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早期病害原因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代腾飞[1](2021)在《水泥混凝土桥面铺装层早期开裂控制及层间粘结性能提升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水泥混凝土桥面铺装层间脱粘和早期裂缝十分普遍,已影响到公路桥梁的正常使用。已有研究和实践主要将裂缝成因归结为干缩裂缝,对极早龄期的收缩裂缝及由此造成的层间脱粘重视不够。本文采用理论分析、试验研究以及实例应用等方法,研究了水泥混凝土桥面铺装层早期开裂控制与层间粘结性能提升措施。主要工作和成果如下:(1)对水泥混凝土桥面铺装裂缝成因进行调查研究,发现极早龄期的收缩和层间脱粘是桥面铺装层开裂的主要成因。(2)研究水泥混凝土桥面铺装层早期收缩的来源构成,提出基于孔隙水饱和度的塑性收缩裂缝控制方法、基于水化反应程度的混凝土收缩预测方法和混凝土桥面铺装层早期温度梯度确定方法。结合工程实例,对裂缝成因进行分析,供决策参考。(3)通过切槽方法控制结合界面粗糙度,采用沿结合面劈裂试验方法,研究不同切槽参数对层间粘结性能的影响,确认界面粗糙度是影响层间结合的主要因素,层间结合强度远低于完整混凝土的强度。建立主要切槽参数下粘结劈拉强度预测模型,供工程切槽处理效果评价参考。
马宝君[2](2020)在《山区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质量的控制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随着社会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需求量不断增加,高速公路桥梁等项目日渐增多、建设进程快、发展迅猛成为目前交通行业发展的主要特点。而随着交通行业的不断发展,高速公路桥梁持续进行大力的开发建设,并不断地投入生产运营,导致前期建成的高速公路桥梁势必会出现各种不同的病害。高速公路的桥梁是建设的难点和重点,其中桥面作为病害集中暴发区,总是会成为问题的焦点。高速公路桥面铺装病害的发生很大程度上增加了高速公路的运营成本,更是影响到行车的安全,故需从工程建设的质量进行控制,研究高速公路桥面铺装质量的控制技术,从根本上降低病害的发生,提高高速公路桥梁等的服役时间,降低其工程项目的全寿命周期的造价,并且减少工程养护成本支出,从整体上提升高速公路桥梁等在运营过程中的经济效益。本文以渭武高速公路陇南段的建设为研究背景,研究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层的混合料配合比和组合结构的物理性能指标。首先针对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结构早期损伤及病害成因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发现,路面在施工和使用初期,主要有材料原因相关的病害有路面的表层裂缝、面层变形、铺装层表面损坏、层间的粘结防水损坏等。其次分析病害原因,从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入手探讨路面铺装层结构,发现初期病害的成因主要有桥面铺装层受力工况和材料的力学性能不相适应、荷载的计算不完全、铺装层间粘结的粘结度不够、原材料质量控制不足等。结果表明:防水层的粘结强度对路面主体结构的整体受力变形影响显着,防水粘结层的质量直接决定公路桥面铺装结构强度和耐久性能;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结构层上面层粗集料宜采用石灰岩及玄武岩等碱性有机制砂,下面层粗集料宜采用石灰岩碎石;细集料宜采用碱性石灰岩机制砂;上面层沥青宜采用SBS改性沥青,基质沥青为70#石油沥青,改性剂掺量为4%;下面层沥青宜采用70#石油改性沥青;沥青混合料矿粉宜采用洁净的优质石灰岩粉为原材料等。最后研究了铺装施工原材料性能的技术性能要求,研究了铺装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总结了沥青施工各环节的控制要点。结果表明:上面层为满足良好的抗车辙、抗滑和抗渗性能,宜采用具有较好的抗疲劳和低温缩裂性能的SMA-13沥青混合料,空隙率控制在3-4.5%之间;下面层采用高温稳定性较好的SUP-20沥青混合料,空隙率控制在4%;为提高路面防水粘结材料的抗剪和抗拉的性能,采用抗渗性能为承受0.05MPa的SBR改性乳化沥青作为桥梁铺装层的主要粘结材料;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层施工质量控制应从混合料的拌和控制、运输控制以及施工控制等各方面进行。
王腾[3](2019)在《鱼嘴两江大桥采用超高性能组合桥面结构对受力影响的研究》文中提出大跨径钢结构悬索桥和斜拉桥主梁桥面板通常均可归为正交异形钢桥面板结构,正交异形钢桥面板具有自重小、承载力强、施工快速、整体性好等各方面优先。但在长期工程实践中,也发现桥梁钢桥面板存在以下两个典型的问题:一是钢桥面铺装层容易出现各种开裂、坑槽等损坏情况,二是钢桥面板自身各焊接位置容易出现疲劳开裂的问题。该两个问题虽然对桥梁不构成致命威胁,但对桥梁的正常使用造成了较大影响,增大了桥梁的日常养护投入,且桥梁的疲劳开裂对桥梁的使用寿命也有较大的影响。本人在实际工作进行重庆鱼嘴两江大桥桥面铺装大修方案设计,根据重庆鱼嘴两江大桥桥面铺装病害和钢桥面板焊缝疲劳开裂的实际情况,提出采用超高性能组合桥面结构(Ultra-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 Deck Structure)。本文根据重庆鱼嘴两江大桥采用超高性能组合桥面结构实例,进行了针对性的分析研究,希望通过改变铺装结构形式,在解决桥面铺装损坏的同时能够有效解决钢桥面板焊缝疲劳开裂的问题。同时,通过对鱼嘴两江大桥的研究能够引申至其他同类型桥梁之中,为大型钢结构桥梁解决相同病害问题提供一个新的思路。本文主要完成了以下分析论述:(1)对重庆鱼嘴两江大桥桥面铺装和钢桥面板的病害现状和病害原因进行了全面介绍分析。基于沥青混凝土铺装在钢桥使用中的问题及钢箱梁焊缝疲劳开裂的实际情况,提出采用超高性能组合桥面结构形式以同时解决桥面铺装和钢桥面板开裂的问题。对比分析了超高性能组合桥面结构优点和经济优势。(2)对桥梁的整体受力情况进行了分析,计算表明桥梁采用超高性能组合桥面结构整体受力合理性。(3)对超高性能组合桥面结构钢桥自身进行受力分析,结果表明该桥面结构自身具有足够的可靠性,达到了预期性能要求。(4)对比分析了采用普通沥青混凝土铺装结构和超高性能组合桥面结构钢桥面板的疲劳细节应力幅。通过对比分析,可看出超高性能组合桥面结构能够有效解决焊缝开裂问题。
