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入境木质包装松材线虫检疫创新技术研究

出入境木质包装松材线虫检疫创新技术研究

一、出入境木包装松材线虫检疫创新技术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王倩倩[1](2019)在《铃兰短体线虫与伞滑刃线虫一新种的形态和分子鉴定》文中研究指明短体线虫(Pratylenchus spp.)又称根腐线虫,可引起根系表皮破损和内部组织的腐烂,短体线虫非中国种被列为我国检疫性有害生物。伞滑刃线虫属(Bursaphelenchus spp.)中的松材线虫(B.xylophilus)、椰子红环腐线虫(B.cocophilus)是我国重要的检疫性有害生物,特别是松材线虫已造成我国林业毁灭性的损失。因此,加强口岸对进境植物材料的线虫检疫和鉴定,对保证我国生态环境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云南口岸从进境的荷兰铃兰苗根际土壤中分离到一种短体线虫群体,宁波口岸从加纳进境的紫檀原木中分离到一种未知伞滑刃线虫群体,本文对截获的这两个线虫群体进行了形态特征鉴定及分子特征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通过形态特征观察、形态特征测计值比较,将荷兰群体鉴定为铃兰短体线虫(P.convallariae),主要形态特征为:唇区略缢缩,唇环3个;口针粗壮,长15~17μm,基部球呈郁金香球状;受精囊近球形至矩形,内部充满精子;后阴子宫囊长20.0~29.0μm;尾端略平截、粗糙,或常有不规则环纹。基于rDNA28S D2-D3区序列构建的贝叶斯(MrBayes)系统进化树揭示该荷兰群体与铃兰短体线虫美国群体、比利时群体和法国群体聚类形成一个独立分支,序列相似性达98.0%~100%。通过形态特征观察、形态特征测计值比较,将加纳群体鉴定为紫檀伞滑刃线虫新种(B.pterocarpi n.sp.),主要形态特征为:雌虫体长630~946 μm,侧线4条;口针长12.6~14.6μm,基部球略膨大;排泄孔位于神经环之后;生殖管前伸,受精囊内部充满精子,阴门盖发育良好;尾圆锥形,较直,尾末端具尾尖突,长1.9~4.8μm;自然寄主和真菌培养群体中均未发现有雄虫。基于rDNA 18S、ITS和28S D2-D3区序列构建的合一系统进化树揭示该新种与松材线虫组(xylophilus-group)和非洲伞滑刃线虫组(africanus-group)的成员聚类在同一分支上,处于分支的基部并独立于这两个组。本文对铃兰短体线虫(P.convallariae)和紫檀伞滑刃线虫新种(B.pterocarpi n.sp.)进行了详细的形态特征描述和分子特征分析,不仅为我国植物线虫的检疫鉴定提供了参考依据,同时对防止检疫性线虫传入和保障我国农林业的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

