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N市食品卫生监督现状及其问题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贲龙云[1](2020)在《城乡结合部幼儿园家园合作研究 ——以Y市H幼儿园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家庭和幼儿园是影响幼儿发展的两个重要环境,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十分注重两者之间的合作与共育。家园合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促使家庭和幼儿园密切联系、频繁沟通,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幼儿体、智、德、美等方面全面和谐发展,提升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质量。近些年来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发展,学前教育正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家园合作工作的重要性也越来越被大众所认可。然而,在教育实践中,家园合作工作仍存在着观念不一致、做法欠妥当、合作效果低等诸多问题。该研究运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自然观察法,从家园合作双方认知与态度、家园合作双方责任与地位、家园合作目标与内容、家园合作形式与方法、家园合作时机与频率、家园合作资源利用与有效性等六个维度对Y市H幼儿园家园合作的现状进行全面、客观的调查了解,得到相对科学的研究数据和结果。通过对家园合作工作现状的分析,了解到Y市H幼儿园当前存在着家园合作双方认知不清楚,态度不积极;家园合作双方责任不明确,地位不平等;家园合作双方目标不一致,内容较贫乏;家园合作形式不丰富,方法较简单;家园合作时机不适宜;合作频率低,资源利用不高,合作成效不明显等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该园实际剖析存在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家园双方的教育观念、角色的定位存在偏差、缺乏统筹规划、教师专业引领不够、安排呆板、家园双方对资源认识不清等方面。为此,本研究提出了城乡结合部幼儿园开展家园合作的建议与对策:通过正确了解新时期家园合作的内涵和意义;明确双方责任,建立平等合作关系等来树立学习意识,转变家园双方教育观念。健全家园合作制度,落实监督机制和激励措施;明确家园合作目标,丰富拓展家园合作内容等建立家园合作机制,明晰家园合作目标。通过集体方式与个别方式相结合,传统方式与现代方式相结合等方面来优化家园合作方式,拓展家园合作途径。捕捉教育时机,在幼儿生活活动、学习活动、游戏活动中弹性开展家园合作活动;充分合理利用家长资源、幼儿园资源以及社区资源,提高家园合作成效。
杨晓飞[2](2019)在《幼儿家长对幼儿园教师信任的调查研究 ——以N市为例》文中提出幼儿家长对幼儿园教师的信任对构建家园合作,形成家园共体,促进幼儿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论文以N市幼儿家长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研究、问卷、访谈等方法,分别从知识信任、能力信任、情感信任、品质信任等角度探讨幼儿家长对教师的信任水平。研究结果表明:(1)幼儿家长对幼儿园教师的信任总体上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2)幼儿家长对幼儿园教师的信任各个维度从高到低依次为品质信任、能力信任、知识信任、情感信任;(3)园所性质、家长的性别、性格、学历、职业等在幼儿家长对幼儿园教师的信任中具有显着性的差异。公办园幼儿家长对幼儿园教师的信任水平高于民办园幼儿家长;母亲对幼儿园教师的信任高于父亲对幼儿园教师的信任;不同学历的幼儿家长对幼儿园教师的信任有显着性差异;不同职业的幼儿家长对幼儿园教师的信任有显着性差异;外向型的幼儿家长对幼儿园教师的信任高于内向型的家长。通过研究发现,幼儿家长对幼儿园教师的信任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情感信任水平偏低;(2)适应个体差异的知识、能力信任水平偏低;(3)公平公正信任水平偏低;(4)民办幼儿家长对幼儿园教师的信任水平偏低。通过建立回归方程发现:(1)家园沟通、教师素质、幼儿园管理因素对幼儿家长对幼儿园教师的信任起正向的作用,而社会负面新闻则对幼儿家长对幼儿园教师信任起负向的作用;(2)教师素质对总体信任水平、知识信任、能力信任、品质信任有重要影响;(3)家园沟通对情感信任有重要影响;(4)幼儿园教师对幼儿的态度影响家长对幼儿园教师信任。基于以上研究,提出以下建议:(1)创新沟通载体,提升情感信任;(2)建设师资队伍,强化民办园建设;(3)转变家长观念,树立科学理念;(4)加强监督力度,建立长效机制;(5)树立先进榜样,宣传正面形象。
谢晨[3](2019)在《我国网络外卖食品安全监管的法律问题研究》文中提出网络外卖,又称互联网外卖,作为新型的订餐服务模式正受到学生、办公室白领、“宅男宅女”们的广泛青睐。然而,因其所依托的网络平台的隐蔽性、虚拟性、交易主体与对象的广泛性、多样性等特点,如今网络外卖市场正衍生出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引人瞩目。对我国网络外卖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与监管维度直接决定了该市场能否健康持续繁荣发展,以及消费大众的健康与安全能否得以保障。我国网络外卖食品安全监管的立法问题与行政执法问题的探究与解决已迫在眉睫。随着新《食品安全法》的修订与《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的出台,以及国务院机构改革,我国的食品安全治理机制尤其是我国网络外卖新订餐服务安全监管机制将面临一次新的提升契机。本文以我国网络外卖食品安全监管问题为对象,具体讨论我国网络外卖食品安全监管现状、必要性、存在的法律问题和法治思考。本文第一章以我国网络外卖近年来的市场发展特征为背景,从网络外卖的主体构成、经营模式概述网络外卖的内涵,并对我国网络外卖食品安全监管的必要性进行分析;第二章总结了我国网络外卖食品安全监管的法律问题,从立法问题、行政执法问题、社会共治监管问题三方面剖析;第三章通过结合前文的分析与域外一些国家的优秀经验总结出相关的法治思考,提出相关完善建议与制度安排,旨在加强我国网络外卖食品安全监管的立法保障与完善监管体制机制,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得以保障并促进我国网络外卖行业的健康繁荣发展。
