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防治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防治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研究进展

一、慢性肾衰竭的中西医防治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林佳莺[1](2021)在《慢性肾脏病不同临床分期证素特征及其中医“脾”“湿”证素的相关性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基于证素辨证原理,通过对240例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基本信息、症状、体征、相关理化指标进行统计整理,探究:1.慢性肾脏病证素分布特征;2.证素与疾病进展的关系;3.“脾”与“湿”证素的相关性;4.“脾”“湿”证素与临床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以期拓展中医临床思维,进一步了解慢性肾脏病中医证的演化规律,为本病中医辨证提供新思路。方法:1.采用临床调查方法,选取240例于2020年2月至2021年1月就诊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的门诊及住院患者,全部明确诊断为慢性肾脏病,且符合临床纳排标准。2.参考2012年KDIGO指南CKD分期标准,根据eGFR(m L/min/1.73m2)将患者分为4组,分别为:2期组(60≤eGFR≤89);3期组(30≤eGFR≤59);4期组(15≤eGFR≤29);5期组(eGFR<15)。3.将研究对象的四诊资料通过四诊信息采集表收集后录入证素辨证评估干预系统,并通过数据统计软件进行计算分析,得出结论。结果:1.四组慢性肾脏病患者总体病位证素为:肾、脾、肝、胃、肺、筋骨、心、心神、表、胆等,主要集中在肾、脾、肝,在不同证素等级分布上有非常显着差异(P=0.000)2.2期组病位证素为:肾、脾、肝、胃、肺、筋骨、表等,主要集中在肾、脾、肝,在不同证素等级分布上无显着差异(P=0.059);3期组病位证素为:脾、肾、肝、胃、筋骨、肺、心神、表、心、胆等,主要集中在脾、肾、肝,在不同证素等级分布上有非常显着差异(P=0.000);4期组病位证素为:肾、脾、肝、胃、肺、心、筋骨、表、心神、经络等,主要集中在肾、脾、肝,在不同证素等级分布上有非常显着差异(P=0.000);5期组病位证素为:肾、脾、肝、肺、胃、筋骨、心、心神、胆等,主要集中在肾、脾、肝,在不同证素等级分布上有非常显着差异(P=0.000)。3.四组慢性肾脏病患者总体病性证素为:湿、气虚、阳虚、痰、阴虚、血虚、热、气滞、寒、阳亢、精亏、血瘀、水停、外风、津亏等,主要集中在湿、气虚、阳虚,在不同证素等级分布上有非常显着差异(P=0.000)4.2期组病性证素为:湿、气虚、痰、热、阳虚、阴虚、气滞、血虚等,主要集中在湿、气虚、痰,在不同证素等级分布上有非常显着差异(P=0.008);3期组病性证素为:湿、气虚、阳虚、痰、阴虚、血虚、热、气滞、寒、血瘀、阳亢、精亏等,主要集中在湿、气虚、阳虚,在不同证素等级分布上有非常显着差异(P=0.000);4期组病性证素为:湿、气虚、阳虚、血虚、痰、阴虚、气滞、热、寒、血瘀、阳亢、精亏、水停等,主要集中在湿、气虚、阳虚,在不同证素等级分布上有非常显着差异(P=0.000);5期组病性证素为:气虚、阳虚、湿、阴虚、痰、血虚、热、气滞、精亏、阳亢、寒等,主要集中在气虚、阳虚、湿,在不同证素等级分布上有非常显着差异(P=0.000)。5.对慢性肾脏病疾病进展有显着影响的病位证素有:肾(P=0.000)、脾(P=0.000)、胃(P=0.026),存在统计学意义,其余病位证素所对应的P值均>0.05,无统计学意义;对慢性肾脏病疾病进展有显着影响的病性证素为:湿(P=0.000),存在统计学意义,其余病位证素所对应的P值均>0.05,无统计学意义。6.慢性肾脏病各组,病位证素“脾”和病性证素“湿”显着相关(P=0.000)7.慢性肾脏病病位证素“脾”与eGFR、Scr、ALB、HGB显着相关(PeGFR=0.00,PScr=0.000,PALB=0.015,PHGB=0.001),其中“脾”与eGFR、ALB、HGB呈负相关(reGFR=-0.269,rALB=-0.156,rHGB=-0.211),与Scr呈正相关(r Scr=0.282);慢性肾脏病病性证素“湿”与eGFR、Scr显着相关(PeGFR=0.000,PScr=0.001),与ALB、HGB无显着相关性(PALB=0.132,PHGB=0.054),其中“湿”与eGFR呈正相关(reGFR=0.226),与Scr呈负相关(rScr=-0.220)。结论:1.慢性肾脏病总体病位证素以“肾”“脾”“肝”为主,还涉及多个脏腑,提示本病病位在肾,与脾和肝关系密切。2.慢性肾脏病的实性证素以“湿”“痰”“热”“气滞”为主;虚性证素以“气虚”“阳虚”“阴虚”“血虚”为主。3.“脾”“胃”“湿”证素与慢性肾脏病疾病进展关系密切,脾胃的功能异常影响慢性肾脏病发展及预后,湿作为本病重要病理因素,其产生和堆积亦对本病进展有显着影响。4.慢性肾脏病病位证素“脾”与病性证素“湿”显着相关,湿既是脾的病理产物也是脾的致病因素,符合中医学“湿滞困脾”“脾虚生湿”理论。5.“脾”“湿”证素贯穿疾病始终,并与eGFR、ALB、HGB、Scr关系密切。随着eGFR水平降低、Scr水平升高,证素“脾”的比例逐渐增加,证素“湿”的比例有下降趋势,表明随着疾病进展邪实因素逐渐减少,正虚因素逐渐显现,符合中医学“久病多虚”的变化规律;随着ALB、HGB水平降低,证素“脾”的比例逐渐增加,符合中医学“脾统血”、“脾主运化”理论基础,也进一步佐证脾胃功能的好坏影响患者营养状态及身体机能。

