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no会计系统设计初探

Nano会计系统设计初探

一、纳米会计制度的设计试探(论文文献综述)

张春童[1](2020)在《科创板企业审计风险分析与防范 ——以江苏天奈科技为例》文中研究指明2019年6月科创板在上海证券交易开板,侧重支持高新技术和新兴战略的企业,关注企业价值的增长,放宽了对盈利和累计盈利指标的要求,在其试点注册制,以信息披露为核心,采用公开透明的问询式审核上市。开板以来众多企业申请热情高涨,截至2020年3月底,申报及拟申报企业已达到349家。然而科创板市场率先施行注册制的上市模式,在包容性更强的同时也暴露出上市门槛低,后期监管环境尚不够成熟的弊端。再加上科创类企业自身就具有重科研轻治理、外部行业环境多变的特性,企业自身的制度建设不够完善,经营风险极高。另外市场近年企业财务造假、事务所审计失败的新闻屡见不鲜,社会公众的质疑声不断,因此正视审计风险并加以防范就变得更为重要。现阶段由于科创板的新设立,大多数研究还集中在企业信息披露质量以及投资者偏好方面,着眼于对于其审计风险分析及防范的研究则较少。基于此,本文的研究问题是:面对科创板的多方面特性,注册会计师在审计科创板企业时,审计风险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针对这些审计风险如何来防范?本文的研究思路如下:首先梳理国内外众多学者对审计风险、高新技术产业审计以及对科创板相关研究的文献;其次针对科创板市场本身做出分析,找出其审计风险特征作为下一步研究的指引;接着选择天奈科技作为案例研究对象,以审计风险模型为载体,对其从财务报表层次、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以及检查风险多角度分析其审计风险点所在;最后根据对案例企业以及科创板市场的研究与总结,对其可能存在的审计风险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建议。研究发现在审计科创板市场企业时所展现出的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较为明显,企业的政策风险、市场风险以及可持续经营能力需要格外注重。另外认定层次来说,企业初创相对弱势,应收账款金额大,回收困难;以及研发支出上会计核算操纵空间较大。在检查风险方面审计人员面临着科创类知识缺乏以及审计成本效益原则限制的多方面问题。根据以上风险本文给出了相应的防范建议。本文的创新点以及应用意义在于,敏锐察觉到科创板由于国家政策、企业行业、市场监管等多方面原因存在较大的审计风险,并经过资料查找定位在了天奈科技这一新材料行业企业,结合科创板下企业的特殊性,选定案例企业率先进行研究,并提出针对性建议,为后续科创板审计风险的研究提供参考,以防出现审计失败等问题,力求引导科创板市场稳健发展。

苏晓军[2](2019)在《广东天地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融资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产业结构升级,高新技术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比重也越来越大,但是由于高新技术企业所具有的高风险性等特点,其在金融市场上的融资问题一直都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尤其是在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初级阶段,融资问题更加严重。资金瓶颈已经成为影响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以中小型民营高新技术企业“广东天地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融资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融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了融资实施方案,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第一部分,绪论。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意义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并简要介绍本文的研究方法和内容。第二部分,相关理论概述。简要介绍高新技术的定义、内涵以及融资特点和问题。第三部分,天地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融资现状和问题分析。主要分析天地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当前融资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天地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融资方案。确定三个时期的融资渠道和融资方案实施。第五部分,天地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融资策略完善。针对融资现状和问题,提出融资策略的完善措施。第六部分,研究结论。总结本文的研究内容和存在不足之处。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对广东天地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及其同类型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的融资活动,提供一定的指导借鉴作用。

