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华语广播播音的现状分析及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李啸天[1](2021)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日语广播对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国际局势动荡,中国媒体国际话语权的缺失,以及西方势力的反华宣传,导致中国国家形象持续受损。党中央高度重视国家形象建设和展示工作,为了传播好中国声音,促进我国和平发展,通过建立良好的国家形象来改善国际关系和提高国际地位是一条重要的途径。而日本一直深受中华文化的影响,当下作为我国周边外交的重点对象,日本在与我国各方面建立起紧密联系的同时,却也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和国家利益等原因而时常产生冲突,导致日本对中国形成了一定的误解和成见。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作为专门负责对外传播的中央媒体,日语广播从其创立之初至今七十多年,积累了足够的经验,在对日传播方面有足够的话语权,同时随着近年来的融媒体和数字化发展,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日语广播也不断创新,在专注广播的同时也在进行着新文本和视频的传播。本文主要研究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日语广播在塑造中国形象方面的思想方法及其展示的具体国家形象,并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建议,冀望在对日传播方面能塑造更好的中国国家形象,从而促进中日合作和国际发展。本文由五个部分的内容组成:引言,对研究课题的缘起进行解释,并全面梳理了学术界关于国家形象以及国际传播相关的研究综述,同时对本次研究的价值和意义进行阐释,说明了研究涉及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方法,最后点明本文的创新之处。第一章,对中日邦交正常化之后中国在对日传播方面的媒体信息和其背后的思想进行了历程性的回顾,之后则聚焦当下的对日传播和国家形象塑造,明确当代中国国家形象塑造的发展状况和具体要求,最后则主要介绍了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日语广播这个研究对象,了解其在对日传播和国家形象塑造方面的特性。第二章,通过内容分析的方法对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日语广播展示的具体中国国家形象进行研究,研究对抽样调查的样本进行编码分析之后得出其塑造的中国国家形象主要分为五个方面,分别是政治方面、经济方面、文化方面、社会方面和地理方面。了解到其所塑造的中国的政府形象、外交形象、国内经济形象、国际贸易形象、中华传统文化形象、现代流行文化形象、人物形象、疫情形象、旅游形象和城市形象。第三章,对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日语广播塑造国家形象的路径进行分析,了解其在对日传播中通过树立国际意识、维护国家利益、坚持针对性原则、注重人文交流与中华文化等策略,并运用融媒体和数字化、UGC模式、专题化和类型化以及队伍建设等方法手段来进行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第四章,对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日语广播当下发展情况进行研究,了解影响其塑造国家形象的各项因素,分别从内部发展、自身限制、环境优势和面临的挑战这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归纳。然后在此基础上从全媒体化、媒体合作、队伍建设、舆论引导层面提出相应的具有一定可行性的建议。
邹旋[2](2019)在《新移民时期以来法国华文传媒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世纪80年代对于法国华侨华人来说意义重大,这一时期是法国华侨华人社会总体面貌形成的一个关键时期,与此同时也是法国华文传媒空前发展的时期。华文传媒与华侨华人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本文以20世纪80年代为时间界限,对法国华文传媒进行阶段性和整体性探究,以期理清法国华文传媒的发展脉络,阐明法国华文传媒与华侨华人、祖(籍)国之间的关系,并展望法国华文传媒的未来。法国华文传媒的发展进程及其特征与法国华侨华人的移民浪潮息息相关,而20世纪80年代前后的华侨华人移民法国的背景截然不同,在不同背景下诞生的华文传媒也因此呈现出明显的阶段特征。80年代以前主要的几次的法国华侨华人移民潮与几次战争有较大关联,移民人员以华工和留学生为主,此时的华文传媒也带有鲜明的政治色彩。