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掌长肌腱重建喙锁韧带治疗肩锁关节脱位(论文文献综述)
肖宇威[1](2021)在《带袢钢板和锁骨钩钢板治疗急性不稳定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观察总结带袢钢板(Suture button Plate SBP)与锁骨钩钢板(Clavicular Hook Plate CHP)两种不同内固定物及术式,治疗急性不稳定性肩锁关节脱位((Rockwood III以上)的临床效果,探究两种治疗方式的优缺点。【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20年11月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肩锁关节脱位患者中的45位,对其进行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其中22例采用传统锁骨钩钢板进行治疗(A组),23例采用的袢钢板技术治疗(B组),术前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损伤的分型具有可比性,分别对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以及喙锁间距离进行比较,术后两组患者都进行4周左右的前臂吊带悬吊保护,并且进行早期的功能康复锻炼,同时比较不同手术方式下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术后肩关节Constant评分。根据患者术后第三天和术后6个月时复查X线片测量复位丢失量。收集完全资料后采用SPSS 25.0进行相应的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从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上相比,带袢钢板的切口长度(5.6±0.5cm)小于锁骨钩钢板者(8.5±1.9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在手术时间上袢钢板(80.7±27.1min)要长于锁骨钩钢板(49.6±20.9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者在术中出血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住院时间上,采用带袢钢板治疗的患者住院时间(12.9±5.1天)要短(P<0.05)且采用带袢钢板治疗的患者可以更早的恢复体力劳动(P<0.01)。术前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时带袢钢板组的疼痛评分(1.2±0.3)仍然小于锁骨钩钢板组(1.5±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患者取出锁骨钩钢板后与采用带袢钢板治疗的患者(术后12个月)疼痛评分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6个月的Constant评分方面,两组患者在肌力评分的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疼痛评分、日常活动评分、肩关节活动度评分上带袢钢板组要优于锁骨钩钢板组(P<0.01)。在治疗效果方面,通过X2检验得出:带袢钢板组的疗效要显着高于钢板组(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6个月的前屈上举活动度、外展上举活动度方面,带袢钢板组(前屈上举:150.0±2.0°;外展上举136.8±5.7°)要比锁骨钩钢板组(前屈上举:101.6±11.6°;外展上举94.3±8.1°)更有优势(P<0.01)。在拆除锁骨钩钢板后其活动度与带袢钢板组(术后12个月)相比仍有差距(P<0.01)。【结论】传统的锁骨钩钢板和带袢钢板对于急性肩锁关节脱位患者的治疗均可达到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带袢钢板属于弹性固定,在功能上更加符合肩锁关节的生物力学结构,对于术后功能的恢复以及疼痛的缓解有着更明显的优势,也不需要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物的特点,但是带袢钢板技术手术所需时间长,手术操作难度相对大,术中出血量与传统的锁骨钩钢板相比更多,术后虽无需二次手术取出但出现复位丢失的概率高。
刘洋洋[2](2021)在《锁骨钩钢板和双重袢钢板治疗急性肩锁关节脱位应用效果的比较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对比锁骨钩钢板与双重袢钢板解剖重建喙锁韧带治疗急性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结果。方法:50例急性肩锁关节脱位患者(伤后3周内)分别接受锁骨钩钢板和双重袢钢板解剖重建喙锁韧带治疗(钩钢板25例,袢钢板25例)。采用VAS评分评定术后疼痛结果,CMS、UCLA评分评定术后功能结果。结果:袢钢板组的患者在住院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方面优于钩钢板组,首次手术时间方面钩钢板组比袢钢板组时间更短。袢钢板组的VAS评分、CMS评分、UCLA评分优于钩钢板组,并且优势可能持续到钩钢板组取出内固定6个月时。结论:对比锁骨钩钢板组,双重袢钢板组手术切口小、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术后效果较好,避免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物。
