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海市上海政府采购网点击数突破40万人次(论文文献综述)
孙鹏[1](2019)在《我国绿色流通发展机理及路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绿色流通是在绿色发展理念下以资源集约、环境友好、可持续为主要目标的多环节流通活动。回顾流通活动发展的历史,从简单商品流通到社会化商品流通,再到社会化大流通,更多无形的、柔性的、没有物质形态的、更高级的要素被纳入流通过程,原来以实物流转为主体的商流分流为商流、物流、信息流、价值流等要素,共同支撑起现代市场经济下的商品流通。随着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流通规模不断扩大,流通速度也不断提高,流通活动不再是经济发展某一领域的分支,而是构成了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从而更多反映着当前经济发展模式、发展阶段的特征。同时,流通活动进一步与绿色经济相融合并逐步显现出绿色发展的特征,进而逐步演变成绿色流通活动。当前,国内外学者对绿色经济相关领域的研究已汗牛充栋,但内容分散、观点片面,同时与可持续发展、低碳发展、生态经济、循环经济等理论相互交织、概念难以区分,至今尚未形成一套能够集各家绿色理念为一体的完整的绿色流通理论,这为研究和构建绿色流通理论预留了发展空间。在此背景下,如何从现有绿色经济理论和学说中提炼绿色思想,将绿色发展理念与流通经济有效融合,构建出可以指导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绿色流通理论,并从理论和实证视角考察我国绿色流通发展的综合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为达成研究目的,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全面了解绿色流通相关理论的研究现状和前沿热点,在此基础上对绿色流通理论的核心思想、定义等进行提炼。通过定性分析法,围绕绿色发展这一主线,分析研究绿色流通的特征、环节、发展要求等内容,尝试回答绿色流通是什么、怎样发展等问题。运用数学分析,如熵值法、计量统计、灰色关联度分析等数量研究方法,对我国绿色流通实践整体、各环节、各子系统的发展水平和关联关系进行测度、检验,分析影响绿色流通发展水平快速提升的关键因素。通过理论和实证研究,本文得出的主要结论有:(1)绿色流通并不等同于绿色经济,绿色流通是基于绿色发展理念的流通,绿色经济在总体上包含绿色流通,而绿色流通奠定了绿色经济的形成基础,两者呈现相互包容和促进的关系。(2)绿色流通理论是建立在诸多理论基础上的综合学说。绿色商流、绿色物流运行子系统,信息流、资金流、潜在价值流绿色支撑系统构成了绿色流通活动的主要内容。效率、和谐、循环、低耗、可持续是绿色流通的实践要求。(3)绿色消费驱动是绿色流通的主要驱动机理,政府行为、市场机制、技术进步、资源约束等对绿色流通形成倒逼机制,在市场规律的作用下,绿色流通活动有其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性。(4)2000年至2016年间,我国绿色流通实践整体水平呈总体上升、局部波动态势,制造业结构转型、外商投资进入、绿色发展理念推广、国际金融危机及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后的大规模经济刺激等因素,都对不同阶段的绿色流通实践产生影响。(5)我国绿色流通实践子系统、主要环节的绿色化改进空间和作用规模存在差异,初次生产资料流通环节因产能过剩拉长了资本流通时间,同时与再次生产资料环节联系不紧密弱化了资源循环利用的绿色传导效应,生活资料流通环节中能源消耗、物流总成本、商业成本等因素制约了绿色转型,说明我国的绿色消费驱动正处于从第二向第三阶段转型的过程。上述研究拓展了绿色流通的研究范畴,对绿色流通理论和实践进行了更为全面的考察。最终,本文以绿色发展为价值判断基础,聚焦提炼各理论中的绿色发展共识,将绿色发展理念有机融入到流通经济学之中,构建了以人与自然之间要素流转的绿色流通循环为基础的绿色流通理论框架。研究导出以绿色消费驱动绿色流通的发展机理,论证了市场经济规律对推进绿色流通实践的基础性作用,证明了绿色流通活动在现代经济体系中的必要性。构建了能够反映我国绿色流通实践整体水平以及各环节、各子系统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使得定期测度我国绿色流通发展成果成为可能。