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金属烤瓷修复体的临床小结(论文文献综述)
张婧,张钊[1](2022)在《冠修复及冠修复体对牙周组织和牙周生物标志物变化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冠修复体作为一种常见的修复牙体缺损的口腔材料,对口腔内牙周尤其是龈沟液内微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可表现为龈沟液内某种生物标志物的变化。目的:通过分析冠修复影响牙周生物标志物的原因及应用研究进展,评价冠修复的效果,从微观上揭示冠修复体对牙周组织的影响,以期指导临床中冠修复体的选择。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及PubMed数据库收录的相关文献。英文检索词为"Crown restoration,Gingival crevicular fluid,Periodontal,Inflammation,Biomarker",中文检索词为"冠修复、龈沟液、牙周、炎症、生物标志物",最终纳入63篇文献进行归纳总结。结果与结论:(1)冠修复体可通过冠材料、冠边缘的密合度及预备形式、冠边缘位置、轴面形态因素影响牙周组织的修复。(2)冠修复对牙周组织影响的生物标志物主要包括细菌、炎症递质、酶类和骨吸收生物标志物共4类。(3)冠修复后龈沟液内变形链球菌、牙龈卟啉单胞菌、伴放线聚集杆菌、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天冬氨酸转移酶、碱性磷酸酶、基质金属蛋白酶8、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骨保护素等标志物水平的升高可提示牙周组织的炎症状态,针对这些标志物进行动态监测,有助于评价冠修复体对牙周组织的适应性,从而帮助医师在临床上合理地选择冠修复体类型。
周亚男[2](2021)在《激光选区熔化牙科Co-Cr合金微观组织演变及性能调控》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由于兼具金属的力学性能和陶瓷的美学效果,金属基烤瓷修复已经成为国内外牙体、牙列缺损的主要的修复方式之一。Co-Cr合金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耐腐蚀性能和生物相容性,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牙科修复用金属材料。激光选区熔化(Selective Laser Melting,SLM)具有个性化设计和复杂形状快速加工等特点,特别适合用于Co-Cr烤瓷基底的制作。SLM技术可以大幅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稳定性,降低生产成本,同时根据患者病牙数据成形的SLM修复体与患者的匹配度高,缩短患者佩戴的适应期,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因此,SLM技术已经逐渐取代精密铸造和数控切削成为Co-Cr烤瓷基底的主要制作方法。目前SLM Co-Cr烤瓷修复体在显微组织和性能研究上存在以下几个科学问题亟待解决:1)SLM Co-Cr合金的微观组织对力学性能和金瓷结合性能的影响机制尚不清楚。对比铸造Co-Cr合金,系统的研究SLM Co-Cr合金的微观组织,并探究其微观组织对力学性能和金瓷结合性能的影响机制,是准确评估SLM Co-Cr烤瓷修复体使用寿命和裂瓷风险的基础。2)对退火过程SLM Co-Cr合金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和金瓷结合性能的演变规律缺乏研究。退火处理既可以消除SLM成形过程形成的残余应力,也可以改善显微组织和性能。建立退火处理对力学性能和金瓷结合性能的影响机制可以为退火工艺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3)对烤瓷过程SLM Co-Cr合金微观组织的演变机理缺乏研究。4)Co-Cr烤瓷修复体的金瓷结合性能偏低。针对以上几个科学问题,本文对以下内容展开了研究:1)研究As-SLM Co-Cr合金显微组织形成机理;2)研究SLM Co-Cr合金的微观组织,并结合铸造Co-Cr合金,探究微观组织对SLM Co-Cr合金力学性能和金瓷结合性能的影响机制;3)研究退火和烤瓷过程中SLM Co-Cr合金微观组织的演变规律,并探究退火温度对SLM Co-Cr合金力学性能和金瓷结合性能的影响机制;4)结合金属学原理和金属-陶瓷结合机理,提出并验证一种提高SLM Co-Cr烤瓷件金瓷结合性能的方法,该方法是对SLM Co-Cr烤瓷修复体进行热处理,并探究烤瓷后热处理对SLM Co-Cr修复体金瓷结合性能的影响机制。本文获得了如下研究结果:1)As-SLM Co-Cr合金的显微组织特征与金属熔体的凝固速度、温度梯度及在固态金属上的润湿、铺展行为有关。SLM成形过程较大的温度梯度和过冷度,是造成As-SLM Co-Cr合金晶粒细小和形成形成柱状晶结构的主要原因。柱状晶的生长方向与温度梯度和散热方向有关,通常沿最快散热方向生长。As-SLM合金独特微观形貌的形成与金属熔体润湿、铺展和快速凝固行为有关。过高的凝固速度和冷却速度使fcc结构的γ基体有90%以上保留至室温。2)SLM Co-Cr合金的力学性能显着优于铸造合金,ε马氏体对力学性能不利。Co-Cr合金以等温马氏体相变(γ→ε)为主。针状ε马氏体容易撕裂基体,增加材料脆性,对力学性能不利;相较于铸造合金,SLM Co-Cr合金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断后伸长率均高50%以上,显微维氏硬度也明显高于铸造合金。细晶强化和第二相强化作用是造成SLM Co-Cr合金优异力学性能的主要原因。3)界面处γ→ε相变有利于金瓷结合性能的提高。ε相具有较低的热膨胀系数,与陶瓷的热匹配性更好;界面处γ→ε相变会产生更多的空位等缺陷,有利于界面处原子扩散,增加化学结合力,而原子扩散又会为界面处γ→ε相变创造条件。4)烤瓷处理对SLM Co-Cr合金的晶粒和第二相析出影响不大,但显着影响γ→ε相变。由于处理时间较短,烤瓷热循环对晶粒和第二相析出基本没有影响。但较高的烧结温度和较快的冷却速度会影响γ→ε相变。