夏芃芃[2](2021)在《基于数据挖掘方法探究马进教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临床组方用药规律》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数据挖掘的方法,对马进教授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临证思想和处方用药进行进行总结概括,以探究马进教授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临床诊疗思路以及用药经验,为更好地继承和发扬马进教授的学术思想奠定基础。材料与方法:本次研究通过收集2019.09.01-2020.12.31期间,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马进教授门诊就诊的CKD3~5期的患者的病例,依照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筛选出符合的病例,运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7建立马进教授治疗慢性肾衰竭的病例的Excel数据库。应用统计软件IBM SPSS Statistics 25对患者的一般资料中的性别、年龄、CKD分期进行有关频数的数据分析;应用统计软件IBM SPSS Modeler 18.0,选取Apriori算法,对本次研究的高频药材进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1.本次研究共录入103个病例,男性略高于女性,56~75岁患病率最高,来诊患者中,CKD 3期的人数最多。2.本次研究使用频率均≥40.00%的核心中药有17味,依次是:丹参、陈皮、白茅根、佩兰、广藿香、牛膝、黄芪、茯苓、枸杞子、大黄、砂仁、川芎、太子参、黄芩、法半夏、土茯苓、白术。3.本次研究共有药类17类,使用频率最高的11个依次为:补虚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化湿药、利水渗湿药、止血药、化痰药、理气药、泻下药、平抑肝阳药、收涩药。使用频率最高的补虚药,共16味药,总频次为370味次,占总频率的20.00%。4.采用Apriori算法对103首处方关联规则分析,得出关联性较强的药物关联项31条。结论:1.病因病机:马进教授认为慢性肾衰竭常属本虚标实之证,病位在脾肾,本虚者多脾肾虚衰,或气阴两虚,标实者多瘀血、湿浊、湿热、浊毒。2.治法:马进教授认为在慢性肾衰竭初期当扶助正气、软坚化瘀;慢性肾衰竭中期当通腑泄浊、扶助正气;慢性肾衰竭后期当泄浊解毒、清热凉血。3.方药:马进教授治疗慢性肾衰的核心中药组成为:丹参、陈皮、白茅根、佩兰、广藿香、牛膝、黄芪、茯苓、枸杞子、大黄、砂仁、川芎、太子参、黄芩、法半夏、土茯苓、白术。

王巧花[3](2021)在《基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研究桃核承气汤对慢性肾衰竭大鼠的作用机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研究桃核承气汤对5/6肾切除所致慢性肾功能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模型大鼠的贫血指标、肾功能、病理形态以及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中的APC、β-catenin及TCF4的影响,探讨该方减轻肾纤维化,延缓CRF的作用机理,为临床上运用桃核承气汤治疗CRF提供客观实验依据,指导临床用药。方法:(1)分组与模型制备:将125只7周龄雄性Wistar大鼠予普通饲料、超纯水喂养一周,使其适应性实验环境,先以随机的方式抽取50只大鼠分为空白组和假手术组各25只,其中空白组不行手术干预,假手术组仅行手术剥离双肾被膜;余下的75只大鼠依据文献方法行5/6肾切除术制备慢性肾衰竭模型,即先切除左侧2/3肾脏,一周后再切除右侧肾脏;术后3天予注射青霉素预防感染,确认造模成功后再随机分成模型组、尿毒清组以及桃核承气汤组各25只大鼠。(2)药物灌胃干预:在大鼠造模成功后第四周始,每天上午8时定时给药灌胃:除尿毒清组与桃核承气汤组大鼠分别予尿毒清颗粒溶液和桃核承气汤药液灌胃外,余下3组大鼠则予生理盐水灌胃;大鼠给药剂量为临床成人每公斤体重用药量的6倍计算,灌胃用量根据大鼠每周体重变化进行调整,每天灌胃前先观察并记录大鼠的一般情况,灌胃时间为56天。(3)标本检测:在第57天麻醉大鼠,取血液及残余肾组织标本后处死,血液标本用于检测大鼠RBC、HB、Scr、BUN;肾组织标本分别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左肾组织APC、β-catenin及TCF4的m RNA及蛋白含量表达情况;各组随机留取3只大鼠,在未取血的情况下,于肾脏皮质部分取1mm×1mm×1mm的组织若干块,迅速投入预冷的固定液中进行固定,用于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肾组织病理形态。结果:(1)空白组和假手术组大鼠的血常规、肾功能、m RNA和蛋白表达含量及病理形态正常且无明显差别(P>0.05)。(2)桃核承气汤组大鼠的RBC、Hb水平相对模型组显着升高(P<0.05)。(3)桃核承气汤组大鼠的Scr、BUN水平相对模型组显着降低(P<0.05),且亦低于尿毒清组(P<0.05)。(4)桃核承气汤组大鼠相对于模型组和尿毒清组大鼠,APC的m RNA及蛋白表达含量显着升高(P<0.05),而β-catenin、TCF4表达含量则显着降低(P<0.05)。(5)电镜观察显示:空白组及假手术组大鼠肾小球与肾小管细胞超微结构形态正常。模型组大鼠肾组织在电镜下无法清晰辨认肾小球及肾小管超微结构;毛细血管内可见大量炎细胞浸润,系膜细胞增生明显,足突融合,足细胞变性;肾小管坏死,上皮细胞水肿明显,核膜多处破损;线粒体模糊、空泡样改变;刷状缘脱失。尿毒清组和桃核承气汤组大鼠病变程度明显轻于模型组大鼠,且桃核承气汤组大鼠肾小球及肾小管组织完整性优于尿毒清组大鼠。结论:(1)桃核承气汤对CRF模型大鼠的贫血状态、肾功能及肾脏病理损伤有明显的改善作用。(2)桃核承气汤可减轻CRF模型大鼠的肾纤维化程度,延缓CRF进程,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传导,上调APC的表达,下调β-catenin、TCF4的表达有关。

范丽妃[4](2021)在《陈氏肾复汤对脾肾气虚、湿浊瘀阻型慢性肾脏病(CKD3a期)患者的疗效观察及对NF-κB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陈扬荣教授临床验方之陈氏肾复汤对脾肾气虚、湿浊瘀阻型慢性肾脏病(CKD3a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相关临床指标及核转录因子-κB(NF-κB)水平的影响,初步探讨陈氏肾复汤延缓慢性肾脏病(CKD3a期)患者肾功能进展的可能机制,从而为中医药防治慢性肾脏病提供新的治疗思路。方法本研究选择符合入选标准的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确诊为慢性肾脏病(CKD3a期)及中医辨证为脾肾气虚、湿浊瘀阻型的68例患者,依据简单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4例。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陈氏肾复汤,两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肾小球滤过率(e GFR)、血肌酐(Scr)、24h尿蛋白定量(24h UP)、尿α1-微球蛋白(α1-MG)、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核转录因子-κB(NF-κB)及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并对其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1.两组患者治疗前的一般资料(如年龄、性别等)、相关临床指标(Scr、e GFR、24h UP、尿α1-MG、hs-CRP)、NF-κB及中医证候积分等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两组患者治疗后Scr、24h UP、hs-CRP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e GFR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尿α1-MG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但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NF-κB水平明显高于健康正常组(P<0.01);经治疗后,两组患者NF-κB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4.相关性分析:PBMCs中NF-κB与e GFR呈负相关(P<0.05),与Scr、24h UP、hs-CRP呈正相关(P<0.05),与尿α1-MG无明显相关性(P>0.05)。5.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治疗组90.63%、对照组59.38%,治疗组疗效显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两组患者临床综合疗效总有效率为:治疗组84.38%、对照组62.5%,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陈氏肾复汤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对脾肾气虚、湿浊瘀阻型慢性肾脏病(CKD3a期)患者的治疗效果显着,能更好的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且疗效优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2.相关性分析显示NF-κB与肾功能受损程度、炎症状态具有一定相关性,提示减少PBMCs中NF-κB的形成可改善肾功能、减轻炎症状态,延缓CKD进展。3.治疗后,治疗组PBMCs中NF-κB水平较对照组降低,两组治疗后尿蛋白、肾功能、炎症状态均得到改善,且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提示陈氏肾复汤可能通过抑制PBMCs中NF-κB的表达,减轻炎症反应,减少尿蛋白排泄,从而改善肾功能。