而80年代以来的形成的法国华侨华人社会,除了部分与战争因素有关外,更多的华侨华人是在一个和平开放、对外交流的背景下移民法国的,此阶段的法国华侨华人新移民为华文传媒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土壤,另外得益于科学技术以及国际国内环境多方面因素的影响,80年代以来的华文传媒在创办背景、媒体特征、经营管理、功能作用等多方面有极大突破。且相较于80年代以前的法国华文传媒,80年代以来的华文传媒与华侨华人、祖(籍)国之间呈现出更为密切且日益重要的联系,它在服务于华侨华人在主流社会的生活、帮助华侨华人融入主流社会、传承优秀的中华文化、树立良好的中国形象、扩大中国的话语权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法国华文传媒的发展历史悠久,在长期的创办过程中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加之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为之提供强有力的后盾,法国华文传媒的发展前景可观。但同时法国华文传媒的发展也面临一系列问题,如何克服这些问题,促使华文传媒健康持续地发展,从而进一步发挥华文传媒在助力华侨华人发展、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等方面的作用,值得关注。
翟慧慧[3](2019)在《电视节目主持人文化价值提升研究——以“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背景》文中提出香港是国际化大都市,是亚洲传媒信息集散中心。"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给香港电视媒体及香港电视播音主持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香港播音主持传播具有特殊性,它为实现香港及香港民众融入国家发展大计创造了比较有利的舆论环境。香港电视普通话播音、粤语播音根植于中华文化,成长于祖国日渐强大的历史机遇期,担负着传承中华文化、传播多种文明、促进东西方交融的历史使命。香港电视节目主持人文化价值提升具有现实性和紧迫性。
苏鑫[4](2018)在《网络电台直播的发展与问题研究》文中指出网络电台直播是网络电台在目前发展阶段中出现的一种新的节目形式,同时具有网络电台和视频直播的特点。网络电台直播的出现有效地提高了广播节目的互动性,进一步优化了听众的收听体验,同时打破了网络电台只有录播节目的单一形式,开辟了一片新的受众市场。网络电台直播自2012年出现以来,由传统广播节目搭载网络电台播出的直播,逐渐丰富为网络电台进行的大型活动现场音频同步直播和类似网络视频直播的网络电台个人直播,在近年有力地推动了网络电台的发展。随着网络电台直播的进一步发展,“广播”的定义也在发生着新的变化。网络电台直播与传统广播有着完全不同的创作思路和运营模式,打破了传统广播的体制束缚,实现了节目自由灵活的个性化定制。在与网络电台录播的比较中表现出了高互动性等优势,有利于打破网络电台目前竞争激烈的发展困境。以荔枝FM直播为例,选取一段时间内的精选页节目进行内容、主题、类型、传播效果等统计和分析,总结出网络电台直播目前具有用户参与度高、社交属性强、粉丝效应吸引高人气和高收益等优势特点。与此同时,网络电台直播在内容和监管方面出现了问题。门槛过低导致主播水平参差不齐,把关环节的缺失导致节目质量难以保障,存在节目同质化、过度娱乐化等问题。声音转瞬即逝的特点加大了音频直播监管的难度。在今后的发展中,网络电台直播应针对目前存在的各方面问题,从多方面着手采取有效措施,通过优化用户使用收听体验,完善把关制度,培养优质主播,始终坚持内容为王的发展策略,打造一个积极、健康、具有特色的网络电台直播平台,推动网络电台的良好发展。
唐余俊[5](2017)在《百年中国广播语言研究史》文中指出百年中国广播语言研究大致经历了"发轫期""发展期"和"复兴期"。受百年来中国社会及语言自身多因素演变制约,广播语言研究各分期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成果结论等方面既相互关联,又体现出了明显的时代差异。
Miss Waranya Traboon(百合)[6](2014)在《华语电视台在泰国的发展及趋势研究 ——以《泰国中央中文电视台》为例》文中认为文化交流是加强国与国之间的合作交流的基础,更是维系族人相互认同感的纽带。而海外华语媒体则承载着弘扬中华文化的重任,肩负着促进中国与世界文化交流的使命。其中电视媒体以其受众广泛、真实感强等较报纸等平面媒体的突出优势,逐渐成为海外华语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泰国中央中文电视台(TCCTV)是泰国首家华语电视台,其特殊地位决定了其研究价值,了解其在泰国的发展情况能够一点带面的描述出华语电视台在泰国的发展及趋势。泰国是东南亚地区中聚集华人最多的国家,发展华语电视台有着重要意义,同时其市场前景广阔,然而目前相关研究较少。本文通过笔者整理在TCCTV实习了解、收视观众的问卷调查及对公司高层的专访等资料,对其发展历史、栏目内容及在传播中华文化,促进中泰文化交流等方面扮演的角色等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介绍。