形成了以绿色商流和绿色物流的运行系统以及信息流、资金流、潜在价值流的绿色支撑系统为基础的绿色流通分析框架,为流通经济中各子行业的绿色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顾必成[2](2015)在《无锡政府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从世界范围看,知识、创意、创新作为生产新要素在价值形成中的地位逐步替代了土地、技术、资本等传统要素,成为产业发展新动力和价值新要素,文化产业成日益成为新兴朝阳产业,地方政府如何推进文化产业发展成为公共管理当下的热门话题之一。本文以世界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为宏大背景,全面梳理了文化产业国内外研究成果及发展趋势,探讨了文化产业的定义、特性及政府文化产业管理的公共政策分析,将美国、英国、法国、日本、韩国等文化产业发达国家以及上海、杭州、宁波、南京、苏州等国内文化产业先进城市政府推进文化产业的具体实践做宏观分析,剖析了其共性举措和内在发展规律,总结了对无锡政府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有益经验和启示。在此基础上,本文突出实践指向,分析了无锡政府发展文化产业的背景,总结了2011年以来无锡文化产业发展的总体情况及特点,梳理了无锡政府发挥政府职能、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做法。以SWOT分析为研究工具,全面分析了无锡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进而提出实现目标的路径、举措,为决策者提供参考。这种分析方法对于其他城市或者其他产业部门探究适合的发展路径也可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陶文昭[3](2011)在《互联网与电子民主在中国的发展:2010年回眸》文中指出2010年中国网民数量持续增长,网民结构趋近于现实中公民的社会结构,电子民主基础进一步充实。网民以多种途径参与政治,微博的兴起值得关注,制度化的途径初露端倪。网民热议一些重大政治事件,关注的焦点集中在民生、政风和民权问题上。中国政府采取一些与网民互动的措施,各级领导表示重视网络民意,并且尝试多种吸纳网络民意的渠道。一些网民关注的事件得到处置。政府也强化了对网络的监管。中国电子民主的发展还在博弈中艰难前进。
包东喜[4](2011)在《传媒集团经营的制度约束与制度创新 ——H报业集团拓展媒介经营项目的考察》文中提出我国传媒经济持续繁荣,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入,传媒集团制度约束与制度创新是中国传媒业实践探索的深水区和突破点,也是新闻传播理论界和经济学界研究的热点。本文旨在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相关理论作为框架对报业集团制度约束与制度创新进行研究,并根据对H报业集团的媒介拓展经营项目的考察来解读、阐释,近年来报业集团一般表现为突破或绕过制度约束的诱致性制度变迁的制度创新实践。文章在中国报业传媒的发展历程的大背景下,努力发掘原始档案材料,梳理了H报业集团经营活动的沿袭和变革过程,以说明它在尔后的拓展媒介经营项目中实行制度创新的起始基础,包括经营活动资产的形成、早期经营体制与财务体制、集团成立前的主业经营与多种经营、“企业化管理”实践、集团的组建和组建集团后的多元化经营及其产权结构。文章随即系统论述了H报业集团拓展媒介经营项目的正式制度约束和非正式制度约束;前者包括新闻出版法规约束、国家产业发展规划的约束、国有资产管理的制度约束和产权交易的制度约束;后者包括新闻管理部门的政治纪律、新闻宣传纪律、舆论导向管理,以及集团在长期运作中形成的财经、人事、新闻报道等各方面的机制惯例。文章分析了H报业集团项目规划原则和据此原则拓展媒介经营项目的制度创新理念,提出了拓展媒介经营项目的三类八种模式。三类就是国资经营类、国资-民资合作经营类,国资-外资合作经营类。八种就是国资经营类下的集团独资模式、跨地区品牌输出的集团内外国有资本融合模式、向行政单位租赁刊号的集团内外国有资本融合模式、政府委托经营的集团内外国有资本融合模式、股份制的集团内外国有资本融合模式、三角产权的集团内外国有资本融合模式、以及国资-民资合作模式和国资-外资合作模式。作者通过大量艰苦、深入的调查研究工作,获取宝贵的、鲜为人知的一手材料,系统考察了H报业集团媒介经营的8个拓展项目:《特别关注》项目、《爱你》杂志项目、《家庭保健》杂志项目、“荆楚网”网站项目、H长江崇文国际文化交流股份有限公司项目、H特别书局项目、腾讯·大楚网项目和《爱篮球》杂志项目;它们分别与上述八种模式相对应,是这八种模式的典型个案。