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色葡萄糖球菌致化脓性脑膜炎一例

显色葡萄糖球菌致化脓性脑膜炎一例

一、产色葡萄糖球菌致化脓性脑膜炎1例(论文文献综述)

李鑫,栗静,石亚玮,武国德,王满侠,陈宇,董晨明[1](2021)在《脑脊液及血液宏基因组二代测序确诊猪链球菌脑膜脑炎一例》文中研究说明猪链球菌是一种人畜共患的兼性厌氧性革兰阳性菌, 人感染猪链球菌最常见的是脑膜炎和败血症, 可导致链球菌性中毒性休克样综合征而迅速死亡。猪链球菌脑膜炎确诊需要脑脊液及血液培养确诊, 培养阳性率低下是导致病情延误的原因。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识别致病性病原体, 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有效诊治提供条件。本文报道一例宏基因组二代测序确诊猪链球菌脑膜脑炎患者。

王睿,尹飞[2](2021)在《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91例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病原学、影像学特征及并发症,为临床诊治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11月至2015年11月湖南省儿童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91例化脓性脑膜炎患儿资料。按诊断日龄分为早发型(≤7 d)及晚发型(18~28 d),分析其不同临床表现,探讨化脓性脑膜炎头颅MRI特点,并根据脑脊液病原学检查结果分析其转归。结果 91例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中以反应差及发热为最常见首发症状,头颅MRI检查以脑膜强化改变为主;早发型病例胎膜早破时间、孕妇分娩前阴道细菌感染率显着高于晚发型病例(P<0.05);脑脊液白细胞数越高,脑脊液糖浓度越低,蛋白含量越高,外周血感染指标CRP、PCT含量越高,脑脊液恢复正常时间和住院时间延长,并发症的发生率也越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脊液病原学培养以B型链球菌(GBS)和大肠埃希菌最常见;GBS感染以早发型多见,其并发症发生率、脑脊液白细胞数、脑脊液蛋白较其他组升高,脑脊液恢复正常的时间及住院时间较其他组延长,脑脊液糖浓度较其他组降低(P<0.05)。结论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以反应差及发热为主;大肠埃希菌与GBS感染仍是其主要致病菌,需预防GBS感染所致早发型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严重不良预后发生。

廖双,洪思琦,蒋莉,罗媛媛[3](2021)在《合并内耳畸形的儿童化脓性脑膜炎临床特点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合并内耳畸形的儿童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儿科医师对该病早期识别的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至2020年3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内科诊断的合并内耳畸形(伴或不伴脑脊液漏)的儿童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转归。结果:共纳入10例患儿,男女比例9∶1,起病年龄7个月~14岁3个月(中位数7岁2个月),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10例(100%)、脑膜刺激征9例(90.00%)、头痛呕吐8例(80.00%)、惊厥2例(20.00%)。9例伴有先天性神经性耳聋。8例伴有脑脊液耳漏(其中2例合并脑脊液鼻漏),1例仅有鼻漏。影像学检查在9例患儿中发现5种类型的内耳结构异常,包括不完全分隔Ⅰ型2例、不完全分隔Ⅱ型(Mondini畸形)2例、完全性迷路发育不全(Michel畸形)1例、共同腔畸形1例及耳蜗发育不良5例,另外1例耳聋患儿仅见脑脊液鼻漏而影像学无异常。分别有4例血培养及2例脑脊液细菌培养阳性,均为肺炎链球菌,所有菌株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氯霉素敏感。9例患儿使用了二联及以上抗菌药物抗感染,依次为万古霉素(9例)、第三代头孢菌素(6例)、美罗培南(4例)。住院抗感染治疗时间14~74 d(中位数27 d)。6例为复发病例,均合并脑脊液耳漏或鼻漏,其中4例手术修复后未再复发。2例首次化脓性脑膜炎合并脑脊液耳漏患儿术后均未再复发。10例患儿经治疗后1例遗留右动眼神经麻痹,1例因脑积水放弃治疗,其余8例均预后良好。结论:合并内耳畸形的儿童化脓性脑膜炎以学龄期儿童常见,对万古霉素联合其他抗生素治疗反应好,对于化脓性脑膜炎合并脑脊液漏患儿,尤其复发患儿,宜尽早手术,以改善预后。