张小波[4](2019)在《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唧浆处治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全国各地不少桥梁刚刚建成通车不久,桥面就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早期病害。如唧浆、开裂、坑槽、推移、拥包等病害。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质量与水泥混凝土桥面铺装之间的粘结技术密切相关。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层既是保护层又是受力层,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能否与桥面板共同协同工作是导致桥面铺装层早期破坏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主要以贵州江习古高速公路项目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唧浆处治作为研究案例,该项目路面在施工过程遇到了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唧浆,通过现场考察和调研,通过在混凝土桥面铺上改设SBS改性沥青同步碎石防水粘结层,加强沥青中面层与桥面铺装层之间的层间粘结力,防止层间水渗入,加强沥青混凝土铺装边缘压实度,杜绝了桥面唧浆现象发生,确保了桥面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提高了桥面沥青混凝土路面使用的耐久性及路面使用寿命,对桥面沥青混凝土铺装设计与施工具有指导意义。
范虎彪[5](2019)在《水泥混凝土桥面防水粘结层选择与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桥梁建设是公路发展中重要的一部分,桥面防水粘结层是桥梁设计与施工中的重点及难点。虽然国内外对桥面防水粘结层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仍然缺乏统一科学的技术规范和设计指标,且防水粘结材料鱼目混杂,导致桥梁因防水粘结层问题产生诸多病害,影响行车安全及桥梁耐久性。随着社会进步和交通发展,水泥混凝土桥梁越来越多。桥面防水粘结层是桥梁结构及铺装层耐久性的重要影响因素,要根据所在地区的桥梁结构类型、工程环境条件、交通条件、设计安全等级等选择合适的防水粘结层材料,同时也应该选择科学的施工方案及施工工艺,保证防水粘结材料的性能起到作用,提升桥梁的耐久性。本文将通过梳理水泥混凝土桥面结构及铺装因防水粘结层产生的典型破坏形式,综合现阶段的建设、养护的需要,选择一种较为适宜推广的防水粘结层材料体系,分析研究其路用性能,并结合108国道(鲁家滩村-南村)改建工程的实体工程应用总结经验,对其施工工艺进行研究,形成水泥混凝土桥面防水粘结层的应用技术,以指导后续工程应用。本文研究的内容对桥面防水粘结层的选择和应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张化涛[6](2019)在《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层在温度和动载作用下的力学响应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桥面铺装结构受力分析过程中,需要考虑环境、荷载及材料等因素对其影响,受力分析十分复杂。在进行铺装层力学分析过程中,大多选取整体桥梁局部梁段进行力学分析,因此分析静荷载作用下桥面铺装的受力情况,还要考虑车辆移动荷载动力响应及温度作用下桥面铺装应力和应变。本文总结了国内外沥青铺装层的研究成果,分析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破损及其成因。对桥面铺装的受力情况进行分析,通过对模型的假设以及材料参数的设定,采用ANSYS有限元程序建立了混凝土箱梁三维数值分析模型。采用多组荷载工况,分析了桥面铺装层最不利荷载位置,探讨了沥青材料参数以及层间滑动摩擦对铺装层应力情况的影响;在进行铺装层动力响应分析时,研究了移动恒载和多种荷载工况下桥面铺装层力学响应规律;通过对温度场数值分析,研究高温和低温条件下的铺装层结构应力情况。分析了温度和动载共同作用条件下沥青混凝土铺装层的力学响应。研究表明:在车辆移动荷载作用下,沥青材料厚度变化对铺装层内应力都会产生一定影响,沥青混凝土层模量变化对铺装结构的应力特性影响较小,增大层间滑动摩擦有助于降低铺装层层间应力。在进行不同工况的研究时,发现不同水平力作用下,沥青混凝土铺装层各力学响应都随水平力的增加而增大;在不同的超载作用下,超载比例越大,铺装层层间应力增幅也越大,且呈正比例增长;沥青混凝土铺装层内应力随车速的变化而变化。在分析沥青混凝土铺装层温度场时,铺装层结构中热量的传递存在滞后的现象,且箱梁桥腹板位置处温度变化较为灵敏。依据铺装层材料的热力学参数及环境温度的分析,得到了铺装层各层稳态温度场云图,通过温度场云图能够较直观地获得各层的温度分布状况;将铺装层模拟值与实测值进行对比,发现本论文所采用的温度场对模拟桥面铺装层的实际温度变化规律是可行的。本论文研究在温度作用下混凝土铺装层应力,得到沥青铺装层随铺装层厚度变化时的最大拉应力及剪应力的响应规律。在温度和移动荷载共同作用下其最大拉应力和剪应力均在跨中位置处达到最大。