预氧化处理时,由于较高的烧结温度(980℃)和较快的冷却速度,γ相含量急剧增加;但在后续的烧结程序中,由于要考虑到陶瓷与金属基体的热匹配性,烧结温度和冷却速度均显着降低,在降温过程中发生等温马氏体相变。随着烤瓷步骤的增加,?马氏体逐渐增多,γ相逐渐减少。5)烤瓷后热处理可以促进SLM Co-Cr烤瓷修复体金属-陶瓷结合界面原子扩散,提高化学结合力,并促进界面处γ→ε相变的发生,提高金瓷结合力。烤瓷后热处理对SLM Co-Cr烤瓷修复体金瓷结合性能的影响:一是可以促进SLM Co-Cr烤瓷件金属-陶瓷结合界面处原子扩散,提高化学结合力;二是通过引起界面处金属侧化学成分变化,为γ→ε相变创造条件,而γ→ε相变会在界面处产生较高的空位等缺陷浓度,进一步促进原子扩散;三是ε相具有更低的热膨胀系数,与陶瓷层具有较好的热匹配性,烤瓷后热处理可以在结合界面处产生更多ε相,降低微裂纹形成的可能;四是烤瓷后热处理可以释放金瓷界面处的残余应力,这对延缓界面处裂纹扩展有很大的作用。在750℃进行烤瓷后热处理可以在较少影响金属基底显微组织的前提下显着提高烤瓷修复体的金瓷结合强度。
顾慧[3](2020)在《热处理工艺对激光选区熔化钴铬合金力学性能以及金瓷结合强度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探究氮气保护、真空条件两种热处理气氛,对于激光选区熔化技术(Selective laser melting,SLM)制作的钴铬合金力学性能以及金瓷结合强度的影响,并与未做热处理的试件进行对比,为SLM制作的钴铬合金在口腔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材料和方法】采用SLM技术分别在每块基板(共3块基板)上制备钴铬合金(15-45μm)哑铃形标准拉伸试件18个(ISO 22674:2016标准)(共54个),以及直径10mm、厚1mm的圆形片状试件19个(共57个)。将以上3块基板根据热处理气氛不同,分为三组,分别是未做热处理组(As-built组)、氮气组(N2组)以及真空组(Vac组)。其中,每块基板上拉伸试件根据长轴与打印成型方向(Z轴)形成的角度不同,分3个角度摆放,分别是0°、45°和90°(结合上述分组进行记名,如As-built-0°),每个角度6个试件。N2组和Vac组缓慢升温至1150℃,并保温1h分别进行热处理。室温下,通过拉伸测试和维氏硬度测试对三组试件进行力学性能评价,比较三组试件在抗拉强度、断后伸长率、断面收缩率、硬度方面的差异。场发射扫描电镜(Field emiss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FE-SEM)观察并分析各组试件拉伸测试后断口形貌。从上述三组SLM成型钴铬合金圆形片状试件中各随机挑选12个(共36个),以铸造钴铬合金(12个)作为对照(记做C组),打磨喷砂后,超声清洗并在室温下干燥。烧结钴铬烤瓷专用瓷粉,采用剪切强度测试法测定各组的金瓷结合强度。体视显微镜观察并判断瓷层断裂模式。FE-SEM观察金瓷结合界面形貌并结合能谱分析(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metry,EDS),探究Si元素在界面层的扩散情况。使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正态性检验和方差齐性检验后,分别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对拉伸测试结果进行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维氏硬度测试和剪切强度测试结果进行检验,检验水准双侧α=0.05。【结果】1.热处理气氛条件对SLM成型钴铬合金试件力学性能的影响不同热处理气氛下、不同摆放角度的SLM制作的钴铬合金拉伸试件抗拉强度、断后伸长率、断面收缩率均各有差异(P<0.05)。相同角度,As-built组的抗拉强度均显着高于N2组和Vac组,其断后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均明显低于N2组和Vac组;在0°拉伸试件中,Vac组的抗拉强度、断后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显着高于N2组;而在45°和90°试件中,N2组和Vac组拉伸性能相比未见显着性差异。相同热处理气氛,比较不同角度之间拉伸性能发现:As-built组中,90°试件的抗拉强度明显高于0°试件;而在N2和Vac组中,90°试件的抗拉强度明显低于0°试件。拉伸试件的断后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大小比较为:0°>45°>90°。不同热处理气氛下,三组试件表面平均硬度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s-built组硬度值最大为(378.86±10.28)MPa,N2组次之,为(346.57±11.02)MPa,Vac组最小,为(315.14±9.31)MPa。对拉伸试件断口形貌进行分析,As-built-90°试件断口无明显颈缩现象,出现解理台阶和河流样形貌,为脆性断裂;As-built-45°试件断口出现小解理面与浅的韧窝相混合,有明显滑移现象,为准解理断裂;其余各组试件断口均可见大量韧窝形成,为韧性断裂。2.热处理气氛条件对SLM成型钴铬合金试件金瓷结合强度的影响Vac组的金瓷结合强度(MPa)最高,为(39.74±2.58),明显高于C组(35.92±2.60)(P<0.05);As-built组(37.68±1.15)与N2组(37.79±3.37)的金瓷结合强度均值介于Vac组和C组之间,并且两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As-built组和N2组分别与Vac组、C组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体式显微镜下观察显示,四组试件剪切强度测试后金瓷断裂模式均为混合断裂。FE-SEM观察显示四组试件金瓷界面结合紧密,未见明显的裂隙。EDS分析发现,各组试件金瓷界面均可见元素扩散层,其中Vac组瓷层中Si元素向金属层扩散深度宽于C组。【结论】1.SLM成型钴铬合金试件经氮气保护和真空条件下升温至1150℃,保温1h热处理后,抗拉强度和硬度均有所降低,断后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明显增加。2.真空热处理后的SLM成型钴铬合金试件,其力学性能优于氮气保护热处理后的试件。3.在本实验条件下,不同热处理气氛对SLM成型钴铬合金的金瓷结合强度无显着性影响。4.SLM成型钴铬合金的金瓷结合强度可与铸造钴铬合金的金瓷结合强度相当,而真空热处理可以进一步提高钴铬合金的金瓷结合强度。
