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低功率半导体激光血管外照射疗法及其临床应用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李悦[1](2018)在《低能量半导体激光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和管样结构形成的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低能量半导体激光(Low-level semiconductor laser or Low-level laser therapy,LLLT)对体外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迁移和管样结构形成的影响及其相关的分子机制,从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上为阐明低能量激光疗法促进义眼座血管化并防治义眼座暴露的作用机制提供实验依据,也为临床上治疗血管生成依赖性疾病提供新的思路。方法1.确定最佳的促体外细胞增殖的LLLT的照射方式:体外培养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株HUVEC细胞,在不同光照参数和照射方式的LLLT处理HUVEC,以CCK8法检测HUVEC细胞活性,确定低能量激光疗法发挥促进体外细胞增殖作用最佳的照射参数和照射方式,其中激光参数的变量包括:单次照射剂量/能量密度(0.1-20.0J/cm2)和照射功率密度(2.07、5.25、9.92、20.99和31.35mw/cm2);照射方式变量包括:照射间隔时间(48h、24h、12h、8h和6h)照射累计次数不同(照射间隔时间为12小时,累计照射次数分别为2、4和6次;间隔时间24小时,累计照射6次)。每项实验均设立不给予激光照射处理的对照组,其他处理同照射组。2.LLLT采用单次照射剂量(分别为1.0、2.0、4.0J/cm2),照射间隔时间为12小时,累计照射6次的照射方式对HUVEC进行处理,并与无LLLT处理的对照组进行比较。(1)以CCK8法和EdU细胞增殖法检测LLLT对HUVEC增殖活力的影响;(2)划痕实验检测LLLT对HUVEC迁移的影响;(3)内皮细胞管腔形成实验检测对HUVEC管样结构形成能力的影响;(4)Western blot法检测HUVEC内PI3K/Akt通路中主要信号分子PI3K、Akt蛋白磷酸化的表达水平的变化,细胞内eNOS、HIF-1α和VEGFA蛋白表达水平;(5)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VEGFA的含量变化情况;(6)用LY294002(2μM)预处理1h预处理并给与LLLT处理后检测HUVEC增殖、迁移和管样结构形成以及细胞内eNOS、HIF-1α和VEGFA的表达水平变化情况。结果1.最佳照射方式的确定:(1)促HUVEC增殖最佳剂量为4.0 J/cm2,单次照射不同剂量的LLLT对HUVEC增殖的影响结果显示,单次照射需达到1.0 J/cm2的激光剂量才能发挥促细胞增殖效应,在一定范围内加大单次照射剂量(1.0-4.0J/cm2),可使LLLT促细胞增殖作用提高,继续加大单次照射剂量,LLLT促细胞增殖作用减弱,甚至会抑制细胞的增殖(20.0 J/cm2);(2)不同功率密度对LLLT诱导细胞增殖结果显示,2.07-31.35mW/cm2功率密度范围内的LLLT,均可促进细胞增殖,且在单次照射剂量相同条件下,增加激光照射的功率密度,可提高LLLT的促细胞增殖作用;(3)最佳照射间隔时间为12h,在单次照射剂量相同、功率密度相同条件下的LLLT,改变照射间隔时间当间隔时间为24h、12h和8h的LLLT可促进HUVEC的增殖,其中间隔时间为12h的LLLT促细胞增殖效果最佳,且间隔时间过长(48h)促细胞增殖效果不明显,间隔时间过短(6h)甚至会抑制细胞增殖,引起细胞凋亡。(4)最佳累计照射次数为6次,在单次照射剂量、功率密度恒定和照射间隔时间相同条件下,以累计照射次数为6次的照射方式促进细胞增殖效果均优于其他组,且累计照射次数相同条件下,照射间隔时间为12h的LLLT较间隔时间为24h相比,促细胞增殖作用明显提高。根据以上结果分析确定LLLT发挥促进体外细胞增殖作用最佳的照射方式为:单次照射剂量4.0J/cm2,照射间隔时间为12h,累计照射6次。2.LLLT对HUVEC的增殖、迁移和管样结构形成的影响:(1)CCK8实验和EdU细胞增殖实验结果显示,LLLT处理后细胞活力显着增加,且LLLT促细胞增殖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2)划痕实验结果显示,LLLT处理后细胞迁移能力显着提高,LLLT促细胞迁移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且随着激光照射次数的增加,LLLT促细胞迁移作用增强。(3)内皮细胞管腔形成实验结果示,单次照射剂量为2.0和4.0 J/cm2的LLLT处理后较对照组比细胞管样结构形成能力显着提高,并具有剂量依赖性。3.Western Blot和EILSA结果显示:(1)使用LLLT处理后各组PI3K、Akt蛋白磷酸水平升高,eNOS、HIF-1α和VEGFA的表达水平升高,且蛋白磷酸化水平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的变化与激光单次照射剂量存在依赖性;(2)LY294002预处理1h预处理给与LLLT处理后的HUVEC,与照射组相比较,LLLT促进细胞增殖和细胞迁移作用减弱,但对HUVEC管样结构的形成无明显影响;LY294002预处理1h预处理后可减弱LLLT诱导下细胞内eNOS、HIF-1α和VEGFA蛋白的表达水平的上调以及促进VEGFA的分泌。结论1.LLLT通过PI3K信号通路依赖性方式上调了细胞内HIF-1α、eNOS和VEGFA的表达水平和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迁移。2.LLLT促血管内皮细胞管样结构形成作用可能是通过激活细胞内其他信号通路发挥作用。
