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油库扩建导热油加热系统设计

沥青油库扩建导热油加热系统设计

一、沥青油库扩建中导热油加热系统的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杨云[1](2020)在《重庆交通物资集团沥青供应及物流流程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始终呈现出高速发展的趋势,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外出游玩的交通道路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我国中央发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公路交通发展目标》的工作指示,发展目标中指明,截止到2020年底,我国所建设的国家公路网里程应达到8.5×104km,所建设的公路网里程应达到3.0×106km。公路事业的发展,沥青需求的增加,带动了沥青供应及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此外,随着需求量的增加该行业一段时间呈现出不饱和的状态,有很多新企业也加入到了该行业中,进而导致沥青供应及物流行业竞争加强。随着沥青供应及物流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经销商面临着高生产成本、高物流成本、高管理成本的问题。重庆交通物资集团公司是一家以沥青仓储、运输、销售、检验为一体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同样面临上述问题。因此,如何在逐渐恶劣的发展环境中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以增加在市场中所占的份额是当前所应该考虑的主要问题。本文在进行研究时所选取的研究对象为重庆交通物资集团,所选取的相关理论基础主要为第三方物流理论、业务流程重组理论以及供应链管理理论。此外,本文还结合公司实际的运营情况,进行SWOT分析,对物流以及业务流程指明具体的优化方向,采用鱼骨分析法,问卷调查法,从而找到在售后服务、出库、配送加工、销售、仓储、质检及入库、采购等环节所存在的问题,并对其提出了优化方案,使流程清晰,效率提高。能够对重庆交通物资集团的业务流程优化提供依据,达到降本增效,提高竞争力的目的。

李松,秦琴,王大鹏[2](2016)在《沥青库EPC工程导热油热力系统设计与优选》文中认为为降低沥青库EPC工程设计中导热油采购一次性投资费用偏高问题,对导热油热力系统设计进行分析,并对3种导热油进行对比,结合沥青热力工艺设计条件,提出了导热油选用原则。根据导热油选型原则和项目工艺设计条件,能够满足要求的有3种型号的导热油,即DOWTHERM A合成导热油、THERMINOL 55合成导热油和HT5矿物导热油。HT5型导热油属于矿物型导热油,只要保证在300℃以下范围内使用,导热油的热稳定性好,饱和蒸汽压较低,不易挥发,HT5导热油为首选,可以满足沥青库的管道伴热和储罐维温的热力设计要求,节省近50%的导热油采购费。在国外某沥青库EPC工程设计中,首次运用导热油介质为沥青库的沥青管道和沥青储罐进行伴热及维温,目前系统正常运行近2年。

李卫东[3](2016)在《大型稠油储罐经济储存方案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储罐内油品温度高于环境温度时,不断向外界散热,温度下降,需加热补充热量提高流动性以保障正常外输。油库在储备能源的同时也是一个耗能大户。研究大型稠油储罐经济储存方案,对稠油油库安全经济运行具有重要意义。低凝点的特点决定了稠油可以在较低温度下储存而不凝结,不存在加热时油品膨胀对罐壁和浮顶产生附加应力的问题,因而可以采用常温储存方案以降低油罐与周围环境的热量交换,有利于稠油油库的节能降耗。通过分析大型浮顶油罐罐内原油与外界环境间的换热过程,建立了预测储罐温度场的物理数学模型,编制了基于SIMPLE算法的温降计算软件。模拟了实际油罐的降温过程,计算值与实测值相差不超过1.2℃,验证了软件的可靠性。运用FLUENT软件对热油循环加热过程进行了模拟,计算值与实测值相差不超过0.6℃。研究了初始油温、液位高度和风速对油罐温度场的影响:初始油温越高,罐内原油与周围环境温差越大,温降速率越大;液位越高,单位质量油品在单位时间内的散热损失越小;不同风速条件下油品温降速率基本相等,风速对油罐温度场的影响非常小。模拟了采用维温储存和常温储存方案时罐内稠油的温度变化规律,并计算了相应的燃油消耗量:维温储存时,冬季、春季和夏季的燃油消耗量分别为595.6t、315.3t和211.2t;常温储存时分别为372t、191.6t和91.5t,与维温储存相比分别节省燃油223.6t、123.7t和119.7t,验证了稠油常温储存方案的经济性。冬季、春季和夏季末发油时加热时间分别为124.3h、72.3h和36.5h。