文章论述了它们的实施过程和实行的制度创新,指出:上述拓展媒介经营项目的制度创新模式之间,从纵向上看,基本上是依次循序发展的线性关系,从横向看,各模式之间前后照应,相互学习借鉴;后一种模式借鉴前一种模式或综合前数种模式的制度创新经验,实行诱致性变迁;每一种模式都具有一定的示范价值。在论述考察结果时,作者特别对腾讯·大楚网项目中为民营资本提供进入传媒业的途径方面的创新和国资-民资合作的产权配置的制度创新进行了深度剖析。鉴于国资-外资合作的突破意义上的重要性,文章专门阐述了作为《爱篮球》杂志项目背景的我国报刊出版领域的涉外合作现状,剖析了实施《爱篮球》项目时处理产权问题的基本思路,处理涉外合作问题的创新措施和实行涉外合作项目创新时的风险控制。文章在H报业集团开展涉外合作项目的实践基础上进行理论思考,提出处理合作项目的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置权的配置、涉外合作项目的制度建设及其评估机制,继续拓展涉外合作项目应遵循的原则等问题的对策建议。
甄采[5](2003)在《上海为规程穿“新衣”》文中指出本报讯:今年上半年,上海市政府采购工作围绕贯彻实施《政府采购法》,修订和完善了有关管理制度和实施办法,并形成标准文本,同时改进信息系统,完成了各项采购任务。据统计,今年1至6月份,上海市市级和区县两级共完成政府采购项目6874批次?
本课题组[6](2003)在《进一出推进上海市政府采购制度的思考与对策》文中研究说明政府采购法已经正式实施,我们将循着既定的目标,在已有的制度框架内,探索一种行之有效的政府采购模式。我们在坚定前行的同时,也需要进行反思。上海市的这篇文章,即是通过对本地实践经验的总结,探索完善上海市政府采购制度的有效途径。本刊对此予以推介,也是希望,我们每一位从事政府采购工作的人员都会认真反思,我们是如何做的,我们将如何做得更好。 ——编者的话
上海市政府采购中心[7](2003)在《上海市上海政府采购网点击数突破40万人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上海政府采购网自1999年底开通以来,已成为本市开展政府采购业务和沟通政府采购信息的一条重要渠道,实现了公布信息、宣传政策、网上办事、网上竞价采购等服务功能。同时,上海政府采购网开辟了采购新闻、区县之窗、采购探索、采购话题、采购论坛、培训专线、访谈专稿、观点文稿等栏目,全面反映本市政府采购动态,积极开展政府采购理论和实务探讨,受到社会各界关注。截止2002年12月26日,上海政府采购网点击数已突破40万人次。
陈怡[8](2002)在《福建省对外经贸发展实证分析与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当今日益密切、复杂的世界经济政治环境中,国际经济贸易关系研究一直是个传统而又不断充满新挑战的课题。在整个国家获得国际经济贸易利益的前提下,以省际为中心利益的自我意识在国内逐渐增强。福建是中国最早开放的省份之一,在赢取国际市场、资本与合作机会的争夺战中,它一方面受到世界各国之间持久竞争的影响,另一方面它正面临着与国内、国外经贸对手的激烈竞争。本文选取“对外经贸”这一对于福建有着重要战略意义的课题作为研究对象,探讨改善福建当前的对外经贸条件、增强福建经贸发展后劲的可行方案及其相关对策,旨为发展福建对外经贸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本文研究的重点包括四个部份:一是对福建二十多年来在对外经济贸易发展历程上进行纵向的系统总结和回顾,并对此做出客观、正确的评价;二是通过与广东、上海、江苏三省(市区)的横向对比,探索福建自身的比较优势和比较劣势;三是在充分了解福建对外经贸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构建福建对外经济贸易系统模型,并对其在未来五年内的发展趋势做出预测和分析;四是依据福建对外经贸发展的实证分析结果及对外经济贸易系统模型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当前的省情特点,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与建议。 本文的创新有以下几点:1.突出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的有机结合,从对福建自身的评价,到福建与其他地区间的比较分析,再到对福建外经贸发展的政策与建议的提出,均基于实证分析的深入研究,并对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的有机与系统运用。2.