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外敷治疗踝关节扭伤235例

中药外敷治疗踝关节扭伤235例

一、中药外敷治疗踝关节扭伤235例(论文文献综述)

翁玉先[1](2021)在《加减复元活血汤对治疗胫骨Pilon骨折Rüedi-Allg(?)wer Ⅱ、Ⅲ型术前肿胀的影响观察》文中认为目的:观察加减复元活血汤对Pilon骨折Rüedi-Allg(?)wer II、III型术前肿胀治疗的影响,探讨其临床疗效,旨在为加减复元活血汤治疗Pilon骨折Rüedi-Allg(?)wer II、III型术前肿胀提供临床依据,为临床治疗方案的优化提供参考。方法:将福建省福州市第二医院骨科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胫骨Pilon骨折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患者予以跟骨牵引,抬高患肢,口服地奥司明、洛索洛芬(必要时联合盐酸曲马多肌注止痛),冰敷,主动锻炼常规治疗;治疗组30例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口服加减复元活血汤治疗。观察并记录用药后3、5、7天各组肢体肿胀率变化、水泡干痂及皮纹征出现时间、止痛药使用剂量,血沉、动态D-二聚体水平,将其进行比较,分析加减复元活血汤对治疗胫骨Pilon骨折术前软组织肿胀的影响。结果:本研究课题共收集60例患者,其中,治疗组男性19例患者,女性11例,平均年龄45岁;对照组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3例,平均年龄43岁,各组的性别、年龄、软组织损伤程度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肿胀消除程度:两组患者用药后第3、5、7天患肢肿胀率(%)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组用药3天之后,在改善患肢肿胀率方面,治疗组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皮纹征出现及水泡干痂时间:在皮纹征出现及水泡干痂所用的时间方面,治疗组所用的天数比对照组少,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面愈合皮纹征出现及水泡干痂时间上,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止痛药使用剂量:两组患者用药后维持VAS疼痛评分<4.5时,比较两者患者止痛药使用剂量,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组用药之后,在改善患肢疼痛方面,治疗组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血红细胞沉降率情况: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肢术前进行双下肢深浅静脉彩超检查结果,有显着性差异,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在复元活血汤原方的基础上加入茯苓、泽泻、牛膝,减去穿山甲,治疗胫骨Pilon骨折Pilon Rüedi-Allg(?)wer II、III型术前软组织肿胀患者,能够有效的加快患肢肿胀的消除,促进水泡或血泡再上皮化及皮纹征出现,减轻疼痛,降低患者红细胞沉降率、血浆D-二聚体水平及上升幅度,具有较少的副作用。

周杰,熊小明,何本祥,孙育良[2](2021)在《纳米微针透皮技术联合郑氏新伤软膏贴敷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纳米微针透皮技术联合郑氏新伤软膏贴敷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0例急性踝关节扭伤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软膏贴敷组采用郑氏新伤软膏贴敷治疗,每晚贴敷8~10 h,共2周;联合治疗组在贴敷郑氏新伤软膏前先采用纳米微针透皮技术治疗,每晚1次,每次3 min,共2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结束后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足踝部周径、踝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及Kofoed踝关节评分,并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足踝部周径。治疗前2组患者足踝部周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5.08±2.39)cm,(34.93±2.44)cm,t=0.278,P=0.782];治疗结束后,联合治疗组患者足踝部周径小于软膏贴敷组[(28.63±1.40)cm,(30.18±1.60)cm,t=-4.626,P=0.000],2组患者足踝部周径均小于治疗前(t=17.338,P=0.000;t=14.162,P=0.000)。(2)踝部疼痛VAS评分。治疗前2组患者踝部疼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08±1.14)分,(7.05.±1.13)分,t=-0.308,P=0.758];治疗结束后,联合治疗组患者踝部疼痛VAS评分低于软膏贴敷组[(2.03±0.73)分,(3.10±1.17)分,t=-4.467,P=0.000],2组患者踝部疼痛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t=-5.591,P=0.000;t=-5.690,P=0.000)。(3)Kofoed踝关节评分。治疗前2组患者Kofoed踝关节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0.18±5.49)分,(50.23±5.26)分,t=-0.042,P=0.967];治疗结束后,联合治疗组患者Kofoed踝关节评分高于软膏贴敷组[(89.95±1.74)分,(82.18±1.88)分,t=19.205,P=0.000],2组患者Kofoed踝关节评分均高于治疗前(t=-40.124,P=0.000;t=-37.709,P=0.000)。(4)综合疗效。治疗结束后,联合治疗组优15例、良18例、及格6例、差1例,软膏贴敷组优9例、良16例、及格11例、差4例;联合治疗组的综合疗效优于软膏贴敷组(Z=-2.100,P=0.036)。(5)并发症发生情况。2组患者均未出现药物过敏反应;联合治疗组2例遗留踝关节轻微疼痛,软膏贴敷组7例遗留踝关节轻微疼痛,因不影响日常生活,均未给予特殊处理。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03,P=0.157)。结论:纳米微针透皮技术联合郑氏新伤软膏贴敷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能缓解疼痛、减轻肿胀和改善关节功能,其疗效优于单纯郑氏新伤软膏贴敷治疗,但两者安全性相当。