杨琨,费晨,王鹏飞,张斌飞,杨娜,田丁,庄岩,张堃[3](2021)在《自体或同种异体肌腱重建喙锁韧带与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效果的Meta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目前肌腱重建喙锁韧带还处于起始阶段,各研究中同时纳入肌腱重建喙锁韧带与锁骨钩钢板比较的病例数较少,对于此两种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比较还不确定。文章比较自体或同种异体肌腱重建喙锁韧带与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使用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检索时间均从建库到2020年7月。检索国内外关于对比研究自体或同种异体肌腱重建喙锁韧带与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疗效的文献。2名研究员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分别独立筛选文献,提取数据,评估文献中的偏倚风险。纳入相关文献使用RevMan 5.3软件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功能评分、并发症等指标进行Meta分析。据治疗方式分为自体或同种异体肌腱重建喙锁韧带组和锁骨钩钢板组。结果:最终8篇符合纳入标准,包括3项随机对照研究和5项回顾性队列研究,此8篇文章皆为高质量文章,共382例患者,其中自体或同种异体肌腱重建喙锁韧带组共189例,锁骨钩钢板组共193例,术后随访时间最长约为2.5年,最短约为6个月。根据Meta分析表明,重建喙锁韧带组在术后Constant-Murley评分(MD=3.44,95%CI:2.23-4.66)、有效率(OR=9.92,95%CI:2.74-35.84)、术后总并发症(OR=0.11,95%CI:0.04-0.32)均明显优于单纯锁骨钩钢板组(P<0.05),但两组的手术时间(MD=-2.01,95%CI:-15.96-11.95)、术中出血量(MD=-7.37,95%CI:-20.00-5.27)、住院天数(MD=-1.54,95%CI:-4.22-1.13)和目测类比评分(MD=0.10,95%CI:-0.02-0.23)差异无显着性意义(P> 0.05)。结论:根据有限的文献证据比较显示,在短期随访中使用自体或同种异体肌腱重建喙锁韧带治疗肩锁关节脱位修复效果优于锁骨钩钢板组,提高了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成功率,并且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更有利于促进肩锁关节功能恢复。
黄健林,刘文涛[4](2020)在《掌长肌腱重建韧带与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比较》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比较自体掌长肌腱重建喙锁韧带并同时修复肩锁韧带与钩钢板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疗效差异。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并符合选择标准的40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自体掌长肌腱重建喙锁韧带同时修复肩锁韧带(A组,20例)以及钩钢板固定(B组,20例)进行治疗。术后随访时间至少5个月(B组随访至拆除钢板后5个月)。记录并进行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费用及住院时间(B组统计两次住院数据相加);采用医学影像信息系统(picture achining communication sytems,PACS)测量术后及末次随访时患侧喙锁间隙及肩峰与锁骨远端下缘的水平与健侧的差值;测量肩关节活动度并采用Karlsson标准评定关节功能恢复情况,采用疼痛数字评分法(numeric rating scales,NRS)评估患肩疼痛情况。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相差不大,均获得满意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较B组手术时间更长,术后疼痛较轻,关节活动功能较好,并发症、住院费用及住院时间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术式均能取得良好疗效,钩钢板内固定手术简单便捷,并发症较多;重建韧带手术时间较长,关节活动功能更好,并发症、住院费用及住院时间更少。
