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浅谈新课程标准对中学体育教学观念的改变(论文文献综述)
黄倩文[1](2021)在《呼和浩特市区高级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版)》实施现状与对策研究》文中提出《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是体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标志。本文以《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版)》为主要依据,对当前呼和浩特市区高级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实施现状进行调查,总结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产生原因,并提出合理的改进措施和建议。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实地考察法等研究方法,对呼和浩特市区21所高级中学进行了教学条件情况、《课程标准(2017版)》认知和实施态度情况、《课程标准(2017版)》实施现状、《课程标准(2017版)》实施保障情况等进行调查,得出以下结论:(1)教学条件情况方面,教师的年龄、教龄、学历、职称结构及配备情况较好;部分学校缺少女教师;教师体育专项结构单一;体育场地不足器材陈旧;相关教育部门对新教材的编写不及时。示范高中与普通高中教师在教龄、场地器材满足情况方面存在差异。(2)教师对《课程标准(2017版)》的认知程度和实施态度较好,但并未真正落实到教学实践中,仍需继续深入学习。普通高中教师对课标制定背景、内容标准的不了解情况高于示范高中。(3)学科核心素养三者割裂教学现象严重;示范高中教师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视程度较普通高中好。教师对新课标目标认知严重不足;大部分教师在教学中难实现整体贯穿三维的课程目标;部分学生对体育课学习目标认知不足。示范高中与普通高中学生的运动能力、体育品德目标达成方面存在差异。(4)教学内容方面,教师对体能的认知、发展体能练习的目标制定情况较好;体能内容的练习方式、练习时间、体育课运动强度以及健康教育课时均未达到《课程标准(2017版)》要求;示范高中教师对体能练习的目标制定、锻炼方式、练习时间以及健康教育课时安排情况较普通高中教师好。运动技能选修课项目开设不全面,缺乏对学生兴趣的关注。示范高中运动技能内容的课程设置情况较普通高中好。(5)教学方式方面:教学中选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形式单一;对新课标提倡的探究式教学、创设情境教学方式运用较少;教学组织形式以传统教学为主。(6)评价方式方面:教师学业质量了解实施情况欠佳;学习评价主体以教师评价为主;教师对学生学习评价内容侧重于运动能力,忽略健康行为与体育品德评价;教师对学生学习评价结果的反馈情况不乐观,示范高中教师对学生的体育课程成绩评价后反馈与沟通情况优于普通高中。(7)课程实施保障方面:教师培训机会少、培训时间短、对《课程标准(2017版)》的培训过于形式化;高中体育课教学指导机构成立不齐全;学校和体育教师未及时修改或制定新的教学计划;部分学校未按照教育部要求开足体育课课时,且存在挤占体育课现象,普通高中学校占用体育课情况较示范高中严重。针对以上结论研究,提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对策:(1)强化学科育人功能:重视强化目标意识,落实培养学科核心素养;丰富教学内容,满足学生需求;增加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运用多元化的体育学习评价方法。(2)加强课程标准实施的保障:保证体育课程实施的人力资源和基本物质条件;课程标准学习常态化;成立课程教学指导机构,提高体育学科重视程度。
王思源[2](2021)在《百年中学课程文本中的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实践性是地理学科基本属性之一。晚清学校地理课程诞生至今的百年的时间里,中学地理实践活动一直在地理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考察、观察、调查和实验等地理实践活动既是地理学科重要的研究方法,也是中学地理课程重要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是地理教育育人模式和教学方式改革的重要内容、途径与手段。中学地理实践活动作为培学生地理实践力素养的主要途径,引起了国际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在地理实践教学的诸多因素中,教学内容是决定性的因素,不同的地理实践活动的内容决定了相应的活动形式、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因此,本文通过对课程文本中的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历史分析,探寻地理实践活动内在特点与规律,为地理实践教学提供支撑。不同历史时期的课程文本凝聚了当时理论研究的成果和实践结晶。课程文本承载着国家意志,体现了科学精神,是课程与教学的物质载体。课程文本可以视为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特点的文字语言表达,具有纲领性和强制性。尽管实践丰富多彩,但是教育实践被要求必须如此执行,实质精神不能偏离课程文本的要求。因此可以通过对课程文本历史考证,揭示我国中学不同历史时期的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发展进程与特点。本研究从课程计划的角度,把握地理实践活动内容变化的整体学科背景;从地理课程标准的角度,审视地理教学实践活动内容体系的变化过程与趋势;最后从地理教科书的角度探寻地理实践活动内容在主题、形式、数量和难度方面的内容特征。以1904年《奏定学堂章程》作为课程文本研究的时间起点,基于课程文本的视角,聚焦百年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变化。以时间为线索,依据课程文本的历史演化进程,运用内容分析法探寻晚清至今我国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特点和规律。在对课程文本中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历史梳理过程中,找到课程文本及地理实践活动内容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策略。为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相关研究提供详实的历史依据,为地理实践活动教学和课程文本修订提出合理化建议。绪论部分主要对研究缘起、选题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等进行综合阐述,并对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研究和地理课程文本的研究情况进行了文献综述。第一、二、三章围绕课程文本的历史变化过程,展现百年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发展脉络。将百年中学课程划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之前,包含晚清政府、民国时期北洋政府和南京政府三个时期;20世纪50年代之后,以改革开放为分界包含前后两个时期;21世纪之后为新课改时期。从课程计划(课程方案)、地理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地理教科书三个层次的课程文本,对地理实践活动内容和要求进行内容分析。从课程名称、课时与科目、课程类型和课程目标四个方面总结不同时期地理课程设置特点;归纳了不同时期课程文本对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课程要求;分析了教科书内容体系基本特征及审定出版概况;总结并分析了不同时期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特点及其原因。最后综述了各阶段中学地理实践教学的主要成就和局限。第四章基于百年课程文本中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变化过程的历史经验,从中学地理实践活动的概念、形式、实施途径和意义等角度对地理实践活动内在特点与规律做出研究和阐述,以此作为阐述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依据。第五章采取内容分析方法,从地理实践活动的主题、形式、数量和难度四个方面,聚焦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特征。对人教版教科书进行了纵向的历史研究,对现行七版初中教科书和四版高中教科书的实践活动内容特征进行了横向的比较分析。通过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特征分析,找到初中和高中地理实践活动的内容特点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第六章分析和总结了在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改革过程中,课程文本中的地理实践活动内容在设计和实施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针对课程文本中地理实践活动内容在课程设置、课程要求、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方面存在的问题,从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和其他课程文本的角度提出了修订建议。最后从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优化和教学评价的转向四个方面提出我国中学地理实践教学的建议。
