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间隔缺损46例

房间隔缺损46例

一、房间隔缺损46例(论文文献综述)

魏玉鑫,曾显阁[1](2021)在《TTE引导下经皮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治疗中央型房间隔缺损患者的疗效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究中央型房间隔缺损患者采用超声心动图(TTE)引导下经皮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04~2020-01中央型房间隔缺损患者91例,其中46例实施TTE引导下经皮房间隔缺损封堵术为试验组,另45例实施TTE引导下经胸房间隔缺损封堵术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ICU监护时间、住院时间、术前及术后1个月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ICU监护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术后1个月两组LVEF、LVDD水平高于术前(P<0.05),但两组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试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17%(1/46)低于对照组17.78%(8/45)(P<0.05)。结论:TTE引导下经皮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安全性高等优势,治疗中央型房间隔缺损患者可促进心功能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李宏伟,王佳,刘静[2](2021)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筛查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中的临床意义表达》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筛查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效果。方法选取郑州市妇幼保健院先天性心脏病新生儿186例(2019年4月—2020年4月),及同期健康新生儿60例,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比较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的结果及测量值(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右室横径、左室前后径、左心房短径、左心房长径、右心房短径、右心房长径、舒张期左室后壁厚度、收缩期左室后壁厚度、右心室前壁厚度、主动脉窦部内径、肺动脉主干内径)。结果 186例先天性心脏病新生儿中以动脉导管未闭51例、室间隔缺损59例、房间隔缺损46例为主,占比分别为27.42%、31.72%、24.73%;另外法洛四联症11例(5.91%)、肺动脉口狭窄9例(4.84%)、心内膜垫缺损6例(3.23%)、完全性大动脉转位4例(2.15%);动脉导管未闭、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及健康新生儿的舒张期左室后壁厚度、收缩期左室后壁厚度、主动脉窦部内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导管未闭、室间隔缺损新生儿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房短径、左心房长径大于健康新生儿,房间隔缺损新生儿的右室横径、左室前后径、右心房短径、右心房长径、右心室前壁厚度大于健康新生儿,动脉导管未闭、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新生儿的肺动脉主干内径大于健康新生儿(P<0.05)。结论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中常见类型为动脉导管未闭、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且通过对心脏腔室及主动脉内径、内壁厚度进行准确测量,能判断辨别先天性心脏病类型,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价值。

党国珍,蒲瑜,尹慧娟,金仁波,赵国强[3](2021)在《超声心动图对高原地区老年房间隔缺损患者介入治疗前后心脏结构和功能改变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对高原地区老年(≥60岁)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患者介入治疗前后心脏结构和功能改变。方法:收集2010年9月—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51例行介入封堵术的老年ASD患者,术前及术中应用TTE观察ASD的位置、大小、数目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选择合适的封堵器,用右心导管检查肺动脉压,引导与监测封堵过程,术后即刻观察封堵器的位置,是否影响房室瓣功能,有无残余分流。结果:51例患者TTE测ASD径(15~38)mm,平均ASD径(24.3±5.8)mm,选择封堵器直径(18~42)mm,平均直径(28.2±8.6)mm。术前平均肺动脉收缩压(MSPAP)(57.2±14.8)mmHg(1mmHg=0.133kPa)。5例患者封堵失败,46例患者在TTE引导和监测下成功完成ASD封堵。46例患者术后3个月TTE复查,提示MSPAP、肺动脉平均压(MPAP)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左心内径较术前增加,右心内径较术前减小,射血分数(LVEF)较术前增加。结论:高原地区老年ASD患者具有特殊性,TTE在术前筛选封堵合适患者、指导选择封堵器大小及术中引导ASD封堵过程、术后动态观察、综合评价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