马锋[3](2019)在《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转化中国有资产管理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科技成果转化是决定科学技术成果能否转化成为经济生产力的关键环节,是提升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支撑能力以及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重要途径。做好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已经成为我国国立科研机构科技创新活动的义务之一,而中国科学院(以下简称“中科院”)作为我国科技创新的主要群体,更加需要重视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国立科研机构作为国有事业单位,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必然伴随国有资产管理问题,而国有资产管理的对象很多又与科技成果转化内容是交叉的。研究中科院科技成果转化问题必然要解决其中的资产管理问题,所以,本文围绕中科院科技成果转化中的资产管理相关问题对全院105家研究院所进行问卷调查,而且,三年内分两个阶段先后对分布于东北、西北、京畿、珠三角、长三角以及闽南等地区的中科院系统具有代表性的60多家研究院所、高校和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展开调研,并结合自身长期工作实践,对中科院科技成果转化中国有资产管理相关问题做了详细研究。首先,深入了解各单位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实际开展情况,探寻制约成果转化和资产管理的问题,分析新时期中科院科技成果转化中资产管理面临的新挑战,引述科研院所资产管理相关理论,结合中科院各单位科技成果转化的实际情况,分析借鉴国外国有资产管理模式的经验。其次,探讨中科院院属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及其对应的国有资产管理模式,通过梳理当前中科院国有资产管理的现状、问题和模式,构建一套中科院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体系,以期对中科院国有资产管理成效进行科学评估。根据委托-代理理论和公共产品理论,做好中科院科技成果转化中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必须解决相应的监管和激励问题。因此,接下来进一步概括总结中科院现有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研究科技成果转化中资产管理的投资与监管问题;通过研究中科院院属科研院所在激励分配方面的成功经验,详细分析各种不同激励方案,对激励与分配问题展开研究,力求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中同时做好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实现二者之间的协同发展。最后,根据上述研究,结合实地调研情况,总结分析中科院科技成果转化中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症结,最终对做好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提出可行性的对策建议。本研究围绕科技成果转化和国有资产管理这一对当前热门的研究问题,并将二者结合起来研究,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丰富相关研究文献,而且研究结论对国立科研机构做好资产管理工作将更具指导价值。