李文睿[5](2019)在《通用型和个性化喙锁韧带重建导向器的设计及钻孔准确性评价》文中认为研究背景在喙锁韧带重建术中,需建立锁骨-喙突骨隧道以插入和固定韧带替代物。骨隧道的准确定位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但由于喙突尺寸小、位置深,在小切口手术下视野受限,定位难度增加。现有的辅助定位方法如肩关节镜、导航系统具有设备昂贵、技能要求高、学习曲线长等缺点,而导向器技术操作简单、性价比较高,可稳定、有效地提高钻孔准确性,但已有的导向器仍存在缺点。另外,韧带替代物的长度、钻孔角度等均对预后有影响,但目前尚未有相关的测量研究。研究目的本课题旨在测量喙锁韧带重建术相关的形态学数据,基于形态学数据设计一种简易的C型喙锁韧带重建术钻孔导向器和个性化钻孔导向器;并在肩关节标本上进行小切口下锁骨-喙突钻孔,对C型导向器、个性化导向器引导法的钻孔准确性和效率进行评价,并与徒手钻孔法和已有的组合型导向器引导钻孔法进行对比。研究方法1.基于正常成年人肩关节影像学数据,测量与喙锁韧带重建术相关的形态学数据。2.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设计喙锁韧带重建术简易C型钻孔导向器和个性化钻孔导向器,并3D打印出C型导向器、组合型导向器和个性化导向器。3.获取120侧肩关节标本,随机平均分为徒手组、C型导向器组、组合型导向器组和个性化导向器组,将每组标本随机平均分配给5名年轻医生,按组别使用不同方法在小切口下建立锁骨-喙突骨隧道。测量手术时间,观察喙突骨隧道所在分区,计算喙突骨隧道边缘至喙突内、外侧缘的直线距离差,进行相关的统计分析。结果1.用于重建锥状韧带的轨迹总长(L1)41.1±4.6mm,用于重建斜方韧带的轨迹总长(L2)42.4±6.1mm。理想外侧锁骨隧道与锁骨长轴、前后轴所成角分别为 73.4±9.1°、88.0±4.1°。2.徒手钻孔组、C型导向器组、组合型导向器组、个性化导向器组所需的手术时间分别为 203±33s、267±62s、348±71s、155±14s。四组分别有13个(43.3%)、28个(93.3%)、30个(100%)、30个(100%)喙突骨隧道位于理想中间区。四种方法建立的喙突骨隧道与喙突内、外侧缘距离差分别为3.7±2.0mm、2.0±0.9mm、1.0±0.8mm、0.9±0.5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本研究结果为袢长改良和钻孔角度提供了解剖学依据,建议袢环长度应在30mm~57mm范围内缩小每个规格的长度间隔;在建立外侧锁骨隧道时,应稍向前、内侧偏斜。2.C型导向器、组合型导向器和个性化导向器均可稳定地提高年轻医生建立锁骨-喙突骨隧道的准确性。其中,组合型导向器和个性化导向器具有更高的钻孔精度,而考虑到材料、术前准备时间等因素,组合型导向器是年轻外科医生更好的选择。
刘镇煌,黄长明[6](2019)在《喙锁韧带重建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肩锁关节脱位是常见的肩部运动损伤,约占肩部损伤的9%,20岁左右的年轻患者约占44%,其中男性为女性患病的5倍之多[1],肩锁关节脱位发生率约占骨折的5%[2]。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肩锁关节脱位的治疗越来越趋于微创和符合生物力学要求的固定模式,并在该方面取得了显着疗效。临床上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方法有克氏针、PDS线、张力带、锁骨钩钢板等,还有用自体或者同种异体肌腱重建喙锁韧带[3]、肩锁韧带移位重建喙锁韧带的Weaver=Dunner手术技术等[4]。不同的内固定方法各有优、缺点,不同的喙锁韧带重建方法也有各自独特之处,但也有
许玉林,卓乃强,毛海郦[7](2018)在《关节镜辅助下Endobutton钢板固定取掌长肌腱韧带重建治疗肩锁关节脱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Endobutton钢板固定取掌长肌腱重建喙锁韧带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急性闭合性肩锁关节脱位患者18例,采用关节镜辅助下双Endobutton钢板固定掌长肌腱重建喙锁韧带治疗,手术前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随访末期采用Karlsson疗效评分,评价患者疗效满意度。结果 18例患者伤口Ⅰ期甲级愈合,肩锁关节脱位复位良好。术后VAS评分(0.56±0.62)分,较术前VAS评分(2.44±1.20)分明显降低(t=5.945,P<0.01);1例患者出现脱位复发,采用锁骨钩钢板固定;平均随访时间17.72个月,末期Karlsson评分优12例,良5例,差1例,优良率为94.44%;患者满意度88.89%。结论关节镜辅助下Endobutton钢板固定联合掌长肌腱韧带重建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创伤小、固定牢靠,可促进关节功能恢复。
傅青松,张豪,王立志,杨洪彬[8](2017)在《自体掌长肌腱与半腱肌腱重建喙锁韧带的疗效对比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对自体掌长肌腱与半腱肌腱治疗肩锁关节Ⅲ型脱位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观察。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7年3月本院收治Rockwood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36例,男30例,女6例;年龄2260岁,平均(45.32±6.79)岁。随机分为自体掌长肌腱重建组(18例)和半腱肌腱重建组(18例),两组在关节镜辅助下行双Endobutton钢板固定后分别应用相应的肌腱重建喙锁韧带。定期随访,应用Constant评分进行疗效评估。结果自体掌长肌腱重建组与半腱肌腱重建组,平均随访(12.57±3.23)个月。末次随访时两组喙锁间间距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0.05),两组Constant评分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关节镜辅助下行双Endobutton钢板固定结合自体掌长肌腱与半腱肌腱治疗肩锁关节Ⅲ型脱位,均取得满意疗效且疗效未见明显差异,均为值得推广的手术方式。但半腱肌腱较掌长肌腱更粗壮、强度更大,取腱风险更低。