横向对比与纵向对比交互运用,在回顾自身发展的基础上,本文尝试了福建与粤、沪、苏三地的比较分析,较深刻地剖析了闽与这些地区之间差距及其产生原因,旨在寻取他山之石,为福建在对外经贸发展方面提供更丰富的参考价值和广阔的创新思路。3.首次运用现代经济计量技术在福建区域内建立起对外经济贸易系统模型,采用系统的观点分析了福建对外经贸系统与其他国民经济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情况,进而将福建的对外经贸经济系统置于WTO环境下,对福建整个国民经济系统未来五年的发展趋势做出了预测。同时,基于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我国已加入WTO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现实背景,对福建发展对外经贸今后应调整的方向提出了一系列的对策建议。因此,该研究涉及的建模分析可广泛应用于我国同类区域的对外经贸发展系统分析及对策研究。 全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为导言部份,主要介绍与文章选题相关的背景、目的、意义、该领域目前的研究动态、应用的主要理论与方法。 第二章~第六章是本文的正文部份。第二章首先阐述对外经济贸易的理论基础,这也是本 文研究的理论基础。理论部份不仅包含古典、新古典与新贸易理论,而且还结合发展中国家的实 际来分析其对国际贸易方式的选择。 第三章是福建与广东、上海、江苏三地在对外经贸发展上的比较分析,是本文的研究重点 之一。在这一章里,本文首先回顾福建对外经贸的发展过程,特地回顾了闽台经贸关系的发展过 程。其次,在评价福建自身对外经贸发展的基础上,通过与粤、沪、苏三个地区的对比,探索福L 建在外经贸方面的相对优势与相对劣势,为研究其发展对策建立了良好的实证基础。.第四章是对福建外经贸关系中的外商直接投资着重进行研究。文章分析了利用外商直接投 资(FDI)对福建的直接经济效应,分为利。弊两个方面;接着,进一步指出当前福建利用FDI 所存在的问题;最后,对福建在今后利用FDI上将要面临的新形势做了估计。 第五章是本文的研究重点之二。在这一章里,本文首先建立了福建对外经贸系统模型,深 入分析了福建对外经贸系统与其他国民经济系统之伺的影响情况;其次,本文将福建对外经贸系 统放在叮 背景下进行模拟,对福建未来五年内整个国民经济系统的发展趋势做出预测。 第六章,是本文的对策建议部份,在前述章节已对福建省对外经贸发展进行了系统、全面的 实证研究、经济计量建模分析及仿真预测的基础上,本章结合福建当前的省情特点,针对知识经 济时代、我国加入们 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新要求等现实背景对福建外资、外贸的发展提出了 一系列的对策建议。
二、上海市上海政府采购网点击数突破40万人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上海市上海政府采购网点击数突破40万人次(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绿色流通发展机理及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
1.3.1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
1.3.2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
1.3.3 文献述评 |
1.4 研究思路、内容与方法 |
1.4.1 总体思路与技术路线 |
1.4.2 研究内容 |
1.4.3 研究方法 |
1.5 主要创新与不足 |
1.5.1 本文创新点 |
1.5.2 本文的不足 |
第2章 绿色流通研究范畴及理论基础 |
2.1 绿色流通理论界定 |
2.1.1 流通内涵的多重视角剖析 |
2.1.2 绿色流通概念界定 |
2.1.3 绿色流通内涵特征 |
2.1.4 绿色流通与绿色经济的区别与联系 |
2.2 相关基础理论 |
2.2.1 流通基础理论 |
2.2.2 社会再生产理论 |
2.2.3 产业经济学相关理论 |
2.2.4 绿色经济及相关理论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我国绿色流通发展机理研究 |
3.1 我国绿色流通主要领域发展概述 |
3.1.1 绿色商业运营环境改善不彻底 |
3.1.2 绿色物流改进效果不明显 |
3.1.3 绿色消费引导效果不及预期 |
3.2 社会再生产视角下绿色流通驱动机理分析 |
3.2.1 使用价值与效用价值的绿色实现原理 |
3.2.2 绿色消费市场势力由弱到强的阶段发展分析 |