曾国东[7](2019)在《钢桥面铺装力学行为与疲劳性能影响因素评价研究》文中认为正交异性钢桥面沥青铺装技术近年得到了较快发展,浇筑式沥青混合料、环氧沥青混凝土、UHPC高强混凝土等新型铺装材料得到了日益广泛应用。钢桥面铺装抗疲劳耐久性,尤其对于较薄钢桥面板的桥面铺装的抗疲劳耐久性仍然是一个技术难点。钢桥面铺装实际力学行为和受力状态是铺装材料抗疲劳设计的关键参考依据,目前主要通过数值模拟计算确定,有必要进行实桥检测评价验证。环氧沥青混合料的设计、试验评价目前一般参考普通沥青混合料技术指标,环氧沥青混合料的疲劳性能及其影响因素也还缺乏深入的研究评价。为了掌握钢桥面沥青铺装实际受力状态及力学行为规律,评价环氧沥青混合料疲劳性能影响因素和规律,本文开展了对在役实桥钢桥面铺装受力状态评价与分析,提出铺装层变形性能要求,针对钢桥面铺装补强增韧设计目标,对环氧沥青微观结构、性能特征和优化设计开展研究,对环氧沥青混合料的疲劳性能及其影响因素开展系统试验评价研究。在役实桥的桥面铺装受力状态评价数据分析显示,改性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在车辆荷载作用下表现出显着的粘弹性,车辆行驶速率、桥面纵坡、超载对桥面铺装的受力有明显的影响,桥面铺装的受力变形过程表现显着的粘弹性,需要考虑塑性累积变形的影响。与改性沥青混合料桥面铺装在荷载作用下具有较明显的塑性变形累计特性不同,环氧沥青混凝土是一种热固性材料,环氧沥青钢桥面铺装在持续荷载作用下具有瞬时弹性变形特性,不会发生塑性变形累积。检测数据表明在常温、标准荷载条件下,一般改性沥青铺装的动态横向拉应变基本低于300με,环氧沥青铺装的动态横向拉应变基本低于200με。钢桥面铺装实际承受复杂纵向应力、横向应力、竖向应力、剪应力三维应力作用,需要以横向受力为主综合考虑进行铺装结构设计。桥面铺装结构有限元数值模拟计算与实桥检测数据进行了比较分析,表明桥面铺装承受动态重复荷载作用,按照弹性假设有限元计算值与动载检测值分布规律基本一致,按照弹性假设进行有限元模型计算,可以反映铺装层基本应变水平的范围,指导铺装材料设计与评价。针对增韧补强环氧沥青混凝土开展系统研究,试验数据显示环氧沥青微观结构随环氧树脂掺量的不同而变化,随着环氧树脂固化物掺量的增加,环氧树脂固化物相与沥青相会出现反转,所评价的环氧沥青出现反转的环氧树脂临界掺量为37%。当环氧树脂掺量小于37%时,沥青以连续相的方式存在,环氧树脂固化物以小颗粒形式分散在沥青相中,此时的环氧沥青表现为沥青的热塑性。当环氧树脂掺量大于37%时,环氧树脂固化形成交联网状结构,此时环氧树脂固化物形成连续相,基质沥青为分散相,环氧沥青转变为热固性材料,主要表现的是环氧树脂性能。当环氧树脂固化物掺量达到50%时,形成的交联网状结构均匀、密实,环氧沥青强度和变形性能基本达到综合最优水平,试验结果显示添加50%环氧树脂的环氧沥青混合料具有较优的高温稳定性、变形性能和强度。环氧沥青混合料小梁弯曲试验及四点弯曲疲劳试验结果表明:级配类型对环氧沥青混合料疲劳性能高低顺序为:细级配、中级配、粗级配。油石比显着影响环氧沥青胶浆性能,主要体现在影响集料颗粒表面“结构沥青膜”厚度,适当提高油石比有助于提高环氧沥青混合料疲劳性能,同时需要综合考虑铺装表面抗滑性能优化设计。试验对比分析显示填料粒径大小、比表面积及物理几何性质对环氧沥青混合料疲劳性能有显着影响,试验表明采用粒径较小、比表面积大、颗粒表面粗糙的填料可显着增强环氧沥青胶浆强度性能,进而提高环氧沥青混合料抗疲劳性能。小梁弯曲试验试件断裂面集料断裂面积比统计结果表明粗级配、低油石比环氧沥青混合料内部集料断裂情况较多,集料颗粒断裂情况显着影响环氧沥青混合料疲劳性能。混合料的集料颗粒断裂情况分析表明环氧沥青混凝土不同于普通沥青混凝土,环氧沥青混合料的集料断裂强度显着影响其抗弯强度,采用断裂强度较高集料,可以增强环氧沥青混合料弯拉强度,进而提高环氧沥青混合料疲劳性能。对研究成果在实体工程的应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显示增韧补强型环氧沥青铺装可显着提高钢桥面铺装结构体系刚度,并延长铺装抗疲劳耐久性,实桥检测数据分析也可为相关钢桥面铺装结构设计、铺装结构受力状态评价、环氧沥青混合料设计与评价提供参考。
王宗华[8](2018)在《甘肃省混凝土桥梁的病害分析及维修加固方法》文中提出甘肃省地处我国西北内陆腹地,海洋温湿气流不易到达,大部分地区为典型西北干旱气候,具有冬长夏短、干燥少雨、温差较大等气候特点。复杂多变的气候条件对于大型室外建筑物具有较大的影响,目前甘肃省境内部分不同类型桥梁由于气候等多方面原因形成不同程度的病害,建设、改造、维护、管理难度较大,并对道路交通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而,结合甘肃省地域气候条件和工程环境状况,针对性做好常见性桥梁病害分析工作,制定科学严谨的桥梁维修加固方案,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从全国桥梁分布情况来看,目前国内桥梁数量庞大,桥梁类型较为复杂,且各地差异较大,因此本文仅以甘肃省常见性桥梁病害作为研究对象。首先采用文献研究法查找相关文献资料,对桥梁病害处理这一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分析总结;然后对甘肃省桥梁运营的外部气候特征、地貌特征、桥梁自然区划分及社会环境进行了研究分析;最后对甘肃省常见性桥梁病害种类、发生原因、发生机理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提出具有较强针对性和操作性的维修加固措施,为甘肃乃至西北各省桥梁病害的维修加固工作提供一些粗浅的借鉴。本文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1)对甘肃省自然地理条件、桥梁典型自然运营环境以及桥梁运营的社会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得出:甘肃省特殊的自然环境给桥梁的设计、建造以及运营使用提出来更高的要求,只有科学合理、把握根本、客观分析甘肃地区特殊环境下桥梁病害产生的机理和原因,才能保证桥梁结构的安全运营(2)对桥梁病害进行分类,对甘肃省现役桥梁常见病害进行统计,然后对桥梁病害产生机理进行分析研究。对甘肃省常见性桥梁典型病害的产生原因、处治措施进行了总结。(3)对混凝土桥梁常见性病害维修加固方法进行归类,并对具体维修加固方法在甘肃省桥梁病害具体处治时的应用情况进行了总结,对桥梁的预防性养护工作的概念、特点、桥梁预防性养护措施、桥梁预防性养护技术等进行了阐述。(4)通过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的工程实际,进行了加固方案设计、加固效果分析,证明了采用体外预应力加固达到了桥梁加固要求。