李亮[3](2020)在《初中体育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体育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是指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目标的引领下,根据现有的教学资源以及资源特点进行的师生、生生间交互行为方式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过程。体育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对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果具有决定性作用。为提升初中体育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课堂观察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在调查初中体育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现实情况、揭示初中体育教师课堂有效教学行为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试图阐释初中体育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的影响因素,从而针对性的提出提升初中体育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的对策与建议。论文主要从以下几个部分展开研究:第一部分为引言。主要是从初中生体育课堂教学质量改进的客观需求、初中生体育教师课堂有效教学的现实诉求、研究者的兴趣与关注等方面阐明研究的选题背景;从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两个维度阐明本本文的研究意义;从相关核心概念的界定、国内外有关体育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方面进行文献的回顾与梳理;从理论研究、调查研究、量化研究、实践研究四个方面描述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第二部分是研究对象与方法。根据课题研究的目标和任务,本研究以“初中体育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为研究对象,采取分层抽样与随机抽样相结合的形式选取280名具有不同人口性质的初中体育教师为调查对象。并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课堂观察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来尝试揭示体育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的内在规律,为论文研究研究垫定方法论基础。第三部分是对体育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相关理论的探讨。从体育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的内涵意义、体育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的基本特征、体育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的评价指标、体育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分析框架等四个方面进行阐述,为论文后续研究垫定理论基础。第四部分是对初中体育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的现状调查。主要从教学准备环节、教学实施环节、教学反思环节等方面进行现状调查,并对不同类型学校、性别、教龄、职称的初中体育教师群体进行差异性的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1)在教学准备环节,课堂内容准备一般有效、课堂目标设定较低有效、课堂计划设定经常有效;(2)在教学实施环节,课堂开始部分、教学讲解经常有效,课堂提问与讨论、教学示范、复杂动作教学设计、独立练习与指导、学练时间管理等方面一般有效,激发动机、错误预防与纠正、课堂氛围管理较低有效;(3)教学反思环节较低有效;(4)在群体差异方面,完全中学优于其他类型学校、10年以上教龄有效性更高、高级或特级职称有效性更高。第五部分是初中体育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对调查现状的研究与分析发现,当前初中体育教师的有效教学行为主要存在课堂目标设定偏离学生的学情、激发学生体育动机的力度不够、动作练习缺乏错误预防与纠正、体育课堂氛围管理的管理不足、体育教师教学反思的行为匮乏等5个方面的问题。第六部分为影响初中体育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的因素分析。在把握调查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得出影响初中体育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缺失的因素主要有初中学校、体育教师、初中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等五个层面的因素。其中初中学校层面包括课堂教学行为的监督与指导、体育教研氛围的营造、体育教师的培训与学习;体育教师层面包括学科教学知识、教学效能感、教学能力;初中学生层面包括体能与技能基础、体育学习的策略、对教学行为的反馈;教学内容层面包括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内容的多少;教学环境层面包括自然条件因素、器材设施的配备情况、体育课堂同场教学情况、体育课堂教学氛围。第七部分为提升初中体育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的对策。针对当前初中体育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因素,提出的对策主要有:发挥初中学校的导向作用;强化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学生体育学习的能力;优化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创设良好的体育教学环境等。第八部分是结论与建议。研究者站在全局的宏观视角,对研究成果进行提炼和总结后,分别从理论内涵、调查结果、问题揭示、因素分析、提升策略五个方面下定结论。从初中学校、体育教师、中学生主体、后续展望四个方面提出重点建议。
朱春梅[4](2020)在《中学地理社团对自然地理课堂教学效果的促进作用研究 ——以盘州市第一中学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在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学科素养成为地理学科一大热题。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切实将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贯穿在地理课程的设计和实践中。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自然地理这部分内容需要很强的空间思维和理解能力。学生刚从初中进入高中,思维方式还不成熟,因此自然地理教学成为高中学生学习地理的障碍,课堂教学效果差。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借助新课改下地理社团兴起的东风,将地理社团与自然地理课堂教学结合起来,促进自然地理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实现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本研究以文献研究、问卷调查、访谈和案例分析为主要的研究方法,从地理社团对自然地理课堂教学效果的促进作用研究这一切入点,以盘州市第一中学为案例开展实践研究。首先,通过文献研究的方法,明确地理社团的内涵和本研究需要的理论知识;然后,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盘州市第一中学开展地理社团对自然地理课堂教学效果的促进现状,通过访谈、问卷结果统计来分析盘州市第一中学在地理社团对自然地理课堂教学效果的促进研究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原因;接着,本研究通过以盘州市第一中学定向越野社与地图章节的结合为案例,详细的描述如何进行地理社团对自然地理课堂教学效果的促进模式的实践,并综合对地理社团对自然地理课堂教学效果的促进作用研究进行效果评价;最后,本研究通过充分结合出现的问题和原因,探讨提升地理社团对自然地理课堂教学效果的促进作用的优化策略。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本文得出以下结论:(1)地理社团对中学自然地理课堂教学效果的促进作用实践研究存在的问题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地理教师关于地理社团对中学自然地理课堂教学效果的促进作用的意识欠缺,开展活动流于形式,且内容不够丰富全面,活动模式过于单一。二是学生在地理社团对中学自然地理课堂教学效果的促进作用研究中的参与度和重视度不够。三是学校在地理社团对中学自然地理课堂教学效果的促进研究中,组织开展地理社团活动频率不高,且时间不固定。四是学校在地理社团对中学自然地理课堂教学效果的促进研究中,没有及时对地理社团对中学自然地理课堂教学效果的促进实践效果进行综合评价;(2)产生以上四个问题的原因主要是,一是高中自然地理教学的观念比较落后,二是自然地理教学方式与地理社团活动方式不一致,三是自然地理教学内容与社团活动要求不一致,四是自然地理教学评价与地理社团活动评价方式不一致。综上所述,本研究尝试探讨发挥地理社团对自然地理课堂教学效果的作用,并提出优化措施。第一,学校制定推动地理社团对中学自然地理课堂教学效果的促进合理的指导方案;第二,学校加强自然地理教学课程的开发和实践;第三,完善学校地理社团管理制度;第四,加强地理教研组开展教研活动的管理及实践。本研究尝试把地理社团活动与自然地理教学紧密联系起来,以地理社团来助力地理学科的变革,同时以地理课程改革来推动中学地理社团的进步,最终为地理教学探索出全新的模式与经验借鉴。本文旨在通过本研究让地理学科教学模式的多样化,以及对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将地理教学与地理社团完整结合在一起,相互推进共同进步。同时能将本研究的成果引用延伸至其他学科,带动中学社团与学科教学的共同发展。