3.2.3 绿色消费对绿色流通环节的往复推动效应 |
3.3 系统关联视角下绿色流通倒逼机理分析 |
3.3.1 政府行为的引导激发 |
3.3.2 市场机制的推动效应 |
3.3.3 资源储能的现实约束 |
3.3.4 技术进步的绿色实践 |
3.4 市场经济运行视角下绿色流通作用机理分析 |
3.4.1 绿色流通系统关联作用 |
3.4.2 绿色流通协同发展作用 |
3.4.3 绿色流通生态改善作用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我国绿色流通实践要求及整体水平测度分析 |
4.1 中国特色绿色流通实践的发展要求 |
4.1.1 效率是绿色流通的本质要求 |
4.1.2 和谐是绿色流通的重要内涵 |
4.1.3 循环是绿色流通的运转基础 |
4.1.4 低耗是绿色流通的实践特征 |
4.1.5 可持续是绿色流通的动态追求 |
4.2 绿色流通实践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思路及原则 |
4.3 基于动态循环特性的绿色流通指标体系研究设计 |
4.3.1 效率层次的指标设计 |
4.3.2 和谐层次的指标设计 |
4.3.3 循环层次的指标设计 |
4.3.4 低耗层次的指标设计 |
4.3.5 可持续层次的指标设计 |
4.4 我国绿色流通实践整体水平的指标测度 |
4.4.1 研究方法的选择 |
4.4.2 熵值法数理分析原理 |
4.4.3 基于熵值法的绿色流通实践水平综合测度 |
4.5 我国绿色流通实践整体发展评价分析 |
4.5.1 2000年至2004年初期稳定发展阶段 |
4.5.2 2005年至2006年快速提升阶段 |
4.5.3 2007年至2012年波动发展阶段 |
4.5.4 2013年至2016年稳步提升阶段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基于绿色流通实践子系统的路径研究 |
5.1 绿色流通子系统的绿色检验 |
5.1.1 绿色商流评价及指标测度 |
5.1.2 绿色物流评价及指标测度 |
5.1.3 信息流绿色支撑效应评价及指标测度 |
5.1.4 资金流绿色支撑效应评价及指标测度 |
5.1.5 潜在价值流绿色支撑效应评价及指标测度 |
5.2 绿色流通实践子系统与整体的动态协调关系 |
5.2.1 分析方法的选择 |
5.2.2 灰色关联度计算步骤及模型原理 |
5.2.3 数据来源与实证分析 |
5.2.4 绿色流通子系统与整体间协调关系分析 |
5.3 绿色流通子系统间比较分析 |
5.4 绿色流通子系统发展路径选择 |
5.4.1 推进绿色流通的路径选择 |
5.4.2 推进绿色物流的路径选择 |
5.4.3 提升绿色支撑效应的路径选择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基于绿色流通重要环节的路径研究 |
6.1 绿色流通重要环节的再认识 |
6.2 生产与生活资料流通环节的绿色检验 |
6.2.1 初次生产资料流通环节的绿色检验 |
6.2.2 生活资料流通环节的绿色检验 |
6.2.3 再次生产资料流通环节的绿色检验 |
6.3 生产资料与生活资料绿色流通环节的比较分析 |
6.3.1 初次生产资料与生活资料绿色传导效应显现 |
6.3.2 绿色消费驱动二阶到三阶之间特征明显 |
6.3.3 再次生产资料流通对流通环节的绿色贡献较弱 |
6.4 绿色流通主要环节发展路径选择 |
6.4.1 初次生产资料流通环节路径选择 |
6.4.2 生活资料流通环节路径选择 |
6.4.3 再次生产资料流通环节路径选择 |
6.5 本章小结 |
第7章 推进我国绿色流通的政策建议 |
7.1 不断提升绿色消费驱动势能 |
7.2 加快推动地方绿色流通立法 |
7.3 持续优化绿色科技和绿色金融发展环境 |
7.4 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深度和广度 |
7.5 运用综合评价手段推动绿色流通实践 |
7.6 营造鼓励绿色发展政务环境 |
第8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8.1 研究结论 |
8.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2)无锡政府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导论 |
(一)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1. 研究背景 |
2. 研究目的 |
3. 研究意义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