王家兴[4](2015)在《基于PLC的老化油脱水控制系统设计》文中研究说明老化油在集中处理站内大量循环,老化油的总量急剧上升,严重妨碍了原油脱水生产。老化油的加工、生产、炼制都离不开脱水处理,脱水处理的效果直接影响到老化油能否进入后续炼油工艺。因此,必须遵循国家对于原油含水率的相关规定,实现老化油的脱水,保证老化油的含水率达标。需要设计一套自动化水平较高的老化油脱水控制系统,实现老化油脱水的高效运行,提高脱水效率,降低老化油含水率。老化油脱水控制系统是核心部分,为了使脱水系统能够准确的对于老化油温度、导热油流量进行检测与控制,更有效地在该系统上展开老化油脱水的工艺研究,拟通过PLC对脱水系统进行控制,使脱水系统能够满足要求的温度、流量及含水率指标。论文首先介绍老化油脱水系统的控制要求、组成及控制流程,对老化油脱水参数控制过程进行详细的介绍,给出温度及流量的控制方案。根据脱水系统的控制要求,给出老化油的出口温度及导热油流量数学模型,并对老化油的出口温度进行了Simulink仿真,比较了两种控制方案下的仿真结果。以水温控制实验为平台,给出水温控制响应曲线并对其技术指标作出分析,从而验证老化油出口温度的仿真及脱水系统的控制性能。根据系统的硬件构成及功能,给出脱水系统的硬件选型,计算系统所使用的PLC的I/O点数,设计了老化油控制系统电气原理图。为脱水系统中PLC编写Modbus通讯温度控制主程序及其他泵、阀控制子程序。结合脱水系统的要求,建立组态王变量数据库,利用组态王和触摸屏组态软件,给出老化油脱水系统上位机与触摸屏的界面设计。

刘涛[5](2014)在《吴起—延炼输油管道项目安全评价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管道运输作为石油天然气能源运输的主要方式之一,长输管道的安全运行对石油化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对长输管道进行合理的安全评价,准确的认识输油管道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根据评价单元的风险情况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是保证长输管道安全运行的有效手段。本文以吴起-延炼长输管道工程作为安全评价对象,通过对项目进行深入了解后确定项目中固有危险因素和运行过程中的危害因素及重大危险源,根据吴起-延炼输油管道工程自身特点,将其划分为5个评价单元,共22个子单元。对输油管线工程采用事故树法和预先危险性分析法进行定性评价,对输油站场各单元采用蒙德指数法进行定量评价,对公用工程和辅助设施单元采取预先危险性分析法进行分析,对劳动卫生单元采取有毒作业危害程度分级指数法和噪声分级查表法进行评价。评价结果显示吴起-延炼输油管道工程存在的主要安全隐患为原油泄漏所导致的火灾爆炸事故,电气线路危害,锅炉水位事故等。通过对吴起-延炼输油管道工程项目的安全预评价,得出企业应该从安全技术,安全管理和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三方面落实各项安全措施,以降低吴起-延炼输油管道工程的风险程度,并为其安全运行提供保障。吴起-延炼输油管道工程在所提出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切实实施的情况下,在安全方面是可行的。

彭小兰[6](2014)在《有机热载体炉积碳检测技术及安全评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摘要: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近五年的特种设备事故情况通报可知,尽管每年的万台设备事故率有所下降,但是在锅炉台数有所减少的情况下锅炉事故例数仍高居不下。对事故通报原因进一步分析得知:中小工业锅炉中有机热载体炉的火灾事故一直高发。为解决有机热载体炉积碳和火灾事故,本论文依托质检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210080)“有机热载体炉安全评定及积碳在线检测关键技术研究”和质检总局科技计划类项目(2013QK212)“导热油炉基于FLUENT的流场数学建模和仿真研究”这两个国家质检总局项目,在系统而全面地检索及深入分析以前的学者已经取得系列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取理论分析、试验模拟仿真与实际检测应用三者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针对有机热载体炉积碳检测、介质FLUENT流场分布和安全评价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的主要创新性成果如下:1.统计分析了国内近十年有机热载体炉火灾事故以及有机热载体炉积碳检测控制技术的相关论文,阐述了有机热载体炉火灾事故的主要形成原因,并指出有机热载体炉积碳层是导致有机热载体炉火灾的关键因素。2.根据有机热载体介质的物理化学性质和有机热载体炉系统的特殊性,分析了有机热载体积碳形成机理和有机热载体炉运行机理,并提出一种基于超声导波的积碳层厚度检测方法。3.设计组装了一套有机热载体炉积碳检测系统,试验研究了超声导波的截止频率、跃迁频率和群速度这3个表征参数与积碳层厚度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可用超声导波的群速度与积碳层厚度变化的单调性规律来检测积碳层的厚度,并通过空管中的群速度频散曲线的拟合试验进一步论证该检测方法的可行性。4.为识别积碳检测中超声导波的模态类别,故利用时频分析对炉管中多个模态进行比较分析,并结合时频分析的主要能量分布图与数值模拟的频散曲线中L(0,2)模态走势的拟合,推断出的主要波形模态为L(0,2)模态,通过时差法计算群速度和实验群速度的的相对误差仅为1.88%-3.48%。5.通过模拟附着物超声导波积碳检测试验得到:信号为5周期,频率为500kHz,峰峰值为200mV,激励出的L(0,2)模态波的群速度检测盲区为探头布置间距小于350mm,有机热载体炉管中积碳层超声导波检测探头布置最佳检测距离为40cm。从信号的信噪比、时域和频域特征验证了检测的最佳周期为5周期;可用环氧树脂添加碳氢化合物和模拟积碳层,并成功激励出了L(0,2)模态。当探头间距40cm,检测周期取5周期时,用试验论证了L(0,2)模态在积碳管中的群速度较空管中的群速度减小7.65%,进一步论证了可用空管和积碳管群速度的变化关系来检测有机热载体炉管道中的积碳层。6.将人机工程学原理运用到有机热载体炉运行风险评价中,得出运行中人机环境指标的权重分别为:1.830、1.293、1.749,比较得出入和环境这两个指标比有机热载体炉设备本体的权重大0.5左右。这表明有机热载体炉运行风险需要更多关注人员素质和环境管理。然后通过国内外有机热载体炉火灾事故统计调查,运用鱼刺因果分析法定性地分析了事故原因,再结合事故树分析和事件树分析方法,找到引发火灾事故的基本因素、关键因素(如:有机热载体泄漏)及其重要度和关键概率度。7.运用FLUENT对盘管式有机热载体炉的盘管不同流速和不同积碳层厚度情况下进行模拟研究并发现:当无积碳层时,盘管内有机热载体流速分布靠管壁两侧的有机热载体流速较慢,尤其是辐射管壁侧更为明显;有机热载体管内流速从管壁往管子中心逐渐增大,辐射段因为有辐射热侧的紊流层比保温侧的紊流层区域更大;靠近辐射管壁,层流与紊流交界处,有机热载体介质流速接近最大。当入口流速为1.0m/s时,随着导热油流速的降低,有机热载体处于劣化变质状态局部流动随着管径和流速的变化而呈现一定规律的变化,碳层越薄越有利于流场的均匀和液膜温度不超温。最后,在基于有机热载体炉积碳检测、安全评价和FLUENT流场模拟这三者综合构建的基础上,提出了有机热载体炉风险控制的管理模式和有机热载体炉安全立法的建议。

