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国特种养殖信息交流暨产品交易会2月在承德召开(论文文献综述)
孔祥智,赵昶[1](2021)在《供销社密切与农民利益联结及服务乡村振兴的实践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乡村振兴的题中应有之义。作为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供销社在服务乡村振兴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2018年9~11月对山东、河北、浙江三省的供销社综合改革成果实地调研的材料,本文深入分析了三省供销社服务乡村振兴的作用机制及典型案例,探究了供销社密切与农民利益联结的作用路径与供销社改革服务乡村振兴的具体实践。实践证明,通过综合改革,供销合作社系统的体制机制逐步理顺,在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组织振兴等各个方面都正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既是为农服务的国家队和生力军,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国家队和生力军。
洪霞芳[2](2011)在《中国兔产业发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兔产业是一种绿色经济型产业,中国兔产业的发展经历了不算短的历程,也曾有过辉煌的历史,兔产品现在仍然是中国出口创汇的重要畜牧产品。兔产业的发展对帮助中国农村、特别是偏远地区脱贫致富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兔产业是一个新兴的、前景看好的产业,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但长期以来,中国兔产业并未被广泛重视,致使兔产业一直未能被纳入国家经济发展的主流产业。目前中国兔产业仍处于自由发展的初级阶段,在市场机制作用下,产业链纵向关系开始由各独立的活动主体理性选择走向专业分工。但是,其基于产业链上的生产、加工、市场三个环节的发展依然存在着诸多相互制约而不是相互依存的因素。如何明晰产业关系,优化产业链,使各利益主体联合起来共同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是当前中国兔产业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因此,本论文力求从产业链的角度,对兔产业链上的生产、加工及市场三个重要阶段进行深层次剖析,探索中国兔产业发展的内在规律,初步形成中国兔产业发展的经济理论研究框架,谋求为中国兔产业发展提供较详实的理论参考和指导,以利于中国兔产业形成一个高效高能的产业链,共同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本论文运用产业经济学的相关理论,采用定性与定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国兔产业展开系统的、理论的、实证的研究。论文主要内容分为三个部分:首先是论文第3章,对世界与中国兔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概述。其次是论文的重点研究内容在第4、5、6章,主要是从产业链的角度,基于产业链的产前、产中、产后三个阶段,分别对这三个阶段的现状与问题等进行分析和研究。最后是第7章主要从产业战略发展的角度提出中国兔产业发展的策略。基于以上的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本论文得出如下结论:中国兔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优势明显,质量指数逐步上升,未来市场容量大。但是,中国兔产业链中各环节的发展仍不平衡,产业总体发展并不理想,特别是规模经济发展受到很多制约因素,产业内各利益主体关系较松散。在未来条件成熟阶段,现代产业链的协作方式都是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大中型企业合作对象的选择行为的最佳选择是联盟。本文主要创新之处:(1)在国内学术界首次全面、深入、系统地研究了中国兔产业发展态势和趋势,将产业链理论引入兔产业发展分析中,提出了具体的兔产业链模式,并据此对兔产业链发展进行了深层次剖析。(2)基于产业链的价值链,利用联盟博弈的Shapley值和Logit模型对产业链各利益主体的行为动机、行为方式及其协作方式进行实证性研究。(3)对不同兔产品的市场需求进行弹性系数分析,并建立预测模型以期预测未来世界及中国家兔产量及国内兔产品市场容量。(4)采用经济学竞争优势理论对中国兔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变动状况进行数据论证性分析。
