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滩水电站库区有机污染预测

龙滩水电站库区有机污染预测

一、龙滩水电站库区有机污染预测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黄诚[1](2021)在《南北方水源水库水质及藻类演变差异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水库作为重要水源地之一,富营养化与水质问题日益突出。针对不同区域水库污染的问题,本文以西安金盆水库(2019年4月~2020年2月)和深圳茜坑水库(2020年5月~2020年12月)为例,通过在两水库中进行现场原位与实验室的监测,系统的研究两个水库热分层的季节性变化和水质响应以及浮游藻类的季节性变化差异,最后以金盆水库扬水曝气的运行为切入点,分析扬水曝气运行对藻类的抑制效果。本文主要研究成果和结论如下:(1)金盆水库与茜坑水库热分层呈明显的季节性变化。金盆水库主要受气温影响,其季节性变化为:热分层形成期(2019年4~6月)、热分层稳定期(2019年7~9月)、人工强制混合期(2019年10月)和自然混和期(2019年11月至2020年3月)。而茜坑水库热分层的季节性变化受气温与调水共同影响,热分层状况较金盆水库弱,其季节性变化为:热分层时期(2020年5~9月)、混合期(2020年10~12月)。(2)受热分层影响,金盆水库与茜坑水库溶解氧、叶绿素a和pH分布呈现相应的季节性变化。金盆水库热分层时期,底层出现明显的厌氧区域。表层由于藻类的生长,叶绿素a与pH在8~9月达到峰值。而茜坑水库由于水深与调水的原因,其厌氧区域较小且变化幅度大。表层藻类的生长导致叶绿素a与pH于6~7月达到峰值,相对金盆水库提前。混合后两水库溶解氧、叶绿素a和pH垂向上分布基本一致。(3)金盆水库与茜坑水库营养盐浓度均受内源与外源两方面影响。金盆外源污染主要来自上游径流带来的污染,对于内源污染,热分层时期底部水体在厌氧环境下,营养盐不断释放至上覆水体中。茜坑水库其外源污染源主要来自东江的引水,在汛期中各污染物浓度相应升高,导致进入水库的营养盐浓度也相应升高,对于内源污染,同金盆水库相似热分层时期底层厌氧区域的形成不断加速沉积物释放营养物。水体混合后,两水库营养盐浓度下降至稳定水平。(4)金盆水库调查期间共发现浮游藻类8门59属92种,浮游藻类丰度与种群呈季节性变化,在春夏季热分层时期形成以蓝藻—绿藻为主的优势种群分布,在秋冬季混合期形成以硅藻—绿藻为主的优势种群分布。茜坑水库调查期间共发现浮游藻类8门75属149种,相比金盆水库具有更高的物种多样性,热分层时期调水导致的水体的扰动以及营养盐的汇入使硅藻极易暴发,混合期与金盆水库相似,藻密度下降,绿藻和硅藻成为主要的优势藻种。(5)金盆水库监测到的浮游藻类属于15个功能群,其中优势功能群有10个,其季节性变化为:4月B+X1+X3→5月B+X1+F+J+M→6月B+X2+X1+F+M→7月B+X1+E+M→8月X1+M→9月B+P+MP+X1→10月~翌年2月B+P+X1+M。茜坑水库监测的浮游藻类隶属20种功能类群,其中优势功能群有10个,较弱的热分层生态环境导致功能群演替与金盆水库出现差异,其季节性分布特征为:5月B+N+X1+G+J+K→6月B+N+X1+G+J→7月B+N+MP+X1+J+M→8月B+N+X1+J+M→9月B+D+N+X1+J+M→10~12月B+D+N+P+MP+X1+J。(6)金盆水库热分层时期扬水曝气的运行使水体表底温差减少,削弱热分层,混合充氧使底层溶解氧浓度不断升高,破坏热分层时期水体底层原有的厌氧状态,使藻密度降至500万个/L以下,对蓝藻与绿藻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热分层消亡期扬水曝气的开启水体热分层完全破坏,加快了水体热分层至混合的过度,溶解氧处于饱和状态,同时藻密度维持在较低水平。

刘禹璐[2](2019)在《A公司危险品物流外包优化研究》文中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物流行业发展迅速,物流科学越来越受到重视,社会大众对于物流的认识也有所转变,逐渐认可物流给社会发展带来的巨大改变。近来国家越来越重视物流,行业当中的一些不足也慢慢浮现出来,引起广泛关注。危险品物流首当其冲。由于危险品物流在整个物流行业中只占了其中一小部分,并没有引起学者的重视,相关研究也比较少。但是由于其性质特殊,危害巨大,特别是近几年危险品事故频发,如何保证危险品物流安全、快速、有效也成了新的研究课题。具体到企业而言,使用危险品的企业跟其他大部分企业一样,关注的都是如何提高产量,降低成本,从而可以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随着第三利润源之类的物流理论开始传播开来,人们开始认可物流服务降低成本的作用,物流外包的理念就是在第三方物流的发展上提出的。不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数据都可以证明,将物流业务外包是可以帮助企业降低物流成本,提高企业专注度,将有限的企业资源集中在具备有竞争优势的项目上,为企业的长远、健康发展提供了有效保障。总的来说研究物流外包和危险品物流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本文笔者选取了A公司为论文研究切入点,结合理论和实践研究相对成熟的物流外包观点,创造性的将物流外包和危险品物流糅合起来,以优化物流外包的方式为A公司寻找合适的危险品物流模式。文章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分析了A公司在危险品物流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从多个角度出发为A公司设计物流优方案。最大限度的帮助A公司实现危险品物流外包的战略目标,获得成本优势和竞争优势。

徐悦[3](2018)在《石佛寺人工湿地水质评价及水环境容量研究》文中提出人工湿地作为一种独特的生态系统,有着对污水净化效果好,费用低等优点,但它并不能无限量地消解污水负荷,过量的污染物会使湿地功能退化甚至丧失,本研究以石佛寺人工湿地为研究对象,运用基于熵权赋权贝叶斯法、BP神经网络法对其水质进行评价,以了解人工湿地的来水及自身水质现状,之后运用残差修正的GM(1,1)模型对石佛寺人工湿地的水质因子进行预测,以了解其的来水及自身水质发展变化情况,接着由石佛寺人工湿地水环境的功能定位,确定水质目标,计算水环境容量,最后,为保证石佛寺人工湿地生态系统能够高效运转,发挥良好的净化水环境功能,提出一些水环境保护对策,具体研究成果如下:(1)由熵权赋权贝叶斯法和BP神经网络法对石佛寺人工湿地20092015年的水质评价结果可知,两种方法得到的结果都相对客观可信,说明这两种方法都有效可行。两种评价方法出库水质基本都优于入库水质,由此可知辽河水体在流经人工湿地后水质得到了明显改善,湿地的水质净化效果明显。评价结果为:2009年2015年出库水质为II类或III类,汛期出库水质优于非汛期,2009年和2010年非汛期的来水最差,为Ⅳ-V类,2013,2014年非汛期来水也较差,为III-V类,其余年份较好一些,为III类,尽管这几年非汛期的来水水质相对较差,但经人工湿地净化处理后出口断面的水质类别均为III类及III类以上。(2)对石佛寺人工湿地水质的预测,以监测值较大,污染较重的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总氮为研究对象,由于石佛寺人工湿地建立时间短,缺少长序列的监测资料,本研究运用残差修正的灰色GM(1,1)模型建立CODCr,NH3-N,TN,TP的一维时间序列水质预测模型,通过残差修正,按后验差法判定的模型精度都达到二级合格以上,较好的预测了CODCr,NH3-N,TN,TP未来三年的浓度值,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3)根据石佛寺人工湿地的水质目标,对其水环境容量进行了初步计算。按III类标准控制石佛寺人工湿地的水环境容量为CODCr:32591t/a、NH3-N:1629t/a、TP:93t/a、TN:1861t/a。而目前流入人工湿地的CODCr、NH3-N、TP、TN的负荷分别为18704t/a、1422t/a、49.61t/a和1979t/a,对比环境容量的计算结果可知,CODCr的剩余环境容量为13887t/a,NH3-N的剩余环境容量为207t/a,TP的剩余环境容量为43.39t/a,TN的剩余环境容量为-118t/a,TN超标率为6%,需要削减。(4)在充分了解石佛寺人工湿地的来水及自身的水质现状与水质发展变化情况并对其水环境容量分析后,提出保护石佛寺人工湿地水环境,削减污染物对策。这些对策科学合理的实施将有助于水环境的改善。

