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于PDF文档的网络学习资源建设(论文文献综述)
王瑛[1](2020)在《甘肃省测绘仪器计量检定云平台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使用经过计量检定的仪器设备进行测量,是保证测绘项目成果精度可靠、项目完成验收的必要条件。近年来,随着测绘地理信息产业持续快速发展,测绘资质单位数量急剧增加,需要检定的测绘仪器爆发式增多,机载传感器、三维激光扫描仪、移动测量车等高新测绘地理信息设备装备逐渐普及。传统人工方式进行大量测绘仪器计量检定的管理,不仅工作量大、效率不高、与用户交互性不强,且容易造成评价标准不一,无法实现检定数据的数字化留存和分析,难以有效保证大量检定工作的按期完成。有必要搭建一个多功能的、综合性的平台,为全省500多家测绘资质单位的仪器检定提供服务,确保全省测绘工程项目精度可靠,为测绘产品质量监督和行业管理提供基础支撑。以云服务器为载体,搭建覆盖测绘仪器检定工作全流程的满足不同工作岗位协作需求的可拓展综合信息化平台;参照测绘仪器检定的相关技术规定,实现仪检人员工作检查流程的规范化;以模板的形式对检定结果统一描述,模板集中各类仪器的检定项,避免人工操作出错,提高报告检出效率;编程实现仪检记录及仪检流程的自动化;开发外业仪器检定移动端;建立仪检仪器库与仪器检定项库,在项目支持仪器与检定项自由灵活组合,以可视化的形式实现交互式检查工作;基于检查结果集,以数字、表格、图表的形式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仪检问题产生的原因,发现倾向性的错误,及时指导检定工作。建成后的平台分为四个部分:预约检测用户端和后台管理员用户端收取仪器进行仪器检定,PAD端检测全站仪和全球导航定位系统(GNSS)的外业检测,微信端可查看登录用户的仪器信息和统计信息等相关功能。而每种仪器的检定项目根据其规程又各不相同。每种检定项目都有不同的计算公式对其检定的结果同规定的质量标准作比较,从而给出合格或不合格判断的依据。平台功能齐全、综合性强、技术先进、延伸性强,通过网站上线运营。
金鹏[2](2020)在《PDF论文的重编辑与处理系统的研究与开发》文中认为自从PDF文档问世以来,以其诸多的优良特性已经在学术界和工业界被广泛的使用。大量的文档资料以PDF格式被存档,读者只需要借助任意的PDF阅读器就可以方便的浏览其中所包含的信息。随着科技和文化的飞速发展,学术界已经积累了海量以PDF格式存档的论文,这其中绝大多数的论文内容的排版结构都是可以适配于PC端,在PC端可以渲染出良好的效果。目前移动互联网时代已经来临,各式各样的移动设备已经普及,由于移动设备不受时间和空间的约束同时具备良好的交互性等优势,越来越多的人群倾向于通过移动设备浏览和获取信息。然而PDF格式文件一旦被生成,其包含信息的排版格式是固定不变的,对于在PC端渲染良好的PDF学术论文,并不一定适合在屏幕尺寸较小移动设备上,这使得PDF学术论文在移动设备端的阅读体验大打折扣。本文以学术界PDF格式论文作为研究对象,介绍了当前PDF文档格式的转换技术,PDF包含信息的提取技术和渲染技术,同时对系统中涉及到的处理流程进行深入分析,设计了高效的处理模型用于优化系统的处理能力提高系统的处理效率。本文完成了对PDF学术论文多种格式的转化工作,并借助现有技术对PDF论文的内容进行分块处理,设计了基于HTML文档树的文本信息抽取算法和渲染样式信息的抽取算法,将提取出的本文信息按照一定的顺序结构进行重排版,同时对控制文本的渲染信息进行过滤处理,使得渲染信息能够良好的控制文本信息的渲染样式,最后将排版后的内容基于HTML格式作为输出结果。总的来说,本文的工作是提出一种高效的解决方案,使得PDF论文能够在移动设备端被渲染得更优雅。最后对系统进行实际测试,验证了本系统可以自动化的对PDF论文的内容进行提取,而后对提取出的内容进行编辑排版,使得排版后的内容在移动终端能够达到较好的展示效果,本文的研究内容有利于使PDF文档在移动设备端呈现更加友好的渲染方式,同时对PDF文件文包含文本信息和非文信息的提取工作开阔了新的思路。
王飞[3](2020)在《基于多视图结合的文档静态检测系统的研究与实现》文中提出近年来,高级可持续威胁攻击(APT攻击)变得越来越激烈。APT攻击是主要对特定的组织如政府、企业、公司展开的持续有效的攻击活动。随着人们对可执行文件的警惕性提高,APT组织将攻击方式逐渐转移到恶意文档中。鱼叉式网络钓鱼攻击又是APT组织主要的攻击方式,它常使得邮件用户遭受重大损失。由于邮件阅读者通常对附件中的文档警惕性较低,因此也导致攻击者将攻击手法向恶意文档上倾斜。普通文档如PDF、WORD等格式的文档越来越成为人们网络交流信息的主要文档格式,但这些文档中可嵌入多种类型对象使得文档可产生形式多变的恶意行为。因此文档的恶意性检测变得尤为重要。本文以网络信息交流中常见文档为研究对象,研究恶意文档的快速检测方法。本研究在总结近些年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较多的样本分析基础上提出了多视图的检测框架,为文档的恶意性快速判断提供参考。另外,依靠本框架设计并实现了基于Web网站的文档静态检测系统。主要研究工作和成果如下:1.提出基于多视图结合的文档恶意性静态检测方案:方案从文档的规范性、文档的错误信息、文档的结构路径、对象数量等多个视图对文档提取特征,并使用机器学习算法训练模型;2.针对 PDF、Word、Excel、RTF、JPEG、PNG 和 GIF 格式的文档进行了特征工程研究,确定各个类型文档不同的特征及权重。3.将提出的检测模型在Word类型文档上进行测试,获得了较好的检出率(97.36%)和较低的误报率(0.27%)。在图片类文档和其他Office文档中也获得了较好的实验结果;将单一视图检测实验和多视图结合的检测实验相对比,证明了多视图结合的检测方法的有效性。4.设计并实现了基于Web的文档静态检测平台。平台能对常见的文档文件实现快速的静态检测并通过API接口完成样本检测和结果查询。