陈蓓蓓,曾攀,林瑞妍,候燕青,徐岩,张波,胡栩[2](2017)在《血管外光子照射治疗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观察与分析血管外光子照射对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在医院就诊的66例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患者,进行腕部桡动脉及手掌部位血管外光子照射治疗。测定治疗前及治疗5 d、10 d后患者血压、血脂(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和空腹血糖的数值,观察血管外光子照射治疗对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高血压患者接受光子照射治疗5 d、10 d后有效率分别是51.72%、89.66%;高血脂患者接受光子照射治疗5 d、10 d后有效率分别是46.67%、86.67%;高血糖患者接受光子照射治疗5 d、10 d后有效率分别是48.08%、78.85%,照射治疗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5 d、10 d后的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显着统计学意义(x2=16.80,P<0.01)。结论:血管外光子照射治疗能降低高血压、高血脂及高血糖,操作简便、治疗无交叉感染、无不良反应,为高血压、高血脂及高血糖患者提供一种无创的、新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王海臣[3](2017)在《低能量激光照射离体高血脂全血和红细胞对其吸收光谱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血脂是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和动脉血管粥样硬化等多种疾病的重要因素,因此调节体内血脂水平是治疗高血脂疾病的关键环节。对于血脂的治疗,临床上有抽脂手术、针灸治疗、药物治疗、激光治疗等治疗方法。其中激光治疗效果显着,目前还没有发现副作用。自从20世纪90年代之后,国内开始出现低能量激光照射疗法(Low-levelLaserTherapy,LLLT),此疗法可对生物体的组织代谢系统、免疫系统以及血液循环系统进行调节,其原理是激光所产生的生物学效应,从而可以使患者从病理状态恢复到正常状态。本实验利用低能量激光照射对生物组织作用产生生物效应,激光照射离体血液后,观察全血以及红细胞对光谱吸收的变化,来分析血脂的改变,从而为低能量激光照射改善高血脂人群的血脂水平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目的:本实验研究在650nm和405nm激光照射高血脂血样和正常血样的离体全血和红细胞,观察照射前后全血和红细胞对光谱吸收的变化。方法:选取医院中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出的30例高血脂血样和30例血脂正常血样各4ml,将正常血样设为正常组,高血脂血样设为高血脂组。高血脂组与正常组分别用激光波长650nm和405nm照射,调整激光参数,使激光器输出功率密度为20mW/cm2,激光能量密度为12J/cm2,照射15min,吸取0.5ml进行红细胞分离,分离的红细胞与剩下的0.5ml全血样本稀释之后用酶标仪进行光谱扫描。用多功能酶标仪扫描全血以及全血分离的红细胞并绘制图谱,统计全血及红细胞吸收光谱的特性,比较正常组与高血脂组,激光照射前与照射后全血和红细胞吸收光谱的不同之处,观察吸收峰值的变化。结果:使用650nm激光照射高血脂组,对于全血统计中,照射后光谱吸收峰,比照射前高,在吸收峰416nm、544nm、578nm处,照射前后差异表现出统计学意义。对于红细胞统计中,照射后红细胞光谱吸收峰在416nm、544nm、578nm比照射前降低,且照射前后差异表现出统计学意义,其中在吸收峰416nm差异更为突出。使用650nm激光照射正常组,对于全血与红细胞统计中,照射后红细胞光谱吸收峰在416nm、544nm、578nm照射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使用405nm激光照射仅对高血脂红细胞吸收光谱产生差异,对正常全血、红细胞以及高血脂全血均未对其吸收光谱产生显着性差异。结论:通过650nm与405nm低能量激光照射可以降低高血脂血液中红细胞对光谱的吸收,间接反映出低能量激光在治疗高血脂方面的疗效。
胡晓梅[4](2016)在《新型腕式激光针灸仪对糖尿病血管病变影响的前期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糖尿病作为一种高发病率疾病,其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临床上采用针灸结合减量西药能较好控制血糖,但部分病人难以坚持针灸治疗,基于此课题组研制了一种新型腕式激光针灸仪,前期研究证实激光治疗较优输出功率为lOmw,从12min开始疗效明显。在此基础上,本研究主要探索腕式激光针灸仪对糖尿病血管病变的治疗作用,为糖尿病甚至其他疾病提供新的家庭保健方法,同时也有益于激光针灸仪的临床推广。方法:纳入符合标准的,来自成都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门诊和住院的72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组,腕式激光治疗仪(正常激光照射)治疗组36例;模拟腕式激光治疗仪(仪器显示屏亮,但无激光照射)对照组36例,脱落2例;数据分析共计纳入70例。均选用l0mw激光照射太渊、内关、神门三穴,施行平补平泻治疗法模式(模式三),每日1次,每次治疗30min;每周治疗4次,4周/疗程;连续12周;12周后随访。治疗前后及随访期间分别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0、1、2、4、8、12、24周)、糖化血红蛋白、N0、血脂(0、12、24周)及颈部血管彩超(0、12、24周)等指标进行评价,探讨新型腕式激光针灸仪对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影响。