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荟盆栽营养土配方测试

芦荟盆栽营养土配方测试

一、芦荟盆栽营养土配方试验(论文文献综述)

徐越[1](2021)在《生物有机肥对控制灌溉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及减排技术分析》文中提出减少农业生产中化肥施用量,降低综合温室效应,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是实现现代农业和土壤可持续化发展的关键要义。本文以桶栽水稻为研究对象,采取控制灌溉的水分管理模式,结合生物有机肥配施化肥的单因素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模式对水稻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生境指标变化规律、水稻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以期探明生物有机肥对水稻土壤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影响以及土壤生境指标与温室气体排放规律的关系等方面的实践效果,为确定适宜该地区控制灌溉稻田合理的温室效应减排技术提供科学的理论参考。试验在昆山市排灌试验研究基地进行,试验共设置3种施肥模式:(1)100%化肥(CK);(2)50%化肥+50%生物有机肥(T1);(3)100%生物有机肥(T2)。研究结果与结论如下:1、生物有机肥能够显着降低稻田土壤中N2O(氧化亚氮)与CH4(甲烷)的排放通量与全生育期累积排放量,同时提高了稻田土壤CO2(二氧化碳)的排放水平与累积排放量。在水稻全生育期内,T2处理的N2O平均排放通量较CK和T1处理降幅为80.65%~87.14%(P<0.05),T2处理的CH4平均排放通量较CK和T1处理降幅为31.14%~48.81%(P<0.05),且T2处理下的N2O与CH4的累计排放量较CK与T1的降幅范围分别为83.00%~89.11%、26.37%~26.45%;而T2处理的CO2平均排放通量较CK和T1处理增幅为13.20%~25.49%,其累积排放量的增幅范围为12.85%~23.06%(P<0.05)。配施生物有机肥能够较单施化肥更有效地抑制水稻土壤N2O、CH4和CO2的综合温室效应,水稻全生育期内,T1与T2处理的GWP较CK的降幅分别为18.92%、45.87%;当生物有机肥的投入比例越大时,其对稻田土壤综合温室效应的抑制效果越明显,T2处理的GWP较T1显着减少了33.24%(P<0.05)。2、配施生物有机肥处理的CH4和N2O排放通量在水稻全生育期内与WFPS(土壤孔隙含水率)间存在显着正相关关系;在土壤首次脱水后至水稻乳熟期内,各处理的N2O排放通量与WFPS间呈显着正相关关系,其中CK和T1处理的N2O排放通量与WFPS呈极显着正相关关系,而CH4排放通量与WFPS仅在T1、T2处理下呈极显着正相关关系:水稻黄熟期开始后,WFPS对CH4和N2O排放通量的影响不再显着。稻田CO2排放通量与WFPS的变化间无显着相关关系。3、生物有机肥投入比例较大时能够明显提高土壤有机碳的含量,并提高稻田土壤CH4与CO2的排放通量水平。生物有机肥在与化肥配施对土壤有机碳含量的改善效果低于单独施用化肥或生物有机肥。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变化对稻田CO2排放通量的调控较为显着,水稻全生育期内,T2处理的有机碳平均含量分别较CK与T1处理高8.90%、11.41%,其中T2处理在全生育期内的CH4累积排放量分别较CK与T1处理高0.19%、35.95%,CO2累积排放量分别较CK与T1处理高23.06%、12.85%。4、生物有机肥会使土壤中硝态氮与铵态氮的含量水平明显降低,并减少稻田N2O的排放,当生物有机肥施用比例较大时能促进稻田N2O排放通量稳定在较低的水平。水稻全生育期内,硝态氮与铵态氮的平均含量始终以T1、T2处理较低,T1、T2处理的硝态氮含量较CK的降幅分别为45.32%、26.86%,T1、T2处理铵态氮含量分别较CK减少了21.06%、2.51%;因此,在水稻全生育期内T1与T2处理的累积排放量分别较CK减少了35.96%、89.11%(P<0.05),T2处理较T1减少了 83.00%(P<0.05)。5、生物有机肥的施用能够降低土壤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水平,并抑制稻田N2O的排放,水稻拔节孕穗期内,T2处理的过氧化氢酶活性较CK与T1的降幅为19.75%、8.75%,T2处理分别较CK与T1减少了 93.04%、79.30%的N2O的累积排放量。生物有机肥促进了土壤水解酶的活性水平,各处理的土壤蔗糖酶活性在水稻分蘖后期至拔节孕穗前期与稻田CH4的排放通量呈现明显同步性,T1与T2处理的CH4的累积排放量较CK的降幅为71.20%、12.01%;生物有机肥对土壤脲酶与磷酸酶活性水平的提高效果主要集中在水稻返青期至分蘖后期,且单独施用生物有机肥的施肥模式对土壤脲酶与磷酸酶活性的提升效果最佳,T2处理的土壤脲酶与磷酸酶活性分别较CK与T1的增幅范围为22.44%、39.38%与20.01%、39.01%,其CO2累积排放量较CK与T1的增幅为33.07%、20.43%。6、全施生物有机肥模式是适宜该地区稻田N2O与CH4减排的最优减排技术,在减少稻田GWP的同时,实现水稻的增产,达到最优经济效益。T2处理较CK与T1分别增加了 68.74%与73.83%的水稻产量,6185与6448元/ha的水稻产值、6226.2与6434.8元/ha的纯收入,71.55%与73.04%的产投比(P<0.05),也有效降低水稻生长发育阶段至收割期间的投入成本。此外,T2处理较CK与T1分别增加了 57.50%、61.86%的综合效应得分。综合考量生物有机肥对水稻产量与经济效益、稻田综合效应的共同影响,全施生物有机肥是最适宜该地区控制灌溉稻田温室气体减排的肥料配施方案。因此,本研究中生物有机肥的施肥模式对稻田温室气体的减排、水稻增产以及提升经济效益更为有效,此研究结论可为今后该地区控制灌溉稻田农业生产高效与可持续发展寻求最适宜的作物土壤肥料配施方案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贾博雅[2](2019)在《百合科十二卷属3种多肉植物组织培养体系的研究》文中指出百合科(Liliaceae)十二卷属(Haworthia)多肉植物,因其独特的叶片纹路、晶莹度和稀有性,使得该属植物成为了观赏植物中价格较为昂贵的品种。该属植物利用传统方法繁殖困难、繁殖系数低。为了十二卷属珍惜多肉植物的种质资源保存和优良品种的快速繁殖,急需建立组织培养体系。本试验选用百合科十二卷属三种代表植物玉扇(H.truncata)、玉露(H.cooperi var.pilfera)、月影寿(H.bayeri J.D.Venter&S.A.Hammer)作为试验材料,以花茎和叶片作为外植体,分别从外植体灭菌、愈伤组织诱导、愈伤组织分化和生根移栽几个方面对三种植物材料进行研究,建立了三种植物的组培快繁体系。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外植体消毒阶段,以花茎为外植体时,75%乙醇处理30s,0.1%升汞处理5-7min较为适宜,污染率可控制在3.5%以内;以叶片作为外植体,75%乙醇处理30s,0.1%升汞处理6-9min,消毒效果好,污染率可控制在6.5%以内。2.在愈伤组织诱导阶段,选用花茎作为外植体时,诱导出的愈伤组织质量更好,且培养时间较短。玉扇花茎的最佳愈伤诱导培养基为MS+1.0 mg·L-1 6-BA+0.1 mg·L-1 NAA+0.5mg·L-1 KT,玉扇叶片最佳愈伤培养基为MS+0.3 mg·L-1 NAA+1.5 mg·L-1 KT;玉露花茎最佳愈伤诱导培养基为:MS+1.0 mg·L-1 6-BA+0.3 mg·L-1 NAA+1.5 mg·L-1 KT,玉露叶片最佳愈伤诱导培养基为:MS+1.0 mg·L-1 6-BA+0.3 mg·L-1 NAA+1.0 mg·L-1 KT;月影寿花茎最佳愈伤诱导培养基为MS+2.0 mg·L-1 6-BA+0.3 mg·L-1 NAA+1.0 mg·L-1 KT,月影寿叶片最佳愈伤诱导培养基为MS+3.0 mg·L-1 6-BA+0.5 mg·L-1 NAA+1.0 mg·L-1 KT。3.在愈伤组织分化阶段,玉扇最佳愈伤分化培养基为MS+1.0 mg·L-1 6-BA+0.1 mg·L-1NAA+0.5 mg·L-1 KT;玉露最佳愈伤分化培养基为MS+1.0 mg·L-1 6-BA+0.5 mg·L-1NAA+1.0 mg·L-1 KT;月影寿最佳愈伤分化培养基为MS+1.0 mg·L-1 6-BA+0.1 mg·L-1NAA+1.5 mg·L-1 KT。4.在生根诱导阶段,玉扇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 MS+0.5 mg·L-1 NAA+3.0 mg·L-1 IBA+10.0 g·L-1蔗糖+7.0 g·L-1活性炭;玉露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 MS+0.5 mg·L-1 NAA+1.5mg·L-1 IBA+50.0 g·L-1蔗糖+7.0 g·L-1活性炭;月影寿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 MS+1.5 mg·L-1IBA+30.0 g·L-1蔗糖+7.0 g·L-1活性炭。生根培养时加入适量活性炭,可以显着提高试管苗的生根率,并使植株健壮饱满。5.在炼苗移栽阶段,试管苗最佳移栽基质为:火山岩:泥炭土:珍珠岩=2:1:1(体积比),移栽成活率为86.0%。