张梦瑶[4](2021)在《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在感染性脑炎/脑膜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感染性脑炎/脑膜炎是一类高致死率、高致残率的神经系统疾病,通常在没有明确病因的情况下凭经验治疗,现有的检测方法常常造成漏诊、误诊,脑脊液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etagenomic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mNGS)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精准的检测方法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脑脊液mNGS的阳性检出率、检出病原体谱、常规检测方法的检出结果,对比mNGS与传统病原学检测方法在诊断感染性脑炎/脑膜炎敏感度的差异性,来探讨脑脊液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在感染性脑炎/脑膜炎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从而指导临床做到早期识别疾病、早期诊断疾病、早期制定治疗方案,改善预后,降低死亡率、致残率,并可在临床广泛应用,使广大患者受益。方法:本研究采用单中心回顾性分析,选取2018年12月-2021年01月河北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临床诊断为感染性脑炎/脑膜炎并送检脑脊液mNGS检测的病例36例,包括病毒性脑炎/脑膜炎16例,化脓性脑膜炎10例,结核性脑膜炎1例,隐球菌性脑膜炎1例,脑囊虫病1例,病原体不明确的感染性脑炎/脑膜炎7例。记录每例患者的基本信息,既往病史。入院后对患者进行腰椎穿刺术,收集并分析脑脊液的mNGS结果、脑脊液常规、生化、脑脊液细胞学、脑脊液培养/血培养、神经影像和特异性抗体检测的临床资料。利用配对四格表卡方检验(Mc Nemar检验)比较mNGS与传统病原学检测方法在诊断感染性脑炎/脑膜炎的差异性。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感染性脑炎/脑膜炎的患者36例,其中男性26例,女性10例,年龄为(42.25±17.59)岁,前驱感染主要为感冒、受凉、腹泻,主要临床表现是头痛、发热、意识障碍、恶心呕吐、癫痫发作,首发症状主要是头痛、发热。2.36例感染性脑炎/脑膜炎检出以下病原体DNA特异性序列:病毒10例(10/36,27.78%),分别为人类疱疹病毒3型5例,人类α疱疹病毒1型2例,人类疱疹病毒4型1例,人类β疱疹病毒6A型1例,人类β疱疹病毒7型1例;细菌9例(9/36,25.00%),其中链球菌属4例,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2例,大肠埃希菌1例,肺炎克雷伯菌1例,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1例;真菌1例(1/36,2.78%),为新型隐球菌;寄生虫1例(1/36,2.78%),为猪链状带绦虫。mNGS病原体检测结果阳性并符合临床诊断的例数为21例,真阳性率为58.33%(21/36);假阳性3例(3/36,8.33%),其中细菌2例(2/36,5.56%),真菌1例(1/36,2.78%);mNGS未检出病原体但临床诊断为感染性脑炎/脑膜炎的有12例(12/36,33.33%)。3.36例感染性脑炎/脑膜炎送检mNGS的病例中34例有背景菌污染,检测出的细菌有痤疮丙酸杆菌25例(73.53%),人葡萄球菌24例(70.59%),检出序列数最多的G+菌是痤疮丙酸杆菌(7例),序列数最多的G-菌是危险罗尔斯顿菌(6例),所检出背景菌以细菌为主,检出的这些病原体尚未达到诊断阳性感染的标准。4.脑脊液mNGS病原体检出结果与临床验证,mNGS检出10例病毒感染,其中1例人类α疱疹病毒1型、2例人类疱疹病毒3型和1例人类β疱疹病毒6A型病毒性脑炎/脑膜炎患者的肋间和后腰部发现疱疹,1例人类疱疹病毒3型、1例人类疱疹病毒4型的特异性抗体检测阳性,协助诊断疱疹病毒感染;mNGS检出9例细菌感染,其中2例链球菌感染患者的脑脊液培养呈阳性,2例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感染的患者脑脊液和血培养均为阳性,1例肺炎克雷伯菌的脑脊液培养呈阳性,1例结核性脑膜炎的患者有结核个人接触史;mNGS检出1例新型隐球菌感染,患者的墨汁染色阳性。5.以临床诊断为判断标准时,传统病原学检测方法诊断感染性脑炎/脑膜炎的敏感度为25.00%,mNGS诊断感染性脑炎/脑膜炎的敏感度为58.33%。脑脊液mNGS与传统病原学检测方法在诊断感染性脑炎/脑膜炎敏感度存在差异,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c Nemar检验,p=0.002),mNGS的敏感度明显高于传统病原学检测方法的敏感度。结论:1.脑脊液mNGS在诊断感染性脑炎/脑膜炎上与传统的病原学诊断方法相比更为敏感,可起到精准诊断,精准治疗的作用,从而提高临床治愈率,改善病人预后,降低病人死亡率、致残率。2.脑脊液mNGS在诊断感染性脑炎/脑膜炎中检出病原菌谱主要以病毒和细菌为主,对于诊断病毒性脑炎/脑膜炎和细菌性脑膜炎有一定的优势,但临床在读取病原体结果的时候要注意背景菌的存在,以免干扰最终的诊断。

