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毫米波辐射对人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诱导凋亡的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谢宝真[1](2021)在《益气养阴法联合化疗治疗成人急性白血病的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Meta分析对比应用益气养阴法联合化疗和单用化疗治疗成人急性白血病(AL)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期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成人AL提供循证依据。方法:本研究通过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的方法,以客观缓解率、总生存期、中医证候改善有效率作为主要结局指标,综合比较了具有益气养阴功效中药汤剂、中药注射液联合化疗和单用化疗治疗成人AL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通过检索常用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Pub Med、Embase、中国知识资源总库(知网)、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网)及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等,获取相关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间为数据库建立至2020年10月31日。由2名评价员独立完成筛选,并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最后运用Rev Man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共纳入18个RCTs、1356例患者,样本量40-120不等,其中益气养阴类中药联合化疗组(试验组)672例,单纯化疗组(对照组)664例。其中有8个研究的干预措施是参麦注射液,余10项研究为中药汤剂。纳入试验的患者年龄跨度较大,分布在35-71岁之间。治疗周期不等,最短7天,最长达到了8周。对纳入研究根据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进行质量评价,均属于中高偏倚风险。根据改良Jadad量表进行评分,其中Jadad评分为4分的文献2篇,3分的16篇。2.Meta分析结果显示:主要结局指标方面,联合治疗组(n=627)较单纯化疗组(n=595)比较,提高了客观缓解率(≧PR)[RR1.21,95%CI(1.13,1.29)]。生存时间仅有2篇文献提及,由于数据不具体,故未进行Meta分析。联合治疗组(n=60)较单纯化疗组(n=60)对中医证候改善有效率[RR 1.87,95%CI(0.88,3.98)]无统计学意义。次要结局指标方面,联合治疗组(n=350)较单纯化疗组(n=328)提高外周血WBC[MD 0.80,95%CI(-0.18,1.78)]、HGB[MD 7.51,95%CI(-1.01,16.02)]、PLT[MD 10.77,95%CI(-0.49,22.04)],结果无统计学意义。安全性指标方面,联合治疗组(n=252)较单纯化疗组(n=225)减少肝损害[RR 0.29,95%CI(0.19,0.46)],减少肾损害[RR 0.50,95%CI(0.31,0.81)]。联合治疗组(n=126)较单纯化疗组(n=121)减少心脏损害[RR 0.43,95%CI(0.23,0.81)]。联合治疗组(n=194)较单纯化疗组(n=189)减轻胃肠道反应[RR 0.61,95%CI(0.48,0.76)],联合治疗组(n=228)较单纯化疗组(n=228)减少感染发生率[RR 0.55,95%CI(0.43,0.70)]。3.根据中药剂型、年龄及疾病阶段进行亚组分析,结果得出:非老年组的客观缓解率[RR 2.98,95%CI(2.02,4.39)]和老年组的客观缓解率[RR 1.54,95%CI(1.05,2.26)]均具有统计学意义;8个参麦注射液组(中药注射剂)客观缓解率[RR 1.09,95%CI(1.00,1.19)]结果无统计学意义,9个中药汤剂组的客观缓解率[RR 1.32,95%CI(1.20,1.46)]结果有统计学意义;2个复发、难治组的客观缓解率[RR 1.72,95%CI(1.15,2.57)]和16个初治组的客观缓解率[RR1.18,95%CI(1.10,1.26)]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4.本次纳入的RCT研究,均未实行盲法、分配隐匿,因此未对分组隐匿及盲法实行敏感性分析。17个研究报告了客观缓解率,以该指标进行发表偏倚检验,所有数据对称、集中分布在漏斗图内,故认为本次研究的文献不存在发表偏倚。5.通过对所纳入文献的干预中药进行手工统计,频次由高到低的中药为黄芪、甘草、天冬、太子参、生地、党参、女贞子、枸杞子。结论:Meta分析结果显示益气养阴法联合化疗治疗成人AL的疗效优于单纯化疗,同时可减少化疗毒副作用。但对于改善中医症状、提高外周血WBC、HGB、PLT无统计学意义。益气养阴类中药汤剂治疗成人AL疗效明确,推荐在辨证基础上应用大剂量黄芪以及甘草、太子参、党参、天冬、生地、女贞子、枸杞子等;但是由于入选的文献方法学质量中等,样本量偏小,大多盲法实施不明确,病例脱落的情况及原因大部分未提及,且干预的中药处方存在药味、剂量、疗程、剂型等不一致性的情况,导致无法得出明确的结论。以后仍需要大量设计严格、多中心、大规模的随机试验研究。
李美蓉[2](2020)在《减毒沙门氏菌VNP20009对急性白血病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指出急性白血病发病迅猛、耐药、易复发、复发后更难治、死亡率高,是白血病死亡最常见的疾病类型。随着近几十年药物研发和风险分类管理的不断改善,儿童急性白血病治疗得到了巨大进步,然而成年尤其是老年急性白血病患者的预后仍然较差,许多患者复发后治疗失败,最终死亡。目前,急性白血病的治疗仍以化疗为主。化疗失败或疾病复发时,才考虑进行骨髓移植或造血干细胞移植。然而,化疗副作用强,耐药易复发,经常导致治疗失败和死亡。骨髓或造血干细胞移植也存在供体难寻、手术费用高昂及手术过程痛苦难耐等问题,且仍存在一定复发风险。因此寻找副作用小、疗效可靠且经济的治疗新药具有重大意义。多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发生严重细菌感染后获得自发缓解的临床报道,结合目前关注度非常高的肿瘤细菌疗法,提示细菌疗法可能是治疗急性白血病的一个新方向。在多种用于肿瘤治疗研究的细菌中,沙门氏菌因其具有良好的肿瘤靶向性和抗肿瘤效果,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实体肿瘤治疗。但是沙门氏菌对血液肿瘤的治疗未见报道。经基因工程改造的减毒沙门氏菌VNP20009产生的内毒素毒力减少了5万倍,且其耐受性和安全性已在一期临床试验中得到证实,是研究细菌治疗急性白血病的理想菌株。本课题首次分别以小鼠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L1210、人源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细胞HL-60皮下移植瘤模型,和人源AML融合蛋白MLL-AF9驱动的系统性AML小鼠模型,评估了VNP20009对急性白血病的治疗效果,并探究了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体外细菌-细胞共培养实验结果表明,减毒沙门氏菌VNP20009呈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抑制多种急性白血病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2.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治疗实验结果表明,VNP20009能抑制急性白血病皮下移植瘤的生长。肿瘤组织苏木素&伊红染色和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Td T)d UTP Nick-End Labeling,TUNEL)免疫荧光结果表明VNP20009能显着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导致肿瘤中心区域细胞核破碎、DNA降解、胞膜解体,肿瘤组织大面积坏死。Western Blot检测肿瘤组织蛋白表明,VNP20009能显着上调促凋亡蛋白Bax、Cleaved-caspase-3及Cleaved-PARP的表达,诱导急性白血病细胞凋亡。3.MLL-AF9驱动的AML模型小鼠治疗实验结果表明,VNP20009显着抑制小鼠体内AML细胞的增殖;降低AML小鼠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其五分类数值,使其恢复至近正常生理水平;延长了AML小鼠的生存期。4.血清细胞因子与趋化因子检测及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表明,VNP20009一方面能上调抗肿瘤因子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血病抑制因子(Leukemia inhibitory factor,LIF)的产生,并降低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M-CSF)水平来抑制、杀伤肿瘤细胞;另一方面,显着上调分泌趋化因子C-X-C基序配体-10(C-X-C motif ligand-10,CXCL-10)和CC趋化因子配体-2(C-C motif ligand-2,CCL-2),招募并激活自然杀伤细胞和以CD4+为主的T淋巴细胞的增殖,杀伤、抑制白血病细胞增殖。VNP20009还能进一步刺激T淋巴细胞向CD4+IFN-γ+和CD8+IFN-γ+效应T淋巴细胞极化,释放IFN-γ,进一步维持、增强机体抗肿瘤免疫力抑制白血病细胞增殖。结论:减毒沙门氏菌VNP20009能显着抑制白血病细胞的增殖,并促进其凋亡,起到治疗和延缓白血病的作用。一方面VNP20009进入机体后,能够诱导多种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的分泌和多种免疫细胞的增殖,增强机体抗肿瘤免疫力,抑制和杀伤白血病细胞,延长AML小鼠生存期。另一方面移植瘤组织中线粒体促凋亡蛋白Bax、Cleaved-caspase-3和Cleaved-PARP的表达增加,提示VNP20009感染后可能通过线粒体凋亡途径诱导急性白血病细胞凋亡。该研究为急性白血病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策略和理论基础。