罗用能[4](2016)在《科学发展观视域下的水利水电工程移民长期补偿机制研究 ——基于GZ省实践》文中研究指明水利水电工程移民长期补偿机制是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领域征地和移民安置补偿制度实践中诞生的诸多新的政策、机制工具之一。所谓水利水电工程移民长期补偿机制,是指对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用(淹没)耕地,以水利水电工程征地前被征用(淹没)土地年亩产值或主要农产品(如水稻或小麦等主粮)的产量为基础,换算成当地等值的主粮实物或现金形式以长期逐年兑付方式补偿给失地移民,补偿期限与工程项目运行的寿命同期。发端于工程建设耕地资源紧缺、人地矛盾突出地区的水利水电工程移民长期补偿机制,其实践旨在化解移民安置难题,解决移民长远生计。该机制也是对移民后期扶持的一个长期机制。该机制近年来不断获得项目所在地移民、政府、项目法人等各方认可,广泛推行,是水利水电工程库区、安置区社会实现长期安稳和谐、生态恢复的一块新基石。近年来,与该机制直接相关的理论和实践等问题倍受关注,也有一系列的研究成果。但总的来说,这些研究成果大多局限于选择关注其某一个方面要素或某一个问题的某些要素,缺乏全要素或主要要素的系统性、整体性研究。本论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问题为导向,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对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安置补偿制度的实践实例定性与定量结合的调查剖析,试图对现行移民安置补偿制度框架外的移民长期补偿机制进行全面、系统地梳理研究,进行再认识和诠释。全文以移民长期补偿机制的系统、结构、功能、矛盾、信息、监管和运行保障机制等主体要素为分析框架,共由六章组成。第一章绪论,着重概述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及移民安置制度系统的演进历程、移民长期补偿机制的实践发展历程和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情况,以及本文研究的意义、思路和方法。第二章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安置补偿制度的辩证思考,在阐释移民安置补偿目的、意义的基础上,着重辩证考察分析水利水电工程传统移民安置补偿制度实践的现状与困境,对移民安置补偿功能作用进行再分析。第三章水利水电工程移民长期补偿机制的理性分析,辩证考察水利水电工程内在结构性关系,描述工程内部结构性矛盾的各个要素是如何相互影响和相互依存的,简述创新的移民安置补偿方式——水利水电工程移民长期补偿机制的实践对工程结构各个要素的作用和影响。第四章水利水电工程移民长期补偿机制蕴涵的科学发展理念,深入论述水利水程移民长期补偿机制所蕴涵、所实践、所体现的科学发展理念,即以人为本是移民长期补偿机制的价值目标、统筹兼顾是移民长期补偿机制的根本方法、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移民长期补偿机制的基本追求等。第五章基于科学发展观的水利水电工程移民长期补偿机制的完善与优化,根据科学发展观、“中国梦”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新发展理念的要求,与时俱进地提出移民长期补偿机制完善优化的基本原则、完善移民长期补偿机制的必要维度和优化移民长期补偿方案的重要路径等。第六章结论与展望,旨在归纳水利水电工程移民长期补偿机制及其发展规律,对移民长期补偿机制实践的未来作用、目标效应作出基本的预测性结论,提出相关展望和热情期盼。本论文的创新点在于:以科学发展观为基本视域,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科学发展观、“中国梦”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五大新发展理念的理论与方法,从义利、扶贫、生态等维度出发,系统研究分析水利水电工程移民长期补偿机制,范围涵盖移民长期补偿机制涉及的主要方面和相关深层次因素,如法律法规政策机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以及具体补偿标准调整机制、保障机制、决策协调机制、规范执行机制及监督管理机制等,从而突破了其他现有研究成果的局限。进而以理论成果为依据,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为指向,深入探讨如何对水利水电工程移民长期补偿机制木桶中不协调、不健全的主要短板补齐补全,提出了移民长期补偿机制现实方案完善与优化的原则与对策。

陈柏娟[5](2015)在《红水河梯级电站水库鱼类资源初步分析》文中提出2013年6月至9月,对红水河天生桥水库、平班水库、龙滩水库、岩滩水库、大化水库、乐滩水库、桥巩水库共7座已竣工使用的梯级电站水库开展鱼类资源调查研究。通过对采获的1099尾鱼类样本表形性状、年轮及性腺相关参数的测定和统计分析,取得了如下主要成果:1.调查期内,红水河各座调查水库共“采获”鱼类66种,隶属于5目14科59属;其中以鲤形目种类最多,有2科47种,占采获鱼类种类总数的71.21%;其次为鲇形目,4科10种,占15.15%;鲈形目6科7种,占10.61%;鲑形目和鲟形目各1科1种,各占1.52%。在科级分类阶元上,以鲤科鱼类为最大类群,有42种,占采获鱼类种类总数的63.64%;鳅科和鳍科各5种,分别占7.58%;鲇科3种,占4.55%;鮨科2种,占3.03%;胡子鲇科、鮰科、丽鱼科、鰕虎鱼科、刺鳅科、太阳鱼科、塘鳢科、银鱼科、鲟科各1种,均占1.52%。2.梯级电站建设前后,红水河“有记载”(包括本次调查团队已往收集样本及调查访问等相关信息)生活或洄游通过的鱼类171种,隶属8目25科103属。忽略可能有生活或洄游通过但本次未采获到的种类,红水河各梯级电站库区现有鱼类的目、科、属和种分别为“有记载”鱼类的62.50%、56.00%、57.28%和38.60%。总体上,与有记载相比,现存鱼类种类数量下降趋势突出。3.调查区现有专业和非专业捕捞鱼船共4867艘,2012年总捕捞量为5024吨。渔获物中鳙、鲤、翘嘴红鲌、餐、草鱼、斑鳠、鲫、赤眼鳟、卷口鱼、大口鲇等约占总渔获量的80%,是各梯级电站库区种群数量最多、渔获量最大的种群。按资源开发率50%计,2012年红水河7座调查电站水库鱼类总资源量约10049吨。4.由于近年来可能的捕捞过度,以及水域生态环境从原河相向湖相转变,导致非定居型鱼类产量逐年下降。在单一种类上,采获的66种鱼类中,餐的种群生物量(尾数)约占渔获总量的10%,鱼类优势种群小型化趋势明显。5.由于网箱养殖鱼类逃离等缘故,近年来外来鱼类种类和数量逐渐增加,不少适应水库环境的外来种类大量繁殖,影响本地物种的发育繁殖;各水库罗非鱼数量有所增多,形成竞争优势;上游库区肉食性翘嘴红鲌种群数量较大,在个别水库形成了优势种群。6.水库建成蓄水后,受影响最大的是产漂浮性卵的大型洄游性鱼类,尤其是“四大家鱼”等多种淡水鱼类的洄游受到严重阻隔,加之产卵场所减少,被迫向上游湾、汊迁移;漂浮性鱼卵也因大坝的阻断不能正常漂流孵化,导致相关水域鱼类多样性水平下降。7.在采获鱼类的年龄组成上,各水库鱼类年龄组成简单,多种鱼类以2~3龄的低龄鱼居多,5龄及以上鱼类极少,鱼类种群多样性明显下降。8.水质状况:比对《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GB3838-88),按“综合水质级别的判断”的各库区水质均为II类;在营养水平上,上游至下游,从天生桥水库至乐滩水库的6座水库水质均为中营养型,桥巩水库水质为轻度富营养型。