同时针对其发展的社会背景、现状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能让读者较为深入的了解TCCTV及华语电视台在泰国发展的整体情况。文章绪论部分介绍了本研究的研究背景,综述了目前中国及以外学者对华语媒体的研究状况;第二章重点阐述了发展海外华语媒体对中国的重要意义,介绍了华语媒体在世界整体的发展情况及在东南亚地区的发展情况,并通过分析认为华语电视台将成为海外华语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章对泰国初TCCTV外主要的华语电视台进行了介绍,并就华语电视台在泰国发展的社会背景进行了分析;第四章对TCCTV的发展历史,主要负责人情况及其栏目内容进行介绍,同时进行了电视台的收视调查分析。第五章则对TCCTV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贾虹艳[7](2014)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全媒体化研究》文中提出当下,随着以互联网和移动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不断更新发展,媒介信息环境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为了适应这种变化,把握住时代发展机遇,各个媒介机构纷纷从组织结构、运作流程、产业布局等方面开启了全媒体化改革。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作为我国国家级广播媒体,它的发展备受瞩目。2010年,央广宣布全面实施全媒体化改革战略,3年过去了,处于全媒体时代发展潮流下的央广应该怎样把握发展动向,抓住发展机遇,将广播的使命和自身发展相结合,这不仅只是央广面临的问题,同时也是其他广播媒体不断思考的课题。本文通过对央广的全媒体化发展现状和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国内外广播媒体的发展特点与经验,为处在激烈竞争中的央广提出改进意见并为其他广播类媒体的发展提供参考意见。
刘子琦[8](2013)在《广播电视播音用语功能规划研究 ——以普通话和汉语方言为中心》文中提出本文将研究视野聚焦为以普通话和汉语方言为中心的广播电视播音用语功能规划,旨在探寻广播电视播音用语在传播、交际中的特有规律,用以指导实践,促进其语言功能得以更好地发挥,为国家语言政策的制定提供借鉴。在具体探求过程中,力求贯彻把握系统,突出重点,揭示本质,注重比较和借鉴的研究思路。本论文共分六章。第一章绪论介绍研究目的和意义、文献综述和问题的提出、研究方法思路和文章框架结构。第二章梳理广播电视播音用语的历史沿革与现状。第三章重点研究广播电视播音用语的总体功能及规划的原则与规律。第四章探讨普通话播音用语的功能及规划。第五章研究汉语方言播音用语的功能及规划。第六章余论探讨如何正确处理普通话播音用语和汉语方言播音用语的关系,对广播电视播音用语功能规划的发展趋势作出理论预测。广播电视播音用语在实际应用中,既体现广播电视媒体的基本功能,也体现语言的基本功能。将二者结合起来,广播电视播音用语在总体上具有舆论引导、信息传播、社会教育、文化娱乐、时代体现、语言服务和语言资源等七种功能。普通话能够作为广播电视基本播音用语,一方面由它自身的语言特征所决定,另一方面由它在逐步被确立为国家通用语过程中获得的语言声望所决定。汉语方言播音用语是普通话播音用语的必要有益补充。除了具备广播电视播音用语在总体上能够发挥的各种功能之外,普通话播音用语还发挥着维护国家统一与民族团结,引导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保证信息有效传播的特殊功能;汉语方言播音用语则发挥着辅助引导舆论,传承保护汉语方言,体现语言多样化的特殊功能。正确处理普通话播音用语和汉语方言播音用语的关系,要做好分类对待,科学统筹;正确使用,科学保护;关注媒介融合,把握发展趋势。发挥好普通话作为广播电视播音基本用语的作用,以及汉语方言作为必要补充播音用语的作用,有利于推动社会大众形成正确的语言态度,采取符合国家政策和语言自身发展规律的语言行为,对构建和谐健康的社会语言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曹崟[9](2012)在《海外华语广播电视的族群化传播研究》文中提出海外华语广播电视的发展起始于20世纪30年代,作为海外华人文化生产与传播的重要媒介,海外华语广播电视特殊的传播生态位决定了它在族群间的文化传播与情感维系等方面的重要媒介效用,不同地区间的华语广播电视媒体也由于各自的特殊环境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但总体来说,海外华语广播电视经历了相似的发展轨迹,有大致相同的历史演变、语言演变、内容演变及传媒地位演变轨迹。在海外传媒生态与社会文化中中扮演着传递民族文化、沟通族群情感、族群社会与主流社会互通等作用。尤其是在近代社会中,海外华人华侨的社会地位与生存环境与随着母国国际地位与经济实力的提升也产生着重大的转变。海外华语广播电视置身其中,作为华文媒体中重要的一个分支,在近代海外华人社会中扮演着的媒体角色与族群角色也发生着与时代相应的变化,这些变化不仅影响着媒介的发展,也牵动着海外华人社会的脉博;不仅给海外华语广播电视带来更广的生存空间,也带来更为严峻的生存挑战。