郭猛[9](2018)在《长大纵坡桥面防水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长大纵坡段是桥面铺装层病害的高发位置,水的渗入是导致桥面铺装层发生早期病害以及导致病害位置进一步破坏的最重要原因。论文针对依托工程2#高架桥长大纵坡段铺装层易发生破坏的特点,通过桥面铺装层防水体系研究确定针对性桥面铺装层防水技术方案,并以此为基础进行车辆行驶行为和受力分析,确定防水层抗剪强度要求;对该路段沥青面层路用性能指标要求进行分析,推算车辆在低速行驶时需满足的动稳定度指标要求;然后针对传统桥面防水粘结层材料粘结效果不佳的根本原因,研制了一种新型界面剂,进行桥面防水粘结层性能改善的试验研究;同时进行桥面铺装沥青混合料配合比优化设计;最后在依托项目上进行试验段施工。本文得到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桥面铺装在25℃温度下,桥面防水粘结层的抗剪强度要求为0.40MPa。(2)长大纵坡桥面铺装层沥青混合料的动稳定度要求为4710(次/min)。(3)经室内试验证实,Primer界面剂能有效增强桥面防水粘结层与桥面水泥混凝土的粘结力。(4)采用旋转压实法设计、马歇尔法验证的方法进行AC-20C和AC-13C沥青混合料配合比优化设计,沥青混合料性能满足要求。(5)试验段现场试验结果和长期观测结果表明,采用“沥青铺装+Primer界面层+防水层”的设计方案可有效提高长大纵坡桥面防水性能。
赵晓灵[10](2017)在《对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早期病害原因的探讨》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随着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一些高等级公路普遍存在着通车不久便出现桥面铺装严重破坏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发展也越来越严重,已经引起相关部门及工程技术人员的高度重视。主要就钢筋混凝土桥柔性桥面铺装的早期病害及其形成的原因进行了探讨,并对目前我国桥面铺装结构状况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用有限元进行结构分析时需要重点注意的几个问题。
二、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早期病害原因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早期病害原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水泥混凝土桥面铺装层早期开裂控制及层间粘结性能提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桥面铺装层相关设计理论研究现状 |
1.2.2 水泥混凝土桥面铺装层早期开裂控制研究现状 |
1.2.3 水泥混凝土桥面铺装层层间粘结研究现状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1.4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水泥混凝土桥面铺装层损伤调查及病害分析 |
2.1 主要桥面铺装形式 |
2.2 水泥混凝土桥面铺装层病害调查 |
2.2.1 水泥混凝土桥面铺装层典型病害 |
2.2.2 水泥混凝土桥面铺装层病害及使用寿命统计 |
2.3 水泥混凝土桥面铺装层病害成因分析 |
2.3.1 桥梁结构形式 |
2.3.2 铺装层结构设计 |
2.3.3 铺装层早期裂缝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水泥混凝土桥面铺装层早期开裂控制措施研究 |
3.1 塑性收缩变形及开裂控制 |
3.1.1 塑性收缩变形预估 |
3.1.2 塑性收缩开裂评价 |
3.2 温度收缩变形及开裂控制 |
3.3 干缩和化学减缩变形及开裂控制 |
3.4 桥面铺装层早期开裂控制措施 |
3.4.1 防止塑性收缩开裂措施 |
3.4.2 防止温度收缩变形开裂措施 |
3.4.3 防止化学减缩变形开裂技术措施 |
3.5 桥面铺装层裂缝实例分析 |
3.5.1 工程概况 |
3.5.2 裂缝调查与检测 |
3.5.3 裂缝的类型 |
3.5.4 裂缝产生的原因分析与判断 |
3.5.5 裂缝的影响程度 |
3.5.6 裂缝处理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桥面铺装混凝土层间粘结性能提升措施研究 |
4.1 粘结性能提升措施分析 |
4.2 试验设计 |
4.2.1 试验思路 |
4.2.2 试验原材料 |
4.2.3 试件制作 |
4.2.4 试验方法 |
4.3 试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
4.3.1 后浇混凝土强度影响 |
4.3.2 切槽法构造粗糙度对粘结强度的影响 |
4.3.3 切槽法构造粗糙度效果评价 |
4.3.4 主要切槽参数对粘结劈拉强度影响的显着性分析 |
4.4 主要切槽参数下劈拉性能数值模拟 |
4.4.1 计算模型的建立 |
4.4.2 材料参数与本构关系 |
4.4.3 粘结面界面处理 |
4.4.4 边界约束条件建立与网格划分 |
4.4.5 模拟结果分析与讨论 |
4.5 切槽参数对粘结面劈拉强度影响预测模型 |
4.5.1 粘结劈拉强度神经网络模型 |
4.5.2 粘结劈拉强度多项式拟合模型 |
4.5.3 两种预测模型预测效果比较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2)山区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质量的控制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概述 |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
1.2.1 桥面铺装结构设计概况 |
1.2.2 桥面铺装材料发展概况 |
1.2.3 桥面铺装防水粘结层发展概况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1.3.1 选题目的 |
1.3.2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桥面铺装层病害分析及质量控制 |
2.1 工程实例介绍 |
2.2 桥面铺装层病害调查 |
2.3 桥面铺装层病害原因分析 |
