育中考选考项目。可见,新时期游泳课进入中小学体育课堂,是顺应体育教学改革重要举措之一。但是,校企怎样合作开展游泳课程的教学,才能体现现代体育教育观;怎样根据当前学校发展的实际和国民素养的提升更有效的发展学生的游泳技能;怎样实施游泳项目的顶层设计将游泳课堂行之有效的打造成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平台,这是教育改革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为此,笔者对青羊区试点开设游泳课程的11所小学进行了走访和调查,了解学校情况和游泳课程开设现状,由于十一所学校游泳课程开设形式一致,为便于获得第一手资料,选择了成都市青羊区泡桐树小学为调查对象,以案例分析的形式研究青羊区无泳池小学实施游泳课程的现状,找出实施游泳课程过程中的经验,同时,找出在游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尝试提出建议,为成都市青羊区校园游泳更好的发展提供参考价值。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实地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问卷分析法,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对青羊区无泳池小学校企合作联办游泳课程的模式进行了探析,结论如下:(1)成都市青羊区无泳池小学在校内没有游泳池(馆),学校体育教师缺乏游泳教学方面经验,无法胜任游泳教学工作,学校不具备开设校内游泳课程的背景下,选择与四川新辰体育艺术学校联办,以选修课的形式实施游泳课程,就近在新辰体育的各个游泳场馆学习游泳,为学生学习游泳技能拓宽了渠道。(2)成都市青羊区无泳池小学开设的游泳课程为选修课,课程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学校可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根据教学任务合理设置可选课年级以及上课时间段。(3)在游泳比赛中试点开设游泳课程的学校学生游泳技能水平远高于其他非试点未开设游泳课程的学校学生,可见游泳课程在教会学生必要生存技能的基础上,更能够让学生取得优异的体育竞赛成绩,增强学生的学习成就感。(4)泡小和新辰体育校企合作联办游泳课程的模式是可取的,整合师资、场馆资源,实现家、校、企三方共赢,但在教学中也存在不足。(5)四川新辰体育艺术学校以专业的教练团队,一流的教学经验,标准的恒温泳馆,硬件软件设施刚硬,多环节严格把控教学安全,为学校培养游泳人才。在游泳教学中教练员教学目标十分明确,以掌握运动技能为主,但缺乏明确的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方面的教学目标,缺乏关于学生掌握踩水、水中自救、救助他人、岸上借物救人和心肺复苏等生存实用技能的教学目标,缺乏关于学生掌握游泳相关的安全卫生知识。在教学内容方面,更加注重学生的游泳运动技能掌握,游泳运动理论知识方面体现甚少。在教案书写规范方面,教案不符合学校体育教案要求。(6)泡桐树小学学校领导、学生和学生家长比较支持学校开设游泳课程,特别是学生对学习游泳的兴趣尤为浓厚。但是泡桐树小学选修游泳课从三年级才开始,而实际上水平一的学生相对活泼好动且课业负担也相对较轻,在调查中也一二年级也表现得更愿意更想要学习游泳。
周黎[10](2019)在《四川省中小学艺术展览馆教育活动模式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对中小学美术教育与美术馆相结合的研究层出不穷,这在一定意义上说明了美术馆与中小学美术教育相结合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一直以来我们对这两者结合的研究与实践都是以馆校合作的形式为基点。直到2015年,在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的带领下有了四川省重点课题《中小学艺术馆建设及其教育》的大力研发开展,四川省很多中小学建设了自己的艺术馆,这些艺术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其应用相较于馆校合作的形式具有更为主动直接,有效而多元的优势。为美术馆与中小学美术教育的结合开创了全新的形式与局面。其中中小学艺术馆又分为艺术博物馆和艺术展览馆,其建设形式和应用方式各有特色。本研究主要针对其中的艺术展览馆而展开,通过结合相关的理论基础和实地的考察调研对艺术展览馆的教育活动模式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并对其进行了进一步的开发。论文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通过对艺术展览馆教育及其相关文献的研究和整理,明确现在艺术展览馆所处的相关时代环境,梳理出与它相关的概念与理论,以及国内外相关发展现状的上下文。第二部分,通过对艺术展览馆的建设形式及在校园中的环境氛围,艺术展览馆的现有教育活动模式,艺术展览馆教育活动模式的评价体系,以及学生和老师对艺术展览馆教育活动模式的反馈几大方面的深入考察以对艺术展览馆教育活动模式的现状进行了综合的分析。第三部分,是对艺术展览馆教育活动模式的进一步开发,其主要是对艺术展览馆教育活动模式中的课程活动模式进行了开发。第四部分,是笔者对艺术展览馆教育活动模式开发的实践。论文通过对中小学艺术展览馆教育活动模式的深入考察与研究,得出艺术展览馆教育活动模式的现状分析及其发展前景的挖掘和预测,并对其进行了进一步的开发,旨在为推动和深化艺术展览馆以及整个艺术馆教育活动模式的发展尽一份力量,更是为工作在艺术展览馆一线的老师与学校提供一些参考与借鉴,为他们在艺术展览馆教育活动模式的运用探索上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二、成都市泡桐树小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成都市泡桐树小学(论文提纲范文)