杨光[4](2018)在《基于抽检数据的漯河市食品安全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话题,漯河市是全国第一家“中国食品名城”,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漯河市的食品产业取得了巨大的进步,食品工业成为漯河市的主导产业,但由于食品加工水平相对落后,管理水平也不如经济发达地区,食品安全问题依然严峻。本文以漯河市食品安全抽检数据为研究对象,结合文献资料分析、走访调查、问卷调查等方式,把握漯河市食品安全整体状况,找出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的来源并提出对策,为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监管提供依据。2016、2017年漯河市共抽取生产加工食品、餐饮食品、食用农产品2821批次28类食品,进行了微生物、重金属、食品添加剂、农残兽残、违禁物质、常规理化六方面指标的检测,抽检结果显示,食品安全整体合格率为98.1%,总体水平稳定较好,餐饮食品合格率较高,为99.3%,说明对其的管控水平较高;其中淀粉及淀粉制品、冷冻饮品、方便食品、糕点、饼干、调味品、食用农产品中水产品合格率相对较低,应对其进行重点监控;微生物污染、食品添加剂超量超范围使用、农残兽残的检出或超标是最容易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不合格食品多发生在小企业、小作坊和小速食店。以2016-2017年抽检数据的分析结果为基础,识别影响食品安全的风险因素,并依据食品生产经营过程系统分析其来源,发现存在的高风险环节主要是:进货把关不严和贮藏不当、生产加工环境差、不按要求对生产加工设备器具进行清洗消毒、滥用食品添加剂、从业人员食品安全意识不强、生产经营单位管理混乱很难溯源。通过以上分析和实地调查,借鉴发达国家、地区的先进经验,对漯河市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提出相应的对策,促进监管模式由事后补救向事前预防方式的转变,主要内容为:对高风险环节进行重点监控;在监管队伍中引入专业技术人才;整合检测资源,提升检测水平;构建全程式食品安全溯源体系;增强违法处罚力度,建立信用监管体系;强化行业协会监督作用;加强食品安全宣传,鼓励市民参与。
常译文[5](2018)在《阆中熊猫乐园景区安全管理问题分析及对策措施》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四川阆中作为国内旅游胜地,旅游业在给当地带来巨大发展商机以及机遇的同时,旅游业也面临着严重的安全风险问题。阆中熊猫乐园景区是阆中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旅游安全问题突出,旅游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已有研究分析表明,景区安全事故的发生与安全管理存在较大的相关性。本文以调研报告的形式开展了对阆中熊猫乐园景区安全管理问题分析及对策措施的研究,通过对该景区实地调研了解其安全管理现状,分析安全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并提出安全管理方面的对策措施。本文主要运用了文献查阅和调查研究的方法,通过深入阆中熊猫乐园景区,调研该景区在安全管理的全过程,直接掌握景区安全管理的第一手材料,并通过调硏现有的相关文献资料、旅游法规及政策等,作为为景区安全管理问题分析和制定对策措施的依据。二是通过对阆中熊猫乐园景区的安全管理现状的调研,从“吃、住、行、游、购、娱”这六个旅游要素,了解了景区安全管理现状发现安全管理中存在问题,通过分析熊猫乐园的安全管理现状及其存在问题的原因,本文认为阆中熊猫乐园景区的安全管理过程中阆中市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安全监管存在缺漏,旅游业服务商家自我安全管理意识不足、自我安全管理水平较低。针对熊猫乐园现状及其问题分析,对“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从安全管理制度、制度实施执行、相关人员情况、设施设备管理、事后应急措施这五方面全方位展开论述,针对相关职能部门和服务商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对策措施。阆中熊猫乐园景区的安全管理过程中如果采纳本文提出的建议,该景区的旅游安全问题会得到全面明显的改善。
谢颖[6](2017)在《基于思想政治课程的中学生公共参与素养培育研究》文中指出公共参与作为一种实践性的社会活动,能有效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进而推动社会的不断进步,是个体作为人、人作为公民的应然权利和现实责任。而公民有效的公共参与,既需要对参与知识和能力的切实掌握,也离不开对公共参与之重要性的内在认同,尤其是责任意识和公共精神的形成。因此,发展公共参与素养成为以促进个体与社会发展为目标的公民教育的重要内容,而公民教育这一重任长期以来主要落在思想政治课程上。随着核心素养的提出,发展学科核心素养成为现实要求。思想政治课程以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常识为基本内容,以提高公民思想政治素质与发展现代社会生活能力为培养目标。基于这一课程性质以及实践性和开放性的学科教学理念,公共参与成为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培育公共参与素养成为思想政治课程的重要任务。作为发展中学生公共参与素养的主渠道,思想政治课程提供了丰富的相关培育资源,而学校的综合实践课程也为中学生公共参与素养的提高提供了实践平台。中学生普遍存在参与常识和实践能力不足、参与意识薄弱的问题,这与学校对学生公共参与素养培育欠缺有关。在思想政治课程中,教科书并未呈现参与技能的具体指导,也难以提供充足的参与实例以补充参与常识;课堂教学则以考点知识的识记为主,相关知识的运用、实践能力的锻炼以及参与意识的引导常遭忽略,使得中学生难以真正认同和内化公共参与的教学内容。在综合实践课程中,学校也并未真正重视公共参与实践,校外实践活动有限,而且多流于形式。鉴于当前对学生公共参与素养培育实践中的问题,必须发挥思想政治课程作为培育中学生公共参与素养的主渠道价值。在教学基本内容上,要改进教科书的编写,补充辅助性教学材料;在学科教学上,需改变教学理念,合理选择教学方法;在学科活动上,应组织课堂探究活动,开展学科的研究性学习。同时,要从学校、社区、家庭等方面形成辅助性策略,学校充分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提供公共参与平台;社区积极宣传组织,营造公共参与氛围;家长主动转变观念,提供公共参与支持和引导。
