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面积脑梗死侧视力障碍的临床观察

大面积脑梗死侧视力障碍的临床观察

一、大面积脑梗死侧视障碍的临床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万嘉玲[1](2020)在《偏瘫复原合剂联合康复训练治疗气虚血瘀型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偏瘫复原合剂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后气虚血瘀型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自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中医院脑梗死恢复期具有偏瘫症状且符合气虚血瘀型诊断共50例患者,将入选的受试者随机地分配到试验组、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在此基础上试验组加用偏瘫复原合剂治疗。两组患者每天康复治疗1次,一周治疗5天,3周为1个疗程。试验组每天服用偏瘫复原合剂,一日三次,30ml每次,3周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进行肌力、肌张力、MBI量表、NIHSS量表评估。结果:本次试验共纳入患者54例,因他病加重中止1例,因出院或拒绝服药脱落3例,最终收集完整资料者50例。(1)基线资料比较: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侧及病程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在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病史上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在基线资料上具有可比性;(2)病情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上下肢肌力、肌张力等级、MBI评分、NIHSS评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组病情在治疗前无明显差异,均衡可比;(3)疗效比较:①肌力:治疗后,试验组及对照组上肢肌力对比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肢肌力试验组与对照组对比治疗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对比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肌张力:治疗后,上肢肌张力试验组、对照组对比治疗前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差异同样不具有对比性(P>0.05);下肢肌张力试验组、对照组对比治疗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MBI评分:治疗后,MBI评分试验组与对照组对比治疗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对比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NIHSS评分:治疗后,NIHSS评分试验组与对照组对比治疗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对比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偏瘫复原合剂对于改善患者下肢肌力、自主生活能力、神经缺损效果明显,但对于改善上肢肌力及肢体肌张力疗效有限。