童建菁[3](2020)在《从肿瘤早期筛查到白杨素抗肿瘤机制的研究》文中认为1.目的(1)对PET/CT应用于健康体检人群的临床资料、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明确PET/CT是否适用于健康人群肿瘤的早期筛查。(2)应用荟萃分析方法综合评价18F-FDG PET和PET/CT在免疫功能正常PCNSL患者中的诊断价值。(3)探讨chrysin以端粒为靶点抑制NB4细胞增殖的具体机制。2.方法(1)通过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本院1572位健康人群行1602次PET/CT检查的临床资料、检查结果,来评价PET/CT对健康人群进行早期肿瘤筛查的利弊。(2)应用”PET&PCNSL”等检索词在Pub Med/MEDLINE、Embase和Cochrane等数据库检索截止于2016年7月16日发表的相关文献,根据纳入标准筛选符合条件的文献,评价18F-FDG PET和PET/CT在各研究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等各项数据,采用Stata软件和Meta-Disc软件进行数据分析。(3)通过1.CCK8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chrysin对正常细胞及肿瘤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2.Annexin V-FITC/PI法检测不同浓度chrysin引起的肿瘤细胞不同程度的凋亡;3.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浓度chrysin作用下,肿瘤细胞的细胞周期所发生的改变;4.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浓度chrysin作用下肿瘤细胞内ROS水平的改变;5.免疫荧光/端粒肽核酸荧光原位杂交法(IF/PNA-FISH)检测不同浓度chrysin作用下肿瘤细胞端粒功能障碍诱导损伤灶(TIF)的形成。6.用PNA-FISH检测不同浓度chrysin和ATO单独或联合作用下,肿瘤细胞端粒结构和数量的变化。3.结果(1)健康人群体检肿瘤的发现率是1.72%,大于50岁(2.74%),有肿瘤家族史(4.72%)和肿瘤标志物阳性(2.77%)的人群中肿瘤发现率更高(p<0.05)。PET/CT对肿瘤的发现率是1.44%,用于健康体检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是85.19%、99.68%、82.14%和99.75%。(2)共有包含129名患者的8篇文献纳入本荟萃分析。18F-FDG PET和PET/CT对PCNSL诊断的敏感度为0.88(95%CI:0.80-0.94),特异度为0.86(95%CI:0.73-0.94),阳性似然比(PLR)为3.99(95%CI:2.31-6.90),阴性似然比(NLR)为0.11(95%CI:0.04-0.32),合并诊断性比值(DOR)为33.40(95%CI:10.40-107.3)。此外,曲线下面积(AUC)和Q指数分别为0.9192和0.8525。(3)不同浓度chrysin处理NB4细胞24小时,NB4细胞增殖活性受到不同抑制,其中25.05u M的chrysin可以引起NB4细胞半数死亡,而此浓度下的chrysin对人体正常细胞MRC5增殖活性没有影响。同时,用不同浓度的chrysin和三氧化二砷(ATO)单独或联合处理NB4细胞24小时,可以引起NB4细胞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凋亡(p<0.05),这种凋亡以早期凋亡为主。细胞周期分析发现,ATO处理组以G2/M期阻滞为主,而chrysin处理组可以观察到亚G1峰。另外,用不同浓度的chrysin和ATO单独或联合处理NB4细胞24小时,可以引起NB4细胞不同程度的产生ROS和DNA损伤。不同于ATO,chrysin可以特异性增加端粒处的DNA损伤(p<0.05)。4.结论(1)鉴于PET/CT成本效益低,又有一定的放射损伤,因此不适用于一般人群的肿瘤筛查。但是,PET/CT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均较高,因此对于高危人群的肿瘤早期筛查有一定的意义。(2)18F-FDG-PET和PET/CT对于免疫功能正常PCNSL的诊断就有较高的准确性,可作为PCNSL的一种有价值的影像学诊断工具。(3)Chrysin对于NB4细胞具有抑制增殖,阻滞细胞周期并诱导凋亡的抗肿瘤作用。端粒极有可能是chrysin以ROS作为调节手段而使NB4细胞产生增殖抑制的作用靶点。
马皓月[4](2020)在《苏木乙酸乙酯部位经ROS介导的线粒体凋亡和分化机制抗急性髓系白血病作用研究》文中认为背景: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缩写为AML)主要是以骨髓和外周血中原始与幼稚髓性细胞增殖失控、凋亡受阻、分化障碍为主要特征。因急性髓系白血病致死率高,预后容易复发,而临床常用的化疗法副反应多、患者耐受力差,干细胞移植法配型困难、费用昂贵,故在规范的现代医学治疗基础上,从中药中寻找出替代性药物成为了新的治疗手段。苏木(Caesalpinia sappan L.)为豆科植物苏木的干燥芯材,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在传统上,苏木常被用于治疗例如破伤风、疼痛以及妇女凝血等疾病[1]。现代药理学将苏木用于肿瘤等疾病的治疗,但是其治疗白血病作用机制以及药效物质基础还未阐明。本研究拟对苏木乙酸乙酯部位抗急性髓系白血病有效部位与药效机制进行初步评价。目的:明确苏木抗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活性组分,并且阐明对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的抑制增殖,诱导凋亡及促进分化作用和初步机制。方法:(1)苏木抗急性髓系白血病活性组分的筛选苏木先经过水提后,用系统溶剂萃取法进行萃取,得到乙酸乙酯、石油醚、水饱和正丁醇与水四个部位;再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不同的部位进行组分分析,然后用SRB法检测苏木水提物以及其不同萃取部位对HL-60细胞的抑制率,明确苏木的有效部位。(2)苏木乙酸乙酯部位对诱导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生长抑制作用先用SRB法检测苏木乙酸乙酯部位(C-A-E)对不同细胞生长的影响,后用台盼蓝拒染法和甲基纤维素克隆形成实验来检测AML细胞的增殖能力以及克隆形成能力的影响。(3)苏木乙酸乙酯部位诱导线粒体途径细胞凋亡机制研究用流式细胞术结合Annexin V-FITC/PI双染分析C-A-E对HL-60和Kasumi-1细胞的凋亡水平,之后加入泛caspase抑制剂Z-VAD-FMK用SRB法检测细胞生长;再用JC-1法检测C-A-E对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用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色素c的释放;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苏木乙酸乙酯提取物对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pro-caspase 3、cleaved-caspase 3、pro-caspase 9、cleaved-caspase 9的表达,并且用caspase 3、caspase 9活性试剂盒检测活性。(4)苏木乙酸乙酯部位诱导线粒体分裂机制研究用SRB法检测加入线粒体分裂抑制剂Mdivi-1以及线粒体分裂激活剂FCCP后的细胞存活,之后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C-A-E对线粒体分裂蛋白Fisl、Mff的影响,再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加入Mdivi-1对C-A-E诱导凋亡的影响,然后用免疫荧光法检测了 Drpl的易位。(5)苏木乙酸乙酯部位对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分化及周期的影响先用瑞氏吉姆萨染色法检测C-A-E对AML细胞分化形态的影响,之后用硝基四氮唑蓝(NBT)-还原活性实验检测AML细胞NBT 阳性细胞率。再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A-E对细胞分化标记物CD11b和CD14表达以及细胞周期,最后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C-A-E对周期蛋白的影响。(6)活性氧对苏木乙酸乙酯部位诱导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凋亡和分化的影响为研究活性氧(ROS)是否参与了 C-A-E诱导的细胞凋亡,首先要检查C-A-E对细胞ROS产生的影响,之后,C-A-E和活性氧清除剂(NAC)合用,以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后继续检测分化标记物CD11b和CD14的表达以及细胞周期。(7)苏木乙酸乙酯部位对AML-NOD/SCID小鼠模型的作用将NOD/SCID小鼠进行X射线照射,尾静脉注射HL-60细胞,构建AML-NOD/SCID小鼠模型。考察小鼠的脏器指数、生存时间,用全自动动物血液分化仪检测小鼠的血液生理指标,再用HE染色检测小鼠的肝脾浸润,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CD45表达情况。结果:(1)苏木水提物及其乙酸乙酯部位具有显着抑制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作用SRB法检测的结果显示,苏木水提物对HL-60细胞有着明显的存活率抑制作用(IC50=0.26mg/mL);用系统溶剂萃取法对苏木水提物进行分离后,SRB法检测的结果显示,和其他三个部位比较,C-A-E对HL-60细胞的存活表现出了最显着抑制作用(IC50=0.19 mg/mL),再用HPLC法对苏木不同提取部位分别进行检测分析,测定结果显示了 C-A-E主要含quercetin、brazilin、protosappanin B、sappanone B、4-o-hydroxybrazilin 等成分。(2)苏木乙酸乙酯部位抑制AML细胞的生长测定了 C-A-E对其他不同AML细胞的抑制作用。发现C-A-E以浓度依赖性方式有效的抑制了 HL-60和Kasumi-1细胞生长,而对U937、K562、OCI-AML3和MV-4-11细胞中则显示出了相对弱的活性。克隆形成试验表明C-A-E的处理明显减少了 HL-60及Kasumi-1细胞集落的数量及大小。(3)苏木乙酸乙酯部位诱导AML细胞线粒体途径凋亡流式细胞仪测定的结果显示C-A-E浓度依赖性地诱导HL-60与Kasumi-1细胞凋亡,与此同时,泛caspase抑制剂Z-VAD-FMK也明显逆转了 C-A-E诱导的细胞死亡。C-A-E还明显降低MMP水平并且显着的促进细胞色素c从线粒体中的释放。Western blotting的结果显示C-A-E明显诱导了 Bax表达并且降低了Bcl-2表达。而且C-A-E显着降低了 pro-caspase 3与pro-caspase 9的水平,也提高了 cleaved-caspase 3 与 cleaved-caspase 9 的水平。(4)苏木乙酸乙酯部位诱导AML细胞的线粒体分裂以Mdivi-1预处理明显减弱了 C-A-E对HL-60细胞的细胞存活的抑制作用和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C-A-E以浓度依赖性方式上调Mff与Fis1的表达。