陈凤敏[3](2005)在《石家庄市农业技术转移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有效的农业技术技术转移机制对农业科技进步和农村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是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根本。石家庄市作为华北粮食等农产品的重要基地,已初步形成了以政府有关部门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主,农业科技园区、农业技术市场、农业专业技术协会、依托项目以及“公司+基地+农户”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多种形式的农业技术转移的新模式,为石家庄市的农业科技进步和农业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然而,随着市场经济和农业产业化的深入发展,以及在WTO框架下的农产品市场国际化,石家庄市现有的部门分割、各自为政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和管理方式,出现了不相适应的问题。其他形式的农业技术转移模式在运行中也不尽完善。参照国内外多种农业技术转移模式运行的经验,本文从技术转移理论和农业推广学理论出发,结合石家庄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提出了打破市县部门分割、整合现有推广机构、实行垂直领导、撤消乡镇农技站改设区域站或产业站,推广人员享受公务员待遇、分离非公益性职能、增加社会科学专业人员的建议;并提出了大力发展农业技术市场,培育技术经纪人队伍;发挥公共现代传媒优势,为“三农”服务;实施“借脑”、“引智”工程,强化国内外合作;继续扶植各类农业科技园区;规范“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运行机制;提升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抓好项目的组织申报与实施;完善和优化农业转移的支撑环境等具体对策建议。
骆方金[4](2005)在《增长与人本:现代桂林城市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现代发展或现代化是世界性的主题,城市化和城市发展是现代化的中心内容。本文的研究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以现代发展理论或现代化理论的主要本质内容为参照构筑论文的基本架构,综合运用历史学、现代经济学、发展社会学等基本理论,采用历史与逻辑相结合的写作模式,以实证和比较方法为主,以增长与人本为主题和切入点,对现代桂林城市发展的主要层面城市的性质和功能、城市形象、主导产业、工业化、市场化、城市化、生态发展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多视角立体的探索。 桂林作为国家旅游中心城市之一和中国西部地区广西东北部的区域中心城市,在国家和地区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然而,迄今为止,对桂林城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和与之相关的文化方面,而对现代桂林城市发展的整体研究明显滞后。因此,从综合的视角系统深入地研究桂林城市发展,不仅有利于促进桂林城市自身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而且对于同类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本文的导论从现代发展的三个层次逐步切入,引导出对现代桂林城市发展研究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概述了与本选题密切相关的研究现状和研究涉及的资料状况:提出了本文研究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 第一章运用历史的方法,叙述建国以来,现代桂林城市发展的基本历程,简要分析了各个阶段桂林城市发展的基本状况。旨在为现代桂林城市发展勾画出一个简约的脉络。 从第二章——第七章,采用逻辑的即分类的论述的方法,重点论析了现代桂林城市发展或城市现代化的若干主要层面的发展状况、结构、特点、问题、成因及对策。这一部分是本文的主体。 第二章叙述了现代桂林城市形象的历史变迁,分析了新阶段桂林城市建设的特点和桂林城市形象提升对现代桂林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意义。