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处方药和非处方药(OTC)(论文文献综述)
关宏峰,李艳蓉,杨娜,杨悦[1](2022)在《美国非处方药的上市路径和监管研究》文中提出本文对美国非处方药进行研究,发现非处方药具有安全窗宽、无需执业医师指导用药等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非处方药在上市路径、申报资料递交、审评及监管、标签等方面与处方药存在差异。此外,还对美国2020年3月27日实施的非处方药改革进行研究,以期为我国非处方药的申报、审评和监管提供参考。
高艳,魏悦,王洋洋,王馨,李迎春,鲁卓林,马新玲,孙燕燕[2](2021)在《国内儿童非处方药–中成药说明书范本现状调研及对策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国内儿童非处方药(OTC)–中成药说明书范本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与建议。方法采用调研法对国内OTC–中成药说明书中具有儿童用法用量的品种进行梳理,并纳入儿童OTC–中成药目录。对目录中药品的功效及属性进行分类、归纳含毒性成分的药品,并对说明书范本标注情况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OTC–中成药的药品说明书中具体儿童用法用量的品种数共186种,被纳入儿童OTC–中成药药品目录,其中以消导剂(51种,27.42%)、扶正剂(44种,23.66%)、清热剂(25种,13.44%)居多;甲类药品(183种,98.39%)的品种数及占比明显高于乙类药品(3种,1.61%);"双跨药品"共46种(24.73%);儿童专用药共175种(94.09%);医保药物共45种(24.19%)。目录中无含有"大毒"成分的药品,4种药品(2.15%)含有"有毒"成分,30种药品(16.13%)含有"小毒"成分。说明书范本中除儿童用药注意事项(100.00%)、药物相互作用(99.46%)标注率较高外,儿童用药最大剂量(0.00%)、儿童用药疗程(9.68%)、儿童用药不良反应(12.37%)、儿童用药禁忌(32.80%)的标注率均较低。结论说明书范本主要存在儿童用药最大剂量、儿童用药疗程、儿童用药不良反应、儿童用药禁忌等项目标注率较低,研究性内容较为匮乏,安全及提示性标注更新滞后,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等问题。建议从用法用量、服药时间、不良反应、禁忌证、药物相互作用、专业术语的说明指导、相关部门加强监管等方面进行改进,以促进OTC说明书从源头更具规范性、严谨性、指导性,从而进一步保障儿童用药的安全有效。
彭楷清[3](2021)在《LZ公司非处方药营销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吴彦甫[4](2021)在《JZ药业非处方药营销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伴随着健康中国建设在“十四五规划”中的提出,我国正积极制定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战略。而当下我国经济结构处于调整优化升级阶段,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自我医疗意识的增强、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等背景下,非处方药行业规模将进一步扩大。JZ药业是国内知名的制药企业,企业聚焦肠胃领域,非处方药健胃消食片是其核心产品。近些年企业选择的营销策略并没有改善健胃消食片销量持续下滑的现状,只能靠提高出厂价来维持营收的稳定。所以企业应当重新审视市场环境和消费者需求,对非处方药营销策略进行改进。本论文拟将JZ药业非处方药的营销策略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研究、案例研究和问卷调查等方式方法,探究企业营销策略所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从而提出营销策略的改进措施及保障措施,希望有助于提升企业非处方药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帮助企业取得更好的业绩。在机遇与挑战并行的当下,其他医药企业也必须转换4P导向的营销思维,敏锐的洞察消费者需求和市场环境的变化,以4C营销理论为指导,有针对性的制定符合企业目标市场需求的营销策略。本论文撰写首先介绍了JZ药业的基本概况、经营状况,以及企业的主营业务非处方药的营销现状。其次,结合霍华德-谢思理论就JZ药业非处方药的营销现状进行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报告进行数据整理和结果分析,得出消费者对于JZ药业非处方药的市场需求现状。接着,基于以上研究工作,总结出JZ药业非处方药营销策略面临着产品定位不能充分满足市场需求、成本上升驱动产品提价、销售费用占比过高、传统品牌传播广告效果递减这四方面的问题,并对问题形成的原因做研究分析。然后根据JZ药业非处方药营销策略的问题和原因,以消费者的视角在需求、成本、便利和沟通四方面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最后针对营销策略的改进在管理体系、品牌建设、人才管理、营销信息化建设的保障措施。希望通过此次研究有助于企业在非处方药行业取得更好的成绩。
