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关谋略与企业发展(论文文献综述)
陈凌[1](2020)在《个人意识、自我认同与日常生活再造 ——广告生产的社会过程(1978-2018)》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以“日常生活”为主线考察了改革开放40年,广告生产融入社会进程的历史过程,并重点关注这一过程中,个人如何参与到广告生产的生活实践,以及个人意识生成与自我认同的影响问题。在此强调提出,本文研究的广告生产主要指商业广告,公益广告不在本次研究讨论范围之内。之所以,选择“日常生活”作为考察广告史的线索,是因为既有研究常将广告作为社会生活影响的外部因素,对广告生产如何进入日常生活内部机理关注不足,对个人参与广告生产的社会实践过程关注比较有限。“日常生活批判”是列斐伏尔(Henri Lefebvre)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和延伸。列斐伏尔认为,在西方资本主义“消费受控制的社会”语境下,日常生活已经沦为一种被规划的对象物,其中市场化与广告的力量尤为重要。广告理论家尤恩·斯图尔特(Stuart Ewen)的研究进一步推进此观点,并提出作为“社会生产的广告”概念。本文尝试以“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研究改革开放40年广告生产再造日常生活的社会过程史。本文认为中国广告业40年发展及其社会过程史,与西方消费社会语境并不完全相同,如何理解这一“不同”,并重估它与广告生产的社会过程的关联,是本文要回答的核心问题。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广告业首先是国家推动,以改善民生为出发点的自上而下进入日常生活的过程,同时也是自下而上的意义博弈过程。加入WTO之后,随着全球化、市场化影响加剧,广告生产与日常生活的博弈关系逐渐打破,广告生产的“日常生活”逐渐成为个人实践的重要场域,并深刻影响个人意识和自我认同的形成。重新叙述这一过程,也是重新理解改革开放40年广告发展史的理论尝试。绪论部分将广告生产再造日常生活并抵达个人实践的过程建构为本文的理论框架。与主流研究以市场营销学和广告心理学为理论视角不同,本文以社会过程论为出发点,关注的是个人参与广告生产实践的意识生成与认同影响过程。这是绪论部分的理论逻辑和研究设想。第二章主要研究商业广告生产复归日常生活的时期(1978年一 1991年)。这一阶段,广告生产经历了由生产资料型广告向生活资料型广告为主的转向过程,与此同时,个人参与广告生产的日常实践过程也伴随集体价值向个人意识形成的转变过程。第三章主要研究广告生产再造闲暇与工作“新关系”的日常过程(1992年一2001年)。这一阶段,随着社会结构转型,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深化,个人开始积极参与到广告生产的各类型闲暇生活实践中,个人开始认同广告生产的价值体系。第四章主要研究日常生活全面广告化,打造“生活方式”的社会过程(2002年—2009年)。加入WTO后,随着全球化和消费主义进一步影响,广告生产参与到媒体空间、城市空间的建构中,广告生产将日常生活具象为“生活方式”,这一过程个人参与广告生产的生活实践的程度加深,自我认同的反身性进一步显现。第五章研究广告生产的“个人化”生活及其个人主义文化(2010年—2018年)。广告生产的智能化、计算化、精准化,使个人逐渐退缩到广告生产的“个人化”生活中,自我认同的反身性进一步加剧,第五章的结论与第二、三章的研究形成对话关系。第六章对全文研究进行理论总结,并对这段历史考察提出反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广告生产再造生活实践,影响个人意识与自我认同的过程,既有融入全球化进程的趋同,也有自身实践的差异。理解异、同问题的过程,是重新理解改革开放40年广告史的补充视角。本文提出三点主要结论:首先,以日常生活批判理论搭建广告史的研究框架,补充了广告史研究的理论视角。其次,对不同时期个人参与广告生产实践的研究发现,80年代广告与日常生活互为建构的过程,对40年广告史研究的重要价值应得到重视。最后,文本将认同困境放置到全球化与现代性语境下探讨,是广告生产在全球化进程与中国语境下展开对话的尝试,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广告理论建设的新路径。