刘青[2](2019)在《脑梗死急性期脑损伤与风痰阻络证相关性及化痰通络汤干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一 脑梗死急性期脑损伤与风痰阻络证相关性研究目的:脑梗死急性期,脑微循环障碍及炎症反应是脑损伤的重要机理。通过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情况、风痰阻络型脑梗死病情严重程度与相应中医证候积分的关系、风痰阻络型中医证积分与脑循环障碍指标及炎症因子的相关性。探讨急性期脑梗死患者风痰证相关的炎症及脑微循环障碍的物质基础。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9年3月期间在广州医药大学附属广州市中医院脑病科住院、符合中风病以及西医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标准患者200例。1、分别统计其中医证候,其中风证、火热证、痰证、血瘀证、气虚证、阴虚阳亢证每一证候的积分≥7分,此证候诊断成立。2、根据中医辨证取得的中医证候积分,纳入同一受试者中中风证和痰证证候积分增均≥7分者,其风痰阻络证证候诊断成立。根据风痰阻证候积分,将风痰阻络证严重程度进行分层,分为轻、中、重三度,其中14-28分为轻度,29-44分为中度,45分以上为重度。3、分析受试者的风痰阻络证候积分与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的相关性。4、采集符合风痰阻络型急性中风病患者的血清,测定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1α(6-K-PGF1α)、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含量。5、进行风痰阻络证积分与TXB2、6-K-PGF1α、TNF-α、IL-6及MMP-9的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1.200例急性中风病患者各中医证候发生频数由高到时低依次是:血瘀证143次(71.5%),风证 124 次(62%),痰证 101 次(50.5%),气虚证 65 次(32.5%),火热证49次(24.5%),阴虚阳亢证42次(21%)。2.轻度风痰阻络证中风病患者平均中医证候积分24.15±3.70分;中度风痰阻络证中风病患者平均中医证候积分36.22±4.11分;重度风痰阻络证中风病患者平均中医证候积分49.57±4.12分。证候积分随着风痰阻络程度的加深而增加。3.风痰阻络证证候积分与NIHSS评分呈相正关(P<0.05),其Pearson相关系数为 0.989。4.急性期中风病患者风痰阻络证候严重程度与6-K-PGF1α、TNF-α在在多重线性相关性,其线性回归系数分别为-0.065、0.719,常数项为0.861。结论:1.风痰阻络证及血瘀证是急性中风病最常见的证型。2.风痰阻络证证候积分反映急性中风病脑损伤严重程度。3.急性期中风病患者风痰阻络证证候积分与6-K-PGF1α、TNF-α存在多重线性相关性,与TNF-α含量呈正比,与6-K-PGF1α含量呈反比。即6-K-PGF1α含量越低、TNF-α含量越高,风痰阻络证候越严重。4.急性期中风病患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与脑微循环障碍及炎症反应呈正相关。研究二 化痰通络汤干预急性脑梗死微循环障碍及炎症反应的研究目的:本研究以化痰通络汤治疗急性脑梗死,观察其对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脑微循环障碍、炎症反应指标的影响,探讨化痰通络汤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9年3月期间在广州医药大学附属广州市中医院脑病科住院、符合中风病以及西医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标准患者90例。按入院顺序以随机数字表法对病人进行分组。第一组为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合用注射用血栓通。第二组为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药汤剂化痰通络汤进行治疗。在入组第一天治疗前及第十四天治疗结束后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NIHSS)积分、中医证候积分量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按Barthel指数评分);采集静脉血检测TXB2、6-K-PGF1α、TNF-α、IL-6及MMP-9含量。统计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前后NIHSS 评分、中医证候积分、Barthel 评分及 TXB2、6-K-PGF1α、TNF-α、IL-6、MMP-9含量并进行每组内治疗前后对照及治疗前和治疗后的组间对照,研究化痰通络汤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微循环障碍、炎症反应的影响。结果:1.两组治疗前NIHS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NIHSS评分有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差值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2.两组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中医证候积分有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差值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3.两组治疗前中医风证积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中医风证积分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中医风证积分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中医风证积有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中医风证积分差值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4.两组治疗前中医痰证积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中医痰证积分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中医痰证积分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中医痰证积分有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痰证积分差值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5.两组治疗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有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差值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6.比较两组患者NIHSS评分的疗效,治疗组痊愈2例,显效18例,有效16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对照组痊愈0例,显效11例,有效12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63.89%。经Mann-Whitney U检验,两组总有效率有显着性差异(Mann-Whitney U=371.000,P=0.001<0.05)。经卡方检验,两组总有效率有显着性差异(X2=17.261,P=0.001<0.05)。7.比较两组的中医证候积分的疗效,治疗组痊愈1例,显效6例,有效23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痊愈0例,显效1例,有效7例,无效28例,总有效率为22.22%。经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两组总有效率有显着性差异(Mann-Whitney U=238.500,P=0.000<0.05)。经卡方检验,两组总有效率有显着性差异(X2=27.340,P=0.000<0.05)。8.两组治疗前血清TXB2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清TXB2含量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TXB2含量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血清TXB2含量有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清TXB2含量差值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9.两组治疗前血清6-K-PGF1α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清6-K-PGF1α含量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6-K-PGF1α含量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血清6-K-PGF1α含量有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清6-K-PGF1α含量差值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10.两组治疗前血清TNF-α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清TNF-α含量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TNF-α含量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血清TNF-α含量有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清TNF-α含量差值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11.两组治疗前血清IL-6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清IL-6含量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IL-6含量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血清IL-6含量有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清IL-6含量差值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12.两组治疗前血清MMP-9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清MMP-9含量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MMP-9含量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血清MMP-9含量有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清MMP-9含量差值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1.化痰通络汤可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减少风痰阻络证候积分、减轻脑损伤。2.化痰通络汤通过提高6-K-PGF1α浓度,降低TXB2、TNF-α、IL-6、MMP9浓度,减轻脑微循环障碍、改善脑灌注、控制炎症反应,减少脑损伤,保护脑组织。