喻媖[6](2012)在《龙滩水电站库区紫茎泽兰入侵生境因子分析》文中提出目前,外来生物的入侵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重大环境问题,外来物种的入侵对入侵地的生物多样性将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同时还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作为一种恶性外来入侵种,具有极强的适应性和抗逆性,在与其他本地物种竞争的过程中能占据有利的生态位,具有极强的竞争优势,此外它还可以通过化感作用抑制其他伴生种的生长,从而形成单优势群落。紫茎泽兰自上世纪40、50年代由中缅边境进入我国云南地区以来,已经在我国云南、四川、贵州、广西等西南地区泛滥成灾,并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给当地农、林、牧业生产也带来了严重的损失。由于其生长旺盛、繁殖能力强、扩散速度快,对其进行防除十分困难,常用的机械法、化学法和生物法以及替代法往往工作量大却收效甚微。虽然目前在紫茎泽兰的开发利用上已经有一定研究基础,但却因为开发成本高而未得到广泛推广。目前,紫茎泽兰在我国的分布范围仍然在逐年扩大,因此,弄清楚紫茎泽兰的入侵扩散机理,从扩散源头上对其进行预测、防控,对于紫茎泽兰的防除十分必要。本研究以红水河龙滩水电站库区紫茎泽兰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布设样方的方法,对龙滩水电站库区内的紫茎泽兰入侵格局进行分析,通过量化紫茎泽兰样地的海拔、坡度、坡向、土壤湿润度、距水源距离、距耕地距离、样地类型、样地内的植物种数和总株数、乔木层高度、乔木层的郁闭度、灌木层高度、灌木层盖度、草本层高度、草本层盖度以及样方内紫茎泽兰的种群数量和平均株高等17个生境因子,精确描述了紫茎泽兰对具有不同特征的各种生境的入侵格局,然后对其进行主成分(PCA)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龙滩水电站库区的紫茎泽兰株高歧异程度较小(0.25m-1.50m,n=71),平均株高为0.8775m,标准差为0.3969;分布密度表现出不均匀(2-509株/样方,n=71),平均为68.7059株/样方,标准差为100.12997。(2)紫茎泽兰的生境信息可以由3个主要的综合因子来表征(含信息量85.826%),即地形因子(第一主成分),光湿因子(第二主成分)和植被因子(第三主成分)。(3)紫茎泽兰的发生频率与“样地类型”、“坡度”和“植物种数”、“植物总株数”、“乔木层高度”、“乔木层郁闭度”、“灌木层高度”、“灌木层盖度”、“草本层高度”、“草本层盖度”呈强烈负相关,而与“坡向”、“土壤湿润度”、“距耕地距离”正相关。(4)由于本次调查范围为龙滩水电站库区范围,电站的周期性蓄水这一影响掩盖了紫茎泽兰喜湿的特性,使其入侵和扩散与“距水源距离”呈现出负相关性。

刘莹莹[7](2011)在《石塘水阳西湾至罗湖水电梯级开发水环境影响研究》文中提出石塘水流域位于武夷山脉北麓,是武夷山暴雨中心区,也是江西省少数几个降雨高值区之一,由于流域内暴雨强度大,河道坡降大,以致洪水频繁发生且来势凶猛、峰高量大、破坏力强,对流域内居民生产生活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影响。但石塘水流域内降水的年内、年际上分配极不均匀,加上配套渠系不完善,影响流域内的农田灌溉和当地农业的发展,因此在石塘水上科学合理地兴修水利,将大大提高流域内的水资源调蓄能力,既能防治水灾又可以基本解决流域内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本文从石塘水流域梯级水电站开发的现实情况入手,根据阳西湾至罗湖河段梯级水电站的工程特性及工程所在地区和流域的环境特点,研究梯级水电站的建设对水环境中的水文情势、泥沙淤积、水温和水质等因子的影响,主要采用从定性分析到定量计算的基本思路。利用水文比拟法分析水文情势和泥沙的变化;对于梯级水电站库区的水质采用完全混合模型预测,利用迪隆(Dellen)模型预测和分析梯级水电站库区富营养化发生的可能性,利用一维水质模型预测梯级水电站下游河道水质沿程变化。结果表明:梯级水电站建设后,通过与上游已建的高店水库联合运行,将改变石塘水径流的年内分配,使汛期水量减少,枯期水量明显增多;进入梯级水库的泥沙大约3.34×103吨,年平均含沙量为2.96kg/m3,减少了0.85 kg/m3;高店水库下泄的低温水经梯级水电站河段水温回升较慢,到罗湖坝址温度的回升率0.4℃/km,在罗湖坝址断面处的年平均水温与建坝前天然水温相差约2.5℃;梯级水电站库区BOD5和氨氮均达到地表水Ⅱ类标准,从阳西湾往下游的潦头和罗湖库区有机物BOD5和氨氮浓度呈下降趋势,梯级水电站库区为中营养化,梯级水电站下游河道在有污染源进入时能很快地对污染物稀释、降解,河道中BOD5和氨氮浓度随上游来水量不同而不同。此外,由于水电站的建设,会产生减(脱)水河段,以梯级水电站的最后一级罗湖坝址下游的减(脱)水河段为研究对象,为保证河流的正常,利用Tennant法计算生态基流,罗湖坝址应下泄的年均最小生态基流量为0.7m3/s,最枯月为0.3 1m3/s。利用瞬时单位线法分析石塘水的洪水,水电站对石塘水洪水调度后,50年一遇最大下泄流量为1020.8m3/s,20年一遇最大下泄流量为400 m3/s,10年一遇最大下泄流量400 m3/s,大大减少了石塘水流域的洪涝灾害。此外,针对水电工程建设可能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污染防治措施和建议等。