结果:1、血液相关指标(1)血糖:两组间的每个时间点和治疗前后(0、1、2、4、8、12周)空腹及三餐后2h血糖值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两组时间点的评分变化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组内比较:治疗组治疗前后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第2周到第12周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月后随访,两组间血糖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糖化血红蛋白(HbAlc):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入组前两组HbA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在治疗12周后、3月后随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一氧化氮(NO)变化: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入组前两组NO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12周后、3月后随访两组间NO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血脂变化: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两组间血脂的各项指标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颈部血管彩超: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两组间彩超的各项指标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治疗均未出现不良反应报道。结论:1、糖尿病基础治疗联合激光治疗能够更为有效安全的调节血糖、血管内皮因子NO水平。2、激光治疗在控制血糖和调节NO方面对糖尿病基础治疗可能有增效作用。3、在本试验的12周疗程内及3个月的随访中未观察到激光针灸仪对颈动脉病变在彩超下有显着改善。
李亮,尹汉逵,任芸,施明,顾敏,陆操[5](2012)在《激光血管外照射联合“八段锦”运动疗法治疗高血脂症78例》文中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高血脂症患者逐年增加,它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主要因素之一,激光血管外照射治疗在防治高血脂方面的疗效已为临床肯定[1],而运动疗法是高脂血症综合防
卢建丽[6](2012)在《LED红光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文中提出目的:心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居于我国死亡原因的首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与脂代谢异常密切相关,适当的调脂治疗能够显着改善心脑血管疾病的预后,如何安全有效的调节血脂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目前,调脂的方法主要包括两大类: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主要是通过改变生活方式(低脂饮食、运动锻炼、减肥、戒烟)来调节血脂,适用于轻度血脂异常患者,当非药物治疗3-6个月不能奏效的时候,需要应用药物来调节血脂。目前国内外常用的有5类:他汀类、贝特类、烟酸类、树脂类(胆酸螯合剂)和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临床上以他汀类和贝特类较为常用,然而随着药物剂量的增加,其不良反应如转氨酶升高,肌痛及横纹肌溶解等发生率也显着上升。近年来物理治疗以其安全确切的疗效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其在血脂领域的研究和应用也备受关注。研究表明低强度激光照射疗可以降低血脂含量[1],改善血液流变学[2]。LED红光与低强度激光的波长范围相似,且具有功耗低,易集成等特点[3],我科小样本初步临床试验显示LED红光在调节血脂方面有一定的作用。为此,我们在成功建立大鼠高脂血症模型的基础上,用LED红光治疗仪(波长630nm±15nm,亮度≥8000cd/m2)照射大鼠腹部,测定大鼠血清TC、TG、LDL-C、HDL-C的含量及血浆LPL、HP的活性,肝脏病理切片HE染色、肝脏HMG-CoA还原酶免疫组化染色,观察LED红光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肝脏病理学改变和HMG-CoA还原酶表达的影响。方法:36只雄性SD大鼠,8周龄,体重218-287g,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2只)和高脂模型组(24只)。正常对照组喂饲普通饲料,高脂模型组喂饲高脂饲料,连续喂养6周。大鼠禁食12小时,内眦静脉丛采血,测定血清TC、TG的含量,高脂模型组大鼠血清TC、TG的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为造模成功。随后,将高脂模型组大鼠随机分为高脂对照组和LED治疗组,LED治疗组给予LED红光照射每天30分钟,高脂对照组不给予照射,连续28天,照射期间各组喂养饲料不变。分别于照射的第14天、第28天,大鼠禁食过夜,次日内眦静脉丛采血,测定大鼠血浆中TC、TG、LDL-C、HDL-C的含量。于照射第28天取血后大鼠尾静脉注射肝素130u/kg,测定LPL、HL的活性。之后处死大鼠,称大鼠肝脏湿重,取肝右叶中部小块组织,4%多聚甲醛固定,常规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HMG-CoA还原酶免疫组化染色,光镜下观察肝脏病理改变及肝脏HMG-CoA还原酶的表达。