王小波[3](2019)在《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及通腑中药干预效果的回顾性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1.回顾性分析急性缺血性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针对性防治策略提供科学支持;2.分析吞咽障碍与急性缺血性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内在关联,为其病因防治提供理论依据;3.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相关性肺炎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为其中医辨证施治提供理论依据;4.观察通腑中药“通腑醒神胶囊”对急性缺血性卒中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疗效,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客观依据。方法:1.回顾性收集2005年1月~2009年12月广东省中医院脑病中心所有出院诊断为“脑梗死”临床病历资料,然后根据纳排标准筛选符合要求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并根据有无肺炎发生及有无吞咽障碍划分亚组;2.收集纳入病历人群的一般人口统计学资料,中医、西医临床症状,中医证候类型,入院后的洼田饮水评分及肺部感染评分,神经功能评分(NIHSS),影像学脑梗死病变部位,入院后抗生素使用情况及通便药物使用情况等资料;3.运用卡方检验、单因素分析以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分析急性缺血性卒中相关性肺炎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影响其临床预后的危险因素、独立危险因素,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后吞咽障碍和相关性肺炎发生的相关性;研究急性缺血性卒中相关性肺炎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观察“通腑醒神胶囊”对急性缺血性卒中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疗效。结果:1.按照纳排标准共纳入符合要求患者273例,其中卒中合并肺炎患者78例(33.2%),住院期间发生吞咽障碍者共84例(30.8%);2.高龄,吸烟、饮酒史,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卒中病史与卒中相关性肺炎发病密切相关(P<0.05);合并吞咽障碍,留置胃管,便秘,NIHSS评分(5分),洼田饮水试验V级,基底节区及多部位梗死等因素与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发病密切相关(P<0.05);3.留置胃管、吞咽障碍、便秘、高NHISS评分是急性缺血性卒中相关性肺炎的预后独立危险因素(P<0.05)吞咽障碍明显(洼田饮水V级)的患者并发卒中相关性肺炎的风险更大(P<0.05);4.急性缺血性中风卒中中医证候类型以为风火上扰、痰热腑实、风痰阻络、气虚血瘀、阴虚风动5种类型为主,其中痰热腑实证比例最高(112例,41.0%),与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密切相关(P<0.05);线性回归分析提示痰热腑实证患者与其他证型的患者相比,临床疗效有明显差异(P<0.05);5.住院期间使用“通腑醒神胶囊”是肺部感染预后的保护性因素(P<0.05),使用通腑醒神胶囊治疗组对卒中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更加确切,(P<0.05)。结论:1.留置胃管、吸烟史、发生便秘等是急性缺血性卒中相关性肺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2.留置胃管、高NHISS评分、便秘是影响急性缺血性卒中相关性肺炎的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3.吞咽障碍是急性缺血性卒中相关性肺炎发生及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4.痰热腑实证是急性缺血性中风卒中最主要的中医证候类型之一,中药“通腑醒神胶囊”较西药缓泻剂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相关性肺炎痰热腑实证有更好的疗效。

李兰华[4](2017)在《69例大脑大面积梗死内外科治疗比较回顾性分析》文中认为目的通过研究分析大脑半球大面积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和化验检查结果,以及患者内科治疗和不同手术时机部分颅骨切除减压治疗的临床疗效比较,旨在寻找最佳的治疗方式及治疗时间。方法本资料采用回顾性分析,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收集69例急性大脑半球大面积梗死患者。根据治疗情况及手术时机的不同,分为A组55例(内科保守治疗),B组6例(临界脑疝时行去骨瓣减压术),C组8例(脑疝发生后行去骨瓣减压术)。比较3组治疗过程中梗死体积、中线侧方移位值、血压值、超敏C-反应蛋白、功能恢复状况及预后情况。结果1、内外科治疗患者死亡率及预后分析内科组(A组)与外科组(B、C组)相比,患者的死亡率(Fisher精确法,P>0.05)及总体预后(t=1.447,P>0.05)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当梗死体积大于200cm3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患者血压变化对脑水肿扩大的影响B或C组和A组(A组患者中无脑疝者)相比,收缩压的血压升高对脑水肿扩大有明显不良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舒张压的变化对脑水肿扩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B与C组相比,收缩压及舒张压对脑水肿扩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3、头颅CT评估LHI患者中线侧方移位(MLS)的临床研究脑疝组(C组)、临界组(B组)、无脑疝组(A组患者中排除脑疝和临界脑疝患者),三组对比,颅脑CT上脑疝情况与中线移位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MLS≥5mm时,其发生脑疝可能性很大;MLS≥10mm时,患者已脑疝可能性大,若不行去骨瓣减压术,患者死亡的可能性高;MLS<5mm时,其生存的可能性大。4、患者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根据随访30天后mRS评分,回顾性分析A组患者血清hs-CRP测定值与LHI患者预后关系;结果发现,三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S评分4-5分或mRS评分6分患者血清hs-CRP测定值高于mRS评分0-3分患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mRS评分4-5分患者血清hs-CRP测定值与mRS评分6分患者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脑疝的形成时间一般在起病后48-72h,脑疝之前接受部分颅骨切除减压手术能提高大脑半球大面积梗死患者的生存率及预后。2.血压变化与脑水肿扩大可能有关,收缩压升高对脑水肿扩大有不良影响。3.大脑半球大面积梗死患者颅脑CT上中线侧方移位值大于等于5mm可能预测脑疝发生,中线值大于等于10mm是脑疝的高危因素。4.排除慢性感染、外伤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因素后,静脉血中超敏C-反应蛋白含量的测定结果与大脑大面积梗死的预后相关。5.影像学检查某些表现可以作为进展性大面积脑梗死预判指标。