张学思[3](2020)在《双乌祛痛方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急性踝关节扭伤作为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损伤,如果早期失治、误治,会影响痊愈的时间甚至导致不愈合,进而发展为慢性踝关节不稳等慢性疾病,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传统医学将本病归为“筋伤”的范畴,中医外治法是传统医学治疗本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中中药外治法因其独有的特点,更是被广泛应用。双乌祛痛方作为河北省固安县中医院骨科的经验方,已有数十年的临床应用历史。其对于急性踝关节扭伤疼痛、踝关节功能障碍、肿胀和瘀斑等症状的治疗能力得到了证实,且因其简单方便、价格便宜等特点受到患者的广泛好评。但目前尚缺乏循证医学依据来对其有效性进行科学的验证。本研究旨在验证经验方双乌祛痛方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的疼痛、踝关节功能障碍、肿胀和瘀斑的能力,对比外用扶他林乳胶剂之间疗效的差异,为双乌祛痛方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疼痛、踝关节功能障碍、肿胀和瘀斑的能力提供高等级的循证医学证据。目的:验证双乌祛痛方膏剂外用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的疗效,对双乌祛痛方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的机理从传统中医理论和现代医学研究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为双乌祛痛方的进一步研究和全面推广提供循证医学依据。方法:临床收集68例符合入组条件的急性踝关节扭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双乌祛痛方组和扶他林乳胶剂组共两组,采集其一般情况、VAS疼痛评分、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踝关节肿胀程度、瘀斑面积、皮肤过敏反应评分和皮肤刺激反应评分共七个数据。记录治疗第3天、第7天、第14天和治疗结束1个月共计4个观察点患者症状的改变情况。将研究所得数据通过SPSS 20.0软件进行分析,对两组组间和组内VAS疼痛评分、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踝关节肿胀程度,瘀斑面积四个评价指标间的差异进行对比,评价两组治疗对于急性踝关节扭伤临床症状的治疗能力,分析两组治疗间的差异和特点。通过对皮肤过敏反应的记录与分析,记录两组发生过敏反应的人数以及评价过敏反应的程度,评价本药的皮肤刺激性的强度和皮肤致敏性的强度。结果:1.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性别、年龄、伤踝、病程、疼痛程度、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踝关节肿胀程度、踝关节表面瘀斑面积之间的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基线不具有差异,两组间具有可比性。2.两组患者VAS疼痛评分在组内比较,经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有P<0.05,两组治疗对于急性踝关节扭伤的疼痛症状均有改善。两组间比较,治疗组在治疗第7天和第14天较对照组疼痛程度改善明显,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在早、中期对于疼痛症状的改善优于对照组。在治疗后一个月的随访中,两组间VAS疼痛评分基本相同,两组间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远期效果差别不大。3.两组患者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在组内比较,经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有P<0.05,两组治疗对于急性踝关节扭伤踝关节功能障碍均有明显的改善。两组间进行比较,治疗组在治疗第7天和第14天时较对照组踝关节功能障碍程度改善明显,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在早、中期对于踝关节功能障碍的改善优于对照组。在治疗后一个月的随访中,两组间踝关节功能基本相同,两组间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远期效果差别不大。4.两组患者踝关节肿胀程度和表面瘀斑面积在组内比较,经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有P<0.05,两组治疗对急性踝关节扭伤肿胀和瘀斑这两个症状均有改善。两组间对比,各观察点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不存在明显差异,两组治疗对于踝关节肿胀程度和瘀斑的改善效果差异不明显。结论:双乌祛痛方外用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临床显效,在早、中期对于急性踝关节扭伤疼痛和关节功能障碍症状的改善优于外用扶他林乳胶剂,在治疗关节肿胀和消除瘀斑的能力上两组差异不明显。双乌祛痛方对于急性踝关节扭伤早期疼痛、关节功能障碍、肿胀和瘀斑症状的改善疗效显着,但其对于踝关节肿胀和瘀斑的改善不占主导作用。