免疫荧光法结果也表明,线粒体中Drp1的水平显着增强。(5)苏木乙酸乙酯部位诱导AML细胞周期阻滞及促进分化瑞氏吉姆萨染色法表明在C-A-E处理的AML细胞中观察到了典型的分化形态特征,之后NBT还原法测定又显示C-A-E处理使NBT 阳性细胞率以浓度依赖性的增加。而且C-A-E在AML细胞中增加了分化标志物CD11b和CD14的表达。此外C-A-E还诱导了 G2/M期周期阻滞,并且上调了周期蛋白CDK1、CyclinB1的表达。(6)ROS参与了苏木乙酸乙酯部位诱导的AML细胞线粒体凋亡、周期及分化C-A-E处理后增加了 AML细胞的细胞内ROS水平。用ROS清除剂NAC预处理能够明显减轻C-A-E对AML的细胞存活的抑制作用。更加重要的是,以NAC预处理能够明显减低C-A-E诱导的AML细胞凋亡。与此同时,NAC预处理还明显降低了 C-A-E对分化标记物CD14和CD11b水平的增强作用。另外,NAC还显着减少了 C-A-E诱导的G2/M期周期阻滞。(7)苏木乙酸乙酯部位在NOD/SCID小鼠中显示出抗AML活性C-A-E组的患病小鼠在给药的第35天后停止死亡,模型组的小鼠则继续死亡直至第40天实验结束。血液的生理参数测定显示,C-A-E组中,白细胞计数显着减少。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C-A-E处理减少了 CD45在脾脏、肝脏及骨髓中的表达。此外,C-A-E还明显降低了肝脾肿大,改善了骨髓细胞的比例。结论:C-A-E具有明显的抑制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作用,通过激活线粒体凋亡通路诱导细胞凋亡并促进线粒体分裂,还促进了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分化,诱导G2/M期周期阻滞。C-A-E诱导的凋亡、分化和周期阻滞是由ROS介导。同时,C-A-E能明显延长患病小鼠的生存时间,改善生存状态,延缓疾病病程,表现出其具有抗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作用。
葛婷雯[5](2019)在《金属硫蛋白对三氧化二砷和肥胖共同诱导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三氧化二砷是临床常见的抗肿瘤药物,其主要应用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以及乳腺癌等实体瘤的治疗,并且其在实体肿瘤治疗策略中的应用目前已被广泛研究。但其在应用过程中引起的心脏毒性,严重阻碍了治疗方案的实施。与此同时,随着人们物质水平的逐渐提高,肥胖诱导的心脏损伤在临床也十分常见。不幸的是肿瘤患者也常常存在肥胖诱发的心脏损伤,这对选择三氧化二砷作为抗肿瘤治疗方案造成了极大的限制。金属硫蛋白是一种有效的内源性抗氧化剂,可有效保护心肌细胞免受氧化应激损伤,故本研究的目的旨在证明金属硫蛋白在肥胖和治疗剂量三氧化二砷的双重打击下,是否可以保护心肌细胞,抑制心脏毒性的发生。方法:金属硫蛋白心脏特异性高表达转基因小鼠与同种系野生型对照组小鼠,在4周龄时开始暴露于高脂饮食和正常对照饮食。4个月后进行糖耐量实验,检测暴露于高脂饮食的小鼠是否出现肥胖和胰岛素抵抗。随后尾静脉注射三氧化二砷(5mg/kg/day),持续1个月后处死各组小鼠,收集心脏组织,检测细胞凋亡、氧化应激、炎症反应与纤维化等各项分子指标。结果:单纯肥胖小鼠模型中,没有金属的参与不能启动MT的保护机制。三氧化二砷单因素打击下,MT可抑制氧化应激反应,并可通过抑制P53信号通路和细胞三大凋亡途径保护心肌细胞凋亡。同时,也可抑制NF-kB信号通路的活化,从而使其下游的炎症因子,趋化分子和黏附分子的分泌减少,从而进一步抑制巨噬细胞的招募。双重因素打击下,心肌细胞氧化应激损伤和其导致的细胞凋亡、炎症反应更重,同时肥胖增加了三氧化二砷诱导心肌细胞纤维化的敏感性,使心肌纤维化提早出现。但双重打击下,MT对心肌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也更强。结论:金属硫蛋白对三氧化二砷及合并肥胖的双重打击诱导的心肌损伤有保护作用。但在无金属离子参与的条件下,单纯MT高表达对肥胖诱导的心肌损伤无保护作用。
张芮铭[6](2019)在《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发热患者舌象分析及雄黄对NB4白血病细胞线粒体凋亡因子Bcl-2、Bax、Cyt-C、AIF表达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以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为研究对象,希望从中医特有的“理、法、方、药”系统角度,进一步探索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中医病因病机和临床治疗方药。1.从中医“理、法、方、药”中“理、法”的角度,本研究选取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发热老年患者的中医证型及舌象特征为切入点,以期达到能够更精确的阐述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中医病因病机,为中医临床辨证施治提供一定的依据;2.同时又从中医“理、法、方、药”中“方、药”的角度,本研究选取在临床实验中对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有较好治疗作用的中药雄黄(As4S4)作为切入点,通过其对NB4白血病细胞中线粒体介导的凋亡蛋白Cyt-C、Bcl-2、AIF、Bax表达的影响作用,来探索雄黄对线粒体介导的凋亡过程的靶向调节作用,为雄黄靶向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提供一定的实验证据,以期为开发研制新型中药寻求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1.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发热患者舌象特点的研究分析:筛选复合入选条件的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老年发热患者(门诊就诊或住院时间:2013年1月-2018年2月),拟观察病例80例,其中低热组(腋下体温大于等于37℃,小于38℃)40例,中高热组(腋下体温大于等于38℃)40例。急性髓系白血病的诊断参照《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第三版,主编:张之南、沈悌)相关的诊断标准,中医证型参照《白血病证型诊断标准(试行方案)》(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学会血液病专业委员会提出)和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血液科制定的《虚劳(急性白血病)中医诊治方案》(2012年版试行版)。分析其中医证型并如实填写舌象观察表(见附录),详细观察记录患者的舌象特点舌象的内容包括:舌体颜色、舌体形状、舌苔颜色、舌苔厚度、舌苔性质等方面。2.中药雄黄(As4S4)对NB4细胞中线粒体介导的凋亡因子的Bcl-2、Bax、Cyt-C、AIF表达影响:(1)运用CCK-8法检测雄黄在梯度浓度、不同作用时间下对数生长期的NB4细胞的增值影响,并检测出相应的IC50值。(2)雄黄作用于对数生长期的NB4细胞(72h、0.075mg/ml As4S4),运用免疫荧光法检测检测其线粒体介导的凋亡相关因子Bcl-2、Bax、Cyt-C、AIF的表达水平。(3)培养NB4细胞株,雄黄在梯度浓度、不同作用时间下作用于对数生长期的NB4细胞,运用Western-blot法检测线粒体介导的凋亡相关因子Bcl-2、Bax、Cyt-C、AIF的表达水平。结果:1.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发热患者舌象特点的研究分析:(1)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低热患者在中医证型上多为气阴两虚型23例(57.5%),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中高热患者在中医证型上多为毒热炽盛型28例(70.0%);(2)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发热患者低热组中舌色出现频率最高的是淡白舌16例(40.0%),依次降低为淡红舌10例(25.0%),红舌7例(17.5%),暗紫舌7例(17.5%),绛舌0例(0%);舌形出现频率最高的是正常舌体20例(50.0%),依次降低为肿胀舌12例(30.0%),瘦瘪舌5例(12.5%),短缩舌3例(7.5%);舌苔厚度出现频率最高的是少苔20例(50%),依次降低为:薄苔8(20.0%),厚苔7例(17.5%),无苔5例(12.5%);舌苔颜色出现频率最高的是白色21例(52.5%),依次降为:黄色12例(30.0%),灰色4例(10.0%),黑色3例(7.5%);舌苔性质出现频率最高的是燥苔23(57.5%),依次降低为;润苔10例(25.0%),腻苔7例(17.5%)。(3)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发热患者中高热组舌色频率最高的是绛舌19例(47.5%),依次降低为红舌7例(17.5%),暗紫舌6例(15%),淡红舌5例(12.5%),淡白舌3例(7.5%);舌形出现频率最高的是瘦瘪舌19例(47.5%),依次降低为正常舌体14例(35.0%),短缩4例(10.0%),肿胀舌3例(7.5%);舌苔厚度出现频率最高的是少苔18例(45%),依次降低为薄苔9例(22.5%),无苔7例(17.5%),厚苔6例(15.0%);舌苔颜色出现频率最高的是黄色21例(52.5%),依次降低为白色9例(22.5%),黑色7例(17.5%),灰色3例(7.5%);舌苔性质出现频率最高的是燥苔28例(70.0%),依次降低为:腻苔6例(15.0%),润苔6例(15.0%)。2.中药雄黄(As4S4)对NB4细胞中线粒体介导的凋亡因子的Bcl-2、Bax、Cyt-C、AIF表达影响:(1)CCK-8结果:雄黄(As4S4)可抑制处于对数生长期的急性髓系早幼粒细胞NB4细胞株的增殖,并与作用的时间和浓度呈正相关性,实验组与对照组结果比较,呈差异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2)免疫荧光法结果:雄黄(As4S4)能使NB4细胞株内与线粒体介导的凋亡相关蛋白Bcl-2的表达下调,Cyt-C、AIF、Bax的表达上调,与对照组比较,呈显着性差异(P<0.01),有统计学意义。(3)Western-blot法结果:雄黄(As4S4)能使NB4细胞株内与线粒体介导的凋亡相关蛋白Bcl-2的表达下调,Cyt-C、AIF、Bax的表达上调,与对照组比较有一定差异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1)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低热患者在中医证型上多为气阴两虚型,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中高热患者在中医证型上多为毒热炽盛型;(2)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低热患者舌象临床主要表现为舌色淡白、舌体正常、少苔、舌苔白、燥苔,其舌象多符合气阴两虚型舌象;(3)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中高热患者舌象临床主要表现为舌色绛、舌体瘦瘪、少苔、舌苔黄、燥苔,其舌象多符合毒热炽盛型舌象;2.雄黄(As4S4)单药在研究中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抗白血病细胞活性,对急性髓系早幼粒细胞NB4细胞株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并能使NB4细胞株内与线粒体介导的凋亡相关蛋白Bcl-2的表达下调,Cyt-C、AIF、Bax的表达上调,结果提示线粒体很可能是雄黄促进NB4细胞凋亡的重要靶点。