梁程亮,陈志刚,吴文健[9](2015)在《全关节镜下自体掌长肌腱重建喙锁韧带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索全关节镜下自体掌长肌腱重建喙锁韧带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可行性及手术方法,并进行临床疗效评价。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住院有手术指征的孤立性急性肩锁关节脱位患者24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12例,试验组行关节镜下自体掌长肌腱重建喙锁韧带术;对照组行切开复位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术;比较分析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疼痛情况、术后并发症、术后肩关节功能评分,并于术后3个月、6个月和1年分别进行门诊随访。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患者在静息状态下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活动状态下,试验组患者的VAS显着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术前,术后6个月及术后12个月的Constant-Murley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试验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Constant-Murley评分显着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异物感方面,试验组患者的发生例数显着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应力骨折、内固定出现松动和切口感染方面,2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全关节镜下自体掌长肌腱重建喙锁韧带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具有微创,疼痛小,术后恢复好,并发症少等诸多优点,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黄健林,磨焕鹏[10](2015)在《掌长肌肌腱结合聚酯缝线重建喙锁韧带治疗Rockwood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掌长肌肌腱结合聚酯缝线重建喙锁韧带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1年8月至2013年11月,采用掌长肌肌腱结合聚酯缝线重建喙锁韧带治疗Rockwood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37例,其中男24例,女13例;年龄1946岁,平均32岁;左侧11例,右侧26例。29例新鲜脱位,8例陈旧性脱位。观察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按照Karlsson标准评定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37例均获随访,时间2.55个月,平均3.5个月。手术时间5298 min,平均72 min;术中出血量50180 ml,平均75 ml;37例手术切口均Ⅰ期愈合。根据Karlsson疗效评定标准,优32例,良5例。结论:对于RockwoodⅢ型肩锁关节脱位,采用掌长肌肌腱结合聚酯缝线重建喙锁韧带,具有手术简单,术后肩锁关节功能恢复好的优点。
二、掌长肌腱重建喙锁韧带治疗肩锁关节脱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掌长肌腱重建喙锁韧带治疗肩锁关节脱位(论文提纲范文)
(1)带袢钢板和锁骨钩钢板治疗急性不稳定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
第一节 临床资料 |
2.1.1 纳入标准 |
2.1.2 排除标准 |
第二节 研究方法 |
2.2.1 术前准备 |
2.2.2 手术方法 |
2.2.3 术后处理 |
2.2.4 随访 |
2.2.5 观察指标 |
2.2.6 统计方法 |
第三章 研究结果 |
第一节 术前一般资料 |
3.1.1 锁骨钩钢板组与袢钢板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的对比分析 |
第二节 术后一般资料 |
3.2.1 锁骨钩钢板组与袢钢板组的患者切口长度、术中出血、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恢复工作时间的对比分析 |
3.2.2 锁骨钩钢板组与袢钢板组VAS评分的对比分析 |
3.2.3 锁骨钩钢板组与袢钢板组Constant评分的对比分析 |
3.2.4 治疗效果 |
3.2.5 术后肩关节活动度以及复位丢失百分比的对比分析 |
3.2.6 并发症的对比分析 |
第三章 讨论 |
第一节 肩锁关节生物力学结构 |
第二节 治疗方式的选择 |