贺新向[7](2017)在《基于课堂教学改革的学校组织变革研究》文中提出课堂教学改革的启动与推进,同现行学校的组织制度、规则以及行为方式等,正日趋产生诸多的摩擦与冲突。由此,基于课堂教学改革的组织变革问题——探究课堂教学改革与学校组织变革之间的关系、促使课堂教学改革持续深入的学校组织变革过程及策略、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中学校组织变革的一般规律,就显得极为迫切。本研究采用质的研究之案例研究方法。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基于课堂教学改革的学校组织变革研究理论假设,对三个典型学校案例系统考察,分别描述并讨论课堂教学改革启动与学校环境改变的依存关系,课堂教学改革导致的学校组织行为转变,为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对学校管理系统的改进,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所发生的学校领导变革,进而概括基于课堂教学改革的学校组织变革的一般性结论。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在剖析案例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引发的学校教学、管理系统改进与领导变革过程中,探讨课堂教学改革启动同学校环境要素关系及管理策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与学校教学系统重建过程及策略,适应课堂教学改革需要的学校管理系统改进理论与策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学校领导变革类型及策略,课堂教学改革引发学校组织变革的过程,以及与此直接相关的学校组织变革关键因素与实施原则。基于以上分析,本研究概括得出的结论是:第一,基于课堂教学改革的学校组织变革遵循"理性→行动→策略→制度化"的循环运行规律。学校组织变革以体现师生"主体性"价值的课堂教学改革为立足点;通过领导者角色转变,分权授权予中层领导和教师,激发教师对学校特色理念的信奉与遵从,促使教师成为变革行动者;施以系统策略,包括教学模式推行、班级管理转型、教学评价优化、备课组建制化等的教学系统重建策略,推进组织结构职能转变、管理流程改造、学校制度创新等管理系统改进策略,通过领导者理念引领与行动示范、权力调整、组织文化营造、强化输出等学校领导变革策略;推动教学行为持续转变、管理方式不断创新与组织文化加快转型及学校环境关系改善,进而促使组织变革的制度化。第二,基于课堂教学改革的学校组织变革实施原则。其一,目标体系重建,包括建构实现师生"主体性"价值的教学系统目标、改进科层制下的教师专业自治管理系统目标、确立走向学习共同体的学校领导变革目标。其二,关联策略施行,包括课堂教学改革策略、教学系统重建策略、管理系统改进策略、领导变革策略等。其三,学校文化重塑,以"师生主体性"价值观为核心,重塑学校教学、管理和领导行为,践行"主体性"教学观、主体教育管理观与"变革性实践"领导观,推动学校组织各系统的变革。形成以"主体性"价值为统领,各系统目标递进、多层面策略关联、相互促进的改革合力。第三,基于课堂教学改革的学校组织系统变革的模型建构。对以课堂教学改革为中心、自内向外的同心五层环线漩涡模型及其动力分析发现,学校组织系统变革的动力,源于以课堂教学改革为核心的各系统变革运行中师生"主体性"价值的彰显与目标引领、以专业权力与道德领导力为主的权力驱动、组织策略转化、最终通过制度化得以维系和稳固,是理念引领、权力驱动、组织转化、制度维系等四种力量的持续整合。
阮海英[8](2016)在《论技术性贸易措施及其法律应对》文中研究指明为保证产品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基本技术性措施,当其被用作国际贸易中保护主义工具时,则构成技术性贸易壁垒,说其壁垒性,是因对国际贸易起阻碍作用而言;当其被用作国际货物贸易中产品市场准入的尺度和准则时,则构成技术性贸易措施。世界组织各成员(含发展中国家成员),都在尽可能规避世贸规则下,通过制定和实施技术性贸易措施来达到限制他国进口、保护国内市场的目的。我国“入世”后,一方面,伴随着越来越多的进口商品不断冲击我国国内市场,另一方面,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影响使得我国对外贸易形势严峻。我国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美国、欧盟、日本等技术贸易措施比较典型的发达国家和地区,因此了解它们各自技术性贸易措施的特点,并有针对性从法律应对角度探讨进一步完善我国应对技术性贸易措施,是我国国际贸易中应当重点关注的议题。本文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在简要论述技术性贸易措施的概念及表现形式的基础上,横向比较美国、欧盟、日本的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的立法,此部分主要以理论梳理和实例分析为主。第二部分,从《TBT协定》、《SPS协定》和ISO/IEC国际标准化组织对的技术性贸易措施的有关术语定义为基础,阐述我国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的立法现状。第三部分是以2011年-2015年质检总局的指导下对全国主要出口企业遭遇技术贸易措施的调查数据为基础,结合我国遭受美国、欧盟、日本有关技术性贸易措施典型案例分析及对策,论述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对中国的出口贸易影响和中国的法律影响。第四部分,结合前文的理论和分析对比,从标准化法律制度、技术法规、合格评定程序、有关环境贸易、行业协会及质量促进等方面,提出我国应对技术性贸易措施的立法建议。
封云泽[9](2016)在《基于“熟人型”社会资本的城中村治理 ——以上海市H村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向城市迁移就业,上海也随之成为进城务工人员的集中流入地之一。大量外来人口的涌入,位于城乡结合部的村落成为他们的主要的聚居之地。与此同时,在城市的不断扩张之下,这些聚居村落逐渐演变成为一个又一个的城中村。在大量外来人口集聚的城中村,本地村民与来沪人员形成的新的“二元”社会结构,给城中村的治理带来了一系列新的问题。面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城市基层社会中原有的行政化管理体制逐渐向社区化治理转变,社区化建设成为许多城中村治理转型的方向。地处城乡结合部的H村因其便利的交通与低廉的房租吸引了大量的来沪人员前来居住。来沪人员的大量涌入给H村原有的行政化治理带来了难以解决的治理困境。在此现实背景下,H村结合本村混居人口的结构特征,选择引入“熟人型”社会资本来进行城中村治理。在城中村改造与社区化治理过程中,H村通过对外来精英的选取、组织并对其所拥有的社会资本的运用,在村内建立起了新的治理网络,使得来沪人员得以参与到城中村的治理过程中来。在本地居民与来沪人员的共同努力下,H村的治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作为众多城中村中的一个,H村治理模式转变反映了当前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的转型。相对于行政化治理,基于“熟人型”社会资本的治理在降低治理成本的同时,也为城中村治理提供了更为有效地获得资源的渠道和机制,给当前的城中村改造提供了重要的手段。然而,基于“熟人型”社会资本的治理也有其相应的限度。首先,基于“熟人型”社会资本的治理往往依附于村内外来精英的人际网络之上,这对外来精英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另外,在社会治理过程中,问题的解决很多时候基于人情而非“王法”。从制度建设的角度而言,这种治理方式也不利于基层治理法制化的发展。