吴宇[5](2021)在《老年慢性肾脏病病因演变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糖尿病、高血压在人群中发病率与患病率逐渐攀升,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病因构成与既往相比发生了一些改变。中医药是我国传统医学宝库,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在明确CKD病因谱的基础上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CKD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研究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疾病谱研究:通过对我院1990-1991年、2009-2010年及2018-2019年3个时间段CKD住院患者病因进行分析,对比中青年组(18≤年龄≤ 60岁)与老年组(年龄>60岁)CKD的病因构成和演变。第二部分为循证医学研究:在线检索主要中英文数据库,包括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the Cochrane Library、Medline、EMBase和Web of Science,筛选雷公藤制剂联合ACEI/ARB类药物与单独应用ACEI/ARB类药物治疗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logy,DN)的随机对照研究,纳入治疗前后血肌酐、尿素氮、24 h尿蛋白定量下降水平、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总有效率等指标进行荟萃分析。第三部分为临床疗效观察,将我院近5年住院治疗的老年CKD 3-4期患者根据用药情况分为对照组、肾康注射液组和肾康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组,分析治疗前后患者肾功能情况及总体治疗缓解率。结果:第一部分疾病谱研究中,1990-1991年、2009-2010年和2018-2019年CKD的首位病因分别为慢性肾炎(52%)、慢性肾炎(35%)和糖尿病(36%)。3个时间段的CKD病因构成有显着差异(P<0.001)。糖尿病和高血压导致的CKD占比呈上升趋势,慢性肾炎占比呈下降趋势。老年组中,3个时间段CKD的首位病因分别为慢性肾炎(34%)、糖尿病(40%)和糖尿病(43%),高血压在2009-2010年和2018-2019年这两个时间段超过慢性肾炎,成为CKD的第二位病因。中青年组3个时间段中,慢性肾炎虽然呈现下降趋势,但始终是CKD的首位病因。第二部分荟萃分析共纳入23项研究,1878例患者,与单用ACEI/ARB相比,加用雷公藤制剂能更显着降低患者血肌酐(MD=-6.06,95%CI:-10.89~-1.22,P=0.01)、24h尿蛋白定量(MD=-0.70,95%CI:-0.87~-0.53,P<0.00001)水平,提高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MD=2.83,95%CI:1.66~4.01,P<0.00001),获得更高临床缓解率(OR=3.05,95%CI:1.87~4.97,P<0.00001)。但同时联合用药组白细胞均值下降水平、不良事件发生率均高于单用ACEI、ARB组。第三部分疗效观察中结果表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肾功能未见明显改善,肾康注射液组治疗后血清肌酐平均下降21.04±34.35 umol/L,eGFR升高6.04±10.03ml/min/1.73m2,联合治疗组治疗后血清肌酐平均下降27.23±25.03 umol/L,eGFR 升高 7.14±5.89 ml/min/1.73 m2。三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 18.0%、50.0%、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糖尿病是目前CKD的最主要病因。糖尿病和高血压导致的肾损害是老年CKD的主要病因,虽然占比呈下降趋势但慢性肾炎仍是中青年CKD的首位病因。雷公藤制剂与ACEI/ARB类药物联合使用治疗糖尿病肾病能获得更高的总有效率,但也增加了不良事件发生率,临床应谨慎使用。与常规治疗相比,加用肾康注射液或联合应用肾康注射液和前列地尔,能显着改善CKD3-4期老年患者肾功能,治疗总体有效率更高。

董娟[6](2021)在《中药结肠透析对慢性肾衰竭失代偿期患者TGF-β1、Col Ⅳ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观察中药结肠透析对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失代偿期脾肾气虚型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对患者血清中TGF-β1、Col Ⅳ的影响,从抑制肾间质纤维化的角度探讨中药结肠透析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作用机制。方法:1.随机将8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分为两组,即试验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试验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中药灌肠方进行结肠透析,对照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尿毒清颗粒进行结肠透析,两组疗程均为8周。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2.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肾小球滤过率(GFR)、肾功(Scr、BU N、UA)、血脂(CHOL、TG)、电解质(Ca、P、K、CO2)、血常规(WBC、RBC、HB)、肝功(ALT、AST)、血清TGF-β1、Col Ⅳ等实验室指标,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各指标变化情况,分析两组治疗方法的疗效差异。3.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症状,通过量化其中医证候积分来分析其疗效。结果:1.临床总疗效的比较: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4.44%、80.56%,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2.实验室各指标的比较:对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肾功(Scr、UA)、肾小球滤过率(GFR)、电解质(Ca、P)、血脂(CHOL、TG)、血常规(HB)等各指标,发现两组中差异均具有显着性(P<0.05或P<0.01)。对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常规(WBC、RBC)、肝功(ALT、AST)、肾功(BUN)等实验室指标的变化,发现两组中差异均不显着(P>0.05)。3.血清TGF-β1、Col Ⅳ的比较:对比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中TGF-β1、Col Ⅳ水平,试验组与对照组中TGF-β1、Col Ⅳ水平较前改善,差异均具有显着性(P<0.05),且试验组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4.中医证候的疗效比较:对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疗效,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着(P<0.05或P<0.01)。5.中医症状的疗效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中医症状均较前改善,试验组要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结论:中药结肠透析能有效缓解慢性肾衰竭失代偿期脾肾气虚型患者的临床症状和降低血清中TGF-β1、Col Ⅳ的浓度水平。提示中药结肠透析可通过降低患者的TGF-β1、Col Ⅳ,抑制肾间质纤维化进展,从而达到改善患者病情、延缓CRF进展的目的。