结果:1.高脂饮食对大鼠血清TC、TG、LDL-C、HDL-C的影响:经过6周的高脂饲料喂养,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脂模型组大鼠血清TC、TG、LDL-C的含量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高脂模型造模成功。2.LED红光对高脂血症大鼠血清TC、TG、HDL-C、LDL-C的影响:LED照射前,LED治疗组与高脂对照组相比,血清TC、TG、HDL-C、LDL-C的含量均无明显差异。LED照射14天后,LED治疗组与高脂对照组相比,血清TC、TG、LDL-C的含量降低,HDL-C的含量升高,但只有LDL-C有统计学意义(P﹤0.05)。LED照射28天后,LED治疗组与高脂对照组相比,血清TC、TG、LDL-C的含量降低,HDL-C的含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 LED红光对高脂血症大鼠血浆LPL、HL活性的影响:LED红光照射28天后,LED治疗组大鼠血浆LPL、HL的活性高于高脂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 LED红光对大鼠体重、肝重、肝指数的影响:实验结束时,LED治疗组与高脂对照组相比,其肝重、肝指数都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ED治疗组大鼠体重与高脂对照组相比,也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大鼠肝脏病理改变:肉眼观察:正常对照组肝脏呈红褐色,质地中等,包膜光滑,边缘锐利,切面光洁。高脂对照组肝脏呈黄白色,质地偏硬,包膜紧张,边缘圆钝,切面油腻。LED治疗组肝脏色泽、质地较高脂对照组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光镜观察:正常对照组肝小叶结构清晰,肝细胞排列整齐,细胞核形态正常,胞浆均匀;高脂对照组肝细胞胞浆内充满大小不等的脂肪滴,细胞核多被挤向一边,肝细胞排列紊乱;LED治疗组脂肪空泡的数量与高脂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少,细胞核基本居于细胞的中央,肝细胞排列较高脂对照组有序。6.肝脏HMG-CoA还原酶的表达:HMG-CoA还原酶阳性部位在肝细胞胞浆内,呈棕黄色。正常对照组大鼠肝脏中央静脉及汇管区周围可见散在分布的阳性细胞,免疫组化评分(1.9±0.99),高脂对照组大鼠肝脏中央静脉及汇管区周围可见较多阳性细胞,免疫组化评分(3.8±1.99)显着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ED治疗组大鼠肝脏可见少量阳性细胞,与高脂对照组相比,阳性细胞的个数明显降低,免疫组化评分(2.1±1.29)低于高脂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本研究采用高脂饮食诱导法,成功复制了大鼠高脂血症模型。2.LED红光能够降低高脂血症大鼠血清TC、TG、LDL-C的含量,升高血清HDL-C的含量。3.LED红光能够增加高脂血症大鼠血浆LPL和HL活性。4.LED红光能够降低高脂血症大鼠的肝重及肝指数。5.LED红光能够减轻高脂血症大鼠肝脏脂肪变性。6.LED红光能够减少肝细胞HMG-CoA还原酶的表达。
陈书琳[7](2009)在《氦氖激光配合针刺治疗犬胸腰椎间盘突出症瘫痪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40多年前,与犬椎间盘相关的疾病仅占临床病例的0-1%。到1970年之后,该比例有了明显升高达到2.3%,并且在以后的10年间每年都在攀升。先天软骨发育不良品种犬的胸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率为75%,平均发病年龄为3-6岁。文献报道,国外以腊肠犬的发病率最高,而国内临床上则以北京犬的发病率最高。犬胸腰椎间盘突出症多为先天软骨发育不全,造成椎问盘软骨的病变和髓核发育不全而钙化;外力不当作用下,使得纤维环破裂,突出物压迫脊髓神经根,引发背痛、后肢运动功能障碍等临床症状,为小动物临床常见的疾病之一。犬胸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症状可分五级,Ⅰ、Ⅱ级为椎间盘源性背痛和后肢共济失调的运动障碍,Ⅲ-Ⅴ级为较严重的脊髓压迫症状,导致后肢瘫痪,并可能伴有便尿失禁与后肢深度痛觉消失。尤其具有脊髓受压迫严重的神经症状和深度痛觉消失的病例,多数论文支持预后不佳。常规以西医治疗,方法包括外科手术除去椎间盘突出物,与内科保守对症治疗。外科手术和给予西药激素治疗,在临床症状尚不严重初期能得到缓解;但缺点为外科手术侵入性大、费用昂贵、易并发后遗症和感染;内科西药多有副作用发生,须小心使用。中医中药方面没有足够证据支持中药内科疗法对犬胸腰椎间盘突出症有帮助。犬胸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位在脊柱和腰,主要归于督脉的病变和肾虚。督脉和肾关系密切,因为在督脉的两侧为足太阳膀胱经,督脉的经脉和经别均通于足太阳膀胱经,而膀胱和肾又互为表里经。病因病机为肝脾肾精血亏虚,和督脉失养有关,加之机体感受风、寒、湿邪或跌仆挫伤,以致脉络闭阻,气血失和,不通则痛。中医针刺疗法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着,常用夹脊穴为主穴,同时调理督脉、膀胱经和肾经,达到通调气血,行气止痛。中医针灸治疗犬胸腰椎间盘突出症已有足够的证据表明针刺对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其作用可达到缓解疼痛、肌肉紧张;活化脊髓受损的神经,降低炎症、水肿的发生;改善血管收缩或扩张,促进组织胺和激肽释放,降低疤痕组织产生。氦氖激光穴位照射督脉穴,正是椎间盘突出的病位,可以达到温经通络,行气活血的功效。特点为无痛、不具侵入性,犬只接受治疗意愿度大;使用方便、费用低廉,对宠物主人经济效益高。配合针刺疗法能促进脊髓功能的恢复,可以调节周围神经系统,并促进代谢和血液循环、改善组织营养、消除神经根水肿,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症状得以缓解。