钟雪峰[2](2017)在《关于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问题与对策的探讨》文中指出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教学依托于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专业实务的仿真环境,通过这个仿真环境为学生提供和创造能够将会计基础理论与会计实务相结合的条件。目前,中职学校会计实训基地建设尚普遍不适应教学需要,需要充分认识和认真分析所存在的问题,采取提高重视程度,争取政策支持;寻求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实现校企双赢;完善实训基地条件,构建符合企业需要的会计实务模式;校内外会计实训基地双向着力创建,双向提高利用效率的对策。
孟钦武,丁合[3](2012)在《论中国公关学与哲学的历史渊源》文中研究指明在中国公共关系学的理论体系未建立之前,中国公共关系思想实际上是与哲学思想浑然一体的,中国公共关系学从产生到发展都深刻受到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影响。从古代朴素公共关系思想的萌芽到现代公共关系学的建立,中国公共关系学始终与哲学的发展同步。在中国公共关系学理论和实务研究中,哲学分析方法日渐成为重要的研究方法。互依共存、互寓共融,是中国公共关系学与哲学最本质的关系。
史明兰[4](2010)在《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与公关》文中研究表明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公共关系在社会力量举办的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一)有中国特色的公共关系1、公共关系的定义公共关系是指社会组织与它的公共之间运用传播手段而建立的理解和互相合作的社会关系。2、公共关系的研究对象及科学范畴公共关系是一门研究社会组织的公共关系活动及其发展规律的新兴的边缘科学。它是商品生产高度发展的产物,是适应现代经济活动空前复杂、人际关系空前频繁的政治经济形势,反映社会化、国际
史明兰[5](2006)在《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与公关》文中研究表明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公共关系在社会力量举办的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一)有中国特色的公共关系1、公共关系的定义公共关系是指社会组织与它的公共之间运用传播手段而建立的理解和互相合作的社会关系。2、公共关系的研究对象及科学范畴
李艾丽[6](2003)在《论中国共产党在西安事变中的公关策略》文中研究表明1936年 1 2月 1 2日 ,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爆发。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充分体现了我党卓绝的公关谋略和高超的公关技巧 ,主要表现在 :运筹帷幄 ,统谋全局 ;审时度势 ,机变应敌 ;真心诚意 ,言而必行 ;双管齐下 ,全面沟通 ;策动传播 ,传递信息。
萧思,侯军[7](2002)在《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营销中的应对策略》文中认为
邹言[8](2002)在《战略公关为现代企业国际化经营开道——中外知名企业与品牌公关谋略透视》文中研究指明
邹言[9](2002)在《中外知名企业的品牌公关谋略》文中提出 近年来,中外知名企业提出并实践企业与品牌八大公关谋略,从战略经营与营销管理上创新。研究其成功做法,对于我们的企业开拓国际经营是很有启迪的。一、文化公关——走出单纯营销产品的局限对于多数经营者来说,企业公关就是力求把产品推销出去,往往单纯围绕产品营销而进行市场公关。成功的企业则从高处出击,走出营销理念的局限性,运用文化公关战略,实现企业与品牌公关的高效益。
邹言[10](2002)在《企业国际化公关战略》文中研究指明 在实施全球化经营中,战略公关理念与实践创新,作为现代营销管理与竞争取胜的重要保证已引起人们广泛关注。不少企业家们看到,企业与品牌战略公关的作用愈来愈显现出来,惟有把企业置于更加广阔的国际时空之中,创新战略公关思维,为企业国际化营销开道,才能推进我国更多企业更多产品出口海外,在国际化经营中不断求得新发展。近年来,中外知名企业提出并实践企业与品牌公关谋略,从战略经营与营销管理上创新,对于我们的企业开拓国际经营是很有启迪的。
二、公关谋略与企业发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公关谋略与企业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个人意识、自我认同与日常生活再造 ——广告生产的社会过程(1978-2018)(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思考缘起、概念界定及逻辑起点 |