2.3.1 结构理论与设计的影响 |
2.3.2 水的影响 |
2.3.3 温度的影响 |
2.3.4 施工工艺的影响 |
2.3.5 桥面防水粘结层的影响 |
2.3.6 桥面铺装层结构受力的影响 |
2.4 桥面铺装受力情况分析 |
2.4.1 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层的受力特点 |
2.4.2 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层结构受力分析 |
2.4.3 桥面铺装受力分析结论 |
2.5 材料质量控制 |
2.5.1 集料的质量控制 |
2.5.2 沥青质量控制 |
2.5.3 填料质量控制 |
2.5.4 纤维的质量控制 |
2.5.5 混合料的质量控制及要求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桥面铺装桥面防水粘层材料及性能研究 |
3.1 桥面铺装防水粘层材料应具备的功能 |
3.2 本文研究的防水粘层材料和铺装层结构型式 |
3.2.1 本文研究的防水粘层材料 |
3.2.2 研究的桥面结构型式 |
3.3 不同防水粘层材料的层间抗剪性能 |
3.4 不同粘层材料的层间抗拉性能 |
3.5 不同粘层材料的层间抗渗性能 |
3.5.1 加压渗水试件的制备 |
3.5.2 加压渗水装置的开发与加压渗水试验 |
3.5.3 加压渗水试验结果分析 |
3.6官亭1#特大桥公路桥面铺装工程验证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桥面铺装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研究 |
4.1 铺装层沥青混合料级配确定 |
4.1.1 铺装上层沥青混合料级配的确定 |
4.1.2 铺装下层沥青混合料级配的确定 |
4.2 铺装上层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研究 |
4.2.1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
4.2.2 确定最佳油石比 |
4.3 铺装上层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性能验证 |
4.3.1 谢伦堡析漏试验检验(烧杯法) |
4.3.2 肯塔堡飞散试验检验 |
4.3.3 沥青混合料抗水损害试验检验 |
4.3.4 动稳定度试验检验 |
4.3.5 低温抗裂性检验 |
4.4 铺装下层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研究 |
4.4.1 初选级配 |
4.4.2 沥青用量的估计 |
4.4.3 试验级配的评价 |
4.4.4 选择设计级配的沥青用量 |
4.4.5 最大次数验证 |
4.4.6 设计结论 |
4.5 铺装下层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性能验证 |
4.5.1 水稳定性检验 |
4.5.2 高温稳定性检验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层施工质量控制 |
5.1 沥青混合料拌合质量控制 |
5.1.1 矿料级配的控制 |
5.1.2 拌合温度的控制 |
5.1.3 油石比的控制 |
5.2 防水粘结层施工质量控制 |
5.2.1 桥面板的准备工作 |
5.2.2 机械设备要求 |
5.2.3 防水粘层材料施工质量控制 |
5.3 沥青混合料摊铺质量控制 |
5.4 桥面铺装压实质量控制 |
5.4.1 合理的碾压温度 |
5.4.2 合理的压实速度与遍数 |
5.4.3 压实中的其他问题 |
5.4.4 沥青混合料碾压工程实例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渭武高速公路官亭1#特大桥桥面铺装工程性能检测 |
6.1 检测指标要求 |
6.2 检测结果 |
6.3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主要结论及建议 |
7.1 主要研究结论 |
7.2 进一步研究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鱼嘴两江大桥采用超高性能组合桥面结构对受力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重庆鱼嘴两江大桥概况 |
1.3 重庆鱼嘴两江大桥桥面铺装病害 |
1.3.1 桥面铺装病害现状 |
1.3.2 桥面铺装病害分析 |
1.4 重庆鱼嘴两江大桥钢箱梁焊缝开裂病害 |
1.4.1 钢箱梁焊缝开裂病害现状 |
1.4.2 钢箱梁焊缝开裂病害原因分析 |
1.4.3 鱼嘴两江大桥焊缝开裂病害维修处置情况 |
1.5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超高性能组合桥面结构介绍及研究意义 |
2.1 钢桥面沥青混凝土铺装病害概述 |
2.2 超高性能组合桥面结构介绍 |
2.2.1 关键名词 |
2.2.2 超高韧性混凝土(STC)性能 |
2.2.3 超高性能组合桥面结构性能优点 |
2.2.4 我国超高性能组合桥面结构使用情况 |
2.3 鱼嘴两江大桥超高性能组合桥面结构研究意义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桥梁整体受力分析 |
3.1 超高性能组合桥面结构方案拟定 |
3.2 计算模型 |
3.3 荷载组合 |
3.4 计算结果 |
3.4.1 主梁挠度验算 |
3.4.2 主缆应力验算 |
3.4.3 吊杆应力验算 |
3.4.4 桥塔应力验算 |
3.4.5 验算结论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主结构层(STC层)受力分析 |
4.1 剪力钉抗剪能力分析 |
4.2 STC层抗裂能力 |
4.3 局部挠度 |
4.4 STC层疲劳强度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钢箱梁局部抗疲劳性能对比分析 |
5.1 疲劳细节与疲劳强度 |
5.2 建立有限元模型 |
5.2.1 疲劳荷载模型 |
5.2.2 有限元模型 |
5.3 采用超高性能组合桥面结构局部疲劳性能分析 |
