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表达的变化(论文文献综述)
谢俊豪[1](2021)在《人乳牙牙髓干细胞治疗STZ诱导糖尿病大鼠的疗效观察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一种全球性慢性代谢性疾病。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IDF)报告显示,到2040年,糖尿病人口预计将从2015年的4.15亿增加到6.42亿。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 Mellitus,T1DM)的病例以每年3%-5%速度稳步增加,全世界患有T1DM的青年人数(<20岁)超过100万人,按照目前的趋势发展,预计每年将增加10万人。胰岛素终生替代疗法是目前临床T1DM的主要治疗方法,但其不能遏制胰岛功能进行性衰竭,也无法有效阻止T1DM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和进展。近年来,干细胞疗法有望通过胰岛β细胞替代或再生,保护甚至重建内源性胰岛素分泌系统,从而改善疾病进程与预后,是T1DM治疗领域备受关注的研究方向。而人乳牙牙髓干细胞(stem cells from pulps of human exfoliated deciduous teeth,SHED)的应用逐步显示其潜在优势。SHED较其他间充质干细胞来源丰富、获取简单、增殖能力强、低免疫原性、低致瘤风险,且不存在伦理问题,有更好的免疫调节作用,较好的生物学稳定性和良性特征,较低的凋亡性和衰老性。已证明SHED可诱导为胰岛β细胞,显示其运用于未来T1DM治疗的巨大潜力。目前,其应用于DM的研究正逐步开展,尚未见其治疗T1DM恢复β细胞功能相关基础及临床研究的报道,其发挥作用的机制也有待阐明。一、研究目的(一)通过尾静脉和胰背动脉两种途径移植SHED,探究不同移植途径对SHED治疗STZ诱导DM大鼠疗效的影响。(二)皮下注射胰岛素,维持DM大鼠血糖于不同水平,通过尾静脉多次移植SHED,探究不同血糖水平DM大鼠多次输注SHED疗效差异。(三)通过动物和细胞实验,探究SHED治疗DM的可能机制。二、研究方法180-200g雄性SD大鼠,适应性喂养后,予60mg/kg STZ腹腔注射构建糖尿病模型。(一)SHED经不同输注途径治疗DM大鼠随机选取48只STZ诱导DM大鼠,分为DM对照组(DM组,diabetes mellitus group,n=14),尾静脉输注组(CV组,Caudal vein infusion SHED group,n=16),胰背动脉输注组(DPA组,Dorsal pancreatic artery infusion SHED group,n=18)。对照大鼠12只为正常对照组(NC组,Normal control group,n=12)。成模后,CV组和DPA组皮下注射胰岛素降糖治疗,一周左右至目标血糖后开始干细胞治疗,胰岛素降糖治疗持续至治疗结束。每周监测大鼠食量、体重、空腹血糖,每天监测CV组和DPA组大鼠随机血糖,记录胰岛素注射剂量。治疗前及SHED治疗2周后,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评价糖代谢情况,并留取血清标本检测C肽、糖化血清蛋白(glycated serum protein,GSP)等。干细胞治疗2周后,处死大鼠留取器官进行后续研究。(二)SHED治疗不同血糖水平DM大鼠36只STZ诱导DM大鼠分为DM对照组(diabetes mellitus group,DM组,n=6),胰岛素治疗组(n=12)和干细胞治疗组(n=18),其中胰岛素治疗组又分为中糖组(Middle glycemic group,MG组)和低糖组(Low glycemic group,LG组);干细胞治疗组又分为高糖干细胞组(High glycemic SHED group,HGSHED组)、中糖干细胞组(Middle glycemic SHED group,MGSHED组)和低糖干细胞组(Low glycemic SHED group,LGSHED组),每组各6只。未造模大鼠为正常对照组(normal control group,NC组,n=6只)。MG组、MGSHED组、LG组和LGSHED组大鼠均给予胰岛素治疗,2周内达到目标血糖后开始干细胞治疗,胰岛素降糖治疗持续至治疗结束。每周监测食量、体重、空腹血糖,每天监测MG组、MGSHED组、LG组和LGSHED组大鼠随机血糖,记录胰岛素注射量。治疗前和第3次输注干细胞2周后,分别对所有大鼠行OGTT试验,评价糖代谢情况,并留取血清检测C肽、GSP等。干细胞治疗5周后,处死大鼠留取器官进行后续研究。(三)SHED治疗DM大鼠机制研究苏木精-伊红染色(hematoxylin and eosin staining,HE染色)观察胰腺病理变化,透射电镜观察胰岛β细胞内部结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双标染色探究β/α胰岛细胞比例、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情况。冰冻切片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染色及氧化应激相关指标检测评价各组大鼠胰腺氧化应激情况,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Blot,WB)分析胰腺Keap1/Nrf2抗氧化信号通路、p-Erk激活情况和抗凋亡相关蛋白Bcl-2表达情况。(四)SHED改善STZ诱导胰岛RIN-m5F细胞损伤的效应观察及机制探究1、细胞模型的构建予不同浓度STZ(50mM、20 mM、10 mM、7.5 mM、5 mM、2.5 mM、1.25 mM、1 mM)刺激胰岛RIN-m5F细胞不同时间(2h、6h、12h、24h),行Cell-Counting Kit-8检测,选择抑制率为50%的浓度和时间为后续细胞实验造模条件,在该浓度和时间检测ROS,确定DM氧化应激细胞模型构建成功。2、SHED培养上清液刺激实验按照不同处理分为正常对照组(normal control group,NC组)、SHED培养上清液处理组(culture medium treatment group,CM组)、STZ组、STZ+SHED培养上清液处理组(STZ+CM组)。各组进行ROS荧光染色及流式细胞检测,氧化应激相关指标检测,凋亡流式细胞检测,Ed U-594细胞增殖荧光染色及流式细胞检测,荧光定量PCR确定Keap1、Nrf2、抗凋亡蛋白Bcl-2、凋亡相关蛋白Bax和Caspase-3、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m RNA表达量变化。3、关键作用细胞因子确定及siRNA干扰查阅文献确定HGF为本研究细胞因子,SHED改善STZ诱导的DM胰岛β细胞功能可能与其分泌较高量的HGF密切相关,并对SHED的HGF基因进行siRNA干扰。4、SHED培养上清液与siRNA-HGF SHED培养上清液刺激对比实验按照不同处理分为STZ组、STZ+SHED培养上清液处理组(STZ+CM组)、STZ+siRNA干扰SHED培养上清液处理组(STZ+siRNACM组)及STZ+重组肝细胞生长因子处理组(STZ+HGF组)。各组进行相关检测,包括ROS荧光染色及流式细胞检测,氧化应激相关指标检测,凋亡流式细胞检测,Ed U-594细胞增殖荧光染色及流式细胞检测,荧光定量PCR检测Keap1、Nrf2、抗凋亡蛋白Bcl-2、凋亡相关蛋白Bax和Caspase-3、PCNA m RNA表达量变化。并进一步通过Western Blot探索HGF在细胞模型中对Keap1、Nrf2、p-Erk、p-Akt及凋亡相关蛋白的影响。三、研究结果(一)SHED经不同输注途径治疗DM大鼠干细胞治疗后,CV组和DPA组大鼠每周日均食量明显少于DM组(均P<0.01),且CV组小于DPA组(P<0.01)。CV组和DPA组大鼠体重明显大于DM组(P<0.01)(P<0.05),CV组大鼠体重也明显大于DPA组大鼠(P<0.01)。治疗后1周,两组空腹血糖均值相同(15.68mmol/L),且治疗后2周,两组空腹血糖均明显低于DM组(均P<0.01)。CV组和DPA组日均胰岛素注射量较治疗前(第5周)均明显减少(P=0.001,P=0.001)。治疗后,CV组和DPA组血糖AUC0-120min均明显低于DM组(均P<0.01)。CV组和DPA组大鼠C肽AUC0-120min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04)(P=0.001),且CV组明显高于DM组和DPA组(均P<0.01)。DM组大鼠GSP水平明显高于NC组、CV组和DPA组(均P<0.01),但三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CV组大鼠GSP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309),DPA组大鼠GSP较治疗前降低(P=0.001)。(二)SHED治疗不同血糖水平DM大鼠干细胞治疗后,MGSHED组、LG组和LGSHED组大鼠日均食量均明显小于DM组、HGSHED组和MG组(P<0.05)(P<0.01)。MG组、MGSHED组、LG组和LGSHED组大鼠体重均明显大于同期DM组和HGSHED组(均P<0.01)。MG组、MGSHED组、LG组和LGSHED组大鼠空腹血糖均明显低于同期DM组和HGSHED组,且MG组、MGSHED组和LGSHED组空腹血糖与NC组无明显差异(P>0.05)。MG组、MGSHED组、LG组和LGSHED组大鼠日均胰岛素使用量较干细胞治疗前均明显减少(P<0.05)(P<0.01)。治疗后,MG组、MGSHED组、LG组和LGSHED组血糖AUC0-120min较治疗前逐渐降低(均P<0.01),且均明显低于DM组和HGSHED组(均P<0.01)。DM组C肽AUC0-120min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而HGSHED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DM组、HGSHED组和MG组大鼠C肽AUC0-120min水平均明显低于NC组(P<0.05)(P<0.01);MG组、MGSHED组、LG组和LGSHED组大鼠C肽AUC0-120min水平明显高于DM组和HGSHED组(P<0.01)。