李静雅,马宁,王芳韵,马桂琴,张鑫,郑淋,孙妍,张红菊[4](2021)在《心内型部分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病理类型细化分型对术式选择的指导意义》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 :探讨心内型部分性肺静脉异位引流(PAPVC)病理类型的细化分型对手术方式选择的指导意义。方法 :回顾分析2009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为心内型PAPVC并接受手术治疗的患儿46例。根据PAPVC肺静脉回流部位与房间隔缺损病理解剖特点,并结合外科治疗选择的不同术式进行细化分型。结果 :(1)Ⅰ型腔静脉型33例(71.7%):回流至腔静脉-右心房结合部,此型中根据有无合并腔静脉窦型房间隔缺损再分Ⅰa骑跨型26例(56.5%),手术方式多采用房间隔修补;Ⅰb非骑跨型7例(15.2%),手术需做心内板障。(2)Ⅱ型右心房内型10例(21.7%):直接回流至右心房后壁,手术也需做心内板障。(3)Ⅲ型冠状静脉窦型3例(6.5%):回流至冠状静脉窦,手术需切开冠状静脉窦壁。结论 :PAPVC细化后的病理亚型可以指导手术方式的精确选择。

张萍,潘裕佳,刘晓桥,谭洪文,张长海,左玉梅[5](2020)在《巨大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治疗后长期疗效及安全性的随访观察》文中提出目的评估巨大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的长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46例经胸超声心动图(TTE)诊断巨大房间隔缺损的患者实施介入封堵治疗,评估患者术前及术后1、6及12个月的肺动脉压力和右心室重构,并观察心律失常、心包积液及残余分流等并发症情况。结果 46例巨大房间隔缺损均封堵成功,无一例死亡,无一例封堵器脱落。术后肺动脉压力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术后右室直径较术前明显缩小(P<0.01)。结论通过严格掌握适应证,结合TTE技术及术者经验,巨大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治疗长期观察是安全并有效的。

刘志平,王坚,张玉龙,李育敏,李淑珍,赵龙,郭俊晓,李伟,任杰,高荣,田泽祥,郭伟,宋振祥,赵文辉[6](2020)在《经右胸壁3孔完全胸腔镜心脏手术46例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总结经右胸壁3孔完全胸腔镜下心脏手术的经验。方法2014年3月至2019年4月我科46例全胸腔镜经右胸壁3孔心脏手术,其中房间隔缺损26例,部分性肺静脉异位引流1例,室间隔缺损1例,二尖瓣病变置换8例,三尖瓣环成形8例,左心房黏液瘤2例。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采用浅、中低温,46例行股动、静脉插管。12例患者ECC中予以负压辅助静脉引流。16例手术采用含血停搏液灌注法心肌保护,心脏不停跳30例。结果46例患者无死亡且全部痊愈出院。ECC时间38~110 min,平均(53.4±28.6)min。升主动脉阻断时间28~94 min,平均(44.2±13.8)min。术后5~12 d痊愈出院。出院患者随访时间1~36个月,结果满意。结论完全胸腔镜ECC下心脏手术是微创、安全、可行的,围术期间需加强监护及防治各种并发症。

刘华书[7](2018)在《儿童房间隔缺损介入前后心脏功能及血常规变化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1.通过临床表现、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检查,研究经皮心导管介入手术前和术后24h患儿心脏形态结构和心电图变化,评价介入手术对房间隔缺损患儿心功能影响情况;2.通过收集术前和术后24h血常规的结果,比较房间隔缺损介入患儿手术前和术后24h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等,初步评估介入手术对血液系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12月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心脏中心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病例资料。入组标准:1、单纯房间隔缺损经皮心导管介入患儿;2、不合并其他需要同期治疗的心脏畸形;3、不合并其他系统严重疾病,比如呼吸系统、遗传代谢病以及其他系统疾病。其中男性18例,女性28例,年龄0.8-15岁,平均年龄(3.83±0.62)岁,体重6.3-81kg,平均体重(18.25±2.63)kg,体表面积0.32-1.95m2,平均体表面积(1.05±0.41)m2,房间隔缺损直径6-19mm,平均直径为(11.05±0.59)mm,心胸比0.38-0.62,心胸比平均值(0.53±0.01),住院天数5-10天。所有患儿均于心脏标准切面测量房间隔缺损介入手术前和术后24h各房室腔的内径、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射血分数、主动脉内径、主肺动脉内径、左室后壁舒张末期内径、左室短轴缩短率相关指标。心电图检查记录每位患儿房间隔缺损介入手术前和术后24h PR间期、QRS时限、T波改变情况以及是否存在心律失常。收集手术前后血常规结果,比较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红细胞压积数值。本研究的计量资料均采用均数±标准差(x±s)形式表示,所有数据通过SPSS 17.0 for window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患儿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前和术后24h各统计数值的比较均应用成对t检验方法,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46例患儿均成功完成介入手术,术后未出现溶血、III°房室传导阻滞、心包填塞及封堵器脱落、移位等严重并发症。2例筛孔样房间隔缺损患儿术后仍有残余分流,分流束宽度<2mm。房间隔缺损经皮心导管介入患儿手术前和术后24h相比,术后主肺动脉内径较术前减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房内径及右室内径较术前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均较术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房内径、左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主动脉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及射血分数、左室短轴缩短率较术前均有所增加,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患儿心电图PR间期、QRS时限较术前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QTc间期较术前缩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房间隔缺损介入患儿术前和术后24h血常规显示,术后24h血小板计数较术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细胞计数较术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术后较术前减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患儿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后射血分数升高、QRS时限及QTc间期缩短,心脏功能较术前得以改善。2.房间隔缺损介入患儿术后24h左房内径、左室内径、左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主动脉内径均较术前升高,提示术后阻断左向右分流,左心容量负荷增加,术后注意监测左心功能,必要时予药物增加心脏功能。3.术后24h主肺动脉内径、右房内径、右室内径缩小,PR间期缩短,提示右心容量负荷减轻,右心功能得以改善。4.术后24h血小板计数降低,说明有不显着破坏,注意监测有无溶血,应采用正规抗凝治疗,监测有无明显溶血倾向。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无明显下降,说明术中失血量少,但术后仍需要密切监测。