于丽丽[7](2014)在《油罐管式加热器热介质的经济性对比》文中研究表明针对盘管式间接加热法中饱和蒸汽和导热油的两种常见的热媒介质,总结了蒸汽与导热油的加热计算公式、油罐管式加热器面积的计算公式和热介质消耗量的公式。通过算例对蒸汽与导热油这两种介质进行了比较,结论是在完成同样的加热任务的情况下,导热油所需的加热面积小于蒸汽所需加热面积,加热效果好于蒸汽;考虑蒸汽冷凝水70%的回用率,蒸汽的热介质费用要高于导热油的热介质费用(含热能),使用导热油比较经济。

山东省人民政府[8](2013)在《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东省2013-2020年大气污染防治规划》和《山东省2013-2020年大气污染防治规划一期(2013-2015年)行动计划》的通知》文中研究表明鲁政发[2013]12号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现将《山东省2013—2020年大气污染防治规划》和《山东省2013—2020年大气污染防治规划一期(2013—2015年)行动计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张倩倩[9](2011)在《昆明新城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太阳能—轻柴油互补的分布式能源项目节能减排潜力研究》文中认为随着节能减排力度的呼声的日益提高,分布式能源以其清洁环保,能源高效利用的优点,分布在我国天然气资源可利用的地区。昆明新城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实施太阳能-轻柴油互补的分布式能源项目取代分散燃油、电锅炉,能显着提高其环境效益,大大降低燃料成本,符合园区发展应遵循的循环经济原则和可持续的原则。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槽式太阳能项目、风能发电项目、和传统供热项目的投资、收益和运行维护费调查,运用Visual Fortram软件,Origin软件,GNUplot软件对太阳能、风能、化石能源投资利润率模型的多次演算,得出昆明新城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使用三种能源使用与投资利润率的关系,并用投资利润率较高的用能配比方式,和燃煤、燃油锅炉相比较,得出太阳能-轻柴油互补的分布式能源项目在园区实施的节能减排的潜力,投资利润率在0.30-0.35之问,如将环境效益计入收益中,投资利润率可提高到0.39-0.48,适宜在昆明新城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优先发展。根据槽式太阳能项目的原理,利用自制的实验装置并选择日照充沛的开阔场地,模拟槽式太阳能中预热水的阶段,晴天时通过改变水路和油路流量,找到该实验最佳条件,并用最佳实验条件下分别在晴天和多云天气下采集数据,120min将水预热至80度以上,晴天单位时间集热量最高为261.56J/s,多云天气单位时间集热量最高为171.61J/s,今后进一步利用实验装置产生蒸汽提供一些参考。本文还通过发电效率、供热效率、缸套水带走的热损失率、余热锅炉效率、太阳能发电占总发电的比例几个因素,利用GNUplot软件对函数画图和各因素边界值计算,分别对昆明新城高新技术产业地基中实施内燃机分布式能源和太阳能-轻柴油分布式能源的能耗、一次能源利用率、节电量、供热节能量、节能减排潜力和环境效益进行分析,得出太阳能-轻柴油分布式能源2010年CO2减排潜力在186624.53-201012.82t、SO2减排潜力在593.43-652.14t,NO2减排潜力在516.63-567.75t。2015年CO2减排潜力在432072.82-469700.07t、SO2减排潜力在1435.91-1523.84t,NO2减排潜力在1220.36-1326.63t。2020年CO2减排潜力在968989.59-1097490.62t、SO2减排潜力在3143.67-3560.56t,NO2减排潜力在2736.84-3099.78t。本文针对昆明新城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实施太阳能-轻柴油分布式能源项目存在的问题和障碍,提出一些国内外的并网、定价机制的理念。对实验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如加大太阳能的加热强度和加热方式,提高换热效率等。并对“云南省集中供电供热示范工程项目”课题以及实验提出展望。