方亦午[2](2017)在《滑刃线虫科的种类鉴定及系统进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滑刃科线虫Aphelenchoididae Skarbilovich,1947是一类具有高度生态多样性和形态多样性的类群,其中的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和贝西滑刃线虫Aphelenchoides besseyi可引起重要的植物病害,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但对滑刃线虫科其他成员的研究较少。本文对不同生境中分离出的滑刃线虫科3属10个种群进行了鉴定和描述,并结合头区形态和贝叶斯法构建的合一系统进化树对滑刃线虫科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旨在丰富滑刃线虫科的分类学信息,揭示该科成员的系统进化关系。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星状滑刃线虫新种的鉴定从日本进境松木包装中分离到滑刃线虫属Aphelenchoides一群体,根据雌虫和雄虫的尾尖突呈星状特征,将该群体命名为星状滑刃线虫新种A.stellatus n.sp.,主要形态鉴别特征为:雌虫、雄虫体长分别为547-699 μm和485-533 μm;体壁环纹细,侧区具4条侧线;口针长9-11μm且有明显的基部膨大;排泄孔位于神经环后侧;交合刺呈光滑弯曲的玫瑰刺状,基顶和喙突轻度突出且呈圆形,外缘长19-21μm;雄虫尾部有6个(2+2+2)尾乳突;雌虫受精囊呈轴向长方形,且包含多排的圆形精子;雌虫、雄虫的尾尖突均有3-4个钉状突起,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下呈现星状。该新种归属于Shahina(1996)的滑刃线虫属第3组。基于rDNA的ITS全长和28S D2-D3区的系统进化分析亦证实该新种的地位。2.圆尾滑刃线虫新种的鉴定从韩国进境松木包装中分离到滑刃线虫属Aphelenchoides一群体,根据雌虫和雄虫的尾端呈圆形特征,将其命名为圆尾滑刃线虫新种A.rotundicaudatus n.sp.。主要形态特征为:雌虫和雄虫体长分别为371-493 μm和364-509 μm;体壁环纹细,侧区有4条侧线;口针长8-9 μm,有明显的基部膨大;排泄孔位于中食道球前一个体宽长处;交合刺小,弦长10-13 μm,基顶和喙突轻度突出,呈圆形;雄虫尾部有6个(2+2+2)尾乳突;雌虫和雄虫尾形均呈圆柱形,特别是雌虫的尾端宽圆,但尾末端的角质层有加厚,或有一个长约1 μm的钝突。该新种归属于滑刃线虫属第1组。基于rDNA 18S、ITS和28S D2-D3序列的系统进化分析证实该种为一新种。3.拟短食道希尔滑刃线虫新种的鉴定和树液希尔滑刃线虫的重新描述从意大利进境松木包装材料中分离到希尔滑刃线虫属Sheraphelenchus一群体,根据其形态特征与短食道希尔滑刃线虫&brevinsguloi相似,将该群体命名为拟短食道希尔滑刃线虫新种S.parabrevigulonis n.sp.,主要鉴别特征为:口针长11 μm;侧区有3条侧线;排泄孔位于神经环后侧;阴门异常靠后,V值=93.1;交合刺有长基顶和三角形的翼膜状喙突。从韩国进境洋葱球茎中分离到Sheraphelenchus另一群体,将其鉴定为树液希尔滑刃线虫S.sucus,主要鉴别特征为:口针长13 μμm;排泄孔位于中食道球等水平或略靠后;阴门靠后,V值=80.9。基于rDNA 18S、ITS和28S D2-D3区序列的系统进化分析证实了拟短食道希尔滑刃线虫的新种地位和树液希尔滑刃线虫的鉴定正确。4.舟山假滑刃线虫新种的鉴定从浙江舟山长岗山黑松死树上分离到假滑刃属线虫Pseudaphelenchus一群体,根据发现地将其命名为舟山假滑刃线虫新种P.zhoushanensis n.sp.,主要鉴别特征为:体形中等,体壁环纹细;侧区有3条侧线;口针长9.0-10.7μm,口针基部球小但明显;排泄孔位于中食道球瓣门等水平处或至略靠中食道球前缘处;交合伞包裹雄虫尾,但不明显;雄虫尾部圆锥形,有单个尾尖突;交合刺基顶和喙突明显,喙突强烈弯曲,形成一个尖端;雌虫尾圆锥形,有环纹,在近末端处向腹面强烈弯曲,尾端钝尖,或有一个精细的尾尖突。基于rDNA 18S和28S D2-D3序列构建的系统进化分析证实舟山假滑刃线虫的新种地位。通过比较舟山假滑刃线虫和贾氏球滑刃线虫Tylaphelenchus jiaae的系统进化关系、形态学以及生物学特性等,揭示T.jiaae应为假滑刃线虫属Pseudaphelenchus 成员。5.滑刃线虫属Aphelenchoides五个未知种的描述从中国和其他国家地区的木样和土样中分离到6个滑刃线虫属Aphelenchoides群体,根据形态学特征初步鉴定为5个不同种,分别是Aphelenchoides sp.12Asp、Aphelenchoides sp.14Asp、Aphelenchoides sp.18Asp、Aphelenchoides sp.AspX和Aphelenchoi des sp.Asp25。这5个未知种雌虫尾端均有单个尾尖突,属滑刃线虫属第2组成员,但是该组成员的鉴定存在较大的难度。首次发现Aphelenchoides sp.18Asp的交合剌末端有分叉这一特征。基于rDNA 18S和28S D2-D3序列构建发育树分析了这5个未知种的系统进化关系,丰富了该属的分类学信息。6.滑刃科线虫头区形态特征及其系统进化关系对滑刃线虫属6个群体的头区形态结构进行了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经过与滑刃线虫科11属78个种的头区特征进行比较分析,根据口孔、内唇感受器、外唇感受器、头感器、侧器开口以及头区的环纹特征对滑刃科线虫的头区进行归类,获得40种头区类型。基于滑刃科线虫群体的rDNA 18S和28S D2-D3共计404个序列构建了合一系统进化树,该进化树揭示出滑刃线虫科各属成员分别聚类在5个主要的进化支中。头区类型可以有效区分贝西滑刃线虫Aphelenchoides besseyi和福建滑刃线虫A.fujianensis,然而头区类型与系统进化之间并不完全关联,关于滑刃科线虫头区形态结构特征与系统进化的关系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胡柯[3](2017)在《ISPM NO.15实施后中国入境木质包装检疫监管措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国际间贸易往来日益频繁,木质包装因其特有的优点在贸易中使用量越来越大,而后世界各国也开始认识到木质包装具有很高的检疫风险。随着疫情的加剧,各国均根据国情和检疫疫情对木质包装实施严格的检疫措施。针对这一国际性问题,2002年国际植物保护公约组织(IPPC)发布了统一的木质包装检疫监管国际标准,即15号标准(ISPMNO.15)。此后,各国逐步采纳了该标准并对本国木质包装检疫监管措施进行了改革,我国于2006年开始实施该国际标准。本文对比了我国及世界其他各主要贸易国在15号标准实施前后针对入境货物木质包装采取的检疫监管措施,并结合世界其他国家实施15号标准的情况,对2003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我国入境口岸截获货物的木质包装携带有害生物疫情进行了研究。在对总体疫情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入境货物木质包装疫情的来源国、携带的有害生物种类两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研究结果表明,虽然我国实施木质包装国际标准之后各口岸截获的活体检疫性有害生物种次显着减少,但是近年来入境货物木质包装携带有害生物疫情仍然十分严峻。我国入境木质包装疫情呈现如下特点:我国入境货物木质包装疫情地域特征较明显,且美国、中国台湾、中国香港、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地区的疫情最为严峻;截获有害生物呈现复杂性、多元性,重点疫情集中在松材线虫等少数检疫性有害生物。根据对上述疫情的分析,发现当前我国对于入境口岸木质包装的检疫监管措施仍存在一些不足。本文在分析了入境木质包装携带有害生物疫情的基础上,对木质包装国际标准发布前、后,我国及世界其他主要贸易国家对入境木质包装的检疫监管情况进行了总结,并据此以检疫监管队伍建设、检疫管理措施、检疫部门合作、企业诚信管理、有害生物风险分析这五个角度为切入点,对我国现行的入境货物木质包装检疫监管措施提出了五条针对性的改进建议,以期通过加强对入境货物木质包装的监管举措,提高检疫效率,确保在实现我国入境口岸货物快速通关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防止外来有害生物随着贸易中使用的木质包装进入我国境内,从而切实保护我国的国门生物安全。