研究采用文献分析、问卷调查、案例研究与实证调研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而且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构建国有资产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这与以往学者采用的方法相比,增加了定量研究和案例研究的相关内容,使研究结论更全面、更具实践性。

佟远鹏[4](2019)在《明代货币调控政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14—17世纪是欧亚政治、经济发生剧烈变革的时期,联系日益紧密的世界贸易网络使明朝步入了一个维新时代。明前期,政治、军事等体制是基于实物化的财政体制而建立的。随着实物化财政体系不能满足明廷日益扩大的财政需求,明廷愈加频繁地通过货币调控政策以市场路径调集物资资源,这一转变引致了财政体制逐渐转向货币化。明代货币调控政策是明廷为维系货币体系而进行的体制调整,是明廷在货币乃至财政领域采取的再均衡策略,奠定了财政改革的基础。明前期,在实物为主的财政体系下,明廷选择了官府直接调动物资资源的社会组织方式。宝钞本位货币体制使明廷能够强制调集市场资源,保障了实物支配财政体制的市场基础。明廷不断增加宝钞的发行量和财政支用范畴,使明廷能够集中的物资资源愈发庞大。然而宝钞发行量过多,持续贬值,这使明廷稳定币值的调控政策收效甚微。持续扩张的财政规模使宝钞由稳值货币变为名义货币,财政和市场支付系统的二元分化严重影响了官府对实物资源的支配能力。明中后期,财政体制逐渐走向货币化,货币制度由宝钞本位转向银钱并行。随着明廷逐渐减少宝钞在财政支付系统的流通,财政和市场领域物价分化的趋势得以遏制。财政货币化使明廷直接调集物资资源的能力大幅下降,通过市场调集物资资源的路径愈加重要。明廷通过调整货币在财政领域的流通范畴、修订货币律法、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平抑物价,使官府发行的铜钱和市场供应的白银间保持相对稳定的比价,进而保障了官府对物资资源的支配能力。明廷采取货币调控政策的根本目的是保持币值的稳定,直接目的是保持物价的稳定。为了满足不断扩张的财政支出,明廷需要在稳定物价的基础上增加货币财政收入,这一过程只有在币值稳定的货币体系下才有实现的可能和意义。从短期角度来看,明代货币调控政策在财政流通领域基本实现了货币币值的相对稳定,增加了货币财政收入。然而在市场流通领域,宝钞贬值的趋势使明廷难以在宝钞本位制下保持物价的稳定,这促使明廷改革货币制度。从长期角度来看,货币制度的变革表明明廷更为关注稳定物价而非稳定币值。这与货币调控政策的根本目的并不冲突,只有在一个稳定的货币体系下,货币在财政和市场支付系统内才能保持币值稳定,而非引致财政和市场流通领域的二元对立,削弱官府的财政能力。明代货币调控政策的路径既包含货币领域,也包含财政领域和法律领域。货币调控的直接方式是调节货币的供应量、币值、比价,间接方式是调节货币行用的财政范畴和比例,修订货币相关律法只是保障货币市场正常运行的辅助手段。从明代米价资料角度来看,明廷常用的货币调控路径是调整货币的支纳范畴和比例,其次则是对货币领域的调控,最后形成律令或条例的调控方式较少。明代货币调控政策具有层级性、季节性和地域性,财政导向的影响较市场导向更大。在层级性方面,明代货币调控政策更关注高层流通层级,以对白银的调控最为频繁。在季节性方面,货币调控政策更为关注征纳税粮的夏秋两季,明前期主要是夏季,中后期虽各季节的货币调控政策分布频次较为平均,但仍以夏秋季节频次最高。在地域性方面,货币调控政策更为关注保障财政税入征解的关键地区,南方漕粮区和大运河沿线区的货币调控分布频次最高,尤以南、北直隶地区的货币调控频次为最。