张胜康,尹晓清,徐朝军,王兆礼,杨进,程宇,解鑫隆[8](2017)在《彩超引导下经皮中央型房间隔缺损封堵术46例》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彩超引导下经皮封堵房间隔缺损的效果及应用的局限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3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胸外科46例行彩超引导下经皮封堵治疗的中央型房间隔缺损的患者,术中根据房间隔缺损的大小、位置及患者的自身情况选择经颈内静脉或经股静脉入路进行封堵。结果经股静脉入路封堵42例,成功41例,中转开胸封堵1例;经颈内静脉入路封堵4例,成功3例,中转开胸封堵1例;封堵成功的患者术后恢复快,术后随访均未发生封堵伞移位、残余分流、血栓及溶血等相关并发症。结论彩超引导下经皮中央型房间隔缺损封堵手术可能是一种取代传统封堵术的治疗方法。

樊玲霞[9](2015)在《边缘不足的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及随访》文中研究说明背景房间隔缺损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约占所有先天性心脏病的10%[1]。自从1976年King及同事报道[2]了第一例房间隔缺损介入以来,新型介入器械不断发展,心导管技术日益成熟,各项随访提示介入治疗疗效可靠、并发症较少,越来越多的中心开始选择介入的方法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和美国心脏协会(AHA)建议[3]无论是否有临床症状,凡引起右房、右室增大的房间隔缺损均需临床干预,行介入封堵或外科修补术(Class I)。对于小于5 mm的房间隔缺损,无引起右房、右室增大的证据者可不予封堵,但如果与反常栓塞相关的小房间隔缺损可进行封堵(Class II)。唯一绝对禁忌症是患者存在不可逆的肺动脉高压(肺循环阻力大于8 wood)且无左向右分流证据(Class Ⅲ)。介入治疗房间隔缺损具有无瘢痕,不影响外观且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且可与外科开胸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达到同样的疗效。随着经验的积累、操作技术日臻完善,部分中心已可以挑战一定范围的边缘不足的房间隔缺损,如右肺静脉缘,上腔静脉缘,甚至下腔静脉缘。由于房间隔缺损结构相对简单,临床上较少关注房间隔缺损的介入后的严重并发症,如心脏侵蚀、心脏穿孔、封堵器栓塞、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血栓栓塞、心内膜炎等。近年,越来越多的房间隔缺损近期或远期的并发症被各国学者所关注[4-6],国外多个中心的研究表明边缘不足房间隔缺损在操作成功率、封堵成功率、残余分流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等临床治疗效果的观察指标与边缘正常的房间隔缺损间比较均无显着性差异[7-9]。目的本研究拟通过对同期行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的边缘正常组和边缘不足组两组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对介入治疗后残余分流、心律失常、心脏侵蚀、封堵器移位、栓塞等并发症进行短中期随访研究,以客观地评价对边缘不足的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资料和方法病例入选标准及排除标准:自2011年1月至2014年4月经临床体检、X线胸片、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继发孔ASD的患者;房间隔缺损具有血流动力学意义;或缺损较小但有血栓栓塞风险缺损;房间隔直径大于所选封堵器左房侧直径。所有病例均由患者监护人或本人签署介入治疗手术知情同意书,告知手术风险及可能的并发症,同意行左右心导管检查及经皮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排除心内膜炎及出血性疾患、未愈溃疡或者对阿司匹林治疗有任何禁忌的患者(但能够连续6个月服用其他抗血小板剂者除外);重度肺动脉高压导致右向左分流;其他需要外科治疗的心脏畸形;伴有严重心肌疾患或瓣膜疾病;心腔内有血栓存在(尤其是左心房或者左心耳血栓)或者下肢静脉血栓导致静脉完全闭塞;全身因素:脓毒血症,术前1月有任何类型的严重感染性疾病,恶性病症,预计寿命小于3年等的患者。分组方法及分组情况:根据房间隔缺损右肺静脉缘、上腔静脉及下腔静脉缘、房室瓣缘长度分组,其中之一不足5mm或两个及以上边缘不足5mm的为边缘不足组(实验组),均在5mm以上的为边缘正常组(对照组)。两组分别纳入病例152例、355例。封堵器械:使用的封堵器械分别为深圳先健科技公司、北京记忆合金材料、美国AGA公司房间隔缺损封堵器,封堵器型号从6mm~42mm。封堵器的选择置入方法:全身静脉麻醉或穿刺口局部麻醉。床边超声心动图监测,各个切面观察房间隔缺损,测量缺损最大径、距离房室瓣、右上肺静脉、上腔和下腔静脉以及主动脉的残端长度,以确定型号合适的封堵器进行封堵。术前用五水头孢唑林钠预防术中感染,100u/kg全身肝素化。穿刺股静脉,置入6F多功能端孔导管行常规右心导管检查,分别测量右心房压力、右心室压力、肺动脉压力、左心房压力,分别在上腔静脉、下腔静脉、肺动脉和左心房(肺静脉)采血行血气分析得血氧饱和度,根据压力及血氧饱和度计算体循环血流量及阻力和肺循环血流量及阻力。经6F端孔导管送入0.035英寸加硬交换导丝至左上肺静脉或右上肺静脉,建立从股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左心房,肺静脉的输送轨道。沿交换导丝送入合适型号的输送长鞘至肺静脉开口处,将选择好的封堵器装配于配套的输送钢缆上,沿着上述静脉通路于左心房或肺静脉内近端打开前盘,回撤系统至房间隔处、在右心房打开后盘,在超声心动图的监测下检验封堵器的位置,观察有无残余分流,左前斜位45°X线透视下行“牵拉实验”,检验位置满意后释放封堵器。随访方法:所有入组的病例在术后24小时、3月、6月、1年、3年分别在门诊进行常规体格检查,心电图、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1.经胸超声心动图评价指标:测量左房前后径、左室舒张末内径、右房前后径、右室舒张末内径、左室射血分数,评价封堵器的位置、有无残余分流及其宽度、有无左室右房通道、左肺动脉狭窄,评价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返流情况等。2.心电图评价指标:Ⅲ°房室传导阻滞、Ⅱ°房室传导阻滞、Ⅰ °房室传导阻滞、左束支传导阻滞、左前分支传导阻滞、及其他心律失常情况(包括不完全房室分离、结性游走心律、心内传导阻滞、室性早搏、房性早搏、心房颤动等)。3.并发症随访:术后随访期间心包填塞、封堵器移位及脱落、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栓塞、新出现的严重心律失常等。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将入选人群分为边缘不足组、边缘正常两组,其基本情况列成表格,进行组间及组内比较。描述性统计:正态分布连续性资料采用均数和标准差表示,非正态分布连续性资料用中位数和四分位数间距表示,离散型资料用率描述。