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仿木纹琉璃碗研究

乾隆仿木纹琉璃碗研究

一、乾隆仿木纹釉碗考析(论文文献综述)

叶帅[1](2019)在《金代女真汉化的考古学研究》文中认为女真在11世纪的中国东北地区逐渐崛起,建立政权国家并成功入主中原。女真人建立的金朝终享国祚120年,开创了与南宋隔淮而治的局面。终金一朝,女真人都在如何面对、处理和利用汉人、汉地、汉文化的问题上煞费苦心。其成败得失也成为了后世学者着重思考和仔细探究的议题。但相关史料有限且自身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完全基于史料的观察愈发难以打开局面。尤其是在金代考古成果颇丰的今天,将考古材料引入,进行充分的、多维的、客观的整合研究,是势在必行的。本文在这一宗旨的指导下,试以考古学为主要研究视角,综合考察考古材料与历史文献,对金代女真汉化问题展开探究。首先,本文提出了以考古学为主要视角对金代女真汉化问题展开研究这一议题,对相关的概念和研究对象进行了界定,对于金代考古的发现和前人研究历程进行了总结和回顾。第二,本文全面收集了金代考古现有材料,对其进行了梳理和族属上的辨认。然后运用考古学的方法,以城址、建筑、女真墓葬、手工业和社会生活、精神文化、宗教活动为主要类别,用类型学等考古学方法进行了分类、分期和分区的研究,并针对其中一些尚未辨明的问题展开了进一步的观察和探索。第三,本文在充分掌握相关材料的基础上,以考古学为主要视角,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对金代女真汉化的演进过程、形成动因和突出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将其分为四期,详细阐述了演进过程中各阶段的发生、发展、演变、结果、表现、特征。并对演变过程中的重要节点和所反映出的重要问题展开了更进一步的探讨和阐述。然后结合社会和历史背景,对于金代女真汉化的驱动因素进行考察。最后,本文依据前文详细的梳理和分析,对金代女真汉化的模式进行概括,揭示并强调了金代女真汉化模式以及取得的成就对中国后世新的多民族国家体制的形成产生了导向性作用和深远的影响,以及在中华文明形成过程中的积极作用。总之,金代女真汉化和金文化的形成,是中华民族的融合、中华文明圈的形成过程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金代也是多民族国家形成的一个重要历史阶段。

陆晗昱[2](2019)在《唐代长江流域丧葬习俗问题研究》文中提出长江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长江流域文化史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探讨历史上长江流域的丧葬习俗是研究古代丧葬民俗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墓葬等信息勾勒出某一历史时期丧葬活动的面貌,分析各种丧葬现象蕴含的观念和成因,可以更好地理解民俗的传承和发展。唐代是继隋代之后的又一大一统王朝,各种丧葬活动发展充分;唐代社会继承传统、吸收外来各方面的交流因素,形成了特征鲜明的丧葬民俗。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横贯东西,流域面积广。唐代长江流域的地位至关重要,国家经济重心在唐代时移至长江流域,特别是隋唐长江文化的勃兴,使其在诸多方面独领风骚。探索唐代长江流域的丧葬习俗,能更加清晰地勾画唐代长江上、中、下游广大地区丧葬活动丰富多彩的形式面貌,分析各区域间的丧葬习俗个性和共性特征,梳理丧葬观念的发展演变。本文主要通过墓葬分析,探讨唐代长江上游的岷江地区、峡江地区,中游的荆江地区、湘江地区、赣江地区,下游的皖江地区、扬子江地区和钱塘江地区等地域的丧葬习俗。通过对各区域唐代墓葬的形制、随葬品类型和空间放置、墓葬装饰等墓葬信息内容的深入挖掘,总结唐代长江流域地域丧葬特征,并结合传世文献记载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因素分析地域丧葬观念。在此基础上,梳理墓葬功能的演变,分析演变过程中长江流域丧葬习俗呈现出的共性特征。探索佛教、道教等宗教因素融入唐代长江流域丧葬习俗的情况,以及唐代社会丧葬礼俗互动等专题性问题。在长江流域的生态社会环境一章中,依次阐释唐代长江流域自然环境的演变、政区的沿革、社会环境的发展,以及长江流域少数民族丧葬习俗传统,分析丧葬习俗存在的生态社会环境背景。第二、三、四章是以墓葬信息数据为基础展开的地域丧葬习俗研究。将长江流域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建立唐代长江流域区域墓葬信息数据库,穷尽性地考察各区域唐墓的墓葬形制、随葬品内容和放置情况以及墓葬装饰中的砌式、墓砖纹饰、棺床、龛、窗棂、装饰性结构等墓葬信息,归纳总结各项内容的地域性特征,为避免因墓葬信息有限而产生以偏概全的结论,最大限度地结合相关文献材料,分析地域丧葬习俗特点。第五章探索唐代长江流域丧葬习俗的共性与个性问题。第一部分是在第二至四章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墓葬功能的演变及所呈现的丧葬习俗共性特征。将唐代墓葬的丧葬功能置于墓葬的历史发展过程考察,探讨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历史环境与观念同墓葬形制、随葬品内容和墓葬装饰间的关系,阐述墓葬功能演变所呈现的共性特征。第二部分更为深入地探讨唐代长江流域丧葬习俗研究中的个性化问题:佛教、道教因素在丧葬习俗中的反映和唐代丧葬礼俗互动问题。本文致力于以墓葬信息(1)为主要材料分析、考察断代区域性丧葬民俗,弥补了传世文献对唐代民间丧葬活动记载较少的材料缺憾,是对唐代丧葬民俗研究的重要材料支撑。本文不仅分析墓葬形制、随葬品内容,还细致考察随葬品的空间放置特点及其蕴含的丧葬观念。探讨墓葬墓壁、墓底砌式,龛的数量、形状、位置和作用等各项装饰性结构的丧葬功能,阐发墓葬信息的各个细节体现的丧葬文化与观念,联系政治、经济、文化、自然、民族、宗教等社会历史条件分析丧葬习俗的发展和功能的演变。总体而言,本文是基于丰富的考古资料展开的、视角较为独特的唐代长江流域丧葬习俗系统性研究。