一、思考缘起 |
二、逻辑起点与概念界定 |
第二节 问题提出与文献综述 |
一、问题提出 |
二、相关议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三、对既有成果的分析与本文研究的关系 |
第三节 研究框架和方法 |
一、研究框架 |
二、研究方法 |
第四节 研究的内容、创新与不足 |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
二、研究的创新之处 |
三、研究的不足 |
第二章 从集体价值到个人意识: 广告生产复归日常生活(1979-1991) |
第一节 重启与转型期的集体价值取向(1979-1983) |
一、政治主导或意义互构: 由《人民日报》的一条广告说起 |
二、集体价值取向: 《光明日报》的广告生产(1979-1983) |
第二节 广告生产的生活“新叙事”(1983-1991) |
一、家居生活新想象: 松下电器橱窗广告 |
二、流行文化新表达: “燕舞之歌”广告 |
三、儿童日常新游戏: 变形金刚的软性广告 |
第三节 博弈·徘徊·参与: 个人意识在广告实践中复苏 |
一、“家居生活”与广告实践: 博弈协商的现代生活认同 |
二、自我价值表达的广告实践: 社群分享与青年认同 |
三、偶像崇拜与儿童广告实践: 现代工业与文化认同 |
小结 |
第三章 建构工作-闲暇新关系: 广告生产的生活情境(1992-2001) |
第一节 广告生产与闲暇生活价值 |
一、家庭空间市场化: 顺德碧桂园广告项目 |
二、闲暇与“美好生活”: 宝洁的中国调查与洗发水广告 |
三、整合统一的劳动者日常: “逆流而上”的大宝广告 |
四、闲暇与购物关联的“生活想象”: 家乐福的陈列式广告 |
第二节 在广告情境中“生活”: 角色、消费实践与认同 |
一、角色转换与等级认同: 个人参与碧桂园广告生产的实践过程 |
二、能动消费与互构的“生活”认同: 个人参与宝洁广告生产实践 |
三、平民认同: 个人参与大宝广告生产的实践动机 |
四、现代购物体验的“生活”认同: 个人参与家乐福广告生产实践 |
第三节 再思考: 作为“工作-闲暇”分割的广告生产 |
一、虚假补偿: 被广告生产分割的孤立“闲暇” |
二、大宝“逆流”: 试图构建“工作-闲暇”统一的日常情境 |
小结 |
第四章 重塑“生活方式”: 日常生活的广告化(2002-2009) |
第一节 打造“生活方式”: 日常生活的广告化过程 |
一、休闲生活的广告效果: “不打广告”的星巴克及广告生产 |
二、媒体时、空型塑生活圈广告地图: 分众传媒的广告生产 |
三、城乡差异与老年生活广告化: 脑白金的“十差广告”奇迹 |
第二节 广告化生活实践: 消费者到“生活者”认同 |
一、“生活者”的自我表演: 广告化的个人“闲暇” |
二、“生活者”的生活圈广告实践: 延长的时效与分化的认同 |
三、城乡关系与子女广告实践: 家庭新关系与情感认同 |
第三节 再思考: “生活方式”作为“生活者”认同来源 |
一、空间、技术与家庭情感的广告化:“生活方式”的实践性 |
二、“生活方式”: 解体与重构的“生活者”认同的框架 |
小结 |
第五章 广告生产再造“个人化”生活(2010-2018) |
第一节 广告生产再造的“个人化日常” |
一、“狂欢节”与幸福“日常”: 十年“双11”广告项目(2009-2018) |
二、“我”的困境“日常”: “11度青春”广告生产项目 |
三、温情的“日常”: 《爸爸去哪儿》中的内容化广告生产 |
第二节 个人参与广告生产的“个人化”生活实践 |
一、“抢红包”与“分享”: 个人时间的“主题化”狂欢实践 |
二、制造话题与强制返场: 以广告生产的个人“日常”引导实践 |
第三节 再思考: 广告生产的“个人化”生活与意识危机 |
一、广告生产的“个人化”生活与抽象的自我意识 |
二、个人意识危机: 广告生产的“个人化”生活政治 |
小结 |
第六章 认同困境: 对广告生产再造日常生活的反思 |
第一节 广告化日常与自我认同困境 |
一、不同历史时期的广告生产与日常实践 |
二、自我认同困境的不同内涵与价值对话 |
第二节 反思: “趋同·差异”的认同困境来源及历史启示 |
一、趋同与差异的认同困境来源 |
二、对认同困境的反思及其历史启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2)关于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问题与对策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一、充分认识中职学校会计实训基地建设所存在的突出问题 |
(一) 校内实训基地功能不足 |
(二) 专业教师师资结构不合理 |
(三) 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受阻 |
