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中嵌入Microsoft Graph 97,增强曲线处理能力

PB中嵌入Microsoft Graph 97,增强曲线处理能力

一、在PB中嵌入Microsoft Graph 97加强曲线处理能力(论文文献综述)

郭锐[1](2017)在《基于工业物联网的起重机远程监控系统的开发》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建设与发展,起重机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高铁、船舶、桥梁等工程建设中。起重机作为工业生产和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型工程机械,其安全一直备受关注,然而传统起重机的健康状态和安全监控主要依赖人工定检,并且大部分起重机智能信息化程度较低,无法为起重机提供强有力的安全保障。针对上述背景,本文将物联网技术引入到起重机状态监测和安全评估中,构建了起重机远程监控系统。本系统能够对起重机多种参数进行监控,实时在线处理突发情况,实现了对起重机的远程控制,解决了本地监控系统的数据无法被远程访问的弊端。本文主要工作内容如下:(1)系统总体方案设计。本文基于物联网三层架构分别对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进行了详细的设计。整个监控系统以远程服务器为核心管理各个区域的起重机并为用户提供服务,使用户能够远程监测与控制起重机。(2)传感网络的开发。本文针对监控对象对传感器进行了选型与测试,针对不同的传感器节点进行了程序开发,选用CAN总线作为传感网络的数据传输方式来构建传感网,实现了对起重机多种参数的采集。(3)监控单元的开发。本文以STM32F103ZET6为硬件核心开发了起重机监控单元,移植了uC/OS实时操作系统,创建了用户任务,实现了对起重机的运行状态和运行环境的监测和记录,以及对起重机的自动控制。(4)起重机局域网的开发。本文选用芯片CC2530作为硬件核心,对ZigBee节点进行了硬件设计,并分别针对终端节点和协调器节点进行了程序开发,构建了基于ZigBee的起重机局域网络,实现了监控单元和嵌入式网关之间的无线通信。(5)嵌入式网关的开发。本文以S5PV210为硬件核心,开发了嵌入式网关硬件平台。在此硬件平台上移植了 WinCE6.0嵌入式操作系统,并在此操作系统上开发了网关应用程序,实现了数据转发的功能。(6)服务器的开发。本文设计了 Client/Server(以下简称C/S)和Brower/Server(以下简称B/S)混合架构的远程监控管理平台,分别开发了网关服务程序、数据库和Web应用程序三个部分。其中,网关服务程序用于实现对网关的管理,数据库用于储存监控数据和用户数据,Web应用程序用于为用户提供网站入口实现用户与服务器的交互。(7)系统测试。本文中的测试主要包含了服务器的压力与性能测试,Web应用程序兼容性测试、模块间通信测试和系统整体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本系统满足预期功能要求,可对起重机的运行环境和运行状态进行监控,同时为用户提供了远程控制功能和可靠的数据访问服务。

严丽丽[2](2017)在《量子点敏化TiO2复合薄膜的制备及其对土壤熏蒸剂大气散发的控制》文中提出随着人们对大气环境质量的重视,土壤熏蒸剂散发导致的大气污染问题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论文针对传统薄膜覆盖技术存在的破膜渗漏和揭膜散发引起的熏蒸剂二次污染问题,以土壤熏蒸剂1,3-二氯丙烯为研究对象。以铜铟硫CuInS2(CIS)量子点为基础,通过包覆ZnS壳层并掺Al,制备了CIS/ZnS:Al核/壳结构量子点。并运用响应面法,优化了量子点敏化TiO2复合材料的制备条件,明确了CIS/ZnS:Al-TiO2复合材料对1,3-二氯丙烯的光催化降解作用及其稳定性,在此基础上,采用旋涂法,依次将TiO2和CIS/ZnS:Al量子点负载在柔性聚合物基底上,系统地研究了CIS/ZnS:Al-TiO2复合薄膜的制备及其对熏蒸剂大气散发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为量子点敏化TiO2用于土壤熏蒸剂大气散发的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利用窄带隙的量子点敏化技术,在合成CIS量子点的基础上,采用热注入法,制备了掺Al的CIS/ZnS:Al核/壳结构量子点,根据BBD法试验设计,运用三因素三水平响应面优化法,优化了CIS/ZnS:Al-TiO2复合材料的制备条件。明确了复合材料降解1,3-二氯丙烯的最佳制备条件为量子点含量23%、ZnS:Al包覆时间418 min和TGA/TiO2摩尔比1.6,ZnS:Al包覆时间及其与摩尔比的交互作用对1,3-二氯丙烯降解的影响最显着。2.CIS/ZnS:Al-TiO2复合材料对1,3-二氯丙烯的光催化降解机理及复合材料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1,3-二氯丙烯的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且随着复合材料用量增加,速率常数增加,半衰期缩短。光催化还原脱氯是CIS/ZnS:Al-TiO2复合材料降解1,3-二氯丙烯的主要途径。质谱鉴定和离子色谱分析表明降解产物中含有丙烯和氯离子。当ZnS:Al壳层厚度1.3 nm(包覆时间418 min)时,CIS/ZnS:Al量子点中形成阶梯合金层,该层可以平滑界面电位,量子点内高能量的电子更容易转移到外部,从而更有利于1,3-二氯丙烯的降解。在ZnS壳层中掺Al形成氧化层,既可以有效提高CIS/ZnS:Al-TiO2复合材料的稳定性,又能保证复合材料的重复利用率。3.采用旋涂法制备了柔性CIS/ZnS:Al-TiO2复合薄膜,并考察了TiO2旋涂层数和粒径对CIS/ZnS:Al-TiO2复合薄膜控制1,3-二氯丙烯大气散发的影响。结果表明,柔性PET基底对1,3-二氯丙烯的散发具有显着的控制作用,基底越厚,穿透越小。随着量子点涂层数的增加,CIS/ZnS:Al-TiO2复合薄膜的紫外-可见光吸收明显提高。复合薄膜的外观、微观形貌和光吸收性能与TiO2旋涂层数和粒径有关。单层TiO2(P25)复合薄膜的透明度最高;双层TiO2(P25)复合薄膜表面有一定粗糙度,薄膜厚度是前者的2倍,而双层TiO2(200400 nm)复合薄膜的形貌不规则,表面裂纹多且深;双层TiO2(P25)和双层TiO2(200400 nm)复合薄膜的紫外-可见光吸收明显高于单层TiO2(P25)。三种复合薄膜中,双层TiO2(P25)复合薄膜的光催化性能最好,顺式和反式1,3-二氯丙烯的半衰期分别为2.96 h和2.20 h,该复合薄膜对1,3-二氯丙烯大气散发的控制作用最好,为99.0%,与该薄膜表面粗糙程度和良好的光吸收性能相关。4.1,3-二氯丙烯和氯化苦混合熏蒸剂在自制的光催化反应装置中,氯化苦的降解比1,3-二氯丙烯快。1,3-二氯丙烯的存在促进了氯化苦的降解,半衰期从0.66h降至0.40 h。市售Telone C-17产品中氯化苦对1,3-二氯丙烯在复合薄膜上的降解没有产生显着的影响。1,3-二氯丙烯及其与氯化苦混合熏蒸的条件下,CIS/ZnS:Al-TiO2复合薄膜覆盖对土壤中1,3-二氯丙烯大气散发的控制效率分别为97.30%和97.17%;常规薄膜覆盖后的控制效率分别为47.10%和46.93%;而无膜覆盖后,控制效率仅分别为7.88%和6.80%。混合熏蒸中氯化苦的添加对复合薄膜控制1,3-二氯丙烯的散发没有产生明显影响。与常规薄膜和无膜覆盖相比,复合薄膜覆盖对1,3-二氯丙烯散发的控制效率分别提高了1.1倍和11.3倍,有效控制了其向大气中的散发。5.CIS/ZnS:Al-TiO2复合薄膜覆盖提高了土壤中1,3-二氯丙烯及其与氯化苦的混合熏蒸效果。与无膜覆盖相比,从土壤中散发的熏蒸剂积聚在复合薄膜下面,延长了熏蒸剂在土壤中的停留时间。这不仅可以显着提高熏蒸剂1,3-二氯丙烯及其与氯化苦混合剂对线虫的防治效果,线虫的减退率78.684.9%提高到90.098.7%,也可以提高熏蒸剂的除草效果。

