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冷战思维和霸权主义的几点思考

关于冷战思维和霸权主义的几点思考

一、对冷战思维与霸权主义的几点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张吉军[1](2014)在《当代中国外交理念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外交理念既是外交实践的产物,也是外交实践的指导。外交理念充分体现着一国与他国、一国与世界的外交关系。这种体现反映着主权国家对于国家利益、权力、地位等诸多关系方面的认识与定位,包含着主权国家对其外交动力、外交目的、外交手段等诸多根本问题的深刻思考,同时深刻表征着主权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和历史文化传统。外交理念规定了指导国家外交工作的价值原则,影响乃至决定着国家的外交战略及其政策选择,对外交谋划和外交实践起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作用。对于我国而言也是如此。以毛泽东、邓小平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吸取传统文化的精华,结合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需要,在新中国成立60多年的外交实践中积累、形成并发展了一系列外交理念,包括"独立自主"、"和平共处"、"和平发展"、"和而不同"、"和谐世界"、"互利共赢"和"命运共同体"等,指导着中国外交在扞卫国家利益,伸张国家正义,转变外交模式和提高外交能力等方面形成了鲜明的中国特色。从外交理念的视角对中国外交进行系统梳理和研究的文本并不太多,而对于当代中国外交理念发展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总结新中国外交的历史发展脉络,帮助我们在复杂的国际背景下更好地面向中国外交的未来。基于此,本文运用文本解读法、历史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等研究当代中国外交理念的发展。外交理念反映着一国在利益关系方面的价值取向,体现了该国的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而具体的外交理念则主要包括对于世界的认识、对于自身的定位以及对于如何处理与其他国家关系方面的诸多思考。当代中国外交理念发展的理论依据包括:一、对时代主题的判断。即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战争与革命"的时代主题判断转变为改革开放以来"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的过程;二是对世界格局的判断。中国领导人经历了从"两大阵营"、"三个世界"、"多极化"直到"和谐世界"的转变过程。三是自我认知的判断。从毛泽东时代强调"社会主义"到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领导人认为应该充分运用资本主义国家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这一特定阶段所取得的各种文明成果,实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目的。外交理念关注一国如何处理好下列几个方面关系的重要性:一是为人类社会做贡献与实现和维护本国国家利益的关系。中国主张将自身的发展同世界的发展联系在一起,各国应该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来决定自己的立场和制定政策。二是大国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问题。提出"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的中国外交新布局。三是国家外交和党际交往关系。提出了"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的加强党际联系和交往的原则。四是原则的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性之间的关系。提出应该坚持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在实现和维护国家利益的同时,实现各国之间的互利合作。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外交形成和发展了一系列外交理念,特别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代中国领导集体在党的十八大以来,站在时代发展的高度,提出了一系列对外工作的新理念,包括建立"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理念,"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等理念,使中国外交具有了崭新的形象。当代中国外交理念形成的的思想渊源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因素两个方面。在外交理念变化发展的原因问题上,本文利用层次分析法,从国际、国内两个方面来综合加以分析。当代中国外交理念发展在国际方面的原因是国际战略格局的变化和中国与国际社会关系的变化。而国内方面的原因则包括中国对国家利益的考量和对中国对外开放的实践进程。外交实践与外交理念之间相辅相成。在未来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外交必将发挥更加重要和更富有成效的作用,如国际多极格局与国际体系的构建和巩固、战略思维的引领和大国责任的担当等。中国将提出何种对外政策,如何处理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以及提出何种世界观、时代观、利益观等将会考验未来的中国外交,检验中国外交的勇气和创造力。外交理念不仅能够解释某个特定阶段中国实行具体外交政策的原因,而且据此可以对未来中国外交的发展予以研判,因为外交理念是融合了某种价值判断的产物。