田宏亮[10](2015)在《南宁市食品安全监管中的公众参与机制研究》文中认为当前,食品安全问题是全世界公民关注的重点,食品的安全程度直接影响到社会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过去几十年间频发的食品安全事件让我们不禁要反思目前的食品安全管理问题到底出在哪里?这个问题已经成为当前国内外学者研究的一个重点课题。目前国内外学者研究多是从食品安全问题发展现状、发展趋势、体制改革等宏观方面研究,但在食品安全监管实践中,缺乏对公众参与食品安全监管实践的实证研究,对公众参与食品安全监管的经验与问题的研究明显不足,缺乏系统的理论作为支撑。本文尝试从参与式民主理论视角,通过结合南宁市食品安全现状,采用实地调研、文献综述、数据分析比较等一系列研究方法,解释了食品安全、公众参与等概念内涵,通过设计调查问卷的方法,以南宁市居民为调研对象,分析调研结果,总结出南宁市公众参与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并对此深入剖析,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要提高公众参与食品安全监管必须要优化公众参与环境、降低公众参与成本、完善其他各项建设等几方面的对策,并逐个对这些对策深入分解,以期为今后加强公众参与食品安全监管提供一套切实可行的做法。论文的主要观点是:南宁市公众参与食品安全监管经过近年来的发展,已经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着公众参与食品安全监管渠道不畅、公众参与意识不强、参与率低、公众对食品安全监管信任缺失等四个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是由于食品安全监管相关法律法规缺失、公众缺乏可操作的程序规范、公众受传统政治文化影响、食品安全监管体制不健全等原因造成。针对存在的问题,解决的对策主要有:完善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完善信息公开制度,建立公众参与激励机制,畅通公众参与渠道,降低公众参与成本,提高工作参与意识和能力,加强消费者协会、行业协会建设,加强新闻媒体监督等。本文的研究为食品安全监管等部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二、N市食品卫生监督现状及其问题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N市食品卫生监督现状及其问题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城乡结合部幼儿园家园合作研究 ——以Y市H幼儿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三、研究方法 |
四、可能的创新之处 |
第一章 城乡结合部幼儿园家园合作的理性思考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一) 城乡结合部幼儿园 |
(二) 家园合作 |
二、家园合作的理论基础 |
(一) 生物生态学理论及启示 |
(二) 合作学习理论及启示 |
三、城乡结合部幼儿园的发展困境分析 |
(一) 幼儿园教育资源相对短缺 |
(二) 幼儿园教育水平相对不高 |
(三) 家长教育理念及方法相对落后 |
(四) 家长疲于工作而忽视对教育的关注 |
(五) 教师的工资待遇与精神回报不高 |
四、幼儿园家园合作的现实意义 |
(一) 家园合作是提高学前教育质量的需要 |
(二) 家园合作是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 |
(三) 家园合作是教育资源合理利用的需要 |
(四) 家园合作是形成教育合力的需要 |
第二章 城乡结合部幼儿园家园合作的现状调查 |
一、调查设计 |
(一) 问卷 |
(二) 访谈 |
二、城乡结合部幼儿园家园合作现状 |
(一) 家园合作双方认知与态度调查 |
(二) 家园合作双方责任与地位调查 |
(三) 家园合作目标与内容调查 |
(四) 家园合作形式与方法调查 |
(五) 家园合作频率与时机调查 |
(六) 家园合作资源利用与有效性调查 |
第三章 城乡结合部幼儿园家园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城乡结合部幼儿园家园合作存在的问题 |
(一) 家园合作双方认知不清楚,态度不积极 |
(二) 家园合作双方责任不明确,地位不平等 |
(三) 家园合作双方目标不一致,内容较贫乏 |
(四) 家园合作形式不丰富,方法较单一 |
(五) 家园合作合作频率低,时机不适宜 |
(六) 家园合作双方资源利用不高,合作成效不明显 |
二、城乡结合部幼儿园家园合作存在问题的原因 |
(一) 家园双方对家园合作的重要性缺乏了解 |
(二) 家园合作双方角色定位存在偏差 |
(三) 家园合作缺乏统筹规划,随意性强 |
(四) 教师对家园合作缺乏深入思考,专业引领不够 |
(五) 家园合作活动安排呆板,时机不佳 |
(六) 家园双方对家园合作的资源认识不清,浪费性严重 |
第四章 城乡结合部幼儿园开展家园合作的对策与建议 |
一、加强学习,促进家园双方教育观念转变 |
(一) 正确了解新时期家园合作的内涵和意义 |
(二) 明确双方责任,建立平等合作关系 |
二、建立家园合作机制,明晰家园合作目标 |
(一) 健全家园合作制度,落实监督机制和激励措施 |
(二) 明确家园合作目标,丰富拓展家园合作内容 |
三、优化家园合作方式,拓展家园合作途径 |
(一) 集体方式与个别方式相结合 |
(二) 传统方式与现代方式相结合 |
四、捕捉教育时机,弹性开展家园合作活动 |
(一) 在幼儿生活活动中开展家园合作 |
(二) 在幼儿学习活动中开展家园合作 |
(三) 在幼儿游戏活动中开展家园合作 |
五、合理利用资源,提高家园合作成效 |
(一) 利用家长资源,形成教育合力,提高合作成效 |
(二) 利用幼儿园资源,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育儿观和教育观 |
(三) 利用社区资源,丰富优化幼儿园课程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2)幼儿家长对幼儿园教师信任的调查研究 ——以N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问题提出 |
1.研究背景 |
2.研究问题 |
(二)研究意义 |
1.理论意义 |
2.实践意义 |
(三)文献评价 |
1.不同领域对信任问题的研究 |
2.教育领域中的信任 |
3.文献评价 |
(四)概念界定 |
1.信任 |
2.家长 |
3.幼儿园教师 |
(五)研究设计 |
1.研究目标 |
2.研究内容 |
3.研究对象 |
4.研究方法 |
二、幼儿家长对幼儿园教师信任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
(一)幼儿家长对幼儿园教师信任的总体分析 |
(二)幼儿家长对幼儿园教师信任的各维度分析 |
1.知识信任维度现状 |
2.能力信任维度现状 |
3.情感信任维度现状 |
4.品质信任维度现状 |
(三)幼儿家长对幼儿园教师信任差异分析 |
1.公办园家长对幼儿园教师的信任水平高于民办园幼儿家长 |
2.母亲对幼儿园教师的信任高于父亲对幼儿园教师的信任 |
3.不同学历的幼儿家长对幼儿园教师的信任有显着性差异 |