刘跃[5](2020)在《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体育教育专业术科教学改革研究 ——以盐城师范学院为个案》文中研究指明2017年10月26日教育部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办法的实施给高校开展专业认证工作提供了政策依据。盐城师范学院作为全国首家通过中学第二级全科认证的试点高校,此背景下对其研究具有一定现实意义。基于此,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以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体育教育专业术科教学改革为研究对象,以盐城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术科教学改革为研究个案,从课程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及实施效果这几个维度,呈现并分析认证背景下当前高校体育体育教育专业术科教学现状与认证理念存在的偏差,探析认证理念下盐城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术科教学改革是如何将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理念融入术科教学改革之中。通过研究得出:(1)当前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术科教学现状与专业认证指导理念仍有偏差,体现在:课程教学理念层面“重教轻学”仍存在;教学目标重技能传授、职业情感培养欠缺;教学内容与基础教育需求贴合性不强;教学方法保守,学生主体能力不能有效发展;教学评价重结果轻过程且评价主体单一。(2)盐城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术科教学改革以认证理念为核心,其术科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特色,体现在:课程理念以师德教育为先,由“教会”学生向学生“会教”转变;教学目标凸显师德培养,关注教学能力提升;教学内容科学性、基础性并重,综合性、实践性兼顾;教学方法上积极尝试多样化教学,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课堂效果;教学评价向过程性评价方式转变,多元评价主体参与,有效关注学生动态发展,以评促进。
教育部[6](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研究说明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王阿超[7](2020)在《新课标背景下株洲市城区公立高中体育教学现状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我国教育改革进程的不断发展,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也随之相应地进行。高中体育教学改革作为整个体育教学改革的组成部分之一,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株洲市位于湖南省东部偏北、湘江下游,经济和教育处于湖南省中等水平,通过对新课标下株洲市城区公立高中体育教学现状的研究,能使我们从基层了解湖南省公立高中体育教学的情况,并对以后高中体育教学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在探讨了《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版)》基本内容的基础上,在株洲市城区选取了公立高级中学进行调查,这些学校是受株洲市教育局直接管理的学校。它们的体育教学的实施现状可以反映出株洲市普通高中体育教学的实施情况。本研究使用了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以新课标为背景,研究株洲市城区公立高中体育教学现状。在调查过程中,笔者从高中体育教师、学生、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评价、教学保障、教学场地器材等几个方面入手,结合株洲市城区几所公立高级中学的实际情况,研究分析了制约株洲市城区高中体育教学发展的因素,并得出了以下结论:1、株洲市城区公立高中体育教师缺乏对新课标的认知,体育教学中课程目标、教学模式以及教学内容等尚未达到新课标的要求。2、株洲市城区公立高中体育教学中德育的不足,高中生的参与体育比赛和合作交往能力、了解比赛规则、对待比赛结果的心态等方面仍然是高中生的薄弱环节。3、高中生由于要面对升学的压力,“重心”都放在文化课上。导致对待体育课的学习态度比较消极,学习体育运动的兴趣不高,缺乏体育锻炼意识等现象。4、传统的教学形式以及无法满足现代学生的需求,但株洲市城区公立高中依然有行政班的教学形式,模块教学尚未全面实施。5、株洲市城区公立高中体育教师在大学所学的专项与现在所教的体育项目不符,导致学生无法学习到更专业的知识。针对以上问题,笔者提出了一些可行性的建议:1、开展体育教师新课标的培训,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科教学水平,早日符合新课标的要求。2、培养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中品德的部分,在教学目标、方法、内容中寻找出蕴含德育的部分,其中包括积极进取、诚信自律、团队合作、遵守规则、正确的胜负观等,并贯穿于体育课堂教学的过程中。3、改变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达到娱乐与运动同在的效果。在选择和安排学生学习体育运动内容上,体育教师采用因材施教原则,让更多的人参与运动,使学生形成锻炼的习惯。4、改变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高中三年,学习学精一项或两项运动项目,符合新课标中培养学生运动爱好和专长的要求。5、提倡体育教师对应本专项进行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张祥[8](2020)在《新课标视野下西宁市区高中体育教学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文中指出新课标即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2017年版))。2003年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标(实验版)),指导了近十余年来普通高中课程教学的实践。2014年,面对我国高中阶段教育基本普及的新形势、新问题等,教育部同时启动了对普通高中20个学科课程标准的修订工作。作为普通高中课程重要组成部分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教育部在总结历年来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对课标(实验版)进行了全面修订和完善,于2018年1月正式颁布了新课标(2017年版),并从2018年秋季开始在全国执行。新课标(2017年版)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结构等方面相对与课标(实验版)发生了很大调整和变化,例如凝练了体育学科的核心素养、明确了课程标准、在教学结构和内容方面增加了选修模块等,从而对体育教学和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育教学影响着学校体育的发展,学校体育又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主要途径之一,也是增强青少年体质的关键,因此学校体育教学的现状不容小觑。本文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在西宁市区高中学校中选取10所学校,包括5所重点高中学校和5所普通高中学校,以学校的体育教师和学生为调查对象。以新课标视野下西宁市区高中体育教学现状和对策研究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以新课标视野下西宁市区高中体育教学现状为核心,对体育教师教学方法、学校实施新课标(2017年版)现状等进行了调查,具体结论如下:1.在被调查的10所学校中,已经按照新课标(2017年版)要求进行体育教学的学校只有6所,其余4所学校依然采取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但是学校每周开展特色课,如篮球、足球、健美操等特色课,整体体育教学方向向新课标(2017年版)的要求靠拢。