杨晓研[10](2009)在《长庆油田第一采气厂热媒取代蒸汽技术方案研究与分析》文中指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天然气作为一种绿色洁净能源,其开发和利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然而要发展天然气工业,必须要对天然气进行净化处理。在天然气净化处理过程中,蒸汽是一种主要的加热介质。但是由于蒸汽供热系统存在着一定腐蚀,尤其对缺水地区限制程度较大,为此采用一些其他的加热介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针对长庆油田第一采气厂第一净化厂6套天然气净化装置采用蒸汽加热存在的腐蚀较大、能耗过高、尤其水资源紧缺的现实,本课题对三甘醇取代蒸汽作为热载体方案进行了分析和论证。在现场调研和查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对现有蒸汽循环系统中重沸器以及管路系统等设备进行了校核;选择了理想的热媒介质;重点对设计的方案中加热炉位置Ⅰ和位置Ⅱ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通过物料衡算、热量衡算进行了管线、设备的校核、设计和选型。研究结果表明:对现有蒸汽供热系统进行热媒替代改造是十分必要的,其不但减少了废水的排放,节约了能耗和用水量,而且生产运行成本有明显的降低;三甘醇溶液是一种理想的蒸汽替代介质:现有蒸汽管道能满足输送三甘醇时工艺条件的要求;从投资和效益评价对比表明加热炉位置Ⅰ优于位置Ⅱ。研究结果为第一采气厂第一净化厂节能改造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二、沥青油库扩建中导热油加热系统的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沥青油库扩建中导热油加热系统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重庆交通物资集团沥青供应及物流流程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业务流程再造研究现状
        1.3.2 第三方物流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及思路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
    2.1 业务流程重组理论概述
        2.1.1 业务流程重组理论产生的背景
        2.1.2 业务流程重组的内涵及类型
        2.1.3 业务流程重组的实施策略与方法
    2.2 第三方物流理论
第3章 重庆交通物资集团供应流程描述
    3.1 重庆交通物资集团介绍
        3.1.1 物资集团沥青业务版块情况介绍
        3.1.2 重庆交通物资集团人力资源
        3.1.3 重庆交通物资集团营销能力
        3.1.4 重庆交通物资集团财务状况
    3.2 重庆交通物资集团沥青供应整体流程描述
    3.3 重庆交通物资集团沥青供应局部流程描述
        3.3.1 沥青采购流程描述
        3.3.2 沥青质检和入库流程描述
        3.3.3 沥青仓储流程描述
        3.3.4 沥青销售流程描述
        3.3.5 沥青出库物流流程描述
        3.3.6 沥青售后服务流程描述
第4章 重庆交通物资集团供应流程存在的问题
    4.1 重庆交通物资集团沥青供应流程整体存在的问题
    4.2 重庆交通物资集团沥青供应流程局部存在的问题
第5章 重庆交通物资集团流程优化方案
    5.1 整体优化方案
        5.1.1 规划定位调整
        5.1.2 优化组织结构,增加二个部门
        5.1.3 进行信息化改造,形成第三方物流战略联盟
        5.1.4 产业链延伸优化
    5.2 局部优化方案
        5.2.1 沥青采购流程优化
        5.2.2 沥青质检及入库优化方案
        5.2.3 优化沥青仓储流程的手段
        5.2.4 沥青销售流程优化方案
        5.2.5 沥青出库及物流流程优化方案
        5.2.6 沥青售后服务流程优化方案
    5.3 其他问题及优化方案
        5.3.1 应收款过大
        5.3.2 销售同质化
        5.3.3 库容不足
        5.3.4 流动资金不足
    5.4 流程优化前后对比分析
第6章 流程优化评价及实施流程优化方案的保障措施
    6.1 流程优化评价
        6.1.1 流程优化评价指标
        6.1.2 持续优化评估得分方案
    6.2 实施流程优化方案的保障措施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重庆交通物资集团沥青物流优化调查问卷

(2)沥青库EPC工程导热油热力系统设计与优选(论文提纲范文)

1 导热油热力系统设计
    1.1 工艺受热单元的沥青主要物性参数及组成
    1.2 DOWTHEM A导热油主要物性参数及加热系统设计
2 投产前导热油型号的优选
    2.1 导热油特点
    2.2 导热油优选原则
    2.3 合成型与矿物型导热油对比分析
        2.3.1 主要物性参数
        2.3.2 市场价格
        2.3.3 使用寿命
3 结论