刘林林[2](2011)在《国际政治视阈中的“和而不同”》文中认为西方国际政治理论认为当前国际关系表现出如下特点:文明间冲突和对立问题凸显;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有着天生的不可调和的矛盾;西方具有非西方不可相比的文化优势。西方世界的代表一美国对非民主国家进行制裁和打击,在当前,这种方式越来越隐蔽,突出的表现为文化侵蚀、经济制裁等方式。无论西方国际政治理论的自由主义政体和平观、新自由主义民主和平论、现实主义权力政治观、新现实主义结构说、建构主义“共有观念”概念等都无一例外显示出其狭隘的“化敌为我”的思维方式。在现实解释层面、西方国际政治理论也越来越显示出不适应性。西方国际政治理论应该反思,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西方国际政治理论在方法论上的数理推理、定量分析法和在现实层面对于制度法律完善的追求都值得国际政治理论学者坚持和学习,但理论逻辑起点的不完整性和狭隘性却是西方国际政治理论的硬伤。中华文化中的“和而不同”思想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对国际政治理论整体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和而不同”发轫于中国传统文化,其相关思想亦在西方文明中有所彰显。它提供了一种不同于西方国际政治理论的逻辑,以“个人一家庭一国家一天下”为理论的哲学逻辑,以“平等”、“民主”、“合作”、“发展”为相关核心理念的关于世界、关于人类的包容性思想。它与西方国际政治显着不同的地方在于:以修身的个人主义为起点,以“家庭”为纽带,以“天下”为逻辑终点。家庭意味着爱、责任和包容,“天下”概念则大于传统西方国际政治理论以“民族国家”为逻辑终点的概念,在理论上保持了完整性。“天下”概念冲破了西方国际政治理论中“民族国家”狭隘的理论视野。当前国际政治理论要发展,西方国际政治理论应该与“和而不同”思想融通。融通的途径包括:首先、分析框架上,修正西方国际政治理论个体-团体-民族国家的逻辑体系,试图将西方国际政治理论“化敌为我”转化成“和而不同”思想下的“化敌为友”的思维;其次,在平等、合作、民主、和平理念上,二者相互借鉴与学习;最后,在研究方法上,重科学精神的同时,也给予人文精神足够的关注。“和而不同”理念倡导的平等、合作、发展、互助等众多理念是与和谐世界相一致的。在构建和谐世界的今天,反对霸权和强权政治、新安全观、发挥国际组织的作用,积极促进区域的一体化进程是和谐世界的有力保障。

安秀伟[3](2010)在《论中国和平发展的对外战略》文中研究表明任何对外战略的制定和实施都是服从和服务于国家整体发展的需要。21世纪前期是中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中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赖于一个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和良好的周边环境。中国新一代领导人制定的和平发展对外战略,其根本目标就是努力争取长期和平的国际环境,为国内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必要的条件。因而对这一战略的深入研究也就显得尤为必要和重要。同时,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也要求我们加强这一课题的研究。中国所面临的国际环境,既有许多有利的趋势,也有一些不利因素,可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研究如何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趋利避害,制定正确的对外战略以为国内建设保驾护航,有着不言而喻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另外,研究这一课题也是为了更有力地驳斥国际上愈演愈烈的“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等错误论调。除导论外,本文正文由四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概述了中国和平发展对外战略的提出过程、主要依据和理论内涵。进入新世纪,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国新一届领导集体审时度势,提出了和平发展的对外战略。这一战略的提出经历了从“和平崛起”到“和平发展”的过程,其主要依据包括:第一,中国的传统战略文化中的和平思想、马克思主义的和平理论以及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和平外交思想是中国和平发展的思想渊源。第二,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中国和平发展的国情要求。第三,和平与发展依然是时代主题、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世界多极化趋势继续深化及新科技革命蓬勃发展是中国和平发展的国际背景。第四,近代以来德国和日本由于实行不同的对外战略而导致国运兴衰是中国和平发展的历史启示。中国和平发展对外战略的理论内涵主要包括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发展自己,以和平的方式实现自身的发展,以自身的发展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第二部分对中国自实施和平发展对外战略以来取得的成效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概括地说,这一战略的实施既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又维护了世界的和平与繁荣。具体来说:第一,中国和平发展提升了自身的国际地位。主要表现为:切实保障了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有力驳斥了“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等错误论调,有效增强了中国在处理国际事务上的影响力和话语权。第二,中国和平发展开创了外交新局面。主要包括:中国与发达国家关系健康发展,中国与周边国家区域合作持续深化,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关系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中国多边外交活动成果显着。第三,中国和平发展推动了世界的和平与繁荣。主要表现为:中国和平发展有力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增长,中国和平发展有力维护了世界的和平与稳定。第三部分主要分析了中国推进和平发展对外战略面临的困难与挑战。其中既包括国内问题,也包括国际问题,既涉及传统安全领域,也涉及非传统安全领域,既有经济安全因素,也有政治军事安全因素。具体来说:第一,中国和平发展面临的经济困难主要包括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在约束,中国在世界经济中面临的风险和能源、气候问题的国际压力。第二,中国和平发展面临的政治风险主要包括国内政治社会矛盾和外部政治压力。第三,中国和平发展面临的文化挑战主要包括中国文化建设的内部制约因素和全球文化交流与冲突带来的挑战。第四,中国和平发展面临的主权、领土和军事挑战,主要包括国内外民族分裂势力及其分裂活动,全球新军事变革带来严峻的挑战,西方大国对中国的军事遏制与围堵,周边环境中的不稳定因素以及新战略领域的激烈竞争带来的挑战。第四部分对中国如何进一步推进和平发展对外战略进行了分析和探讨。首先,中国应为进一步推进和平发展对外战略营造一个良好的国内外环境。在国内应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维护政治社会稳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局面;在国外应推进友好和平外交,建立全方位的对外合作体系,尽可能避免引发或卷入战争。其次,中国应从经济、安全、文化、环保四个方面具体实施和完善和平发展对外战略。在经济上,应把握对外开放主动权,防范国际经济风险;在安全上,以新安全观为指导,确保国家安全;在文化上,要加强对外交流,提升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在环保上,应关注生态环境问题,加强国际环境合作。