冯裕才[3](2018)在《香蕉硼铁锰锌铜营养形态诊断与缺素营养效应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香蕉的生长环境高温且多雨,养分极易流失,蕉农施肥主要依赖经验,盲目增加施肥量以提高产量现象普遍存在,导致香蕉营养失调屡见不鲜;既造成肥料浪费、提高生产成本,又造成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营养问题始终是制约香蕉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然而,除了测土配方施肥等科学方法外,在香蕉大田生产实践中,尚缺乏能够便于蕉农参考或缺乏直接指导蕉农施肥的香蕉营养诊断图谱。此外,在香蕉营养理论方面,尚不清晰养分胁迫对香蕉各器官养分含量变化、累积、分配及养分平衡状况的影响。在香蕉大中量元素平衡以及营养诊断图谱的建立方面本研究室已经做了比较详细的研究,在上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重点开展香蕉微量元素营养诊断以及营养平衡的研究。本文采用水培法研究在单一微量元素胁迫下香蕉不同生长期对缺素的响应,拍摄和收集缺素的典型症状,收集样品对比分析缺素对香蕉体内养分累积及其分配规律的影响;结合前期大中量元素营养诊断研究结果,将为建立完整的香蕉营养诊断图谱及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和结论如下:(1)香蕉出现明显缺硼、铁、锰、锌、铜症状的时间分别为缺素处理后的第5d、6d、15d、52d、76d,其一致的现象是叶片最早表现出缺素症状。(2)缺硼、缺铁、缺锰、缺锌、缺铜都造成香蕉叶片失绿,但是又有各自的特征表现。开始缺硼时,幼叶周身出现垂直于侧叶脉的失绿条纹,随着缺硼程度加重或缺硼时间延长,失绿条纹逐渐木栓化和坏死、进而整叶失绿、叶缘缺刻、叶片畸形,新抽叶片仅剩主叶脉,最后生长点坏死,新叶难以抽生。缺铁时新抽叶片颜色从浅绿逐渐变为黄色、淡黄色,严重时叶片局部发白、黄白色,最后新叶抽生后出现局部或者整叶焦枯。缺锰首先是新叶叶片边缘失绿,逐渐变成新抽叶整叶失绿,进而整叶呈浅黄色且伴有横跨主叶脉到叶片边缘的密度不一的褐色条纹,叶片薄脆,易破损,顶部叶片出现大小不一的杂斑,最后新抽叶片局部或整叶萎蔫枯黄。缺锌时新抽叶片叶面积变小,整叶失绿,同时伴有明显条状失绿,叶片背面中下部呈淡红色。缺铜时叶片边缘失绿,新叶与假茎间的夹角变大,对向两片新叶夹角近平角。(3)香蕉缺硼、铁、锰、锌时叶片叶绿素含量显着降低。在重度胁迫时期,缺硼、铁、锰香蕉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分别为正常叶片的40%、0.1%、17.1%;在中度胁迫时期,缺锌香蕉叶片的叶绿素含量为正常的33.5%。(4)香蕉缺硼、铁、锰、锌、铜均使叶片丙二醛含量显着升高。在重度胁迫时期,缺硼、铁、锰香蕉叶片的丙二醛含量分别为正常的3.2倍、1.7倍、2.8倍;在中度胁迫时期,缺锌香蕉叶片的丙二醛含量为正常的1.8倍;轻度胁迫时期,缺铜香蕉叶片的丙二醛含量为正常的1.8倍。(5)香蕉缺硼、铁、锰、锌、铜导致香蕉根系活力显着下降。在重度胁迫时期,缺硼、铁、锰的香蕉根系活力,较正常的下降了81.3%、59.1%、64.1%;在中度胁迫时期,缺锌香蕉根系活力较正常的下降了71.4%;轻度胁迫时期,缺铜的根系活力下降了51.2%。(6)缺硼胁迫能显着减少香蕉整株氮磷钾的累积量。重度缺硼胁迫时期,正常处理香蕉整株氮磷钾的累积量分别为缺硼处理的2.9倍、3.7倍和2.3倍。缺铁胁迫处理香蕉整株的氮磷钾累积量显着减少,重度缺铁胁迫时期,正常处理香蕉整株氮磷钾的累积量分别为缺铁处理的3.5倍、4.7倍和3.2倍。缺锰胁迫香蕉整株氮磷钾的累积量也显着减少,重度缺锰胁迫时期,正常处理香蕉整株氮磷钾的累积量分别为缺锰处理的2.3倍、2.5倍和3.6倍。香蕉缺锌时,其整株氮累积量显着减少,而不影响磷与钾的累积量,中度缺锌胁迫时期,正常处理香蕉整株氮的累积量为缺锌处理的1.3倍。缺铜胁迫下,香蕉整株的氮磷钾累积量与正常处理的无显着差异。(7)缺硼、铁、锰、锌、铜均会显着影响香蕉不同叶位氮磷钾的分配比例。其一致的规律为,缺素均造成新抽叶片中氮磷钾累积量的分配比例下降,只是下降的程度以及开始出现下降的叶位不一致。

梁洪[4](2013)在《干旱胁迫对灰毡毛忍冬生理特性及产量和质量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灰毡毛忍冬(Lonicera macranthoides Hand-Mazz.)又名大花忍冬、大金银花,为忍冬科忍冬属植物多年生藤本植物,在西南地区大量栽培使用,是金银花的主要商品之一。具有清热解毒、凉风散热的功效。近年来,许多学者对其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指纹图谱等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对其在水分胁迫下的生理特性和品质及产量的影响研究还很少。本文通过设置4个水分梯度的田间试验,对灰毡毛忍冬的生长发育、碳氮代谢、光合作用、养分吸收、有效成分含量和产量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土壤中不同的水分含量对灰毡毛忍冬的生长发育有影响。随着胁迫的加剧,灰毡毛忍冬的叶面积、叶片长和宽都呈现下降趋势,就叶面积来看T1、T2、T3组比对照分别下降了19.01%、23.49%、44.52%;分枝数下降了25.04%、34.98%、40.65%,花芽数下降了45.46%、56.71%、63.76%。2.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加和时间的延续,灰毡毛忍冬叶片的相对含水量和水分饱和亏发生极显着变化。叶片中含水量和相对含水量呈明显下降趋势,而叶片水分饱和亏呈上升趋势。3.干旱胁迫下,灰毡毛忍冬的净光合速率、胞间CO2浓度、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呈下降趋势,轻度和中度胁迫对灰毡毛忍冬的光合作用影响不大,而重度干旱时各项指标较对照组都有大幅下降,净光合速率下降了26.12%,胞间CO2浓度下降了57.6%,气孔导度下降30.45%,蒸腾速率下降了41.87%。同时与光合作用有关的叶绿体色素含量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剧明显下降。4.在干旱胁迫下各处理组的灰毡毛忍冬叶片中MDA含量随胁迫程度的加剧而上升;可溶性糖含量有升高的趋势;可溶性蛋白含量呈现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脯氨酸含量呈上升趋势,且重度胁迫时含量最高。5.水分胁迫下,各处理组在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的磷素千分含量总体是一致的,都是降-升-降-升的趋势;钾元素百分含量呈下降的趋势;Zn、B的含量变化总体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Ca、Mg、Fe的浓度变化呈现波动性,表现在新梢生长期和现蕾期比较高,开花期低;Mn的浓度呈现波动性呈现升-降-升-降的趋势。6.SOD、POD和CAT等被认为是清除活性氧最重要的保护酶类,在不同程度干旱胁迫下的活性变化有所不同,试验结果表明,在初期时各酶的活性都有明显增加的趋势。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剧和时间的延长各酶活性降低。7.水分胁迫对灰毡毛忍冬花蕾的长度、宽度及50朵花蕾重和单株产量都有影响,表现出随着胁迫的加剧花蕾品质和产量都比对照组低,而且差异显着。同时水分胁迫对灰毡毛忍冬的花蕾中6中化学成分的影响是显着的。综上分析,轻度水分胁迫对灰毡毛忍冬的生长发育影响不大,其可以自我调节来适应环境,具有一定的抗旱能力。但过度的干旱对其生长发育、产量和质量有影响,因此,在栽培过程中要注意适时灌溉以免干旱造成产量和质量的下降。