刘玥[7](2021)在《单中心腹膜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丢失的相关因素分析及中医证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收集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腹膜透析中心患者的一般情况及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残余肾功能(RRF,Residual renal function)丢失的相关因素,提高对残余肾功能的认识和保护;通过对腹膜透析患者中医证候的研究,了解腹膜透析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特点,以期为中西医结合保护腹膜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提供思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方法:本研究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选取2017年10月1日至2019年9月30日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病科进行首次腹膜透析置管术的患者作为研究队列,开始进行规律随访。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住院置管时的基本情况和检查结果、基线(置管后3-6个月)的临床指标,记录患者随访期间的尿量、RRF、超滤量等,收集患者的中医症状及舌脉,在肾病科医师指导下进行辨证。根据随访结束时残余肾功能的情况将患者分为有RRF组和无RRF组,无RRF组作为病例组,在全队列1:1匹配对照组,最后用条件二元Logistic回归探求患者残余肾功能丢失的相关因素,采用IBM SPSS 24.0统计软件对以上数据进行统计描述与分析。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246例腹膜透析患者,其中男性156例(63.4%),女性90例(36.6%),年龄为59(47,66)岁。导致终末期肾脏病的原因包括糖尿病肾病(104例,42.3%)、慢性肾小球肾炎(101例,41.1%)、高血压肾损害(16例,6.5%)和狼疮性肾炎、紫癜性肾炎等其他原因(25例,10.2%)。2.246例患者本虚证的分布中,以脾肾气虚证最多,共96例(39.0%),其次为脾肾阳虚证(77例,31.3%)、气阴两虚证(35例,14.2%)和阴阳两虚证(22例,8.9%),肝肾阴虚证(16例,6.5%)较少。标实证的分布中,水湿证最多,共82例(33.3%),其次为湿热证(50例,20.3%)、血瘀证(47例,19.1%),无明显标实证的患者有39例(15.9%),溺毒证患者较少(28例,11.4%)。3.在本虚证兼标实证方面,脾肾阳虚证中水湿证较多见,湿热证较少;气阴两虚证中湿热证多见,水湿证较少;阴阳两虚证中溺毒证多见,水湿证和无兼证患者较少;在标实证兼本虚证方面,水湿证中以脾肾阳虚证为多,气阴两虚证较少见;湿热证中常见气阴两虚证,脾肾阳虚证较少,溺毒证中阴阳两虚证多见,脾肾气虚证和脾肾阳虚证较少,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有RRF组和无RRF的各项临床资料比较显示,无RRF组患者入院时合并心衰以及发生心衰住院事件的比例均高于有RRF组;无RRF组的心率、平均超滤量明显高于有RRF组,低转运类型的分布少于有RRF组;无RRF组入院时的白细胞水平高于有RRF组,但甲状旁腺素、谷氨酰转肽酶、血清总蛋白及白蛋白、总Kt/V、残肾Kt/V、标准CCr、基线e GFR、RRF、置管前24h尿量、基线24h尿量及n PCR均低于有RRF组,阴阳两虚证在无RRF组更多,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条件二元Logistic回归单因素分析显示,入院时的白细胞计数、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尿酸、心率、超滤量、入院是否心衰、有无心衰住院事件、高甘油三酯等因素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白细胞[OR=1.444,95%CI(1.013,2.060)]和高甘油三酯[OR=8.317,95%CI(1.506,45.917)]是腹膜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丢失的危险因素,白蛋白[OR=0.752,95%CI(0.616,0.919)]和残肾Kt/V[OR=0.074,95%%CI(0.013,0.422)]是保护因素。结论:1.本中心腹膜透析患者的患者的中医证型多为虚实夹杂,本虚证以脾肾气虚证多见,标实证以水湿证多见,脾肾阳虚证常兼水湿证,气阴两虚证常兼湿热证,阴阳两虚证常兼溺毒证,阴阳两虚证更常见于RRF丢失的患者。2.腹膜透析患者的RRF和24小时尿量均随着时间的推移呈下降趋势,RRF的丢失可能与心力衰竭、高甘油三酯、低白蛋白、炎症状态、高超滤量相关,未发现腹膜炎的发生、合并糖尿病等因素与RRF丢失的显着关系。其中,白细胞和高甘油三酯是腹膜透析患者RRF丢失的危险因素,白蛋白和残肾Kt/V是保护因素,随着白细胞的升高,患者RRF丢失的风险增加,随着白蛋白和残肾Kt/V的增加,患者RRF丢失的风险降低,高甘油三酯的PD患者RRF丢失的风险高于非高甘油三酯的患者。

胡梦艺[8](2021)在《基于倾向评分匹配法的补肾活血针法治疗慢性肾衰竭的回顾性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本课题旨在通过倾向评分匹配法,对补肾活血针法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补肾活血针法对慢性肾衰竭临床疗效的影响,为补肾活血针法的临床应用提供证据。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0月期间于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肾病科住院的患者,以慢性肾衰竭作为出院第一诊断,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共筛选出202份病历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是否运用“补肾活血针法”分为针灸组与非针灸组,获得针灸组41人,非针灸组161人,以入院为起点,出院为终点,通过倾向评分匹配法(卡钳值0.02,比例1:1)将针灸组与非针灸组进行最邻近匹配,以肾功能(SCr、Urea、UA)及症状积分为主要指标,评价“补肾活血针法”的临床疗效。结果:1.两组患者经倾向评分匹配,成功配成35对,匹配后,患者治疗前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协变量均具有可比性。2.实验室指标:针灸组SCr组内比较,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非针灸组SCr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Cr差值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灸组UA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针灸组UA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UA差值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灸组Urea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针灸组Urea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Urea差值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灸组e GFR组内比较,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非针灸组e GFR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e GFR差值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临床总疗效:针灸组显效17例、有效4例、稳定7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60.00%,非针灸组显效9例、有效9例、稳定11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48.57%,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21,P=0.470)。4.中医症状积分:针灸组症状积分组内比较,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非针灸组症状积分组内比较,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在症状积分差值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中医证候疗效:针灸组临床痊愈2例、显效16例、有效11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2.86%,非针灸组临床痊愈1例、显效6例、有效20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7.14%,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7,P=0.933)。结论:1.“补肾活血针法”可降低慢性肾衰竭患者SCr值,改善其临床症状。在慢性肾衰竭的常规中西医结合治疗基础上配合补肾活血针灸疗法,疗效更显着。2.倾向评分匹配法能均衡协变量的分布、削弱混杂因素的干扰、减少偏倚、实现随机化,可提高研究结论的可靠性。通过该方法研究所得的结论可为针灸循证医学研究提供证据。