郑晓霞[5](2016)在《基于子午流注理论研究时间医学模式在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旨在以子午流注学说为理论依据,将时间医学模式引用在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临床治疗中,研究并客观评价本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6年1月甘肃省中医院脑病科中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患者70例进行随机对照研究,并随机分为中医时间治疗组(时间组)和普通治疗组(普通组)各35例,时间组予子午流注理论指导下的卒中单元治疗,普通组予常规卒中单元治疗。治疗期28天后,运用安全性评价指标与各项疗效评价指标分别对两组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时间组35例,普通组35例,试验过程中未发生脱落或终止等特殊情况。评价如下:1)中医证候分级量化表分析:两组患者在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疗效方面均具疗效,且存在差异,时间组优于普通组(P<0.05);2)中风病疗效评定标准评分分析:经治疗后时间组共35例,总有效率100%;普通组共35例,总有效率97.14%,都具显着疗效,时间组优于普通组(P<0.05);3)日常生活活动(ADL)评定分析:治疗后BI积分都明显提高,且时间组优于普通组(P<0.05);4)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析:两组患者在NIHSS评分均有疗效,且存在差异,时间组优于普通组(P<0.05);5)安全性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尿、粪常规,肝、肾功能及心电图均无明显差异改变,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无明显不良反应,提示中医时间治疗模式安全性良好。结论:子午流注理论指导时间医学模式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偏瘫疗效显着,无明显不良作用,且能优先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程度的恢复,并降低脑梗死对肢体功能活动的不良影响,是有效且安全的方法。

路旭辉,雷国亮[6](2015)在《大面积脑梗塞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法探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究大面积脑梗塞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70例大面积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的临床表现特征以及相应的治疗方法,并分析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导致大面积脑梗塞的原因主要是心源性栓塞和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等,该病的临床特点为发病急、发展快等,临床症状表现为颅内高压、意识障碍、病灶对侧偏瘫、同向性偏盲、眼球同向侧视障碍以及偏身感觉障碍等,经过治疗70例患者中5例患者死亡,存活率为92.86%,5例患者的死亡原因主要是并发的多功能器官衰竭或脑疝。结论:大面积脑梗塞疾病的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临床特征,尽早的诊断和治疗,对于急性期治疗应积极控制脑水肿和颅内压,采取措施保护患者的脑部,以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提高临床疗效。

高玉苹,贾国明,于泓,李云革,张贵云,高冬艳,李秀艳[7](2015)在《大面积脑梗死眼球同向凝视的临床观察》文中认为大面积脑梗死通常由颈内动脉主干、大脑中动脉主干或皮层支的完全性卒中所致,表现为病灶对侧完全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及向病灶对侧的凝视麻痹。病程呈进行性加重,易出现明显的脑水肿和颅内压增高征象,甚至发生脑疝死亡[1]。早期发现大面积脑梗死的重要体征、及时治疗,可减少死亡率、致残率。眼球同向凝视是大脑半球受损的重要体征之一,是由皮质侧视中枢额中回后部破坏性病变引起两眼向受损半球侧同向凝视,凝视瘫痪肢体的对