张文君[5](2012)在《矿质营养对矮牵牛生长开花的影响与推荐施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矮牵牛(Petunia hybrida Vilm)属于茄科矮牵牛属,其具有生长周期短,易于栽培管理等特点,是国际上重要的盆花、花坛装饰植物并用于商业贸易的草本花卉。矮牵牛还是研究植物开花和花色素合成的重要模式植物之一。近年来,矮牵牛的种植面积仍在进一步扩大,在花卉产业链中具有重要的生产力价值,并在新品种的培育、组织培养、转基因改良和花期调控等领域取得一系列成果,但是随着新品种的不断培育更新,有关矿质营养以及养分管理方面的研究报道鲜见报道。由于肥料是影响花卉生长的重要因子之一,合理施肥不仅能提高花卉品质,而且对改善环境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本试验以矮牵牛为研究对象,采用土培和水培试验,系统研究了不同品种矮牵牛养分吸收特性及不同器官中的养分分配差异;分析了矿质养分对矮牵牛生长、开花及活性氧和花青素代谢的影响;并结合武汉绿地土壤养分状况分析,初步建立了矮牵牛最佳施肥用量。主要结论如下:(1)通过对三种主要矮牵牛栽培品种(重瓣豪放,单瓣迷你,单瓣豪放)养分吸收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矮牵牛植株中N、P、Ca、Mg、Fe、Mn、Cu和Zn养分含量均随生育期推进总体呈先上升后降低变化趋势,而K和Mn含量呈波动形变化趋势。不同矮牵牛品种对养分最大吸收量变化幅度为370.09-442.63mg N,46.13-65.73mg P,198.46-220.05mg K,282.21-307.12mg Ca,49.58-62.88mg Mg,5.98-7.21mg Fe,2.88-2.95mg Mn,0.35-0.52mg Cu和108-1.34mg Zn,累积量大小顺序为N>Ca>K>P>Mg>Fe>Mn>Zn>Cu.矮牵牛不同器官对元素吸收量及最大吸收时期均不相同,苗期到初花期阶段,茎,叶中各种元素含量最高,开花以后随着蒴果的逐渐形成,养分逐渐向生殖器官转移。养分累积率主要在蕾期和盛花期达到最大值,其中蕾期K,Mg和Mn最大累积率分别是42.74%,53.91%和30.80%;盛花期N,P,Cu和Zn最大累积率分别是29.49%,54.36%,37.79%和36.57%;Ca和Fe在衰败期达到最大值为26.95%和43.41%,以上说明蕾期和盛花期是矮牵牛生长及养分调控管理的关键时期。(2)武汉城市绿地土壤pH高于自然土壤,呈现中性偏碱趋势;土壤有机质含量比较低,土壤氮素含量缺乏,土壤有效磷和有效钾含量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土壤中量元素有效Ca、Mg和S含量丰富;微量元素有效Fe、Mn、Cu、Zn及B含量较丰富。通过选取四种绿地土壤进行“3414”肥料配比试验,得出在供试的四种土壤上,氮肥的施用范围为0.28-0.54g/kg;磷肥施用范围为0.17-0.20g/kg;钾肥施用范围为0.19-0.23g/kg。氮磷钾综合比较,氮的需求量最大,为矮牵牛生长最主要限制因子,磷钾次之。(3)氮肥施用可提高矮牵牛叶片叶绿素含量,分枝数、植株干重等生长指标;存花数及总花朵数也随着氮肥施用的增加而增加。氮肥施用影响花瓣及叶片的活性氧代谢酶变化,并诱发了细胞膜脂过氧程度的高低。低氮胁迫条件下,叶片中O2·-产生速率显着增加,过氧化氢(H202)含量显着升高,最终导致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升高;花瓣在氮胁迫下,并没有引起MDA含量的上升,说明缺氮胁迫对花瓣膜脂过氧化影响不明显。低氮胁迫花瓣中氮及蛋白质含量大幅降低,初生代谢和次生代谢对氮源的竞争可导致花青素次生代谢途径中酶活性的升高,从而促进了花青素含量增加,而花青素作为一种多酚物质,能高效清除植物体内产生的自由基,减轻植物氧化损伤。(4)磷肥施用可促进分枝数及干物质累积量的增加,增加存花数及总花朵数。低磷胁迫下,叶片和花瓣中抗氧化物酶活性显着升高,最终叶片中MDA含量显着升高,而花瓣中MDA含量却降低。低磷胁迫下,可溶性糖和黄酮含量均增加,说明低磷胁迫条件下花青素代谢的加强可能与糖在植物体内的运输受阻及黄酮类物质的大量分泌有关。(5)低钾胁迫条件下,减少植株分枝数,叶绿素含量,并且当日存花数及总花朵数也显着降低。钾还影响了叶片及花瓣中活性氧代谢的强弱。在低钾条件下,花瓣和叶片中MDA含量均有增加的趋势,说明钾缺乏引起花瓣及叶片中活性氧伤害。低钾胁迫下可溶性糖和苯丙氨酸含量增加,可为花青素合成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并且钾与细胞含水量密切相关,钾的缺乏导致细胞中水分的丧失,而细胞含水量的降低造成的浓缩效应也可间接导致花青素含量的升高。(6)低铁条件下,矮牵牛生长及开花受到严重影响,其中新叶中叶绿素含量和总花朵数等指标显着降低。低铁胁迫下,叶片和花瓣细胞中抗氧化物酶的活性均显着降低,并最终造成花瓣和叶片中膜脂过氧化产物MDA的累积,导致植株过氧化损伤。低铁胁迫还可改变花瓣的结构,导致花瓣纵向直径及横向厚度的缩短,说明缺铁不利于花瓣生长。铁作为共因子直接参与花青素代谢,铁的缺乏直接导致花青素合成酶活性的降低,从而减少花青素的合成量。(7)利用高效液相-电喷雾-质谱联用(HPLC-ESI-MS)技术对花青素成分分析表明,氮磷钾及铁缺乏条件下,总离子流在530nm均检测出3个花青素特征峰,可能的化学结构为P1:矢车菊素-3-槐糖苷;P2:矢车菊素-3-葡萄糖苷(半乳糖苷);P3:芍药素-3-葡萄糖苷(半乳糖苷)。对花青素组分比例进行分析,氮磷钾缺乏胁迫下,(矢车菊素)Cy及(芍药素)Pn型色素组成比例较为稳定;而在缺铁胁迫下,花青素组分有从Cy向Pn型转化的趋势。

吕剑[6](2012)在《日光温室基质栽培越冬茬番茄灌水下限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试验在日光温室基质栽培条件下,以“欧盾”番茄为试验材料,以田间持水量的90%为灌水上限,研究了40%、50%、60%、70%、80%田间持水量的灌水下限对越冬茬番茄生长、叶片水分状况、渗透调节物质、光合特性、产量、水分利用效率以及果实品质的影响,旨在为番茄基质栽培灌水制度的确立提供理论依据,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随着灌水下限的提高,番茄产量、单果重及水分利用效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峰值均出现在70%处理处,分别为7379kg/667m2、138.4g、38kg/m3,较40%~50%处理高39.3%~26.2%、33.9%~18.8%、21.6%~15.7%,且果实糖酸比高,品质好。2.60%、70%处理,番茄生长健壮,株高增长迅速,叶片数显着大于其他处理,全株干重分别为210.11g、227.23g,较40%处理高9.4%、18.3%,且根冠比适宜。说明灌水下限为田间持水量的60%、70%时有利于基质栽培番茄的正常生长。3.70%处理叶片自由水含量、自由水/束缚水全生育期内均优于其他处理,三次取样70%处理叶片自由水含量分别为77.52%、78.81%、75.49%,较40%处理高7%、15.2%、22%,自由水/束缚水分别为9.37、8.07、5.85,为40%处理的1.69、2.29、2.22倍,且水势、相对含水量显着高于40%、50%处理,叶片细胞汁液浓度、水分饱和亏显着小于40%、50%处理,说明70%的灌水下限有利于维持番茄叶片细胞的正常状态,植株体内水分充足,代谢活跃。4.40%、50%处理的番茄叶片Pro含量为263.23μg·g-1、151.04μg·g-1,可溶性糖含量分别为16.16mg·g-1、13.37mg·g-1显着高于其他处理。且由于膜脂的过氧化作用MDA含量大幅上升,40%处理的MDA含量分别较60%、70%、80%高16.3%、28.3%、35.5%。说明灌水下限小于60%田间持水量时,能够对番茄造成严重的水分胁迫。5.70%、80%处理,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Fv/Fm均显着大于其他处理,番茄叶片PSⅡ活性高,光合能力强,水分利用效率高。6.综合以上指标来看,60%~70%田间持水量的灌水下限能达到节水、高产、优质的目标,应作为越冬茬番茄基质栽培的理想灌水下限。