杨玉波[4](2019)在《常见前牙美学修复技术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总结并分析几类常用修复体在患者前牙美学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患者满意度的情况,为推广微创瓷贴面在该类患者的口腔诊疗的应用提供依据和指导。方法:1、以氧化锆全瓷冠行前牙美学修复的患者为观察组,以镍铬合金烤瓷冠行前牙美学修复的患者为对照组,对患者进行6个月随访后进行PES和WES评分以对比两组修复体美学效果,评估牙龈炎症分级以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统计两组崩瓷、折裂、冠体松动、冠体脱落等以对比不良事件发生率。2、以传统瓷贴面行前牙美学修复的患者为观察组,以氧化锆全瓷冠行前牙美学修复的患者为对照组,对患者进行6个月随访后对两组进行颜色、形态、半透明度、边缘美观等美学效果对比,评估修复体松动、边缘磨损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以及牙龈炎、牙髓炎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同时统计患者对于美学效果和舒适性的满意度。3、以微创瓷贴面行前牙美学修复的患者为观察组,以传统瓷贴面行前牙美学修复的患者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紧张程度,对患者进行6个月随访后对两组进行颜色匹配、形态、边缘适应性、修复体破损和继发龋等修复效果对比,统计患者对于美学效果和舒适性的满意度。结果:1、氧化锆组患者PES、WES分值分别为11.30±1.41、5.77±1.86,均显着高于镍铬烤瓷冠组PES、WES分值8.84±1.99、6.86±2.07;氧化锆组患者牙龈炎发生率为13.51%,显着低于镍铬烤瓷冠组牙龈炎发生率38.71%;氧化锆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41%,显着低于镍铬烤瓷冠组不良事件发生率25.81%。2、瓷贴面组形态、半透明度、边缘美观评分为2.39±1.28、2.15±0.69、2.20±0.60,均显着高于氧化锆组评分1.73±0.69、1.78±0.71、1.86±0.67,而瓷贴面组颜色评分为1.76±0.73,显着低于氧化锆组评分2.43±1.30;瓷贴面组修复体松动和边缘磨损发生率为17.07%、21.95%,显着高于氧化锆组的2.70%和5.41%,而瓷贴面组牙龈炎和牙髓炎发生率为0.00%、13.51%,均显着低于氧化锆组的13.51%和24.32;瓷贴面组与氧化锆组患者美学效果满意度评分分别为8.43±0.90、8.45±1.03,无显着差异,而瓷贴面组舒适性满意度评分8.83±0.79则显着高于氧化锆组的8.00±1.13。3、微创瓷贴面组在颜色、形态、边缘适应性和继发龋的美学效果优于传统瓷贴面组,但是两者破损指标无显着差异;治疗过程中,传统瓷贴面组患者较微创瓷贴面组患者更为紧张;微创瓷贴面组患者对美学效果和并发症的满意率为91.18%、94.12%,显着高于传统瓷贴面组的70.00%和76.67%。结论:微创瓷贴面作为一种创伤较小的修复手段,具备较大的临床推广潜力。尽管如此,并不可以总结为微创瓷贴面是当下最优的前牙美学修复技术手段,在具体的临床工作中,仍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严格把握各类修复体适应症,做出各方面都最利于患者的美学修复设计,采用最适合特定患者的特定修复手段。
陈满花,严新凤,于佳良,夏慧,郑莉萍,胡少丽[5](2019)在《金属烤瓷修复体合金有害元素无损检测方法研究》文中指出综述了口腔修复临床上常用的镍铬烤瓷合金、钛合金、钴铬合金、金合金的研究概况,并简要阐述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电子探针分析方法、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主要特点及其典型应用实例,为探讨金属烤瓷修复体合金中有害元素无损检测方法提供线索。
周卉[6](2018)在《数字化引导牙种植的精度研究》文中指出实验一数字化导板引导的体内、外牙种植精度对比研究目的:比较数字化导板引导下的体内、外牙种植精度,分析造成误差的影响因素。材料与方法:(1)体外模型实验:对三维打印的下颌牙列缺损树脂模型进行锥束断层扫描(corn bean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扫描和光学扫描,将数据导入Guidemia种植计算机辅助(compute-aided-design,CAD)设计软件,设计种植外科导板并采用立体光刻(Stereolithography,SLA)打印。在半程种植导板辅助下,在15个下颌3DP模型缺牙区植入60枚Straumann软组织水平种植体。种植后再行CBCT扫描,在Mimics软件中将术前模拟数据与术后CT数据进行配准,观察种植体颈部在颊舌向、近远中向的偏斜情况。在3-matic软件中测量在主视图投影面下种植体实际位置与计划位置之间的线性偏差和角度偏差等7个参数。(2)临床试验:在医院伦理委员会和患者同意下,选取自2016年8月至2018年5月期间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就诊,且满足纳入条件的种植患者26人。按照种植导板临床制作流程对患者进行CBCT扫描和印模制取,数据导入Guidemia软件设计种植导板,SLA打印种植外科导板。在半程种植导板辅助下进行种植手术,共植入74枚种植体。术后再次对患者进行CBCT扫描,在Mimics软件中将术前模拟数据与术后CT数据进行配准,观察种植体颈部在颊舌向、近远中向的偏斜情况。在3-matic软件中测量在主视图投影面下种植体实际位置与计划位置之间的线性偏差和角度偏差等7个参数。