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手术治疗

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手术治疗

一、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手术治疗(论文文献综述)

刘栋[1](2021)在《不同手术入路对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患者复位内固定效果的影响比较》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不同手术入路对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患者复位内固定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自2017年2月至2020年5月接诊的106例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53例。两组均予以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其中A组采取外侧扩大入路,B组采取内、外侧小切口联合入路;随访12个月,记录两组术中及术后各项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恢复工作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12个月的B觟hler角、Gissane角、跟骨长度、宽度、高度,使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的踝-后足评分评价患肢功能。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获得随访;两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恢复工作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手术时间长于A组,术中出血量少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55%,低于A组的20.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2个月的B觟hler角、Gissane角、跟骨长度、宽度、高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2个月患肢功能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侧扩大入路与内、外侧小切口联合入路手术治疗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的复位内固定效果相当,后者在减少并发症发生具有优势,值得临床予以重视应用。

王怀东,石海浪,张浩,裴海波,王斌,马拓,何鹏,张富军[2](2021)在《外侧撑开技术联合跗骨窦入路微创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文中提出目的研究外侧撑开器辅助下复位联合跗骨窦入路与单纯跗骨窦入路微创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2016年6月~2018年6月符合入选标准的62例Sander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32例,采用外侧撑开器辅助下复位联合跗骨窦入路微创内固定)与对照组(30例,采用单纯跗骨窦入路微创内固定)。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B?hler角、Gissane角及其改善值;并使用VAS评分、AOFAS评分、SF-36量表评价疗效。结果 6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观察组手术时间平均(60.8±7.6)min(52~80 min),对照组手术时间平均(70.1±9.4)min(58~84 min);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59,P=0.000)。观察组未出现感染、皮肤坏死病例,1例患者出现创伤性关节炎;对照组1例患者出现感染,2例出现皮肤坏死,2例出现创伤性关节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骨折愈合时间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t=0.149,P=0.882)。两组患者在末次随访时Gissane角、B?hler角均较术前变化明显(P<0.05);两组间比较,观察组较对照组B?hler角及Gissane角恢复更多(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VAS评分较术前显着改善(P<0.05);观察组AOFAS评分及SF-36量表评分均较对照组高,VAS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外侧撑开技术联合跗骨窦入路微创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复位效果好、并发症少等优点。

洪浩,俞光荣[3](2021)在《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手术治疗进展及思考》文中研究指明跟骨骨折是跗骨骨折中最常见的类型,占成人骨折的1%~4%[1-2]。有60%~80%[2]的跟骨骨折累及关节面并出现移位,其保守治疗效果欠佳,首选手术治疗。部分患者术后会遗留疼痛、关节僵硬、肢体功能不佳等后遗症,造成经济和社会负担。近年来,跟骨骨折的手术治疗有了一定进展,对患者的预后起到一定的改善。本期刊出几篇关于跟骨关节内骨折手术治疗的文章,对跟骨钢板和植骨材料的选择进行了对比研究和相关报道,笔者结合近年国内外有关跟骨骨折的最新研究和自身经验,对跟骨关节内骨折手术治疗的一些问题作如下述评。

尤炯鸣,吴银生,王锋,李峰,王勇[4](2021)在《经跗骨窦入路微创锁定钢板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疗效对比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比较经跗骨窦入路使用微创锁定钢板与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采用跗骨窦入路治疗的48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内固定方式不同分为微创锁定钢板组和解剖型锁定钢板组,每组24例。微创锁定钢板组,男14例,女10例;年龄27~46(38.70±5.58)岁;骨折Sanders分型,Ⅱ型18例,Ⅲ型6例。解剖型锁定钢板组,男17例,女7例;年龄26~46(37.10±6.44)岁;骨折Sanders分型,Ⅱ型16例,Ⅲ型8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ague scale,VAS),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B?hler角、Gissane角、跟骨宽度和高度变化情况,采用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进行功能评价。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2~18(14.10±1.94)个月。48例患者获得骨性愈合,愈合时间8~16(10.60±2.25)周。微创锁定钢板组手术时间、VAS评分、并发症分别为(69.50±7.51) min、(2.80±1.07)分、2例,解剖型锁定钢板组分别为(77.50±7.15) min、(3.80±1.09)分、8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B?hler角、Gissane角、跟骨宽度、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SandersⅡ、Ⅲ型跟骨关节内骨折,经跗骨窦入路使用微创锁定钢板治疗可以达到与解剖型锁定钢板相似的牢靠固定及功能恢复,其操作更简便,手术时间更短,术后早期疼痛更轻,术后并发症更少。

