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敖汉旗乡镇企业发展的思考

对敖汉旗乡镇企业发展的思考

一、敖汉旗乡镇企业发展的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马立辉[1](2021)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民族地区产业发展研究 ——以大理白族自治州银桥镇为例》文中研究指明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强调:“把各民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确保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同全国一道实现全面小康和现代化,要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不断增强各族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2020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要加快发展乡村产业,顺应产业发展规律,立足当地特色资源,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优化产业布局。”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无论是全面小康、脱贫还是现代化,一个少数民族也不能少,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各民族要着力发挥本民族文化特色,推进民族地区特色产业发展。”乡村振兴战略中‘产业发展’摆在首要位置,产业兴旺是推动传统农业转型升级、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所在,在不断加快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刻,民族地区的产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结合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专业知识和其他专业知识,通过田野调查与查阅相关资料,分析大理州银桥镇产业发展的状况以及发展的制约因素,目的是从银桥镇产业发展透视民族地区乡村有哪些产业、如何发展、取得了哪些成效、有哪些可以借鉴的典型经验以及对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分析银桥镇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如产业结构单一,产业集群规模不突出、特色产业品牌优势不足,产业融合程度不明显、产业发展的合作化组织不健全、从业人员结构有待调整等。并通过分析其存在问题的原因及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措施来加以改进,对于促进民族地区产业发展、实现民族地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参考意义。本文的创新点在于,一是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探讨民族地区特色产业发展状况,在新时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大环境下,促进民族地区产业在新形势下实现突破性发展;二是通过田野调查方法,对大理州银桥镇从事不同产业的从业者进行深度访谈,以丰富的第一手资料支撑研究结论;三是银桥镇作为“民族团结示范镇”、“生态文明示范镇”和“现代农业产业园”,有着丰富的产业发展的实际案例和操作空间,研究其民族特色的产业发展模式对边疆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任雨馨[2](2020)在《乡村振兴视域下大理州南五里桥回族聚居村发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习近平提出“把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确保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同全国一道实现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乡村振兴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乡村振兴的总要求,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个方面对南五里桥的发展实践进行阐述。大理白族自治州是我国经济欠发达、需要进一步开发的地区,农村地区多,也是我国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大理州南五里桥在近几年经济发展快,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人民幸福指数高,南五里桥的乡村发展已经颇有成效;南五里桥党支部带领村民利用独特的地理优势,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背景下,因村制宜,发挥好民族地区的优势,促进了南五里桥的乡村振兴,实现了民族地区的跨越式发展。本文通过对南五里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多方面发展实践的调查研究,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专业等学科的多方面知识对其乡村振兴的各个方面进行分析,阐述当地在社会经济等方面中取得的成就,总结经验,提出自己的思考,同时也为其他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相关思路。本论文的创新之处:本文在在乡村振兴研究对象上有一定创新,本文选取的研究对象南五里桥,位于大理白族自治州,是白族少数民族聚居地,但是村内居民又以回族为主,在此背景下该村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乡村建设发展模式。本文在在研究思路上有一定创新,本文对南五里桥乡村振兴的五个方面都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对该村发展路径和路径通过思考进行了经验总结和系统性的分析。最后,本文在内容上有一定创新,本文的相关调研材料详实、新颖,是通过田野调查的方法获得的第一手材料。

张益忻[3](2020)在《政府治理视角下内蒙古杭锦旗乡村产业发展路径研究》文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战略,乡村产业发展作为全面落实乡村振兴的“先手棋”,需要政府的引导推动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对于少数民族农牧业旗县来说,要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对乡村产业发展的引领、推动作用,就要以当地资源禀赋为依托、以市场需求为着眼点,以农牧民增收、乡村经济发展为归宿。具体来说,要在坚持市场导向前提下,更新思想理念,做好顶层设计,健全体制机制,优化发展环境,做好重点领域改革,鼓励社会参与,充分激活各类生产要素、市场和各类经营主体,加强旗县、苏木镇、嘎查村协调配合,高效、有序推进乡村产业发展进程。本文立足新时代乡村产业发展,以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杭锦旗为例,运用文献研究法、实地调查法、归纳分析法,对地方政府推动乡村产业发展进行研究。第一部分介绍了了选题背景、研究意义,归纳总结了国内外研究现状,介绍了研究内容与方法,指出了本文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第二部分介绍了乡村产业、乡村产业发展、政府治理的概念,阐述了新公共管理理论、政府职能理论和公共服务供给理论;第三部分介绍了内蒙古杭锦旗乡村产业现状,总结了政府推进乡村产业发展的做法;第四部分分析了内蒙古杭锦旗政府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原因;第五部分提出了内蒙古杭锦旗政府推动乡村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本文对杭锦旗政府如何推动乡村产业发展提出的建议,有助于当地政府更好地落实国家政策和发挥职能作用,同时丰富了地方政府推动乡村产业发展的理论研究。