滕子健[3](2016)在《基于物联网的在线滤油机远程监控平台的开发》文中研究指明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本课题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在线滤油机,针对目前在线滤油机远程监控技术存在的通信架构不合理、连接复杂、使用不便等问题,设计了一个在线滤油机远程监控平台,取代原有的嵌入式控制器提供服务,从根本上解决了嵌入式控制器作为服务器带来的一系列的问题。论文主要工作如下:1、总体方案设计。根据滤油机厂商的需求,确定系统通信架构和总体方案,摒弃传统的以嵌入式控制器作为服务器的C/S架构,采用远程监控平台提供服务,系统的性能、功能得到大幅改善。2、监控平台前后端程序开发。后端方面,开发了基于完成端口模型的数据转发程序,实现滤油机连接管理以及控制指令转发功能;前端方面,开发了基于ASP.Net的Web应用程序,满足人机交互需求。3、嵌入式网关模块设计。硬件方面,在S3C2440A核心板基础上进行了扩展,添加了USB、串口、以太网、Wi-Fi、GPRS模块等相关电路;软件方面,定制了WinCE内核,修改BSP驱动,并开发了嵌入式WinCE应用程序,实现数据采集、处理、传输等功能。4、系统测试。按照从局部到整体、从一般到特殊的顺序对系统进行了多项测试,包括模块间通信测试、实时性测试、模拟压力测试、整体功能及兼容性测试、特殊情况测试等,并对测试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完善。测试结果表明,在线滤油机远程监控平台通信架构合理,网络I/O性能优良,Web应用程序交互体验良好,系统运行稳定,可以满足厂商需求。远程监控平台具有良好的通用性和可扩展性,亦可用于电梯、起重机等设备的远程监控和在线故障诊断。

欧国徽[4](2012)在《基于嵌入式的发酵过程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生物发酵工业是现代生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嵌入式计算机系统应用到生物过程控制领域里来,不仅可以减少外设,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系统的实时性和可靠性,同时也提高了生物发酵设备的自动化程度。由于生物发酵过程本身是一种复杂的、高度非线性的、时变的生化反应过程,控制量众多,所以采用传统的控制方法很难进行有效的控制。因此,本设计根据生物发酵过程的特点,在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复杂的、时变的、非线性的生物发酵过程,将智能控制技术引入到生物发酵控制过程中。对发酵过程中温度、PH等的控制算法进行了研究,分别设计了温度复合模糊控制和PH参数自整定PID控制,并通过模拟仿真和实例分析,验证智能控制算法的有效性。根据发酵控制的要求,本设计现场控制的硬件平台采用ARM920T内核的嵌入式片上系统S3C2410为核心,并且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外围的接口电路以及控制的输入输出通道。外围的接口电路包括控制器的选择、存贮器接口电路、电源电路、串口电路和USB接口电路;输入输出通道包括输入转换电路、模拟量输出通道和数字量输出通道。嵌入式操作系统选择的是Windows CE操作系统,给出了嵌入式Windows CE系统定制的方法,在处理器上移植了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Window CE,并且根据目标设备进行了相应的配置。并且在此基础上,根据生物发酵过程控制系统的一些基本特点,对系统的驱动需求做了进一步剖析,以ADC驱动程序为例,深入分析了Windows CE设备驱动程序的开发。最后采用了EVC(Embedded VC++)界面开发工具编写了嵌入式生物发酵控制系统下位机的监控软件,监控软件所实现的功能包括:数据的采集通信功能、系统故障报警功能、控制算法的实现、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的显示、实时控制。设计的人机界面达到了界面美观、交互性强、操作方便的要求,很好的实现了远程监控。