李程[4](2019)在《江西相山云际矿床三维地质模型与展示平台研制》文中研究指明对已开采矿床进行三维地质建模,有助于了解矿床深部地质结构和成矿规律,从而指导深部找矿,为攻深找盲开辟第二找矿空间打下基础。云际矿床是相山矿田中开采程度较高的矿床之一,对其开展了大量的地质工作并积累了一定数量的矿床资料,但三维地质建模相关的研究工作则较少。本文在收集云际矿床地质数据的基础上,运用GOCAD等相关软件,对云际矿床进行了三维地质建模研究,取得成果如下:(1)收集了云际矿床相关的地质数据,包括勘探线剖面图、钻孔数据、中段采掘工程平面图、矿区等高线数据、矿区地质图等方面的数据。在对收集资料进行数字化和整理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云际矿床的地质数据库。(2)采用剖面建模为主,钻孔建模、平面地质图建模等相结合的思路,运用GOCAD软件平台建立了云际矿床三维地质模型。根据已有数据采用不同方法生成模型边界面、DEM面、断层面、地层界面、岩体界面、矿体界面以及三维地质模型。矿床模型立体直观地展示了地质体间的接触关系,揭露了深部矿体与断层、赋矿围岩间的关系。(3)运用中段采掘工程平面图建立了云际矿床的三维工程模型。分别详细介绍了水平巷道、直立巷道和倾斜巷道的构建方法,并且构建的三维探采工程模型能为数字矿山建设和开采提供一定依据。(4)以PDF格式为载体,研制了一种三维地质模型通用展示平台。该平台以Acrobat为基础,能将模型装入其中并构建人机交互界面,实现三维可视操作,扩大了地质模型的应用范围。(5)通过建立云际矿床的地质数据库、三维地质模型、探采工程模型以及研制展示平台,为地质学家开展深部找矿工作提供全面的三维地质数据,从维度上优化了传统地质找矿方法。利用该模型还可以从任意方位、角度、距离获取所需的地质图件和资料,有助于提升地质数据调用效率,对矿床的生产研究有一定指导意义。
陈卓[5](2019)在《PDF电子签章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电子签章是解决电子文件安全问题的有效方式,PDF(Portable Document Format)文件作为版式文件的标准,具有优质的屏幕显示效果、高效的压缩能力、良好的跨平台性等特性,在国内外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因此研究符合国内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系统要求的PDF电子签章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国内PDF电子签章产品依赖PDF阅读器软件,无法实现可定制化的签章与验章形式、或是无法支持多样化的电子印章以及缺少将其他格式的文件转换为PDF格式文件的转换功能等问题,本文对相关多项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分析与研究,提出了新的PDF电子签章控件的设计与实现方案,有效地解决了上述问题。另外,本文通过将PDF电子签章控件应用到协同办公系统中,提出了PDF电子签章协同办公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方案,有效地解决了公文的安全等问题。首先,论文对PDF电子签章产品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针对PDF电子签章产品依赖PDF阅读器软件问题,提出并实现了基于Windows窗体技术和PDF文档解析技术的PDF阅读器容器的解决方案;针对PDF电子签章产品生成的电子签章只能在特定的客户端软件上验证问题,提出并实现了基于PDF标准的构造PDF电子签章对象的解决方案;同时针对PDF电子签章产品中电子签名无法有效结合电子印章问题,提出并实现了建立服务器与控件间的通信协议完成PDF电子签名与电子印章结合的解决方案。然后,本文基于PKI(Public Key Infrastructure)技术和Active X控件技术,将上述解决方案集成于控件中,设计并实现了PDF电子签章控件,同时也有效解决了PDF文档可定制化签章验章问题。最后,针对当前Web协同办公系统中办公模式的局限性和公文的安全问题,本文在PDF电子签章控件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签章室的办公模式设计方案,最终实现了PDF电子签章协同办公系统,有效地解决了Web协同办公系统中公文的安全问题。本文所设计实现的PDF电子签章控件已应用于沈阳市政府电子政务办公系统。