马德广[4](2019)在《乡村振兴背景下赤峰市敖汉旗政府推动产业发展路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是进一步促进农村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发展,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战略部署。论文分析了敖汉旗农村地区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及发展落后原因,并在熟知敖汉农村地区拥有的特色资源:荣获全球环境500佳称号生态环境优质、特色旅游资源、特色农产品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乡村振兴产业发展较好地区的经验做法,构建敖汉旗政府推动乡村振兴产业发展路径:加强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打造康养基地;加强招商引资,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企业;持续推进农田整治,优化山区耕作环境;依靠史前文化遗迹以及自然旅游资源大力发展特色旅游项目;发展特色农业及农业产业化经营;打造沙棘种植基地。为敖汉旗农村产业发展提供理论指导,促进敖汉旗农村产业的发展。

刘林[5](2019)在《西安城郊乡村转型研究 ——基于空间与功能视角》文中研究说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高速发展。郊区作为以服务城市为主要功能,与城市联系密切的城乡过渡区域,随着城市规模的迅速扩大和城市用地的不断扩展,其功能内涵和空间范围也在不断变化。郊区的过渡性,决定了其发展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使之成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保障粮食安全等多个宏观战略实施的空间载体,从而使郊区功能及其空间在多重因素的作用下发生着复杂的演化过程,准确把握这种演化规律,有利于科学的引导城乡发展,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功能布局,提高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基于以上认识,本文在分析郊区功能内涵和空间演化特征及过程机理的基础上,构建了城郊乡村转型的“区域—村域”两个尺度的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上,遵循“概念—特征—机理—模式”的研究范式,以西安为例,开展了大城市郊区以土地利用转型为表征的城郊功能转型研究。通过考察改革开放以来西安市郊区宏观和微观两个尺度上乡村转型特征,解析了影响城郊乡村转型的主要因素及其作用机理,提出了城郊乡村发展模式。本文形成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随着城市的发展及其对郊区需求的变化,郊区的空间范围与功能结构不断地发生演化,各种功能空间也不断地发生位移。农用地向建设用地转变并协同增减是郊区乡村土地利用演变的总体特征,并体现在功能用地面积变化、土地集约化利用水平提高和空间圈层波浪式外扩位移等多个方面。期间,农业生产、工业生产、生活配套和生态服务四类功能的服务能力与价值均不断提高。其中,农业生产功能由粮、蔬生产基地转变为果、蔬、粮综合生产基地,工业生产功能在乡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降低,生活及生态服务功能的构成则日益丰富。农业生产功能空间形成“圈层+板块”的分布格局,工业生产功能空间集中化和规模化态势明显,生态服务功能空间则在特定化与泛在化的基础上呈现出综合化特征,生活功能空间则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变且距城市越近转变越明显。城郊乡村区域主导功能经历了“农业生产—工业生产—生态服务”的转变,中心城市空间与功能的拓展,都市区发展需求的不断提升是城郊乡村功能演变的主要原因。(2)从构成城郊乡村的基本单元——村域尺度考察,其功能与空间演变除符合前述郊区整体特征外,由于各村间区位交通及资源禀赋的差异,还形成了不同的功能类型。其中,近郊区村域依托良好的交通及区位条件,形成了旅游休闲或乡村工业为主的村域功能,并由于村域自身及周边资源禀赋差异出现了多种经济类型(如农家乐、文化旅游、纸箱加工、家具加工等);远郊区村域的功能主要以农业生产为主,但部分村庄依托其周边的风景名胜、文物古迹等自然、人文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形成了休闲服务功能。不同功能类型的村域形成了与之匹配的用地结构和农户收入结构,但微观村域的消费观念和关系网络并未随功能演变和农户的收入变化而出现明显分化。(3)大城市城郊乡村功能与空间演变是规划政策调控下的空间用途管制与市场机制作用下的资源有效配置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在“内外互馈”机制下实现“路径创造”,在这个过程中,郊区功能的变化导致空间响应,推动功能空间演变。其中,郊区的生态服务功能日益凸显,应遵循生态地租的理论指导功能空间布局。“内外互馈”机制包括外部动力主导下影响城郊乡村转型各要素之间的“内外互动”机制和城郊乡村“区域—村域”的“作用反馈”机制。内外互动机制是指在外部动力主导下,“自身条件—外部环境”要素综合作用改变城市与乡村的互动关系,引发城郊乡村区域空间及其表征的功能演变的“自上而下”复合作用过程。不同影响因素在城郊乡村转型过程中各自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作用反馈机制是指上述外部影响因素作用于不同交通区位条件和资源禀赋条件的村域,改变村域的发展要素构成,实现村域功能与土地利用变化,进而构筑宏观区域整体功能和空间结构的微观村域“自下而上”“螺旋上升”式反馈过程。所谓路径创造是指改革开放以来,城郊乡村发展突破了对计划经济时期集体经济制度下的乡村发展路径的依赖,实现了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乡村发展路径创造——城郊乡村功能转型及其空间响应。基于西安郊区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不断提高的特征,本文提出西安城郊乡村生态地租竞租曲线的假设,在这一假设下付租能力呈现出随着与城市中心距离增加先快速下降,转而逐渐上升的态势。(4)城郊乡村不同村域所处的区位不同,资源禀赋各异,导致驱动村域发展的主导因素不同,进而形成了不同的发展模式。就西安郊区而言,存在包括政策驱动、技术驱动、需求拉动和综合驱动四类乡村发展模式。不同乡村发展模式对应的典型村域在不同的影响因素互动作用下形成了不同的功能特征及空间结构。