董浩[5](2011)在《电能质量监测装置上位机管理系统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介绍了电能质量监测装置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讨论了电能质量各项指标的计算方法,以及电能质量监测装置的各种设计方案。在综合分析和评价了各个方案后,本论文采用了DSP+ARM双CPU结构。该结构综合利用了DSP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和ARM通信能力强的特点。然后介绍了嵌入式系统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提出了在上位机系统中加载Windows CE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的设计方案。本装置主要由上位机和下位机两部分组成。下位机以DSP处理器为核心,主要完成对监测节点的三相电压、三相电流、频率等电能质量相关数据的采集和计算;上位机以S3C2410微处理器为核心,对下位机中采集到的数据进一步处理,得到电能质量的相关指标,并将这些指标进行本地存储、就地显示、以及上传至电能质量监控中心,实现电能质量的实时监测与远程控制。论文主要论述了电能质量监测装置上位机系统的设计。上位机硬件设计主要在S3C2410核心板的基础上扩展所需要的各种外设功能,包括各种通信接口、存储接口和人机交互接口等。上位机软件设计主要包括Windows CE嵌入式系统开发,外扩开发板上硬件驱动程序的编写和界面应用程序的开发。

汪静[6](2010)在《基于Win CE的喷气织机智能控制器人机交互系统设计》文中研究指明为满足当前国内市场对喷气织机的大量需求,顺应国际先进喷气织机智能化发展的趋势。课题组提出了一种喷气织机智能控制器的新型架构,由人机交互系统、底层主控制模块及送经/卷取模块构成,各部分根据需求采用不同CPU设计独立子系统,通过CAN总线实现人机交互系统与底层控制模块间的数据通信。喷气织机人机交互系统处于织机智能控制器顶层,是织机运转的信息指挥中心,通过与智能控制器底层各控制模块间的通信,发送控制命令并接收反馈信息协调底层各模块的工作。本文详细阐述了基于Win CE的喷气织机智能控制器人机交互系统设计方案。首先,采用基于ARM9的32位微处理器(EP9307)进行硬件各功能模块的电路设计,包括嵌入式最小系统搭建、输入/输出模块设计、USB接口设计、UART接口设计、以太网接口设计及CAN通信接口设计等内容;其次,根据硬件平台进行Win CE操作系统移植,主要是Boot Loader设计、OAL层开发及驱动程序的开发,进行相关系统配置,裁剪合适的Win CE中文操作系统并将系统镜像固化到嵌入式硬件平台上;然后,结合Win CE中断机制,采用多线程、数据同步等技术设计人机交互应用软件。根据自定义的CAN总线协议设计通信程序,采用读写文件方式实现喷气织机离线、在线两种状态下的数据交互,充分考虑嵌入式系统资源有限性,通过容错考虑、多用户权限设置等方式设计友好的人机界面;最后,采用分布式数据库技术,通过知识库的构建及推理机的简化设计完成喷气织机工艺专家系统设计,实现工艺参数的智能化设定,使新上手的纺织工人也能单独完成喷气织机的操作。本次研究的喷气织机智能控制器人机交互系统基本功能已经实现。本文率先提出的喷气织机工艺参数智能化设定方案是实现喷气织机智能化发展的一次有益尝试。

冯佳佳[7](2009)在《PDA安全管理软件的若干关键技术研究》文中指出PDA安全管理软件是安全管理部门近年来迫切需要的一种新型的移动办公工具。当前,安全管理类系统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迫切需要解决。其一,安全管理部门在生产实践中存在如何有效指挥和管理以及现场处理突发事件的问题。PDA把PC机的功能高度集中到了手掌大的方寸之间,在人类生活中,它已成为PC机和因特网的衍生物。采用PDA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开发基于PDA的安全管理系统具有很大的实际意义,并且应用前景广泛。其二,如何有效地增加软件的复用性,缩短软件开发的周期以及提高软件的质量也是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各行各业的安全管理类系统具有普遍的共性,某一特定行业安全管理系统内部的各种数据查询同样具有相似的处理过程。区分不同系统之间以及同一系统不同数据查询之间的共性和可变性,利用这些共性和可变性以便解决上述问题。论文就这两方面问题所涉及的几个关键技术展开深入研究,包括如下内容:研究了嵌入式系统特点及其与PC机的区别;讨论了PDA及其嵌入式操作系统、嵌入式移动数据库,比较了几种常见PDA操作系统和数据库技术;深入分析了数据库访问技术、数据同步技术,结合PAR方法的关系代数机制,扩展出一套适合于PDA平台的数据库访问构件,以适应PDA平台软件开发的特殊性并解决安全管理类系统开发的复用率低的问题。最后在此基础之上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原型系统——铁路安全管理系统,很好地解决了上述两方面的困难。在系统实现的过程中,用到了许多PDA平台独有的技术或流行或新颖的技术和工具,例如Windows CE嵌入式操作系统的开发工具Platform Builder、嵌入式移动数据库SQL Server CE、嵌入式环境下的数据库访问接口ADOCE,数据同步技术等等。尤其采用了PAR方法的APLA语言描述数据查询过程,它内嵌了关系代数又具有构件化开发的特性,既便于形式化验证、保证软件的可靠性,又便于系统复用、提高软件开发效率。

王东升[8](2009)在《基于导电橡胶的触觉传感阵列及其标定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触觉传感技术在智能机器人领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与听觉、视觉一样,是机器人感知外部世界信息的一种重要手段,先进的触觉传感技术就是智能机器人的主要标志之一,触觉(智能)机器人亟待实现的核心难点是触觉传感器的量化标定与触觉信息的恢复显示。本文主要研究《智能机器人触觉传感服装》这一课题的核心技术“导电橡胶传感特性的标定技术”与触觉(力谱)标定系统,在项目中,构建出智能机器人的服装——触觉传感阵列及其信息获取与分析处理系统,即触觉标定系统;借助系统本身,结合实验技术,利用误差理论与MatLab等工具进行深入研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从而突破导电橡胶压阻特性这一技术难关,标定出导电橡胶的压阻特性关系。为基于导电橡胶的智能机器人服装这一项目的核心问题的提供了解决方案和实验结论;同时,构建出的触觉传感标定系统也为广大压阻特性的传感器量化标定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参考。基于导电橡胶的触觉传感阵列的标定系统由触觉传感阵列(装配有128×64个导电橡胶的PVC膜),力学装置,SONY/Tektronix公司的AWG2005信号发生器,“中断”与“扫描”电路,NI(National Instruments)公司PCI-6259数据采集卡、2个SCB-68接线盒,信号采集电路、信号处理电路,屏蔽电缆,ACER的PC机组成硬件系统;软件系统则是由NI的LabVIEW软件,MS(Microsoft)的Visual Studio 2006及OpenGL技术,Mathworks公司的MatLab R2006。在该系统工程中,由力学装置产生触觉信息、信号发生器产生电信号,在触觉传感阵列中,通过导电橡胶传感器合成变换;再经过多个电路模块,借助Lab VIEW应用程序控制数据采集卡并将信号送入PC机,采用OpenGL技术进行三维图形化显示,利用MatLab进行数据的后处理,即量化标定。在项目实验中,实验方法研究贯穿于整个硬件系统,标定技术研究则是对整个系统的核心之一,尤其是对数据分析与处理起关键性作用。通过长期大量的实验,理论分析与归纳总结,本文为智能机器人触觉传感服装制作提供了新的设计,标定技术为触觉传感阵列的检测提供了新的技术解决方案。

