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物降解材料及其在医学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赵兴昌,宋世强,何峰,唐毓金,刘佳[1](2022)在《生物材料支架在治疗脊髓损伤中的应用》文中认为背景:由于脊髓损伤后神经神经再生能力弱,修复受损脊髓组织并使其实现功能正常化仍是目前医学难题。生物组织材料学的快速发展以及其在医学中广泛应用为脊髓损伤修复提供了新的治疗理念和方法。目的:总结生物材料支架对脊髓损伤后神经组织再生修复研究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以探讨修复脊髓损伤的方法并总结经验。方法:应用Pub Med数据库高级检索功能,检索2011年1月至2021年1月的文献,检索词为"Spinal cord injury;Biomaterials;Nerve regeneration;Material";应用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高级检索功能,检索2011年1月至2021年1月的相关文献,检索词为"脊髓损伤;生物材料;支架"。结果与结论:随着生物工程研究和医学结合的进一步深入,生物材料支架已被广泛应用于脊髓损伤修复的研究,生物材料的组织相容性、降解性等方面均有了改善;生物材料种类较多,各有其利弊,取其优点制备成复合支架并负载种子细胞、细胞因子或药物对神经再生效果更佳。但复合支架如何选择材料组合,如何选择种子细胞、细胞因子或药物,使生物材料支架联合种子细胞、细胞因子或药物成为最佳组合值得深入研究。总之,生物材料修复脊髓损伤是一个新思路,可能成为促进脊髓损伤修复的突破点。
姚钧健,李智勇,姚景元,彭雅仪[2](2021)在《高性能智能水凝胶及其在医学中的应用现状》文中研究指明高性能智能水凝胶是指近代发展迅速、经过改进传统智能水凝胶所存在的缺点的新型智能水凝胶,主要包括高机械强度型、能快速响应型、受损后自愈合型及可自行生物降解型智能水凝胶。本文将分类介绍近年具有这些智能特性高性能水凝胶的研究与医学应用现状。
杨飞[3](2020)在《淀粉基可降解渔用纤维的制备与降解行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全球每年废弃渔具数量惊人,由聚乙烯、尼龙等合成纤维制成的渔网在自然环境中几十年后仍然无法降解,造成白色污染,有些丢弃在海水环境中的渔具成为“幽灵渔具”,对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危害巨大。为了防止或减轻“幽灵捕捞”、保护海洋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可降解渔用材料的研发与应用尤为重要。淀粉具有来源广、成本低廉、可完全生物降解、热力学性能好、再生能力强等优点,是当前生物可降解材料的研究热点。然而,以天然淀粉为原料的生物降解材料的强度、模量等力学性能以及耐水性差,难以单独作为一种高分子材料使用,通常需要对其进行热塑性改性后再与其他高分子聚合物进行共混加工制备。由于淀粉和聚乙烯结构差差异显着,直接进行共混改性导致淀粉和聚乙烯的相容性差。反应挤出技术可增加不相容聚合物共混物的原位相容性。本文以HDPE和塑化木薯淀粉为原料,采用反应挤出-熔融纺丝法对淀粉与聚乙烯进行增容改性,制备了淀粉基渔用复合纤维,研究了共混结构对淀粉基复合材料的熔融加工性能、纤维结构与性能,同时研究了不同降解方式对淀粉基复合纤维降解行为的影响,结果如下:(1)采用直接熔融共混法制备了不同共混体系的HDPE/淀粉复合材料,研究了共混结构对HDPE/淀粉复合材料的加工流变性、微观结构、热性能、力学性能与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淀粉含量的增加,HDPE/淀粉共混体系的熔融时间缩短,转矩值降低,粘度降低,流动性增加,淀粉的引入有效改善了共混体系的加工流变性;与纯HDPE相比,HDPE/淀粉共混体系断面较平整,说明淀粉引入改善了HDPE的韧性;淀粉的引入破坏了HDPE的结晶完善程度,使其有序性降低,导致HDPE/淀粉共混体系总结晶度下降;淀粉与HDPE存在相分离,淀粉颗粒分散在HDPE分子链间,削弱了分子链的相互作用,淀粉在基体中形成微米级微区,易形成应力集中区,导致共混体系力学性能显着降低;淀粉的引入导致HDPE晶区附近链段间减少,链段运动活化能降低,因而α转变峰温度移向低温,在该峰值区域E’急剧下降,HDPE/淀粉共混体系的刚性、机械性能显着降低。引入一定含量的淀粉可以改善HDPE的加工流变性和韧性,为制备高性能可降解淀粉基渔用材料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2)采用反应挤出-熔融纺丝法制备了淀粉基渔用复合纤维,研究了共混结构对淀粉基复合纤维微观结构、热性能、动态力学性能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反应挤出后淀粉基复合纤维断面光滑,没有出现相分离现象,复合纤维中HDPE与淀粉相容性较好;淀粉基复合纤维中HDPE的熔融温度逐渐向低温方向移动,结晶度下降,结晶熔融峰变窄,高温区α转变峰逐渐减弱、变窄,无规链段增多,随淀粉含量增加,淀粉基复合纤维断裂强度显着降低,但断裂伸长率和结节强力保持率增加。(3)采用土埋法研究了淀粉基复合纤维的降解行为,通过表征淀粉基复合纤维表面形貌、结构形态、热性能和失重率随降解时间的变化探讨复合纤维降解机制。降解5个月后,淀粉基复合纤维表面变得粗糙,出现絮状分层,复合纤维内部结构坍塌;HDPE、STR-50、STR-80和STR-90失重率分别为0、5.2%、29.9%和34.8%。(4)利用紫外老化环境箱模拟环境老化条件研究了淀粉基复合纤维的光降解行为,分析了光降解过程中淀粉基复合纤维的微观结构与宏观性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光降解1000h后,复合纤维STR-80表面无明显区别,但内部呈现多孔洞结构;HDPE、STR-50、STR-80和STR-90失重率分别为0.98%、3.21%、5.51%和8.12%,淀粉基复合纤维光降解程度较低。光降解后STR-90基本不具备纤维强度,STR-50和STR-80断裂强度的损失率分别为71.7%、70.5%。复合纤维的断裂强度和断裂强度的损失率与光降解时间的变化趋于线性关系,断裂强度随光降解时间增加而显着下降。