高欣[4](2009)在《浅谈后冷战时期的冷战思维》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冷战结束以后,冷战思维并没有停止,依然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待社会主义国家以及与美国意志相悖的国家的主要思维。但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在政治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冷战思维身处矛盾之中,本文将就冷战思维在后冷战时期延续中所处的矛盾进行论述,以揭示后冷战时期冷战思维的特点和表现。

许振政[5](2005)在《冷战后印度“经济外交”与世界大国的追求》文中研究表明本文在借鉴以往学术对印度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选取当代国际关系呈现政治经济化、经济政治化变化的这一特点作为研究视角,在分析了印度经济外交实施背景之后,论述了冷战后印度经济外交政策实施与其长期以来世界大国目标追求的关系。并且,论述了由此产生的对世界、地区格局和2l世纪印度未来对外战略调整变化及世界大国目标的影响。同时,在文中也论述了冷战后印度推行“经济外交”追求世界大国,对中国和中印关系所形成的各种影响。通过对冷战后印度推行经济外交谋求世界大国这一战略措施的了解,以期使我国能够对冷战后印度未来对外战略调整变化趋势有个较好的把握,从而为中国稳定周边环境、实施和平崛起战略做出贡献。

朱静君[6](2000)在《对冷战思维与霸权主义的几点思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二、对冷战思维与霸权主义的几点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冷战思维与霸权主义的几点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当代中国外交理念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的问题及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论文研究设计
    四、研究的重点、难点、创新与不足
    五、论文基本结构
第一章 外交理念研究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依据
    一、外交理念研究的基本概念
        (一) 外交
        (二) 国际关系
    二、外交理念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 时代主题观
        (二) 世界格局观
        (三) 自我认知观
第二章 当代中国外交理念形成的思想渊源
    一、马克思主义的国际关系思想
        (一) 马克思恩格斯的国际关系思想
        (二) 列宁的外交思想
    二、中国传统文化因素
        (一) 维护大一统天下秩序的道德主义和谐观
        (二) "和"的思想
        (三) 推崇王道,反对霸道的思想
        (四) "言而有信"的思想
第三章 当代中国外交理念发展的实践依据
    一、毛泽东时期的中国外交实践
        (一) 毛泽东时期中国外交的时代观、格局观和认知观
        (二) 毛泽东时期的中国外交实践
    二、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外交实践
        (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的时代观、格局观和认知观
        (二)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外交实践
第四章 当代中国外交理念的发展
    一、"独立自主"
        (一) 毛泽东时期的"独立自主"外交思想
        (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领导人的"独立自主"外交思想
    二、"和平共处"
        (一) "和平共处"的孕育和诞生
        (二) "和平共处"与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外交
    三、"和平发展"
        (一) 毛泽东时期关于"和平与发展"的思想
        (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领导人关于"和平与发展"的思想
    四、"和而不同"
        (一) "和而不同"外交理念的内涵
        (二) "和而不同"理念的外交践行
    五、"和谐世界"
        (一)"和谐世界"外交理念的提出及基本含义
        (二) "和谐世界"理念的外交践行
    六、"互利共赢"
        (一) "互利共赢"外交理念的提出
        (二) "互利共赢"理念的外交践行
    七、"命运共同体"
        (一) "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本质含义
        (二) "命运共同体"新理念的外交践行
第五章 当代中国外交理念变化发展的原因
    一、国际方面的原因
        (一) 国际战略格局的变化
        (二) 中国与国际社会关系的变化
    二、国内方面的原因
        (一) 中国的国家利益考量
        (二) 中国的对外开放实践
第六章 当代中国外交理念发展展望
    一、新时期中国外交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 新时期中国外交面临的机遇
        (二) 新时期中国外交面临的挑战
    二、当代中国外交理念与中国外交形势
        (一) 当前国际形势述评
        (二) 外交理念与未来中国外交政策
结语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2)国际政治视阈中的“和而不同”(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1 研究意义
        1.1.1 理论价值
        1.1.2 现实价值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2.1 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1.2.2 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1.2.3 研究综述简评
    1.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和研究创新点
        1.3.1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3.2 创新点
第1章 当代西方国际政治理论的国际观
    1.1 西方国际政治理论对国际关系的认知
        1.1.1 "后冷战思维"指导下对国际关系的扭曲
        1.1.2 文明冲突观