张乐[5](2021)在《天津天药医药科技有限公司非处方药西北区域营销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国家不断完善制度条例导致医药行业营销模式不断调整,自我药疗的流行给非处方药带来广阔的发展前景,但同时也引起了激烈的竞争。再加上网购药品的流行,使得药品行业的销售渠道发生巨大变化。所以对营销策略的研究和不断调整成了行业的热门话题。天津天药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一直以来以销售处方药为主,2014年开始涉足非处方药市场,六年来,全国市场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平均年增长率达到43%,但是我所在的西北区域,却很不乐观,增长缓慢,甚至有下降的趋势。2018、2019连续两年,销量都只完成公司指标的50%,而非处方药的完成率在公司绩效考核指标中占到40%。这就严重影响到区域的绩效,也引发了一系列其他的问题。本文以天津天药医药科技有限公司非处方药西北区域营销活动现状作为切入点,研究目前企业在本区域内非处方药品营销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新的营销策略。首先,运用PEST分析法对企业所处宏观环境进行分析,包括对政策、经济、社会、技术因素进行分析;其次,运用波特五力模型从微观角度对市场需求、竞争对手以及商务流通等因素进行分析;再次,根据分析所得结果,结合经典的SWOT分析工具,对天药科技公司的非处方药品内部拥有的优势、劣势及面临的机遇与威胁进行分析,采用调查问卷和访谈等形式找出顾客对天津天药医药科技有限公司非处方药品的了解度、认可度与期望值;最后,根据分析及调研结果,利用STP分析工具细分非处方药市场,确定天药科技公司的目标客户,并进行目标市场定位。最终结合调研过程中企业在营销中存在的不足及问题,在整合“4P+4C”营销理论的基础上,依据西北区域特有的市场环境,结4D营销理论,尝试构建PCD组合营销理论,形成天药科技非处方药在西北市场上的营销策略。并提出相关保障措施,展开精准有力的营销。期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给天药科技这一类企业在西北区域市场的营销上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并期待能对自己的工作有所帮助和提升。
邱华伟,董晨东,李远恒,洪靖怡,王勇[6](2021)在《澳大利亚药品上市准入管理体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药品上市准入是药品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药品进入市场的首要环节,其规范与否直接关系到药品上市后的质量安全。为此,澳大利亚采取风险管理理念对其进行监管,将药品上市渠道分为注册和登记,又将登记划分为未经治疗用品管理局(TGA)评估疗效的登记及经评估登记。本文介绍了澳大利亚这3条途径的适用情形、申请级别及注册程序,为完善我国药品上市准入制度提供参考。
许顺贵,刘春光[7](2021)在《美国非处方药监管制度浅析与启示》文中认为目的分析美国非处方药监管法规及制度,为完善我国非处方药监管提供参考。方法查阅美国药品监管部门官方网站及文献,分析美国非处方药上市制度及程序、处方药转换非处方药审评规定、非处方药标签及广告监管工作进展与经验。结果美国非处方药专论路径节约审评资源、提高监管效率、加快非处方药上市速度,同时积极完善专论制度及流程,应对专论积压等问题。结论借鉴美国经验,丰富我国非处方药上市路径,创新非处方药上市后监管,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加强非处方药广告治理,增加消费者用药教育。
