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筑防水混凝土工程的施工(论文文献综述)
李琨[1](2022)在《建筑施工中防水防渗施工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防水防渗工程是建筑施工中不容忽视的重要施工工作,对于建筑施工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和影响。尤其在多雨地区和季节,更加需要做好建筑施工中的防水防渗施工技术应用,为建筑施工的更好开展和质量提升提供辅助。为此,首先针对建筑施工过程中防水防渗技术应用重要性进行分析,并结合具体工程探索建筑施工中防水防渗施工技术应用路径。
龚晓南,郭盼盼[2](2021)在《隧道及地下工程渗漏水诱发原因与防治对策》文中研究说明渗漏水防治是隧道及地下工程全寿命周期内必须面对的难点和挑战。为此,综述了隧道及地下工程渗漏水防治实践与研究的最新进展,探讨了渗漏水类型及诱发原因、服役期渗漏水检测方法及原理、设计施工阶段渗漏水预防的理念及技术措施、施工运营期渗漏水处治的内涵及方法,展望了值得重视的未来发展及研究方向。研究结果表明:隧道及地下工程渗漏水可按照渗漏水发生部位、形式、水量分为不同类型;渗漏水诱发原因极其繁杂,涉及水文地质条件、设计、施工、使用环境等多个方面;服役期渗漏水快速无损检测法的精度还有待提高,现阶段应与传统检测法相辅相成,其未来发展趋势为智能化、轻巧化和实时监控预警;渗漏水预防的核心在于防排水设计原则合理、防排水系统施工质量可靠、防水材料强度及耐久性满足要求;渗漏水处治的主要方法是注浆封堵,浆液扩散机理、注浆量及注浆厚度确定、浆液与水相互作用以及新型注浆材料研发等方面值得进一步研究。所得研究结论与展望对于隧道及地下工程渗漏水防治的实践和研究具有积极意义。
纪宪坤,徐可[3](2020)在《防水混凝土、结构自防水、刚性防水及工程应用》文中研究指明整理分析了混凝土和防水技术领域现行相关标准中关于防水混凝土的定义和性能要求,根据已有研究成果,总结防水混凝土的定义与相应技术性能要求。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结构自防水和刚性防水的基本构造、关键指标和工程应用技术,为地下结构防水工程的质量控制和工程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高辉[4](2020)在《纽马克翻译理论视角下科技文本翻译策略研究 ——以《建筑施工技术》部分章节汉译英为例》文中认为随着“中国文化走出去”和“一带一路”建设步伐的加快,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合作不断深入。中国的影响力在各国基础设施建设上越发显着,中国和各国在建筑行业的交流也日益频繁。然而,中国“走出去”的文化主要集中在影视、传统文学等领域,科技领域尤其是建筑领域的文化输出相对薄弱,建筑文化的输出因此就显得至关重要。建筑教材属于科技文本,科技文本用词严谨、行文规范、语言准确、语义明晰、注重客观、逻辑严密。因此,如何将科技文本高质量地翻译出去已成为我国翻译领域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纽马克的翻译理论包括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语义翻译侧重于传达源语言文化,重视原文表达的准确再现,而交际翻译侧重于译文的表达效果,重视译文读者的感受。由于科技文本具有客观性和严谨性的特点,因而在翻译过程中运用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策略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和科学性。鉴于此,本文以《建筑施工技术》部分章节为例,基于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理念,根据原文本的文本特征,对科技文本英译策略进行深入的研究,旨在为科技文本翻译提供一定的启示。本文首先对纽马克翻译理论的发展背景、理论内涵给予全面的阐释,对科技文本和《建筑施工技术》的文本特点进行详尽的分析,然后在词汇、句法、语篇三个层面,运用省译、增译、顺译、拆分、转换、重组等多种翻译策略,以案例分析的方法证明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的适用性和科学性。
邵荣刚[5](2018)在《高层建筑地下室防水措施及关键施工技术研究》文中提出防水抗渗性能一直都是建筑地下室混凝土工程所关心的重点问题,这关系到地下室的正常使用,结构安全以及服务期限等。在混凝土中掺入一定剂量的防水剂能够改善混凝土的防水抗渗性,但对混凝土的早期强度产生负面影响。此外,目前混凝土结构自身防水还不能完全适应各种形式的需要,渗漏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在混凝土结构涂抹新型防水材料,提升混凝土的防水性能,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及使用价值。随着科技的进步发展,纳米材料由于其表面效应、尺寸效应等优秀性能,在建筑工程领域发挥了巨大的效果,推动了传统建筑材料的不断发展。