王丹青[4](2017)在《熏蒸处理对木材理化性能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木质包装材料出入境会携带大量害虫,为防止各种生物害虫随木材传播,需对木材进行检疫处理,本研究以大叶杨和落叶松木材为例,探讨熏蒸处理对进出口木材颜色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用氧硫化碳(Carbonyl sulfide,COS)、漠甲烷(Methylbromide,MB)和硫酰氟(Sulfuric fluoride,SF)分别在3个不同浓度条件下对大叶杨和落叶松木材进行熏蒸处理,用色差分析、力学性能测试、场发射扫描电镜(SEM)、能谱分析(EDS)和红外光谱分析(FTIR)等对熏蒸前后木材的物理力学性能和官能团变化进行表征。结合以上研究,得到结果如下:1)使用三种熏蒸剂处理后,大叶杨和落叶松木材的颜色均发生明显变化,相较于MB和SF,COS熏蒸处理对试样的明度(L*)、红绿轴色度指数(a*)的影响最小,对木材力学性能影响最大,在COS熏蒸浓度为124.2 g/m3时,大叶杨木材的顺纹抗压强度下降幅度达11.51%,静曲强度和弹性模量分别下降8.62%、8.26%,而落叶松木材的顺纹抗压强度、静曲强度和弹性模量分别下降达13.09%、9.38%、8.66%,经MB、SF熏蒸处理后,大叶杨和落叶松木材试样的顺纹抗压强度、静曲强度、弹性模量均无明显变化;2)熏蒸后的大叶杨和落叶松木材表面微观结构均未发生明显变化,但COS熏蒸处理后两种木材表面的S元素和SF熏蒸处理后两种木材表面的F元素浓度均有所增加;在木材燃烧后的烟雾分析中,可以明显发现COS熏蒸处理后木材燃烧时释放的SO2气体浓度明显增加。3)MB、SF处理后大叶杨木材样品的红外光谱图中,1 734cm-1处吸收峰明显加强,C=O键明显增多,说明多聚糖类降解;COS处理后,1045 cm-1处吸收峰减弱,C-O键减少,可能是纤维素降解导致的,1598cm-1、1510cm-1处吸收峰强度均降低,说明芳香环骨架上的C=O键、C=C键有流失,说明木质素结构发生变化。在落叶松红外光谱图中,经MB、SF熏蒸处理后,C=O键和C-H键明显增多;COS熏蒸处理后,半纤维素上的C=O键伸缩振动减弱,芳香环骨架上的C=O键的伸缩振动加强,木质素相对含量增加。