犬胸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软骨发育不良犬常见疾病,发病率高,病残率也高,严重影响犬的生存质量,并让主人照顾困难。为了探讨提高治愈率的有效方法,以寻求最经济、最人道的治疗方式。本研究应用氦氖激光穴位照射配合针刺,治疗犬胸腰椎间盘突出症瘫痪的病例,经过一周两次、至少三周的疗程,研究方法符合标准的胸腰椎间盘突出症病犬共57例,分为激光加针刺组(29例)和单纯针刺组(28例)。并对临床症状、X光平片观察、后肢趾深度痛觉、排尿障碍、恢复自力行走能力进行了观察比较与FNS分数评估。激光加针刺组共29例,总有效率为82.76%(24/29例),无效17.24%(5/29例),与单独针刺组28例相较,有效率60.71%(17/28例),无效39.29%(11/28例)。总有效率(FNS评分:站立分数=4,行走分数≧2,后肢分数≧3)激光加针刺组疗效与单独针刺组相比,以卡方分析(p=0.064>0.05)不具有统计意义,提示两组总体疗效没有显着性差异,都具有良好治疗作用。在3+4级轻症时,激光加针刺组有效率为87.5%,与针刺组80.0%相较,两组治疗效果没有统计学差异(P=0.672>0.05)。但在瘫痪重症(5级)病例(DPP=0)的激光加针刺组有效率为76.92%,明显高于单独针刺组的有效率25.00%(p=0.032<0.05),提示激光配合针刺治疗犬胸腰椎间盘突出症重症时的疗效较单独针刺好。FNS分数统计结果来看,在第5级激光加针刺组的后期疗效高于单独针刺组(Day14:p=0.003<0.05;Day last:p=0.002<0.05)。以上提示,氦氖激光治疗瘫痪重症时的疗效,在远期效果较好。总体FNS分数统计结果,在Day last激光加针刺组结果高于单独针刺组(p=0.026<0.05),亦提示氦氖激光的效果反映在远期疗效。利用回归分析,结果还发现,排尿障碍、疾病分级和年龄皆为影响有效率的因素(P<0.05)。
任淑娟[8](2009)在《低能量激光针灸仪的医学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低能量激光与生物作用会产生生物效应,将这种生物效应应用于医学,可以对某些疾病产生治疗效果。激光针灸仪是用低功率激光照射生物体,产生弱激光生物刺激效应,使患者得到康复治疗。近红外波段和可见光波段激光对生物体具有很多生理作用和治疗作用,主要表现在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改善神经系统功能,抗感染,促进组织再生作用,镇痛作用等。激光针灸以无痛、无感染、无明显禁忌穴、安全、不晕针且剂量可控、操作简便等优点,开始被广泛的应用于临床,并且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本课题以低能量激光的生物效应为理论基础,研究了低能量激光针灸仪的作用机理,并运用蒙特卡罗的数学方法模拟了光在生物组织中的传播和光能量在生物组织中的分布规律,通过比较单束以及多束均匀分布光和高斯分布光照射下组织内的光子能量分布规律,分析了不同光源和光斑大小对光吸收分布的影响。这对低能量激光针灸仪的光源选择方面有重大的意义。在此基础上,对激光针灸的热效应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了激光照射对皮肤的温升影响,并采用Matlab软件模拟了低能量激光针灸仪治疗疾病时,激光照射时间、组织表面温度以及激光功率密度三者的关系曲线,分析了激光针灸治疗过程中的最佳参数选择方案。模拟结果对治疗光源的选取和治疗方案的确定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张艳丽[9](2008)在《超声激光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体外超声、低强度激光血管外照射综合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揭示其机理。方法:共观察冠心病患者72例,全部病人均符合1979年WHO关于冠心病的诊断标准,平均年龄58±10岁,男40例,女32例,有心绞痛反复发作,心电图有缺血性ST-T改变或动态心电图有缺血性改变者61例,无症状者11例,其中合并高血压34例,2型糖尿病12例,高脂血症46例。将病人随机分为超声激光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6例。两组病人的年龄、病程和临床症状等项目进行组间比较,无显着差异,具有临床可比性。对照组患者均给予他汀类、硝酸酯类药物和阿司匹林等常规的药物治疗,当心绞痛发作时给予口含化硝酸甘油,治疗组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采用心脑血管治疗仪,频率800KHz,声强0.75~1.25W/cm2。四个超声探头分别置于病人的胸骨左、右缘第四肋间、心尖部、心尖与胸左三肋间连线的中点处。同时用低强度氦氖激光外周静脉血管体表照射,输出功率为4.5mW,波长为632.8nm。治疗时间20~30分钟,每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治疗3个疗程。观察期间,两组患者每天询问并记录心绞痛发作次数,硝酸甘油的用量,疗程前后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以及血心肌酶学、血脂、血液流变学检查和生活质量评定。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初步探讨体外超声、低强度激光血管外照射综合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揭示其机理。结果:①治疗后治疗组显效9例,有效20例,无效7例,有效率为80.6%。对照组显效5例,有效16例,无效15例,有效率为58.3%。两组疗效经统计学处理,有显着性差异(P<0.05),体外超声、低强度激光血管外照射综合治疗对冠心病症状作用明显。②治疗组治疗后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均比治疗前显着降低(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有显着性(P<0.05)。