顾伟[9](2009)在《嵌入式数据库研究及在家居能源控制系统中的应用》文中认为随着移动计算时代的到来,嵌入式操作系统对移动数据库系统的需求为数据库技术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嵌入式数据库技术目前已经从研究领域逐步走向了广泛的应用领域。嵌入式Internet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以及人们对移动数据的实时处理和管理要求不断提高,给嵌入式数据库带来了新的挑战--数据处理的安全性和高效性。本文主要研究嵌入式数据库系统的一些重要技术及在家居能源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在嵌入式家居系统中,一方面要求嵌入式数据库具有传统数据库的数据管理能力,另一方面又要求嵌入式数据库系统能够有一定的安全性。本文结合家居能源控制系统的应用特点,将嵌入式系统,数据库系统和安全性问题有机结合起来,理解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嵌入式数据库系统的安全性在实现中的相关问题。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嵌入式数据库SQLite的加密功能模块,增强了数据库的安全性,对嵌入式数据库SQLite加密前后在的应用性能进行了测试和分析。控制系统采用基于ARM9内核的S3C2410为硬件系统核心,定制嵌入式Windows CE作为操作系统,并在此基础上开发系统的应用程序。在硬件平台构成中,对S3C2410处理器、存储器的选择、以及接口设备做了简要介绍。软件平台的构建包括BootLoader的开发和配置文件的修改,生成操作系统镜像NK.NB0和用于应用软件开发的SDK。然后,利用EVC进行家居能源控制软件的开发。系统采用现场总线进行实时通讯来获取设备数据,设计了从数据采集,数据管理,数据分析,实时监控,出错报警等家居能源控制的完整工作流程。本文实现了嵌入式数据库SQLite的加密功能,解决了目前家居能源控制系统研究中的安全性问题,为将SQLite用作持久数据的后端数据库的应用程序提供了高效的性能。该控制系统能实现对监测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将分析结果以曲线的形式输出,同时执行相应的控制规律,提供了对数据库进行各种检索的接口,大大提高了控制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实现了系统的自动化。

斯宇红[10](2008)在《基于PI开发工具实现SIS系统中监控平台的设计》文中研究表明电厂监控信息系统(Supervisory Information System of Plant:简称SIS)能够有效地集成电力生产过程中的大量实时数据,建立起连接控制网络和管理网络的桥梁。实时数据库(RTDB)是SIS系统的核心,为其开发与应用提供了理想的平台,使其真正实现了管控一体化。在SIS系统中,监控平台是整个SIS系统各种数据的最终出口,它以画面的形式为现场工作人员及电厂管理人员进行生产监控和管理分析提供了重要的信息指标,是运行人员、管理决策人员与SIS系统交互的主要平台,因而监控平台的设计在SIS系统的设计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阐述了SIS的概念及研究应用情况,介绍了PI数据库技术及其在SIS中的应用,并着重研究如何使用PI-Processbook和PI-Activeview工具进行基于C/S和B/S两种模式下的SIS系统中监控平台的设计,实现生产信息画面、生产管理信息画面等的发布。