徐汉峰[5](2003)在《纳米会计制度的设计试探》文中研究表明

本刊志愿指导中心[6](2015)在《2015年全国普通高校本科专业报考索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本刊志愿指导中心[7](2014)在《2014年全国普通高校本科专业报考索引》文中研究说明使用说明本表的学科门类与《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中的学科门类基本一致,分设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12个学科门类,包括哲学类、经济学类等92个专业类。

本刊志愿指导中心[8](2013)在《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本科专业总览》文中提出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专业设置及招生工作按照新版本科专业目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执行。作为高等教育工作的基本指导性文件之一,《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规定了专业划分、名称及所属门类,是设置和调整专业、实施人才培养、安排招生、授予学位、指导就业,进行教育统计和人才需求预测等工作的重要依据。为了方便考生填报志愿时查询2013年全国普

刘希姮[9](2008)在《非营利科研机构财务管理模式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000年4月,继开发类科研机构企业化转制后,公益科研机构分类改革和地方政府设立的科研体制改革相继展开。对公益类科研机构分类改革可以概括为两方面:一类是转为科技型企业、整体或部分进人企业,或转为企业性的中介服务;第二类是满足一定条件的仍作为事业单位,按非营利组织进行运行和管理。但是七年来,第二类公益型科研机构改制的效果并不理想,很大原因是由于该类科研机构(下称非营利科研机构)实行的是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准则,这严重阻碍了此类非营利科研机构的发展,本文就是针对非营利科研机构现在所实行的财务管理制度出现的问题,试图构建适应其发展的新型财务管理模式,以推动此类科研机构的发展,并最终实现其由事业型转制为高度社会化的非营利组织型的目标。第一部分:绪言。基于我国目前公益类科研机构改制的背景,提出了本课题并阐述了其研究意义,然后对目前的研究文献进行了综述,最后对本文的结构和所使用的方法进行概括总结。第二部分: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主要是对本文所研究的非营利科研机构进行了界定,做出了此类科研机构目前所实行的“一所两制”的过渡管理模式将向国有私营(GOCO)模式转换合理推断;并对财务管理理论和财务制度设计理论进行了回顾和总结。第三部分:我国非营利科研机构财务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针对目前我国非营利科研机构的现状及其现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模式方面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总结。第四部分:非营利科研机构新型财务管理模式构建。运用理论结合非营利科研机构财务管理方面出现的问题,探索性的构建了新型财务管理模式,对新模式的设计方案和具体举措进行了总结。第五部分:案例分析。通过对一个与本文所构建的新型财务管理模式类似的成功案例的分析,对新模式的可行性进行了验证。第六部分:结论,总结全文得出的主要结论、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张宝蓉[10](2007)在《台湾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调整研究 ——劳动力市场的视角》文中提出1999年以来,伴随着大陆高等学校扩招步伐的加快,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日益凸显,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其实,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只是一种表象,其背后隐藏着一个更为深层次的问题,即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调整是否和劳动力市场的变化需求相吻合。高等学校专业该如何设置,其结构该如何调整才能适应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在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张,劳动力市场竞争程度日趋激烈的情况下,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调整和劳动力市场之间的互动状况如何?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切关注。综观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高等学校专业的设置与调整,台湾可以说是一个典型案例。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经济结构中产业关系的不断调整,以及劳动力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构成了台湾高等学校专业设置的重要背景,引发了台湾高等教育专业结构的多次调整。本研究力图凭借较为翔实的文献资料对台湾劳动力市场变化和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调整的内在关系进行分析、论证,探寻台湾高等教育为应对劳动力市场变化而进行的相应变革;通过比较研究,希冀有助于大陆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根据劳动力市场中高级劳动力的需求变化,对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调整进行一种新的制度设计和安排,从而建立一种多样化、多层次,灵活和开放的人才培养机制。论文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以历史演进为主线,从劳动力市场变化的视角,对台湾光复迄今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调整的总体概貌和侧重点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大量数据深入探讨了台湾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因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变迁所引起的劳动力市场对高级劳动力需求的变化,尤其是对不同行业、职业、技能的高级劳动力的需求变化和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调整之间的互动关系。同时,为了更确切地判断每一个历史时期台湾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调整是否适当,还对不同学科、专业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尤其是“学用配合”情况进行了分析。第二部分,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对台湾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调整的特点、影响因素、存在问题及其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探讨。文章认为: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变化是台湾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调整的主要动力;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调整主要是受劳动力市场对高级劳动力的需求推动而形成;人力规划是台湾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调整的重要依据;高等学校根据毕业生在劳动力市场的就业情形和求学者的升学意向,适时调整专业及招生人数。相比较而言,台湾的私立高校、技职院校对劳动力市场的反应更为敏感。从管理体制上看,台湾高等学校专业设置管理模式是一种典型的“政府”主导下的“市场匹配”模式。第三部分,通过对两岸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调整的比较,深入剖析了两岸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调整过程中存在的异同点,并得出了若干对大陆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调整的有益启示。具体包括:政府在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调整中的角色调整;强化劳动力市场对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调整的导向作用,从社会发展及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设置专业;充分发挥高等学校在专业设置与调整中的自主调节作用;实行分类指导,突出高校办学特色,避免专业设置同构化;强调“柔性化”专业结构模式的建立;建立健全高等学校专业质量监控、激励机制等等。