刘天宇[8](2020)在《基于机器学习的药品风险分级模型》文中提出现代医学西医在给人类的健康带来福音的同时,亦给人类生活带来了无尽的恐惧和灾难。由于药品具有“治病又致病”的特点,药品安全一直是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对上市后药品的风险监测是药物警戒的重要工作,药品风险评估也一直是医学界的研究热点。国外许多国家按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原则将药品分为处方药(RX)和非处方药(Over The Counter,OTC)。在我国,将药品细分为三类:处方药、非处方药甲类(OTC-A)和非处方药乙类(OTC-B),其中处方药的风险等级要高于非处方药品,非处方药甲类的风险等级高于非处方药乙类。世界各国对上市后药品类别转换是根据药品生产企业提出的申请,由药品监管部门组织专家进行风险评估,最终确定满足国家相关标准的药品为非处方药。对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的转化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利于确保人民的用药安全,提高人们的自我保健意识,建立完善的药品分类管理制度,促进医药行业与国际接轨。经调研,我国在处方药与非处方药转换的评价过程中主要依赖专家经验,缺乏自动化的风险评估模型。为此,本文首次提出利用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自发呈报系统(Spontaneous Reporting System,SRS)数据库对药品风险进行客观评价,以我国ADR监测报告为研究数据,研究并设计药品风险评价指标模型,利用机器学习中支持向量机的分类技术来实现处方药、非处方药甲与非处方药乙的自动化分级识别,为处方药与非处方药上市后的相互转化提供技术支持,为我国药物警戒提供决策服务。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数据采集与处理:对我国药品不良反应SRS数据库以及非处方药公开目录进行调研和数据采集。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China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CFDA)提供的2010~2011年ADR监测报告数据中选取“西药”报告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建立了药品分类数据库、西药不良反应数据库,并对数据进行标准化、汇总等预处理。2.风险指标构建和计算:对影响药品风险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指出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目前现有的文献研究主是基于ADR为对象,对不良反应进行分级,且仅考虑某种单一因素对药品不良反应的影响。本文首次以药品为对象进行研究,从不良反应的视角提出药品风险评价指标模型,设计定义了用于药品风险评估的三个指标:ADR严重报告率、ADR伤害指数以及ADR覆盖率。建立了以药品为对象,以风险指标值为特征,以药品类别(RX、OTC-A和OTC-B)为标签的研究数据集。3.多分类的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算法应用研究:利用MATLAB实现了一个多分类的SVM算法并应用于上述研究数据集。通过选取适合数据特点的核函数并优化惩罚因子(c)和径向基核参数(g)以提高模型的准确率。实验结果显示,基于多分类的SVM构建的分类器模型的准确率可达到84.00%。4.类不平衡数据分类研究:由于三类样本数据的分布不平衡(其中RX占82.43%,OTCA占14.51%,OTC-B占3.06%),基于SVM的分类模型虽然达到较高的准确率但对比例占少数的OTC-A和OTC-B的分类效果并不理想。为此,在分类之前引入类不平衡抽样技术以实现各类别样本数量的平衡。采用SMOTE(Synthetic Minority Oversampling Technique)抽样技术,对小样本类别的样本量进行了样本扩充并重新构建了分类模型。实验结果表明,新的分类模型的准确率达到88.74%,其中RX准确率为88.14%,OTC-A准确率为90.47%,OTCB准确率为96.77%。本文基于我国SRS报告,构建了基于ADR的药品风险评价模型,建立了一种基于SMOTE过抽样技术及支持向量机的药品风险分类模型。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分类准确率,为我国RX、OTC-A、OTC-B三种类别药物的转化提供了一种自动识别的方法。
徐俊杰[9](2020)在《OTC药品国内市场营销策略研究 ——以X公司为例》文中研究指明