(2)文化翻译理论视角下的《成都街巷志》(节选)翻译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Introduction |
Chapter One Description of the Translation Project |
1.1 Background of the Translation Project |
1.2 Significance of the Translation Project |
1.3 Analysis of the Source Text |
1.4 Difficulties of the Translation |
Chapter Two Translation Process |
2.1 Pre-Translation |
2.1.1 Understanding Translation Material |
2.1.2 Selecting the CAT Tool |
2.1.3 Selecting the Guiding Theory |
2.2 While-Translation |
2.2.1 Translation Tools |
2.2.2 Translation Diary |
2.3 Post-Translation |
2.3.1 CAT Proofreading |
2.3.2 Self-Proofreading |
2.3.3 Cross-Proofreading |
2.3.4 Advisor-Proofreading |
Chapter Three Theoretical Basis |
3.1 Introduction to Cultural Translation Theory |
3.2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Translation Theory |
3.3 Major Aspects of Cultural Translation Theory |
3.3.1 Language,Culture and Translation |
3.3.2 Cultural Functional Equivalence |
Chapter Four Case Study |
4.1 Translation of Ecological Culture-loaded Words |
4.1.1 Culture-loaded Words Related to Bridges |
4.1.2 Culture-loaded Words Related to Streets |
4.2 Translation of Material Culture-loaded Words |
4.2.1 Culture-loaded Words Related to Medicine |
4.2.2 Culture-loaded Words Related to Buildings |
4.3 Translation of Social Culture-loaded Words |
4.3.1 Culture-loaded Words Related to History |
4.3.2 Culture-loaded Words Related to Art and Literature |
4.3.3 Culture-loaded Words Related to Official Tiltles |
4.4 Translation of Religious Culture-loaded Words |
4.4.1 Culture-loaded Words Related to Buddhism |
4.4.2 Culture-loaded Words Related to Taoism |
4.5 Translation of Linguistic Culture-loaded Words |
4.5.1 Culture-loaded Words Related to Four-Character Phrases |
4.5.2 Culture-loaded Words Related to Dialects |
4.5.3 Culture-loaded Words Related to Ancient Poems |
Conclusion |
Bibliography |
AppendixⅠ:Source Text and Target Text |
AppendixⅡ:Glossary |
Acknowledgements |
(3)初中生物学研学旅行实践与研学方案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2 理论基础 |
第3章 初中生物学研学旅行活动的实践研究及调查分析 |
3.1 初中生物学研学旅行实践研究及案例整理 |
3.2 初中生物学研学旅行活动的现状调查及分析 |
第4章 初中生物学研学旅行活动方案的优化 |
4.1 初中生物学研学旅行课程方案流程优化 |
4.2 研学旅行课程组织原则 |
4.3 初中生物学研学旅行活动模式的优化 |
第5章 初中生物学研学旅行优化方案案例及调查分析 |
5.1 初中生物学研学旅行优化方案案例 |
5.2 对初中生物学研学模式及案例的访谈分析和总结 |