徐致远[9](2021)在《终末期肾病患者睡眠障碍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相关因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对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病科终末期肾脏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及睡眠质量的评价与分析,讨论ESRD睡眠障碍与中医证候之间的相关性,总结影响ESRD患者睡眠质量的相关因素,为临床进一步加强和深入地研究ESRD伴睡睡眠障碍方面问题提供了一定的科学理论基础,为开展中西医协同预防、治疗ESRD伴睡眠障碍提供参考,从而提高中西医协同防治ESRD睡眠障碍的整体水平。方法:(1)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病例来源于2020年9月-2020年12月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病科住院或门诊治疗的ESRD患者,通过调阅符合研究条件的350名ESRD患者的电子病历,收集患者一般资料、中医四诊资料及相关临床指标。(2)结合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对ESRD患者的睡眠质量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将患者分为无睡眠障碍组(PSQI≤15分)和睡眠障碍组(PSQI>15分)。(3)制定中医证候调查表,运用SPSS 26.0进行统计学分析,通过LSD(L)-t或T2检验并分析该疾病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对ESRD患者进行一般情况及临床指标对比;采用Pearson或Spearman相关分析法及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ESRD伴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结果:1、350例ESRD患者,男性202例(57.72%),女性148例(42.28%),平均年龄57.94±14.08岁。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256例(73.14%),所占比重最大。无睡眠障碍组患者165例,占比47.14%;睡眠障碍组患者185例,占比52.86%;350例ESRD期患者不同治疗模式下的睡眠障碍患病率分别为:非透析期51.00%(51/100),血液透析期55.00%(55/100),腹膜透析期52.67%(79/150)。2、睡眠障碍组与无睡眠障碍组一般情况比较:在慢性肾病病史时间方面,睡眠障碍组患者明显发病率及病史时长明显高于无睡眠障碍组(P<0.05)。3、ESRD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主要为:所有患者均表现有本虚证:气虚证共91例(26.00%),阴虚证共109例(31.14%),脾肾阳虚证150例(42.86%);本虚夹杂标实证共129例(36.86%),标实证中:溺毒证26例(7.43%),湿热证33例(9.43%),水湿证36例(10.29%),血瘀证34例(9.71%)。无睡眠障碍组与睡眠障碍组在中医证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185例睡眠障碍组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分别为:以脾肾阳虚证76例(41.08%)所占比例最多;夹杂标实证共64例(34.59%):以血瘀证22例(11.89%)所占比例最多。5、无睡眠障碍组与睡眠障碍组相关指标比较:两组患者血清氯、血糖、C反应蛋白、血清铁蛋白、24小时尿蛋白定量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ESRD伴睡眠障碍与指标相关性分析显示:睡眠障碍与高血压病史、心血管病史、慢性肾病病史时间长度呈正相关(r=0.187、r=0.110、r=0.126);睡眠质量与血清氯、C反应蛋白呈负相关(r=-0.123、r=-0.233)。7、单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高血压病史(OR=6.968,95%CI=2.004~24.235,P=0.002)、慢性肾病病史时间长度(OR=1.059,95%CI=1.018~1.101,P=0.005)、高血尿素氮(OR=1.055,95%CI=1.008~1.104,P=0.020)、高胆固醇(OR=2.090,95%CI=1.080~4.046,P=0.029)、低血清氯(OR=2.447,95%CI=1.290~4.643,P=0.006)、低血清磷(OR=0.420,95%CI=0.217~0.814,P=0.010)、低二氧化碳结合力(OR=0.888,95%CI=0.792~0.996,P=0.043)、低血红蛋白(OR=0.926,95%CI=0.867~0.990,P=0.023)是ESRD合并睡眠障碍患者的影响因素。结论:1、睡眠障碍组与无睡眠障碍组在慢性肾病病史时间长度、血清氯、血糖、C反应蛋白、血清铁蛋白、24小时尿蛋白定量水平上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2、高血压病史、心血管病史、慢性肾病病史时间长度、血清氯及C反应蛋白是ESRD睡眠质量具有相关性;高血压病史、慢性肾病病史时间长度、高血尿素、高胆固醇、低血清氯、低血清磷、低二氧化碳结合力、低血红蛋白是ESRD合并睡眠障碍患者的影响因素。3、本研究发现,ESRD患者伴睡眠障碍患病率为52.86%,提示应特别注意ESRD患者睡眠质量,早期干预有望提高患者生存质量。ESRD伴睡眠障碍患者本虚证型分布所占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脾肾阳虚证(41.08%)、气阴两虚证(16.76%)、肝肾阴虚证(16.76%)、脾肾气虚证(13.51%)、肺脾气虚证(11.89%);标实证以血瘀证(11.89%)为主,为临床上中医治疗ESRD伴睡眠障碍患者采用健脾温肾、益气养阴、活血化瘀的治疗思路提供了理论参考。