杨建红,陈宁,张冉,赵芬,杜逸,沈梦娟,王璐,宋佳阳,陈震[10](2020)在《我国非处方药上市路径调研与结果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对我国非处方药上市路径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国外非处方药上市路径管理模式对我国的适用性进行调研。方法:在前期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开展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采用非概率抽样法,选择从事化学药品OTC研发、注册、生产、经营的专业人员以及行业协会、监管机构的专家作为调研对象,以微信方式发放电子问卷进行调查。结果:调查结果表明,多数调查对象认为我国应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非处方药的专论制度,应完善我国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的转换标准和程序以及非处方药的注册路径和审评程序。结论:本调研为进一步分析我国在非处方药上市准入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建议提供了数据支持。
二、处方药和非处方药(OTC)(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处方药和非处方药(OTC)(论文提纲范文)
(1)美国非处方药的上市路径和监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定义和特点 |
2 上市路径 |
2.1 注册路径 |
2.1.1 新药申请或者仿制药申请路径 |
2.1.2 已有产品的Rx-OTC转换(补充申请或新申请) |
2.2 专论路径 |
2.2.1 TEA程序 |
2.2.2 公民请愿程序 |
2.3 专论修订程序的改革 |
2.4 按专论申请 |
3 注册路径与按专论申请路径的比较 |
4 OTC审评及监管部门 |
5 OTC标签 |
6 讨论与建议 |
6.1 根据OTC的特点,建立简化的OTC审评路径,区别于Rx审评路径[26] |
6.2 建立患者友好的OTC说明书规则 |
6.3 Rx转换为OTC时,若需要额外的临床研究,应适当给予市场独占期鼓励 |
(2)国内儿童非处方药–中成药说明书范本现状调研及对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儿童OTC–中成药纳入标准 |
1.2 国内儿童OTC–中成药的功效及属性分类 |
1.3 儿童OTC–中成药的毒性成分 |
1.4 儿童OTC–中成药说明书范本标注情况 |
2 结果 |
2.1 儿童OTC–中成药纳入标准 |
2.2 儿童OTC–中成药的分类情况 |
2.2.1 作用类别 |
2.2.2 OTC分类 |
2.2.3 药物类别 |
2.2.4 专属性 |
2.2.5 医保药物 |
2.3 含有毒性成分的药品 |
2.4 说明书范本标注情况 |
2.4.1 儿童不良反应 |
2.4.2 儿童用药禁忌 |
2.4.3 儿童注意事项 |
2.4.4 药物相互作用 |
3 讨论 |
3.1 国内儿童OTC–中成药目录梳理 |
3.2 儿童OTC–中成药的毒性成分 |
3.3 说明书范本存在的问题 |
3.3.1 研究性内容较为匮乏 |
3.3.2 安全及提示性标注更新滞后 |
3.3.3 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 |
4 建议 |
4.1 用法用量 |
4.1.1 用法更加详尽 |
4.1.2 细化各年龄段/体重的用量 |
4.1.3 增加最大剂量和用药疗程 |
4.2 服药时间 |
4.3 不良反应 |
4.4 禁忌症 |
4.5 药物相互作用 |
4.6 专业术语的说明指导 |
4.7 加强监管 |
(4)JZ药业非处方药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1.2.3 简要评述 |
1.3 研究内容与框架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框架 |
1.4 研究方法 |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 |
2.1 非处方药概念及其市场营销特征 |
2.1.1 非处方药概念 |
2.1.2 国外非处方药市场及营销特征 |
2.1.3 国内非处方药市场及营销特征 |
2.2 营销理论概述 |
2.2.1 4P营销理论 |
2.2.2 4C营销理论 |
2.2.3 霍华德—谢思购买行为理论 |
第3章 JZ药业非处方药营销现状 |
3.1 JZ药业企业基本情况 |
3.1.1 JZ药业企业简介 |
3.1.2 JZ药业非处方药经营现状 |
3.1.3 JZ药业非处方药营销现状分析 |
3.2 消费者对于肠胃非处方药需求问卷调查 |
3.2.1 问卷调查的目的和内容设计 |
3.2.2 问卷调查的实施 |
3.2.3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第4章 JZ药业非处方药营销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
4.1 JZ药业非处方药营销存在的问题 |
4.1.1 产品定位不能充分满足市场需求 |
4.1.2 产品提价幅度过大影响销量 |
4.1.3 销售费用占比过高 |