王德朋[5](2016)在《氧硫化碳及其混剂熏杀松材线虫效果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是我国一种重要的检疫性外来入侵物种,危害多种松属树种,给我国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进境时经常随着木质包装材料或原木被截获;关于进境木材或木质包装的检疫熏蒸处理中,溴甲烷是被研究和应用最多的一种,但是近年来,由于已证明溴甲烷对臭氧层有严重的破坏作用,国际上正在寻找溴甲烷的替代品,而氧硫化碳(COS)作为一种潜在的溴甲烷替代熏蒸剂,其应用效果已日益引起检疫系统的关注。本文以COS和松材线虫为研究对象,首先探讨了氧硫化碳(COS)熏蒸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松木块携带的松材线虫时,温度、浓度和时间因子对其杀灭效果的影响。其次,配置了氧硫化碳和硫酰氟(S02F2)的混剂,分析了不同体积比的混剂对松材线虫的熏杀效果,主要结果如下:(1)进行了不同温度、时间和浓度条件下,COS对马尾松松木块中松材线虫的毒力测定。氧硫化碳熏杀效果随熏蒸温度的增加、熏蒸时间的延长和熏蒸浓度的增加而提高。(2)针对松木块中携带的松材线虫进行了熏蒸验证试验。在25℃,投药剂量为156.33g/m3,熏蒸时间为48h的条件下,保证熏蒸散气前的CT值为3773.79g.h/m3时,松材线虫全部死亡。(3)比较了不同温度条件下马尾松松木块对COS的吸附性。松木块对氧硫化碳的吸附能力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松木块对氧硫化碳的吸附性很强,50C、15℃和25℃条件下,48h浓度值都在投药剂量的35%以下。(4)在温度25℃、时间48h的熏蒸条件下进了混剂试验。添加10%、30%、50%体积比的硫酰氟对氧硫化碳的熏杀效果增效明显,其中添加50%体积比的硫酰氟后,只需加入89.67g/m3的氧硫化碳的混剂,即可在同等条件下,杀灭全部松材线虫。

王丹青,何静,张求慧[6](2016)在《我国木材熏蒸处理技术研究进展及展望》文中研究表明木材熏蒸是行之有效的生物害虫处理方法,可以延长木材使用寿命,也是保证我国植物生态系统免于因进口木材携带病菌而造成的侵害的重要措施。另外,提高木材熏蒸技术水平还是构建我国木质包装企业应对国外绿色贸易堡垒的重要途径。对木材熏蒸技术在我国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指出了在我国进一步加强木材熏蒸技术研究的重要性。重点介绍了新型木材熏蒸剂和熏蒸处理工艺,展望了未来木材熏蒸技术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认为今后应在新型熏蒸剂的研发及应用、熏蒸处理工艺过程绿色化和熏蒸效果综合评价方法等方面进行更深入研究。

夏青,毛焕东,杨英伦,顾甬海[7](2015)在《“申报前检疫”探索创新型检疫工作模式》文中研究说明通过制度创新,对入境货物检疫工作实施流程再造,形成"先检疫、再申报,合格直接放行"的"申报前检疫"新模式,实现了检疫工作全覆盖,并有效提升检疫处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大幅提高口岸疫情截获量,缩短物流时间,降低物流成本,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李娜,陈鹏云,庞钧予[8](2015)在《口岸进出境木质包装中松材线虫的检疫及对策》文中提出松材线虫病是松树上一种毁灭性病害。近年来由于各森林病虫害随木质包装在国际间传播的速度和频率的加快和增高,进出境货物木质包装的检疫也越来越受到世界很多国家的重视。本文就针对木质包装的松材线虫的检疫诊断进行初步分析,并探讨口岸相应的把关对策。

李鸿,顾建锋,李红梅,赵立荣,何洁[9](2015)在《台湾地区输入木质包装材料中吉拉尼伞滑刃线虫的鉴定》文中认为[目的]从广东口岸输入的台湾地区木质包装材料中截获到一种伞滑刃属(Bursaphelenchus)线虫,本文对其进行了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鉴定,旨在为我国口岸植物检疫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形态特征描述、形态测计值比较,核糖体DNA(rDNA)的ITS-RFLP酶切图谱分析,以及基于r DNA 18S区、28S D2/D3区以及ITS区构建系统发育树的方法对截获线虫群体进行鉴定。[结果]确定该截获群体为松材线虫组(xylophilus group)成员之一——吉拉尼伞滑刃线虫(B.gillanii),其主要形态鉴别特征是:唇区缢缩明显,口针长约13μm,口针基部球小;侧线4条;雌虫阴门盖显着,长约1215μm;雌虫尾锥形,腹面较背面更显着弯曲,如鸟喙状,尾尖突与尾几乎连续,长57μm;雄虫交合刺弓形,中弧线长2632μm;交合刺基顶小而圆,喙突长而尖,远端有盘状突;尾乳突7个,交合伞呈铲状。ITS-RFLP酶切图谱分析揭示该截获群体与吉拉尼伞滑刃线虫原始描述群体一致,系统发育分析揭示其与松材线虫(B.xylophilus)和拟松材线虫(B.mucronatus)的亲缘关系最近。[结论]松材线虫不仅是中国特别关注的重要植物检疫性线虫,也是国际多数国家或地区关注的检疫性有害生物,作为其形态学和系统进化相似种的吉拉尼伞滑刃线虫,应引起相关检疫部门的重视。该线虫属全国口岸首次截获。