2.实施新课标(2017年版)的学校中,体育教师年龄结构以中老年为主、学历以本科为主、教龄在10年以上的教师偏多、教师职称主要以初级职称为主;体育教师对于新课标(2017年版)的认知程度较差,对于新课标(2017年版)不够重视,在教学方面依旧保持着传统的轻视理论学习、重视实践技能的教学观念,没有系统的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3.实施新课标(2017年版)的学校中,只有1/3的体育教师参加过新课标(2017年版)相关培训,对新课标(2017年版)的学习培训组织力度相对不足,大多数体育教师因上级部门组织培训次数较少而无法参加培训学习;绝大部分体育教师体育教学观念都发生了转变,但是转变的程度不够,少部分体育教师的教学观念正在转变中。4.实施新课标(2017年版)的学校中,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由于学校场地器材以及师资力量不足的原因,以田径类、球类、体操类运动项目为主;体育教师均采取了分组的方式进行教学,但是仍然采取传统的“填鸭式”、“灌输式”的方法教学,体育教学方式过于单一,教学手段缺乏多样性,没有很好地将“教”与“学”结合起来,对学生的体育成绩的考核仍然采用传统的点评方式,尚未采用“修学分制”的考核方式。5.新课标(2017年版)实施后,学生对于体育课的态度转变较大,主要因为对新的体育课模式感兴趣,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去学习自己爱好的体育运动项目,但学生由于学校轻视体育理论学习等原因对于新课标(2017年版)认知程度普遍不高;学生在课程目标达成情况方面整体趋于良好,超过一半的学生达到了新课标(2017年版)中的课程目标要求。6.学校在实施新课标(2017年版)过程中存在的困难主要在于:传统体育教育观念没有转变,由于班级学生容量太大、师资力量不足、体育场地实施有限等原因,学校可选择的体育教学内容相对较少,体育教师自身对于课程标准的理解不够透彻,学校领导支持力度不够,体育学科地位低下以及学生不感兴趣等。7.未实施新课标(2017年版)学校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有:学校体育场地器材不足、师资力量不足、校领导对体育不够重视、体育教师理论水平较低、体育学科地位较低等。针对西宁市区高中学校体育教学的现状调查结果,对实施新课标(2017年版)教学提出对策和建议:(1)西宁市区高中未实施新课标(2017年版)学校可向已实施新课标(2017年版)学校进行参观学习,并积极组织新课标(2017年版)的培训,尽快落实新课标(2017年版)的实施工作;(2)西宁市区高中教育部门应加大对体育教师在新课标(2017年版)的培训力度,学校要定期组织相关业务学习,增强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3)高中体育教师应当转变体育教学观念,加深自身对新课标(2017年版)的理解,在体育教学方面要灵活运用各种各样的新兴教学方法等,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4)学校应与时俱进,打破传统观念,提高体育与健康课程学科地位等。
史红霞[9](2020)在《化学教师特定主题的学科教学知识(TSPCK)测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社会的发展关键在于教育,教育的发展关键在于教师。教师专业知识是教师发展的重要内容,而教师PCK是教师专业知识的核心,开展PCK测评是了解教师PCK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需求。本研究基于特定主题,开发特定主题学科教学知识(TSPCK)的测评工具,旨在全面、科学地测评教师的TSPCK,为教师教育课程提供实证依据,从而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论文共包括八章。第一章首先阐述了研究背景,并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研究的意义进行了论述;然后提出了研究问题和具体的研究任务,明确了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二章梳理了国内外有关教师PCK的研究。首先从PCK涵义、PCK要素研究、PCK现状研究三个方面对国外教师PCK研究进行了综述;然后用知识图谱分析法对国内教师PCK研究成果和热点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当前国内对教师PCK测评方面研究相对较少,更缺少对教师TSPCK的测评研究。第三章对国际典型的教师PCK测评工具进行分析。首先详细介绍了六种目前国外使用的教师PCK测评工具;然后从PCK评价框架、测查问卷、评定方法等几方面分析六种测评工具的特点,并提出对教师TSPCK测评的启示。第四章建构教师TSPCK测评框架。首先从教师PCK层级模型引出TSPCK,并阐述教师TSPCK的特征,建构教师TSPCK要素框架;在此基础上,结合Park提出的五要素模型和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分析、抽取、归纳教师TSPCK观测点;最后通过访谈调查对观测点进行修正,形成教师TSPCK测评框架,该框架由主题教学目标、主题内容相关知识、学生对主题内容理解的知识、主题教学策略知识、主题学习评价知识五个要素构成,每个要素又有1-5个不等的观测点,总共12个观测点。第五章开发教师TSPCK测评工具。测评工具包括测查问卷和评价标准两部分,首先根据教师TSPCK测评框架开发了TSPCK测查问卷;然后,综合分析国外教师PCK测评中的评价方法和我国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标准,确定了TSPCK的评价标准;最后通过访谈调查对测查问卷和评价标准进行修正,形成教师TSPCK测评工具,其中测查问卷由个人信息调查和12个开放式问题构成,评价标准使用等级赋分法,每个观测点均有四个等级,且确定了等级表现描述,方便研究者制定具体主题的赋分标准并使用。第六章和第七章分别是初中化学教师溶解度、高中化学教师化学平衡TSPCK的测评。首先明确课程标准、考试说明中对溶解度、化学平衡主题的要求,分析了学生在溶解度、化学平衡主题中的迷思概念,在此基础上确定溶解度、化学平衡主题的知识点;然后分别对初中、高中化学教师进行测查,并对测查结果的信效度进行了检验。测评结果显示:(1)教师溶解度、化学平衡TSPCK整体表现呈正态分布,而在TSPCK的五个要素中,学生知识最难,内容知识、评价知识、策略知识次之,目标知识最容易;(2)不同性别、不同学校、不同职称背景下,教师TSPCK表现有差异;(3)教师溶解度、化学平衡TSPCK各要素中各个题目的作答所处的等级是不一样的,尤其是在各个知识点中的表现也是不一样的;(4)提取了教师溶解度、化学平衡TSPCK优质表现,建立化学教师溶解度TSPCK和化学平衡TSPCK知识库。第八章是研究结论、启示及展望。本研究建构了教师TSPCK测评框架,开发了教师TSPCK测评工具,并用此工具对初中化学教师溶解度、高中化学教师化学平衡TSPCK进行了测查。研究的过程和结果启示我们,教师PCK测评需要基于特定主题,教师TSPCK发展与教龄增长成正比;要加强教师对主题内容知识、对学生关于主题内容理解的知识的认识,促进教学评一体化;要建立信息化“合作研究共同体”,利用网络资源研究不同主题的教师TSPCK,以及教师TSPCK的发展过程和机制。教师TSPCK测评是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必然需求,本研究构建了教师TSPCK测评框架,开发了适用于不同学科主题的教师TSPCK测评工具,并通过对初中化学教师溶解度、高中化学教师化学平衡TSPCK的测查,揭示了中学化学教师TSPCK发展现状及表现,确定了这两个主题的优质TSPCK,研究成果丰富了教师PCK理论,对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戴芹芹[10](2020)在《核心素养视阈下的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提出,培养综合性人才已是新时代赋予现代地理教师的使命,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授给学生基本的地理知识,更要注重对学生地理问题意识的培养,《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更是在实施建议中提出“重视问题式教学”。因此,为使问题式教学更好地为高中地理教学服务,笔者基于高中地理课堂中的问题式教学的实施现状,根据新课标提出的重视问题式教学的实施建议,对核心素养视阈下的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进行相关研究,以期为高中地理教师的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从理论意义上来说,本论文的相关研究有利于丰富和完善地理学科问题式教学理论体系,同时有利于加强地理核心素养实施策略的理论研究;从实践意义上来说,本论文的相关研究有利于深化地理课程改革,有利于促进地理教师专业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本论文主要通过文献研究法对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找寻研究的创新点和可行性,在此基础上笔者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对理论基础进行探讨。其次,笔者利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高中生地理问题意识以及高中地理教师问题式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并对数据进行分析,从学生层面和教师层面分析核心素养视阈下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调查发现学生主要存在问题意识较差、自身能力不足的问题,教师主要存在教学观念比较落后、对问题式教学不够了解、忽视教学评价反思、教学过程趋于形式化的问题。笔者针对核心素养视阈下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核心素养视阈下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的应用原则,并从教师和学生层面提出了应用策略,并对问题式教学的应用流程进行了设计,提出了“三段七步法”的问题式教学流程,根据课程标准对地理教学的指导,结合着高中地理教学的特点,笔者尝试用“三段七步法”的问题式教学流程对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章第一节的“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进行教学设计,以期为高中地理教师进行问题式教学案例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做到将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到实处,以满足当前教学改革的要求。