二、在PB中嵌入Microsoft Graph 97加强曲线处理能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在PB中嵌入Microsoft Graph 97加强曲线处理能力(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工业物联网的起重机远程监控系统的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起重机监控系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物联网概述
        1.3.1 物联网的发展现状
        1.3.2 物联网的体系架构
        1.3.3 物联网的应用
    1.4 论文主要工作与组织结构
        1.4.1 论文主要工作
        1.4.2 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2.1 系统需求分析
    2.2 系统架构设计
        2.2.1 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2.2.2 模块间的通信
    2.3 系统重点与难点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感知层的设计与开发
    3.1 传感网络的开发
        3.1.1 传感器的选型与设计
        3.1.2 传感网络的确定
        3.1.3 CAN节点的设计
    3.2 监控单元的开发
        3.2.1 监控单元的功能分析
        3.2.2 监控单元硬件设计
        3.2.3 数据通信协议
        3.2.4 监控单元的软件设计
        3.2.5 自动控制功能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网络层的设计与开发
    4.1 局域网开发
        4.1.1 局域网方案确定
        4.1.2 ZigBee节点硬件设计
        4.1.3 ZigBee节点软件设计
    4.2 嵌入式网关的设计与开发
        4.2.1 网关硬件设计
        4.2.2 网络通信方式
        4.2.3 嵌入式操作系统的定制
        4.2.4 WinCE应用程序的开发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应用层的设计与开发
    5.1 数据库的开发
    5.2 网关服务程序的开发
        5.2.1 Winsock I/O模型
        5.2.2 控制指令的推送
        5.2.3 数据库编程
    5.3 Web应用程序的开发
        5.3.1 网站整体架构
        5.3.2 用户的角色与权限
        5.3.3 监控数据相关页面
        5.3.4 设备管理与远程控制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系统测试
    6.1 服务器压力与性能测试
        6.1.1 网关服务程序压力测试
        6.1.2 Web应用程序性能测试
    6.2 Web应用程序兼容性测试
    6.3 模块间通信测试
        6.3.1 传感器节点与监控单元之间的通信测试
        6.3.2 监控单元与网关之间的通信测试
        6.3.3 网关与服务器之间的通信测试
    6.4 现场系统联调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2)量子点敏化TiO2复合薄膜的制备及其对土壤熏蒸剂大气散发的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土壤熏蒸剂
        1.2.1 溴甲烷
        1.2.2 1,3-二氯丙烯
        1.2.3 氯化苦
    1.3 土壤熏蒸剂大气散发控制技术
        1.3.1 薄膜覆盖技术
        1.3.2 物理化学技术
        1.3.3 生物炭技术
    1.4 TiO_2 薄膜光催化技术
        1.4.1 概述
        1.4.2 TiO_2 薄膜的制备方法
        1.4.3 TiO_2 薄膜对有机污染物的降解
        1.4.4 TiO_2 光催化反应的影响因素
    1.5 量子点
        1.5.1 概述
        1.5.2 CIS量子点
        1.5.3 核/壳结构量子点
    1.6 量子点敏化TiO_2复合材料
        1.6.1 概述
        1.6.2 量子点敏化TiO_2复合材料的制备
        1.6.3 复合材料制备条件的优化
    1.7 研究意义、内容和技术路线
        1.7.1 研究意义
        1.7.2 研究内容
        1.7.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量子点敏化TiO_2复合材料的制备与优化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试剂与设备
        2.2.2 CIS/ZnS:Al-TiO_2 复合材料的制备
        2.2.3 CIS/ZnS:Al-TiO_2 复合材料的表征
        2.2.4 CIS/ZnS:Al-TiO_2 复合材料对1,3-二氯丙烯的降解
        2.2.5 1,3-二氯丙烯的GC-MS检测
        2.2.6 响应面优化试验设计
    2.3 结果与讨论
        2.3.1 CIS/ZnS:Al-TiO_2 复合材料的结构形貌
        2.3.2 CIS/ZnS:Al-TiO_2 光催化性能及预测模型
        2.3.3 响应面分析
        2.3.4 验证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量子点敏化TiO_2复合材料对1,3-二氯丙烯的降解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试剂与设备
        3.2.2 光催化降解动力学实验
        3.2.3 氮气环境中1,3-二氯丙烯的降解
        3.2.4 1,3-二氯丙烯降解产物的测定
        3.2.5 CIS/ZnS:Al量子点的腐蚀实验
        3.2.6 CIS/ZnS:Al-TiO_2 复合材料的稳定性测定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光催化降解及其动力学分析
        3.3.2 CIS/ZnS:Al-TiO_2 复合材料对1,3-二氯丙烯的降解机理分析
        3.3.3 CIS/ZnS:Al量子点的结构分析
        3.3.4 CIS/ZnS:Al-TiO_2 复合材料的稳定性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量子点敏化TiO_2复合薄膜的制备及表征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试剂与设备
        4.2.2 1,3-二氯丙烯在复合薄膜上的穿透率测定
        4.2.3 CIS/ZnS:Al-TiO_2 复合薄膜的制备
        4.2.4 CIS/ZnS:Al-TiO_2 复合薄膜的表征
    4.3 结果与讨论
        4.3.1 聚合物基底对1,3-二氯丙烯穿透率的影响
        4.3.2 量子点涂层数对复合薄膜紫外-可见光吸收的影响