5.3.1 疲劳细节最不利横向位置及荷载工况 |
5.3.2 疲劳应力幅计算 |
5.4 采用沥青混凝土铺装结构局部疲劳性能分析 |
5.4.1 疲劳细节最不利横向位置及荷载工况 |
5.4.2 疲劳应力幅计算 |
5.5 不同桥面结构应力幅计算结果对比 |
5.6 不同主结构层厚度应力幅计算结果对比 |
5.7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与其他混凝土铺装结构对比和经济性分析 |
6.1 与其他混凝土铺装结构对比 |
6.1.1 其他混凝土铺装结构类型 |
6.1.2 材料性能对比分析 |
6.1.3 结构层厚度设置对比分析 |
6.1.4 施工技术对比分析 |
6.1.5 力学性能对比分析 |
6.2 超高性能组合桥面结构经济优势 |
6.2.1 铺装大修直接经济效益对比 |
6.2.2 钢箱梁维修直接经济效益对比 |
6.2.3 社会经济效益对比 |
6.3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4)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唧浆处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桥梁沥青面层与水泥混凝土铺装层界面处置技术研究的意义 |
2 江习古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原设计情况 |
3 桥面沥青混凝土铺装层出现的病害调查 |
4 桥面沥青混凝土铺装层出现的病害调查分析 |
5 桥梁沥青混凝土面层与水泥混凝土铺装层界面处置技术 |
6 试验段和工程应用效果分析 |
7 结语 |
(5)水泥混凝土桥面防水粘结层选择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桥面防水粘结层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本文主要内容 |
1.3.1 研究内容 |
1.3.2 主要思路 |
1.4 本章小结 |
第2章 防水粘结层的选择 |
2.1 桥面铺装层常见病害及原因分析 |
2.1.1 常见病害 |
2.1.2 原因分析 |
2.2 防水粘结层的要求分析 |
2.2.1 材料性能方面要求 |
2.2.2 施工性能方面要求 |
2.2.3 经济效益方面要求 |
2.3 防水粘结层材料分析比选 |
2.3.1 技术性分析 |
2.3.2 工程造价分析 |
2.3.3 综合分析 |
2.4 代表性防水粘结材料选择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防水粘结层性能的研究 |
3.1 材料性能 |
3.1.1 乳化沥青 |
3.1.2 特种橡胶沥青 |
3.2 路用性能 |
3.2.1 粘结性能 |
3.2.2 抗剪切性能 |
3.2.3 抗硌破性能 |
3.2.4 抗渗水性能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防水粘结层施工技术的研究 |
4.1 工艺条件优化 |
4.1.1 乳化沥青和纤维的同步施工 |
4.1.2 特种橡胶沥青和碎石同步施工 |
4.2 施工工艺 |
4.2.1 基本原则 |
4.2.2 桥面板的预处理 |
4.2.3 防水粘结层的施工技术及注意事项 |
4.3 施工质量控制 |
4.3.1 施工过程质量要求 |
4.3.2 原材料质量 |
4.3.3 检测项目 |
4.3.4 检测单元和检测频率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实体工程应用及跟踪 |
5.1 工程概况 |
5.2 施工组织管理 |
5.3 桥面板处理 |
5.4 防水粘结层施工 |
5.4.1 工艺特点 |
5.4.2 细节处理 |
5.4.3 质量检测 |
5.5 效益分析 |
5.5.1 经济效益 |
5.5.2 社会效益 |
5.6 效果跟踪 |
5.7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层在温度和动载作用下的力学响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本文研究的内容 |
第二章 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的病害与成因 |
2.1 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破坏类型 |
2.2 病害原因分析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铺装层结构应力分析 |
3.1 有限元分析模型 |
3.1.1 基本假定 |
3.1.2 单元边界条件的选取 |
3.1.3 边界条件及荷载条件 |
3.2 桥面铺装层计算荷载工况位置的分析 |
3.2.1 横向最不利荷载工况的确立 |
3.2.2 纵向最不利荷载工况的确立 |
3.3 铺装层沥青材料参数的变化对铺装层结构应力的影响 |
3.3.1 沥青铺装层厚度对层间应力的影响 |
3.3.2 沥青铺装层模量对层间应力的影响 |
3.4 层间滑动摩擦接触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动力数值分析 |
4.1 动力有限元分析原理 |
4.2 移动荷载作用下铺装层应力响应 |
4.3 多种工况下铺装层层间应力分析 |
4.3.1 行车速度对铺装层动力特性的影响 |
4.3.2 水平力对铺装层受力特性的影响 |
4.3.3 超载的对铺装层应力响应分析 |
4.4 动静荷载对比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在温度荷载作用下的力学响应 |
5.1 温度场有限元分析基本理论 |
5.2 温度场有限元模型分析 |
5.2.1 基本假定及计算参数 |
5.2.2 温度场边界条件 |
5.3 铺装层温度场的有限元分析 |
5.3.1 箱梁稳态温度场分析 |
5.3.2 温度场模拟与实测值对比分析 |
5.3.3 温度应力分析 |
5.4 温度和动载共同作用下桥面铺装层应力响应分析 |
5.4.1 拉应力时间响应分析 |