4.不同职业的幼儿家长对幼儿园教师的信任有显着性差异 |
5.外向型的幼儿家长对幼儿园教师的信任高于内向型的家长 |
(四)幼儿家长对幼儿园教师信任的存在问题 |
1.情感信任水平偏低 |
2.适应个体差异的知识、能力信任水平偏低 |
3.公平公正信任水平偏低 |
4.民办幼儿家长对幼儿园教师的信任水平偏低 |
三、幼儿家长对幼儿园教师信任的影响因素分析 |
(一)幼儿家长对幼儿园教师信任的多元回归分析 |
1.以总体信任度为因变量的回归方程 |
2.以知识信任为因变量的回归方程 |
3.以能力信任为因变量的回归方程 |
4.以情感信任为因变量的回归方程 |
5.以品质信任为因变量的回归方程 |
(二)幼儿家长对幼儿园教师信任影响因素分析和讨论 |
1.教师素质对总体信任水平、知识信任、能力信任、品质信任有重要影响 |
2.家园沟通对情感信任有重要影响 |
3.幼儿园管理在家长对幼儿园教师的信任中起正向作用 |
4.负面新闻在家长对幼儿园教师信任中起负向作用 |
5.幼儿园教师对幼儿的态度影响家长对幼儿园教师信任 |
四、提高幼儿家长对幼儿园教师信任的建议 |
(一)创新沟通载体,提升情感信任 |
1.开展家园开放活动 |
2.构建家园开放平台 |
3.建立幼儿成长记录袋 |
(二)建设师资队伍,强化民办园建设 |
1.加强民办园幼儿教师的师德建设 |
2.提升民办园幼儿教师的业务水平 |
3.改革民办园幼儿教师的评价制度 |
(三)转变家长观念,树立科学理念 |
1.主管部门引领,制定幼儿家庭教育发展规划 |
2.发掘社会力量,推动幼儿家庭教育建设 |
3.传播“科学育儿”理念,开展主题活动 |
4.自我教育,主动提升自身教育观念 |
(四)加强监督力度,建立长效机制 |
1.积极推进学前教育法制监督建设 |
2.健全家长志愿者驻园值守制度 |
3.完善幼儿园“自查制度”建设 |
(五)树立先进榜样,宣传正面形象 |
1.政府主导,推动正面宣传 |
2.机构协同,塑造正面形象 |
结语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等 |
(3)我国网络外卖食品安全监管的法律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网络外卖食品安全监管概述 |
第一节 网络外卖的内涵及市场特征 |
一、我国网络外卖食品交易市场动态发展特征 |
二、网络外卖食品市场主体构成及经营模式 |
第二节 网络外卖食品安全监管的内在理据 |
一、网络外卖食品安全监管的理论正当性 |
二、我国网络外卖食品安全监管的现实窘迫性 |
第二章 我国网络外卖食品安全监管的法律现状分析 |
第一节 我国网络外卖食品安全监管中的相关立法问题分析 |
一、对第三方平台法律责任的强化过于笼统 |
二、对网络外卖服务提供者的义务和责任标准较模糊 |
第二节 我国网络外卖食品安全监管中的行政执法问题分析 |
一、各地监管机构改革进程尚浅 |
二、行政监管队伍监管水平不足 |
三、行政执法力度缺乏 |
第三节 我国网络外卖食品安全监管中的社会共治问题分析 |
一、消费者维权意识淡薄 |
二、 网络媒体宣传力与监督力不足 |
三、行业协会力量未发挥 |
第三章 我国网络外卖食品安全监管的完善对策 |
第一节 加强立法保障 |
一、完善现有法律法规规定 |
二、各地制定有效的针对性管理办法 |
第二节 完善监管执法体制 |
一、加快地方食品安全监管机构职能建设 |
二、加大线上线下双重监管力度 |
第三节 加强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社会共治体系 |
一、明确政府监管角色 |
二、鼓励多元主体协同监管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4)基于抽检数据的漯河市食品安全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1.3 食品安全及其问题分析 |
1.3.1 食品安全的定义 |
1.3.2 食品安全问题分析 |
1.3.3 食品安全风险分析 |
1.4 美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
1.5 日本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
1.6 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
1.7 食品安全抽检的目的及其重要意义 |
1.8 研究的主要内容、思路和方法 |
1.8.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8.2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
1.8.3 技术路线图 |
2 总体抽检结果与分析 |
2.1 样本情况简介 |
2.2 分析内容分类情况 |
2.3 抽检与调查方案 |
2.3.1 样本数据来源 |
2.3.2 抽检原则 |
2.3.3 抽检程序 |
2.3.4 抽检执行标准 |
2.3.5 社会调查方案 |
2.4 食品安全抽检数据的总体分析 |
2.4.1 食品安全抽检数据的总体分析 |
2.4.2 食品安全问题的性质分布 |
2.4.3 食品安全满意度调查分析 |
2.4.4 食品安全举报投诉情况 |
3 不同类别食品安全抽检数据的分析 |
3.1 生产流通环节不同类别食品安全抽检数据分析 |
3.1.1 糕点、饼干食品安全抽检数据分析 |
3.1.2 方便食品食品安全抽检数据分析 |
3.1.3 调味料食品安全抽检数据分析 |
3.1.4 肉与肉制品食品安全抽检数据分析 |
3.2 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抽检数据分析 |
3.3 食用农产品食品安全抽检数据分析 |
4 漯河市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
4.1 漯河市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 |
4.1.1 标准不全面、不统一、技术含量低 |
4.1.2 监管部门职责不明确,监管力度不够 |
4.1.3 先进的技术和手段尚未被采用 |
4.2 完善漯河市食品安全监管的对策研究 |
4.2.1 对高风险环节进行重点监控 |
4.2.2 整合监管队伍,引入专业技术人才 |
4.2.3 整合检测资源,提升检测水平 |
4.2.4 构建全程式食品安全溯源体系 |
4.2.5 加强食品安全宣传,鼓励市民参与 |
4.2.6 增强违法处罚力度,建立信用监管体系 |
4.2.7 强化行业协会监督作用 |
4.2.8 其他 |
5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创新点 |
5.3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
(5)阆中熊猫乐园景区安全管理问题分析及对策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现状 |
1.4 研究方法 |
1.5 研究内容 |
2 阆中熊猫乐园景区安全管理现状分析 |
2.1 景区“吃”方面的安全管理现状分析 |
2.1.1 安全管理制度 |
2.1.2 制度实施执行 |
2.1.3 相关人员情况 |
2.1.4 设施设备管理 |
2.1.5 事后应急措施 |