徐梦雅[5](2021)在《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36例临床及预后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回顾分析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新生儿病房确诊为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病例资料,分别探讨足月儿和早产儿化脑的临床特点、治疗转归和结局等,分析发生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21年2月5年期间入住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科,确诊为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36例患儿的病例资料。根据胎龄分为足月儿组和早产儿组,根据近期转归结局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分别对两组患儿的一般情况、临床症状与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影像学检查、治疗和转归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36例患儿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转归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患儿36例,其中男15例(41.7%),女21例(58.3%);足月儿13例(36.1%),早产儿23例(63.9%),胎龄28-34周者20例(87.0%),胎龄34-37周者3例(13.0%);平均出生体重为2049.53±186.02g,出生体重<1000g 者 4 例(11.1%)、1000-1499g 者 13 例(36.1%)、1500-2499g 者 6 例(16.7%)、体重≥2500g者13例(36.1%);平均发病日龄9.86±1.533天,早发型败血症化脑12例(33.3%)、晚发型败血症化脑24例(66.7%);病程中发热者27例(75%);感染伴随症状中贫血者22例(61.1%)、凝血功能障碍者16例(44.4%);血培养阳性者24例,血培养阳性率66.7%,脑脊液培养阳性者16例,脑脊液培养阳性率41.7%,共检出病原菌44株,其中肺炎克雷伯杆菌16株(36.4%)、大肠埃希菌15株(34.1%)、其他病原菌共13例(29.5%));10例患儿出现并发症,其中脑积水5例(13.9%)、硬膜下积液2例(5.6%)、脑梗死2例(5.6%)、脑软化2例(4.6%));经治疗后治愈出院者12例(33.3%),好转出院者18例(50.0%),转外院手术治疗1例(2.8%),自动出院者5例(13.9%),临床好转、治愈率83.3%。2足月儿组和早产儿组化脑患儿临床特点比较足月儿组和早产儿组化脑患儿均以晚发型败血症多见,早产儿组IVF、胎膜早破者例数较足月儿组多,两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76.9%足月化脑患儿以发热作为首发症状,足月儿组的常见临床表现有发热(84.6%)、反应差(61.5%)、气促或呻吟(61.5%)、肌张力增高(61.5%);73.9%早产化脑患儿以呼吸暂停作为首发症状,早产儿组常见临床表现有腹胀(78.3%)、呼吸暂停(73.9%)、面色差(73.9%)、发热(69.9%)、反应差(60.9%);早产儿组呼吸暂停、腹胀、肌张力减低发生率大于足月儿组,足月儿组发热、气促或呻吟、激惹、惊厥、肌张力增高发生率高于早产儿组,且热峰高于早产儿组,以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儿组腹胀的发生率与足月儿组有显着差异(P<0.05);早产儿组相关并发症中贫血、凝血功能障碍、水肿、胆汁淤积症发生率较足月儿组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足月儿组首次脑脊液检查(病程1~2天)中白细胞计数、多核细胞比例均高于早产儿组,两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次脑脊液检查(病程3~4天)中,足月儿组多个细胞百分比、氯化物含量高于早产儿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足月儿组和早产儿组病原菌均以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埃希菌多见,病原菌分布在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儿组各种异常影像学表现发生率均高于足月儿组,早产儿组颅内出血发生率高于足月儿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儿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足月儿组,抗感染疗程长于足月儿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儿组住院天数长于、住院费用高于足月儿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足月儿组治愈率(76.9%)、好转率(23.1%)高于早产儿组,早产儿组中1例患儿因合并重度脑积水转院行手术治疗,5例患儿自动出院。3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化脑患儿临床特点比较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在胎龄(预后良好组35.22±5.08周、预后不良组32.37±3.22周)、出生体重(预后良好组2363.48±1225.194g,预后不良组1610.00±784.301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羊水粪染发生率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热峰、呼吸暂停、抽搐、前囟饱满的发生率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相关并发症中贫血、凝血功能障碍、水肿、胆汁淤积症的发生率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患儿病程中3次脑脊液检查中白细胞计数、多核细胞比例、蛋白含量均高于预后良好组,预后不良组3次脑脊液检查中蛋白含量均高于预后良好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和预后不良组病原菌均以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埃希菌多见,病原菌分布在预后良好和预后不良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各种异常影像学表现发生率均高于预后良好组,预后不良组脑室增宽扩张、颅内出血发生率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脑积水发生率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两组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大部分患儿在病程2-3周出现并发症,以脑积水最为常见,共5例(13.9%);预后不良组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均大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患儿中足月儿发热、激惹、惊厥、肌张力增高等临床表现较早产儿典型,早产儿以呼吸暂停、腹胀、肌张力减低为主要临床表现。2.足月儿化脑中脑脊液检查白细胞计数、多核细胞比例高于早产化脑患儿。脑脊液培养阳性率低,仅41.7%。病原学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且以肺炎克雷伯杆菌最为常见。3.脑积水是最常见的并发症。胎龄小、出生体重低、热峰高、出现呼吸暂停、抽搐、前囟饱满、脑脊液蛋白含量高、颅内出血等几个因素常提示预后不良。4.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患儿中早产儿预后较足月儿差,住院时间长、费用高、并发症发生率高。