云驰[10](2010)在《媒介融合时代少数民族省区级广播媒体发展之路 ——以内蒙古人民广播电台为例》文中研究表明进入21世纪,媒介理念和技术更新极快,媒介融合是传媒业当前最为炙热的话题之一。当前媒介融合的技术背景较之以往有了实质性的改变,计算机技术在衍生新媒介形式的同时,对传统的大众媒介形式带来颠覆性的冲击。是自我完善式改良,还是革命性变革,是走到十字路口的大众传媒必须的选择,是数字技术打破媒介壁垒的必然结果。就目前而言,媒介形式主要有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手机、移动电视、楼宇电视等等。本文所讲的媒介融合,是指不同媒介形式的融通整合,即在信息采集、制作、传播过程中进行全方位的合作,以发挥不同媒介的优势最有效地传播信息,取得最大的收益。21世纪,以互联网为代表的计算机技术呈现高速发展态势,有些概念还未普及就已经被更新,而由此衍生的媒介形式日新月异。在互联网技术背景下,尽管媒介分化趋势仍旧继续,但媒介融合趋势已日渐凸显。媒介融合的大潮不可避免地来到中国,因为经济实力、人才储备等因素,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媒体一直处于竞争的劣势,而在媒介融合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抓住媒介融合带来的机遇,就是少数民族省区级媒体发展的关键了内蒙古自治区因为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民族构成以及较强的经济实力,可以作为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代表来加以讨论。所以,本文以笔者的家乡,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广播电台为例,探讨在媒介融合的时代背景下,少数民族省区级媒体的发展道路。本文的目的在于揭示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广播电台面对媒介融合的大潮时,自身面临的发展困境,以及拥有的发展机遇,试找出其在竞争激烈的媒体市场中做大做强自己的途径,希望能对相对从业者和研究人员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本文旨在通过对内蒙古人民广播电台个案的分析,由点及面地阐述在媒介融合时代打造一个具有竞争力的、有区域甚至全国影响力的少数民族省区级广播媒体的方法和途径。笔者在文中提出了媒介融合时代来临的必然,肯定了内蒙古人民广播电台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也对其未来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思考。笔者认为,走广播电视集团化是提升少数民族省区级媒体的一条必由之路,而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则是在发展中保持独立性的基础,而充分利用网络等新媒体形式也完全契合媒介融合的趋势,将竞争变为协作,实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达到双赢。在我国,“三网融合”是媒介融合的一个最新表现形式,有政策支持,有参与方的重视,必定会取得突破性进展。而以内蒙古人民广播电台为代表的少数民族省区级广播媒体也将会乘着这股东风,越飞越高。
二、华语广播播音的现状分析及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华语广播播音的现状分析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日语广播对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综述 |
三、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
四、研究的理论和方法 |
五、研究创新点 |
第一章 对日传播与中国国家形象 |
第一节 中日邦交正常化后的对日传播历程 |
第二节 当下对日传播与国家形象的塑造 |
第三节 对日国家形象塑造与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日语广播 |
第二章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日语广播中展示的中国形象 |
第一节 政治建设中的中国国家形象 |
一、中国外交形象 |
二、中国政府形象 |
第二节 经济发展中的中国国家形象 |
一、国内经济形象 |
二、国际贸易形象 |
第三节 文化空间中的中国国家形象 |
一、中华传统文化形象 |
二、现代流行文化形象 |
第四节 社会生活中的中国国家形象 |
一、国内人物形象 |
二、中国疫情形象 |
第五节 地理环境中的中国国家形象 |
一、中国旅游形象 |
二、中国城市形象 |
第三章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日语广播塑造国家形象的路径分析 |