李建国[4](2019)在《摇拔戳手法治疗外侧踝关节扭伤的量化研究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提出外侧踝关节扭伤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运动损伤之一,如果治疗方式不当或对治疗不重视则会演变为慢性病程,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和困扰。中医认为踝关节扭伤属于“筋伤”的范畴,因此,理筋手法成为了中医治疗踝关节扭伤的主要方法之一,其中摇拔戳手法最具有代表性。该手法的临床疗效已经经过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证明,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手法的临床推广离不开传承。目前,手法的传承模式主要以师徒相授为主,通过这种方式,初学者只能掌握手法的操作流程,对于手法的操作技巧和精髓仍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在临床摸索,导致了学习效率低下。此外,摇拔戳手法作为一项医疗操作技术,其缺乏客观化、标准化的技术指标,使得临床医师的操作具有盲目性和随意性。为了解决手法的传承和操作标准问题,我们需要革新传统的传承模式、建立标准化的手法操作体系。摇拔戳手法的操作特征量化研究及影响因素分析是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我们要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手法的操作特征进行量化表达。本研究采用自行研制的力学数据测量仪结合运动捕捉系统对摇拔戳手法的操作特征进行了量化,并对可能影响手法操作的因素进行分析,得到摇拔戳手法操作的力学和运动学参数以及操作特征。从而为手法的的临床规范化操作提供了参考及评价标准,也为手法的教学培训、基础研究奠定了基础。目的1获取摇拔戳手法操作的量化力学、运动学参数。2总结摇拔戳手法的操作特征。3分析摇拔戳手法操作的可能影响因素。方法临床收集60例外侧踝关节扭伤患者,采集患者的个体特征(身高、体重、体重指数、踝周径、足周径)。通过自行研制的力学数据测量仪器结合运动捕捉系统实时测量同一手法操作者对60例患者施行摇拔戳手法操作的动力学、运动学参数(拇食中指摇法操作最大作用力、拔伸操作最大作用力、戳按操作最大作用力、摇法操作时间、拔戳操作时间、拔伸位移、戳按位移、拔伸角度、戳按角度、手法操作的线速度、线加速度),提取动力学、运动学参数数值并选取Pearson相关性方法分析操作参数间的相关性,根据分析结果总结出摇拔戳手法的操作特征。同时本研究对患者个体特征与摇拔戳手法操作参数进行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了摇拔戳手法操作的可能影响因素。结果1摇拔戳手法力学、运动学参数量化1.1摇拔戳手法力学参数量化值摇拔戳手法操作过程中,拇指、食指、中指在摇的过程中最大作用力均值分别为18.89N、10.26N、9.51N,在拔伸过程中最大作用力均值分别为18.61N、13.25N、8.33N,在戳按过程中最大作用力均值分别为26.5N、8.61N、10.62N。1.2摇拔戳手法运动学参数量化值手法操作过程中,摇转踝关节6周所用时间的均值为11.36s,拔伸戳按各1次所用时间的均值为3.42s。拔伸、戳按时踝部位移均值分别为36.94mm、22.44mm。拔伸、戳按时踝部运动角度均值分别为23.27°、22.76°。摇转踝关节的线速度均值为58.28mm/s,拔戳的线速度均值为23.81mm/s。摇转踝部和拔伸戳按操作时的线加速度均值分别为0.43mm/s2、0.54mm/s2。2摇拔戳手法操作参数间的相关性2.1拇指摇法最大作用力与拔伸最大作用力、戳按最大作用力显着相关(P<0.01);拇指拔伸最大作用力与戳按最大作用力显着相关(P<0.01)。2.2食指摇法最大作用力与拔伸最大作用力、戳按最大作用力显着相关(P<0.01);食指拔伸最大作用力与戳按最大作用力显着相关(P<0.01)。2.3中指摇法最大作用力与拔伸最大作用力、戳按最大作用力显着相关(P<0.01);中指拔伸最大作用力与戳按最大作用力显着相关(P<0.01)。2.4拇指、食指、中指摇法、拔伸、戳按的最大作用力与各运动学指标均无相关性(P>0.05)。3患者个体特征与摇拔戳手法操作参数间的相关性3.1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患者体重与操作者拇指摇法最大作用力有相关性(P<0.05)。3.2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患者体重与操作者食指、中指摇法最大作用力有显着相关性(P<0.01)。3.3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患者体重指数与手法摇的时间有显着相关性(P<0.01)。3.4拇指、食指、中指拔伸、戳按最大作用力,手法拔伸、戳按位移,手法拔戳所用时间,拔伸戳按角度、线速度、线加速度与患者个体特征之间均无相关性。结论1首次较完整地获取了摇拔戳手法的力学及运动学操作参数值:拇指、食指、中指在摇的过程中最大作用力均值分别为18.89N、10.26N、9.51N,在拔伸过程中最大作用力均值分别为18.61N、13.25N、8.33N,在戳按过程中最大作用力均值分别为26.5N、8.61N、10.62N。手法操作过程中,摇转踝关节6周所用时间的均值为11.36s,拔伸戳按各1次所用时间的均值为3.42s。拔伸、戳按时踝部位移均值分别为36.94mm、22.44mm。拔伸、戳按时踝部运动角度均值分别为23.27°、22.76°。手法操作过程中,摇转踝关节的线速度均值为58.28mm/s,拔戳的线速度均值为23.81mm/s。摇转踝部和拔伸戳按操作时的线加速度值分别为0.43mm/s2、0.54mm/s2。2首次总结出摇拔戳手法的操作特征如下:(1)摇拔戳手法操作以拇指、食指、中指用力为主。摇法操作时,拇指与食指、中指交替用力,力的大小变化富有节奏性、均匀性,用力的频率、周期始终处于稳定的水平;摇法操作结束后,随之进行拔伸及戳按操作,三个动作之间衔接紧密而连续,没有时间停顿,但摇法操作的速度大于拔戳操作的速度;拔戳操作时,拇指与中指戳按时用力大小大于拔伸时用力的大小,而食指拔伸时用力大小大于戳按时用力的大小。(2)拇指、食指、中指各自在摇法、拔伸、戳按时用力大小之间呈正相关性。拇指、食指、中指用力大小与手法操作的速度、幅度、时间无相关性。3患者体重与手法操作中摇法作用力大小呈正相关性。因此操作者在进行摇拔戳手法操作的过程中,要根据患者体重及体型来调整摇法时手指的用力大小。

龚志兵[5](2019)在《联合骨舒乳膏外用促进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瘀斑消退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观察常规治疗联合骨舒乳膏外用促进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瘀斑消退的效果,证实骨舒乳膏对TKA术后瘀斑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寻求一种针对TKA术后瘀斑快速消退的有效且安全的方法,并为骨舒乳膏的临床应用和推广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7年12月-2018年12月在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泉州市正骨医院关节科住院行单侧初次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患者60例,根据入组顺序单双号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常规治疗):七叶皂甙钠2mg/kg ivgtt Qd,治疗7天,竭七胶囊(自制药)口服3#Tid,西乐葆口服200mg Bid,术后第1天开始至术后2周;试验组:术后常规治疗+第3天开始骨舒乳膏患处局部外用,每天2次,治疗至术后第14天;观察指标:术后第1、3、5、7、14天观察瘀斑范围、大腿、小腿肿胀程度、疼痛评分、皮肤温度,术前、术后第3、7、14天HSS功能评分及术后第14天中医症候疗效评价。结果:1、共纳入60例病例,治疗组4例退出,对照组3例退出,实际完成53例。2、2组病例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3、瘀斑:术后第1天瘀斑范围最小,第5天的瘀斑面积最大,之后逐渐减小;组内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组间两两比较,术后第1、3、5天瘀斑范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第7、14天试验组瘀斑范围较对照组小,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存在分组效应,且分组因素与时间因素存在交互效应(P<0.05)。4、肿胀:大腿和小腿的变化规律一致,术后第3天大腿、小腿肿胀最明显,之后逐渐消退;组内各时间点比较,术后第5天与第1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不同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两两比较,术后第1、3、5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第7、14天试验组较对照组肿胀更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存在分组效应,且分组因素与时间因素存在交互效应(P<0.05)。5、疼痛:术后第5天的VAS评分最高,第7天有所缓解,但第14天疼痛分值有所回升;组内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组间两两比较,术后第1、3、5、7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第14天试验组较对照组VAS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存在分组效应,且分组因素与时间因素存在交互效应(P<0.05)。6、皮温:术后第1天皮温最高,之后逐渐下降;组内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组间两两比较,术后第1、3天无明显差异(P均>0.05),术后第5、7、14天试验组较对照组皮温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存在分组效应,且分组因素与时间因素存在交互效应(P<0.05)。7、HSS评分:和术前对比,两组患者术后HSS评分逐渐升高;组内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组间两两比较,术后第3天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第7、14天试验组较对照组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存在分组效应,且分组因素与时间因素存在交互效应(P<0.05)。8、疗效评价:术后第14天,HSS评分:试验组:优2例,良22例,中2例,差0例;对照组:优1例,良15例,中11例,差0例。试验组HSS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临床疗效:试验组:痊愈3例,显效20例,有效3例,无效0例;对照组:痊愈1例,显效14例,有效12例,无效0例。试验组中医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安全性评价:试验组1例患者使用骨舒乳膏3天后出现皮肤过敏,停药后症状消失,对照组无不良反应发生,两组患者安全性评价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骨舒乳膏外用对于促进TKA术后早期瘀斑消退安全有效,并可减轻肿胀、疼痛,降低皮温,可加快TKA术后早期康复,具有临床研究和应用价值。