在SPSS 18.0软件中对测量结果分别使用描述性统计、独立样本t检验和卡方检验进行分析(α=0.05)。结果:(1)体外模型实验:60枚种植体的颈部中心偏差、根尖中心偏差平均值分别为0.88±0.43mm、1.00±0.48mm,角度偏差平均值为2.14±1.38°。观察种植体颈部偏移情况,约13%(8枚)的种植体相比计划种植位置偏向颊侧,约38%(23枚)的种植体相比计划种植位置偏向近中。(2)临床实验:74枚种植体的颈部中心偏差、根尖中心偏差平均值分别为1.45±0.81mm、1.62±0.90mm,角度偏差平均值为3.27±2.47°。观察实际种植体颈部偏移情况,约66%(49枚)的种植体相比计划种植位置更偏向颊侧,约55%(41枚)的种植体相比计划种植位置更偏向近中。结论:数字化导板可以提高牙种植手术精度,与体外模型实验的结果相比,临床采用的数字化导板种植误差更大,表明了临床应用时患者的活动、手术操作和开口度等因素对种植精度有影响。实验二数字化导板与动态导航的牙种植精度对比研究目的:采用体外实验比较数字化种植导板与动态导航的牙种植精度。材料与方法:(1)数字化种植导板组:对三维打印的下颌牙列缺损树脂模型进行CBCT扫描、光学扫描,在Guidemia种植设计软件中模拟种植体植入,根据种植信息设计全程种植导板,应用立体光刻技术,打印制作数字化外科导板。在种植全程导板辅助下,在10个下颌3DP模型缺牙区植入40枚种植体。再行CBCT扫描,在Mimics软件中将术前模拟数据与术后CT数据进行配准,在3-matic软件中建立坐标系,测量空间位置中种植体实际位置与计划位置之间的线性偏差和角度偏差,共3个参数(颈部偏差、根尖偏差、角度偏差)。(2)动态导航组:在三维打印的下颌牙列缺损树脂模型上安装U型管进行CBCT扫描,在易植美口腔种植导航系统软件中进行手术设计,模拟种植体植入,在10个下颌3DP模型上共植入40枚种植体。术后再次进行CBCT扫描,在易植美种植导航验证软件中,将术前CT数据与术后CT数据进行配准,获得空间位置中实际种植体位置与计划种植体位置之间的线性偏差和角度偏差,共3个参数(颈部偏差、根尖偏差、角度偏差)。在SPSS 18.0软件中对测量结果分别使用描述性统计进行分析。结果:数字化导板组种植体颈部偏差为1.15±0.34mm、根尖偏差为1.37±0.38mm,角度偏差为2.6±1.11°,而动态导航组种植体的颈部偏差为0.40±0.41mm、根尖偏差为0.34±0.33mm,角度偏差为0.97±1.21°。动态导航组的种植偏差,随着种植次数的增加,逐渐减小,并在19次种植之后明显减小并趋于稳定。数字化全程导板组的种植偏差与种植次数的关联并不大,趋向于围绕一定的偏差值上下波动。结论:在体外模型中,数字化动态导航和导板引导下牙种植均有较好的精度,前者的种植精度要高于后者;数字化导板牙种植的根部偏差比颈部大。实验三使用数字化扫描仪确定牙种植位置精度的可行性研究目的:采用体外模型,探索使用数字化扫描确定牙种植位置和精度的可行性。材料与方法:在10个3DP树脂下颌牙列缺损模型上,在3DP的种植导板引导下植入40个Straumann软组织水平种植体,通过CBCT扫描获得种植体标准位置。安放扫描杆,分别用口内扫描仪(IS组)和舱式扫描仪(ES组)扫描获得的数字模型的STL文件,再与种植体定位元件和下颌牙列缺损的三维数字模型进行两次叠加配准,得到种植体的推导位置。通过叠加,测量标准位置与推导位置之间的偏差,线性偏差和角度偏差分7个参数(cdh,cda,hdh,hda,vdh,vda,and ad)进行测量记录。在SPSS 18.0中对于测量结果使用描述性统计、配对t检验进行分析(α=0.05)。结果:IS组:种植体推导位置与实际位置之间颈部中心偏差、根尖中心偏差平均值分别为0.23±0.13mm、0.27±0.14mm,角度偏差平均值为0.72±0.52°。E S组:种植体实际位置与推导位置之间颈部中心偏差、根尖中心偏差平均值分别为0.25±0.12mm、0.28±0.14mm,角度偏差平均值为0.68±0.54°。IS和ES组的颈部中心偏差、根尖中心偏差、角度偏差配对t检验的P值分别为0.573、0.663、0.663,表明两组的偏差值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同样的结果可以在其他四组参数中发现。结论:种植体在颌骨内的位置可通过数字化扫描来确定,这种方式和术前的颌骨扫描数据结合可用于确定种植术后的位置精度。
韦家强[7](2017)在《基于天然牙的色彩空间对口腔比色新方法的探索研究》文中认为颜色是影响金瓷修复体美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与邻牙颜色协调的修复体能极大地提升其美学效果。然而,口腔修复中的比色、配色至今依然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本实验通过分析武汉地区人群上颌中切牙的颜色分布特点,尝试采用瓷粉混合的方法制作优化比色板以及构建基于误差反向传播神经网络(简称BP神经网络)的计算机配色模型,以期为解决口腔修复中的比色、配色问题提供一个崭新的思路。第一部分评估比色板对武汉地区人群上颌中切牙比色的适用性目的:分析武汉地区人群上颌中切牙的颜色分布特点,评估三款临床常用比色板对武汉地区人群上颂中切牙比色的适用性。材料与方法:使用PR-650型光谱扫描辐射度计测量武汉地区236名患者的上颌中切牙以及三款比色板(Vitapan Classical、Vintage Halo、Chromascop)的颜色参数。分析武汉地区人群上颌中切牙的颜色分布特点,并计算三款比色板对武汉地区人群上颌中切牙颜色的覆盖误差。结果:武汉地区人群上颂中切牙颜色参数的均值为:L*(73.1±5.0),a*(1.5±1.3),b*(13.5士3.4);颜色参数的分布范围为:L*(55.4~89.9),a*(-0.8~7.3),b*(5~27.4)。Vitapan Classical、Vintage Halo、Chromascop 三种比色板覆盖误差(CE)的均值分别为3.44±2.19,4.16±2.53,4.92士2.65,两两之间均有显着差异(P<0.01)。结论:武汉地区人群上颌中切牙的颜色在色彩空间中的分布呈扁而窄长的形态。三种比色板均不能完全覆盖武汉地区人群天然牙的颜色空间,并且在天然牙颜色空间内缺乏均匀、合理的分布:在三种比色板中,Vitapan Classical比色板覆盖误差最小,更适用于武汉地区人群上颌中切牙的比色。