因此,对传统防水剂进行纳米改性,形成纳米改性防水剂,制备刚性防水混凝土,有助于提升混凝土防水抗渗,增强混凝土耐久性。之后,研究了掺加纳米SiO2的刚性防水混凝土与普通防水混凝土抗硫酸盐侵蚀的影响,并研究了两者的抗硫酸盐侵蚀寿命。另外,本文还研究水性渗透无机防水涂料对混凝土吸水率和抗渗性能的影响,优化无机防水剂最佳的喷涂龄期和涂刷用量等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复合掺入JX抗裂硅质型防水剂和纳米SiO2对混凝土的流动性有一定影响,减水剂的适当加入可改善混凝土的流动性。相比于单独掺加JX抗裂硅质型防水剂,复掺纳米SiO2后的混凝土,早期抗压强度、抗氯离子渗透能力及抗渗水能力有了显着提升。掺加SiO2后的刚性防水混凝土,其抗硫酸盐侵蚀能力有了明显增强,预估的寿命有明显提升。随着混凝土试件混凝土防水材料涂刷遍数的变化、涂层龄期的不同,其吸水系数的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混凝土养护龄期越长、涂量越多,其吸水系数越小。通过抗渗试验研究了佳固士对混凝土抗渗能力的影响。试验研究表明,佳固士显着提高了混凝土抗渗性能。最后,本文对施工原材料、防水工程设计质量、施工过程质量、全面质量管理等关键技术进行详细阐述说明,使地下室混凝土满足防水抗渗要求。
张有志[6](2018)在《建筑项目防水工程技术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建筑项目防水工程技术有很多的种类。防水工程施工中应依据设计要求和施工现场环境情况,研究采取科学的防水工程技术,并确保技术得到合理地应用,使得防水工程取得预期的效果。
陈柯旭[7](2018)在《自防水混凝土的制备及其抗冻性、抗渗性能的研究》文中指出耐久性是混凝土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其抗冻性和抗渗性之间有着紧密的关联。在高寒地区,混凝土抗冻性及抗渗性较差是导致混凝土耐久性破坏的主要因素,特别是在地下工程中,由于混凝土在地下会受到水的渗透作用,极易发生混凝土渗水现象,出现这种问题时,进行返修的不仅难度大,还要浪费很多不必要的人力物力。所以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很有必要。研究了自制防水组份对混凝土的抗冻性能和渗透性能的影响,测试了受冻后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损失和质量损失率,以及防水组份对混凝土渗透性能的影响,利用XRD、SEM测试了混凝土试样的微观结构特征。研究得出如下结论:内掺自制防水组份对混凝土的抗冻性能有较大影响,适宜掺量的防水组份,对混凝土的抗冻性能有较大影响;随着防水组份掺量的增加,经28d养护后进行100次冻融循环实验,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先升高,在防水组份掺量为8%时抗压强度达到最大(41.37MPa),随后抗压强度降低,抗压强度损失和质量损失先降低后升高,掺量为8%时抗压强度损失和质量损失同时达到最小。粉煤灰有助于提高内掺防水组份混凝土的抗冻性能。当粉煤灰掺量逐渐增多时,经100次冻融后混凝土试件的抗压强度逐渐降低,但抗压强度损失与质量损失率先减小后增大,掺量为20%时抗压强度损失与质量损失最小(分别为12.03%和1.091%)。超细矿粉等量取代粉煤灰后,有助于混凝土强度以及抗渗性能的提升,随着超细矿粉掺量的增大,混凝土抗压强度呈现升高趋势;混凝土冻融循环次数不同,抗压强度损失程度不同;混凝土冻融次数逐渐增加,其抗压强度损失率和质量损失率先减小随后增大,超细矿粉掺量为20%时,在28 d龄期冻融100次的混凝土强度损失与质量损失最小。X射线(XRD)及扫描电镜(SEM)研究表明,防水组份使胶凝材料水化速度加快,其水化产物填充在毛细孔隙内,使得混凝土内部更为密实,适量的渗透结晶防水组份使钙矾石晶体减小,孔隙尺寸降低,使孔隙得到细化,结构致密,抗冻性能改善,但防水组份掺量过多,导致混凝土的结构中孔隙尺寸变大,生成的钙矾石晶体粗大,混凝土的抗冻性能较差。混凝土结构内部的结晶数量会随着渗透结晶防水组份组成以及掺量的变化而不同,且内掺防水组份对混凝土抗渗性影响效果越大,结晶状况变化越明显。
朱峰[8](2016)在《建筑地下室防水混凝土工程质量》文中提出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公共建筑、办公楼、大型商场等等通常都会含有地下室,由于低下工程处于潮湿土壤或地下水的包围时间较长,使得地下室外墙混凝土施工和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对于地下室防水混凝土工程质量的重要。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防水混凝土的防水原理,并指出了当前地下室出现渗透的原因所在,提出了建筑地下室防水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的有效策略,以提高地下室混凝土施工质量。