马云琪[6](2019)在《基于网络平台的敏感内容防控技术研究》文中认为在“互联网+”时代下,网络深入渗透了人们的工作生活,各类网络安全问题也愈来愈受关注。信息技术与社会经济的交汇融合促进了各类电子文档数据的频繁交换。与此同时,各类敏感信息的数据安全防控也成了关系到个人、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重点。目前关于敏感信息安全防控的相关研究主要围绕网络的内容平台、内容服务器与用户终端,但作为主流文档的Word、PDF文档中往往也会包含有个人、企业的敏感信息,如果不加以有效控制,在这些电子文档交换的过程中,也会存在泄露风险。现有的敏感数据内容保护措施多是针对某一具体文件类型,例如针对电子文档的文本敏感信息的检测与保护、针对敏感图像的识别与防止扩散、针对视频敏感信息的鉴别等等。考虑到Word、PDF等电子文档中的文本内容和图像也会包含不少的重要敏感信息,尤其是涉及工程图像、证件图像一类的文档,而目前针对在网络中传输的电子文档内的图像信息的识别与检测还少有研究涉及。考虑到应用中确实存在对文档内特定的某类敏感内容的防扩散需求,本文重点研究在线传输的电子文档(例如微软Word文档、PDF文档)内容解析与脱敏技术。论文首先分别针对微软Word文档与PDF文档研究了其内容解析技术,在深入了解了PDF文档内容结构、DOC格式与DOCX格式的Word文档内容结构的基础上,通过研究它们的文件解析方法,给出了分别适应于上述三类电子文档的内容解析流程。其次,在实现了电子文档内文本内容的解析与脱敏后,重点分析研究其文档内图像数据的存储方式,完成了其内含图像的提取。研究图像识别和图像分类算法,结合图像数据去敏感化的相关方法与技术,完成对此三类电子文档内文本、图像内容的解析与脱敏处理。最后,在反向代理机制的框架下,本文提出了一类专门针对在网络中传输电子文档内敏感信息筛选定位与敏感信息脱敏的技术解决方案。论文详细地阐述了系统的框架设计与实现方式,介绍了内容解析与脱敏、TCP反向代理与http协议解析等模块,经过测试分析表明,本文给出的针对在网络中传输电子文档内敏感信息解析与脱敏的技术解决方案具有良好的Word、PDF文档内容脱敏效果,可较好的满足实际应用需求。
南赛[7](2019)在《基于文本信息的知识文档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伴随着全球信息化应用水平的提升,智能化IT运维管理平台已经成为互联网企业的投资重点,平台被大量的数据和信息所覆盖,造成运维管理难度的增大,为了帮助用户尽快解决平台告警,并建立企业知识共享平台,设计了基于文本信息的知识文档管理系统。该系统不仅可以为企业节省资源,还能将隐性知识转换成显性知识进行存储和利用。因此,该文主要是针对知识文档管理系统中的开发需求进行设计和实现。首先,针对知识文档文本信息利用率不足的问题,对文档格式进行研究和分析,设计知识文档解析模块,分别提出了基于Stream流的PDF文档解析和基于二进制格式的复合文档(storage file format,OLE)文档解析方案,并对文本信息的提取以及转码等操作进行C语言编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PDF和DOC文档解析结果以及模块性能进行测试与分析。其次,针对知识文档安全性欠缺的弊端,设计知识文档安全模块,根据关键词提取和文档加密分别研究了基于多特征的TextRank关键词提取算法和基于文本信息的数据加密标准(Data Encryption Standard,DES)加密算法。将提取的关键词进行预处理,进而与DES密钥进行置换,并对文档加密。在此基础上,对关键词提取和文档加密进行Java语言编程,并对关键词提取准确率和文档加密性能进行测试与分析。最后,针对知识文档检索效率低的问题,从词频、文档长度和词语位置三方面改进了词频与逆频率(Term Frequency-Inverse Document Frequency,TF-IDF)算法,研究了基于TF-IDF的空间向量模型排序算法,根据文档的权重值进行排序。在此基础上,将知识文档管理系统嵌入智能化IT运维管理平台中,并对嵌入系统的功能、性能和检索排序准确率进行测试与分析。
徐十珍[8](2019)在《面向电子政务内网的电子签章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办公自动化这一技术的提出,政府部门开始了在电子政务系统中的探索之路,在电子政务系统发展过程中,业务流程的电子化逐渐成为主流,“无纸化”逐渐成为政府部门间信息传输的主要方式。网络的开放性使得电子文档在网络传输中存在许多安全隐患,很多时候电子文档是否真实、是否完整、是否被篡改、是否被保密等难题已经成为电子政务公文流转系统发展过程中的需要攻克的关键。为了解决上述难题,电子签章作为一种有效的处理手段应运而生,它在电子公文流转的安全建设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建设某国资委电子政务内网中,采用了密码学技术,并通过数字证书和数字签名技术来完成对电子文档的身份认证、数据传输安全以及发送方的不可否认性等服务。在对系统进一步分析和研究过程中,发现在政府部门内部电子文档主要以.doc或者.docx等可编辑文档形式传输,而一旦电子文档需要跨单位传输则主要以PDF文档形式。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对电子文档采取符合实际应用情况的加密技术,这也是本文的创新点所在:本文使用了带有时间戳的数字签名和双层数字水印嵌入的方案,第一层数字水印主要是针对未转换成签章图像所用的安全措施,而第二层水印嵌入技术是对转换为PDF电子文档采用的安全传输保护措施。系统采用的上述设计方案不仅可以对盖章后的电子文档提供身份认证,也可以确保在跨部门流通过程中文件传输的安全性,甚至使得PDF电子文档的数字版权得到了保护。