第二部分优化比色板的制作和临床效果评价目的:设计和制作适用于武汉地区人群上颌中切牙比色的优化比色板。材料与方法:根据瓷粉混合配方制作56片金属烤瓷样本。使用PR-650型光谱扫描辐射度计测量56片金属烤瓷样本的颜色参数做为颜色数据库。根据均分天然牙颜色空间的方法设计和制作优化比色板。分别计算56片金属烤瓷样本、优化比色板和Vitapan Classical比色板对武汉地区人群上颌中切牙颜色的覆盖误差。比较优化比色板和Vitapan Classical比色板的临床比色效果。结果:Vitapan Classical比色板、优化比色板和56片金属烤瓷样本对武汉地区人群上颌中切牙颜色的覆盖误差(CE值)分别为3.44±2.19,2.93±2.00,2.79±2.01。优化比色板的覆盖误差显着低于Vitapan Classical比色板(P<0.01),与56片金属烤瓷样本的覆盖误差没有明显差异(P>0.05)。临床评价Vitapan Classical比色板的平均比色误差(△ Et’)为5.34±2.04,优化比色板的平均比色误差(△Et)为3.62± 1.22。优化比色板的比色误差明显低于Vitapan Classical比色板(P<0.001)。结论:改善比色片在天然牙颜色空间内的颜色分布可以有效地降低比色板对天然牙的覆盖误差。优化比色板的临床比色效果优于Vitapan Classical比色板,但是依旧无法满足临床的比色要求。第三部分计算机配色模型的设计与临床效果评价目的:构建基于BP神经网络的计算机配色模型,并对计算机配色模型进行优化和临床效果评价。材料与方法:根据瓷粉混合配方制作金属烤瓷样本,使用PR-655型光谱扫描辐射度计测量金属烤瓷样本的颜色参数,建立“颜色参数-瓷粉配方”数据库。根据“颜色参数-瓷粉配方”数据库构建基于BP神经网络的计算机配色模型,通过遗传算法和Levenberg-Marquardt算法对基于传统BP神经网络的计算机配色模型进行优化。与传统的视觉比色法进行临床对比,评价优化计算机配色模型的可行性和准确性。结果:优化BP神经网络配色模型的平均配色误差(△E=1.11 ±0.23)显着低于传统BP神经网络配色模型(△E=2.34±0.70)(P=0.009)。临床对比显示优化计算机配色模型的平均色差(△E=1.89±0.75)显着低于视觉比色的平均色差(△E=3.54± 1.11)(P<0.001),同时也低于临床可接受的色差阈值2.69(P<0.001)。结论:通过遗传算法和Levenberg-Marquardt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可以提高BP神经网络的准确性和泛化性。优化计算机配色模型的比色、配色效果优于传统的视觉比色方法。
许办[8](2016)在《SLM钴铬合金的金瓷结合强度研究》文中提出PFM(Porcelain-fused-to-metal)金属烤瓷修复体既具有金属的强度,同时又有瓷的美观色泽等优点,在缺牙修复及牙齿美容等领域已被广泛应用,受到了广大医生和患者的好评。目前传统方法多采用失蜡铸造技术来制作金属烤瓷修复体,但该方法面临着许多问题,如制造流程长、缺陷较多。近年来,激光选区融化(Selective-Laser-melting,SLM)技术逐渐被应用于牙科领域,由于其分层制造的原理,可有效提高金属烤瓷修复体的制造效率。本文围绕利用SLM技术制作金属烤瓷修复体的适合性,通过喷砂、预氧化等技术手段研究SLM技术对钴铬合金金瓷结合强度的影响,以及比较SLM技术与铸造技术在金瓷结合强度上的差异。本文的主要工作和研究成果如下:(1)利用SLM技术制作钴铬基底冠,判断其与石膏模型的适合性;另外打印出标准试件,通过拉伸试验检测其机械性能,结果证明通过SLM技术制作钴铬基底冠的精度以及机械性能可以满足临床要求。(2)按YY0621-2008标准制作SLM钴铬合金试件,利用不同粒度的Al2O3对试件进行喷砂处理来得到不同粗糙度的表面,然后对试件进行预氧化、烤瓷处理,最后检测金瓷结合强度。实验得出,100目与120目两组金瓷结合强度相近,均高于未喷砂组与80目组,证明喷砂处理有利于提高SLM钴铬合金金瓷结合强度,粗糙度过大不利于SLM钴铬合金金瓷结合强度。(3)通过对SLM钴铬合金试件进行不同时间的预氧化处理,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其表面形貌以及金瓷结合区的元素迁移变化,之后用三点弯曲试验检测金瓷结合强度。实验得出,预氧化时间为60s的处理有利于SLM钴铬合金金瓷结合强度。(4)通过对铸造组钴铬试件进行常规的打磨、喷砂、预氧化以及烤瓷处理,之后检测金瓷结合强度,结果显示,SLM技术与铸造技术所获得钴铬合金的金瓷结合强度相近,高于YY0621-2008标准25MPa,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马庆增[9](2016)在《金属烤瓷修复体对牙周组织的影响》文中提出金属烤瓷修复技术具有一定强度和美感度等优点成为牙修复技术的一项重要技术。然而该项技术也会导致部分患者出现不同情况的不良效果。本研究在大量临床经验基础上,总结分析导致金属烤瓷修复体对牙周组织产生不良影响的原因,为该项技术的完善提供指导意义。
李菁文,吴鹏[10](2016)在《金属烤瓷修复体临床成功率的研究进展》文中提出金属烤瓷修复体应用于临床修复已有近60年的历史,其兼具金属强度及瓷层的美观,配戴舒适,色泽稳定,已成为牙科修复领域的主流方式之一[1-2]。随着临床应用时间的增长,各种并发症也逐渐出现,因此已推出多种新的金属材料以不断完善。为了使其能更好地应用于临床治疗,金属烤瓷修复体临床成功率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就此作一综述。1修复体临床存留率及相关因素1.1临床存留率国内外学者基于大量的临床研究,一致
二、金属烤瓷修复体的临床小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金属烤瓷修复体的临床小结(论文提纲范文)
(1)冠修复及冠修复体对牙周组织和牙周生物标志物变化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文章快速阅读: |
文题释义: |
0引言Introduction |
1 资料和方法Data and methods |
1.1 资料来源 |
1.1.1 检索人及检索时间 |
1.1.2 检索文献时限 |
1.1.3 检索数据库 |
1.1.4 检索词 |
1.1.5 检索文献类型 |
1.1.6 手工检索情况 |