张明发,沈雅琴[7](2019)在《苦参碱类生物碱抗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性白血病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文中认为苦参碱类生物碱对人红白血病K562细胞、TF-1细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HL-60细胞、NB4细胞、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THP-1细胞、白血病KG1a干细胞、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和辐射引起的骨髓造血畸变细胞等均有抑制增殖并诱导分化和凋亡的作用。其诱导分化和凋亡及抑制增殖的作用机制是多方面的,与下调原癌基因c-myc、β-链蛋白、生存素表达和端粒酶活性以及上调半胱天冬酶活性和白血病细胞表面分化抗原CD11b、CD15表达有关。苦参碱类生物碱上调白血病细胞表面自然杀伤细胞活化受体NKG2D的配体表达,能提高白血病细胞对自然杀伤细胞的敏感性。综述苦参碱类生物碱抗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性白血病的药理作用文献,并对其研究进展做了分析。
尹婷[8](2019)在《青蒿琥酯联合三氧化二砷诱导NB4细胞凋亡的线粒体通路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研究以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NB4为研究对象,探讨青蒿琥酯与三氧化二砷联合应用对NB4细胞凋亡的影响。通过检测青蒿琥酯与三氧化二砷联合应用对NB4细胞的增殖、周期、凋亡、线粒体膜电位、线粒体内活性氧、相关mRNA以及相关蛋白的影响,探讨青蒿琥酯与三氧化二砷联合应用能否通过激活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NB4的线粒体凋亡途径而诱导细胞凋亡。方法1.青蒿琥酯与三氧化二砷联合应用对NB4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噻唑蓝法检测青蒿琥酯以及三氧化二砷单独与联合作用于NB4细胞后,对NB4细胞增殖的影响并计算其半数抑制浓度。2.青蒿琥酯与三氧化二砷联合应用对NB4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青蒿琥酯以及三氧化二砷单独与联合作用于NB4细胞后,对NB4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3.青蒿琥酯与三氧化二砷联合应用对NB4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JC-1法检测青蒿琥酯以及三氧化二砷单独与联合作用于NB4细胞后,对NB4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4.青蒿琥酯与三氧化二砷联合应用对NB4细胞线粒体内活性氧的影响MitoSOX法检测青蒿琥酯以及三氧化二砷单独与联合作用于NB4细胞后,对NB4细胞线粒体内活性氧物质的影响。5.青蒿琥酯与三氧化二砷联合应用对NB4细胞的相关mRNA影响qRT-PCR检测青蒿琥酯以及三氧化二砷单独与联合作用于NB4细胞后,对NB4细胞Bax与Bcl-2的mRNA转录影响。6.青蒿琥酯与三氧化二砷联合应用对NB4细胞的相关蛋白影响Western blot检测青蒿琥酯以及三氧化二砷单独与联合作用于NB4细胞后,对 NB4 细胞 Bax、Bcl-2、Caspase-3、Caspase-9 以及 Cyt-C 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1.青蒿琥醋与三氧化二砷联合应用对NB4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青蒿琥酯以及三氧化二砷单独作用于NB4细胞后,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并具有浓度依赖性(P<0.05),联合用药后较各自单用药的效果更加明显(P<0.05)。2.青蒿琥酯与三氧化二砷联合应用影响NB4细胞周期和凋亡的情况青蒿琥酯与三氧化二砷联合应用作用于NB4细胞后,与对照组相比,细胞G0-G1期比例明显升高(P<0.05),细胞凋亡比例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P<0.05)。3.青蒿琥酯与三氧化二砷联合应用影响NB4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情况青蒿琥酯与三氧化二砷联合应用作用于NB4细胞后,与对照组比较,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表达明显下降(P<0.05)。4.青蒿琥酯与三氧化二砷联合应用对NB4细胞线粒体内活性氧的影响青蒿琥酯与三氧化二砷联合应用作用于NB4细胞后,与对照组比较,细胞线粒体内活性氧物质的含量明显升高(P<0.05)。5.青蒿琥酯与三氧化二砷联合应用影响NB4细胞有关mRNA的情况青蒿琥酯与三氧化二砷联合应用作用于NB4细胞后,与对照组比较,NB4细胞内Bcl-2 mRNA的转录明显下降(P<0.05),Bax的mRNA的转录明显升高(P<0.05)。6.青蒿琥酯与三氧化二砷联合应用影响NB4细胞有关蛋白的情况青蒿琥酯与三氧化二砷联合应用作用于NB4细胞后,与对照组相比,NB4细胞内Bcl-2蛋白表达明显下调(P<0.05),Bax、Caspase-3、Caspase-9以及Cyt-C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结论1.青蒿琥酯与三氧化二砷联合应用对NB4细胞增殖具有抑制作用,并能诱导细胞凋亡,具有一定的体外抑制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的作用。2.将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是青蒿琥酯与三氧化二砷联合应用抑制细胞增殖的可能作用机制之一。3.青蒿琥酯与三氧化二砷联合应用诱导NB4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线粒体凋亡信号通路而诱导细胞凋亡。4.青蒿琥酯与三氧化二砷联合应用作用NB4,使线粒体内ROS浓度的升高、Bcl-2蛋白表达的下调、Bax蛋白表达的上调,可能与NB4线粒体凋亡通路的调节因素有关。
王超雨[9](2019)在《新型全人源化CD47单抗抗白血病效应及调控CD47表达的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Acute myeloid leukemia)是急性白血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疾病类型,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虽然有些患者对于化疗很敏感,但是由于AML高度异质性以及老年患者合并症的存在导致多数患者长期生存偏差。AML患者难治/复发的根源在于患者体内存在白血病干细胞或者微小残留病灶,控制甚至治愈AML的途径应该是清除患者体内白血病干细胞。因此,临床迫切期望高效低毒副作用的新药出现,为临床医师的临床用药选择提供更多的帮助。CD47,也称为整合素相关蛋白,属于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成员,分子量大小约为50kDa,是广泛表达于各种细胞膜表面的跨膜蛋白。CD47可以与信号调节蛋白α(SIRPα,signal regulatory proteinα)、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thrombospondin-1)、TSP-2结合介导许多细胞功能,包括白细胞黏附和迁移、T细胞活化、凋亡和吞噬等。其中CD47与SIRPα结合介导的抑制吞噬细胞吞噬活性尤为重要。CD47免疫检查点抑制剂(CD47靶点单克隆抗体)可以阻断CD47与SIRPα的结合,抑制性信号被解除,可以重新激活吞噬细胞功能,吞噬消除恶性或死亡细胞。既往研究已经初步证实,在多种肿瘤中,CD47靶点单克隆抗体或者SIRPα靶点单克隆抗体均可以发挥很好地抗肿瘤效应。众多研究发现CD47普遍高表达于各种恶性肿瘤细胞,但是很少有研究探究何种分子机制导致CD47异常高表达。本研究旨在探讨国产CD47靶点单克隆抗体体内外抗AML效应,并初步探讨导致CD47异常高表达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为改善AML治疗效果提供参考依据。研究方法:利用流式法检测21例临床确诊为AML患者和多种AML细胞系CD47表达水平。提取小鼠骨髓来源单核细胞和人外周血来源单核细胞经体外定向诱导分化为巨噬细胞。利用免疫荧光法和流式法检测国产CD47单抗增强巨噬细胞体外吞噬效应的现象,利用Annexin V/PI法检测国产CD47单抗对于AML细胞凋亡的影响,利用流式法检测国产CD47单抗对于AML细胞增殖的影响。选用NOG重度免疫缺陷小鼠作为荷瘤小鼠,指数期增长的U937经尾静脉注射构建AML模型,腹腔注射用药探究体内抗AML效应。通过Western blot和PCR方法,初步探究导致AML细胞高表达CD47的机制。研究结果:与正常骨髓细胞相比较,AML患者和细胞系普遍高表达CD47。本研究随机选取的21例患者中,所有患者的CD47表达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其中17例CD47的表达量高于正常组的2倍。健康对照组MFI为628.3(范围为446-884),AML组MFI为3430.6(范围为952-9310)。与IgG4相比,国产CD47单抗处理细胞后,0H、24H、48H和72H细胞增殖数并没有降低,Annexin V/PI法检测细胞凋亡率也并没有增多。流式法发现3种国产CD47单克隆抗体均可以很好地结合AML细胞,进一步研究发现国产CD47单克隆抗体可以竞争性拮抗原研CD47单克隆抗体的结合位点,为未来临床药物的推广应用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基础。体外实验发现:对于高表达CD47的细胞系,国产CD47单抗可以增强巨噬细胞对此类细胞的吞噬清除,而对于低表达CD47的细胞系则无此效应。国产CD47单抗可以促进巨噬细胞对于原代AML细胞的吞噬消除。体内实验同样可以发现国产CD47单抗可以显着延长小鼠生存期。通过Western blot和PCR法,我们初步探讨了一下导致AML细胞表面高表达CD47的可能机制,令人欣喜的是,我们发现缺氧诱导因子1与CD47的过表达存在明显的相关性。研究结论:国产CD47靶点单克隆抗体可以通过阻断CD47/SIRPα信号通路重新激活巨噬细胞功能,增强巨噬细胞对AML细胞的吞噬清除。另外本研究初步发现缺氧诱导因子可以调控CD47的表达。