王晓珊[6](2014)在《统筹城乡背景下赤峰市敖汉旗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对县域经济的发展高度重视,2013年将“壮大县域经济”作为“8337”发展思路中“三个着力”之一提出,把发展县域经济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统筹城乡”是否能实现是发展县域经济的前提和背景,“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实现城乡统筹的关键和突破口,“城乡统筹”与“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二者之间是可以实现良性互动的,要实现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准确把握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敖汉旗作为欠发达地区,其县域经济的发展存在着可持续性不足的问题,直接制约了全旗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目前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面临许多困难,要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要将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变为现实,必须将统筹城乡与县域经济紧密结合起来。本文研究了县域经济的基本理论,其中包括县域经济的内涵、特点、发展阶段、研究县域经济的重要意义,着重论述了统筹城乡与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结合赤峰市敖汉旗的具体情况,在充分调查、研究、分析、总结、提升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敖汉旗的自然概况,当前县域经济的发展状况,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最后提出了今后的发展对策和建议。

刘春[7](2014)在《建国以来内蒙古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变革》文中研究指明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开始迈入老龄化社会,养老问题成为关系整个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社会养老保障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基本内容,是现代化进程中必须解决好的基本经济和社会问题,其发展水平也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指标,是推动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有力保证。因此,有必要对我国农村老年保障制度发展历程进行历史回顾,研究农村养老保障的历史沿革及其发展规律,构建和完善切实可行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和政策体系,实现社会保障公平、普惠、共享目标的客观要求,保障农村老人老有所养。本文紧紧把握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变革规律的特点,综合历史和文化因素对内蒙古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变迁进行研究,总结内蒙古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变革的特征与历史启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内蒙古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对策建议。论文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第一章)提出问题和分析框架;第二部分(第二、三、四章)主要回顾了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变革历程,评述了变革特点,研究了建国以来内蒙古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变革特点以及农村养老保障水平变迁;第三部分(第五章、第六章)论证了内蒙古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变迁的总体特征和历史启示,提出了完善内蒙古农村牧区养老保障制度的对策建议。本文综合运用了历史学、经济学等学科的理论和分析方法,站在新中国成立以来整个国家的养老保障事业产生、发展、变革、再发展的历史视角下,在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历程及其规律对全社会养老保障影响的基础上,总结我国养老保障变革规律及其对社会文明进步的作用,着重对建国以来内蒙古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变革进行研究,勾勒边疆少数民族自治区农村养老保障事业发展图景,探索区域发展水平与养老保障变革的相关性,从而找出内蒙古经济、社会、民族、传统等因素对养老制度的多重影响作用及其相互关系,并得出以下结论:内蒙古传统养老保障观念深厚,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养老保障受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的制约,发展不足是其主要矛盾,现行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保障水平偏低,难以发挥养老作用,对农村牧区养老体系建设支撑能力不足。同时,内蒙古地域辽阔,农村牧区居住分散,养老保险制度运行成本高。党的十六大以来,党和国家越来越重视农村养老保障问题。出台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农村养老保障发展,建立和完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已成为当前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内蒙古应在落实中央政策的基础上,从地区经济发展能力出发,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进一步完善内蒙古农村牧区养老保障制度,突破二元结构制约,建立起一个多元化的农村牧区养老保障体系,以保持农村社会的长期稳定、快速发展和进步。多元化的农村牧区养老保障体系,主要包括多元化的保障主体、多元化的保障资金筹集渠道和多元化的保障制度。

马振华[8](2012)在《乡村治理中的村干部报酬问题研究 ——以内蒙古敖汉旗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我国历来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建国后,我国农村先后经历了土地改革、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改革,这两次变革对维护我国农村社会的稳定和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改革开放以后,中央通过出台支持农村发展的政策,有效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民的负担逐步减轻,农业和农村呈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而党的十七大以来,我国的农民得到的实惠越来越多,农业、农村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2006年,中央在农村税费改革的基础上,开展了农村牧区综合改革,制定了一系列惠农强农富农政策,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维护了农村地区的社会稳定,“三农”工作取得了空前的成就。但是在一系列的改革发展的进程中,也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等待我们加以克服和解决。