        4.3.3 TiO_2 对复合薄膜结构与形貌的影响
        4.3.4 复合薄膜的光吸收性能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量子点敏化TiO_2复合薄膜对熏蒸剂大气散发的控制效应及其对土壤熏蒸效果的影响
    5.1 引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试剂与设备
        5.2.2 复合薄膜对1,3-二氯丙烯大气散发的控制作用
        5.2.3 复合薄膜对1,3-二氯丙烯混合熏蒸剂大气散发的控制
        5.2.4 土壤熏蒸效果的测定
    5.3 结果与讨论
        5.3.1 复合薄膜对1,3-二氯丙烯大气散发的控制及动力学分析
        5.3.2 复合薄膜对1,3-二氯丙烯和氯化苦混合熏蒸剂的降解
        5.3.3 复合薄膜对土壤中1,3-二氯丙烯和氯化苦混合熏蒸大气散发的控制作用
        5.3.4 复合薄膜对土壤熏蒸效果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3)基于物联网的在线滤油机远程监控平台的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内容及意义
    1.4 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总体方案设计
    2.1 需求分析
    2.2 通信架构设计
    2.3 远程监控平台总体设计
    2.4 嵌入式网关模块总体设计
    2.5 工作流程简介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数据转发程序
    3.1 连接管理模块
        3.1.1 控制方式
        3.1.2 传输层协议
        3.1.3 通信模型
    3.2 Web消息处理模块
    3.3 模块整合与实现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Web应用程序
    4.1 功能模块设计
    4.2 账户角色管理
        4.2.1 账户角色框架
        4.2.2 功能页面实现
        4.2.3 配置页面访问权限
    4.3 设备相关模块
        4.3.1 设备管理
        4.3.2 设备概览
        4.3.3 反向控制
    4.4 可视化图表
        4.4.1 前端页面
        4.4.2 后台处理程序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嵌入式网关模块
    5.1 主控板卡硬件设计
        5.1.1 GPIO和A/D转换
        5.1.2 USB接口电路
        5.1.3 串口电路
    5.2 网络通信模块
        5.2.1 以太网控制器
        5.2.2 Wi-Fi模块
        5.2.3 GPRS/3G
    5.3 WinCE内核定制
    5.4 WinCE应用程序
        5.4.1 TCP通信
        5.4.2 A/D采集及I/O控制
        5.4.3 串口通信
        5.4.4 读取保存配置文件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系统测试
    6.1 模块间通信测试
    6.2 实时性测试
    6.3 模拟压力测试
    6.4 功能及兼容性测试
    6.5 特殊情况测试
        6.5.1 连接异常断开
        6.5.2 服务器维护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4)基于嵌入式的发酵过程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生物发酵过程的研究现状
        1.2.1 发酵过程的工艺流程和参数
        1.2.2 生物发酵控制的发展现状和应用状况
    1.3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成果特色及创新点
第二章 嵌入式发酵过程控制系统硬件的设计
    2.1 嵌入式系统开发的综述
    2.2 嵌入式生物发酵控制系统总体硬件的设计
        2.2.1 发酵过程需要控制的参数
        2.2.2 嵌入式系统硬件需求分析
        2.2.3 总体硬件结构框图
    2.3 主嵌入式处理器
    2.4 控制系统外围接口的设计
        2.4.1 电源模块
        2.4.2 存储器模块
        2.4.3 USB接口模块
        2.4.4 串口模块
        2.4.5 触摸屏模块
    2.5 输入输出通道的设计
        2.5.1 输入通道
        2.5.2 输出通道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生物发酵过程中参数的控制
    3.1 生物发酵过程中的控制参数
    3.2 温度复合模糊控制
        3.2.1 温度控制的特点
        3.2.2 模糊控制原理
        3.2.3 温度复合模糊控制系统的设计
        3.2.4 Matlab 仿真结果
    3.3 PH参数自整定PID控制
        3.3.1 发酵控制过程中PH控制的特点
        3.3.2 参数自整定PID控制系统
        3.3.3 Matlab仿真结果
    3.4 DO专家控制
        3.4.1 发酵过程中DO控制的特点
        3.4.2 专家控制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嵌入式WINDOWS CE操作系统平台的设计
    4.1 Windows CE操作系统
        4.1.1 Windows CE系统的体系结构
        4.1.2 Windows CE操作系统的特点
        4.1.3 Windows CE嵌入式系统的开发环境
    4.2 Windows CE内核的定制
        4.2.1 向PB中添加自己的BSP
        4.2.2 平台配置与创建OS映像文件
        4.2.3 定制Windows CE的其他特性
        4.2.4 驱动程序的开发与移植
        4.2.5 建平台SDK
    4.3 ADC驱动程序的开发
        4.3.1 ADC采样驱动程序的功能
        4.3.2 创建相关的文件
        4.3.3 流接口驱动函数的实现
        4.3.4 adc.def文件与sources文件的配置
        4.3.5 驱动程序的编译
    4.4 本章总结
第五章 嵌入式生物发酵控制系统监控软件的设计
    5.1 系统监控软件需求与功能分析
    5.2 串行通信
        5.2.1 串行通信的基本原理
        5.2.2 嵌入式微处理器的串行通信
    5.3 监控软件的设计
        5.3.1 主界面
        5.3.2 转速控制模块
        5.3.3 温度控制模块
        5.3.4 PH控制模块
        5.3.5 实时曲线界面
        5.3.6 历史曲线和历史数据界面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总结
    6.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清单