        1.1.3 西方文化优越论
    1.2 西方国际政治理论的话语取向
    1.3 西方国际政治理论的政治文化资源
        1.3.1 优势
        1.3.2 劣势
第2章 "和而不同"思想的文化底蕴与国际政治意涵
    2.1 "和而不同"的文化底蕴
        2.1.1 "和而不同"思想在中华文化中的发展
        2.1.2 "和而不同"相关理念在西方文化中的发展
        2.1.3 "和而不同"理念是人类文明的价值显现
        2.1.4 "和而不同"意义辨析
    2.2 "和而不同"思想在国际关系中的意涵
        2.2.1 "和而不同"完整的哲学逻辑
        2.2.2 "和而不同"思想在国际政治领域中蕴含的相关理念
第3章 "和而不同"与国际政治理论的有机融通
    3.1 "和而不同"与西方国际政治理论分析框架之比较分析
        3.1.1 西方国际政治理论逻辑框架的局限性
        3.1.2 "和而不同"逻辑框架的完整性
    3.2 "和而不同"与西方国际政治理论相关理念的融通
        3.2.1 平等观
        3.2.2 民主观
        3.2.3 合作观
第4章 "和而不同"是和谐世界的精神内核
    4.1 和谐世界理念提出的背景
    4.2 "和而不同"是和谐世界的精神内核
    4.3 建构和谐世界的几点思考
        4.3.1 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4.3.2 积极倡导中国的"新安全观"
        4.3.3 发挥国际组织的作用,积极促进区域的一体化进程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3)论中国和平发展的对外战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本课题的必要性与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和基本框架
    四、指导思想和研究方法
    五、本文的创新之处
第一章 中国和平发展对外战略的提出及理论内涵
    一、中国和平发展对外战略的提出
        (一) 中国和平发展战略的提出
        (二) 中国和平发展战略是对内发展与对外发展的统一
    二、中国提出和平发展对外战略的主要依据
        (一) 中国和平发展的思想渊源
        (二) 中国和平发展的国情要求
        (三) 中国和平发展的国际条件
        (四) 中国和平发展的历史启示
    三、中国和平发展对外战略的理论内涵
        (一) 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发展自己
        (二) 以和平的方式实现自身的发展
        (三) 以自身的发展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第二章 中国和平发展对外战略的实施成效
    一、中国和平发展提升了自身的国际地位
        (一) 切实保障了中国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二) 有力驳斥了“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等错误论调
        (三) 有效增强了中国在处理国际事务上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二、中国和平发展开辟了外交新局面
        (一) 中国与发达国家关系健康发展
        (二) 中国与周边国家区域合作持续深化
        (三) 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关系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四) 中国多边外交活动成果显着
    三、中国和平发展推动了世界的和平与繁荣
        (一) 中国和平发展对世界的巨大经济贡献
        (二) 中国和平发展对维护世界和平的重大贡献
第三章 中国推进和平发展对外战略面临的现实挑战
    一、中国和平发展面临的经济困难
        (一) 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在约束
        (二) 中国在世界经济中面临的风险
        (三) 能源、气候问题的国际压力
    二、中国和平发展面临的政治风险
        (一) 中国和平发展面临的国内政治社会矛盾
        (二) 中国和平发展面临的外部政治压力
    三、中国和平发展面临的文化挑战
        (一) 中国文化建设的内部不利因素
        (二) 全球文化交流与冲突带来的挑战
    四、中国和平发展面临的主权、领土和军事挑战
        (一) 国内外民族分裂势力及其分裂活动
        (二) 西方大国对中国的军事遏制与围堵
        (三) 全球新军事变革带来严峻的挑战
        (四) 周边环境中的不稳定因素
        (五) 新的战略领域竞争日趋激烈
第四章 对中国进一步推进和平发展对外战略的思考
    一、努力营造有利于和平发展的国内外环境
        (一)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保证国家长治久安
        (二)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确保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 推进友好和平外交,建立全方位对外合作关系
        (四) 坚持和平解决国际纠纷,避免引发或卷入战争
    二、把握对外开放主动权,防范国际经济风险
        (一) 积极稳妥地转变出口增长方式
        (二) 加强和完善资源和技术进口机制
        (三) 着力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
        (四) 进一步加强“走出去”战略
        (五) 完善中外经济关系协调机制
    三、以新安全观为指导,确保国家安全
        (一) 加强国际安全合作,拓展中国安全利益
        (二) 推进新军事变革,构筑国家安全屏障
        (三) 反独促统,打击分裂势力,维护国土完整
    四、加强对外交流,提升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一) 重构中国传统战略文化,增进中国文化的普世性
        (二) 以“多元共存”为原则,推动国际文化对话与合作
        (三) 加大对外推广力度,开展多层次文化外交
        (四) 积极发展文化产业,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
    五、关注生态环境问题,加强国际环境合作
        (一) 树立“绿色 GDP”的观念,实施绿色发展
        (二) 加强生态和环境保护的国际合作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学术论着