1. 国外文化产业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
2. 国内文化产业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
3. 政府管理文化产业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
(三) 研究结构、方法和可能创新点 |
1. 研究结构 |
2. 研究方法 |
3. 可能创新点 |
二、文化产业和文化产业政府管理的公共政策分析 |
(一) 文化产业的概念和范围 |
1. 文化产业的定义与内涵 |
2. 文化产业的范围与分类 |
(二) 文化产业的特性分析及对政府管理的内在要求性 |
1. 双重属性及对政府管理的内在要求 |
2. 公共产品的属性及对政府管理的内在要求 |
3. 原创性及对政府管理的内在要求 |
4. 一定的垄断性及对政府管理的内在要求 |
5. 多种资源的整合性及对政府管理的内在要求 |
6. 产业链的高度分化性及对政府管理的内在要求 |
7. 对公共服务平台的依赖性及对政府管理的内在要求 |
(三) 政府文化产业管理职能概念、基本原则及主要内容 |
1. 政府职能与政府文化产业管理职能 |
2. 我国政府文化产业管理的基本原则 |
3. 我国政府文化产业管理职能的主要内容 |
三、国内外发达文化产业发展中的政府管理及经验启示 |
(一) 国外政府管理文化产业的案例分析 |
1. 美国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政府行为 |
2. 英国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政府行为 |
3. 法国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政府行为 |
4. 日本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政府行为 |
5. 韩国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政府行为 |
(二) 国内文化产业先进城市推进文化产业的政府行为 |
1. 五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
2. 五市政府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做法 |
(三) 文化产业发达国家和国内先进城市政府推进发展的启示 |
四、无锡政府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主要做法 |
(一) 无锡政府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背景 |
(二) 无锡市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总体态势 |
1. 文化产业总量保持高位运行不断增长的发展态势 |
2. 文化法人单位及从业人员有所增加 |
3. 文化企业效益有所提高 |
4. 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成效显着 |
5. 文化产业“走出去”初见成效 |
(三) 无锡地方政府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做法 |
1. 发挥宏观调控职能,出台一批规划政策 |
2. 发挥统筹规划职能,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
3. 发挥培育主体职能,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 |
4. 发挥引导培育职能,政府购买文化消费 |
5. 发挥协调服务职能,引进和培养文化产业高端人才 |
五、无锡政府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
(一) SWOT分析无锡文化产业 |
1. Strength: 无锡文化产业发展的优势 |
2. Weakness: 无锡文化产业发展的劣势 |
3. Opportunity: 无锡文化产业发展的机遇 |
4. Threat: 无锡文化产业发展的挑战和威胁 |
(二) 无锡市政府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
1. 充分发挥基础优势,实施SO策略 |
2. 挖掘产业内部潜力,实施WO策略 |