李骏秋[9](2014)在《基于PDF加密的版权控制系统研制与开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网络资源变得越来越丰富,人们对网络资源的需求也日益增长,其中PDF文档在其中就占据了一席之地,而用户在共享这些PDF文档的同时也要尊重原作者的合法权益,所以对于PDF文档的版权保护成为了一大难题。目前为止对于PDF文档保护,通常用户只需要输入对应密码即可打开加密的PDF文件,但是由于破解密码的软件大量存在,安全性不高。为了增加对PDF文档的保护,通过了解PDF结构和研究加密,通过加密以及授权两种方式同时使用,施加保护的文档必须在提供插件的前提下才能打开,大大增加了PDF文档版权的安全性。本文在介绍访问控制的概念、基本原理、策略,RSA加密算法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VC++6.0的基础上,对PDF文档的加密原理进行分析,并对PDF文档的版权控制可行性和PDF加密版权控制系统的市场需求进行了系统分析。介绍了对PDF版权加密系统的整体设计过程,在对RSA加密算法进行改进的基础上,从功能、流程、策略、安全性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设计,并成功设计出了客户要求的PDF数字版权保护系统。通过构建WEB服务器平台,实现登录验证、文档加密、插件解密、访问控制功能,实现PDF文档加密的版权控制。
赵耀[10](2011)在《基于PDF文档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文中研究表明数字化学习资源是数字化学习的依托。PDF格式文档是一种跨平台的通用格式,减少了对学习者的操作技术要求和使用平台要求。PDF格式文档制作简便,容易转换格式;可向Web数据库提交数据和从Web数据库中提取数据生成PDF文档。同时,PDF有强大的编辑、输出打印功能。PDF文档格式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有广阔的前景。
二、基于PDF文档的网络学习资源建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PDF文档的网络学习资源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1)甘肃省测绘仪器计量检定云平台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研究背景、目的、意义及国内外现状 |
1.1 研究背景 |
1.2 项目目的 |
1.3 项目意义 |
1.4 国内外发展现状 |
1.4.1 国家级行业发展规划 |
1.4.2 我省发展现状 |
1.4.3 国内发展现状 |
1.4.4 国外发展现状 |
1.5 本章小结 |
2 功能设计、接口设计 |
2.1 设计原则 |
2.1.1 先进性原则 |
2.1.2 安全保密性原则 |
2.1.3 开放性原则 |
2.1.4 可靠性原则 |
2.1.5 可扩展性原则 |
2.2 总体架构 |
2.3 功能设计 |
2.3.1 功能模块设计 |
2.3.2 系统流程图 |
2.4 接口设计 |
2.4.1 服务调用方式 |
2.4.2 应用系统调用方式 |
2.5 本章小结 |
3 安全性设计 |
3.1 安全性设计原则 |
3.2 服务器安全 |
3.3 终端认证 |
3.4 终端授权 |
3.5 终端证书 |
3.6 本地安全存储 |
3.7 数据传输安全 |
3.8 数据库安全机制 |
3.9 容错机制 |
3.10 数据同步 |
3.11 服务器集群和负载均衡 |
3.12 防火墙 |
3.13 要实现的功能特点 |
3.13.1 检定仪器全面化 |
3.13.2 仪器检定自动化 |
3.13.3 仪器检定流程化 |
3.13.4 仪器检定数字化 |
3.13.5 系统支撑多元化 |
3.13.6 面向用户群体多样化 |
3.13.7 操作使用轻便化 |
3.14 本章小结 |
4 系统开发实现 |
4.1 用户端的设计 |
4.1.1 用户提出检验申请 |
4.1.2 单位仪器管理 |
4.1.3 预约检测 |
4.1.4 预约信息 |
4.1.5 项目仪器管理 |
4.2 管理端的设计 |
4.2.1 用户登录 |
4.2.2 收取仪器 |
4.2.3 查询委托信息 |
4.2.4 仪器检定 |
4.2.5 以水准仪检定为例 |
4.2.6 基线场外业检定 |
4.2.7 仪器退还 |
4.2.8 收费管理 |
4.2.9 任务管理 |
4.2.10 统计分析功能 |
4.2.11 检定证书打印 |
4.3 移动端的设计 |
5 系统功能和运行测试 |
5.1 技术性能指标 |
5.2 运行测试 |
5.2.1 容错能力测试 |
5.2.2 响应能力测试 |
5.2.3 并发性能测试 |
5.2.4 测试用例执行率 |