节约、高效的乡村治理模式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而乡村治理是一个动态过程,由于不同时期政治、文化、经济、社会等影响因素存在差异,乡村治理的格局也不尽相同。当前我国的乡村治理格局是“乡政村治”,乡镇政府是国家政权体系中的最基层政权,而实际上,村级组织是乡镇政府完成国家下达的各项任务最重要环节,因此村级组织建设及村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关系到国家政策能否在广大农村得到顺利实施。提高村干部的工作效率和调动其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村干部报酬管理问题。解决村干部报酬管理问题,要在“三农”问题本身寻找出路,研究对策,还要考虑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要以当前我国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采取有效的具体手段和措施,还要放眼于长远的角度,寻求解决村干部报酬管理问题的治本之策。本文以乡村治理中村干部报酬管理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对村干部报酬管理的各种影响因素,旨在发掘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村干部报酬制度不完善的深层次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出路,从而健全村干部报酬管理制度,调动村干部更好的服务于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本文的主体涵盖六个部分,导论部分主要是介绍选题背景、研究意义、主要研究方法和内容;第一章阐释了相关理论、界定了相关概念;第二章讲述了确定村干部绩效报酬的前期准备;第三章以当前敖汉旗村干部报酬管理制度为例,分析了现状及问题存在的原因;第四章主要结合敖汉旗村干部报酬管理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几点保障措施和建议;最后是结束语。

张海学[9](2011)在《内蒙古敖汉旗农村牧区劳动力就业问题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就业矛盾越来越突出,新成长劳动力就业、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和经济结构调整中失业人员再就业的矛盾相互交织,使得就业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和艰巨,在这种背景下,内蒙古敖汉旗农村牧区所需要解决农村牧区劳动力就业问题难度也越来越大,如若能够及时处理好这个问题,对该旗经济社会发展和内蒙古全面小康的实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本文从内蒙古敖汉旗农村牧区劳动力就业现状与问题入手,综合运用制度变迁理论、产业结构理论和劳动力流动理论,在分析内蒙古敖汉旗农村牧区劳动力就业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运用调查研究法、比较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和分析—归纳法等研究方法,探讨了内蒙古敖汉旗农村牧区劳动力就业问题产生的原因与解决办法及相关对策建议。本文研究表明:敖汉旗农村牧区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减少农牧民数量、增加农牧民收入是促进农村牧区劳动力充分就业步伐的重要举措。通过劳动力充分就业,实现农村牧区人力资源的动态最优配置,是实现敖汉旗农村牧区现代化、城镇化、工业化的重要途径。由于研究方法与研究数据收集方面的问题,本文在研究过程中还有诸多不足之处。首先在作实证分析时,选取的变量是建立在资料可得性基础之上的,可能漏选一些重要的变量;其次在对策建议的具体操作性上,还需要结合敖汉旗农村牧区的实际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盖志毅[10](2011)在《草原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二、敖汉旗乡镇企业发展的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敖汉旗乡镇企业发展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乡村振兴背景下民族地区产业发展研究 ——以大理白族自治州银桥镇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
        (二)国内研究
    三、研究方法
        (一)田野调查法
        (二)文献研究法
    四、研究思路、创新与不足
    五、相关概念的要义
        (一)乡村振兴战略
        (二)产业发展
        (三)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的必要逻辑
第一章 民族地区乡村振兴与产业发展的政策
    一、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政策提出的背景与依据
        (一)党和国家历届领导人对民族地区乡村发展的重要论述
        (二)乡村振兴的政策依据
    二、民族地区产业发展的政策
        (一)国家层面推进民族地区产业发展的政策
        (二)云南省推进产业发展的政策
        (三)大理白族自治州推进产业发展的政策
第二章 大理银桥镇产业发展现状调查
    一、银桥镇基本概况
        (一)地理状况
        (二)民族成分
        (三)民族经济
        (四)民族文化
    二、乡村振兴背景下银桥镇产业发展状况调查
        (一)农业发展状况
        (二)大理石产业发展状况
        (三)特色旅游产业发展状况
第三章 大理银桥镇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乡村振兴背景下银桥镇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产业结构不合理
        (二)特色产业品牌优势不足
        (三)产业发展的合作化组织不健全
        (四)从业人员结构有待优化提升
    二、乡村振兴背景下大理银桥镇产业发展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产业发展内驱力不足
        (二)产业发展保障力度不够
第四章 大理银桥镇产业发展的路径思考
    一、推动产业融合,以调结构促产业振兴
        (一)整合银桥镇农业资源,发展观光旅游农业
        (二)发掘银桥镇民族文化,发展具有白族文化特色的乡村旅游业
    二、发展大理地区特色文化产业,以品牌促产业振兴
        (一)打造大理石画文化名片,注重发展特色产业
        (二)发展白族文化创意产业,凸显民族文化交流交融
    三、完善合作化组织体系,以政策保障促产业振兴
        (一)充分利用政府财政扶持的利好
        (二)坚持招商选商,继续引进和培育有代表性企业
    四、培育专业人才,以人才振兴促产业振兴
        (一)重视民族教育对民族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二)落实能人返乡政策,吸引技术人才扎根乡村
    五、依托产业发展,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一)以“产业+环境提升”促生态宜居
        (二)以“产业+乡土文化”促乡风文明
        (三)以“产业+基层党建”促治理有效