治疗后,MG组、MGSHED组、LG组和LGSHED组GSP水平均明显低于DM组和HGSHED组(均P<0.01)。(三)SHED治疗DM大鼠机制研究1、HE染色,MG组、MGSHED组、LG组和LGSHED组胰岛体积较DM组和HGSHED组明显增大,胰岛细胞明显增多,细胞核染色清晰度明显增加,空泡细胞和玻璃样变减少,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减少。MGSHED组较MG组、LGSHED组较LG组体积增大,改善更明显。其中,MGSHED组胰岛体积最大,但小于NC组。2、胰腺电镜结果显示,各治疗组胰岛β细胞状态不同程度改善,MGSHED组改善最为明显。胰岛免疫组织化学和荧光双标染色均显示,各治疗组β/α细胞比例增大,胰岛素分泌增多,而胰高血糖素分泌不同程度减少。3、ROS染色,DM组平均荧光强度最大,各治疗组大鼠较DM组平均荧光强度一定程度降低。其中,MGSHED组平均荧光强度最小。4、各治疗组大鼠胰腺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不同程度升高,而丙二醛(MDA)、一氧化氮合成酶(NOS)分型尤其是i NOS一定程度降低。5、Western Blot蛋白分析,DM组大鼠胰腺Nrf2蛋白表达较NC组明显减少,各治疗组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其中MGSHED组Nrf2蛋白表达增加最多。而DM组大鼠胰腺Keap1蛋白表达较NC组明显增加,各治疗组一定程度减少,MGSHED组Keap1蛋白表达最少。DM组p-Erk、抗凋亡蛋白Bcl-2明显减少,各治疗组一定程度增加,MGSHED组明显大于MG组,LGSHED组明显大于LG组。(四)SHED改善STZ诱导胰岛RIN-m5F细胞损伤的效应观察及机制探究1、STZ浓度为5mM、时间为12h,作为后续细胞实验造模条件。ROS荧光强度明显增强表明氧化应激细胞模型构建成功。2、SHED培养上清液刺激实验STZ+CM组较STZ组ROS平均荧光强度减小,抗氧化相关指标T-AOC、SOD、GSH升高,脂质过氧化产物MDA减少,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增殖率明显升高(p<0.01)。STZ+CM组Nrf2m RNA表达量明显高于STZ组(p<0.01),而STZ+CM组Keap1表达量明显低于STZ组(p<0.01)。STZ+CM组Bcl-2和PCNA m RNA表达量明显大于STZ组(p<0.01),而Bax和Caspase-3明显小于STZ组(p<0.01)。3、关键作用细胞因子确定及siRNA干扰siRNA-HGF干扰SHED,HOMO-HGF-2能明显抑制SHED细胞中HGF基因m RNA(抑制率约71.78%)(p<0.01)和蛋白表达。Elisa法检测SHED培养上清液中HGF浓度,siRNA-HGF2组明显低于NC组和siRNA-NC组(p<0.05)(P<0.01)。4、SHED培养上清液与siRNA-HGF SHED培养上清液刺激对比实验STZ+CM组ROS平均荧光强度明显小于STZ+siRNACM组(p<0.01),STZ+siRNACM组T-AOC明显小于STZ+CM组(p<0.01),细胞增殖率(p<0.05)、Nrf2(p<0.01),Bcl-2、PCNA m RNA表达量明显低于STZ+CM组(p<0.01),而Caspase-3m RNA表达量明显高于STZ+CM组(p<0.01)。5、Western Blot检测确定HGF作用相关蛋白发现,重组HGF能激活Nrf2、p-Erk、p-Akt,下调Keap1,增加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减少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表达。四、研究结论1、不同输注途径及不同血糖水平SHED治疗对DM大鼠症状、糖代谢相关指标及胰岛分泌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作用。2、不同输注途径移植SHED,输注相同次数,在相同糖代谢水平,观察相同时间,对血糖改善作用类似。3、多次尾静脉移植SHED,对不同血糖水平DM大鼠疗效不同。MGSHED组DM大鼠症状、糖代谢及胰岛功能整体改善效果较好,表明维持血糖平稳控制于合适的水平,更利于SHED体内存活迁移及相关细胞因子分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4、控制血糖水平后,多次静脉移植SHED,可明显改善糖尿病症状,降低空腹血糖水平、改善胰岛储备与分泌功能、减少胰岛素使用剂量,且三次移植效果优于一次。5、SHED移植治疗DM大鼠,可能启动胰腺内源性氧化应激系统,增强其抗氧化能力,调节氧化应激可能是其发挥作用重要机制之一。最重要的抗氧化信号通路Keap1/Nrf2与调控密切相关。且与p-Erk激活相关的细胞增殖及Bcl-2家族蛋白的活化减轻细胞凋亡相关。6、体外研究发现,SHED减少STZ诱导胰腺RIN-m5F细胞氧化应激、促进其存活与其分泌大量HGF密切相关。可能通过HGF激活p-Erk、p-Akt及Keap1/Nrf2抗氧化信号通路,启动内源性抗氧化途径,从而影响氧化应激相关指标,并减少凋亡蛋白,促进抗凋亡及增殖相关蛋白表达,保护β细胞,从而在抗糖尿病中发挥重要作用。
曹乃龙[2](2020)在《神经源性尿道功能损害的5-羟色胺治疗靶点与一氧化氮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和目的大多数腰骶髓节段以上的急性脊髓损伤和糖尿病引起的慢性神经损伤,都能干扰正常的排尿神经控制导致神经源性的膀胱和尿道功能损害。前期研究发现静脉给予5-羟色胺2A和2C受体激动剂DOI可能通过加强脊髓损伤和糖尿病大鼠尿道外括约肌活动进而提高排尿效率,但药物作用的具体靶点还需要进一步明确。此外,利用低剂量胰岛素建立一种新型糖尿病大鼠动物模型,进一步探讨一氧化氮介导尿道松弛机制在糖尿病尿道功能损害中的作用。方法建立脊髓损伤大鼠模型,8周后在大鼠腰骶髓髓腔内给予不同浓度的DOI后检测尿动力学参数改变,并取大鼠腰骶髓切片组织行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检测。建立I型糖尿病大鼠模型,8周后取糖尿病大鼠腰骶髓切片组织行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检测,并取膀胱和尿道组织做5-羟色胺亚神经元的免疫组化染色。使用低剂量胰岛素(~2u,24h)将I型糖尿病大鼠血糖控制在200-300mg/d L,即为造模成功。第一步:检测不同时间点糖尿病大鼠尿道功能改变。第二步:分成正常大鼠(A组)、8周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大鼠(B组)和8周糖尿病大鼠(C组)三组,静脉给予L-精氨酸(100mg/kg)和N-硝基-L-精氨酸甲酯(L-NAME,50mg/kg)检测给药前后尿道压改变。体外实验记录给予L-NAME前后尿道松弛幅度改变。结果腰骶髓髓腔内给予DOI可以加强尿道外括约肌活动,提高脊髓损伤大鼠的排尿效率。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发现脊髓损伤大鼠腰骶髓运动神经元中5-羟色胺2A和2C受体数量明显增多。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发现8周糖尿病大鼠腰骶髓运动神经元中5-羟色胺2A和2C受体明显增多、尿道5-羟色胺亚神经元的数量明显减少。低剂量胰岛素可以改善8周糖尿病大鼠的尿道松弛功能障碍。静脉给予L-精氨酸后,A组和B组的尿道压最低点明显降低,C组未见明显变化。静脉给予L-NAME后,三组尿道压变化值都明显减小,而给药前后尿道压松弛幅度差值C组小于其它两组。体外浴漕实验发现,给予L-NAME前后电刺激诱导的尿道松弛幅度差值和给予L-NAME前尿道松弛幅度的比值,C组明显低于其它两组。结论DOI可以改善脊髓损伤和糖尿病大鼠的排尿功能障碍,推测药物作用的靶点位于腰骶髓运动神经元,即DOI和腰骶髓增多的5-羟色胺2A和2C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通过加强大鼠尿道外括约肌的活动进而提高排尿效率。低剂量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大鼠模型可以用于模拟自然病程下糖尿病病人的排尿功能障碍,而一氧化氮介导尿道松弛机制损害在8周糖尿病大鼠尿道平滑肌功能障碍中起重要作用。
何萌杉[3](2019)在《复视明胶囊对糖尿病视网膜损伤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研究背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es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的一种神经血管并发症,是成人主要致盲眼病之一。2017年,全球糖尿病患者人数达4亿人,预计到2030年,患病人数将翻一番。其中,超过三分之一的糖尿病患者,存在DR的临床症状。目前,DR治疗的有效方法主要有激光光凝术、玻璃体切除术及玻璃体腔内注射皮质类固醇或抗VEGF药物。虽然上述方法具有一定临床疗效,但均不能完全抑制DR的临床进展或逆转视网膜损伤。此外,频繁的眼内注射可能会引起神经退行性变和脉络膜毛细血管萎缩等风险,同时频繁眼科就诊会产生高昂的医疗费用。对患者而言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案是有限的,这使得寻找新药物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中药是临床最常采用防治疾病的药物,应用中药治疗DR系中医临床重要手段之一,对于克服化药治疗DR的局限性发挥了重要作用。复视明胶囊(FSM)是一种中成药,由西洋参、黄芪、熟地、决明子、红花、珍珠、水蛭等12味中药材组成,2004年作为军队医疗机构院内制剂[兰联制字(2004)FP68095号]用于临床并证实,该方具有益气活血,滋阴补肾,通络明目的功能,适用于气虚血瘀、肝肾不足、脉络阻滞所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但缺乏治疗DR的系统药效学研究。