吴赫喧[6](2019)在《针刺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电针结合PRICE疗法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2周的临床疗效,客观评价电针结合PRICE疗法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的临床疗效,并旨在为电针结合PRICE疗法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及推广提供参考依据。方法:(1)本课题患者均来自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和广州市中兴运动损伤康复医院的骨伤科急诊2017年03月至2018年02月期间就诊的患者,根据入选标准,纳入合格的治疗组受试者共105例。105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2组,PRICE+针刺组(55例)和PRICE组(50例),在课题实施观察中脱落和剔除2例,实际完成103例,其中PRICE+针刺组54例,PRICE组49例。给予全部患者运动创伤后的PRICE五大护理,即保护原则(Protection,P)、休息原则(Rest,R)、冰敷原则(ICE,I)、压迫原则(Compression,C)以及抬高原则(Elevation,E)。对PRICE+针刺组(55例)患者经行电针治疗。采用邱茂良编写的《中国针灸治疗学》中对踝部扭伤的治疗取穴,主穴为太溪、昆仑,选用规格1.5寸毫针,加电针5分钟后,用密波代替疏波,电流逐渐增强,最终刺激强度取决于患者的耐受性。每天1次,每次30分钟,一周5次,一周为一疗程,连续治疗2周。(2)治疗1周、2周后对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采用踝关节评分分级系统标准评价;使用下肢功能量表(LEFs)主观评估踝关节功能;使用ActivPalTM专业体育活动记录器(Pal Technologies,Glasgow,UK)评估体育活动水平。(3)诊断性超声扫描(Episcan-1-200高频超声扫描系统Longport International Ltd,PA)将用于检查受伤和未受伤脚踝的横向结构。(4)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以及治疗后5周用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TNF-α,IL-6含量。结果:(1)踝关节功能治疗2周后对踝关节功能评估,参照文献对踝关节评分分级系统标准评价(表格3)。其中PRICE+针刺组良30例,可19例,差5例;PRICE组良10例;可31例;差8例。临床疗效PRICE+针刺组优于PRICE组(P=0.001)。平均而言,PRICE+针刺组的参与者在每个时间点的功能上表现更好,整体治疗效果有利于PRICE组。在第1和第2周,PRICE+针刺组的疗效均显着。对于休息时疼痛、活动性疼痛或肿胀,临床疗效PRICE+针刺组优于PRICE组(P=0.001)。(2)下肢功能治疗1周后,PRICE+针刺组和PRINCE组下肢功能水平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PRICE+针刺组,PRICE组下肢功能水平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PRICE+针刺组,在下肢功能水平水平方面优于对照组,见表5和图2。(3)活动疼痛结果PRICE+针刺组,PRICE组治疗前活动疼痛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间患者活动疼痛结果没有可比性。治疗1周后,PRICE+针刺组和PRICE组活动疼痛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PRICE+针刺组和PRICE组活动疼痛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PRICE+针刺组在降低活动疼痛结果水平方面优于对照组,见表6和图3。(4)静息疼痛结果PRICE+针刺组,PRICE组治疗前静息疼痛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间患者静息疼痛结果没有可比性。治疗1周后,PRICE+针刺组和PRICE组静息疼痛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PRICE+针刺组和PRICE组活动疼痛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PRICE+针刺组在降低静息疼痛结果水平方面优于对照组,见表7和图4。(5)肿胀程度PRICE+针刺组,PRICE组治疗前肿胀程度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间患者肿胀程度结果没有可比性。治疗1周后,PRICE+针刺组和PRICE组肿胀程度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PRICE+针刺组和PRICE组肿胀程度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PRICE+针刺组在降低肿胀程度结果水平方面优于对照组,见表8和图5。(6)体育活动水平PRICE+针刺组,PRICE组治疗前体育活动水平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间患者体育活动水平结果没有可比性。治疗1周后,PRICE+针刺组和PRICE组体育活动水平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PRICE+针刺组和PRICE组体育活动水平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PRICE+针刺组在降低体育活动水平结果水平方面优于对照组.见表9和图6。(7)卡尔森评分结果PRICE+针刺组,PRICE组治疗前卡尔森评分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间患者卡尔森评分结果没有可比性。治疗1周后,PRICE+针刺组和PRICE组卡尔森评分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PRICE+针刺组和PRICE组卡尔森评分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PRICE+针刺组在降低卡尔森评分结果水平方面优于对照组,见表10和图7。(8)血清TNF-α含量PRICE+针刺组,PRICE组治疗前血清TNF-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间患者血清TNF-α含量没有可比性。治疗1周后,PRICE+针刺组和PRICE组血清TNF-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PRICE+针刺组和PRICE组血清TNF-α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PRICE+针刺组在降低血清TNF-α水平方面优于对照组,见表11和图8。(8)血清IL-6含量PRICE+针刺组,PRICE组治疗前血清IL-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间患者血清IL-6没有可比性。治疗1周后PRICE+针刺组和PRICE组血清IL-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PRICE+针刺组和PRICE组卡尔森评分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PRICE+针刺组在降低血清IL-6水平方面优于对照组,见表12和图9。结论:与标准功能干预相比,踝关节扭伤后结合电针治疗可显着改善踝关节功能。我们还发现有证据表明,针刺治疗在受伤后一周后可以进行更多的举重运动。临床疗效针刺结合PRICE能显着促进急性踝关节扭伤的恢复。