杜丽娟[4](2020)在《高导电、压电PEDOT/CS纤维支架加工工艺优化及其协同电刺激对神经细胞生长行为的影响》文中认为导电聚合物(CPs)由于具有独特的细胞电刺激(ES)响应特性已被广泛应用于构建细胞ES支架。然而,其固有的非生物降解性限制了其在临床领域内的应用。目前,常采用CPs与可降解生物材料掺杂来制造可降解细胞ES支架。但是,为满足临床细胞ES对ES支架电导率的基本要求(>10-1 S/cm),传统工艺往往掺杂过量的CPs(>10 wt%),这通常会导致急性炎症反应甚或植入手术失败。发展可控的工艺手段,制备含有极少量CPs掺杂组分,同时具有优异导电性和生物相容性的生物可降解细胞ES支架,对细胞ES的临床应用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以静电纺丝为基础手段,结合非原位渗透法设计了一种具有独特壳-核结构的纳米纤维支架,并采用硫酸(H2SO4)化学处理工艺,进一步优化了支架电学性能。同时,为验证该材料的细胞ES效果,将该支架应用于脑神经胶质瘤细胞(BNCs)的培养体系,通过施加ES探索支架对细胞生长与分化行为的影响。研究过程如下:(1)首先,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生物可降解壳聚糖(CS)纳米纤维支架,随后采用非原位渗透法,在CS纳米纤维表面涂覆纳米厚度的聚(3,4-乙撑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PEDOT:PSS)层,获得PEDOT:PSS/CS壳-核式纳米纤维支架,并确定了最佳的PEDOT:PSS水分散液涂覆浓度;(2)其次,探索了H2SO4化学处理工艺中酸浓度、温度、时间等条件对PEDOT:PSS壳层中PSS去除和诱发PEDOT分子重结晶行为的最佳条件,最终获得了含有极少量CPs的PEDOT/CS纳米纤维支架,并同时检测了其导电性和压电性能;(3)最后,将纤维支架与BNCs共培养并施加ES,通过观察BNCs的生长状态以探究纤维支架自发压电电荷与ES电荷协同作用对BNCs生长行为的影响。基于上述研究,本文结论如下:(1)以0.6 wt%的PEDOT:PSS水分散液制备PEDOT:PSS/CS纳米纤维支架具有稳定的壳-核结构,同时具备良好的电导率达0.01259±0.0001 S/cm,而PEDOT的含量仅为?1.0 wt%;(2)最佳的浓H2SO4化学处理工艺条件为:浓度-0.8 mol/L H2SO4,温度-60℃,时间-5 mins,最终所制备的PEDOT/CS纳米纤维支架电导率高达0.19450±0.0001 S/cm,同时该材料表现出优异的压电效应,在频率为1 Hz,压力为~8.87 Pa的微力作用下可产生0.93 V/cm3的输出电压;(3)细胞实验结果显示,该PEDOT/CS纳米纤维支架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和促BNCs细胞粘附性,并且,在ES外注入电荷和导电纤维的自发压电电荷的协同作用下,BNCs细胞展现出优化的轴突生长和发育现象。本研究通过新工艺所制备的具有优异导电性且含有极少量CPs的生物可降解纳米纤维支架,展现出显着的促神经细胞生长效果,其是一种有前途的导电和生物可降解材料,有望广泛用于涉及细胞ES的各种临床应用。
杨飞,张敏,石建高,余雯雯,邹晓荣,周文博[5](2019)在《渔用可降解材料的研究进展与展望》文中研究表明可降解渔具材料的研发与应用是减轻"幽灵捕捞"、保护海洋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淀粉基材料、聚己内酯(PCL)、聚乳酸(PLA)、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等材料具有可完全生物降解、可加工、可再生等特点,作为不可降解渔用合成纤维材料的替代品,可为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在渔业领域的应用开辟新的途径。主要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淀粉基材料、 PCL、PLA、PBS 4种渔用可降解高分子材料的性能、生物降解机理及其与天然高分子共混、合成高分子共混改性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加工工艺、表面处理、添加剂等对复合体系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可降解材料在渔业上的应用及发展前景,以期为研发价格低廉、综合性能优越的可降解渔用材料提供参考。