樊启祥[8](2010)在《水电项目开发利益共享模型研究》文中提出水电资源作为清洁的可再生能源是我国的优势资源,在能源供应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当前,水电开发面临着移民安置、生态环境、地方经济发展等诸多问题的考验,而这些问题大多体现在水电开发的资源付出和利益的不平衡、不对称上,因此处理好水电资源开发中的利益关系是关键。基于上述现实要求,本文将生态环境作为项目可行的前置条件,把研究的重点集中于移民安置和地方发展,在落实国家现有移民政策的前提下,提出了共享水电开发利益的解决途径。本文首先通过研究文献、国家政策和项目实践,在目前水电开发利益共享相关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角度,基于资源要素价值和地租理论构建了水电开发的利益共享模型。通过对土地资源综合价值的测算,从移民征地补偿费的不同使用方式出发,提出了五种农村移民安置方式,进行了水电资源经济地租的测算,并对影响移民年收入水平和水电资源经济地租的主要因素进行了敏感性分析。以溪洛渡工程为例进行测算,证明了本文提出的利益共享模型的合理性与可行性。提出了和谐开发水电项目的推荐移民安置方式和相应的政策建议。上述研究得到的主要成果和结论如下:第一,明确了政府、移民和开发企业是水电项目和谐开发的主要利益相关者,其投入的资源要素分别是水电资源、土地资源和项目资本。提出了基于主要利益相关者和资源收益的水电开发和谐度和满意度,在满足“移民生活水平不降低、政府获得水电资源经济地租、生态环境得到充分保护、开发企业获得正常投资回报、并电价具有竞争力”的约束条件下,实现水电资源和谐开发的利益共享。第二,按照前期补偿、后期扶持的移民政策,提出了多渠道、多形式的创新移民安置方式,计算了五种安置方式的移民年收入,并与建立的移民年收入目标预测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推荐的“逐年长补+入股分红+基本社保”长效安置方式,能够在满足移民基本生活水平的基础上,有稳定持续的经济收入和养老与医疗基本社会保障。第三,根据地租理论以及资源价值理论,在电价具有竞争力的前提下,采用“电价比较法”测算了水电站运行水平年及经营期内的绝对地租和级差地租。结果表明,以水电资源有偿使用费征收的经济地租,可用于解决制约水电资源开发的移民、环境以及地方发展等利益问题,为相关制度的建立提供了理论支撑。

刘瑶[9](2010)在《红水河煤炭滚装翻坝运输方式研究》文中指出红水河位于我国西南部的贵州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是由南盘江和北盘江在蔗香汇合后,再与柳江汇合,后接黔江和西江航运干线的一条运输通道。红水河横跨滇、黔、桂、粤四省(区),直通港澳地区,是西南地区水运出海的重要通道,其流域腹地煤炭和矿产等资源储量丰富,主要运往珠江三角洲等东部地区。目前红水河流域煤炭外运的主要运输方式是铁路和公路,但铁路运输已趋于饱和,而公路运输成本高,又难以完成大宗货物的长途运输,导致煤炭资源开发只能以运定产,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红水河复航工程的启动,为开展水路运输创造了条件,但由于水电站的过船设施尺寸较小,直航船吨位受到限制,经济效益不高。龙滩电站水库建成后,将在贵州境内形成常年深水航道,可航行上千吨船舶,使滚装运输成为可能。滚装运输不仅能够分担趋于饱和的铁路公路运输,还具有运量大、成本低等优点,对缓解现在的煤炭运输压力,突破运输瓶颈,加快经济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在此基础上,本文对龙滩库区滚装运输的开展进行了运输组织方式研究和运输方案论证。本文主要围绕红水河的滚装运量预测,运输方案选择和运输方案评价这三个方面进行研究。文章首先介绍了红水河的通航现状、港口现状、铁路公路运输组织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水路运输组织方式;在此基础上,对红水河滚装运输量进行了预测。由于滚装运输是由公路货物运输分流而来,故采用公路货运量的数据进行的预测。论文选用了ARIMA模型,多元回归分析以及径向基神经网络三种方法进行了预测,最后根据误差率对三种方法进行组合预测;预测之后对龙滩库区煤炭滚装翻坝的运输方案进行研究,分别从线路分析、船型车型分析和经济测算三个方面对方案进行分析。以岩架~天峨线路为例,提出了滚装船27车位、32车位、38车位、59车位,250t自航船共五种运输方案,并对这些方案进行经济测算;后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的方法对五种方案进行评价,得出滚装船的59车位运输方案最优的结论;最后根据上述预测和评价的结果,提出一些对策及建议。

吴柏清[10](2010)在《“3S”技术支持下的水电开发环境影响回顾评价 ——以雅砻江二滩水电站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回顾评价是水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内容,是工程环境管理措施的有益补充,有助于全面、准确地衡量工程的环境影响,为进一步加强工程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为其它工程的环保设计和环境影响评价提供借鉴,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回顾评价,可以客观、公正地评价水电开发工程带来的环境效益和不利影响。本文以雅砻江二滩水电站为研究原型,以“3S”技术为支撑,以动态对比研究为指导思想,进行水电开发环境影响回顾评价,主要进行了以下研究工作:(1)在2006-2008年的3年研究时间内,选择典型时段进行二滩水电站库区实地调查与评价,获取水电站建成运行后的第一手资料。(2)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模型分析工程投入运行前10年间(1988~1998年)和运行后10年间(1999~2008年)较长序列的降水量、相对湿度和气温的年变化、月变化规律,采用Mann-Kendall模型进行水库蓄水前后降水量、相对湿度和气温的突变检测,进而分析工程对局地气候的影响。(3)利用1988年、1999年、2003年和2006年4个时段的Landsat TM/ETM+遥感影像,在GIS和FRAGSTAT景观分析软件的支持下,以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为指导,对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及其动态变化进行定量分析。(4)基于遥感和GIS,采用RUSLE模型(Revised Universal SoilLoss Equation,修正的水土流失方程),分析水电站运行前后的水土流失动态变化。(5)在对水电开发环境影响单项评价的基础上,选取水土流失强度、植被指数、土壤亮度指数、湿度指数和热度指数作为评价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个评价指标的权重,在GIS的支持下,基于图形叠置法,综合评价工程建成前后环境质量的变化。(6)在研究综合分析与评价的基础上,根据二滩水电开发工程表现出来的对环境的影响,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研究主要取得了以下重要成果:(1)初步建立了一套基于“3S”技术的水电开发环境影响回顾评价技术方法体系。利用GPS作为野外考查的辅助工具,可以方便获取到地理坐标信息;利用遥感影像可以客观地获取到水电工程建成前后的地表信息,在此基础上提取土地利用信息、植被覆盖信息、土壤亮度指数、湿度指数、热度指数等,在GIS技术的支持下,进行水电开发环境影响的单体评价和综合评价。由于“3S”技术在信息获取、处理与分析方面所具有的客观性,使评价结论更加符合实际。(2)二滩水电站作为中国20世纪末建成装机容量最大的水电站,目前安全运行已逾十余载,工程地处干热河谷地带,生态环境十分脆弱。通过单体影响评价和综合影响评价认为,工程建成运行后,二滩水电站库区及库周范围内的环境质量是总体好转,但局部有恶化现象。研究第一次长尺度、全面、系统地评价了二滩水电开发工程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可为目前的水电开发提供决策支持依据,为其它水电工程环境影响提供类比案例。(3)将图形叠置法在GIS环境中得到了拓展,丰富了环境影响的评价方法。利用GIS技术在空间数据获取、存储、管理、处理与分析的巨大优势,获取各个单体评价因子,并利用层次分析法获取各因子权重,将其与图形叠置法有机融合使用,使得评价实施更为简洁和快捷,并且易于实现评价结果的定量化与空间化。