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FSM对糖尿病视网膜病理改变的作用及其对氧化应激和炎性反应等的影响,并通过探索乙醛脱氢酶2(acetaldehyde dehydrogenase 2,ALDH2)对DR的保护作用及机制,进一步研究FSM是否可通过ALDH2通路,发挥其抗氧化应激和抗炎症的作用。研究方法1、复视明胶囊对大鼠糖尿病视网膜损伤的抗氧化和抗炎症作用选取健康雄性SD大鼠,采用6周高脂高糖饮食联合35 mg/kg链脲佐菌素(STZ)的方法,诱导糖尿病大鼠模型。糖尿病大鼠模型成功建立30天后,行全视野视网膜电图(ffERG)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观察视网膜病变情况。根据暗适应OPs2波幅值,将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5组:模型组(DM)、羟苯磺酸钙阳性组(CaD)、复视明高剂量组(High)、复视明中剂量组(Medium)和复视明低剂量组(Low)。并选取年龄匹配的正常大鼠作为空白对照组(N)。以灌胃方式,分别给予各组大鼠相应药物干预42天,DM组和N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采用ffERG、OCT、PCR、Western Blot和ELISA等方法,检测视网膜功能和结构,于mRNA和蛋白水平测定视网膜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α(VEGF-α)、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的表达,并测定一系列表征机体氧化应激、炎性反应和脂质代谢的血液生化指标,从而评估复视明胶囊改善糖尿病视网膜损伤的作用。2、ALDH2通过Sirt1/Nrf2通路对STZ诱导早期大鼠糖尿病视网膜损伤的作用选取24只健康雄性SD大鼠,单次腹腔注射STZ(60 mg/kg)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Alda1(ALDH2激动剂)治疗组和二甲基亚砜(DMSO)组。于STZ注射前3天和STZ注射后30天,按照10 mg/kg的剂量,腹腔注射Alda1(或等体积DMSO)。于糖尿病大鼠模型建立后1、7和30天,从视网膜功能、结构和分子水平进行各项指标的检测。3、复视明胶囊通过ALDH2通路对STZ诱导大鼠糖尿病视网膜损伤的机制选取健康的雄性SD大鼠,单次腹腔注射STZ(60 mg/kg)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建立60天后,随机分为糖尿病模型组(DM)、羟苯磺酸钙阳性组(DM+CaD)、复视明组(DM+FSM)、复视明+Alda1组(DM+FSM+Alda1)和复视明+Daidzin组(DM+FSM+Daidzin)。并选取年龄匹配的正常大鼠作为空白对照组(Control)。Alda1为ALDH2的激动剂,Daidzin为ALDH2的抑制剂。以灌胃方式,分别给予各组大鼠相应的药物进行干预,DM组和Control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和DMSO。药物干预30天后,检测视网膜功能、结构,以及氧化应激、炎性反应相关分子。研究结果1、复视明胶囊对大鼠糖尿病视网膜损伤的抗氧化和抗炎症作用在DR大鼠中,与DM组大鼠相比较,复视明治疗组(1.0g/kg和0.5g/kg)明显改善视网膜功能(暗适应3.0反应b波和OPs2波)(P<0.01),并显着减少视网膜厚度的变薄,包括内核层(INL)、外核层(ONL)和总视网膜厚度(P<0.01)。同时,与DM组大鼠相比较,FSM(1.0g/kg和0.5g/kg)显着下调VEGF-α、GFAP和VCAM-1在视网膜组织中的表达水平(P<0.05)。FSM(1.0g/kg和0.5g/kg)显着增强血清中抗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而降低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的水平(P<0.05)。2、ALDH2通过Sirt1/Nrf2通路对STZ诱导早期大鼠糖尿病视网膜损伤的作用OCT显示,Alda1治疗组的外核层(ONL)厚度和总视网膜厚度均大于DMSO组(ONL:7 d和30 d,P<0.05;总视网膜:30 d,P<0.05)。ffERG显示Alda1治疗组的暗适应3.0反应b波和OPs波幅值显着高于DMSO组(P<0.05)。此外,Alda1治疗组视网膜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低于DMSO组(TNF-α:P<0.05;IL-6:1 d和7 d,P<0.05),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着高于DMSO组(P<0.05)。同时,与DMSO组比较,Alda1治疗组视网膜中ALDH2、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I(Sirt1)和红系衍生核因子2相关因子(Nrf2)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α)的表达显着下降(7 d和30 d,P<0.05)。3、复视明胶囊通过ALDH2通路对STZ诱导大鼠糖尿病视网膜损伤的机制ffERG显示,相比于DM组,DM+FSM+Alda1组的暗适应3.0反应b波、0.01反应b波和OPs2波幅值显着升高(P<0.01,P<0.01,P<0.05),暗适应3.0反应b波潜伏期显着缩短(P<0.05)。HE染色显示,与DM组比较,DM+FSM组和DM+FSM+Alda1组能显着减少视网膜ONL、INL和视网膜总厚度的变薄(P<0.05)。ELISA结果显示,DM+CaD组、DM+FSM组和DM+FSM+Alda1组视网膜中TNF-α和IL-6的表达水平低于DM组(P<0.05,P<0.01),而SOD活性显着高于DM组(P<0.01)。同时,免疫组化显示,与DM组比较,DM+CaD组、DM+FSM组和DM+FSM+Alda1组视网膜中ALDH2、SOD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而VEGF-α的表达显着下降。研究结论1、FSM可改善糖尿病大鼠视网膜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抗氧化、抗炎症作用有关。2、ALDH2可能通过增加Sirt1和Nrf2的表达来改善STZ诱导的早期老年糖尿病大鼠视网膜损伤。3、FSM可通过ALDH2通路,发挥其抗氧化应激和抗炎症的作用。
李琰[4](2019)在《红芪多糖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Nrf2通路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红芪多糖(hedisari polysacchcaide,HPS)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组织中核因子E2相关因子(nuclear factor erythroid2-related factor2 Nrf2)、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synthase,iNOS)的调控,对视网膜组织中凋亡因子(Bcl-2/Bax)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40只,其中32只大鼠给予30 ug/g分两次进行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模型。将糖尿病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高、中、低剂量红芪多糖治疗组,另设正常对照组,每组各8只。大鼠均灌胃处理,1天1次,HPS组给予不同剂量红芪多糖药物灌胃治疗,DM组和NC组给予等剂量生理盐水,给予常规喂养。记录大鼠血糖和体重变化,于12周后处死大鼠,分别采用HE染色观察视网膜形态,免疫组化法观察细胞凋因子Bcl-2/Bax表达情况,和PCR方法检测Nrf2、SOD、iNOSmRNA表达。结果DM组和各HPS组在各个时间点大鼠的血糖较NC组均明显升高,各HPS组较DM组血糖均下降,组内比较时,大鼠血糖无明显差异。1周时各组大鼠的体重无明显差异,4周和12周时,DM组和HPS组大鼠体重较NC组明显下降,DM组与HPS组相比,体重无明显差异。各组大鼠视网膜HE染色:与NC组对比,DM组大鼠视网膜可见明显的细胞水肿,每一层存在不同程度的变薄,并且可见每层的细胞数目减少,细胞排列紊乱。与DM组比较,HPS组视网膜受损均有改善,视网膜增厚,细胞排列较整齐,与高HPS组比较,中、低HPS组细胞水肿,细胞排列相对紊乱。各组大鼠视网膜组织中均可见Bcl-2、Bax的阳性表达。NC组大鼠表达极少。DM组、HPS组大鼠视网膜可见较多Bcl-2、Bax阳性表达。DM组、HPS组大鼠视网膜Bcl-2、Bax阳性细胞率均高于NC组(P<0.05);HPS组大鼠视网膜Bcl-2阳性细胞率显着高于DM组(P<0.05)。不同剂量HPS相比,高HPS组Bcl-2阳性细胞率最高(P<0.05)。HPS组大鼠视网膜Bax阳性细胞率显着低于DM组(P<0.05)。不同剂量HPS相比较,高HPS组Bax阳性细胞率最低(P<0.05)。HPS组大鼠视网膜Bcl-2/Bax阳性细胞率比值显着高于NC组及DM组(P<0.05)。与高HPS组,中、低HPS组此比值较低(P<0.05)。与NC组对比,DM组与HPS组视网膜iNOS、Nrf2的表达增加,SOD含量降低(P<0.05)。与DM组对比,HPS组的Nrf2、SOD的表达增加((P<0.05),iNOS表达明显降低(P<0.05),高HPS组较中、低HPS组比,Nrf2、SOD表达增加,iNOS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HPS能激活Nrf2通路,促进抗氧化酶SOD生成,减少iNOS含量,减少视网膜组织的凋亡,对视网膜组织产生保护作用。2、3种不同剂量HPS效果存在差异,高剂量HPS上述效果最好。图23幅;表10个;参115篇。