4.1.4 传统品牌传播广告效果递减 |
4.2 JZ药业非处方药营销问题的原因分析 |
4.2.1 科研投入不足不利于新品开发 |
4.2.2 成本上升驱动产品提价 |
4.2.3 传统销售渠道结构无法完全满足市场需要 |
4.2.4 营销环境和消费群体的改变 |
第5章 JZ药业非处方药4C营销策略改进 |
5.1 消费者需求端改进 |
5.1.1 研发受教育程度不同的需求产品 |
5.1.2 研发不同年龄的需求产品 |
5.1.3 研发生活环境和节奏不同的需求产品 |
5.2 消费者支付成本端改进 |
5.2.1 压缩流通环节 |
5.2.2 控制原材料采购成本 |
5.3 消费者的便利端改进 |
5.3.1 优化现有网络体系 |
5.3.2 重视新的消费空间布局 |
5.3.3 建立医药电商平台 |
5.4 消费者沟通端改进 |
5.4.1 加强药店营业员的培训 |
5.4.2 加强新网络媒体和自媒体宣传 |
5.4.3 强化公益活动提升品牌形象 |
第6章 JZ药业非处方药营销改进的保障措施 |
6.1 6S战略管理体系 |
6.2 持续品牌建设 |
6.3 人才体系建设 |
6.4 营销信息化建设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附录一:消费者对肠胃类非处方药需求调查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天津天药医药科技有限公司非处方药西北区域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思路和框架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思路 |
1.2.3 研究框架及技术路线 |
1.3 研究工具及方法 |
1.3.1 研究工具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创新点 |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综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非处方药 |
2.1.2 西北区域 |
2.1.3 非处方药营销管理 |
2.2 理论综述 |
2.2.1 4P营销理论 |
2.2.2 4C营销理论 |
2.2.3 4D营销理论 |
2.2.4 PCD组合营销理论 |
第三章 西北区域非处方药营销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
3.1 企业简介及市场分析 |
3.1.1 企业简介 |
3.1.2 市场分析 |
3.2 西北区域市场调研分析 |
3.2.1 调查问卷 |
3.2.2 商业调研 |
3.2.3 销售访谈 |
3.3 非处方药营销现状分析 |
3.3.1 产品概况 |
3.3.2 价格分析 |
3.3.3 渠道分析 |
3.3.4 促销分析 |
3.4 非处方药营销问题分析 |
3.4.1 产品更新及市场切入慢 |
3.4.2 区域绩效考核重但完成率低 |
3.4.3 价格体系混乱且缺乏竞争力 |
3.4.4 渠道无整体规划推动力不足 |
3.4.5 各级商业对公司产品不重视 |
3.4.6 企业营销模式不能与时俱进 |
3.4.7 其他存在的问题 |
第四章 天药科技非处方药营销环境分析 |
4.1 宏观环境分析 |
4.1.1 政策环境分析 |
4.1.2 经济环境分析 |
4.1.3 社会文化环境分析 |
4.1.4 科学技术环境分析 |
4.1.5 PEST分析结论 |
4.2 行业竞争环境分析 |
4.2.1 同行竞争者的竞争能力分析 |
4.2.2 消费者议价能力分析 |
4.2.3 供应商讨价还价能力分析 |
4.2.4 潜在竞争者的进入能力分析 |
4.2.5 替代品分析 |
4.3 区域营销SWOT分析 |
4.3.1 优势分析 |
4.3.2 劣势分析 |
4.3.3 机会分析 |
4.3.4 威胁分析 |
4.3.5 策略方向的选择 |
第五章 西北区域非处方药目标市场分析 |
5.1 非处方药市场细分 |
5.1.1 按照药店规模大小细分 |
5.1.2 按照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细分 |
5.2 非处方药目标市场选择 |
5.2.1 大连锁直供,单体药店联盟有效补充 |
5.2.2 抓紧省会及周边城市,踏足县域地区 |
5.3 非处方药的市场定位 |
5.3.1 目标市场的需求和特征分析 |
5.3.2 基于市场需求的市场定位 |
5.3.3 基于KA连锁渠道的市场定位 |
第六章 西北区域非处方药营销策略制定 |
6.1 基于“客户需求”导向的产品开发策略 |
6.1.1 建立顾客需求的信息搜集系统 |
6.1.2 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定制产品 |
6.1.3 提供消费者满意的售后服务 |
6.1.4 创建具有企业社会责任的品牌 |