王国喜[3](2018)在《从“非遗”角度谈传统木纹彩陶瓷的传承》文中提出传统木纹彩陶瓷兴盛于清代雍正、乾隆时期,20世纪90年代初得到复兴与传承。从"非遗"角度来看,传统木纹彩陶瓷蕴涵与承载着我国传统工艺观、延续和体现着我国传统审美观、表现着景德镇传统陶瓷艺术的多样性与包容性,需采取加强传承人的培养、坚持民族化路线、深入挖掘内涵等传承策略。

高劲松[4](2015)在《典雅风范 相映成趣——木纹釉粉彩童子花卉碗》文中提出清中期有一种十分特别的制瓷工艺盛行一时,即我们现在所说的"像生瓷器",以乾隆时期为代表,其别出新意的造型,令人叹为观止的仿真釉色,使其有别于传统瓷器的釉色和纹饰。江西省博物馆旧藏木纹釉粉彩童子花卉碗,其仿木纹釉的釉色制作之精细几乎与原物不能分辨。木纹釉粉彩童子花卉碗,高4厘米,口径11.7厘米,足径6.4厘米。器型为敞口,弧腹,圈足,器内部饰粉彩童子、鸡、洞石花卉纹等纹饰,碗心有题诗,中心部分磨蚀不清,碗口外部至足底施仿木纹釉,碗底施绿釉,中心为玻璃白,碗底刻青花篆书六字款"大清乾隆年制"。

赵永军[5](2010)在《金代墓葬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金朝是我国历史上由女真族建立,以汉民族为主体多民族共同组成的王朝政权,它继北朝、辽朝之后,再一次开创了我国历史上南、北王朝分治的局面。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阶段,同其他王朝一样,金王朝也曾创造了灿烂而独特的民族文化,留下了丰富的物质文化遗存。墓葬,作为当时社会生活及文化的载体,由于其遗留数量多,分布广泛,并蕴涵着大量的人文历史内含和丰富的文化信息,成为考古学研究的重要对象。本文在全面收集现有材料和吸收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金墓的发现进行了全面的梳理,运用考古学方法,对金墓的形制与结构,随葬器物,装饰内容,分区与分期,以及族别、葬俗、等级差异等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此外,结合文献记载和相关史学研究成果,以考古学的视角,对墓葬反映的金代社会组织结构、民族构成、社会阶层等问题作了深入探讨,从而达到补史证史的目的,是通过物质文化遗存研究解读金史的一次有益尝试。

赵小春[6](2001)在《乾隆仿木纹釉碗考析》文中指出

二、乾隆仿木纹釉碗考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乾隆仿木纹釉碗考析(论文提纲范文)