第三节 袢钢板的手术要点及注意事项 |
第四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
综述 肩锁关节的生物力学结构与临床应用的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锁骨钩钢板和双重袢钢板治疗急性肩锁关节脱位应用效果的比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第2章 综述 |
2.1 概述 |
2.2 肩锁关节脱位的受伤机制 |
2.3 肩锁关节的解剖 |
2.4 肩锁关节脱位的分型 |
2.5 肩锁关节脱位诊断 |
2.5.1 临床评估 |
2.5.2 影像学评估 |
2.6 治疗方式 |
2.6.1 保守治疗 |
2.6.2 手术治疗 |
2.7 术后护理 |
2.8 总结 |
第3章 临床资料与方法 |
3.1 一般资料 |
3.2 患者纳入和排除标准 |
3.2.1 患者纳入标准 |
3.2.2 患者排除标准 |
3.3 治疗方式 |
3.3.1 锁骨钩钢板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
3.3.2 双重袢钢板重建喙锁韧带 |
3.4 术后处理 |
3.4.1 肩部疼痛评分 |
3.4.2 肩部功能评价 |
3.4.3 喙锁间隙距离 |
3.5 术后复查与随访 |
3.6 统计分析 |
第4章 结果 |
4.1 一般资料比较 |
4.2 术中出血、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及住院时间情况 |
4.3 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3 天疼痛、肩关节功能评分对比 |
4.4 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3 天肩锁间隙对比 |
4.5 两组患者术后随访结果对比 |
4.5.1 两组患者术后随访VAS评分对比 |
4.5.2 两组患者术后随访UCLA评分结果对比 |
4.5.3 两组患者术后随访CMS评分结果对比 |
4.5.4 两组患者术后随访喙锁间隙的对比 |
4.5.5 两组患者随访中并发症对比 |
4.6 两组患者二次手术的情况 |
第5章 讨论 |
5.1 肩锁关节解剖特点 |
5.2 损伤机制和分型 |
5.3 手术治疗 |
5.3.1 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对比分析 |
5.3.2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切口长度的对比 |
5.3.3 两组患者各自术前与术后3 天疼痛和功能评分对比 |
5.3.4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期的疼痛对比 |
5.3.5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期的功能对比 |
5.4 锁骨钩钢板与袢钢板的优缺点 |
5.4.1 锁骨钩钢板技术的优缺点 |
5.4.2 双重袢钢板技术的优缺点 |
5.5 本研究的不足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经典病例1 |
经典病例2 |
UCLA肩关节评分表 |
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表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3)自体或同种异体肌腱重建喙锁韧带与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效果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文题释义: |
0背景Background |
1 资料和方法Data and methods |
1.1 文献检索策略 |
1.1.1 检索者 |
1.1.2资料库 |
1.1.3检索词 |
1.1.4 检索时间范围 |
1.1.5 文献检索策略 |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
1.2.1 纳入标准 |
1.2.2 排除标准 |
1.3 数据提取 |
1.4文献质量评价 |
1.5 结局指标 |
1.6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Results |
2.1 文献筛检与纳入研究的基本情况 |
2.2 文献质量评估结果 |
2.3 Meta分析结果 |
2.3.1 各组手术时间差异 |
2.3.2 各组术中出血量差异 |
2.3.3 各组住院天数差异 |
2.3.4 各组目测类比评分差异 |
2.3.5 各组术后总并发症差异 |
2.3.6 各组治疗有效率差异 |
2.3.7 各组Constant-Murley评分差异 |
3 讨论Discussion |
3.1 研究的意义 |
3.2 研究结果分析 |
3.3文章的局限性 |
3.4对未来研究的启示 |
3.5 结论 |
(4)掌长肌腱重建韧带与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手术方法 |
1.2.1 重建喙锁韧带并修复肩锁韧带 |
1.2.2 钩钢板固定 |
1.3 术后处理 |
1.4 疗效评定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 果 |
3 讨 论 |
(5)通用型和个性化喙锁韧带重建导向器的设计及钻孔准确性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肩锁关节解剖特点 |