5.2.5 缺陷统计 |
5.2.6 测试结果 |
5.3 集成测试 |
5.3.1 测试点 |
5.3.2 测试结果 |
5.4 本章小结 |
6 平台创新性和先进性 |
6.1 创新性 |
6.1.1 基于云搭建 |
6.1.2 B/S架构平台简单易用 |
6.1.3 规范检定流程 |
6.2 先进性 |
6.3 本章小结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2)PDF论文的重编辑与处理系统的研究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文主要工作 |
1.4 本文组织结构 |
第2章 相关文档格式的介绍 |
2.1 PDF文档的介绍 |
2.1.1 PDF的简介 |
2.1.2 PDF文档对象的分析 |
2.1.3 PDF的逻辑结构 |
2.1.4 PDF的物理结构 |
2.2 HTML文档的介绍 |
2.2.1 HTML文档的简介 |
2.2.2 HTML文档的示例 |
2.3 JSON格式文档的介绍 |
2.3.1 JSON的数据类型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于HTML文档树的内容抽取算法 |
3.1 文档格式的转换技术 |
3.1.1 转化成WORD格式 |
3.1.2 转化成HTML格式 |
3.2 PDF文档的划分 |
3.2.1 文档划分的依据 |
3.2.2 文档划分结果的存储 |
3.3 PDF文档信息的抽取 |
3.3.1 抽取PDF中的非文本信息 |
3.3.2 抽取出渲染样式 |
3.3.3 常见的网页抽取算法 |
3.3.4 抽取文本内容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网页技术的自适应渲染方法 |
4.1 传统布局结构的分析 |
4.2 移动端网页技术的介绍 |
4.3 重构布局 |
4.4 PDF论文的抽象 |
4.5 排版算法的分析 |
4.6 渲染效果展示 |
4.7 本章小结 |
第5章 并行化任务的分析与处理 |
5.1 系统后端处理流程设计 |
5.2 文件类型数据存储结构的设计 |
5.3 数据库中存储的层次关系 |
5.4 处理过程中并行化分析 |
5.5 统一任务调度方案 |
5.6 实验评估 |
5.7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
(3)基于多视图结合的文档静态检测系统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静态检测技术 |
1.2.2 动态检测技术 |
1.2.3 动静态结合检测技术 |
1.2.4 PDF恶意性检测研究总结 |
1.2.5 Word文档恶意性检测研究总结 |
1.3 研究目标及内容 |
1.4 研究创新点 |
1.5 论文主要工作及组织结构 |
第二章 恶意文档的攻击形式研究 |
2.1 PDF文档的主要攻击形式 |
2.1.1 JavaScript代码攻击 |
2.1.2 嵌入式文件攻击 |
2.2 Office文档的主要攻击形式 |
2.2.1 VBA恶意代码 |
2.2.2 OLE对象 |
2.2.3 文档规范漏洞 |
2.2.4 DDE命令 |
2.2.5 图片等媒体文件 |
2.3 图片文件恶意形式 |
2.3.1 伪造文件头 |
2.3.2 CVE漏洞 |
2.3.3 插入代码 |
2.3.4 恶意数据隐藏 |
2.4 RTF文档恶意形式 |
2.4.1 数组溢出漏洞 |
2.4.2 OLE对象漏洞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多视图结合的文档静态检测特征工程 |
3.1 检测框架的步骤 |
3.2 规范检查错误 |
3.2.1 Office文档错误 |
3.2.2 PDF文档错误 |
3.2.3 Image规范错误 |
3.3 结构路径 |
3.3.1 Office文档结构路径 |
3.3.2 Image的对象结构路径 |
3.4 代码关键字 |
3.4.1 Office文档代码关键字 |
3.4.2 Image代码关键字 |
3.5 对象数量 |
3.5.1 PDF文档对象数量 |
3.5.2 Office文档对象数量 |
3.5.3 Image对象数量 |
3.5.4 RTF对象数量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多视图结合的文档静态检测算法与实验 |
4.1 数据集来源 |
4.2 特征选择算法 |
4.3 n-gram算法 |
4.4 检测算法选择 |
4.4.1 决策树 |
4.4.2 随机森林 |
4.5 检测模型性能评价指标 |
4.6 实验环境 |
4.7 实验结果与分析 |
4.7.1 基于多视图结合的实验 |
4.7.2 基于单一视图的实验 |
4.7.3 对比实验 |
4.7.4 方法分析 |
4.8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Web的文档静态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5.1 系统需求 |
5.2 系统设计 |
5.2.1 系统总体设计 |
5.2.2 用户子系统 |
5.2.3 样本检测子系统 |
5.2.4 后台管理子系统 |