吴晶,蔡正清,许忠祥,韩鸣花,王建斌,李玉秀,宋杰[10](2015)在《热处理松材线虫在实际生存环境中的致死温度》文中提出研究松材线虫在其生存环境中的致死温度,为热处理企业的实际生产提供有效的指导。在恒温恒湿箱内放置1台检疫热处理模拟试验测控仪,风速恒定为2.5 m/s,湿度设置为40%、60%,温度设置为46、48、50、52、54、56、58、60、62、64、66℃11个梯度,选用粗细0.1 cm的病木进行试验热处理,处理时间设定为31 min。为验证线虫在实际生存环境与其他环境中的致死温度的不同,增加水浴热处理线虫液试验,验证线虫在非生存环境下热处理的致死温度。湿度40%、病木木心温度达到62℃时,持续加热31 min,线虫死亡率达100%;湿度60%、病木木心温度达到60℃左右时,持续加热31 min,线虫死亡率达100%;水浴热处理线虫液,在水温达43℃,持续加热31 min后,线虫全部死亡。结果表明,在其他环境参数相同时,40%湿度下致死温度高于60%湿度。在相同湿度热处理条件下,线虫的致死率与处理温度呈正相关。当湿度为60%时,病木的处理条件更接近实际大窑热处理情况,木心温度达60℃时,线虫死亡率可达100%;水浴热处理线虫液在43℃时,线虫死亡率达到100%。由于环境湿度过大与实际热处理环境不同而引起了致死温度的变化,不能作为线虫热处理致死温度的参考。环境参数对线虫的致死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检疫热处理中执行国际标准时应考虑环境参数的影响。

二、出入境木包装松材线虫检疫创新技术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出入境木包装松材线虫检疫创新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铃兰短体线虫与伞滑刃线虫一新种的形态和分子鉴定(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上篇 文献综述
    第一章 短体线虫属研究概述
        1 短体线虫属的分类概况
        2 短体线虫属种类的形态学鉴定
        3 短体属线虫种类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3.1 种特异性引物PCR
        3.2 ITS-RFLP
        3.3 DNA条形码
        4 短体线虫的危害
        4.1 对农作物和草本植物的危害
        4.2 对果树和木本植物的危害
        4.3 短体线虫与其他病原生物的复合侵染
        4.3.1 与其他植物寄生线虫的复合侵染
        4.3.2 与病原细菌的复合侵染
        4.3.3 与病原真菌的复合侵染
        5 短体线虫的防治
    第二章 伞滑刃线虫属研究概述
        1 伞滑刃线虫属的分类概况
        2 伞滑刃属线虫种类的形态学鉴定
        3 伞滑刃属线虫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3.1 ITS-RFLP鉴定
        3.2 实时荧光定量PCR
        3.3 DNA测序
        4 伞滑刃属线虫的致病性及危害
        4.1 松材线虫的致病性及危害
        4.2 椰子红环腐线虫的致病性及危害
        4.3 拟松材线虫的致病性及危害
        4.4 十二齿小蠹伞滑刃线虫的致病性及危害
        4.5 其他伞滑刃线虫的致病性及危害
        5 致病性伞滑刃线虫的防治
        5.1 松材线虫病的防治
        5.2 椰子红环腐线虫病的防治
下篇 研究内容
    第一章 荷兰进境铃兰苗中铃兰短体线虫的鉴定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品采集和线虫分离
        1.2 形态学鉴定
        1.2.1 线虫临时玻片的制作
        1.2.2 线虫永久玻片的制作
        1.2.3 线虫形态特征的测计
        1.3 分子生物学鉴定
        1.3.1 线虫DNA的提取
        1.3.2 rDNA 28S D2-D3片段的扩增与测序
        1.3.3 系统进化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荷兰线虫群体的测计值
        2.2 荷兰线虫群体的形态描述
        2.3 荷兰线虫群体的鉴定及其与近似种的关系
        2.4 分子生物学分析
        3 讨论
    第二章 加纳进境紫檀原木中紫檀伞滑刃线虫新种的鉴定
        1 材料和方法
        1.1 线虫的分离
        1.2 线虫的纯培养和繁殖测定
        1.3 形态学鉴定
        1.4 分子生物学鉴定
        1.4.1 线虫DNA的提取
        1.4.2 rDNA片段的扩增
        1.4.3 rDNA片段的克隆及测序
        1.4.4 系统进化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形态特征测计值
        2.2 形态描述
        2.3 模式生境与寄主
        2.4 模式标本
        2.5 形态鉴定及其与近似种的比较
        2.6 分子鉴定特征和系统进化分析
        3 讨论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文章
致谢