第一次以人本化可持续发展观审视了桂林城市建设,认为新阶段桂林城市建设的成功之处主要不在于城市外观发生变化和显示的现代气息,而关键是保持、挖掘、彰显和弘扬了桂林的城市特色——甲天下的自然山水资源和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坚守着清晰的文化理念和原则,即坚持以地方文化和民族文化为根基的文化开放性;注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 第三章论述了现代桂林的主导产业旅游业。与前人相比,本章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从比较优势、产出比重、成长速度、关联带动作用、产业的地域分工、产业所具备的满足消费需求的特点以及产业的发展潜力和前景的角度论证了旅游业作为桂林城市主导产业并进而决定桂林城市性质的依据。二是对桂林国际客源市场作了长期趋势、阶段变动和季节波动分析。三是详细分析了桂林国别客源市场的地位、变动及相对稳定性,为桂林市开发国际客源市场找准定位,增强国际客源市场开发的针对性,提高市场拓展的效果。四是对桂林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宏观性的思考,提出了桂林旅游业的发展要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和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第四章简要梳理了桂林城市工业化历史进程,论析了工业作为桂林城市第一大产业的支柱产业地位及其在推动桂林城市经济发展中的主要动力作用,指出桂林工业化的成就不仅在于工业自身的增长及其对桂林城市经济总量扩张的贡献,更重要的是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城市产业结构(三大产业之间和各产业内部所形成的结构)的升级和优化;同时,揭示出桂林市工业化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工业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这与旅游城市的城市性质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性思考。 第五章对桂林市场发展的背景、历史进程、市场发展的成就及其促进因素、市场发展的特点、问题等层面进行了较为系统深入的分析。揭示出桂林市市场发展面临着总量规模小、效益不佳和结构失衡等问题,其中,一般商品市场,主要是消费品市场与要素市场的结构性矛盾,即一般商品市场,主要是消费品市场发展较好而要素市场发育滞后是桂林城市经济发展中的关键性制约因素之一。钊对这一结构性矛盾,提出重点培育和发展要素市场等对策性思路。 第六章论述桂林农村城市化问题。本章在综合前人观点的基础上,对农村城市化作出新的界定:城市化(农村)是农村经济要素的产业和空间集聚与城市经济要素的产业和空间扩散以及城市文明(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等)的扩散过程。将农村经济要素的产业集聚,(经济要素由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转移)视为低层次的城市化;将农村经济要素的空间集聚视为高层次的城市化,即一般城市化;农村经济要素的产业集聚必须发展为空间集聚刁‘符合经济规律:而将城市经济要素的产业扩散和空间扩散以及城市文明的扩散视为农村城市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但不作上述层次上的区分。以上述界定为研究的指针,对桂林农村城市化发展的成就、问题及对策作了较系统深入的分析和探索。 第七章从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出发研究现代桂林人及其社会生活的发展状况。研究涉及两个方面:其一,考察了现代桂林人口素质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其二,考察了现代桂林人的社会生活的发展状况。一方面,从城乡居民消费水平、消费结构和生活环境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提高和改善看出现代桂林?
陈焱[5](2004)在《基于GIS的西部地区生态旅游规划体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西部大开发给我国西部旅游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促进了旅游业的大发展。但在西部旅游业大发展的表面现象之后,却掩盖了一个被人们忽视的重要问题,即在获得社会经济效益的同时,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为了更好地解决西部开发与环境保护的矛盾,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开发生态旅游是其最佳出路,而生态旅游规划则是其基础。