(3)大型稠油储罐经济储存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油罐温度场研究方法
        1.2.2 原油储罐加热方式研究
    1.3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温降模型的建立及求解
    2.1 油罐温降模型的建立
        2.1.1 物理模型
        2.1.2 数学模型
        2.1.3 边界条件
    2.2 数值求解方法
        2.2.1 求解区域的离散
        2.2.2 控制方程的离散
        2.2.3 SIMPLE算法
    2.3 求解策略
        2.3.1 Boussinesq假设
        2.3.2 交错网格
        2.3.3 延迟修正
        2.3.4 附加源项法
    2.4 储罐温降计算软件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软件可靠性验证及油罐温度场影响因素分析
    3.1 软件可靠性验证
        3.1.1 基本参数
        3.1.2 温降结果对比与分析
    3.2 油罐温度场影响因素分析
        3.2.1 基本参数
        3.2.2 初始油温对油罐温度场的影响
        3.2.3 液位高度对油罐温度场的影响
        3.2.4 风速对油罐温度场的影响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热油循环加热方法
    4.1 传热系数的计算
    4.2 计算罐壁传热系数的改进方法
    4.3 计算软件
    4.4 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4.4.1 模型的建立
        4.4.2 模型的求解
    4.5 模拟结果验证
        4.5.1 高液位模拟结果验证
        4.5.2 低液位模拟结果验证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稠油经济储存方案研究
    5.1 稠油储存方案
    5.2 维温储存温度变化规律
    5.3 常温储存温度变化规律
    5.4 经济储存方案比选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及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A 控制方程的离散
附录B 储罐温降求解程序代码
致谢

(4)基于PLC的老化油脱水控制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创新点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2 老化油脱水技术的研究现状
    1.3 PLC的工程应用背景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老化油脱水控制系统的关键技术
    2.1 老化油脱水系统的控制要求
    2.2 老化油脱水系统的组成及控制流程
        2.2.1 老化油脱水系统的组成
        2.2.2 老化油脱水过程控制
    2.3 脱水系统控制方案的实现
        2.3.1 导热油流量控制的实现
        2.3.2 老化油出.温度控制的实现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脱水换热器温度控制系统的建模及仿真
    3.1 换热器控制系统分析
        3.1.1 换热器过程控制系统特点
        3.1.2 脱水换热器结构及工艺流程
    3.2 老化油脱水换热器控制系统建模
        3.2.1 换热器过控系统数学建模目的
        3.2.2 换热器控制系统任务分析
        3.2.3 老化油脱水换热器出口温度的建模
    3.3 导热油流量调节阀流量特性分析
        3.3.1 调节阀的静态工作特性
        3.3.2 调节阀的动态工作特性
    3.4 老化油脱水控制系统在Simulink中的仿真
        3.4.1 Simulink仿真开发环境
        3.4.2 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
        3.4.3 老化油出口温度的仿真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水温PID控制实验研究
    4.1 实验设备
    4.2 实验方案
        4.2.1 水温热量平衡
        4.2.2 控温实验规划
    4.3 实验结果及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老化油脱水控制系统总体设计
    5.1 硬件设计
        5.1.1 系统的硬件构成及功能
        5.1.2 硬件选型
        5.1.3 控制系统I/O点数的计算
        5.1.4 PLC与扩展模块的分配
        5.1.5 I/O 口的编址及配置
        5.1.6 老化油控制系统电气原理图
    5.2 软件设计
        5.2.1 PLC程序设计
        5.2.2 组态王的数据库设计
        5.2.3 上位机与触摸屏的界面设计
    5.3 老化油脱水系统实物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文章目录
致谢