2.2 景区“住”方面的安全管理现状分析 |
2.2.1 安全管理制度 |
2.2.2 制度实施执行 |
2.2.3 相关人员情况 |
2.2.4 设施设备管理 |
2.2.5 事后应急措施 |
2.3 景区“行”方面的安全管理现状分析 |
2.3.1 安全管理制度 |
2.3.2 制度实施执行 |
2.3.3 相关人员情况 |
2.3.4 设施设备管理 |
2.3.5 事后应急措施 |
2.4 景区“游”方面的安全管理现状分析 |
2.4.1 安全管理制度 |
2.4.2 制度实施执行 |
2.4.3 相关人员情况 |
2.4.4 设施设备管理 |
2.4.5 事后应急措施 |
2.5 景区“购”方面的安全管理现状分析 |
2.5.1 安全管理制度 |
2.5.2 制度实施执行 |
2.5.3 相关人员情况 |
2.5.4 设施设备管理 |
2.5.5 事后应急措施 |
2.6 景区“娱”方面的安全管理现状分析 |
2.6.1 制度实施执行 |
2.6.2 相关人员情况 |
2.6.3 设施设备管理 |
2.6.4 事后应急措施 |
3 阆中熊猫乐园景区安全管理问题分析 |
3.1 景区“吃”方面的安全管理问题分析 |
3.1.1 政府相关部门履职问题 |
3.1.2 制度实施执行过程问题 |
3.1.3 相关人员规范管理问题 |
3.1.4 设施设备配套检查问题 |
3.1.5 事后应急措施执行问题 |
3.2 景区“住”方面的安全管理问题分析 |
3.2.1 政府相关部门履职问题 |
3.2.2 制度实施执行过程问题 |
3.2.3 相关人员规范管理问题 |
3.2.4 设施设备配套检查问题 |
3.2.5 事后应急措施执行问题 |
3.3 景区“行”方面的安全管理问题分析 |
3.3.1 政府相关部门履职问题 |
3.3.2 制度实施执行过程问题 |
3.3.3 相关人员规范管理问题 |
3.3.4 设施设备配套检查问题 |
3.3.5 事后应急措施执行问题 |
3.4 景区“游”方面的安全管理问题分析 |
3.4.1 政府相关部门履职问题 |
3.4.2 制度实施执行过程问题 |
3.4.3 相关人员规范管理问题 |
3.4.4 设施设备配套检查问题 |
3.4.5 事后应急措施执行问题 |
3.5 景区“购”方面的安全管理问题分析 |
3.5.1 政府相关部门履职问题 |
3.5.2 制度实施执行过程问题 |
3.5.3 相关人员规范管理问题 |
3.5.4 设施设备配套检查问题 |
3.5.5 事后应急措施执行问题 |
3.6 景区“娱”方面的安全管理问题分析 |
3.6.1 政府相关部门履职问题 |
3.6.2 制度实施执行过程问题 |
3.6.3 相关人员规范管理问题 |
3.6.4 设施设备配套检查问题 |
3.6.5 事后应急措施执行问题 |
4 阆中熊猫乐园景区安全管理建议 |
4.1 景区“吃”方面的安全管理建议 |
4.1.1 政府相关部门履职建议 |
4.1.2 制度实施执行过程建议 |
4.1.3 相关人员规范管理建议 |
4.1.4 设施设备配套检查建议 |
4.1.5 事后应急措施执行建议 |
4.2 景区“住”方面的安全管理建议 |
4.2.1 政府相关部门履职建议 |
4.2.2 制度实施执行过程建议 |
4.2.3 相关人员规范管理建议 |
4.2.4 设施设备配套检查建议 |
4.2.5 事后应急措施执行建议 |
4.3 景区“行”方面的安全管理建议 |
4.3.1 政府相关部门履职建议 |
4.3.2 制度实施执行过程建议 |
4.3.3 相关人员规范管理建议 |
4.3.4 设施设备配套检查建议 |
4.3.5 事后应急措施执行建议 |
4.4 景区“游”方面的安全管理建议 |
4.4.1 政府相关部门履职建议 |
4.4.2 制度实施执行过程建议 |
4.4.3 相关人员规范管理建议 |
4.4.4 设施设备配套检查建议 |
4.4.5 事后应急措施执行建议 |
4.5 景区“购”方面的安全管理建议 |
4.5.1 政府相关部门履职建议 |
4.5.2 制度实施执行过程建议 |
4.5.3 相关人员规范管理建议 |
4.5.4 设施设备配套检查建议 |
4.5.5 事后应急措施执行建议 |
4.6 景区“娱”方面的安全管理建议 |
4.6.1 政府相关部门履职建议 |
4.6.2 制度实施执行过程建议 |
4.6.3 相关人员规范管理建议 |
4.6.4 设施设备配套检查建议 |
4.6.5 事后应急措施执行建议 |
5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6)基于思想政治课程的中学生公共参与素养培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 研究背景 |
1. 教育发展趋势 |
2. 现实需要 |
(二)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意义 |
(三) 研究综述 |
1. 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相关研究 |
2. 公共参与的相关研究 |
(四)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 研究思路 |
2. 研究方法 |
一、公共参与:权利与责任 |
(一) 公共参与的内涵 |
(二) 公共参与——人的发展需要 |
1. 公共参与是个体作为人的权利与责任 |
2. 公共参与是人作为公民的责任与权利 |
3. 公共参与是人性提升的重要途径 |
二、作为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之一的公共参与素养 |
(一) 公共参与素养 |
1. 公共参与知识 |
2. 公共参与能力 |
3. 公共参与意识 |
(二) 培育中学生的公共参与素养是思想政治课程的重要任务 |
1. 培育公共参与素养是思想政治课程的性质要求 |
2. 组织公共参与是基于中学生成长的思想政治学科教学需要 |
三、中学生公共参与素养的培育现状 |
(一) 中学生公共参与素养的培育资源 |
1. 基于思想政治课程的培育资源 |
2. 基于综合实践课程的培育资源 |
(二) 中学生公共参与的现状及其问题分析 |
1. 中学生公共参与的现状 |
2. 中学生公共参与问题的教育分析 |
3. 小结 |
四、基于思想政治课程的中学生公共参与素养培育策略 |
(一) 提供有效的学习内容 |
1. 改进教科书的编写 |
2. 补充辅助性的教材 |
(二) 改进教师的教学实践 |
1. 转变教学观念 |
2. 改变教学方法 |
(三) 开展课内外的学科活动 |
1. 组织课堂探究活动 |
2. 开展学科研究性学习 |
五、中学生公共参与素养培育的课外辅助策略 |
(一) 学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提供公共参与平台 |
(二) 社区积极宣传组织,营造公共参与氛围 |
(三) 家长主动转变观念,提供公共参与支持和引导 |
六、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7)基于课堂教学改革的学校组织变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第一节 问题提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二节 核心概念界定 |
一、课堂教学改革 |
二、学校组织 |
三、学校组织变革 |
第三节 文献综述 |
一、组织变革 |
二、学校组织变革 |