香雪玮[7](2019)在《推拿联合五味双柏散外敷对乳腺癌术后肩关节功能障碍影响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对比中医综合治疗组(肩关节功能锻炼基础上联合推拿和五味双柏散外敷的中医综合外治)与对照组(单纯肩关节功能锻炼)的乳腺癌术后肩关节功能障碍患者肩关节功能的变化情况,评价两组的疗效和安全性差异。方法:将47例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乳腺癌术后肩关节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24例,对照组23例。对照组予肩关节功能锻炼,每日2次,每次20分钟,连续4个月;治疗组在肩关节功能锻炼的基础上予推拿和五味双柏散外敷治疗,治疗时间40-60分钟/次,1周2次为1个疗程,总共4疗程,共1个月,后患者维持肩关节功能锻炼,持续3个月。评价患者治疗前、治疗第1、2、3、4周后、随访1、2、3月患侧肩关节疼痛情况、肩关节活动度、日常生活能力、肌力及关节局部形态等变化并进行比较。同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评价其安全性。结果:1.患侧肩关节功能总积分比较:(1)组内比较结果示:治疗前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平均肩关节功能总积分分别为60.25±10.43、64.39±5.67,从接受干预措施的第1周后两组的肩关节功能总积分均呈增加趋势,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2)组间比较结果示:给予干预措施后两组患侧肩关节总积分在治疗1周后无差异(P>0.05),但在治疗2、3、4周及随访1、2、3月均见明显差异,经统计学处理,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患侧肩关节疼痛VAS评分比较:(1)组内比较结果示:治疗前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平均肩关节疼痛VAS评分分别为:5.75±1.78、5.61±0.9,从接受干预的第1周后两组的肩关节疼痛VAS评分均呈下降趋势,且均在第1周治疗后出现差异,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比较结果示:给予干预措施后两组患侧肩关节VAS疼痛评分在治疗1周后无差异(P>0.05),但在治疗2、3、4周及随访1、2、3月均见明显差异,经统计学处理,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患侧肩关节功能活动度比较:(1)组内比较结果示:治疗前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平均肩关节活动度积分分别为13.04±3.17、14.26±2.43,接受干预的第1周后两组的肩关节活动度积分均呈上升趋势,且均在第1周治疗后出现差异,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比较结果示:给予干预措施后在治疗1、2周两组间平均肩关节活动度积分均无差异(P>0.05),而在治疗第3周后实验组的肩关节活动度积分较对照组显着增加,经统计学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随访期中,随访1月后实验组的肩关节活动积分仍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随访2、3月两组间平均肩关节活动度积分均无差异,经统计学处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患侧肩关节日常生活能力比较:(1)组内比较结果示:治疗前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平均日常生活能力分别为25.54± 5.36、27.91 ± 2.23,从接受干预的第1周后两组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呈上升趋势,且均在第1周治疗后及随访期中出现差异,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比较结果示:给予干预措施后在治疗1、2、3周两组间平均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无差异(P>0.05),而在治疗第4周后实验组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增加,经统计学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随访期中,随访1、2、3月两组间平均肩关节活动度积分均无差异,经统计学处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肌力及局部形态的比较:两组患者在给予不同干预措施后不同时间段进行评估,肌力及局部形态评分在每个时间段的平均值均为5.00±0.0,两组肌力、局部形态治疗前后均未见明显差异,且组间比较也无差异。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两组总疗效评价:治疗结束后治疗组的治愈为4人,显效为18人,无效为2人;对照组治愈为1人,显效为11人,无效为11人;两组总改善率分别为91.7%比52.2%。治疗2周后两组之间疗效比无明显差异,经检验,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4周后两组之间疗效比差异显着,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随访期间,随访1、2月两组疗效比仍具有明显差异,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随访3月后两组疗效比无明显差异性,经统计学处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两组疗效的相关因素分析:对照组改善肩关节功能的疗效与手术方式、腋窝淋巴结处理方式无关,经检验统计学不具有意义(P>0.05),而与入组时间相关,经检验统计学具有显着差异(P<0.05)。在功能锻炼的基础上接受推拿联合外敷五味双柏散的乳腺癌术后患者的疗效与手术方式、腋窝淋巴结处理方式、入组时间均无明显相关,经检验,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2月内、保乳术或前哨淋巴结活检术亚组中,两组疗效均未见明显差异(P>0.05),经统计学检测,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但在手术2月以上或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亚组中,两组疗效均可见明显差异,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8.本课题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为实验组出现外敷五味双柏散部位皮肤潮红及瘙痒1人(4.16%),对照组未出现不良反应,两组之间无显着差异,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单纯肩关节功能锻炼和中医综合外治均可有效改善乳腺癌术后肩关节功能障碍患者的肩关节功能;2.综合外治组在减轻肩关节疼痛、增加肩关节活动度、改善日常生活能力上疗效均明显优于单纯功能锻炼组,治愈率、显效率也明显高于单纯肩关节功能锻炼组;本次研究提示接受治疗的最佳疗程为3周以上。3.乳腺癌手术2周后尽早进行肩关节功能锻炼改善患侧肩关节功能的疗效更显着,且最好持续4个月以上。4.乳腺癌术后2月以内或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的患者进行单纯肩关节功能锻炼即可有效改善肩关节功能,而对于乳腺癌术后2月以后或进行腋窝淋巴结清扫的患者来说,需要加上推拿联合五味双柏散外敷才可明显改善肩关节功能。5.中医综合治疗无严重不良反应,应用较为安全。

孙婷婷[8](2018)在《围刺结合电针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的临床观察》文中认为目的:本试验探究围刺结合电针治疗是否比单纯围刺治疗更有效地改善急性踝关节扭伤的临床症状方法:将7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急性踝关节扭伤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围刺治疗;治疗组给予围刺结合电针治疗,治疗时间30分钟/次,1次/日,6天为1个疗程,休息一天,共治疗3个疗程。于治疗前后对两组分别进行评估,采用的VAS痛觉量表、AOFAS踝-后足评分系统、中医临床症状评分评定,所有评测指标皆由同一医生评估,为了评价急性踝关节各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减少误差。治疗结束后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操作分析,进行疗效评估。结果:1.治疗前,对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进行对比,无显着性差异(p>0.05),有可比性。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组内进行对比,得出VAS评分较治疗前下降、AOFAS评分较治疗前升高,差距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治疗3周后进行组间比较,围刺结合电针组VAS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明显,AOFAS评分结果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对中医临床症状进行组内对比,经治疗后,两组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两组各症组间对比,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5.治疗3周后围刺结合电针组总有效率为88.57%,对照组77.1 4%,由此可知围刺结合电针治疗急性踝关节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围刺结合电针组对急性踝关节扭伤的症状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单纯围刺组。