张晓毅[9](2015)在《浅谈高层建筑基础防水措施及施工技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城市建设向多层和高层的快速发展,对建筑防水材料的质量和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按照需要而发展起来的防水材料品种不断增加,对施工技术的综合性要求更复杂多样,这就需要从事专业防水的施工人员,必须具备材料、设计、施工和实际应用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并要求掌握和应用系统工程,进行全面质量管理和熟悉ISO9000的认证要求。本文主要探讨高层建筑基础防水措施及施工实践。
欧阳星[10](2014)在《防水混凝土工程施工细节关键技术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做好防水混凝土工程,需要在选材、外加剂、配合比、施工工艺及养护等多方面注意细节,同时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要求,做好每步工作。
二、建筑防水混凝土工程的施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建筑防水混凝土工程的施工(论文提纲范文)
(1)建筑施工中防水防渗施工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建筑施工中防水防渗技术应用重要性 |
2 建筑施工中防水防渗施工技术应用路径 |
2.1 工程概述 |
2.2 防水防渗施工原则 |
2.3 地铁防水设计方案 |
2.3.1 外包柔性防水方案及防水材料 |
2.3.2 防水混凝土结构自防水 |
2.3.3 细部构造防水措施 |
2.3.4 防水施工实施 |
3 结语 |
(2)隧道及地下工程渗漏水诱发原因与防治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
1 隧道及地下工程渗漏水类型及诱发原因 |
1.1 渗漏水类型 |
1.1.1 按渗漏水发生部位分类 |
1.1.2 按渗漏水形式分类 |
1.1.3 按渗漏水水量分类 |
1.2 渗漏水诱发原因 |
1.2.1 水文地质条件因素 |
1.2.2 设计因素 |
1.2.3 施工因素 |
1.2.4 使用环境因素 |
1.2.5 隧道服役期渗漏水的综合诱发因素 |
2 隧道及地下工程渗漏水防治内涵 |
3 隧道及地下工程防排水设计理念与技术 |
3.1 防水形式 |
3.2 “堵水限排”理念及技术 |
3.3 防水材料 |
3.3.1 防水卷材 |
3.3.2 防水喷膜 |
3.3.3 防水混凝土 |
4 隧道及地下工程施工阶段渗漏水防治 |
4.1 岩溶裂隙水超前预报技术 |
4.2 隧道突涌水处治技术 |
5 隧道及地下工程服役阶段渗漏水防治 |
5.1 渗漏水检测方法分类及特点 |
5.2 传统检测法 |
5.3 快速无损检测法 |
5.3.1 红外热成像法 |
5.3.2 地面激光扫描法 |
5.3.3 摄像测量法 |
5.3.4 其他检测法 |
5.4 服役阶段渗漏水注浆封堵技术 |
6 未来发展及研究展望 |
7 结 语 |
(3)防水混凝土、结构自防水、刚性防水及工程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防水混凝土 |
1.1 防水混凝土的定义 |
1.2 防水混凝土的性能指标探讨 |
1.2.1 抗渗性及检测方法 |
1.2.2 抗裂性及检测方法 |
1.3 防水混凝土抗渗和抗裂性能的影响因素 |
1.3.1 抗渗性能 |
1.3.2 抗裂性影响因素 |
2 混凝土结构自防水 |
2.1 基本概念 |
2.2 构造及应用 |
2.3 结构自防水的优势 |
3 刚性防水 |
3.1 基本概念 |
3.2 构造做法 |
3.3 工程应用 |
4 小结 |
(4)纽马克翻译理论视角下科技文本翻译策略研究 ——以《建筑施工技术》部分章节汉译英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Abstract |
摘要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
1.1 Research Background |
1.2 Research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
1.3 Layout of the Thesis |
1.4 Introduction of Building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 |
2.1 Studies on Newmark Translation Theory at Home and Abroad |
2.2 Studies 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ranslation at Home and Abroad |
2.3 Summary |
Chapter Three Theoretical Framework |
3.1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Newmark Translation Theory |
3.2 Main Connotation of Newmark Translation Theory |
3.2.1 Semantic Translation |
3.2.2 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