张倩[6](2018)在《临床医疗质量指标体系建立及生物医用材料与临床医疗质量的关系》文中提出研究目的近年来,我国医药卫生领域改革全面推进,医疗、医药、医保三医联动不断加强。作为医疗服务的供方,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对医疗机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医院的医疗质量评估与提升方面。医疗质量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理解,狭义的医疗质量主要指临床直接相关的诊断、治疗、技术、效率等给患者治疗带来的效果。广义的医疗质量不仅包括临床医疗质量,还包括病人的满意度、医院的软硬件环境、系统性和安全性等。国际上对医院医疗质量的研究已经较为成熟,主要的体系有医疗机构评审联合委员会国际部标准(JCI)、国际医疗质量体系(IQIP)、医院质量改进的绩效评价工具(PATH)、英国星级评审制度、临床服务质量指标项目(CIP)、美国百佳医院评价体系等。国内主要的医疗质量体系有中国医疗质量指标体系(CHQIS)、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等。以上的医疗质量评价体系的评价角度及侧重点各有不同,但主要都遵循了质量评价三层次理论,即结构、过程、结果,将医疗质量分解为基础条件质量、工作环节质量和服务终末质量三个部分。生物医用材料(Biomedical Materials),又称生物材料(Biomaterials),是用于诊断、治疗、修复或替换人体组织或器官或增进其功能的一类高技术新材料。随着科技的发展及临床诊疗的进步,医用高分子生物材料、医用金属材料、医用生物复合物和医用生物衍生材料在医疗领域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改变着传统的医学模式与临床手段。西南医院近年来提出“生物强院”战略,不仅催生了诸如生物干细胞治疗、3D打印、组织工程等医疗高新生物材料技术来提升临床医疗水平,还推动了基础与临床研究,发表了多篇高影响力的SCI论文,在这方面有一定的基础。目前关于生物材料是否影响临床医疗质量,如何影响临床医疗质量的研究较少。本研究拟在分析生物材料对临床医疗质量提升作用的理论基础上,力图阐明生物材料的投入与临床医疗质量之间的关系,并以西南医院为实证研究对象,分析生物材料在医院的发展情况以及通过分析相关数据,综合评价其对构成临床医疗质量关键要素的影响,探讨生物材料对临床医疗质量的促进作用,为医院在生物科技时代的创立新型发展模式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本研究在参考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采用焦点组访谈法、德尔菲专家咨询法用于建立医院临床医疗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权重。利用西南医院的实证研究数据对指标体系及生物材料对临床医疗质量的影响进行了评估。采用因子分析法、克朗巴赫α(Cronbach’s alPha)系数计算进行指标体系的信度、效度评估,采用GLM模型和Logistic回归等数理统计方法分析生物材料对临床医疗质量的区分度。最后采用加权累加综合评分法探讨了使用了生物材料之后,西南医院的临床医疗质量得分的变化趋势及其合理性。研究内容本研究主要以西南医院为研究对象,从第三方的角度对临床医疗质量进行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并将该指标体系与生物材料的使用联系在一起。主要内容包括:(1)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临床医疗质量的评价理论,确立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和结构。(2)通过焦点组访谈法和德尔菲专家咨询法进一步筛选指标体系。(3)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体系的权重。(4)利用因子分析法、克朗巴赫α系数等统计方法计算指标体系的信效度。(5)利用西南医院妇产科、骨科、神经外科和胸外科四个科室使用生物材料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探讨生物材料使用对临床诊疗过程的影响。(6)采用加权累加综合评分法评价西南医院四个科室使用生物材料后临床医疗质量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通过一系列的研究活动,本研究最终取得如下研究成果:(1)构建了以质量基础、质量效果和质量发展三大类指标为结构的具有层次性的指标体系,包含一级指标3个,二级指标6个,三级指标24个。其中质量基础包括人力资源、学科建设2个二级指标,质量效果包括诊疗强度、诊疗质量和诊疗效率3个二级指标,质量发展包括诊疗创新1个二级指标。(2)确定了一级、二级、三级指标的权重,其中质量基础权重0.293,诊疗效果权重0.499,质量发展权重0.208,人力资源权重0.126,学科建设权重0.167,诊疗强度权重0.125,诊疗质量权重0.166,诊疗效率权重0.208,诊疗创新0.208。(3)因子分析显示,按特征根大于1的标准,共有6个公因子被提取,累积方差贡献率为84.4%。其中第一因子主要反应临床服务的强度及结果,第二因子主要反应科研创新能力,第三因子主要反应临床资源的利用效率,第四因子主要反应科研相关的人力资源,第五因子主要反应科研成果的产出,第六因子主要反应诊疗过程的效率。因子分析结果与二级指标的构建基本一致,反应指标体系具有良好的效度。(4)通过计算克朗巴赫α系数,一级指标的克朗巴赫α系数分别为“质量基础”0.732、“质量效果”0.807、“质量发展”0.863,二级指标的克朗巴赫α系数分别为,人力资源0.426、学科建设0.667、诊疗强度0.884、诊疗质量0.964、诊疗效率0.748、诊疗创新0.863,三级指标的克朗巴赫a系数为0.879,说明内部一致性较高。