5.3 关键技术 |
5.3.1 高并发检测 |
5.3.2 文件检测流程 |
5.3.3 生成检测报告 |
5.3.4 API接口 |
5.4 功能演示 |
5.4.1 用户子系统 |
5.4.2 样本检测子系统 |
5.4.3 后台管理子系统 |
5.5 系统测试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工作总结 |
6.2 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4)江西相山云际矿床三维地质模型与展示平台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论文背景与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云际矿床特征研究现状 |
1.2.2 建模技术研究现状 |
1.2.3 建模软件发展现状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4 技术路线 |
1.5 进度安排及工作量 |
2 云际矿床地质背景 |
2.1 自然地理概况 |
2.2 区域地质概况 |
2.3 矿床概况 |
2.3.1 地层 |
2.3.2 浅成侵入岩 |
2.3.3 断裂构造 |
2.3.4 矿体特征 |
2.3.5 矿床开采状况 |
3 地质数据库的建立 |
3.1 前期准备工作 |
3.1.1 建模范围的确定 |
3.1.2 建模软件选择 |
3.1.3 原始数据收集 |
3.2 数据预处理与入库 |
3.2.1 建模范围图框 |
3.2.2 地表地形 |
3.2.3 平面地质图 |
3.2.4 勘探线剖面图 |
3.2.5 钻孔数据 |
3.2.6 探采工程 |
3.3 地质数据库 |
4 矿床地质模型的构建 |
4.1 模型构建的整体思路 |
4.2 建面方法研究 |
4.2.1 勘探线剖面法 |
4.2.2 钻孔数据法 |
4.2.3 平面地质图法 |
4.2.4 整合-约束法 |
4.3 地质界面的构建 |
4.3.1 DEM面 |
4.3.2 断层面 |
4.3.3 地层界面 |
4.3.4 岩体界面 |
4.3.5 矿体界面 |
4.4 矿床模型生成 |
4.5 模型应用 |
4.5.1 三维可视操作 |
4.5.2 地质信息获取 |
5 探采工程模型的构建 |
6 模型展示平台的研制 |
6.1 平台研制思路 |
6.1.1 PDF文档简介 |
6.1.2 问题及解决方案 |
6.2 模型格式转换 |
6.3 平台的构建 |
6.3.1 模型的调整 |
6.3.2 基本交互功能实现 |
6.3.3 自主交互功能实现 |
6.4 平台功能与应用 |
7 结论及存在问题 |
7.1 结论 |
7.2 存在问题 |
致谢 |
参考文献 |
(5)PDF电子签章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 |
1.4 论文结构 |
2 相关理论与技术 |
2.1 PDF版式文件 |
2.1.1 PDF文档对象 |
2.1.2 物理结构 |
2.1.3 逻辑结构 |
2.2 数字签名 |
2.3 PKI技术 |
2.4 电子签章 |
2.5 ActiveX控件 |
2.6 本章小结 |
3 PDF电子签章控件及关键技术的研究 |
3.1 PDF阅读器容器 |
3.1.1 依赖PDF阅读器软件问题 |
3.1.2 PDF阅读器容器的实现 |
3.2 PDF电子签章的构造 |
3.2.1 电子签章不符合PDF标准问题 |
3.2.2 PDF电子签章对象的构造 |
3.3 结合印章(图片)的电子印章技术 |
3.3.1 电子签名无法有效结合电子印章问题 |
3.3.2 结合印章的电子印章技术的实现 |
3.4 可定制化签章验章的电子签章技术 |
3.4.1 问题研究 |
3.4.2 可定制化签章验章的实现 |
3.5 其他相关技术的研究 |
3.5.1 其他格式的文件转换为PDF文件 |
3.5.2 USBKey中数字签名技术的研究 |
3.6 PDF电子签章控件的设计 |
3.6.1 控件的需求分析 |
3.6.2 控件的类设计 |
3.6.3 控件接口的时序分析 |
3.7 控件的实现与测试 |
3.7.1 控件的实现 |
3.7.2 控件的测试 |
3.8 本章小结 |
4 基于PDF电子签章控件的协同办公系统 |
4.1 系统背景与意义 |
4.2 系统需求分析 |
4.2.1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
4.2.2 系统用例分析 |
4.3 系统的设计 |
4.3.1 系统的体系架构 |
4.3.2 系统的功能设计 |
4.3.3 系统数据库设计 |
4.4 系统的实现 |
4.4.1 环境实现 |
4.4.2 实现效果 |
4.5 本章小结 |
5 结束语 |
5.1 本文总结 |
5.2 未来的工作 |
参考文献 |
在学研究成果 |
致谢 |
Abstract |
论文摘要 |
(6)基于网络平台的敏感内容防控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1.2.1 数据脱敏现状 |
1.2.2 PDF、Word电子文档解析技术研究现状 |
1.2.3 图像分类识别研究现状 |
1.3 论文主要工作及内容安排 |
第2章 PDF、Word文档格式 |