郭峰[6](2021)在《西藏地区儿童化脓性脑膜炎临床及视频脑电图特点》文中指出目的:比较研究西藏本地区藏族儿童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以期达到以下几个目标:1.分析西藏本地区导致化脑脑膜炎的主要病原菌、并发症、后遗症以及预后不好的原因,提出科学、可行的治疗方案;2.分析各菌株导致的并发症、后遗症与视频脑电图的相关性,以期早期通过视频脑电图判断患儿预后等情况;3.分析年龄、性别、海拔、季节等因素与研究对象的相关性,总结归纳西藏地区该类疾病所具备的不同特点,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儿科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所收治的86例藏族化脓性脑膜炎患儿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经过脑脊液及外周血培养后,共培养出八种病原菌,分别为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大肠埃希菌,表皮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乙型副伤寒沙门菌血清型组,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肺炎链球菌组脑脊液生化蛋白质、白细胞计数、CRP、PCT等感染指标高于其他组,流感嗜血杆菌组脑脊液常规细胞总数高于其他组,这两种病原菌的脑脊液生化检查结果回示,葡萄糖和氯化物较其他病原菌组低。在所研究的化脓性脑膜炎患儿中,好转出院患儿有68例,占比79.07%,治愈出院患儿18例,占比20.93%。所研究对象在11、12、1月份较寒冷季节,化脓性脑膜炎患病例数明显多于6、7、8、9月份等气候温暖季节。几种常见的病原菌对万古霉素、头孢曲松、美罗培南等抗生素敏感,在所研究对象中,化脓性脑膜炎具有明显男女性差异情况。所研究对象中流感嗜血杆菌与肺炎链球菌所引起的并发症例数最多,其中流感嗜血杆菌组并发症发生例数最多。根据不同海拔高度地区化脓性脑膜炎病例数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海拔高度区域,化脓性脑膜炎病例数及病原菌谱存在差异。从研究结果来看,不同年龄阶段常见病原菌有所差别。化脓性脑膜炎患儿在视频脑电图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主要表现为枕区节律改变,棘波和弥漫性慢波三类。其中,并发症为脑积水的患儿进行视频脑电图分析结果显示,主要以一种弥漫性慢波为主,预后效果较差,硬膜下积液患儿通过分析视频脑电图检查结果为枕区节律改变,棘波为主,脑积水合并硬膜下积液的患儿相关视频脑电图检测结果以枕区节律改变为主,脑积水、硬膜下积液伴积脓的化脓性脑膜炎患儿相关视频脑电图检测结果以枕区节律,棘波为主,未产生并发症的化脓性脑膜炎患儿提供视频脑电图测试结果主要以枕区节律改变为主,预后发展相对较好。在病原菌明确的化脓性脑膜炎患儿中肺炎链球菌感染病例数最多,流感嗜血杆菌并发症、后遗症发生率最高。