        (四)以“产业+共建共享”促生活富裕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2)乡村振兴视域下大理州南五里桥回族聚居村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目的
    四、研究重点难点
    五、研究方法
    六、研究综述
第一章 党和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政策及南五里桥发展现状
    一、党和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政策及其提出的背景
        (一)党和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政策
        (二)党和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背景
    二、大理白族自治州南五里桥村历史沿革及其发展现状
        (一)南五里桥历史沿革
        (二)南五里桥发展现状
第二章 “产业兴旺”奠定南五里桥振兴的物质基础
    一、南五里桥以产业发展为重点
    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三、餐饮住宿业的发展
    四、创建活动促进产业发展
        (一)“南五里桥文明集市”活动
        (二)“食品安全培训”活动
        (三)“厨师培训”活动
第三章 “生态宜居”提升南五里桥的人居环境水平
    一、南五里桥环保行动的背景
    二、南五里桥环保行动
        (一)环保行动的提出及实施效果
        (二)环保行动的具体措施
        (三)生态宜居稳步推进
第四章 “乡风文明”提升南五里桥的精神风貌
    一、南五里桥创建全国文明村目标制定
    二、南五里桥创建全国文明村工作部署
    三、南五里桥创建成全国文明村
        (一)“示范户”带动精神文明建设
        (二)丰富精彩的文化文艺生活
第五章 “治理有效”促进南五里桥创建平安村
    一、村党支部保障“治理有效”
    二、平安村建设主要任务
    三、平安村建设实施方案及成果
第六章 “生活富裕”提升南五里桥村民生活品质
    一、经济发展实现南五里桥村民生活富裕
    二、民族团结互助实现脱贫致富
    三、党员致富带动群众发展
第七章 南五里桥乡村振兴发展思考
    一、对南五里桥产业兴旺的思考
    二、对南五里桥生态宜居的思考
    三、对南五里桥乡风文明的思考
    四、对南五里桥治理有效的思考
    五、对南五里桥生活富裕的思考
    六、党支部继续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七、继续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八、继续发挥村民主体作用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3)政府治理视角下内蒙古杭锦旗乡村产业发展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选题背景
        2.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
        1.国外研究现状
        2.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研究内容
        2.研究方法
    (四)创新点与不足
        1.创新之处
        2.不足之处
一、概念界定与理论依据
    (一)概念界定
        1.乡村产业
        2.乡村产业发展
        3.政府治理
    (二)理论依据
        1.新公共管理理论
        2.政府职能理论
        3.公共服务供给理论
二、内蒙古杭锦旗推动乡村产业发展的现状
    (一)内蒙古杭锦旗乡村产业现状
        1.杭锦旗乡村概况
        2.杭锦旗乡村产业分布及规模
    (二)内蒙古杭锦旗推动乡村产业发展的做法
        1.建立健全制度体系
        2.完善乡村产业基础设施
        3.培育和扶持新型经营主体
        4.推动乡村产业转型发展
        5.推进多元主体参与规模经营
三、内蒙古杭锦旗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内蒙古杭锦旗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农牧业产业化推动不足
        2.新型经营主体培育滞后
        3.特色品牌建设缓慢
        4.乡村产业人才队伍建设不足
    (二)内蒙古杭锦旗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存在问题的原因
        1.思想理念存在偏差
        2.制度建设不够完善
        3.职能定位模糊不清
        4.机制建设不够健全
        5.人才激励保障不足
        6.多元融资不顺畅
四、国内外政府推动乡村产业发展的经验和启示
    (一)国外政府推动乡村产业发展的经验和启示
        1.法国政府推动乡村产业发展模式
        2.英国政府推动乡村产业发展模式
        3.韩国政府推动乡村产业发展模式
        4.国外政府推动乡村产业发展模式的启示
    (二)国内政府推动乡村产业发展的经验及借鉴
        1.克什克腾旗政府推动乡村产业发展的经验
        2.延安市政府推动乡村产业发展的经验
        3.成都市政府推动乡村产业发展的经验
        4.国内政府推动乡村产业发展经验的启示
五、内蒙古杭锦旗政府推动乡村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更新乡村产业发展的思路和理念
        1.确立乡村产业多样化发展思路
        2.树立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理念
    (二)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制度机制建设
        1.推动乡村产业制度建设
        2 建立部门沟通协作机制
        3.建立政策宣传—推进—跟踪反馈机制
        4.建立考核监督机制
    (三)促进乡村产业的转型升级和主体培育
        1.促进农牧产业转型升级
        2.发展壮大乡村旅游业
        3.完善新型经营主体培育体系
    (四)加强政府对乡村产业的服务保障
        1.优化政府公共服务
        2.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3.引导多元主体投资
        4.推进乡村产业发展法治建设
    (五)推动乡村产业重点领域改革
        1.推进农牧区土地制度改革
        2.推进农牧区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3.深化农牧区“放管服”改革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4)乡村振兴背景下赤峰市敖汉旗政府推动产业发展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1.选题背景
        2.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乡村振兴研究综述
        1.国内乡村振兴研究综述
        2.国外乡村复兴研究综述
    (三)研究内容、思路以及研究方法
        1.研究内容与研究目标
        2.研究思路
        3.研究方法