苟陶然[5](2017)在《枸杞水提液对海洛因致小鼠视网膜损伤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通过给小鼠连续腹腔注射递增剂量的海洛因溶液并灌胃高、低剂量的枸杞水提液,检测小鼠的体重、眼球重、视网膜组织结构、血浆和视网膜组织抗氧化物酶活性、相关特异性蛋白的表达,探讨海洛因对小鼠视网膜组织的影响及枸杞水提液对海洛因所致小鼠视网膜损伤的保护作用。选出生1周龄的昆明小鼠120只,适应性饲养一周后,随机分为对照组、海洛因组、枸杞水提液1组和枸杞水提液2组。海洛因组和枸杞水提液1、2组用递增剂量腹腔连续注射海洛因溶液15d,每天两次(8:00 am,16:00 pm),其中在第15 d、610 d和1115 d分别注射2 g/l、3 g/l和4 g/l的海洛因0.2ml,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每次注射完1 h后,给枸杞水提液1组和枸杞水提液2组分别灌胃1.0 g/kg、2.0 g/kg的枸杞水提液,同时给对照组和海洛因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动物自由饮食饮水。在给药5 d、10 d、15 d时,每组各处死10只小鼠,称量检测小鼠体重和眼球重的变化,比色法检测小鼠血浆中GSH含量、LDH的活性及视网膜组织中SOD、iNOS的活性和MDA含量的变化,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视网膜组织中Bax、Caspase-3、TNF-α、NF-κB蛋白表达的变化。枸杞水提液对海洛因致损伤小鼠体重和眼球重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海洛因组小鼠体重、眼球重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随注射时间延长,降低越明显。灌胃枸杞水提液后,枸杞水提液1、2组与海洛因组相比又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且枸杞水提液2组高于枸杞水提液1组,但低于对照组。枸杞水提液对海洛因致损伤小鼠血浆GSH含量和LDH活性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海洛因组小鼠血浆GSH含量显着降低,随注射时间延长,降低越明显;同时,LDH活性显着上升,随注射时间延长,上升越明显。灌胃枸杞水提液后,枸杞水提液1、2组与海洛因组相比小鼠血浆GSH含量出现一定程度的升高,且枸杞水提液2组高于枸杞水提液1组,但低于对照组;同时,LDH活性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且枸杞水提液2组低于枸杞水提液1组,但高于对照组。枸杞水提液对海洛因致损伤小鼠视网膜组织SOD、iNOS活性及MDA含量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海洛因组小鼠视网膜组织SOD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随注射时间延长,降低越明显;海洛因组小鼠视网膜组织iNOS活性和MDA含量有所上升,随注射时间延长,上升越明显。灌胃枸杞水提液后,枸杞水提液1、2组与海洛因组相比小鼠视网膜组织SOD活性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且枸杞水提液2组高于枸杞水提液1组,但低于对照组;灌胃枸杞水提液后,枸杞水提液1、2组与海洛因组相比小鼠视网膜组织iNOS活性和MDA含量有所下降,且枸杞水提液2组低于枸杞水提液1组,但枸杞水提液1、2组均高于对照组。枸杞水提液对海洛因致损伤小鼠视网膜组织结构的影响。对照组小鼠视网膜组织各层结构完整,染色均匀,节细胞层(GCL)、内核层(INL)、外核层(ONL)清晰可见。注射海洛因溶液后,视网膜组织出现各种病理性变化,GCL层神经节细胞减少并出现空泡样变性,INL和ONL结构紊乱,疏松成网状,染色不均匀。灌胃不同剂量的枸杞水提液后,GCL层空泡化减轻,INL和ONL层排列较为整齐、紧密,染色较均匀。枸杞水提液对海洛因致损伤小鼠视网膜组织Bax,Caspase-3,TNF-α,NF-κB蛋白表达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海洛因组小鼠视网膜组织Bax,Caspase-3,TNF-α,NF-κB蛋白的阳性表达量和阳性细胞数量均升高,平均光密度值明显增大,染色加深。灌胃不同剂量的枸杞水提液后,枸杞水提液1、2组与海洛因组相比小鼠视网膜组织Bax,Caspase-3,TNF-α,NF-κB蛋白的阳性表达量和阳性细胞数量均降低,平均光密度值也有所降低,染色变浅。枸杞水提液影响海洛因致损伤小鼠的体重和眼球重。海洛因在体内水解为吗啡,产生吗啡样的中枢镇痛、抑制呼吸和肠蠕动等作用,注射海洛因会使小鼠出现活动频繁、饮食饮水次数减少的现象,还可抑制摄食中枢,持续注射造成海洛因在体内积累,会使小鼠因摄食减少、体能消耗增大、胃肠功能受损而出现体重和眼球重下降。枸杞水提液能够补充小鼠的体能消耗,减轻海洛因对视网膜的损伤从而使小鼠的体重和眼球重增加。枸杞水提液影响海洛因致损伤小鼠血浆GSH含量和LDH活性。海洛因在体内代谢产生了过多的氧自由基,GSH因清除体内的自由基、维持机体氧化还原状态而被过度消耗;同时,海洛因的毒性作用加剧脂质过氧化,破坏细胞膜,使LDH释放到血液中,LDH活性增强。灌胃不同剂量的枸杞水提液后,枸杞通过调节机体免疫活性,使视网膜等组织的抗氧化能力增强,减缓机体的氧化应激,减少GSH的消耗和LDH的释放,使GSH水平显着上升而LDH的活性显着下降。枸杞水提液影响海洛因致损伤小鼠视网膜组织SOD和i NOS的活性及MDA的含量。给小鼠注射海洛因后,自由基浓度增大,自由基清除剂大量减少而脂质过氧化产物快速增加,小鼠视网膜组织SOD活性降低,iNOS活性及MDA的含量上升。枸杞水提液能够清除机体的活性氧自由基,增强SOD的抗氧化活力,减轻脂质过氧化反应使得MDA含量下降,清除多余的NO,有效减轻海洛因对小鼠视网膜细胞的损伤,从而使SOD活性升高而iNOS活性及MDA的含量下降。枸杞水提液影响海洛因致损伤小鼠视网膜组织结构。海洛因会引起机体微循环障碍,使组织器官的血流量不足,组织结构和功能受损,因此小鼠视网膜随注射海洛因时间延长有不同程度的损伤。枸杞水提液能减少视网膜细胞的凋亡,减轻视网膜的损伤。枸杞水提液影响海洛因致损伤小鼠视网膜组织Bax、Caspase-3、TNF-α、NF-κB蛋白的表达。给小鼠注射海洛因后,视网膜组织Bax、Caspase-3、TNF-α、NF-κB蛋白的表达与正常组相比有明显的升高,表明海洛因引起视网膜细胞炎性反应增强,细胞凋亡增加。枸杞水提液使TNF-α和NF-κB的表达量降低,炎性反应减轻,减少了Bax和Caspase-3的表达,细胞凋亡减少,保护视网膜组织免受海洛因的损伤。
刘瑛瑛[6](2011)在《VEGF、nNOS在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组织中表达变化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euronal nitric oxide synthase, nNOS)在早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的定位及表达变化,探讨二者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 DR)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为DR的早期防治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健康雄性SD大鼠46只,随机分成实验组和正常对照组。实验组用链脲佐菌素(streptozocin, STZ)大剂量(65mg/kg)一次性腹腔注射诱导1型糖尿病模型,对照组注射同样体积的柠檬酸缓冲液。造成糖尿病模型后按糖尿病病程分为三个实验组:3周组,6周组,9周组,每组10只。麻醉大鼠,固定眼球,石蜡包埋、切片,进行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Eosin, HE)染色,光镜下观察视网膜组织结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SP法,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及蛋白质免疫印迹技术检测视网膜中VEGF、nNOS蛋白表达水平及其分布。结果:HE染色显示,视网膜在糖尿病3周时变化不明显。随着病程的延长,病变不断加重,出现视网膜微血管玻璃样变、管壁增厚及管腔狭窄等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正常组VEGF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视网膜的神经节细胞层和内网状层。随着糖尿病病程的进展,VEGF表达的空间范围扩大到视网膜的内核层、外网状层及感光细胞层,VEGF蛋白表达水平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NOS主要分布于各组大鼠视网膜的神经节细胞及内网状层的双极细胞。nNOS免疫阳性反应在正常对照组和糖尿病3周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6周和9周组nNOS阳性细胞数显着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不同病程组之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VEGF蛋白条带在正常对照组表达较弱,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糖尿病3、6、9周组VEGF蛋白表达条带相对光密度值逐渐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对照组和糖尿病组均见nNOS蛋白表达条带。