徐铭晶[8](2014)在《大面积脑梗死42例临床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措施。方法对42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与治疗进行详细的观察和研究。结果在这42例患者中伴有出血性脑梗死10例(23.8%),死亡8例,病死率19.05%,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预后较差。结论大面积脑梗死是脑梗死中较重的类型。早期诊断及时合理的治疗方案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姚键,方力华[9](2013)在《急性大面积脑梗死并心脏功能障碍的监测和治疗》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急性大面积脑梗死并心脏功能障碍的监测和治疗的方法。方法选择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入住我院的46例急性大面积脑梗死并心力衰竭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脑梗死与心脏功能障碍相互影响的机制及治疗方法进行总结。结果经过以上治疗后,46例患者有效率为91.30%(42/46),死亡4例,其中1例死于心力衰竭的,2例死于脑疝,1例为系统感染性疾病。结论有效地控制脑水肿,降低患者颅内压,阻止脑疝形成,同时兼顾对心力衰竭的处理是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合并心脏功能障碍最重要的方法。

胡勇,李玲[10](2012)在《21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大面积脑梗死的病因、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对21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诊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经脱水降颅内压、清除氧自由基、改善脑循环等脑保护治疗后,存活16例,存活率76.2%;16例存活者均遗留偏瘫,生活部分自理。死亡5例,病死率为23.8%。结论:大面积脑梗死起病急、临床症状重、治疗效果和预后差。急性期应给予积极降低颅内压、控制脑水肿以及脑保护为主的综合治疗措施。