3.2.3 Differences between Semantic Translation and 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
3.2.4 Similarities between Semantic Translation and 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
3.3 Feasibility of Newmark Translation Theory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ranslation |
3.4 Summary |
Chapter Four Features and Translation Principle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exts |
4.1 Feature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exts |
4.2 Features of Building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
4.3 Translation Principle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exts |
4.4 Summary |
Chapter Five Translation Strategie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exts from thePerspective of Newmark Translation Theory |
5.1 Semantic Translation Strategies |
5.1.1 Lexical Level |
5.1.1.1 Literal Translation |
5.1.1.2 Part-of-Speech Conversion |
5.1.2 Syntactic Level |
5.1.2.1 Sequential Translation |
5.1.2.2 Supplementary Translation |
5.1.3 Textual Level |
5.1.3.1 Passage Layout Preservation |
5.1.3.2 Passage Cohesion Preservation |
5.2 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Strategies |
5.2.1 Lexical Level |
5.2.1.1 Omission |
5.2.1.2 Amplification |
5.2.2 Syntactic Level |
5.2.2.1 Splitting and Reorganization |
5.2.2.2 Voice Conversion |
5.2.3 Textual Level |
5.2.3.1 Passage Layout Conversion |
5.2.3.2 Passage Layout Simplification |
5.3 Summary |
Chapter Six Conclusion |
6.1 Major Findings |
6.2 Limitations and Future Studies |
Bibliography |
Acknowledgements |
Appendix1 Original Version of Building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
Appendix2 English Version of Building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
(5)高层建筑地下室防水措施及关键施工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意义和目的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混凝土刚性自防水研究现状 |
1.2.2 混凝土防水涂料研究现状 |
1.3 本文的主要内容 |
第2章 刚性防水混凝土原材料及试验 |
2.1 混凝土的制备与养护 |
2.1.1 基本原材料 |
2.1.2 添加剂 |
2.1.3 配合比设计 |
2.1.4 混凝土试件的拌合、成型及养护 |
2.2 试验方法 |
2.2.1 混凝土流动性试验 |
2.2.2 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 |
2.2.3 混凝土抗水渗透试验 |
2.2.4 混凝土碳化试验 |
2.2.5 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试验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刚性防水混凝土性能影响分析 |
3.1 试验结果与分析 |
3.1.1 混凝土流动性分析 |
3.1.2 混凝土抗压强度分析 |
3.1.3 混凝土防水抗渗试验分析 |