(1)金代女真汉化的考古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缘起与选题意义
    第二节 研究对象及其时空范围
        一、相关概念界定: 汉化
        二、研究对象及其时空范围
    第三节 金代女真的考古学文化及女真汉化的发现与既往研究
        一、金代都城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二、东北地区金代中小城址及相关遗迹的发现与研究
        三、金代女真墓葬的发现与研究
        四、金代女真手工业及社会生活相关遗存的发现与研究
        五、金代女真汉化问题的既往研究
    第四节 研究方法和研究目的
第二章 女真建国前的文化面貌
    第一节 女真先世及发展源流
    第二节 早期女真的考古学文化
    第三节 早期女真的社会生活和文化面貌
        一、生业方式
        二、丧葬习俗
        三、原始信仰
        四、与汉文化的关系
第三章 金代女真的城址、居址和建筑
    第一节 金代都城
        一、金代前期的都城: 金上京
        二、金代中后期的都城: 金中都与金汴京
    第二节 金代的行宫遗址
        一、北京大葆台金代遗址
        二、河北崇礼太子城金代行宫遗址
    第三节 金代的祭礼体系与相关遗存
        一、阿城刘秀屯朝日殿遗址
        二、吉林安图县宝马城长白山神庙遗址
    第四节 东北地区的金代中小城址和聚落址
        一、东北地区金代古城的分布及特点
        二、东北地区金代古城的建筑、形制和级别
    第五节 金代的界壕、边堡及其他建筑
第四章 金代女真墓葬
    第一节 金代皇陵
        一、上京的金代皇陵
        二、北京房山金陵
    第二节 金代女真贵族墓葬
        一、分布情况
        二、墓葬形制
        三、随葬品
    第三节 金代其他女真墓葬
        一、分布情况
        二、墓葬形制
        三、随葬品
    第四节 金代女真墓葬的特点与分期
第五章 金代女真的手工业和社会生活
    第一节 矿冶与铸造
        一、铁器的冶铸与金代女真的生产生活
        二、铜器的冶铸、使用与管控
    第二节 制瓷业与用瓷习惯
    第三节 盐业遗存与制盐业
    第四节 齐国王墓与金代女真服饰
第六章 金代女真的精神文化和宗教信仰
    第一节 女真的语言文字及相关材料
    第二节 金代女真的文学艺术
    第三节 金代女真的宗教信仰及相关遗存
第七章 金代女真汉化的演进过程
    第一节 金代女真汉化的分期
    第二节 金代女真汉化的演进过程
        一、初期: 太祖太宗时期(1115-1138)
        二、中期: 熙宗海陵王时期(1138-1161)
        三、后期: 世宗章宗卫绍王时期(1161-1214)
        四、末期: 宣宗哀宗时期(1214-1234)
第八章 金代女真汉化的特征、动因及影响
    第一节 金代女真汉化的特征
        一、从多元并蓄,到以汉为主
        二、女真汉化的阶层性差异和地缘性差异
        三、保留了一定民族审美和习俗并对汉文化产生反哺
    第二节 金代女真汉化的动因
        一、生业方式的相似性
        二、多民族长时间、跨区域的互动与交流
        三、女真统治者的主客观需要
    第三节 金的覆亡与女真汉化对后世的影响
        一、金的覆亡及女真民族的流向
        二、金代女真汉化的模式及对后世的影响
第九章 结语
参考文歒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后记

(2)唐代长江流域丧葬习俗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缘由及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及趋势
    三、研究内容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唐代长江流域的生态社会环境
    第一节 唐代长江流域自然环境的演变
    第二节 唐代长江流域政区沿革
    第三节 唐代长江流域的社会环境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唐代长江上游的丧葬习俗
    第一节 岷江地区
    第二节 峡江地区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唐代长江中游的丧葬习俗
    第一节 荆江地区
    第二节 湘江地区
    第三节 赣江地区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唐代长江下游的丧葬习俗
    第一节 皖江地区
    第二节 扬子江地区
    第三节 钱塘江地区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唐代长江流域丧葬习俗共性与个性问题探索
    第一节 墓葬功能的演变及所呈现的共性特征
    第二节 丧葬习俗个性化问题探索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表
后记

(3)从“非遗”角度谈传统木纹彩陶瓷的传承(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木纹彩与木纹釉概念之辨
2 传统木纹彩陶瓷历史传承概述
3 从“非遗”角度谈传统木纹彩陶瓷传承内涵
4 从“非遗”角度谈传统木纹彩陶瓷传承策略
5 结语