赵晓宇[5](2021)在《跟骨关节内骨折的分类和治疗》文中认为跟骨关节内骨折是一种较复杂的骨折类型,多为高暴力损伤所致,会出现关节面塌陷并合并跟骨外侧壁膨隆,造成严重内翻畸形,临床治疗难度较大。跟骨关节内骨折分型、治疗方法多样。目前,不同类型跟骨关节内骨折治疗方法尚未统一,且临床疗效存在差异。本文以下综述跟骨关节内骨折分类、治疗选择以及进展,旨在为临床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王茉蕾,周叶,温鑫柱[6](2021)在《温针灸对跟骨关节内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骨折愈合的疗效以及血清IL-6、CRP、PCT水平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温针灸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血清白细胞介素(IL)-6、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的影响。方法筛选2016年2月—2019年2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就诊的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82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两组患者均行跟骨关节内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照组在术后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温针灸,1次/d,每周5次,连续治疗6周。比较两组患者的跟骨形态变化、足功能恢复疗效、骨折愈合时间以及血清IL-6、CRP、PCT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跟骨Gissane角与Bohler角、跟骨高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足部功能恢复临床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平均骨折愈合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的评价骨折愈合时间(P<0.01);术后1周,观察组患者血清IL-6、CRP、PC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温针灸能促进跟骨关节内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骨骼形态恢复和骨折愈合,提高临床疗效,且可抑制及血清IL-6、CRP、PCT水平。

柳铭,吴小松,何肖丞[7](2021)在《微创钢板辅助加压螺钉对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足功能恢复及血清PGE2、SP、5-HT表达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微创钢板辅助加压螺钉对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足功能恢复及血清前列腺素E2(PGE2)、P物质(SP)、5-羟色胺(5-HT)表达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本院2016年2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87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按治疗术式不同分为微创组(n=44)、传统组(n=43)。传统组患者行传统AO解剖钢板与螺钉治疗,微创组患者行微创钢板辅助加压螺钉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与术前、术后1 d、3 d血清PGE2、SP、5-HT水平、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术后随访6~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骨折复位情况(跟骨高度、跟骨宽度、跟骨长度、Gissane角、Bohler角、关节面台阶高度)、足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结果所有患者均随访6~12个月,平均(8.73±0.56)个月,随访率为100%。手术情况:微创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开始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短于传统组,术后VAS评分低于传统组(P<0.05);血清PGE2、SP、5-HT水平:微创组术后1 d、3 d血清PGE2、SP、5-HT水平低于传统组(P<0.05);炎症因子:微创组术后1 d、3 d血清TNF-α、CRP水平低于传统组(P<0.05);并发症:微创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传统组(P<0.05);跟骨情况:两组均无脱落病例。微创组末次随访时跟骨高度、长度、Gissane角、Bohler角高于传统组,跟骨宽度、关节面台阶高度低于传统组(P<0.05);足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微创组末次随访时足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传统组(P<0.05)。结论微创钢板辅助加压螺钉应用于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有助于缓解疼痛,减少并发症,改善骨折复位情况,恢复足关节功能,缩短康复进程,且对血清PGE2、SP、5-HT水平影响较小。