③治疗组治疗后血甘油三酯、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均比治疗前降低显着(P<0.05),高密度脂蛋白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则升高显着(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有显着性(P<0.05)。④治疗组在躯体功能、心理健康、角色心理、活力/精力、身体疼痛和综合健康等领域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组间比较躯体功能、心理健康、角色心理、活力/精力、身体疼痛和综合健康等领域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体外超声治疗冠心病的作用包括增强心肌收缩力、促进侧枝循环的建立及损伤心肌的修复,减少瘢痕灶、降血压减低心脏后负荷,降血脂软化血管、超声溶栓,再通血管等;且适当的声强对心肌无任何损害,是一种简单安全,效果良好的治疗方法。2、低强度激光血管外照射治疗冠心病可使血小板聚集功能降低,提高纤溶活性及内源性肝素水平,能促使高粘性血粘度下降,改善血流变及部分血脂指标,达到改善冠心病临床症状的目的。3、在常规药物治疗冠心病的同时使用体外超声、激光血管外体表照射,两者有机结合,具有协同作用,综合疗法疗效优于常规药物治疗。
徐军峰,白洁芳,王朝杰[10](2007)在《腕表式弱激光血管外照射治疗仪的研制》文中指出在对目前市场上的各种激光血管外照射治疗仪的优缺点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研制了一种腕表式弱激光治疗仪。该治疗仪采用了双靶点照射、靶血管定位器及激光定位仓等多种创新设计及技术,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实现了治疗效果的明显提升。
二、低功率半导体激光血管外照射疗法及其临床应用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低功率半导体激光血管外照射疗法及其临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低能量半导体激光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和管样结构形成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1章 引言 |
1.1 科学问题及研究目的 |
1.2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3 研究方法 |
第2章 对象、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实验试剂与耗材 |
2.2.1 细胞培养试剂 |
2.2.2 药物及其制备与保存 |
2.2.3 主要生化试剂 |
2.2.4 主要实验耗材 |
2.2.5 抗体及其来源 |
2.2.6 主要仪器和设备 |
2.3 实验方法 |
2.3.1 激光照射参数的计算 |
2.3.2 HUVEC细胞株复苏 |
2.3.3 HUVEC细胞培养 |
2.3.4 HUVEC细胞传代 |
2.3.5 HUVEC细胞冻存 |
2.3.6 细胞计数 |
2.3.7 低能量激光照射前处理 |
2.3.8 最佳照射方式的确定 |
2.3.9 CCK8实验方法 |
2.3.10 Edu细胞增殖法方法 |
2.3.11 划痕实验方法 |
2.3.12 内皮细胞管腔形成实验方法 |
2.3.13 细胞样本蛋白提取及浓度测定方法 |
2.3.14 WesternBlot实验方法 |
2.3.15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实验方法 |
2.4 统计学分析 |
第3章 结果 |
3.1 低能量激光最佳照射方式 |
3.1.1 单次照射不同剂量对HUVEC增殖的影响 |
3.1.2 不同的照射间隔时间对HUVEC增殖的影响 |
3.1.3 不同功率密度对HUVEC增殖的影响 |
3.1.4 累计照射次数对HUVEC增殖的影响 |
3.2 低能量激光对HUVEC增殖能力的影响 |
3.2.1 HUVEC形态学观察 |
3.2.2 CCK8法检测HUVEC增殖情况 |
3.2.3 EdU细胞增殖检测法检测HUVEC增殖活力 |
3.3 低能量激光对HUVEC迁移能力的影响 |
3.4 低能量激光对HUVEC管样结构形成能力的影响 |
3.5 低能量激光对HUVEC内VEGFA、eNOS和HIF-1α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 |
3.6 低能量激光对HUVEC中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 |
3.7 低能量激光促HUVEC增殖、迁移和管样结构形成作用与其激活PI3K信号通路相关 |
3.7.1 低能量激光促HUVEC增殖作用与其激活PI3K信号通路相关 |
3.7.2 低能量激光促HUVEC迁移作用与其激活PI3K信号通路相关 |
3.7.3 低能量激光促HUVEC管样结构的形成与PI3K信号通路的活化无关 |
3.7.4 低能量激光以PI3K信号通路依赖性方式上调HUVEC中HIF-1α、eNOS和VEGFA的表达水平 |
第4章 讨论 |
4.1 低能量激光中光参数对HUVEC增殖的影响 |
4.2 低能量激光对HUVEC增殖、迁移和管样结构形成的影响 |
4.3 低能量激光通过PI3K信号通路依赖性方式上调HUVEC中HIF-1α、eNOS和VEGFA的表达及分泌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综述 |
参考文献 |
(2)血管外光子照射治疗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
1.3 诊断标准 |
1.4 治疗方法 |
1.5 观察指标 |
1.5.1 血压指标 |
1.5.2 血脂指标 |
1.5.3 血糖指标 |