黄磊[9](2017)在《自拟桂方伤痛膏结合手法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自拟中药桂方伤痛膏结合手法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的临床疗效,探求其中临床疗效的差异,并对其中治疗原理进行初步分析,以求总结出一种简便效廉的治疗方案。方法:研究中共收录60例急性踝关节内翻扭伤的患者,随机分为桂方伤痛膏结合手法治疗的观察组及扶他林乳胶剂结合手法治疗的对照组。其中男性37例,女性23例,年龄在1560岁之间。以《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994年)中关于踝关节扭伤部分作为诊断标准及治疗后疗效判定指标,并根据治疗前后x线正位片踝穴宽度、患踝肿胀程度、关节活动度、VAS疼痛评分的变化情况进行对比,来观察两种治疗方案的治疗效果,以及桂方伤痛膏与扶他林乳胶剂对比的疗效特点。将研究所得数据通过统计学分析整理,对两种疗法得出科学性、系统性的评价。结果:1.两组患者治疗前在性别、年龄、病程、踝穴宽度、患踝肿胀程度、关节活动度、VAS疼痛评分比较中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治疗前组间基线一致,具有可比性。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踝穴宽度的组间对比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的组内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急性踝关节扭伤后发生踝穴形态改变,两种治疗方法均能恢复踝关节的解剖位置。3.两组患者患踝肿胀程度的对比中,两组治疗前后的组内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种疗法均可改善患踝肿胀。而组间对比中,治疗6天、9天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桂方伤痛膏组的消肿效果更优。4.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关节活动度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桂方伤痛膏在改善急性踝关节扭伤后关节活动度方面更有优势。5.两组治疗前后VAS疼痛评分比较,组内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看出两种疗法均起到了止痛效果。治疗后两组相比较,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扶他林乳胶剂组的止痛效果更强。治疗结束1月后的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种治疗都取得不错的远期效果。6.两组疗效比较,治疗后总有效率均为100%,在总有效率上并无差异。但观察组治愈数上占优,治愈率优于对照组。结论:急性踝关节扭伤的治疗中正骨复位可及时纠正踝关节的错位,此方法迅速有效,而桂方伤痛膏在消肿、改善关节活动障碍中具有优势,扶他林乳胶剂作为经典的非甾体抗炎药,在缓解软组织损伤后的疼痛中得到到广泛认可。实际临床急性踝关节扭伤的治疗中,可考虑正骨复位后,桂方伤痛膏与扶他林乳胶剂联合应用,以发挥各自优势。

郑永浩,李元贞,刘保健,陈欣,胡翔[10](2017)在《消定膏配合RICE疗法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的临床观察》文中提出目的观察消定膏配合RICE[休息(Rest)、冰敷(Ice)、加压包扎(Compression)、抬高患肢(Elevation)]疗法对急性踝关节扭伤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将符合标的7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应用消定膏外敷配合RICE疗法,对照组外敷复方七叶皂苷钠凝胶配合RICE疗法。分别于初诊时及第3、6、9、14天观察并对比两组临床疗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踝关节肿胀周径及踝关节Kofoed评分,统计学分析两组间VAS评分、踝关节肿胀周径及Kofoed评分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第3、6、9、14天疼痛评分、肿胀程度上及Kofoed评分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药物过敏和不良反应。结论消定膏配合RICE疗法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是有效的、安全的,无明显药物副作用。

二、中药外敷治疗踝关节扭伤235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药外敷治疗踝关节扭伤235例(论文提纲范文)

(1)加减复元活血汤对治疗胫骨Pilon骨折Rüedi-Allg(?)wer Ⅱ、Ⅲ型术前肿胀的影响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1 一般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患者来源
        1.3 诊断标准
        1.4 病例纳入标准
        1.5 病例排除标准
        1.6 病例脱落标准
        1.7 病例脱落处理方法
    2 研究方法
        2.1 分组方法
        2.2 治疗方法
    3 观察指标
        3.1 安全性观察指标
        3.2 疗效观察指标
        3.3 不良反应事件
    4 检测方法
        4.1 肢体肿胀率
        4.2 水泡干痂及皮纹征出现时间
        4.3 止痛药使用剂量
        4.4 红细胞沉降率、D-二聚体
    5 治疗效果评价
        5.1 肢体肿胀消除程度评分标准
        5.2 皮纹征出现及水泡(血泡)干痂时间
        5.3 红细胞沉降率、D-二聚体
    6 统计分析标准:
结果与分析
    1 安全性指标比较
    2 一般资料分析
        2.1 两组病例年龄数据分析
        2.2 两组病例性别数据分析
        2.3 两组病例Tscherne软组织损伤分类数据分析
    3 观察指标分析
        3.1 两组肢体肿胀消除程度数据对比
        3.2 水泡结痂及皮纹征出现时间对比
        3.3 两组止痛药使用剂量的对比
        3.4 两组血红细胞沉降率对比
        3.5 两组D-二聚体数据对比
讨论
    1 现代医学对胫骨远端骨折后软组织肿胀的诊治
    2 祖国医学对Pilon骨折术前软组织肿胀治疗的认识及治疗
    3 组方依据及药理分析
    4 结果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典型治疗病例
附录B 病例观察表
附录C
附录D
附录E
附录F 知情同意书
附录G 伦理审查表
文献综述 闭合性踝关节骨折术前软组织肿胀的治疗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2)纳米微针透皮技术联合郑氏新伤软膏贴敷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标准
        1.2.1 疾病诊断标准
        1.2.2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退出标准
2 方 法
    2.1 分组方法
    2.2 治疗方法
        2.2.1 软膏贴敷组
        2.2.2 联合治疗组
    2.3 疗效和安全性评价方法
    2.4 数据统计方法
3 结 果
    3.1 分组结果
    3.2 足踝部周径
    3.3 踝部疼痛VAS评分
    3.4 Kofoed踝关节评分
    3.5 综合疗效
    3.6 并发症发生情况
4 讨 论