二、浅谈新课程标准对中学体育教学观念的改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新课程标准对中学体育教学观念的改变(论文提纲范文)
(1)呼和浩特市区高级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版)》实施现状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2 国内研究现状 |
2.2.1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理论研究 |
2.2.2 关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实施现状研究 |
2.3 国外研究现状 |
2.4 国内外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比较研究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问卷调查法 |
3.2.3 访谈法 |
3.2.4 实地考察法 |
3.2.5 数理统计法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 版”与“实验版”的对比 |
4.1.1 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的对比 |
4.1.2 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的对比 |
4.1.3 课程结构的对比与分析 |
4.1.4 课程内容的对比与分析 |
4.1.5 学业质量的对比与分析 |
4.1.6 实施建议的对比与分析 |
4.2 呼和浩特市区高级中学教学条件情况 |
4.2.1 教师基本情况 |
4.2.2 场地器材设施情况 |
4.2.3 教材的使用情况 |
4.3 体育教师对《课程标准(2017 版)》的认知和实施态度情况 |
4.3.1 体育教师对《课程标准(2017 版)》认知情况 |
4.3.2 体育教师对《课程标准(2017 版)》的实施态度 |
4.4 呼和浩特市区高级中学《课程标准(2017 版)》实施现状与分析 |
4.4.1 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的实施情况 |
4.4.2 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实施现状与分析 |
4.4.3 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方式实施现状与分析 |
4.4.4 体育与健康课程评价方式实施现状与分析 |
4.5 呼和浩特市区高级中学《课程标准(2017 版)》实施保障调查分析 |
4.5.1 体育教师培训情况与分析 |
4.5.2 体育与健康课程管理情况 |
4.6 呼和浩特市区高级中学《课程标准(2017 版)》的实施对策 |
4.6.1 强化学科育人功能 |
4.6.2 加强课程标准实施的保障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呼和浩特市区高级中级《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版)》实施现状与对策研究(体育教师问卷) |
附录2 呼和浩特市区高级中级《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版)》实施现状与对策研究(学生问卷) |
附录3 呼和浩特市区高级中级《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版)》实施现状与对策研究(体育组组长访谈提纲)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2)百年中学课程文本中的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一)地理实践活动内容是实现地理实践活动目标的基本保证 |
(二)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特征与规律的研究薄弱 |
(三)课程文本中的地理实践活动内容设计存在问题 |
二、研究背景 |
(一)时代发展:学科核心素养体系倡导地理实践活动 |
(二)国际共识:地理教育国际宪章的修订引发课程改革 |
(三)学科要求:课程文本修订推动地理实践活动教学发展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研究现状 |
(二)课程文本研究现状 |
四、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与价值 |
五、研究思路 |
(一)跨学科的研究范式 |
(二)“理论-历史-现实”的三维分析框架 |
(三)以课程文本为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研究的载体 |
(四)以确定地理实践活动教学内容的依据为逻辑线索 |
六、研究方法 |
(一)多维联动的研究方法原则 |
(二)主要研究方法 |
第一章 20 世纪50 年代前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初创 |
一、20 世纪50 年代前课程文本概况 |
(一)学制的变革推动课程文本发展 |
(二)课程文本修订的历史沿革 |
二、晚清政府时期课程文本中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缺失 |
(一)地理课程设置中朦胧的地理实践活动意识 |
(二)官民合作的地理教科书中的地理实践活动 |
(三)晚清课程文本中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缺失的反思 |
三、民国时期北洋政府课程文本首次出现地理实践活动内容 |
(一)新学制后地理实践活动内容出现在课程文本中 |
(二)教科书编写有所突破但仍未见地理实践活动 |
(三)地理实践活动内容体现民主与科学的追求 |
四、民国时期南京政府地理实践活动内容要求基本确立 |
(一)地理实践活动内容要求体系基本形成 |
(二)地方志为主的教科书仍缺少地理实践活动内容 |
(三)课程文本对地理实践活动内容不做具体规定 |
五、20 世纪50 年代前中学地理实践活动教学的成就与局限 |
(一)课程文本中的地理实践活动内容从无到有 |
(二)地理实践活动教学未落实到行动层面 |
第二章 20 世纪50 年代后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发展 |
一、20 世纪50 年代后课程文本概况 |
(一)社会主义建设需要课程文本更新 |
(二)教学计划和地理教学大纲新变革 |
二、改革开放前注重实践技能培养的课外自然地理内容体系 |
(一)借鉴苏联经验的课程设置注重实践技能技巧的培养 |
(二)以苏联教材为蓝本的地理教科书有一定实践活动内容 |
(三)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以自然地理为主 |
三、改革开放后以实践能力为目标的课内外结合的内容体系 |
(一)地理课程秩序的恢复与现代地理课程体系的确立 |
(二)教科书活动栏目注重地理实践活动内容设计 |
(三)观察和调查为实践活动主要形式及其实施 |
四、20 世纪50 年代后中学地理实践活动教学的成就与局限 |
(一)逐步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基础教育地理课程体系 |
(二)不同时期局限性因素的克服促进中学地理实践活动教学发展 |
第三章 21 世纪以来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改革 |
一、21 世纪以来课程文本修订概况 |
(一)重修课程文本是构建中国特色课程体系的必然要求 |
(二)中学地理课程标准的研制与修订 |
二、21 世纪以来多样化的地理实践活动内容各具特色 |
(一)地理课程结构优化满足学生多样发展需求 |
(二)各具特色的地理教科书有种类丰富的活动栏目 |
(三)地理实践活动内容联系实际反映时代特征 |
三、21 世纪以来中学地理实践活动教学的成就与局限 |
(一)课程理念的更新和教科书的修订推动地理实践教学 |
(二)教科书中地理实践活动内容与课程标准要求存在差距 |
第四章 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研究的历史经验 |
一、中学地理实践活动的概念 |
(一)课程文本对地理实践活动的认识 |
(二)中学地理实践活动的概念 |
二、中学地理实践活动的特点 |
(一)能动性 |
(二)实践性 |
(三)真实性 |
(四)发展性 |
三、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特点 |