(5)吴起—延炼输油管道项目安全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发展历程和研究现状
        1.2.2 国内发展历程及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内容及结构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 安全评价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2.1 安全评价的基本理论
        2.1.1 安全
        2.1.2 安全系统工程
        2.1.3 安全评价
    2.2 安全评价的基本程序
    2.3 安全评价方法
        2.3.1 预先危险性分析法(Preliminary Hazard Analysis)
        2.3.2 事故树分析法(Fault TreeAnalysis)
        2.3.3 道化学危险指数法
        2.3.4 ICI 蒙德指数法
第三章 吴起—延炼输油管道项目概况及危险因素辨识
    3.1 吴起—延炼输油管道工程概况
        3.1.1 管道工程
        3.1.2 站场工程
    3.2 吴起—延炼输油管道工程危险因素辨识与分析
        3.2.1. 火灾和爆炸
        3.2.2 高处坠落
        3.2.3 车辆伤害
        3.2.4 物体打击
        3.2.5 起重伤害
        3.2.6 灼烫与冻伤
        3.2.7 坍塌
        3.2.8 机械伤害
        3.2.9 触电
        3.2.10 容器爆炸
        3.2.11 中毒窒息
        3.2.12 噪声
        3.2.13 其它伤害
    3.3 吴起—延炼输油管道工程运行中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分析
        3.3.1 输油管线运行中存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分析
        3.3.2 油罐区的危险有害因素
        3.3.3 喂油泵、管道、法兰和阀门的危险有害因素
        3.3.4 外输泵的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3.3.5 加热装置的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3.3.6 换热器的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3.3.7 电气设施的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3.3.8 防静电设施危险有害因素
    3.4 吴起—延炼输油管道工程重大危险源辨识
        3.4.1 重大危险源辨识依据
        3.4.2 吴起—延炼输油管道工程重大危险源辨识结果
第四章 吴起—延炼输油管道项目评价单元划分
    4.1 评价单元
    4.2 评价单元的划分原则和方法
    4.3 评价单元的确定
    4.4 评价方法的确定
第五章 吴起—延炼输油管道项目安全评价
    5.1 输油管线单元安全评价
        5.1.1 管线工程子单元
        5.1.2 截断阀室子单元
        5.1.3 原油外输泵子单元
        5.1.4 清管器收发装置子单元
        5.1.5 计量装置子单元
        5.1.6 输油管线单元预评价结果
    5.2 输油站场单元安全评价
        5.2.1 石百万输油首站子单元
        5.2.2 双河插输站子单元
        5.2.3 下湾寺插输站子单元
        5.2.4 甘泉输油站子单元
        5.2.5 延炼输油末站子单元
        5.2.6 西区刘坪站子单元
        5.2.7 南泥湾输油站子单元
        5.2.8 富县插输站子单元
        5.2.9 姚店输油站子单元
        5.2.10 输油站场单元预评价结果
    5.3 公用工程和辅助设施单元安全评价
        5.3.1 变配电子单元
        5.3.2 锅炉系统子单元
        5.3.3 导热油炉系统子单元
        5.3.4 真空加热炉系统子单元
        5.3.5 污水处理系统子单元
        5.3.6 甘泉输油站天然气管道子单元
        5.3.7 公用工程和辅助设施单元预评价结果
    5.4 劳动卫生单元
        5.4.1 毒物危害子单元
        5.4.2 噪声危害评价
        5.4.3 劳动卫生单元预评价结果
第六章 吴起-延炼输油管道工程评价结论与措施
    6.1 吴起-延炼输油管道工程预评价结论
        6.1.1 评价单元预评价结论
        6.1.2 吴起-延炼输油管道工程预评价总结论
    6.2 吴起-延炼输油管道工程安全对策措施
        6.2.1 吴起-延炼输油管道工程安全技术措施
        6.2.2 吴起-延炼输油管道工程安全管理措施
        6.2.3 吴起-延炼输油管道工程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创新点
    7.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6)有机热载体炉积碳检测技术及安全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研究目的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有机热载体炉火灾及积碳概述
        1.2.2 积碳厚度检测和控制技术进展
        1.2.3 超声导波检测技术发展
        1.2.4 国内外安全评价方法简述
        1.2.5 基于FLUENT的介质流场模拟简述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有机热载体炉及运行机理分析
    2.1 有机热载体
        2.1.1 有机热载体的选择
        2.1.2 有机热载体的物性参数
    2.2 有机热载体积碳形成原理
        2.2.1 有机热载体的变质及原因分析
        2.2.2 有机热载体积碳形成综合原因
    2.3 有机热载体炉
        2.3.1 有机热载体炉选用
        2.3.2 有机热载体炉系统
        2.3.3 有机热载体炉运行机理及故障
    2.4 有机热载体炉常见事故及其预防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超声导波在有机热载体炉积碳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3.1 超声导波技术、积碳检测技术及其装置
        3.1.1 超声导波检测技术
        3.1.2 积碳检测及控制技术理论
        3.1.3 积碳检测系统设计组装研究
    3.2 积碳检测方法研究
        3.2.1 群速度与积碳层厚度变化的关系
        3.2.2 截止频率与积碳层厚度变化的关系
        3.2.3 跃迁频率与积碳层厚度变化的关系
    3.3 积碳检测模态辨识研究
        3.3.1 不同L模态在积碳层管道中的频散曲线
        3.3.2 能量分布密度变化趋势和频散曲线的耦合
        3.3.3 积碳检测模态进一步验证
    3.4 模拟试验及其结果
        3.4.1 探头间距检测对接收信号的影响
        3.4.2 检测周期和有无积碳层对检测信号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FLUENT的有机热载体炉流场研究
    4.1 数学模型及模拟条件
        4.1.1 模型简介
        4.1.2 数学模型及其简化
        4.1.3 液相湍流模拟条件及物性重要参数
        4.1.4 k-ε模型及其在有机热载体流场中的应用
    4.2 有机热载体炉盘管传热过程模拟结果分析
        4.2.1 入口流速对介质流场的影响及分析
        4.2.2 积碳后介质流场分析
        4.2.3 积碳层对介质流场的对比分析
    4.3 模拟结果及验证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有机热载体炉安全评价研究
    5.1 有机热载体炉人、机、环境综合评价
        5.1.1 评价流程
        5.1.2 险评估方法及标准
        5.1.3 人-机-环境评价指标体系
        5.1.4 评价实例
    5.2 鱼刺图法在有机热载体炉安全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5.2.1 有机热载体炉鱼刺图法(FBF)分析
        5.2.2 有机热载体炉鱼刺图法(FBF)评价
        5.2.3 有机热载体炉鱼刺图法(FBF)预防措施与意义
    5.3 有机热载体炉火灾模糊事故树分析和事件树分析
        5.3.1 有机热载体炉模糊事故树分析
        5.3.2 有机热载体炉火灾模糊事件树分析
        5.3.3 火灾模糊事故树分析软件进行实例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有机热载体炉安全法规完善建议
    6.1 有机热载体炉安全法律法规体系
    6.2 有机热载体炉安全技术规范标准及其比较
    6.3 有机热载体炉炉法规体系立法探讨
    6.4 有机热载体炉安全规范及标准设置探讨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研究结论
    7.2 主要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致谢