第一节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日语广播塑造国家形象的策略 |
一、树立国际意识 |
二、维护国家利益 |
三、坚持针对性原则 |
四、注重人文交流与中华文化 |
第二节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日语广播塑造国家形象的方法 |
一、融媒体与数字化 |
二、UGC模式 |
三、专题化和类型化 |
四、队伍建设 |
第四章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日语广播的发展研究 |
第一节 影响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日语广播的因素分析 |
一、内部发展 |
二、自身限制 |
三、环境优势 |
四、面临挑战 |
第二节 针对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日语广播塑造国家形象的建议 |
一、全媒体化与MCN模式 |
二、媒体合作与平台创新 |
三、队伍建设与党员教育 |
四、舆论引导与品牌发展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2)新移民时期以来法国华文传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意义与研究对象 |
二、研究述评 |
三、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第一章 法国华文传媒的历史演进 |
一、法国华文报刊的诞生 |
二、一战时期法国华文报刊的繁荣 |
(一) 以华工和留学生为读者对象 |
(二) 以政党为依托创办的政治刊物 |
三、抗日战争时期法国华文报刊的转变 |
四、二战后到70年代末法国华文报刊的沉寂 |
小结 |
第二章 80年代以来法国华文传媒空前繁荣 |
一、新移民与法国华文传媒 |
二、法国主要华文传媒的现状 |
(一) 纸质传媒继续发展 |
(二) 电子传媒异军突起 |
三、80年代以来法国华文传媒的主要特征 |
(一) 百花争妍,竞争激烈 |
(二) 中法双语华文传媒增多 |
(三) 华文报刊“大陆化” |
(四) 经营方式多元化 |
(五) 收入以广告收入为主 |
(六) 走上媒介融合之路 |
(七) 受众和报道内容范围扩大 |
小结 |
第三章 法国华文传媒的主要功能 |
一、帮助华侨华人融入法国社会 |
(一) 担当生活向导 |
(二) 为华侨华人提供沟通交流的平台 |
二、维护华侨华人和祖(籍)国合法权益 |
(一) 报道不平事,为华侨华人发声 |
(二) 建言献策,反映华侨华人诉求 |
三、鼓励法国华人参政议政 |
四、改善法国人眼中的中国形象 |
(一) 倡导“入乡随俗”,提升自身形象 |
(二) 客观介绍中国的历史与现状,促进法国民众对中国的了解 |
(三) 与主流媒体合作,提升在主流社会的话语权 |
五、传播中华文化,架起华侨华人、法国与中国之间的桥梁 |
(一) 增强侨胞的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 |
(二) 促进中法两国的沟通与交流 |
小结 |
第四章 对法国华文传媒的思考 |
一、法国华文传媒发展的经验总结——以欧洲时报为例 |
(一) 始终坚持为华侨华人服务的理念 |
(二) 注重与同行交流合作,整合资源 |
(三) 经营方式网络化、集团化、跨国化 |
二、法国华文传媒发展前景展望 |
(一) 外部发展环境良好 |
(二) 国家相关部门的重视 |
(三) 新闻人才专业化 |
(四) 经营管理集团化 |
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电视节目主持人文化价值提升研究——以“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背景(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给香港电视播音主持带来发展新空间 |
三、香港电视主持人需提升文化价值, 增加吸引力和影响力 |
四、“两文三语”的国际化语言能力有助提升主持人文化传播力 |
五、结语 |
(4)网络电台直播的发展与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背景 |
二、文献综述 |
三、研究内容、方法及创新点 |
第一章 网络电台直播的兴起与发展 |
第一节 网络电台直播的兴起 |
一、网络电台遭遇发展瓶颈 |
二、网络视频直播对网络电台发展的启示 |
三、网络电台直播的出现 |
第二节 网络电台直播渐成热潮 |
一、传统电台直播网络化成熟 |
二、现场活动直播节目人气攀升 |
三、个人电台直播功能初步完善 |
第二章 网络电台直播的发展优势 |
第一节 优于传统电台直播的个性化定制 |
一、突破传统广播的体制束缚 |
二、个性化节目定制 |
第二节 直播模式的高交互性与用户参与 |
一、双向的传播机制与互动体验 |
二、即时的用户参与与收听反馈 |
第三节 网络传播的盈利模式与粉丝效应 |
一、网络电台直播盈利模式 |
二、粉丝效应创造高收益 |
第三章 网络电台直播的发展困境 |