(2)滑刃线虫科的种类鉴定及系统进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滑刃类线虫的分类学概况
        1.1 滑刃类线虫的研究简史
        1.2 滑刃线虫总科的分类地位
        1.3 滑刃线虫科的分类现状
    2 滑刃科线虫的生物学特征
        2.1 滑刃科线虫的生态多样性
        2.2 滑刃科线虫的植物寄生性及其起源
    3 滑刃科线虫的形态学特征
        3.1 体形
        3.2 唇区
        3.3 体壁和侧线
        3.4 口针
        3.5 食道
        3.6 雌虫生殖系统
        3.7 雄虫生殖系统
        3.8 尾形
    4 滑刃科线虫的分子鉴定和系统进化关系
        4.1 滑刃科线虫的分子鉴定
        4.2 滑刃科线虫的系统进化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1 线虫的分离与培养
        1.1 木质包装及松木中线虫的分离
        1.2 土壤样品中线虫的分离
        1.3 线虫群体的培养
    2 线虫的形态学鉴定
        2.1 线虫永久玻片的制作
        2.2 线虫形态特征的拍照与测计
        2.3 线虫的扫描电镜观察
    3 线虫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3.1 线虫DNA的提取
        3.2 rDNA片段的扩增
        3.3 rDNA片段的克隆及测序
        3.4 分子系统进化树的构建
第三章 日本木质包装中星状滑刃线虫新种的描述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2.1 形态学鉴定
        2.2 模式标本
        2.3 分子生物学特征及系统进化树
    3 讨论
第四章 韩国木质包装中圆尾滑刃线虫新种的描述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2.1 形态学鉴定
        2.2 模式标本
        2.3 分子生物学特征及系统进化树
    3 讨论
第五章 拟短食道希尔滑刃线虫新种的鉴定和树液希尔滑刃线虫的重新描述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2.1 拟短食道希尔滑刃线虫新种
        2.2 树液希尔滑刃线虫
        2.3 分子生物学特征及系统进化树
    3 讨论
第六章 中国浙江黑松死树中舟山假滑刃线虫新种的描述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2.1 形态学鉴定
        2.2 模式标本
        2.3 分子生物学特征及系统进化树
    3 讨论
第七章 滑刃线虫属五个未知种的描述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2.1 滑刃线虫未知种Aphelenchoides sp. 12Asp
        2.2 滑刃线虫未知种Aphelenchoides sp. 14Asp
        2.3 滑刃线虫未知种Aphelenchoides sp. 18Asp
        2.4 滑刃线虫未知种Aphelenchoides sp. AspX
        2.5 滑刃线虫未知种Aphelenchoides sp. Asp25
        2.6 分子生物学特征及系统进化树
    3 讨论
第八章 滑刃科线虫头区形态特征及其系统进化关系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2.1 滑刃科线虫的头区形态结构
        2.2 滑刃线虫科各属的头区形态
        2.3 滑刃科线虫的系统进化与头区形态关系
    3 讨论
全文总结
主要创新点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致谢

(3)ISPM NO.15实施后中国入境木质包装检疫监管措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木质包装国际标准的研究
        1.2.2 中国入境货物木质包装疫情的研究
        1.2.3 木质包装检疫监管的研究
    1.3 研究目的
    1.4 技术路线图
2 世界主要贸易国家木质包装的检疫监管措施研究
    2.1 木质包装15号标准发布前国外主要贸易国的检疫监管
        2.1.1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对入境木质包装的监管措施
        2.1.2 美国对入境木质包装的监管措施
        2.1.3 加拿大对入境木质包装的监管措施
        2.1.4 英国对入境木质包装的监管措施
        2.1.5 欧盟对入境木质包装的监管措施
        2.1.6 巴西对入境木质包装的监管措施
    2.2 木质包装15号发布前我国木质包装的检疫监管
        2.2.1 对美国、日本输华货物木质包装加严检疫
        2.2.2 对韩国输华货物木质包装实施加严检疫
        2.2.3 对欧盟输华货物木质包装实施加严检疫
    2.3 各贸易国家(地区)实施15号标准的情况
        2.3.1 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的采标情况
        2.3.2 欧盟的采标情况
        2.3.3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采标情况
        2.3.4 韩国、日本等亚洲国家的采标情况
        2.3.5 其他国家采纳并实施15号标准的情况
    2.4 我国采纳15号标准并制定木质包装检疫措施的情况
    2.5 我国实施15号标准的原因分析
3 中国入境货物木质包装疫情分析
    3.1 入境货物木质包装疫情总量大
    3.2 中国入境货物木质包装截获疫情的来源地域特征明显
        3.2.1 亚洲地区入境货物木质包装截获疫情量大而复杂
        3.2.2 美国、欧盟等主要贸易国家(地区)输华货物疫情逐年加剧
        3.2.3 检疫性有害生物多集中在美国及东南亚地区
    3.3 截获有害生物疫情呈现多元化、复杂化
        3.3.1 木质包装15号标准实施后,活体检疫性有害生物疫情得到控制
        3.3.2 截获有害生物种类逐年增加且以昆虫和线虫为主
        3.3.3 重点疫情集中在少数检疫性有害生物上
4 我国入境木质包装检疫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4.1 入境货物木质包装检疫现存的问题
    4.2 完善入境木质包装检疫监管的对策
        4.2.1 提升监管队伍的专业能力,加强口岸检验检疫工作基层建设
        4.2.2 加强入境货物木质包装现场检验,重视非法检货物
        4.2.3 建立检疫部门联动机制,形成检疫监管合力
        4.2.4 加强企业宣传,对入境货物木质包装实行分类管理
        4.2.5 重视疫情,建立口岸风险分析与预警系统
5 结论与讨论
    5.1 结论
    5.2 讨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第二导师简介
致谢