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旅游规划主要理论的分析,针对西部地区生态旅游资源、社会经济务件及环境特点,以相关理论为基础,建立了西部地区生态旅游规划体系。此外,本文还对其内容进行了研究。首先,运用AHP法建立了西部地区旅游资源综合评价的定量模型;其次,以景观生态学为基础,对功能区进行了区划,划分为核心保护区、敏感旅游区、生态旅游区和服务社区,并将景区按基质、廊道和斑块进行规划;第三,以CI为指导,进行产品定位;第四,在上述基础上,提出了维持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规划体系,需建立具有监测反馈功能的监控体系,包括环境容量的控制、保护工程的规划及在旅游地生命周期进入衰落期之前对景观进行二次开发,以延长其寿命,保持生态旅游旺盛生命力之目的,最终实现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的可持续发展。 在上述理论的基础上,本文建立了西部地区GIS空间分析系统,并以内蒙古新巴尔虎左旗为实例,进行了实地的生态旅游空间规划。希望通过此案例的实践研究为我国生态旅游规划理论研究与实践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章海欧,马广兴[6](2001)在《全国特种养殖信息交流暨产品交易会2月在承德召开》文中研究表明 由中国畜牧兽医学会期刊编辑学分会和农业部《中国牧业通讯》杂志社主办的“第四届全国特种养殖信息交流暨产品交易会”,于2001年2月18—21日在承德市新华饭店召开。大会邀请国内知名特养专家及龙头企业参会、讲座、答疑、信息发布、参观、展销等。
章海欧,马广兴[7](2000)在《全国特种养殖信息交流暨产品交易会2月在承德召开》文中研究表明 由中国畜牧兽医学会期刊编辑学分会和农业部《中国牧业通讯》杂志社主办的“第四届全国特种养殖信息交流暨产品交易会”,于2001年2月18—21日在承德市新华饭店召开。大会邀请国内知名特养专家及龙头企业参会、讲座、答疑、信息发布、参观、展销等。参会对象:特种养殖场(厂)、畜禽良种场、兔场、各地畜牧局(站),扶贫办、妇联、农业院校、科研单位、政府有
唐福坤[8](2000)在《面对WTO:特养业怎么办?》文中指出 前几期我们已经探讨了面对WTO的农业、粮食、肉食业、家禽业怎么办的问题,本期我们着重探讨特养业的问题。 特养业作为畜牧业的一部分有着非常特殊的地位,它除了面临许多畜牧业的共性问题外,还有它的特殊性。它是一个新兴产业,因为其特殊,特别和有特色,目前处于开发和发展阶段,有着更为广润的市场和发展空间,在国际市场上具有非常明显的竞争优势。
章海欧,马广兴[9](2000)在《2000全国特种养殖信息交流会即将召开》文中提出 由农业部《中国牧业通讯》杂志社主办,新华社《农村大世界》杂志社等单位协办的全国规模最大的“2000全国特种养殖信息交流暨产品交易会”,将于3月在河北省承德市新华饭店召开。本届大会3月12日报到,13至15日为会期。因其前几届大会的良好的影响力,大会的组织工作已得到全国各地的养殖场家、各级畜
周泉涌[10](1999)在《’99全国特种养殖信息交流会暨产品交易会》文中认为 由《中国畜牧水产报》主办,全国农业新技术新产品传播网、《中国牧业通讯》杂志等协办的’99全 国特种养殖信息交流暨产品交易会将于1999年3月13—17日在承德市新华饭店召开。会议内容:1.专题讲座与推介:(1)’99毛皮动物的养殖形势和特点(邹兴淮教授)。(2)肉狗的引种、饲养技术要点与市场开发(王克振高级畜牧师)。(3)特种禽类的养殖状况与发展趋势(李佐良研究员)。(4)资源昆虫的养殖与注意事项(樊璜研究员)。(5)’99全国养兔形势与特点(杨正教授)。(6)特种养殖品种
二、全国特种养殖信息交流暨产品交易会2月在承德召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全国特种养殖信息交流暨产品交易会2月在承德召开(论文提纲范文)
(1)供销社密切与农民利益联结及服务乡村振兴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构建供销社与农民利益联结机制的理论分析 |
(一)供销社成立的目的和改革的目标就是民有、民管、民享 |
(二)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供销社不可或缺 |
三密切供销社与农民利益联结的路径分析 |
(一)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产业农合联),搭建上下贯通的三级农民合作组织体系,解决农民种什么、怎么种的问题 |
(二)发展土地托管服务,搭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解决农村土地谁来管的问题 |
(三)发展农村合作金融服务,搭建供销社特色的合作金融体系,解决农民资金少、发展难的问题 |
(四)提升农产品流通服务水平,加强供销合作社农产品流通网络建设,解决农民销售难的问题 |