检验方法:正态分布连续性资料组间差异比较用两独立样本资料的t检验(方差齐)或校正t检验(方差不齐)、非正态分布资料的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不同随访时间点随访资料比较进行重复测量资料方差分析,对重复测量数据进行球对称假设检验,满足的采用Sphericity Assumed方法,不满足的采用Greenhouse-Geisser方法较正结果,不同随访时间两两多重比较采用LSD-t检验。离散型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所有假设检验采用双侧检验(two-side test)。取α=0.05。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所有置信区间的置信度均取95%。结果本研究共纳入507例患者,其中男229例(45.2%),女278例(54.8%),中位年龄4岁,范围7个月~49岁,中位体重15.0kg,范围7.5 kg~81.0 kg。1例患者有房性早搏,右心室扩大者497例,巨大房间隔缺损(≥35 mm)者4例,合并室间隔缺损/肺动脉瓣狭窄者各3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房室结双径路各1例,还有1例在介入过程中发现合并右下肺静脉异位引流。基本资料比较:边缘不足组152例,其中男72例,女80例,边缘正常组355例,其中男157例,女198例,两组患儿的性别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的患儿的中位年龄分别为边缘不足组47月(31,86)月,边缘正常组:48月(32,59)月,体重为:边缘不足组:15.0kg(11.1,20.0)kg,边缘正常组:15.0kg(12.0,22.5)kg,两组间的患儿的年龄、体重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手术时间:边缘不足组:45 min(40,52)min,边缘正常组:40min(35,50)min,两组间手术时间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曝光时间为:边缘不足组:6.0 min(5.0,8.0)min,边缘正常组:6.0 min(5.0,8.2)min,两组间曝光时间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体循环血流比值为:边缘不足组:1.98(1.54,2.64),边缘正常组:1.78min(1.42,2.40)min;房间隔缺损最大径为:边缘不足组:16.0 mm(12.0,20.0)mm,边缘正常组:12.0mm(9.0,17.2)mm;肺动脉压力为:边缘不足组:27mmHg(24,32)mmHg,边缘正常组:27mmHg(23,31)mmHg。两组间肺体循环血流比值、房间隔缺损最大径、肺动脉压力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小时各观察指标比较:手术即刻成功率96.4%,18例封堵失败,其中边缘不足组8例(44.4%),边缘正常组10例(55.6%),两组间手术成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残余分流:边缘不足组10例,边缘正常组18例,两组间残余分流发生率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心律失常:边缘不足组11例,边缘正常组3例,两组间心律失常发生率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中各有1例出现封堵器脱落,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未出现主动脉心房瘘、溶血、头痛、血栓栓塞等并发症。残余分流并发症比较:术后24小时残余分流28例,边缘不足组和边缘正常组残余分流发生率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10/142vs 18/337,P>0.05),术后1月两组间残余分流的发生率比较也统计学差异(3/149vs1/345,P>0.05),术后3月、6月、1年所有病例未见残余分流。多孔型房间隔缺损与非多孔型房间隔缺损残余分流发生率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10/32 vs 18/447,P<0.05)。术后各随访点残余分流的发生率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减低,边缘不足组和边缘正常组在术后3月所有残余分流均消失。心律失常并发症比较:术后24小时心律失常14例,边缘不足组和边缘正常组心律失常发生率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11/141 vs 3/352,P<0.05),两组间术后 1 月(6/146 vs 5/350)、术后 3 月(4/148 vs 4/351)、术后 6 月(4/148 vs 2/353)、术后1年(4/148 vs 2/353)心律失常发生率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出现的心律失常均经过营养心肌、抗心律失常等治疗后好转。其他并发症的比较:术后半小时内出现封堵器脱落至右心室流出道2例,1例为1岁10个月男性,房间隔缺损大小为16 mm,术中尝试置入封堵器型号为24 mm,上腔静脉缘为3.7 mm,边缘柔软,1例为24岁女性,房间隔缺损大小为37 mm,术中尝试置入封堵器型号为42 mm。有1例患者,24岁青年女性,房间隔缺损大小为28 mm,术中置入封堵器型号为38 mm,在术后1月出现头痛,心脏彩超检查未提示血栓形成,脑电图、头颅磁共振等检查未发现异常,目前原因未明。封堵器选择和操作方法的比较:以封堵器型号与房间隔缺损直径的差值作为统计量,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扩大样本量可能有统计学差异。边缘不足组的肺静脉释放法使用率远高于边缘正常组(57.2 vs 13.5,P<0.05)。结论边缘不足组的房间隔缺损的介入治疗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随访可靠,可行性及有效性好,在选择合适的病例以及导管技术娴熟的条件下值得推广。边缘不足的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器的选择需较同直径边缘正常的房间隔缺损大,肺静脉释放法的应用有利于边缘不足的房间隔缺损介入成功率的提高。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的残余分流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发生率减低。在儿童,对于双孔型房间隔缺损由房间隔伸展径所限仅能置入单枚封堵器者,术后少量残余分流可出院随访。边缘不足组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24小时心律失常发生率较正常组增高,但中期随访两组间无显着性差异。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可能与置入封堵器型号与左房内径比值相关。