5.3 对初中研学旅行优化方案的总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4)成都市泡桐树小学大邑分校 名校领办,共创美好教育生活(论文提纲范文)
融汇创生,让名校基因绽放绚丽之花 |
全面牵手,助力教师专业成长 |
“五育”并举,构建高品质特色课程 |
(5)合作学习在走班制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以成都市泡桐树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合作学习的意义 |
2.2 国内外合作学习的研究现状 |
第3章 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 |
3.1 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 |
3.1.1 积极互赖 |
3.1.2 个人责任 |
3.1.3 面对面的促进性活动 |
3.1.4 人际和小组技能 |
3.1.5 小组反思 |
3.2 合作学习的实施要点 |
3.2.1 小组的构成 |
3.2.2 教室设计 |
3.2.3 小组成员角色分配 |
3.2.4 教师的指导与监控 |
3.2.5 建立评估体系和奖惩方式 |
3.3 合作学习在英语课堂中的实施策略 |
3.3.1 小组成绩分工法(STAD)与小组游戏竞赛法(TGT) |
3.3.2 切块拼接法Jigsaw |
3.3.3 小组调查法GI |
第4章 研究设计 |
4.1 研究问题 |
4.2 研究对象 |
4.3 研究工具 |
4.3.1 教师访谈 |
4.3.2 学生问卷 |
4.3.3 学业水平测试 |
第5章 数据分析与讨论 |
5.1 教师访谈结果分析 |
5.1.1 合作学习在走班制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要素 |
5.1.2 合作学习在走班制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
5.2 学生问卷结果分析 |
5.3 学生学业水平测试结果分析 |
5.3.1 学生第一次学业水平结果分析 |
5.3.2 学生第二次学业水平测试结果分析 |
5.3.3 控制班学生实验前后两次学业水平测试分析 |
5.3.4 实验班学生实验前后两次学业水平测试分析 |
第6章 结论 |
6.1 主要发现 |
6.2 教学建议 |
6.3 研究局限 |
6.4 进一步研究方向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6)四川省成都市泡桐树小学:以系统思维推进劳动教育(论文提纲范文)
一、多维设计,开发劳动教育新课程 |
1.小当家课程 |
2.微公益课程 |
3.小创客课程 |
二、多方联动,拓展劳动教育新时空 |
1.与社区联动 |
2.与集团校互动 |
3.与社会资源整合 |
4.与家长协作 |
三、多元评价,激发劳动教育新热潮 |
1.学生自评 |
2.生生互评 |
3.家校协作评价 |
4.社会评价 |
(7)基于儿童友好理论的小街区街巷空间活力提升研究 ——以成都市少城片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对象的选择 |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论文框架 |
1.5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1.5.1 国外研究现状 |
1.5.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研究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儿童友好型 |
2.1.2 小街区规制 |
2.1.3 街巷空间 |
2.2 儿童友好型理论研究 |
2.2.1 相关背景研究 |
2.2.2 儿童活动行为心理研究 |
2.2.3 儿童尺度研究 |
2.2.4 儿童活动类型研究 |
2.3 小街区街巷空间研究 |
2.3.1 小街区研究 |
2.3.2 街巷空间研究 |
2.3.3 街巷空间活力研究 |
第3章 儿童友好理念与小街区街巷空间关联研究 |
3.1 “儿童友好型”理论引入小街区街巷空间建设 |
3.2 关联理论研究 |
3.2.1 儿童本位的小街区研究 |
3.2.2 儿童本位的街巷空间研究 |
3.3 关联实证研究:国内外实践现状 |
3.4 案例研究 |
3.4.1 美国波特兰珍珠区 |
3.4.2 荷兰代尔夫特市 |
第4章 少城片区儿童环境行为调查分析 |
4.1 研究方法 |
4.2 调研概要 |
4.2.1 调研对象的选取 |
4.2.2 调研范围的选取 |
4.3 少城片区街巷空间调查与研究 |
4.3.1 少城片区概况 |
4.3.2 街巷空间景观要素现状 |
4.3.3 街巷空间街面形态分析 |
4.3.4 小街区街巷空间特征分析 |
4.4 问卷调研结果分析 |
4.4.1 调研对象基本信息分析 |
4.4.2 儿童环境行为分析 |
4.4.3 小街区街巷空间环境要素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儿童活动行为与街巷空间活力关联分析 |
5.1 街巷空间活力量化分析 |
5.1.1 研究方法 |
5.1.2 儿童活力数量 |
5.1.3 街巷空间活力特征分析 |
5.2 多元回归分析 |
5.2.1 多元回归模型指标选择 |
5.2.2 多元回归模型构建 |
5.2.3 多元回归模型解读 |
5.4 各影响因子分析 |
5.4.1 儿童活动丰富度 |
5.4.2 街巷视觉丰富度 |
5.4.3 儿童设施完备度 |
5.4.4 交通安全度 |