(五)推进供销社基层社改造,实现农民得实惠、基层社得发展的双赢 |
四供销社改革服务乡村振兴的实践 |
(一)供销社改革与产业振兴 |
1. 河北省:实施龙头企业带动,引领现代农业发展 |
2. 山东省:以土地托管为核心,探索农村现代流通服务新模式 |
3. 浙江省:做大做强社有企业,建设农合联龙型大产业 |
(二)供销社改革与人才振兴 |
(三)供销社改革与文化振兴 |
1. 建立文化主题馆,聚推合作文化的繁荣 |
2. 创作诗歌书刊,举办各类文化节 |
3. 成立公益服务组织,促进乡风文明建设 |
(四)供销社改革与生态振兴 |
1. 环境整治 |
2. 新农村建设:瑞安市陈岙村的实践 |
3. 大田托管美丽田园建设 |
(五)供销社改革与组织振兴 |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
(一)基本结论 |
(二)政策建议 |
1. 认真总结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经验,其中最重要的是供销社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会)经验 |
2. 完善相关法律,确立供销社的法人地位 |
3. 加快新时期供销系统人才队伍培育 |
4. 继续深化综合改革,使供销社更加适应乡村振兴的需要 |
5. 切实发挥供销社为农服务功能,更加密切与农民群众的利益联结 |
6. 要因地制宜发挥供销社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
7. 各级政府加大财政扶持力度,提高供销社在乡村振兴工作中的地位 |
(2)中国兔产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研究动态评述及其趋势 |
1.3. 主要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
1.3.1. 主要内容 |
1.3.2. 主要方法 |
1.3.3. 技术路线 |
2. 理论基础 |
2.1. 产业发展理论 |
2.2. 产业组织理论 |
2.3. 产业国际竞争力理论 |
2.3.1. 国际市场占有率 |
2.3.2. 可比净出口指数 |
2.3.3.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
2.3.4. 出口产品质量指数 |
2.4. 产业链相关理论 |
2.4.1. 产业链 |
2.4.2. 农业产业链 |
2.5. 价值链理论 |
2.6. 规模经济理论 |
2.7. 联盟博弈理论及shapley值 |
2.8. 蛛网理论 |
2.9. 供需弹性理论 |
2.9.1. 需求价格弹性(Ed) |
2.9.2. 需求收入弹性(E'd) |
2.9.3. 需求贸易弹性(Td) |
2.9.4. 供给价格弹性(Es) |
2.10. 本章小结 |
3. 世界与中国兔产业发展概述 |
3.1. 世界兔产业发展形势 |
3.1.1. 世界兔产业概况 |
3.1.2. 世界兔产品产销情况 |
3.1.2.1. 兔肉产销情况 |
3.1.2.2. 兔毛产销情况 |
3.1.2.3. 兔皮产销情况 |
3.2. 中国兔产业的发展总体概况 |
3.2.1. 中国兔产业纵向链关系的演变过程 |
3.2.2. 中国兔产业发展状况 |
3.3. 本章小结 |
4. 产业发展的生产阶段分析 |
4.1. 生产阶段的现状 |
4.1.1. 养殖经营模式 |
4.1.2. 中国兔饲料状况 |
4.1.3. 兔疫病防控情况 |
4.1.4. 行业组织的发展状况 |
4.2. 基于产业链的价值链分析 |
4.2.1. 兔产业链 |
4.2.2. 中国兔产业链分析的基本假定 |
4.2.3. 调查方法 |
4.2.4. 基于传统产业链的价值链分析 |
4.2.5. 基于现代产业链的价值链分析 |
4.2.6. 不同协作方式的兔价值链的比较分析 |
4.3. 养殖规模经济分析 |
4.3.1. 养殖规模现状 |
4.3.2. 山东省养殖规模经济分析 |
4.3.3. 养殖规模经济分析结论 |
4.4. 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
4.4.1. 传统养殖方式存在的弊端 |
4.4.2. 现代经营模式中存在的不足 |
4.4.3. 规模化养殖的制约因素 |
4.4.4. 家兔饲料业存在的问题 |
4.4.5. 行业组织存在的问题 |
4.5. 本章小结 |
5. 产业发展的加工阶段分析 |
5.1. 兔产品加工经营现状 |
5.1.1. 兔肉加工现状 |
5.1.2. 兔毛加工现状 |
5.1.3. 毛皮加工现状 |
5.2. 现代产业链中企业与兔农协作方式分析 |
5.2.1. 大中型企业选择行为的理论解释 |
5.2.2. 兔农选择销售形式的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
5.2.3.“公司+基地(园区)十兔农”的协作机理分析 |
5.3. 兔产品加工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