庄韵[10](2018)在《葛根总黄酮和青蒿琥酯体外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的实验研究》文中提出第一部分葛根总黄酮体外调控NB4细胞凋亡及自噬的实验研究研究目的葛根总黄酮(PRF)是中药葛根的总黄酮提取物,课题组前期研究证实PRF对多种白血病细胞株有增殖抑制和诱导凋亡的作用,可能与JNK活化有关,其中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NB4细胞最为明显。因此,本研究进一步以NB4细胞为研究对象,探讨较低浓度PRF诱导NB4细胞凋亡抑或自噬的作用及可能的分子机制。实验方法1.0、10、30、50μg/mlPRF体外作用于NB4细胞24,48,72h,MTT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周期,凋亡率及线粒体膜电位等。2.0、10、30、50μg/ml lRF体外作用于NB4细胞48h,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凋亡相关的蛋白caspase-9,cleaved-PARP,cleaved-caspase-3,MAPKs家族蛋白中p38,ERK和JNK,以及JNK通路磷酸化蛋白p-JNK,p-c-Jun,p-MKK4,自噬相关蛋白p62,Beclinl和LC3等蛋白表达。3.30μg/ml PRF分别联合自噬抑制剂3-MA和自噬激动剂雷帕霉素,western blot检测凋亡蛋白PARP和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4.0、1、5、10μg/ml PRF体外作用于NB4细胞48h,FCM检测细胞表面标记CD33,CD15和CD11b的表达。结果1.MTT结果显示10、30、50μg/ml PRF显着抑制NB4细胞增殖,呈明显的时间、浓度依赖性,48h增殖抑制率分别是42.12%±4.20%,66.79%±6.23%,82.09%±2.3 6%。2.FCM结果显示0、10、30、5μg/ml PRF处理48h引起NB4细胞凋亡率分别为6.81%,9.27%,14.74%和31.91%,呈浓度依赖性增加;线粒体膜电位的检测,显示各组JC-1聚合体分别为94.25%,88.41%,78.77%和61.10%,而各组JC-1单体分别为5.75%,11.59%,21.08%和38.87%。3.FCM检测细胞周期显示G1期比例增加,10、30、50μg/ml PRF分别是46.47%,53.05%和60.81%,而G2期比例降低,分别是21.90%,15.55%和9.71%。4.Western blot法对凋亡标志蛋白的检测发现PRF上调caspase-9,cleaved-PARP和cleaved-caspase-3的表达,对Bc12家族蛋白的检测显示抗凋亡蛋白Bcl-xL和Bcl-2表达降低,促凋亡蛋白Bax表达上调;检测MAPKs家族蛋白发现PRF对p38和ERK表达没有明显影响,但下调JNK蛋白表达,继而检测JNK通路的磷酸化表达显示PRF引起p-JNK,p-c-Jun和p-MKK4表达上调。5.Western blot法检测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发现10、30、50μg/ml PRF引起NB4细胞的Beclinl和LC3 II表达上调,而p62表达下调。进一步采用30μg/ml PRF分别联合自噬抑制剂3-MA或自噬激动剂雷帕霉素,发现联合3-MA组cleaved-PARP和cleaved caspase-3较单药组表达增加,而联合雷帕霉素组表达降低。6.采用FCM对细胞表面抗原的分析显示,更低浓度(1、5、10μg/ml)PRF能增加NB4细胞表面CD11b和CD15的表达,降低CD33表达阳性率。结论10-50μg/ml PRF能有效抑制NB4细胞增殖,阻滞细胞周期于G1期,诱导细胞凋亡;PRF诱导NB4细胞凋亡过程伴有线粒体膜电位降低,p-JNK、p-MKK4和p-c-Jun蛋白上调。同时PRF诱导NB4细胞凋亡过程中伴有自噬水平升高,检测到LC3 II表达上调且p62表达下调,分别联合3-MA或雷帕霉素结果提示PRF作用NB4细胞引起自噬水平升高起抗凋亡作用;1、5、10μg/mlPRF还能一定程度诱导NB4细胞向成熟粒细胞分化。第二部分青蒿琥酯体外抗NB4,HL-60及NB4-R1细胞的实验研究研究目的青蒿琥酯(ART)是青蒿素的半合成衍生物,对多种血液肿瘤表现出抗肿瘤效应。本研究拟探讨ART对NB4,HL-60和NB4-R1细胞的作用和可能机制。实验方法1.0、2、10、20μg/mlART体外处理NB4,HL-60和NB4-R1细胞12、24、48h,MTT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2.0、2、10、20μg/ml ART体外处理NB4,HL-60和NB4-R1 细胞24h,TUNEL染色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3.0、2、10、20μg/ml ART体外处理NB4,HL-60和NB4-R1 细胞24h,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9,caspase-3,PARP,自噬相关蛋白p62,Beclin1,MAPKs 家族蛋白 p-p38,p-ERK,p-JNK,JNK,p-ATF-2,p-MKK4,PI3K/AKT/mTOR通路蛋白p-AKT,p-mTOR,FOX03a,内质网应激蛋白IRE1α的表达。结果1.MTT结果显示2、10、20μg/ml ART作用NB4,HL-60和NB4-R1三种细胞系12、24、48h后,细胞增殖显着受抑,且与时间、浓度呈正比。2.采用TUNEL染色观察1Oμg/ml ART处理48h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NB4,HL-60和NB4-R1三种细胞均表现出明显的TUNEL阳性率增高。3.FCM检测细胞凋亡率显示2、10、20μg/mlART能明显增加NB4,HL-60和NB4-R1三种细胞的凋亡率,NB4各组凋亡率分别为5.09%、13.81%、33.71%,NB4-R1分别为9.06%、14.75%、29.59%,HL-60分别为12.18%、23.91%、53.28%呈明显的浓度依赖性。4.Westemblot结果显示2、10、20μg/mlART对NB4,HL-60和NB4-R1三种细胞都有上调cleaved caspase-3,cleaved PRAP和caspase-9表达的作用,并下调pro-caspase-3表达。5.对MAPKs家族蛋白的检测发现2、10、20μg/mlART在这三个细胞系中都能引起p-JNK,p-ATF-2和p-MKK4表达增加,JNK表达降低。不同的是ART在NB4细胞中对p-p38和p-ERK表达没有明显影响,但在HL-60和NB4-R1细胞中上调p-p38和p-ERK的表达。6.Western blot检测PI3K/AKT/mTOR通路蛋白表达显示2、1 0、20μg/ml ART抑制了三种细胞的p-AKT和p-mTOR的表达,并引起FOX03a表达增加。7.Western blot检测p62和LC3 Ⅱ表达和内质网应激蛋白显示2、10、20μμg/ml ART在NB4和HL-60细胞中引起IRE1α以及p62和LC3Ⅱ同时表达上调,但在NB4-R1细胞中未见此变化。结论2、10、20μg/mlART能有效抑制NB4,HL-60和NB4-R1细胞增殖,诱导凋亡发生,其过程伴有p-JNK、p-ATF-2和p-MKK4表达上调,抑制p-AKT、p-mTOR表达,上调FOXO3a表达有关。ART在NB4和HL-60细胞还能引起LC3Ⅱ和p62以及内质网应激蛋白表达上调,而在NB4-R1细胞并未发现类似改变,是否与维甲酸耐药相关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二、毫米波辐射对人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诱导凋亡的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毫米波辐射对人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诱导凋亡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益气养阴法联合化疗治疗成人急性白血病的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资料与方法 |
1 文献纳入标准 |
2 排除标准 |
3 文献检索 |
4 资料筛选 |
5 数据提取 |
6 文献的偏倚风险评估及质量评价 |
7 数据分析 |
结果 |
1 检索结果 |
2 入选研究的基本特征 |
2.1 研究人群 |
2.2 干预措施 |
2.3 结局指标 |
2.4 偏倚及文献质量评价 |
3 Meta 统计分析结果 |
3.1 主要结局指标 |
3.2 次要结局指标 |
3.3 安全性指标 |
3.4 亚组分析 |
3.5 发表偏倚 |
3.6 敏感性分析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益气养阴法治疗急性白血病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2)减毒沙门氏菌VNP20009对急性白血病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白血病概述 |
1.1.1 白血病的定义及常见症状 |
1.1.2 白血病的发现及分类 |
1.1.3 白血病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
1.1.4 白血病流行病学 |
1.1.5 白血病的治疗 |
1.2 白血病自发性缓解与细菌感染 |
1.3 细菌抗肿瘤研究 |
1.3.1 细菌抗肿瘤研究历程 |
1.3.2 细菌抗肿瘤的优势 |
1.3.3 细菌抗肿瘤的应用前景 |
1.4 沙门氏菌抗肿瘤研究 |
1.4.1 沙门氏菌有效靶向肿瘤 |
1.4.2 沙门氏菌介导肿瘤细胞自我死亡 |
1.4.3 沙门氏菌减少肿瘤转移 |
1.4.4 沙门氏菌诱发宿主抗肿瘤免疫反应 |
1.4.5 沙门氏菌增强肿瘤化疗敏感性 |
1.4.6 沙门氏菌联合治疗进一步促进了肿瘤的消退 |
1.4.7 沙门氏菌的遗传学改造 |
1.4.8 沙门氏菌可作为递呈肿瘤治疗分子载体 |
1.5 减毒沙门氏菌VNP20009的研究 |
1.5.1 减毒沙门氏菌VNP20009的构建及遗传特点 |
1.5.2 减毒沙门氏菌VNP20009的生物分布特性 |
1.5.3 减毒沙门氏菌VNP20009的毒理学评价 |
1.5.4 减毒沙门氏菌VNP20009的抗肿瘤研究 |
1.6 课题研究思路、目的、意义及内容 |
1.6.1 研究思路 |
1.6.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6.3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VNP20009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的体内外生长抑制作用及机制研究 |