二、纳米会计制度的设计试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纳米会计制度的设计试探(论文提纲范文)

(1)科创板企业审计风险分析与防范 ——以江苏天奈科技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问题
    1.2 研究现状与存在不足
    1.3 研究思路与本文创新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
2 文献回顾
    2.1 审计风险相关研究
    2.2 高新技术企业审计相关研究
    2.3 科创板审计相关研究
    2.4 概括性评论
3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3.1 相关概念
        3.1.1 审计风险相关概念
        3.1.3 高新技术企业概述
    3.2 理论基础
        3.2.1 审计风险模型
        3.2.2 受托责任理论
        3.2.3 舞弊三角理论
4 科创板概况及案例选择
    4.1 科创板市场基本情况
        4.1.1 科创板的内涵和概况
        4.1.2 科创板特点及与其他板块的主要区别
    4.2 会计师事务所对科创板企业审计时的风险特点
        4.2.1 上市企业自身特点增加审计难度
        4.2.2 披露不充分以及舞弊造假动机强
        4.2.3 事务所成本效益原则与成果间选择
        4.2.4 监管环境宽松难以约束不当行为
    4.3 天奈科技案例概况
        4.3.1 天奈科技基本情况
        4.3.2 天健会计师事务所基本情况
        4.3.3 案例选择原因
        4.3.4 案例框架
5 天奈科技案例分析
    5.1 天奈科技审计过程中面临的财报层次重大错报风险
        5.1.1 外部环境
        5.1.2 组织结构
        5.1.3 公司治理
        5.1.4 持续经营能力
    5.2 天奈科技审计过程中面临的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
        5.2.1 营业收入确认风险
        5.2.2 研发投入确认风险
        5.2.3 应收账款的完整性和可回收性
    5.3 天奈科技审计过程中面临的检查风险分析
        5.3.1 注册会计师缺乏科创产业知识以及经验
        5.3.2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
    5.4 审计风险总结与分析
        5.4.1 重大错报风险及其成因
        5.4.2 检查风险及其成因
        5.4.3 审计风险总结
6 科创板企业审计风险控制建议
    6.1 科创板企业重大错报风险的控制建议
        6.1.1 关注注册制下科创板企业外部环境
        6.1.2 了解科创板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和公司治理情况
        6.1.3 多方面关注对可持续经营能力
        6.1.4 加强对被审单位收入确认、研发支出的审计
    6.2 科创板企业检查风险的控制建议
        6.2.1 加快培养复合型的审计人才
        6.2.2 提高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
        6.2.3 结合科创板企业特点制定审计方案
        6.2.4 充分运用智能审计技术降低审计风险
7 结论
    7.1 总结与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2)广东天地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融资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与内容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内容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高新技术企业概念及内涵
        2.1.1 高新技术企业概念
        2.1.2 高新技术企业内涵
    2.2 高新技术企业融资理论概述
        2.2.1 企业融资概述
        2.2.2 企业融资渠道
        2.2.3 企业融资成本
        2.2.4 高新技术企业的融资策略
    2.3 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融资问题分析
        2.3.1 政府补助门槛高
        2.3.2 创业投资发展动力不足
        2.3.3 商业银行贷款难
        2.3.4 证券市场融资难
        2.3.5 信息不对称
        2.3.6 市场法律制度不健全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天地达科技公司融资现状及问题分析
    3.1 天地达科技公司概况
        3.1.1 公司简介
        3.1.2 公司主营产品介绍
        3.1.3 公司建设规划介绍
        3.1.4 公司财务能力分析
    3.2 天地达科技公司融资现状
        3.2.1 天地达科技公司融资简介
        3.2.2 天地达科技公司项目建设资金需求量预测
    3.3 天地达科技公司融资问题及原因分析
        3.3.1 公司间接融资渠道受阻
        3.3.2 公司直接融资渠道不畅
        3.3.3 公司内部融资能力不足
        3.3.4 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天地达科技公司融资方案
    4.1 天地达科技公司融资备选渠道
        4.1.1 内部融资渠道
        4.1.2 间接融资渠道
        4.1.3 直接融资
    4.2 融资渠道优劣分析
    4.3 天地达科技公司融资策略
    4.4 天地达科技公司初创阶段融资方案
        4.4.1 融资渠道比较与选择
        4.4.2 初创阶段融资应用
    4.5 天地达科技公司发展阶段融资方案
        4.5.1 融资渠道比较与选择
        4.5.2 发展阶段融资应用
    4.6 天地达科技公司稳定阶段融资方案