(4)浅谈后冷战时期的冷战思维(论文提纲范文)

一、政治上:遏制与接触的矛盾
二、经济上:抵制与合作的矛盾
三、文化上:渗透与融合的矛盾

(5)冷战后印度“经济外交”与世界大国的追求(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第一部分 冷战后印度对外战略调整中对“经济外交”的突显
    一、“经济外交”的涵义及其相关的基本概念
    二、冷战后印度突显“经济外交”的国际背景因素
    三、冷战后印度突显“经济外交”的国内背景因素
第二部分 冷战后印度“经济外交”表现与世界大国追求的关系
    一、冷战后印度对西方国家的“经济外交”
        1、冷战后印度同美国的经济外交关系
        2、冷战后印度同俄国的经济外交关系
        3、冷战后印度同日本的经济外交关系
        4、冷战后印度同欧盟(欧共体)的经济外交关系
    二、冷战后印度“东进”政策的出台与进展
        1、印度“东进”政策的背景及意图
        2、印度“东进”政策措施及与世界大国追求的关系
        3、印度“东进”政策进程的深入和突破
    三、冷战后印度环印度洋经济合作组织的组建和参与
        1、印度组建和参与环印度洋经济圈的背景
        2、印度组建和参与环印度洋经济圈的意图
    四、冷战后印度立足南亚对周边国家政策的调整与变化
        1、冷战后印度同巴基斯坦以外南亚邻国关系的调整与变化
        2、冷战后印度和巴基斯坦关系的缓和与改善
        3、冷战后印度和南亚区域合作联盟的关系
第三部分,冷战后印度推行“经济外交”追求世界大国的影响
    一、对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形成的影响
    二、对南亚地区政治经济形势形成的影响
    三、对中国和中印关系形成的影响
    四、对印度未来对外战略及世界大国目标的影响
注释
参考文献

四、对冷战思维与霸权主义的几点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当代中国外交理念发展研究[D]. 张吉军. 兰州大学, 2014(06)
  • [2]国际政治视阈中的“和而不同”[D]. 刘林林. 陕西师范大学, 2011(12)
  • [3]论中国和平发展的对外战略[D]. 安秀伟. 山东师范大学, 2010(12)
  • [4]浅谈后冷战时期的冷战思维[J]. 高欣. 法制与社会, 2009(26)
  • [5]冷战后印度“经济外交”与世界大国的追求[D]. 许振政. 福建师范大学, 2005(08)
  • [6]对冷战思维与霸权主义的几点思考[J]. 朱静君. 岭南学刊, 2000(01)

标签:;  ;  ;  ;  ;  

关于冷战思维和霸权主义的几点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