二、龙滩水电站库区有机污染预测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龙滩水电站库区有机污染预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南北方水源水库水质及藻类演变差异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水环境现状
    1.2 水库热分层现象
        1.2.1 热分层的形成
        1.2.2 热分层对水质的影响
        1.2.3 南北方水库热分层情况
    1.3 水库浮游藻类研究
        1.3.1 浮游藻类概述
        1.3.2 影响浮游藻类生长的主要环境因素
    1.4 研究内容与意义
        1.4.1 研究主要目的及意义
        1.4.2 研究内容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区域概况
        2.1.1 西安黑河金盆水库概况
        2.1.2 深圳茜坑水库概况
    2.2 分析方法
        2.2.1 采样点布置
        2.2.2 水样采集及水质监测
        2.2.3 浮游藻类的鉴定
        2.2.4 RWCS/H指数计算
3 金盆水库热分层及水质演变规律
    3.1 金盆水库季节性热分层变化
        3.1.1 热分层季节性变化特征
        3.1.2 RWCS/H、气温、表层水温季节性变化特征
    3.2 金盆水库溶解氧季节性变化
    3.3 金盆水库叶绿素a与pH季节性变化
        3.3.1 叶绿素a季节性变化特征
        3.3.2 pH季节性变化特征
    3.4 金盆水库水质季节性变化
        3.4.1 高锰酸盐指数季节性变化特征
        3.4.2 营养盐季节性变化特征
    3.5 本章小结
4 金盆水库浮游藻类季节性变化规律
    4.1 金盆水库浮游藻类种群组成及季节性变化
        4.1.1 浮游藻类种属组成
        4.1.2 浮游藻类数量及种群演替
    4.2 金盆水库浮游藻类生长因子分析
        4.2.1 水温对浮游藻类的影响
        4.2.2 营养盐对浮游藻类的影响
        4.2.3 降雨对浮游藻类的影响
    4.3 金盆水库浮游藻类功能群演替规律
        4.3.1 浮游藻类功能群划分
        4.3.2 浮游藻类功能类群季节性演替特性
    4.4 金盆水库扬水曝气运行效果研究
        4.4.1 水体混合与充氧效果
        4.4.2 抑制浮游藻类繁殖效果
    4.5 本章小结
5 南方调水型水库热分层及水质演变规律
    5.1 茜坑水库季节性分层变化
        5.1.1 热分层季节性变化特征
        5.1.2 RWCS/H、气温、表层水温季节性变化特征
    5.2 茜坑水库溶解氧季节性变化
    5.3 茜坑水库叶绿素a与pH季节性变化
        5.3.1 叶绿素a季节性变化特征
        5.3.2 pH季节性变化特征
    5.4 茜坑水库水质季节性变化
        5.4.1 调水泵站水质变化特征
        5.4.2 高锰酸盐指数变化特征
        5.4.3 营养盐季节性变化特征
    5.5 茜坑水库浮游藻类种群组成及季节性变化
        5.5.1 浮游藻类种属组成
        5.5.2 浮游藻类数量及种群演替
    5.6 茜坑水库浮游藻类生长因子分析
        5.6.1 水温对浮游藻类的影响
        5.6.2 营养盐对浮游藻类的影响
        5.6.3 降雨对浮游藻类的影响
    5.7 茜坑水库浮游藻类功能群演替规律
        5.7.1 功能群划分
        5.7.2 浮游藻类功能类群季节性演替特性
    5.8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2)A公司危险品物流外包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1.2 研究的意义
    1.3 研究的方法
    1.4 论文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2.1 危险品定义
    2.2 危险品物流
        2.2.1 危险品仓储要求
        2.2.2 危险品运输和配送
        2.2.3 危险品从业要求
        2.2.4 国内外理论研究
    2.3 物流外包概述
        2.3.1 物流外包模式
        2.3.2 国内外理论研究
    2.4 危险品物流外包
第三章 A公司物流外包现状分析
    3.1 A公司的概况
        3.1.1 A公司物流外包需求
        3.1.2 A公司物流外包运作模式
    3.2 A公司物流外包存在的主要问题
        3.2.1 外包模式简单
        3.2.2 危险品管理不规范
        3.2.3 配送差错率高
        3.2.4 工作重复以及资源浪费
    3.3 A公司物流外包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3.1 无供应链战略模式
        3.3.2 外包企业管理水平有限
        3.3.3 双方信息不对称
        3.3.4 企业自身遗留问题
        3.3.5 集权式管理
        3.3.6 物流服务商选择不合理
    3.4 外包优化的必要性
第四章 针对A公司的物流外包设计优化
    4.1 物流外包优化方案设计总体目标
    4.2 物流外包优化方案设计原则
    4.3 危险品采购管理优化
        4.3.1 组织结构优化
        4.3.2 采购流程优化
    4.4 危险品外包商选择优化
        4.4.1 危险品物流相关规定
        4.4.2 危险品物流外包商的职责
        4.4.3 危险品物流外包商的选择
        4.4.4 危险品物流外包商的维护
    4.5 危险品运输配送优化
        4.5.1 设置危险品中转中心
        4.5.2 配送路线优化
        4.5.3 配送信息化
    4.6 危险品仓储管理优化
        4.6.1 危险品库区规划
        4.6.2 仓库管理制度设计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研究总结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3)石佛寺人工湿地水质评价及水环境容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水质评价方法
    1.3 水质预测方法
    1.4 水环境容量研究进展
        1.4.1 国外水环境容量研究进展
        1.4.2 国内水环境容量研究进展
    1.5 研究区域概况
        1.5.1 石佛寺水库
        1.5.2 石佛寺人工湿地
    1.6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 石佛寺人工湿地水质评价与分析
    2.1 评价范围和内容
    2.2 评价指标及评价标准
    2.3 基于熵权赋权的贝叶斯方法的水质评价
        2.3.1 基本原理及方法
        2.3.2 模型应用
    2.4 基于BP神经网络模型的水质评价
        2.4.1 BP神经网络模型原理
        2.4.2 模型结构的确定
        2.4.3 模型训练
        2.4.4 评价结果
    2.5 两种水质评价方法比较与结果分析
        2.5.1 评价结果
        2.5.2 结果分析
        2.5.3 两种评价方法比较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石佛寺人工湿地水质预测研究
    3.1 GM(l,l)模型及其预测过程
        3.1.1 GM(1,1)模型的建立方法
        3.1.2 模型精度的检验
        3.1.3 残差修正模型
    3.2 石佛寺人工湿地水质短期预测
        3.2.1 汛期入口断面水质指标预测
        3.2.2 其他断面水质指标的模拟预测
        3.2.3 预测结果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石佛寺人工湿地水环境容量研究
    4.1 水环境容量计算模型
    4.2 水环境容量计算
        4.2.1 确定控制因子和水质控制目标
        4.2.2 水质模型的选择
        4.2.3 水文参数的确定
        4.2.4 各项参数的确定
    4.3 结果及分析
        4.3.1 计算结果
        4.3.2 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石佛寺人工湿地水环境保护措施
    5.1 工程性措施
        5.1.1 库区上游
        5.1.2 库区内
    5.2 非工程性措施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论文期间发表文章