米芋枚,袁天明,陈理华,刘娟娟,杨颖,张丽,王彩云,施丹,徐美春,陈英虎[7](2020)在《小儿大肠埃希菌脑膜炎57例临床特点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回顾性分析小儿大肠埃希菌脑膜炎临床特点,为合理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循证学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入住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脑脊液和(或)血培养为大肠埃希菌阳性的57例化脓性脑膜炎患儿临床资料。汇总患儿疾病发生过程、临床表现、脑脊液特点和影像学改变等数据资料,分析无并发症与复杂性化脓性脑膜炎患儿之间的区别。结果 57例患儿中,病初腹泻28例(49.1%),尿路感染7例(12.3%),肛周脓肿1例(1.7%),肠穿孔1例(1.7%);临床治愈且无并发症25例(43.9%),存活但有并发症组21例(36.8%)。并发症包括硬膜下积液或积脓、脑积水、脑室管膜炎、脑软化以及听力损害等。死亡患儿均存在严重颅内病变,包括脑积水、脑室管膜炎或大面积脑软化,1例同时存在听力损害。存活患儿中,无并发症组与有并发症组比较,在抽搐发生率(χ2=4.436,P<0.05),发病48 h内使用有效抗生素比例(χ2=3.946,P<0.05),总发热时间(Z=-2.941,P<0.05)以及脑脊液中微量总蛋白(Z=-2.026,P<0.05)、葡萄糖(t=2.124,P<0.05)、乳酸脱氢酶(Z=-2.263,P<0.05)水平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复发组与无并发症且未复发组比较,在早产[P<0.05(Fisher精确检验)],菌株产ESBL(χ2=4.142,P<0.05)以及脑脊液中葡萄糖(t=2.801,P<0.05)、乳酸脱氢酶(Z=-2.227,P<0.05)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存活组与死亡组比较,在早产(χ2=6.468,P<0.05),抽搐发生率(χ2=4.998,P<0.05)以及脑脊液中白细胞数(Z=-2.201,P<0.05)、蛋白(Z=-2.664,P<0.05)、葡萄糖(t=9.812,P<0.05)、乳酸脱氢酶(Z=-3.830,P<0.05)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大肠埃希菌脑膜炎大多发生于年龄≤3月龄内;早产、抽搐、有效抗生素起始使用时间、总发热时间、菌株是否产ESBL,以及病程初期脑脊液中微量总蛋白、葡萄糖、乳酸脱氢酶水平等可作为预测患儿预后的重要指标。