张磊[10](2021)在《基于P-selectin/PSGL-1/MAPK信号通路研究清肾颗粒对炎症介导的内皮细胞损伤及纤维化的干预作用》文中提出1.目的:通过在体实验观察清肾颗粒对内皮细胞间充质转分化及肾纤维化的干预作用;通过体外实验明确P-selectin/PSGL-1/MAPK信号通路在炎症介导内皮细胞损及内皮细胞间充质转分化中的作用;研究清肾颗粒含药血清对P-selectin/PSGL-1/MAPK信号通路和炎症介导的内皮细胞损伤及纤维化的干预作用。2.方法:2.1以5/6肾切除大鼠作为肾小球内皮细胞损伤及纤维化模型,大鼠分为清肾颗粒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干预12周。检测各组大鼠血清Scr、BUN水平;HE及Masson染色评估各组大鼠肾脏病理损伤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肾脏组织NLRP3及IL-18蛋白水平;免疫组化检测各组大鼠肾脏组织α-SMA蛋白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检测各组大鼠肾脏组织CD31、FSP-1、MCP-1表达水平。2.2以LPS诱导的HUVEC损伤为炎症介导的内皮细损伤及纤维化模型,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LPS组、LPS+P-selectin抑制剂组。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中p-selectin、PSGL-1、ERK1/2和p-ERK1/2、JNK和p-JNK、p38和p-p38、ERK5和p-ERK5的蛋白含量;q RT-PCR法检测各组细胞中NLRP3、IL-18 m RNA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细胞中ɑ-SMA、e NOS水平。2.3以LPS诱导的HUVEC损伤为炎症介导的内皮细损伤及纤维化模型,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LPS组;LPS+p-selectin阻断组;LPS+清肾颗粒低剂量组;LPS+清肾颗粒中剂量组;LPS+清肾颗粒高剂量组。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中p-selectin、PSGL-1、ERK1/2和p-ERK1/2、JNK和p-JNK、p38和p-p38、ERK5和p-ERK5的蛋白含量;q RT-PCR法检测各组细胞中p-selectin、PSGL-1、e NOS、ET-1、FSP-1、α-SMA m RNA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细胞中p-selectin、PSGL-1、IL-18、MCP-1、e NOS、ET-1、FSP-1、α-SMA蛋白表达。2.4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清肾颗粒中活性成分。3结果:3.1.1模型组大鼠Scr、BUN水平高于假手术组(P<0.05),清肾颗粒组大鼠Scr、BUN水平低于模型组(P<0.05)。3.1.2各组大鼠肾脏组织HE及Masson染色结果显示,假手术组大鼠肾小球及肾小管结构清晰,无粘连、增生、纤维化及炎性细胞浸润。模型组大鼠可见显着的病理损伤,镜下可见肾小球内皮细胞浸润、肾小球硬化及纤维化、肾小管萎缩坏死,清肾颗粒组大鼠肾小球内皮细胞浸润、肾小球硬化及纤维化、肾小管萎缩坏死均较模型组减轻。3.1.3模型组大鼠NLRP3及IL-18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假手术组(P<0.05),清肾颗粒组NLRP3及IL-18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模型组(P<0.05)。3.1.4模型组大鼠α-SMA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假手术组(P<0.05),清肾颗粒组α-SMA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模型组(P<0.05)。3.1.5假手术组大鼠CD31表达呈强阳性(绿色荧光强亮),FSP-1和MCP-1表达微弱;模型组大鼠CD31表达微弱,FSP-1和MCP-1呈强阳性表达;清肾颗粒组大鼠CD31表达较模型组增强,FSP-1和MCP-1表达较模型组减弱。3.2.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LPS组细胞早期及晚期凋亡率均增高(P<0.05);LPS+P-selectin抑制剂组与LPS组比较早期及晚期凋亡率降低(P<0.05)。3.2.2与正常对照组比较,LPS组p-selectin、PSGL-1、ERK1/2、p-ERK1/2、JNK和p-JNK、p38和p-p38、ERK5、p-ERK5的蛋白水平升高(P<0.05);LPS+P-selectin抑制剂组与LPS组比较p-selectin(P<0.05)、PSGL-1、ERK1/2、p-ERK1/2、JNK、p-JNK(P<0.05)、p38(P<0.05)、p-p38(P<0.05)、ERK5、p-ERK5的蛋白水平呈不同程度下降。3.2.3与正常对照组比较,LPS组NLRP3、IL-18 m RNA水平升高(P<0.05);LPS+P-selectin抑制剂组与LPS组比较NLRP3、IL-18 m RNA水平下降(P<0.05)。3.2.4与正常对照组比较,LPS组ɑ-SMA呈强阳性表达(红色荧光强亮),LPS+P-selectin抑制剂组与LPS组比较ɑ-SMA红色荧光表达减弱。e NOS的表达趋势与之相反,在正常对照组e NOS呈强阳性红色荧光表达,LPS组e NOS的表达最弱,e NOS在LPS+P-selectin抑制剂组的表达介于两组之间。3.3.1与LPS组比较,清肾颗粒各剂量组的p-selectin、PSGL-1蛋白表达下降,且呈剂量依耐性,清肾颗粒高剂量组的p-selectin、PSGL-1蛋白表达水平最低(P<0.05)。与LPS组比较,清肾颗粒各剂量组的JNK和p-JNK、p38和p-p38蛋白表达量均下降,清肾颗粒高剂量组的降低程度更为显着(P<0.05)。3.3.2与LPS组比较,清肾颗粒高、中、低剂量组细胞的p-selectin、PSGL-1、ET-1、FSP-1、α-SMA m RNA表达量均显着下降(P<0.05),且清肾颗粒高剂量组的降低程度与中、低剂量组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与LPS组比较,清肾颗粒高、中、低剂量组的e NOS表达量显着升高(P<0.05),清肾颗粒高剂量组与中、低剂量组比较亦有显着差异(P<0.05)。3.3.3在正常对照组中p-selectin、PSGL-1、IL-18、MCP-1、ET-1、FSP-1、α-SMA表达较少。LPS组p-selectin、PSGL-1、IL-18、MCP-1、ET-1、FSP-1、α-SMA均呈阳性表达(红色荧光)。清肾颗粒各剂量组中,p-selectin、PSGL-1、IL-18、MCP-1、ET-1、FSP-1、α-SMA的表达与LPS组相比较明显减少,其中清肾颗粒高剂量组表达最弱。在正常对照组中e NOS表达较多,LPS组中e NOS表达较少,在清肾颗粒各剂量组中e NOS表达不同程度增加,其中清肾颗粒高剂量组表达最强。3.4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明确了清肾颗粒中的11个活性成分(绿原酸、盐酸小檗碱、大车前苷、滨蒿内酯6,7-二甲氧基香豆素、表小檗碱、黄连碱、丹酚酸B、巴马汀、益母草碱、大黄酸、丹参酮IIA),并且这已知的11个成分对于炎症、MAPK信号通路、细胞转分化、纤维化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干预和调节作用。4结论:4.1 P-selectin/PSGL-1通过介导MAPK信号通路活化,启动炎症效应,导致内皮细胞炎性损伤和功能障碍,进而引起End MT病理改变,促进纤维化。4.2中药清肾颗粒能够通过抑制P-selectin/PSGL-1介导的MAPK信号通路活化(p38和JNK通路),进而减轻内皮细胞炎性损伤,逆转End MT,延缓纤维化进程,且效果呈量效关系。4.3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明确了清肾颗粒中的11个活性成分,且这11个活性成分对于炎症、MAPK等信号通路、End MT、纤维化均有不同程度的干预和调节作用;进一步支持了本次研究结果的科学性。