2.1 引言 |
2.2 实验材料 |
2.2.1 菌株及细胞株 |
2.2.2 实验动物及饲养 |
2.2.3 试剂与耗材 |
2.2.4 主要试剂的配制 |
2.2.5 仪器设备 |
2.3 实验方法 |
2.3.1 沙门氏菌VNP20009的制备 |
2.3.2 细胞培养 |
2.3.3 细菌-细胞体外共培养实验 |
2.3.4 Annexin V-PE/7-ADD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 |
2.3.5 L1210皮下瘤模型建立 |
2.3.6 动物分组与给药治疗 |
2.3.7 石蜡切片的制备 |
2.3.8 石蜡切片苏木素&伊红(H&E)染色分析 |
2.3.9 石蜡切片缺口末端标记(TUNEL)免疫荧光分析 |
2.3.10 总蛋白的提取 |
2.3.11 蛋白浓度测定 |
2.3.12 Western Blot检测目标蛋白 |
2.3.13 统计学分析 |
2.4 研究结果 |
2.4.1 VNP20009 体外抑制L1210/Jurkat细胞增殖 |
2.4.2 VNP20009 体外诱导L1210/Jurkat细胞凋亡 |
2.4.3 VNP20009治疗L1210细胞荷瘤小鼠体重和活动未见异常 |
2.4.4 VNP20009抑制L1210皮下移植瘤生长 |
2.4.5 VNP20009引起L1210皮下移植瘤组织坏死 |
2.4.6 VNP20009诱导L1210皮下移植瘤细胞凋亡 |
2.4.7 VNP20009治疗L1210皮下移植瘤凋亡蛋白表达量升高 |
2.5 讨论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VNP20009对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的体内外生长抑制作用及机制研究 |
3.1 引言 |
3.2 实验材料 |
3.2.1 菌株及细胞株 |
3.2.2 实验动物 |
3.2.3 主要试剂与耗材 |
3.2.4 主要试剂的配制 |
3.2.5 主要仪器设备 |
3.3 实验方法 |
3.3.1 沙门氏菌VNP20009的制备 |
3.3.2 细胞培养 |
3.3.3 细菌-细胞体外共培养实验 |
3.3.4 Annexin V-PE/7-ADD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 |
3.3.5 HL-60皮下瘤模型建立 |
3.3.6 动物分组与给药治疗 |
3.3.7 石蜡切片的制备 |
3.3.8 石蜡切片苏木素&伊红(H&E)染色分析 |
3.3.9 石蜡切片缺口末端标记(TUNEL)免疫荧光分析 |
3.3.10 总蛋白的提取 |
3.3.11 蛋白浓度测定 |
3.3.12 Western Blot检测目标蛋白 |
3.3.13 统计学分析 |
3.4 研究结果 |
3.4.1 VNP20009体外抑制HL-60细胞增殖 |
3.4.2 VNP20009体外诱导HL-60细胞凋亡 |
3.4.3 VNP20009治疗HL-60细胞荷瘤小鼠体重和活动情况无异常 |
3.4.4 VNP20009抑制HL-60皮下移植瘤生长 |
3.4.5 VNP20009引起HL-60皮下移植瘤组织坏死 |
3.4.6 VNP20009诱导HL-60皮下移植瘤细胞凋亡 |
3.4.7 VNP20009治疗HL-60皮下移植瘤组织凋亡蛋白表达量增加 |
3.5 讨论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VNP20009 对系统性MLL-AF9 驱动型AML小鼠的治疗作用及免疫激活研究 |
4.1 引言 |
4.2 实验材料 |
4.2.1 菌株及细胞 |
4.2.2 实验动物 |
4.2.3 主要试剂与耗材 |
4.2.4 主要试剂的配制 |
4.2.5 主要仪器设备 |
4.3 实验方法 |
4.3.1 沙门氏菌VNP20009的制备 |
4.3.2 沙门氏菌VNP20009的组织分布 |
4.3.3 MLL-AF9 驱动型AML白血病细胞的复苏 |
4.3.4 MLL-AF9 驱动型AML白血病细胞小鼠尾静脉注射造模 |
4.3.5 抗凝全血样本的采集 |
4.3.6 血清样本的采集 |
4.3.7 MLL-AF9 驱动型AML小鼠外周血中白血病细胞(GFP+)检测 |
4.3.8 血涂片瑞氏-吉姆萨染色 |
4.3.9 小鼠外周血细胞分类计数 |
4.3.10 原代脾脏单细胞悬液的制备 |
4.3.11 原代骨髓单细胞悬液的制备 |
4.3.12 原代白血病细胞红细胞裂解处理 |
4.3.13 原代白血病细胞的冻存 |
4.3.14 MLL-AF9 驱动型AML小鼠分组与给药治疗 |
4.3.15 细胞因子与趋化因子的测定 |
4.3.16 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分子 |
4.3.17 流式细胞术检测胞内细胞因子的表达 |
4.3.18 统计学分析 |
4.4 研究结果 |
4.4.1 VNP20009小鼠组织分布情况 |
4.4.2 MLL-AF9 驱动型AML小鼠模型的构建 |
4.4.3 VNP20009 治疗MLL-AF9 驱动型AML小鼠体重未见明显异常 |
4.4.4 VNP20009 抑制MLL-AF9 驱动型AML小鼠外周血中白血病细胞的增殖 |
4.4.5 VNP20009 抑制MLL-AF9 驱动型AML小鼠脾脏中白血病细胞的增殖 |
4.4.6 VNP20009 影响MLL-AF9 驱动型AML小鼠外周血细胞的分布 |
4.4.7 NP20009对MLL-AF9驱动型AML主要器官重量的影响 |
4.4.8 VNVNP20009 延长MLL-AF9驱动型 AML小鼠生存期 |
4.4.9 VNP20009调节MLL-AF9驱动型 AML小鼠血清细胞因子&趋化因子的分泌 |
4.4.10 VNP20009调节MLL-AF9驱动型 AML小鼠血清细胞因子&趋化因子的分泌 |
4.4.11 VNP20009 激活 MLL-AF9驱动型 AML 小鼠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的增殖 |
4.4.12 VNP20009 促进 MLL-AF9 驱动型 AML 小鼠脾脏中 IFN-γ+效应T淋巴细胞的极化 |
4.5 讨论 |
4.6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结论 |
创新之处 |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3)从肿瘤早期筛查到白杨素抗肿瘤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引言 |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18)F-FDG PET/CT在健康人群肿瘤筛查中的应用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第二部分 荟萃分析 ~(18)F-FDG PET和PET/CT对免疫功能正常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诊断价值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第三部分 基础研究 白杨素抑制M3型白血病细胞NB4增殖的机制研究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致谢 |
(4)苏木乙酸乙酯部位经ROS介导的线粒体凋亡和分化机制抗急性髓系白血病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苏木抑制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活性组分的筛选 |
1 仪器与材料 |
1.1 仪器设备 |
1.2 实验材料 |
1.3 主要溶液的配制 |
2 实验方法 |
2.1 水提物的制备 |
2.2 系统溶剂萃取法 |
2.3 HPLC-MS/MS分析各提取部位 |
2.4 活性测试 |
2.5 统计学分析 |
3 实验结果 |
3.1 苏木组分的分离 |
3.2 HPLC分析各提取部位 |
3.3 HPLC-MS/MS分析苏木乙酸乙酯部位 |
3.4 苏木水提物降低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的存活率 |
3.5 苏木不同部位对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
4 实验讨论 |
5 实验结论 |
第二章 苏木乙酸乙酯部位抑制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生长研究 |
1 仪器与材料 |
1.1 仪器设备 |
1.2 实验材料 |
1.3 主要溶液的配制 |
2 实验方法 |
2.1 细胞培养 |
2.2 细胞存活性测定 |
2.3 细胞增殖能力测定 |
2.4 克隆形成能力测定 |
2.5 统计学分析 |
3 实验结果 |
3.1 苏木乙酸乙酯部位对人正常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
3.2 苏木乙酸乙酯部位对不同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
3.3 苏木乙酸乙酯部位抑制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的增殖 |
3.4 苏木乙酸乙酯部位抑制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的克隆形成 |
4 实验讨论 |
5 实验结论 |
第三章 苏木乙酸乙酯部位激活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线粒体途径凋亡机制研究 |
1 仪器与材料 |
1.1 仪器设备 |
1.2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2.1 细胞培养 |
2.2 细胞存活性测定 |
2.3 细胞凋亡能力测定 |
2.4 细胞总蛋白的提取与浓度测定 |
2.5 蛋白表达测定 |
2.6 免疫荧光检测相关蛋白表达 |
2.7 caspase 3和caspase 9的活性测定 |
2.8 线粒体膜电位(MMP)的测定 |
2.9 统计学分析 |
3 实验结果 |
3.1 苏木乙酸乙酯提取物可诱导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的凋亡 |
3.2 苏木乙酸乙酯部位调控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 |
3.3 苏木乙酸乙酯部位通过caspase依赖途径诱导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凋亡 |
3.4 Z-VAD-FMK逆转苏木乙酸乙酯部位诱导的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凋亡 |
3.5 苏木乙酸乙酯部位促进细胞色素C出线粒体 |
3.6 苏木乙酸乙酯部位降低线粒体膜电位 |
3.7 苏木乙酸乙酯部位升高了caspase 3及caspase 9活性 |
4 实验讨论 |
5 实验结论 |
第四章 苏木乙酸乙酯部位对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线粒体分裂的影响 |
1 仪器与材料 |
1.1 仪器设备 |