(7)油罐管式加热器热介质的经济性对比(论文提纲范文)

1 管式加热器加热面积的计算
    1.1 热介质经加热器至油品总传热系数K0的计算
    1.2 内部放热系数a1的计算
    1.3 外部放热系数a2的计算
    1.4 管式加热器加热面积的计算
2 热介质消耗量的计算
    2.1蒸汽消耗量的计算
    2.2 导热油消耗量的计算
3 物理参数
4 计算实例
5 结语

(9)昆明新城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太阳能—轻柴油互补的分布式能源项目节能减排潜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本课题研究背景
    1.2 分布式能源综述
        1.2.1 槽式太阳能发电简介
        1.2.2 内燃机分布式能源简介
        1.2.3 太阳能-轻柴油互补的分布式能源思路
    1.3 分布式能源发展与文献综述
        1.3.1 分布式能源的国内外政策概况
        1.3.2 分布式能源的国内外能源利用概况
        1.3.3 分布式能源的国内外技术发展概况
        1.3.4 分布式能源的国内经济效益概况
    1.4 课题与论文创新点
    1.5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昆明新城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实施分布式能源项目的规划
    2.1 模型研究
        2.1.1 法规与限制
        2.1.2 物理模型
        2.1.3 数字模型
    2.2 模型中的参数
    2.3 模型中最优配置结果
        2.3.1 模型求解
        2.3.1 参数配置讨论
    2.4 实验结果与模型中参数的技术匹配
    2.5 应用实例比对——太阳能-柴油分布式能源的节能减排效果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太阳能分布式能源供热模拟实验初探
    3.1 实验原理
    3.2 实验方法
        3.2.1 实验装置
        3.2.2 实验介质
        3.2.3 实验步骤
    3.3 实验结果
        3.3.1 太阳灶集热效果
        3.3.2 加热强度对集热效果的影响
        3.3.3 介质流量对热水温度的影响
        3.3.4 多云天气对换热的影响
        3.3.5 管道及加热锅体保温效果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以昆明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为例的太阳能-轻柴油分布式能源项目节能减排潜力分析
    4.1 昆明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目前的电力、供热、制冷情况
        4.1.1 电力、供热、制冷负荷现状
        4.1.2 2015年及2020年电力、供热、制冷负荷预测
    4.2 昆明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太阳能-轻柴油分布式能源的特点
        4.2.1 园区内燃机分布式能源方案
        4.2.2 园区内太阳能-轻柴油互补的分布式能源方案
    4.3 昆明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太阳能-轻柴油分布式能源节能减排潜力
        4.3.1 园区采用内燃机分布式能源方案的节能减排潜力
        4.3.2 园区采用太阳能-轻柴油互补的分布式能源方案的节能减排潜力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昆明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发展分布式能源存在的问题
    5.1 电网政策存在的问题
    5.2 项目经济方面存在的问题
    5.3 新技术引进的不确定性问题
第六章 研究展望及后续研究
    6.1 实验和课题展望
    6.2 太阳能-轻柴油互补的分布式能源在园区实施的优势
第七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10)长庆油田第一采气厂热媒取代蒸汽技术方案研究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研究的任务和热媒选择
    第一章 概述
        1.1 研究的目的
        1.2 研究任务
        1.2.1 现场调研
        1.2.2 热媒调研及优选
        1.2.3 热媒替代蒸汽供热系统可行性方案分析
        1.3 研究方案和工作流程
        1.3.1 有关定义
        1.3.2 研究方案和任务
        1.3.3 工作流程
    第二章 现场调研及资料收集
        2.1 第一净化厂现场调研
        2.1.1 资料收集结果
        2.1.2 蒸汽管道长度测量结果
        2.2 第三净化厂现场调研
        2.3 调研工作总结
    第三章 热媒选择
        3.1 热媒概述
        3.1.1 导热油的质量要求
        3.1.2 导热油分类
        3.1.3 常用导热油性能比较
        3.2 热媒优选
        3.2.1 热媒优选原则及注意事项
        3.2.2 不同热媒特性对比分析
第二部分 热媒替代蒸汽供热系统工艺计算
    第一章 蒸汽循环供热系统换热设备校核