(3)双乌祛痛方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文献研究
    1.现代医学对于急性踝关节扭伤的研究
        1.1 急性踝关节扭伤的概况
        1.2 流行病学
        1.3 踝关节的解剖特点
        1.4 踝关节的力学特点及损伤机制
        1.5 临床表现与体征
        1.6 诊断标准
        1.7 急性踝扭伤的分度
        1.8 现代医学治疗
    2.祖国传统医学对于急性踝关节扭伤的认识
        2.1 急性踝关节扭伤溯源
        2.2 病因病机
        2.3 治疗进展
临床研究
    1.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1 研究目标
        1.2 研究内容
        1.3 拟解决的问题
    2.研究方案
        2.1 病例选择
        2.2 病例来源
        2.3 试验方法
        2.4 观察指标
        2.5 疗效判定标准
        2.6 注意事项
        2.7 不良事件观察与分析
        2.8 质量控制及质量保证
        2.9 皮肤过敏事件记录
        2.10 随访及脱落患者的分析
        2.11 统计方法与数据的处理
研究结果
    1.治疗前患者基本资料分析
        1.1 患者一般情况分析
        1.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各项指标的观察比较
    2.治疗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变化分析
        2.2 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3.不良反应及脱落情况
    4.结果总结与分析
讨论
    1.中药外用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的研究意义
    2.双乌祛痛方制备工艺与经皮给药系统
    3.双乌祛痛方的研究及作用分析
    4.扶他林乳胶剂的作用机制与不足
    5.研究结果分析讨论
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VAS疼痛评分量表标尺
    附录2 AOFAS踝—后足功能评价系统
    附录3 皮肤过敏反应评分标准
    附录4 皮肤过敏反应强度评价表
    附录5 皮肤刺激反应评分标准
    附录6 皮肤刺激性强度评价标准
致谢
个人简历

(4)摇拔戳手法治疗外侧踝关节扭伤的量化研究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中医筋伤手法治疗踝关节扭伤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中医手法操作特征量化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前言
试验研究
    1 试验材料
        1.1 主体设备
        1.2 其他设备
        1.3 处理软件
        1.4 试验对象
        1.5 病例选择
        1.6 摇拔戳手法规范操作
    2 试验方法
        2.1 试验流程
        2.2 试验观察指标参数
        2.3 摇拔戳手法量化参数提取方法
        2.4 数据统计方法
    3 试验结果
        3.1 摇拔戳手法操作手指作用力-时间曲线图
        3.2 摇拔戳手法力学、运动学参数量化
        3.3 摇拔戳手法操作各量化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3.4 患者个体特征对摇拔戳手法量化参数的影响
    4 讨论
        4.1 手法操作特征量化研究的意义
        4.2 摇拔戳手法量化仪器的创新
        4.3 摇拔戳手法量化参数的选取
        4.4 摇拔戳手法量化参数结果分析
        4.5 手法操作影响因素的探讨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致谢
个人简历

(5)联合骨舒乳膏外用促进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瘀斑消退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1.1 研究内容
        1.2 研究对象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
        1.6 脱落标准
        1.7 试验材料
    2 研究方法
        2.1 样本估计
        2.2 治疗分组
        2.3 治疗方法
        2.4 观察指标
        2.5 疗效评定标准
        2.6 不良反应
        2.7 统计方法
第二部分 结果
    1 临床研究完成情况
    2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3 疗效分析
        3.1 瘀斑范围对比
        3.2 肿胀程度对比
        3.3 疼痛评分对比
        3.4 皮温对比
        3.5 HSS评分对比
    4 疗效评定
    5 安全性评价
第三部分 分析与讨论
    1 TKA术后早期瘀斑、肿胀的认识
        1.1 TKA术后早期瘀斑发生演变及影响
        1.2 TKA术后早期肿胀发生演变及影响
    2 TKA术后瘀斑、肿胀的治疗及预防
        2.1 现代医学对TKA术后瘀斑、肿胀的治疗及预防
        2.2 中医药对TKA术后瘀斑、肿胀的治疗及预防
        2.3 TKA术后瘀斑、肿胀的物理治疗和预防
    3 立方依据
        3.1 “骨舒乳膏”的选方依据
        3.2 “骨舒乳膏”的组方分析
    4 结果评价与疗效分析
    5 不良事件分析
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6)针刺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对急性踝关节扭伤的认识
        一、对急性踝关节扭伤的认识
        二、对病因的认识
        三、对诊断的认识
    第二节 急性踝关节扭伤的机制研究概况
        一、活动范围
        二、强度
        三、姿势控制
        四、功能性任务
        五、行走
        六、跳跃-着陆
    第三节 急性踝关节扭伤的治疗研究概况
        一、对治疗的认识
        二、对预防的认识
    第四节 针灸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的研究概况
        一、普通针刺法
        二、特殊的毫针刺法
        三、温针灸法
        四、电针法
第二章 临床研究
    第一节 研究对象
        一、病例来源
        二、病例纳入
        三、分组
        四、治疗方法
        五、观察指标
        六、数据管理及统计分析
    第二节 指标完成情况
        一、病例基本情况
        二、临床疗效观测
        三、主要结果测量
        四、次要结果指标
        五、其它结果测量
    第三节 讨论
        一、针刺疗法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
        二、PRICE疗法
        三、下肢功能量表(LEFs)
        四、疼痛
        五、局部肿胀
        六、ActivPal~(TM)专业体育活动记录器评估体育活动水平
        七、诊断性超声扫描
        八、血清TNF-α,IL-6含量
        九、社会价值
        十、研究的局限性
        十一、结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附件1:统计学处理合格证明
详细摘要