1.1.7 检索策略 |
1.1.8 检索文献量 |
1.2 入组标准 |
1.2.1 纳入标准 |
1.2.2 排除标准 |
1.3 质量评估和数据的提取 |
2 结果Results |
2.1 牙周标志物类型 |
2.2冠修复与冠修复体影响牙周生物标志物的原因 |
2.2.1 冠材料 |
2.2.2 冠边缘的密合度及预备形式 |
2.2.3 冠边缘的位置 |
2.2.4 冠轴面形态 |
2.2.5 其他因素 |
2.3 冠修复与冠修复体影响牙周生物标志物的应用研究 |
2.3.1 细菌 |
2.3.2 炎症递质 |
2.3.3 酶 |
2.3.4 骨吸收生物标志物 |
3 小结与展望Summary and prospects |
3.1 既往他人在该领域研究的贡献和存在的问题 |
3.2 作者综述区别于他人他篇的特点 |
3.3 综述的局限性 |
3.4 综述的重要意义 |
(2)激光选区熔化牙科Co-Cr合金微观组织演变及性能调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
1.1.1 牙科烤瓷修复用金属材料 |
1.1.2 金属基底成形方法 |
1.1.3 SLM Co-Cr烤瓷修复体目前存在的问题 |
1.2 Co-Cr合金SLM成形工艺及后处理方法 |
1.2.1 SLM成形工艺 |
1.2.2 后处理方法 |
1.3 SLM Co-Cr合金显微组织的研究现状 |
1.3.1 As-SLM合金显微组织研究现状 |
1.3.2 退火过程SLM合金显微组织研究现状 |
1.3.3 烤瓷过程结合界面处显微组织研究现状 |
1.4 SLM Co-Cr合金力学性能的研究现状 |
1.4.1 影响SLM Co-Cr合金力学性能的因素 |
1.4.2 不同方法成形Co-Cr合金的力学性能对比研究 |
1.4.3 退火工艺影响SLM Co-Cr合金力学性能的研究 |
1.5 SLM Co-Cr烤瓷件金瓷结合性能的研究现状 |
1.5.1 影响SLM Co-Cr烤瓷件金瓷结合性能的因素 |
1.5.2 不同方法成形Co-Cr烤瓷件金瓷结合性能对比研究 |
1.5.3 退火工艺影响SLM Co-Cr烤瓷件金瓷结合性能的研究 |
1.5.4 其他提高金瓷结合性能的方法 |
1.6 本文研究的目的、意义和研究内容 |
1.6.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6.2 研究内容 |
1.7 本文的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实验材料及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2 试样制备及处理 |
2.2.1 SLM和铸造试样制备 |
2.2.2 退火处理 |
2.2.3 烤瓷件制备 |
2.2.4 烤瓷后热处理 |
2.3 性能测试 |
2.3.1 拉伸性能测试 |
2.3.2 金瓷结合性能测试 |
2.3.3 显微硬度测试 |
2.3.4 热胀系数测试 |
2.4 微观组织的观察与表征 |
2.4.1 微观组织观察 |
2.4.2 相结构分析 |
2.4.3 断裂分析 |
2.4.4 金属-陶瓷界面观察 |
2.5 数据处理 |
第三章 SLM成形Co-Cr合金微观组织演变机理及性能研究 |
3.1 引言 |
3.2 原始态SLM Co-Cr合金微观组织形成机理 |
3.2.1 微观组织分析 |
3.2.2 热力学和动力学分析 |
3.2.3 微观形貌形成机理 |
3.3 SLM与铸造Co-Cr合金微观组织对比分析 |
3.3.1 微观组织 |
3.3.2 γ→ε相变 |
3.4 SLM与铸造Co-Cr合金力学性能对比分析 |
3.4.1 力学性能 |
3.4.2 成形方法对Co-Cr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 |
3.5 SLM与铸造Co-Cr烤瓷件金瓷结合性能对比分析 |
3.5.1 金瓷结合强度 |
3.5.2 断裂分析 |
3.5.3 金瓷结合界面微观表征 |
3.5.4 热匹配性 |
3.5.5 成形方法对Co-Cr烤瓷件金瓷结合性能的影响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热处理过程SLM Co-Cr合金微观组织及性能演变规律研究 |
4.1 引言 |
4.2 SLM Co-Cr合金的热处理 |
4.3 退火过程微观组织演变 |
4.3.1 微观形貌 |
4.3.2 相组成 |
4.3.3 第二相析出 |
4.3.4 微观组织演变分析 |
4.4 烤瓷过程微观组织演变 |
4.4.1 微观组织 |
4.4.2 相组成 |
4.4.3 第二相析出 |
4.4.4 不同烤瓷阶段对850℃和1150℃退火的SLM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 |
4.4.5 微观组织演变分析 |
4.5 退火温度对SLM Co-Cr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 |
4.5.1 力学性能 |
4.5.2 退火温度对力学性能的影响机制 |
4.6 退火温度对SLM Co-Cr烤瓷件金瓷结合性能的影响 |
4.6.1 金瓷结合强度 |
4.6.2 断面分析 |
4.6.3 结合界面微观特性分析 |
4.6.4 热匹配性 |
4.6.5 退火温度对金瓷结合性能的影响机制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烤瓷后热处理对SLM Co-Cr修复体微观组织及金瓷结合性的影响机制 |
5.1 引言 |
5.2 烤瓷后热处理对修复体结合特性的影响 |
5.2.1 结合强度分析 |
5.2.2 断裂行为分析 |
5.2.3 烤瓷后热处理的SLM烤瓷件结合界面分析 |
5.3 烤瓷后热处理过程Co-Cr基体微观组织演化规律 |
5.4 烤瓷后热处理对金瓷结合性能的影响机制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本文的主要结论及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 |
致谢 |
(3)热处理工艺对激光选区熔化钴铬合金力学性能以及金瓷结合强度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绪论 |