(5)金代墓葬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范围
    1.2 发现与研究简史
        1.2.1 金墓的早期着录和调查
        1.2.2 新中国成立后金墓的发现与研究
    1.3 研究目的和方法
第2章 形制与结构
    2.1 竖穴类墓
        2.1.1 土坑墓
        2.1.2 瓮棺墓
        2.1.3 木棺墓
        2.1.4 木椁墓
        2.1.5 石椁墓
        2.1.6 砖椁墓
        2.1.7 砖石(合筑)椁墓
        2.1.8 石棺墓
        2.1.9 石函墓
    2.2 室类墓
        2.2.1 土洞墓
        2.2.2 石室墓
        2.2.3 砖室墓
        2.2.4 砖石(混筑)室墓
        2.2.5 崖洞墓(瘗窟)
第3章 随葬器物研究
    3.1 陶瓷器历时性分析
    3.2 其他随葬器物分析
第4章 墓葬装饰内容分类研究
    4.1 砖雕内容分类研究
        4.1.1 墓主人图
        4.1.2 妇人启门图
        4.1.3 侍从、武士图
        4.1.4 家居生活图
        4.1.5 出行图
        4.1.6 孝行图
        4.1.7 八仙图
        4.1.8 散乐图
        4.1.9 百戏图
        4.1.10 杂剧图
        4.1.11 祥瑞图
        4.1.12 建筑家居装饰图
    4.2 壁画内容分类研究
        4.2.1 墓主人图
        4.2.2 妇人启门图
        4.2.3 侍从、武士图
        4.2.4 家居生活图
        4.2.5 出行图
        4.2.6 孝行图
        4.2.7 散乐图
        4.2.8 百戏图
        4.2.9 杂剧图
        4.2.10 祥瑞图
        4.2.11 建筑家居装饰图
        4.2.12 天象图
    4.3 石刻画像内容分类研究
        4.3.1 墓主人图
        4.3.2 妇人启门图
        4.3.3 侍从、武士图
        4.3.4 家居生活图
        4.3.5 出行图
        4.3.6 散乐图
        4.3.7 四神、动物、花草图
        4.3.8 孝行图
    4.4 相关图像题材内涵的探讨
        4.4.1 关于“墓主人”图
        4.4.2 关于“妇人启门”图
        4.4.3 关于孝行图
        4.4.4 关于“八仙”图
        4.4.5 关于杂剧图
        4.4.6 关于出行图
第5章 分区与分期
    5.1 分区与分期总论
    5.2 东北地区
    5.3 华北长城沿线地区
    5.4 晋中、冀中南地区
    5.5 豫东、山东地区
    5.6 晋南、豫西地区
    5.7 陇东、陕西地区
第6章 族别与葬俗
    6.1 女真人墓
    6.2 契丹人墓
    6.3 汉人墓
    6.4 相关葬俗的考释和探讨
        6.4.1 关于随葬铁牛、铁猪的习俗
        6.4.2 关于墓内安置长生灯和金石的习俗
        6.4.3 关于迁葬与合葬的习俗
第7章 墓葬反映的等级与社会阶层结构
    7.1 神道碑和石像生
    7.2 墓志和买地券
    7.3 石椁墓的等级考察
    7.4 砖室墓的等级考察
    7.5 石室墓的等级考察
    7.6 其他类别的墓葬:品秩与阶层
    7.7 特殊的群体—佛、道人士的墓葬
第8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后记
论文摘要
Abstract

四、乾隆仿木纹釉碗考析(论文参考文献)

  • [1]金代女真汉化的考古学研究[D]. 叶帅. 南京大学, 2019(01)
  • [2]唐代长江流域丧葬习俗问题研究[D]. 陆晗昱. 武汉大学, 2019(08)
  • [3]从“非遗”角度谈传统木纹彩陶瓷的传承[J]. 王国喜. 中国陶瓷, 2018(07)
  • [4]典雅风范 相映成趣——木纹釉粉彩童子花卉碗[J]. 高劲松. 东方收藏, 2015(07)
  • [5]金代墓葬研究[D]. 赵永军. 吉林大学, 2010(08)
  • [6]乾隆仿木纹釉碗考析[J]. 赵小春. 文物世界, 2001(06)

标签:;  ;  

乾隆仿木纹琉璃碗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