        4.6.1 融资渠道比较与选择
        4.6.2 成熟阶段融资应用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天地达科技公司融资策略保障措施
    5.1 合理规划融资
        5.1.1 合理确定融资规模
        5.1.2 灵活运用各种融资渠道
        5.1.3 谨慎对待企业控制权
    5.2 融资实力提升保障
        5.2.1 健全企业内部的会计制度
        5.2.2 加强企业资金内部控制建设
        5.2.3 加强资产管理
    5.3 内部管理制度保障
        5.3.1 将融资目标与公司战略目标相结合
        5.3.2 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
    6.1 研究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3)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转化中国有资产管理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内容
        1.3.3 技术路线
    1.4 主要创新点
第2章 科技成果转化中资产管理相关问题文献综述
    2.1 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研究进展
        2.1.1 科技成果转化的经典模式
        2.1.2 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成功因素分析
    2.2 我国国有资产管理研究进展
        2.2.1 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现状及分析
        2.2.2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现状及分析
    2.3 科技成果转化中资产管理相关问题研究进展
        2.3.1 科技成果转化中资产管理方式
        2.3.2 科技成果转化中资产管理的投资与监管问题
        2.3.3 科技成果转化中资产管理的激励分配问题
    2.4 相关理论综述
        2.4.1 委托代理理论
        2.4.2 公共产品理论
    2.5 小结
第3章 中科院科技成果转化中资产管理相关情况的调研与分析
    3.1 中科院科技成果管理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3.2 中科院科技成果转化相关情况调查的调查与分析
    3.3 中科院科技成果转化中资产管理方式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3.4 小结
第4章 中科院科技成果转化中国有资产管理典型案例研究
    4.1 苏州纳米技术产业平台驱动案例分析
        4.1.1 成果转化方式
        4.1.2 资产管理方式
    4.2 西安光机所自创基金案例分析
        4.2.1 成果转化方式
        4.2.2 资产管理方式
    4.3 盱眙凹土中心科技引领特色资源开发案例分析
        4.3.1 成果转化方式
        4.3.2 资产管理方式
    4.4 合肥物质院自创园区案例分析
        4.4.1 成果转化方式
        4.4.2 资产管理方式
    4.5 中科大借助资本市场促进成果转化案例分析
        4.5.1 成果转化方式
        4.5.2 资产管理方式
    4.6 大连化物所知识产权运营案例分析
        4.6.1 成果转化方式
        4.6.2 资产管理方式
    4.7 南京先进激光技术研究院孵化共赢案例分析
        4.7.1 成果转化方式
        4.7.2 资产管理方式
    4.8 泰州-河南中心对接案例分析
        4.8.1 泰州中心对接方式
        4.8.2 河南中心对接方式
    4.9 嘉兴-常州中心援建研发机构案例分析
        4.9.1 嘉兴中心援建研发机构方式
        4.9.2 常州中心援建研发机构方式
    4.10 小结
第5章 中科院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研究
    5.1 中科院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参与主体
        5.1.1 财政部门
        5.1.2 中国科学院
        5.1.3 社会公众
        5.1.4 第三方独立主体
    5.2 中科院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体系构建
        5.2.1 评价原则
        5.2.2 评价思路
    5.3 中科院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指标设计
        5.3.1 评价指标的选取和设计
        5.3.2 评价指标内涵及说明
        5.3.3 评价指标赋值和权重确定
    5.4 小结
第6章 中科院科技成果转化中资产管理的投资与监管问题研究
    6.1 孵化器转化模式中的投资与监管问题
        6.1.1 孵化器转化模式
        6.1.2 孵化器转化模式的投资分析
        6.1.3 孵化器转化模式的监管分析
    6.2 链式转化模式中的投资与监管问题
        6.2.1 链式转化模式
        6.2.2 链式转化模式的投资分析
        6.2.3 链式转化模式的监管分析
    6.3 再生式转化模式中的投资与监管问题
        6.3.1 再生式转化模式
        6.3.2 再生式转化模式的投资分析
        6.3.3 再生式转化模式的监管分析
    6.4 融合式转化模式中的投资与监管问题
        6.4.1 融合式转化模式
        6.4.2 融合式转化模式的投资分析
        6.4.3 融合式转化模式的监管分析
    6.5 渗透式转化模式中的投资与监管问题
        6.5.1 渗透式转化模式
        6.5.2 渗透式转化模式的投资分析
        6.5.3 渗透式转化模式的监管分析
    6.6 引领式转化模式中的投资与监管问题
        6.6.1 引领式转化模式