3. 加强文化产业发展保障,实施ST策略 |
4. 提升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实施WT策略 |
六、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互联网与电子民主在中国的发展:2010年回眸(论文提纲范文)
一、网民 |
(一) 网民基础 |
(二) 表达途径 |
⒈微博成为异军突起的表达途径 |
⒉网民表达途径趋向正规化和制度化 |
(三) 表达热潮 |
(四) 关注焦点 |
⒈民生问题 |
⒉政风问题 |
⒊民权问题 |
二、政府 |
(一) 中国各层级领导重视网络民意 |
(二) 政府以各种渠道收集网民意见 |
(三) 部分政府部门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 |
(四) 各级两会及规划立法尤其强调吸纳民意 |
(五) 网络公开和网络监督取得一定成效 |
(六) 加强对网民和网络舆论的管理和调控 |
小结 |
(4)传媒集团经营的制度约束与制度创新 ——H报业集团拓展媒介经营项目的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言 |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
1.2.1 关于报业集团管理的一般问题研究 |
1.2.2 基于制度经济学的报业集团管理研究 |
1.3 研究方法 |
1.4 研究难点和创新点 |
2 中国报业传媒的发展历程 |
2.1 企业化管理阶段(1978年至1995年) |
2.2 集团化经营阶段(1996年至2003年) |
2.3 资本多元化阶段(2004年至今) |
3 H报业集团经营活动的沿袭和变革 |
3.1 H报社经营活动资产的形成 |
3.1.1 报纸创办 |
3.1.2 H报社的固定资产来源 |
3.2 H报社早期经营体制与财务体制 |
3.2.1 H报早期经营体制 |
3.2.2 H报社的财务体制 |
3.3 H报社成立集团前的主业经营与多种经营 |
3.3.1 H报社发行经营:从"邮发合一"到自办发行 |
3.3.2 H报社广告经营:广告经营的拓展 |
3.3.3 H报社成立报业集团前的多种经营探索 |
3.4 报业集团成立前的H报社的"企业化管理"实践 |
3.5 H报业集团组建 |
3.6 H报业集团多元化经营及其产权结构 |
3.7 H报业集团的制度设计与约束机制 |
3.8 H报业集团处理产权问题的正式制度约束 |
4 H报业集团拓展媒介经营项目的正式制度约束 |
4.1 设立媒介(包括报纸、期刊、网络)编辑部受新闻出版法规约束 |
4.2 国家产业发展规划的约束 |
4.2.1 媒介的编辑业务和经营业务分开、媒体运作"事企分开" |
4.2.2 引入社会资本与跨地区经营方面的约束 |
4.2.3 文化产业投融资路径不断拓展,但传媒业仍属非国有资本的投资禁区 |
4.3 国有资产管理的约束 |
4.4 产权交易制度约束 |
5 H报业集团拓展媒介经营项目的非正式制度约束 |
5.1 新闻管理部门的非正式约束 |
5.1.1 政治纪律 |
5.1.2 新闻宣传纪律 |
5.1.3 舆论导向管理 |
5.2 集团运作机制的惯例约束 |
5.2.1 财经运作机制惯例 |
5.2.2 人事运作机制惯例 |
5.2.3 新闻报道运作机制惯例 |
5.2.4 其他运作机制惯例约束 |
6 H报业集团媒介经营项目的拓展 |
6.1 H报业集团的项目规划原则 |
6.2 H报业集团拓展媒介经营项目的制度创新 |
6.3 H报业集团拓展媒介经营项目的模式 |
7 H报业集团拓展媒介经营项目的实施过程与制度创新考察 |
7.1 集团独资模式的《特别关注》项目 |
7.1.1 《特别关注》项目的实施过程 |
7.1.2 《特别关注》项目的制度创新 |
7.2 跨地区品牌输出的集团内外国有资本融合项目:《爱你》杂志 |
7.2.1 《爱你》项目的实施过程 |
7.2.2 《爱你》项目的制度创新 |
7.3 向行政单位租赁刊号的集团内外国有资本融合项目:《家庭保健》 |
7.3.1 《家庭保健》项目的实施过程 |
7.3.2 《家庭保健》项目的制度创新:国有事业单位与行政单位产权合作 |
7.4 政府委托经营的集团内外国有资本融合项目:荆楚网 |
7.4.1 荆楚网项目的实施过程 |
7.4.2 荆楚网项目的制度创新:主流网络媒体运行政府网站 |
7.5 股份制的集团内外国有资本融合的H长江崇文国际文化交流股份有限公司项目 |
7.5.1 长江崇文项目的实施过程 |
7.5.2 长江崇文项目的的制度创新 |
7.6 三角产权模式的集团内外国有资本融合项目:湖北特别书局 |
7.6.1 湖北特别书局项目的实施过程 |
7.6.2 湖北特别书局的制度创新 |