总体而言,临床医疗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信度较好,指标体系设计较为合理。(5)研究西南医院四个科室的患者数据,结果显示生物材料的使用主要降低病人住院天数和手术时长。妇科子宫悬吊术病例使用生物材料的平均住院天数为7.05天,手术时长1.57小时,未使用生物材料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为7.51天,手术时长1.75小时。骨科病例使用生物材料的平均住院天数为11.75天,手术时长3.67小时,未使用生物材料的平均住院天数为12.66天,手术时长3.99小时。神经外科使用生物材料的平均住院天数为28.85天,未使用生物材料的平均住院天数为30.35天。胸外科病例使用生物材料的平均住院天数为13.59天,手术时长1.83小时,未使用生物材料的平均住院天数为14.53天,手术时长1.82小时。(6)评价四个科室的医疗质量得分。妇产科2008-2013年的医疗质量得分为4.939、5.260、5.795、7.003、6.858、7.066。骨科2014-2016年医疗质量得分为5.752、4.958、5.270。胸外科2009-2011年医疗质量得分为2.406、3.008、2.938。神经外科2011-2013年医疗质量得分为3.429、3.532、3.557。(7)科室水平临床医疗质量总得分与生物材料使用数量的相关系数r=0.55(P=0.065),提示二者存在中等程度的相关,但相关系数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基于以上研究,本文得到以下几点结论及建议:(1)建立的临床医疗质量指标体系覆盖全面,信度、效度良好;(2)评估指标的筛选方法是合理的;(3)确定指标权重系数的方法是科学的,结果是相对准确的;(4)临床科室的医疗质量得分与生物材料的使用有一定的相关性。(5)生物材料促进临床医疗质量的主要机制是缩短住院天数和手术时间,提高诊疗效率和诊疗强度,从而提升医疗质量。(6)总体来看,生物材料与临床医疗质量有一定的相关性,虽然结果没有统计学差异(P=0.065接近0.05),但仍值得进一步研究。
房秀秀[7](2018)在《选择性降解木质素复合菌的筛选及其降解园林废弃物的效果研究》文中认为园林废弃物作为一类重要的生物质资源,含有大量的木质纤维素,若能够实现对园林废弃物的高效利用,可以极大的缓解能源短缺的压力。园林废弃物中木质素和半纤维素通过共价键连接成紧密的网络结构,纤维素束镶嵌其中,对纤维素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也给纤维素的利用带来了巨大的困难。本试验研究了复合菌对木质素的降解作用,从腐木及其周围土壤中筛选出具有选择性降解木质素功能的复合菌,并将复合菌应用到园林废弃物的降解中,探究不用菌种对园林废弃物中木质纤维素的降解性能。本试验从华南农业大学树木园的腐木及其周围土壤中,筛选出4组具有降解木质素功能的复合菌,DT-1、DT-2、DM-1和DM-2。4组复合菌经过5代复筛培养后,均能够稳定生长,最适pH为7.5-8.0。复合菌DM-1能在16天内对园林废弃物中木质素的降解率达到28.37%,选择性系数(SV)为2.78,纤维结晶度降低10.35%,能够较好的破坏园林废弃物中的木质纤维素结构,表明复合菌DM-1具有较强的选择性降解木质素的功能。将筛选到的4组复合菌分别接种到以碱木素、滤纸条和酸处理木屑为碳源的培养基中,探究不同碳源对复合菌降解木质纤维素的影响。4组复合菌在不同碳源培养基中,均能够正常生长。DM-1在碱木素培养基中生长最稳定,对碱木素和滤纸条的降解率分别为49.50%和24.18%,对碱木素降解的选择性系数(SV)为2.05,显着高于其他3组复合菌(p<0.05)。复合菌DM-1对酸处理木屑的降解率最高,为33.46%。在三种培养基的不同生长时期,复合菌DM-1的木质素酶活力稳定,始终显着高于纤维素酶活力,说明复合菌DM-1对木质素的选择性降解功能不受碳源种类的影响。利用微生物基因序列的PCR扩增技术和16S rDNA基因测序方法对复合菌DM-1的V3-V4区进行鉴定,发现复合菌observed species指数、chao指数、ace指数和OTU数值均达到7,说明复合菌DM-1具有较高的物种多样性。复合菌DM-1在属的分类水平上主要是由寡养单细胞菌属(Stenotrophomonas)、无色菌属(Achromobacter)、中慢生根瘤菌属(Mesorhizobium)、Pandorase和纤维菌属(Cellulosimicrobium),这5类菌属组成,其中寡养单细胞菌属(Stenotrophomonas)占所有菌种的92%,是该复合菌中的主导菌属。利用传统纯培养技术研究复合菌DM-1的菌种组成,共分离得到12株单菌,其中3株真菌、4株细菌和5株放线菌。利用DT-1(TTDT)、DM-1(TTDM)、Pleurotus ostreatus(TTPO)、Auricularia auricula(TTAF),采用菌袋固体培养的方式降解园林废弃物,探究它们在实际应用中对园林废弃物的降解效果。试验结果表明:4种不同菌种均能够在菌袋中正常生长,15天内菌丝可长满菌袋。TTDT和TTDM的失重率分别为10.99%和10.24%,高于TTPO和TTAF,且DM-1对园林废弃物中木质素的降解率可达到24.10%,显着高于Pleurotus ostreatus和Auricularia auricula的降解效率(p<0.05)。虽然在菌袋固体培养中DM-1对园林废弃物中木质素的选择性降解能力较液体培养弱,但其对园林废弃物的木质纤维素结构有明显的破坏能力(SEM图),可有效增加园林废弃物纤维素的表面积,有利于提高后期纤维素的利用率。