肖威[8](2021)在《跗骨窦入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析跗骨窦入路手术治疗对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的治疗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2018年2月—2020年4月天津市西青医院收治后实施手术治疗的64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观察组采取跗骨窦入路手术治疗干预方案,对照组采取外侧L形入路手术治疗干预方案,调查足处功能优良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总时长、术中失血量、住院治疗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足处功能优良率为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88%;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1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75%;观察组手术总时长、术中失血量、住院治疗时间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选择跗骨窦入路手术治疗干预方案,可缩短手术时长,减少手术出血情况,有助于改善其足处功能,减少手术并发症,促进患者机体早期得以恢复,手术治疗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赖嘉恒[9](2021)在《跟骨SandersⅡB型骨折双平行螺钉不同角度内固定模型的有限元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建立跟骨SandersⅡB型骨折双平行螺钉与跟骨长轴成角内固定模型和双平行螺钉与跟骨长轴平行内固定模型,并对两种模型进行同样条件下的有限元分析,分析对比双平行螺钉与跟骨长轴成角和与跟骨长轴平行两种内固定方式的骨块与内固定物生物力学情况,为临床跟骨SandersⅡB型骨折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获取的健康成年男性踝关节CT数据导入Mimics软件进行跟骨网格化模型的三维重建,通过Geomagic软件对网格化模型进行拟合曲面等处理后,转化为跟骨实体模型,导入Solidwork软件中建立跟骨SandersⅡB型骨折模型,并在骨折模型上建立双平行螺钉两种不同角度内固定的模型,分别为平行双螺钉与跟骨长轴之间成角和平行双螺钉与跟骨长轴平行两种内固定术后模型,最后导入ANSYS 17.0进行有限元分析,通过设定相应的边界条件,并对两种模型均进行有限元素分割后,分别对两种模型施加垂直地面向下600N的力,以有限元分析计算,探究不同角度固定方式下骨折块的位移程度、应力分布及内固定物的形变程度、应力分布等。结果本研究建立了数种仿真模型,包括:跟骨模型,跟骨SandersⅡB型骨折模型,跟骨SandersⅡB型骨折双平行螺钉与跟骨长轴成角内固定模型及跟骨SandersⅡB型骨折双平行螺钉与跟骨长轴平行内固定模型。并对跟骨骨折内固定模型进行了完整的有限元分析条件设定。双平行螺钉与跟骨长轴成角和与跟骨长轴平行这两组模型的骨折块最大位移点均位于跟骰关节处,总位移峰值分别为0.19955mm和0.17815mm,均<1mm。双平行螺钉与跟骨长轴成角和与跟骨长轴平行这两组模型的骨折块整体应力峰值分别为98.618MPa和79.382MPa,均位于设置为与地面固定的跟骨结节处,两组模型的骨折断面最高应力均位于大骨折块的骨折面,位置均在两组模型均在跟距关节底部皮质骨骨折线处,大小分别为19.424MPa和20.994MPa。但无论是模型整体应力还是骨折断面应力,高应力区范围均小,应力分布均较为均匀,且大部分应力小。双平行螺钉与跟骨长轴成角和与跟骨长轴平行这两组模型的螺钉形变峰值分别为:0.12938mm和0.16293mm。两组模型的螺钉形变均呈现出上方螺钉形变<下方螺钉形变,且双螺钉形变最大值均为位于下方螺钉靠近跟距关节面顶端,即固定小骨折块部分的末端。其中螺钉与跟骨长轴成角组中上下两枚螺钉形变程度较为接近,而螺钉与跟骨长轴平行组中下方螺钉形变程度远大于上方螺钉,下方螺钉钉头端形变程度大。双平行螺钉与跟骨长轴成角和与跟骨长轴平行这两组模型的螺钉应力峰值分别为:39.596MPa和47.489MPa;螺钉与大骨折块骨折面相交处最大应力为8.124MPa和7.7081MPa;螺钉与小骨折块骨折面相交处最大应力为4.343MPa和4.6912MPa。两组内固定方式的螺钉整体应力均呈现出足背面靠近施压面的应力高,向两边应力递减趋势。螺钉与跟骨长轴成角组中,上方螺钉与大、小骨折块交界处应力较为均匀,交界处的高应力区域只出现在下方螺钉与骨折面的交界处,而螺钉与跟骨长轴平行组中,上下两枚螺钉均在与骨折面的交界处出现高应力区域。结论对跟骨SandersⅡB型骨折进行双平行螺钉内固定治疗时,无论是螺钉与跟骨长轴平行进钉,还是与跟骨长轴成角进钉,均能有效维持复位效果,促进骨折的愈合。而在术后单足静止站立条件下,与跟骨长轴成角的进钉方式使螺钉的应力分布更加均匀,峰值更小,致使其整体形变均匀,最大形变程度更小,具有更小的退钉、断钉风险及更好的内固定物稳定性、安全性。使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骨折模型进行生物力学研究,具有可重复性,较好的仿真性,以及足够的可信度,能为临床中各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生物力学参考。