二、大面积脑梗死侧视障碍的临床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大面积脑梗死侧视障碍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偏瘫复原合剂联合康复训练治疗气虚血瘀型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现代医学对脑梗死(CI)的认识
        1.1 脑梗死(CI)的流行病学资料
        1.2 脑梗死(CI)的危险因素
        1.3 脑梗死(CI)的生理病理机制研究
        1.4 脑梗死的诊断与分型
        1.5 脑梗死(CI)的治疗进展
    2. 现代医学对偏瘫的认识
        2.1 偏瘫的病因
        2.2 偏瘫的治疗
    3. 祖国医学对中风病的认识
        3.1 中风病的研究沿革
        3.2 中风病因病机的认识
        3.3 中风分期的认识
        3.4 中风中医治疗
    4. 祖国医学对偏瘫的认识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前言
    2 一般资料
        2.1 研究对象
        2.2 诊断标准
        2.3 病例选择
    3. 研究方法
        3.1 病例分组
        3.2 治疗方案
        3.3 观察周期
        3.4 观察指标
    4. 统计学方法
    5. 质量控制
        5.1 保证操作的准确性
        5.2 保证患者的依从性
        5.3 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6. 结果
        6.1 两组患者收集及脱落情况
        6.2 两组患者基本资料
        6.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上下肢肌力变化比较
        6.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上下肢肌张力变化比较
        6.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BI评分比较
        6.6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
        6.7 安全性评价
        6.8 结论
    7. 讨论
        7.1 脑梗死偏瘫患者及基线研究
        7.2 量表选择的可靠性
        7.3 脑梗死偏瘫患者的肌力、肌张力
        7.4 脑梗死偏瘫患者的MBI、NIHSS评分
        7.5 偏瘫复原合剂与康复训练的临床效果
    8. 研究的创新性
    9.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西医诊断标准与分期标准
    附录2 中医诊断标准与证型标准
    附录3 MRC六级肌力评定量表
    附录4 Ashworth肌张力分级量表
    附录5 MBI自主生活能力评定量表
    附录6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附录7 病人基本信息采集表
    附录8 英文缩略词语汇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2)脑梗死急性期脑损伤与风痰阻络证相关性及化痰通络汤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中医学对脑梗死的研究概述
        一、中医学经典医籍中对中风病病名的论述
        二、中医学界对中风病病因病机的相关论述
        三、中医学对中风病的治则治法研究
        四、化痰通络法治疗中风病的研究进展
    第二节 西医学对急性脑梗死的研究概述
        一、现代医学对脑梗死的流行病学及病因的研究
        二、现代医学对脑梗死发病危险因素的研究
        三、脑梗死发病机制
        四、脑梗死的诊断
        五、现代医学对脑梗死的治疗研究现状
        六、现代医学对脑梗死治疗存在的问题
第二章 脑梗死急性期脑损伤与风痰阻络证相关性及化痰通络汤干预研究
    第一节 脑梗死急性期脑损伤与风痰阻络证相关性研究
        一、研究目的
        二、资料与方法
        三、研究结果
        四、讨论
    第二节 化痰通络汤干预急性脑梗死微循环障碍及炎症反应的研究
        一、研究目的
        二、资料与方法
        三、研究结果
        四、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3)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及通腑中药干预效果的回顾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急性缺血性卒中相关性肺炎中医药研究进展
        1.1.1 中医学对缺血性卒中的认识
        1.1.2 中医学对卒中后吞咽障碍的认识
        1.1.3 中医学对卒中相关性肺炎的认识
        1.1.4 中医学对卒中相关性肺炎的治疗概况
        1.1.5 小结
    1.2 急性缺血性卒中相关性肺炎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1.2.1 发病机制
        1.2.2 危险因素的研究
        1.2.3 SAP临床诊断与评估
        1.2.4 小结
    1.3 急性缺血性卒中后相关性肺炎康复治疗进展
        1.3.1 急性缺血性卒中后吞咽障碍康复治疗进展
        1.3.2 小结
    1.4 “通腑醒神胶囊”及“通腑醒神、豁痰开窍”治法的研究现状
        1.4.1 “通腑醒神胶囊”在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研究
        1.4.2 “通腑醒神胶囊”在神经系统疾病的基础研究
        1.4.3 通腑疗法的使用现状
        1.4.4 小结
第二章 临床研究方法与步骤
    2.1 研究目的
    2.2 临床资料
        2.2.1 研究对象
    2.3 诊断标准
        2.3.1 西医诊断标准
        2.3.2 中医诊断标准
    2.4 病例纳排标准
        2.4.1 纳入标准
        2.4.2 排除标准
    2.5 卒中相关性肺炎疗效判定标准
    2.6 研究步骤与方法
        2.6.1 数据采集方法
        2.6.2 数据采集项目
        2.6.3 录入《病例调查表》
        2.6.4 《病例调查表》制定标准
        2.6.5 数据录入规则
    2.7 统计软件
    2.8 统计学分析
第三章 研究结果
    3.1 一般统计学资料分布情况
        3.1.1 一般人口统计学资料分析结果
        3.1.2 273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资料分布情况
        3.1.3 急性缺血性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痰培养结果分布情况
        3.1.4 急性缺血性卒中中医证候类型分布规律
    3.2 常见病因与急性缺血性卒中相关性肺炎发病相关性的单因素分析结果
    3.3 急性缺血性卒中相关性肺炎发生情况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3.4 急性缺血性卒中相关性肺炎预后情况的危险因素分析
    3.5 中医证候类型与急性缺血性卒中相关性肺炎预后的相关性
    3.6 洼田饮水分级与急性缺血性卒中相关性肺炎预后的关系
    3.7 通腑醒神胶囊对急性缺血性卒中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疗效
    3.8 “通腑醒神胶囊”改善急性缺血性卒中相关性肺炎预后
第四章 讨论
    4.1 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
    4.2 中医学对卒中相关性肺炎的认识及“通腑醒神胶囊”的治疗效果分析
    4.3 研究的局限性
    4.4 小结
    4.5 结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4)69例大脑大面积梗死内外科治疗比较回顾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5)基于子午流注理论研究时间医学模式在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治疗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一 临床观察
    1 临床研究对象的选择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病例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样本含量估计
        2.2 分组方式
        2.3 治疗方法
        2.4 观测指标
        2.5 疗效判定标准
        2.6 安全性评价标准
        2.7 不良事件轻重程度判断标准
        2.8 统计学处理
        2.9 伦理要求
    3 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分析
        3.2 一般资料基线比较
        3.3 疗效观察指标评价
        3.4 疗效判定标准评价
        3.5 安全性结果
二 讨论
    1 缺血性脑卒中偏瘫的相关认识
        1.1 现代医学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的认识
        1.2 中医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的认识
    2 子午流注思想与时间医学临床机理
        2.1 子午流注理论渊源与机制
        2.2 子午流注理论在现代中风病中的应用
        2.3 时间医学的认识
        2.4 中医时间医学模式在本次研究中的应用
    3 关于疗效观测指标的选择
        3.1 中医证候分级量化评分标准与中风病诊断疗效评定标准
        3.2 日常生活活动(ADL)量表Barthel指数(BI)
        3.3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
    4 研究结果疗效分析
        4.1 中医证候分级量化评分
        4.2 中风病疗效评定标准评分
        4.3 日常生活活动(ADL)量表Barthel指数(BI)
        4.4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
    5 本研究创新、问题与展望
三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
    附录二 格拉斯哥昏迷量表 (GCS)
    附录三 子午流注纳甲法开穴
    附录四 中医证候分级量化表
    附录五 日常生活活动(ADL)量表Barthel指数(BI)记分
    附录六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NIH Stroke Scale,NIHSS )
    附录七 中风病诊断疗效评定标准(1996)
    附录八 技术路线图
综述 缺血性脑卒中中西医治疗进展
    1 西医对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
        1.1 一般治疗
        1.2 特殊治疗
        1.3 其他治疗
    2 中医对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
        2.1 病因病机
        2.2 中医治疗方法
    3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成果