5.3.1. 产品加工的产业链短 |
5.3.2. 加工技术低层次徘徊 |
5.3.3. 龙头企业发展欠成熟 |
5.4. 本章小结 |
6. 产业发展的市场阶段分析 |
6.1. 市场流通现状 |
6.1.1. 兔产品流通渠道 |
6.1.2. 兔产品市场体系 |
6.1.3. 兔产品流通主体 |
6.2. 中国兔产品进出口状况 |
6.2.1. 兔肉出口情况 |
6.2.2. 兔毛进出口情况 |
6.2.3. 兔皮进出口情况 |
6.3. 市场需求分析 |
6.3.1. 兔产品的价格特征分析 |
6.3.2. 兔产品的消费趋势分析 |
6.3.3. 兔产品的供需弹性分析 |
6.4. 兔产品的国内外市场容量分析 |
6.4.1. 产量及结构分析 |
6.4.2. 世界及中国家兔存栏量预测 |
6.4.3. 兔产品国内市场容量分析 |
6.5. 中国兔产品国际竞争力分析 |
6.5.1. 国际市场占有率 |
6.5.2. 可比净出口指数 |
6.5.3.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
6.5.4. 出口产品质量指数 |
6.5.5. 出口产品质量指数 |
6.6. 市场问题分析 |
6.6.1. 过度依赖出口,淡化国内市场 |
6.6.2. 经营模式单一,品牌引领欠缺 |
6.6.3. 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严重 |
6.7. 本章小结 |
7. 促进中国兔产业发展的措施建议 |
7.1. 培育内需市场,稳定外销市场 |
7.2. 拓宽营销渠道,开辟多元市场 |
7.3. 提高安全质量,规范加工安全 |
7.4. 依托龙头企业优化产业链 |
7.5. 发展适度规模化效益养殖 |
7.6. 建立和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 |
7.7. 本章小结 |
8. 结论与展望 |
8.1. 主要结论 |
8.2. 论文创新 |
8.3.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介 |
导师简介 |
获得成果目录 |
致谢 |
(3)石家庄市农业技术转移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4 相关概念辨析 |
第二章 石家庄市农业技术转移的现状 |
2.1 政府主导的技术推广机构 |
2.2 农业科技园区 |
2.3 农业技术市场 |
2.4 特色农业基地 |
2.5 “公司+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
2.6 “农技电波入户”工程 |
2.7 农村专业技术协会 |
2.8 农业“快易通工程” |
2.9 农业科技进村服务站 |
2.10 依托科技项目 |
2.11 其他形式 |
第三章 石家庄市农业技术转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3.1 技术转移链条中存在的问题 |
3.2 农业技术转移的支撑环境存在的问题 |
3.3 “公司+农户”模式利益机制不平衡 |
第四章 国内外农业技术转移的基本经验与启示 |
4.1 国外农业技术转移的基本经验 |
4.2 国内农业技术转移的基本经验 |
第五章 农业技术转移的思考 |
5.1 新时期农业技术转移的新发展 |
5.2 新时期农业技术转移的有效模式 |
第六章 加快石家庄市农业技术转移的对策 |
6.1 改革现有农业技术推广体制 |
6.2 大力发展农业技术市场 |
6.3 充分发挥现代公共传媒技术的作用 |
6.4 继续扶植农业科技园区 |
6.5 规范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运行机制 |
6.6 提升农村专业技术协会 |
6.7 抓好项目的组织申报与实施 |
6.8 实施“借脑”、“引智”强化国内外合作 |
6.9 完善农业技术转移的支撑环境 |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
7.1 主要结论 |
7.2 重要建议 |
注释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4)增长与人本:现代桂林城市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导论 |
一、现代发展·现代城市发展·现代桂林城市发展 |
二、研究现状和资料综述 |
三、研究理论框架、方法和思路 |
第一章 成长与变迁:现代桂林城市发展的历史进程 |
一、现代桂林城市发展的起步(1949—1957) |
二、经济社会在探索中曲折前进(1958—1977) |
三、改革开放和快速发展(1978以来) |
第二章 建设与升华:现代桂林城市形象的变迁 |
一、现代桂林城市形象的变 |
二、现代桂林城市形象建设的特点 |
三、城市形象提升对桂林城市发展的意义 |
第三章 优势与特色:现代桂林主导产业的发展 |
一、旅游业作为桂林城市主导产业的依据 |