    (四)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1.创新点
        2.不足之处
一、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1.乡村振兴战略
        2.产业发展及产业发展主体
    (二)理论基础
        1.公共服务供给理论
        2.二元经济结构理论
二、敖汉旗乡村产业发展成就及特色优势资源
    (一)敖汉旗乡村产业发展成就
        1.经济实力增强,产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
        2.二三产业有所发展
        3.优势农业提质增效,“山野经济”发展
    (二)敖汉旗特色优势资源
        1.荣获“全球环境500 佳”称号——生态环境优质
        2.特色旅游资源丰富
        3.特色农产品
三、敖汉旗乡村产业发展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产业发展执行主体效率低下,存在政府缺位
        1.基层管理体制不健全,行政效能低下
        2.产业发展相关规章、政策不健全
        3.农村人才引入机制不健全
    (二)产业发展内生动力不足
        1.农村企业规模小、科技含量低
        2.农业以小规模经营为主,专业化参与积极性较低
        3.产业以农业为主,产业链短
    (三)乡村产业发展保障不足
        1.国家级贫困县,发展资金不足
        2.人才流失严重
四、敖汉旗政府推动乡村产业发展的国内外经验借鉴
    (一)国内经验借鉴
        1.四川成都崇州市五星村经验借鉴
        2.河北省平泉市乡村产业发展经验借鉴
    (二)国外经验借鉴
        1.美国乡村产业发展的经验启示
        2.日本乡村产业发展经验启示
五、敖汉旗政府推动乡村产业发展路径
    (一)加强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打造康养基地
    (二)加强招商引资,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企业
    (三)继续推进农田整治,优化山区耕作环境
    (四)依靠史前文化及优质生态发展特色乡村旅游
    (五)发展特色农业及农业产业化经营
    (六)打造沙棘种植基地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5)西安城郊乡村转型研究 ——基于空间与功能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实践背景
        1.1.2 理论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关键科学问题
        1.2.3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及述评
        1.3.1 土地利用转型研究
        1.3.2 乡村多功能研究
        1.3.3 城郊乡村转型
        1.3.4 研究述评
    1.4 研究区选择与概况
    1.5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与数据
        1.5.3 技术路线
    1.6 创新之处
第二章 城郊乡村转型研究架构
    2.1 概念解析
        2.1.1 郊区
        2.1.2 城郊乡村
        2.1.3 乡村转型
    2.2 理论基础
    2.3 城郊乡村转型分析和解释框架
        2.3.1 城郊乡村转型“区域—村域”多尺度分析框架
        2.3.2 城郊乡村转型“要素—机理”多维度解释框架
    2.4 城乡关系演变历程
        2.4.1 城镇化起步阶段——“城乡分离”
        2.4.2 快速城镇化时期——“以乡举城”
        2.4.3 城镇化成熟阶段——“城乡融合”
    2.5 城郊乡村功能构成
        2.5.1 郊区功能内涵分析
        2.5.2 西安城郊乡村功能构成
    2.6 城郊乡村范围界定
        2.6.1 郊区范围内涵分析
        2.6.2 西安城郊乡村研究范围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西安城郊乡村转型特征——区域尺度
    3.1 空间转型特征
        3.1.1 城郊乡村区域尺度空间转型态势
        3.1.2 耕地与建设用地呈现逆势协同演化
        3.1.3 城郊乡村土地利用集约化水平显着分异
        3.1.4 城郊乡村空间转型呈现圈层分布特征
    3.2 功能转型特征
        3.2.1 农业生产功能不断分化
        3.2.2 工业生产功能趋向极化
        3.2.3 生活功能按行政区分异
        3.2.4 生态功能构成日益丰富
        3.2.5 主导功能由生产转为生态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西安城郊乡村转型特征——村域尺度
    4.1 空间转型特征
        4.1.1 宏微观转型总体特征一致
        4.1.2 用地演化的区位分异特征显着
    4.2 功能转型特征
        4.2.1 调研村庄的经济功能不断转型
        4.2.2 经济功能随城市距离远近分异
        4.2.3 经济功能分异引发用地结构分化
        4.2.4 经济功能变迁引发社会功能分化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城郊乡村转型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
    5.1 影响因素
        5.1.1 资源禀赋
        5.1.2 区位交通
        5.1.3 发展需求
        5.1.4 技术进步
        5.1.5 政策调控
    5.2 作用机理
        5.2.1 城郊乡村转型的内外互馈机制
        5.2.2 城郊乡村转型的路径创造过程
        5.2.3 城郊乡村功能转型引发空间响应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城郊乡村发展模式
    6.1 城郊乡村发展模式类型
    6.2 政策驱动型
        6.2.1 “政策+能人”驱动村庄转型
        6.2.2 村域土地利用趋向集约发展
        6.2.3 土地利用投资以政府为主导
    6.3 技术驱动型
        6.3.1“技术+生产大户”引领产业升级
        6.3.2 生产设施用地和农村居民点规模同步扩大
        6.3.3 土地利用投资以村民投资为主体
    6.4 需求拉动型
        6.4.1 企业入驻实现经济发展
        6.4.2 市场主导村办企业转型
        6.4.3 经济分异引发用地分化
        6.4.4 投资主体以市场为主导
    6.5 综合驱动型
        6.5.1 社会需求变化引致村庄经济不断更迭
        6.5.2 综合因素主导乡村发展突破村域空间
        6.5.3 形成复合的投资、权属空间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作者简介

(6)统筹城乡背景下赤峰市敖汉旗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选题背景与选题意义
        1. 选题背景
        2. 选题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综述
        1. 国内研究综述