2 急性肩锁关节脱位概况 |
3 急性肩锁关节脱位的手术治疗方法 |
4 锁骨-喙突骨隧道的建立方法 |
5 其他影响预后的因素 |
第一章 喙锁韧带重建术中C型钻孔导向器及个性化钻孔导向器的设计及制作 |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第二章 基于导向器技术的锁骨-喙突钻孔准确性评价 |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 |
攻读硕士期间主要成果 |
致谢 |
(6)喙锁韧带重建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一、不同内固定物的生物力学特点 |
1. 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内固定: |
2. 锁骨钩钢板内固定: |
3. 带线锚钉技术: |
4. Endobutton技术: |
二、喙锁韧带重建方法 |
1. TightRope喙锁韧带修复重建术: |
2. Weaver-Dunn术式及改良Weaver-Dunn术式: |
3. 游离自体腱、异体腱移植喙锁韧带及肩锁韧带重建术: |
4. LARS人工韧带重建: |
(7)关节镜辅助下Endobutton钢板固定取掌长肌腱韧带重建治疗肩锁关节脱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手术方法 |
1.2.2 术后处理 |
1.3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3 讨论 |
(8)自体掌长肌腱与半腱肌腱重建喙锁韧带的疗效对比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患者选择标准 |
1.2 一般资料 |
1.3 手术方式 |
1.4 术后处理 |
1.5 随访评价方法 |
1.6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手术一般情况比较 |
2.2 Constant肩关节评分比较 |
2.3 肩锁关节脱位复位后丢失位移分析 |
2.4 典型病例 |
3 讨论 |
3.1 肩锁关节的解剖 |
3.2 手术方式 |
3.2.1 手术准则 |
3.2.2 克氏针等固定方式 |
3.2.3 锁骨钩钢板固定方式 |
3.2.4 双带袢钢板进行喙锁间加强固定方式 |
3.2.5 重建韧带的选择 |
3.2.6 关节镜技术 |
(9)全关节镜下自体掌长肌腱重建喙锁韧带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纳入标准: |
1.3 排除标准: |
1.4 手术方法: |
1.5观察指标: |
1.6 评价标准: |
1.7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情况: |
2.2 治疗后2组患者的VAS评分比较: |
2.3 2组患者肩关节恢复情况: |
2.4 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见表4。 |
3 讨论 |
(10)掌长肌肌腱结合聚酯缝线重建喙锁韧带治疗RockwoodⅢ型肩锁关节脱位(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2 治疗方法 |
2.1 手术方法 |
2.2 术后处理 |
3 结果 |
3.1 疗效评价标准 |
3.2 治疗结果 |
4 讨论 |
四、掌长肌腱重建喙锁韧带治疗肩锁关节脱位(论文参考文献)
- [1]带袢钢板和锁骨钩钢板治疗急性不稳定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观察[D]. 肖宇威. 大理大学, 2021(09)
- [2]锁骨钩钢板和双重袢钢板治疗急性肩锁关节脱位应用效果的比较分析[D]. 刘洋洋. 吉林大学, 2021(01)
- [3]自体或同种异体肌腱重建喙锁韧带与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效果的Meta分析[J]. 杨琨,费晨,王鹏飞,张斌飞,杨娜,田丁,庄岩,张堃.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1(28)
- [4]掌长肌腱重建韧带与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比较[J]. 黄健林,刘文涛. 实用骨科杂志, 2020(05)
- [5]通用型和个性化喙锁韧带重建导向器的设计及钻孔准确性评价[D]. 李文睿. 南方医科大学, 2019(02)
- [6]喙锁韧带重建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研究进展[J]. 刘镇煌,黄长明. 中华肩肘外科电子杂志, 2019(02)
- [7]关节镜辅助下Endobutton钢板固定取掌长肌腱韧带重建治疗肩锁关节脱位[J]. 许玉林,卓乃强,毛海郦. 重庆医学, 2018(04)
- [8]自体掌长肌腱与半腱肌腱重建喙锁韧带的疗效对比观察[J]. 傅青松,张豪,王立志,杨洪彬. 实用骨科杂志, 2017(10)
- [9]全关节镜下自体掌长肌腱重建喙锁韧带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研究[J]. 梁程亮,陈志刚,吴文健. 山西医药杂志, 2015(16)
- [10]掌长肌肌腱结合聚酯缝线重建喙锁韧带治疗RockwoodⅢ型肩锁关节脱位[J]. 黄健林,磨焕鹏. 中国骨伤, 201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