三、组织变革、学校组织变革相关研究述评 |
第四节 研究设计 |
一、研究范式 |
二、理论假设 |
三、技术路线 |
第二章 课堂教学改革启动及学校环境关系改变 |
第一节 课堂教学改革启动及学校环境要素探究 |
一、变革决策理论探讨 |
二、学校与环境关系认识 |
三、影响课堂教学改革启动的学校环境要素 |
第二节 课堂教学改革启动及其学校环境要素影响 |
一、民进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启动及其学校环境要素影响 |
二、民创初中课堂教学改革启动及其学校环境要素影响 |
三、卓越高中课堂教学改革启动及其学校环境要素影响 |
四、课堂教学改革启动及其学校环境要素影响概要 |
第三节 课堂教学改革启动与学校环境管理策略及分析 |
一、课堂教学改革启动的校长行动策略 |
二、基于课堂教学改革启动的学校环境管理策略 |
三、课堂教学改革启动中校长、学校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变化 |
第三章 基于课堂教学改革的学校组织行为转变 |
第一节 学校教学系统重建的基本理论探究 |
一、教学系统重建的内涵与要素 |
二、现代教学改革论的基本观点 |
三、重建"主体性"教学价值 |
第二节 学校教学系统重建实践 |
一、民进小学"成长"教学系统重建 |
二、民创初中"大展示"教学系统重建 |
三、卓越高中"主体"教学系统重建 |
四、学校教学系统重建概要 |
第三节 学校教学系统重建策略及分析 |
一、教学系统重建的要素变化及关系 |
二、教学系统重建的策略 |
三、教学系统重建的组织影响 |
四、教学系统重建的组织诉求 |
第四章 基于课堂教学改革的学校管理系统改进 |
第一节 学校管理系统改进基本理论探究 |
一、学校管理系统改进的概念与内容 |
二、学校系统变革机理及主体教育管理观的理论辨析 |
三、科层控制与专业自治相平衡的实践理性 |
第二节 学校管理系统改进实践 |
一、民进小学"五环节"管理系统改进 |
二、民创初中"三横六纵一个圆"管理系统改进 |
三、卓越高中"一制三权"管理系统改进 |
四、学校管理系统改进概要 |
第三节 学校管理系统改进策略及分析 |
一、管理系统改进的策略 |
二、管理系统改进策略的机制 |
三、管理系统改进与教学系统重建关系分析 |
第五章 基于课堂教学改革的学校领导变革 |
第一节 学校领导变革基本理论探究 |
一、学校领导变革的概念与内容 |
二、学校领导变革的本质、必要性与可能性 |
三、走向"学习共同体"的学校改造 |
第二节 学校领导变革实践 |
一、民进小学"道德"领导变革 |
二、民创初中"学习导向"领导变革 |
三、卓越高中"专业"领导变革 |
四、学校领导变革概要 |
第三节 学校领导变革分析 |
一、领导变革的策略 |
二、领导变革的组织影响 |
三、领导变革实施原理 |
第六章 课堂教学改革引发学校组织变革系统分析 |
第一节 课堂教学改革引发学校组织变革的演进 |
一、课堂教学改革引发学校组织变革的过程 |
二、课堂教学改革引发学校组织变革演进分析 |
三、课堂教学改革引发学校组织变革演进的逻辑及启示 |
第二节 课堂教学改革何以引发学校组织变革 |
一、课堂教学改革引发学校组织变革关键因素相关性分析 |
二、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学校组织变革实施原则 |
第三节 课堂教学改革引发学校组织变革的模型 |
一、课堂教学改革引发学校组织变革模型建构 |
二、课堂教学改革引发学校组织变革模型动力分析 |
研究结论 |
结语 关于本研究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8)论技术性贸易措施及其法律应对(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1章 发达国家典型性的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的立法 |
1.1 美国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的立法 |
1.1.1 技术法规体系复杂性 |
1.1.2 标准制定的自愿性和分散性 |
1.1.3 合格评定采取“第三方”评定方式 |
1.1.4 SPS措施部际间相互协调 |
1.2 欧盟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的立法 |
1.2.1 技术法规占主导地位性 |
1.2.2 标准的双重性 |
1.2.3 合格评定程序必须符合欧盟指令和标准CE |
1.2.4 SPS措施预警高效灵敏 |
1.3 日本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的立法 |
1.3.1 技术法规涉及的技术标准强制性 |
1.3.2 标准的功利性和双向性 |
1.3.3 实施强制性和自愿性两种认证与合格评定程序 |
1.3.4 SPS措施的法律规制设置严密 |
第2章 我国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的立法 |
2.1 我国技术法规的立法 |
2.1.1 技术法规的定义 |
2.1.2 技术法规体系建设 |
2.2 我国标准的立法 |
2.2.1 标准的定义 |
2.2.2 标准的特点 |
2.3 我国合格评定程序的立法 |
2.3.1 合格评定程序的定义 |
2.3.2 合格评定程序制度 |
2.3.3 合格评定程序的机构设置与职能 |
2.4 与《SPS协定》有关的技术性贸易措施的立法 |
2.5 我国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
2.5.1 技术法规体系不完善 |
2.5.2 标准体系有缺陷 |
2.5.3 合格评定程序的认证体系不健全 |
2.5.4 SPS措施体系通报问题 |
第3章 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对中国的影响 |
3.1 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
3.1.1 对中国出口贸易影响的概述 |
3.1.2 2014年国外技术贸易措施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分析 |
3.2 我国遭遇有关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案例分析及对策 |
3.2.1 木质家具出口美国遭遇壁垒影响及对策 |
3.2.2 欧盟ErP指令和最新实施措施对机电产业影响及对策 |
3.2.3 日本“肯定列表制度”对中国农食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 |
3.3 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对中国的法律影响 |
3.3.1 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对中国法律的正面推动 |
3.3.2 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对中国法律的负面效应 |
第4章 我国应对技术性贸易措施的立法建议 |
4.1 完善我国的标准化法律制度 |
4.1.1 立足增强法律法规的技术可操作性 |