6.2 基于“成本数据”导向的定价策略 |
6.2.1 成本加成导向的定价策略 |
6.2.2 客户价值导向的定价策略 |
6.2.3 完全竞争导向的定价策略 |
6.3 基于“便利传递”导向的O2O渠道策略 |
6.3.1 自营渠道策略 |
6.3.2 流通商业渠道策略 |
6.3.3 招商代理渠道策略 |
6.3.4 O2O全渠道策略 |
6.4 基于“动态沟通”导向的融媒体促销策略 |
6.4.1 线下体验营销的促销策略 |
6.4.2 与商业共赢的促销策略 |
6.4.3 整合营销为主导的促销策略 |
6.4.4 多渠道沟通的动态促销策略 |
第七章 营销策略的实施与保障 |
7.1 营销策略的实施方法 |
7.1.1 部分新品采用招商方式快速完成市场导入 |
7.1.2 建立机制将客户资源转变成资产 |
7.1.3 利用A、B、C分类法进行客户细分,实施过程控制 |
7.1.4 储备核心人才,注重团队建设 |
7.1.5 建立人才培养体系并在实施中不断更新 |
7.1.6 积极参与集团文化活动,提升团队文化凝聚力 |
7.1.7 建立完善内部竞争和淘汰机制 |
7.1.8 开展入职培训,考核企业文化 |
7.2 营销策略的保障措施 |
7.2.1 组织结构方面的保障措施 |
7.2.2 资源利用方面的保障措施 |
7.2.3 营销控制方面的保障措施 |
7.2.4 团队建设方面的保障措施 |
7.2.5 企业管理方面的保障措施 |
7.2.6 薪酬制度方面的保障措施 |
7.2.7 制度保障方面的保障措施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8.1 主要结论 |
8.1.1 宏观环境有利于非处方药的发展 |
8.1.2 天药科技营销现状喜忧参半 |
8.1.3 新的营销模式有望提升竞争力 |
8.2 不足与展望 |
8.2.1 营销模式的不断创新完善 |
8.2.2 保障实施策略实时调整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历 |
(6)澳大利亚药品上市准入管理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澳大利亚药品上市准入管理概述 |
1.1 澳大利亚药品上市准入的法律依据 |
1.2 澳大利亚药品上市准入管理部门 |
1.3 澳大利亚药品上市准入分类 |
2 澳大利亚药品注册管理方式 |
2.1 适用情形 |
2.2 申请级别 |
2.2.1 处方药 |
2.2.2 非处方药 |
2.2.3 补充药品 |
2.3 注册程序 |
2.3.1 处方药 |
2.3.2 非处方药 |
2.3.3 补充药品 |
3 澳大利亚药品登记管理方式 |
3.1 适用情形 |
3.2 登记程序 |
4 澳大利亚药品经评估登记管理方式 |
4.1 适用情形 |
4.2 申请级别 |
4.3 经评估登记程序 |
5 澳大利亚药品上市准入管理体系对我国的启示 |
5.1 贯彻实施风险管理理念 |
5.2 尽快实施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注册渠道,简化上市申请 |
5.3 为药品细分申请途径,实现有效分流 |
5.4 完善分类注册配套体系 |
5.5 设置专门的非处方药审评部门 |
(7)美国非处方药监管制度浅析与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1 非处方药上市管理 |
1.1 非处方药上市路径 |
1.2 非处方药专论上市制度面临的挑战 |
1.3 非处方药专论上市制度的立法改革 |
2 非处方药上市后监管 |
2.1 处方药向非处方药“转换”制度 |
2.2 非处方药物标签监管 |
2.3 非处方药广告监管 |
3 思考与启示 |
3.1 优化非处方药上市路径,论证建立单品种OTC备案制度 |
3.2 创新监管模式,利用真实世界数据服务OTC上市后监管 |
3.3 开展消费者教育,增强对OTC的判断和选择能力 |
3.4 OTC广告注重行业自律,加强政府监管与行业沟通 |
4 结语 |
(8)基于机器学习的药品风险分级模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药品不良反应 |
1.2.2 处方药与非处方药转化 |
1.3 研究内容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第二章 相关技术 |
2.1 数据挖掘技术 |
2.2 药品风险评价 |
2.3 机器学习概述 |
2.3.1 机器学习介绍 |
2.3.2 机器学习方法 |
2.4 支持向量机分类 |
2.4.1 支持向量机介绍 |
2.4.2 线性分类与非线性分类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数据采集与预处理 |
3.1 ADR数据集 |
3.1.1 自发报告数据库 |
3.1.2 ADR数据采集 |
3.1.3 ADR数据的预处理 |
3.2 非处方药数据集 |
3.2.1 非处方药数据采集 |
3.2.2 非处方药数据处理 |