        1.1 一净蒸汽循环系统简介
        1.2 一净MDEA再生系统重沸器换热面积校核
        1.2.1 基础数据
        1.2.2 重沸器热负荷计算
        1.2.3 200万装置换热面积校核
        1.2.4 400万装置换热面积校核
        1.3 结论
        1.3.1 换热设备热量衡算
        1.3.2 换热面积校核
    第二章 一净TEG替代蒸汽供热系统可行性分析
        2.1 研究思路
        2.1.1 管路可行性分析判定原则
        2.1.2 换热设备换热面积校核
        2.2 基础数据
        2.3 生产供热系统热量衡算
        2.4 TEG循环量计算
        2.5 重沸器换热面积校核
        2.5.1 200万装置TEG作热媒换热面积校核
        2.5.2 400万装置换热面积校核
        2.6 加热炉位置Ⅰ对应管路可行性分析及设备选型
        2.6.1 装置区蒸汽管道可行性分析
        2.6.2 装置凝结水回路管道可行性分析
        2.6.3 管路可行性分析结果
        2.6.4 热媒循环管路设计
        2.6.5 TEG媒体积
        2.6.6 热媒管路中阻力计算
        2.6.7 设备选型
        2.7 加热炉位置Ⅱ对应管路可行性分析及设备选型
        2.7.1 装置区蒸汽管道可行性分析
        2.7.2 装置区凝结水回路管道可行性分析
        2.7.3 管路可行性分析结果
        2.7.4 热媒管路设计
        2.7.5 TEG媒体积
        2.7.6 热媒管路中阻力计算
        2.7.7 设备选型
        2.8 结论
        2.8.1 生产需热量及热媒用量
        2.8.2 重沸器换热面积校核
        2.8.3 加热炉位置Ⅰ对应管路可行性分析及设备选型
        2.8.4 加热炉位置Ⅱ对应管路可行性分析及设备选型
    第三章 投资估算
        3.1 计算依据
        3.2 一净方案一加热炉位置Ⅰ投资估算
        3.2.1 管道、管件、保温、阀门及其安装费用
        3.2.2 设备投资费用
        3.2.3 热媒TEG费用
        3.2.4 总费用
        3.3 一净方案一加热炉位置Ⅱ投资概算
        3.3.1 管道、管件、保温、阀门及其安装费用
        3.3.2 设备投资费用
        3.3.3 热媒TEG费用
        3.3.4 总费用
    第四章 加热系统改造前后物料消耗对比和分析
        4.1 计算基准
        4.2 第一净化厂物料消耗对比和分析
        4.2.1 改造前物料消耗量
        4.2.2 改造后物料消耗量
        4.2.3 改造前后第一净化厂的能耗对比
        4.3 现有装置能耗较高原因分析及结论
        4.3.1 现有装置能耗较高原因分析
        4.3.2 结论
    第五章 结论和建议
        5.1 热媒优选
        5.2 蒸汽供热系统换热设备校核
        5.3 一净热媒替代蒸汽供热系统可行性研究
        5.3.1 生产需热量及热媒用量
        5.3.2 换热面积校核
        5.3.3 加热炉位置Ⅰ管路可行性分析及设备选型
        5.3.4 加热炉位置Ⅱ管路可行性分析及设备选型
        5.4 投资估算
        5.5 经济效益评价
        5.6 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四、沥青油库扩建中导热油加热系统的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 [1]重庆交通物资集团沥青供应及物流流程优化研究[D]. 杨云. 重庆交通大学, 2020(01)
  • [2]沥青库EPC工程导热油热力系统设计与优选[J]. 李松,秦琴,王大鹏.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16(12)
  • [3]大型稠油储罐经济储存方案研究[D]. 李卫东.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016(04)
  • [4]基于PLC的老化油脱水控制系统设计[D]. 王家兴. 东北石油大学, 2015(04)
  • [5]吴起—延炼输油管道项目安全评价研究[D]. 刘涛. 西安石油大学, 2014(07)
  • [6]有机热载体炉积碳检测技术及安全评价研究[D]. 彭小兰. 中南大学, 2014(12)
  • [7]油罐管式加热器热介质的经济性对比[J]. 于丽丽. 石油化工设备技术, 2014(02)
  • [8]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东省2013-2020年大气污染防治规划》和《山东省2013-2020年大气污染防治规划一期(2013-2015年)行动计划》的通知[J]. 山东省人民政府. 山东省人民政府公报, 2013(17)
  • [9]昆明新城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太阳能—轻柴油互补的分布式能源项目节能减排潜力研究[D]. 张倩倩. 昆明理工大学, 2011(05)
  • [10]长庆油田第一采气厂热媒取代蒸汽技术方案研究与分析[D]. 杨晓研. 西北大学, 2009(S1)

标签:;  ;  ;  ;  ;  

沥青油库扩建导热油加热系统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