陈林,严华,陈丽媛,陆永光,符春晖,郑战传[10](2014)在《封堵器对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文中提出背景:封堵器植入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体内后会增加血小板的黏附聚集,造成封堵器表面血栓形成。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后封堵器对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24例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房间隔缺损组46例、动脉导管未闭组43例及室间隔缺损组35例,均采用封堵器封堵。封堵前、封堵后6 h、封堵后24 h、封堵后12个月对比3组外周血中CD62p、CD63和凝血酶敏感蛋白的阳性表达率。结果与结论:封堵前3组外周血中CD62p、CD63和凝血酶敏感蛋白阳性表达率差异无显着性意义。3组外周血中CD62p、CD63和凝血酶敏感蛋白水平均于封堵后6 h达到最高值,尤以房间隔缺损组及室间隔缺损组升高显着,之后逐渐下降;至12个月时,动脉导管未闭组、室间隔缺损组CD62p、CD63水平恢复至封堵前水平,而房间隔缺损组CD62p、CD63水平仍保持在较高水平,并且明显高于动脉导管未闭组、室间隔缺损组(P<0.05);3组间不同时间点凝血酶敏感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显着性意义。表明封堵器植入后,先天性房间隔缺损与室间隔缺损患者血小板功能活化明显,尤以房间隔缺损更甚,持续时间更长。