(4)熏蒸处理对木材理化性能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传统木材熏蒸剂及应用
        1.2.1 溴甲烷熏蒸剂及应用
        1.2.2 硫酰氟熏蒸剂及应用
    1.3 新型木材熏蒸剂及应用
        1.3.1 磷化铝(磷化氢)熏蒸剂及应用
        1.3.2 环氧乙烷熏蒸剂及应用
        1.3.3 硫代异氰酸甲酯熏蒸剂及应用
        1.3.4 氧硫化碳熏蒸剂及应用
    1.4 木材熏蒸处理方法研究现状
    1.5 选题的目的、意义及研究内容
    1.6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技术路线
        1.6.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6.2 研究的技术路线
2 木材熏蒸处理及化学主成分分析
    2.1 引言
    2.2 熏蒸实验材料和工艺
        2.2.1 熏蒸实验材料
        2.2.2 熏蒸处理工艺
    2.3 实验材料和测定方法
        2.3.1 实验材料的制备
        2.3.2 测定方法
    2.4 结果与讨论
        2.4.1 熏蒸处理后木材综纤维素和纤维素相对含量变化
        2.4.2 熏蒸处理后木材木质素相对含量变化
    2.5 本章小结
3 熏蒸处理材的色指数、力学性能及微观结构分析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和研究方法
        3.2.1 实验材料
        3.2.2 研究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熏蒸处理后木材色指数变化分析
        3.3.2 熏蒸处理后木材的力学强度变化分析
        3.3.3 熏蒸处理后木材微观结构的变化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熏蒸处理材的红外光谱、二维相关光谱及烟气分析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和研究方法
        4.2.1 实验材料
        4.2.2 研究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熏蒸处理后木材红外光谱分析
        4.3.2 COS熏蒸处理后木材二维相关光谱分析
        4.3.3 COS熏蒸处理后木材燃烧烟气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结论、创新点与建议
    5.1 结论
    5.2 创新点
    5.3 建议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
致谢

(5)氧硫化碳及其混剂熏杀松材线虫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我国森林资源和木材贸易情况
        1.1.1 我国森林资源总体情况
        1.1.2 我国木材贸易情况
        1.1.3 我国从进口木材或木制品中截获松材线虫的情况
    1.2 松材线虫简介
        1.2.1 松材线虫的生物学特性
        1.2.2 松材线虫的传播方式
        1.2.3 松材线虫的分布及危害情况
    1.3 松材线虫的防治措施
        1.3.1 针对病原的防治措施
        1.3.2 针对传播扩散途径的防治措施
        1.3.3 保护受感群株
    1.4 植物检疫熏蒸处理与松材线虫
        1.4.1 检疫性有害生物和植物检疫处理
        1.4.2 熏蒸处理和植物检疫熏蒸处理
        1.4.3 影响熏蒸处理效果的因素
        1.4.4 检疫熏蒸的处理标准
    1.5 几种常用的熏蒸处理药剂
        1.5.1 溴甲烷
        1.5.2 硫酰氟
        1.5.3 磷化氢
    1.6 松材线虫检疫熏蒸处理的研究情况
    1.7 本研究的主要目标与内容
        1.7.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7.2 研究的主要内容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主要材料与仪器
        2.1.1 新型药剂氧硫化碳(COS)
        2.1.2 病木材料加工
        2.1.3 试验仪器
        2.1.4 试验试剂
    2.2 试验方法
        2.2.1 被熏蒸木块的准备
        2.2.2 氧硫化碳标准工作曲线的建立
        2.2.3 氧硫化碳熏杀松材线虫室内毒力测定
        2.2.4 氧硫化碳熏杀松材线虫室内验证试验
        2.2.5 氧硫化碳和硫酰氟混剂熏杀松材线虫效果试验
    2.3 数据统计及分析
        2.3.1 松材线虫死亡率的计算
        2.3.2 松材线虫死亡机率值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氧硫化碳熏杀松材线虫室内毒力测定
        3.1.1 不同熏蒸时间对氧硫化碳熏杀效果的影响
        3.1.2 不同熏蒸温度对氧硫化碳熏杀效果的影响
        3.1.3 熏蒸过程中氧硫化碳浓度的变化
    3.2 氧硫化碳熏杀松材线虫室内验证试验
    3.3 氧硫化碳和硫酰氟混合剂对松材线虫的熏杀作用
        3.3.1 各比例氧硫化碳和硫酰氟加入量
        3.3.2 氧硫化碳和硫酰氟混合剂对松材线虫的熏杀效果
        3.3.3 硫酰氟对氧硫化碳在熏杀松材线虫中的增效作用
4 结论与讨论
    4.1 主要结论
        4.1.1 氧硫化碳对松材线虫室内毒力测定
        4.1.2 氧硫化碳熏杀松材线虫室内验证试验
        4.1.3 氧硫化碳和硫酰氟混合剂对松材线虫的熏杀作用
    4.2 讨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第一导师简介
第二导师简介
致谢