刘芳[8](2018)在《Zn-Sr生物医用可降解材料的力学性能及耐蚀性研究》文中提出通过熔制Zn-xSr(x=0,0.5%,1%,2%,3%)铸态二元合金试样,并将二元合金试样进行300℃×3h均匀化处理,采用金相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XRD)、显微硬度测试仪、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电化学工作站和浸泡失重法等仪器和方法,研究对比了铸态及均匀化态Zn-xSr合金的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结果表明:随着锶含量的增加,第二相(59)13逐渐增多,尺寸增大,合金硬度逐渐增大,而耐蚀性则逐渐变差。均匀态二元合金的显微组织比铸态均匀,硬度比铸态增加,耐蚀性比铸态合金强。对Zn-1Sr及Zn-2Sr合金进行挤压及轧制,研究其加工后合金的显微组织,再分析其对合金的力学性能及其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挤压态Zn-1Sr与Zn-2Sr第二相破碎厉害。不同轧制温度下Zn-1Sr及Zn-2Sr合金的第二相(59)13大多沿轧制方向呈絮状分布;挤压态Zn-1Sr及Zn-2Sr合金的显微硬度比铸态及均匀态高;轧制态Zn-1Sr及Zn-2Sr的显微硬度比铸态及均匀态低;挤压与轧制工艺均能提高铸态合金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与延伸率;挤压态与轧制态Zn-1Sr及Zn-2Sr合金腐蚀趋势均与铸态合金一致,且腐蚀速率均比铸态合金小,表明挤压及轧制工艺增强了铸态Zn-1Sr及Zn-2Sr合金的耐蚀性。
赖雪,钟武[9](2015)在《纳米技术联合基因治疗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前景》文中提出基因治疗是指将外源正常基因导人靶细胞,以纠正或补偿因基因缺陷和异常引起的疾病,以达到治疗目的。也就是将外源基因通过基因转移技术将其插入病人的适当的受体细胞中,使外源基因制造的产物能治疗某种疾病。基因转移是基因治疗的关键技术,也是制约其成功开展的瓶颈问题[1]。传统的基因转移系统分为两大类:病毒载体系统和非病毒载体系统。病毒载体系统是至今为止最有效的基因转移方法。其基因转移效率通常在90%以上,目前75%以上的基因治疗临床试验中仍采用病毒载体。然而,由于病毒载体自身的局限
黄玲,葛菲,吴燕[10](2014)在《生物可降解材料在妇产科临床治疗与护理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背景:目前生物相容性好、无不良反应的生物可降解材料在妇产科临床治疗和护理中应用越来越广泛,近几年在国内外发展十分迅速。目的:综述生物可降解材料在妇产科治疗中的应用。方法:由第一作者根据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并检索Pub Med、CNKI数据库,重点总结生物可降解材料在妇产科手术治疗及护理方面的应用,检索词为"degraded materials,可降解生物材料,妇科护理,手术治疗"。根据临床实际应用中出现的问题进一步展望生物可降解材料在妇产科治疗护理中的发展目标。结果与结论:生物可降解材料在生物医学材料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安全性,聚合物和降解产物对机体不良反应小,生物力学性质、物理化学性能良好可调控,并有良好的可加工性,在妇产科治疗护理中应用广泛,如可吸收缝合线、止血材料等,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虽然生物材料研究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目前应用到临床中应有很大的局限性和安全性问题。相信随着生物材料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在临床治疗和护理方面的应用前景也会越来越广阔。
二、生物降解材料及其在医学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生物降解材料及其在医学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生物材料支架在治疗脊髓损伤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文章快速阅读: |
文题释义: |
0引言Introduction |
1 资料和方法Data and methods |
1.1 资料来源 |
1.2 入选标准 |
1.3 质量评估 |
1.4 数据的提取 |
2 结果Results |
2.1 天然生物材料支架及其应用 |
2.1.1 脱细胞脊髓及其复合支架的应用 |
2.1.2 天然纤维在脊髓损伤修复中的应用 |
2.2 人工合成生物材料支架及应用 |
2.2.1 聚己内酯基及其复合支架/修复材料 |
2.2.3 聚乙二醇及其复合支架/材料 |
2.3 水凝胶及其复合支架/材料的应用 |
3 讨论Discussion |
(2)高性能智能水凝胶及其在医学中的应用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高机械强度型智能水凝胶 |
1.1 普通水凝胶机械强度低的原因及其解决方法 |
1.2 高机械强度智能水凝胶类型 |
2 快速响应型智能水凝胶 |
3 自愈合智能水凝胶 |
4 可生物降解水凝胶 |
5 展望 |