(5)电能质量监测装置上位机管理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电能质量监测的背景与意义
        1.1.1 电能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危害
        1.1.2 电能质量监测的意义
    1.2 电能质量监测装置的分类与发展趋势
        1.2.1 电能质量监测装置的分类
        1.2.2 电能质量监测装置的发展趋势
        1.2.3 本课题的主要工作
    1.3 本章小结
2 电能质量监测指标与系统方案选择
    2.1 电能质量国家标准
        2.1.1 供电电压允许偏差
        2.1.2 电压波动和闪变
        2.1.3 公用电网谐波的测量和分析
        2.1.4 三相供电电压允许不平衡度
        2.1.5 电力系统频率允许偏差
        2.1.6 暂时过电压和瞬态过电压
    2.2 嵌入式系统开发基础
        2.2.1 嵌入式系统
        2.2.2 嵌入式处理器
        2.2.3 嵌入式操作系统
        2.2.4 系统各种方案介绍与选择
    2.3 本章小结
3 上位机系统硬件设计
    3.1 电能质量监测装置系统结构
        3.1.1 系统工作原理
        3.1.2 系统主要模块介绍
    3.2 S3C2410核心板
        3.2.1 S3C2410核心板的结构
        3.2.2 Nand Boot设计
    3.3 外扩功能板硬件电路设计
        3.3.1 以太网接口电路
        3.3.2 RS232接口电路
        3.3.3 RS485接口电路
        3.3.4 USB接口电路
        3.3.5 CAN总线接口电路
        3.3.6 GPRS接口电路
        3.3.7 SD卡接口电路
        3.3.8 LCD触摸屏接口电路
        3.3.9 上位机硬件系统实物图
    3.4 本章小结
4 Windows CE嵌入式操作系统
    4.1 平台构建器的安装和镜像的定制
        4.1.1 平台开发工具的安装
        4.1.2 安装板级支持包
        4.1.3 创建新平台并定制系统镜像
        4.1.4 新平台的配置和编译
    4.2 WinCE镜像的下载与运行
        4.2.1 通过USB下载运行WinCE镜像
        4.2.2 WinCE与桌面系统建立通信连接
        4.2.3 Windows CE的BootLoader
        4.2.4 WinCE系统内核启动流程
    4.3 本章小结
5 上位机系统软件设计
    5.1 系统软件结构与驱动模型
        5.1.1 系统软件结构
        5.1.2 WinCE驱动模型
    5.2 UART异步通信
        5.2.1 串口数据通信协议
        5.2.2 UART程序设计
    5.3 USB通信
        5.3.1 USB设备工作原理
        5.3.2 USB设备驱动程序设计
    5.4 SD卡存储器
        5.4.1 SD卡总线
        5.4.2 SD总线协议
        5.4.3 SD卡应用程序
    5.5 本章小结
6 界面应用程序设计
    6.1 WinCE界面应用程序
        6.1.1 应用程序开发环境
        6.1.2 Windows CE界面应用程序框架
    6.2 Windows CE界面应用程序
        6.2.1 主窗口程序设计
        6.2.2 PQMD子窗口应用程序
        6.2.3 PQInf子窗口应用程序
        6.2.4 RTWfo子窗口应用程序
        6.2.5 PerCot子窗口应用程序
        6.2.6 SyHelp子窗口应用程序
    6.3 本章小结
7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6)基于Win CE的喷气织机智能控制器人机交互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喷气织控制器研究现状
        1.2.2 喷气织机的智能化发展
    1.3 论文主要内容及组织结构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喷气织机控制器拓扑结构及人机交互系统功能需求
    2.1 喷气织机控制器拓扑结构
    2.2 喷气织机工艺分析
    2.3 人机交互系统功能需求
    2.4 人机交互系统总体开发流程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人机交互系统硬件设计
    3.1 硬件平台总体设计
        3.1.1 系统核心设计
        3.1.2 系统通信设计
    3.3 系统硬件各部分功能模块设计
        3.3.1 电源及时钟管理模块
        3.3.2 存储器模块
        3.3.3 输入/输出模块
        3.3.4 USB 接口
        3.3.5 UART 接口
        3.3.6 以太网接口
        3.3.7 CAN 通信接口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Windows CE 的嵌入式操作系统移植
    4.1 操作系统分析
        4.1.1 操作系统配置
        4.1.2 开发环境配置
    4.2 BSP 开发
        4.2.1 Boot Loader 设计
        4.2.2 OAL 层开发
    4.3 驱动程序开发
        4.3.1 接口驱动工作机制
        4.3.2 驱动开发/调试环境
        4.3.3 接口函数的实现
        4.3.4 中断的设计与实现
        4.3.5 驱动程序的封装
    4.4 操作系统内核镜像的定制
        4.4.1 基本组件定制
        4.4.2 HIVE-Based 注册表实现
    4.5 系统内核下载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人机交互软件设计及实现
    5.1 人机交互软件总体设计
    5.2 CAN 通信的实现
        5.2.1 通信协议定义
        5.2.2 通信程序设计
    5.3 数据交互的实现
        5.3.1 本地数据存取
        5.3.2 远程数据同步
    5.4 人机交互界面的设计
        5.4.1 界面组织结构
        5.4.2 界面实现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织机工艺参数智能化设定的实现
    6.1 工艺专家系统的功能需求分析
    6.2 工艺专家系统总体设计
    6.3 知识库构建
        6.3.1 规则确定
        6.3.2 规则库设计
        6.3.3 案例库设计
        6.3.4 知识获取
    6.4 推理机的设计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7)PDA安全管理软件的若干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内容
    1.3 论文组织
第二章 嵌入式系统基础
    2.1 嵌入式系统简介
        2.1.1 嵌入式系统定义
        2.1.2 嵌入式系统与PC 系统
    2.2 PDA 简介
    2.3 PDA 的嵌入式操作系统
        2.3.1 嵌入式Linux
        2.3.2 Palm OS
        2.3.3 Symbian OS
        2.3.4 Windows Embedded
        2.3.5 Windows CE 简介
    2.4 嵌入式操作系统选型
    2.5 嵌入式移动数据库
        2.5.1 Sqlite
        2.5.2 Sybase SQL Anywhere Studio
        2.5.3 Oracle 移动数据库 10g
        2.5.4 SQL Server for Windows CE
第三章 数据库访问技术
    3.1 数据库访问技术
    3.2 PAR 方法概述
        3.2.1 PAR 方法
        3.2.2 PAR 方法的新发展
    3.3 数据同步技术
第四章 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4.1 系统概述
    4.2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4.3 数据库设计
    4.4 数据库访问构件的设计
第五章 系统的实现
    5.1 系统开发环境
    5.2 Windows CE 操作系统的定制
    5.3 数据库访问构件的实现
        5.3.1 关系代数机制的实现
        5.3.2 实现对数据库的访问
        5.3.3 数据库访问构件的组装
    5.4 本地数据访问模块的实现
    5.5 远程数据访问模块的实现
    5.6 显示模块的实现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课题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8)基于导电橡胶的触觉传感阵列及其标定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触觉传感技术的发展进程及趋势
        1.1.1 国内外发展及应用概况
        1.1.2 主要优缺点分析与总结
        1.1.3 触觉传感技术发展趋势及建议
    1.2 标定技术的一般方法与意义
    1.3 本项目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2 基于导电橡胶的触觉传感阵列研究
    2.1 传感器概述
    2.2 触觉传感器原理与选择
    2.3 导电橡胶