(6)我国木材熏蒸处理技术研究进展及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木材熏蒸剂及应用研究现状
    1.1 常用木材熏蒸剂及应用
    1.2 新型木材熏蒸剂及应用
        1.2.1 硫酰氟
        1.2.2 磷化铝
        1.2.3 环氧乙烷
        1.2.4 硫代异氰酸甲酯
2 木材熏蒸处理方法研究现状
3 结语

(7)“申报前检疫”探索创新型检疫工作模式(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2 “申报前检疫”工作模式简述
3 法律依据及制度创新
    3.1 法律依据
    3.2 制度创新
        (1)与货站合作,共享货站的理货数据
        (2)即查即录,确保检疫数据及时、准确
        (3)有效对接,及时布控
4 成果
    (1)有效提升入境货物疫情截获量,并首次截获多种有害生物
    (2)有效加强检疫监管的薄弱环节,检疫不合格数量有较大增长
    (3)有效提升物流速度,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
5 展望
    (1) 加强不合格转关货木包装检疫布控与后续处置的协调工作
    (2)加强部门联系,形成口岸检疫把关合力
    (3)完善申报前检疫数据信息系统建设
6 结论

(8)口岸进出境木质包装中松材线虫的检疫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相关概念
    1.1 松材线虫
    1.2 木质包装
    1.3 口岸检疫
2 检疫诊断方法
3 口岸把关对策
    3.1 证书查验
    3.2 企业监管
    3.3 口岸处理方式
        3.3.1 热处理 (HT)
        3.3.2 熏蒸 (MB)
        3.3.3 其他处理方式
    3.4 实验室技术支持
4 结论

(9)台湾地区输入木质包装材料中吉拉尼伞滑刃线虫的鉴定(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取样与线虫分离
    1.2 形态学鉴定
    1.3 分子生物学鉴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截获伞滑刃线虫群体的测计值
    2.2 截获伞滑刃线虫群体形态描述
    2.3 截获伞滑刃线虫群体的鉴定及其与近似种关系
    2.4 分子生物学特征分析
3 讨论

(10)热处理松材线虫在实际生存环境中的致死温度(论文提纲范文)

1材料与方法
    1. 1试验材料与仪器
    1. 2试验方法
2结果与分析
    2. 1 40% 湿度热处理木包装松材线虫的死亡温度
    2. 2湿度60% 热处理木包装松材线虫的死亡温度
    2. 3水浴热处理线虫液
3结论与讨论

四、出入境木包装松材线虫检疫创新技术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铃兰短体线虫与伞滑刃线虫一新种的形态和分子鉴定[D]. 王倩倩. 南京农业大学, 2019
  • [2]滑刃线虫科的种类鉴定及系统进化研究[D]. 方亦午. 南京农业大学, 2017(08)
  • [3]ISPM NO.15实施后中国入境木质包装检疫监管措施研究[D]. 胡柯. 北京林业大学, 2017(04)
  • [4]熏蒸处理对木材理化性能影响的研究[D]. 王丹青. 北京林业大学, 2017(04)
  • [5]氧硫化碳及其混剂熏杀松材线虫效果研究[D]. 王德朋. 北京林业大学, 2016(09)
  • [6]我国木材熏蒸处理技术研究进展及展望[J]. 王丹青,何静,张求慧. 材料导报, 2016(05)
  • [7]“申报前检疫”探索创新型检疫工作模式[J]. 夏青,毛焕东,杨英伦,顾甬海. 检验检疫学刊, 2015(06)
  • [8]口岸进出境木质包装中松材线虫的检疫及对策[J]. 李娜,陈鹏云,庞钧予. 价值工程, 2015(27)
  • [9]台湾地区输入木质包装材料中吉拉尼伞滑刃线虫的鉴定[J]. 李鸿,顾建锋,李红梅,赵立荣,何洁.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15(04)
  • [10]热处理松材线虫在实际生存环境中的致死温度[J]. 吴晶,蔡正清,许忠祥,韩鸣花,王建斌,李玉秀,宋杰. 江苏农业科学, 2015(07)

标签:;  ;  ;  ;  ;  

出入境木质包装松材线虫检疫创新技术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