2.1 PDF文档格式分析 |
2.1.1 PDF对象类型与分类 |
2.1.2 物理结构 |
2.1.3 逻辑结构 |
2.1.4 内容流分析 |
2.2 DOC文档格式分析 |
2.2.1 仓库和流 |
2.2.2 扇区 |
2.2.3 复合文档头 |
2.2.4 扇区偏移与分配 |
2.3 DOCX文档格式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文档内嵌图像解析与脱敏处理 |
3.1 文档内图像定位 |
3.1.1 DOC内嵌图像 |
3.1.2 DOCX内嵌图像 |
3.1.3 PDF内嵌图像 |
3.2 图像识别 |
3.3 图像脱敏处理 |
3.4 算法联合设计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敏感内容防控系统的框架设计与实现 |
4.1 系统流程及总体架构设计 |
4.1.1 系统网络拓扑图 |
4.1.2 文档内容脱敏流程 |
4.2 HTTP协议 |
4.2.1 HTTP协议原理 |
4.2.2 HTTP协议报文请求与响应 |
4.3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与实现 |
4.3.1 反向代理模块 |
4.3.2 HTTP协议解析模块 |
4.3.3 内嵌图像识别与脱敏模块 |
4.3.4 文本内容识别与脱敏模块 |
4.4 实验结果分析 |
4.4.1 脱敏效果测试 |
4.4.2 系统压力测试 |
4.4.3 联合算法有效性测试 |
4.5 本章小结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7)基于文本信息的知识文档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知识文档管理系统及相关技术研究现状分析 |
1.2.1 知识文档管理系统研究现状 |
1.2.2 系统相关技术难点研究现状 |
1.3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组织结构 |
第2章 知识文档解析模块的研究与实现 |
2.1 知识文档解析模块实现的整体设计 |
2.2 基于Stream流的PDF文档解析方法研究与实现 |
2.2.1 PDF文档格式研究及解析功能实现 |
2.2.2 PDF文档内容信息提取功能实现 |
2.2.3 PDF文档字符转码功能实现 |
2.3 基于二进制格式的OLE文档解析方法研究与实现 |
2.3.1 复合文档格式研究及解析功能实现 |
2.3.2 DOC文档内容提取功能实现 |
2.4 知识文档解析模块测试结果与分析 |
2.4.1 知识文档解析功能测试结果分析 |
2.4.2 知识文档解析性能测试结果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知识文档安全模块的研究与实现 |
3.1 知识文档安全模块实现的整体设计 |
3.2 基于多特征的TextRank关键词提取算法研究与实现 |
3.3 基于文本信息的DES加密算法研究与实现 |
3.3.1 基于DES算法加密过程的分析与研究 |
3.3.2 DES算法密钥与文本信息融合的实现 |
3.4 知识文档安全模块的测试结果与分析 |
3.4.1 关键词提取算法测试结果分析 |
3.4.2 文档加密性能与测试结果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知识文档检索模块的研究与实现 |
4.1 知识文档检索模块实现的整体设计 |
4.2 基于TF-IDF的空间向量模型排序算法研究与实现 |
4.2.1 TF-IDF计算关键词权重算法的改进 |
4.2.2 知识文档权重值计算方法研究与实现 |
4.3 知识文档检索模块的测试结果与分析 |
4.3.1 知识文档管理系统功能测试结果 |
4.3.2 知识文档检索排序测试结果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8)面向电子政务内网的电子签章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电子签章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
1.2.1 电子签章的发展 |
1.2.2 电子签章系统研究现状 |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 |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
2 电子签章系统理论基础 |
2.1 密码学基础技术 |
2.1.1 对称加密技术 |
2.1.2 非对称加密技术 |
2.1.3 HASH函数(哈希函数) |
2.2 PKI/CA技术简介 |
2.3 数字签名技术简介 |
2.4 时间戳技术简介 |
2.5 数字水印技术简介 |
2.6 本章小结 |
3 电子签章总体设计及相关算法 |
3.1 电子签章总体实现流程 |
3.2 电子签章关键算法应用研究 |
3.2.1 时间戳服务算法 |
3.2.2 双层水印嵌入算法 |
3.2.3 签章水印验证算法 |
3.3 本章小结 |
4 电子政务内网中电子签章功能的设计与实现 |
4.1 系统设计目标 |
4.2 电子政务内网整体需求分析 |