彭玉华[7](2011)在《甘菊耐盐性分析及DlBADH基因启动子转化菊花试验》文中认为甘菊[Chrysanthemum lavandulifolium (Fisch. ex Trautv.) Makino]是菊属中的二倍体植物,遗传背景简单,对其进行耐盐机理的研究可以为菊花(C. xmorifolium Ramat.)抗逆性育种奠定理论基础。通过研究,作者主要取得了如下成果:1.通过对甘菊进行栽培试验研究,建立了适宜的甘菊水培技术体系。研究结果表明,水培试验中宜选取一年生、幼嫩的植株,插条和剪根的植株不适合以水培方式栽培;参照Hoagland-arnon配方配制营养液,每隔两天更换一次,可使植株正常生长;营养液的深度低于根颈部位适宜植株在水培条件下生长。2.利用100-400mmol/L NaCl溶液处理甘菊植株0-12d,在不同浓度和时间长度的胁迫下,测定各项生理生化指标,分析其耐盐性。结果表明:甘菊在一定范围内的盐胁迫下,通过调节叶绿素含量、过氧化氢酶含量和丙二醛含量途径来抵御胁迫伤害;质膜透性、过氧化氢酶含量、丙二醛含量可作为甘菊耐盐性的鉴定指标,叶绿素含量则可以作为甘菊耐盐性的参考指标;NaCl溶液浓度为100-200mmol/L,处理时间为1d和3d时,各项生理指标均发生明显变化,可以作为诱导甘菊耐盐基因表达的参考条件。3.本文作者还尝试了将耐盐相关基因DIBADH基因的启动子导入菊花(C. xmorifolium Ramat.)中。试验发现,适宜的潮霉素筛选压浓度为7.5mg/L,通过试验初步建立了菊花品种‘粉荷’的转化体系,获得了潮霉素抗性苗。上述研究数据,为甘菊盐诱导表达基因的开发利用奠定了试验基础。

周波[8](2010)在《一串红穴盘育苗控释肥施用效应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穴盘育苗技术日趋成熟,并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花卉、蔬菜育苗。然而穴盘育苗的养分供应一直依赖普通肥料喷施或营养液,存在诸多不便,此外,穴盘育苗的评价方法也不够完善,因而限制了此项技术的发展。本文利用市场化的花卉专用控释肥进行一串红穴盘育苗试验,在此基础上又进行了苗期施肥的后效盆栽试验,分析了控释肥对育苗基质、幼苗氮磷钾营养特性、幼苗生长特性以及移栽后观赏特性的影响,并分别采用六种评价方法对育苗效果进行了评价,探索草本花卉穴盘育苗的新型养分供应方式和最佳控释肥施用种类及施肥量,并寻找穴盘育苗适宜的评价方法。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控释肥缓慢增加育苗介质有效养分的供应量,介质的养分含量与施肥量呈极显着正相关,显着提高了穴盘苗体内氮磷钾的含量和累积量,提升了肥料利用率,减少了养分浪费和环境污染。一串红苗期氮磷钾需求占全期的5%左右,比例为1:0.11:0.39,成苗氮磷钾比例为1:0.12:0.44,平均肥料需求比例为25-7-13。控释肥对出苗率的促进作用不显着,14-14-14的国产和奥绿控释肥均显着降低了出苗率。养分含量20-8-10的控释肥较好的满足了一串红穴盘育苗的营养需求,避免了速效肥直接施用易烧苗和喷施费工费时的生产问题,对幼苗生长特性具有显着的促进作用,用量以干基质计120-150g·kg-1为佳。2、控释肥穴盘法育的幼苗移栽后缓苗快,苗期施肥效果依然显着。控释肥处理各生长和观赏特性显着优于传统喷施和空白,株高比空白增加了12-36%,冠径增加了29-53%,叶绿素平均增加28.5%,开花时间也比空白有所提前,开花数平均增加了86%,整体观赏价值显着提高。可以实现苗期一次施肥不再追肥的生产模式。3、穴盘苗的不同评价方法各有优缺点,常规评价方法简单方便,适于精度要求不高的评价,综合评价方法可充分体现一串红等花卉穴盘苗的评价特点,以主成分分析和灰色关联法较为科学全面,生产中应视具体情况选用。一串红穴盘育苗施用控释肥的经济效益显着高于传统喷施。

王利民[9](2010)在《滨海盐土培肥改良利用技术及植物耐盐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滨海盐土含盐多、pH值高、结构差、肥力低,对植物生长和生态环境均有很大影响,因此,改良利用盐土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田间试验研究黄麻(Corchorus capsularis L.)连作、稻-菜轮作、稻-麦轮作以及黄麻秸秆与鸡粪配施等改良利用技术对盐土理化性状及生物性质的影响;通过盆栽试验研究滨梅(Prunus maritima)、鸡桑(Morus australis)等植物的耐盐机制和滨梅、美国白蜡(Fraxinus americana)根际微域矿质元素相对质量分数及其分布。研究结果表明:⑴黄麻连作、稻-菜轮作和稻-麦轮作2 a后,0~20 cm土层的土壤密度比滨海盐土荒地分别降低了16.11%、13.42%、9.40%,黄麻连作、稻-菜轮作20~40 cm土层的土壤密度比滨海盐土荒地降低了5.30%、5.962%,而稻-麦轮作无明显差异。黄麻连作、稻-菜轮作0~20 cm土层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比滨海盐土荒地分别增加了26.66%、47.93%,20~40 cm土层增加了21.92%、9.46%,40~60 cm土层增加了15.46%、9.36%,而稻-麦轮作无明显影响。与滨海盐土荒地相比,各利用方式的土壤阳离子交换量(CEC)、全N、水解性N、速效K含量均增加,而全盐量和pH减小。黄麻连作、稻-菜轮作和稻-麦轮作的土壤蛋白酶活性比滨海盐土荒地分别增加了2.24、0.61、2.00倍,脲酶、过氧化氢酶、磷酸酶也增加。黄麻连作、稻-菜轮作和稻-麦轮作的土壤微生物总数分别比滨海盐土荒地增加了45.98、24.66、2.27倍,其中,细菌、放线菌、真菌均有不同程度增加。主成分分析可知,稻-菜轮作改良效应较好,黄麻连作次之,稻-麦轮作较弱。⑵黄麻秸秆(A1、A2、A3)和鸡粪(B1、B2、B3)2个因素分设1 200、2 400、3 600 kg·hm-2 3个施用量水平。A3B1、A3B2、A3B3处理0~20 cm土层的土壤密度比CK分别降低了4.79%、6.85%、7.53%,而其它处理无明显差异。同时,土壤持水量、孔隙度随秸秆和鸡粪施用量增加而升高。A1B2~A3B3的8个处理0~20 cm土层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比CK分别增加了7.64%、8.82%、8.45%、16.73%、13.64%、25.36%、36.64%、54.64%,而A1B1无显着增加。另外,土壤N、P、K和CEC随秸秆和鸡粪施用量增加而上升,而pH、全盐量下降。A1B1~A3B3的9个处理土壤蛋白酶活性较CK分别增加了35.94%、191.48%、54.83%、67.49%、264.50%、89.98%、196.57%、274.34%、211.34%,同样,磷酸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脲酶活性以及细菌、真菌数量随秸秆和鸡粪施用量增加而上升。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A3B2、A3B3处理的盐土综合性状改良效果较好;A2B1、A2B2、A3B1、A2B3其次;CK、A1B1、A1B2、A1B3较弱。⑶低质量浓度(3 g·L-1)NaCl处理下滨梅根细胞未受明显伤害,但高质量浓度(9 g·L-1)NaCl胁迫导致根细胞内降解物质增多,细胞器降解,细胞核染色质降低,质膜局部内陷,但未出现质壁分离。同时,盐分处理下滨梅根含水率、根内Ca2+、叶中Mg2+、叶中Cl-、根内Na+和叶中Na+等含量增加。另一植物鸡桑在盐分处理下根含水率、脯氨酸、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根内Ca2+、根内Mg2+、叶中Mg2+、根内Cl-、叶中Cl-、根内Na+和叶中Na+等含量增加。⑷滨梅根系Na、Mg的累积量随盐浓度升高而增加,9 g·L-1盐胁迫下Ca、Mg、K均向根中柱聚集。滨梅根际Cl的质量分数较低,同时,盐处理使Cl在0~100μm从对照(0 g·L-1)的累积状态转为亏缺,且盐处理滨梅根系Cl的累积量均比对照高。此外,滨梅根际Fe的质量分数较高。另一植物白蜡在对照条件下根系Cl、Ca、Na的累积量较少,低质量浓度(3 g·L-1)盐处理下白蜡根系Na、Cl、Ca、Mg的聚集量较多。高质量浓度(9 g·L-1)盐胁迫下白蜡根系Na、Ca、Mg、Cl的累积量降低,但K、Fe、Zn却升高,同样根际Na的质量分数也较高。与对照相比,盐处理使白蜡根中柱K、Ca、Mg的聚集量增加。白蜡根际0~100μm,对照Fe出现累积,而其它处理存在亏缺;9 g·L-1盐处理和对照根内Fe的质量分数均远高于3 g·L-1处理。综上,①各利用方式均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养分,改善通透性、持水力,增强生物活性,促进养分循环,且上层土壤改良效应较下层好。其中,这些利用方式的盐土改良效应大小为稻-菜轮作>黄麻连作>稻-麦轮作>滨海盐土荒地。②秸秆与鸡粪配施增加土壤有机质,降低土壤密度,增强土壤通透性和保蓄性,加速土体脱盐,降低pH,增加土壤N、P、K含量,提高蛋白酶、尿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和磷酸酶活性,增加微生物数量。不同用量的秸秆和鸡粪配施改良滨海盐土的效果分为3类,即CK、A1B1、A1B2、A1B3为第一类,改良效果较弱;A2B1、A2B2、A3B1、A2B3为第二类,改良效果中等;A3B2、A3B3为第三类,改良效果较强。③盐胁迫下,滨梅主要通过以下途径适应盐渍生境,增加根含水率,提高根内Ca2+、叶中Mg2+含量,但同时另一组指标如叶中Cl-、根内Na+和叶中Na+等含量增至滨梅耐受限度以外,则削弱滨梅的耐盐性,进而诱发盐害。鸡桑盐害的主要原因为根内Na+、叶中Na+、根内Cl-和叶中Cl-等含量过度增加,但同时其根含水率、脯氨酸、SOD、POD、根内Ca2+、根内Mg2+、叶中Mg2+等指标值增加有助于缓解盐害。④盐胁迫条件下,滨梅根系吸收累积过量的Na是导致盐害的重要原因,而滨梅根系Cl、Fe的吸收量与盐害关系不密切。另一植物白蜡根系吸收累积过量的Na、Cl,从而诱发盐害,至于根内过高的Fe是否也为盐胁迫的诱因有待研究。