1.2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2.1 细胞培养 |
2.2 细胞存活性测定 |
2.3 蛋白表达测定 |
2.4 免疫荧光检测相关蛋白表达 |
2.5 凋亡检测 |
2.6 统计学分析 |
3 实验结果 |
3.1 苏木乙酸乙酯部位介导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分裂 |
3.2 线粒体分裂抑制剂Mdivi-1逆转苏木乙酸乙酯部位诱导的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凋亡 |
3.3 苏木乙酸乙酯部位调控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线粒体分裂相关蛋白的表达 |
3.4 苏木乙酸乙酯部位促Drp1线粒体转位 |
4 实验讨论 |
5 实验结论 |
第五章 苏木乙酸乙酯部位促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周期阻滞及分化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
1 仪器与材料 |
1.1 仪器设备 |
1.2 实验材料 |
1.3 主要溶液的配制 |
2 实验方法 |
2.1 细胞培养 |
2.2 细胞周期测定 |
2.3 细胞总蛋白的提取与浓度测定 |
2.4 蛋白表达的测定 |
2.5 细胞分化形态学测定 |
2.6 细胞分化能力测定 |
2.7 分化标记物CD11b和CD14表达的测定 |
2.8 统计学分析 |
3 实验结果 |
3.1 苏木乙酸乙酯部位诱导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的细胞周期阻滞 |
3.2 苏木乙酸乙酯部位调控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周期相关蛋白的表达 |
3.3 苏木乙酸乙酯部位诱导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分化 |
3.4 苏木乙酸乙酯部位增加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NBT阳性细胞率 |
3.5 苏木乙酸乙酯部位诱导细胞分化标记物CD11b和CD14的表达 |
4 实验讨论 |
5 实验结论 |
第六章 活性氧介导苏木乙酸乙酯部位诱导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凋亡与分化作用研究 |
1 仪器与材料 |
1.1 仪器设备 |
1.2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2.1 细胞培养 |
2.2 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ROS水平 |
2.3 细胞存活性测定 |
2.4 蛋白表达测定 |
2.5 免疫荧光检测相关蛋白表达 |
2.6 凋亡检测 |
2.7 细胞周期测定 |
2.8 细胞分化测定 |
2.9 统计学分析 |
3 结果 |
3.1 苏木乙酸乙酯部位增加HL-60细胞ROS水平 |
3.2 ROS清除剂逆转苏木乙酸乙酯部位对HL-60细胞凋亡诱导作用 |
3.3 ROS清除剂逆转苏木乙酸乙酯部位诱导细胞分化标记物CD11b和CD14的表达 |
3.4 ROS清除剂逆转苏木乙酸乙酯部位诱导G2/M期周期阻滞的影响 |
4 实验讨论 |
5 实验结论 |
第七章 苏木乙酸乙酯部位对AML-NOD/SCID小鼠的影响 |
1 仪器与材料 |
1.1 仪器设备 |
1.2 实验材料 |
1.3 主要溶液的配制 |
2 实验方法 |
2.1 AML-NOD/SCID小鼠模型的构建以及分组与处理 |
2.2 血常规检测 |
2.3 病理学检查 |
2.4 免疫组化测定 |
2.5 统计计学分析 |
3 实验结果 |
3.1 苏木乙酸乙酯部位对AML-NOD/SCID模型小鼠行为学及肝脾的影响 |
3.2 苏木乙酸乙酯部位延长AML-NOD/SCID模型小鼠的生存时间 |
3.3 苏木乙酸乙酯部位恢复AML-NOD/SCID模型小鼠血液相关指标的水平 |
3.4 苏木乙酸乙酯部位减轻AML-NOD/SCID模型小鼠肝脾浸润 |
3.5 苏木乙酸乙酯部位降低AML-NOD/SCID模型小鼠肝脾中CD45的表达 |
4 实验讨论 |
5 实验结论 |
全文总结 |
创新点及意义 |
思考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硕士学位期间科研工作汇报 |
中英文缩略名词对照表 |
(5)金属硫蛋白对三氧化二砷和肥胖共同诱导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第2章 综述 |
2.1 三氧化二砷作为抗癌药物及其潜在机制 |
2.2 三氧化二砷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
2.3 三氧化二砷与实体肿瘤 |
2.3.1 肺癌 |
2.3.2 乳腺癌 |
2.3.3 前列腺癌 |
2.3.4 胃癌 |
2.3.5 宫颈癌 |
2.3.6 膀胱癌 |
2.3.7 胰腺癌 |
2.3.8 鼻咽癌 |
2.3.9 卵巢癌 |
2.4 三氧化二砷诱导心脏毒性的病理表现及机制 |
2.4.1 细胞凋亡 |
2.4.2 离子通道的功能变化 |
2.4.3 氧化应激 |
2.4.4 炎症反应与纤维化 |
2.5 肥胖患者心肌脏病理表现及机制 |
2.5.1 结构和功能性心肌改变 |
2.5.2 心肌代谢低物的改变 |
2.5.3 炎症反应 |
2.5.4 内皮功能障碍 |
2.5.5 异位脂质蓄积 |
2.6 金属硫蛋白的功能及保护心脏的可能机制 |
2.6.1 金属硫蛋白对抗线粒体凋亡 |
2.6.2 金属硫蛋白对抗内质网应激 |
2.6.3 金属硫蛋白对抗氧化应激 |
第3章 金属硫蛋白对心肌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
3.1 材料和方法 |
3.1.1 材料 |
3.1.2 实验方法 |
3.2 实验结果 |
3.2.1 高脂喂养和三氧化二砷对小鼠生理指标的影响 |
3.2.2 金属硫蛋白对小鼠心肌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 |
3.2.3 金属硫蛋白可抑制P53 介导的细胞凋亡 |
3.2.4 金属硫蛋白保护细胞凋亡的机制——死亡受体途径 |
3.2.5 金属硫蛋白保护细胞凋亡的机制——内质网途径 |
3.2.6 金属硫蛋白保护细胞凋亡的机制——线粒体途径 |
3.3 讨论 |
3.4 结论 |
第4章 金属硫蛋白对心肌细胞氧化应激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
4.1 材料和方法 |
4.1.1 材料 |
4.1.2 实验方法 |
4.2 实验结果 |
4.2.1 金属硫蛋白保护心肌细胞的氧化应激损伤 |
4.2.2 金属硫蛋白对心肌细胞抗氧化酶的影响 |
4.3 讨论 |
4.4 结论 |
第5章 金属硫蛋白对心肌细胞炎症及纤维化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
5.1 材料和方法 |
5.1.1 材料 |
5.1.2 实验方法 |
5.2 实验结果 |
5.2.1 金属硫蛋白对NF-κB炎症信号通路的抑制作用 |
5.2.2 金属硫蛋白对细胞因子及粘附分子的抑制作用 |
5.2.3 金属硫蛋白对心脏巨噬细胞浸润的抑制作用 |
5.2.4 金属硫蛋白对心肌纤维化的保护作用 |
5.3 讨论 |
5.4 结论 |
第6章 结论与课题实用和创新性 |
6.1 结论 |
6.2 课题实用和创新性 |
6.2.1 实用性 |
6.2.2 创新性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6)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发热患者舌象分析及雄黄对NB4白血病细胞线粒体凋亡因子Bcl-2、Bax、Cyt-C、AIF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发热患者的舌象特点研究分析 |
1 临床研究资料 |
1.1 研究对象 |
1.2 诊断标准 |
1.3 中医辨证分型 |
1.4 病例入选及排除标准 |
1.5 舌象判定标准 |
2 研究内容和方法 |
2.1 研究内容 |
2.2 统计方法 |
3 研究结果 |
3.1 证型分布 |
3.2 舌色分布 |
3.3 舌形分布 |
3.4 舌苔厚度分布 |
3.5 舌苔颜色分布 |
3.6 舌苔性质分布 |
雄黄(As_4S_4)对NB4白血病细胞线粒体凋亡因子Bcl-2、Bax、Cyt-C、AIF表达的影响 |
1 实验材料 |
1.1 细胞株 |
1.2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2.1 细胞培养 |
2.2 实验药品处理 |
2.3 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 |
2.4 免疫荧光法检测雄黄影响NB4白血病细胞线粒体相关凋亡因子Bcl-2、Bax、Cyt-C、AIF表达水平的结果 |
2.5 Western-blot检测雄黄对NB4白血病细胞线粒体相关凋亡因子Bcl-2、Bax、Cyt-C、AIF表达水平的影响 |
2.6 统计学方法 |
3 研究结果 |
3.1 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 |
3.2 免疫荧光法检测雄黄影响NB4白血病细胞线粒体相关凋亡因子Bcl-2、Bax、Cyt-C、AIF表达水平的结果 |
3.3 Western-blot检测雄黄影响NB4 白血病细胞线粒体相关凋亡因子Bcl-2、Bax、Cyt-C、AIF表达水平的结果 |
讨论 |
1 中医对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研究概述 |
1.1 对急性髓系白血病病名的认识 |
1.2 对急性髓系白血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
1.3 对急性髓系白血病的辨证分型与治法治则 |
1.4 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诊疗策略 |
1.5 中医舌象舌诊的历史渊源 |
1.6 中医舌象舌诊的现代化研究 |
1.7 急性髓系白血病老年发热患者的舌象特点研究结果的讨论分析 |
2 线粒体介导的相关凋亡因子及过程研究 |
2.1 线粒体凋亡通路 |
2.2 Bcl-2与细胞凋亡的相关研究 |
2.3 Bax与细胞凋亡的相关研究 |
2.4 Cyt-C与细胞凋亡的相关研究 |
2.5 AIF与细胞凋亡的相关研究 |
3 中药雄黄(As_4S_4)研究背景分析 |
4 中药雄黄(As_4S_4)对急性早幼粒白血病NB4细胞中线粒体介导的凋亡相关因子Bcl-2、Bax、Cyt-C、AIF表达影响的分析 |
5 总结与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中医对急性白血病的研究进展概况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论文着作 |
(7)苦参碱类生物碱抗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性白血病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HL-60细胞 |