        2. 国外研究综述
    (三)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 研究思路
        2. 研究方法
    (四) 研究创新点与不足
        1. 研究创新点
        2. 研究不足
一、基本概念阐述及理论基础
    (一) 基本概念
        1. 县域经济
        2. 统筹城乡
        3. 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 理论基础
        1. 不平衡发展理论
        2. 可持续发展理论
        3. 二元经济结构理论
二、统筹城乡背景下研究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一) 统筹城乡背景下研究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1. 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
        2. 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切入点
        3. 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是解决城乡“二元结构”的关键抓手
    (二) 统筹城乡背景与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相互关系
        1. 统筹城乡是发展县域经济的前提和基础
        2. 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实现统筹城乡的关键和突破口
三、赤峰市敖汉旗县域经济发展现状
    (一) 赤峰市敖汉旗自然概况
    (二) 赤峰市敖汉旗经济发展现状
        1. 赤峰市敖汉旗农业经济发展现状
        2. 赤峰市敖汉旗工业经济发展现状
        3. 赤峰市敖汉旗第三产业发展现状
四、赤峰市敖汉旗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 赤峰市敖汉旗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
        1. 产业结构方面存在的问题
        2. 对外开放程度方面存在的问题
        3. 城镇化进程方面存在的问题
    (二) 赤峰市敖汉旗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 产业结构升级慢,产业发展不协调
        2. 对外开放程度低,县域经济创新能力差
        3. 城乡二元结构突出,城镇化进程缓慢
五、赤峰市敖汉旗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一) 合理布局,实现县域产业集约化发展
        1. 工业方面
        2. 农牧业方面
        3. 文化旅游业方面
    (二) 大力招商引资,提高对外开放程度
        1. 全面创新招商引资的思路和理念
        2. 创新招商引资的方式
        3. 积极落实招商引资各种优惠政策
    (三) 统筹城乡经济发展,推进城镇化进程
        1. 加快推进农村城镇化,打造县域经济发展的有效载体
        2. 完善县域城镇功能,优化县域经济发展的环境
    (四) 着重处理好“四种关系”,注重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 处理好“质”与“量”的关系
        2. 处理好“大”与“小”的关系
        3. 处理好“内”与“外”的关系
        4. 处理好“远”与“近”的关系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7)建国以来内蒙古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变革(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相关概念界定
    1.4 研究文献综述
    1.5 研究内容和方法
第二章 改革开放前内蒙古农村养老保障制度
    2.1 改革开放前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变迁历程及特点
    2.2 建国之初内蒙古农村牧区养老概况
    2.3 内蒙古农村“五保供养”制度的建立
    2.4 人民公社时期内蒙古农村牧区集体互济式养老保障
    2.5 人民公社时期集体社会救济式养老保障措施
    2.6 改革开放前内蒙古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变革评论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改革开放后内蒙古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发展演变
    3.1 我国农村1978年以后养老保障制度变迁历程及特点
    3.2 改革开放初期内蒙古农村养老保障状况
    3.3 内蒙古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探索
    3.4 内蒙古新型农村牧区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试点
    3.5 相关制度的养老保障功能
    3.6 改革开放后内蒙古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变革影响因素分析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内蒙古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水平变迁研究
    4.1 农村养老保障水平的理论分析
    4.2 农村养老保障水平的测度指标
    4.3 内蒙古农村养老保障水平变迁的实证研究
    4.4 内蒙古农村牧区与全国农村养老保障水平比较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内蒙古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变迁的总体特征与历史启示
    5.1 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分析
    5.2 内蒙古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变革总体特征
    5.3 内蒙古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变革的历史启示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6.1 加强内蒙古农村牧区养老保障法制建设
    6.2 强化政府在农村牧区养老保障制度中的责任
    6.3 积极推进城乡统一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6.4 巩固和完善家庭养老机制
    6.5 继续探索多种形式的农村牧区养老保障制度
    6.6 高度重视农牧民新生群体的养老保障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8)乡村治理中的村干部报酬问题研究 ——以内蒙古敖汉旗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图表目录
导论
    0.1 选题背景
    0.2 研究目的和意义
        0.2.1 研究目的
        0.2.2 研究意义
        0.2.2.1 理论意义
        0.2.2.2 现实意义