糖尿病3周组nNOS蛋白表达条带相对光密度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6周及9周组nNOS蛋白表达条带相对光密度值显着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不同病程组之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不,VEGF和nNOS蛋白表达水平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1 STZ诱导的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可以作为研究人类背景期DR的理想模型。2在DR早期,随着糖尿病病程的进展,VEGF及nNOS蛋白表达逐渐升高,推测与视网膜三级神经元传导功能及神经细胞功能紊乱有关。3 VEGF和nNOS在DR早期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袁爱花[7](2007)在《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神经病变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1.建立正常大鼠视网膜和8周糖尿病大鼠视网膜基因差异表达谱,并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表达谱进行分析,初步筛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相关基因。2.进一步验证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组织中相关因子在mRNA水平和蛋白质水平上的表达变化,并对相关因子进行视网膜组织学定位,探索其在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和神经细胞中的表达变化情况,为揭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病理机制提供依据。方法:1.SD大鼠腹腔注射四氧嘧啶制备糖尿病动物模型。采用限制片段差异显示聚合酶链反应(Restriction Fragment Differential Display-Polymerase Chained Reaction,RFDD-PCR)技术平行操作,建立正常视网膜及8周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两个基因表达谱。2.以7%尿素变性聚丙烯酰胺电泳进行表达差异基因片段的分离显示,结合http://www.Qbiogene.com/display/数据库资料,应用ImageTool,ImageQuant TL等软件,对各组织间有表达差异的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糖尿病候选基因。3.通过半定量RT-PCR、Real-time RT-PCR、Western Blot、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进一步观察候选基因在8周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的表达。结果:1.建立了糖尿病大鼠视网膜及正常大鼠视网膜基因表达谱:共获得有意义的表达片段3639个,包括DR:1826个,NR:1813个。有差异的片段840。与正常相比糖尿病状态下表达信号减弱的基因片段283个,增强的225个,消失的145个,出现的187个;2.差异表达谱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状态下:1)NOS:eNOS和nNOS表达有不同程度下调,iNOS表达明显上调;2)ET及ETR:ET-1、ET-3、ETRB和ECE表达均不同程度上调,ET-2和ETRA本次实验中未能检出;3)synuclein:α-synuclein表达明显上调,β-synuclein和γ-synuclein表达无变化。3.半定量RT-PCR结果显示:1)NOS:与正常视网膜相比,糖尿病8周大鼠视网膜eNOS和nNOS表达明显下调,iNOS表达明显上调;2)ET及ETR:与正常视网膜相比,糖尿病8周大鼠视网膜ET-1、ET-2、ET-3、ETRA、ETRB和ECE表达均明显上调。4.Real-time RT-PCR结果显示:与正常视网膜相比,8周糖尿病大鼠视网膜α-synuclein,β-synuclein和γ-synuclein表达明显上调。5.半定量Western Blot结果显示:1)3-NT和NOS:与正常视网膜相比,糖尿病8周大鼠视网膜eNOS和nNOS蛋白水平明显降低,3-NT和iNOS蛋白水平明显升高;2)ET及ETR:与正常视网膜相比,糖尿病8周大鼠视网膜ET、ETRA和ETRB蛋白水平均明显增强;3)α-synuclein:与正常视网膜相比,8周糖尿病大鼠视网膜α-synuclein蛋白水平均明显增强。6.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1)3-NT和NOS:与正常视网膜相比,8周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INL的3-NT和iNOS免疫阳性细胞明显增多,INL和血管内皮层的eNOS阳性细胞明显减少,INL的nNOS阳性细胞也明显减少;2)ET及ETR:与正常视网膜相比,8周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ET、ETRA、ETRB免疫阳性细胞明显增多,增多的阳性细胞主要集中于INL,而在血管内皮层增多不明显;3)α-synuclein:与正常视网膜相比,8周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α-synuclein免疫阳性细胞明显增多,增多的阳性细胞主要集中于视网膜视锥视杆层。结论:1.RFDD-PCR技术可以检测出大量表达基因,适用于疾病差异表达谱分析,可以初筛疾病相关基因。2.8周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组织中,eNOS和nNOS的表达降低提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和神经细胞已受到损害,INL和GCL的3-NT免疫阳性反应的出现和iNOS表达的增强进一步提示8周糖尿病大鼠神经视网膜已受到NO的氧化损伤作用,视网膜发生了神经病变。3.在DR中,高糖使视网膜受到损伤,使其ET、ETRA、ETRB、ECE表达增加。其中神经视网膜受到的损害比血管内皮层更明显,ET、ETRA、ETRB在INL表达明显增强,在血管内皮层增加不明显。4.α-synuclein在8周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视锥视杆层的高表达提示,视网膜感光细胞已受到损害,神经视网膜已发生病变。
王玲[8](2005)在《重组人胰岛素原C肽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干预作用》文中认为目的:观察胰岛素原C肽对体外培养的视网膜Müller细胞和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及其与胰岛素的相互作用。并通过在体研究,观察早期单独应用生理剂量的重组人胰岛素原C肽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表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一氧化氮合酶(NOS)活力和一氧化氮合成(NO)的影响,及其对血-视网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探讨其作为预防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药物的前景。方法:(1)酶消化法分离培养大鼠视网膜Müller细胞及牛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免疫细胞化学法及透射电镜鉴定细胞性质。培养细胞各组分别添加不同浓度的胰岛素原C肽或/和胰岛素。硝酸还原酶法测定上清NO含量。ELISA法测定上清VEGF含量。(2)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大鼠模型。实验动物分三组,糖尿病组、糖尿病应用C肽组(C肽剂量:130nmol/KgBW皮下注射2次/日)、正常对照组,SPF环境饲养八周,每周测定体重及血糖。免疫组织化学法对眼球切片作视网膜VEGF表达的定性检测,ELISA法对视网膜匀浆作VEGF含量的定量检测。分型测定视网膜NOS活力。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视网膜匀浆NO含量。伊凡斯蓝示踪法测定血-视网膜屏障功能。结果:(一)离体试验:(1)C肽抑制Müller细胞NO合成:胰岛素组平均NO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t=4.111,P<0.01,n=6)。C肽组低于正常组(t=2.932,P<0.05)。联合应用组与对照组无差异(t=1.891,P>0.1)。C肽作用与浓度有关。(2)单独应用胰岛素原C肽对Müller细胞表达VEGF无影响(F=0.58,P>0.05),但等摩尔浓度(10-5mol/L)的C肽联合胰岛素应用时,可以抑制胰岛素引起的VEGF表达增高,两者之间的交互作用有显着意义(F=7.50,P<0.05)。(3)10-5胰岛素使BREC合成NO增加(t=4.922,P<0.001);10-5mol/L的胰岛素原C肽与胰岛素联合应用使BREC合成NO水平降低至胰岛素组与正常组之间(vs 10-5M胰岛素组:t=2.318,P<0.05;vs对照组:t=2.806,P<0.02);浓度10-9-10-5M的胰岛素原C肽可以抑制BREC合成NO,各浓度间无差异(P>0.05)。