4.3 电子公文流转系统整体功能 |
4.3.1 收文管理 |
4.3.2 发文管理 |
4.3.3 委托管理 |
4.4 电子签章应用研究 |
4.4.1 电子签章系统分析 |
4.4.2 电子签章系统设计 |
4.4.3 电子签章系统实现 |
4.5 电子签章功能测试验证 |
4.5.1 运行平台 |
4.5.2 测试方案 |
4.6 本章小结 |
5 总结和展望 |
5.1 全文总结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项目和发表的论文 |
(9)基于PDF加密的版权控制系统研制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工作的背景与意义 |
1.2 研究概况 |
1.3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
1.4 本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二章 访问控制与数字加密相关理论与技术 |
2.1 访问控制概述 |
2.1.1 访问控制的定义 |
2.1.2 访问控制的基本原理 |
2.1.3 访问控制的参考模型 |
2.1.4 基本访问控制策略 |
2.2 RSA加密算法 |
2.2.1 RSA算法描述 |
2.2.2 RSA算法的安全性 |
2.2.3 RSA算法在数字签名中的应用 |
2.3 VC++ 6.0 基础 |
2.3.1 VC++ 的基本组成 |
2.3.2 VC++ 6.0 的开发模式 |
第三章 PDF文档版权控制方法及需求分析 |
3.1 PDF文档简介 |
3.1.1 PDF格式 |
3.1.2 PDF文档结构 |
3.1.3 PDF文档加密原理 |
3.2 基于PDF加密的版权控制系统的可行性分析 |
3.2.1 技术可行性分析 |
3.2.2 操作可行性分析 |
3.3 基于PDF加密的版权控制系统的需求分析 |
3.3.1 功能需求分析 |
3.3.2 性能需求分析 |
3.4 基本用例图的分析 |
3.4.1 文档责任人用例图 |
3.4.2 系统管理人员用例图 |
3.4.3 普通人员基本用例图 |
第四章 PDF文档加密版权控制系统的设计 |
4.1 系统总体设计 |
4.1.1 总体规划 |
4.1.2 系统的总体架构 |
4.2 系统详细设计 |
4.2.1 系统功能设计 |
4.2.2 系统流程设计 |
4.2.3 本系统RSA加密算法改进设计 |
4.2.4 系统访问控制的策略设计 |
4.2.5 系统安全性设计 |
第五章 PDF文档加密版权控制系统的实现 |
5.1 构建WEB服务器端实现环境 |
5.2 客户端登录技术的实现 |
5.3 文档加密过程的实现 |
5.4 利用插件解密的实现 |
5.5 访问控制机制的实现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10)基于PDF文档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一、PDF文档的特点和结构 |
(一) PDF文档的特点 |
(二) PDF文档的结构 |
二、PDF文档的制作、转换与阅读 |
(一) PDF文档的制作 |
(二) PDF文档的转换 |
(三) PDF文档的阅读 |
三、PDF数字化学习的资源系统 |
(一) PDF文档与Web数据库 |
(二) PDF数字化资源系统 |
四、PDF文档的输出 |
五、结束语 |
四、基于PDF文档的网络学习资源建设(论文参考文献)
- [1]甘肃省测绘仪器计量检定云平台设计与实现[D]. 王瑛. 兰州交通大学, 2020(02)
- [2]PDF论文的重编辑与处理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 金鹏. 湖南大学, 2020(07)
- [3]基于多视图结合的文档静态检测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 王飞. 北京邮电大学, 2020(04)
- [4]江西相山云际矿床三维地质模型与展示平台研制[D]. 李程. 东华理工大学, 2019(01)
- [5]PDF电子签章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D]. 陈卓. 宁波大学, 2019(06)
- [6]基于网络平台的敏感内容防控技术研究[D]. 马云琪. 西南交通大学, 2019(03)
- [7]基于文本信息的知识文档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 南赛. 燕山大学, 2019(03)
- [8]面向电子政务内网的电子签章应用研究[D]. 徐十珍.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 2019(01)
- [9]基于PDF加密的版权控制系统研制与开发[D]. 李骏秋. 电子科技大学, 2014(03)
- [10]基于PDF文档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J]. 赵耀. 临沂大学学报, 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