5.4.2 层间剪应力响应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结论 |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7)钢桥面铺装力学行为与疲劳性能影响因素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我国钢桥面铺装常用材料与结构 |
1.3 钢桥面铺装受力状态分析方法与研究进展 |
1.4 钢桥面铺装疲劳寿命研究进展 |
1.5 环氧沥青混合料钢桥面铺装研究进展 |
1.6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典型在役钢桥面铺装性能特点及应用调查 |
2.1 改性沥青铺装特点及应用分析 |
2.2 浇筑式沥青铺装特点及应用分析 |
2.3 环氧沥青铺装特点与应用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在役钢桥面铺装力学行为检测与试验评价 |
3.1 改性沥青型桥面板铺装受力状态评价与分析 |
3.1.1 桥面铺装受力状态评价方案 |
3.1.2 桥面铺装静载评价分析 |
3.1.3 桥面铺装动载评价分析 |
3.1.4 桥面铺装有限元力学分析 |
3.2 较厚型钢桥面板环氧沥青铺装受力状态测试与分析 |
3.2.1 铺装受力状态评价方案 |
3.2.2 桥面铺装静载评价分析 |
3.2.3 桥面铺装动载评价分析 |
3.3 较薄环氧沥青型钢桥面板铺装受力状态评价与分析 |
3.3.1 铺装受力状态评价方案 |
3.3.2 桥面铺装静载评价与分析 |
3.3.3 桥面铺装动载评价与分析 |
3.4 不同桥面铺装层结构受力状态比较分析 |
3.4.1 桥面铺装层横向应变比较分析 |
3.4.2 桥面铺装层粘弹性比较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环氧沥青混合料增韧补强优化设计评价 |
4.1 环氧沥青混合料性能设计 |
4.1.1 设计方案 |
4.1.2 技术指标要求 |
4.2 基于微观结构的增韧补强环氧沥青材料优化设计 |
4.2.1 荧光显微镜下的微观结构 |
4.2.2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下的微观结构 |
4.2.3 环氧树脂空间网络形成比例试验评价 |
4.2.4 环氧树脂固化物临界掺量的确定 |
4.2.5 增韧性环氧沥青及混合料的性能评价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环氧沥青混合料疲劳性能影响因素 |
5.1 环氧沥青混合料原材料 |
5.1.1 环氧沥青 |
5.1.2 集料和填料 |
5.2 配合比设计 |
5.3 环氧沥青混合料四点弯曲疲劳试验 |
5.4 小梁弯曲试验 |
5.5 试件断裂形貌观察分析 |
5.6 集料特性对环氧沥青力学性能的影响 |
5.6.1 集料断裂面积比 |
5.6.2 集料断裂颗粒形貌分析 |
5.7 集料强度对环氧沥青混合料性能影响研究 |
5.7.1 SBS改性沥青与基质沥青混合料小梁试验 |
5.7.2 石料小梁弯曲试验研究 |
5.7.3 不同集料对环氧沥青混合料性能影响研究 |
5.8 填料性质对环氧沥青混合料的影响 |
5.8.1 粉料收集 |
5.8.2 粉料及矿粉物理化学性质分析 |
5.8.3 填料对环氧沥青混合料性能影响评价 |
5.8.4 填料对环氧沥青混合料疲劳性能影响机理分析 |
5.9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工程验证 |
6.1 虎门大桥钢桥面系基本情况 |
6.2 虎门大桥桥面铺装应用维修历程 |
6.3 虎门大桥钢桥面板主要损伤情况 |
6.4 增韧补强环氧沥青铺装在虎门大桥上的应用 |
6.4.1 铺装结构设计 |
6.4.2 集料及矿粉 |
6.4.3 高性能环氧沥青技术指标 |
6.4.4 高性能环氧沥青混凝土 |
6.5 虎门大桥钢桥面系使用状况评价 |
6.5.1 桥面系情况评价 |
6.5.2 高温拌合环氧沥青混凝土长期性能评价 |
6.6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一、主要研究结论 |
二、创新点 |
三、进一步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8)甘肃省混凝土桥梁的病害分析及维修加固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2 甘肃省桥梁运行环境分析 |
2.1 自然地理条件 |
2.2 甘肃省桥梁自然区划 |
2.3 甘肃省桥梁典型运营环境 |
2.3.1 复杂多变的气候 |
2.3.2 性质不良的地质、地貌 |
2.3.3 多年冻土 |
2.3.4 桥梁负荷严重 |
2.4 甘肃省桥梁运营现状 |
2.5 本章小结 |
3 甘肃省混凝土桥梁常见病害分析 |
3.1 桥梁病害分类 |
3.2 甘肃省桥梁常见病害统计 |
3.3 甘肃省现役混凝土桥梁病害机理分析 |
3.3.1 混凝土桥梁病害机理分析 |
3.3.2 混凝土桥梁病害产生原因分析 |
3.4 甘肃省混凝土桥梁常见病害产生原因及处治措施 |
3.5 本章小结 |
4 甘肃省混凝土桥梁常见的维修加固方法 |
4.1 甘肃省混凝土桥梁常见的维修加固方法 |
4.2 甘肃省混凝土桥梁维修加固实际应用 |
4.3 预防性养护技术 |
4.4 本章小结 |
5 桥梁病害维修加固实例分析 |
5.1 桥梁概况 |
5.1.1 桥梁简介 |
5.1.2 桥梁结构现状 |
5.2 病害产生原因分析 |
5.3 桥梁加固内容 |
5.4 加固效果 |
5.5 本章小结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9)长大纵坡桥面防水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主要存在问题 |
1.2.1 桥面铺装层设计方法研究现状 |
1.2.2 桥面铺装结构层类型和组合形式研究现状 |
1.2.3 桥面防水粘结层研究现状 |
1.2.4 主要存在问题 |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3.1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1.3.2 主要研究内容 |
1.3.3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长大纵坡桥面铺装防水体系研究 |