(3)淀粉基可降解渔用纤维的制备与降解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几种常用渔用可降解材料 |
1.2.1 聚乳酸(PLA) |
1.2.2 聚己内酯(PCL) |
1.2.3 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 |
1.3 淀粉基材料 |
1.3.1 物理改性 |
1.3.2 化学改性 |
1.3.3 生物改性 |
1.3.4 复合改性 |
1.4 可生物降解材料的降解机理 |
1.5 课题研究的意义和内容 |
第二章 渔用HDPE/淀粉共混体系的流变行为及其结构与性能研究 |
2.1 引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2.1 主要原料与试剂 |
2.2.2 淀粉/HDPE复合材料的制备 |
2.2.3 结构表征与性能测试方法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HDPE/淀粉共混体系的加工流变行为 |
2.3.2 HDPE/淀粉共混体系的形态结构 |
2.3.3 HDPE/淀粉共混体系的热分析 |
2.3.4 HDPE/淀粉共混体系的动态力学行为 |
2.3.5 HDPE/淀粉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 |
2.4 小结 |
第三章 淀粉基渔用复合纤维的结构与性能 |
3.1 引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2.1 主要原料与试剂 |
3.2.2 淀粉基复合纤维的制备 |
3.2.3 结构表征与性能测试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淀粉基复合纤维的形态结构 |
3.3.2 淀粉基复合纤维的热分析 |
3.3.3 淀粉基复合纤维的动态力学性能 |
3.3.4 淀粉基复合纤维的力学性能 |
3.4 小结 |
第四章 淀粉基渔用复合纤维的生物降解行为 |
4.1 引言 |
4.2 材料与方法 |
4.2.1 淀粉基复合纤维的生物降解 |
4.2.2 结构表征与性能测试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土壤降解对淀粉基复合纤维结构形态的影响 |
4.3.2 淀粉基复合纤维的失重率 |
4.3.3 土壤降解对淀粉基复合纤维热性能的影响 |
4.3.4 海水降解对淀粉基复合纤维的影响 |
4.4 小结 |
第五章 淀粉基渔用复合纤维的光降解行为 |
5.1 引言 |
5.2 材料与方法 |
5.2.1 淀粉基复合纤维的光降解 |
5.2.2 结构表征与性能测试 |
5.3 结果与讨论 |
5.3.1 光降解对淀粉基复合纤维结构形态的影响 |
5.3.2 淀粉基复合纤维的失重率 |
5.3.3 光降解对淀粉基复合纤维热性能的影响 |
5.3.4 光降解对淀粉基复合纤维力学性能的影响 |
5.4 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创新点 |
6.3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高导电、压电PEDOT/CS纤维支架加工工艺优化及其协同电刺激对神经细胞生长行为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导电聚合物 |
1.1.1 导电聚合物的简介 |
1.1.2 导电聚合物的应用 |
1.2 聚(3.4-乙撑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 |
1.2.1 聚(3.4-乙撑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的简介 |
1.2.2 聚(3.4-乙撑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的改性研究进展 |
1.3 可降解导电生物材料 |
1.3.1 可降解导电生物材料的概述 |
1.3.2 可降解导电生物材料的制备策略 |
1.3.3 可降解导电生物材料的组织工程应用 |
1.3.4 可降解导电生物材料与细胞电刺激 |
1.4 压电材料 |
1.4.1 压电材料的简介与应用 |
1.4.2 压电材料与细胞电刺激 |
1.5 壳聚糖 |
1.5.1 壳聚糖的简介 |
1.5.2 壳聚糖的压电性能 |
1.6 静电纺丝 |
1.6.1 静电纺丝工艺简介 |
1.6.2 静电纺丝技术在构建细胞培养支架上的研究进展 |
1.7 课题的引出 |
2 PEDOT:PSS/CS纳米纤维支架的制备 |
2.1 引言 |
2.2 实验部分 |
2.2.1 实验材料及仪器 |
2.2.2 静电纺丝CS纳米纤维支架 |
2.2.3 制备PEDOT:PSS/CS纳米纤维支架 |
2.2.4 测试与表征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不同涂覆浓度的PEDOT:PSS/CS纳米纤维支架的电学性能的表征 |
2.3.2 不同涂覆浓度的PEDOT:PSS/CS纳米纤维支架的生物相容性 |
2.3.3 最佳浓度涂覆的纳米纤维支架的FTIR表征 |
2.3.4 最佳浓度涂覆的纳米纤维支架的形貌表征 |
2.3.5 最佳浓度涂覆的纳米纤维支架的压电性能 |
2.4 本章小结 |
3 PEDOT/CS纳米纤维支架的制备 |
3.1 引言 |
3.2 实验部分 |
3.2.1 实验材料及仪器 |
3.2.2 探索H_2SO_4处理工艺制备PEDOT/CS纳米纤维支架 |
3.2.3 测试与表征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最佳H_2SO_4处理工艺条件的选择 |