第一节 内容生产制约因素 |
一、主播门槛过低参差不齐 |
二、内容同质化与过度娱乐化普遍 |
第二节 用户收听习惯难以维持 |
一、直播的随意性影响用户收听习惯 |
二、车载广播占据主要收听市场 |
第三节 广播和直播类节目的自身局限 |
一、内容生产环节把关缺失 |
二、音频直播节目难以监管 |
第四章 网络电台直播的发展策略 |
第一节 优化和完善用户使用体验 |
第二节 坚持内容为王的节目生产 |
第三节 净化电台直播的收听环境 |
第四节 打造特色的电台直播平台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
郑州音乐广播主持人郭瞻菲的深度访谈纪要 |
关于荔枝FM直播主播的采访记录 |
附录二 关于广播收听情况的问卷调查 |
致谢 |
(5)百年中国广播语言研究史(论文提纲范文)
一、“门外文谈”的发轫期 |
二、“开疆拓土”的发展期 |
(一) “重”实践“轻”理论的发展前期 |
1. 偏重语音研究的非“解放区”广播语言研究。 |
2. 散见于法规指示的解放区人民广播语言研究。 |
(二) 领域继续拓展的发展后期 |
三、继往开来的“复兴期” |
(一) 继承发扬传统的“复兴”初期 |
(二) 昭示新方向的“复兴”后期 |
1. 承继传统的广播语言研究成果。 |
2. 昭示方向的新媒体广播语言研究。 |
(6)华语电视台在泰国的发展及趋势研究 ——以《泰国中央中文电视台》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价值和意义 |
1.3 文献综述与分析 |
1.3.1 海外华语媒体的研究状况 |
1.3.2 海外华语电视台的研究现状 |
1.4 理论与方法 |
1.4.1 本研究的理论支撑 |
1.4.2 研究方法 |
第2章 海外华语媒体的重要性及其发展现状 |
2.1 中国发展海外华语媒体的重要意义 |
2.2 全球海外华语媒体发展概况 |
2.3 东南亚华语传媒发展现状 |
2.4 电视媒体将成为海外华语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
第3章 泰国华语电视台发展现状及其生存的社会背景 |
3.1 泰国华语电视台发展现状 |
3.2 泰国主要电视台简介 |
3.2.1 泰国国际中文电视台(TCITV)简介 |
3.2.2 东盟卫视(MGTV)简介 |
3.3 泰国华人社会概况 |
第4章 泰国中央中文电视台发展现状 |
4.1 泰国中央中文电视台概况 |
4.2 泰国中央中文电视台主要负责人介绍 |
4.2.1 董事局主席李敏先生简介 |
4.2.2 董事局主席黄创基先生简介 |
4.3 泰国中央中文电视台主要栏目介绍 |
4.3.1 TCCTV-1 主要栏目介绍 |
4.3.2 TCCTV-2 栏目介绍 |
4.4 泰国中央中文电视台发展现状调查 |
4.4.1 泰国中央中文电视台基本情况 |
4.4.2 泰国中央中文电视台观众收视调查 |
第5章 泰国中央中文电视台发展趋势分析 |
5.1 泰国中央中文电视台面临的挑战 |
5.1.1 泰国华侨人口老龄化,华语电视受众规模小 |
5.1.2 电视媒体的优势地位面临挑战,其竞争日趋激烈 |
5.2 泰国中央中文电视台发展趋势分析 |
5.2.1 创新节目内容,注重新兴媒体的运用 |
5.2.2 促进中泰文化交流,积极扩大影响力 |
5.2.3 加大同中国电视媒体的合作 |
5.2.4 在中国落地发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全媒体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国内外广播媒介全媒体发展情况 |
第一节 国外广播媒介全媒体化发展现状 |
一、 广播媒介从组织架构和生产流程上整体转变 |
(一)打破物理界限——组织结构的重新划分 |
(二)BBC Journalism Portal——建立用于指挥调度的强大内网 |
(三)提前做好充足准备——打造高效的工作流程 |
二、 在新媒体环境下广播节目随受众需求而改变 |
(一)广播节目内容向多媒体方向融合 |
(二)节目内容制作倾向碎片化、板块化 |
三、 技术革命促使全媒体化进一步加深 |
(一)Radio DNS——融合传统广播与网络广播的新型终端 |
(二)DAB+取代 DAB 逐步成为主流 |
(三)欧洲通用芯片——跨地区融合的基础 |
四、 增强用户体验,提高用户黏度 |
五、 从国家层面上促进广播全媒体化建设,培养受众收听习惯 |
第二节 国内广播媒介全媒体化发展现状 |
一、 节目生产能力显着增强、广告收入持续增长 |
二、 广电产业战略转型——跨媒体、跨行业、跨区域联合 |
第二章 全媒体环境下央广的困境与机遇 |
第一节 央广作为国家广播媒体的尴尬地位 |
一、 特殊使命导致的局限性 |
二、 体制机制性制约 |
第二节 央广的优势 |
一、 频率覆盖全国,受众数量大 |
二、 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 |
(一)内容资源 |
(二)牌照资源 |
三、 一流的技术设备和优秀的人才队伍 |
四、 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和公信力 |
第三节 央广的发展机遇 |
一、 重视内容的创作和生产 |