        6.6.2 引领式转化模式的投资分析
        6.6.3 引领式转化模式的监管分析
    6.7 小结
第7章 中科院科技成果转化中国有资产管理的激励分配问题研究
    7.1 中科院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政策及法律依据沿革
    7.2 中科院现行科技成果转化激励分配政策简述
    7.3 院属研究所落实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政策情况调查
        7.3.1 调研范围及典型性分析
        7.3.2 落实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政策总体情况
        7.3.3 院属研究所实施科技成果转化激励主要类型
        7.3.4 实施科技成果转化激励分配政策差异原因简析
        7.3.5 典型案例
    7.4 小结
第8章 中科院科技成果转化中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症结
    8.1 制度、政策层面的问题
        8.1.1 政策冲突增加国有资产管理难度
        8.1.2 政策模糊迟缓工作进展
        8.1.3 政策缺乏操作性
    8.2 人才层面问题
        8.2.1 人员不稳定性提高
        8.2.2 成果转化科研人员的评价体系不健全
        8.2.3 专业人才不足问题
        8.2.4 我国科技人才流动政策规定和体制限制偏离度较大
    8.3 工作流程问题
        8.3.1 资产评估备案审批程序繁琐、耗时长
        8.3.2 我国科技成果转化主要依赖技术团队自身而非中介机构
    8.4 利益分配问题
        8.4.1 非在职人员奖励问题
        8.4.2 成果发明人与转化人员利益分配问题
        8.4.3 国家、集体与个人的利益协调问题
        8.4.4 我国科技成果收益分配制度还需要进一步拓宽分配范围
    8.5 融资与技术成果估价问题
        8.5.1 科技成果转化“第一公里”资本金缺失
        8.5.2 科技人员在与企业合作谈判时往往高估技术成果价值的问题
        8.5.3 我国科技成果转化阶段融资渠道相比发达国家要窄
    8.6 风险问题
        8.6.1 党员领导干部持股等问题
        8.6.2 无形资产在评估后折价入股时存在风险问题
第9章 加强中科院科技成果转化中资产管理的对策建议
    9.1 政府层面
        9.1.1 简政放权,精简手续
        9.1.2 减税降负,提升动力
        9.1.3 设立中科院科技成果转化产业资本金
    9.2 中科院层面
        9.2.1 出台科技成果转化激励分配相关细则
        9.2.2 设立科技成果转化人员专业技术系列岗位
        9.2.3 完善领导、干部股权激励分配方法和约束机制
        9.2.4 多措并举,保证研究所集体利益
    9.3 研究院(所)层面
        9.3.1 加强科技成果质量管理,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率
        9.3.2 优化对科技成果转化团队人员的激励
        9.3.3 完善非在职人员科技成果转化奖励办法
        9.3.4 激励分配额度宜采用累计递减模式
        9.3.5 探索建立科技人员从事科技成果转化技术经纪人工作机制
第10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10.1 研究总结
    10.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4)明代货币调控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概念界定
        (一)货币制度变革与调控
        (二)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
        (三)钞锭与银锭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现实意义
    三、学术回顾
        (一)明代整体性货币史研究
        (二)明代货币政策研究
        (三)明代货币制度研究
        (四)明代货币类型研究
        (五)明代商业观研究
        (六)研究趋势
    四、理论方法与创新点
        (一)理论
        (二)方法
        (三)创新点
第一章 明代多元货币体系
    一、货币流通形态
        (一)明代法定通货
        (二)明代商品货币
    二、货币管理机构
        (一)货币发行机构
        (二)货币收贮机构
        (三)货币调控机构
    三、货币流通层级
        (一)财政与市场支付系统
        (二)高层与基层流通区域
        (三)季节性的回流与储备
第二章 明代货币调控缘由
    一、平抑物价
        (一)平抑物价的政策渊源
        (二)公私俱困的米粮储备
        (三)因事而设的货币政策
    二、平衡收支
        (一)平衡收支的策略源流
        (二)收不抵支的财政趋势
        (三)平衡收支的货币政策
    三、不经之费
        (一)定额度支的财政模式
        (二)内库营收的货币政策
第三章 明代货币调控路径
    一、货币政策
        (一)调控货币供应量
        (二)稳定货币的币值
        (三)调控货币的比价
    二、财政政策
        (一)调整货币征收范畴
        (二)调整货币征纳比例
    三、法律规范
        (一)调整货币立法范畴
        (二)调整货币犯罪量刑
第四章 明代货币调控实践
    一、明代币值的米价指标
        (一)米价指标的理论
        (二)米价数据的来源
        (三)米价检验与修正
    二、官私支付系统的米价
        (一)财政支付系统米价
        (二)市场支付系统米价
        (三)货币调控的二元性
    三、地域和季节的米价差
        (一)地域间米价和货币调控
        (二)季节性米价与货币调控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5)纳米会计制度的设计试探(论文提纲范文)