李瑜[10](2009)在《微生物发酵生产黄腐酸复配制备玉米种衣剂及包衣应用研究》文中提出随着苹果种植业和加工业的急速发展,果渣的排放不仅影响了果业的可持续发展,也造成了环境严重污染。本研究从果渣资源化利用角度出发,通过添加复合微生物菌剂发酵生产黄腐酸,系统研究了发酵菌种的复配及发酵条件的优化。利用果渣发酵的黄腐酸为主要原料制成玉米种衣剂,通过室内发芽试验、盆栽试验和大田试验研究该复合种衣剂对玉米种子的影响和应用。本研究包括以下几部分:一、以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酿酒酵母(Saccharo spp)、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t)、假单胞菌(Pseudomona sp)为出发菌,通过不同的复配比例,分别进行发酵试验,选择发酵效果最佳的一组试验制备复合微生物菌剂,绿色木霉:酿酒酵母:枯草芽孢杆菌:假单胞菌=1:1:2:2。二、对发酵的主要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考查各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通过正交试验,以发酵温度和发酵产物中的黄腐酸含量为评价标准,确定发酵工艺的最佳参数,复合菌剂接种量为5%,物料含水量调至50%,尿素添加量为2%,发酵时间为25天。三、通过室内发芽试验,以玉米种子发芽势、发芽率、苗长、根长等参数作为评价标准,确定黄腐酸复配化肥、微肥的最佳配方,100ml黄腐酸溶液中加入化肥包括20g尿素和4g磷酸二氢钾;加入微肥包括七水硫酸亚铁11 g、硫酸锌8.5g、四水硝酸钙8g和硼酸12g。四、通过室内发芽试验和盆栽试验,对复合种衣剂的主要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考查各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通过正交试验,以发芽率、主根长和根鲜重为评价标准,确定复合种衣剂的最佳参数,种衣剂药种比为1:30,包衣时间为10min,羧甲基纤维素钠(CMC)添加量为0.5g/100ml。五、通过大田试验,研究复合种衣剂的应用。