1.6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治疗前后血压的变化情况及疗效观察 |
2.2 治疗前后血脂的变化情况及疗效观察 |
2.3 治疗前后血糖的变化情况及疗效观察 |
3 讨论 |
4 结语 |
(3)低能量激光照射离体高血脂全血和红细胞对其吸收光谱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光子生物医学概述 |
1.1.2 高血脂疾病概述 |
1.2 低能量激光医学概述 |
1.2.1 低能量激光照射疗法概念 |
1.2.2 低能量激光照射疗法在临床中的应用 |
1.2.3 低能量激光与细胞作用的生理学机制 |
1.2.4 低能量激光生物刺激作用的机理 |
1.3 血液光谱学研究 |
1.3.1 血液的吸收光谱研究 |
1.4 立体依据和创新点 |
1.5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低能量激光照射在高血脂治疗中的应用 |
2.1 低能量激光照射在降低血脂中的应用 |
2.1.1 低能量激光血管内照射疗法 |
2.1.2 低能量激光血管外照射疗法 |
2.2 低能量激光照射血液降低血脂的机理 |
2.2.1 血脂异常引起血液流变学的改变 |
2.2.2 低能量激光照射可以改善血液流变学 |
2.2.3 激光照射可以提高脂质代谢酶 |
第三章 实验仪器与方法 |
3.1 实验目的 |
3.2 仪器 |
3.2.1 双波长半导体激光器的系统参数及系统结构 |
3.2.2 全波长多功能酶标仪 |
3.2.3 离心机 |
3.3 临床材料 |
3.4 方法 |
3.4.1 血样的选取 |
3.4.2 低能量激光照射 |
3.4.3 红细胞的分离和提取 |
3.4.4 酶标仪扫描 |
3.4.5 实验设计路线 |
3.4.6 统计学方法 |
第四章 低能量激光照射高血脂全血和红细胞对吸收光谱的影响 |
4.1 正常血样与高血脂血样吸收光谱 |
4.1.1 全血与红细胞吸收光谱特征 |
4.1.2 讨论 |
4.2 使用650mn低能量激光照射高血脂血样 |
4.2.1 650nm低能量激光照射高血脂血样 |
4.2.2 650nm低能量激光照射正常血样 |
4.2.3 讨论 |
4.3 使用405mn低能量激光照射高血脂血样 |
4.3.1 405nm低能量激光照射高血脂血样 |
4.3.2 405nm低能量激光照射正常血样 |
4.3.3 讨论 |
4.4 结论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 |
致谢 |
(4)新型腕式激光针灸仪对糖尿病血管病变影响的前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 |
引言 |
临床研究资料 |
1 研究对象来源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2.1 西医诊断标准 |
1.3 病例纳入标准 |
1.4 病例排除标准 |
1.5 剔除及脱落标准 |
1.6 主要的试验仪器 |
1.6.1 该款仪器的检测报告 |
1.6.2 腕式激光针灸仪参数配置及模式设计要求 |
1.6.3 该款仪器使用说明书 |
2 研究方法 |
2.1 技术路线 |
2.2 病例分组 |
2.2.1 样本量估算 |
2.2.2 随机 |
2.2.3 对照 |
2.3 治疗方法 |
2.3.1. 分组 |
2.3.2 内科基础治疗 |
2.3.3 治疗组 |
2.3.4 对照组 |
2.3.5 疗程 |
2.3.6 合并用药 |
2.4 观察指标 |
2.4.1 一般资料 |
2.4.2 疗效性观测 |
2.4.3 不良反应及安全性分析 |
2.5 一般资料收集和指标检测方法 |
2.5.1 一般资料收集 |
2.5.2 指标检测方法 |
1、血糖的测定 |
2、NO的测定 |
3、临床生化指标检测 |
4、颈部血管彩超测定 |
2.6 伦理审查 |
2.7 数据采集 |
2.8 质量控制 |
2.9 数据分析 |
3 治疗结果 |
3.1 病例脱失情况 |
3.2 入组病例一般情况分析 |
3.2.1 两组病例基本情况比较分析 |
3.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
3.3.1 两组患者血糖的比较 |
3.3.2 两组病例NO的比较 |
3.3.3 两组病例血脂的比较 |
3.3.4 两组病例血管情况的比较 |
3.4 不良反应 |
讨论 |
1. 祖国医学对2型糖尿病的认识 |
2. 现代研究对2型糖尿病的认识 |
3. 激光治疗2型糖尿病的依据及意义 |
4. 治疗所选穴位依据 |
5. NO作为疗效指标之一 |
6. 检测糖化血红蛋白的意义 |
7. 颈部血管作为疗效指标之一 |
8. 探讨仪器的安全性 |
9. 研究结果分析 |
9.1 新型腕式激光治疗仪 |
9.2 腕式激光针灸仪对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影响 |
结论 |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件 |
附件一: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件二:仪器检测报告单 |
附件三:腕式激光针灸仪使用说明书 |
附件四:在读期间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课题参与情况 |
(5)激光血管外照射联合“八段锦”运动疗法治疗高血脂症78例(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2 方法 |
2.1 治疗方法 |
2.2 观察指标和检测方法 |
2.3 统计方法 |
3 结果 |
3.1 疗效标准 |
3.2 临床疗效 |
3.3 治疗前后血脂变化 |
4 体会 |
(6)LED红光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附图 |
附表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红光在医学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7)氦氖激光配合针刺治疗犬胸腰椎间盘突出症瘫痪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Abbreviations)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犬胸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 |