    0.3 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综述
        0.3.1 国外相关研究动态综述
        0.3.2 国内相关研究动态综述
    0.4 主要研究方法和内容
        0.4.1 研究方法
        0.4.2 研究内容
1 基本概念界定与相关理论概要
    1.1 基本概念
        1.1.1 绩效工资
        1.1.2 绩效工资的实施前提与分配方式
        1.1.3 村干部
        1.1.4 报酬
        1.1.5 村干部报酬与绩效报酬
    1.2 相关绩效工资理论
        1.2.1 彼得·德鲁克的绩效工资观
        1.2.2 绩效衡量标准和绩效精神
2 村干部绩效报酬的前期准备和实施过程
    2.1 实行村干部绩效报酬的目的及意义
        2.1.1 目的
        2.1.2 意义
    2.2 村干部绩效报酬的实施前提
        2.2.1 规范报酬结构
        2.2.2 明确发放范围
        2.2.3 确定来源和比例
        2.2.4 做好村干部分工工作
    2.3 村干部绩效报酬的实施准备
        2.3.1 村干部基本报酬的确定与变动
        2.3.1.1 基本报酬的确定
        2.3.1.2 基本报酬的变动
        2.3.2 村干部绩效报酬的确定
        2.3.2.1 成立民主测评会
        2.3.2.2 测评会的职责
    2.4 村干部绩效报酬的实施过程
        2.4.1 绩效评价的基本流程
        2.4.2 绩效评价的标准和内容
        2.4.2.1 绩效评价标准
        2.4.2.2 绩效评价内容
        2.4.3 绩效评价的方法
        2.4.3.1 制定绩效评价表
        2.4.3.2 村干部工作绩效考评
        2.4.4 绩效报酬的计算
3 敖汉旗村干部报酬管理制度现状调查与存在问题
    3.1 基本现状
    3.2 敖汉旗村干部报酬相关内容的分析
        3.2.1 税费改革和“乡财县管”改革的影响
        3.2.1.1 农村税费改革的影响
        3.2.1.2 “乡财县管”改革的影响
        3.2.2 报酬构成
        3.2.3 享受报酬的村干部范围
        3.2.4 报酬来源
    3.3 现有方法中存在的问题
        3.3.1 确定办法简单
        3.3.2 “可变报酬”比例低
        3.3.3 自由裁量权大
        3.3.4 监督措施不到位
    3.4 现象产生的原因
        3.4.1 绩效考核制度不完善
        3.4.2 绩效指标不合理
        3.4.3 绩效考核对象不明确
        3.4.4 绩效报酬资金来源不足
4 乡村治理中村干部报酬保障机制及建议
    4.1 解决村干部绩效报酬资金来源
        4.1.1 强化村级资金专户管理,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4.1.1.1 设立财政补助村级及村级集体资金专户
        4.1.1.2 村干部报酬“一卡通”发放
        4.1.1.3 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优先化解乡村债务
        4.1.2 着力发展村集体经济
        4.1.2.1 走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之路
        4.1.2.2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4.2 重视村干部绩效考核标准
        4.2.1 深入调研,解放思想
        4.2.2 改善民生,维护稳定
        4.2.3 改进作风,抓好党建
        4.2.4 不断学习,完善自己
        4.2.5 注重实践,提升能力
    4.3 建立村干部报酬保障长效机制的建议
        4.3.1 多措并举完善村干部绩效报酬管理制度
        4.3.2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9)内蒙古敖汉旗农村牧区劳动力就业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论文的选题背景
    1.2 论文研究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1.3 论文研究的目标、内容和方法
    1.4 研究综述
        1.4.1 国外有关农村劳动力就业促进的理论
        1.4.2 中国有关农村劳动力就业促进的理论
第二章 主要概念及其相关理论
    2.1 相关理论
    2.2 基本概念的界定
第三章 敖汉旗劳动力就业现状
    3.1 敖汉旗劳动力转移就业现状分析
    3.2 敖汉旗三种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分析
    3.3 劳动力就业促进中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 现有制度对敖汉旗劳动力充分就业的制约
    4.1 户籍制度对劳动力转移的制约
    4.2 土地制度对劳动力转移的制约
    4.3 社会保障制度对劳动力转移的制约
第五章 敖汉旗劳动力充分就业的主要路径
    5.1 劳动力就业促进的整体思路和发展战略
        5.1.1 确立劳动力就业促进的整体思路
        5.1.2 确立劳动力就业促进的发展战略
    5.2 创新就业的相关制度
    5.3 劳动力就业促进的主要路径
        5.3.1 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增就业
        5.3.2 推进城乡协调发展扩就业
        5.3.3 发展乡镇企业和壮大旗域经济容就业
        5.3.4 积极发展现代农牧业稳就业
        5.3.5 制定教育体系提升劳动力素质促就业
参考文献
致谢

四、敖汉旗乡镇企业发展的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乡村振兴背景下民族地区产业发展研究 ——以大理白族自治州银桥镇为例[D]. 马立辉. 大理大学, 2021(09)
  • [2]乡村振兴视域下大理州南五里桥回族聚居村发展研究[D]. 任雨馨. 大理大学, 2020(05)
  • [3]政府治理视角下内蒙古杭锦旗乡村产业发展路径研究[D]. 张益忻. 内蒙古大学, 2020(01)
  • [4]乡村振兴背景下赤峰市敖汉旗政府推动产业发展路径研究[D]. 马德广. 内蒙古大学, 2019(09)
  • [5]西安城郊乡村转型研究 ——基于空间与功能视角[D]. 刘林. 西北大学, 2019(07)
  • [6]统筹城乡背景下赤峰市敖汉旗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D]. 王晓珊. 内蒙古大学, 2014(10)
  • [7]建国以来内蒙古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变革[D]. 刘春. 中国农业大学, 2014(08)
  • [8]乡村治理中的村干部报酬问题研究 ——以内蒙古敖汉旗为例[D]. 马振华. 辽宁大学, 2012(03)
  • [9]内蒙古敖汉旗农村牧区劳动力就业问题研究[D]. 张海学. 中国政法大学, 2011(06)
  • [10]草原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研究[D]. 盖志毅. 北京林业大学, 2011

标签:;  ;  ;  ;  ;  

对敖汉旗乡镇企业发展的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