5.4.5 绿化种植情况 |
5.4.6 街巷空间尺度 |
5.4.7 地域文化表达 |
5.4.8 交通可达性 |
第6章 儿童友好导向下小街区街巷空间活力提升策略 |
6.1 小街区街巷空间设计原则 |
6.2 儿童活动丰富度策略 |
6.3 街巷视觉丰富度策略 |
6.4 儿童设施完备度策略 |
6.5 交通安全度策略 |
6.6 绿化种植策略 |
6.7 街巷空间尺度策略 |
6.8 交通可达性策略 |
6.9 实地案例改造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1 街巷空间环境儿童调查问卷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索引 |
(8)社区资源在少先队活动中的利用研究 ——基于成都市宽巷子社区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来源 |
1.推进少先队工作改革的现实需求 |
2.促进社区教育全面发展的必然选择 |
3.改善社区资源与少先队活动关系的迫切需要 |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
1.研究目的 |
2.研究意义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1.关于少先队活动的研究 |
2.关于社区资源利用的研究 |
3.关于少年儿童组织活动利用社区资源的研究 |
(四)研究设计 |
1.研究内容 |
2.研究思路与方法 |
3.研究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
一、小学少先队利用社区资源开展活动的理论阐释 |
(一)核心概念界定 |
1.少先队 |
2.少先队活动 |
3.社区 |
4.社区资源 |
(二)理论依据 |
1.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 |
2.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 |
3.服务学习理论 |
(三)社区资源与少先队活动的关系 |
1.社区资源是少先队活动创新的载体 |
2.少先队活动的开展丰富社区资源利用形式 |
二、以宽巷子社区小学少先队为例的可行性分析 |
(一)宽巷子社区是城市文化、教育的载体 |
(二)宽巷子社区资源具有可利用性和体验性 |
三、社区资源在小学少先队活动中的利用现状调查 |
(一)研究工具 |
1.编制过程 |
2.结构维度 |
3.信度指标 |
(二)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
1.性别及年龄 |
2.辅导员任职类别 |
3.辅导员专业背景 |
4.少先队员性别及年级 |
(三)对社区资源运用于小学少先队活动的总体认识 |
1.对社区资源的了解程度 |
2.对社区资源运用于小学少先队活动的态度 |
3.对社区与学校、少先队关系的认识 |
4.关于小学少先队活动中利用社区资源的行动意识 |
(四)宽巷子社区资源在小学少先队活动中的利用情况 |
1.社区资源在小学少先队活动中的利用形式 |
2.社区资源在小学少先队活动中的利用内容 |
3.社区资源在小学少先队活动中的利用频次 |
4.社区资源在小学少先队活动利用中的管理情况 |
5.社区资源在小学少先队活动中的利用效果 |
6.社区资源在小学少先队活动中的利用现状小结 |
四、社区资源在小学少先队活动利用中现存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社区资源在小学少先队活动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
1.观念态度:总体意识水平偏低,学校态度不明确 |
2.利用内容和形式:对资源的挖掘缺乏深度 |
3.管理方面:缺乏专门管理机构 |
4.资金投入:投入较为不足,缺乏资金保障机制 |
(二)社区资源在小学少先队活动利用中现存问题的原因分析 |
1.对社区资源融入少先队活动的重视度不够 |
2.管理体制不健全,管理职能不清晰 |
3.少先队、学校、社区合作机制尚未完全形成 |
五、社区资源在小学少先队活动中的利用对策 |
(一)以先进理念为导向,探索社区与学校少先队工作的融合路径 |
1.树立以人为本教育理念,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
2.重视少先队的独特作用,探索少先队工作新思路 |
3.加大宣传力度,强化社会参与力量 |
(二)发挥管理促动作用,为少先队活动利用社区资源提供保障.. |
1.建立“校社少工委”管理机构,加强“队社”联动 |
2.完善社区资源在少先队活动中利用的评价制度 |
3.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扩宽资金投入渠道 |
(三)实施榜样教育,发挥社区人力资源优势 |
1.探寻榜样人物,选择志愿辅导员 |
2.加深少先队员对榜样行为的理解 |
3.内化榜样精神,付诸于行动 |
4.检验少先队员的实践情况 |
(四)深挖社区资源,丰富活动开展的内容和形式 |
1.充分开发价值资源,生成特色社区活动 |
2.创新资源利用形式,开展社区服务实践 |
3.以少年儿童为主体,实现活动的自主性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9)成都市青羊区无泳池小学实施游泳课程教学的案例分析 ——以泡桐树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核心素养背景下贯彻落实《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需要 |