3.1.4 混凝土抗碳化试验结果分析 |
3.1.5 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试验结果分析 |
3.1.6 纳米SiO_2混凝土经济性分析 |
3.2 本章小结 |
第4章 刚性防水混凝土抗硫酸盐侵蚀性能及寿命预测 |
4.1 混凝土抗硫酸盐侵蚀试验 |
4.1.1 试验方法 |
4.1.2 试件的养护和试验浸泡 |
4.1.3 试验指标 |
4.2 混凝土抗硫酸盐侵蚀性能试验结果及分析 |
4.2.1 混凝土抗硫酸盐侵蚀性能试验结果 |
4.2.2 混凝土抗硫酸盐侵蚀机理分析 |
4.3 不同混凝土抗硫酸盐侵蚀寿命预测 |
4.3.1 混凝土强度衰变方程 |
4.3.2 混凝土抗硫酸盐侵蚀寿命参数的确定 |
4.4 混凝土抗硫酸盐侵蚀性能与防水抗渗性能的关系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防水涂料对混凝土防水效果的影响 |
5.1 材料及试验 |
5.1.1 混凝土类型 |
5.1.2 水性渗透型无机防水涂料 |
5.1.3 试验方法 |
5.2 试验结果与讨论 |
5.2.1 混凝土吸水试验结果 |
5.2.2 混凝土抗渗试验结果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地下室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
6.1 防水材料质量控制 |
6.1.1 地下室结构防水材料要求 |
6.1.2 地下室结构防水材料选择 |
6.1.3 地下室结构防水材料监督与检测 |
6.2 刚性防水混凝土质量控制 |
6.2.1 刚性防水混凝土质量控制内容 |
6.2.2 刚性防水混凝土质量问题分析 |
6.2.3 刚性防水混凝土质量优化 |
6.3 地下室结构防水设计质量控制 |
6.3.1 地下室结构防水设计依据及特点 |
6.3.2 地下室主体结构防水设计 |
6.3.3 地下室细部防水抗渗设计 |
6.4 地下室结构施工时防水质量控制 |
6.4.1 施工缝质量控制 |
6.4.2 防水混凝土浇筑质量控制 |
6.4.3 防水材料施工质量控制 |
6.4.4 防水层相邻工序施工时质量控制 |
6.4.5 穿墙管线施工质量控制 |
6.4.6 施工过程中的抗浮措施 |
6.5 本章小结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主要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工作 |
致谢 |
(6)建筑项目防水工程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前言 |
1 建筑项目防水工程技术 |
1.1 防水工程技术概念 |
1.2 建筑项目防水工程技术应用的意义及其分类 |
2 建筑项目屋面卷材防水工程技术的研究 |
2.1 建筑项目屋面卷材防水工程技术的应用流程 |
2.2 建筑项目屋面卷材防水工程技术的应用方法 |
3 建筑项目地下防水混凝土工程技术的研究 |
3.1 建筑项目地下防水混凝土工程技术应用的基本要求 |
3.2 建筑项目地下防水混凝土工程技术的应用 |
结语 |
(7)自防水混凝土的制备及其抗冻性、抗渗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前言 |
1.2 课题研究背景 |
1.3 防水混凝土的国内外发展 |
1.3.1 防水混凝土的国外发展现状 |
1.3.2 防水混凝土的国内发展现状 |
1.4 混凝土氯离子渗透机理的研究 |
1.4.1 氯离子渗透的主要破坏特征 |
1.4.2 混凝土渗透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
1.5 混凝土耐久性能的研究 |
1.5.1 混凝土冻融破坏机理的研究 |
1.5.2 混凝土抗冻耐久性影响因素的研究 |
1.6 防水组分的作用机理 |
1.6.1 沉淀反应机理 |
1.6.2 渗透结晶防水组份的功能 |
1.7 改善混凝土孔隙结构的方法 |
1.8 课题的内容、目的 |
1.8.1 课题内容 |
1.8.2 研究目的 |
第二章 自防水混凝土的制备 |
2.1 试验原料 |
2.1.1 水泥 |
2.1.2 粉煤灰 |
2.1.3 超细矿粉 |
2.1.4 骨料 |
2.1.5 拌合水 |
2.1.6 减水剂 |
2.1.7 硅灰 |
2.1.8 消泡剂 |
2.2 实验方案 |
2.3 实验方法 |
2.3.1 混凝土冻融循环 |
2.3.2 抗压强度测试 |
2.3.3 强度损失率 |
2.3.4 混凝土质量损失率 |
2.3.5 SEM、XRD分析 |
2.4 试验仪器及使用方法 |
2.5 自防水混凝土试件的制备 |
2.6 养护条件与成型工艺 |
第三章 自防水混凝土抗冻性能的研究 |
3.1 防水组份对混凝土抗冻性能的研究 |
3.1.1 防水组份对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 |
3.1.2 防水组分对混凝土抗压强度损失的影响 |
3.1.3 防水组分对混凝土质量损失的影响 |
3.2 粉煤灰对自防水混凝土抗冻性能的影响 |
3.2.1 粉煤灰对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 |