马冠医[10](2021)在《手术与非手术治疗Sanders Ⅳ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比较》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手术与非手术治疗Sanders IV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青海大学附属医院骨外科共收治符合该项研究标准的Sanders IV型跟骨骨折56例(63足)。手术组37例(41足),年龄19-58岁,平均(38.32±9.27)岁;该组所有患者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非手术组19例(22足),年龄23-58岁,平均(41.77±8.52)岁;该组所有患者行手法复位石膏托外固定治疗。收集并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高度、跟骨宽度、慢性疼痛、距下关节炎、返回工作岗位时间、平均住院天数等进行对比。采用AOFAS足与后踝评分量表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完整随访,随访时间1.6-5.8年,平均3.45年;两组按末次随访AOFAS评分量表评估远期临床疗效,其中手术组优4例,良24例,可11例,差2例,平均77.34±10.37分,优良率为68.3%;非手术组优2例,良7例,可11例,差2例,平均71.05±12.12分,优良率为40.9%,手术治疗组疗效优于非手术治疗组(P<0.05)。患者经两种不同治疗方式治疗后Bohler角、Gissane角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跟骨高度、宽度、慢性疼痛、距下关节炎、返回工作岗位时间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可较好的恢复跟骨解剖形态,明显改善患者远期临床疗效;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可进行早期功能锻炼,同时避免手术切口并发症的发生。

二、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手术治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手术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不同手术入路对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患者复位内固定效果的影响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手术方法:
    1.3 随访及观察指标:
    1.4 数据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术中及术后各项指标比较: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2.3 两组术前及术后骨折复位指标比较:
    2.4 两组术后12个月患肢功能优良率比较:
3 讨论

(3)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手术治疗进展及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治疗原则
2 微创复位内固定
3 钢板的选择
4 植骨问题
5 术后康复

(4)经跗骨窦入路微创锁定钢板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疗效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1.2 临床资料
    1.3 治疗方法
        1.3.1 微创锁定钢板组
        1.3.2解剖型锁定钢板组
        1.3.3 术后处理
    1.4 观察项目与方法
    1.5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术后一般情况比较
    2.2 影像学指标比较
    2.3 Maryland评分比较
3 讨论
    3.1 跗骨窦入路在跟骨关节内骨折中的应用
    3.2 经跗骨窦入路使用解剖型锁定钢板和微创锁定钢板的优缺点
    3.3 跟骨微创锁定钢板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评价
    3.4 应用体会和注意事项

(5)跟骨关节内骨折的分类和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 跟骨关节内骨折分型
2 跟骨关节内骨折治疗选择
    2.1 非手术治疗
    2.2 手术治疗
        2.2.1 目的
        2.2.2 时机
        2.2.3 入路
        2.2.4 内固定方法
        2.2.5 有效性和安全性
3 总结

(6)温针灸对跟骨关节内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骨折愈合的疗效以及血清IL-6、CRP、PCT水平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2 治疗方法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3.2 统计学处理
4 结果
    4.1 两组跟骨形态变化比较
    4.2 两组足功能恢复疗效比较
    4.3 两组骨折愈合时间
    4.4 两组血清IL-6、CRP、PCT水平比较
5 讨论

(7)微创钢板辅助加压螺钉对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足功能恢复及血清PGE2、SP、5-HT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一、纳入与排除标准
    二、一般资料
    三、方法
        (一)传统组
        (二)微创组
        (三)检测方法
    四、观察指标及随访
    五、统计学处理
结果
    一、一般情况
    二、手术情况
    三、血清PGE2、SP、5-HT水平
    四、血清TNF-α、CRP水平
    五、并发症
    六、骨折复位情况
    七、足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
讨论
    一、跟骨关节内骨折治疗现状
    二、微创解剖钢板联合螺钉治疗对围术期指标的影响
    三、微创解剖钢板联合螺钉治疗对疼痛及炎性因子的影响
    四、微创解剖钢板联合螺钉足功能恢复效果
    五、本研究的不足及展望