2 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NB4细胞 |
3 抗急性髓性白血病M6型人红白血病TF-1细胞 |
4 抗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型THP-1细胞 |
5 抗急性髓性白血病KG1a干细胞 |
6 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 |
7 抗辐射引起的骨髓造血细胞畸变 |
8 结语 |
(8)青蒿琥酯联合三氧化二砷诱导NB4细胞凋亡的线粒体通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名词对照表 |
文献综述 |
1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概述及治疗情况 |
2 三氧化二砷与白血病的治疗 |
3 青蒿琥酯抗肿瘤的药理作用研究 |
前言 |
实验材料 |
1 细胞株 |
2 药物与试剂 |
3 仪器与设备 |
实验方法 |
1 细胞培养 |
2 受试药物的配制 |
3 MTT法测定ART对NB4细胞活力的影响 |
4 MTT法检测ATO对NB4细胞活力的影响 |
5 MTT法检测联合用药对NB4细胞活力的影响 |
6 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布 |
7 Annexin V-FITC/PI双染法分析细胞凋亡 |
8 JC-1法检测线粒体膜电位(MMP)变化 |
9 MitoSOX法测定线粒体内活性氧物质(ROS)含量 |
10 qRT-PCR测定有关mRNA转录 |
11 Western blotting测定蛋白表达 |
12 统计分析 |
实验结果 |
1 ART对NB4细胞活力的影响 |
2 ATO对NB4细胞活力的影响 |
3 联合用药对NB4细胞活力的影响 |
4 药物对细胞周期的影响 |
5 药物对细胞凋亡的影响 |
6 药物对细胞线粒体膜电位(MMP)的影响 |
7 药物对细胞线粒体内活性氧物质(ROS)的影响 |
8 青蒿琥酯与三氧化二砷联合应用对相关mRNA转录的影响 |
9 青蒿琥酯与三氧化二砷联合应用对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9)新型全人源化CD47单抗抗白血病效应及调控CD47表达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方法 |
一、新型全人源化CD47单克隆抗体阻断CD47-SIRPα信号通路,促进巨噬细胞吞噬AML细胞 |
1.1 对象和方法 |
1.1.1 AML细胞系 |
1.1.2 病例对象 |
1.1.3 实验小鼠 |
1.1.4 巨噬细胞原代细胞来源 |
1.1.5 主要实验试剂 |
1.1.6 主要实验仪器 |
1.1.7 主要实验试剂配制 |
1.1.8 细胞培养和冻存方法 |
1.1.9 原代巨噬细胞提取和培养 |
1.1.10 巨噬细胞吞噬AML的体外实验 |
1.1.11 Western Blot(蛋白质印记) |
1.1.12 Trizol法提取细胞RNA |
1.1.13 RNA逆转录为c DNA |
1.1.14 qRT-PCR检测mRNA表达水平 |
1.1.15 免疫组化 |
1.1.16 统计学分析 |
1.2 结果 |
1.2.1 AML患者白血病细胞上CD47的表达 |
1.2.2 AML细胞系上CD47的表达 |
1.2.3 CD47表达水平对AML患者预后的影响 |
1.2.4 国产新型全人源化CD47单克隆抗体对AML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
1.2.5 国产新型全人源化CD47单克隆抗体抗原结合位点 |
1.2.6 国产新型全人源化CD47单克隆抗体体外抗AML效应 |
1.2.7 AML小鼠模型的构建 |
1.2.8 国产新型全人源化CD47单克隆抗体体内抗AML效应 |
1.3 讨论 |
1.4 小结 |
二、AML中调控CD47异常表达的分子机制 |
2.1 对象和方法 |
2.1.1 实验对象和材料 |
2.1.2 实验方法 |
2.1.3 统计学分析 |
2.2 结果 |
2.2.1 乏氧诱导CD47mRNA水平高表达 |
2.2.2 乏氧诱导HIF-1α和CD47蛋白质水平高表达 |
2.2.3 课题延伸 |
2.3 讨论 |
2.4 小结 |
全文结论 |
论文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综述 一种新的固有免疫检查点-CD47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10)葛根总黄酮和青蒿琥酯体外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一、中医对白血病的认识概述 |
二、中药及中药提取物治疗白血病研究 |
三、葛根中西医研究概论 |
四、青蒿素及其衍生物抗肿瘤作用的研究概述 |
1. 青蒿素及其衍生物概述 |
2. 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的抗肿瘤机制 |
3. 青蒿素及其类似物与其他抗肿瘤药物联合 |
4. 青蒿素及其衍生物抗肿瘤的临床试验 |
五、自噬在肿瘤中的研究概况 |
1. 自噬与肿瘤 |
2. p62介导自噬降解途径 |
3. 凋亡与自噬 |
4. 自噬在肿瘤治疗方面的应用 |
六、JNK通路调控自噬和凋亡 |
1. JNK通路概述 |
2. JNK与细胞凋亡 |
2.1 JNK参与外源性凋亡途径 |
2.2 JNK参与内源性凋亡途径 |
3. JNK与自噬性细胞死亡 |
4. JNK与Bcl-2介导自噬与凋亡 |
七、NB4与HL-60细胞概述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一、葛根总黄酮体外对NB4细胞凋亡作用的实验研究 |
1. 实验目的 |
2. 实验材料 |
1.1 细胞培养 |
1.2 主要试剂 |
1.3 主要仪器设备 |
1.4 药物的配制 |
3. 实验方法与步骤 |
3.1 MTT实验 |
3.2 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 |
3.3 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 |
3.4 Western blot实验 |
3.5 统计处理 |
4. 实验结果 |
4.1 PRF对NB4细胞呈增殖抑制作用 |
4.2 PRF影响NB4细胞周期进程、细胞凋亡率及线粒体膜电位 |
4.3 PRF对凋亡标志性蛋白表达的影响 |
4.4 PRF对Bcl2家族蛋白表达的影响 |
4.5 PRF诱导NB4细胞凋亡过程MAPKs家族蛋白的表达 |
4.6 PRF诱导NB4细胞凋亡中磷酸化JNK通路 |
5. 讨论 |
6. 小结 |
二、葛根总黄酮体外诱导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株自噬和分化实验研究 |
1. 实验目的 |
2. 实验材料 |
2.1 细胞培养 |
2.2 主要试剂 |
2.3 主要仪器设备 |
2.4 主要试剂及药物的配制 |
3. 方法与步骤 |
3.1 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达CD11b、CD15、CD33表达 |
3.2 Western blot分析NB4细胞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 |
3.3 统计分析 |
4. 实验结果 |
4.1 PRF诱导NB4细胞自噬 |
4.2 PRF诱导NB4细胞自噬与凋亡的关系 |
4.3 低剂量PRF能一定程度的诱导NB4细胞分化 |
5. 讨论 |
6. 小结 |
三、青蒿琥酯体外抗NB4,NB4-R1和HL-60的实验研究 |
1. 实验目的 |
2. 实验材料 |
2.1 细胞培养 |
2.2 主要试剂及药物的配制 |
2.3 主要仪器设备 |
3. 方法与步骤 |
3.1 MTT实验 |
3.2 FCM实验 |
3.3 TUNEL染色实验 |
3.4 Western blot实验 |
3.5 统计处理 |
4. 实验结果 |
4.1 ART对NB4,NB4-R1和HL-60细胞株增殖的影响 |
4.2 ART对NB4,NB4-R1和HL-60细胞形态学的改变 |
4.3 ART诱导NB4,NB4-R1和HL-60细胞凋亡 |
4.4 ART对MAPKs家族蛋白表达的影响 |
4.5 ART对PI3K/AKT/mTOR通路的作用 |
4.6 ART诱导内质网应激反应 |
4.7 ART对自噬相关蛋白表达的作用 |
5. 讨论 |
6. 小结 |
结论 |
创新点 |
不足与展望 |
附录 中英文缩写对照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四、毫米波辐射对人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诱导凋亡的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1]益气养阴法联合化疗治疗成人急性白血病的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D]. 谢宝真.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9)
- [2]减毒沙门氏菌VNP20009对急性白血病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D]. 李美蓉. 华南理工大学, 2020
- [3]从肿瘤早期筛查到白杨素抗肿瘤机制的研究[D]. 童建菁. 上海交通大学, 2020(01)
- [4]苏木乙酸乙酯部位经ROS介导的线粒体凋亡和分化机制抗急性髓系白血病作用研究[D]. 马皓月. 西南大学, 2020(01)
- [5]金属硫蛋白对三氧化二砷和肥胖共同诱导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D]. 葛婷雯. 吉林大学, 2019(02)
- [6]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发热患者舌象分析及雄黄对NB4白血病细胞线粒体凋亡因子Bcl-2、Bax、Cyt-C、AIF表达的影响[D]. 张芮铭.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9(06)
- [7]苦参碱类生物碱抗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性白血病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张明发,沈雅琴. 抗感染药学, 2019(04)
- [8]青蒿琥酯联合三氧化二砷诱导NB4细胞凋亡的线粒体通路的研究[D]. 尹婷.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9(12)
- [9]新型全人源化CD47单抗抗白血病效应及调控CD47表达的机制研究[D]. 王超雨. 天津医科大学, 2019(02)
- [10]葛根总黄酮和青蒿琥酯体外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的实验研究[D]. 庄韵.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