(二)在体试验:(1)糖尿病组与糖尿病应用C肽组大鼠血糖维持在24.14-33.3mol/L的高水平,体重不随周龄增长,正常对照组大鼠血糖波动于正常范围,体重稳步增长。(2)三组视网膜均有VEGF阳性表达,阳性颗粒主要位于神经节细胞层与近内核层,其中糖尿病组视网膜内核层阳性颗粒密集,其他两组较少。三组视网膜VEGF含量分别为,正常对照组4.30±1.012,糖尿病组10.63±2.743,糖尿病C肽组7.49±2.262。三组间差别有统计意义(F=13.604,P<0.01)。(3)视网膜匀浆的平均NO含量分别为:糖尿病组0.115±0.023,糖尿病用C肽组0.079±0.013,正常对照组0.042±0.017(μmol/gprot)。三组间差别有极显着意义(F=16.63,P<0.01)。糖尿病组平均iNOS 2.662±0.355,cNOS 2.556±0.260,糖尿病用C肽组平均iNOS2.238±0.367,cNOS3.286±0.383,正常对照组平均iNOS 1.997±0.292,cNOS4.063±0.636(U/mgprot),三组间差别均有统计意义(iNOS:F=6.877,P<0.01;cNOS:F=9.892,P<0.01)。(4)三组视网膜EB渗漏分别为,糖尿病组186.74±16.00,糖尿病用C肽组141.47±33.48,正常对照组32.02±11.45,三组间差异有极显着的统计意义(F=47.17,P<0.01)。结论:(1)联合应用等摩尔胰岛素原C肽与胰岛素可以纠正胰岛素引起的视网膜Müller细胞NO合成过度。(2)联合应用等摩尔胰岛素原C肽与胰岛素可以纠正胰岛素引起的Müller细胞VEGF表达过度。(3)胰岛素原C肽可以纠正胰岛素引起的牛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合成NO过度。(4)早期单独应用胰岛素原C肽可以部分改善糖尿病引起的视网膜VEGF高表达,调节视网膜NOS活力,部分抑制视网膜NO过度合成,并部分恢复血-视网膜屏障功能、减少白蛋白渗出。
刘庆淮,谢平,戈应滨,袁孝如[9](2005)在《一氧化氮及其合酶在糖尿病视网膜损伤中的作用》文中提出目的进一步探讨一氧化氮(NO)及其合酶在糖尿病视网膜氧化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链脲佐菌素制备大鼠糖尿病模型,注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分别取正常对照及模型制备成功后2周及20周大鼠视网膜标本进行以下实验:(1)利用免疫组化及图像处理技术,分析硝基酪氨酸在视网膜中的分布及含量;(2)利用免疫组化及RTPCR技术,测定iNOS及nNOS的蛋白及mRNA表达。结果糖尿病大鼠视网膜内的3硝基酪氨酸(3NT)在糖尿病2周大鼠的表达升高,但阳性细胞只分布于神经节细胞层,提示糖尿病大鼠的视网膜损伤首先发生在神经节细胞层。糖尿病20周的大鼠3NT表达量明显增高,并且阳性细胞遍布视网膜全层,显示随糖尿病病程进展视网膜氧化损伤进行性加重,NO产生增多,和对照相比,糖尿病2周大鼠的iNOS表达增加,nNOS表达下降,糖尿病20周大鼠的iNOS进一步增加,而nNOS几乎消失,提示糖尿病大鼠视网膜内NO产生增多和nNOS表达下降与iNOS表达升高有关。结论糖尿病对视网膜组织的损害首先是发生在神经节细胞,进而外层视网膜功能受损,糖尿病早期视网膜组织的损伤是以神经节细胞层为主;糖尿病大鼠模型中,视网膜损伤和NO的升高关系密切,而NO含量升高是nNOS表达下降和iNOS表达升高的结果。
刘庆淮[10](2004)在《糖尿病视网膜氧化损伤及细胞因子表达机制的初步研究》文中提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 DR)是视网膜长期暴露于高血糖状态下,血管内皮发生功能障碍而导致的微血管损伤引起的微血管病变。微血管损伤包括血管基底膜增厚、血管-视网膜屏障缺损和血管周细胞丧失,而高血糖的毒性作用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最初发生的扳机点。早有文献报道,高血糖产生过多的活性氧分子(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使蛋白质糖化、细胞膜和细胞质内的不饱和脂肪酸氧化,这些氧化产物产生的细胞毒作用能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并且是糖尿病微血管损伤的主要原因。同时,高血糖还可以使另一种活性氧分子NO在视网膜中产生增多,NO是氧分子和L-精氨酸在一氧化氮合酶的催化下产生的,一氧化氮合酶有三种同工酶,分别是主要存在于中枢和外周神经细胞中的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NOS Ⅰ或nNOS)、在炎症或损伤等刺激下可存在于多种细胞内的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NOS Ⅱ或iNOS)以及主要存在于血管内皮细胞内的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NOS Ⅲ或eNOS)。各种类型一氧化氮合酶产生的NO其生理或病理作用各不相同,链脲佐菌素所致糖尿病大鼠的视网膜及其高浓度葡萄糖培养的牛视网膜内皮细胞NO含量增高、iNOS表达增加,并且NO可使血管-视网膜屏障通透性增高,提示作为活性氧分子重要组成部分的NO也参与了糖尿病视网膜微血管损伤的病理过程。但是中长期糖尿病视网膜中的NO及其合酶在视网膜损伤中的作用目前还没有报道。 nNOS来源的NO可以调节血管紧张度、调节血流量可能有助于减轻血管的高灌注状态,提示nNOS来源的NO对视网膜血管损伤可能具有保护作用。南京医科人学博}学位论文 作为气体的NO会很快弥散,因而直接测定组织内的NO十分困难。组织中的NO气体可以被超氧阴离子(o:)氧化变成有细胞毒作用的过氧化峭酸盐(ONOO口),ONOO口修饰蛋白质中的酪氨残基生成峭基酪氨酸(NT),应用免疫组化或ELI SA方法可以间接反应组织中NO含量和02一的含量,间接反应组织中氧化应激的损伤情况。 另一方面,视网膜的损伤会释放出大量细胞因子,如TGF一口:、VEGF、PDEF、bFGF等等。这些细胞因子促使新生血管生成,新生血管极易发生破裂、出血,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力丧失的重要原因。目前已知vEGF是新生血管形成的关键因素,但是其他细胞因子也起重要作用。有研究显示,TGF一日:在DR新血管形成过程中也起重要作用,但现有报道为数不多,并有结论相反的报道。同时,关于TGF-口:在DR新生血管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尚无研究报道。 为了进一步研究NO和NOS在糖尿病视网膜损伤中的作用,探询TGF一日:在新生血管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和作用机制。我们设计并进行了以下实验。 1、链脉佐菌素制备大鼠糖尿病模型,注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分别取正常对照及模型制备成功后大鼠视网膜标本进行以下实验。 2、利用免疫组化及图象处理技术,分析硝基酪氨酸在视网膜中的分布及含量。 3、利用免疫组化及Rl,一PCR技术,测定iNOS及nNOS的蛋白及mRNA表达。 4、用Westem blot方法坝,{定TcF一口:的表达,RT-PCR测定其受体TGF一口Rl及TGF一口R 11的表达。 结果发现:l、链豚佐菌素(65mg/kg)腹腔注射一次,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南京医科人学博卜学位论文链朦佐菌素腹腔注射后,大鼠直至实验结束,血糖均维持在(l 6.65mmol几)以上,证明造模成功。 糖尿病大鼠视网膜内的NT在糖尿病2、4、SW大鼠的表达升 高,但阳性细胞只分布于神经节细胞层,提示糖尿病大鼠的视网 膜损伤首先发生在神经节细胞层。糖尿病20W的大鼠NT表达量 明显增高,并且阳性细胞遍布视网膜全层,显示随糖尿病病程进 展视网膜氧化损伤进行性加重,NO产生增多。 和对照相比,糖尿病Zw大鼠的iNOS表达增加,nNOS表达 下降,糖尿病20W大鼠的iNOS进一步增加,而nNOS几乎消失, 提示糖尿病大鼠视网膜内NO产生增多和nNOS表达下降与iNOS 表达升高有关。 糖尿病大鼠视网膜内TGF一口:随糖尿病进展表达增加,其受体 TGF一口Rl的表达和对照组相比无显着变化,而TGF一日Rn的表 达显着性增加。提示TGF一日:在DR形成过程中有重要作用,并 有可能通TGF一口Rn型受体起作用。 为进一步阐明TGF一日: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形成中的作用,我们又分别收集了临床上糖尿病不伴有眼底改变与糖尿病伴有视网膜病变患者的前房液标本,以及无糖尿病患者的前房液标本作为对照,用ELISA方法测定了TGF一吕:和VEGF的含量。 结果发现,和对照相比糖尿病患者眼前房液中VEGF的含量均显着增加,并且随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进展而增高;而糖尿病无眼底改变患者前房液中TGF一口:含量与正常相比无明显变化,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TGF一口:含量下降,伴有增生型的视网膜病变患者TGF一日:含量升高。提示TGF一口:和vEGF在糖尿病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发病过程中起协同作用。南京医科人学博卜学位论文 视网膜损伤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基础和前提条件,早期发现、及时治疗是防止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产生、防止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人视力丧失的有效?