7.7 国资-民资合作模式的腾讯·大楚网项目 |
7.7.1 腾讯·大楚网项目的实施过程 |
7.7.2 腾讯·大楚网项目的制度创新 |
8 国资-外资合作模式:《爱篮球》项目 |
8.1 实行国资-外资合作的背景:我国报刊出版领域的涉外合作现状 |
8.2 《爱篮球》项目的实施过程 |
8.3 《爱篮球》项目的制度创新 |
8.3.1 借鉴国资-民资合作的商业网站腾讯网·大楚网的运作经验 |
8.3.2 产权制度的创新 |
8.4 对《爱篮球》项目所体现的H报业集团涉外合作项目的产权制度创新的评析 |
8.4.1 产权的内涵与表现形式 |
8.4.2 H报业集团涉外合作项目的产权制度创新的基本依据 |
8.4.3 H报业集团涉外合作项目的产权配置 |
8.4.4 H报业集团开展涉外合作项目的制度建设 |
8.4.5 开展涉外合作项目制度建设的评估机制 |
8.5 H报业集团继续拓展涉外合作项目的原则 |
8.5.1 强化涉外合作项目在H报业集团发展中的战略地位 |
8.5.2 充分估计并着力规避涉外合作项目制度继续创新的风险 |
8.5.3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第二次修正)》等法律规定为准绳 |
8.5.4 高度重视涉外合作项目的交易成本问题 |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附录二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8)福建省对外经贸发展实证分析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目录 |
第一章 引言 |
第一节 选题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在该领域的研究动态 |
第三节 本文研究的主要理论与方法 |
第二章 国际贸易理论综述与评价 |
第一节 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古典与新古典学说) |
第二节 新国际贸易理论 |
第三节 国际贸易理论政策与发展中国家的选择 |
第三章 福建对外经贸发展及其与粤、苏、浙的比较分析 |
第一节 福建对外经贸发展历程 |
第二节 闽台经贸发展概述 |
第三节 福建对外经贸的成功评价及其优势分析 |
第四节 粤、沪、苏、闽的对外经贸比较分析 |
第四章 福建省外商直接投资实证研究 |
第一节 福建利用FDI的直接经济效果评价 |
第二节 当前福建利用FDI存在的问题 |
第三节 入世后福建利用FDI面临的新形势 |
第五章 福建省对外经济贸易系统模型研究 |
第一节 福建省对外经济贸易系统模型的设计 |
第二节 福建省对外经济贸易系统模型的估计与检验 |
第三节 福建省对外经济贸易系统模型的分析与预测 |
第六章 福建省发展对外经济贸易的对策建议 |
第一节 WTO背景下福建利用外资的战略思考 |
第二节 福建发展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的对策建议 |
第三节 实施“科技兴贸”战略以实现福建外经贸可持续发展 |
参考文献 |
硕士研究生期间参与项目工作及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后记 |
四、上海市上海政府采购网点击数突破40万人次(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绿色流通发展机理及路径研究[D]. 孙鹏.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9(03)
- [2]无锡政府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对策研究[D]. 顾必成. 海南大学, 2015(04)
- [3]互联网与电子民主在中国的发展:2010年回眸[J]. 陶文昭. 电子政务, 2011(05)
- [4]传媒集团经营的制度约束与制度创新 ——H报业集团拓展媒介经营项目的考察[D]. 包东喜. 华中科技大学, 2011(12)
- [5]上海为规程穿“新衣”[N]. 甄采. 中国财经报, 2003
- [6]进一出推进上海市政府采购制度的思考与对策[J]. 本课题组. 中国政府采购, 2003(06)
- [7]上海市上海政府采购网点击数突破40万人次[J]. 上海市政府采购中心. 中国政府采购, 2003(01)
- [8]福建省对外经贸发展实证分析与对策研究[D]. 陈怡. 华侨大学, 20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