何疏梅[8](2020)在《新生儿难治性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分析》文中提出[目 的]探讨分析新生儿难治性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 法]回顾性分析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科2017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收治的141例诊断为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住院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患儿入院后细菌培养结果、抗生素治疗的疗程、脑脊液复查的指标及临床症状,分为普通组99例及难治组42例,采用χ2检验、t检验和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选取相关的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对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变量筛选。[结 果]1.研究期间,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科共确诊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154例,按照排除标准排除13例,符合纳入标准者141例,其中普通组为99例,难治组为42例,难治性化脓性脑膜炎占同期住院患儿的0.54%(42/7 727),两组患儿在性别、胎龄、出生体重、分娩时羊水是否污染、发病日龄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2.难治组与普通组在临床表现方面比较,两组患儿在发生发热、抽搐、合并呼吸系统症状(包括口周发绀、咳嗽、鼻阻、喉中痰响、吐沫、呻吟)、消化系统症状(纳差、腹胀、呕吐、腹泻、拒乳)、院前是否抗感染治疗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3.难治组与普通组脑脊液、感染指标及病原学结果比较,脑脊液白细胞计数增多、蛋白含量升高、糖含量降低程度更显着850[127,2062.5]×106/L 比26[18,51,5]×106/L,Z=7.494,1.08[0.61,1.477]mg/L 比 0.488[0.374,0.663]mg/L,Z=6.422,2.06[1.27,2.63]mmol/L 比 2.84[2.435,3.42]mmol/L,Z=5.164,P 值均<0.05,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升高率高[57.14%(24/42)比 34.34%(34/99),χ2=6.331,P<0.05],脑脊液和(或)血细菌培养阳性率高[28.57%(12/42)比 8.08%(8/99),>χ2=12.17,P<0.001]。本组 CSF 和(或)血微生物检查阳性率14.18%,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和无乳链球菌(Group B stre ptococcus,GBS)为主。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脑脊液葡萄糖含量降低、蛋白含量升高、影像学异常提示易发展为难治性化脓性脑膜炎[OR值(95%CI)分别为 0.392(0.167~0.922),4.712(1.11~19.998),5.793(1.982~16.932),P 值均<0.05]。4.难治性化脓性脑膜炎影像学异常发生率较普通化脓性脑膜炎高[52.8%(22/42)比4.04%(4/99),χ2=42.669,P<0.001],特别是硬膜下积液、脑室扩大、脑积水比例高,均具有统计学意义[19.5%(8/42)比 2.02%(2/99),χ2=10.52,P=0.001]与[16.67%(7/42)比 1.01%(1/99),χ 2=10.74,P=0.001]与[7.14%(3/42)比 0,χ2=-,P=0.025].5.一旦确诊为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初始治疗应用青霉素(或注射用氨苄西林舒巴坦钠)联合头孢曲松(或头孢噻肟)抗感染治疗,临床症状严重或脑脊液指标差者应用美罗培南联合万古霉素(或注射用氨苄西林舒巴坦钠)抗感染治疗,病原菌培养阳性者待药敏结果回报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抗生素,治疗3天后复查脑脊液评估治疗效果,此后每周复查脑脊液,革兰阳性菌感染的患儿收集治疗14天后的脑脊液,革兰阴性菌感染的收集治疗21天后的脑脊液,难治组病例临床症状好转,但脑脊液指标仍有明显异常,未达治愈指标,普通组病例均治愈。难治组与普通组治疗效果比较,难治组需抗感染治疗时间大于26天。[结 论]1.难治性化脓性脑膜炎首次腰穿的脑脊液常规白细胞计数显着增多,生化葡萄糖显着降低、蛋白质明显升高;病原学培养阳性率更高,本组病原菌以无乳链球菌为主,大肠埃希菌次之。2.难治性化脓性脑膜炎静脉血PCT显着升高。3.难治性化脓性脑膜炎硬膜下积液、脑室扩大、脑积水比例高。

林素梅,吴朝波,吕聪,杨小叶,罗秀[9](2020)在《利奈唑胺治疗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利奈唑胺治疗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单用或联合使用利奈唑胺治疗的14例化脓性脑膜炎患儿的资料,根据使用利奈唑胺治疗前后患儿的症状、体征、脑脊液检查及细菌培养结果等指标,评价利奈唑胺治疗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14例化脓性脑膜炎患儿经脑脊液培养明确革兰阳性球菌感染或经前期治疗怀疑合并革兰阳性球菌感染,使用利奈唑胺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2.9%(13/14)。治疗后患儿的体温、脑脊液细胞总数、白细胞计数及脑脊液蛋白质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脑脊液葡萄糖水平升高(P均<0.05),2例患儿治疗后出现白细胞下降,12例患儿未见利奈唑胺相关不良反应。结论利奈唑胺可有效治疗新生儿革兰阳性球菌所致化脓性脑膜炎,且安全性较高。