二、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表达的变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表达的变化(论文提纲范文)
(1)人乳牙牙髓干细胞治疗STZ诱导糖尿病大鼠的疗效观察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人乳牙牙髓干细胞经不同输注途径治疗糖尿病大鼠的疗效观察 |
一、实验材料 |
二、实验方法 |
三、统计学分析 |
四、实验结果 |
五、讨论 |
第二部分 人乳牙牙髓干细胞治疗不同血糖水平糖尿病大鼠的疗效观察 |
一、实验材料 |
二、实验方法 |
三、统计学分析 |
四、实验结果 |
五、讨论 |
第三部分 人乳牙牙髓干细胞治疗糖尿病大鼠机制初探 |
一、实验材料 |
二、实验方法 |
三、统计学分析 |
四、实验结果 |
五、讨论 |
第四部分 SHED改善STZ诱导胰岛RIN-m5F细胞损伤的效应观察及机制探究 |
一、实验材料 |
二、实验方法 |
三、统计学分析 |
四、实验结果 |
五、讨论 |
全文小结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间充质干细胞治疗1型糖尿病的机制及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工作情况说明 |
致谢 |
(2)神经源性尿道功能损害的5-羟色胺治疗靶点与一氧化氮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缩写词表 |
绪论 |
1 脊髓损伤导致排尿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以及5-羟色胺的治疗作用 |
2 糖尿病导致排尿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以及5-羟色胺的治疗作用 |
3 糖尿病导致尿道功能损害的研究进展以及一氧化氮机制改变 |
第一部分 5-羟色胺2A/2C受体激动剂DOI改善脊髓损伤大鼠排尿功能障碍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
1.研究的理论基础 |
1.1 脊髓损伤引起神经可塑性改变理论 |
1.2 药物-靶点结合理论(药物-受体特异性结合理论) |
1.3 神经-肌肉靶向调控理论 |
2.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动物 |
2.2 实验方法 |
2.2.1 脊髓损伤大鼠模型的建造 |
2.2.2 髓腔内置管 |
2.2.3 膀胱内置管 |
2.2.4 髓腔内给药记录尿动力学参数改变 |
2.2.5 腰骶髓运动神经元中5-羟色胺2A和2C受体免疫荧光染色 |
2.2.6 腰骶髓腹侧角5-羟色胺2A和2C受体的Western Blot检测 |
2.3 统计学方法 |
3.实验结果 |
3.1 脊髓损伤大鼠膀胱组织学改变 |
3.2 腰骶髓髓腔内给药后尿动力参数改变 |
3.3 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 |
4.讨论 |
第二部分 5-羟色胺2A/2C受体激动剂DOI改善糖尿病大鼠排尿功能障碍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
1.研究的理论基础 |
1.1 糖尿病引起神经可塑性改变理论 |
1.2 5-HT类物质在糖尿病及其相关并发症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
2.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动物 |
2.2 实验方法 |
2.2.1 糖尿病大鼠膀胱和尿道组织学染色 |
2.2.2 腰骶髓运动神经元中5-羟色胺2A和2C受体免疫荧光检测 |
2.2.3 腰骶髓运动神经元中5-羟色胺2A和2C受体的Western blot检测 |
2.2.4 膀胱和尿道5-羟色胺亚神经元的免疫荧光检测 |
2.3 统计学方法 |
3.实验结果 |
3.1 糖尿病导致膀胱和尿道的组织学改变 |
3.2 糖尿病大鼠腰骶髓运动神经元中5-羟色胺受体数量改变 |
3.3 糖尿病大鼠尿道的5-羟色胺亚神经元数量改变 |
4.讨论 |
第三部分 低剂量胰岛素治疗糖尿病大鼠尿道功能损害和一氧化氮机制改变 |
1.研究的理论基础 |
1.1 高血糖诱导渗透性利尿 |
1.2 糖尿病诱导氧化应激损害 |
1.3 糖尿病导致下尿路平滑肌的收缩和松弛机制改变 |
2.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动物 |
2.2 实验方法 |
2.2.1 代谢笼检测 |
2.2.2 膀胱等容收缩条件下的尿道灌注压检测 |
2.2.3 浴漕实验检测尿道肌肉特性 |
2.2.4 静脉给予L-精氨酸和L-NAME后尿道灌注压检测 |
2.2.5 给予L-NAME前后体外浴漕实验检测尿道肌肉特性 |
2.3 统计学方法 |
3.实验结果 |
3.1 不同糖尿病病程大鼠排尿参数的改变 |
3.2 不同糖尿病病程大鼠尿道灌注压参数的改变 |
3.3 不同糖尿病病程大鼠尿道对EFS和 KCL收缩反应特性改变 |
3.4 静脉给予L-精氨酸和L-NAME后大鼠尿道灌注压改变 |
3.5 给予L-NAME前后电场力诱导大鼠尿道肌肉松弛幅度改变 |
4.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目录 |
(3)复视明胶囊对糖尿病视网膜损伤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文献回顾 |
第一部分 复视明胶囊对大鼠糖尿病视网膜损伤的抗氧化、抗炎症作用 |
0 引言 |
1 材料 |
2 方法 |
2.1 实验用试剂的配置 |
2.2 糖尿病视网膜病大鼠模型制备及分组 |
2.3 全视野视网膜电图(full field electroretinograms,ffERG)检查方法 |
2.4 视网膜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检测方法 |
2.5 Western Blot方法 |
2.6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FQ-PCR)方法 |
2.7 血液生化指标检测方法 |
2.8 统计分析方法 |
3 结果 |
3.1 ffERG检测 |
3.2 OCT检测 |
3.3 视网膜VEGF-α、GFAP和 VCAM-1 mRNA的表达 |
3.4 视网膜VEGF-α、GFAP和 VCAM-1 蛋白的表达 |
3.5 血液生化指标 |
4 讨论 |
第二部分 ALDH2 通过Sirt1/Nrf2 通路对STZ诱导的早期大鼠糖尿病视网膜损伤的作用 |
0 引言 |
1 材料 |
2 方法 |
2.1 实验用试剂的配置 |
2.2 糖尿病视网膜病大鼠模型制备及分组 |
2.3 ffERG检查方法 |
2.4 OCT检测方法 |
2.5 免疫荧光染色方法 |
2.6 Western Blot方法 |
2.7 抗氧化与抗炎症指标检测方法 |
2.8 统计分析方法 |
3 结果 |
3.1 ffERG检测 |
3.2 OCT检测 |
3.3 抗氧化应激指标 |
3.4 抗炎症指标 |
3.5 VEGF-α和 ALDH2 的表达 |
3.6 Nrf2和Sirt1 的表达 |
4 讨论 |
第三部分 复视明胶囊通过ALDH2 通路改善STZ诱导大鼠糖尿病视网膜损伤的机制 |
0 引言 |
1 材料 |
2 方法 |
2.1 实验用试剂的配置 |
2.2 糖尿病视网膜病大鼠模型制备及分组 |
2.3 ffERG检查 |
2.4 苏木精-伊红(HE)染色方法 |
2.5 免疫组化染色方法 |
2.6 抗氧化与抗炎症指标检测方法 |
2.7 统计分析方法 |
3 结果 |
3.1 ffERG检测 |
3.2 HE病理改变 |
3.3 免疫组化改变 |
3.4 视网膜中抗氧化与抗炎症指标 |
4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4)红芪多糖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Nrf2通路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表 |
引言 |
第1章 实验研究 |
1.1 实验材料 |
1.1.1 动物 |
1.1.2 主要试剂 |
1.1.3 主要仪器 |
1.2 实验步骤 |
1.2.1 STZ溶液的配置 |
1.2.2 造模 |
1.2.3 分组及给药 |
1.2.4 标本处理 |
1.2.5 HE染色 |
1.2.6 使用免疫组织化法来检测Bcl-2、Bax表达 |
1.2.7 RT-qPCR检测Nrf2、SOD、iNOS mRNA表达 |
1.3 统计学分析 |
1.4 结果 |
1.4.1 大鼠的一般状态 |
1.4.2 血糖变化 |
1.4.3 体重变化 |
1.4.4 视网膜HE染色 |
1.4.5 红芪多糖对大鼠视网膜组织Bcl-2 阳性细胞表达的影响 |
1.4.6 红芪多糖对大鼠视网膜组织Bax阳性细胞表达的影响 |
1.4.7 糖尿病大鼠视网膜Bcl-2 阳性细胞率/Bax阳性细胞率比较 |
1.4.8 各组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SOD、iNOS、Nrf2 mRNA相对表达含量对比 |
1.5 讨论 |
1.5.1 红芪多糖对糖尿病大鼠血糖及体态的影响 |
1.5.2 红芪多糖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病理形态的影响 |
1.5.3 红芪多糖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Bcl-2/bax的影响 |
1.5.4 PCR检测Nrf2、SOD、iNOS mRNA表达 |
1.6 问题与展望 |
1.7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2章 综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研究进展 |
2.1 DR的诊断 |
2.1.1 DR的主要筛查方式 |
2.1.2 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FA) |
2.1.3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造影(OCTA) |
2.2 治疗进展 |
2.2.1 药物治疗 |
2.2.2 激光光凝治疗 |
2.2.3 眼底手术治疗 |
2.2.4 抗VEGF治疗 |
2.2.5 皮质类固醇治疗 |
2.2.6 干细胞移植 |
2.2.7 基因治疗 |
2.2.8 中药治疗 |
参考文献 |
结论 |
致谢 |
导师简介 |
作者简介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5)枸杞水提液对海洛因致小鼠视网膜损伤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写词表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阿片类兴奋剂的研究进展 |
1.1 阿片类的来源及主要类型 |
1.2 阿片类的临床作用及危害 |
1.3 阿片类的作用机理 |
1.4 常见阿片类毒品——吗啡 |
1.5 中医药治疗阿片类物质依赖的研究进展 |
2 海洛因的研究现状 |
2.1 海洛因简介 |
2.2 海洛因的毒理作用及代谢 |
2.3 吸食海洛因的临床表现 |
2.4 海洛因致系统组织损伤的研究进展 |
2.4.1 海洛因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
2.4.2 海洛因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
2.4.3 海洛因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
2.4.4 海洛因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
2.4.5 海洛因对生殖系统及胚胎发育的影响 |
2.4.6 海洛因对视力的影响 |
2.4.7 海洛因对组织器官超微结构的影响 |
3 枸杞的研究进展 |
3.1 枸杞简介 |
3.2 枸杞的药理作用 |
3.2.1 调节和促进机体的免疫功能 |
3.2.2 抗氧化、延缓衰老的作用 |
3.2.3 降血糖的作用 |
3.2.4 抗肿瘤的作用 |
3.2.5 抗疲劳作用 |
3.2.6 抗辐射作用 |
3.2.7 保护生殖系统的作用 |
3.2.8 保肝作用 |
3.2.9 保护视力的作用 |
4 自由基生物学 |
4.1 自由基及其生物学意义 |
4.2 抗氧化剂 |
4.2.1 抗氧化剂的分类及作用原理 |
4.2.2 几种常见抗氧化剂 |
4.3 脂质过氧化 |