        2.3.1 导电橡胶的概述及其导电机理
        2.3.2 导电橡胶作为敏感材料的优点
        2.3.3 导电橡胶在触觉传感中的应用
        2.3.4 本课题采用的导电橡胶的概述
    2.4 触觉传感阵列设计
        2.4.1 触觉传感器的设计举例
        2.4.2 本课题中的设计思路
        2.4.3 设计方法和实物图
    2.5 本章小结
3 触觉标定系统的硬件设计
    3.1 硬件系统框图及工作原理
    3.2 施力机构与测力装置
    3.3 信号处理子系统的原理及实物.
    3.4 触觉标定系统硬件集成
    3.5 本章小结
4 触觉标定系统的软件设计
    4.1 软件系统架构与功能简要
    4.2 数据采集、处理及存储程序的设计
        4.2.1 LabVIEW 简介
        4.2.2 LabVIEW 编程原理与设计概要
        4.2.3 数据采集与控制模块的设计
        4.2.4 数据存储
        4.2.5 LabVIEW 程序总装及时钟匹配
    4.3 触觉传感阵列及其信号显示
        4.3.1 VC++的编程环境及OpenGL 的简介
        4.3.2 三维机器人的绘制
        4.3.3 数据读取与图形显示
    4.4 本章小结
5 标定实验研究与传感器的数学建模
    5.1 实验平台与标定实验原理
        5.1.1 实验平台组成
        5.1.2 传感器标定原理
    5.2 实验平台的整体调试及实验研究
        5.2.1 施力方式与虚拟仪器的参数设置
        5.2.2 实验方案及具体实施
        5.2.3 实验的重难点与解决方法
        5.2.4 实验结果记录例举
    5.3 实验误差的分析与修正
        5.3.1 软硬件设计方面的系统误差
        5.3.2 传感器的随机误差
        5.3.3 仪器装置与环境引起的粗大误差
        5.3.4 PCI-6259 数据采集卡的系统误差
        5.3.5 信号传输与数据处理流程中的误差
        5.3.6 其它因素引起的误差
        5.3.7 误差削弱与修正
    5.4 导电橡胶传感器的数学建模
        5.4.1 MatLab 软件概述
        5.4.2 数据拟合与回归分析
    5.5 系统技术指标参数与性能拓展
        5.5.1 系统的技术指标及参数
        5.5.2 测试系统的拓展
    5.6 本章小结
6 全文总结
    6.1 本文完成的主要工作
    6.2 后续研究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9)嵌入式数据库研究及在家居能源控制系统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嵌入式数据库技术产生和发展
    1.2 嵌入式数据库的国内外研究状况
        1.2.1 主流的嵌入式数据库产品
        1.2.2 嵌入式数据库的广泛应用
    1.3 课题的研究背景
    1.4 论文结构
第二章 嵌入式数据库技术
    2.1 嵌入式数据库概述
        2.1.1 嵌入式数据库的概念
        2.1.2 嵌入式数据库的特点
    2.2 嵌入式数据库的体系结构
    2.3 嵌入式数据库的先进技术
    2.4 家居能源控制系统的嵌入式数据库研究
        2.4.1 家居能源控制系统的需求分析
        2.4.2 嵌入式家居能源控制系统的操作系统分析
        2.4.3 家居能源控制系统的嵌入式数据库分析
    2.5 小结
第三章 基于WINDOWS CE 的嵌入式数据库安全技术
    3.1 嵌入式数据库安全分析
        3.1.1 嵌入式数据库安全概述
        3.1.2 影响嵌入式数据库安全的因素
        3.1.3 嵌入式数据库安全的基本要求
        3.1.4 嵌入式数据库安全的实现技术
    3.2 WINDOWS CE 对数据库系统的保护
        3.2.1 Windows CE 的安全技术
        3.2.2 Windows CE 对嵌入式数据库的安全保护
    3.3 小结
第四章 嵌入式数据库SQLITE 加密模块的实现
    4.1 嵌入式数据库加密技术要求
    4.2 嵌入式数据库加密要考虑的问题
        4.2.1 加密算法的选择
        4.2.2 加密粒度的选择
        4.2.3 加密方式的选择
    4.3 MICROSOFT CRYPTOAPI 加密技术
    4.4 SQLITE加密模块的实现
        4.4.1 SQLite 数据库加密
        4.4.2 SQLite 加密数据库移植
        4.4.3 SQLite 加密数据库使用
        4.4.4 SQLite 加密数据库性能测试
    4.5 小结
第五章 基于SQLITE 的家居能源控制系统的实现
    5.1 家居能源控制系统的总体结构
    5.2 硬件结构组成
    5.3 基于WINDOWS CE 的嵌入式开发环境构建
        5.3.1 嵌入式系统开发模式介绍
        5.3.2 Windows CE 的定制过程
        5.3.3 BSP 的开发
        5.3.4 配置文件的修改
        5.3.5 加载操作系统镜像
        5.3.6 创建平台的SDK
    5.4 软件设计
        5.4.1 控制软件的整体设计
        5.4.2 数据库设计
        5.4.3 数据模块的设计
        5.4.4 实时监控模块设计
        5.4.5 通信模块设计
        5.4.6 出错报警模块设计
    5.5 小结
第六章 工作总结及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10)基于PI开发工具实现SIS系统中监控平台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论文选题背景
    1.2 SIS概念的形成、应用及发展
        1.2.1 SIS概念的形成
        1.2.2 SIS的定义与功能
        1.2.3 SIS的研究及应用现状
        1.2.4 从SIS走向电厂数字化、信息化
    1.3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2 基于PI数据库的厂级监控信息系统
    2.1 SIS系统的设计原则
    2.2 SIS系统的总体方案
    2.3 本系统的主要技术特点
    2.4 本系统的网络平台
        2.4.1 SIS对网络的要求
        2.4.2 本系统的网络平台实现
    2.5 PI实时数据库
        2.5.1 PI数据库的结构
        2.5.2 PI数据库的数据压缩存档机制
        2.5.3 SIS对实时数据库的要求
        2.5.4 PI实时数据库用作SIS数据平台的优点
3 基于C/S模式的SIS监控平台的设计
    3.1 PI-ProcessBook的简介与使用
        3.1.1 启动PI-ProcessBook应用程序
        3.1.2 PI-ProcessBook的视图模式
        3.1.3 ProcessBook工作模式
        3.1.4 PI-ProcessBook项目的类型
        3.1.5 显示元件
        3.1.6 趋势图
        3.1.7 PI-ProcessBook支持的数据来源
        3.1.8 数据集在画面设计中的应用
        3.1.9 VBA在画面设计中的应用
    3.2 本系统画面的设计
4 基于B/S模式的SIS监控平台的设计
    4.1 PI-ActiveView工具的简介
        4.1.1 PI-ActiveView与显示画面的交互式访问
        4.1.2 创建PI-ActiveView PI显示文档
        4.1.3 用PI-ActiveView实现显示画面的Web发布的工作流程
        4.1.4 用PI-ActiveView开发Web网页
        4.1.5 使用FrontPage2000在HTML页面中嵌入一个PI-ProcessBook显示画面
    4.2 本系统的Web服务器的配置及Web发布的实现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四、在PB中嵌入Microsoft Graph 97加强曲线处理能力(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工业物联网的起重机远程监控系统的开发[D]. 郭锐. 东南大学, 2017(04)
  • [2]量子点敏化TiO2复合薄膜的制备及其对土壤熏蒸剂大气散发的控制[D]. 严丽丽. 上海交通大学, 2017(08)
  • [3]基于物联网的在线滤油机远程监控平台的开发[D]. 滕子健. 东南大学, 2016(03)
  • [4]基于嵌入式的发酵过程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应用[D]. 欧国徽. 江南大学, 2012(07)
  • [5]电能质量监测装置上位机管理系统的研究[D]. 董浩. 北京交通大学, 2011(09)
  • [6]基于Win CE的喷气织机智能控制器人机交互系统设计[D]. 汪静. 浙江理工大学, 2010(06)
  • [7]PDA安全管理软件的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 冯佳佳. 江西师范大学, 2009(S2)
  • [8]基于导电橡胶的触觉传感阵列及其标定实验研究[D]. 王东升. 重庆大学, 2009(12)
  • [9]嵌入式数据库研究及在家居能源控制系统中的应用[D]. 顾伟.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9(S2)
  • [10]基于PI开发工具实现SIS系统中监控平台的设计[D]. 斯宇红. 南京理工大学, 2008(02)

标签:;  ;  ;  ;  ;  

PB中嵌入Microsoft Graph 97,增强曲线处理能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