1.1 钴铬合金及传统加工工艺 |
1.2 激光选区熔化技术原理及工艺研究 |
1.3 SLM技术制作钴铬合金烤瓷基底冠的研究进展 |
1.4 总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热处理工艺对SLM钴铬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 |
2.1 引言 |
2.2 材料与设备 |
2.3 实验方法 |
2.4 结果 |
2.5 讨论 |
2.6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热处理工艺对SLM钴铬合金金瓷结合强度的影响 |
3.1 引言 |
3.2 材料与设备 |
3.3 实验方法 |
3.4 结果 |
3.5 讨论 |
3.6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全文总结 |
致谢 |
附录 |
(4)常见前牙美学修复技术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方法 |
一、镍铬烤瓷冠与氧化锆全瓷冠在前牙美学修复中的临床对比 |
1.1 对象和方法 |
1.1.1 研究对象 |
1.1.2 纳入标准 |
1.1.3 排除标准 |
1.1.4 研究方法 |
1.1.5 美学效果评价 |
1.1.6 牙龈炎症评估 |
1.1.7 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对比 |
1.1.8 统计学分析 |
1.2 结果 |
1.2.1 两组患者前牙美学效果的比较 |
1.2.2 两组患者牙龈炎发生率的比较 |
1.2.3 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的比较 |
1.3 讨论 |
1.4 小结 |
二、氧化锆全瓷冠与传统瓷贴面在前牙美学修复中的临床对比 |
2.1 对象和方法 |
2.1.1 研究对象 |
2.1.2 纳入标准 |
2.1.3 排除标准 |
2.1.4 研究方法 |
2.1.5 修复效果评价 |
2.1.6 并发症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对比 |
2.1.7 患者满意度对比 |
2.1.8 统计学分析 |
2.2 结果 |
2.2.1 两组患者前牙美学效果的比较 |
2.2.2 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和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
2.2.3 两组患者满意度的比较 |
2.3 讨论 |
2.4 小结 |
三、传统瓷贴面与微创瓷贴面在前牙美学修复中的临床对比 |
3.1 对象和方法 |
3.1.1 研究对象 |
3.1.2 纳入标准 |
3.1.3 排除标准 |
3.1.4 研究方法 |
3.1.5 修复效果评价 |
3.1.6 患者治疗期间紧张程度对比 |
3.1.7 患者满意度对比 |
3.1.8 统计学分析 |
3.2 结果 |
3.2.1 两组患者前牙美学效果的比较 |
3.2.2 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紧张程度的比较 |
3.2.3 两组患者满意度的比较 |
3.3 讨论 |
3.4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综述 瓷贴面在前牙美学修复中的临床应用进展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5)金属烤瓷修复体合金有害元素无损检测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金属烤瓷修复体的研究概况 |
1.1 镍铬烤瓷合金修复体 |
1.2 钛合金烤瓷修复体 |
1.3 钴铬合金烤瓷修复体 |
1.4 贵金属烤瓷修复体 |
2 金属烤瓷修复体合金元素检测方法的研究概况 |
3 小结 |
(6)数字化引导牙种植的精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实验一 数字化导板引导的体内、外牙种植精度对比研究 |
1.1 引言 |
1.2 材料与方法 |
1.3 结果 |
1.4 讨论 |
1.5 小结 |
实验二 数字化导板与动态导航的牙种植精度对比研究 |
2.1 引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3 结果 |
2.4 讨论 |
2.5 小结 |
实验三 使用数字化扫描仪确定牙种植位置精度的可行性研究 |
3.1 引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3 结果 |
3.4 讨论 |
3.5 小结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 数字化种植导板精度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病例报告 |
病例1(后牙区导板种植) |
参考文献 |
病例2(前牙区导板种植) |
参考文献 |
病例3(前牙区导板种植) |
参考文献 |
病例4(前牙区导板种植) |
参考文献 |
病例5(前牙区外科导板辅助下肿物摘除) |
参考文献 |
病例6(牙种植) |
病例7(牙种植) |
病例8(正畸牵引+牙种植修复) |
病例9(牙种植+上颌窦内提术) |
病例10(牙种植+骨劈开术) |
病例11(牙根残片屏障技术) |
病例12(滑丝固位螺丝取出) |
病例13(牙种植二期数字化修复) |
病例14(种植二期、邻牙全冠修复) |
病例15(根管治疗) |
病例16(根管治疗) |
病例17(窝沟封闭) |
病例18(颞下颌关节紊乱) |
病例19(颞下颌关节紊乱) |
病例20(复发性阿弗他溃疡) |
病例21(天疱疮) |
病例22(牙龈瘤) |
病例23(前牙美学修复) |
病例24(后牙嵌体修复) |
病例25(后牙高嵌体修复)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7)基于天然牙的色彩空间对口腔比色新方法的探索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文献综述 |