二、芦荟盆栽营养土配方试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芦荟盆栽营养土配方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1)生物有机肥对控制灌溉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及减排技术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及进展
        1.2.1 生物有机肥对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1.2.2 生物有机肥对土壤生境指标的影响
        1.2.3 生物有机肥对作物产量及其经济效益的影响
    1.3 有待研究的问题
    1.4 本文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区概况
    2.2 试验设计
    2.3 观测项目及方法
    2.4 数据统计与分析方法
第三章 生物有机肥对温室气体排放规律的影响及减排技术分析
    3.1 生物有机肥对稻田温室气体排放规律的影响
        3.1.1 生物有机肥对稻田土壤N_2O排放规律的影响
        3.1.2 生物有机肥对稻田土壤CH_4排放规律的影响
        3.1.3 生物有机肥对稻田土壤CO_2排放规律的影响
        3.1.4 生物有机肥对稻田土壤综合温室效应的影响
    3.2 生物有机肥对稻田温室气体排放规律的技术分析
        3.2.1 生物有机肥对稻田N_2O排放的作用效果及技术分析
        3.2.2 生物有机肥对稻田CH_4排放的作用效果及技术分析
        3.2.3 生物有机肥对稻田CO_2排放的作用效果及技术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生物有机肥配施情况下土壤生境指标对温室气体的影响及减排技术分析
    4.1 土壤水分与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关系
        4.1.1 土壤水分对稻田温室气体的影响
        4.1.2 土壤水分对稻田温室的减排技术分析
    4.2 土壤有机碳与温室气体排放的关系
        4.2.1 土壤有机碳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4.2.2 土壤有机碳对温室气体的减排技术分析
    4.3 土壤氮素与温室气体排放的关系
        4.3.1 土壤氮素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4.3.2 土壤氮素对温室气体的减排技术分析
    4.4 土壤酶活性与温室气体排放的关系
        4.4.1 土壤氧化还原酶对温室气体的影响
        4.4.2 土壤水解酶活性对温室气体的影响
        4.4.3 土壤酶活性对温室气体的减排技术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生物有机肥对稻田综合效应的影响及减排技术评价
    5.1 水稻产量及经济效益
    5.2 生物有机肥对水稻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5.3 生物有机肥对水稻产量及经济效益的机理分析
    5.4 施肥方案综合效应及减排技术评价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研究结论
    6.2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2)百合科十二卷属3种多肉植物组织培养体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进展
        1.1 植物组织培养概述
        1.2 多肉植物概述
        1.3 百合科十二卷属多肉植物概述
        1.4 三种供试材料介绍
        1.5 百合科十二卷属多肉植物组培研究现状
        1.6 百合科其他属植物组培研究现状
    第二节 多肉植物国内外研究进展
    第三节 研究目的及技术路线
        3.1 研究目的及意义
        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内容
    第一节 三种材料的启动培养
        1.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2 结果与分析
        1.3 讨论与小结
    第二节 三种材料的增殖继代培养
        2.1 试验材料与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3 讨论与小结
    第三节 三种材料的生根培养
        3.1 试验材料与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3 讨论与小结
    第四节 三种材料的炼苗移栽
        4.1 试验材料与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3 讨论与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3)香蕉硼铁锰锌铜营养形态诊断与缺素营养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香蕉营养诊断的重要性
    1.2 香蕉营养形态诊断研究进展
    1.3 香蕉营养化学诊断研究进展
    1.4 研究的切入点、目的及意义
    1.5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技术路线
        1.5.1 研究内容
        1.5.2 技术路线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设计
    2.3 研究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香蕉缺硼、铁、锰、锌、铜的响应期
    3.2 硼素营养对香蕉生长的影响
        3.2.1 缺硼对香蕉形态的影响
        3.2.1.1 缺硼对香蕉整株形态的影响
        3.2.1.2 缺硼对香蕉叶片形态的影响
        3.2.1.3 缺硼对香蕉根系形态的影响
        3.2.2 缺硼对香蕉生长的影响
        3.2.2.1 缺硼对香蕉地上部的影响
        3.2.2.2 缺硼胁迫对香蕉根系生长的影响
        3.2.2.3 缺硼胁迫对香蕉生物量的影响
        3.2.2.4 缺硼胁迫对香蕉干物质的影响
        3.2.3 缺硼对香蕉生理的影响
        3.2.3.1 缺硼对香蕉叶片叶绿素的影响
        3.2.3.2 缺硼对香蕉叶片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3.2.3.3 缺硼对香蕉根系活力的影响
        3.2.4 缺硼对香蕉营养特性的影响
        3.2.4.1 缺硼对香蕉氮素累积分配的影响
        3.2.4.2 缺硼对香蕉磷素累积分配的影响
        3.2.4.3 缺硼对香蕉钾素累积分配的影响
    3.3 铁素营养对香蕉生长的影响
        3.3.1 缺铁对香蕉形态的影响
        3.3.2.1 缺铁对香蕉整株形态的影响
        3.3.2.2 缺铁对香蕉叶片形态的影响
        3.3.2.3 缺铁对香蕉根系形态的影响
        3.3.2 缺铁对香蕉生长的影响
        3.3.2.1 缺铁对香蕉地上部的影响
        3.3.2.2 缺铁胁迫对香蕉根系生长的影响
        3.3.2.3 缺铁胁迫对香蕉生物量的影响
        3.3.2.4 缺铁胁迫对香蕉干物质的影响
        3.3.3 缺铁对香蕉生理的影响
        3.3.3.1 缺铁对香蕉叶片叶绿素的影响
        3.3.3.2 缺铁对香蕉叶片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3.3.3.3 缺铁对香蕉根系活力的影响
        3.3.4 缺铁对香蕉营养特性的影响
        3.3.4.1 缺铁对香蕉氮素累积分配的影响
        3.3.4.2 缺铁对香蕉磷素累积分配的影响
        3.3.4.3 缺铁对香蕉钾素累积分配的影响
    3.4 锰素营养对香蕉生长的影响
        3.4.1 缺锰对香蕉形态的影响
        3.4.1.1 缺锰对香蕉整株形态的影响
        3.4.1.2 缺锰对香蕉叶片形态的影响
        3.4.1.3 缺锰对香蕉根系形态的影响
        3.4.2 缺锰对香蕉生长的影响
        3.4.2.1 缺锰对香蕉地上部的影响
        3.4.2.2 缺锰胁迫对香蕉根系生长的影响
        3.4.2.3 缺锰胁迫对香蕉生物量的影响
        3.4.2.4 缺锰胁迫对香蕉干物质的影响
        3.4.3 缺锰对香蕉生理的影响
        3.4.3.1 缺锰对香蕉叶片叶绿素的影响
        3.4.3.2 缺锰对香蕉叶片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3.4.3.3 缺锰对香蕉根系活力的影响
        3.4.4 缺锰对香蕉营养特性的影响
        3.4.4.1 缺锰对香蕉氮素累积分配的影响
        3.4.4.2 缺锰对香蕉磷素累积分配的影响
        3.4.4.3 缺锰对香蕉钾素累积分配的影响
    3.5 锌素营养对香蕉生长的影响
        3.5.1 缺锌对香蕉形态的影响
        3.5.1.1 缺锌对香蕉整株形态的影响
        3.5.1.2 缺锌对香蕉叶片形态的影
        3.5.1.3 缺锌对香蕉根系形态的影响
        3.5.2 缺锌对香蕉生长的影响
        3.5.2.1 缺锌对香蕉地上部的影响
        3.5.2.2 缺锌胁迫对香蕉根系生长的影响
        3.5.2.3 缺锌胁迫对香蕉生物量的影响
        3.5.2.4 缺锌胁迫对香蕉干物质的影响
        3.5.3 缺锌对香蕉生理的影响
        3.5.3.1 缺锌对香蕉叶片叶绿素的影响
        3.5.3.2 缺锌对香蕉叶片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3.5.3.3 缺锌对香蕉根系活力的影响
        3.5.4 缺锌对香蕉营养特性的影响
        3.5.4.1 缺锌对香蕉氮素累积分配的影响
        3.5.4.2 缺锌对香蕉磷素累积分配的影响
        3.5.4.3 缺锌对香蕉钾素累积分配的影响
    3.6 铜素营养对香蕉生长的影响
        3.6.1 缺铜对香蕉形态的影响
        3.6.1.1 缺铜对香蕉整株形态的影响
        3.6.1.2 缺铜对香蕉叶片形态的影响
        3.6.1.3 缺铜对香蕉根系形态的影
        3.6.2 缺铜对香蕉生长的影响
        3.6.2.1 缺铜对香蕉地上部的影响
        3.6.2.2 缺铜胁迫对香蕉根系生长的影响
        3.6.2.3 缺铜胁迫对香蕉生物量的影响
        3.6.2.4 缺铜胁迫对香蕉干物质的影响
        3.6.3 缺铜对香蕉生理的影响
        3.6.3.1 缺铜对香蕉叶片叶绿素的影响
        3.6.3.2 缺铜对香蕉叶片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3.6.3.3 缺铜对香蕉根系活力的影响
        3.6.4 缺铜对香蕉营养特性的影响
        3.6.4.1 缺铜对香蕉氮素累积分配的影响
        3.6.4.2 缺铜对香蕉磷素累积分配的影响
        3.6.4.3 缺铜对香蕉钾素累积分配的影响
4 讨论与结论
    4.1 讨论
        4.1.1 从香蕉生长看微量元素的重要性
        4.1.2 从香蕉的生理变化看微量元素之重要性
        4.1.3 从香蕉体内的营养平衡看微量元素之重要性
        4.1.4 微量元素缺素和营养诊断图谱
    4.2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4)干旱胁迫对灰毡毛忍冬生理特性及产量和质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灰包毛忍冬的形态特征及资源分布
    1.2 灰赵毛忍冬栽培与组织培养
    1.3 灰越毛忍冬主要化学成分
    1.4 灰越毛忍冬的药理作用
    1.5 指纹图谱研究
    1.6 药用植物抗旱研究现状
第2章 引言
    2.1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2 课题研究内容
第三章 材料与方法
    3.1 试验材料
    3.2 试验地点
    3.3 试验设计
    3.4 测定指标及方法
    3.5 数据的处理
第四章 结果分析
    4.1 水分胁迫处理对灰毡毛忍冬生长发育和形态结构的影响
    4.2 水分胁迫对灰毡毛忍冬叶片含水量、相对含水量和饱和亏的影响
    4.3 水分胁迫处理对灰毡毛忍冬光合作用的影响
        4.3.1 对灰毡毛忍冬功能叶片光合速率的影响
        4.3.2 对灰毡毛忍冬功能叶片胞间CO_2浓度的影响
        4.3.3 对灰毡毛忍冬功能叶片气孔导度的影响
        4.3.4 对灰毡毛忍冬功能叶片蒸腾速率的影响
    4.4 水分胁迫处理对灰毡毛忍冬质膜透性的影响
    4.5 水分胁迫处理对灰毡毛忍冬叶绿体色素的影响
    4.6 水分胁迫处理对灰毡毛忍冬丙二醛(MDA)的影响
    4.7 水分胁迫处理对灰毡毛忍冬膜系统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4.8 水分胁迫处理对灰毡毛忍冬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4.9 水分胁迫处理对灰毡毛忍冬营养元素的影响
    4.10 水分胁迫处理对灰毡毛忍冬花蕾品质的影响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5)矿质营养对矮牵牛生长开花的影响与推荐施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花卉产业现状
    1.2 矮牵牛植物学特性
    1.3 矮牵牛生物态特性
    1.4 矮牵牛分布与种类
    1.5 矮牵牛研究进展
    1.6 矿质营养与花卉生长
    1.7 矿质营养与花卉衰老
        1.7.1 植物体内自由基产生及清除机制
        1.7.2 矿质营养与自由基
    1.8 矿质营养与花青素代谢调控
        1.8.1 色素种类
        1.8.2 花色素(花青素)合成途径
        1.8.3 矿质营养与花青素代谢调控
        1.8.4 矿质营养在植物花青素代谢过程中的调控机理
2 课题研究的背景、内容和技术路线
    2.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2.2 研究内容
    2.3 技术路线
3 不同矮牵牛品种矿质养分吸收及分配规律研究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0 试验内容
        3.2.1 试验地点
        3.2.2 试验材料
        3.2.4 试验方法及样品测试
        3.2.5 养分累积量及累积率计算及曲线拟合
        3.2.6 数据处理
    3.3 结果与分析
        3.3.1 矮牵牛不同品种干物质累积量及矿质养分吸收动态
        3.3.2 矮牵牛不同器官矿质元素养分吸收动态
    3.4 讨论
4 盆栽矮牵牛氮磷钾肥效应及推荐用量研究
    4.1 引言
    4.2 试验材料与方法
        4.2.1 试验材料
        4.2.2 试验设计
        4.2.3 试验内容
        4.2.4 相关指标计算及肥料推荐用量筛选
    4.3 结果与分析
        4.3.1 四种土壤氮肥施用效果
        4.3.2 四种土壤磷肥施用效果
        4.3.3 四种土壤钾肥施用效果
        4.3.4 四种土壤氮磷钾肥施用效果比较
        4.3.5 四种土壤肥料推荐用量筛选
        4.3.6 四种土壤矮牵牛氮磷钾施肥配方比较
    4.4 讨论
5 武汉市绿地土壤养分状况评价
    5.1 引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土壤样品采集
        5.2.2 土壤养分测试
        5.2.3 ASI法的土壤养分分级指标
    5.3 结果与分析
        5.3.1 采样点分布图
        5.3.2 土壤pH频率分布状况
        5.3.3 土壤有机质及铵态氮养分含量状况分析
        5.3.4 土壤有效磷和有效钾养分含量状况分析
        5.3.5 土壤中量元素养分状况分析
        5.3.6 土壤微量元素养分状况分析
    5.4 讨论
        5.4.1 武汉市绿地土壤养分状况分析
        5.4.2 养分管理对策
        5.4.3 植被种植
6 氮磷钾及铁施用水平对矮牵牛生长、活性氧和次生代谢的影响
    6.1 引言
    6.2 材料与方法
        6.2.1 土培试验
        6.2.2 水培试验
    6.3 结果与分析
        6.3.1 不同施氮水平对矮牵牛生长、活性氧及次生代谢的影响
        6.3.2 不同施磷水平对矮牵牛生长、活性氧和次生代谢的影响
        6.3.3 不同施钾水平对矮牵牛生长、活性氧和次生代谢的影响
        6.3.4 不同铁处理对矮牵牛生长、活性氧和次生代谢的影响
7 氮磷钾及铁缺乏胁迫对矮牵牛花瓣中花青素代谢产物的影响
    7.1 引言
    7.2 试验材料与方法
        7.2.1 试验材料
        7.2.2 试验设计
        7.2.3 样品HPLC-MS分析
    7.3 结果与分析
        7.3.1 氮磷钾及铁缺乏胁迫对矮牵牛生长开花的影响
        7.3.2 氮磷钾及铁缺乏胁迫条件下花瓣中总黄酮组成定量分析
        7.3.3 氮磷钾及铁缺乏胁迫条件下花瓣中花青苷组成定量分析
        7.3.4 氮磷钾及铁缺乏胁迫条件下花瓣中花青苷组成定性分析
    7.4 讨论
8 全文总结与展望
    8.1 主要结论
    8.2 研究课题创新点
    8.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6)日光温室基质栽培越冬茬番茄灌水下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缩略词表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无土栽培概述
    1.1.1 无土栽培的概念及特点
    1.1.2 无土栽培的发展概况
    1.1.3 无土栽培的类型
1.2 基质栽培的发展及研究概况
1.3 番茄基质栽培的研究状况
    1.3.1 基质筛选
    1.3.2 施肥
    1.3.3 灌溉
1.4 番茄灌水下限研究
1.5 水分对植物的影响
    1.5.1 水分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1.5.2 水分对植物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1.5.3 水分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
    1.5.4 水分对植物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1.5.5 水分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地点情况
2.2 实验设计
2.3 测定指标及方法
    2.3.1 基质含水量测定
    2.3.2 形态指标的测定
    2.3.3 生物量的测定
    2.3.4 生理指标的测定
    2.3.5 果实品质的测定
    2.3.6 光合生理测定
    2.3.7 叶绿素荧光参数测定
    2.3.8 产量及其组成的测定
2.4 数据统计分析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灌水下限处理的灌水量及灌水次数
3.2 不同灌水下限对番茄生长的影响
    3.2.1 不同灌水下限对番茄株高增长量的影响
    3.2.2 不同灌水下限对番茄茎粗的影响
    3.2.3 不同灌水下限对番茄叶片数的影响
    3.2.4 不同灌水下限对番茄植株干鲜重及根冠比的影响
3.3 不同灌水下限对番茄生理指标的影响
    3.3.1 不同灌水下限对番茄叶片相对含水量(RWC)及水分饱和亏(WSD)的影响
    3.3.2 不同灌水下限对番茄叶片自由水及束缚水含量的影响
    3.3.3 不同灌水下限对番茄叶片水势的影响
    3.3.4 不同灌水下限对番茄叶片细胞汁液浓度的影响
    3.3.5 不同灌水下限对番茄叶片脯氨酸含量(Pro)的影响
    3.3.6 不同灌水下限对番茄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3.3.7 不同灌水下限对番茄叶片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
3.4 不同灌水下限对番茄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
3.5 不同灌水下限对番茄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3.6 不同灌水下限对番茄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3.7 不同灌水下限对番茄果实品质的影响 第四章 讨论与结论
4.1 不同灌水下限对番茄生长的影响
4.2 不同灌水下限对番茄生理的影响
    4.2.1 不同灌水下限对番茄水分生理的影响
    4.2.2 不同灌水下限对番茄叶片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4.2.3 不同灌水下限对番茄叶片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4.3 不同灌水下限对番茄光合特性的影响
4.4 不同灌水下限对番茄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4.5 不同灌水下限对番茄果实品质的影响
4.6 灌水下限的筛选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简介