(一)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一般特点 |
(二)初中地理实践活动主要内容与特点 |
(三)高中地理实践活动主要内容与特点 |
四、中学地理实践活动的形式 |
(一)地理观察与观测 |
(二)地理考察与实习 |
(三)地理实验与制作 |
(四)地理调查与参观 |
五、中学地理实践活动的实施途径 |
(一)学科课程 |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
(三)课外活动与研学旅行 |
六、中学地理实践活动的意义 |
(一)体现地理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 |
(二)对学生认识和智力发展的价值 |
第五章 中学地理教科书实践活动内容特征分析 |
一、中学地理教科书实践活动内容特征分析方法 |
(一)中学地理教科书实践活动内容特征分析基本思路 |
(二)基于言语信息符号的地理教科书实践活动内容分析框架 |
(三)中学地理教科书实践活动内容难度研究模型 |
(四)中学地理教科书实践活动内容难度的计算方法 |
(五)中学地理教科书选择与活动栏目解读 |
二、人教版中学地理教科书实践活动内容特征历史研究 |
(一)同一年代不同内容地理教科书实践活动分析 |
(二)不同年代相同内容地理教科书实践活动分析 |
三、现行各版中学地理教科书实践活动内容特征比较研究 |
(一)七版初中实验教科书“活动”栏目与活动内容特征的比较研究 |
(二)四版高中 2019 教科书“活动”栏目与活动内容特征的比较研究 |
四、基于内容特征分析的中学地理实践活动教学策略 |
(一)初中地理实践活动教学策略 |
(二)高中地理实践活动教学策略 |
第六章 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改革与教学建议 |
一、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改革过程中的问题 |
(一)课程设置欠缺对初高中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整体规划 |
(二)课程要求的学理论证和历史考证不充分 |
(三)课程实施的阻力是地理实践活动内容体系不完善 |
(四)课程评价对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关照较少 |
二、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改革的课程文本修订建议 |
(一)课程计划联动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进行整体设计 |
(二)课程标准加强对核心概念变化的说明提供理论支持 |
(三)教科书精选可操作的实践活动内容实现意义建构 |
(四)课程文本发挥育人合力完善地理实践活动评价与考核制度 |
三、中学地理实践活动教学建议 |
(一)以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发展为追求的多元化教学目标 |
(二)以学科大概念为引领结构化的地理实践活动内容体系 |
(三)以真实情境中活动体验与主体性学习结合的教学方法 |
(四)以社会交互性发展为主的过程性学习质量评价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3)初中体育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选题背景 |
1.1.1 初中生体育课堂教学质量改进的客观要求 |
1.1.2 初中生体育教师课堂有效教学的现实诉求 |
1.1.3 研究者的兴趣与关注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相关核心概念界定 |
1.3.1 体育课堂 |
1.3.2 体育课堂教学 |
1.3.3 体育课堂教学行为 |
1.3.4 体育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 |
1.4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
1.4.1 国内外课堂教学行为研究综述 |
1.4.2 国内外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研究综述 |
1.4.3 国内外体育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研究综述 |
1.4.4 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述评 |
1.5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
1.5.1 研究思路 |
1.5.2 技术路线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问卷调查法 |
2.2.3 专家访谈法 |
2.2.4 课堂观察法 |
2.2.5 数理统计法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3.1 体育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研究相关理论探讨 |
3.1.1 体育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的内涵意义 |
3.1.2 体育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的基本特征 |
3.1.3 体育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的评价指标 |
3.1.4 体育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分析框架 |
3.2 初中体育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现状调查 |
3.2.1 调查设计与实施 |
3.2.2 初中体育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的总体情况 |
3.2.3 初中体育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的差异分析 |
3.3 初中体育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存在的主要问题 |
3.3.1 课堂目标设定偏离学生的学情 |
3.3.2 激发学生体育动机的力度不够 |
3.3.3 动作练习缺乏错误预防与纠正 |
3.3.4 体育课堂氛围管理的创设不足 |
3.3.5 体育教师教学反思的行为匮乏 |
3.3.6 体育教师群体人口学差异过大 |
3.4 影响初中体育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的因素分析 |
3.4.1 初中学校层面的因素 |
3.4.2 体育教师层面的因素 |
3.4.3 初中学生层面的因素 |
3.4.4 教学内容层面的因素 |
3.4.5 教学环境层面的因素 |
3.5 提升初中体育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的策略 |
3.5.1 发挥初中学校的导向作用 |
3.5.2 强化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 |
3.5.3 提升学生体育学习的能力 |
3.5.4 优化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 |
3.5.5 创设良好的体育教学环境 |
4 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件 1 初中体育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调查问卷 |
附件 2 初中体育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访谈提纲 |
附件 3 初中体育课堂观察记录表 |
致谢 |
(4)中学地理社团对自然地理课堂教学效果的促进作用研究 ——以盘州市第一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2.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2.1 基本概念界定 |
2.2 理论基础 |
3.中学地理社团对自然地理课堂教学效果的促进作用现状调查及分析 |
3.1 促进作用研究现状的问卷调查 |
3.2 促进作用研究现状访谈结果及分析 |
3.3 促进作用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4.开展本研究的必要性 |
4.1 地理社团活动能促进自然地理课堂教学方式上的改进 |
4.2 地理社团活动推动自然地理课堂教学内容的拓展 |
4.3 地理社团促进自然地理课堂教学能力的提升 |
5.本研究的教学案例开发和效果评价 |
5.1 本教学案例开发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 |
5.2 本研究的活动设计程序 |
5.3 地理社团活动设计注意事项 |
5.4 教学设计案例展示 |
5.5 本研究实践的效果与评价 |
6.本研究实践的优化策略 |
6.1 学校要脚踏实地的渗透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要求 |
6.2 加强地理社团与自然地理教学课程的开发和实践 |
6.3 完善学校地理社团管理制度 |
6.4 提高地理教师的教师技能和专业功底 |
6.5 完善教师与学生评价体系,保障社团活动与地理教学质量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中学地理社团对自然地理课堂教学效果的促进作用研究现状调查问卷 |
附录二:访谈提纲 |