二、 加强平台的建设以及传播渠道的拓展 |
三、 利用品牌建设,打造全新的媒体形象 |
四、 通过同业联盟和跨媒体跨行业联合实现产业化发展 |
第三章 央广全媒体化发展分析 |
第一节 央广全媒体发展概况 |
第二节 增强自身优势,为全媒体发展奠定基础 |
一、 内容建设——打造核心竞争力 |
(一)新闻立台,建设“最新闻”媒体 |
(二)参与重大新闻报道,提升影响力 |
(三)节目创新研究,推动自身进步和发展 |
二、 以受众为中心,增强全媒体广播的功能性和服务性 |
(一)中国乡村之声——广播公益性的全面回归 |
(二)参与国家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发挥广播独特功能 |
(三)注重受众研究 |
三、 体制机制改革,促进资源优化配置 |
(一)调整组织架构 |
(二)完善内部管理制度 |
(三)生产流程再造 |
四、 启用全新品牌标识系统,以品牌带动发展 |
(一)科学推进品牌建设,打造全新品牌形象 |
(二)打造看得见的广播,让品牌深入人心 |
(三)开展业务合作,扩大品牌覆盖面 |
第三节 加速产业发展,为全媒体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
一、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产业发展概况 |
二、 央广传媒产业发展路径与布局 |
(一)产业发展路径 |
(二)产业布局情况 |
第四章 央广全媒体化发展中的问题及原因 |
第一节 事业性与产业性的矛盾之争 |
第二节 尚未形成适合全媒体发展的流程体系 |
第三节 “受众本位”理念的缺失 |
第四节 影响央广全媒体化转型的因素 |
一、 媒介产业环境不适宜全媒体发展 |
(一)产业壁垒 |
(二)产业结构不完善 |
(三)信息化程度较低 |
二、 复合型人才匮乏制约全媒体发展 |
三、 内容产业发展与全媒体不相适应 |
第五章 央广全媒体化转型的对策 |
第一节 内容为王——回归受众需求 |
一、 以广播为创新突破口,打造个性化节目 |
二、 利用好 UGC,丰富信息渠道 |
三、 注重受众研究,秉承受众本位理念 |
第二节 区分产业性活动和事业性传播——在新的管控体制中实现流程再造 |
第三节 通过多种渠道开发新产品 |
一、 基于互联网终端的媒介产品 |
二、 基于移动终端的媒介产品 |
三、 基于 UGC 的媒介产品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广播电视播音用语功能规划研究 ——以普通话和汉语方言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文献综述和问题的提出 |
一、文献综述 |
二、问题的提出 |
第三节 研究方法、思路与结构安排 |
一、研究方法与思路 |
二、结构安排 |
第二章 广播电视播音用语发展历程 |
第一节 20世纪广播电视播音用语状况 |
一、早期播音用语 |
二、人民广播事业发端时期播音用语 |
三、新中国初期播音用语 |
四、改革开放后播音用语 |
第二节 广播电视播音用语现状 |
一、普通话播音用语现状 |
二、汉语方言播音用语现状 |
第三章 广播电视播音用语的总体功能规划 |
第一节 广播电视播音用语的功能 |
一、舆论引导功能 |
二、信息传播功能 |
三、社会教育功能 |
四、文化传承功能 |
五、时代体现功能 |
六、语言服务功能 |
七、语言资源功能 |
第二节 广播电视播音用语功能的影响因素 |
一、节目类型与广播电视播音用语 |
二、听众观众接受程度与广播电视播音用语 |
三、广播电视播音用语存在的问题 |
第三节 广播电视播音用语功能规划的原则与规律 |
一、功能规划的总体原则 |
二、功能规划遵循的规律 |
第四章 普通话播音用语的功能规划 |
第一节 普通话播音用语的功能 |
一、维护国家统一与民族团结 |
二、引导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 |
三、保证信息有效传播 |
第二节 普通话播音用语的功能规划 |
一、坚持主体地位 |
二、加强规范引导 |
三、建立评价体系 |
第五章 汉语方言播音用语的功能规划 |
第一节 汉语方言播音用语的功能 |
一、辅助引导舆论 |
二、传承保护汉语方言 |
三、体现语言多样化 |
第二节 汉语方言播音用语的功能规划 |
一、合理审批布局 |
二、提高运用水平 |
三、加强法规宣传 |
四、做好监督管理 |
五、培养人才队伍 |
第六章 余论:正确处理普通话与方言的关系 |
第一节 存在问题 |
一、播出时间与影响效度 |
二、地域间不平衡 |
第二节 功能规划建议 |
一、分类对待,加强统筹 |
二、正确使用,科学保护 |
三、关注媒介融合,把握发展趋势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历 |
(9)海外华语广播电视的族群化传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对海外华语广播电视、族群传播等概念界定 |
1.2 海外华语广播电视的研究状况 |
1.3 对海外华语广播电视族群化传播的研究意义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2 海外华语广播电视的族群化发展历程 |