第一部分 评估比色板对武汉地区人群上颌中切牙比色的适用性 |
实验一 武汉地区人群上颌中切牙的颜色特点 |
实验二 评估三款比色板对武汉地区人群上颌中切牙比色的适用性 |
第二部分 优化比色板的制作与临床效果评价 |
实验三 优化比色板的设计与制作 |
实验四 优化比色板的临床使用效果评价 |
第三部分 计算机配色模型的设计与临床效果评价 |
实验五 基于BP神经网络计算机配色模型的设计 |
实验六 基于优化BP神经网络计算机配色模型的临床使用效果评价 |
小结 |
参考文献 |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
致谢 |
(8)SLM钴铬合金的金瓷结合强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前言 |
1.2 金属烤瓷修复体概述 |
1.2.1 金属烤瓷修复体基本构成 |
1.2.2 金属基底冠的性能要求 |
1.2.3 金属基底冠制作方法简介 |
1.2.4 金瓷结合强度简介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表面处理 |
1.3.2 瓷粉研制 |
1.3.3 烤瓷工艺 |
1.3.4 不同的金属基底冠制作方法 |
1.4 现有金属烤瓷修复体制作方法存在的不足 |
1.5 本文研究内容及意义 |
1.5.1 本文研究内容 |
1.5.2 本文研究意义 |
1.5.3 论文框架 |
第2章 金属烤瓷修复体金瓷结合强度的研究基础 |
2.1 金瓷结合影响机制 |
2.2 影响金瓷结合强度的因素 |
2.2.1 设计制作的合理性 |
2.2.2 热膨胀系数 |
2.2.3 金属层的表面湿润状态 |
2.3 金瓷结合强度的测试方法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SLM技术打印钴铬基底冠的可行性研究 |
3.1 引言 |
3.2 SLM打印基底冠适合性试验 |
3.2.1 金属基底冠的设计 |
3.2.2 金属基底冠成型 |
3.2.3 结果分析 |
3.3 SLM打印试件的机械性能研究 |
3.3.1 试件打印 |
3.3.2 拉伸试验 |
3.3.3 结果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表面粗糙度对SLM钴铬合金金瓷结合强度的影响 |
4.1 引言 |
4.2 实验思路 |
4.3 实验设备和材料 |
4.3.1 实验设备 |
4.3.2 实验材料 |
4.4 实验方法 |
4.4.1 加工工艺 |
4.4.2 试件准备 |
4.4.3 粗糙度测量 |
4.4.4 表征观察 |
4.4.5 预氧化处理 |
4.4.6 试件烤瓷 |
4.4.7 金瓷界面观察 |
4.4.8 三点弯曲试验 |
4.5 实验结果 |
4.5.1 粗糙度测量结果 |
4.5.2 SEM观察 |
4.5.3 金瓷结合强度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预氧化对SLM钴铬合金金瓷结合强度的影响 |
5.1 引言 |
5.2 实验思路 |
5.3 实验设备和材料 |
5.3.1 实验设备 |
5.3.2 实验材料 |
5.4 实验方法 |
5.4.1 加工工艺 |
5.4.2 试件制备 |
5.4.3 金属试件的预氧化处理 |
5.4.4 氧化膜观察 |
5.4.5 试件烤瓷 |
5.4.6 金瓷结合界面扫描电镜观察、EDS能谱分析 |
5.4.7 三点弯曲试验 |
5.5 实验结果 |
5.5.1 SEM、EDS观察 |
5.5.2 金瓷结合强度 |
5.6 本章小结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创新点 |
6.3 展望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金属烤瓷修复体对牙周组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修复体对牙周组织可能产生不良影响的形式 |
2 小结 |
(10)金属烤瓷修复体临床成功率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修复体临床存留率及相关因素 |
1.1 临床存留率 |
1.2 相关因素 |
2 主要临床并发症 |
2.1 牙周组织病变 |
2.2崩瓷 |
2.2.1 瓷材料本身脆性缺陷 |
2.2.2 瓷层内部受到的张应力 |
2.2.3 临床设计不当 |
2.2.4 技工室制作因素 |
2.2.5 患者因素 |
2.2.6固位体松动 |
2.2.7 断裂强度 |
2.3 牙髓炎 |
3 小结 |
四、金属烤瓷修复体的临床小结(论文参考文献)
- [1]冠修复及冠修复体对牙周组织和牙周生物标志物变化的影响[J]. 张婧,张钊.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2(34)
- [2]激光选区熔化牙科Co-Cr合金微观组织演变及性能调控[D]. 周亚男. 四川大学, 2021(01)
- [3]热处理工艺对激光选区熔化钴铬合金力学性能以及金瓷结合强度的影响[D]. 顾慧. 南京大学, 2020
- [4]常见前牙美学修复技术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D]. 杨玉波. 天津医科大学, 2019(02)
- [5]金属烤瓷修复体合金有害元素无损检测方法研究[J]. 陈满花,严新凤,于佳良,夏慧,郑莉萍,胡少丽. 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 2019(02)
- [6]数字化引导牙种植的精度研究[D]. 周卉. 广州医科大学, 2018(06)
- [7]基于天然牙的色彩空间对口腔比色新方法的探索研究[D]. 韦家强. 武汉大学, 2017(05)
- [8]SLM钴铬合金的金瓷结合强度研究[D]. 许办. 浙江工业大学, 2016(06)
- [9]金属烤瓷修复体对牙周组织的影响[J]. 马庆增. 当代医学, 2016(10)
- [10]金属烤瓷修复体临床成功率的研究进展[J]. 李菁文,吴鹏. 广东医学, 2016(06)
标签:牙齿烤瓷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