二、慢性肾衰竭的中西医防治进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慢性肾衰竭的中西医防治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慢性肾脏病不同临床分期证素特征及其中医“脾”“湿”证素的相关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资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
        1.1 慢性肾脏病诊断标准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分组标准
        1.5 证素辨证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及病例来源
        2.2 研究步骤
研究结果
    1 基线资料统计分析
        1.1 四组频数分布情况
        1.2 四组性别构成情况
        1.3 四组年龄构成情况
    2 CKD证素分布情况
        2.1 病位证素分布情况
        2.2 病性证素分布情况
    3 CKD证素与病情进展的相关性
        3.1 CKD病位证素与病情进展的相关性
        3.2 CKD病性证素与病情进展的相关性
    4 CKD病位证素“脾”与不同临床分期的相关性
        4.1 CKD病位证素“脾”在不同临床分期中的构成情况
        4.2 CKD病位证素“脾”与不同临床分期的相关性
    5 CKD病性证素“湿”与不同临床分期的相关性
        5.1 CKD病性证素“湿”在不同临床分期中的构成情况
        5.2 CKD病性证素“湿”与不同临床分期的相关性
    6 CKD病位证素“脾”与病性证素“湿”的相关性
    7 CKD“脾”“湿”证素与理化指标的相关性
        7.1 eGFR、Scr、ALB、HGB与疾病进展的相关性分析
        7.2 eGFR、Scr、ALB、HGB与“脾”“湿”证素的相关性
讨论
    1 现代医学对CKD的认识
    2 中医学对CKD的认识
    3 CKD的病位特点
        3.1 CKD与肾的关系
        3.2 CKD与脾胃的关系
        3.3 CKD与肝的关系
    4 CKD的病性特点
        4.1 CKD的实性证素特征
        4.2 CKD虚性证素特征
    5 病位证素“脾”与病性证素“湿”的相关性
        5.1 证素“脾”在CKD2~5 期的分布及演变规律
        5.2 证素“湿”在CKD2~5 期的分布及演变规律
        5.3 CKD“脾”与“湿”证素的相关性
        5.4 CKD“脾”“湿”证素与理化指标的相关性
    6 创新之处
    7 不足之处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慢性肾脏病中医证素临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2)基于数据挖掘方法探究马进教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临床组方用药规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治疗慢性肾衰湿浊血瘀证的中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3)基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研究桃核承气汤对慢性肾衰竭大鼠的作用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实验部分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药品
        1.3 主要实验设备
        1.4 主要实验试剂
    2 实验方法
        2.1 分组与造模
        2.2 药物配制
        2.3 灌胃给药
        2.4 标本采集
        2.5 观测指标
        2.6 统计方法
    3 实验结果
        3.1 一般情况观察
        3.2 肾脏的肉眼观察
        3.3 贫血指标、肾功能检测结果
        3.4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
        3.5 Western Blot检测结果
        3.6 左肾组织透射电镜观察(×10000)
第二部分 理论研究
    1 现代医学对CRF的认识
        1.1 CRF发病原因及机制
        1.2 肾纤维化的形成与慢性肾衰竭
        1.3 慢性肾衰竭的西医防治措施
    2 从中医角度探讨CRF
        2.1 关于CRF的中医病名探究
        2.2 CRF病因病机
        2.3 当代中医名家对CRF的辨治
        2.4 逐瘀泄浊法论治CRF
        2.5 桃核承气汤治疗CRF分析
        2.6 桃核承气汤临证加减
        2.7 桃核承气汤前期研究成果总结
第三部分 分析与讨论
    1 5/6 肾切除法建立CRF造模方法选择依据
    2 假手术组和实验药物对照组设立的意义
    3 Wnt信号通路与肾纤维化
    4 桃核承气汤对CRF大鼠的干预作用
        4.1 改善大鼠一般情况
        4.2 改善大鼠贫血和肾功能
        4.3 改善大鼠肾组织病理形态
        4.4 影响大鼠肾组织APC、β-catenin、TCF4 的表达
    5 本实验的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活血化瘀法治疗慢性肾衰竭研究近况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4)陈氏肾复汤对脾肾气虚、湿浊瘀阻型慢性肾脏病(CKD3a期)患者的疗效观察及对NF-κB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资料与方法
    1 病例来源
    2 诊断标准
        2.1 慢性肾脏病诊断及分期标准
        2.2 中医辨证分型标准
    3 纳入标准
    4 排除标准
    5 洗脱期
    6 病例的剔除和脱落及处理方法
        6.1 剔除和脱落标准
        6.2 处理方法
    7 研究方法
        7.1 分组方法
        7.2 治疗方法
    8 主要试剂及检测方法
        8.1 主要试剂
        8.2 标本收集
        8.3 指标检测
    9 临床观察指标
        9.1 疗效性指标
        9.2 安全性指标
    10 疗效判定标准
    11 统计学方法
研究结果
    1 一般资料
    2 两组治疗前各指标比较
    3 健康体检组与治疗前CKD组NF-κB比较
    4 NF-κB与各指标相关性分析
    5 两组治疗前后各指标比较
        5.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肾功能比较
        5.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24hUP、尿α1-MG比较
        5.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s-CRP比较
        5.4 两组治疗前后NF-κB比较
    6 疗效比较
        6.1 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6.2 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6.3 疾病临床综合疗效比较
    7 安全性评价
讨论
    1 祖国医学对慢性肾脏病的认识
        1.1 病名的认识
        1.2 病因病机的认识
        1.3 中医治法的探究
    2 祖国医学对慢性肾脏病肾脏纤维化的认识
        2.1 疾病的认识
        2.2 病因病机的认识
        2.3 中医治法的探究
    3 陈扬荣教授治疗慢性肾脏病的经验
        3.1 病因病机
        3.2 治疗经验
    4 现代医学对CKD的认识
        4.1 CKD发病机制的概述
        4.2 NF-κB与 CKD的相关研究
    5 陈氏肾复汤的配伍分析及药理研究
        5.1 陈氏肾复汤的组成与配伍
        5.2 陈氏肾复汤部分药物的现代药理研究
    6 陈氏肾复汤的疗效分析与相关讨论
        6.1 陈氏肾复汤对肾功能、CRP的影响
        6.2 陈氏肾复汤对蛋白尿的影响
        6.3 陈氏肾复汤对PBMCs中NF-κB的影响
        6.4 中医证候疗效分析
        6.5 临床综合疗效分析
        6.6 小结
    7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慢性肾脏病肾纤维化中西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5)老年慢性肾脏病病因演变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文献综述
    综述一 慢性肾脏病中西医认知
        参考文献
    综述二 肾康注射液、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的疗效及机制
        参考文献
    综述三 雷公藤制剂在治疗糖尿病肾病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一部分 糖尿病和高血压已经成为老年慢性肾脏病患者主要病因:单中心30年回顾性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诊断标准
        1.5 临床资料统计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各时间段CKD患者一般资料
        2.2 总体CKD患者病因构成及演变
        2.3 老年和中青年CKD病因构成及演变
        2.4 2018-2019年ESRD患者病因构成
    3 讨论
第二部分 雷公藤制剂联合ACEI/ARB类药物治疗早中期糖尿病肾病的META分析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标准
        1.2 排除标准
        1.3 结局指标
        1.4 疗效评价标准
        1.5 检索策略
        1.6 数据提取
        1.7 纳入文献方法质量学评价
        1.8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流程图及结果
        2.2 纳入研究基本特征
        2.3 纳入研究质量评价
        2.4 meta分析结果
        2.5 发表偏倚
    3 讨论
第三部分 肾康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治疗老年慢性肾脏病(CKD3-4期)患者疗效分析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样本量计算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分组及治疗方法
        1.6 疗效评价方法
        1.7 临床基线数据及观察指标
        1.8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入选患者临床基线数据
        2.2 治疗后肾功能改善情况
        2.3 疗效评估
        2.4 不良反应
    3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中药结肠透析对慢性肾衰竭失代偿期患者TGF-β1、Col Ⅳ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引言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2.病例选择
        2.1 诊断标准
        2.1.1 西医诊断标准
        2.1.2 中医诊断标准
        2.1.4 血清TGF-β1、Col Ⅳ
        2.2 纳入标准
        2.3 排除标准
        2.4 病例剔除与脱落标准
    3.分组
    4.治疗方法
        4.1 常规治疗
        4.2 分组治疗方案
    5.观察指标
        5.1 安全性检测指标
        5.2 疗效性观测指标
    6.疗效评定标准
    7.统计学处理
临床资料
    1.基本资料
    2.分组
研究结果
    1、两组临床总疗效比较
    2、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的比较
        2.1 中医证候的疗效比较
        2.2 中医证候积分的比较
        2.3 舌、脉象比较
    3、两组实验室指标比较
        3.1 两组TGF-β1、Col Ⅳ比较
        3.2 两组肾功能及GFR比较
        3.3 两组血常规比较
        3.4 两组肝功能、血脂比较
        3.5 两组电解质比较
    4.其它安全指标及不良反应的观察
讨论
    1.中医对慢性肾衰竭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1.1 中医对慢性肾衰竭病因病机的认识
        1.2 慢性肾衰竭脾肾气虚证的认识
    2.中药结肠透析治疗慢性肾衰竭的研究进展
    3.慢性肾衰竭与TGF-β1、Col Ⅳ的关系
    4.尿毒清颗粒作为对照组的合理性
    5.中药组方分析
        5.1 方剂来源
        5.2 方剂组成及方义分析
        5.3 单味药物研究
    6.研究结果分析及讨论
        6.1 两组总体疗效分析
        6.2 两组中医证候疗效的比较
        6.3 中药结肠透析对慢性肾衰竭脾肾气虚型患者中医症状的比较
        6.4 中药结肠透析对慢性肾衰竭脾肾气虚型患者中医症状总积分的比较
        6.5 中药结肠透析对慢性肾衰竭脾肾气虚型患者肾功能及GFR水平的影响
        6.6 中药结肠透析对慢性肾衰竭脾肾气虚型患者血脂的影响
        6.7 中药结肠透析对慢性肾衰竭脾肾气虚型患者电解质的影响
        6.8 中药结肠透析对慢性肾衰竭脾肾气虚型患者血常规的影响
        6.9 中药结肠透析对慢性肾衰竭脾肾气虚型患者肝功能的影响
        6.10 中药结肠透析对慢性肾衰竭脾肾气虚型患者TGF-β1、Col Ⅳ的影响
    7.对安全性指标的评估
    8.课题研究特色
    9.本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慢性肾衰竭的中医研究进展
    一.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中医病因病机
    二.慢性肾衰的中医治疗
        (一)辨证分型治疗
        (二)辨证分期治疗
        (三)专方专药治疗
        (四)单味药及中成药治疗
        (五)中药结肠透析治疗
        (六)中医其他治疗
    三.慢性肾衰竭/肾纤维化的相关研究
    四.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附录2 中医证候积分量化表
知情同意书
致谢