一、 纳米会计的确认与计量
    1.纳米技术资产产生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吗?
    2.纳米技术资产的成本也能够可靠地计量
二、 纳米技术资产的摊销减值处置报废与披露
    1.纳米技术资产的摊销
    2.纳米技术资产的减值准备
    3.纳米技术资产的处置与报废
    4.纳米技术资产的披露

(7)2014年全国普通高校本科专业报考索引(论文提纲范文)

专业索引使用说明
哲学经济学
法学
教育学
文学
历史学
理学
工学
农学
医学
管理学
艺术学

(9)非营利科研机构财务管理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思路与结构安排
        1.3.1 研究思路
        1.3.2 结构安排
    1.4 研究方法
2 基本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非营利科研机构的界定及其管理模式
        2.1.1 非营利科研机构的界定
        2.1.2 管理模式的选择
    2.2 财务管理理论
        2.2.1 内涵
        2.2.2 观念
        2.2.3 原则
        2.2.4 体制
    2.3 会计制度设计理论
        2.3.1 会计制度内涵
        2.3.2 会计制度设计内涵、原则及步骤
3 我国非营利科研机构财务管理现状、存在问题
    3.1 我国非营利科研机构现状
    3.2 我国非营利科研机构财务管理现状
        3.2.1 机构组织管理问题
        3.2.2 资金收支管理问题
        3.2.3 资产管理问题
        3.2.4 成本核算问题
        3.2.5 采购问题
        3.2.6 预算管理问题
        3.2.7 创办的经济实体管理问题
4 非营利科研机构新型财务管理模式构建
    4.1 设计方案
        4.1.1 建立新型财务管理的目标
        4.1.2 完善财务核算制度
    4.2 具体举措
        4.2.1 基本财务管理制度
        4.2.2 基础配套制度
5 案例分析
    5.1 概述
    5.2 机构设置及职能部门
    5.3 基础核算情况
    5.4 预算编制情况
    5.5 采购情况
        5.5.1 采购文件的规定
        5.5.2 采购的组织形式
        5.5.3 实行归口制度
        5.5.4 采购操作流程
    5.6 综合管理情况
6 结语
    6.1 基本结论
    6.2 创新之处
    6.3 不足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10)台湾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调整研究 ——劳动力市场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问题提出与研究目的 第二节
    基本概念与研究对象 第三节
    文献述评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第五节
    论文结构与研究创新 第二章
    农业经济社会时期台湾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调整(1946-1960
    年) 第一节
    高等教育的恢复与缓慢发展 第二节
    农业经济社会时期的劳动力市场 第三节
    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调整和劳动力市场的薄弱关系 第三章
    工业经济起飞时期台湾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调整(1961-1980
    年) 第一节
    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 第二节
    产业结构转型与就业部门的持续转向 第三节
    劳动力市场变化和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调整 第四节
    劳动力市场中不同学科专业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形 第四章
    传统产业升级时期台湾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调整(1981-1993
    年) 第一节
    高等教育的调整与稳步发展 第二节
    传统产业升级与劳动力市场的变动情形 第三节
    劳动力市场变化和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调整 第四节
    劳动力市场中不同学科专业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形 第五章
    高技术密集产业时期台湾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调整(1994
    年迄今) 第一节
    高等教育的改革与迅速发展 第二节
    高技术密集产业的发展与知识化劳动力市场的构建 第三节
    劳动力市场变化与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调整 第四节
    劳动力市场中不同学科专业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形 第六章
    台湾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调整的特点及趋势 第一节
    台湾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调整的特点 第二节
    影响台湾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调整的制度因素分析 第三节
    对台湾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调整的若干思考 第四节
    台湾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调整的发展趋势 第七章
    两岸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调整的比较及启示 第一节
    两岸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调整的比较 第二节
    对大陆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调整的启示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四、纳米会计制度的设计试探(论文参考文献)

  • [1]科创板企业审计风险分析与防范 ——以江苏天奈科技为例[D]. 张春童.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4)
  • [2]广东天地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融资策略研究[D]. 苏晓军. 南华大学, 2019(01)
  • [3]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转化中国有资产管理问题研究[D]. 马锋.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9(02)
  • [4]明代货币调控政策研究[D]. 佟远鹏. 河南大学, 2019(01)
  • [5]纳米会计制度的设计试探[J]. 徐汉峰. 广西会计, 2003(01)
  • [6]2015年全国普通高校本科专业报考索引[J]. 本刊志愿指导中心. 招生考试通讯(高考版), 2015(Z1)
  • [7]2014年全国普通高校本科专业报考索引[J]. 本刊志愿指导中心. 招生考试通讯(高考版), 2014(Z1)
  • [8]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本科专业总览[J]. 本刊志愿指导中心. 招生考试通讯(高考版), 2013(Z1)
  • [9]非营利科研机构财务管理模式研究[D]. 刘希姮.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8(08)
  • [10]台湾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调整研究 ——劳动力市场的视角[D]. 张宝蓉. 厦门大学, 2007(07)

标签:;  ;  ;  ;  ;  

Nano会计系统设计初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