二、基于解放思想的中职学校会计实训基地构建对策 |
(一) 进一步端正会计实践教学理念 |
(二) 积极争取政策支持 |
(三) 寻求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
(四) 培养会计专业教师具备“双师型”教师的素质 |
(3)论中国公关学与哲学的历史渊源(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国古代朴素公关思想与哲学思想的交融 |
二、中国近代公关学与哲学思想的交融 |
三、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至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公关学与哲学思想的交融 |
四、中国现代公关思想与哲学思想的交融 |
(6)论中国共产党在西安事变中的公关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一、运筹帷幄, 统谋全局 |
二、审时度势, 机变应敌 |
三、真心诚意, 言而必行 |
四、双管齐下, 全面沟通 |
五、策动传播, 传递信息 |
(7)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营销中的应对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一、树立“全球意识”, 开展国际化市场营销 |
二、制定国际市场营销的公关战略 |
1.品牌公关。 |
(1) 要懂得运用价格竞争以外的手段: |
(2) 要学会品牌管理: |
2.文化公关。 |
3.公益公关。 |
4.政府公关。 |
5.绿色公关。 |
6.名人公关。 |
7.诚信公关。 |
8.网络攻关。 |
三、制定中国的品牌营销战略 |
1.借鉴国外经验, 迎接跨国公司的国际品牌挑战, 创立中国品牌。 |
2.利用国外资金和技术, 创立中国品牌。 |
3.坚持出口创品牌。 |
4.从合作经营开始。 |
5.注意保护中国企业的品牌优势。 |
四、构建新世纪国际市场营销体系 |
1.新世纪的企业销售效率极大提高。 |
2.新世纪消费者的需求完全个性化。 |
3.新世纪市场具有高度竞争性。 |
4.新世纪市场是网络营销体系。 |
5.新世纪市场是多元化的营销体系。 |
五、树立进入国际市场营销的经营观念 |
1.国际化的营销市场观念。 |
2.国际化的商品观念。 |
3.国际化的竞争观念。 |
4.国际化的法律观念。 |
5.国际化的风险观念。 |
6.国际化的营销观念。 |
(10)企业国际化公关战略(论文提纲范文)
一、文化公关——走出单纯营销产品的局限,高处出击 |
二、公益公关——确立回报社会的价值观,树立形象 |
三、本土公关——植入消费国情民俗之中,出奇制胜 |
四、政府公关——善于寻找社会难点求解,争取支持 |
五、诚信公关——培育永久的忠诚消费者群,信誉至上 |
四、公关谋略与企业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 [1]个人意识、自我认同与日常生活再造 ——广告生产的社会过程(1978-2018)[D]. 陈凌. 华东师范大学, 2020(10)
- [2]关于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问题与对策的探讨[J]. 钟雪峰. 山西青年, 2017(12)
- [3]论中国公关学与哲学的历史渊源[J]. 孟钦武,丁合.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2(05)
- [4]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与公关[A]. 史明兰. 中国民办教育大典, 2010
- [5]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与公关[A]. 史明兰. 中国民办教育家优秀论文集, 2006
- [6]论中国共产党在西安事变中的公关策略[J]. 李艾丽. 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3(10)
- [7]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营销中的应对策略[J]. 萧思,侯军. 政法论丛, 2002(06)
- [8]战略公关为现代企业国际化经营开道——中外知名企业与品牌公关谋略透视[J]. 邹言. 机电新产品导报, 2002(05)
- [9]中外知名企业的品牌公关谋略[J]. 邹言. 改革与开放, 2002(03)
- [10]企业国际化公关战略[J]. 邹言. 经营管理者, 20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