3.2.2 粉煤灰对混凝土抗压强度损失的影响 |
3.2.3 粉煤灰对混凝土质量损失的影响 |
3.3 超细矿粉对自防水混凝土的抗冻性能的影响 |
3.3.1 超细矿粉对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 |
3.3.2 超细矿粉对混凝土抗压强度损失的影响 |
3.3.3 超细矿粉对混凝土质量损失的影响 |
3.4 小结 |
第四章 自防水混凝土抗渗性能的研究 |
4.1 防水组份对混凝土抗渗性能的影响 |
4.1.1 内掺防水组份对混凝土氯离子渗透性能的影响 |
4.1.2 内掺防水组份对混凝土抗水渗透性实验 |
4.2 粉煤灰对混凝土抗渗性能的影响 |
4.2.1 粉煤灰对内掺防水组分混凝土氯离子渗透性能的影响 |
4.2.2 内掺粉煤灰对混凝土抗渗等级的影响 |
4.3 超细矿粉对混凝土抗渗性能的影响 |
4.3.1 超细矿粉对混凝土氯离子渗透性能的影响 |
4.3.2 内掺超细矿粉对混凝土抗渗等级的影响 |
第五章 自防水混凝土的结构分析 |
5.1 内掺防水组分混凝土的X-射线分析 |
5.2 混凝土微观结构的SEM观察 |
5.2.1 不同防水组分掺量下混凝土的SEM观察 |
5.2.2 粉煤灰、超细矿粉混凝土的SEM观察 |
5.3 小结 |
第六章 自防水混凝土效益分析与工程应用 |
6.1 经济效益分析 |
6.2 社会效益分析 |
6.3 工程应用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8)建筑地下室防水混凝土工程质量(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防水混凝土的防水原理 |
2 建筑地下室渗漏的主要原因 |
2.1 上层滞水以及壅水危害的忽视 |
2.2 施工人员的责任心不强 |
2.3 材料方面的问题 |
2.4 混凝土局部施工浇筑质量的问题 |
3 建筑地下室防水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的有效策略 |
3.1 加强施工作业人员的责任心 |
3.2 对于设计以及图纸会审和施工队伍审查要进一步加强 |
3.3 清理干净模板以及基底内的杂物 |
3.4 控制裂缝的出现 |
3.5 对于工程地下防水与结构现状以及水文地质情况认真调查 |
3.6 选取质量可靠以及性能好的新型防水材料 |
4 结束语 |
(9)浅谈高层建筑基础防水措施及施工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建筑防水分类 |
1.1 材料防水 |
1.2 构造防水 |
2 高层建筑基础防水混凝土施工 |
2.1 混凝土配料 |
2.2 混凝土的搅拌与运输 |
2.3 混凝土的浇筑与振捣 |
2.4 混凝土的养护 |
2.5 结构细部防水的做法 |
3 高层建筑基础防水施工质量的控制 |
3.1 施工质量是防水的关键 |
3.2 不应忽视维修 |
4 结论 |
(10)防水混凝土工程施工细节关键技术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防水混凝土的综合特性 |
1.1 防水混凝土的特点 |
1.2 防水混凝土的种类 |
1.3 防水混凝土外加剂的选择及应用范围 |
2 防水混凝土的使用、材料及配制要求 |
2.1 防水混凝土的使用要求 |
2.2 防水混凝土的材料和配制要求 |
3 防水混凝土防水薄弱部位的处理措施要点 |
3.1 防水混凝土施工缝 |
3.2 结构变形缝 |
3.3 后浇缝 |
3.4 穿墙管道 |
3.5 预埋件 |
3.6 穿墙螺栓 |
4 防水混凝土的施工要点 |
4.1 施工准备 |
4.2 作业条件 |
4.3 操作工艺 |
4.4 混凝土浇筑需连续浇筑, 不留或少留施工缝 |
4.5 混凝土养护 |
4.6 拆模 |
4.7 冬期施工 |
4.8 成品保护 |
5 防水混凝土的质量控制与评定标准 |
5.1 质量控制 |
5.2 评定标准 |
5.3 基本项目 |
6 结语 |
四、建筑防水混凝土工程的施工(论文参考文献)
- [1]建筑施工中防水防渗施工技术研究[J]. 李琨. 砖瓦, 2022(02)
- [2]隧道及地下工程渗漏水诱发原因与防治对策[J]. 龚晓南,郭盼盼. 中国公路学报, 2021(07)
- [3]防水混凝土、结构自防水、刚性防水及工程应用[J]. 纪宪坤,徐可. 中国建筑防水, 2020(10)
- [4]纽马克翻译理论视角下科技文本翻译策略研究 ——以《建筑施工技术》部分章节汉译英为例[D]. 高辉. 济南大学, 2020(05)
- [5]高层建筑地下室防水措施及关键施工技术研究[D]. 邵荣刚. 青岛理工大学, 2018(05)
- [6]建筑项目防水工程技术的研究[J]. 张有志.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8(10)
- [7]自防水混凝土的制备及其抗冻性、抗渗性能的研究[D]. 陈柯旭. 沈阳建筑大学, 2018(04)
- [8]建筑地下室防水混凝土工程质量[J]. 朱峰. 建材与装饰, 2016(04)
- [9]浅谈高层建筑基础防水措施及施工技术[J]. 张晓毅. 江西建材, 2015(09)
- [10]防水混凝土工程施工细节关键技术分析[J]. 欧阳星. 施工技术, 2014(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