二、房间隔缺损46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房间隔缺损46例(论文提纲范文)

(1)TTE引导下经皮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治疗中央型房间隔缺损患者的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选取标准
    1.3 方法
    1.4 观察指标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2.2 两组心功能比较
    2.3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3 讨论

(2)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筛查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中的临床意义表达(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3 方法
    1.4 观察指标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的结果
    2.2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量值
3 讨 论

(3)超声心动图对高原地区老年房间隔缺损患者介入治疗前后心脏结构和功能改变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2方法
    3统计学方法
结果
讨论

(4)心内型部分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病理类型细化分型对术式选择的指导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仪器与方法
    1.3 心内型PAPVC病理分型细化方法(表1)
    1.4 细化后的心内型PAPVC病理分型对应的手术方式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46例患儿心内型PAPVC病理亚型分型结果
    2.2 TTE诊断不同病理亚型心内型PAPVC的主要切面显示结果
    2.3 46例患儿接受手术治疗结果
3 讨论

(5)巨大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治疗后长期疗效及安全性的随访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术前TTE检查
        1.2.2 ASD封堵器
        1.2.3 介入操作方法
        1.2.4 术后治疗及长期随访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封堵器封堵情况
    2.2 肺动脉压力变化及右心重构情况
    2.3 并发症情况
3 讨论

(7)儿童房间隔缺损介入前后心脏功能及血常规变化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研究对象及方法
    1 研究对象
    2 仪器设备
    3 研究方法
    4 统计学方法
结果
    1 一般资料的比较
    2 患儿房间隔缺损介入前后二维超声相关指标的比较
    3 患儿房间隔缺损介入前后心电图相关指标的比较
    4 患儿房间隔缺损介入前后血常规相关指标的比较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缩略词表
致谢

(8)彩超引导下经皮中央型房间隔缺损封堵术46例(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仪器与材料
    1.3 封堵方法
        1.3.1经颈内静脉入路封堵术
        1.3.2经股静脉入路封堵术
    1.4 术后观察指标
2 结果
3讨论