3.3 药品类别标注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药品风险指标构建 |
4.1 药品风险相关因素分析 |
4.2 药品风险指标设计 |
4.2.1 ADR严重报告率 |
4.2.2 ADR伤害指数 |
4.2.3 ADR覆盖率 |
4.2.4 风险模型构建 |
4.3 药品风险指标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SVM的药品风险分级研究 |
5.1 SVM分类过程 |
5.2 三分类实验设计 |
5.3 基于SVM的三分类模型实验仿真 |
5.3.1 Lib SVM工具包简介 |
5.3.2 分类器构建 |
5.3.3 参数优化 |
5.4 结果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类不平衡抽样技术在药品风险分级中的应用 |
6.1 类不平衡技术 |
6.2 基于数据层的方法改进在风险分级中的应用 |
6.2.1 随机欠采样数据改进 |
6.2.2 SMOTE过抽样数据改进 |
6.3 结果分析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专利 |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致谢 |
(10)我国非处方药上市路径调研与结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问卷设计 |
1.2 调查对象与方法 |
2 调查结果 |
2.1 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 |
2.1.1 工作领域 |
2.1.2 从事OTC行业的时间 |
2.1.3 工作中涉及的OTC类型 |
2.1.4 对国外OTC上市路径相关法规的了解情况 |
2.2 非处方药专论 |
2.2.1 对美、日非处方药专论制度的了解情况 |
2.2.2 我国建立非处方药专论制度的必要性 |
2.2.3 我国是否具备实施非处方药专论制度的条件 |
2.2.4 建立我国非处方药专论制度的参考模式 |
2.2.5 专论制度带来的潜在药品安全性风险 |
2.2.6 规避或降低风险的措施 |
2.2.7 专论产品上市的途径设定 |
2.2.8 非处方药专论制度构建的核心要素 |
2.2.9 非处方药专论内容的设置 |
2.2.1 0 建立我国OTC专论制度的其他建议 |
2.3 非处方药转换 |
2.3.1 现行非处方药转换制度需要完善的方面(多选) |
2.3.2 建立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动态双向转换机制的必要性(单选) |
2.3.3 完善转换程序、标准以及申报资料要求的必要性 |
2.3.4 负责非处方药转换工作的部门 |
2.3.5 完善我国处方药与非处方药转换制度的其他建议 |
2.4 非处方药注册 |
2.4.1 现行非处方注册路径中需要完善的内容 |
2.4.2 建立单独的非处方药审评审批流程的必要性 |
2.4.3 建立单独的非处方药注册流程可参考的模式 |
2.4.4 当前非处方药注册申请技术要求和标准的科学合理性(单选) |
2.4.5 非处方药与处方药注册申请技术要求和标准的一致性 |
2.4.6 非处方药注册技术要求最应简化的内容 |
2.4.7 可以附加申请非处方药的情形 |
2.4.8 对于完善我国非处方药注册管理制度的建议 |
3 总结 |
四、处方药和非处方药(OTC)(论文参考文献)
- [1]美国非处方药的上市路径和监管研究[J]. 关宏峰,李艳蓉,杨娜,杨悦. 中国新药杂志, 2022(02)
- [2]国内儿童非处方药–中成药说明书范本现状调研及对策分析[J]. 高艳,魏悦,王洋洋,王馨,李迎春,鲁卓林,马新玲,孙燕燕. 现代药物与临床, 2021(11)
- [3]LZ公司非处方药营销策略研究[D]. 彭楷清. 广西大学, 2021
- [4]JZ药业非处方药营销策略研究[D]. 吴彦甫. 江西财经大学, 2021(10)
- [5]天津天药医药科技有限公司非处方药西北区域营销策略研究[D]. 张乐. 兰州大学, 2021
- [6]澳大利亚药品上市准入管理体系研究[J]. 邱华伟,董晨东,李远恒,洪靖怡,王勇.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2021(03)
- [7]美国非处方药监管制度浅析与启示[J]. 许顺贵,刘春光. 中国药物警戒, 2021(02)
- [8]基于机器学习的药品风险分级模型[D]. 刘天宇. 南京邮电大学, 2020(02)
- [9]OTC药品国内市场营销策略研究 ——以X公司为例[D]. 徐俊杰. 东南大学, 2020
- [10]我国非处方药上市路径调研与结果分析[J]. 杨建红,陈宁,张冉,赵芬,杜逸,沈梦娟,王璐,宋佳阳,陈震. 中国药事, 20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