刘华子[10](2020)在《80例新生儿无乳链球菌脑膜炎和大肠埃希菌脑膜炎的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了解新生儿无乳链球菌脑膜炎和新生儿大肠埃希菌脑膜炎的临床特点,比较其是否具有差异性,为临床上更有效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9年6月至2019年5月收至浙江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科的共80例临床资料做回顾性分析,根据致病菌不同分为无乳链球菌脑膜炎组和大肠埃希菌脑膜炎组,分别收集两组患儿的性别、发病日龄、妊娠方式、出生体重、主要的临床表现、血液中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脑脊液中相关结果、是否出现并发症、住院时间、预后情况等情况,比较无乳链球菌组脑膜炎组和大肠埃希菌脑膜炎组在上诉内容下是否存在差异性。结果:1. 临床表现:两组患儿临床表现以发热(72例)多见,其他临床表现包括少吃少哭少动(23例)、抽搐(9例)、腹胀腹泻便血(4例)、激惹(3例)、呻吟(4例)、黄疸(11例)、头皮皮肤发红及头皮脓肿(2例)、左腿肿胀(1例)。2. 血常规及炎症指标检查:超过81.5%的病例的超敏C反应蛋白超过8mg/dl,两组在血常规白细胞数量上有统计学意义(无乳链球菌组:白细胞数量(10.16±7.80)×109/L,而大肠埃希菌组:(13.80±1.08)×109/L,P<0.05)。3. 脑脊液检查:两组患儿入院后首次脑脊液检查大部分以白细胞数量增多、蛋白质浓度增高、糖含量降低为表现,两组在白细胞数量上有统计学差异(无乳链球菌组:{696(110.5 3539)×106/L}大肠埃希菌组:{2260(652.5 8287.5)×106/L}×106/L,P<0.05)。4. 头颅MR检查及预后:两组中有7例头颅MR显示有脑软化,7例出现硬膜下积液,6例合并脑积水,4例合并颅内出血、3例合并脑室管膜炎或积脓,1例头颅MR提示双侧基底节异常,重度脑损伤表现.共15例自动出院,65例经治疗好转出院,根据GOS评分,预后良好有42例,预后不良有38例,两组在头颅MR改变、预后评分、平均住院时间之间没有差异。5. 预后不良危险因素: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在胎龄{预后良好组(37.95±2.09)周vs预后不良组(39.04±1.51)周P=0.021}、妊娠方式(预后不良中剖宫产多见P<0.001)、脑脊液中白细胞数量{预后良好组990(1725500)×106/L vs预后不良组2920(1180 7880)×106/L P=0.039}、蛋白质浓度{预后良好组1732(1257 2446)mg/L vs预后不良组3076(20295048)mg/L P<0.001)、糖浓度{预后良好组(1.68±1.14mmol/L)vs预后不良组(1.09±1.11)mmol/L P=0.033}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本次收集的资料显示新生儿大肠埃希菌脑膜炎组和无乳链球菌脑膜炎组,在性别、发病年龄、胎龄、妊娠方式、出生体重、血常规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浓度、脑脊液中蛋白质浓度、糖含量、预后方面无差异,在血常规白细胞数量、脑脊液中白细胞数量上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因此早期进行脑脊液培养及经验性的选择覆盖这两种细菌的抗感染方案及其重要。在本次研究中,胎龄、剖宫产娩出、脑脊液中的高白细胞数量、高蛋白浓度以及低糖浓度是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二、产色葡萄糖球菌致化脓性脑膜炎1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产色葡萄糖球菌致化脓性脑膜炎1例(论文提纲范文)

(3)合并内耳畸形的儿童化脓性脑膜炎临床特点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2.2 临床表现
    2.3 影像学检查
    2.4 抗感染治疗
    2.5 临床结局及随访
3 讨论

(4)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在感染性脑炎/脑膜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研究对象的选择
        2.1.2 入选标准
        2.1.3 伦理支持与知情同意
    2.2 研究方法
        2.2.1 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及临床资料
        2.2.2 脑脊液mNGS的病原体检出结果的记录
        2.2.3 脑脊液mNGS病原体检出结果与临床验证
        2.2.4 脑脊液 mNGS 与传统检测方法的敏感度
        2.2.5 分析宏基因组测序技术与传统病原学检测方法在诊断感染性脑炎/脑膜炎敏感度的差异
    2.3 统计学方法
第三章 实验结果
    3.1 感染性脑炎/脑膜炎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资料分析
    3.2 感染性脑炎/脑膜炎的脑脊液mNGS的病原体检出结果
    3.3 脑脊液mNGS的背景菌检出结果
    3.4 脑脊液mNGS病原体检测结果与临床验证
    3.5 脑脊液 mNGS 与传统病原学检测方法诊断感染性脑炎/脑膜炎的敏感度及其差异
第四章 讨论
    4.1 传统检测方法诊断感染性脑炎/脑膜炎
    4.2 mNGS 与传统病原体检测方法诊断感染性脑炎/脑膜炎的敏感度及其差异
    4.3 mNGS病原体检出结果与临床验证
    4.4 脑脊液mNGS在诊断感染性脑炎/脑膜炎中的应用
        4.4.1 脑脊液mNGS检出病原体谱和阳性检出率
        4.4.2 脑脊液mNGS的假阳性和假阴性
        4.4.3 脑脊液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在临床应用中面临的挑战及解决方案
    4.5 本研究的局限性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脑脊液宏基因组二代测序及其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5)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36例临床及预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早期诊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6)西藏地区儿童化脓性脑膜炎临床及视频脑电图特点(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评判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第一章 结果
    2.1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
    2.2 脑脊液检查一般情况
    2.3 研究对象转归
    2.4 研究对象发病月份与病例数关系
    2.5 研究对象年龄与病例数关系
    2.6 研究对象男女性儿童差异情况
    2.7 研究对象脑脊液检查结果情况
    2.8 研究对象外周血检查结果情况
    2.9 研究对象不同并发症与后遗症情况
    2.10 研究不同病原菌所致化脓性脑膜炎占比结果
    2.11 研究对象不同病原菌药敏试验结果
    2.12 研究对象与海拔关系的结果
    2.13 不同海拔高度地区化脓性脑膜炎病原菌的研究结果
    2.14 研究对象并发症与视频脑电图(VEEG)的关系
    2.15 研究对象后遗症与视频脑电图(VEEG)的关系(预后不良)
    2.16 研究对象病程、住院天数结果
    2.17 研究对象不同年龄阶段常见病原菌
    2.18 研究对象预后情况
第二章 讨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脑电图在儿童化脓性脑膜炎中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第六章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第七章 致谢
第八章 作者简介