(9)边缘不足的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及随访(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入选及排除标准
        1.2 分组情况
    2 方法
        2.1 封堵器械
        2.2 房间隔缺损封堵器植入方法
        2.3 用药情况
        2.4 随访方法
        2.5 统计学方法
第三章 结果
    1 基本资料
        1.1 所有纳入病例的基本资料
        1.2 边缘不足组与边缘正常组患者基本资料的比较
        1.3 术中所置入的封堵器型号及例数
    2 术后24小时各观察指标的比较
        2.1 术后24小时观察指标比较
        2.2 介入失败病例基本情况
    3 术后各随访节点残余分流并发症的比较
        3.1 边缘不足组和边缘正常组术后各随访节点残余分流发生率的比较
        3.2 多孔型房间隔缺损与非多孔型房间隔缺损残余分流发生率的比较
        3.3 术后各随访节点残余分流的变化趋势
    4 边缘不足组和边缘正常组术后各随访节点心律失常并发症的比较
        4.1 术后24小时出现的心律失常
        4.2 边缘不足组与边缘正常组术后各随访节点心律失常发生率的比较
        4.3 随访期间边缘不足组和边缘正常组心律失常分布
        4.4 术后各随访节点心律失常的变化趋势
        4.5 房间隔缺损介入术后的房室传导阻滞相关危险因素的探讨
    5 边缘不足组和边缘正常组术后各随访节点其他并发症的比较
    6 边缘不足组和边缘正常组封堵器选择和操作方法的比较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成果
附录 主要英文缩略词表
致谢

(10)封堵器对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文章亮点
0 引言Introduction
1 对象和方法Subjects and methods
    设计
    时间及地点
    对象
        入选标准
        排除标准
    材料
        封堵器
        主要仪器和试剂
    方法
        封堵器置入方法
        血小板悬液的制备和血小板膜受体的标记
    主要观察指标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Results
    2.1参与者数量分析
    2.2基线资料比较
    2.3各组血小板表面活化标志物蛋白表达水平的比较
        房间隔缺损组
        动脉导管未闭组
        室间隔缺损组
        组间比较
    2.4术后心脏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及相应的典型病例图
3 讨论Discussion
作者贡献
利益冲突
伦理要求
学术术语
作者声明

四、房间隔缺损46例(论文参考文献)

  • [1]TTE引导下经皮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治疗中央型房间隔缺损患者的疗效分析[J]. 魏玉鑫,曾显阁.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1(06)
  • [2]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筛查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中的临床意义表达[J]. 李宏伟,王佳,刘静. 医药论坛杂志, 2021(22)
  • [3]超声心动图对高原地区老年房间隔缺损患者介入治疗前后心脏结构和功能改变的研究[J]. 党国珍,蒲瑜,尹慧娟,金仁波,赵国强. 青海医药杂志, 2021(05)
  • [4]心内型部分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病理类型细化分型对术式选择的指导意义[J]. 李静雅,马宁,王芳韵,马桂琴,张鑫,郑淋,孙妍,张红菊. 中国循环杂志, 2021(04)
  • [5]巨大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治疗后长期疗效及安全性的随访观察[J]. 张萍,潘裕佳,刘晓桥,谭洪文,张长海,左玉梅. 广东医学, 2020(04)
  • [6]经右胸壁3孔完全胸腔镜心脏手术46例分析[J]. 刘志平,王坚,张玉龙,李育敏,李淑珍,赵龙,郭俊晓,李伟,任杰,高荣,田泽祥,郭伟,宋振祥,赵文辉.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2020(02)
  • [7]儿童房间隔缺损介入前后心脏功能及血常规变化的研究[D]. 刘华书. 青岛大学, 2018(12)
  • [8]彩超引导下经皮中央型房间隔缺损封堵术46例[J]. 张胜康,尹晓清,徐朝军,王兆礼,杨进,程宇,解鑫隆. 中国医药导报, 2017(26)
  • [9]边缘不足的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及随访[D]. 樊玲霞. 南方医科大学, 2015(04)
  • [10]封堵器对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影响[J]. 陈林,严华,陈丽媛,陆永光,符春晖,郑战传.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4(16)

标签:;  ;  ;  ;  ;  

房间隔缺损46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