(7)甘菊耐盐性分析及DlBADH基因启动子转化菊花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植物耐盐机理研究进展
        1.1.1 盐胁迫对植物的影响
        1.1.2 植物的耐盐机制
        1.1.3 测定植物耐盐性的相关指标
        1.1.4 观赏植物耐盐性研究进展
    1.2 植物基因启动子的研究与应用
        1.2.1 植物基因启动子的研究方法
        1.2.2 植物基因启动子的分类与应用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
        1.3.1 目的意义
        1.3.2 主要内容
        1.3.3 技术路线
2 甘菊水培技术的探索
    2.1 试验背景和目的意义
        2.1.1 甘菊栽培技术的研究现状
        2.1.2 试验目的
    2.2 试验材料和方法
        2.2.1 植物材料
        2.2.2 试剂和器材
        2.2.3 试验方法
    2.3 试验结果
        2.3.1 营养液深度对水培生根的影响
        2.3.2 剪根处理的影响
        2.3.3 不同年龄的植株水培状况
        2.3.4 植株不同生长时期的水培状况
        2.3.5 甘菊茎尖插条水培结果
    2.4 小结与讨论
        2.4.1 小结
        2.4.2 讨论
3 甘菊耐盐性分析
    3.1 材料和仪器
        3.1.1 植物材料
        3.1.2 仪器设备
    3.2 生理生化指标检测方法
        3.2.1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方法
        3.2.2 质膜透性的测定方法
        3.2.3 过氧化氢酶活性的测定方法
        3.2.4 丙二醛含量的测定方法
    3.3 试验结果
        3.3.1 盐胁迫下甘菊的形态变化
        3.3.2 盐胁迫下甘菊叶片中叶绿素含量的变化
        3.3.3 盐胁迫下甘菊叶片中质膜透性的变化
        3.3.4 盐胁迫下甘菊叶片中过氧化氢酶含量的变化
        3.3.5 盐胁迫下甘菊叶片中丙二醛含量的变化
    3.4 分析与讨论
        3.4.1 甘菊的耐盐性评价
        3.4.2 NaCl胁迫下甘菊的耐盐机理
        3.4.3 诱导甘菊耐盐相关基因的盐胁迫参考条件
    3.5 小结
4 DlBADH基因启动子转化菊花的初步研究
    4.1 试验材料
    4.2 试验方法
        4.2.1 菊花‘粉荷’的叶片再生
        4.2.2 转基因菊花的潮霉素抗性筛选压的确定
        4.2.3 农杆菌叶盘法侵染菊花叶片
    4.3 试验结果
        4.3.1 菊花‘粉荷’再生体系的建立
        4.3.2 潮霉素抗性筛选压的确定
        4.3.3 农杆菌叶盘法转化菊花叶片
    4.4 讨论
        4.4.1 农杆菌介导转化菊花中选择压的确定
        4.4.2 菊花转基因育种研究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缩略词中英文名称对照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
致谢