(6)大面积脑梗塞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法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7)大面积脑梗死眼球同向凝视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对象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2. 方法:
    3. 评定指标:
    4. 统计学方法:
结果
    1. 眼球同向凝视与意识状态关系:
    2. 眼球同向凝视与CT证实时间的关系:
    3. 眼球同向凝视与大面积脑梗死预后的关系:
    4. 眼球同向凝视方向与大面积脑梗死预后的关系:
    5. 眼球同向凝视与瘫痪侧肌力的关系:
    6. 同向凝视持续时间与肢体瘫痪恢复关系:
    7. MRS评分:
讨论

(8)大面积脑梗死42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临床表现
    1.3 影像学检查
    1.4 治疗的方法
2 治疗结果
3讨论

(9)急性大面积脑梗死并心脏功能障碍的监测和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监测与治疗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3.1 脑梗死与心功能障碍相互
    3.2 治疗中的注意事项

(10)21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四、大面积脑梗死侧视障碍的临床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偏瘫复原合剂联合康复训练治疗气虚血瘀型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D]. 万嘉玲.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12)
  • [2]脑梗死急性期脑损伤与风痰阻络证相关性及化痰通络汤干预研究[D]. 刘青.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8)
  • [3]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及通腑中药干预效果的回顾性分析[D]. 王小波.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8)
  • [4]69例大脑大面积梗死内外科治疗比较回顾性分析[D]. 李兰华. 泰山医学院, 2017(06)
  • [5]基于子午流注理论研究时间医学模式在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治疗中的应用[D]. 郑晓霞.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16(08)
  • [6]大面积脑梗塞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法探究[J]. 路旭辉,雷国亮.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5(19)
  • [7]大面积脑梗死眼球同向凝视的临床观察[J]. 高玉苹,贾国明,于泓,李云革,张贵云,高冬艳,李秀艳. 北京医学, 2015(05)
  • [8]大面积脑梗死42例临床分析[J]. 徐铭晶. 中国医药指南, 2014(06)
  • [9]急性大面积脑梗死并心脏功能障碍的监测和治疗[J]. 姚键,方力华. 中国医药指南, 2013(22)
  • [10]21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分析[J]. 胡勇,李玲.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12(05)

标签:;  ;  ;  ;  ;  

大面积脑梗死侧视力障碍的临床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