(4)科学发展观视域下的水利水电工程移民长期补偿机制研究 ——基于GZ省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及其特点
        1.1.2 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安置补偿制度演变
        1.1.3 水利水电工程移民长期补偿初步实践与探索
    1.2 研究文献综述
        1.2.1 传统移民安置补偿方式研究文献综述
        1.2.2 移民长期补偿机制研究文献综述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研究内容、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与主要观点
        1.4.2 研究思路
        1.4.3 研究方法
第2章 水利水电工程传统移民安置补偿制度的辩证思考
    2.1 传统移民安置补偿制度演进的思考
        2.1.1 传统移民安置补偿实践的初步考察
        2.1.2 移民安置工作的基本认识
    2.2 如何看待传统移民安置补偿
        2.2.1 传统移民安置补偿实践成效辨析
        2.2.2 传统移民安置补偿困境探讨
        2.2.3 传统移民安置补偿困境成因分析
    2.3 破解传统移民安置补偿困境的思考
        2.3.1 有土安置补偿的内在矛盾
        2.3.2 可能的方案:长期补偿机制加多样化移民安置
第3章 水利水电工程移民长期补偿机制的理性分析
    3.1 水利水电工程矛盾和移民长期补偿机制的再认识
        3.1.1 如何看待和处理水利水电工程与移民之间的关系
        3.1.2 移民长期补偿机制实践梗概
        3.1.3 怎样看待移民长期补偿机制
        3.1.4 移民长期补偿机制实践的宏观政策环境因素
        3.1.5 移民长期补偿机制实践的地理环境因素
    3.2 移民长期补偿机制计列模式
        3.2.1 长期补偿实物补偿标准参照模式
        3.2.2 长期补偿耕地指标分解计列模式
    3.3 移民长期补偿三维保障机制
        3.3.1 风险保障金机制
        3.3.2 劳动力就业培训机制
        3.3.3 常态化管理机制
    3.4 移民长期补偿机制取得的效应
        3.4.1 破解生产安置土地等束缚
        3.4.2 保障移民长远生计,促进就业多样化
        3.4.3 减少工程初期投资成本
        3.4.4 淡化工程征地补偿同地不同价矛盾
        3.4.5 维护库区和安置区社会稳定
    3.5 移民长期补偿机制面临的风险因素
        3.5.1 移民长期补偿机制的内生风险
        3.5.2 移民长期补偿机制的外部风险
第4章 水利水电工程移民长期补偿机制蕴涵的科学发展理念
    4.1 长期补偿机制:科学发展观在移民安置中的体现
        4.1.1 对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认识
        4.1.2 科学发展观在移民长期补偿机制中的基本要求:生态正义
    4.2 移民长期补偿机制的价值维度:以人为本
        4.2.1 移民公共政策的价值基础
        4.2.2 移民安置的价值回归
        4.2.3 移民长期补偿机制的价值目标
    4.3 移民长期补偿机制的根本方法:统筹兼顾
        4.3.1 统筹工程建设与移民安置
        4.3.2 统筹多种安置补偿方式
        4.3.3 兼顾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
        4.3.4 兼顾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利益
    4.4 移民长期补偿机制的基本追求:全面协调可持续
        4.4.1 追求移民可持续发展
        4.4.2 追求工程建设可持续发展
        4.4.3 追求库区安置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第5章 基于科学发展观的水利水电工程移民长期补偿机制完善与优化
    5.1 移民长期补偿机制完善与优化的基本原则
        5.1.1 移民长期补偿机制实践中的矛盾与“短板”
        5.1.2 完善与优化移民长期补偿机制必须坚持的原则
    5.2 完善移民长期补偿机制的四个维度
        5.2.1 完善移民长期补偿的法律法规机制
        5.2.2 完善移民长期补偿的保障机制
        5.2.3 完善移民长期补偿的协调机制
        5.2.4 完善移民长期补偿的方案编制机制
    5.3 优化移民长期补偿机制方案的六大路径
        5.3.1 优化方案编制的内容结构
        5.3.2 优化移民长期补偿的决策机制和执行机制
        5.3.3 建立并优化互联网+移民长期补偿机制
        5.3.4 优化移民长期补偿方案的实践运作机制
        5.3.5 优化移民长期补偿资金链常态化管理机制
        5.3.6 优化移民长期补偿的监管机制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目录

(5)红水河梯级电站水库鱼类资源初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我国河流型水库鱼类资源研究现状
        1.1.1 主要研究内容
        1.1.2 主要研究方法
        1.1.3 我国河流型水库鱼类资源的变化趋势
    1.2 红水河概况
        1.2.1 地理位置
        1.2.2 河系特征
        1.2.3 梯级电站建设
    1.3 红水河鱼类资源研究概况
    1.4 水库鱼类资源面临的问题
        1.4.1 江河水利工程对水库鱼类资源的影响
        1.4.2 渔业生产对鱼类资源的影响
    1.5 本调查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调查研究方法
    2.1 调查范围
    2.2 调查项目
    2.3 鱼类资源调查
        2.3.1 鱼类样本采获方法
        2.3.2 样本测定及年龄鉴定
    2.4 渔业生产调查
    2.5 理化因子调查
        2.5.1 采样点设置
        2.5.2 水样采集及保存
        2.5.3 测定项目及检测方法
    2.6 数据处理
        2.6.1 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
        2.6.2 Jaccard相似性系数公式
        2.6.3 相对重要性指数(IRI)
        2.6.4 鱼类生物完整性指数(F-IBI)
        2.6.5 体长(L)与体重(W)关系式
        2.6.6 成熟系数公式
        2.6.7 丰满度公式
        2.6.8 繁殖力公式
        2.6.9 水质单因子指数评价方法
        2.6.10 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
        2.6.11 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
第三章 红水河鱼类资源现状
    3.1 红水河鱼类物种组成
    3.2 红水河鱼类区系分析
    3.3 各库区渔获物组成及优势种
        3.3.1 天生桥库区
        3.3.2 平班库区
        3.3.3 龙滩库区
        3.3.4 岩滩库区
        3.3.5 大化库区
        3.3.6 乐滩库区
        3.3.7 桥巩库区
    3.4 各库区采获鱼类样本的物种多样性
        3.4.1 各库区鱼类物种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
        3.4.2 各库区采获鱼类群落的相似性
    3.5 鱼类生物完整性指数(F-IBI)
    3.6 鱼类多样性特征分析
    3.7 外来物种对红水河鱼类资源状况的影响
    3.8 渔业生产
第四章 红水河主要经济鱼类及生物学
    4.1 主要经济鱼类种类及生态特点
    4.2 几种主要经济鱼类种群现状
        4.2.1 鲫鱼
        4.2.2 南方拟餐
        4.2.3 餐
        4.2.4 尼罗罗非鱼
        4.2.5 大口鲇
        4.2.6 黄颡鱼
第五章 理化因子
    5.1 物理指标
    5.2 化学指标
    5.3 各库区水质状况评价
第六章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研究生阶段发表的论文及其参加的课题

(6)龙滩水电站库区紫茎泽兰入侵生境因子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生物入侵研究进展
        1.1.1 外来种、入侵种和生物入侵的概念
        1.1.2 生物入侵的特性
        1.1.3 生物入侵的过程
        1.1.4 生物入侵的机制和假说
        1.1.5 生态系统对生物入侵的抵抗性
        1.1.6 生物入侵的危害
        1.1.7 生物入侵的预测与控制
    1.2 紫茎泽兰研究进展
        1.2.1 紫茎泽兰的形态学特征
        1.2.2 紫茎泽兰的繁殖特征
        1.2.3 紫茎泽兰的生态适应性
        1.2.4 紫茎泽兰的入侵生境
        1.2.5 紫茎泽兰的分布
        1.2.6 紫茎泽兰的危害
        1.2.7 紫茎泽兰的综合治理
        1.2.8 紫茎泽兰的开发利用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目标和路线
        1.4.1 研究目标
        1.4.2 技术路线
2.
    2.3 土壤地质
    2.4 气候特点
    2.5 植物区系
    2.6 植被现状
3. 调查方法
    3.1 调查时段
    3.2 取样方法
    3.3 数据处理
        3.3.1 主成分分析的基本原理
        3.3.2 主成分分析的计算步骤
4. 结果与分析
    4.1 结果
    4.2 分析
5. 结论
6. 可能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6.1 可能存在的问题
    6.2 展望
        6.2.1 研究方面
        6.2.2 保护方面
参考文献
附录1 龙滩水电站库区紫茎泽兰入侵地生境因子记录表
附录2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及参与的课题研究
致谢