(8)跗骨窦入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对照组选择外侧L形入路手术治疗干预方案
        1.2.2 观察组选择跗骨窦入路手术治疗干预方案
    1.3 观察指标
    1.4评定标准
    1.5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足处功能优良率比较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2.3 两组患者手术总时长、术中失血量、住院治疗时间比较
3 讨论

(9)跟骨SandersⅡB型骨折双平行螺钉不同角度内固定模型的有限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名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志愿者
        2.1.2 硬件及软件
        2.1.3 内固定物规格
    2.2 方法
        2.2.1 获取跟骨CT图像
        2.2.2 建立跟骨模型
        2.2.3 建立跟骨SandersⅡB型骨折模型
        2.2.4 建立跟骨SandersⅡB型骨折内固定模型
        2.2.5 有限元分析的条件设定与运算
第3章 结果
    3.1 跟骨模型
        3.1.1 跟骨网格化模型
        3.1.2 跟骨实体化模型
    3.2 跟骨SandersⅡB型骨折模型
    3.3 跟骨SandersⅡB型骨折内固定模型
        3.3.1 跟骨SandersⅡB型骨折双平行螺钉与跟骨长轴平行内固定模型
        3.3.2 跟骨SandersⅡB型骨折双平行螺钉与跟骨长轴成角内固定模型
    3.4 有限元分析条件
    3.5 有限元分析运算结果
        3.5.1 骨块位移
        3.5.2 骨块应力
        3.5.3 内固定物形变
        3.5.4 内固定物应力
第4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跟骨骨折生物力学与临床治疗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10)手术与非手术治疗Sanders Ⅳ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常用英文缩写与中文对照表
第1章 引言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2.1.1 病历资料
        2.1.2 跟骨骨折诊断标准
        2.1.3 纳入标准
        2.1.4 排除标准
    2.2 数据采集
    2.3 手术方法要点
        2.3.1 术前准备
        2.3.2 手术时机的选择
    2.4 统计分析
第3章 结果
    3.1 患者基本信息
    3.2 两组AOFAS足踝评分结果
    3.3 手术组与非手术组治疗后相关指标
    3.4 亚组分析结果
    3.5 术后并发症
第4章 讨论
    4.1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4.2 保守治疗
    4.3 数据结果分析
        4.3.1 基本资料结果分析
        4.3.2 AOFAS足与后踝评分结果分析
        4.3.3 慢性疼痛
        4.3.4 距下关节炎
        4.3.5 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高度、跟骨宽度与跟骨骨折关系
        4.3.6 重返工作岗位及穿正常鞋子
        4.3.7 跟骨骨折随机对照试验的困境
    4.4 研究的不足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综述 跟骨骨折手术入路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四、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手术治疗(论文参考文献)

  • [1]不同手术入路对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患者复位内固定效果的影响比较[J]. 刘栋. 浙江创伤外科, 2021(05)
  • [2]外侧撑开技术联合跗骨窦入路微创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J]. 王怀东,石海浪,张浩,裴海波,王斌,马拓,何鹏,张富军.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2021(05)
  • [3]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手术治疗进展及思考[J]. 洪浩,俞光荣. 中国骨伤, 2021(09)
  • [4]经跗骨窦入路微创锁定钢板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疗效对比研究[J]. 尤炯鸣,吴银生,王锋,李峰,王勇. 中国骨伤, 2021(09)
  • [5]跟骨关节内骨折的分类和治疗[J]. 赵晓宇. 医学信息, 2021(18)
  • [6]温针灸对跟骨关节内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骨折愈合的疗效以及血清IL-6、CRP、PCT水平的影响[J]. 王茉蕾,周叶,温鑫柱. 辽宁中医杂志, 2021(08)
  • [7]微创钢板辅助加压螺钉对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足功能恢复及血清PGE2、SP、5-HT表达的影响[J]. 柳铭,吴小松,何肖丞. 中华老年骨科与康复电子杂志, 2021(04)
  • [8]跗骨窦入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临床研究[J]. 肖威.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21(06)
  • [9]跟骨SandersⅡB型骨折双平行螺钉不同角度内固定模型的有限元分析[D]. 赖嘉恒. 福建医科大学, 2021(02)
  • [10]手术与非手术治疗Sanders Ⅳ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比较[D]. 马冠医. 青海大学, 2021(01)

标签:;  ;  ;  ;  

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手术治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