1、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 |
2、具备较高产出比重和较快的成长速度 |
3、带动了相关行业和产业的发展,优化产业结构 |
4、主导产业不存在地域分工的趋同 |
5、具有较高需求收入弹性和良好的发展前景 |
二、桂林国际客源市场分析 |
1、海外旅游市场规模及其变动分析 |
2、市场地位与市场定位 |
3、竞争态势与市场拓展 |
三、桂林旅游业行业结构分析 |
1、桂林旅游行业结构优化 |
2、桂林旅游行业结构矛盾、成因及对策 |
四、关于桂林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理性思考 |
1、树立旅游可持续发展观 |
2、满足旅游者多样化需求 |
3 合理的规划和开发 |
第四章 支柱与动力:现代桂林城市工业化 |
一、桂林市工业化历程 |
二、工业支撑城市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 |
1、工业是桂林城市经济的主体 |
2、工业是桂林市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
3、桂林市工业在广西占有重要地位 |
4、工业推动了其他产业的发展 |
三、桂林市工业化成就 |
1、工业化推动了产业结构的优化 |
2、工业内部结构升级和一定程度的优化 |
3、工业发展逐步与城市性质相协调 |
四、桂林市工业化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
五、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的核心和关键 |
1、经济增长方式及其特点 |
2、工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
3、如何促进桂林市工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
第五章 核心与枢纽:现代桂林城市市场的发展 |
一、桂林城城市市场发展的背景和历史进程 |
二、桂林城市市场的发展 |
三、桂林城市市场发展的促进因素分析 |
四、桂林城市市场发展的特点、制约因素及对策 |
1、桂林城市市场发展的特点 |
2、桂林城市市场发展的制约因素 |
3、促进桂林城市市场发展的对策 |
第六章 中心与腹地:现代桂林城市化 |
一、城市化概念的界定 |
二、桂林农村城市化发展 |
1、农村经济的产业集聚 |
2、农村经济的空间集聚 |
3、人口集聚 |
4、经济的产业扩散 |
5、经济的空间扩散 |
6、城市文明的扩散 |
三、桂林农村城市化中的主要问题和对策 |
1、农村城市化水平低 |
2、乡镇企业布局分散,空间集聚效益差 |
3、人口产业集聚与空间集聚的相关性差 |
4、农村城市化发展的动力不足 |
第七章 目标与归宿:现代桂林人及其社会生活的发展 |
一、人口素质的提高与科教文卫事业的发展 |
1、桂林市人口素质的提高及其促进因素 |
2、桂林市人口素质面临的问题 |
二、社会生活质量的提高 |
1、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升级 |
2、桂林人的生活环境的改善 |
三、当代桂林人社会生活水平的分化及对策 |
1、消费水平的城乡比较 |
2、城市不同收入层次居民消费水平比较 |
3、影响桂林市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的因素分析及对策 |
第八章 对比与启示:桂林与厦门城市经济发展比较 |
一、城市规模比较 |
二、经济发展的总量规模与速度比较 |
三、产业结构比较分析 |
1、三次产业结构演变总体态势比较 |
2、三次产业内部结构比较分析 |
四、桂林、厦门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的成因分析 |
1、区位条件的差异 |
2、经济社会资源的差异 |
3、国家区域经济政策的影响 |
五、桂林、厦门两城市经济发展比较分析的若干启示 |
结语:增长与人本:现代桂林城市发展的几点思考 |
主要参考文献 |
(5)基于GIS的西部地区生态旅游规划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1 前言 |
1.1 课题的意义 |
1.2 生态旅游规划的产生与发展 |
1.2.1 生态旅游 |
1.2.2 生态旅游规划 |
1.3 西部地区概况 |
1.3.1 主要旅游资源概况 |
1.3.2 社会经济概况 |
1.3.3 旅游业发展现状 |
1.3.4 理论研究 |
1.3.5 西部地区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 |
1.4 本课题研究要解决的理论问题 |
2 西部地区生态旅游规划体系的研究 |
2.1 西部地区生态旅游规划体系的基本要素分析 |
2.2 理论结构 |
2.3 西部地区生态旅游规划体系层次的确立 |
2.3.1 基础层次 |
2.3.2 决策分析层次 |
2.3.3 开发层次 |