2.1 桥面铺装防水体系概述 |
2.2 桥面铺装层进水原因及改善措施分析 |
2.2.1 雨水进入桥面铺装层的主要途径 |
2.2.2 雨水进入桥面铺装层的改善措施 |
2.3 依托工程桥面防水体系应用研究 |
2.3.1 依托工程概况 |
2.3.2 提高桥面铺装防水层路用性能方法比选 |
2.3.3 提高桥面铺装防水层层间粘结能力方法比选 |
2.3.4 桥面铺装层边部封水措施 |
2.3.5 依托工程桥面防水体系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长大纵坡桥面铺装力学特性分析 |
3.1 车辆大纵坡段应力分布和行驶行为分析 |
3.1.1 车辆大纵坡段应力分布特点 |
3.1.2 车辆大纵坡段行驶行为 |
3.2 受力分析和计算参数取值 |
3.2.1 车辆作用力参数 |
3.2.2 水平作用力取值 |
3.2.3 桥面铺装结构层类型和设计参数 |
3.3 层间剪应力计算 |
3.3.1 剪应力相应计算点位 |
3.3.2 水平作用力取值 |
3.3.3 层间剪应力计算 |
3.3.4 桥面铺装层间剪应力要求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沥青面层混合料路用性能指标要求分析 |
4.1 规范对沥青路面设计方法相关规定 |
4.1.1 规范中对沥青路面设计要求 |
4.1.2 规范中计算参数规定与分析方法 |
4.1.3 沥青混合料层永久变形量验算方法 |
4.2 沥青路面设计参数的选择与计算 |
4.2.1 交通荷载参数 |
4.2.2 结构层厚度、模量和泊松比 |
4.3 沥青混凝土路用性能指标要求分析 |
4.3.1 沥青混合料低温性能和水稳定性能指标要求 |
4.3.2 常规车速下沥青混合料层动稳定度要求 |
4.3.3 低速行驶下沥青混合料层动稳定度要求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桥面防水层性能改善方法研究 |
5.1 Primer界面剂概述 |
5.2 界面剂材料基本性能研究 |
5.2.1 低温性能 |
5.2.2 耐酸碱性 |
5.2.3 耐冲刷性 |
5.2.4 抗渗透性能 |
5.3 界面剂路用性能研究 |
5.3.1 拉拔试验方法及结果分析 |
5.3.2 扭转试验方法及结果分析 |
5.3.3 冻融循环试验方法及结果分析 |
5.3.4 界面剂路用性能总结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长大纵坡桥面铺装防水技术实施应用 |
6.1 大纵坡桥面铺装层沥青混合料设计研究 |
6.1.1 原材料选用 |
6.1.2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
6.1.3 路用性能研究 |
6.2 长大纵坡桥面铺装防水技术试验段施工 |
6.2.1 桥面铺装试验段概况 |
6.2.2 试验段施工工艺 |
6.2.3 试验段试验检测分析 |
6.2.4 试验段长期观测 |
6.3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
7.1 主要研究结论 |
7.2 需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10)对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早期病害原因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早期病害的破坏形式 |
2 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早期病害分析 |
2.1 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结构理论与设计分析 |
2.2 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施工工艺因素 |
2.3 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防水层影响因素 |
3 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早期病害防治措施 |
3.1 对施工设计进行优化 |
3.2 加强对施工质量的控制 |
3.3 防水层的选择 |
3.4 优化沥青混凝土配合比, 加强桥面排水设施设计 |
4 结语 |
四、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早期病害原因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水泥混凝土桥面铺装层早期开裂控制及层间粘结性能提升研究[D]. 代腾飞. 广西大学, 2021(12)
- [2]山区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质量的控制技术研究[D]. 马宝君. 长安大学, 2020(06)
- [3]鱼嘴两江大桥采用超高性能组合桥面结构对受力影响的研究[D]. 王腾. 重庆交通大学, 2019(05)
- [4]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唧浆处治研究[J]. 张小波. 低碳世界, 2019(06)
- [5]水泥混凝土桥面防水粘结层选择与应用[D]. 范虎彪. 北京工业大学, 2019(05)
- [6]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层在温度和动载作用下的力学响应分析[D]. 张化涛. 长安大学, 2019(01)
- [7]钢桥面铺装力学行为与疲劳性能影响因素评价研究[D]. 曾国东.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1)
- [8]甘肃省混凝土桥梁的病害分析及维修加固方法[D]. 王宗华. 兰州交通大学, 2018(03)
- [9]长大纵坡桥面防水技术研究[D]. 郭猛. 东南大学, 2018(05)
- [10]对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早期病害原因的探讨[J]. 赵晓灵. 技术与市场, 201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