(7)单中心腹膜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丢失的相关因素分析及中医证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3 统计学方法
研究结果
    1 全队列资料描述
    2 两组患者资料比较
    3 相关因素分析
讨论
    1 选题依据及研究方法
    2 残余肾功能的评估
    3 影响腹膜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的相关因素
    4 中医证型分布规律
    5 小结
    6 研究的局限性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中医药改善腹膜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的研究进展
    1 中医对腹膜透析的认识
    2 中药复方改善PD患者残余肾功能
    3 中医特色疗法改善PD患者残余肾功能
    4 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8)基于倾向评分匹配法的补肾活血针法治疗慢性肾衰竭的回顾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1 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设计
    1.3 诊断标准
    1.4 纳入标准
    1.5 排除标准
    1.6 观察数据
    1.7 疗效标准
    1.8 “补肾活血针法”治疗方法
    1.9 数据标准化
2 统计学处理
    2.1 数据录入及分析
    2.2 统计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协变量
    3.2 PSM结果
    3.3 基线比较
    3.4 疗效分析
讨论
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表1 知情同意书
    附表2 证候积分标准量化表
    附表3 实验室检验表
综述
    综述一 慢性肾衰竭临床研究进展
    综述二 中医药应用倾向评分匹配法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9)终末期肾病患者睡眠障碍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相关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
        2.1 病例来源
        2.2 西医诊断标准
        2.3 中医辨证分型标准
        2.4 纳入标准
        2.5 排除标准
    3 研究方法
        3.1 病例分组
        3.2 质量控制
        3.3 资料采集
        3.4 统计学方法
结果
    1 ESRD患者一般情况
    2 ESRD患者中医证型分布
        2.1 睡眠障碍组患者中医证型分布
        2.2 无睡眠障碍组患者中医证型分布
        2.3 睡眠障碍组与无睡眠障碍组证型分布对比
    3 临床指标比较及相关因素分析
        3.1 临床指标比较
        3.2 相关性分析
        3.3 影响ESRD伴睡眠障碍患者的因素
讨论
    1 ESRD伴睡眠障碍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
        1.1 临床特征
        1.2 影响因素
    2 ESRD的中医证候特征
        2.1 脾肾亏虚是疾病发生发展的内在基础
        2.2 水湿、湿热及瘀血贯穿疾病发展的始末
    3 ESRD睡眠障碍中医证治规律探讨
        3.1 肾病日久,阳虚为本
        3.2 阳损及阴,心神失养
        3.3 水瘀互结,蒙蔽心神
        3.4 攻补兼施,以补为主
    4 小结
    5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慢性肾脏病睡眠障碍的中医研究进展
    1 古今文献对CKD临床表现及病机描述
        1.1 中医对CKD临床表现的认识
        1.2 中医对CKD病机的论述
    2 祖国医学对CKD睡眠障碍的理论阐释
        2.1 病名溯源
        2.2 病机共识
    3 CKD不寐的中医药治疗
        3.1 治疗原则
        3.2 特色中药制剂
        3.3 其他疗法
    4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10)基于P-selectin/PSGL-1/MAPK信号通路研究清肾颗粒对炎症介导的内皮细胞损伤及纤维化的干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清肾颗粒对5/6 肾切除大鼠肾小球内皮细胞损伤及纤维化的影响
    1.前言
    2.材料与方法
    3.实验结果
    4.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P-selectin/PSGL-1/MAPK信号通路在LPS诱导的内皮细胞损伤及纤维化中的作用
    1.前言
    2.材料与方法
    3.实验结果
    4.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清肾颗粒含药血清对LPS诱导的内皮细胞损伤和纤维化的干预及P-selectin/PSGL-1/MAPK信号通路的调节
    1.前言
    2.材料与方法
    3.实验结果
    4.讨论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清肾颗粒有效成分
    1.前言
    2.仪器与试药
    3.实验方法
    4.质量评估
    5.UPLC 指纹图谱的建立
    6.讨论
    参考文献
结论与创新
不足与展望
综述一:中医药防治慢性肾衰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JNK信号通路与肾纤维化
    参考文献
综述三:p38 MAPK信号通路与肾纤维化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四、慢性肾衰竭的中西医防治进展(论文参考文献)

  • [1]慢性肾脏病不同临床分期证素特征及其中医“脾”“湿”证素的相关性分析[D]. 林佳莺.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基于数据挖掘方法探究马进教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临床组方用药规律[D]. 夏芃芃.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1(02)
  • [3]基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研究桃核承气汤对慢性肾衰竭大鼠的作用机制[D]. 王巧花.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陈氏肾复汤对脾肾气虚、湿浊瘀阻型慢性肾脏病(CKD3a期)患者的疗效观察及对NF-κB的影响[D]. 范丽妃.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1)
  • [5]老年慢性肾脏病病因演变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D]. 吴宇.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6]中药结肠透析对慢性肾衰竭失代偿期患者TGF-β1、Col Ⅳ的影响[D]. 董娟. 云南中医药大学, 2021(02)
  • [7]单中心腹膜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丢失的相关因素分析及中医证型研究[D]. 刘玥.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8]基于倾向评分匹配法的补肾活血针法治疗慢性肾衰竭的回顾性研究[D]. 胡梦艺.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9]终末期肾病患者睡眠障碍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相关因素分析[D]. 徐致远.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10]基于P-selectin/PSGL-1/MAPK信号通路研究清肾颗粒对炎症介导的内皮细胞损伤及纤维化的干预作用[D]. 张磊.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1(01)

标签:;  ;  ;  ;  ;  

中西医结合防治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研究进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