2.3.4 辅助支持层次 |
2.3.5 监控层次 |
2.3.6 目标层次 |
2.4 小结 |
3 西部地区生态旅游规划体系内容研究 |
3.1 旅游资源综合评价研究 |
3.1.1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3.1.2 评价指标参数β的确定 |
3.1.3 综合指标体系构造 |
3.1.4 评价标准的确立 |
3.2 客源市场分析 |
3.2.1 客源市场分析的内容 |
3.2.2 现实旅游消费行为分析 |
3.2.3 客源市场分级 |
3.2.4 客源市场预测 |
3.3 产品定位 |
3.3.1 定位的必要性 |
3.3.2 西部地区产品定位 |
3.4 旅游产品规划 |
3.4.1 项目规划 |
3.4.2 旅游商品的开发规划 |
3.5 配套支持系统规划 |
3.5.1 旅游基础设施工程规划 |
3.5.2 旅游服务设施工程 |
3.6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监控体系规划 |
3.6.1 监控对象 |
3.6.2 保障体系 |
3.6.3 技术手段 |
3.6.4 监控措施 |
3.7 效益评价 |
3.7.1 社会效益 |
3.7.2 生态效益 |
3.7.3 经济效益 |
3.8 小结 |
4 GIS空间分析系统的建立 |
4.1 GIS在旅游业中的应用发展概述 |
4.1.1 GIS在旅游业中的应用发展现状 |
4.1.2 应用GIS进行旅游规划的优点 |
4.2 基于ArcView GIS的旅游空间信息系统 |
4.2.1 ArcView的优点 |
4.2.2 基于GIS的生态旅游规划过程 |
4.3 西部地区生态旅游GIS空间分析系统的建立 |
4.3.1 空间数据库的建立 |
4.3.2 外部数据库与属性库对接 |
4.3.3 专题图象的生成 |
4.3.4 空间分析 |
4.4 小结 |
5 内蒙古新巴尔虎左旗生态旅游空间规划 |
5.1 内蒙古新巴尔虎左旗概况 |
5.1.1 基本概况 |
5.1.2 社会经济概况 |
5.1.3 旅游业概况 |
5.2 新左旗旅游资源评价 |
5.2.1 旅游资源概况 |
5.2.2 旅游资源评价 |
5.2.3 新左旗旅游区发展的SWOT分析 |
5.3 规划总论 |
5.3.1 性质与规划依据 |
5.3.2 规划期限和目标 |
5.4 旅游形象设计 |
5.4.1 旅游形象设计的原则 |
5.4.2 旅游形象定位 |
5.4.3 旅游形象设计 |
5.5 旅游产品规划设计 |
5.6 分区规划 |
5.6.1 功能区划 |
5.6.2 景区规划 |
5.7 产业系统规划 |
5.7.1 客源市场规划 |
5.7.2 旅游基础设施工程 |
5.7.3 旅游服务设施工程 |
5.7.4 人力资源开发 |
5.7.5 旅游市场营销策略 |
5.8 组织管理 |
5.8.1 组织机构建设 |
5.8.2 组织人员编制 |
5.9 保护工程 |
5.9.1 环境容量 |
5.9.2 环境保护工程 |
5.10 新左旗生态旅游规划GIS空间分析系统的建立 |
5.10.1 新左旗旅游区GIS数据库系统 |
5.10.2 新左旗旅游区GIS分析系统 |
5.10.3 新左旗规划及评价系统 |
5.10.4 新左旗旅游区决策和管理系统 |
5.10.5 新左旗旅游区服务系统 |
5.10.6 图形信息系统 |
5.10.7 专题地图的输出 |
6 结论 |
四、全国特种养殖信息交流暨产品交易会2月在承德召开(论文参考文献)
- [1]供销社密切与农民利益联结及服务乡村振兴的实践研究[J]. 孔祥智,赵昶. 中国合作经济评论, 2021(01)
- [2]中国兔产业发展研究[D]. 洪霞芳. 北京林业大学, 2011(10)
- [3]石家庄市农业技术转移问题研究[D]. 陈凤敏. 中国农业大学, 2005(05)
- [4]增长与人本:现代桂林城市发展研究[D]. 骆方金. 华东师范大学, 2005(02)
- [5]基于GIS的西部地区生态旅游规划体系研究[D]. 陈焱. 东北林业大学, 2004(04)
- [6]全国特种养殖信息交流暨产品交易会2月在承德召开[J]. 章海欧,马广兴.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01(01)
- [7]全国特种养殖信息交流暨产品交易会2月在承德召开[J]. 章海欧,马广兴.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00(12)
- [8]面对WTO:特养业怎么办?[J]. 唐福坤. 中国牧业通讯, 2000(05)
- [9]2000全国特种养殖信息交流会即将召开[J]. 章海欧,马广兴.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00(01)
- [10]’99全国特种养殖信息交流会暨产品交易会[J]. 周泉涌.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199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