3.3.2 PEDOT/CS纳米纤维膜的SEM、TEM表征 |
3.3.3 H_2SO_4处理工艺使PEDOT:PSS壳层结构重排的原理分析 |
3.3.4 PEDOT/CS纳米纤维支架的XPS、UV-Vis表征 |
3.3.5 PEDOT/CS纳米纤维支架PEDOT壳层的AFM表征 |
3.3.6 PEDOT/CS纳米纤维支架的CV表征 |
3.3.7 PEDOT/CS纳米纤维支架的EIS表征 |
3.3.8 PEDOT/CS纳米纤维支架的压电性能表征 |
3.4 本章小结 |
4 纳米纤维支架应用于细胞电刺激的研究 |
4.1 引言 |
4.2 实验部分 |
4.2.1 实验材料及仪器 |
4.2.2 BNC细胞的培养 |
4.2.3 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率 |
4.2.4 细胞电刺激 |
4.2.5 细胞形貌的观察 |
4.2.6 细胞在纳米纤维支架上的固定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BNCs细胞的MTT分析 |
4.3.2 BNCs细胞的荧光染色分析 |
4.3.3 ES后BNCs细胞的荧光染色分析 |
4.3.4 BNCs细胞的SEM分析 |
4.3.5 PEDOT/CS纳米纤维的压电和ES促进BNCs生长的机理 |
4.4 本章小结 |
5 结论与展望 |
5.1 实验结论 |
5.2 实验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5)渔用可降解材料的研究进展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几种常用渔用可降解材料 |
1.1 淀粉基材料 |
1.2 聚乳酸 (PLA) |
1.3 聚己内酯 (PCL) |
1.4 聚丁二酸丁二醇酯 (PBS) |
2 可生物降解材料的降解机理 |
3 结语 |
(6)临床医疗质量指标体系建立及生物医用材料与临床医疗质量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
英文摘要 |
中文摘要 |
第一章 前言 |
1.1 医院医疗质量 |
1.2 生物医用材料的应用情况 |
1.3 生物医用材料与临床医疗质量的关系 |
第二章 医院临床医疗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
2.1 方法 |
2.2 结果 |
2.3 讨论 |
第三章 生物医用材料的使用对临床医疗质量的改善 |
3.1 方法 |
3.2 结果 |
3.3 讨论 |
全文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一 生物材料的临床应用与前景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二 医疗质量管理及常用工具的概述 |
参考文献 |
附件 |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与课题相关的论文及获奖情况 |
致谢 |
(7)选择性降解木质素复合菌的筛选及其降解园林废弃物的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1 前言 |
1.1 园林废弃物 |
1.1.1 园林废弃物的开发及利用现状 |
1.1.2 园林废弃物的组成与结构 |
1.2 园林废弃物中木质素降解的研究现状 |
1.2.1 木质纤维素的降解方法 |
1.2.2 园林废弃物降解的应用 |
1.3 降解木质纤维素复合菌的研究进展 |
1.3.1 降解木质纤维素复合菌系的构建和筛选 |
1.3.2 复合菌物种多样性的研究方法 |
1.4 本研究目的和意义 |
1.5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图 |
1.5.1 主要研究内容 |
1.5.2 技术路线图 |
2 材料与方法 |
2.1 选择性降解木质素的复合菌的筛选 |
2.1.1 供试材料与试剂 |
2.1.2 试验方法 |
2.1.3 测定项目及方法 |
2.1.4 数据分析方法 |
2.2 复合菌对不同碳源的降解效果研究 |
2.2.1 供试材料与试剂 |
2.2.2 试验方法 |
2.2.3 测定项目及方法 |
2.2.4 数据分析方法 |
2.3 选择性降解木质素的复合菌DM-1的鉴定 |
2.3.1 材料及试剂 |
2.3.2 试验方法 |
2.3.3 数据分析方法 |
2.4 不同菌种对园林废弃物的降解效果研究 |
2.4.1 材料及试剂 |
2.4.2 试验方法 |
2.4.3 测定项目及方法 |
2.4.4 数据分析方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园林废弃物的理化性质 |
3.2 选择性降解木质素的复合菌的筛选 |
3.2.1 降解木质素的复合菌的初筛 |
3.2.2 降解木质素的复合菌的复筛 |
3.2.3 选择性降解木质素的复合菌的确定 |
3.2.4 复合菌对园林废弃物的降解性能 |
3.2.5 复合菌降解对园林废弃物纤维结晶度的影响 |
3.3 复合菌对不同碳源降解的效果研究 |
3.3.1 复合菌降解不同碳源过程中OD600值的变化 |
3.3.2 复合菌降解不同碳源过程中pH值的变化 |
3.3.3 复合菌降解不同碳源过程中酶活性变化 |
3.3.4 复合菌对不同碳源的降解率 |
3.3.5 复合菌降解对酸处理木屑纤维结晶度的影响 |
3.4 选择性降解木质素的复合菌DM-1的鉴定 |
3.4.1 复合菌DM-1的菌种多样性鉴定 |
3.4.2 复合菌DM-1的单菌分离及镜检 |