2.1 海外华语广播电视的发轫 |
2.2 海外华语广播电视族群化传播的共同轨迹 |
3 各国海外华语广播电视族群化传播的具体分析 |
3.1 亚洲海外华语广播电视外部文化环境与族群传播 |
3.2 美洲海外华语广播电视外部文化环境与族群传播 |
3.3 欧洲海外华语广播电视外部文化环境与族群传播 |
3.4 大洋洲海外华语广播电视外部文化环境与族群传播 |
4 海外华语广播电视族群化传播面临的挑战及应对 |
4.1 当下海外华语广播电视族群化发展现状总结 |
4.2 新形势下华语广播电视族群传播面临的挑战 |
4.3 对策及建议 |
结论 |
注释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
致谢 |
(10)媒介融合时代少数民族省区级广播媒体发展之路 ——以内蒙古人民广播电台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媒介融合 |
第一节 媒介融合的定义与分类 |
一、媒介融合的概念及分类 |
二、媒介融合的发展步骤 |
三、媒介融合的背景 |
第二节 媒介融合的时代 |
一、媒介融合的时代 |
二、媒介融合时代的“合”与“分” |
第三节 媒介融合的必然 |
一、媒介融合的结构优势 |
二、从单一到复合的进步 |
三、应对“金融危机”的选择 |
第二章 广播在媒介融合时代的发展 |
第一节 多媒体时代新技术对广播的影响 |
一、影响广播发展的媒体新技术 |
二、新技术带来的影响 |
三、节目制作仍是根本 |
第二节 在媒介融合大潮中广播的角色定位 |
一、广播依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
二、把握媒介特性,按广播规律办广播 |
三、我国广播事业的发展现状 |
第三章 少数民族地区广播事业(内蒙古自治区)发展简况 |
第一节 发展少数民族新闻事业的意义 |
一、维护祖国统一 |
二、促进民族地区发展 |
三、丰富少数民族群众娱乐生活 |
第二节 少数民族广播事业的发展脉络 |
一、少数民族广播事业的起源 |
二、新中国成立后的发展 |
三、改革开放后的飞速进步 |
第三节 内蒙古自治区广播事业发展概况 |
一、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广播电台的诞生 |
二、内蒙古人民广播电台的发展 |
三、新时期内蒙古人民广播电台的繁荣 |
第四章 媒介融合时代内蒙古人民广播电台面临的发展困境与机遇 |
第一节 内蒙古人民广播电台面临的困境 |
一、自治区媒体单打独斗,资本运作经验不足 |
二、基础设施较薄弱,广播覆盖率有待提高 |
三、内蒙古人民广播电台经济实力较弱 |
第二节 媒介融合时代带来的机遇 |
一、广播听众结构发生新变化 |
二、新技术打开广播发展新空间 |
三、三网融合带来的发展契机 |
第五章 建议与思考 |
第一节 省区级广播电视集团化 |
一、广播电视集团化的概念和必要性 |
二、广播电视集团化的途径 |
第二节 增强内蒙古人民广播自身竞争力 |
一、频率分工要明确 |
二、打造电台核心竞争力 |
三、增强改革和管理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
第三节 联手网络等新媒体形式 |
一、内蒙古人民广播网的现状及问题 |
二、权责明确、多种经营,构建广播网络传播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词 |
发表论文目录 |
四、华语广播播音的现状分析及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日语广播对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研究[D]. 李啸天.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2]新移民时期以来法国华文传媒研究[D]. 邹旋. 华中师范大学, 2019(01)
- [3]电视节目主持人文化价值提升研究——以“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背景[J]. 翟慧慧. 传媒论坛, 2019(08)
- [4]网络电台直播的发展与问题研究[D]. 苏鑫. 湖南师范大学, 2018(01)
- [5]百年中国广播语言研究史[J]. 唐余俊. 学术交流, 2017(12)
- [6]华语电视台在泰国的发展及趋势研究 ——以《泰国中央中文电视台》为例[D]. Miss Waranya Traboon(百合). 重庆工商大学, 2014(09)
- [7]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全媒体化研究[D]. 贾虹艳. 黑龙江大学, 2014(10)
- [8]广播电视播音用语功能规划研究 ——以普通话和汉语方言为中心[D]. 刘子琦. 南开大学, 2013(06)
- [9]海外华语广播电视的族群化传播研究[D]. 曹崟. 暨南大学, 2012(11)
- [10]媒介融合时代少数民族省区级广播媒体发展之路 ——以内蒙古人民广播电台为例[D]. 云驰. 中央民族大学, 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