4.1.2 与标准化法律制度需要协调和统一 |
4.2 建立和完善技术法规 |
4.2.1 明确技术法规的法律地位 |
4.2.2 明晰技术法规体系的调整方向 |
4.3 完善合格评定体系 |
4.3.1 加快《合格评定法》法律出台 |
4.3.2 完善进出口商品认证法律制度问题 |
4.4 完善与环境有关的法律 |
4.4.1 健全环境贸易立法 |
4.4.2 完善环境标志和绿色包装制度 |
4.4.3 填补绿色补贴制度 |
4.5 推进制定《行业协会法》 |
4.6 完善有关质量的公域软法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研究成果 |
(9)基于“熟人型”社会资本的城中村治理 ——以上海市H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研究综述 |
三、本文核心分析概念:“熟人型”社会资本 |
四、研究方法与资料来源 |
五、逻辑结构与篇章安排 |
第一章 城中村“二元”社会结构及其治理模式的转型 |
第一节 城中村的形成及其“二元”社会结构特征 |
一、市场化下城中村的形成及其类型 |
二、城中村的“二元”社会结构特征 |
第二节 城市基层管理体制转型与城中村的治理 |
一、基层社会管理体制的转型 |
二、街居制背景下的城中村治理 |
第三节 城中村治理模式的转变 |
一、治理困境:行政性治理能量不足 |
二、城中村改造与社区化发展 |
第二章 “熟人型”社会资本与H村公共服务的委托代理 |
第一节 H村的行政化治理与社区化转型 |
一、H村的行政化治理 |
二、H村行政化治理的失效与社区化转型 |
第二节 回归熟人社会:H村公共服务的委托与代理 |
一、H村社区化建设中公共服务委托的考量 |
二、从“外地人”到“自己人”:外来精英的本地化嵌入 |
第三节 外来精英与“熟人型”社会资本再生产 |
第三章 “熟人型”社会资本与H村的社会治理 |
第一节 治理网络的形成与行政事务的转移 |
一、外来精英的组织化:来沪人员党群组织的建立 |
二、行政事务的转移:从党支部到综合服务站 |
第二节 “半正式”的组织化运作过程 |
一、来沪党员的组团式服务 |
二、卫生队、保安队的建立与管理 |
第三节 H村基于“熟人型”社会资本治理的效果 |
结语 基于“熟人型”社会资本治理的效度及其限度 |
一、“熟人型”社会资本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效度 |
二、“情”“法”之间:基于“熟人型”社会资本治理的限度 |
参考文献 |
后记 |
(10)南宁市食品安全监管中的公众参与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研究现状评价 |
1.3 研究意义 |
1.3.1 理论意义 |
1.3.2 实践意义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研究创新之处 |
第2章 公众参与食品安全监管的相关概念及理论分析 |
2.1 相关概念 |
2.1.1 食品安全的概念 |
2.1.2 公众参与 |
2.2 食品安全监管的相关理论 |
2.2.1 食品安全问题的产生与发展 |
2.2.2 公众参与食品安全监管的理论依据及实践动因 |
2.3 国内外食品安全监管中公众参与的经验及启示 |
2.3.1 国外公众参与食品安全监管中的经验及启示 |
2.3.2 国内公众参与食品安全监管中的经验及启示 |
第3章 南宁市公众参与食品安全监管现状及其问题分析 |
3.1 南宁市食品安全监管现状 |
3.1.1 南宁市近年来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 |
3.1.2 南宁市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不足 |
3.2 现状调查分析 |
3.2.1 调查的对象 |
3.2.2 调查的方法及问卷设计 |
3.2.3 公众参与食品安全监管的调查结果 |
3.2.4 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
3.3 南宁市食品安全监管中的公众参与机制存在的问题 |
3.3.1 公众参与食品安全监管渠道有限,沟通不畅 |
3.3.2 公众参与食品安全监管的意识不强 |
3.3.3 公众对食品的关注高,但参与率低 |
3.3.4 公众对食品安全的监管信任缺失 |
3.4 南宁市公众参与食品安全监管存在问题的原因 |
3.4.1 相关法律法规缺失 |
3.4.2 公众参与缺乏可操作的程序规范 |
3.4.3 公众受传统政治文化的影响导致缺乏参与意识 |
3.4.4 食品安全监管监管体制不健全 |
第4章 完善南宁市食品安全监管中公众参与机制的对策建议 |
4.1 优化公众参与的环境 |
4.1.1 完善食品安全信息公开制度 |
4.1.2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
4.1.3 建立公众参与的激励机制 |
4.2 畅通公众参与途径 |
4.2.1 投诉举报快速受理制度 |
4.2.2 创新运用网络技术 |
4.2.3 建立公众监督机制 |
4.3 降低公众参与成本 |
4.3.1 建立维权举报成本补偿机制 |
4.3.2 建立食品安全事故补偿基金和责任保险制度 |
4.4 提升公众参与意识和能力 |
4.4.1 加强公众参与宣传教育 |
4.4.2 重视公众参与价值 |
4.4.3 增强公众危机意识和应对技能 |
4.5 完善其他相关组织建设 |
4.5.1 加强消费者协会、行业协会建设 |
4.5.2 加强各种媒体的监督 |
4.5.3 信息平台建设 |
4.5.4 食品质量安全溯源系统的建设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目录 |
四、N市食品卫生监督现状及其问题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城乡结合部幼儿园家园合作研究 ——以Y市H幼儿园为例[D]. 贲龙云. 扬州大学, 2020(05)
- [2]幼儿家长对幼儿园教师信任的调查研究 ——以N市为例[D]. 杨晓飞. 江西师范大学, 2019(01)
- [3]我国网络外卖食品安全监管的法律问题研究[D]. 谢晨.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19(03)
- [4]基于抽检数据的漯河市食品安全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D]. 杨光. 华南农业大学, 2018(08)
- [5]阆中熊猫乐园景区安全管理问题分析及对策措施[D]. 常译文. 西南科技大学, 2018(08)
- [6]基于思想政治课程的中学生公共参与素养培育研究[D]. 谢颖. 浙江师范大学, 2017(07)
- [7]基于课堂教学改革的学校组织变革研究[D]. 贺新向. 华东师范大学, 2017(01)
- [8]论技术性贸易措施及其法律应对[D]. 阮海英. 华侨大学, 2016(04)
- [9]基于“熟人型”社会资本的城中村治理 ——以上海市H村为例[D]. 封云泽. 华东师范大学, 2016(10)
- [10]南宁市食品安全监管中的公众参与机制研究[D]. 田宏亮. 广西大学, 20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