(7)推拿联合五味双柏散外敷对乳腺癌术后肩关节功能障碍影响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西医对乳腺癌术后肩关节功能障碍的认识
        一、定义及诊断标准
        二、乳腺癌术后肩关节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
    第二节 西医对乳腺癌术后肩关节功能障碍的防治
        一、预防措施
        二、干预措施
    第三节 中医对乳腺癌术后肩关节功能障碍的认识
        一、病因病机
    第四节 中医对乳腺癌术后肩关节障碍的治疗
        一、中医以外治法为主
        二、本研究的意义及目的
第二章 研究内容
    第一节 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样本量估算
        三、标准制定
        四、干预措施
        五、观察内容及评价指标
        六、信息分析方法
        七、统计分析方法
        八、病例中止和脱落情况
    第二节 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治疗前两组一般情况比较结果
        二、治疗期间实验结果比较
        三、治疗期间不良反应
第三章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8)围刺结合电针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 祖国医学对急性踝关节扭伤的认识
        1.1 祖国医学关于急性踝关节扭伤的阐述
        1.2 祖国医学对急性踝关节扭伤病因病机的认识
        1.3 祖国医学对急性踝关节扭伤的治疗
    2 现代医学对急性踝关节扭伤的认识
        2.1 急性踝关节扭伤的概述
        2.2 踝关节的解剖
        2.3 有关急性踝关节扭伤的损伤机制
        2.4 现代医学对急性踝关节扭伤的治疗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和分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脱落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治疗方法
        2.2 意外情况处理
        2.3 观察方法
        2.4 统计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统计
        3.2 治疗前两组VAS、AOFAS评分比较
        3.3 治疗前后两组VAS评分比较
        3.4 治疗前后两组AOFAS评分比较
        3.5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症状总积分的比较(见表7)
        3.6 治疗后两组疗效比较
讨论
    1 临床研究与设计探讨
    2 针灸选穴依据
        2.1 阿是穴的取穴依据
        2.2 其余穴位的取穴依据
    3 围刺法的理论
        3.1 古代对围刺法的概述
        3.2 现代医学对围刺法的研究
    4 运用电针的理论依据
    5 围刺结合电针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的结果分析
    6 存在的问题和展望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VAS表
附录2 AOFAS踝-后足评分量表
附录3 中医临床症状评分
个人简历

(9)自拟桂方伤痛膏结合手法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 流行病学
    2 现代医学对踝关节扭伤的认识
        2.1 踝关节解剖特点
        2.2 损伤特点及生物力学特点
        2.3 病理特点
        2.4 临床表现
        2.5 临床诊断与分度
        2.6 现代医学治疗方法
        2.6.1 保守治疗
        2.6.2 手术治疗
    3 传统医学对踝关节扭伤的认识
        3.1 病因病机
        3.2 辩证论治
        3.3 传统医学治疗方法
        3.3.1 针灸及腧穴相关疗法
        3.3.2 推拿及正骨手法
        3.3.3 中药内服
        3.3.4 中医外治法
        3.3.5 其他疗法
第二章 临床研究
    1 一般资料
        1.1 研究对象来源
        1.2 病例选择
        1.3 研究内容及目的
        1.4 诊断标准
        1.5 纳入标准
        1.6 排除、剔除标准
    2 研究方案
        2.1 分组方法
        2.2 治疗方法
        2.3 疗效标准及观察指标
        2.3.1 疗效标准
        2.3.2 踝关节形态学变化的X线测量
        2.3.3 踝关节肿胀程度测量
        2.3.4 关节活动度测量
        2.3.5 VAS评分
        2.4 不良反应观察及处理
        2.5 质量控制措施、随访及脱落人群的处理
        2.5.1 质量控制措施
        2.5.2 随访
        2.5.3 脱落人群的判断、原因及处理
        2.6 统计分析
第三章 研究结果
    1 治疗前患者基本资料分析
        1.1 患者性别资料分析
        1.2 患者年龄资料分析
        1.3 患者发病时间的资料分析
    2 治疗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踝穴宽度的变化
        2.2 两组治疗前后肿胀程度比较
        2.3 两组治疗前后活动度比较
        2.4 两组治疗前后VAS疼痛评分比较
        2.5 两组疗效比较
    3 不良反应、安全性及脱落
第四章 讨论
    1 中药外敷的作用机理
    2 桂方伤痛膏的方解及应用分析
    3 扶他林乳胶剂的作用及疗效机制
    4 手法治疗在急性踝关节扭伤中的优势及机理
    5 扭伤后踝穴形态的变化
    6 研究结果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中医相关疗法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10)消定膏配合RICE疗法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诊断标准
    1.3 治疗方法
        1.3.1 治疗组
        1.3.2 对照组
2 观察指标
    2.1 安全性指标
    2.2 疗效指标
        2.2.1 疼痛程度评价与肿胀度
        2.2.3 踝关节Kofoed评分[7]
3 统计学方法
4 结果
    4.1 安全性评价
    4.2 VAS评分及肿胀周径变化
    4.3 14天后踝关节Kofoed评分疗效标准
5 讨论

四、中药外敷治疗踝关节扭伤235例(论文参考文献)

  • [1]加减复元活血汤对治疗胫骨Pilon骨折Rüedi-Allg(?)wer Ⅱ、Ⅲ型术前肿胀的影响观察[D]. 翁玉先.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纳米微针透皮技术联合郑氏新伤软膏贴敷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的临床研究[J]. 周杰,熊小明,何本祥,孙育良. 中医正骨, 2021(02)
  • [3]双乌祛痛方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的临床疗效观察[D]. 张学思.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8)
  • [4]摇拔戳手法治疗外侧踝关节扭伤的量化研究及影响因素分析[D]. 李建国.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9(01)
  • [5]联合骨舒乳膏外用促进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瘀斑消退的临床观察[D]. 龚志兵.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19(06)
  • [6]针刺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的临床研究[D]. 吴赫喧.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3)
  • [7]推拿联合五味双柏散外敷对乳腺癌术后肩关节功能障碍影响的临床研究[D]. 香雪玮.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3)
  • [8]围刺结合电针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的临床观察[D]. 孙婷婷.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8(01)
  • [9]自拟桂方伤痛膏结合手法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的临床研究[D]. 黄磊.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7(03)
  • [10]消定膏配合RICE疗法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的临床观察[J]. 郑永浩,李元贞,刘保健,陈欣,胡翔.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7(26)

标签:;  ;  ;  ;  

中药外敷治疗踝关节扭伤235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