(7)石塘水阳西湾至罗湖水电梯级开发水环境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水电站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1.2.1 水电站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1.2.2 水电站建设对社会环境的影响
    1.3 梯级水电站水环境研究现状与进展
        1.3.1 国外梯级水电站水环境研究现状与进展
        1.3.2 国内梯级水电站水环境研究现状与进展
    1.4 梯级水电站水环境模型研究进展
        1.4.1 水库水质模型研究进展
        1.4.2 水库水温模型研究进展
    1.5 本研究的来源、内容及意义
        1.5.1 研究来源
        1.5.2 研究内容
        1.5.3 本研究意义
    1.6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1.6.1 研究思路及方法
        1.6.2 技术路线
第2章 石塘水阳西湾至罗湖河段区域环境现状
    2.1 规划及工程概况
        2.1.1 石塘水阳西湾至罗湖河段水电开发规划
        2.1.2 梯级水电站简介
    2.2 规划河段流域环境概况
        2.2.1 地形地貌
        2.2.2 气象
        2.2.3 降雨
        2.2.4 水文地质
        2.2.5 植被
        2.2.6 农业及用水灌溉
        2.2.7 水生生物
        2.2.8 水资源利用现状
        2.2.9 区域水电站开发概况
    2.3 区域水环境现状
        2.3.1 水文、泥沙及水温
        2.3.2 污染源调查
        2.3.3 地表水环境现状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梯级水电站建设对水环境影响预测
    3.1 水文情势变化
        3.1.1 库区河段水文情势的变化
        3.1.2 梯级电站对下游水文情势变化
        3.1.3 梯级水电站对水量的影响
    3.2 泥沙淤积的影响
        3.2.1 泥沙调度方式和泥沙淤积影响
        3.2.2 梯级水库运行对下游河床影响
    3.3 对水温的影响
        3.3.1 水库水温结构判断
        3.3.2 梯级水电站河段水温沿程变化
    3.4 对水质的影响
        3.4.1 梯级水电站库区水质预测
        3.4.2 水库总磷和总氮预测及富营养化发生的可能性分析
        3.4.3 梯级水电站下游河道各水文频率年BOD、氨氮浓度预测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梯级开发减(脱)水河段影响及生态基流确定
    4.1 梯级水电开发减(脱)水河段影响分析
    4.2 减水河段生态基流计算
        4.2.1 生态基流计算方法确定
        4.2.2 适用标准
        4.2.3 数据资料
        4.2.4 计算结果
        4.2.5 结果分析
    4.3 生态基流保证措施
第5章 洪水调度及水环境保护措施
    5.1 石塘水流域的洪水调度
        5.1.1 洪灾
        5.1.2 石塘水洪水调度
    5.2 水环境保护措施
        5.2.1 减小低温水对灌溉影响对策
        5.2.2 水库富营养化防治措施
第6章 结论与研究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8)水电项目开发利益共享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概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问题的分析与界定
        1.2.1 研究的主体是水电项目
        1.2.2 以西南大型水电项目为研究对象
        1.2.3 研究时段覆盖水电项目全寿命周期
        1.2.4 外部性及环境利益的前置条件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论文研究的技术路线和方法
    1.4 论文结构安排
第2章 水电开发利益共享研究综述与分析
    2.1 水电开发主要问题研究
        2.1.1 水电开发的争论
        2.1.2 水电移民问题
        2.1.3 水电生态环保问题
        2.1.4 水电建设程序问题
        2.1.5 水电开发与地方发展结合问题
        2.1.6 水电开发问题集中体现在利益上
        2.1.7 本节综合分析
    2.2 水电利益共享的国外研究成果
        2.2.1 水电利益共享的理论基础
        2.2.2 水电利益共享的经济租研究
        2.2.3 水电移民共享利益研究
        2.2.4 水电利益共享方法研究
        2.2.5 本节综合分析
    2.3 国内水电移民利益共享研究
        2.3.1 移民共享利益的研究
        2.3.2 移民共享水电利益的理论视角
        2.3.3 移民共享水电利益的方法研究
        2.3.4 本节综合分析
    2.4 本章小结与研究方向
        2.4.1 已有研究小结
        2.4.2 研究方向.
第3章 水电项目利益相关者及其要素分析
    3.1 利益相关者理论及其分析框架
        3.1.1 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发展过程
        3.1.2 利益相关者的界定和识别
        3.1.3 利益相关者间的利益共享
    3.2 水电项目利益相关者研究
        3.2.1 水电项目利益相关者的参与
        3.2.2 水电项目利益相关者界定
        3.2.3 主要利益相关者的特性和要素
    3.3 水电项目农地资源的价值分析
        3.3.1 水电开发项目的用地特性
        3.3.2 农地资源的价值组成
        3.3.3 农地价值的年产值法
        3.3.4 农地的综合功能价值
        3.3.5 耕地的发展权价值
    3.4 水电资源的经济地租
        3.4.1 水电资源经济地租的分析与测算
        3.4.2 水电资源的绝对地租
        3.4.3 水电资源的级差地租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水电项目利益共享理论模型构建.
    4.1 资源开发利益共享的和谐理论研究
        4.1.1 资源开发的和谐理论基础
        4.1.2 资源和谐开发以利益共享为基础
        4.1.3 资源协调与和谐开发的相关研究
    4.2 水电项目的利益共享理论模型
        4.2.1 水电和谐开发的利益共享模型
        4.2.2 利益共享模型的基本分析
    4.3 农村移民年纯收入水平分析
        4.3.1 移民生活水平用年收入指标来衡量
        4.3.2 水电农村移民安置方式创新研究
        4.3.3 农村移民安置方案设计
        4.3.4 移民年收入水平预测模型及分析
    4.4 水电资源经济地租的应用分析
        4.4.1 水电电量接纳市场分析
        4.4.2 水电电价与经济地租分析
        4.4.3 征收水电资源有偿使用费
    4.5 小结
第5章 溪洛渡水电站利益共享方案研究.
    5.1 溪洛渡项目基本情况
        5.1.1 项目基本情况
        5.1.2 土地综合功能价值计算
    5.2 不同移民安置方案的电价和移民年收入测算
        5.2.1 方案1:基准方案,即“传统农业生产安置”方案
        5.2.2 方案2:“耕园地逐年长效补偿安置”方案
        5.2.3 方案3:“耕园地逐年长效+剩余土地入股电站”安置方案
        5.2.4 方案4:农地综合功能价值方案
        5.2.5 方案5:“耕园地逐年补偿+部分土地入股+社会保险”的长效安置方案
        5.2.6 移民安置方案的投资与财务指标比较
        5.2.7 各移民安置方案的移民年收入水平分析
    5.3 水电资源经济地租的测算
        5.3.1 计算的基础条件
        5.3.2 经济地租的计算与分配
        5.3.3 川滇两省征收水电资源经济地租分析
        5.3.4 经济地租计算成果的综合分析
    5.4 敏感性分析
        5.4.1 移民投资的敏感性分析
        5.4.2 耕园地补偿投资的敏感性分析
        5.4.3 上网电量的敏感性分析
        5.4.4 敏感性分析总结
    5.5 本章小结与政策建议
        5.5.1 关于移民安置方式
        5.5.2 关于水电资源经济地租
第6章 结论、创新点与建议
    6.1 研究成果和结论
    6.2 创新点
    6.3 政策建议
    6.4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溪洛渡农村移民年收入预测模型计算成果
附录B 溪洛渡水电站淹没土地综合功能价值计算
附录C 溪洛渡水电站移民安置方案计算基础数据与成果
附录D 溪洛渡水电站电量消纳目标市场电价计算
附录E 溪洛渡水电站移民安置方案5 计算成果附表
附录F 溪洛渡水电站水电资源经济地租测算
附录G 溪洛渡水电站各指标敏感性分析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9)红水河煤炭滚装翻坝运输方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
第2章 红水河煤炭运输组织方式现状
    2.1 红水河通航条件及规划
        2.1.1 主要水利枢纽
        2.1.2 跨河建筑物
    2.2 港口现状及规划
    2.3 煤炭运输组织方式
        2.3.1 煤炭运输组织方式和经济性比较
        2.3.2 铁路公路运输存在的主要问题
    2.4 煤炭水路运输组织方式
第3章 煤炭滚装运输量预测
    3.1 滚装运量来源
    3.2 差分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预测
    3.3 多元回归分析预测
    3.4 径向基神经网络预测
    3.5 组合预测
第4章 煤炭滚装翻坝运输方案研究
    4.1 龙滩水电站运行方式及库区通航条件
    4.2 百层—岩架—天峨—柳州线路分析
        4.2.1 线路选择的原则
        4.2.2 运输线路分析
    4.3 运输方式的确定
    4.4 船型车型的选择
    4.5 经济效益测算
        4.5.1 测算线路选择
        4.5.2 营运组织方案
        4.5.3 参数及评价指标
        4.5.4 论证结果
第5章 龙滩煤炭滚装翻坝运输方案评价比选
    5.1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5.2 评价方案及评价指标体系
    5.3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5.3.1 结构方程模型的理论
        5.3.2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和评价
第6章 项目实施的对策及建议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的课题