3.5 不同菌种对园林废弃物的降解效果研究 |
3.5.1 不同菌种在园林废弃物中的生长情况 |
3.5.2 不同菌种降解过程底物的pH变化 |
3.5.3 不同菌种降解过程底物的SCOD变化 |
3.5.4 不同菌种降解过程底物的酶活性的变化 |
3.5.5 不同菌种降解过程底物的失重变化 |
3.5.6 不同菌种降解对底物木质素和纤维素降解率的影响 |
3.5.7 不同菌种降解对底物纤维结晶度的影响 |
3.5.8 不同菌种降解对底物结构的影响 |
3.5.9 不同菌种降解对园林废弃物基本理化性质的影响 |
4 结论与展望 |
4.1 结论 |
4.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8)Zn-Sr生物医用可降解材料的力学性能及耐蚀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可降解生物医用材料 |
1.2.1 医用高分子生物降解材料 |
1.2.2 生物陶瓷类降解材料 |
1.2.3 生物衍生物降解材料 |
1.2.4 杂化材料 |
1.3 金属生物医用材料 |
1.3.1 生物镁合金 |
1.3.2 生物铁合金 |
1.3.3 生物锌合金 |
1.4 论文的目的及研究内容 |
1.4.1 论文目的 |
1.4.2 论文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实验材料和方法 |
2.1 实验用材料 |
2.2 微观组织及相组成分析 |
2.2.1 显微组织分析 |
2.2.2 XRD相组成分析 |
2.3 力学性能分析 |
2.3.1 显微硬度测试 |
2.3.2 室温拉伸实验 |
2.4 耐蚀性分析 |
2.4.1 电化学极化曲线分析 |
2.4.2 浸泡失重实验分析 |
第三章 Zn-xSr系二元合金的组织与性能 |
3.1 铸态及均匀态Zn-xSr合金的微观组织 |
3.1.1 铸态Zn-xSr合金的微观组织 |
3.1.2 均匀态Zn-xSr合金的微观组织 |
3.2 Zn-xSr合金的XRD相组成分析 |
3.3 铸态及均匀态Zn-xSr合金的硬度测试 |
3.3.1 铸态Zn-xSr合金的硬度 |
3.3.2 均匀态Zn-xSr合金的硬度 |
3.4 铸态及均匀态Zn-xSr合金的耐蚀性测试 |
3.4.1 电化学极化曲线测试 |
3.4.2 浸泡失重实验测试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挤压及轧制态Zn-1Sr及Zn-2Sr二元合金的组织及性能 |
4.1 挤压态Zn-1Sr及Zn-2Sr二元合金的微观组织、相组成、力学性能及耐蚀性能 |
4.1.1 挤压态Zn-1Sr及Zn-2Sr二元合金的显微组织 |
4.1.2 挤压态Zn-1Sr及Zn-2Sr二元合金的相组成 |
4.1.3 挤压态Zn-1Sr及Zn-2Sr二元合金的力学性能 |
4.1.4 挤压态Zn-1Sr及Zn-2Sr二元合金的耐蚀性能 |
4.2 轧制态Zn-1Sr及Zn-2Sr二元合金的微观组织、相组成、力学性能及耐蚀性能 |
4.2.1 轧制态Zn-1Sr及Zn-2Sr二元合金的显微组织 |
4.2.2 轧制态Zn-1Sr及Zn-2Sr二元合金的相组成 |
4.2.3 轧制态Zn-1Sr及Zn-2Sr二元合金的力学性能 |
4.2.4 轧制态Zn-1Sr及Zn-2Sr二元合金的耐蚀性能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本文工作总结 |
5.2 本文创新点及应用价值 |
5.3 下一步工作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四、生物降解材料及其在医学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生物材料支架在治疗脊髓损伤中的应用[J]. 赵兴昌,宋世强,何峰,唐毓金,刘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2(28)
- [2]高性能智能水凝胶及其在医学中的应用现状[J]. 姚钧健,李智勇,姚景元,彭雅仪.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21(21)
- [3]淀粉基可降解渔用纤维的制备与降解行为研究[D]. 杨飞. 上海海洋大学, 2020(03)
- [4]高导电、压电PEDOT/CS纤维支架加工工艺优化及其协同电刺激对神经细胞生长行为的影响[D]. 杜丽娟. 南京理工大学, 2020(01)
- [5]渔用可降解材料的研究进展与展望[J]. 杨飞,张敏,石建高,余雯雯,邹晓荣,周文博. 海洋渔业, 2019(04)
- [6]临床医疗质量指标体系建立及生物医用材料与临床医疗质量的关系[D]. 张倩.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2018(03)
- [7]选择性降解木质素复合菌的筛选及其降解园林废弃物的效果研究[D]. 房秀秀. 华南农业大学, 2018(08)
- [8]Zn-Sr生物医用可降解材料的力学性能及耐蚀性研究[D]. 刘芳. 武汉科技大学, 2018(09)
- [9]纳米技术联合基因治疗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前景[A]. 赖雪,钟武. 第五届全国解剖学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 2015
- [10]生物可降解材料在妇产科临床治疗与护理中的应用[J]. 黄玲,葛菲,吴燕.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