1 前言 |
2 发病原因 |
3 临床症状 |
4 诊断方法 |
5 治疗方法的进展与预后因子 |
6 小结 |
综述二 氦氖激光的特性与治疗作用 |
1 前言 |
2 氦氖激光概述 |
3 氦氖激光的作用机理 |
4 氦氖激光针灸的特点 |
5 氦氖激光的特性 |
6 氦氖激光的治疗作用 |
7 小结 |
第二部份 小动物(犬)临床研究 氦氖激光配合针刺治疗犬胸腰椎间盘突出症瘫痪的临床研究 |
前言 |
1 临床资料 |
2 治疗方法 |
3 观察指标 |
4 结果 |
5 小结 |
6 讨论 |
第三部份 结语 |
1 结论 |
2 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一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参考文献 |
临床研究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附表 |
(8)低能量激光针灸仪的医学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1.1 低能量激光的医学应用 |
1.1.2 激光针灸的发展 |
1.1.3 激光针灸的特点 |
1.2 激光针灸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1.2.1 激光针灸治疗仪的分类 |
1.2.2 激光针灸治疗仪的研究现状 |
1.2.3 存在的主要问题 |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 |
第二章 低能量激光针灸的医学基础 |
2.1 低能量激光的生物效应 |
2.1.1 生物体的光学特性 |
2.1.2 低能量激光生物效应及其一般规律 |
2.1.3 低能量激光生物效应的机理 |
2.1.4 弱激光生物效应的一般过程 |
2.2 影响低能量激光生物效应的因素 |
2.2.1 不同波长弱激光对同一对象生物效应的比较 |
2.2.2 同一波长弱激光对不同对象生物效应的比较 |
2.2.3 同一波长弱激光在不同条件下对相同对象生物效应的比较 |
2.2.4 影响弱激光生物效应的因素总结 |
2.3 激光针灸的作用机理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生物组织中光吸收特性的研究 |
3.1 蒙特卡罗方法 |
3.1.1 引言 |
3.1.2 模型与坐标系统 |
3.1.3 随机变量的取样 |
3.2 生物组织中光吸收特性的分析 |
3.2.1 组织参数对光吸收分布的影响 |
3.2.2 光源类型对光吸收分布的影响 |
3.2.3 光斑大小对光吸收分布的影响 |
3.2.4 光源间距对光吸收分布的影响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低能量激光针灸仪的参数选择分析 |
4.1 激光照射对皮肤的影响 |
4.1.1 人体皮肤的结构和光学性质 |
4.1.2 皮肤随激光照射其温度的变化 |
4.2 激光针灸热效应的量化描述 |
4.2.1 激光针灸热效应的量化分析 |
4.2.2 激光针灸热效应的理论计算 |
4.2.3 激光照射热效应的特性 |
4.3 激光针灸的参数选择分析 |
4.3.1 激光热源对组织温度的影响 |
4.3.2 激光针灸最佳参数的选择 |
第五章 低能量激光针灸仪的医学应用 |
5.1 激光针灸仪的医学应用区域 |
5.2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超声激光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符号说明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四、低功率半导体激光血管外照射疗法及其临床应用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低能量半导体激光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和管样结构形成的机制研究[D]. 李悦. 南昌大学, 2018(04)
- [2]血管外光子照射治疗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J]. 陈蓓蓓,曾攀,林瑞妍,候燕青,徐岩,张波,胡栩. 中国医学装备, 2017(05)
- [3]低能量激光照射离体高血脂全血和红细胞对其吸收光谱的影响[D]. 王海臣.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7(02)
- [4]新型腕式激光针灸仪对糖尿病血管病变影响的前期研究[D]. 胡晓梅.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6(05)
- [5]激光血管外照射联合“八段锦”运动疗法治疗高血脂症78例[J]. 李亮,尹汉逵,任芸,施明,顾敏,陆操. 中国中医药科技, 2012(04)
- [6]LED红光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D]. 卢建丽. 河北医科大学, 2012(01)
- [7]氦氖激光配合针刺治疗犬胸腰椎间盘突出症瘫痪的临床研究[D]. 陈书琳.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9(10)
- [8]低能量激光针灸仪的医学应用研究[D]. 任淑娟. 北京邮电大学, 2009(03)
- [9]超声激光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研究[D]. 张艳丽. 山东大学, 2008(01)
- [10]腕表式弱激光血管外照射治疗仪的研制[J]. 徐军峰,白洁芳,王朝杰. 应用激光, 20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