(10)“3S”技术支持下的水电开发环境影响回顾评价 ——以雅砻江二滩水电站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中国水电开发现状及存在问题
        1.1.2 水电开发环境影响及其评价
        1.1.3 研究的重要意义
    1.2 “3S”技术在水电开发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进展
        1.2.1 环境影响预测评价中的应用进展
        1.2.2 环境影响回顾评价中的应用进展
    1.3 论文研究原型选取及工作基础
        1.3.1 研究原型概况及研究区范围划定
        1.3.2 论文研究工作基础
    1.4 论文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5 论文主要创新性成果
第2章 研究区数据预处理
    2.1 研究数据源
    2.2 基础地理数据处理
        2.2.1 基础地理框架参数确定
        2.2.2 地形图分幅校正与坐标配准
        2.2.3 地形图镶嵌
    2.3 遥感影像处理
        2.3.1 辐射校正
        2.3.2 几何精校正和坐标配准
    2.4 高精度格网DEM (数字高程模型)构建
第3章 二滩水电站库区实地调查与评价
    3.1 地质环境调查与评价
        3.1.1 泄洪雾化
        3.1.2 施工迹地恢复
        3.1.3 水质污染问题
        3.1.4 水库淤积问题
        3.1.5 地质灾害问题
        3.1.6 地质环境考查后的建议
    3.2 库区移民调查与评价
        3.2.1 二滩库区(攀枝花市)移民概况
        3.2.2 二滩库区(攀枝花市)移民现状
        3.2.3 二滩库区移民工作建议
第4章 二滩水电站对局地气候的影响评价
    4.1 水利水电工程局地气候影响评价概述
    4.2 研究内容确定与实验区选取
    4.3 工程建成前后局地气候变化趋势分析
        4.3.1 线性倾向估计模型
        4.3.2 降水量趋势分析
        4.3.3 相对湿度变化趋势分析
        4.3.4 气温变化趋势分析
    4.4 工程建成前后局地气候评价指标的突变检测
        4.4.1 突变检测模型—Mann-Kendall检验
        4.4.2 降水量突变分析
        4.4.3 相对湿度突变分析
        4.4.4 气温突变分析
    4.5 工程建成前后局地气候影响的定量评价
        4.5.1 定量评价方法
        4.5.2 工程对降雨量影响的定量分析
        4.5.3 工程对气温影响的定量分析
        4.5.4 工程对相对湿度影响的定量分析
    4.6 二滩水电站对局地气候影响评价的主要结论
第5章 工程建成前后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5.1 基于遥感影像的多时相土地利用专题信息提取
        5.1.1 土地利用分类体系制定及遥感解译标志建立
        5.1.2 计算机自动分类及精度评价
        5.1.3 分类后处理及数据质量控制
        5.1.4 基于GIS制作不同时期土地利用类型图
    5.2 基于景观生态学理论的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分析
        5.2.1 景观格局指数选取及计算
        5.2.2 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分析
第6章 工程建成前后水土流失动态分析
    6.1 水土流失测算模型的选取
    6.2 水土流失评价因子信息提取
        6.2.1 土壤可侵蚀性因子K计算
        6.2.2 基于GIS空间插值的降雨因子R计算
        6.2.3 基于DEM的地性因子LS计算
        6.2.4 植被覆盖因子C和水土保持因子P确定
    6.3 水土流失量估算与动态特征分析
        6.3.1 水土流失量估算、强度分级与制图
        6.3.2 水土流失动态特征分析
第7章 工程建成前后环境质量变化综合评价
    7.1 基于GIS的图形叠置法的基本原理和实施步骤
    7.2 评价因子获取与分级量化
        7.2.1 水土流失强度
        7.2.2 植被指数
        7.2.3 土壤亮度指数
        7.2.4 湿度指数
        7.2.5 热度指数
    7.3 评价因子权重确定
    7.4 环境质量动态变化分析
        7.4.1 环境质量评价分级
        7.4.2 环境质量动态特征分析
第8章 水电开发环境影响的对策研究
    8.1 加强库区地质灾害监测与预报
    8.2 加强库区移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
    8.3 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库区二次移民
    8.4 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
    8.5 积极发展生态旅游,增加库区移民收入
结论与讨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作者简介

四、龙滩水电站库区有机污染预测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南北方水源水库水质及藻类演变差异性研究[D]. 黄诚.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1
  • [2]A公司危险品物流外包优化研究[D]. 刘禹璐. 广西大学, 2019(06)
  • [3]石佛寺人工湿地水质评价及水环境容量研究[D]. 徐悦. 沈阳农业大学, 2018(04)
  • [4]科学发展观视域下的水利水电工程移民长期补偿机制研究 ——基于GZ省实践[D]. 罗用能. 武汉理工大学, 2016(02)
  • [5]红水河梯级电站水库鱼类资源初步分析[D]. 陈柏娟. 广西大学, 2015(05)
  • [6]龙滩水电站库区紫茎泽兰入侵生境因子分析[D]. 喻媖. 华中师范大学, 2012(10)
  • [7]石塘水阳西湾至罗湖水电梯级开发水环境影响研究[D]. 刘莹莹. 南昌大学, 2011(07)
  • [8]水电项目开发利益共享模型研究[D]. 樊启祥. 清华大学, 2010(05)
  • [9]红水河煤炭滚装翻坝运输方式研究[D]. 刘瑶. 武汉理工大学, 2010(02)
  • [10]“3S”技术支持下的水电开发环境影响回顾评价 ——以雅砻江二滩水电站为例[D]. 吴柏清. 成都理工大学, 2010(01)

标签:;  ;  ;  ;  ;  

龙滩水电站库区有机污染预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