(8)一串红穴盘育苗控释肥施用效应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穴盘育苗研究概述
        1.1.1 发展简史
        1.1.2 国外穴盘育苗的发展现状与特点
        1.1.3 我国穴盘育苗发展回顾与展望
        1.1.4 穴盘育苗养分供应研究现状
        1.1.5 穴盘育苗质量评价研究现状
        1.1.6 穴盘育苗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研究方向
    1.2 控释肥在花卉中的应用现状
    1.3 综合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1.3.1 早期的综合评价方法
        1.3.2 统计学方法
        1.3.3 运筹学和其他数学方法
        1.3.4 神经网络法
        1.3.5 综合评价方法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1.4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方案
        2.2.1 不同控释肥种类试验方案
        2.2.2 不同控释肥用量试验方案
        2.2.3 评价方法选择
    2.3 分析测定项目与方法
        2.3.1 基质样品的采集制备和测定
        2.3.2 植株样品的采集制备和测定
        2.3.3 植株生长指标调查
        2.3.4 评价方法步骤及参数设置
    2.4 数据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控释肥对穴盘育苗的影响
        3.1.1 控释肥对穴盘苗育苗基质的影响
        3.1.2 控释肥对穴盘苗氮磷钾营养特性的影响
        3.1.3 控释肥对穴盘苗部分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3.2 苗期施用控释肥移栽后效分析
    3.3 控释肥穴盘育苗效果评价及评价方法选择
        3.3.1 五级评价指数法
        3.3.2 多指标评价指数求和法
        3.3.3 壮苗指数法
        3.3.4 主成分分析法
        3.3.5 模糊综合评价法
        3.3.6 灰色关联度分析法
        3.3.7 不同评价方法结果比较
    3.4 控释肥穴盘育苗经济效益分析
4 讨论
    4.1 控释肥对一串红穴盘育苗的影响
    4.2 穴盘育苗移栽后效探讨
    4.3 穴盘育苗综合评价
        4.3.1 常规评价方法
        4.3.2 综合评价方法
        4.3.3 各类评价方法优缺点和适用性分析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9)滨海盐土培肥改良利用技术及植物耐盐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 盐碱土概述
        1.1 盐碱土的分布
        1.1.1 滨海盐碱土区
        1.1.2 华北盐碱土区
        1.1.3 西北半干旱、干旱盐碱土区
        1.1.4 东北盐碱土区
        1.2 盐碱土的成因
        1.2.1 气候条件
        1.2.2 水文条件
        1.2.3 地形条件
        1.2.4 成土母质
        1.2.5 生物条件
        1.2.6 人为因素
        1.3 盐碱土的危害
        1.3.1 生理干旱
        1.3.2 离子毒害
        1.3.3 氧化损伤
        1.3.4 光合抑制
        1.3.5 土壤退化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盐碱土改良利用技术
        2.1.1 非生物措施
        2.1.2 生物措施
        2.2 植物耐盐性研究
        2.2.1 植物形态学耐盐适应机制
        2.2.2 植物生理学耐盐适应机制
        2.3 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二章 研究内容
    1 研究区概况
        1.1 地质条件
        1.2 气候条件
        1.3 土壤条件
        1.3.1 土壤质地
        1.3.2 土壤养分
        1.3.3 土壤盐分
        1.4 水文条件
        1.5 植被状况
    2 研究背景、意义及技术路线
        2.1 研究背景及意义
        2.2 研究技术路线
第三章 不同利用方式对滨海盐土的改良效应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地处理
        1.2 样品采集
        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1.3.1 物理性质
        1.3.2 化学性质
        1.3.3 生物性质
        1.4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物理性质
        2.2 化学性质
        2.3 生物性质
        2.3.1 酶活性
        2.3.2 微生物量
        2.4 滨海盐土性状改良效应的综合评价
    3 结论与讨论
第四章 有机肥料对滨海盐土的改良效应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
        1.2 测定方法
        1.3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物理性质
        2.2 化学性质
        2.3 生物性质
        2.3.1 酶活性
        2.3.2 微生物量
        2.4 滨海盐土改良效应的综合评价
    3 结论与讨论
第五章 两种植物对NaCl盐分处理的生理生态响应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2 试验设计
        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1.3.1 根系超微结构
        1.3.2 生长指标
        1.3.3 生理指标
        1.4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两种植物形态指标对不同质量浓度NaCl 处理的响应
        2.1.1 根系超微结构
        2.1.2 相对高生长率
        2.1.3 根冠比
        2.2 两种植物生理生化指标对不同质量浓度NaCl 处理的响应
        2.2.1 植物组织水分状况
        2.2.2 叶片细胞膜透性
        2.2.3 叶片可溶性有机物质含量
        2.2.4 植物组织无机离子含量
        2.2.5 叶片保护酶活性
        2.2.6 植物根系活力
        2.2.7 叶片光合作用
        2.2.8 植物耐盐性综合分析
    3 结论与讨论
        3.1 不同质量浓度NaCl 处理对2 种植物形态结构的影响
        3.2 不同质量浓度NaCl 处理对2 种植物生理生化的影响
第六章 不同质量浓度NaCl处理下2种植物根际微域矿质营养元素质量分数及其分布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2 试验设计
        1.3 测定方法
        1.4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大量元素
        2.2 微量元素
    3 结论与讨论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1 主要结论
    2 展望
附图
参考文献
读博期间发表的论文
详细摘要

(10)微生物发酵生产黄腐酸复配制备玉米种衣剂及包衣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选题背景与立题依据
    二、研究内容与试验设计
第一部分 文献概述
    1.1 苹果渣研究现状
        1.1.1 果渣概述
        1.1.2 果渣应用范畴
    1.2 黄腐酸研究现状
        1.2.1 黄腐酸概述
        1.2.2 黄腐酸应用范畴与作用机理
        1.2.2.1 黄腐酸在农业方面的应用与机理
        1.2.2.2 黄腐酸在畜牧生产方面的应用
        1.2.3 黄腐酸制备方法
        1.2.3.1 固体发酵
        1.2.3.2 液体发酵
        1.2.4 黄腐酸分析测定方法
        1.2.4.1 黄腐酸含量检测
        1.2.4.2 主要官能团检测
    1.3 玉米种衣剂研究现状
        1.3.1 玉米生产概述
        1.3.2 种子包衣剂研究进展
        1.3.2.1 种衣剂研究历史
        1.3.2.2 种衣剂的理化性质
        1.3.2.3 种衣剂的生物学效应
        1.3.2.4 种衣剂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1.3.3 玉米种衣剂应用
        1.3.3.1 玉米种衣剂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1.3.3.2 玉米种衣剂对玉米品质的影响
第二章 发酵黄腐酸复合微生物菌剂制备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
        2.1.1.1 菌种
        2.1.1.2 发酵原料
        2.1.1.3 培养基
        2.1.2 实验方法
        2.1.2.1 菌种活化方法
        2.1.2.2 菌种扩大培养方法
        2.1.2.3 菌种复配方法
        2.1.2.4 温度测定方法
        2.1.2.5 黄腐酸含量测定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菌种复配比例确定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发酵生产黄腐酸工艺优化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
        3.1.1.1 发酵原料
        3.1.1.2 复合微生物菌剂
        3.1.1.3 培养基
        3.1.2 实验方法
        3.1.2.1 单因素试验
        3.1.2.2 正交试验
        3.1.2.3 测定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接种量对发酵过程的影响
        3.2.2 物料含水量对发酵过程的影响
        3.2.3 尿素添加量(即C/N比)对发酵过程的影响
        3.2.4 发酵时间对发酵过程的影响
        3.2.5 正交试验
        3.2.6 发酵过程中pH值变化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黄腐酸复配化肥、微肥制备玉米种衣剂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材料
        4.1.1.1 作物
        4.1.1.2 种衣剂活性成分
        4.1.1.3 种衣剂非活性成分
        4.1.2 实验方法
        4.1.2.1 化肥配方确定
        4.1.2.2 微肥配方确定
        4.1.2.3 种子包衣方法
        4.1.2.4 室内发芽试验方法
        4.1.2.5 盆栽(或土培)试验方法
        4.1.2.6 单因素试验
        4.1.2.7 正交试验
        4.1.2.8 测定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种衣剂中化肥对玉米生长的影响
        4.2.2 种衣剂中微肥对玉米生长的影响
        4.2.3 单因素试验
        4.2.3.1 CMC添加量的确定
        4.2.3.2 种衣剂包衣时间的确定
        4.2.3.3 种衣剂药种比的确定
        4.2.3.4 盆栽试验
        4.2.4 正交试验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玉米种衣剂的应用
    5.1 材料与方法
        5.1.1 材料
        5.1.1.1 作物
        5.1.1.2 种衣剂
        5.1.2 田间实验方法
        5.1.2.1 田间播种试验
        5.1.2.2 田间管理
        5.1.2.3 各项指标测定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2.1 玉米发芽情况
        5.2.2 玉米植株生长情况
        5.2.3 玉米果穗品质情况
        5.2.4 玉米产量情况
    5.3 本章小结
结论
    一、本文主要研究结论
    二、本文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四、芦荟盆栽营养土配方试验(论文参考文献)

  • [1]生物有机肥对控制灌溉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及减排技术分析[D]. 徐越. 扬州大学, 2021
  • [2]百合科十二卷属3种多肉植物组织培养体系的研究[D]. 贾博雅. 吉林农业大学, 2019(03)
  • [3]香蕉硼铁锰锌铜营养形态诊断与缺素营养效应研究[D]. 冯裕才. 华南农业大学, 2018(08)
  • [4]干旱胁迫对灰毡毛忍冬生理特性及产量和质量的影响[D]. 梁洪. 西南大学, 2013(12)
  • [5]矿质营养对矮牵牛生长开花的影响与推荐施肥研究[D]. 张文君. 华中农业大学, 2012(12)
  • [6]日光温室基质栽培越冬茬番茄灌水下限研究[D]. 吕剑. 甘肃农业大学, 2012(11)
  • [7]甘菊耐盐性分析及DlBADH基因启动子转化菊花试验[D]. 彭玉华. 北京林业大学, 2011(10)
  • [8]一串红穴盘育苗控释肥施用效应评价[D]. 周波. 山东农业大学, 2010(06)
  • [9]滨海盐土培肥改良利用技术及植物耐盐性研究[D]. 王利民. 南京林业大学, 2010(01)
  • [10]微生物发酵生产黄腐酸复配制备玉米种衣剂及包衣应用研究[D]. 李瑜. 西北大学, 2009(08)

标签:;  ;  ;  ;  ;  

芦荟盆栽营养土配方测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