致谢 |
在读期间科研情况统计 |
(5)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体育教育专业术科教学改革研究 ——以盐城师范学院为个案(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国家对教师教育日趋重视 |
1.1.2 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迫切需求 |
1.1.3 专业认证制度的重要性凸显 |
1.1.4 体育教育专业术科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
1.2 文献综述 |
1.2.1 师范类专业认证国内外相关研究 |
1.2.2 体育教育专业术科教学改革国内外相关研究 |
1.3 研究目的 |
1.4 研究意义 |
1.4.1 理论意义 |
1.4.2 实践意义 |
2 理论基础及概念界定 |
2.1 理论基础 |
2.1.1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2.1.2 后现代课程理论 |
2.2 概念界定 |
2.2.1 师范类专业认证 |
2.2.2 术科 |
2.2.3 教学改革 |
3 研究对象、方法与思路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问卷调查法 |
3.2.3 访谈法 |
3.2.4 对比分析法 |
3.3 研究思路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专业认证背景下我国体育教育专业术科教学现状分析 |
4.1.1 术科课程教学理念分析 |
4.1.2 术科课程教学目标分析 |
4.1.3 术科课程教学内容分析 |
4.1.4 术科课程教学方法分析 |
4.1.5 术科课程教学评价分析 |
4.2 专业认证背景下盐城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术科教学改革分析 |
4.2.1 教学理念变化分析 |
4.2.2 教学目标改革分析 |
4.2.3 教学内容改革分析 |
4.2.4 教学方法改革分析 |
4.2.5 教学评价改革分析 |
4.2.6 教学改革效果分析 |
4.3 盐城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术科教学改革经验 |
4.3.1 以学生为本,革新课程理念 |
4.3.2 以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为准绳,调整课程教学目标 |
4.3.3 以产出为导向,优化课程教学内容 |
4.3.4 以学生为中心,科学选择教学方法 |
4.3.5 以持续改进为原则,完善教学评价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一 教师调查问卷 |
附录二 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三 学生访谈提纲 |
附录四 相关政策文件及高校人才培养方案 |
(7)新课标背景下株洲市城区公立高中体育教学现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选题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际意义 |
1.3 研究现状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问卷调查法 |
2.2.3 访谈法 |
2.2.4 数理统计法 |
第三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
3.1 新课标的解读 |
3.1.1 新课标的背景 |
3.1.2 新课标的主要内容 |
3.1.3 新课标提出的意义 |
3.2 新课标下株洲市城区公立高中体育教学模式 |
3.2.1 新课标下公立高中的体育教学形式 |
3.2.2 新课标下公立高中体育课堂教学目标情况 |
3.2.3 新课标下公立高中体育课堂教学内容情况 |
3.2.4 新课标下公立高中体育课堂教师使用教学方法情况 |
3.3 株洲市城区公立高中体育教学管理现状 |
3.3.1 株洲市城区公立高中体育教师考核情况 |
3.3.2 株洲市城区公立高中体育教学中学生考核情况 |
3.3.3 株洲市城区公立高中体育教学中学生学习评价情况 |
3.4 新课标下株洲市城区公立高中体育教学中学生学习现状 |
3.4.1 株洲市城区公立高中学生对新课标的了解情况 |
3.4.2 株洲市城区公立高中体育教学中学生达到新课标要求的情况 |
3.5 株洲市城区公立高中体育教学保障现状 |
3.5.1 株洲市城区公立高中体育教学师资队伍情况 |
3.5.2 株洲市城区公立高中体育教学场地设施情况 |
3.5.3 株洲市城区公立高中体育教学经费保障情况 |
3.6 新课标下株洲市城区公立高中体育教学的影响因素 |
3.6.1 株洲市城区公立高中体育教师缺乏对新课标的认知 |
3.6.2 株洲市城区公立高中体育教学中德育的不足 |
3.6.3 株洲市城区公立高中体育教师对应本专项教学的情况较少 |
3.6.4 株洲市城区部分公立高中体育课没有实行模块教学 |
3.6.5 高考的升学压力和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不高 |
第四章 结论与对策 |
4.1 结论 |
4.2 对策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新课标背景下株洲市城区公立高中体育教学现状研究(学生调查问卷) |
附录2 新课标背景下株洲市城区公立高中体育教学现状研究(教师调查问卷) |
附录3 教师访谈提纲 |
致谢 |
(8)新课标视野下西宁市区高中体育教学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1.1 新课标产生背景 |
1.1.2 新课标修订的主要内容和变化 |
1.1.3 新课标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 |
1.2 研究目的 |
1.3 选题意义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国外关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研究 |
2.2 国外关于体育教学的研究 |
2.3 国内有关新课标的研究 |
2.4 国内关于体育教学的研究 |
第三章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问卷调查法 |
3.2.2.1 调查问卷的发放和回收 |
3.2.2.2 问卷的效度检验 |
3.2.2.3 问卷的信度检验 |
3.2.2.4 问卷调查的主要内容 |
3.2.3 数理统计法 |
3.2.4 访谈法 |
3.2.5 逻辑分析法 |
第四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西宁市区高中学校新课标的实施现状 |
4.2 已实施新课标学校的现状 |
4.2.1 学校的基本情况 |
4.2.1.1 湟川中学概况 |
4.2.1.2 西宁二中概况 |
4.2.1.3 西宁五中概况 |
4.2.1.4 西宁十四中概况 |
4.2.1.5 海湖中学概况 |
4.2.1.6 西宁三中概况 |
4.2.2 学校体育教学设施情况 |
4.2.2.1 场地情况 |
4.2.2.2 器材情况 |
4.2.3 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情况 |
4.2.4 体育教师对新课标的实施情况 |
4.2.4.1 体育教师基本情况 |
4.2.4.2 体育教师对新课标的认知情况 |
4.2.4.3 体育教师对新课标的培训情况 |
4.2.4.4 体育教师的教学情况 |
4.2.5 学生对新课标的实施情况 |
4.2.5.1 学生对新课标的认知情况 |
4.2.5.2 学生体育学习现状 |
4.2.5.3 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达成现状 |
4.2.6 实施新课标存在的困难情况 |
4.2.7 未来实施新课标的工作计划情况 |
4.3 未实施新课标学校的现状分析 |
4.3.1 学校基本情况 |
4.3.1.1 师大附中概况 |
4.3.1.2 沈那中学概况 |
4.3.1.3 昆仑中学概况 |
4.3.1.4 总寨中学概况 |
4.3.2 体育教师基本情况分析 |
4.3.2.1 年龄情况 |
4.3.2.2 学历情况 |
4.3.2.3 职称结构情况 |
4.3.2.4 教龄情况 |
4.3.3 学校场地器材情况 |
4.3.4 学校体育教学的现状 |
4.3.5 学校未实施新课标的原因分析 |
4.3.6 未来实施新课标的工作计划情况 |
4.4 提升西宁市高中学校体育教学质量的对策研究 |
4.4.1 学校层面 |
4.4.1.1 提升学校领导对新课标的认知程度 |
4.4.1.2 健全师资队伍建设,增强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 |
4.4.1.3 加强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和管理,加大体育经费投入 |
4.4.1.4 组织学习新课标,加强教师理论素养 |
4.4.2 教师层面 |
4.4.2.1 加强对新课标的认知和学习程度 |
4.4.2.2 有效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
4.4.2.3 采取多种教育方法,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
4.4.3 学生层面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历 |
(9)化学教师特定主题的学科教学知识(TSPCK)测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研究设计 |
一、研究问题和任务 |
二、研究内容 |
三、研究思路 |
四、研究方法 |