4.3.1 脂质过氧化 |
4.3.2 脂质过氧化产物 |
5 细胞凋亡 |
5.1 细胞凋亡的形态及生物化学特征 |
5.2 细胞凋亡的途径 |
5.2.1 细胞凋亡的外源途径——死亡受体途径 |
5.2.2 细胞凋亡的内源途径——线粒体途径 |
5.2.3 内质网途径 |
5.3 细胞凋亡的分子机理 |
5.3.1 Bcl-2 家族与细胞凋亡 |
5.3.2 Caspases家族与细胞凋亡 |
6 细胞炎症 |
6.1 肿瘤坏死因子-ɑ(TNF-ɑ)与炎症反应 |
6.2 核因子-κB(NF-κB)与炎症反应 |
7 本文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二章 枸杞水提液对海洛因致损伤小鼠体重及眼球重的影响 |
1 材料和方法 |
1.1 实验药品 |
1.2 仪器设备 |
1.3 实验动物处理 |
1.4 样本采集 |
1.5 数据统计 |
2 实验结果 |
2.1 枸杞水提液对海洛因致损伤小鼠体重的影响 |
2.2 枸杞水提液对海洛因致损伤小鼠眼球重的影响 |
3 讨论 |
第三章 枸杞水提液对海洛因致损伤小鼠血浆GSH、LDH的影响 |
1 材料和方法 |
1.1 实验药品与仪器设备 |
1.2 实验动物处理 |
1.3 样本采集 |
1.4 血浆酶活性检测 |
1.4.1 谷胱甘肽(GSH)的测定 |
1.4.2 乳酸脱氢酶(LDH)的测定 |
2 实验结果 |
2.1 小鼠血浆GSH含量的变化 |
2.2 小鼠血浆LDH活性的变化 |
3 讨论 |
3.1 枸杞水体液影响小鼠血浆GSH的含量 |
3.2 枸杞水体液影响小鼠血浆LDH的活性 |
第四章 枸杞水提液对海洛因致损伤小鼠视网膜组织SOD、iNOS活性及MDA含量的影响 |
1 材料和方法 |
1.1 实验药品与仪器设备 |
1.2 实验动物处理 |
1.3 样本采集 |
1.4 眼球组织抗氧化物酶的测定 |
1.4.1 总蛋白测定 |
1.4.2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的测定 |
1.4.3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活力的测定 |
1.4.4 丙二醛(MDA)含量的测定 |
1.5 统计学分析 |
2 实验结果 |
2.1 小鼠视网膜组织SOD活性的变化 |
2.2 小鼠视网膜组织iNOS活性的变化 |
2.3 小鼠视网膜组织MDA含量的变化 |
3 讨论 |
第五章 枸杞水提液对海洛因致损伤视网膜结构及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
1 材料和方法 |
1.1 实验药品与仪器设备 |
1.2 实验动物处理 |
1.3 样本采集 |
1.4 小鼠视网膜组织结构观察 |
1.5 免疫组织化学 |
1.6 数据统计 |
2 实验结果 |
2.1 小鼠视网膜组织结构的变化 |
2.2 小鼠视网膜组织Bax蛋白表达的变化 |
2.3 小鼠视网膜组织Caspase-3 蛋白表达的变化 |
2.4 小鼠视网膜组织TNF-α蛋白表达的变化 |
2.5 小鼠视网膜组织NF-κB蛋白表达的变化 |
3 讨论 |
3.1 枸杞水提液对海洛因致损伤小鼠视网膜组织结构的影响 |
3.2 枸杞水提液对海洛因致损伤小鼠视网膜组织Bax蛋白表达的影响 |
3.3 枸杞水提液对海洛因致损伤小鼠视网膜组织Caspase-3 蛋白表达的影响 |
3.4 枸杞水提液对海洛因致损伤小鼠视网膜组织TNF-α蛋白表达的影响 |
3.5 枸杞水提液对海洛因致损伤小鼠视网膜组织NF-κB蛋白表达的影响52结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在校期间研究成果 |
致谢 |
(6)VEGF、nNOS在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组织中表达变化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部分 论文:VEGF、nNOS在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组织中表达变化的研究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词表 |
引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综述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文章 |
致谢 |
(7)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神经病变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部分 RFDD-PCR方法建立糖尿病大鼠视网膜差异表达谱及表达谱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一氧化氮合酶在8周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的中表达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内皮素及其受体在8周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的中表达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四部分 synuclein在8周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的中表达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机制的研究进 |
附录 |
附录一 视网膜组织总RNA的抽提 |
附录二 RFDD-PCR方法建立基因表达谱 |
附录三 cDNA合成及纯化操作步骤(for RFDD-PCR) |
附录四 免疫组化染色实验方法 |
附录五 Western Blot实验方法 |
附录六 英文缩略词表 |
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8)重组人胰岛素原C肽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干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一)多元醇代谢通路激活 |
(二)蛋白质的非酶糖基化: |
(三)自由基的作用: |
(四)二酞基甘油-蛋白激酶C(DG-PKC)系统的活化: |
(五)细胞因子的作用: |
第一部分 C肽对培养的大鼠Müller细胞合成VEGF与NO的影响 |
第一节 大鼠视网膜Müller细胞培养 |
第二节 C肽对Müller细胞NO合成的影响 |
第三节 C肽对Müller细胞表达VEGF的影响 |
第二部分 C肽对培养的牛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合成NO的影响 |
第一节 牛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培养 |
第二节 C肽对BREC合成NO的影响 |
第三部分 胰岛素原C肽对STZ诱导的实验性糖尿病大鼠的影响 |
第一节 C肽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表达VEGF的影响 |
第二节 C肽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NOS活力及NO合成的影响 |
第三节 C肽对糖尿病大鼠血视网膜屏障的影响 |
参考文献 |
综述 |
相关论文 |
致谢 |
(9)一氧化氮及其合酶在糖尿病视网膜损伤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材料和方法 |
一、材料 |
二、方法 |
1.STZ诱导大鼠糖尿病模型: |
2. RT-PCR: |
3.免疫组化: |
4. 计算机图像处理: |
三、统计学分析方法 |
结果 |
一、3-NT免疫组化染色 |
二、iNOS及nNOS 免疫组化染色 |
三、iNOS及nNOS mRNA的RT-PCR结果 |
讨论 |
一、氧化损伤在DR病理过程中的作用 |
二、NO与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组织损伤的关系 |
三、iNOS和nNOS在糖尿病大鼠视网膜损伤的病理过程中的调节作用 |
(10)糖尿病视网膜氧化损伤及细胞因子表达机制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关键词) |
英文摘要(关键词) |
前言 |
实验一 (NO及其合酶在糖尿病视网膜损伤中的作用) |
实验二 (糖尿病大鼠视网膜内TGFβ_2及其受体的表达) |
实验三 (糖尿病患者眼前房液VEGF与TGFβ_2的定量分析) |
实验四 (早期糖尿病大鼠视觉功能的电生理变化) |
小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综述1 (色素上皮衍生因子与视网膜疾病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综述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与血管生成) |
参考文献 |
综述3 (兴奋件氨基酸与视网膜缺血性损伤关系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论文1(Distribution of nitrotyrosine and neuronal nitric oxide1 synthase in early diabetic rat retina) |
(早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硝基酪氨酸和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的分布) |
论文2 (糖尿病患者瞳孔动态变化) |
论文3 (自体血清在视网膜裂孔中应用的实验研究) |
论文4 (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外路法视网膜复位术) |
论文5 (硅油取出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式选择及疗效分析) |
论文6 (劈裂技术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应用) |
论文7 (表面麻醉下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 |
四、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表达的变化(论文参考文献)
- [1]人乳牙牙髓干细胞治疗STZ诱导糖尿病大鼠的疗效观察及机制研究[D]. 谢俊豪.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2021(01)
- [2]神经源性尿道功能损害的5-羟色胺治疗靶点与一氧化氮机制研究[D]. 曹乃龙. 上海交通大学, 2020
- [3]复视明胶囊对糖尿病视网膜损伤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 何萌杉.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2019(06)
- [4]红芪多糖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Nrf2通路的影响[D]. 李琰. 华北理工大学, 2019(01)
- [5]枸杞水提液对海洛因致小鼠视网膜损伤的影响[D]. 苟陶然. 西北师范大学, 2017(07)
- [6]VEGF、nNOS在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组织中表达变化的研究[D]. 刘瑛瑛. 昆明医学院, 2011(10)
- [7]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神经病变的研究[D]. 袁爱花. 四川大学, 2007(04)
- [8]重组人胰岛素原C肽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干预作用[D]. 王玲. 复旦大学, 2005(02)
- [9]一氧化氮及其合酶在糖尿病视网膜损伤中的作用[J]. 刘庆淮,谢平,戈应滨,袁孝如. 中华眼科杂志, 2005(09)
- [10]糖尿病视网膜氧化损伤及细胞因子表达机制的初步研究[D]. 刘庆淮. 南京医科大学, 2004(04)
标签:糖尿病论文; 视网膜论文; 对照组论文; 胰岛素释放试验论文; 糖尿病的早期症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