1.1.2 小学生掌握生存技能的需要 |
1.1.3 游泳课教学特殊性的需要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国内研究现状 |
2.1.1 游泳项目文献的研究现状 |
2.1.2 学校开展游泳课程的重要性研究 |
2.1.3 学校开设游泳课程的可行性研究 |
2.1.4 学校开展游泳课程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研究 |
2.1.5 游泳教学要素相关研究 |
2.1.6 游泳教学安全的研究 |
2.2 国外开展游泳课程教学现状的研究综述 |
2.3 文献综述评述 |
第三章 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访谈法 |
3.2.3 实地观察法 |
3.2.4 数理统计法 |
3.2.5 案例分析法 |
3.2.6 问卷调查法 |
第四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成都市青羊区无泳池小学实施游泳课程教学的现状分析 |
4.1.1 成都市青羊区无泳池小学游泳课程教学实施现状分析 |
4.1.2 联办机构新辰体育游泳课程开展条件分析 |
4.1.3 成都市青羊区小学游泳课程开设现状分析 |
4.1.4 成都市青羊区试点小学授课游泳场馆现状分析 |
4.1.5 成都市青羊区试点小学体育教师游泳技术现状分析 |
4.1.6 成都市青羊区小学参加游泳竞赛现状分析 |
4.2 成都市青羊区泡桐树小学实施游泳课程教学的案例分析 |
4.2.1 泡桐树小学游泳课程设置情况 |
4.2.2 泡桐树小学体育师资力量分析 |
4.2.3 泡桐树小学实施游泳课程教学的组织与管理情况分析 |
4.2.4 泡桐树小学游泳课程教学内容情况分析 |
4.2.5 泡桐树小学游泳课程教学的教学评价情况分析 |
4.2.6 泡桐树小学有效开设游泳课程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学生问卷 |
教师问卷 |
新辰访谈提纲 |
致谢 |
个人简介 |
(10)四川省中小学艺术展览馆教育活动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的缘起 |
1.2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1.3 研究的创新性 |
1.4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1.5 概念的界定 |
1.6 国内外研究概况 |
2 四川省中小学艺术展览馆建设与应用的必要性 |
2.1 美术教育发展的需要 |
2.2 学校教学的有效补充 |
3 四川省中小学艺术展览馆教育活动模式考察 |
3.1 中小学艺术展览馆教育活动模式概述 |
3.2 中小学艺术展览馆的建设形式及在校园中的环境氛围 |
3.3 中小学艺术展览馆的教育活动模式 |
3.4 中小学艺术展览馆教育活动模式的评价体系 |
3.5 学生和教师对艺术展览馆教育活动模式的反馈 |
4 四川省中小学艺术展览馆教育活动模式的综合分析 |
4.1 应用效果的综合分析 |
4.2 发展前景与潜力的挖掘与预测 |
4.3 存在问题的反思 |
5 中小学艺术展览馆教育活动模式的进一步开发 |
5.1 开发的理论基础 |
5.2 开发的原则 |
5.3 开发的策略 |
5.4 教育活动模式的开发 |
5.5 开发的实践 |
6 结章 |
6.1 本研究的概述 |
6.2 本研究的成果与局限性 |
6.3 中小学艺术展览馆教育活动模式开发的前景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四、成都市泡桐树小学(论文参考文献)
- [1]有情有趣 自由舒展——成都市泡桐树小学大邑分校小记[J]. 成都市泡桐树小学大邑分校. 四川教育, 2021(17)
- [2]文化翻译理论视角下的《成都街巷志》(节选)翻译报告[D]. 谭琳娟.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3]初中生物学研学旅行实践与研学方案优化研究[D]. 孙彬嘉.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4]成都市泡桐树小学大邑分校 名校领办,共创美好教育生活[J]. 李益众. 四川教育, 2021(09)
- [5]合作学习在走班制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以成都市泡桐树中学为例[D]. 余可蕊. 西南大学, 2020(05)
- [6]四川省成都市泡桐树小学:以系统思维推进劳动教育[J]. 黄艺竹,何红梅. 中国德育, 2020(14)
- [7]基于儿童友好理论的小街区街巷空间活力提升研究 ——以成都市少城片区为例[D]. 李佳玲. 西南交通大学, 2020(07)
- [8]社区资源在少先队活动中的利用研究 ——基于成都市宽巷子社区的调查[D]. 侯琳.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0(08)
- [9]成都市青羊区无泳池小学实施游泳课程教学的案例分析 ——以泡桐树小学为例[D]. 李燏. 青海师范大学, 2020(06)
- [10]四川省中小学艺术展览馆教育活动模式研究[D]. 周黎. 四川师范大学, 2019(02)
标签:成都市泡桐树小学论文; 成都街巷志论文; 游泳教练论文; 社区功能论文; 旅行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