第二章 国内外教师PCK研究现状 |
第一节 国外教师PCK研究现状 |
一、教师PCK的涵义研究 |
二、教师PCK的要素研究 |
三、教师PCK现状研究 |
四、国外教师PCK研究小结 |
第二节 国内教师PCK研究现状 |
一、国内教师PCK文献信息计量分析研究 |
二、国内教师PCK研究结果和热点分析 |
三、国内教师PCK研究小结 |
第三节 小结与启示 |
第三章 国际典型教师PCK测评工具分析 |
第一节 国际典型教师PCK测评工具特点 |
一、Loughran团队开发的CoRe工具 |
二、Park团队开发的Park工具 |
三、TEDS-M开发的MPCK测评工具 |
四、Erickson学院开发的PCK测评工具 |
五、Mavhunga团队开发的TSPCK测评工具 |
六、Aydeniz团队开发的STSPCK测评工具 |
第二节 教师TSPCK测评工具开发的启示 |
一、依据教师PCK要素理论确立PCK测评框架 |
二、基于特定主题测评教师PCK |
三、使用多样化的调查工具测查教师PCK表现 |
四、使用多元化的评价标准评定教师PCK发展 |
五、结合本土实际应用已有PCK测评工具 |
第四章 教师TSPCK测评框架的构建 |
第一节 教师TSPCK概念和理论框架 |
一、教师TSPCK |
二、教师TSPCK的特征 |
二、教师TSPCK的要素 |
第二节 教师TSPCK观测点的确定 |
一、确定教师TSPCK观测点的过程 |
二、教师TSPCK观测点的内容 |
第三节 教师TSPCK观测点的修正 |
一、研究方案 |
二、修正结果 |
第四节 教师TSPCK测评框架 |
第五章 教师TSPCK测评工具的开发 |
第一节 教师TSPCK测查问卷的开发 |
一、测量方法的选择 |
二、测查形式的选择 |
三、测查项目的设置 |
第二节 教师TSPCK评价标准的开发 |
一、评价方法的选择 |
二、观测点等级表现描述 |
三、确定数据分析方法 |
第三节 教师TSPCK测评工具的修正 |
一、访谈过程 |
二、修正结果 |
第四节 教师TSPCK测评工具的特点 |
一、教师TSPCK测评工具的构成 |
二、教师TSPCK测评工具的特点 |
第六章 初中化学教师溶解度TSPCK测评 |
第一节 初中化学溶解度知识内容分析 |
一、课标对溶解度主题知识的要求 |
二、历年中考科目说明对溶解度的要求 |
三、溶解度主题的迷思概念 |
四、溶解度主题中的知识点 |
第二节 初中化学教师溶解度TSPCK测评过程 |
一、测查对象 |
二、测查项目和实施 |
三、评分标准 |
四、测查的信效度检验 |
第三节 初中化学教师溶解度TSPCK现状分析 |
一、初中教师溶解度TSPCK整体表现分析 |
二、不同背景教师溶解度TSPCK表现结果与分析 |
三、化学教师溶解度主题TSPCK各题目、各知识点具体表现分析 |
四、初中化学教师关于溶解度主题TSPCK优质表现 |
第七章 高中化学教师化学平衡TSPCK测评 |
第一节 高中化学教师化学平衡知识内容分析 |
一、课程标准对化学平衡主题的要求 |
二、历年高考大纲对化学平衡主题的要求 |
三、化学平衡主题的迷思概念 |
四、化学平衡主题中的知识点 |
第二节 高中化学教师化学平衡TSPCK测评过程 |
一、测查对象 |
二、测查项目和实施 |
三、评分标准 |
四、测查的信效度检验 |
第三节 高中化学教师化学平衡TSPCK现状分析 |
一、高中化学教师化学平衡TSPCK整体表现分析 |
二、不同背景教师化学平衡主题TSPCK表现结果与分析 |
三、高中化学教师化学平衡主题各题目、各知识点TSPCK具体表现分析 |
四、高中化学教师关于化学平衡主题TSPCK优质表现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一、教师TSPCK测评框架 |
二、教师TSPCK测评工具 |
三、教师溶解度、化学平衡TSPCK表现 |
第二节 研究启示 |
一、对教师PCK测评的启示 |
二、对教师PCK发展的启示 |
第三节 研究展望 |
一、建立信息化“合作研究共同体”,利用网络资源研究教师TSPCK |
二、继续研究不同主题的教师TSPCK |
三、进一步研究教师TSPCK发展过程和机制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10)核心素养视阈下的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 |
二、新课程标准对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 |
三、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实践的现实诉求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第三节 研究现状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四节 研究设计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三、技术路线 |
第一章 核心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第一节 核心概念界定 |
一、问题式教学 |
二、地理核心素养 |
三、问题式教学与地理核心素养的关系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一、建构主义理论 |
二、人本主义理论 |
三、最近发展区理论 |
四、多元智能理论 |
第二章 核心素养视阈下的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现状调查研究 |
第一节 调查目的与调查对象 |
一、调查目的 |
二、调查对象 |
第二节 调查问卷与访谈提纲的设计 |
一、调查问卷设计 |
二、访谈提纲设计 |
第三节 调查结果分析 |
一、学生的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
二、教师的访谈结果分析 |
第三章 核心素养视阈下的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一节 学生层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学生的问题意识较差 |
二、学生的自身能力不足 |
第二节 教师层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教学观念比较落后,问题意识薄弱 |
二、对问题式教学不够了解,应用效果不佳 |
三、忽视教学评价反思 |
四、教学过程趋于形式化 |
第四章 核心素养视阈下的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应用研究 |
第一节 核心素养视阈下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的应用原则 |
一、发展性原则 |
二、主体性原则 |
三、启发性原则 |
四、全面性原则 |
第二节 核心素养视阈下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的应用策略 |
一、学生层面的应用策略 |
二、教师层面的应用策略 |
第三节 核心素养视阈下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的应用流程 |
一、生成问题:体现地理核心素养 |
二、探究问题:融入地理核心素养 |
三、发展问题:内化地理核心素养 |
第五章 核心素养视阈下的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案例设计 |
第一节 案例设计 |
一、案例展示 |
二、案例说明 |
第二节 案例反思 |
一、可取之处 |
二、不足之处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二节 创新之处 |
第三节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浅谈新课程标准对中学体育教学观念的改变(论文参考文献)
- [1]呼和浩特市区高级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版)》实施现状与对策研究[D]. 黄倩文.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9)
- [2]百年中学课程文本中的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研究[D]. 王思源.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9)
- [3]初中体育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研究[D]. 李亮.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4)
- [4]中学地理社团对自然地理课堂教学效果的促进作用研究 ——以盘州市第一中学为例[D]. 朱春梅. 西南大学, 2020(05)
- [5]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体育教育专业术科教学改革研究 ——以盐城师范学院为个案[D]. 刘跃. 南京体育学院, 2020(11)
- [6]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
- [7]新课标背景下株洲市城区公立高中体育教学现状研究[D]. 王阿超. 湖南工业大学, 2020(04)
- [8]新课标视野下西宁市区高中体育教学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 张祥. 青海师范大学, 2020(06)
- [9]化学教师特定主题的学科教学知识(TSPCK)测评研究[D]. 史红霞. 山东师范大学, 2020(08)
- [10]核心素养视阈下的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研究[D]. 戴芹芹. 青海师范大学,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