(7)小儿大肠埃希菌脑膜炎57例临床特点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数据收集
        1.2.2 记录项目
        1.2.3 分组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2.2 菌株来源
    2.3 临床指标
        2.3.1 病原依据
        2.3.2 转归
        2.3.3 颅内并发症分类
        2.3.4 临床特点
3 讨论

(8)新生儿难治性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昆明市儿童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批件
综述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早期诊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9)利奈唑胺治疗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疗效和安全性(论文提纲范文)

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资料收集
    三、治疗方法
    四、疗效评估
    五、安全性评价
    六、统计学处理
结果
    一、临床疗效评估及脑脊液病原菌培养结果
    二、脑脊液检查结果及体质量变化
    三、不良反应
讨论

(10)80例新生儿无乳链球菌脑膜炎和大肠埃希菌脑膜炎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引言
1 资料和分析
    1.1 资料的来源
    1.2 诊断标准、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1.3 病例的分组情况
    1.4 病历资料的收集
    1.5 出院时转归的判断方法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2.2 临床表现
    2.3 血常规及炎症指标的检查
    2.4 脑脊液检查指标
    2.5 头颅影像学检查及转归
    2.6 两种致病菌发病率的变化趋势比较
    2.7 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的比较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地塞米松治疗儿童化脓性脑膜炎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四、产色葡萄糖球菌致化脓性脑膜炎1例(论文参考文献)

  • [1]脑脊液及血液宏基因组二代测序确诊猪链球菌脑膜脑炎一例[J]. 李鑫,栗静,石亚玮,武国德,王满侠,陈宇,董晨明. 中华内科杂志, 2021(12)
  • [2]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91例临床分析[J]. 王睿,尹飞. 中国医师杂志, 2021(06)
  • [3]合并内耳畸形的儿童化脓性脑膜炎临床特点分析[J]. 廖双,洪思琦,蒋莉,罗媛媛. 儿科药学杂志, 2021(06)
  • [4]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在感染性脑炎/脑膜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D]. 张梦瑶. 河北大学, 2021(09)
  • [5]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36例临床及预后分析[D]. 徐梦雅. 昆明医科大学, 2021(01)
  • [6]西藏地区儿童化脓性脑膜炎临床及视频脑电图特点[D]. 郭峰. 西藏大学, 2021(12)
  • [7]小儿大肠埃希菌脑膜炎57例临床特点分析[J]. 米芋枚,袁天明,陈理华,刘娟娟,杨颖,张丽,王彩云,施丹,徐美春,陈英虎.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20(07)
  • [8]新生儿难治性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分析[D]. 何疏梅. 昆明医科大学, 2020(02)
  • [9]利奈唑胺治疗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疗效和安全性[J]. 林素梅,吴朝波,吕聪,杨小叶,罗秀. 新医学, 2020(03)
  • [10]80例新生儿无乳链球菌脑膜炎和大肠埃希菌脑膜炎的临床分析[D]. 刘华子. 浙江大学, 2020(02)

标签:;  ;  ;  ;  ;  

显色葡萄糖球菌致化脓性脑膜炎一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